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研修日志
思想政治新课改有感
经过几十多天的网上远程教育学习,现对思想政治新课改的认识,利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堂课记录下来,与各位专家和同行分享。
1.教学目标:向多维目标转变
在这次远程教育培训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新课程贯彻了生活的理念,明确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使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一维转向多维,不再单一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还要求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培养。因此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教学目标设计上,在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的前提下,我注重了 “生活化”多维目标的实施。
2.教学策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新教材在情景创设的编写上一般遵循这样一个特点: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情景导入主要提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案例、问题、形象的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虽然我们的教材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但是情境设计有时较为滞后,而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其时政性。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用政府最新有关职能的情景资料导入,并呈现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判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3.教学内容:体现“三贴近”的原则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注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三贴近”原则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懈的追求,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理念。
我在授课过程中一直注重时事政治的内容,将时政与课本内容相联系,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本次授课过程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身边最新的两会、云南盈江地震、上海房管局原副局长陶校兴受审等时政热点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时代感问题,围绕探究问题展开,着力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把思想政治教学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反映生活本质,这是目前每一位参与新课改教师所面临的任务。新教材更加联系生活,例子也更具价值。在不到一年的我省新课改大潮中,我初步尝试了为学生架起“书本——生活”的桥梁,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充分贯彻教学生活化理念,使学生感受到我们在接受政府管理的同时还在享受着政府的服务,认识到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此外,教学中还设计了两会中河南代表团的相关链接以及市政府为民兴办实事的情况。这样,增强了学生与思想政治课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而贴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我选用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外残杀小学生事件发生后,河南省各市各区的110警车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重点时间段停靠在学校门口,以保障校园安全的鲜活事例,并不失时机地联系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学生走进现实,把学校与社会直接联系起来,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成长的乐趣。再如,在让学生体味我国政府的职能时,我出示了在网络上找到的相关图片及新闻材料,在学生直接进入探究角色的同时,教师也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服务了学生。
在落实“三贴近”原则的过程中,我始终用探索合作的形式把课堂统一起来。探究法不但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并且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评价,较好地开拓了他们的思路,也突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创设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信息交流的机会,而且营造了一种宽松、愉快、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了师生交往、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践行了新课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4.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三贴近”原则。但是,有时素材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所以需要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样,能更好地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使教材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而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采用文本、图像等多媒体教学材料,把抽象的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使课堂富有启发性、教育性。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不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深入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信息时代,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传统教学方法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实践的不断筛选、淘汰,被人们逐渐认识和利用而流传下来的。因此,尽管置身于甘肃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还需要辩证地认识和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灵活地运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本堂课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比较成功地使用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等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课堂实效。
5.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这有利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因此,我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节课上,始终精神饱满,表情愉快,目光亲切,态度和蔼,面带微笑,而且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励学生。由于尊重了每一位学生,不但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使课堂教学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而且还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6.不足与打算
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因对“学情”了解不够,课堂设计比较保守,时间上略显紧张。教师今后在引导过程中也要注意细节,不能急于进行自己预设的环节,要关注学生,要给学生留白。
总之,每一次教学竞赛都激发着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思考,促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探索教学规律,给予我们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课改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我们目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还远远不能满足于任课,我们的见识、修养和经验还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地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充实进步思想,时时“刷新”。这样,我们才会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之中去。
第二篇:高中政治研修日志
高中政治研修日志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思想政治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具体说来:
一、在政治课堂上
1、要从不同角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新方法。科学创新的基础在于知识准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要从引导学生学好用好知识开始。科学文化知识学得越扎实,培养创新能力就越有坚实的基础。创新能力,是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的,他体现着智力品质的综合性,并表现出探索性和求新性。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就难以产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泰勒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从来就没有文盲科学家,也永远不会出现文盲科学家。人类社会不可能倒退到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野蛮愚昧状态。对知识的学习探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的需要。
2、要适当组织课堂活动。要在活动中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体验,获得新知,学习潜力得已开发,个性得到张扬。可以开展自学、讨论、辩论、讲演、时事评论等各项活动。如在讲到商品价格时可组织学生讨论:“降价是否是最佳的竞争手段”、“价格竞争是客观的必然而是人为的炒做”、“商品生产者和商品销售者是否可以随意降价?”等。
3、要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中要做到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背离教材;既不完全照搬教材,也不把教材放在一边。我们老师不能完全只教教材,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补充新的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教材、归纳教材,可以将纸质媒体变为多媒体。
4、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必须运用发展中的创新性理论去指导教学,丰富和补充教学的思想内容,促进学生认识的不断创新。教师教学的内容要不断更新,导课的方法要新,教学用具要新,引入例证要新,教学设计也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5、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所谓开放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的思维。具备了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就能够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任何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人类思想成果基础上进行的,都是对既定思维成果的丰富或扩张,是对原有知识界限的破坏和原有知识结构的补充。所以,创造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性思维。任何思维上的创造都必须以开放的思维为桥梁。任何创造性的思维成果,都是开放性思维方式的结晶。
6、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品质所需要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问题意识。要允许批评、允许怀疑、允许争论。因为批判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怀疑是创新的前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质疑的态度十分重要。要教育学生不惟上、不惟书、不惟师,要惟实。要遵循规律,立足事实,不断去研究新问题。要让学生敢问、会问、能问。
二、在政治练习上
1、试题要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1)命题时要力求作到灵活不呆板,问题要指向一个知识群,而不只是某一个知识点,要给学生留有多角度的思维可能和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灵活运用知识并分析作答。
(2)在答案设计上也要多元化。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均可给分。还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如果观点新颖还可适当加分。这对鼓励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有推动作用的。
(3)可直接构思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设问,让学生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让学生写出有关环境保护的好建议、让学生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途径、如果你是厂长、经理碰到XX情况该怎么办?如果你手中有一笔钱你怎样用它去赚更多的钱?等。
2、让学生自己创设新题型、设计新题目
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命题并作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和思路,有创意地解决问题。可以把选择题改成问答题、把问答题改成辨析题;可以将几题合成一题,也可以将一题分成几题。这样,通过变换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仅仅限于用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往往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解决问题的成功方法。凭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已接受和储存的各种信息、素材进行加工制作,重新排列组合,往往可以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甚至从未存在过的事物形象。
3、布置、设计一些研究型的、创新型的作业
(1)可以让学生去探索学习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概括教材内容,如“辨证统一关系的”、“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基础作用的”、“根本原因的”等;可以让学生去找寻知识线索;可以让学生去找关键词、中心词;可以让学生去把教材内容层次化、条理化。
(2)可以设计分析型作业:如新闻分析、热点分析、针对某一问题的分析等。
(3)可以设计观看型作业: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某个电视剧、某个作品、某场记者招待会等。要求做好观看记录,写出观看体会或分析评论,大家还可以交流感想。
(4)可以设计口述型作业:让学生多说,让他们的嘴巴动起来。
(5)可以设计研究型作业,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要求确定调查主题、调查对象,制定调查计划方案,做好调查记录,整理、分析有关材料,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交流调查情况和感受。
(6)可以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作业,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三、在课外活动上
1、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要求主要是: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性学习其实是倡导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本质上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可以创作情境小品,可以进行演讲,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小制作,可以自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可以自己设计活动方式、活动计划,自己准备活动工具。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如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学工学农、旅游考查、辩论赛等。我们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几个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学习的关系;创新与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关系;创新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创新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违背客观规律。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提高效益,更多、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也不管客观效果,单纯地求新、求异,那就违背了创新的本质要求。我们也不能借口创新,就置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于不顾。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实践,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注重调查研究、注重遵循规律、注重参加实践。
每个人都拥有创新欲,但不一定都具有创新力。创新教育并不是具体地教学生怎样去创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一切发明创造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象,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诱导、激发、培植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欲,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力。人类就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变化发展的。创新教育也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它是与守恒教育相辅相成的。创新与继承是辨证统一的。我们要继承而不守旧,要创新而不否定一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扬弃传统,善于不断总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拨亮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
第三篇:高中政治研修日志3
高中政治研修日志
3远程培训即将结束,但我对待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非常珍惜。在整个远程研修学习的过程中,每天按时学习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新课改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认真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尽可能多的阅读老师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阅读了课程简报和教育资源,对每一点感悟作了相应的记录。总的来说,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和心得体会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2.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思想政治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高中政治教学研修日志
高中政治教学研修日志
经过网上教育学习,现在我想谈谈对思想政治新课教学的认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核心环节,其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现阶段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核心目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的课程理念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冲击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研究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一一和谐课堂就成为高中政治教师的必然选择。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的涵义
课堂的和谐是教育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谐课堂就是和睦、协调、融洽的课堂,是课堂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相辅相成、互促互向、共生共长的课堂生成状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我国在高中阶段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既是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对理论由知到信再转化为行的过程。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一过程是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等多对多样性矛盾之间的整体动态平衡。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是以民主、平等、开放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知识习得、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及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和潜能开发的过程。
二、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的策略
1、确立和谐思想,真正以生为本
和谐的本质在于个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而“以生为本”则要求教育要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学校教育要培养“和”而不“同”的学生。因此,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课堂必须确立和谐思想,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和谐思想,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不“惟书”,不“唯师”,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张扬个性,这是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所追求的。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问题分析认识时,往往会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比较偏激。如果政治教师一味地迁就学生的个性,而对学生存在的模糊或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听之任之,不加引导,那就不但不是和谐的课堂,恰恰相反,而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不和谐因素了。因此,这种表面上的“个性发展”,“一团和气”并不是和谐的表现。只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对学生中存在的模糊的不正确的看法观点进行及时的正确引导,进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有提升,使其思想经过冲突碰撞而得到净化和升华,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互动、思想交流、情感融洽的和谐课堂。
2、营造和谐的课前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讲课前做到“身心放松”,轻松自如地进入学习状态,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教师可提前两二、三分钟进入班级,或组织学生齐唱活泼健康的歌曲,或播放轻松愉快健康的歌曲音乐,或静坐一分钟深呼吸等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之前身体、心理得到放松,消除疲劳和紧张,处于和谐状态,以便集中精力,充满信心地听课和自学。例如在学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先播放歌曲《越来越好》:“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欢快优美的歌曲使学生们精神振奋,接着顺势导入新课:“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从根本上得益于我国生产的发展经济的腾飞,那么生产和消费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一关系又会给我们什么启示?这就是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的主要问题。”这种“身心放松”方式紧紧扣住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身心特点,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经过这样课前的热身,学生对新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学习热情普遍提高。
3、坚持互动交往,实现教学民主
要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教师必须实现角色定位的转换: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促进者;从单一的课堂领导者转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鼓励者、合作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在课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诸如讲解、讨论、辩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充分尊重他们,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来,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民主气氛中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实现情感的交融,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观点由知到信再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真正实现德育的内化。
第五篇:高中政治远程培训研修日志1
高中政治远程培训研修日志 我通过几十多天的网上远程教育学习,现对思想政治新课改的认识,利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堂课记录下来,与各位专家和同行分享。
1.教学目标:向多维目标转变
在这次远程教育培训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新课程贯彻了生活的理念,明确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使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一维转向多维,不再单一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还要求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培养。因此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教学目标设计上,在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的前提下,我注重了 “生活化”多维目标的实施。
2.教学策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新教材在情景创设的编写上一般遵循这样一个特点: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情景导入主要提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案例、问题、形象的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虽然我们的教材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但是情境设计有时较为滞后,而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其时政性。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用政府最新有关职能的情景资料导入,并呈现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判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3.教学内容:体现“三贴近”的原则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注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三贴近”原则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懈的追求,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理念。
我在授课过程中一直注重时事政治的内容,将时政与课本内容相联系,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本次授课过程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身边最新的两会、云南盈江地震、上海房管局原副局长陶校兴受审等时政热点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时代感问题,围绕探究问题展开,着力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把思想政治教学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反映生活本质,这是目前每一位参与新课改教师所面临的任务。新教材更加联系生活,例子也更具价值。在不到一年的我省新课改大潮中,我初步尝试了为学生架起“书本——生活”的桥梁,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充分贯彻教学生活化理念,使学生感受到我们在接受政府管理的同时还在享受着政府的服务,认识到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此外,教学中还设计了两会中河南代表团的相关链接以及市政府为民兴办实事的情况。这样,增强了学生与思想政治课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而贴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我选用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外残杀小学生事件发生后,河南省各市各区的110警车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重点时间段停靠在学校门口,以保障校园安全的鲜活事例,并不失时机地联系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学生走进现实,把学校与社会直接联系起来,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成长的乐趣。再如,在让学生体味我国政府的职能时,我出示了在网络上找到的相关图片及新闻材料,在学生直接进入探究角色的同时,教师也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服务了学生。
在落实“三贴近”原则的过程中,我始终用探索合作的形式把课堂统一起来。探究法不但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并且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评价,较好地开拓了他们的思路,也突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创设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信息交流的机会,而且营造了一种宽松、愉快、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了师生交往、生生互动、共同发
展的教学过程,践行了新课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4.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三贴近”原则。但是,有时素材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所以需要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样,能更好地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使教材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而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采用文本、图像等多媒体教学材料,把抽象的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使课堂富有启发性、教育性。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不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深入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信息时代,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传统教学方法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实践的不断筛选、淘汰,被人们逐渐认识和利用而流传下来的。因此,尽管置身于甘肃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还需要辩证地认识和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灵活地运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本堂课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比较成功地使用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等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课堂实效。
5.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这有利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因此,我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节课上,始终精神饱满,表情愉快,目光亲切,态度和蔼,面带微笑,而且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励学生。由于尊重了每一位学生,不但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使课堂教学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而且还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6.不足与打算
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因对“学情”了解不够,课堂设计比较保守,时间上略显紧张。教师今后在引导过程中也要注意细节,不能急于进行自己预设的环节,要关注学生,要给学生留白。
总之,每一次教学竞赛都激发着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思考,促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探索教学规律,给予我们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课改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我们目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还远远不能满足于任课,我们的见识、修养和经验还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地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充实进步思想,时时“刷新”。这样,我们才会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