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老师教研笔记 《倒数》教研进行时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笔记 《倒数》教研进行时
之前,是蚂蚁自告奋勇要求给大家做一节公开课,但我却没有听到这节课的开头。迟到的我就算只看到了黑板上的板书,也能大概想象出是我熟悉的蚂 蚁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的学习目标。
蚂蚁老师是个老江湖了,语言幽默、课堂气氛活跃,能很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但我每次听蚂蚁老师的数学课后,都会有相同的看法,即拔高、拓展练习是蚂蚁老师惯用的教学手法。
教研活动在蚂蚁老师的教学反思中拉开帷幕,他在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这节课。不足:1.倒数胡概念教学不严密;2.一个数的倒数小于它本身,学生理解不透;3.倒数的知识没有拔高。优点:1.课堂学习气氛轻松;2.以学生为主,学生在自学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刘校长向低年级老师抛出了问题。
杨,你没有教过这节课,通过这节课你想学习到哪些内容?
杨:我想知道什么是倒数?如何去找一个数的倒数?
刘校长:朱老师是通过什么方式让你了解”倒数”的?
杨:通过自学,朱老师强调了倒数的意义。
刘校长:采取何种方式掌握倒数的意义及找一个数倒数的的方法,就可以作为这节课要确立的学习目标。
第 1 页 朱补充:学生通过自学了解了倒数的意义,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之间有互相依存的关系。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概括为:1.掌握倒数的意义;2.掌握找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及特殊数的倒数。
刘校长又站在同课异构的高度,再次引入了教研话题。
如果让大家来设计这节课,你会如何设计?
教研组长:我会通过练习让学生观察,引入倒数的意义。(多数老师常用的引入新知方法)
刘校长:我会通过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倒数“?你想知道哪些知识?给出一些数,让学生说出这些数的“倒数”。(这是在大型观摩课活动中,课堂组织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才敢尝试的引入方法。)
大清花:我在教学“倒数”时,是让学生提前查字典,了解”倒”字的意义,为学生学习倒数的意义做准备。(领导及时肯定了他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了学科整合,即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朱再次反思自己在处理练习时的不足,学生没有理清”一个数的倒数都比它本身小”这个知识点。徐和刘校长也一致肯定了朱的教学设计,时间建议朱在板书学生回答时,可以归类板书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便于学生总结找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第 2 页 我的一点想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简单确定为1.掌握倒数的意义;2.掌握找一个数倒数的方法;3.掌握特殊数的倒数。在教学中,要确保本节课的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也可以运用倒数的意义找一个数的倒数、巩固找倒数的方法。找一个数的倒数是为后面的分数除法做准备的,有意拔高找小数、带分数的倒数的方法,涉及到了把小数、带分数转化为分数,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会在解决有关除法的实际问题中,灵活判断是否要找小数、带分数的倒数。
第 3 页
第二篇:幼儿教师教研笔记
幼儿教师教研笔记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运动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速度、灵活性和把握性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动作协调性提高很快,小肌肉动作精细动作能力加强。心理发展的特点表现在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健康感情的萌芽和强烈的好动欲,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内容,实施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生活活动中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幼儿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也日趋强烈。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别人的事情抢着干,这才是能干的孩子。
二、探究活动中的孩子
孩子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什么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如果我们压抑了他们的好动欲,不利于他们探究精神的发展,说不定会为此中国就少了很多发明家、科学家呢!我们平时不光是用故事等引导幼儿了解知识,还鼓励幼儿自己发现。
现在,不论孩子请谁帮忙,最后总有一声甜甜的“谢谢”。我春节放假回学校,孩子们都亲热的围过来:“老师新年好!”“万事如意、恭喜发财!”听了这些暖人肺腑的话,谁都会觉得感动。正如古人所说的“知书答礼”,学习不光是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做人的道理。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常常采用通知和书信等形式,把孩子们的情况,家长中反映的一些情况反馈给家长,同时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对家长提出要求,对幼儿进行相应的配合教育。使很多平时交流的不多的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也能积极地配合,收集各种资料、信息和材料等。使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同时也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孩子们正在我们的教育影响下健康地成长,我们眼中将呈现一片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教研笔记心得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弟子规》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幸福的人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入则孝、出则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述。我们只要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学习、工作、生活等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就会在工作中有正确的思维判断,就会不迷失方向,就会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孩童时懂得的道理。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对我们的教育很严,在用餐时如长辈不上桌之前,晚辈是绝不可以动筷子先吃;“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要让长辈先吃,有剩余时我们才可以吃。我才明白自己的过失是如此之多。但是,我能有机会学习中国圣贤的学问,对我来说毕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始,就有进步,就能学到圣与贤的德行和智慧了。要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工作、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并通过这一次的学习之后,觉得经典的教学真的太不简单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真是一点都不能少,现在才觉得自己以前在教学中落下了许多应该教好的东西,在这一次的学习中,我尤其喜欢静定这样的教学。在静定的过程中,能让幼儿把心静下来,来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并能很好的掌握,这是我们任何一位老师的最大希望。在静定的过程中,我们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联想到许多平时不曾想到的东西、并且在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自我控制,大多数较为好动,对现在的幼儿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总之本人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敖日玛
2011-3-29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学习笔记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笔记
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一般是一节课),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
一、看看教学设计是否高效:
1、教学目标定位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能确保教学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要认真研读课标,做到心中有课标。依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心中还要有个小目标:具体到这个单元,这节课。
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学任务的时间分配要心中有数,有侧重点。
《单元整理课》让教师们跳出课文,站在单元的高度,教师引导学生纵观全局、发现规律。一个单元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概括总结,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不系统。
2、环节恰到好处。
环节简单,训练安排科学合理,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文本不等于语文,文本充其量是个例子,是个载体,是为学生学习语言服务的,并不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时不教,留待将来教。一定是真实的课。
二、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有兴趣: 就像是一块磁铁,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是否在动,心在动。对课堂有兴趣,愿意参与活动,情绪饱满,积极向上。不是愁眉苦脸,哈提连天。
三、学生有收获、发展,教师有反思。
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人得到相应进步。听、说、读、写,学习有好习惯。
诵读古典诗词 提高学生素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去营造我们中华民族21世纪上午书香社会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谈谈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成为朗读的样板。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
四、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第五篇:小学教研
辉县市常村镇中心学校位于辉县市东郊,地处丘陵山区,现有教师77人,分小学部和初中部,共34个教学班,1823名学生。作为一所地处丘陵的农村初中,学校办学条件一般,但在辉县市却小有名气。这是因为,常村镇中心学校多年来一直注重教师成长,狠抓质量提升;注重学生发展,狠抓习惯养成,坚持特色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
一、细化常规管理
提升理论素养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而,为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加强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学课改理论书籍,并要求教师认真阅读有关的教育报刊、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反思。学校定期向教师印发学习资料,有教学理念集锦、有课改典型案例,来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为了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丰富理论涵养,我们先后组织教师赴洛阳西下池小学、沁阳永威学校等校学习,了解课改信息,把握课方向。同时,我们还召开外出教师学习汇报会,把课改讯息及时传达给每位教师,让更多的教师分享学习成果。
增强团队意识在工作中,我们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进行同课异构、制订导学案,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把教师引领到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上。我们在评价教师方面规定: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技能,又要考查教师与团体的合作意识,同时我们对各教研组的合作意识、工作效能也要进行综合评价。
举办教师论坛为转变教师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开辟了“教师论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良好平台。“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如何转变后进生?”、“集体备课备什么?”“导学案的备写和运用”„„这一系列问题都曾是“教师论坛”的论题,每周二下午准时“开谈”。内容涉及课程改革、教学艺术、班务管理、家校结合育人等方方面面,教导处组织评议,每学期总结一次,促进了论坛的良性发展。
二、打造有效课堂
打磨课堂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常村镇中心校已经基本形成了“常规训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训练-总结提升”的“六环节”教学模式。但这一教学模式就像一件粗坯一样,外表坑坑洼洼,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打磨,去抛光。所以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根据各科具体情况来合理落实我们的“六环节”教学模式。数学课重在实践,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自主学习、拓展训练”环节下功夫,语文课重在感悟,我们要求教师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进行突破。另外,新授课、复习课、活动课等不同课型在落实“六环节”模式方面也要有不同的侧重。
开展赛课活动我们认为,有效课堂不应仅以教师授课的生动精彩为标准,还应以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依据。为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成熟和高效,学校把每年的4月和10月份作为教师赛课月。学校印发了《常村镇中心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规范,作为教师有效教学的评比依据。本学期的“赛课月”活动,我们通过同课异构,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否新颖?课堂模式是否切合本科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有亮点生成?”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作课、评课,“赛课月”活动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教师课改能力。
我们还通过开展“特岗、招教教师过关课”活动,通过师徒结对一帮一,缩短特岗、招教教师的成长期;对从教三年以上的教师,坚持开展“校内名师观摩课”活动,通过教学技能的砺练,锻造培养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三、推行高效学习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要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还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 工作中我们发现,个别教师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其原因是一部分学生学习心不在焉,效率低下。甚至在课外有抄作业现象。因此,学校提出“课堂提质量,课外养习惯”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开展了“杜绝假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
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并随时接受组长的督促和指导。
加大小组建设力度 我们实行小学、初中分部管理,完善小组的评价体系,组织金牌小组长到河南博物馆、郑州科技馆参观学习。
推进海量阅读 为了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生活。学校投资5万多元,购置了近4000本新图书,为全校18个班配置了图书柜,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有充足的课外阅读素材。常村镇中心校作为我市“海量阅读”试点学校,我们在1-3年级推进海量阅读,学生配备同步读本,实行“一主一翼”制,“主”即语文教材,“翼”即同步读本,课内指导阅读,课外海量阅读。学校各年级都配置了共读图书,一年级《谚语儿歌100首》,二年级《成语儿歌100首》,三年级《安徒生童话》,四年级《王尔德童话》,五年级《中国神话故事》,六年级《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些图书都是有几十个独立的故事组成。这些故事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比较喜欢读。学校多次组织在“海量阅读”主题下的“海量阅读整合课”和“课内阅读指导课”,让教师在实践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长。同时也通过“海量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涵养。
四、强化特色建设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以先进的学校文化,感召着全体师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坚持师生练字 学校多年来坚持师生练字,练写一手好字已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追求,全校抓练书写,“师生砺练-以评促练-练以致用”的练字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今年4月份,我校被评为“全国汉字书写示范性学校”。
开展丰富活动 学校坚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增知识,长才干,悟道理,学做人。我们在低年级举行了讲故事比赛、读课文比赛,在中高年级举行了课本剧表演、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特长发展,陶冶了学生情操。
精办校刊《晨风》校刊《晨风》创刊12年来,《晨风》已出刊110多期,多名学生习作在省地级报刊发表。2013年河南省第二届校园文化高峰论坛上,校刊《晨风》荣获校报校刊评比一等奖。
经过不懈努力,常村镇中心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德育科研名校”、“全国特色项目学校”、“全国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新乡市示范性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但是,常村镇中心学校并没有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我们相信通过高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通过高效学习打造高质量教育。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能走出农村学校的特色办学之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