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复习思考题

时间:2019-05-14 10:5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预算复习思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预算复习思考题》。

第一篇:国家预算复习思考题

《国家预算》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国家预算、国家预算管理、预算年度、预算效率;

2、预算程序、标准预算周期制度;

3、基数法、零基预算法;绩效预算法;

4、预算收支分类;

5、定员定额;

6、部门预算;

7、部门的基本支出预算;

8、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

9、项目库;

10、复式预算;

11、公共预算;12国有资本预算;

13、国库单一账户;

14、政府集中采购制度;

15、预算调整、预算调剂;

16、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17、分级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18、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9、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标准财政支出、标准财政收入;20、国家预算监督。

二、简答题

1、简述国家预算管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2、简述定员定额管理方法。

3、简述部门预算的含义与特点。

4、简述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5、简述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6、简述复式预算的理论基础及中国复式预算模式的选择。

7、简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含义、构成及作用。

8、简述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标准程序。

9、政府采购的特点、方式及程序。

10、简述预算绩效管理

11、简述预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

12、简述中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

13、简述中国分税制的成效、问题及进一步完善思路。

14、简述转移支付的模式、方式。

15、简述年终结算的基本程序、内容和方法。

16、简述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的平衡关系。

17、简述创新预算监督机制的基本路径。

三、选择题

1、国家预算收支科目按照范围大小分为以下几级:()

A.类;B.款、类; C.项; D.目;

E.节 2、2007年新的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反映的是:()

A.政府的经济职能;B.政府支出的具体用途;C.政府经济建设投资支出;D.政府对不同经济成分的投资支出。3、2007年新的政府收入分类体系中的政府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以及()

A.社会保险基金收入;B.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C.债务收入;D.转移性收入。

4、下列各项中属于2007年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中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范围的是:()A.人大、政协、政府办公厅事务;

B.财政、审计、海关、国土资源、事务; C.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事务 ;D.共产党事务。5、2007年新的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包括以下各项()A.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及家庭的补助支出;

B.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支出; C.基本建设支出、债务利息及还本支出

D.科教文卫支出

6、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可以概括为()A.收支统一管理;B.定额、定项拨款;C.超支不补;D.结余留用

7、行政单位的收入预算包括哪几项()

A.税收收入;B.财政预算拨款;C.预算外资金;D.其他收入。

8、财政部门对国有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可以概括为()A.核定收支;B.定额或定项补助(或上缴);C.超支不补;D.结余留用。

10、事业单位收入预算内容包括()

A.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B.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C.附属单位上缴收入;D.其他收入。

11、部门支出预算编制内容包括

A.基本支出;B.项目支出;C.购买性支出;D.转移性支出

12、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内容包括:()

A.人员经费;B.日常公用经费;C.基本建设经费;D.大型会议经费 13.按照国家预算编制形式分类,国家预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增量预算;B单式预算.;C.复式预算;D.零基预算 14.预算执行中的预算调剂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A.动用预备费;

B.预算追加追减; C.经费流用; D.预算划转

15、目前预算收入缴库方式包括()

A.直接缴库;B.集中汇缴;C.自收自支;D.收支两条线

16.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财政资金支付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A.财政直接支付;B.银行直接支付;C.坐支;D.财政授权支付

17、目前中国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

A.国库单一账户B.零余额账户;C.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D.特设专户

18、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成因在于:()

A.调节财政纵向和横向平衡;B.消除公共产品的外溢性;C.实现上级政府的调控意图;D.想下级政府官员派发奖金。

19、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励和补助项目包括:()

A.中央财政对地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奖励;B.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奖励;C.对产粮大县的奖励;D.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做 的好的地区的补助

20、国家决算的审查层次包括:()

A.上级对下级决算的审查;B.财政部门对同级主管部门部门决算的审查C.立法机构对政府总预算的审查;D.政府审计机构对政府预算的审查

21.国家决算政策性审查的内容包括:()

A.收入审查;B.支出审查;C.结余审查;D.资产负债审查

四、案例题

1、某市2011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反映出该市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8%,比2010年决算数增长18.7%。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78.5亿元。2011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13.3亿元,为年度预算89.3%,比2010年决算数增长14.4%。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84.3亿元,主要项目包括:教育支出23.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7.6亿元,文化体育传媒支出14.1亿元,农林水利支出 3.8亿元,公共安全支出26.9亿元,环境保护支出2.9亿元,道路、桥梁等市政交通支出28.6亿元。支持经济发展支出50.8亿元,保障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4亿元。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2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286.8亿元,比上年增长7.7%。2012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计划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4.6%。2012年市政府对市本级预算支出编制要求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法定增支要求。集中财力办大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根据以上

材料,请你作为该市财政局长提出2012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文化体育传媒支出、农林水利支出、公共安全支出、环境保护支出、道路、桥梁等市政交通支出、支持经济发展支出、保障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项目的预算建议数。

五、申论题

根据以下材料,阐述:

1、目前国家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国家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的重要性

3、进一步改进我国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的基本思路

材料: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发现:

(一)中央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下列问题:

1、部分中央支出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和准确、执行率偏低,有些预算的级次和项目在执行中自行作了调整。

部分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未落实到部门。在2010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16 049亿元中,有1485.75亿元是财政部代编的,需要在执行中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至年底,上述代编预算中有148.67亿元未执行,占10%。

中央部门归口管理的部分本级支出预算年初到位率低。2010年,发展改革委负责分配的中央本级基建支出和科技支出预算的年初到位率,按规定应达到75%和97%,实际仅为7.8%和47.5%。

中央转移支付预算未及时细化落实到省区市。在2010年转移支付预算25 606.64亿元中,扣除据实结算项目后,有6536.58亿元未按规定在全国人大批准后的90日内下达到地方,占25%。在执行中,财政部又将215.67亿元专项转移支付预算上划调整为中央本级支出;少数项目预算执行率较低,如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42.95亿元中,当年仅执行10.56亿元,占25%。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不够完善。

2011年,部分中央部门管理的企业尚未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年初预算未细化,部分支出分配交叉重复。报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440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落实到具体项目;其中120亿元是财政部在国资委等上报的预算建议草案之外直接代编和进行分配的,部分支出方向与另320亿元预算安排交叉重复。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拨付主要集中在11月和12月,其中140.57亿元是12月20日后才拨付的,占支出预算的32%。

3、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不够规范。

部分支出预算未落实到具体项目。由于基金项目的储备不足,财政部2010年下达到部门的基金预算有84.87亿元未落实到项目;部分支出指标至年底尚未下达,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支出指标仅分别下达51%、45%和44%。

在公共财政预算中安排与基金预算内容相近的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实行“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的原则,但财政部在彩票公益金和旅游发展基金已安排体育总局、旅游局有关项目资金5092万元的情况下,又从公共财政预算中为其安排内容相近、用途相似的预算4.25亿元。

少数基金管理使用和设置不够规范。具体是:未及时将交通运输部、贸促会等部门的4.89亿元基金收入征缴入库;交通运输部收取的船舶港务费和贸促会收取的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认证费等,不符合基金特征或设立条件,未及时清理。

(二)2010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存在下列问题:

1、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和具体,一些部门本级预算未完全执行到位。由于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与预算安排不够衔接,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与预算编制要求不尽适应,54个部门2010年初编列项目支出预算2779.27亿元;中央财政在执行中追加995.55亿元,相当于年初预算的36%。在年初编制的项目支出预算中,11个部门本级的106.76亿元未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一些部门本级预算执行也不够严格,其中:5个部门本级自行调整了项目预算安排;32个部门本级以拨作支、虚列支出、在项目或预算科目之间调剂使用资金。此外,20个部门本级还存在未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资产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2、一些部门监管不严,加之事业单位改革尚未到位,部分部门所属单位违反财经制度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预算执行不够严格和规范,主要表现为未经批准改变部分预算资金用途、虚列支出或以拨作支等。其中:210个所属单位未经批准扩大开支范围;33个所属单位采取虚列支出、以拨作支等方式,将预算资金列支后拨付给下级单位或项目承担单位;13个所属单位采取重复申报项目、多报在编人数等方式,多申领财政资金。

二是私存私放资金设立“小金库”问题仍然存在。82个所属单位采取截留收入、虚列支出等方式,套取和私存私放资金4.14亿元,主要用于发放奖金、补贴等。

三是收入和资产管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非税收入征缴、资产核算和出租出借等方面。其中:80个所属单位未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3.09亿元,违规收费3.68亿元;52个所属单位违规出租出借资产、委托理财以及资产入账不及时等;39个所属单位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有的是为加快采购进度规避集中采购,有的是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和程序不规范。

3、部分科技经费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研究成果存在多头充抵问题。至2010年底,审计抽查的8个科技重大专项2246个课题中,有74.68亿元课题经费结存在承担单位,但这些资金已列入牵头部门决算支出,影响核算的真实性;抽查133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发现,由于科技成果审核把关不严、不同科技计划间信息缺乏共享,在这些项目取得的2775项专利、技术标准等成果中,有547项(占19%)申请或取得时间早于项目的立项时间,或是发明人与课题组成员不一致。

4、一些部门决算草案编报不够准确。对部门决算草案的审计发现,40个部门账务处理不规范,部分收入、支出、结余和资产反映不够准确。

第二篇: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一、行政执法的合法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现阶段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的途径有哪些?

案例分析题

2007年2月7日,某市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人员巡查到某超市门前时发现该超市大门外墙壁上挂有一块标示人员招聘内容的广告宣传牌,执法人员即找到该超市负责人查看设置户外广告的有关审批手续,因该超市拿不出有关审批手续,执法人员即对超市设置的广告进行了摄像取证,随后又将广告宣传牌从墙上取下,并向该超市负责人开具了暂扣物品清单和询问调查通知书,要求该超市负责人在 三日内到区城管局接受调查处理。三天后,该超市负责人没有去区城管执法局接收询问调查。2月11日,该区城管执法局向该超市下达了罚款3000元行政处罚告知书,但该超市负责人拒绝在“告知书”上签字。2月15日,该区城管执法局对该超市按该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款正式下达了罚款3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超市认为区城管执法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过重,而且还存在执法不公平的作法,逐于本月20日向该市城管执法局提起了行政复议的申请,要求 撤销区城管执法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该市城管执法局审理后认为:区城管执法局对某超市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查处与处罚都是合法有据的。但经查,与超市同时查处的另一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案件虽然情况基本相同,但区城管执法局对这一案件的当事人只给了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区城管局按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有关条款的最高处罚标准对超市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行为作出罚款3000元的处罚决定明显不当,有失公平公正。

市城管执法局最后依法作出复议决定:区城管执法局对超市按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有关罚则的最高标准进行处罚明显不当,应对超市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但该超市并不服市城管执法局的行政复决定,并于2月3日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理由是市城管执法局的复议法律依据(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与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条款相抵触,要求区人民法院判决市行城管执法局变更原对超市所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问:

1、案例中的某市城管执法局是否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依据?

2、超市负责人提起行政诉讼的理由是否合法?为什么?

3、你认为法院应该如何判决?

第三篇:国家预算 案例

第九章

国家预算

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概念及组成

一、案例及分析

案例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着力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2006年预算的主要指标安排如下:中央财政总收入19272.04亿元,比2005年增加2022.25亿元,增长11.7%。中央财政总支出22222.04亿元,比2005年增加1972.63亿元,增长9.7%。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2950亿元,比2005年预算减少50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预计进一步下降到1.5%。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国债项目资金600亿元,比2005年减少200亿元(其中取消代地方政府发行国债100亿元),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100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35568亿元,比2005年同口径增加2954亿元。汇总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安排,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35423.38亿元,增加3795.4亿元,增长12%;全国财政支出38373.38亿元,增加4665.36亿元,增长13.8%。

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安排12%,一方面是考虑了中央确定的宏观经济预期指标,另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各种减收因素。

按照“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的方针和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要求,2006年中央财政支出安排将着力调整支出结构,有保有压,保障公共支出需要,压缩一般性开支,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着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着力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支持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加强政权建设。

根据200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将狠抓税收、非税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确保落实“五个统筹”需要,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实施新的政府收支科目,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狠抓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和会计基础工作。

分析:这是有关我国国家预算的案例。国家预算是指国家的基本的财政收支计划,即财政收入在取得之前和财政支出在分割之前必须要进行科学的预测。国家预算具有公开性、统一性、可靠性、性、法律性等特点。

从2006年国家预算来看,保持收支稳定增长,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政策重点是:着力调控经济结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等。

思考题:2006年国家预算实施的背景。

二、原理综述

国家预算是指国家基本的财政收支计划。从形式上看,由一系列特定的表格组成,如经费预算表格、资本预算表格等。从内容上看,反映了政府收支的范围、方向和政策。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依据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一级预算的原则,我国存在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预算,每一级政府就其预算向该级人大作预算报告,寻求该级人大批准,并向上级人大备案。国家预算具有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性和法律性的特征。

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类别

一、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9.2:建复式预算体系 用制度管住干部

2006年4月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判处四川省原副省长李达昌有期徒刑7年。李达昌主要问题如下:

绕过了组织评估考察程序,力排众议大胆拍板,让问题商人、诈骗嫌疑犯丛钢及其公司对中川国际实施资产重组,将国有资产和上亿元财政专项拨款置于危险境地。

1999年12月至2000年1月,李达昌在女儿等人的撺掇下,擅自批准中川国际挪用财政部下拨的429万美元专项资金(中川国际参与建设乌干达水电项目,国家财政部拨出1亿元用于援外项目赔偿风险准备金,专款专用),致使近38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187万元)的损失无法追回。

观点:李达昌所批准转移用途的这笔资金并不是纯粹的财政资金。从来源看,是财政部把这笔资金划拨到中国进出口银行,这是财政资金。可是,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把这笔资金贷给“中川国际”公司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一笔贷款。从李达昌的角度来说,他批准转移用途的是贷款资金,而不是财政资金。这笔贷款是政策性贷款,有四川省财政厅提供担保。对四川省财政厅来说,如果“中川国际”公司日后还不上这笔贷款,省财政厅则要承担还款责任。

这反映出我国财政部门、国企和金融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国有资本预算和财政投融资预算的建立问题。作为四川省主管财政的副省长,李达昌批准转移用途的这笔资金是专项贷款,这本身是错误的。

分析:复式预算是针对国家干预经济、政府支出范围扩大、支出种类增加的“复杂”情况而产生的。为了控制越来越多的赤字、借债、资本投资、社会保障等而设置的复式预算,对不同的收支进行分类,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对不同类型的资金要有不同的管理和控制办法,要根据政府资金的不同来源、不同去向,进行分类控制,复式预算体系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在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复式预算体系。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立复式预算体系。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这一体系,但该体系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这一事件还反映出目前我国地方财政资金使用的一个潜规则。实际上我国地方财政资金都是由当地党政一把手和副手支配使用的,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这些资金从哪里来,又花到哪里去。事实上,这些领导干部对财政资金的签字使用权都有一个既定的默契。对于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我国还缺乏一个刚性的规则,大多都是在潜规则下操作出来的。

这件事不能归结到个人品质问题上。世上没有圣人,也没有超人,都是凡人,关键是要看在什么制度环境下。在西方国家,对公共领域的人采取的是“经济人假设说”,认为在公共领域,人都有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欲望,并会在一定条件下为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基于这样的假设,西方国家都在制度上对公共领域的人,尤其是对公务人员有了很好的制衡措施,他们很少有恣意而为的空隙。而在我国则是“公仆假设说”,假设公务员就比普通人道德高尚,没有从制度上加以有效的制衡。“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制度来保护干部,没有好的制度,任何人都有可能变坏。

思考题:怎样的预算制度安排可以避免李昌达案件的发生?

(二)案例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何谓零基预算?我国的传统预算模式是一种基数预算,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预算拨款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定的数额,预算基数的形成和增量的决定都主要是依赖于政治上的讨价还价。由于基数的存在,使得公共预算很难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从理论上讲,零基预算要求政府支出机构每年都为它的全部预算进行辩护,预算基数不再理所当然地成为下一个预算进行预算决策的基础。因此,这种预算模式被称为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改革。从1993年开始,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试验零基预算。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预算改革,主要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改革。在部门预算改革中,零基预算被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编制模式。2000年以来在地方一级开展的部门预算改革为零基预算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因为,部门预算改革要求政府预算以部门为基础进行编制,而且强调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各个部门的预算。

零基预算对于政府的预算过程有积极的影响。首先,根据零基预算的逻辑,开始砍掉一些构成原来预算基数的支出项目,例如,失去了政策依据的专项经费、领导人批条子形成的专项经费、一次性的专项经费、不属于本级政府事权范围内的支出。其次,在专项经费领域建立项目库有助于零基预算的有效实施,而且对于各个支出部门预算要求的形成构成了某种制约,使得支出部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申报专项经费、甚至“编造”项目来套取经费。

零基预算改革的局限性。首先,目前我国的部门预算,主要是通过下控制数的办法来控制部门的预算编制,零基预算并没有发展成一个基本的预算框架。在控制预算框架内,零基预算主要用于专项经费决策。我国目前的部门支出主要分为3类: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零基预算主要适用于专项经费。“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标准,专项经费按排序。”在公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支出部门为了确保部门的正常运转,通常会从专项经费中挪用经费来弥补公用经费的缺口(称为“吃专项”),这极大地限制了零基预算的效果。

其次,零基预算在我国的实施还面临着一些政治和行政体制上的制约。其一,目前我国的某些地方政府政府职能和目标不明确,很难对预算进行真正意义的排序。其二,预算分配权上的分散,某些专项经费的分配权仍然掌握在财政部门之外的一些部门手里,仍然没有纳入部门预算改革的框架。这就意味着,某些专项经费实际上是不受零基预算过程影响的。其三,我国地方政府预算中领导人批条子、打招呼影响预算决策的现象仍然继续存在,各种非正式预算制度盛行。政治权力的非正式安排将会干扰零基预算的排序过程和排序结果,从而使得零基预算无法真正进行科学的排序。其四,体制上的制约还体现在公费医疗体制的改革没有与部门预算改革相配套。对于某些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的部门来说,公费医疗支出已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吃专项”就是不可避免的。

分析:我国预算分配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基数加增长的做法,基数的形成是非常不合理的。首先,部门预算一直缺乏自主权,它必须执行中央的政策,中央的政策文件构成政府各个部门预算基数的基础。其次,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原因,政策制定权被分散到各个“政策领地”,围绕着各个政策领地的就是形形色色的官僚部门,各个政策领地的领导都要求在资金分配中有发言权。

财政部门希望通过零基预算来审查过去在基数加增长的模式下形成的不合理的预算基数,使得预算资金的分配更加科学,增进资金配置的效率。部门预算改革为财政部门将资金

分配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创造了机会,而零基预算则进一步为财政部门提供了对各个部门的预算决策进行控制的工具。

在我国零基预算并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的预算框架,基本的预算框架是一种控制预算。在控制预算的框架内,零基预算主要被运用于专项经费的决策。这意味着,零基预算只能影响预算支出中一部分支出的决策。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零基预算的影响范围则更小。即使在该领域,由于财力紧张、政治与行政体制的制约等因素,零基预算并没有改变预算过程。零基预算是否改变了预算结果也是值得怀疑的。总之,零基预算主要变成了财政部门控制支出部门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改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佳方式。

思考题:零基预算在我国未来的实施前景如何?

二、原理综述

国家预算分类方法有两类:

1、从预算形式差别的角度分为:单式预算和复试预算;

1、以计划指标确定方法的角度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第三节 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

一、案例分析

(一)案例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预算审查,就是对政府如何花钱的监督,就是要为13亿中国人看好“钱袋子”。

预算要“闯六关”。从会前两次初审,到大会期间代表审阅、财经委审查,从主席团会议通过审查结果报告,到大会最终表决,国家预算要在全国人大“连闯”大大小小六道“关口”,才能最后得到批准。

按法律规定在人代会召开的1个半月之前(2004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听取了财政部关于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初步方案的汇报,并向财政部书面提出了对预算草案的意见和建议。财政部据此进行第一次修改。

大会召开的一个月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又听取了财政部关于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的汇报,并对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

每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在代表们对预算进行审查的同时,全国人大财经委也在对预算草案进行又一轮的审查,并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向大会主席团提交了审查结果报告。大会主席团今天的表决结果,使国家财政预算迎来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大会表决。

预算监督实现由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的转变。财政预算由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实施监督的细则,各级人大对财政预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中央预算的审查监督基本上是程序性的。

有鉴于此,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8年12月成立预算工作委员会,作为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其主要职责就是协助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承担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预决算、预算调整和监督预算执行的具体工作。1999年6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为审计报告揭露的一些政府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用于投资、购置办公楼和宿舍甚至炒股等问题所震惊,呼吁通过立法手段,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后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对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这些措施,大大推动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预算制度改革,增强了监督的可操作性。到2005年,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部门预算从最初的几个扩大到35个,160多个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编制了部门预算。

按惯例,每年6月,全国人大财经委都将召开全体会议,听取审计署和财政部的有关汇报,对上一年的财政决算进行初步审查。随后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也将听取和审议决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上一年的中央决算。听取审计报告是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去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报告后,要求年底前国务院将有关问题的整改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报告,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有754人次受到惩处。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9日在向大会做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也指出,2005年要重点监督财政收支、赤字和国债规模、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情况,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开展工作。

分析:这是有关国家预算审查和监督的案例。看好13亿中国人的“钱袋子”,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重要职权之一。国家预算在审批之前称为预算草案,通过人大代表对预算草案进行充分的审查、修改和监督,大大提高了预算草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使国家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更加物有所值,最后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之后的国家预算具有法律效力,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预算规定的收入任务,必须保证完成,做到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库;预算规定的各项支出必须及时的拨付。要加强预算收支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预算审计是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发现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和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思考题:为什么要加强国家预算的监督?如何使国家的钱花得物有所值?

(二)案例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2005年7月12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公布了对2004中央决算草案和决算报告的审查结果,并向国务院提出建议批准《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审查报告称,这次提交的决算草案与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和批准的2004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略有变化,主要是中央财政收入增加了28.73亿元,中央财政支出增加了27.65亿元,预算赤字减少了1.08亿元。2004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也是历年中最好的。

同时,财经委员会也提出了中央预算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中央预算编制、执行方面有些仍然不够规范,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中央与地方之间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事权划分和管理方式有待改进;财政隐性债务问题不容忽视等。

财经委员会肯定了审计署对预算执行情况依法进行审计后发布的审计工作报告,认为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中央预算管理的意见是可行的,应当认真加以

落实。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切实进行整改,在2005年底前将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报告。

财经委员会还为进一步做好财政预算工作,提出了建议,其中主要包括:界定和完善部门预算中基本支出的范围和标准,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管,解决医疗、医药单位财务收支中的问题,严格禁止学校违规收费,落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措施,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划转等。此外,财经委还建议进一步推进中央基本建设预算管理改革,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财经委员会提出“应逐步提高中央基本建设预算年初分配到项目的到位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基本建设预算管理事权,相对固定的属于地方一般公共事业发展项目投资,应当纳入地方预算”的建议,希望地方的事情真正由地方去管理,即使是中央财政拨款的部分,也是把款项划给地方,由地方统一支配。而目前基本建设审批和决策权都在国家发改委,这项改革意味着发改委将基本建设的一定权力下放。

分析:这是一个有关国家决算的案例。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的最终结果,它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反映了国家财政收支的总规模,体现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国家预算收支数与国家决算收支数可能会有一些出入,国家预算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计划性,而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它的准确性。如果国家预算收支数与国家决算收支数相差太大,就意味着国家预算编制的失败。但决算草案与当初的预算略有出入是属于正常现象,从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看,这次提交的决算草案与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和批准的2004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略有变化,主要是中央财政收入增加了28.73亿元,中央财政支出增加了27.65亿元,预算赤字减少了1.08亿元,说明2004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的事权应该与财权相适应,地方的事情应真正由地方去管理,中央财政拨款划给地方的部分也应该由地方统一支配。

思考题: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的关系如何?

二、原理综述

国家预算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及决算三个环节。我国当前包括5级预算:中央、省、市、县、乡镇。国家预算法于94年8届人大通过,于95年1月1日实施,明确规定了人大及常委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权限。国家预算预算程序可概括为“单位预编、财政审核、政府批准、人大审批”。

第四节 非税收入改革

一、案例分析

案例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潘承祥 现状。目前,占地方财政比重相当大的非税收入管理还比较混乱。尽管实行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但多年来一些省份未纳入管理的非税收入还是占到了总非税收入的60%-70%,财政对这方面资金的监管十分困难。

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非税收入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2004年,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突破了6000亿元大关,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规模更是超常增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迅速提高。安徽省安庆市,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连续多年在50%以上,望江县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更高达55%。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非税收入管理,并建立了严格的法律制度规范,将其作为整个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的非税收入,一般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0%左右。在加拿大,非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6.8%,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5%;在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20%以上来自非税收入。

问题。当前在非税收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非税收入总体规模偏大。与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央(联邦)非税收入、省(州)非税收入占本级财政收入10%以下和10-20%相比,我国中央非税收入、地方非税收入约占本级财政收入15%和45%的比例明显偏高。

2、非税收入管理政出多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均由财政部门集中管理非税收入。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相对分散。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分别由中

央和省两级财政、价格部门牵头审批。政府性基金按规定应当集中由国务院或财政部审批,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越权审批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有相当一部分由其他部门为主负责管理。财政部门内部缺乏非税收入牵头负责机构,容易形成管理脱节。

3、非税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管理。中央审批的收费项目有10%未纳入预算管理。按有关规定,土地出让金收入应当全额缴入国库,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未缴入国库。其他按照规定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执行情况也不理想。一些已纳入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存在与执收单位利益挂钩现象。

4、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建设滞后。我国在非税收入管理方面至今尚未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或行政法规,《预算法》以及《预算法实施条例》基本不涉及非税收入管理。一些地方虽然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如湖南、河南、安徽、四川等颁发了《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或《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等,但是没有全面涵盖非税收入管理内容。

建议。初步建立起公共财政下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新体制,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一)确立非税收入的新理念,加大政策研究和宣传力度。

(二)成立专门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的征管工作。我国非税收入由财政部门的基建、农税、工交、国资等有关业务部门(司/处/科/股)分散征收,有些是委托有关部门和单位代征,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机关负责征收管理(除少数已经成立了非税局的省份以外)。有必要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专门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明确征管权限,专司非税收入征管,做到“统一征收机构、统一征收政策、统一征收票据、统一征管办法”。

(三)利用财政改革创造的条件,继续深化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制度。对非税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把单位所有收入全部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实施“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为核心的管理解决方案。

(四)要进一步规范票据管理。企业单位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执收执罚的收入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有利于防止执收执罚单位串用票据,截留坐支财政性资金的违纪行为。有的地方成立了票据监管中心,加强票据管理与监督。

(五)加大投入,为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提供技术支持。要充分利用“金财工程”网络化来进行非税收入管理。抓紧设计,加快有关非税收入管理的报表系统、基数数据库以及检索、查询、分析等信息系统建设,同时选备必要的人员提前进行培训,为技术支持提供人才保障。

分析:2004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指出:“要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地方政府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财力。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财政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

本案例主要涉及我国非税收入现状、问题及其改革方向。非税收入主要是各项政府收费问题。世界各国政府收费收入占整个国家收入的比例较低,收费的种类也较少,主要有使用费、规费和少量杂项收费。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上不规范,收费占我国各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也较多。这一问题在地方财政中表现尤为突出,而且目前大量的地方非税收入并未纳入国家预算,亟需进一步清理整顿。强化非税收入管理也是建立完善我国部门预算的前提条件。

思考题: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二、原理综述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能、行使国有资产或者国有资源所有权、提供特定服务或者以政府名义征收或者收取的税收以外的财政性资金。从理论上讲,一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通过收费形式将部分具有明确受益主体的公共服务成本直接向受益者收取的收入;二是为了校正或制止具有外部负效应的行为,通过惩罚性收费和罚款等方式取得的收入;三是凭借国有资产(资源)所有权,通过资产(资源)收益的形式取得的收入。因此,从取得收入的依据上讲,这部分资金的取得无不以国家的公共权利或所有者权力为依据,凭借这些权力取得的收入当然属于政府的财政收入。

第五节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9.7:江苏盐城:认真实行部门预算 创新预算管理机制

改革背景。传统的支出预算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着财政预算职能的发挥,制约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全国人大在1999年提出细化预算编制、编报部门预算的要求,中央部门和我省省级机关先后在2001年、2002年全面推行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改革,较好地消除了传统预算编制模式存在的弊端。一是形式突破。由传统的按支出功能编制的分散预算,转变为以部门为主体,编制统一完整的部门预算,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二是内涵突破。改变过去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两张皮”的做法,将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即综合预算。三是方法突破。预算编制方法由过去基数加增长,转变为零基预算。四是时间突破。将预算编制时间由过去的一两个月延长到现在的半年左右甚至更长一些时间,并按法律规定的时间及时批复预算。五是监督突破。通过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单位的财务状况,通过部门预算编制,细化了预算项目,既便于财政部门管理,又便于人大审查监督。

改革内容。盐城市直2002年选择了市中级人民法院等4个部门试编部门预算,2003年在市直部门全面实行部门预算。按照早编预算、细化预算、综合预算的要求,2003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从2002年7月份启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坚持了以下原则:一是财政收入和各部门收入的增长与国民经济和事业发展相适应,各项收入安排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做到既不虚收,又按政策应收尽收。二是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严格支出预算安排顺序,确保公教人员工资性支出和国家政权机构正常运转,保证农业、教育、科技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需要,国家明文规定的政策性投入、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的事项优先安排。三是统筹运用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综合预算,将部门和单位按规定组织的各项收入以及安排的各项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四是充分考虑

市直财力情况和各部门、单位当年收支因素,量入为出,量财办事,确保预算收支平衡。五是按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部门预算,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做法,按预算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重新测算每一个科目、款项的支出需求。通过宣传发动、开展资源调查和经过部门编制预算建议数、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部门编制预算和审核汇总平衡“两上两下”编制程序等几个阶段的工作,编制了2003年市直部门预算草案,报市人大审查同意后,于今年3月初批复下达各部门执行。

改革成效。我市市直部门预算改革,经过2002年试点和2003年全面推行,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开展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各部门的编制、人员、资产及其他财政资源状况,为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本部门贯彻意见和增收节支措施,预算管理和预算约束意识明显增强。各部门力求按照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要求,认真排查测算,合理编制收支预算,加大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力度,提高财务统管水平。各部门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对一年有多少钱,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并严格按照预算组织收入,安排支出。

分析:部门预算,通俗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就是将预算支出按部门和支出项目进行分配。认真编制实行部门预算,是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一次革命,实行部门预算,可以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

本案例主要涉及江苏盐城市直部门预算试编及全面推行的改革背景、内容和成效。盐城市直部门预算改革是在全国财政部门预算改革和规范政府资金分配、强化预算约束的大背景下实施的,应该说,盐城市直部门也是非常认真和忠实地执行了部门预算改革,其中,零基预算确定预算收支指标的普遍实施进一步使部门预算编制更加科学、规范,总体来讲,实施效果良好,也为下级部门和其他地区部门预算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思考题:如何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改革?

(二)案例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被媒体称作反腐倡廉又一“重大举措”的“国库集中支付”核算方式,将从2003年1月1日起在湖南省实施改革试点工作。为此,该省成立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局,专门负责国库集中支付工作。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核算方式,目的是从制度和源头上防止截留挪用、私设“小金库”等腐败现象。

观点: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未必。其一,“国库集中支付”核算方式,说到底仍属于核算或支付方式上的改革,即不过是将通常的一次性支付改作多次和分笔支付罢了。并不能触及到腐败的核心层面,因为所谓的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局这种机构,其职能主要是支付款项,它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将所有的花钱项目从头至尾来个“一肩挑”。再说了,若果真它来个“一肩挑”,反而使权力更集中,产生更大的腐败隐患。其二,“国库集中支付”核算方式的采用,使得凭空又冒出一个核算局这样不伦不类的机构,又很容易造成职能管理上的混乱。因为核算局开展的工作,并不是什么新业务,而是过去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的业务的整体转移。因为按照《预算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而《预算法》第四十八条又规定:“各级国库库款的支配权属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动用国库库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的库款。”如今,因为实施“集中支付”,就设立了一个职能与财政部门相雷同的平行机构,那么二者之间就很容易形成本不该有的磨擦和推诿,从而影响到行政工作的效率,更会造成行政资源的无端浪费。其三,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核算方式的目的是防止截留挪用和私设“小金库”等腐败现象,而要防止腐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监督机制上的改革和完善上。

分析:这是有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案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可以强化财政支出的全程监管,财政部门能够掌握各支出部门和支出单位每一笔资金的用途,有利于对财政资金支出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建立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局,专门负责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从制度上和财务收支的运作上有明确、系统的规定,资金运作过程透明度高,制约机制完善,政府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规范资金使用者的行为,防止利用财政资金

谋取私利。

任何一项改革不可能一开始就是一帆风顺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触动了一些部门的现有权益,会遇到来自财政部门内部、国库、商业银行和支出部门的阻力。由于财政部门成为掌握财政资金支付的最后环节,面对千家万户支出单位及方方面面的资金用途,财政部门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责任也加大。同时对国库核算的要求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困难和问题并不能阻碍改革的步伐,只要本着一个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待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不断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一定会成功。

思考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完善?

(三)案例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政府招标采购制度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为合理的公共财政支出制度,美国1761年就颁布了《政府采购法》,英国政府也于1782年设立了专门负责政府采购文具公用局。其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我国1996年开始试行政府采购制度,目前已被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广泛采用。实行政府采购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多重积极意义。政府采购在我国受到特别重视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这项制度有望解决前一段普遍存在、但却一直无法有效遏止的公共支出中决策或经办人员收受回扣现象。因此,政府采购被称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阳光采购”。

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对曾经寄予厚望的“阳光采购”不乏失望之声。有的批评政府采购仍然存在暗箱操作,只是更换了操作主体;有的批评政府采购是“变许多人的分散腐败为少数人的集中腐败”等等。

2001年4月国家重大项目稽查办公室通报,漳州市新门诊楼工程、成都双流机场的污水处理工程等重大项目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均发生过虚假招投标行为。

2002年6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浙江金华市益迪医疗设备厂诉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和农业部畜牧兽医器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政府招标采购一案。被誉为“阳光采购”的现行政府招标采购制度受到了质疑。案件虽然

胜负未定,但从媒体报道的招标过程看,招标采购程序、准入资格审查等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观点(宁汇文):政府采购之所以具有防腐功能,原因首先在于采购主体分权制衡,天然存在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其次在于公开信息,公平竞争,无法暗箱操作;三是在于严格按程序运作,按标准衡量取舍,从而保证了公平公正。以上三方面应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衔制,互相弥补,可以说缺一不可。

但我国目前政府采购的制度设计,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1.机构设置没有实现分权制衡。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由财政部门主管,这一点即有权力过于集中之嫌。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经费由政府财政部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数额并不是铁板一块,按照单位编制和日常工作任务拨给的固定经费之外,一些临时性经费支出,都要向财政申请,这类申请给不给、给多少,财政部门有很大的制约力。因此,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愿意对财政部门的意见提出异议。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门又出任采购主管部门,既然是主管,很难说不在管理中越位,把宏观管理变成具体指导甚至越俎代庖,而经费的大头在财政手里攥着的采购单位,岂能为一件区区之采购而因小失大。从这一点上看,采购者与管理者权力失衡,形不成制约。同时,财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在招标采购中介机构及评标专家的选择确定,投标供货商准入资格核准,招投标会的时间安排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言权甚至是决定权,某种程度上说,财政部门对参与采购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制约力或影响力,对招标采购的全过程也都有一定的操纵力。由此可见,采购权力并没有实现分散制衡,而只是发生了转移,甚至是在转移中更加集中。而集中的权力,最便于暗箱操作,弄虚作假。

还有一个问题,按照目前政府采购制度的要求,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分别设立。这本来是一个分权制衡的设计,但在实际中,相当一些地方把执行机构也设在了财政部门麾下,有的就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成为一体,使设计上已然存在的集权缺陷被进一步扩大。

2.有法不依得不到有效遏止。有人把目前政府采购中出现种种问题的责任归咎于法规不健全,寄希望于《政府采购法》的出台。但笔者认为,当前影响政府采购按预定方向前进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法规不健全。国家财政1999年以来先后颁布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政府

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这些规章虽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但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约束力比法律差不了许多,根本构不成拒不执行的理由。目前的政府招标采购主要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在前述朝阳区法院审理的诉讼案中,就存在明明有规定程序却不按程序进行的问题。

3.监督力量薄弱,投诉举证困难。对政府采购的监督,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监督,即政府参与采购各方的互相监督。二是外部监督,即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这二种监督中,内部监督因为工作关联性很强,应当最容易发现问题和遏止违规行为。财政部门依据资金管理职能,应当是一个最为有力的资金监督部门,但财政部门如果担任主管部门,则很可能会直接参与一些采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的现象,使监督力量受到削弱。

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上的制约力,一定程度上还会削弱采购单位对管理部门的监督。笔者所在单位曾经历过一次锅炉采购。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请安全、消防、环保等部门共同论证了采用电锅炉较为合适,但财政部门有关人员却参与到具体招标中,坚持让购买一种燃料没有保证的燃油锅炉,并且指定了厂家。单位考虑到以后与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关系,只好违心改变多方论证的计划。可以想见,大部分采购单位恐怕都不会为了一项采购与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发生冲突,个别采购单位出于对以后工作经费方面的考虑,还很可能借这样的机会取悦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以后申请其他经费铺平道路。

怎样解决上述问题呢?

一是应当进一步改革机构设置,形成管理、执行、监督机构互不隶属、没有其他制约关系的分权格局,以使各个部门、机构地位平等,互相之间敢于开展监督,从而确保制约有力,监督到位,避免一权独大。

二是应当强化法律的严肃性,对有法不依等违法行为不论是否造成后果,都要认真查处,不能因为没有后果而姑息迁就。要突出强调程序的严肃性,保证政府采购的公平和公正。

三是要加强监督力量。政府采购发生腐败行为,最终损害的是纳税人的利益,应当采用重金奖励等方式发动群众进行监督举报。

四是应当适当采用举证倒置。当投标人举出可以成立的疑点后,法庭应当责成招标方拿出能够澄清疑点的证据。如前述朝阳区法院正的审理的案件,原告方

指控被告在采购中选价格高的商品而弃价格低的商品不合常理,被告就应当拿出充足的证据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如果证明不了,就要对其深究或判其败诉。

分析:这是有关政府采购制度的案例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竞争性。近年来,社会上对曾经寄予厚望的“阳光采购”的现行政府招标采购制度提出了质疑,有的批评政府采购是“变许多人的分散腐败为少数人的集中腐败”。产生这样的疑问,既非凭空臆想,也不是杞人忧天。依靠政府采购来遏止公共支出腐败,目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应当解决好权力过于集中、有法不依和监督不力的问题;其次在政府采购问题上,要突出强调程序的严肃性,对违反程序的行为,无论后果如何,都要按违法行为严肃处理,通过维护程序的严肃性,保证政府采购的公平和公正;最后政府采购制度实行中要公开信息,公平竞争,加强监督力量,使个别人无法暗箱操作。

思考题:如何减少政府采购中腐败现象的产生?

二、原理综述

1999年12月九届人大十三次会议提出《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提出进一步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与监督的举措。近年来我国陆续推进了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编制部门预算是指改过去按支出功能和收入类别编制预算为按部门编制预算,具体就是单位编制包括各项财政资金的收支预算,再按部门汇总。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公共部门及所属团体对大宗商品和经常使用的商品通过公开招投标寻求供应商的制度。有利于于国家节约财政资金并提高所购商品服务的质量。具有公开、公正和竞争的特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则指改过去分散由各单位支付为各预算单位设立国库单一账户由国库集中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同于财政根据预算安排将资金按预算级次层层下拨的方式,而由集中支付机关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按实际支出的时间和金额从国库统一支付。

第四篇:《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流动性高的货币和流动性低的货币之间的比率

2.直接融资:货币资金需求方通过金融市场与货币资金供给方直接发生信用关系

3.货币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持有的等量的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4.年金:

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称为年金。最现实的例子包括:零存整取、均等偿付的住宅抵押贷款、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5.系统性风险:

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资产都面临的风险,不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

6.财务杠杆:通过债务融资,在资产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会增加权益性融资的回报率。

7.表外业务:是指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但会影响银行所能取得的利润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业务。分为广义的表外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

8.缺口:是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之间的差额。

9.贷款五级分类法: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10.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比例、在一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该公司普通股的债券。

11.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

12.市场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引起股票价格剧烈波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来的现象。

13.回购:债券一方以协议价格在双方约定的日期向另一方卖出债券,同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按约定价格从后者那里买回这些债券的协议。

14.贴现:票据的持有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扣除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15.汇率:一种货币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价关系,即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16.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

17.期权:事先以较小的代价购买一种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内以某一确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

18.掉期:在买进某种外汇的同时,卖出金额相同的这种货币,但买入和卖出的交割日期不同,但数量完全相同的同一种外汇。

19.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可以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的货币,MB(基础货币)=C(流通中的货币)+R(银行体系准备金总额)

20.货币乘数: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倍数

21.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

22.利率期限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23.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过程

24.消费价格指数: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的消费开支所编制的物价指数

25.一价定律: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样的商品无论在哪里生产,在世界各地以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都应该是相同的26.购买力平价:根据一价定律,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就取决于两国同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2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手段指标变量后,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

28.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并进一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二、简答题

1.我国当前货币划分为哪几个层次,各包括什么?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

+活期存款

M2=M1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2.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含义、功能与联系

1)

初级市场是组织证券发行的市场;二级市场也称次级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

2)

初级市场的首要功能是筹资:需要筹资的企业或政府,在这个市场上发行证券、筹集资金

3)

二级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实现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4)

二级市场以初级市场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证券发行,谈不上证券的再买卖;假如没有二级市场,新发行的证券就会由于缺乏流动性而难以推销,从而导致初级市场萎缩难以发展。

3.简述金融体系的功能

1)

降低交易费用

2)

时间与空间转换

3)

保持流动性与投资的连续性

4)

风险分担

5)

支付与清算

6)

监督与激励

4.简述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特点:

1)

偿还期

2)

流动性

3)

安全性或风险性

4)

收益性

关系:安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偿还期越长,安全性就越低,风险也就越高;反之,偿还期越短,本金安全性也就越高,风险越低。

1)

流动性越高的金融工具,其安全性也就越高,风险越低;反之,流动性越低,安全性也就越低,风险越高。

2)

持有期越长,收益率越高。

3)

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高,其收益率也越低;反之,收益率也就会越高。

4)

风险越高,所要求的收益率也就越高

5.比较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

债务融资

1)

具有杠杆作用。

2)

不会稀释所有者的权益。

3)

不会丧失控制权;

4)

内部人控制问题较小

权益融资

1)

没有杠杆作用

2)

会稀释所有者权益。

3)

可能会失去部分控制权。

4)

内部人控制可能较严重。

6.什么是有效市场,分为哪几类?

当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投资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时,证券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即在有效市场中,无论随机选择何种证券,投资者都只能获得与投资风险相当的正常收益率。

分为三类:弱型有效市场、半强型有效市场和强型有效市场。

7.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法定准备率

2)

超额准备率

3)

通货比率

8.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易动机:用货币购买到人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个人的收入动机&企业的营业动机(和收入水平成正相关)

谨慎动机:人们为应付始料未及的意外支出或为不失去突然来到的机会而持有一定的货币(收入水平成正相关)

投机动机:为了在未来的某一恰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典型的投机活动就是买卖债券

9.现代货币数量论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之间有何区别?

1.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需求中,将货币之外的其他一切金融资产都统归为债券。相反,弗里德曼在现代数量论中,将债券、股票、甚至实物商品都当作了货币的替代品。

2.货币需求量的变动可能对总支出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只有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因此,货币需求的变动不会直接影响总支出。

3.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并不是一个常数。在凯恩斯的偏好货币需求中,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4.弗里德曼强调的是恒久性收入,即未来长期收入预测值的平均值,它的波动很小。

凯恩斯强调的是绝对收入。

5.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国民收入。而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只有通过利率的变动才会影响收入。

10.简述流动性偏好利率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一般人的流动性偏好两个因素。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1.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贷资金供给来源:当前储蓄、开放经济中国外资本的流入、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当前投资、固定资本的重置及折旧的补偿、新增的货币需求

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利率是使用借贷资金的代价,影响借贷资金供求水平的因素就是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借贷资金的供给因此与利率成正函数关系,而借贷资金的需求则与利率成反函数关系,两者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

12.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稳定物价总水平?

财政政策:政府支出(扩大、减少政府总支出)、税收(影响公司积极性)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取各种相应的政策措施,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或降低利率来稳定物价的政策。

收入与价格管制:收入政策是通过提高或降低工资来移动总需求曲线

13.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各有什么优缺点?

浮动汇率制

l

可以自动地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无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本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增强了。

l

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固定汇率制

l

由于当局承担着将本国货币的汇率维持在一个固定水平的义务,这样,国内经济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国际收支目标。

l

国外的通货膨胀很容易传播到国内。

14.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各有什么优缺点?

调整法定准备率:

优点:对所有银行的影响都是平等的。

缺点:

它是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一把巨斧,无法进行微调。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时,会对那些超额准备很低的银行带来流动性问题。不断地调整法定准备率,使银行难以进行流动性管理,也增加了合理地运用资金的难度。

再贴现:

优点:

解决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告示效应”,作为一种信号表明中央银行未来的货币政策意向,影响商业银行或社会公众的预期。

缺点:“告示效应”起到相反的作用,引起公众混乱

公开市场操作:

优点:

中央银行在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时可以主动出击。

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易于进行反向纠正。

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还可以影响利率结构

缺点:

主动性在央行,规模大小方向都不受其他金融机构控制

政策目标寓于日常交易中,无“宣示效应”

三、计算题

参考教材《金融学原理》(彭兴韵

著)

1.第三章第8题

2.第五章第8题

3.第六章第10题

4.第八章第9题

5.第九章第9题

6.第九章第11题

7.第十章第10题

8.第十一章第12题

9.第十二章第11题

10.第十五章第9题

第五篇:土壤学复习思考题

土壤学复习思考题

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水分和养分)、协调营养元素和环境条件(空气和湿度)的能力。

3.岩石:是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

4.矿物: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是构成土壤的主体物质。

5.风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在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等大气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或者改变,直至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物质。

6.硅铝铁率(saf):一般以R2O3代表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铁之和,二氧化硅和R2O3的分子比率称为硅铝铁率。

7.土壤机械组成:在土壤学上把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8.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

9.矿质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10.有机质的矿化率:是指每年因矿质化作用而消耗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11.腐殖化过程:有机质腐殖化是形成土壤腐殖质的过程。

12.腐殖化系数:通常把单位质量的有机物料在土壤中分解1年后,残留下来的量占施入量的比例。

13.同晶替代:黏粒矿物形成过程中,晶架内的组成粒子常被另一种电荷相同且大小相近的栗子所替代的现象。

14.永久电荷:是由黏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

15.可变电荷:是由胶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团解离所产生的电荷。

16.土壤吸收性:是指土壤能吸收和保持土壤溶液中的分子、离子、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17.土壤剖面:是指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

18.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土壤剖面层次排列状况。

19.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简称水平带,是指在水平方向,土壤分布因生物气候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0.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随山体高度的变化,土壤也呈有规律分布。

21.土壤孔(隙)性:包括空隙的数量、空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前者决定着液相和气相的总量,后者决定着液相和气相的比例。

22.土壤孔隙度:是指一定体积的土壤中,孔隙的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比例,也叫总孔隙度。

23.土粒密度:指单位体积固体体积的干重。

24.土壤容重:(假密度)指单位体积的自然状态土壤(包括空隙)的质量或者重量。

25.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次生单粒或团聚体的数量、相应的空隙状况等综合特征。

26.土壤宜耕期:是指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在宜耕期内,耕作消耗的能量最少,团粒化效果最好。

27.土壤耕性

:是指耕作时土壤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物理性和物理机械性的总称。

28.土壤粘结性:是指土粒之间相互吸引粘结的能力。

29.土壤粘着性:是指土壤粘附外物(犁)的性能。

30.土壤可塑性:是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以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形变的性能。

31.阳离子交换量:在中性时,1000克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里摩尔数。

32.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比例。

33.离子饱和度效应:离子的饱和度愈大,被交换解析的机会越多,有效性越高。

34.互补离子效应:胶体表面并存的交换性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离子的互补效应。

35.土壤活性酸:由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36.土壤潜性酸:是指吸收在土壤胶体上,且能被代换进入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和铝离子,它们平时不显现酸性,只有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到土壤溶液中呈游离状态时,才显现出酸性。

37.总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38.碱化度(钠碱化度:ESP):碱化度常用于描述盐碱土的土壤性状。ESP是用钠离子的饱和度来表示,它是指土壤胶体上吸咐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百分率。

39.土壤缓冲性能:当加酸或加碱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因此而产生剧烈变化,这种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40.氨化作用:是微生物分解有机含氮化合物释放出氨的过程。

41.硝化作用:是指氨或铵盐,在通气良好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硝(酸)态氮的过程。

42.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硝酸盐在反硝化微生物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和氮氧化物的过程。

43.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44.凋萎系数:当土壤水分减少到植物因吸水困难,不能维持叶面蒸腾而发生永久性凋萎时,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45.土水势:土壤水与标准状态水自由能之差值。

46.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量状况,简称吸力。

47.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48.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大气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

49.质量热容量:单位质量土壤每升高1℃温度时所需的热量。

50.容积热容量:是指单位容积的土壤,在温度升降1℃时或释放的热量。

51.导热率:在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要对土壤矿质土粒进行分级?

2.什么是土壤质地?它在土壤诸多性质中处于什么地位?试述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反映了成土母质及成土过程的某些特征,是土壤的基础性特征,对土壤的肥力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土壤透水、保水、保肥、供肥、通气和导热等肥力特性以及土壤等生产特征;砂土类养分贫瘠,保水保肥力弱,土温变化大,通透性强,耕作性能良好;黏土类特点可概括为养分含量丰富,保肥力强,水分渗透缓慢,内部排水困难,土温较稳定,耕性较差,发老苗而不发小苗;壤土通气透水性良好,保肥力强,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黏性不大,宜耕期较长,适宜种植各种作物。

3.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主要有哪些方向?这些方向主要受哪些性质的影响?

答:转化方向:有机质矿质化和有机质腐殖化;影响因素:(1)植物残体的特性(2)土壤水、气、热条件(3)土壤酸碱性

4.试述土壤腐殖质的类型与性质:

答:(1)胡敏酸:棕褐色;一价盐类溶于水,而与二价以上的盐基离子形成的盐类都不溶于水,是水稳性团粒结构形成不可缺少的物质;酸性中易沉淀,溶于碱(2)富里酸:浅黄色;具有强酸性,有强烈的腐蚀能力;含碳量低,含氧量较高;在酸性环境下不沉淀;酸性森林土壤腐殖质的主要组分(3)胡敏素:不溶于碱,不溶于水;与黏粒矿物结合十分紧密

5.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及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对土壤肥力:(1)提高土壤的持水性,减少水土流失(2)提供植物需要营养(3)改善土壤物理性(4)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5)提高土壤生物和酶的活性,促进养分的转化

对生态环境:(1)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2)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3)土壤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

6.稻草还田导致禾苗发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答:稻草还田后,不能被禾苗直接吸收利用。需要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来进行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与作物发生争养分的情况,所以禾苗出现发黄缺乏养分的症状,当微生物的分解活动结束后,稻草自身的有机质和养分才能被禾苗吸收利用,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块,应适当加大施肥量,特别别施氮肥。

7.为什么水田土壤大量施用绿肥等有机肥时,常常发生FeS的过量积累,使稻根发黑,土壤发臭变黑,影响其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

答:水稻土灌水种稻以后,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ORP)发生巨大变化灌水前一般维持在450-650mV,灌水后并当有机质旺盛分解时期时,ORP下降到-200至-100mV,此时低价铁的浓度已超过高价铁浓度,施用大量绿肥等有机物时,甚至可以降到-300mV,此时可能产生H2S和丁酸等的过量累积,对水稻的含铁氧化还原酶的活动有抑制作用,影响其呼吸,减弱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也就形成了FeS的过量累积,使稻根发黑,土壤发臭变黑,影响其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

8.分别列举呈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土壤带谱。

答:纬度地带性:砖红壤(热带)、红壤、黄壤(亚热带)、黄棕壤(北亚热带)、棕壤、褐土(暖温带)以及暗棕土(温带);

经度地带性:黑土(湿润区)、黑钙土(半湿润区)、栗钙土(半干旱区)、棕钙土(干旱区)、灰漠土和棕漠土(荒漠);

垂直地带性:红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酸性砖壤、山地漂灰土等

9.简述高岭石类黏土矿物和蒙脱石类黏土矿物在晶层构造及性质上的特点。

10.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1.土壤各级孔隙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12.团粒结构的形成对土壤肥力的有哪些作用?

答:(1)能增加土壤的蓄水量,提高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供水性;(2)保肥供肥性好,能持续提供植物养分;(3)水气协调,富含有机质,土色也较暗,因而土温变化小,可以起到调节整个土壤温度的作用;(4)土壤比较疏松,使作物根系容易穿插,而团粒内部又有利于根系的固着并给予较好的支持。另外,由于其黏着性、黏结性都低,因而耕作阻力小,土体结构疏松,土壤的耕性好。

13.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有什么联系?

答:潜性酸实际上包括了活性酸,但是活性酸数量很小,潜性酸要比它大几千至几万倍。它们在土壤中同时存在,并相互转化,因此改良土壤酸性时,必须以潜性酸度来确定石灰施用量。

14..为什么土壤具有酸碱缓冲性能?

答:原因:因为土壤胶体上的盐基离子、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土壤中两性物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都有缓冲作用。

15.我国土壤反应在地理分布上有何规律性?为什么?

16.什么叫土壤吸收性能?根据土壤的吸附机制可将其分为哪几类?其中哪种机制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作用意义最大?为什么?

答:土壤吸附性能指土壤吸持各种离子、分子、气体和粗悬浮体的能力。

意义:1、是土壤保蓄养分和具有缓冲性的基础;2、能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养分的有效性、土壤的结构性以及土壤中生物的活性;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成土过程的特点;4、影响环境质量的许多物质,尤其是重金属离子,在进入土壤之后的动向也均受土壤吸附性制约。

17.土壤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造成土壤氮素损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少氮素损失?

答:流失的途径:氮的淋失(地表和地下)、氮的挥发、反硝化作用。

原因:

方法:确定氮肥的适宜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尽量避免土壤中无机氮的过量积累,进行科学水肥综合管理,实行平衡施肥以及添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方法,减少氮素损失。

18.土壤磷的形态有哪些?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少磷的固定?怎样施肥才能提高磷肥的有效性?

答:形态:有机磷(植素类、核酸类和磷脂类)和无机磷(矿物态、闭蓄态、吸附态和水溶性);

措施:(1)调节土壤酸碱度;(2)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3)土壤淹水

施肥:(1)速效性磷肥应采取集中施用方法,还可以采取叶面喷施,尽量减少与土壤的接触,减少磷素固定;(2)将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后一起施用,也可以提高磷的有效性;(3)磷肥的施用还应考虑到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和轮作制度,选择适宜的方法和施用期。

19.试比较土壤水的饱和流和不饱和流的差异。

答:同:都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都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运动。

异:土壤水流的驱动力不同(饱和流:重力势和压力势;不饱和流:重力势和基质势),导水率差异(不饱和低于饱和),土壤空隙的影响土壤(在高吸力下,粘土的非饱和导水率比砂土高)。

20.红壤的主要特性是什么?如何改良利用?

答:红壤淋溶作用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一般酸性较强,土性较粘。由于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

红壤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是红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和补充磷肥,防止土壤冲刷等措施提高红壤肥力。

1.按土壤矿物的来源分为

原生

矿物和

次生

矿物两大类,主要的原生矿物有石英、原生硅酸盐类(长石类、云母类、角闪石、辉石),主要的次生矿物有高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和蛭石等(各举3种)。

2.岩石按其成因分为

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岩

三类,其中地表分布最广的是

沉积岩。

3.影响岩石化学风化作用的因素有

水分、氧气、二氧化碳

等,其中

水分

是主要因素。

4.化学风化作用包括

溶解、水化、水解

氧化

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其中

水解

是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和基本的环节。

5.由于生物气候等环境条件的不同,岩石的风化作用类型不同,高温多湿地区以

化学风化

为主,寒漠地区以

化学风化

为主,沙漠地区以

物理风化

为主。

6.影响自然土壤形成主要有: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

时间

五大因素,其中

母质

是主导因素。

7.水田土壤的剖面可划分为

耕作层、犁底层、渗育层、潴育层、潜育层、母质层

等土层。

8.组成地壳的4种主要化学元素为

氧、硅、铝、铁。

9.土体中Saf

值大,说明土体淋溶

较弱,母质风化度

较浅,阳离子交换量

较大,土壤保肥能力

较强。

10.岩石经过风化成土过程,N、P、K三要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N

增加,P

不变,K

减少。

11.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

地质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的矛盾与统一。

12.河流冲积物具有

成层性、成带性

成分复杂

等特点。

13.旱地土壤剖面一般可划分为

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等层次。

14.土壤粘粒矿物的分布表现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北方土壤中粘粒矿物以

蒙脱石

伊利石

为主,南方土壤中则以

高岭石

氧化物

为主。

15.土壤是由

固体、液体、气体

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土壤固相是土壤肥力的基础,主要由

矿物土粒、有机质

土壤微生物

两大部分组成。

16.各国在土粒的分级标准中,通常将土粒分为

石砾、砂粒、粉砂粒、黏粒

四个基本粒级;在卡制简化分级标准中,将1~0.01mm土粒称

物理性砂粒,将<0.01mm土粒称

物理性粘粒。

17.根据土壤机械组成,通常将土壤分为

沙土、壤土

粘土

三个基本质地类别。

18.砂粒、粉粒主要由各种

原生

矿物组成,其中以

石英最多

。粘粒则基本为次生矿物,主要为

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以及铁铝等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等。

19.土粒由粗变细:SiO2含量

减少,Fe2O3、Al2O3含量

增多,同时CaO、MgO、P2O5

K2O含量增多。

20.西瓜最适宜土壤质地

沙壤土,适宜的pH值为

6-7。

21.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的因素主要有:1.植物残体特性

2.土壤生物组成及特性

3.土壤特性。

22.富里酸

溶于

(溶于/不溶于)水;富里酸盐

一般溶于(溶于/不溶于)水(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生成的Fe、AL、Cu、Zn盐不溶而成沉淀);

胡敏酸

不溶

于水和酸,但

于碱;胡敏酸一价盐

于水,二、三价盐

不溶。

23.土壤有机质含量取决于

进入土壤的有机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的损失量。

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北方土壤

低,同纬度地区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旱土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碳为

58%,故计算有机质的含量时,一般以1.724为折算系数。

24.层状硅酸盐粘粒矿物都是由

硅氧四面体

硅铝八面体

两个基本结构单元所组成。

高岭石

为1:1型粘粒矿物,而

蒙脱石

伊利石

则为2:1型粘粒矿物。

25.土壤粘粒矿物的分布表现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北方土壤中粘粒矿物以

蒙脱石

伊利石

为主,南方土壤中粘粒矿物则以

高岭石

氧化物

为主。

26.土壤胶体微粒由

微核粒

和双电层构成,双电层是由

决定电位离子层

和补偿离子层

构成,补偿离子层再分为

内离子层

外离子层。

27.电解质的离子价数愈高,对胶体的凝聚能力愈

;同价阳离子,离子半径愈大,其水化半径愈

小,对胶体的凝聚能力愈

大。

28.土壤胶体具有

巨大比表面和表面能,带电荷,吸收性能

凝聚性和分散性

等特性。

29.根据物理化学的反应,溶质在溶剂中呈不均一的分布状态,溶剂表面层中的浓度与溶液内部不同的现象称为

吸附作用

。凡使胶体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大于液体内部浓度的作用称为

正吸附,反之则称为

负吸附。

30.阳离子交换作用具有

可逆性、快速性、等电量交换性、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四个特征。

31.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有

电荷价、离子半径和水化半径、离子浓度。

32.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

土壤质地、土壤PH、有机质、胶体性质及其构造。

33.影响交换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主要有:

阳离子饱和度、赔补离子种类、黏粒矿物类型。

34.带负电荷愈多的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排斥作用

越大,负吸附作用愈

越明显。

35.土壤具有缓冲作用的原因是:(1)

胶体上的阳离子交换作用

(2)

土壤溶液中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3)

土壤有机质等两性物质缓冲作用

(4)

酸性土壤中铝离子对碱的缓冲作用。

36.在阳离子交换量相等的情况下,盐基饱和度愈

高,土壤对酸的缓冲力愈

强,盐基饱和度愈

低,土壤对

碱的缓冲力愈强,37.旱地土壤Eh一般在400-700

mv,水稻土则为

-100-300

mv。常把

300mv作为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分界点。在此以上时,溶解态

氧气

在电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此以下的还原性土壤中,决定电位的主要是

有机还原性物质

;而铁,锰及硫等的还原,则是与这些物质相作用的结果。

38.土壤耕性的好坏,通常用

耕作难易,耕作质量好坏

宜耕期长短

三项指标来综合评价。

39.影响土壤耕性的土壤物理机械性主要有

土壤粘结性、土壤粘着性、土壤可塑性

等。

40.土壤氮素损失主要包括

淋失、挥发

反硝化作用

呈气态N损失。

41.南方土壤无机磷以

O-P

为主,其次为

Fe-P、Al-P

;北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以

Ca-P

为主,其次为

O-P。

42.土壤磷的固定主要有磷的沉淀固定、吸附固定、闭蓄固定、生物固定

等几种形式。

43.根据土壤水所受作用力不同,将土壤水分分为

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四种类型。

44.总土水势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分势,即

基质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

45.与大气比较,土壤空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CO2含量比空气高、O2含量比空气低、水汽含量比空气低、有时还有还原性气体。

46.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机制主要有

气体整体交换、扩散作用

等。

47.决定土壤温度变化的土壤热特性主要有

土壤热容量、热导率、热扩散率

等。

48.在土壤水、气、热三因子中,水是主导因子。

多,则

少,土壤不易升温,温差小;

少,则

多,土壤易升温,温差大。

1.存在于矿质土粒中的养分,很难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2.地质大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集中积累的过程,而生物小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淋溶损失的过程。

3.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特征。()

4.生物的出现标志着土壤形成过程的开始。()

5.板岩、砂岩、石灰岩、页岩都属于沉积岩。()

6.石英、长石、高岭石、云母均属于原生矿物。()

7.存在于复杂矿物土粒中的养分,主要靠水解作用得到释放。()

8.土体中粘粒矿物的Saf值低,说明土体淋溶弱,风化度低。()

9.富铝化过程是红壤和黄壤形成的主要过程。()

10.由于根系主要分布在耕层,所以一个土壤土质的好坏,只决定于耕作层。()

11.土壤发育程度愈深,受母质的影响也愈大。()

12.粘土的特点是发小苗不发老苗。()

13.砂土耕性好、施肥见效快,但后劲不足;早春土温易上升,有“热性土”之称。()

14.C/N比愈大的有机残体,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15.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几乎包含了地球上所有的化学元素,但缺乏植物所必需的氮素。()

16.凡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均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17.土粒愈细,含SiO2愈多,含其他氧化物则愈少。()

18.同晶替代作用主要发生在1:1型粘粒矿物中,而2:1型粘粒矿物则较少发生。()

19.旱地土壤以上砂下粘的质地层次排列对生产最有利。()

20.胡敏酸(褐腐酸)既能溶于碱,又能溶于酸。()

21.离子的饱和度愈高,被交换解吸的机会愈多,有效性愈高。()

22.蒙脱石、伊利石等2:1型粘粒矿物表面所带的负电荷主要由同晶置换所产生。()

23.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顺序是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

24.同价阳离子,离子半径越大,水化半径越小,交换能力越弱。()

25.土壤水分含量越高,土壤热容量越大,土温变幅也越大。()

26.互补离子与胶粒结合得愈牢固,则与之共存离子的有效性愈低。()

27.一般来说,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

28.含蒙脱石类矿物多的土壤,保肥能力较强,胀缩性大。()

29.土壤磷的有效性受pH值的影响很大,酸性条件下磷的有效性高。()

30.粘粒矿物发生同晶替代作用时,如果以低价阳离子替代高价阳离子,则胶体带正电荷。()

31.一价阳离子由于只带一个正电荷,故不能把胶体上吸附的二价或三价阳离子代换下来。()

32.土壤活性酸的主要来源是Al3+,而不是H+离子。()

33.土壤总孔隙度愈高,通气性愈好。()

34.砂土宜耕期比壤土和粘土都长,是因为砂土含水量少。()

35.有甲乙两种土壤,土壤胶体上K+的饱和度均为20%,甲土的pH值为5.0,乙土的pH值为7.0,甲土壤K+的有效性高于乙土壤。()

36.同一土壤,疏松状态下比紧实时容重大。()

37.土壤孔隙性由土壤结构性决定。()

38.有机质含量高,结构好的土壤容重大。()

39.砂质土孔隙度高,容重小。()

40.干燥土壤的导热率随紧实度的增加而增大。()

41.土壤三相组成物质中导热率最小的是空气。()

42.一般情况下,砂土热容量较粘土小,故昼夜温差大。()

43.我国早春育秧时,在气温不高的晴天,通常采用“日排夜灌”的方法来提高土温()。

44.岩浆岩的共同特征是有层次,但无化石,也不含有机沉淀物。()

下载国家预算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预算复习思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础课复习思考题

    基础课复习思考题1、结合大学生活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结合药家鑫案,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结合自身理想,论理......

    《复合材料》复习思考题

    《复合材料》复习思考题 1. 2. 3. 4. 5. 6. 什么是复合材料?试述它的基本思想。何谓混杂复合材料? 结构材料最基本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主要选用纤维和晶须?......

    期末考试复习思考题

    期末考试复习思考题: 一、 名词解释:1、会计电算化;2、网络财务;3、商品化财务软件;4、账套; 5、ERP系统;6、专用财务软件;7、会计核算软件;8、通用会计软件; 9、计算机网络;10、计算机......

    金匮要略复习思考题

    《金匮要略》复习思考题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 1.《金匮》所论病证分类,阴病、阳病各指什么? 2.“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为何? 3.“卒厥者,唇口青,身冷”其病机与预......

    就业指导复习思考题

    就业指导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方法。 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政策和相关规定 1.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及相关的就业法......

    党校复习思考题

    党校复习思考题35、党的进学制度具什么? 36、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一、党的基本知识部分: 职权是什么?党的中央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机构?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3......

    建筑设备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流体的密度和容重有何区别与联系? 2、什么是流体的粘滞性?其对流体的流动有何影响? 3、建筑设备工程中的水汽流体是如何定义的? 4、静止流体的压强有何特点?其分布......

    原著复习思考题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思考题 1、旧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如何理解实践观点是贯穿《提纲》的红线和灵魂?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论述人的本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