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不同方向看》教学反思
“从不同方向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引入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和采用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立即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马上吸引到本节课的问题情境中,新知识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接下来精心设置的两个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学生在亲身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中,发展了空间观念,画三视图,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的最后,我设置了体验成功、快乐共享环节,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所获感想,有困惑的学生进行质疑,使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数学课应是愉悦的、成功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本课件利用多媒体的手段,使课堂为得更加生动有趣,身为老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传统教学很少用电脑,现在几乎节节离不开电脑。需教师会用几何画板,会做幻灯片,会处理图片。老师不但会用,而且还可以利用电脑软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发挥了教师的创造力,新教材的使用为教师提供了拓展创新空间。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导入新颖。课题提示自然,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2)在教学的实际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各种立体图形的形象,直观的电脑动画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环境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小组内合作,小组间交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的知识,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开展学习。
(3)内容安排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结合,不断深化,在圆满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之余,非常适宜地安排了课题拓展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学生已掌握本课知识后,设计了一个同位竞赛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搭建立方体画主视图和左视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赋予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本课不足之处:
(1)在探究过程中,没有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右边看到的图形及从后面看到的图形。
(2)对圆锥、圆柱、棱柱等较难理解的三视图的问题,没有作补充,没有让学生有一个对此进行动手操作,充分认识。
第二篇:从不同方向看(二)教学设计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4.从不同的方向看
(二)一、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懂得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时,可以看到物体不同的形状,知道了通常用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平面图形)来表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几何体(立体图形)形状,具有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会画出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经历由搭建模型、观察模型、画出视图,到脱离模型、由数(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平面视图)、搭模验证等过程。鉴于此,本小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够熟练地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2.会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其主视图与左视图。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俯视图中数字的变化导致三种视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重点:脱离模型,画出相应的视图。
难点: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主视图与左视图。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课前准备、我搭你画、问题探究、试一试、小结及作业。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内容:每位同学课前准备边长为5cm的正方体模型4个;教师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8个。
第二环节
我搭你画 内容:
活动1: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搭几何体(可以变换不同的搭法),其他同学画出其三种视图。
活动2:教师呈现一个搭建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从正面看有几列,每一列有几层?从左面看呢?从上往下看呢?
目的:活动1,由学生亲自动手搭几何体模型,画出它的三种视图,实际上提供了一个自主的操作活动,在活动提供了大量关于三种视图的巩固练习,既巩固了上一课的知识,又为下面活动的展开提供了素材,同时在活动中学生进行的大量的想象活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活动2以活动1为基础,在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力图脱离实物的观察,直接进入想象和分析的层面,同时该活动也为后续已知部分视图及有关数据信息反向思考几何体的构成和其他视图提供了理论基础。注意事项与效果:活动1,相对比较开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教学中也要注意促进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因为毕竟先前学生的小组活动经验相对有限,合作技能尚显不足,教师应致力于提高学生合作的技能和效益。活动2,最终有点理论分析的味道,因此成为教学中一个难点,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异让学生进一步实际观察。当然,由于书记观察中学生教师要不断变换位置,也可以提请学生思考,如何更简便地观察。在笔者的课堂中,学生提出:可以搬动物体,使得你所要看的那面正对自己。
第三环节
问题探究
内容:例: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目的:已知部分视图及有关数据信息,反向思考几何体的构成和其他视图,从而力图让学生从逐步脱离实物观察,迫使学生进入真正的想象层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在此过程中,通过由问题到模型,由模型再到脱离模型,较为完整地反映出一个问题解决的全貌。
注意事项与效果:教科书中,这是一道例题,但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于讲解,而应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本问题相对而言难度较高,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师可以进行林火的处理,如果学生不具备解决该问题的空间想象能力,建议还是让学生先自己搭出符合要求的几何体,在通过观察解决;如果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许可,可以让学生直接想象该金何体的形状,然后向同学获老师解释你所想象的几何体,他人根据解释搭出符合要求的几何体;如果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更好,可以让学生先自主脱离实物解决该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教无定法,关键在于了解学生,选择适应学生的方法。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何含义?
生: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表示(相应的位置)有几个(小正方体)。
师:很好!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表示相应的位置有几个小正方体,也就是相应位置的层数。师: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按题目所给的条件搭出模型,再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然后画出三种视图。师:行。我们先分组进行搭建模型,画出主视图、左视图。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立方体搭几何模型,然后根据几何模型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师:有没有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老师,我可以不用搭模型。师:你仔细说说你的想法。
生:由俯视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有3列,第1列有一层、第2列有两层、第3列有一层,将俯视图逆时针旋转90度,再从正面看有2列,每一列都是两层。这样就可以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
师:你为什么要将俯视图逆时针旋转90度后,再从正面看呢?
生:就是把原来的左面转到正面来看,旋转后的主视图就是原来的左视图。师:你真聪明!
师:你的思路是:在画左视图时,将俯视图逆时针旋转90度,(就将左面转到了正面,)画出此时的主视图,这样就可以得到原来的左视图了!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旋转前 旋转后
师:如图所示的两幅图分别是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不搭模型,你能画出相应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吗?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小组练习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达到共同提高。)
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如何画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已经有了较清晰的思路:站对位置,数清层列。对于空间观念较强的同学,已经可以脱离模型利用变通(旋转变换)的思想,来解决实际观察模型中的不方便。
第四环节 试一试(学生活动)
内容: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
目的: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视图只是反映了几何体的一面,由一种视图是不能确定这个几何体的。
注意事项与效果: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具有多个符合要求的几何体,因此教学中影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毕竟学生初次遇到这个问题,一定的引导还是必要的。下面是笔者的教学片段:
师: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学生分组活动,通过尝试搭小立方块,相互合作,相互出点子,从活动中体会到答案不惟一,从活动中发现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师: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你能否不通过搭几何体模型,直接确定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最少摆法中其中之一所需个数: 3+2+1+1+1+1+1=10
最多时所需小立方块个数: 3+3+3+2+2+2+1=16 因此,最少需要10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16个小立方块。
学生练习:符合下列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几何体,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第五环节
小结及作业 内容:
1.小结: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所得 2.作业:习题1.7第1、2题
思考题:“试一试”中的主视图与俯视图的几何体,最少块数时有几种摆法?
四 课后反思
本节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经历由搭建模型、观察模型、画出视图,到脱离模型、由数(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平面视图)、搭模验证等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实施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试一试”的活动中,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搭模型,从中感悟不同搭法,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视图只是反映了几何体的一面,由一种视图是不能确定这个几何体的。
需要反思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拓展不足,例如在“试一试”中不是最多,最少的情况下有几种摆法讨论不够深入。
当然,由于该班级学生基础较好,教学中作了一定的拓展,如第四环节:试一试,要求学生思考最少几个正方体、最多几个正方体,显然对一般学生要求偏高。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状况加以调整或删减,就是让学生开展这一活动,最好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是不唯一的,能搭出符合条件的多个实物图形,而不要让全体学生从理论上分析最多、最少有多少个正方体。
第三篇:《从不同方向看》同步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4.从不同的方向看
一、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刚从小学升到中学,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水平较低。本节课也正是立足于此,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因而多为直观的操作、感受,当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抽象,如将从某个角度正视的结果抽象成视图,因而具有一定的抽象要求,但这样的抽象水平相对较低,学生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认知基础了。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及截一个几何体等内容之后,安排本节内容《从不同的方向看》,力图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图形世界的认识。本节外显的教学任务是: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结果,能画出简单的三视图。但这样一个外显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较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说理,相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初一阶段的第一章,还兼具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
(二)过程方法: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 2.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3.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的习惯,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时和谐、友好地相处。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②观察实物、探究新知③想想练练、巩固提高④拼拼画画、深化创新⑤问题探究、深化学习。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 5 内容:观看庐山的美丽图片,让学生知道认识物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看、观察,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是否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呢?
目的: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同时引入课题.效果:学生在情境的诱导下,因急于解决问题而进入了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顺利进入下面的教学环节。
第二环节:观察实物、探究新知
活动1:教师在展示台上放置三样物体(球、水瓶、水杯),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水瓶在中间,要求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并说说你实际看到了什么?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同样的三样物体,为什么看到的不是一样的呢?从而引出课题“从不同方向看”。
活动2:辨别活动:小华、小彬也和我们一样在观察,你知道四幅图中哪幅图是小华看到的?哪幅图是小彬看到的吗(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口述结论,并说出判断的理由。并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如“要同时看到兵乓球、水杯、水瓶,那么我们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呢?”
活动3:辨别活动:
教师在展示台上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和锥体的几何模型,要求学生思考:
(1)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什么,把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看到的是否一样?
(2)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上观察到的结果?
教师引导下得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并要求学生画三种视图。
目的:渐次递进地提出问题(活动),让学生逐步感受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一样,逐
/ 5 步得到从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所看到的三种视图的概念。
效果:由于问题层次清晰,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学生较为顺利的获得了三种视图的概念,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三环节:想想练练、巩固提高 内容:教师在展示台上出示圆柱体和 长方体的几何模型,要求学生思考: 从正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目的: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不同的方向观察运动物体的不同性。
注意事项与效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思考片刻,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描述出为什么是这样一个顺序,然后教师可以展示课件,让学生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学生的表述,注意引导他们尽可能清楚、有条理地表述。总体而言,该活动学生具有该活动的生活经验,兼之有课件的演示,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第四环节:拼拼画画、深化创新 内容:
1、分组拼几何模型,画一画组合体的三视图。
2、有一立方体组合模型,不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田”字形,说说它是怎样组合的。(小组间可以互相合作、交流、观摩)
目的: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巩固视图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效果: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我拼接几何体,同时绘制相应的三种视图,既有效地巩固了先前的三种视图的概念,同时也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多样的几何体和相应的视图,实际上提高了教学条容量和教学的效益,给了学生更为丰富的感受。这个环节成为本节课的又一次高潮。第五环节:问题探究、深化学习
内容:例: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 5
目的:已知部分视图及有关数据信息,反向思考几何体的构成和其他视图,从而使逐步脱离实物观察,让学生进入真正的想象层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在此过程中,通过由问题到模型,由模型再到脱离模型,较为完整地反映出一个问题解决的全貌。注意事项与效果:教科书中,这是一道例题,但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于讲解,而应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本问题相对而言难度较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果学生不具备解决该问题的空间想象能力,建议还是让学生先自己搭出符合要求的几何体,再通过观察解决;如果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许可,可以让学生直接想象该几何体的形状,然后向同学和老师解释你所想象的几何体,别人根据解释搭出符合要求的几何体;如果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更好,可以让学生先自主脱离实物解决该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教无定法,关键在于了解学生,选择适应学生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让学生以U形座位坐,气氛和谐,同时可以让学生多角度观察,获得不同的信息,体验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不同。
课堂中提供了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使课堂有了生机,有了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到中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节课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地天地中去学数学。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的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看,可以自由走动,离开座位去观察,这样学生获得了更大的探索机会,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意识,把学生当作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把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探究知识的机会充分让给了学生,改变以往教师用力灌,一人讲,全班听的局面。而是
/ 5 学生在愉快轻松地的氛围中努力去探寻知识的奥秘。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利用电脑展示给学生几何体的组合模型,并且让模型动起来,这样学生不再是只看到静止的模型,而是从多个方向观察它,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体会到观察一个物体要全面地、多角度、透彻地观察,不能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这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 5
第四篇:从不同方向看一教案及点评
教学设计: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
苑建广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思维,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3.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屏幕投影庐山彩照)多美的山,多美的诗!
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
庐山的吗?(跨越学科界限,让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生: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山中看。
师:回答得非常好。可能有些同学会纳闷,今天老师上数学课怎么会念起古诗来?其实,这首诗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它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从不同方向看》。在此,我想先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二)观察实物、利用小实验,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实验示意图(水壶,橡皮,水杯)
师:老师需要三位同学帮忙,哪位同学乐意?(让三位学生分别按以上位置站好后,老师掀开盖布)
师(问甲同学):请告诉同学们,你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什么?
甲同学:水壶、橡皮。
师:乙同学呢?你又看到什么? 乙同学:水壶、水杯。
师(对丙同学):你来说说,桌子上摆着什么东西? 丙同学:水壶、杯子、橡皮。
师:为什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不一样,是不是有哪位同学说错了?请同学们想一想。
生:三位同学们都没有说错,只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即从不同方向看,所以看的结果不同。师:老师在课前事先拍下了从四个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图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想一想,屏幕上的四幅图,哪一幅是甲同学看到的?哪一幅是乙同学看到的?
(三)观察几个简单几何体的组合,讨论得出“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的结论。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分别摆放着一个长方体、四棱锥、正方体模型,老师在桌子上也摆一摆(把准备好的模型摆在讲台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的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把自己结果与本组同学交流交流,如果实在想象不出来的,也可以上讲台来观察。
(讨论结束,请学生回答,屏幕逐一显示答案)
师: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实验和几何模型,同学们有什么体会? 生: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结果不一样。师:好。
生②:(拿出前两节课自制的模型)比如我手中的这个三棱柱。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发现,看三棱柱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师:底面呢? 生:三角形。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是不是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结果一定不一样呢? 生:不一定,比如球体。
师: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在几何中,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
师:比如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三个几何体组合,从正面看,得到什么图形?
生: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师:从上面看呢?
生: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因为这组几何体组合从左边、右边看图形较复杂,不属教科书要求范围,在这里不做讨论。)(四)讨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师:为了使同学们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请同学们按屏幕显示的几何体,动手用桌子上的积木摆一摆、搭一搭,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小组议一议。
①说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②小组的各同学看到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讨论,并发表意见)
生①:我从正面看到四个正方形,从左面看到三个正方形,从上面看到三个正方形。生②:我从正面看到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到四个正方形,从上面看到三个正方形。生③:小组的各同学看到的结果不一样,因为坐的位置不同,方向不同。
师:回答得很好。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其三视图可能不同。
假设从右下角往左上角的方向看是从正面看,则从左向看为从左看,站在观察主视图的位置从上往下看为从上面看。
(课件配合显示)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这三个方向看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1)
(2)
(3)
生:图(1)是从左边看到的图,即左视图。
图(2)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即主视图。
图(3)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即俯视图。
师:对,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了实物、几何体,还学习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为了巩固这些知识,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
(五)练习(略)(六)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师:还学习了什么?
生: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对人、对事呢?
生①:我觉得看一个同学不能只看学习,还要看他的思想品质。生②:我认为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评价一个人、一件事。
师:回答得非常好。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结果可能也不一样。我作为一个老师,也会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同时希望同学们今后看物、看人、看事从多角度、多方向分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七)作业 教材对应习题
[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是从苏东坡的诗词《题西林壁》配以多彩的画面和一个有趣的游戏中展开的,这不仅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合理应用,使课堂教学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学生完全处于一种兴奋的,高度参与的状态。从面有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不同意见,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原则。
“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这对我们今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有什么启示?”教师一句独具匠心的提问,使本节课得到了升华。“我们应该学会多角度地、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应该学会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他人的优点,长处与不足……”。多么精彩的对话!从苏东坡的诗词以及这段对白,体现了数学教学中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本节课的教学,从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本节课在取得较大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得不够充分。从多角度观察物体到利用三视图刻画一个几何体,这是蕴含着构建教学模型,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归纳和抽象,如何把空间的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处理等这样一种深层次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活动。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然而教师在这方面显然挖掘得不够,不自觉地步入结论教学的误区。二是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时,教师未能抓住时机,让其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机。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素质、应变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应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等成为教师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第五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P86~P87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图形,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 同的。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即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互相合作掌握本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教学关键: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图形,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准备:PPT、茶壶、圆柱形茶叶罐和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照过相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看是什么吗?”(想)教师用课件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某个小朋友的照片。学生看了将会很快说出是谁。师:这些照片相同吗?(不相同)
师:拍摄的都是这个同学,怎么看到的照片会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拍摄的地方不一样。(2)因为拍摄时站的地方不一样。(3)因为看的角度不一样。„„
师小结并板书课题:对,因为是从不同的方向拍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师板书课题: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请小朋友观察照片,想想老师在这个小朋友的什么地方拍的。正面(前面),侧面(左面和右面统称为侧面),后面,上面。
二、新授:
1、师:老师还给另外一个物体拍了几张照片请你们看看,说说它有什么特点,是样什么东西?出示茶壶的不同方向的四张照片。等学生说出茶壶后,就拿出实物并让学生自由说茶壶的作用(模拟倒茶作用并认识壶盖、壶柄和壶嘴)
正面:是一只青蛙的脸
后面:请问,有什么办法让大家都能看到茶壶的后面呢?(把物体转过来或改变观察者的位置)
既想看到壶嘴又想看到壶柄,该怎么摆放呢? 侧面:壶嘴和壶柄。(左和右)小结: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观察了茶壶的4个不同的方向,得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练习
1)各人眼中的壶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巧和小亚也在观察茶壶,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坐在茶壶的哪个方向呢?
师:这些是他们观察到得茶壶的样子,想一想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呢?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横线上。(生书上做并核对)
师:如果想看到这幅图,你们觉得应该从哪个方向才能看到呢?(上面)2)各人眼中的熊
师:我们的4位好朋友看到了不同形状的小熊,你能猜出他们各坐在ABCD哪个位子上吗?请小朋友同桌讨论一下。
生抢答,重点区分左侧面和右侧面
3、猜一猜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里一共有几个不同的物体呢?(3个 飞机
电视机
老鼠)师:这是飞机三个不同方向看到得形状,你能把他们对号入座吗?(说编号)
4、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了茶壶、小熊和飞机等很多物体,发现了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现在老师拿出一个正方体,它的正面、后面、上面和2个侧面得到得图形一样还是不一样呢? 生:一样,都是正方形。
师:老师在这一个正方体上再放一个一模一样的正方体,现在它的每个面观察到的图形有没有变化呢?观察时要注意直视。
生:有。正面是2个正方形、侧面也是2个正方形、上面是1个正方形(遮住了)师:我们的好朋友小亚、小丁丁和小鸟在玩积木,看看他们用几个正方体搭建的呢?(4个)
师:谁能说说他们站在哪几个方向观察呢? 生:小亚是正面、小丁丁是侧面、小鸟是上面
师:三位小朋友看到的会是怎么样的形状呢?我们也来搭一个这样的积木,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注意眼睛是直视的。FLASH演示,学生上来指出哪几个正方形。
5、同桌合作,根据给出的提示用学具摆出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
三、小小摄影师(从哪个方向拍,看到什么)
四、拓展
师:茶叶罐是什么形状的呢?你能简单画出它的正面吗? 生画
师:老师把它转一转,观察它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和正面一样,不变。
师:从上面看,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圆形
师:为什么从正面看和侧面看形状相同,而从上面看却不同呢? 生:塑料杯是圆的
师:塑料杯的杯身是圆的,所以无论怎样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形状。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个物体,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一样的呢? 生:球
师:你们说的对不对呢?请你们下课后找一个球来观察一下。
五 小结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往往是不同的。
板书:
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正面、侧面、上面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往往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