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教育故事
一切都因为有爱
当时间的车轮碾过第二十个年头,当岁月在脸上悄悄留下丝丝痕迹,当我又一次站在一年级教室的讲台,心中感慨万千。
孩子们清纯的眼睛,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清脆的声音,打动的是我依旧年轻的心。虽然,也曾有过埋怨,物欲横流的年代,教师这个职业更加显得格外清贫。但是,谁知道,其实我们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孩子当中。
琐碎的班主任工作,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我少去了很多休息的时间,但偶尔抬头休息的间隙,我心中难以抹去的是那浓浓的幸福。
这批孩子们入学以来,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和幸福。那些疲倦也因此而烟消云散,随风而去。
酸楚而甜蜜的故事
——“张老师越来越像妈妈了”
前几天,我和孩子们一起上说话课。我请孩子们用“越……越……”说话。
因为之前的课文学习中有过类似的句子,孩子们就很快说出了很多:
天越来越黑了。苹果越来越红了。小树越来越高了。小草越来越绿了。……
我对他们都一一进行了肯定和表扬。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张老师越来越像妈妈了。”听到他的句子,全班小朋友都笑了。我也一时愣住了。我一看,原来是一个叫宋梓文的小男孩。他正认真地站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听到孩子们的笑声,他转过身来又说了一次“张老师越来越像妈妈了。”那份执着和坚定让我感动,同时,也让我心中涌起一阵酸楚。
俗话说童言无忌啊!这么小的孩子,他是在用他的真诚吐露着他的心声。
这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爸爸是个社区诊所的医生,妈妈原来就是诊所的护士。不知什么原因,在前几年就离异了。当时梓文还那么小啊。
每当放学或者早上,我看到他爷爷或者奶奶牵着他的小手送到教室门口或者离开的时候,我总是特别的难受。这么小的孩子,过早的失去了母爱,听说他妈妈到外地去了,离异后曾经回来过一段日子,结果,又离开了。每天,我都见他穿着短短的幼儿园穿过的衣服来上学,衣服上留着一些也许是洗不干净了的污渍的痕迹,鼻子上总是流着鼻涕。和班上其他总是穿着颜色鲜艳又干净整洁的衣服的孩子相比,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不太和别人说话,也许别的孩子有点看不起他。其实,他又是很喜欢说话的。每当我上语文课时,他总是不打招呼就自顾自地发言了,虽然总是有点抢先,让别的孩子一时间就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或者还有些干扰课堂的嫌疑。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的见解总是对的,有时候还很特别。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默默地看着我,不再说话,还略微带点害羞,但他全然不顾别人的目光,好像就是想吸引我的注意力,好像就是想得到我的赞美和微笑。
我没有让他失望,总是让他如愿以偿。我总是微笑着说:“大家看,梓文真聪明!”或者“梓文真是个特别棒的孩子!”……于是,他就笑眯眯的看着我,不再言语。
不过,课后,我会悄悄地对他说:“梓文,老师很欣赏你的发言,觉得你真的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你上课时,可不能老抢别人话头,你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大胆地站起来说,或者等别人说完以后再补充。好吗?”
他也总是轻轻的点头,但是,语文课时,还是会时不时的这样重复着。不久,我发现其实他很孤独。他这样做其实只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让别人都能重视他。是啊,谁不希望自己是被别人重视和认可的呢?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想实现自己的心愿罢了。我没有再批评他,也没有再劝解他。只是会在上课或者放学总结时,时不时的恰当地表扬和称赞他。
一次全班调换座位,又把他换到一个性格很温和的小女孩旁边。慢慢的,我发现,他不再和别人在上课时打闹,也不再老抢别人话头,他坐直了,他举手发言了,他的目光总是追随着我,也能安静地听别人的发言了。
当然,我也会经常摸摸他的小脸,和他问好或道别;或者经过的身边时,摸摸的头发;看到他在奔跑时,不满地提醒他“不要跑,会摔跤的!”;和小朋友闹矛盾时,会很郑重地生气……
他有时候会很羞愧,不好意思地低着头站在我面前一言不发;有时候会委屈地和我解释,希望得到我的原谅;有时候会仰着笑脸,期望微笑的眼神……
这些,我从没有和他的父亲交谈过,也许是因为很早就认识,然后也了解这些情况,一个单亲家庭的父亲,一个有点玩心的男人,一个不太会带孩子而且是以爷爷奶奶为主带孩子的家庭,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知道能多说些什么。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痛”,也许他们有他们的伤痛。对于孩子,我所能做的就是默默的关注,多多的爱他,静静地等待,让他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里健康成长,拥有阳光、自信的心灵。
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我对梓文说:“谢谢你这么喜欢张老师,张老师以后一定继续努力!你也要努力哦!”他开心极了,直点头.在随后收上来的写话本上,我看见他工工整整地写着: 张老师越来越像妈妈了。
我的心里有些难受,有些甜蜜,有些幸福。是啊,老师的工作其实就是这样虽然不起眼,但是只要你用心的去做,一定能走入孩子的心田。作为一名老师,只有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去爱他们,教育他们,帮助他们。
也许,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我对他的爱还很少很少。但是,即便这样,孩子幼小的心灵因为有了这样的呵护而显得灿烂,充满阳光。他今后的路还有很远很远,需要面对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一路上有了爱的阳光,他会很幸福,很幸运的。
后 记
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是可以拥有很多很多的快乐和幸福的。虽然,默默的耕耘,辛勤的劳动,不一定都为他人所知,有时候还不一定都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但是,我觉得,只要自己是真心的付出,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几十年以后,总会有人还能记得他的老师,尤其是他的小学老师,曾这样无私的关爱着他们,呵护着他们。即便穷尽一生的等待,也没人会褒奖一声,但是心灵上的安稳和满足,是一般人难以得到的。
平淡的生活,平静的人生,平和的心态,谁说不是一种幸福呢?
第二篇:我的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如果学生的心上了锁,那么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教师付出真诚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师爱,才能把自己变成钥匙,架设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深入学生的心中去了解他们。
开学初因学校安排我带四年级班主任,作为一名代课教师,更觉责任之重,由衷的希望自己能够在带班期间把工作做好,让学生的学习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刚接班的时候一心想把班级管好,尽其所能在最短的时间多了解学生,不忽略每一位学生。
第一天一个小女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苏新宁长长的辫子从耳朵两边垂下来,大大的眼睛总是流露出无助,做什么都是轻轻地,怯怯的,每当与老师四目相对时总会低下头转移视线,每次提问她总是显得局促和紧张,从不举手,可是叫她站起来,除了声音小点之外,回答很好,每次到我这里面判数学题他总是用手拍着胸口,生怕出现错题,起初感觉她就是是比较文静,胆子小,不自信。可是后来读了他的文章让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是三八节的第二天,学校要征文,他在作文中这样写到,妈妈离开我已经五年了,以前他和爸爸吵架被爸爸打走,后来接回来不久又会被打走,这次他已经五年没有回来了,每天晚上我一个人睡在自己的屋子里,过着噩梦般的生活„„读到这里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也在心里暗暗想,一定要帮助他找到自信,给她一份快乐。
所以我就经常在课上提问她,多表扬她,在日记中和他交流,让他做个坚强快乐的小女孩。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友善的语言,每次见到他都会把心中对她的那份期待化作微笑送给他,渐渐的我发现她,脸上有了笑意,或许,正是我的眼神中流动着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他们自卑和沮丧的心,他们就是从我的眼神中得到了的信心和力量,他开始变得活泼了很多。而且有时会想别的同学一样凑到我身边主动和我说上一两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爱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创造激情,让所有学生都抬头走路,以此造就学生完美的个性特征.学生的自尊自信、求知欲望和创作灵感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几种特殊的“爱”。
第三篇:我的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
——我带城区班级
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小学
在农村呆了近二十年的我,思想上、工作热情上都似乎略显颓废。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进入课堂。每当我到城区学校听课时,看到市区教师“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着实羡慕。于是,去年,我要求调动,也教教城里的孩子。
进城后,以为城里孩子好教的想法很快被粉碎。开学那段时间,毫不夸张地说,真让我寝食难安。班上六十多号孩子,七嘴八舌地压根没把我这个老师放在眼里,这种情况让即便教育经验丰富的我也有点手足无措。刚到新班级,对学生不熟悉,发脾气也没人理会,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怎么办?
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通过制度化管理和大力奖赏来提升班级正气。首先我采用的是制度的约束,出台了《班级公约》、《班干部工作条例》等条约。此外还设立了奖惩制度,如:发言极积的评“智慧星”、上课守纪的评“纪律星”、学习刻苦的评“学习星”、作业整齐的评“整洁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班干部设“优秀班干部”和“称职班干部”的荣誉称号。一个月下来,效果也还不错,上课讲闲话的明显少了,发言的同学也多了。同学们的学习氛围更浓厚了。
我的第二个方法是——和孩子们交朋友。“用心去换取每一位孩子对我的信任。”课间,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跳绳、踢毽子、做游戏。课堂上结束完新课程我也会和孩子们说说笑话,说一些风趣的事情让孩子们放松一下心情。慢慢地孩子们开始喜欢我的课堂了。课后,我也不会忘记和孩子们聊聊家常,让孩子在老师面前敞开心扉。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歧视孩子。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中的一些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可能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班上的小雷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你对他们付出爱心,那么他们定会喜欢你、爱你,把你当成朋友。“老师就像妈妈。”我把这句话当作我的座右铭。
和家长交朋友,是我的另一种方法,学校教育离不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在工作中我充分和家长沟通来交流管理经验。如:通过校讯通和打电话的方式和家长交流工作上的策略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交往多了,时常有家长在电话里跟我说:“我的孩子能遇到你这么负责的老师真是他的荣幸。”有时我还会征集家长们的意见,让每一位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家长们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并全力支持我的工作。这样,有时学校有些工作,家长们也乐意积极协助。如:本学期学校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谢雨含同学的家长就为我班编排了一台精彩的舞蹈。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配合,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一件事。古人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好口碑。”家长的支持成为了我工作中的动力,也激励着我今后更加乐观积极地对待工作。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的确,教育从本质上讲,正是老师、学生、家长三者间的平等交流和心灵对话。
第四篇:我的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
XXX 故事一
“老师,文豪又不见了!”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咯噔一下,这个学期快结束了,他已经出逃3次了。“可千万别出事呀!”
文豪是我班的“重点生”,说到重点,对他而言,迟到、旷课、打架,样样都拿手。他的种种事迹另我头疼,后来,经过咨询老教师,我想到了办法。第一阶段:兴趣留住他
早上,文豪又迟到了,但是他比昨天早来了5分钟,我在班级里表扬了他,还在他的“学习习惯养成争星榜”给他贴了一个大大的红星,我发现他挺高兴的。可是作业还是照常完不成,这可怎么办?我想到了办法——单独开小灶。有一次,作业是把古诗会背并默写,我给文豪的作业是画画并配诗。当时的文豪很是高兴,还问我:“老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可以”“那涂颜色吗?”一脸的天真,“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第二天早上,文豪是第一个进教室也是第一个找我检查作业的。从此以后的文豪在没出现过旷课迟到。有一次我问他:“现在的你变了”他点点头。“为什么?”他的回答简单而又害羞“我想写作业”。我很高兴他想学习了,想想这一切都很简单,设计有童趣性,亲切感的作业,代替重复、呆板的作业,孩子自然会喜欢上学习,同时留住了他。第二阶段:“拳击手”
虽然文豪现在已经不在任性、不在旷课,但他老找学生打“拳击”,每个学生都被他打的头破血流,有时,还找六年级的学生当“陪练”,家长扎堆找,可不管我用什么方法,他就是不听,后来,我到他家家访,文豪妈妈的一席话另我至今难忘:“他一直很调皮,老是打架,幼儿园的一次打架,光赔医药费就是1000多元,为此,我们星期
六、日干活,都要把文豪锁进小屋里,一天不让出门,只要是打架,他爸爸便会把他绑在树上用皮带打或是把他吊在房梁上。”
听到文豪妈妈的话,我不敢相信,21世纪的教育,居然还有这样的。对文豪妈妈我诚恳的地说:“文豪是个好孩子,一个月的时间他变了很多,不在打架、不在逃课,他的进步很大。要说文豪打架都是从你们那学来的,是你们教会他这最直接的处理方式。文豪犯错,你们打他。在学校里,他和同学们有矛盾,他就用打架来解决,暴力传暴力,家长可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呀!一席话说的文豪妈妈连连称是。
家访的当天晚上,我拿起笔,给文豪的家长一张光碟《牵手两代》,同时,给他们写了一封信„„
故事二
在现实生活中,优秀生一直是家长的宠儿,老师的骄傲和同学学习的榜样。长期在鲜花和掌声的环境下,得到的都是肯定和表扬,慢慢的他们变得比较傲慢、自负,容易过高的估计自己,同时对别人的表扬和和鼓励特别的渴望,非常在意对方对自己赞许的看法。甚至个别的学生做错一件小事,不能接受老师的正确批评教育,也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建议,觉得自己就是优秀的,自己才是最好的,也不愿意和同学一起玩耍,不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看不起自己的同学,觉得他们很笨,没有自己聪明。嫉妒心理比较突出,有些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对于这样的优秀生,我们班主任需要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克服好胜、嫉妒、脆弱等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我们班主任在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中就需要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引导他们来认识自己的不足,培养团队精神,主人翁责任感,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认识有些事要大家一起才能完成或完成的更好,组织开展关于类似的班集体演讲活动,引导部分合适的学生进入班委锻炼,利用有才艺的学生熏陶大部分的同学,给大家灌输只有全面的发展,进步,才能使自己更优秀。经常性地保持舒畅、喜悦、乐观、自信等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优秀生也需要心理辅导,我就有这样的切身体会。
某天一学生气喘吁吁的报告,学生甲和某某打架了,很厉害,匆忙赶到现场,两人还大的不可开交,据理以争。马上调查,究其原因,两人之间因一句玩笑而发生争执引起刚才说书的一幕。对于优秀学生生来说,一句玩笑,你的心里都接受不了,试想课堂上,生活中你遇到错误,挫折你又是怎样的心理呢?不敢想象。究其原因只因为优秀学生平时直接到鲜花和掌声,而没有受到别人的职责和批评,以我为中心,我说了算。想到这里,我和学生甲进行了一番谈话,学了一些名人生活的例子,要其明白应经受起挫折和打击,又制定了一些帮扶计划,对优秀学生的受挫力进行培养。及时在其受到打击后批评后何其进行交流,帮其剖析原因,逐步转变使学生甲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也容易和学生接近了,变得比以前更加自信阳光。
第五篇:我的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
——沟通,解决冲突的最好方法
从三月份至今,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有半年了,在这半年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也有一些不想被想起的往事,接下来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这半年中的一件,算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吧!
七年级八班一个叫马刚的学生,外表看起来非常内向,平时也不太爱说话,让我本该平静的一学期荡起了许多涟漪,我们从剑拔弩张,怒火相对到“一谈泯恩仇”这期间持续的时间长达三个月。
先讲述一下成为敌人的过程吧,那是一天早晨在我的课上,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上的是探究课《平面镶嵌》,我正在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解平面镶嵌的知识,忽然我的眼睛里冒出一个学生咧着嘴笑的十分开心,当然,这个人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马刚。为了不破坏当时那个轻松的气氛,也为了尝试一下新的教育手段,我十分平和的说“待会儿讲完课,我想请我们刚才笑得最开心的同学给我们唱一首歌”同学们都叫好,当时我还在心里暗自窃喜,窃喜今天终于压住了火,控制住了自己,说不定从今以后马刚就改邪归正了呢。可是有一个词说的没错,事与愿违,不但这样,而且还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上完课还有五分钟才到下课时间,我说:“现在让我们那位笑得最高兴的同学给我们唱歌。”没人站起来,等了十几秒钟,我说“马刚,来给我们大家唱首歌吧。”他却忽然间像被刺痛了哪根神经,态度极其恶劣的吼道:“咋了,为什么要唱?”都知道年轻气盛,我的火不打一处来,我从讲台上三步并五步地冲到他面前,一把将他揪起来,劈头盖脸的对他进行教育,或许他当时也被我吓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的心又软了,开始自责,或许今天是事出有因,于是我决定下课跟他谈谈,考虑了一下,还是先不说今天发生的事情,还是先从家里的事情聊起吧,这样比较放松。但是他对所有的问题都只说三个字:不知道,连问他家在哪里,他也说不知道,我看着他,有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中间还说了一些问题,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说让我以后再也不要管他了,我当时气急败坏的将他送到了他班主任的办公室,后来听学生说他是哭着从办公室回来的,从那天起,每次进八班上课就像是奔赴刑场,相当做他不存在,我做不到,因为他确实就坐在教室了,而他也是一个骨子里带着倔劲的学生,明着并不顶撞你,但始终较着一股劲,上课不听课,作业也不交,我忽然间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他就完了,我可不想亲手葬送一个学生的命运,于是找家长到学校来交流,起了一点点的变化,但他依然是我行我素。
转折点还在于放假前一个月,当时讲完一套卷子,我要求学生订正完卷子才能回家,过了一会儿,其他学生陆陆续续的都订正完了,只有马刚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不在焉的翻着地理书,他坐在最后一排,我坐在讲台上,整整半个小时我们都没有说一句话,在这三十分钟里,我一直在矛盾着,跟不跟他敞开心扉的再谈一次话呢?万一又像前几次的谈话一样怎么办?最后我下定决心,再试最后一次。“马刚,做到第一排来吧。”我声音很轻的说。他似乎也在等着我叫他,很听话的拿着数学卷子坐到我的对面,我说:“为什么不订正试卷,难道你不饿吗?”他说:“我不会”。我说:“因为这段时间都没听课所以才不会的吧?”他点头,我接着说:“其实你真傻,你可以不喜欢一个老师,但千万不要不喜欢这门课,这会害了你。”接着我开始自我检讨,检讨那天的态度不好等等,检讨完我自己又开始指出他身上存在的缺点,这一次我们的沟通很顺利,一直聊到三点多,我看时候不早了,就让他回家吃饭,害怕他出不去,于是我把他送到大门口,跟直周老师说了一下,他才回家了。
从那天以后,马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也在努力的听讲,但由于前面落下的课程太多,所以期末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这次开学,他又分到了我所教的二班,前两天,他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让我感动不已。
看来,沟通确实是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在与学生发生冲突后,如果只当学生不存在,或者成为相互仇视的敌人,我想,矛盾会伴随我们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后,在双发都冷静下来的时候,不妨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当然不能只说学生的缺点,也要适当的检讨一下自己,当干戈化为玉帛后,你的所作所为对于这个学生来讲犹如甘泉,丝丝入流,温暖着学生的心灵,也让学生彻底的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