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几点建议
如何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几点建议
关于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几点建议:中国目前上网人数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上网四千万以上,网瘾占上网人员达4—6%。据卫生局关工委心理咨询专家热线,两年来咨询700余人次,初步分析网瘾占咨询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第二位。不少家长反映,中学生上网成瘾后,学习成绩下降,无心思做功课,沉迷于网络中游戏及虚拟世界,严重者辍学回家(如四中二年二班邵某某)。
如何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加人际交往是解决网瘾的重要途径。
现在中学生多是90后出生。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从小缺乏兄弟姐妹厮磨,缺乏小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相处所感受的点点滴滴。这个时期出生的孩子与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相伴时间较长,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较少,缺少一些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所体验到的心灵充实与满足,与父母沟通不多或因情趣不同无法沟通。他们的空间与周围环境让他们感到孤独寂莫,内向,缺乏交往,因此,需要解脱和释放,而电脑网络不需要太多的人际交往技巧,不需要承担责任,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网络给富有个性和叛逆思维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安全交往平台,网络的匿名让同一个人可以扮演不同角色,迎合人们内心深处不同角色的需求,这也是网络游戏成为沉迷者不能自拔的原因。对于青少年来说,在网络中他们被关注,被需要,被赞赏,再加上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虚拟世界,色情,给青春期的少年最大刺激解脱与满 足。因此,不择手段,甚至旷课,说谎,从家中要钱到网吧中玩。
为解决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
1、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活,使孩子投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要把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作为教育的核心,从而使青少年脱离虚拟生活,避开孤独,寂莫、自卑的情绪体验,感受生命的意义,体验健康快乐的成长方式。
要按教育部要求不折不扣减负,要多做文体活动,使青少年有更多爱好。
同学间、师生间、家长与孩子间要互动,要谈心、要关心、要爱护,要使青少年在学校中感到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吸引力。要多赞赏,多批评,少训斥,要多谈心,家长应在双休日与孩子多登山,多去公园,吸取大自然营养。
2、要搞好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及进行感恩教育,要开展“小主人在行动”、“好书伴我成长”活动,在学雷锋,敬老助残,手拉手活动中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沉迷网络青少年多数是自制力差,遭遇过失败、挫折,心理上自卑、孤独无助,家长与老师要千方百计提升其自信心、自强心。人可以失败但不能被打垮,不能放任自流,鼓励人际交往,同学交往,扩展视野。
二、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在咨询师及学过一点心理学知识的老师,有热心的同学,可以随时倾听学生的烦恼,分享他们的苦与乐,缓解心理冲突,减少心理压力,学校及班级可以设记名或 不记名投进去,也可以提自己的想法,班级也可以设“心理信箱”化为心灵沟通的平台,存在好解决心理问题请校医或心理医生解决。
三、全社会动员起来,政府、文化、公安、教育、关工委等要坚决清理网吧中不良游戏色情及暴力,严禁未成年人上网吧。
以上是关于解决青少年沉迷网吧的几点建议供参考
卫生局关工委免费心理咨询 专家热线主任医师:李岩
卫生局关工委:于坤
第二篇: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情况与如何解决
2006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课题名称: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情况与如何解决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对迷失在电子游戏中的孩子,媒体上类似的报道不胜枚举。究竟是什么力量驱动孩子踏入游戏的迷幻空间。又是什么力量吸引他们,使他们无法抽身呢?到底电子游戏对现在的孩子有什么影响呢?了解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的原因,了解现今青少年喜爱的电子游戏,和分析各种游戏吸引青少年的因素,得出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生活、学习、家庭、个性的形成等的影响,从以上研究中,我们最终拟出解决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的有效措施,解决沉迷电子游戏这一社会问题,引导青少年从虚拟游戏中回到现实的学习工作上.净化社会风气,改善社会环境.使我们对电子游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正确对待电子游戏的利弊,不再沉迷电子游戏.(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1.实地考察
我们所成立的研究小组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的时间,到各间网吧进行大规模地调查在网吧里玩游戏的人,调查过程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2.资料调查
研究小组分工合作,查阅了许多资料,收集对这一方面的相关报导,了解沉迷电子游戏的危害;咨询研究方法,索取相关资料。
3.步骤
通过查阅互联网,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具体以下途径:
(1)问卷调查。
(2)通过网络查阅查阅。
(3)做访问,访问热衷于电子游戏的人士。
(三)研究结果
经我们的具体分析发现:大部分的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原因都是对学习发生厌倦情况,或者是想沉迷电子游戏世界中,不想在去面对现实的世界,以为在网络可以在网络中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从而终日沉迷电子游戏世界中。
(四)问题讨论
根据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的情况越来越偏向严重,不断地有许多青少年沉迷进电子游戏当中。下面有一个事例及专家分析:
在暑假里,给孩子解除“心病”是很多家长的重要任务。天津市开诊仅有 10多天的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就接待了上百位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在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中,“儿童恐惧症”出现上升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来自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生活学习中太多的压力。
一位 10岁左右的男孩近日被父母带到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就诊,这个孩
子数月来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害怕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见到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也会“吓”得哆嗦,有一点声音也会让他受到惊吓。夜里时常被惊醒,孩子还出现了抽搐、语言障碍等问题。经过专家们的诊断,孩子患有“恐惧症”,从家长的讲述中得知孩子生病的原因就是沉迷于一些暴力、恐怖场景的网络游戏。这个孩子在一年的时间里,经常跑到网吧去玩这类游戏,有时一天玩上 10多个小时.此外,也有不少孩子是被繁重的学习压力“吓”坏的。孩子恐惧心理形成 家长心态难脱干系恐惧症这一心理疾患开始出现在众多儿童身上,这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孩子因为从大人的“吓唬”或网络游戏中得到不良的信息,产生了对鬼怪、血腥场面的恐惧。幼儿园、小学里的一些孩子因为压力太大,对学习、社会交际产生恐惧的案例更多,都值得引起关注。孩子恐惧心理的形成绝大多数与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和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有关。因此,不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包括社会都要加强对孩子心理的保护,让孩子们远离不良网络游戏,让他们有更多适合自己的游戏项目。家长们也有必要学点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在生活中以游戏和娱乐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的心里永远充满阳光。
1.沉迷电子游戏的危害情况
沉迷电子游戏的人大部分是青少年,这种东西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影响他们的作息时间、影响他们对别人的半信半疑,只是对于网络的相信。
2.沉迷电子游戏危害的原因
有许多家庭的经济情况在一般以上,在家里都会有电脑,这就造成许多子女都会有沉迷电子游戏情况,有一些即使是没有电脑,但得到别人的摆弄就去了网吧里打机。
第三篇: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在网络盛行的今天,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它所带来的层层隐患,网络沉迷在美国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也在深入的思考,在中国时至当下,网络盛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宝贵的时间和自己有限的经济资源用于网络冲浪,沉迷其中。
现状分析:
据新华社 2009 年11 月24 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介绍说,我国自1994 年正式接入互联网,迄今我国网民人数达到3.6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03年底,中国大陆的网民数已达7950万人,其18岁以下的占18.8%,这表明,我国青少年网民人数不少,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突现出来。但随之而来的是“网游色情暴力让纯真心灵堕落”、“花样年华迷失在网吧”、“沈阳‘恐怖网吧’教孩子解剖半裸女尸”、“黑网吧‘囚禁’孩子5天4夜”等触目惊心的事件。据调查显示,青少年30%是每天都上网,16% 人从不上网,44%不固定。平时:80%在周六、日上网,20%人不上网(原因是父母控制)。66%的人认为自己上瘾了,34%的人认为自己没上瘾。青少年沉迷网络原因:
(一)青少年意志力较薄弱,游戏闯关的过程使每个人感觉到有吸引力。有个同学这样说,如果学习也能像游戏闯关这样一步一步有吸引力就好了。游戏的魅力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隐的原因之一。
(二)现代家庭亲于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调查结果显示,91.5%的中学生认为在家上网与去网吧上网没有区别,却有90%的人选择去网吧上网,这正是因为家长过分强调网络消极的一面,不允许孩子上网导致的。亲子之间缺乏情感的沟通、思想的交流,既然不允许在家上网就选择去网吧,最终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其实家长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或学习,或娱乐,既增进感情,家长又能有效地监督和引导孩子上网。
(三)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力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相关规定也很明确,但是仍有1/3的学生不知道这些规定,大部分家长对相关规定也只了解一点点,这就说明法律宣传力度不够。在网吧管理方面,从我们调查的新华区39家网吧来看,上网的几乎都是未成年人,可是却无人管理。现实状况是虽然有法可依,却未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网吧自身管理的不规范性。网吧作为互联网的载体本身是合理的,是人为因素导致网吧成为众矢之的。网吧老板为了赚钱,不顾法律、法规的规定让未成年人进入;一些不法之徒将网吧作为自己盘居的聚点。这里没有道德约束、纪律约束,使一些消极事物不断发展;加上缺乏法律严管、政府部门监督,网吧这一合理事物被参进了不合理的因素。
青少年沉迷网络影响:
(一)对于青少年来说不能很准确辨别是非,网
上交友易上当受骗。对于意志薄弱的中学生而言,接触网络的不良信 息会使他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日趋走向堕落,甚至刺激不良欲望。
(二)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沉迷于虚幻的世界,不再关注身边的一切,甚至于引发心理病变--孤独症。
(三)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更有甚者昼夜泡吧,摧残身体,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解决措施:
(一)学校可以采用“兴趣转移站”,开展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比如说,组织足球、篮球、乒乓球比赛,卡拉OK比赛,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健美操比赛等等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充实中学生生活,把学生的精力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中来。为中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孩子们从电脑、电视前面暂时拉开,使青少年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我,实现价值。
(二)学校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中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培养科学上网的习惯。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专门设有学生频道,可以网上聊天,还可以同老师进行网上交流。学校还准备建立我们自己的“网络家园”,在每台电脑上都安装了过滤软件,不良网站和游戏无法运行,还配备专门老师为我们指导,为我们科学利用网络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提高家庭的引导职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1)父母要为孩子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经过老师的努力,许多家长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我们感觉和家长谈话多了,也更能理解家长的苦心。虽然有时也有小的摩擦,但是家长更信任孩子了,唠叨少了,沟通多了,家里就温暖多了。
(2)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和计划,做到有章可循,形成自觉遵守约定的习惯。
(3)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让孩子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例如,暑期夏令营、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
(四)建立健全网络法律规范、加强对网吧的管理。政府要坚决治理黑网吧,适当关闭部分网吧,特别是学校附近的网吧。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使其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间,午夜12点必须关闭。可以利用电信部门对宽带严格监控,到点切断信号,同时应加强经营者思想道德建设,违法者一经发现,应处以终生不得经营网吧。
人类社会从20 世纪末进入了知识大爆炸时代,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扑面而来。网络的众多优势使它拥有强劲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我们看到网络发展的未来的同时,也日渐意识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避免之。
第四篇: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
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电脑日益普及,计算机网络以信息丰富、传递快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工具。但网络也以混乱的信息和虚拟的交往特点,阻碍了青少年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冲击了他们的价值观念,束缚了他们的现实交往,造成了他们道德情感冷漠和道德意识弱化,阻碍了其人格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尝试去去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并寻求消除网瘾的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上网青少年有1.6亿人,其中约有16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瘾,而深度网瘾者占1/4。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网时长为5.3小时,其中每天上网时长为8小时及以上的占37%。21.9%的少年表示“对网络有依赖”。62.32%的少年遇到过QQ号码被盗、虚拟财产被盗、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情况;48.28%的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14.49%的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产或身心的伤害。
认识“网络沉迷”和“网络成瘾”。2009年11月4日,卫生部发布《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表示,“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不应以此界定不当使用网络对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损害。未成年人是否存在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需要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判断。在指导中用到两个词“网络使用失调”和“沉迷于网络”。跟大多医学术语一样,“网瘾”是一个舶来品。不同的是,它
一开始就是一个玩笑。1995年,美国精神科医生伊万·戈登伯格恶搞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模仿它对于赌博成瘾症的描述,编造了“网络成瘾症”这个词。2007年,美国医药协会拒绝了对美国精神病协会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疾病的建议,批准对“网络游戏滥用”进行进一步研究。直到今天,网络成瘾究竟为何还是尘埃未定。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观方面:
1、好奇心的趋使。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世界各个地方发生的新鲜事情,而相当大一部分的信息来源就是网络,而且人们会通过网络聊天、游戏,获得工作之余的休闲和娱乐。青少年对身边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刚开始接触网络时或许只是想获得最新的资讯。
2、孤独感。现代社会,家庭中一般只有一个小孩,而父母因为生活压力的增大,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也在发生转变,母亲也不再陪伴孩子的成长,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小孩都有过父母上班,把小孩锁在家中自己玩耍的童年经历,孩提时就缺乏陪伴,让他们长大后都有深深的孤独感,渴望别人的关心和爱护,而如果这种渴求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话,就有可能向其他方面转移,比如网络。
3、挫败和失落。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可能遇到挫折,有些人遇到挫折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自闭,不愿意把自己暴露在别人的目光下。而网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聊天的双方在现实中是不认识的,不了解相互情况的。所以许多在现实中遇到挫折的人都会试图在网络上去寻求自信心和满足感。
4、心理不够成熟,减压方法的缺乏。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心理还不够成熟,一旦遇到烦恼和感到压力
时,缺乏减压的方法,容易掉进网络的漩涡。客观方面:
1、家庭因素,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不够,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增大,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采取不过分干预的态度,但有些父母过于放任,而且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很多孩子的父母出外打工,孩子就处于没人管的状态;父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回家面对的就是父母的批评,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大;父母把网络看作洪水猛兽;家庭不和谐如单亲家庭等。
2、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体制不完善,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在大部分学校这门课程的实际操作性不强,由于硬件和软件方面资源的缺乏。
3、社会因素,政府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不够,网吧经营者默许未成年人进出网吧;商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不问年龄和身份,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上网;网络游戏业的发展缺乏一些监管和限制;传播媒介对于网络游戏的大力宣传必然使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诱惑掉进网络游戏的漩涡中。
4、其他因素,网络自身的优越性和强大的吸引力,如聊天、游戏、小说等。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类型。
一、内隐性“网迷”和外显性“网迷”从青少年上网的现象和心理行为特点来分类,分为内隐性“网迷”和外显性“网迷”。内隐性“网迷”:在家不出门;不和家人交流,但是和外人交流很好;自我评价过低,自我虐待,自我苛求;内心中道德规则很高。心理行为:内敛的、退缩的、消极的外显性“网迷”;
在网吧不回家;和任何人交流都可以;自我认同偏差,内省能力较差;不认同道德规则。心理行为:弥散的、扩张的、积极的。
青少年“网络沉迷”有三种类型。从以上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在内在心理表现上是相同的“缺乏自信心、低自尊”;两者在行为层面上的表现却是相反的。所以他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指向自身内部的;一个是指向外在客观事物的。分析二:我们发现如果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内隐性学生可能会逐渐放弃学业回到家庭,沉默的消失在社会中,自信心的缺失会弥漫在他的一生中,甚至会出现极端的行为--自杀或者产生仇视社会的变态行为。分析三:缺失引导的外显性学生将会过早的放弃学业,积极的出现在社会的负面群体中,产生诸如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二、间歇性“网迷”和持续性“网迷”。根据青少年上网的频率和程度来分类,前者还能坚持在学校上学,后者已经彻底离开学校。
三、单一性“网迷”和综合性“网迷”根据心理诱因来进行分类,前者的心理诱因相对单一,比如:师生关系不良;后者的心理诱因比较综合,比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都存在问题。
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主观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社会以及家庭成员都应该积极地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使青少年在面对网络时能够正确的看待网络,使用网络,而不沉溺。构建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父母应该在工作之余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让青少年体会到父爱和母爱;
青少年应该加强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同学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在现实中寻求朋友和陪伴,在现实中形成的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会减少青少年通过网络寻找朋友的意愿.正确的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朋友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但久而久之,缺乏一个正确的向导,就会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在遇到困难自身无法排解时可以去寻求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及时的排解烦恼,使青少年能够自尊、自信。老师和家长应该指导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应该如何排解,使青少年掌握更多的减压的方法,而不会只是通过网络来释放压力。客观方面:家庭角度,父母应该增强对子女的关注度,建立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要让青少年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而大部分青少年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做事情会考虑父母的感受,从而减少上网的时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换位思考,相互体谅。青少年应该理解有时候父母对自己的放任是一种磨练,而父母也应该给与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一些适当的指导;父母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响应社会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应该把学习成绩作为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当父母都有了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后,就不会对青少年学习成绩差过于苛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减轻后反而更有利于他们保持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也不会去寻求网络作为一个释放压力的窗口;家长要了解和学会使用网络。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有近40%的家长根本不了解电脑。所以他们无法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和使用电脑,还把电脑作为洪水猛兽;父母应该尽量减少家庭破裂等因素对子女的影响。从而使青少年能够在家庭中得到足够的支持,而不会去寻求网
络上的虚无的精神满足。学校角度,完善教育体制,真正做到青少年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不再把学习成绩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追求,不盲目追求升学率,不把孩子作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应该在课程安排上更加合理化,美术、体育课不再是一种“装饰”,而真正的落到实处,减轻青少年过高的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对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知识其中的一方面,培养青少年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为祖国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又能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正确的使用网络,而不沉溺。社会角度,加强政府对网吧经营体系的监督。严格控制网吧的数量,在学校附近限制网吧数量甚至不准许开设,对于经营中的网吧可以不定时的进行检查,杜绝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完善法律制度,增加处罚力度。很多网吧经营者乐意接纳未成年上网,就是因为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度,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有多大的处罚。完善网络游戏业的准入审核制。如注册某款游戏时要输入正确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对于未成年人不允许其进入游戏中;加强游戏内容的审核,杜绝色青和暴力等。传播媒介的报道应该更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过滤和杜绝对青少年不利内容的传播。
综上所述,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而网络成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都应该更多的关注到青少年,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并获得长远的发展。
第五篇:优化网络空间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发现,我国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约占10%
●去年4月以来,公安机关会同信息产业等13个部门共清理、删除境内有毒有害信息107.9万条,关闭淫秽色情、赌博诈骗等违法网站4.8万个
●专家指出,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重点之一
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约占10%。
这一数据来自李建国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所作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时间是8月28日。
这次执法检查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一次。检查组兵分五路,赴辽宁、江苏、湖南、贵州、内蒙古进行了实地检查。如何帮助这些“网瘾少年”走出迷失,如何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引起执法检查组成员的深思和全社会的关注。网瘾不容忽视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并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摘自执法检查报告
近些年,伴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一些未成年人产生了一种对网络过分依赖的行为。他们进入网吧,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接触不良网络信息,进而导致
“上网成瘾”。网上的色情、暴力、赌博、愚昧等不健康的内容,成为未成年犯罪的重要根源之一。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经常出入网吧的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之路是:上网吧——乱交友——无钱上网——思想出问题——实施犯罪行为。很多犯罪团伙就在网吧形成,甚至许多盗窃、抢劫、绑架、伤害等团伙作案就是在网吧里策划的。导致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
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普遍比较匮乏。一是投入不足。2007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仅为15.04元。除博物馆、纪念馆外,其他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财政补贴基本未落实。二是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公益性文化设施相对较多,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匮乏。三是发挥作用不够充分。有些公益性文化设施虽已向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但管理模式陈旧,设施落后,功能单一,举办的活动对未成年人缺乏吸引力。四是一些公益性活动场所改变公益性质。有的以培养特长生为名收费经营,为少数人服务。
检查中了解,有的省近1/5的县没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30%左右的中小学校体育场馆面积和器材配备不达标。
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对文化市场的整顿不够有力,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网吧还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少数违规经营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甚至诱发犯罪行为。不良网络游戏是导致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之一。伸出关爱的手
近年来,文化、教育、信息产业等部门在加强网上健康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倡导青少年文明上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摘自执法检查报告
为挽救正在被“网瘾”吞噬的青春,近年来全社会都行动了起来。
执法检查报告显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整合了一批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精品文化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文化服务;
去年4月份以来,公安机关会同信息产业等13个部门联合开展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专项工作,共清理、删除境内有毒有害信息107.9万条,关闭淫秽色情、赌博诈骗等违法网站4.8万个。
文化行政部门聘请网吧社会监督员10多万人,设立统一的文化市场举报电话,查处了一批违法经营的网吧„„
在贵州省,公安机关在全省网吧中安装了“有害信息过滤系统”,逐步落实上网实名登记制度,极大地遏制了网上违法犯罪活动。
辽宁省组织了由7600多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义务监督员队伍,对网吧等娱乐场所实行监督。
内蒙古实现了对全区2700多家网吧的实时全程监控。
江苏推广运用“防沉迷系统”,开发适合未成年人教育成长的健康、绿色网络游戏。
湖南长沙市通过“财政补贴,社会赞助”等方式,提倡有条件的社区为青少年开设“绿色网吧”,目前已建成53家青少年绿色上网场所。
走向“绿色网络”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保障未成年人上网权利的同时,必须坚持“大力发展,积极利用,科学有效,依法管理”的方针。
——摘自执法检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互联网的应用面不断扩大,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新渠道。李建国说:“保障未成年人正当上网的权利,对于未成年人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现实难题?执法检查组提出建议:
第一,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把好网络游戏内容关,依法严查存在违禁内容的网络游戏,切实承担起审批监管责任,对“批而不管”的单位和个人要实行问责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鼓励和扶持适合未成年人的健康有益的网络产品。
第二,加强对网吧的管理。文化、工商、公安、工业和信息产业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加强对网吧的经常性监管,坚决取缔黑网吧,严格实行上网实名制和“零点断网”,对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的网吧给予重罚,同时要依法追究经营者的责任。
第三,开展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活动。积极推进“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加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技术手段的研发应用,大力推广绿色过滤软件,努力净化网络空间。各级政府要加大公益性上网设施的投入,促进公益性上网服务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第四,积极研究矫治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措施。制定未成年人网络成瘾诊治规范,将预防、干预和控制网络成瘾工作纳入精神卫生工作的总体框架。动员社会力量,对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有效矫治。
有关专家指出,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重点之一,要让网络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绿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