普心复习思考题(共5篇)

时间:2019-05-14 21:1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心复习思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心复习思考题》。

第一篇:普心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语言

1、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建规则的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语言:一种符号系统;言语:运用这种符号系统的行为)2、掌握语言的分类。(1)内部语言: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语言,是思考时的语言活动。(隐蔽性简略性)(2)外部语言:可以表之于外,为人们所接受的语言。

A口头语言:凭借自己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

特点:a词和句的发音必须在一定时间里进行;

b说出整个句子前必须对全句的结构进行综合,选出恰当的词连贯的加以表达

c句语句之间的联系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预先考虑,使语言连贯流畅进行

d语言的听觉反馈对口头语言的进行起重要作用

对话语言:两人或几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语言活动

特点:是一种情境性语言、是一种简略的语言、是由对话双方相互支持的语言、是一种反应性语言

独白语言: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

连贯的语言。

特点: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语言活动、是一种展开性语言、是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的语言活动。

B书面语言: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借助阅读来接受别人语言的影响。

特点:随意性、展开性、计划性

(3)内外部语言的联系:

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转化叫内化 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叫外化 3、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A、正常成人的思维和语言有密切联系、相互依赖

语言的存在依赖思维:语言规则就是思维的表现、语言活动要经过思维活动 思维的存在依赖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刺激物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概念总是以词语为存在方式的)

语言是思维活动的承载者,思维的结果依靠语言的存在

B、思维与语言并非密不可分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承载者,但并非唯一的工具和承载者。(不借助于语言,而借助动作、形象,思维也可进行,人类有无语言伴随的思维存在)

证据:语言、思维并非同步发生 个体心理:在语言之前有思维

动物心理:无语言、有思维

正常成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思维是运用语言的思维,但不能认为正常成人的思维活动必须有语言的参与。当人获得语言之后,当语言和思维结合在一起时,人的思维就会产生质的飞跃。4、掌握先天语言能力说的主要内容

语言都有两个层次的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两种结构可相互转化)表层结构:直接感知语言的外部形式――语音、语法关系的结构

深层结构:理解语言意义的结构。―――――――――两种结构可相互转化 乔姆斯基:个体语言的获得主要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儿童生来具有一种对语言符号加工的现成装置――语言获得装置(LAD)

语言获得装置以讲话的形式从其他人那里接受最初的材料,然后通过复杂而几乎还未探明的智力工具

利用语言获得装置,儿童说话时能从深层结构生成具有表层结构的句子;听说时,又可把感知到的表层结构转换为深层结构,从而理解句子的意义。5、影响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识别的因素有哪些?(1)、影响口头语言的识别的因素:语音类似性、语音强度、噪音掩蔽、语境、句法语义和语言学知识的作用(2)、影响书面语言的识别的因素:单词的部位信息、字词的使用频率、笔画数量和字形结构、语音的作用、上下文的作用 6、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句子的类型:对否定句的理解难于肯定句

词序:汉语的基本词序 主动宾

固定的词序提供了理解句子的线索 语境:提供各种背景知识,帮助人们迅速准确的理解语言 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对句子组成成分切分;在语义知识帮助下即使语义颠倒,人们对语言材料也不会产生误解

推理:可在语言原有信息基础上增加信息,或在话语的不同成分之间建立连接 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当语言材料的结构与故事图示一致时,能提高语言理解的速度和质量,反之亦然。

第九章 情绪

1、理解以下概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表情: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行为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具有弥散性的特点,会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激情状态下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状态对个体潜能具激发调动作用,频繁的应激会损害身体健康。2、表情的形式有哪些?

面部表情(先天预成型和后天习得性)、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3、理解情绪的三种状态的特点

激情: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

心境: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弥散性,会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

应激: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对个体潜能的激发有调动作用,频繁的应激会损害健康 4、掌握主要的情绪理论的内容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情绪刺激引起身体是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都强调外周生理活动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故称为“情绪外周理论” 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在机体唤起和行为出现后,感到心在怦怦跳、呼吸加快、脸发烧、出汗,这些均构成情绪体验。

(二)、坎农-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对詹姆斯-兰格理论的批评)

A、内脏是相对不敏感的器官,其反馈很差,仅依靠内脏器官的反馈我们不可能区分所体验到的多种情绪

B、在非常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相同的内脏变化

C、人为的引起某种强烈情绪的典型内脏变化,并不产生相应的情绪

D、内脏变化太慢,因此不能成为情绪体验的来源,情绪的变化是爆发性的 E、情绪经验的产生,并非是在生理变化之后,实际上两者是同时的

结:情绪的中心不在ANS,而在CNS的丘脑;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都受丘脑控制――由丘脑同时发动机体唤起、行为和情绪体验

(三)、情绪的认知理论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产生是由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A、沙赫特-辛格的认知-激活理论

认为情绪即来自对生理反应反馈的感知,也来自对导致这些反应的情境的评价。若把生理唤醒归因于非情绪原因,那么情绪体验会降低――正确告知 若人为的导致生理唤醒并有情境能够合理的解释这种唤醒的原因,那么人就会体验到情绪――错误告知

结:唤起本身并不能产生情绪,必须对唤起加上标签或进行解释(危桥上的约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B、阿诺德的“评价-兴奋”学说

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这种评估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

第十章 意志

1、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目的,自觉的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从反映论的观点看,是人的主观意愿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的反映。基本特点: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表现为意识对行为的调节。2、什么是抱负水平?影响抱负水平的因素是什么?

指个人在做某事件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水平。影响因素:自信心(自我估计)、个人成败经验、团体成败经验 3、什么是冲突与矛盾心理?冲突与矛盾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冲突是两个或多个目标之间的斗争;矛盾心理是指对一个目标追求过程中所产生的混乱感情。冲突与矛盾心理的表现形式:(1)、双趋冲突:两个都想达到的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2)、双避冲突:两个都想躲避,必有一个出现(3)、趋避矛盾:既想又怕(4)、双重趋避矛盾:一个人面对多个目标,且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情感

第十一章

个性倾向性

1、解释以下概念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

交往动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和合作的动机。

成就动机: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就动机会影响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

权利动机:指个人所怀的一种强烈的影响他人或支配别人的愿望。外在动机:人在外界的压力与要求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 内在动机: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自我效能:个人对某种活动有过一些成败经验后,对自己的相应的能力所形成的一种评估。

认知失调:一个人具有两个彼此互相矛盾的认知,从而产生不愉快的体验

2、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A、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早晚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的需要层次。B、人的需要的五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基本需要,与生俱来的 C、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决定人的意识和行为 D、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在进化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的更晚。

b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并非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有些人可放弃低级需要而追求高级需要。

3、掌握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内容 A、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B、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 C、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即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4、理解主要的动机理论

一、本能论

基本观点: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是在进行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代表人物: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有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麦独孤:人的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人有18种本能。

.........弗洛伊德:本能是人的行为的真正动力;本能意味着表现在精神生活上的身体的需要,它是一切精神活动的最根本的原因。”本能分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两大类。人能有意识地压抑自己的本能冲动,但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决不能消除,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对本能的评价:本能未能从行为的过程、机制和结构来解释行为,对行为的解释是一种循环论证,过分强调了固定的先天的行为机制。

二、驱力与诱因理论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 个体的有效行为=驱力×习惯强度×诱因-抑制(P=D×H×K-I)

三、唤醒(身体的一种激活状态、紧张水平)理论

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程度的唤醒水平,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人总是努力把唤醒保持在理想水平。三原理(1)、最佳唤醒水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唤醒水平,高于这个水平就会逃避刺激,低于这个水平就会寻求刺激。一般来说,个体偏好中等程度的唤醒。

(2)、简化原理:重复刺激会使唤醒水平降低(3)、经验作用:富有经验的个体更偏好于复杂的刺激

四、认知论的动机理论

(一)、期待-价值理论

期待:个体对他所从事的行为的目标实现可能性的估计 价值: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估计 动机=期待×价值(M=E×V)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人在早期生活中所获得的一种潜在的稳定性质

对当前任务能否完成的可能性的主观预期

诱因价值:成就动机TA:希望成功的动机Ts;避免失败的动机Tf。TA=Ts-Tf

Ts=Ms×Ps×Is

Ms:追求成功的倾向

Ps:成功的主观概率

Is:成功的诱因值 Tf=Mf×Pf×If

Mf:避免失败的倾向

Pf:失败的主观概率 If:避免失败的诱因的强度 Ts=Ms×Ps×Is = Ms×Ps×(1- Ps)Tf=Mf×Pf×If = Mf×(1- Ps)×Ps TA=Ts-Tf = Ms×Ps×(1- Ps)- Mf×(1- Ps)×Ps= Ps×(1- Ps)(Ms-Mf)

成功的概率与诱因值互补........成功概率为0.5时,动机较高

(二)、归因理论

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三维度划分归因:内因、外因;稳定、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非可控制归因…………………….三种归因相互交叉

四种典型的归因模式:积极的成功归因、积极的失败归因、――利于动机水平

消极的成功归因、消极的失败归因

(三)、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一个人具有两个彼此互相矛盾的认知,从而产生不愉快的体验 主要观点:一个人如果为矛盾的想法困惑,就会产生失调的感情

失调是不愉快的,因而个体会产生消除它的动机

除试图消除失调外,个体将积极的避免加深失调的情况与信息 随着失调的加深,消除不愉快的动机也更加强烈

(四)、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个人对某种活动有过一些成败经验后,对自己相应的能力所形成的一种评估。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决定对活动的选择;决定人对活动的努力和坚持性;

影响人对困难的态度;影响人与环境互动时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个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与生理状态

(五)、成就目标理论

不同个体对自己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并进而影响其动机模式……智力理论-目标定向-动机模式 儿童对智力的稳定性信念的两种观点:实体论、增长论

实体论:智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是固定不变、无法控制的,一个人的成败反应了能力水平的高低,聪明的人无论任务难易或是否努力都会取得成功

增长论:智力是动态的,是可以改变、可以加以训练的,一个人的成绩反应其努力程度和策略的有效性。

区分成就目标:业绩目标:指向活动获得高的学习成绩或工作成绩

学习目标:指向提高自身能力

区分人在智力活动领域的活动动机:无助模式:人面对失败时的消极反应

掌握定向模式:面对失败时的积极反应

成就目标理论的动机模式:

实体论-业绩目标定向-无助的反应模式 增长论-学习目标定向-掌握定向的反应模式

第十二章

智力

1、什么是智力?理解智力与能力、智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1)智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的行动、合理的思考、有效的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2)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能力是人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从属说:智力是能力的一个组成成分,也即所谓的一般能力。包含说:认为智力中包含着各种能力。

智力能力相对独立说:认为智力侧重于认知,能力侧重于活动。(3)智力与知识的关系:

区别:范畴不同:知识是经验的总结概括,主要系统的存在于社会

智力是一种个性特征,是具体操作动作方式的内在心理因素

概括水平不同:知识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联系和关系的抽象的系统的概括

智力是对调节人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心理活动功

能的较高水平的概括

发展不同步:智力发展较慢,知识掌握较快

知识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能力不能

联系: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一定的知识又以一定的智力为前提。

2、掌握主要的智力理论(二因素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三维结构理论、智力三元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二因素论:(斯皮尔曼)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构成 两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不同。G因素是智力结构中的主要成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主体;S因素代表个人某一种特殊的能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认为存在两个基本智力因素。

流体智力: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先天禀赋。

晶体智力: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发展起来的。

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否认智力中普遍因素的存在,认为智力的结构可以从操作、对象、产物三个维度上考虑,每种能力与某种操作、信息内容和产品有一种独特的粘合。

操作:认知-记忆-发散性加工-辐合型加工-评价 对象: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

产物: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 智力三元理论:(斯滕伯格)认为智力由三部分控制:成分性智力、经验性智力、情境性智力。人类的智力是由互相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成分性智力: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是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中所依赖的心理过程。

包括:知识获得成分:用于学习新的事实

操作成分:作为问题将解决的策略、技巧

元认知成分:用于选择策略、监控认知过程以达成功

经验性智力: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

情境性智力: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以处理其日常事务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的能力。

多元智力结构: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比较符合传统理解

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

3、掌握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智力发展不均衡

增长期:0~17、18岁 稳定期:17、18~35、36岁

衰退期:35、36-(2)各种智力因素的发展是有差异的

越复杂的智力因素增长速度越慢,达到成熟的年龄迟,衰退晚

人的液体智力在中年后有下降趋势,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是稳定上升的(3)个体间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 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超常:(140+)&智力落后 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智力优越类型的差异(4)、智力发展存在关键期

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一般认为从0~12、13岁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4、理解影响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的作用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遗传为智力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将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第十三章

人格

1、什么是人格?理解人格的特点。

人格是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了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这种知、情、意、行的复杂组织是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包含着一个受过去影响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

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的特点。

整体性:人的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式紧密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不是孤立存在的。

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是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特点。

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2、什么是气质?理解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普洛夫)

大脑皮质的神经过程(兴奋、抑制)具备三个基本特性: 强度:神经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的极限 均衡性: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间的相对关系 灵活性:兴奋过程或抑制过程更迭的速率

人和动物在这三种神经过程的特性的独特组合,构成了不同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

3、什么是性格?理解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人在面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区别:(1)起源上:气质是先天的,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2)可塑性:气质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3)评价标准:气质所指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联系:(1)气质影响人性格形成的难易程度和速度

(2)气质可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

(1)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他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4、理解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人格结构观。

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心理结构构成的动力系统,人的大多数行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共同活动的结果。本我(潜意识层面):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以追求非理性的冲动性的和无意识的自我满足为目标进行活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意识层面):是人格中现实性的一面,是在本我的冲动与实现本我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中得到发展的一种心理组织,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协调者,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个人价值观的源泉,对思想和行为起着判断监察作用。超我的一部分称为良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另一部分称为自我理想,反映着一个人幼年时受到父母赞扬或奖励的那些行为。遵循道德原则。

5、什么是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有哪些主要形式。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运用想心理策略,以此来适应来自本我、超我、现实之间的冲突。能帮助个体回避矛盾、自我安慰、自我开脱,起到维持一种可以让人接受和满意的自我形象、保护自我、维系心理平衡的作用。主要形式:压抑:在心理上把源自本我但不为社会所允许的欲念压抑到潜意识中而使它不出现在意识中。

否认:心理上不承认已经发生了的事实

投射:将自己不为社会所接纳的欲念强加到他人头上。合理化(纹饰):通过扭曲现实来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进行开脱,从而保护自尊心。转移:用另一个目标作为代替品,从而安全释放或满足冲动。

反向作用: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有意识的做出相反方向的举动。(如:矫枉过正、欲盖弥彰)

补偿: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升华:将不为社会允许的欲望转化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而表现出来。6、理解人格的特质学说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把人格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内在机制,它是许多个别特点的组合。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某一特质,只是量不同。

特质:指一个人在大多数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特性。特质的性质:(1)特质是真实存在于特定个体中的一种神经生理结构,而不是用来说明或解释我们行为的一种标签。(2)特质决定或引导我们的行为。

(3)特质是一种可以明显加以辨别的特性。(4)一种特质与其他特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5)有与特质不一致的行为或习惯,但这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6)特质可以用连续的尺度加以测量。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包括:(1)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是人格的核心部分。(3)次要特质:个体一些表面的特点和不一定很稳定的品质。

(二)卡特尔的特质论(把人的特质分成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根源特质:则隐藏在表面特质的后面,通过表面特质而体现,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和人格的基本因素。

(三)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认为人的特性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因此他主张用特征群(类型)而不是以散在的特质去描述人格。

艾森克分析人格所采用的两个标准(维度):内外向、情绪稳定性

(四)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情绪性 7、理解人格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认为个体的人格不外乎各种习得行为模式的集合,像其他习得行为一样,人格也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形成的。人格:即各种行为习惯的组合,即各种习得的行为模式。习惯受学习中的驱力、线索、反应和奖赏四种成分控制。

驱力:促使一个人行为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刺激。线索:来自环境的信号。反应:所引发的行为。

奖赏:这些行为所引发的正强化。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心理情景、期望、强化价值和自我强化在习惯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心理情境:一个人是如何定义并解释所处环境的; 期望:对自己的反应是否将引起强化的预测,自我效能感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期望。强化价值:如何看待行为的结果。

自我强化:对自己行为进行积极评价时所得到的鼓励和强化。8、理解人格的人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人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在寻求着把自己的潜能都发挥出来的途径,认为人具有自由选择的创造能力。反对弗洛伊德对人格解释中强调生物本能和无意识驱力的观点,也反对机械的行为主义的观点。

(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学说

(1)人生来就有趋向健康成长从而发挥其潜力的内在动力。

(2)自我实现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3)人们体验到自我实现的瞬间经验称为高峰体验,其特点是幸福感和成就感。(4)自我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发展的某个终点。

(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1)罗杰斯则认为正常人的人格是达到“内部和谐”而形成的。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人能够与自己的内部情感和冲动保持和谐。这样的人形成了一种对外部的开放态度,一个人从外部得到的关爱和肯定的机会越多,形成这种积极的开放态度的可能性就越大。

(2)罗杰斯人格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自我(self)。自我指人对“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的知觉。自我包括理想自我、自我形象和真实自我三部分。

(3)如果自我的三种成分不相匹配,就会成为自我形象不相符的人。人的许多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与其行为的一致性。

(4)自我的发展有赖于个体和环境互动的许多因素

第二篇:普心总复习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和人格;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在实验心理学P23页,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个案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并涉及到一项观察方法:无干扰观察法。)

观察法的特点:直接性和描述性;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3)测验法:采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的形式来测量心理品质。使用心理测验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基本要求

4)调查法:用提问的方式(问卷提问/访问提问),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一般分为问卷条查和访问调查。

5)个案法:通过对某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这种方法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而来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个体,缺乏代表性。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 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并强调内省方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实验法。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温勒。主张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完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霍妮也和精神分析有关)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重视人格,强调人的本质是好的,强调自我实现。

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奈塞尔,重视对认知过程的研究,把人看成是认知加工的系统。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脑内处理信息的单位却是神经回路)他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神经元的组成: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胶质细胞的作用带着看一下)

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注意比较: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的电位变化:神经元内部电流是由外“正”内“负”转变到外“负”内“正”。而脑内神经元信号的传递方式主要是: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结出的部位。

作用:使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与它临近的另一个神经元。结构: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脊髓:中央是灰质,外面是白质;

其作用: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

延脑-------生命中枢,与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密切关系,支配呼吸,排泄,吞咽等。桥脑-------与调节睡眠有关。

中脑-------视听反射中枢,随意运动。

间脑:

丘脑-------中继站,接受是所有来自感官的信息并传入皮层(除嗅觉外)。下丘脑------调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控制内分泌,调节情绪。

小脑------维持平衡和协调动作。

边缘系统(比脑干,丘脑,下丘脑,小脑出现得更晚些)----与本能活动和记忆有关;其中,海马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

(口诀:中视听,丘中继,桥睡眠,边本能记忆)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大脑初级感觉区分为:视觉区(枕叶),听觉区(颞叶),机体感觉区(左右交叉,上下倒置,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比如手,舌的投射面积比较大);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功能:也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言语区主要定位于大脑左半球。其中布洛卡区(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这个区域受损引发说话不流利,运动性失语症,因而形成电报式言语;威尔尼克区(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这个区域损伤导致听觉性失语症。角回,这个区域损伤将导致语义性失语症,导致听得动别人说话,但看不懂文字材料表达的意思。

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范围广,功能联合的脑区: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也是进化较晚的一个脑区。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从结构上说,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起源于割裂脑实验,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则主要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说”,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人的临床研究。1825年,波伊劳德提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大脑行使的具体功能各自定位于大脑的某一区域。

2)整体说:弗罗伦斯实验采用局部毁损法。后来拉什里提出了总体活动原则和均势原理; 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是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的。

总体活动原则:大脑是以整体发生活动的,学习的效率和受损伤的部位无关,与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

3)机能系统说: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①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②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③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

4)机能模块说:认为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之间复杂而巧妙地结合是实现各种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三.注意与意识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意识就心理状态而言,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

意识就行为水平而言,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行为;

意识就心理内容而言,意味着可以用言语报告出的行为;

意识就哲学层面上,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 意识是一种觉知,一种高级心理官能,一种心理状态;

2)意识的种类:见华中师范大学绿宝书

3)意识的功能:对客体的观察和觉知: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

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规律,将连续不断的经验化为为客体和事件;

使人们能够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正确行为。

对主体的控制和调节:

帮助人们生存和构建社会文化:

4)睡眠与梦:清醒时β波,安静或休息状态时α波,在睡眠状态,主要是△波 睡眠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更大更慢的纯△波,睡眠者很难被唤醒。(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的睡眠常被称作“慢波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第一次出现1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

睡眠的功能: 功能恢复理论认为: 睡眠使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正和恢复;

生态学理论认为:睡眠的目的是减少能量的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

进化论: 是生存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成的,为了维持生存需要;梦:

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本能的反映。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这些活动是为了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

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具有两个特点: 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 是指在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集中性: 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了某个对象的时候,他们便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2)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基本功能使对信息进行选择,另外也是完成信息处理的重要条件,保证了对物体更清晰地认识,更准确地反映和更可控有序的行为;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华中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P63)

3)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自身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

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对注意目的和任务的依从性;

对兴趣的依从性;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对人格的依从性;

随意后注意: 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致努力的注意.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例如:双耳分听试验;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例如:学生上课的45分钟内必须使自己的注意保持在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对象上;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例如:学生一边听讲课一边记笔记;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注意的生理机制:

朝向反射(定向反射):情景的新异性引起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它是注意的最初生理机制。

脑干网状结构: 其激活作用使大脑处于觉醒状态,没有激活就不可能注意;

边缘系统: 人选择一些信息而离开另一些信息是和脑的更高级部分: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相联系的;

大脑皮层:注意产生的最高部位;

2)注意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有关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

无关活动的停止: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无关活动会暂时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缓慢,甚至出现暂时暂停的现象;

第三篇: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一、行政执法的合法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现阶段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的途径有哪些?

案例分析题

2007年2月7日,某市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人员巡查到某超市门前时发现该超市大门外墙壁上挂有一块标示人员招聘内容的广告宣传牌,执法人员即找到该超市负责人查看设置户外广告的有关审批手续,因该超市拿不出有关审批手续,执法人员即对超市设置的广告进行了摄像取证,随后又将广告宣传牌从墙上取下,并向该超市负责人开具了暂扣物品清单和询问调查通知书,要求该超市负责人在 三日内到区城管局接受调查处理。三天后,该超市负责人没有去区城管执法局接收询问调查。2月11日,该区城管执法局向该超市下达了罚款3000元行政处罚告知书,但该超市负责人拒绝在“告知书”上签字。2月15日,该区城管执法局对该超市按该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款正式下达了罚款3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超市认为区城管执法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过重,而且还存在执法不公平的作法,逐于本月20日向该市城管执法局提起了行政复议的申请,要求 撤销区城管执法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该市城管执法局审理后认为:区城管执法局对某超市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查处与处罚都是合法有据的。但经查,与超市同时查处的另一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案件虽然情况基本相同,但区城管执法局对这一案件的当事人只给了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区城管局按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有关条款的最高处罚标准对超市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行为作出罚款3000元的处罚决定明显不当,有失公平公正。

市城管执法局最后依法作出复议决定:区城管执法局对超市按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有关罚则的最高标准进行处罚明显不当,应对超市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但该超市并不服市城管执法局的行政复决定,并于2月3日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理由是市城管执法局的复议法律依据(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与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条款相抵触,要求区人民法院判决市行城管执法局变更原对超市所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问:

1、案例中的某市城管执法局是否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依据?

2、超市负责人提起行政诉讼的理由是否合法?为什么?

3、你认为法院应该如何判决?

第四篇:党校复习思考题

第18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自学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时间、出席代表。

背景(4点):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第四,20世纪的国际环境为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时间:1921年7月23日

出席代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参会人员共有13位(党内人士)分别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

2.三湾改编、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三湾改编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工作出了很大贡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

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1.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4.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内容及写入党章的时间 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时间: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中共十六大)、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6.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7.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和四个服从

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四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8.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9.党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11.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我们通常把这个基本路线简称为“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两个坚持)”。

1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3.十九大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4.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两学一做,三个有利于、三大历史任务、三大优良作风、三严三实,四项基本原则、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四风问题、四个全面、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四个伟大,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

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大历史任务: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三大优良作风: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2、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严三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四项基本原则: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风问题:一是形式主义,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二是官僚主义,群众最不满意的是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三是享乐主义,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多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四是奢靡之风,主要是条件好了,许多方面做过头,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自信:全体中国共产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伟大: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5.中国共产党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愿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政党开展友好交流与合作。

16.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17.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条件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8.党员的基本义务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19.党员的党龄和党籍

党员的党龄应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被延长预备期的,其党龄从延长期满后被批准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恢复了党员权利之后,其党龄应连续计算。错被开除党籍而恢复党籍的党龄应连续计算。

对由于多种原因失掉一段时间党籍已恢复党籍的党员,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凡经党组织决定应恢复这段时间党籍的,其党龄从原被批准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被批准重新入党.有预备期的,其党龄应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按有关文件规定重新入党没有预备期的.其党龄应从上级党委决定重新入党之日算起。

20.发展党员的手续

(1)要求入党的人自愿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2)党组织接到申请入党人的申请书后,应及时研究能否列为入党积极分子;(3)申请入党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组织即应落实对其培养教育和考察的措施;

(4)入党积极分之经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后,党组织要研究能否确定为发展对象;

(5)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发展对象后,党组织要对其进行政治审查;(6)党组织在进行政治审查的同时,要征求党内外群众对发展对象的意见;(7)党组织在接受发展对象入党前,要对其进行入党前期短期集中培训;(8)做完上述工作后,支部委员会要将发展对象的入党材料报上级党组织预审;(9)经上级党组织预审同意后,支部委员会应通知发展对象确定两名正式党员作入党介绍人;

(10)入党介绍人或支部领导成员指导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

(11)支部委员会对《入党志愿书》进行审查,认为合格后,即可召开支部大会讨论,作出决议,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12)上级党组织在批准申请人入党前要派人同他谈话,作进一步的了解;(13)上级党组织召开委员会,在听取谈话人的汇报和组织部门的意见后,集体讨论审批

(14)被批准入党的预备党员接受党组织一年预备期的教育和考察;(15)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要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16)预备党员预备期满,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申请,党组织要及时讨论其能否转为正式党员。

21.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22.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区别

正式党员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预备党员则没有 23.党员自行脱党的情况 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24.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全国代表大会

26.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几年举行一次。主要议程。每5年举行一次

主要议程: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通过党章修正案,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27.党的组织体系: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28.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的正式党员人数 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基层单位,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29.党的纪律的内容和运用方式。党的纪律处分的内容。

党的纪律的内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经济纪律、群众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等

运用方式:四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主要采取主责约谈、提醒谈话、诫勉谈话、谈话函询等方式

第二种形态中,党纪轻处分指的是警告、严重警告;组织处理包括停职、免职、调整、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

第三种形态的适用范围包括4种情形:问题严重,应当给予重处分的;构成违纪,具有加重处分情节的;构成违法犯罪,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应当给予重处分、予以重大职务调整的情形。

第四种形态重点放在有腐必反上 纪律处分: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撤销党内职务;

(四)留党察看;(五)开除党籍。

30.党和共青团的关系。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31.党徽、党旗

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旗面为红色,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红

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榔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2.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

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3.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十八大: 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5.正确的入党动机。如何加强自我培养,以实际行动早日入党 入党动机:第一,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第二,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三,要有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觉悟。

(一)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人的每一项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都是为着实现确定的目标,而目标又使人产生动力,形成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意志。目标与实现这一目标奋斗的意志就构成了动机。党员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的意志就是党的战斗力的来源。入党动机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纯洁性和党的组织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因此,对于入党的人来说,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即共产的理想,要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即共产主义信念。

(二)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基本要求。入党动机基本属于思想范畴,根据人的认识和成长规律,人的正确思想是在理论上和实践的相互印证,互相促进的不断运动中形成的.所以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基本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培养自律意识,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政治上的坚定性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清楚,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积极学习先进理论、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并把理论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三)坚持共产党的标准。共产党标准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员的标准就地党章中规定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36.党的十九大召开时间、主题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 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7.二〇二〇年本世纪中叶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安排

习近平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篇:税收学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公共产品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怎样理解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3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税收

4如何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

5为什么说税收本质是这一种分配关系

6对税收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理解?

第二章

1如何理解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

2如何理解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

3如何理解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

4税收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可以从那几个方面理解

5如何理解税收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

6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第三章

1简述我国古代的主要税收原则思想

2威廉配第提出的税收思想是哪三条?尤斯迪的税收原则有哪些内容? 3试述亚当斯密的税收思原则

4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主要有哪些内容?

5分别说明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

6试评价税收公平原则中的利益说和支付能力说

7从理论上存在那些提高税收效率的途径

8比较亚当斯密的平等原则、瓦格纳的社会正义原则和现代税收公平原则的差异 9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

10我国应如何实现依法制税

第四章

1税收政策的目标有那些

2简述实现总供求均衡的税收政策手段

3简述经济结构协调的税收政策手段

4简述经济稳定增长的税收政策手段

5简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税收政策手段

6如何协调税收政策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1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有哪些

2衡量税收负担体系的指标包括那些内容

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4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如何影响税负转嫁?

5什么是税负转嫁的绝对转嫁论和相对转嫁论?

第六章

1简述世界主要国家的税收增长趋势

2分析我国税收增长趋势并说明其内在原因

3简述影响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对税收增长趋势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4简述税收预测的概念和作用

5简述税收预测的基本原则、一般步骤、基本方法

6简述税收预测在我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1简述税收风险的主要表现和特征

2简述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

3简述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4简述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

5简述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的长效机制

第八章

1简述税收成本的概念

2简述税收成本的分类

3简述影响税收成的因素

4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优化税收成本的看法

第九章

1以征税对象为标准,税制分为哪几类?各类税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现代世界各国主体税有哪几种模式,各自有哪些特点,影响一个国家主体税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税制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税制优化过程中应当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4如何实现中央税和地方税结构的优化?

5根据税制结构优化理论,试对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进行分析

第十章

1什么是商品劳务课税,与其他课税制度相比,它有哪些特点?

2我国现行商品劳务课税种有哪些?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说增值税一种新型的商品劳务税?其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4商品劳务税制在制度要素的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5简述商品劳务课税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1所得税如何能促进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如何正确认识所得税稳定经济的作用?怎样理解所得税的经济增长效应?所得税有哪些特征?你在法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方面有哪些认识?各国在对资本利得征税问题上有哪些不同处理?分类所得税和综合所得税各有什么优缺点?确定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时,通常要考虑从中扣除哪些方面的费用?

9分析说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选择理论界关于所得税完善发展的问题有哪些典型的设想?

第十二章财产税有哪些类型?财产税有哪些特点?资源税有哪些作用?试述我国资源税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简述行为税的意义试述我国固定资产方向投资调节税开征和暂停征收的原因 第十三章什么是社会保障税,分析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意义 2 简述如何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分析世界各国纷纷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原因,说说其理论根据 4 试述我国开征证券交易印花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5 分析遗产税开征的意义及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条件是否成熟 第十四章什么是税收管理如何税收管理体制概念现行分税制中税收收入是如何划分的?什么是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种类有哪些?哪些人应办理纳税申报?对纳税申报对象有何规定? 6 试述发票管理规定税款征收的方式有哪几种我国税收法律责任包括那些?

9简述税务行政复议与税务行政诉讼的含义

第十五章简述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关系

2简述税收债权债务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3试述最优税制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对其的评价什么是博弈论,其在税收理论中的应用,对我国税收征管工作有什么意义?

下载普心复习思考题(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心复习思考题(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工作》复习思考题-2010[★]

    复习思考题 导言 1.以往我国的社区建设模式存在着哪些结构性缺陷? 2.就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引入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第一章 1.简述社区的含义及特点。 2.简......

    研究生经典复习思考题2011

    研究生《马列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思考题 2011 1、试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方法对......

    原著复习思考题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思考题 1、旧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如何理解实践观点是贯穿《提纲》的红线和灵魂?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论述人的本质问题......

    2013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2013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1、 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人们对大自然的思想、观念和态度影响着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而采取科学的自然观、发展观是......

    就业指导复习思考题

    就业指导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方法。 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政策和相关规定 1.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及相关的就业法......

    国家预算复习思考题

    《国家预算》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国家预算、国家预算管理、预算年度、预算效率;2、预算程序、标准预算周期制度;3、基数法、零基预算法;绩效预算法;4、预算收支分类;5、......

    土壤学复习思考题

    土壤学复习思考题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水分和养分)、协调营养元素和环境条件(空气和湿度)的能力。3.岩石:是构......

    2016国际贸易复习思考题

    《国际贸易》复习思考题 一、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后回答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逆差。P6 错:贸易逆差是指一国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2、一国的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