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概要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21:0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概要》。

第一篇: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概要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D)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2.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B)

A 实践性 B 预见性 C 层次性 D 科学性 3.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C)。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 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 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4.(B)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A.信仰 B.信念 C.理想 D.毅力

5.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在(B)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

A.思想发展 B.社会实践 C.科学研究 D.哲学思维

6.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但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电话、电视、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这说明,理想具有(B)A.共同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思想性

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A)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合理想象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8.“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B)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9.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A)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 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 D.系统了解 10.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是(B)A.科学理论 B.社会实践 C.主观愿望 D.真诚信仰

11.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D)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A.理想是现实的基础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C.理想受现实的制约 D.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面 13.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B)是其中的核心。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生活理想 D.道德理想 14.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B)。

A.理论前提 B.思想基础 C.重要条件 D.根本途径 15.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是(D)时期。A.中年 B.童年 C.老年 D.青年

16.(B)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成就大小的设计与追求。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17.(A)是指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的向往和追求。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18.下列关于理想的不同表述中正确的是(D)A.“理想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 B.“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有没有理想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C.“理想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设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D.“理想产生于现实,但不是对现状的摹写,而是对现实的超越”

19.高尔基曾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这说明(D)

A.理想等同于现实 B.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产生的 D.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20.从对象上分,理想可分为(B)

A.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B.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C.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D.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21.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D)A.在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 B.使社会理想服从个人理想 C.在个人理想中实现社会理想 D.使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

22.“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A)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23.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D)A.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24.孙中山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在今天,“做大事”就是(B)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C.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 D.为个体人生的发展设计宏伟蓝图 25.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特征之(D)。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是(C)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B.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

D.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的关系

27.陈毅元帅曾经指出:“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和行动的综合者。”他的意思是(B)A.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C.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D.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28.胡锦涛指出:“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这句话说明了(C)

A.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 B.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 D.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真正的优势

二.多项选择题

1.理想的基本特征是(ABC)。

A.超前性 B.实践性 C.时代性 D.崇高性 2.理想的内容包括(BCD)。

A.个人理想 B.生活理想 C.社会政治理想 D.道德理想 3.对于理想的错误认识有(ACD)。A.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B.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C.没有理想的人一样生活得很开心 D.理想是明天的,只要今天过得好就可以了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和科学的判断标准为(BCD)A.是否为多数人所认同 B.是否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C.是否具有现实可能性 D.是否有益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5.理想和信念联系非常紧密。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主要表现在(ACD)

A.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B.理想和信念都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C.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D.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6.教材中“立志高远,始于足下”的正确理解包括(ACD)。A.立志当高远 B.立志要谨慎 C.立志做大事 D.立志须躬行

7.所谓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诚信仰。今天的青年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AD)。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B.多听领导的话,处理好人际关系 C.讲求实惠,放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D.积极参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8.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为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A.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 B.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 C.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D.高层次的信念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9.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其主要表现在(AD)A.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B.个人理想决定、制约着社会理想 C.社会理想体现着个人理想 D.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10.理想、幻想、空想都是(AC)。

A.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B.有实现的可能性的 C.对未来的想象的 D.自然形成的 11.信念的特征是:(ABC)

A.稳定性 B.执着性 C.多样性 D.预见性

12.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这句名言告诉我们(ABD)。

A.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理想信念激励人生的物质追求 D.理想信念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 13.下列名言警句说明“立志须躬行”的有(ABC)。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下列名言警句属于励志的有(BCD)。A.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志当存高远 C.有志者,事竟成 D.志不强者智不达 15.(BC)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

16.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句话告诉我们:(BD)A.逆境往往可以把人打倒 B.受磨难而奋进才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C.逆境消解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D.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 17.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昭告全党全世界:“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个真正认为共产主义是科学的人,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到暂时困难和曲折时,也不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这说明(BC)

A.信念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B.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C.信念本身就表明着一种稳定的立场 D.理想可以远离现实由人随心所欲地想象 18.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这说明(BCD)

A.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C.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

D.把理想转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19.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当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因为(ABD)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绝对真理 D.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0.“志当存高远”的“志”所包含的涵义是(BD)A.同志 B.对未来目标的向往

C.志同道合 D.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21.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ACD)。A.艰巨性 B.阶级性 C.长期性 D.曲折性

三.是非判断题

1.信念是信仰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F)2.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与未来奋斗目标没有联系。(F)3.凡是理想,都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F)

4.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F)

5.信念是认识、意志、行为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F)6.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T)

7.在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时,既要反对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又要反对用现实来否定理想。(T)

8.信念具有鲜明的稳定性和执着性,一旦形成就不再改变。(F)9.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T)10.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F)11.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T)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F)13.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T)14.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T)15.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党的最高理想。(F)16.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而不是一种制度、实践。(F)17.从理想的时序上分,理想可分为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F)18.生活理想是指对自身物质生活条件的向往和追求。(19.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T)

F)

第二篇:思修精华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是B.个人在任何情况下的任何欲望和需求

C.通过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靠坑蒙拐骗等获()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政治理想

2.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A.法制教育B.理想信念C.社会舆论D.文化素质

3.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

A.坐享其成的过程B.信手拈来的过程C.纵情享乐的过程D.艰苦奋斗的过程 4.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B.集体主义C.爱国主义D.自由主义

5.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最起码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

A.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时代精神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以淡泊名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以墨守成规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

A.世界观B.自然观C.人生观D.价值观

7.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A.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B.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C.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D.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8.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称为()

A.顺境B.修养C.境遇D.逆境

9.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是()A.树立什么榉的人生目的B.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C.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人生道路

D.个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尊重和满足 10。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A.激励功能B.辩护功能C.认识功能D.沟通功能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A.道德修养,重视躬行慎独的精神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精神

C.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D.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12.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

A.以集体主义为核心B.以遵纪守法为核心

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D.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

13.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正当利益的是()

A.全社会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得的个人利益

D.通过辛勤劳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合乎道德的条件下获得的个人利益

14.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

A.荣辱观B.人生观C.价值观D.道德观

15.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A.爱国守法的要求B.明礼诚信的要求C.勤俭自强的要求D.团结友善的要求16.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职业道德中()

A.爱岗敬业的要求B.办事公道的要求C.服务群众的要求D.诚实守信的要求17.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四有是指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及()A.有能力B.有理想C.有特长D.有思想

18.下列有关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

B.法律的内容可以不统一C.法律适用的结果可以随意被推翻D.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19.法律行为从当事人的认知状态划分,可分为()

A.法定行为和约定行为B.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C.善意行为和恶意行为D.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20.在我国广义的法律监督体系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的是()

A.审计部门的监督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人民检察院的监督D.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21.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国务院有权制定的是()

A.宪法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进行的解释是()

A.立法解释B.审判解释C.检察解释D.行政解释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这属于法律规范中的()A.任意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D.授权性规范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是()

A.判例B.国际条约

C.部门规章D.特别行政区法律

2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A.文化教育权利B.人身自由权利C.社会经济权利D.政治权利和自由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机关中,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7.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基本原则中的()

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B.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C.和平进行原则D.依法管理原则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类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29.甲从16岁时就有了一份工作,每月收入800元。三年后已有一万多元积蓄。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甲自作主张花3000元买了一条金项链。父母知道后很生气,于是甲决定将该项链退还给商店,但商店不同意。根据法律规定,甲购买金项链的行为属于()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D.不可以独立实施的民事活动

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提起公诉的是()A.被害人B.人民法院C.公安机关D.人民检察院

二、多项选择题。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及()A.社会主义荣辱观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一t2,的时代精神

32.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体现在()

A.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B.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D.理想来源于现实,在将来又会变成新的现实33.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A.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

B.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

C.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D.认为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34.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有

()A.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B.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C.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D.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其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35.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的有()

A.道德修养,重视躬行慎独B.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C.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D.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36.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是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的行为。下列选项中,符合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A.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B.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C.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D.一方强迫或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

37.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与道德属于同一范畴B.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

C.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行为标准D.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

38.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主要方式包括()A.制定B.修改C.废止D.认可

39.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A.经济关系B.行政管理关系c.友谊关系D.家庭关系

4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三、简答题

41.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42.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何现实意义? 43.道德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44.简述法治与人治的区别。45.简述劳动者的权利。

四、论述题

46.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47.论述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C 5.B 6.C7.B8.C9.Bl0.Cll.Bl2.Cl3.Dl4.Al5.Al6.A 1 7.Bl8.Al 9.C20.A21.B22.A23.B24.A25.B26.C27.B 28.A29.A30.D

二、多项选择题

31.ACD32.ABC33.ABCD34.ABCD35.ABCD36.ABC37.BCD38.ABCD39.ABD 40.AB

三、简答题

41.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答:(1)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2)信念是信仰的基本信条,理想是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通常认为,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四、论述题

46.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答:(1)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的信念,就是人们所相信的观念和秉持的理念。(3)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而这种相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4 2.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何现实意义?答:(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有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就能为实现崇高的人生目的而拼搏,闯出一条闪光的人生之路;反之,抱着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就会导致上进心失落,或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消极悲观、畏难退缩,进而遁入歧途、一事无成。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抱有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人,一般都热爱生活、珍视生命,选择和确立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而人生价值目标一旦确立,还会发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它可保证人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始终以豁达的心态和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43.道德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1)劳动是道德起源韵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也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有了自觉的意识,人才会有意识地建立关系并改变和调整关系,才会产生道德。44.简述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答:(1)“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人治因为强调“具有高尚道德人的统治”,因此在有的场合也与“德治”相通用。(2)“法治”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其规范作用。而“人治”则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法治与人治的分野在于当

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3)从主体上看,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人治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45.简述劳动者的权利。

答:(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

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2)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具体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正是这一优良传统,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绵绵不断、生生不息。(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历代优秀人物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4)当代中国要逐步摆脱贫穷和落后,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47.论述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答:(1)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公共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地生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秩序之于社会,如规矩之于方圆。任何一个社会的公共生活都需要有公共秩序,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要有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任何内容和形式的公共生活都需要有自身的公共秩序,有如工作秩序、交通秩序、教学秩序、经营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3)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表现有: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第三篇:思修暑假练习题

2008年联大广告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暑假复习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3、理想、信念的含义是什么?理想信念的特点是什么?

4、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有哪些?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理想信念的关系是什么?

7、如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8、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9、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10、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包括哪几个方面?

1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2、新时期如何做一名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3、人生观的含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4、人生目的的含义是什么?

15、为什么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

16、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17、为什么要确立积极进取的态度?

18、人生价值的含义是什么?

19、人生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0、如何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21、在人生道路上有哪些关系需要协调?

22、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3、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有哪些?

24、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25、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26、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7、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的关系是什么?

2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2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30、社会主义法律思维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31、法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32、法的作用是什么?

3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3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35、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6、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37、结合现实,请你谈谈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关系的理解?

38、宪法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原则?

39、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有哪些要件?

40、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41、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42、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5、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6、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7、什么是行政诉讼法?

48、刑事诉讼法的概念是什么?

49、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是什么?

50、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说明:本复习题严格按照200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学考试大纲》考核要求拟订,均为考试必考点,所有答案都在课本上,请学生认真作答。

第四篇:2018思修第三章练习题

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下列名言警句,体现这一点的是()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唯物主义 D.个人主义

3、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的是()

A.宗教信仰 B.文化传统 C.风俗习惯 D.法治观念

4、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和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A、内心信念 B、法律规范 C、自觉行为 D、传统美德

5、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A.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B.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C.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热爱 D.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 6、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希望留学生坚守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是()

A.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 B.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程度 C.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依赖程度 D.对整个民族利益的认同程度

7、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的国家安全观,其宗旨是()

A.经济安全 B.政治安全 C.人民安全 D.国际安全

8、我们要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其核心是()

A.国际主义 B.集体主义 C.改革创新 D.开拓进取

9、李大钊曾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警句。这句话表明,若想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我们应该()

A.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B.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 C.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走向 D.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1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句话表明,若想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我们应该()

A.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B.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 C.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走向 D.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2、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自己的美好前程。(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5、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6、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7、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8、夯实创新基础就是要蛮干、坐论创新。(9、维护国家安全与大学生无关。(10、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将弘扬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三、简答题

1、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4、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是什么?

5、如何理解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四、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练习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B

5、A

6、A

7、C

8、C

9、D

10、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

1、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2、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4)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3、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案要点: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4、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4)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5、如何理解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答案要点:

1)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3)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四、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答案要点:

(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1)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2)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3)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1)夯实创新基础; 2)培养创新思维; 3)投身创新实践.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答案要点:

只有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一)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3)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4)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二)促进民族团结

1)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维护者、促进者;

2)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和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

3)认清“藏独”和“疆独”等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坚持原则、明辨是非。

(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2)增强国防意识;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五篇:思修答案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它必定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定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不同。

(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他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从不同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从理想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

(4)理想既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他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中,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2、信仰的实质内容是什么?怎样理解?

3、如何看待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从未有丝毫犹豫和退让。(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到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祖国的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4、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优良传统有哪些?

(一)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乡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和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亲的报答。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组要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仅仅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4)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国家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的。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都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爱国故事,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颂。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思想付诸行动。(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与神圣职责。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出现过分裂和内乱,但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4)同仇敌忾,抵抗外侮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6、人生目的的作用? 答: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7、人生观及其内容。答: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8、大学生如何创造积极的人生价值?

答: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使我们的人生走向正轨。

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在为社会服务中实现个人利益,又以个人的发展和完善去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大学生应自觉地以各种科学方法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社会中正确认识人体与社会的统一关系,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才能为建设和谐文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9、道德的相关概念。

答:1.起源: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必然带有阶级属性,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也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3.功能:道德的主要功能是指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4.社会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是一种精神力量,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要影响。其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与原则?

答: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双重效应? 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12.集体主义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特点,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本质特点。对于个人利益来说,集体利益并不是虚幻的、绝对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利益实体,而是既统辖个人利益,又不与个人利益相对立,并最大限度地代表个人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一方面,集体的利益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个人利益。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个人利益,就无法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个人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国家、集体利益就无法保证和实现。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也离不开集体利益。中国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和提高,在根本上依赖于国家的集体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离开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所谓集体利益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一定劳动者组成的利益集合体在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诸方面利益的总和。而个人利益则是指个人的一切正当需求的总和。它首先是指个人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包括个人政治权利、精神文化需要等因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集体利益并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个集体成员利益的有机结合。集体利益代表了每个集体成员的长远的、根本的和全局的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和保障,这就决定了集体利益必然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并不否认正当的个人利益,而主张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它强调集体必须充分关心和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实现,并力求使每个集体成员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伎个人的个性得以自由和谐地发展。一方面,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和获得个人自由;另一方面,只有集体才能为个人利益的满足、全面发展和个人自由的真正实现提供和创造充足的条件。社会主义集体利益本身包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而且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为了使集体的事业兴旺发达,我们在强调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更要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的满足和个人才华的发挥、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发展。

13.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不但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且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现象。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关注民生,不仅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更要重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都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公共生活的井然有序。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和公共生活的文明进步。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城市文明风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可可少的权力。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和自由,(4)人身自由,(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7)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19、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如何?

(详细)犯罪是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严重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三大特征。首先,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在我国,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行为危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以及体现这些社会关系的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特征。2,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它揭示了国家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的原因,阐明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3,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国《刑法》第13条对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进行了具体的规定。3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表现为实际的危害结果,有的表现为发生严重危害结果的现实危险;有的表现为物质性的危害结果,有的表现为精神性的危害。4,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是一个纯粹的事实概念,而是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统一。5,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很多,有行为侵犯的客体,行为的手段、方法及时间、地点,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行为人的个人情况以及行为人的个人心理状态等。

其次,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1,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只有触犯刑律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才是现代意义上的犯罪。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行为没有违反刑法的规定,不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即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可能构成犯罪。2,我国刑法中,刑事违法性包括违反《刑法》的规定、单行刑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经济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以及违反刑法分则性规范的规定和总则性规范的规定。3,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也是划分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的基本界限.再次,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1,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犯罪的概念包括刑罚的要求。2,我国《刑法》13条将“应当受刑罚惩罚”这一特征明确写进了犯罪的定义。总之,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是犯罪缺一不可的基本特征。2,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应受刑罚惩罚性反映了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揭示了犯罪的法律后果。3,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而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则反过来说明和体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简略)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其行为就是犯罪。

简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1)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法律权利,是一个和法律义务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一切法律权利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享有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申诉或请求保护 法律权利的特点在于:

第一,它来自法律规范的规定,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

第二,它是保证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第三,它是与义务相关联的概念,离开义务就无法理解权利,它得到义务人的法律义务的保证,否则权利人的权利不可能行使;

第四,它确定权利人从事法律所允许的行为的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权利人满足自己利益的行为或者要求义务人从事一定行为是合法的,而超过这一范围,则是非法的或不受法律保护的。

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范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权得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当负有义务的主体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自己的义务时,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承担相应的责任.结合书上相关内容谈谈如何为自己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本题答案为交往篇内容,书上没有,自行根据老师ppt及自身认识作答

下载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概要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修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概要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修答案

    1、初入大学的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

    2010思修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2.A3.A4.C5.C6.D7.A8.C9.A10.B11.B12.D13.D 14.C15.C16.B17.A18.B19.B20.D 二、......

    思修答案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

    思修答案大全

    一、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16)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

    思修答案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

    思修答案

    2010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1、进入大学后应树立哪些新的学习理念?要养成优良的学风应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P4-6 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

    思修试卷A答案

    学院/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考试注意事项: (1)考试时,请出示《考试证》于桌子左上角,答题前请写清所在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2)答题必须字迹清楚、条理清楚、观点正确; (3)考试时间2......

    思修答案4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道德的产生有哪些条件?什么是道德? 答:道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产生的条件主要有: (1)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