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虫记《蟋蟀的住宅》读书笔记
学生,今天我推荐一本名为“昆虫”的书。书中有一个故事-板球的房子。板球,是一种古虫,有至少1.4亿年的历史。它对自己的家庭需求非常高,住宅功能都有优良的排水,阳光,地形弯曲,九寸深一个宽等等。他们从来不使用现成的洞穴,但有点自己的矿业。功夫支付,简单,干净,干燥,卫生的家园慢慢挖掘。
事实上,我喜欢的故事,因为板球和我的经验几乎是一样的。我过去住在我姨妈的时间,没有人教我写家庭作业,也没有教我写作文,每次放学后,我都收到了一个监护课。当时,我多么希望我的父亲,我的母亲可以与我在一起。
蟋蟀可以使用现成的住宅,但它选择依靠自己的努力挖洞穴时的房子。我需要有人帮助我学习,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没有别人帮助的辅导下,也有自己的好作业,并且一直被评为三个好学生。
板球的房子让我感觉深刻,这是值得大家看到。
第二篇:昆虫记《蟋蟀的住宅》读书笔记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叫《昆虫记》。书里有个故事——《蟋蟀的住宅》。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它对自己住宅要求非常高,住宅的特点是排水优良、有阳光、地势弯曲、九寸深一指宽等等。它们从不会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一点点靠自己挖掘。功夫不负有心人,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慢慢就挖好了。
其实,我喜欢这篇故事的理由是因为蟋蟀与我的经历差不多。我以前在姑姑家生活的时候,没有人教我写作业、也没有教我写作文,每次放学后,我就被接到托管班。那时候,我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陪伴在我身边。
蟋蟀可以用现成的住宅,但它却选择靠着自己努力来挖掘洞穴当住宅。而我,需要有人帮助我的学习,却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没有别人帮助辅导作业情况下,也能自己很好地完成作业,且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蟋蟀的住宅》使我感悟深刻,值得大家看。
天秀小学 赵妍雯
第三篇:昆虫记蟋蟀读后感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1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杰出作品。这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描写的是昆虫的生活,下部描写的是昆虫的习性。
《昆虫记》中介绍了许多昆虫。有勤劳能干的圣甲虫,它们不仅可以把牛羊的粪便消化掉,还能净化空气呢。号称地球上的“环卫清洁工”的粪金龟也很厉害,它们能吃死去的虫子,甚至是死去的动物对它们来说都不在话下。还有朗格多克蝎、带着“小宝剑”的隧蜂。好多新奇有趣的昆虫。
许多昆虫有特别的生活习性,比如美丽的小阔条纹蝶。你可能会问:“什么是小阔条纹蝶呀?我怎么从来都没见到过呀?”嘻嘻,那是因为它们都藏在自己的“家”里,它们的家要么在石头下的小洞里,要么就在草垛里,很是隐蔽。还有一种南方昆虫,人们对它的兴趣不亚于蝉,但名声却不如后者,有人把它称作“祷上帝”,还有个拉丁名,叫“修女袍”。别看平时温和,捕食时可凶恶极了。它的一对鞘翅展开,双翼也都张开,像平行的帆船,接着它就猛扑过去,无论是什么虫子都会变成它的美餐。
读了《昆虫记》后,我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大自然这么奇妙,昆虫的世界这么精彩!昆虫界还有好多不可思议的事我们还不知道,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一起去探究昆虫的奥秘吧!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2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在自然科学史上与文学史上的地位显赫,而且被人誉为“昆虫的史诗”。
虽说昆虫记是一部自然科学的论著,但是读起来却完全没有同类著作的枯燥和呆板,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在作者生动活泼的拟人化描述中,蝉、蚂螳螂、蜜蜂、蝴蝶、萤火虫……各种各样充满了灵性的昆虫呼之欲出。其中让我感受到最深的就是黄蜂。
黄蜂热爱生活,十分聪明,用它们的双手创造出整齐的蜂巢,让人类自叹不如,有着不放弃的执着精神,明知道玻璃是过不去的,依然执着地向前冲去。他们热爱自己的家园,但是面对自然有时却无能为力。他们团结、奋进、捍卫自己的家园,集勤劳、无私威严、柔情于一身无怨无悔的奉献着并快乐着。就像作者说的这样才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读完了昆虫记我不仅学习了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还懂得了只有认真的观察生活,处处留意身边的小细节,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奇妙。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3
最近,我看完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本文学著作——《昆虫记》。法布尔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观察、研究写成了厚厚的《昆虫记》。我在阅读它时,总是感觉自己置身于多姿多彩的昆虫王国,与昆虫们一起生活。
昆虫世界是多么奇妙。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行文,轻松诙谐的语调,向我们描绘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幕。作者以他二十多年的经验为我们昆虫的一生,生动而富有趣味。我印象最深的是蟋蟀幼虫从泥土里奋力钻出来的过程。为了生存,它踢打、战斗等体现出蟋蟀幼虫对能在地面上享受阳光的无限渴望,它们从刚出生起就在与周围的事物、环境作斗争,努力地生存着。读完这一段,我的感触很深:蟋蟀幼虫们如此幼小,但在困难面前都不放弃,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生存、繁衍下一代。我们从刚生下来就可以得到父母、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不让我们受到半点委屈,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宝贵的生命。昆虫虽渺小,但它们却知道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我们比他们强大那么多,则更应该如此,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我已经看过几遍《昆虫记》了,但是每一次看完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希望我下一次看时有更深的感受。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4
科学不止是爱迪生的一盏灯,居里夫人的一颗镭,屠呦呦的青蒿素,还是法布尔身边的一只小昆虫。
蜘蛛织网、螳螂捕食……一个个的小事件,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事件。但法布尔却用他的《昆虫记》展现了昆虫界的种种趣事。这让我们知道科学并不遥远。
从某一方面来说,法布尔是严谨的。比如蜘蛛织网,多么简单的一件小事,法布尔却把它的每一个细节描写的生动而又逼真。这需要多少次的观察,又需要多少次的努力呢?
从另一方面来说,法布尔的语言是幽默生动的。这从法布尔对杨柳天牛的描写可以得知:“他像个吝啬鬼,穿了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也可以从法布尔对蝉的描写可以得知:“他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什么都是身边的小事情,我们去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是文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因为法布尔真正做到了发现生活,探索生活,所以他写出了《昆虫记》。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此其观察世界,观察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5
今年暑假,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懂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
这本书的作者是十八世纪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自幼就喜欢捕捉各种各样的昆虫,观察它们,研究它们,所以他才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世界科学经典著作,作者以细腻的观察、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详细记述了昆虫的出生、觅食、筑巢、婚配、死亡等自然形态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如推粪球的蜣螂如何扮演一个好爸爸的角色;听不到自己歌声的蝉儿怎样向他人展示那不成调的音乐;优雅动人的螳螂又是如何残忍地捕食自己温顺的情郎……
自从读了《昆虫记》后,我就变得懂事了许多。因为我从迷宫蛛为了自己的子女献出生命,明白了母爱的伟大;从蜣螂推粪球,明白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蝉儿破土出壳,明白了只要永不放弃,就能走向成功……这本书像一位无形的老师,激励着我,鼓舞着我。
书中各种各样的昆虫都写得生动有趣,使我看得津津有味,然而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法布尔用其一生,都在观察昆虫、记录昆虫,从而编写了这本旷世巨著,他的这种痴迷、忘我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昆虫记》不仅能够使我们学到很多自然界的动物知识,更让我们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6
法布尔用30年的时间来研究,撰写《昆虫记》。他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他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述着昆虫的生活习性。
小时候,在看《黑猫警长》动画片时,有一集讲了母螳螂在结婚当夜将公螳螂吃掉,然后黑猫警长来破案,发现这是为了以后的小螳螂生长,所有螳螂都必须面对的。我一直以为这只是编造的故事罢了,看了《昆虫记》后发现,这个动画片是真实的科教故事。让我了解到了螳螂以及像有螳螂这样的婚俗的昆虫无奈,母螳螂为了亲生子女能健康成长,只能忍痛吃掉公螳螂。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体,娓娓道来,在对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作者对生活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在创作这本书时,作者亲身融入大自然,不顾野外冒险的危险,只为更真实,更细致地观察昆虫的生活。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能想象到昆虫在活动的画面,蝉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多么神奇的大自然啊!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7
《昆虫记》是一本概括昆虫种族、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著作,也是一部有趣富含知识哲理的文学宝藏。法布尔告诉我们,在昆虫世界,昆虫们的生活与他们和自己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字里行间都是对生命的热爱。
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尾礼服;那些美味的蘑菇,虫子们都不感兴趣;在池塘中,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摇摆着,缓缓前进。
在法布尔的故事中,一直被人们称为勤劳搬运工的蚂蚁却是厚颜无耻的.乞丐,蝉才是辛勤的劳动者。
生命的蜕变。
一个多么美好却痛苦的词,蝉在漫长的蜕皮后还十分柔弱,必须在日光和空气中好好沐浴。而在他强一点后,蜕变已经完成,原先的壳会留在树枝上,孤独的留在那儿。但是我震惊的却是,若外部条件不适合,幼虫会放弃蜕变,宁死。
蟹蛛可谓是《昆虫记》中我最喜欢的了,蟹蛛身材娇小,却能杀死比他大,而且有着毒针的蜜蜂。对于进攻者来说,战斗拖得越久越不利。尽管蜜蜂有刺刀和蛮力,可弱小的蟹蛛却深谙速杀的技巧。
看完螳螂残忍的爱情故事,总有些不忍。法布尔在这本书中都赞美着的爱情,特别是西绪福斯虫这一章中刻画的更加细致。
昆虫的故事还在继续……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8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的巨著,也是一部科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它是一个奇迹,是法布尔与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完的文学巨著。
在这本书中,法布尔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昆虫。他先是详细地记录下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喜好、生存技巧和它们整个生命的过程,然后又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从《昆虫记》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对这些昆虫深深的喜爱之情,他希望能彻底地观察它们,了解它们,并且能保护它们,让它们更好地生活。可我们——生活在繁华都市的现代人类,不仅没有那颗热爱昆虫的心,甚至还虐待它们,肆意滥杀这些小生命。作为万物之灵,生命的更强者,我们本应与它们和谐相处。难道我们的屠戮,是因为我们生活于钢筋水泥的世界中,已经对大自然的一切已经麻木了吗?
让我们在阅读《昆虫记》的过程中,聆听大自然的乐歌,跟随法布尔的足迹去遨游昆虫的世界。而那无法言喻的惊喜与快乐,将是你永远的记忆!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9
寒假里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知道它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诞生的。《昆虫记》整本书都在写虫子,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把弱肉强食的昆虫世界一下子变得新鲜活跃起来。如蝉向蚂蚁“乞讨”的样子:棕绿色的蝉穿着时髦的短裙,两条腿冻得发抖,可怜巴巴地向蚂蚁伸出她的爪子—这就是作者描述当时蝉的形象。连一只蝉都描述的这么深动有趣,《昆虫记》真不愧是一部传世佳作。与虫子第一次亲密接触,让我再次回味起这部佳作。前天出去玩,我脸上特别痒,不一会儿整个脸上都起了红疹子,妈妈赶紧带我去医院,医生检查没什么大碍,是接触到什么虫子引起的。
吃点药就会好的。回到家脸上,手上还是痒的难受,这时我想起了法布尔,他为完成《昆虫记》,明知道接触虫子会过敏,仍然眼看着昆虫蜇他,过敏后一身不吭,直到皮肤脱落也不叫一声。而现在的我,只是一种普通的过敏现象就已经受不了了,真是小题大做。法布尔用十余年的时间潜心写作,终于完成《昆虫记》这部传世佳作,他用一身精力研究昆虫,为我们的科学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是一个奇迹,他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和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10
你了解隧蜂吗?一场永无休止的屠杀。打开《昆虫记》隧蜂这一章节,就好似看到了社会中那些辛勤的工作者,无论何时,他们都会想着自己的家庭,并为此努力。可总是有些生物打扰这宽厚老实的隧蜂,那就是这些吃白食者小飞蝇。他们常常为了自己生息来正大光明的偷娶隧蜂的劳动成果。我本想着这隧蜂拥有强有力的大颚,必会将这讨人厌的小虫咬碎。可他们并未如此做,而是放任这可恶的强盗不管。甚至在自己的幼虫都被侵略者欺压致死时,也并未有所举动。
这到底是为何?吃白食者卑鄙狡诈,却又小心仅剩从不会求一时欢快而谋未来的安然无恙。就这样,当双翅目昆虫的产卵期到来时,竟未发现任何一隧蜂的卵,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些原著居民已经全部丧生了。多么令人心酸的事实啊!最后,第二代隧蜂有了蛆虫的生长期,才得以保持生态平衡,这就是原因。
如此残酷的强烈剥削而人类是弱肉强食的最佳诠释者这行为使得地球像一个核桃被邪恶的蛆虫啃咬着。但是我们也应坚信这种野蛮的雏形,将是朝的更加宽容的命运发展的一个艰难阶段。顺其自然吧,因为秩序和正义总是被排在最后。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11
《昆虫记》这部书是由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这部书耗尽了法布尔一生的心血,在这部书中,法布尔向人们用文字展现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在这部书里,每一种昆虫的习性、劳作、繁衍和争斗,都写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灵性和智慧!
在这部书中,让我最难忘的的就是蟋蟀这篇;这里蟋蟀以一个出色的建筑师,高超的“右手琴师”及一个乐观的哲学家,蟋蟀似乎清楚也懂得世间万物的虚无缥缈,并且还能够感觉到躲避开那些盲目地、疯狂地追求快乐的人类的扰乱是多么幸运。
在这里,蟋蟀是一个顽固的家伙,它说什么也不肯让自己成为一个“左手琴师”,哪怕是唯一一个。
这部书的插图精美、细腻,仿佛从中可以看到那些昆虫或飞、或走、或游的模样。
这部“由昆虫谱写的生命乐章”以人性关照虫性,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生命的无限热爱,而这些特点,使得这部书成为了创作史上的一个奇迹。
作者法布尔在描绘昆虫的生活时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溶为了一炉,诠释了“生命”这一主题,让人感到了生命之美与文学的魅力。
这部书告诉了人们许多哲理,让人知道许多知识,希望你,也可以从这部书中得到你想要的!
昆虫记蟋蟀读后感12
首先先说说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很漂亮,颜色很鲜艳,看到封面就爱不释手拉,翻开,里面的图片都是那么生动,从不同角度去拍摄蟋蟀,刚出生的透明的小小的,小到蚂蚁都来欺负它们,这个是我们生活中很少见过的,估计即使让你见到,你也不知道那个是蟋蟀,柔美的文字,带着我们进入蟋蟀的世界
法布尔通过很仔细的观察,观察到了蟋蟀是如何筑巢,如何产卵,如何脱壳,如何求偶......等等一系列生活中的细节
蟋蟀这本书按目录来分,分为 6大篇章, 大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描述蟋蟀的一生,整个故事风趣有意思
蟋蟀从来不诉苦、不悲观,它一向是很乐观的、很积极向上的,它对于自己拥有的房屋,以及它的那把简单的小提琴,都相当的满意和欣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蟋蟀是个地道正宗的哲学家。不抱怨,乐观,自己的老公在怀孕后就原理她去了,但是她一点也不在乎,很坚强,很乐观的将卵产下来,产在隐蔽的地方,照样生活。
第四篇:蟋蟀住宅说课稿
蟋蟀住宅说课稿
蟋蟀住宅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难点是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上课前对蟋蟀的已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蟋蟀住宅说课稿2
《蟋蟀的住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课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在第一自然段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是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首先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后来作者通过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了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赞许。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好语言的。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词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全篇解读课文,不仅要去感悟蟋蟀在建立时选址的慎重,住宅的特点,还要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艰苦。郑老师教学这篇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表扬:
1、教师抓住了题眼“住宅”,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梳理课文,此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
3、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重点研读住宅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教师非常重视读。
听了郑老师的这堂课,我觉得在引导学生学完住宅样子之后可否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
《蟋蟀的住宅》选自小学课标人教版第七册的第二单元,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前,郑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郑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上完之后,效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整个课堂气氛太过沉闷。
这节课,留给我的启示很多:
(一)、课前预习必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这堂课前,可能刘老师认为这篇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他们预习不好,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只是简单地布置了预习任务——读几遍课文,疏通文章的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并没有认真地落实。结果,上课时,让学生去选择蟋蟀的住宅在北岸还是南岸时,当教师寻问可以从哪个自然段寻找到相应的帮助时,积极参与的同学很少。当学生选择好后,让学生体会“随遇而安”、“慎重”的含义时,主动回答的学生也不多。若上课前教师把预习落实到位,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出现。课上到此,教师似一只折翅的鸟儿,早已无法飞翔。
(二、)朗读形式应多样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语文,让阅读成为一种对话,让表达成为一种倾诉,让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这篇课文,为了让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多次采用了全班齐读这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很少采用另外一些阅读形式,如,分组读,个别读,赛读,范读,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压制,让他们内心的那种惊叹,那种惊讶无法呈现,可谓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读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最后,让学生谈参观完蟋蟀住宅后有什么感受时,必然会水到渠成,答案也会精彩纷呈。
(三)、对于课文中拟人句的教学处理显得很不妥。对于拟人句的概念,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形成,教师只需要适时点拨即可。
今天听了郑老师的《蟋蟀的住宅》一课,郑老师大气与亲切的上课特点,这堂课清晰的流程,对每位学生回答的仔细聆听与到位的点评,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针对这节课,发表一点个人所见,仅供参考,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1、就课堂的容量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说,感觉本课时内容较多,是否可以删减一部分,做到精读。
2、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教学建议中指出,应注重五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向课外扩展延伸。就本堂课的阅读教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印象中本堂课只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遍、默读课文一遍,感觉学生读的还不够一些。
3、感觉整堂课形和神都有些散,在教学蟋蟀住宅的选址、和住宅特点时是否可以抓住一句关键句来突破和衔接“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突破难点:“随遇而安”,衔接下文住宅的特点。
4、另外,这篇课文的作者法布尔是昆虫学家,他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蟋蟀的喜爱,例如第一自然段的“唱歌”一词,第二自然段的“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住宅”、“大厅”、“卧室”都有体现。教师是否可以在课堂中渗透。
5、感觉教师的板书有些杂乱,是否可以再做有序的整理,再精炼一些。
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这一堂课,我在郑老师的课堂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首先,郑老师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播放夜间蟋蟀鸣叫和斗蟋蟀的激烈场面,让学生知道蟋蟀不仅会唱歌而且善于争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课题。其次,研读课文、自主感悟。在导入课文后,郑老师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让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 再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自己就是一只可爱蟋蟀,学生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或修建住宅的经过,再与同桌讨论。达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郑老师这堂课有许多亮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语言评价方面有些匮乏,上完课后没有总结,也许是时间仓促的缘故吧!
蟋蟀住宅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以及习作实践中去。
二、说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在学习第二篇说明文《爬山虎的脚》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
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导读自悟法、教具辅助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
五、说教学过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知,激趣导入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加上农村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细读质疑,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精读释疑,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
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诵读悟情,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课文,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
(五)、品读内化,学习写法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六、说板书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以蟋蟀的出名——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为板书的主线索,突出蟋蟀以柔弱的工具创建子伟大的工程。整个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得到了精彩的展示。
附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蟋蟀的特点:柔弱的工具 伟大的工程
住宅的内外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 辛勤劳动
长期整修
教学反思:我觉得说课更能体现老师的设计意图,所以我上传了这篇说课稿,希望不要说我范规。这篇课文是小学四年级的课文,我觉得要学好这篇课文学生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应让学生走到户外去看看,在有一定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这篇课文要容易的多。
蟋蟀住宅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预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 、遇 、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分别以四句诗进行概括。
第一句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也是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因此在这第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词,为下文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句诗:“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这也是第二个环节:确定问题。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初读课文后学习生字词,将字词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组教学,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关注。二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从“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阅读的概念。
第三句诗:“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也是第三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四句诗: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这也是第五个环节:效果评价。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我手写我心” 的形式:“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通过写一写,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蟋蟀住宅说课稿5
今天有幸听了我校李忠秀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这一堂课,我在李老师的课堂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首先、李老师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播放夜间蟋蟀鸣叫和斗蟋蟀的激烈场面,让学生知道蟋蟀不仅会唱歌而且善于争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课题。其次、研读课文、自主感悟。在导入课文后,李老师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让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 再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自己就是一只可爱蟋蟀,学生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或修建住宅的经过,再与同桌讨论。达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李老师这堂课有许多亮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声音太小,语言评价方面也有些匮乏,上完课后没有总结,也许是时间太倡促的缘故吧!
蟋蟀住宅说课稿6
第一局部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同学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同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同学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同学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局部 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同学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同学的学法,用同学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同学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同学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教法、学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同学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第三局部 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同学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我想让同学转换角色,把自身当作蟋蟀,介绍自身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身的家,同学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同学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同学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同学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同学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同学把自身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同学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同学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学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同学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同学感兴趣的问题,把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同学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假如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假如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同学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一起质疑,一起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他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同学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同学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同学把自身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身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身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同学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同学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同学积极性,一起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同学的学法,用同学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同学在阅读中会发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同学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同学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发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同学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同学把自身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同学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同学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蟋蟀住宅说课稿7
《蟋蟀的住宅》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第二组教材中的第三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还分析了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班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有意识的去观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独立识字,了解文章大意,进行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较简单词句的意思。但是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采用了拟人、比喻、比较、列数字等方法来介绍蟋蟀的特点,而这些写法是学生难以关注和运用的。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结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交流蟋蟀的相关资料。进行质疑,对简单问题当堂解决,归纳出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为什么说他“不肯随遇而安”?他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等这些问题。
这是我制定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本组课文的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因此在学习课文中要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观察之后又是怎样表达的,这两点我认为是进入四年级学段的学生应该引起关注的,因此我从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制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旨在学生在学完本篇文章后在习作中能学习和运用,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下是我的教学思路:
一、回顾旧知、引出质疑。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第二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3、探究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下面,我来解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质疑。
1、回顾上节课内容“还记得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吗?”同时板书:蟋蟀的出名 住宅的特点 建造的过程
2、师问:还记得蟋蟀因什么而出名吗?板书:唱歌、住宅
3、引出上节课的质疑:还记得上节课大家提出的特别想解决的问题吗?(为什么说它“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一)品读第二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哪个自然段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什么叫“随遇而安”?出示PPT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字典或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词语含义;
师追问:除了查字典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学生会说联系上下文;
师:那好,快从文中找找随遇而安的意思吧。
预设:学生能关注到第二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师总结:理解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师:蟋蟀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学生能从第二段中找出重点词句加以分析,当有学生说到“慎重”一词时,板书:慎重
同时问:能换个词来说明蟋蟀选址的慎重吗?(小心谨慎)
学生换词后,师:你换的词确实能说明它在选址上不肯随遇而安。其他同学接着补充。
师总结:这些词都说明它选址慎重。板书:选址
接着让学生通过读把蟋蟀选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对“随遇而安”一词的理解,巩固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解决问题。通过换词和品读体会蟋蟀选址的特点。
(二)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1、师用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内容作为过渡,解决下一个问题。师:蟋蟀选址这样慎重,那它的住宅到底什么样呢?哪个自然段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设:学生能找到五、六自然段。
师:就让我们走进蟋蟀的住宅去参观参观吧。老师出示下表(PPT),学生自读自学、思考画批。
内容相关词句(画在书上)特点选址门口屋内“选址”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画句子,有的可能会找出重点词,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相关重点词:(向阳、隐蔽……)同时总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蟋蟀的选址慎重写具体的。
“门口”预设:当学生说到“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时,出示书上插图和句子,让学生说说“平台”指的是什么?“弹琴”指的是什么?再读这个句子,体会作者写得好在哪里。让学生关注这种拟人、比喻的写作方法。根据学生发言,板书: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根据学生对“屋内”这部分内容的发言,板书: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教师总结:作者是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把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运用了一些方法和准确的词语生动的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2、过渡:这么排水优良、干净简朴的住宅,蟋蟀是怎样建成的呢?这样的住宅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建造好的吗?快让我们读读课文的七、八、九自然段,你认为关键的词语可以动笔画一画。
预设1:有的学生可能会泛泛地谈,老师引导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阅读。学生说到“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时,师板书:初寒动工 有的学生可能会抓住描写蟋蟀动作的词语来说,(出示文字)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抓住蟋蟀的动作,细致生动地刻画出它建造住宅时的情景,使我们身临其境般的看到它建造住宅的全过程。再读这段。
预设2:学生说到第八自然段时,师随机出示PPT: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追问:这句话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白,蟋蟀的住宅不是一次挖掘完就完了,它是在不懈地工作中完成这么舒适的住宅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作者之所以能把蟋蟀的一举一动描写得这么活灵活现,是他长时间观察的结果。板书:不懈工作
预设3:学生说到第九自然段时,师随机板书:长期整修 追问:你是从哪些词句读懂的?
3、师问:蟋蟀的住宅修建的那么细致,又要不断的修整,它是靠什么工具来完成的呢?
预设:出示PPT:蟋蟀图片。让学生知道蟋蟀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上的两排锯”的位置。再和人的手指比,知道蟋蟀的建筑工具是多么的纤细、柔弱。板书:工具柔弱
4、师问: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么柔弱、建造的时间是那么长、建造的过程是那么细致认真,你有什么感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随机板书:不随遇而安 吃苦耐劳
5、再读读这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通过你的读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呈现在大家眼前。
设计意图:
本部分设计,我力图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是让学生关注到作者是抓住动词描写具体的;二是从建造的时间长和建造工具的柔弱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解决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出示PPT
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预设:学生能根据对文本的学习及老师的板书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的过程去谈。师板书:伟大的工程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师: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探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吃苦耐劳的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伟大的住宅”的,了解了它住宅的特点,还让我们懂得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是因为他善于仔细观察,更重要的是他运用了比喻、拟人写法,还运用了比较、列数字等方法,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我们应该把这些方法学着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去。
作业:
1、请你以蟋蟀的身份,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3、课文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请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巩固运用学过的写法,为大习作作准备。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
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 工具柔弱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 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 吃苦耐劳
蟋蟀住宅说课稿8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蟋蟀的住宅》。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议、然后介绍来掌握蟋蟀的建筑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代表蟋蟀去参加住宅展览会,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以题目——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体验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温习旧知
我问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自己的所得。当学生回答本课的写作顺序之后,教师随即板书。(选址 特点 挖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经常温习,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本环节的设计,学生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温习了旧知,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写作顺序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品读课文,体验感情
1、学习蟋蟀选址这部分内容
我提问: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址的呢?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接着,我让学生读出画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我问学生,蟋蟀在选择住址方面是否讲究,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慎重、不肯随遇而安。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对“随遇而安”的理解。教师小结,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让学生谈谈读了这句话想到的。教师适时小结,并点拨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采取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让学生会学习,就要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段落的意思,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我们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要多与自己的“哑巴老师”结交朋友,他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好帮手。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因为朗读要通过“眼——脑——口——耳——脑”的反复过程,是一种由表层到深层的强化过程。朗读可以获得较之默读深得多的真切感受。这种真切的感受必然诱发再读的强烈兴趣。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对意蕴的理解,从而产生深刻的关于作品形式美的认识。正如人们所说的,读书万遍,其意自现。因此,朗读教学极其重要。
2、学习剩下两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他们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其中的快乐。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学习的天地。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导向功能,重视课堂评价。
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学生围绕着“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挖掘的”这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喜欢的问题来研究,教师参与其中,然后集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外部:朝阳 内部:光滑、简朴、卫生 接着我让学生找出蟋蟀挖掘住宅时,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我板书:扒 搬 踏 推 铺 从蟋蟀的这一系列活动,我们能体验到蟋蟀的这座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板书:伟大的工程)接着让学生谈谈工程的伟大之处,想对蟋蟀说的话以及从蟋蟀身上学到的东西,教师小结:蟋蟀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我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蟋蟀这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最后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蟋蟀,去参加动物王国召开的住宅建筑展示会,学生准备之后,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住宅的特点,听的同学给予评价,教师也适当给予评价。生生互动,生师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蟋蟀的住宅只不过就是一个小洞,而作者却说他是一个住宅,作者把蟋蟀当成人来写,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有多处运用了这种写法,出示: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让学生找出类似的句子在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作者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了学生要认真观察的兴趣。
(四)、交流收获
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做以总结:《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它让我们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同学们,为了能继续拥有这份乐趣,让我们也学学作者,细心观察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教师号召学生观察事物并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蟋蟀住宅说课稿9
一、教材简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
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
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教法、学法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第三部分教学流程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蟋蟀住宅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这一小昆虫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呢?因为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总是喜欢拿着木棍在地上挖坑挖洞,挖这么小的一个洞穴对他们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我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 、遇 、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
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五环节:效果评价,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阅读热情,用时10分钟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此,该课文的学习,我积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共同提高,并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蟋蟀的住宅
热爱生活:科学 精致 舒服
伟大的工程
不辞辛劳:柔弱简单——浩大壮观
蟋蟀住宅说课稿11
一、教材简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教法、学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第五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议、然后介绍来掌握蟋蟀的建筑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代表蟋蟀去参加住宅展览会,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以题目——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体验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温习旧知
我问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自己的所得。当学生回答本课的写作顺序之后,教师随即板书。(选址特点挖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经常温习,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本环节的设计,学生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温习了旧知,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写作顺序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品读课文,体验感情
1、学习蟋蟀选址这部分内容
我提问: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址的呢?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接着,我让学生读出画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我问学生,蟋蟀在选择住址方面是否讲究,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慎重、不肯随遇而安。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对“随遇而安”的理解。教师小结,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让学生谈谈读了这句话想到的。教师适时小结,并点拨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采取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让学生会学习,就要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段落的意思,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
我们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要多与自己的“哑巴老师”结交朋友,他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好帮手。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因为朗读要通过“眼——脑——口——耳——脑”的反复过程,是一种由表层到深层的强化过程。朗读可以获得较之默读深得多的真切感受。这种真切的感受必然诱发再读的强烈兴趣。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对意蕴的理解,从而产生深刻的关于作品形式美的认识。正如人们所说的,读书万遍,其意自现。因此,朗读教学极其重要。
2、学习剩下两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他们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其中的快乐。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学习的天地。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导向功能,重视课堂评价。
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学生围绕着“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挖掘的”这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喜欢的问题来研究,教师参与其中,然后集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外部:朝阳,内部:光滑、简朴、卫生接着我让学生找出蟋蟀挖掘住宅时,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我板书:扒搬踏推铺从蟋蟀的这一系列活动,我们能体验到蟋蟀的这座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板书:伟大的工程)接着让学生谈谈工程的伟大之处,想对蟋蟀说的话以及从蟋蟀身上学到的东西,教师小结:蟋蟀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我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蟋蟀这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最后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蟋蟀,去参加动物王国召开的住宅建筑展示会,学生准备之后,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住宅的特点,听的同学给予评价,教师也适当给予评价。生生互动,生师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蟋蟀的住宅只不过就是一个小洞,而作者却说他是一个住宅,作者把蟋蟀当成人来写,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有多处运用了这种写法,出示: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让学生找出类似的句子在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作者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了学生要认真观察的兴趣。
(四)、交流收获
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做以总结:《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它让我们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同学们,为了能继续拥有这份乐趣,让我们也学学作者,细心观察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教师号召学生观察事物并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2
一、教材简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
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
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教法、学法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第三部分教学流程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难点是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上课前对蟋蟀的已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4
第一局部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同学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同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同学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同学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局部 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同学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同学的学法,用同学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同学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同学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教法、学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同学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第三局部 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同学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我想让同学转换角色,把自身当作蟋蟀,介绍自身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身的家,同学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同学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同学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同学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同学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同学把自身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同学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同学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学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同学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同学感兴趣的问题,把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同学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假如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假如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同学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一起质疑,一起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他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同学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同学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同学把自身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身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身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同学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同学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同学积极性,一起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同学的学法,用同学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同学在阅读中会发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同学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同学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发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同学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同学把自身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同学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同学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这一小昆虫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呢?因为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总是喜欢拿着木棍在地上挖坑挖洞,挖这么小的一个洞穴对他们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我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 、遇 、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
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五环节:效果评价,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阅读热情,用时10分钟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此,该课文的学习,我积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共同提高,并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蟋蟀的住宅
热爱生活:科学 精致 舒服
伟大的工程
不辞辛劳:柔弱简单——浩大壮观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6
《蟋蟀的住宅》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第二组教材中的第三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还分析了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班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有意识的去观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独立识字,了解文章大意,进行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较简单词句的意思。但是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采用了拟人、比喻、比较、列数字等方法来介绍蟋蟀的特点,而这些写法是学生难以关注和运用的。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结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交流蟋蟀的相关资料。进行质疑,对简单问题当堂解决,归纳出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为什么说他“不肯随遇而安”?他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等这些问题。
这是我制定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本组课文的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因此在学习课文中要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观察之后又是怎样表达的,这两点我认为是进入四年级学段的学生应该引起关注的,因此我从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制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旨在学生在学完本篇文章后在习作中能学习和运用,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下是我的教学思路:
一、回顾旧知、引出质疑。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第二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3、探究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下面,我来解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质疑。
1、回顾上节课内容“还记得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吗?”同时板书:蟋蟀的出名 住宅的特点 建造的过程
2、师问:还记得蟋蟀因什么而出名吗?板书:唱歌、住宅
3、引出上节课的质疑:还记得上节课大家提出的特别想解决的问题吗?(为什么说它“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一)品读第二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哪个自然段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什么叫“随遇而安”?出示PPT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字典或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词语含义;
师追问:除了查字典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学生会说联系上下文;
师:那好,快从文中找找随遇而安的意思吧。
预设:学生能关注到第二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师总结:理解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师:蟋蟀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学生能从第二段中找出重点词句加以分析,当有学生说到“慎重”一词时,板书:慎重
同时问:能换个词来说明蟋蟀选址的慎重吗?(小心谨慎)
学生换词后,师:你换的词确实能说明它在选址上不肯随遇而安。其他同学接着补充。
师总结:这些词都说明它选址慎重。板书:选址
接着让学生通过读把蟋蟀选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对“随遇而安”一词的理解,巩固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解决问题。通过换词和品读体会蟋蟀选址的特点。
(二)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1、师用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内容作为过渡,解决下一个问题。师:蟋蟀选址这样慎重,那它的住宅到底什么样呢?哪个自然段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设:学生能找到五、六自然段。
师:就让我们走进蟋蟀的住宅去参观参观吧。老师出示下表(PPT),学生自读自学、思考画批。
内容相关词句(画在书上)特点选址门口屋内“选址”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画句子,有的可能会找出重点词,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相关重点词:(向阳、隐蔽……)同时总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蟋蟀的选址慎重写具体的。
“门口”预设:当学生说到“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时,出示书上插图和句子,让学生说说“平台”指的是什么?“弹琴”指的是什么?再读这个句子,体会作者写得好在哪里。让学生关注这种拟人、比喻的写作方法。根据学生发言,板书: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根据学生对“屋内”这部分内容的发言,板书: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教师总结:作者是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把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运用了一些方法和准确的词语生动的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2、过渡:这么排水优良、干净简朴的住宅,蟋蟀是怎样建成的呢?这样的住宅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建造好的吗?快让我们读读课文的七、八、九自然段,你认为关键的词语可以动笔画一画。
预设1:有的学生可能会泛泛地谈,老师引导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阅读。学生说到“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时,师板书:初寒动工 有的学生可能会抓住描写蟋蟀动作的词语来说,(出示文字)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抓住蟋蟀的动作,细致生动地刻画出它建造住宅时的情景,使我们身临其境般的看到它建造住宅的全过程。再读这段。
预设2:学生说到第八自然段时,师随机出示PPT: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追问:这句话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白,蟋蟀的住宅不是一次挖掘完就完了,它是在不懈地工作中完成这么舒适的住宅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作者之所以能把蟋蟀的一举一动描写得这么活灵活现,是他长时间观察的结果。板书:不懈工作
预设3:学生说到第九自然段时,师随机板书:长期整修 追问:你是从哪些词句读懂的?
3、师问:蟋蟀的住宅修建的那么细致,又要不断的修整,它是靠什么工具来完成的呢?
预设:出示PPT:蟋蟀图片。让学生知道蟋蟀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上的两排锯”的位置。再和人的手指比,知道蟋蟀的建筑工具是多么的纤细、柔弱。板书:工具柔弱
4、师问: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么柔弱、建造的时间是那么长、建造的过程是那么细致认真,你有什么感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随机板书:不随遇而安 吃苦耐劳
5、再读读这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通过你的读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呈现在大家眼前。
设计意图:
本部分设计,我力图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是让学生关注到作者是抓住动词描写具体的;二是从建造的时间长和建造工具的柔弱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解决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出示PPT
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预设:学生能根据对文本的学习及老师的板书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的过程去谈。师板书:伟大的工程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师: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探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吃苦耐劳的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伟大的住宅”的,了解了它住宅的特点,还让我们懂得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是因为他善于仔细观察,更重要的是他运用了比喻、拟人写法,还运用了比较、列数字等方法,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我们应该把这些方法学着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去。
作业:
1、请你以蟋蟀的身份,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3、课文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请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巩固运用学过的写法,为大习作作准备。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
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 工具柔弱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 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 吃苦耐劳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7
《蟋蟀的住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课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在第一自然段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是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首先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后来作者通过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了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赞许。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好语言的。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词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全篇解读课文,不仅要去感悟蟋蟀在建立时选址的慎重,住宅的特点,还要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艰苦。郑老师教学这篇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表扬:
1、教师抓住了题眼“住宅”,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梳理课文,此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
3、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重点研读住宅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教师非常重视读。
听了郑老师的这堂课,我觉得在引导学生学完住宅样子之后可否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
《蟋蟀的住宅》选自小学课标人教版第七册的第二单元,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前,郑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郑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上完之后,效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整个课堂气氛太过沉闷。
这节课,留给我的启示很多:
(一)、课前预习必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这堂课前,可能刘老师认为这篇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他们预习不好,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只是简单地布置了预习任务——读几遍课文,疏通文章的'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并没有认真地落实。结果,上课时,让学生去选择蟋蟀的住宅在北岸还是南岸时,当教师寻问可以从哪个自然段寻找到相应的帮助时,积极参与的同学很少。当学生选择好后,让学生体会“随遇而安”、“慎重”的含义时,主动回答的学生也不多。若上课前教师把预习落实到位,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出现。课上到此,教师似一只折翅的鸟儿,早已无法飞翔。
(二、)朗读形式应多样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语文,让阅读成为一种对话,让表达成为一种倾诉,让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这篇课文,为了让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多次采用了全班齐读这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很少采用另外一些阅读形式,如,分组读,个别读,赛读,范读,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压制,让他们内心的那种惊叹,那种惊讶无法呈现,可谓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读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最后,让学生谈参观完蟋蟀住宅后有什么感受时,必然会水到渠成,答案也会精彩纷呈。
(三)、对于课文中拟人句的教学处理显得很不妥。对于拟人句的概念,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形成,教师只需要适时点拨即可。
今天听了郑老师的《蟋蟀的住宅》一课,郑老师大气与亲切的上课特点,这堂课清晰的流程,对每位学生回答的仔细聆听与到位的点评,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针对这节课,发表一点个人所见,仅供参考,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1、就课堂的容量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说,感觉本课时内容较多,是否可以删减一部分,做到精读。
2、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教学建议中指出,应注重五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向课外扩展延伸。就本堂课的阅读教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印象中本堂课只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遍、默读课文一遍,感觉学生读的还不够一些。
3、感觉整堂课形和神都有些散,在教学蟋蟀住宅的选址、和住宅特点时是否可以抓住一句关键句来突破和衔接“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突破难点:“随遇而安”,衔接下文住宅的特点。
4、另外,这篇课文的作者法布尔是昆虫学家,他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蟋蟀的喜爱,例如第一自然段的“唱歌”一词,第二自然段的“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住宅”、“大厅”、“卧室”都有体现。教师是否可以在课堂中渗透。
5、感觉教师的板书有些杂乱,是否可以再做有序的整理,再精炼一些。
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这一堂课,我在郑老师的课堂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首先,郑老师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播放夜间蟋蟀鸣叫和斗蟋蟀的激烈场面,让学生知道蟋蟀不仅会唱歌而且善于争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课题。其次,研读课文、自主感悟。在导入课文后,郑老师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让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 再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自己就是一只可爱蟋蟀,学生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或修建住宅的经过,再与同桌讨论。达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郑老师这堂课有许多亮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语言评价方面有些匮乏,上完课后没有总结,也许是时间仓促的缘故吧!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8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分享了《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欢迎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蟋蟀的住宅》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六、说板书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九色鹿对国王控诉的那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整堂课一个重要的训练点。为此,我出示了这段话: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是个开放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嘴巴也更会讲了。但是,语文课还是姓“语”,课堂教学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想象调达当时的郑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诉时的内心愤恨;想象国王听了之后的内心活动以及国王会如何惩罚调达等,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丰富的体验。
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从字里行间体会两个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最后一环节——诚信格言的补充,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时,与当前所提倡的诚信教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为学生用精炼的语言写出学了故事以后的内心感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后,老师还告诉学生:九色鹿壁画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议同学们有机会去观赏,旨在鼓励学生走进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预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 、遇 、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分别以四句诗进行概括。
第一句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也是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因此在这第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词,为下文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句诗:“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这也是第二个环节:确定问题。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初读课文后学习生字词,将字词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组教学,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关注。二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从“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阅读的概念。
第三句诗:“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也是第三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四句诗: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这也是第五个环节:效果评价。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我手写我心” 的形式:“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通过写一写,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以及习作实践中去。
二、说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在学习第二篇说明文《爬山虎的脚》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
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导读自悟法、教具辅助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
五、说教学过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知,激趣导入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加上农村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细读质疑,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精读释疑,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
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诵读悟情,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课文,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
(五)、品读内化,学习写法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六、说板书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以蟋蟀的出名——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为板书的主线索,突出蟋蟀以柔弱的工具创建子伟大的工程。整个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得到了精彩的展示。
附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蟋蟀的特点:柔弱的工具 伟大的工程
住宅的内外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 辛勤劳动
长期整修
教学反思:我觉得说课更能体现老师的设计意图,所以我上传了这篇说课稿,希望不要说我范规。这篇课文是小学四年级的课文,我觉得要学好这篇课文学生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应让学生走到户外去看看,在有一定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这篇课文要容易的多。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11
今天有幸听了我校李忠秀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这一堂课,我在李老师的课堂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首先、李老师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播放夜间蟋蟀鸣叫和斗蟋蟀的激烈场面,让学生知道蟋蟀不仅会唱歌而且善于争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课题。其次、研读课文、自主感悟。在导入课文后,李老师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让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 再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自己就是一只可爱蟋蟀,学生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或修建住宅的经过,再与同桌讨论。达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李老师这堂课有许多亮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声音太小,语言评价方面也有些匮乏,上完课后没有总结,也许是时间太倡促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