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

时间:2019-05-14 21:3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

第一篇: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

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1)

1.林业是以绿化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科学地经营管理和开发利用人工林为目的的事业,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两大部分。

A 人工造林和森林经营 B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C 林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D 营林和森林工业

2.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A 生物群落 B 林分 C 群体 D 植被

3.至1993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求达到()%。A 13.92 B 14.92 C 15.92 D 17.00 4.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A、有病状无病症 B、有病状也有病症 C、无病状有病症 5.半知菌无性繁殖产生()。

A、游动孢子 B、分生孢子 C、子囊孢子 D、接合孢子 6.花叶病一般是由()引起的。

A、类菌质体

B、病毒

C、螺旋体

D、类病毒

7.为避免梨锈病的发生,梨园与桧柏的距离不得小于()。A、5km B、7km C、10km D、12.5km 8.下列天敌昆虫中属于寄生性的是()

A.瓢虫

B.猎蝽

C.赤眼蜂

D.寄蝇 9.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为()

A.抑制昆虫脱皮 B.抑制神经传导 C.控制中枢神经 10.下列哪种植物栽植一起会发生锈病。

A、落叶松与黄菠萝 B、油松与栎树 C、海棠与桧柏

四、问答题(回答下列各题。每题8分,共40分)1. 举例说明昆虫食性?

2. 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 金龟类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4.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有哪些?

5. 试述植物病害诊断的方法及步骤?

一、填空题

1.蛴螬、蝼蛄、地老虎

2.根据环境预测、根据害虫基数预测、根据害虫形态指标预测 3.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 4.动物、节肢动物、昆虫

5.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6. 变温

四、简答题

1.按昆虫食物性质分成植食性(鳞翅目幼虫)、肉食性(螳螂)、腐食性(粪金龟子)、杂食性(蜚蠊)。

2.既要做到用药省、效果好、又要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伤天敌,不产生抗性。

3.①林业技术防治,苗圃地秋末深耕可增加蛴螬的越冬死亡率;避免使用未腐熟的厩肥;在蛴螬危害高峰期灌小,可溺死部分幼虫。②人工防治,在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光,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于傍晚振落捕杀成虫。秋季耕翻时人工捕捉幼虫。

③化学防治,种子与50%-75%辛硫磷2000倍液按1:10拌种防治蛴螬。成虫盛发期喷25%西维因粉或15%的乐果粉1000-1500倍防治。

4.松材线虫、红脂大小蠹、椰心叶甲、松突圆蚧、杨干象、薇甘菌、苹果蠹蛾、美国白蛾、又钩异翅长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松疮锈病菌、蔗扁蛾,枣大球蚧、落叶松枯梢病菌、杨树花叶病毒、红棕象甲、青杨脊虎天牛、冠瘿病菌、草坪草褐斑病菌。

5. ①林木病害发生状况及发生环境的调查。②林木病害的症状观察。③林木病害的显微镜鉴定。

④林木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其他

一、填空题

1、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识以“盾形纹章、树、医疗十字符号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英文字符”等基本元素组成,于 年 月 日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备案。(答案: 2008;1;22)

2、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识体现了 “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和 的防治理念。(答案:绿色无公害)„„„„„„

二、简答题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分几类? 答: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地,按照项目性质可划分为新建、迁建和改扩建项目;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可划分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林业生物灾害治理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管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管理就是为了使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预期目标,对项目不同阶段的所有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

4、目前国家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行业的资金投入有几类?分别是什么? 答:两类;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

5、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项目是哪年开始启动的?首次启动了哪几个国家级项目?治理成效如何?

答: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项目是2000年启动的,首次启动了6个国家级工程治理项目,分别是松材线虫病、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杨树天牛、松毛虫和森林鼠害国家级工程治理项目。经过有效治理,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成灾率由1999年的7‟降到2003年的5‟。工程治理项目的实施,强化了政府行为,增加了科技含量,提高了投资效益。

6、我国是从哪一年开始启动实施森防国债项目的?首次启动了哪几个项目? 答:1999年。首次启动了4个森防国债项目,分别是:国家级森林病虫鼠害中心测报点一期工程、松材线虫病防治体系一期工程、主要食叶害虫防治体系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林木蛀干害虫防治体系基础设施一期工程。

7、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何划分?

答:按照功能和任务,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划分为监测预报、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救灾和支撑保障项目,每一类项目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子项目,如监测预报项目包括国家预测预报中心、国家测报点、地(县)级测报站和乡镇监测点等。

8、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由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制。其主要内容包括:总论、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建设条件分析、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布局与资源条件分析、建设方案与内容、环境保护、建设期限与实施计划、组织机构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与评价、保障措施、结论与建议、必要的附件、附表和附图等。„„„„„„„

第二篇:病虫害防治员理论知识试题

病 虫 害 防 治期次: 姓名: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一小括号2分,共40分)1.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四个虫态。

2.地下害虫主要有()类、()类、()类、金针虫类和蟋蟀类等。3.昆虫属于()界、()门、()纲。

4.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按测报内容分()、()、()()、()预测。5.地老虎类属于()目、()科昆虫,可以用()液诱杀其成虫。6.杀菌剂按作用方式分为()剂和()剂。

二、是非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2.昆虫属于生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3.蝼蛄的前足为步行足。()

4.日本松干蚧危害幼树,可造成轮枝软化下垂和树干弯曲。()5.真菌的繁殖方式为裂殖。()

6.油松疱锈病的转主寄主是芍药和山芍药。()7.昆虫在一年中发生的状况叫世代。()8.天蛾幼虫脱皮2次属于3龄幼虫。()9.影响病原菌侵入期最大因素是温度。()

10.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体上吸收养分。()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汇总。每题3分,共30分)

1、植物病害中大多数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下列完全属于病原菌的是()。A、真菌、蚜虫、气候因子

B、细菌、四足螨、寄生性种子植物 C、真菌、木虱、有毒物质 D、真菌、细菌、病毒

理 论 知 识 试 题

2、下列植物病害中完全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

C、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病害 3.白粉菌的分类依据是()。

A、附属丝的形状,闭囊壳内含子囊数目的多少 B、附属丝的形状,菌丝的颜色 C、菌丝和闭囊壳的颜色

D、分生孢子产生的数量多着生位置

4.锈菌按顺序产生的五种类型孢子是()。

A、性、夏、锈、冬、担孢子 B、性、锈、冬、夏、担孢子 C、性、锈、夏、冬、担孢子 D、性、冬、夏、锈、担孢子 5.植物真菌病害的主要典型病症是()。

A、菌浓、枯萎、小叶、缩叶 B、猝倒、立枯、腐烂、枯枝

C、粉状物、霉状物、疱状物、毛状物、盘状物、粒状物、点状物 D、肿瘤、萎蔫、溃疡、花叶、畸形 6.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A、裂殖

B、芽殖

C、复制

D、两性生殖 7.下列昆虫中能进行孤雌生殖的是()。A.蝴蝶 B 蚜虫 C 蜜蜂 D 蝗虫

8.在下列各组昆虫中都属完全变态的是()。

A.蝶、蝇、甲虫、蝗虫 B.蜂、蝽、蚊、蝉 C.蛾、甲虫、蚊、蜂 9.石硫合剂在休眠季节的使用浓度为()

A 0.1—0.2波美度 B 0.3—0.5波美度 C 3—5波美度

10.害虫感染后僵硬而死,后期尸体长出白毛,是下列哪种杀虫剂所致(A 苏云菌杆菌 B 白僵菌 C 病毒)

第三篇:森林病虫害防治员林业病虫害防治

林业病虫害防治

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森林的自然灾害中,病虫害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是一类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又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据初步统计,有主要病害500多种,虫害1500多种。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1.1预防防治森林病虫害,要立足于“预防”,生产活动中,由于种苗的频繁交换、调运,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省际、国际或地区问传播,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加强检疫检查与检疫复检,就是要严禁调运虫源木,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林业安全中一项重大工程,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之大、范围之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部门和相关林业安全研究专家重视的问题,如何有效、快速地降低森林病虫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林业损失,已成为各省市林业部门的共识。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黑龙江省,由于黑龙江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

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

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总结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第四篇: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第五篇: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初探论文

1引言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属大陆性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年均降雨量为781.4mm,平均年日照2088.3h。适宜的气候条件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该县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该县林业用地面积为493.8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5%。其中,有林地面积为424.1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4.9%。多年来伴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林业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历史、自然及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林业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防治难度增加,严重制约了该县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简要探讨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与防治对策,以期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属于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森防方针的重要举措。减小病虫害危害,能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让林农增收致富,并能推动相关林产品产业的发展。林业资源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也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

3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现状与原因分析

3.1人造林结构单一

近年来云龙县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造林面积明显增加,人工林比例较大,且多数为纯林。另外,还栽植了很多速生类林木,如水杉、香樟、杨树等。这种单一的林分结构,导致森林的整体防御功能低下。其中,还有很大部分林地为中幼林地,植被群落单一,抗性与稳定性较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遇到病虫害后则难以抵抗,治理难度也很大,因此,病虫害容易大面积扩散。

3.2检疫工作不到位,外源病虫害增加

在引进外来树种时,检疫把关不严或根本不经过检疫。这样便无法及时检疫出外来树种上所携带的一些病虫害。由于这些外来病虫害在当地无任何天敌,极易造成大面积的蔓延,严重影响当地的林业发展。

3.3缺乏资金支持,病虫害防治手段落后

长期以来,云龙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重治轻防,防治意识弱,防治手段滞后。一是林地管理水平不高,任林木自然生长,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二是林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护林技术滞后,无法更好地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三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难以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与防治设备,也难以留住高素质的林业人才。同时,病虫害监测机制还有待完善,监测水平偏低,监控范围不准。四是滥用化学药剂,增强病虫害抗性,并加重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对策与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民众观念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要根据云龙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通过多种贴近群众的宣传方式,向民众宣传国家的相关林业法规及最新林业政策,如《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同时,还应普及科学的林木养护知识,病虫害的常见防治手段,农药选择及使用方法等,帮助林农掌握科学、有效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4.2积极筹资,增加防治资金投入

资金匮乏是制约该县林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要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要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县林业局要主动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联系,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然后,严格遵循“谁经营、谁防治”的森林基本责任制,并尝试开辟更多的筹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同时,由县政府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共同抓好病虫害防控工作,以尽量减轻病虫害危害。

4.3建设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栽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抗病、抗虫能力强的健壮树种。同时,要改变单一林分结构的现状,将多个树种混栽,乔灌草合理搭配,以保持林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防御能力。对于病虫害已比较严重的纯林可分步骤改造,最终将其转变为混交林。同时,要抓好封山育林工作,保护好天然林,杜绝一切破坏林地的行为。

4.4健全监测机制,提高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水平

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以县林业局为中心,各基层林业站为基础,逐步构建起县、乡、村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对本县范围内的所有林业资源的监测。然后,要将当地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发展规律作为监测目标,并安排专人,固定监测地点、明确监测对象,定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收集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信息,并结合气候气象动态,科学分析进行区域性短期预警。同时,还应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引进高新技术,建立病虫害数据库,提高监测与预报水平,以满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4.5加大检疫力度,杜绝外来病虫害

除了向群众力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检疫法规外,还应健全林业防疫体系。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好源头管控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林木检疫人员的检疫观念与检疫水平,严格按流程检疫,对外购苗木及花卉均需进行产地检疫。禁止从林地病虫害疫区购买、调运相关林木及其产品,以杜绝一切外来病虫害。

4.6改进防治手段,提高森防科技含量

应大力倡导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运用生物农药、天敌、微生物开展绿色防治工作,以保护当地林业生态系统。一是要积极发展生物防治技术,运用虫害天敌,如啄木鸟、灰喜鹊、瓢虫、捕食螨等,达到防控虫害的目的。二是利用微生物防治,如白僵菌可有效防治马尾松松毛虫、天牛。三是采用高效、低毒、环保的化学药剂,并指导林农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提高防治效果。若条件允许,建议选择无毒、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四是加大科技攻关,研究新型的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光、电、温度、器械等进行综合防治,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同时,要大力推行普及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向林农宣传推广,及时把最新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5结语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云龙县要根据发展当地林业产业,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目标,采取上述多重措施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御能力与稳定性,从而形成长效的病虫害防控机制,充分发挥出林业资源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业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论文[五篇范文]

    摘 要:气候异常、林分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等原因使我国林业病虫害日益加重,每年由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已经大大超过火灾造成的损失,使我国林业建设遭到了破坏性的打击。......

    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研究

    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研究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讲课大纲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大纲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概念:对森林、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及除治。广义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概念:是指通过检疫、预测预报和防治等手段,减少......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议论文

    摘要:保护森林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是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着日趋严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认识到病虫害发生的诱因。分析林业病虫害发......

    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 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 摘要: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

    林业病虫害知识

    林业病虫害知识 林业病虫害知识 1.杨树叶片为什么长白粉,怎样防治? 这是杨树白粉病。该病的特征主要是在叶的两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白色粉斑,有的扩展到全叶,有时绿色枝条上也生白......

    林业病虫害知识

    林业病虫害知识 林业病虫害知识 时间:2011-01-15 15:58来源:园林绿化 作者:绿化 点击:林业病虫害知识 439次 1.杨树叶片为什么长白粉,怎样防治? 这是杨树白粉病。该病的特征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模拟试题二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20分) 1、 园林植物根部害虫蝼蛄的前足类型是( )。 A.步行足 B.跳跃足 C.捕捉足 D.开掘足 2、 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美国白蛾的前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