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可以看到物体不同的形状。
2、通过视图,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大多数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朋友,你们会画茶壶吗?小巧他们也准备画茶壶。在你们桌上也都放了这样的一把小茶壶。现在请你们从坐的位置,仔细的观察一下,把你看到的茶壶的形状画下来,好吗?
1、画一画:把你看到的茶壶的形状画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他们画得都不一样?
他们看到的是同一个茶壶么?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这些图是谁看到的? 学生交流
2、这个图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学生:上面
3、出示课题: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会有哪些不同的形状。探究二
1、他们看的一样吗?
学生交流
小亚从正面看到的
小丁丁从侧面看到的小鸟从上面看到的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可以看到物体不同的形状。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61页、第62页
第二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P86~P87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图形,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 同的。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即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互相合作掌握本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教学关键: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图形,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准备:PPT、茶壶、圆柱形茶叶罐和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照过相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看是什么吗?”(想)教师用课件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某个小朋友的照片。学生看了将会很快说出是谁。师:这些照片相同吗?(不相同)
师:拍摄的都是这个同学,怎么看到的照片会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拍摄的地方不一样。(2)因为拍摄时站的地方不一样。(3)因为看的角度不一样。„„
师小结并板书课题:对,因为是从不同的方向拍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师板书课题: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请小朋友观察照片,想想老师在这个小朋友的什么地方拍的。正面(前面),侧面(左面和右面统称为侧面),后面,上面。
二、新授:
1、师:老师还给另外一个物体拍了几张照片请你们看看,说说它有什么特点,是样什么东西?出示茶壶的不同方向的四张照片。等学生说出茶壶后,就拿出实物并让学生自由说茶壶的作用(模拟倒茶作用并认识壶盖、壶柄和壶嘴)
正面:是一只青蛙的脸
后面:请问,有什么办法让大家都能看到茶壶的后面呢?(把物体转过来或改变观察者的位置)
既想看到壶嘴又想看到壶柄,该怎么摆放呢? 侧面:壶嘴和壶柄。(左和右)小结: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观察了茶壶的4个不同的方向,得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练习
1)各人眼中的壶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巧和小亚也在观察茶壶,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坐在茶壶的哪个方向呢?
师:这些是他们观察到得茶壶的样子,想一想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呢?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横线上。(生书上做并核对)
师:如果想看到这幅图,你们觉得应该从哪个方向才能看到呢?(上面)2)各人眼中的熊
师:我们的4位好朋友看到了不同形状的小熊,你能猜出他们各坐在ABCD哪个位子上吗?请小朋友同桌讨论一下。
生抢答,重点区分左侧面和右侧面
3、猜一猜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里一共有几个不同的物体呢?(3个 飞机
电视机
老鼠)师:这是飞机三个不同方向看到得形状,你能把他们对号入座吗?(说编号)
4、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了茶壶、小熊和飞机等很多物体,发现了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现在老师拿出一个正方体,它的正面、后面、上面和2个侧面得到得图形一样还是不一样呢? 生:一样,都是正方形。
师:老师在这一个正方体上再放一个一模一样的正方体,现在它的每个面观察到的图形有没有变化呢?观察时要注意直视。
生:有。正面是2个正方形、侧面也是2个正方形、上面是1个正方形(遮住了)师:我们的好朋友小亚、小丁丁和小鸟在玩积木,看看他们用几个正方体搭建的呢?(4个)
师:谁能说说他们站在哪几个方向观察呢? 生:小亚是正面、小丁丁是侧面、小鸟是上面
师:三位小朋友看到的会是怎么样的形状呢?我们也来搭一个这样的积木,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注意眼睛是直视的。FLASH演示,学生上来指出哪几个正方形。
5、同桌合作,根据给出的提示用学具摆出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
三、小小摄影师(从哪个方向拍,看到什么)
四、拓展
师:茶叶罐是什么形状的呢?你能简单画出它的正面吗? 生画
师:老师把它转一转,观察它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和正面一样,不变。
师:从上面看,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圆形
师:为什么从正面看和侧面看形状相同,而从上面看却不同呢? 生:塑料杯是圆的
师:塑料杯的杯身是圆的,所以无论怎样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形状。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个物体,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一样的呢? 生:球
师:你们说的对不对呢?请你们下课后找一个球来观察一下。
五 小结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往往是不同的。
板书:
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正面、侧面、上面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往往是不同的。
第三篇:小学数学《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
《数学(试用本)》(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二年级第一学期)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体会到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猜他是谁:分别出示一位老师的背面、侧面、正面的照片,猜测是哪位老师。师: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从背面、侧面、正面来观察一个人。
那么,当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时,会不会也有不同的发现呢? 出示课题。
二、实践探究
1.观察房子图,继续辨认三个不同观察方位。(出示媒体和音频)
师:小狗、小猫、小鸟对于小屋的颜色争论不休,究竟谁是对的?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
师:完整说一说,谁从小屋的哪一面看到什么颜色?
小结:我们从小屋可以看出:一个物体可以从不同方向来观察,例如:正面、侧面、上面等。2.学习独立观察物体,初步得出结论。(出示观察物体。)(1)确定小组成员的观察方位。小组交流、汇报。
(2)教师引导,学习观察方法。师:观察物体时,我们要平视物体。(3)根据观察,初步得出结论。
师:老师给艾力克拍了几张照片,谁来说说你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是哪一张? 设疑:为什么有的同学看到的照片相同,有的不同。(4)出示上面看的视图
师:刚才我们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了小兔,这里还有一张照片,想一想老师是从什么方向拍到的?(上面)
小结:从同一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是相同的。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往往是不同的。
3.从他人眼中观察物体。
师:小伙伴也加入了我们的观察。仔细想,这些图是谁看到的? 独立完成练习,汇报。
小结:你们真棒,不但能从自己的方向观察物体,还能看出别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
三、练习巩固
1.运用方法,独立观察几何体。
师:如果将物体换成几何体,你还会观察吗? 仔细观察:在你的位置看见的是什么形状?
师:猜测一下,站在对面同学的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 换位验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猜想、验证,你得出什么结论呢? 小结:有些几何体相对面的形状是一样的。
师:谁能说一说,从上面观察这个几何体,会看到什么样的形状? 师:猜一猜,从下面看呢? 2.从他人眼中观察几何体
师:想一想,三个小伙伴从三个方向会看到怎样的形状? 学生思考、汇报。
3.练一练:P87试一试,汇报。4.根据平面图,搭几何体。
(1)同时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上面3个方向的图形,用小正方这个立体图形。(2)依次出示一个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上面3个方向的图形,用小正方这个立体图形。小结:我们发现,当我们知道正面、侧面、上面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搭出一个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
四、总结
第四篇:从不同方向看(二)教学设计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4.从不同的方向看
(二)一、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懂得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时,可以看到物体不同的形状,知道了通常用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平面图形)来表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几何体(立体图形)形状,具有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会画出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经历由搭建模型、观察模型、画出视图,到脱离模型、由数(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平面视图)、搭模验证等过程。鉴于此,本小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够熟练地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2.会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其主视图与左视图。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俯视图中数字的变化导致三种视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重点:脱离模型,画出相应的视图。
难点: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主视图与左视图。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课前准备、我搭你画、问题探究、试一试、小结及作业。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内容:每位同学课前准备边长为5cm的正方体模型4个;教师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8个。
第二环节
我搭你画 内容:
活动1: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搭几何体(可以变换不同的搭法),其他同学画出其三种视图。
活动2:教师呈现一个搭建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从正面看有几列,每一列有几层?从左面看呢?从上往下看呢?
目的:活动1,由学生亲自动手搭几何体模型,画出它的三种视图,实际上提供了一个自主的操作活动,在活动提供了大量关于三种视图的巩固练习,既巩固了上一课的知识,又为下面活动的展开提供了素材,同时在活动中学生进行的大量的想象活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活动2以活动1为基础,在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力图脱离实物的观察,直接进入想象和分析的层面,同时该活动也为后续已知部分视图及有关数据信息反向思考几何体的构成和其他视图提供了理论基础。注意事项与效果:活动1,相对比较开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教学中也要注意促进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因为毕竟先前学生的小组活动经验相对有限,合作技能尚显不足,教师应致力于提高学生合作的技能和效益。活动2,最终有点理论分析的味道,因此成为教学中一个难点,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异让学生进一步实际观察。当然,由于书记观察中学生教师要不断变换位置,也可以提请学生思考,如何更简便地观察。在笔者的课堂中,学生提出:可以搬动物体,使得你所要看的那面正对自己。
第三环节
问题探究
内容:例: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目的:已知部分视图及有关数据信息,反向思考几何体的构成和其他视图,从而力图让学生从逐步脱离实物观察,迫使学生进入真正的想象层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在此过程中,通过由问题到模型,由模型再到脱离模型,较为完整地反映出一个问题解决的全貌。
注意事项与效果:教科书中,这是一道例题,但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于讲解,而应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本问题相对而言难度较高,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师可以进行林火的处理,如果学生不具备解决该问题的空间想象能力,建议还是让学生先自己搭出符合要求的几何体,在通过观察解决;如果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许可,可以让学生直接想象该金何体的形状,然后向同学获老师解释你所想象的几何体,他人根据解释搭出符合要求的几何体;如果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更好,可以让学生先自主脱离实物解决该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教无定法,关键在于了解学生,选择适应学生的方法。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何含义?
生: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表示(相应的位置)有几个(小正方体)。
师:很好!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表示相应的位置有几个小正方体,也就是相应位置的层数。师: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按题目所给的条件搭出模型,再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然后画出三种视图。师:行。我们先分组进行搭建模型,画出主视图、左视图。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立方体搭几何模型,然后根据几何模型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师:有没有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老师,我可以不用搭模型。师:你仔细说说你的想法。
生:由俯视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有3列,第1列有一层、第2列有两层、第3列有一层,将俯视图逆时针旋转90度,再从正面看有2列,每一列都是两层。这样就可以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
师:你为什么要将俯视图逆时针旋转90度后,再从正面看呢?
生:就是把原来的左面转到正面来看,旋转后的主视图就是原来的左视图。师:你真聪明!
师:你的思路是:在画左视图时,将俯视图逆时针旋转90度,(就将左面转到了正面,)画出此时的主视图,这样就可以得到原来的左视图了!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旋转前 旋转后
师:如图所示的两幅图分别是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不搭模型,你能画出相应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吗?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小组练习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达到共同提高。)
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如何画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已经有了较清晰的思路:站对位置,数清层列。对于空间观念较强的同学,已经可以脱离模型利用变通(旋转变换)的思想,来解决实际观察模型中的不方便。
第四环节 试一试(学生活动)
内容: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
目的: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视图只是反映了几何体的一面,由一种视图是不能确定这个几何体的。
注意事项与效果: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具有多个符合要求的几何体,因此教学中影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毕竟学生初次遇到这个问题,一定的引导还是必要的。下面是笔者的教学片段:
师: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学生分组活动,通过尝试搭小立方块,相互合作,相互出点子,从活动中体会到答案不惟一,从活动中发现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师: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你能否不通过搭几何体模型,直接确定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最少摆法中其中之一所需个数: 3+2+1+1+1+1+1=10
最多时所需小立方块个数: 3+3+3+2+2+2+1=16 因此,最少需要10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16个小立方块。
学生练习:符合下列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几何体,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第五环节
小结及作业 内容:
1.小结: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所得 2.作业:习题1.7第1、2题
思考题:“试一试”中的主视图与俯视图的几何体,最少块数时有几种摆法?
四 课后反思
本节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经历由搭建模型、观察模型、画出视图,到脱离模型、由数(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平面视图)、搭模验证等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实施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试一试”的活动中,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搭模型,从中感悟不同搭法,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视图只是反映了几何体的一面,由一种视图是不能确定这个几何体的。
需要反思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拓展不足,例如在“试一试”中不是最多,最少的情况下有几种摆法讨论不够深入。
当然,由于该班级学生基础较好,教学中作了一定的拓展,如第四环节:试一试,要求学生思考最少几个正方体、最多几个正方体,显然对一般学生要求偏高。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状况加以调整或删减,就是让学生开展这一活动,最好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是不唯一的,能搭出符合条件的多个实物图形,而不要让全体学生从理论上分析最多、最少有多少个正方体。
第五篇: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初中学段第一次学习几何内容的第三课时。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要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形成过程,要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内容,呈现应注意层次性。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的活动过程。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简单的几何图形》 中第三节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2、教材分析
数和形是现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虽然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图形,但为了便于系统地研究诸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我们还需要把小学学过的简单图形加以整理,因此教材中增加了“简单的几何图形”这一章。其中“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这一节内容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使学生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在纸上画出的图形都是平面的,这是一类很重要的抽象。特别是把物体表面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初中学段重要内容之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通过本章第一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学习,对简单几何体的立体图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了解了几何体与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由于几何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学生对于几何的学习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正处于空间想象能力的构建时期,所以必须要通过实物辅助,不能仅依靠图形。同时,在学习中加入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部分知识运用的小学基础知识不多,所以基础差的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听得懂,学得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能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一些简单几何体或它们的组合得到平面图形.
五、教学难点
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抽象出平面图形是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此节课是学生接触几何体抽象过程的起点,是学生建立几何直观的起始,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难点为:准确画出观察立体图形所得的平面图形.
六、教法措施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的实物,小组合作画出不同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初步建立空间想象,最后在已构建的空间想象基础之上,按照立体图形画出不同方向的平面图形。为日后几何体、平面、点等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画图的规范性,画图要用铅笔、立体图形不同方向的视图大小、被遮挡的部分画成虚线都需要强调并落实,使学生从一开始画图就养成规范性的习惯,避免学生画随意性草图的坏习惯。
七、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准备生活中常见基本几何体的实物与专业模型。(照片展示)
1、课堂引入
以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优美诗句作为本节课的引入,用语文知识引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向学生提问“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道理?引出质疑: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相同吗?进而进行探究。
2、新知探究
例1:分别从不同观察这个长方体,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学案当中给出长方体图形,并提问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引发学生思考,在上一节”某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中,学生对几何体的表面图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不排除个别学生还是有困难,教师拿出教具——生活中的长方体模型发到每个学习小组,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得出结论。观察后引导学生并解释只从三个方向观察的原因是从六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由于透视现象(有重复),所以我们规定只从正面、上面、左面进行观察即可。
例2: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圆柱、圆锥、球,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再通过第二个问题“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圆柱、圆锥、球,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观察实物,验证结论。
最后小结,确定结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并且通过对球型的观察,得到不是所有立体图形的不同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都不相同,强调结论中“往往”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再举一例,学生很容易想到正方体,从而全面阐释此结论。
练习:如图,右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这个棱柱得到的?
此练习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几何体的立体图形对照不同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进行对照,判断是哪个方向看到的,而不是直接要求画出,为画出三视图铺设了台阶,也使学生通过观察,自学画三视图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降低教学难点的难度。
3、探究应用
例
3、画出下列图形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分别看到的平面图形。
此例题的设置是本节难点的突破。
在稍复杂的立体图形和组合图形上某一面画出条纹,可以辅助学生更好的观察图形,区分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左侧图由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完成。学生先思考,然后尝试自己画出三视图,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挑选画得清楚而且能清晰表示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然后小组派代表说一说挑出来的这位同学画得好在哪。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初步得出画图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作图要用尺子、三幅图要大小一致。最后教师进行板演,板演过程中要强调作图的规范性,要用尺子、铅笔,不可徒手、随意作图;三幅图的大小要一至;启发被遮挡部分要与在表面的线区别开,因此用虚线表示。
通过例1,学生先对从不同方向观察一几何体实物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对例
1、例2的探究,使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基本几何体有初步的认识,进而得到结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为画出三视图进行第一部铺垫。经过练习,学生对三视图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将学生的想象具体化,在学生判断练习中的方向问题时,也为从不同方向画出三视图进行了进一步铺垫。在例3中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尝试的过程,教师清晰的板书演示,通过前面例题与练习的铺垫,使得教学难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突破。通过练习与例3中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初步完成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
例
4、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个由正方体组合成的立体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进一步进行练习。此题的三个立体图形的设计也是由易到难,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4、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的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回顾学习过程,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对画图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目的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的自拼装产品的组装,房屋的建筑图;也为日后学习几何作铺垫。
5、随堂检测
(1)如图所示,该物体的从上面看 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2)如图,从正面看这个几何得到的平面图形是_____,•从左边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是_______,从上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是_______.
学生在课堂最后完成两个小题,收上来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及时得到反馈,设计下一节课需要强调的知识点。
6、作业
《三级跳》97页——99页。练习册当中对作图没有进行考察与练习,中考当中对此部分作图不是考察的重点,但是学习作图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学生初次接触作图,教师严格要求是必要的。由于此部分知识不易与其它知识点综合,所以中考中的题目多是考查的这一单独知识点。练习册中“中考链接”板块列出大量此知识点往届中考题,对学生的掌握可以有一个终极的判定。
八、教学设计依据与创新
此知识点在中考当中独立出现,且近两年每年都设置了1~2道题。更加体现出此内容是初中学段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例题的基础上,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