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任务4-5
问题:
1.《姓名登记条例(初稿)》能否作为公安局作出批复的依据?为什么?
答:不能作为公安局作出批复的依据。根据“公安部于2007年草拟了《姓名登记条例(初稿)》,其中对姓名的长度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规范,但该条例尚未列入公安部现行有效规章目录。”针对这一问题,“《姓名登记条例(初稿)》目前尚未对外公布,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公安机关的内部工作指南。如果该条例和《民法通则》的规定发生冲突,因为其法律效力相对较低,因此仍依照《民法通则》和《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2.说说你对本案的看法。(要求字数不少于100字)
答:本案表面上看是因赵C 的名字不属于“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字”,导致无法录入户籍管理系统而引起的。但此案背后的法理其实并不简单。原告赵C 实际上向法院提出了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姓名权问题。质言之,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我们每个人都享有的姓名权究竟能走多远,姓名权能不能受公安部等政府行政部门制定的内部文件的实质性限制才是本案争议之法律焦点。
赵C 选择哪些文字符号为其取名属于其姓名权范围。作为一种私权的姓名权,受我国民法明文保护。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同时,姓名本身又是个人人格之外在表征,取什么样的汉字、字母或符号给自己命名属公民个人人格自由发展范畴事项,因而姓名权是一种最基本、最典型的人格权。既然是一种人格权,那它就不但是一种私权,而且还是一种受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我国现行《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在权利的意义上首先表现为一种人格权,宪法对公民人格尊严之保障应优先解释为对公民人格权之保障。作为一种具体形态的人格权——姓名权可被列入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之保障范围乃是推理可得、不容置疑。那宪法为何要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换言之,宪法保障赵C 包括取“C ”这种离经叛道之名字在内的人格权,其意旨何在?立宪意义上的宪法,实质上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观念,其根本目的在于限制权力以保障人权。而保障人权,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保障生活在宪法之下的每个人的人格权。试想一个人如果连他为自己取名字的自由权利都可被恣意侵犯或剥夺,那他的人权从何谈起、其人格又何尊严之有?将姓名权等公民人格权提升到宪法高度,列入宪法保障范围,是对人,准确地说是对每个个体之人的价值认知不断进步的结果。这种认知之进步最重要的得益于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人本身即是目的”的旷世箴言。因为人有理性,所以康德认为人都是自在地作为目的而实存的,他不单纯是这个或那个意志所随意使用的工具:“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法哲学家拉德布鲁赫(Gustav Radbruch)后来更为明确具体地指出:“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因为他是一种有肉体和精神的生物,而是因为根据法律规则的观点,人展现了一种自我目的。”这种人本身就是目的之思想理念最终在其诞生地——德国开花结果。二战后德国《基本法》第一条、第二条的第一款分别规定“人之尊严不可侵犯,尊重及保护此项尊严为所有国家机关之义务”、“人人有自由发展其人格之权利,但以不侵害他人之权利或不违犯宪政秩序或道德规范者为限”。通过在一系列的宪法判决中适用德国基本法上的此等规范条款,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创立了内含自我决定权、自我保护权和自我表现权等个人人格自由发展所必需的一般人格权,人格权之保障由此被提升至二战前难以想象的基本法(宪法)保障高度。我国现行宪法明文规定“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是我国吸取十年“文革”期间普遍存在的恣意侵犯和践踏公民人格尊严这一惨痛历史教训之结果。它是新时期我们对人性尊严与人格价值迟到的认知与肯定。宪法人格尊严条款使公民人格权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上升为一种基本权利,受到宪法的明文保障。既然宪法规定不受侵犯,那包括公安户籍部门在内的任何组织或个人就都应该尊重赵C 取“C ”为名的姓名权。无论你在情感上如何评价“C ”这个名字,你都无权干涉赵C 行使他的姓名权——一种受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不过,姓名权具有受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属性并不意味着行使它时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包括姓名权在内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一定限制是法治社会之常规,几乎不受限制的基本权利如良心自由实属例外。“在解释上,基本权之存在,不必积极地有利于社会、国家、人群,只要消极地不对社会共同体造成侵害即可受宪法之保障。换言之,基本权具有‘社会中立性’,基本权之行使不对社会或国家负担义务,故国家拟对基本权加以限制时,须符合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保留主要在于强调行政行为之干预人民的权利,须经由法律或法律的授权。”法律保留既是社会民主、国家法治的必然产物,又是民主社会、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由此推理可知,姓名权等基本权利尽管受宪法保障,但如有必要法律依然可以对其实施限制。不同之处在于仅仅只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才能对它进行限制。是故,赵C 的姓名权不受侵犯在宪法解释上不能理解为不受限制,相反,它必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只是不受包括公安户籍部门在内所施与的非法的、恣意性的限制。质言之,对姓名权的限制受“法律保留”原则限制,唯有相关的法律才可以对公民姓名权的行使施与某种有限性的限制,其他任何限制都是非法的、违宪的,因而是无效的。我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四条规定:“居民身份证使用规范汉字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符号填写。”C 是英文字母,但它也是汉语拼音字母,亦为一种符合国家标准的符号,因而取“C ”为名其正当合法性不容质疑。本案被告鹰潭月湖公安分局对赵C “不予换证”、“要求改名”的“法律”依据仅仅是《通知》和《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但这两份所谓“法律依据”都只是公安部自己制定的内部文件(且《姓名登记条例(初稿)》还是不具有严格内部效力的初稿),它们根本不属有权对姓名权作出限制性规定的法律。也就是说,公安部制定的这两份内部文件规定姓名一定要用简化汉字、不能用字母和符号,这本身是一种违法、违宪之规定。在法理上它们一开始就因违法、违宪而无效,户籍管理部门在户籍登记过程中不应予以适用。在成熟的具有宪法审查制度的法治国家或地区,类似这种欠缺合宪性的内部文件一般会被宪法审查机关宣告违宪无效。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司法院就曾因台湾“内政部”关于“姓名不雅,不能以读音会意扩大解释”的内部函释对公民姓名权施与了非法的实质性限制而宣告它违宪无效。司法院在著名的“释字第399号解释”中指出:“姓名权为人格权之一种,人之姓名为其人格之表现,故如何命名为人民之自由,应为宪法第二十二条所保障。姓名条例第六条第一项第六款规定命名文字字义粗俗不雅或有特殊原因经主管机关认定者,得申请改名„„台内户字第六八二二六六号函释‘姓名不雅,不能以读音会意扩大解释’,与上开意旨不符,有违宪法保障人格权之本旨,应不予援用。”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宪法审查制度,法院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尚无权对部门的行政规章实施合法性审查,更遑论进行合宪性审查。不过,根据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在行政诉讼中法院有权对各部门的内部文件不予适用,这事实上亦能部分地保障公民权利仅受法律法规限制而不受内部文件的非法限制,赵C 姓名权案中鹰潭月湖法院正是通过不予适用公安部的内部文件而判决赵C 一审胜诉。对姓名权的法律限制旨在保障姓名权能够正当行使,避免它侵害他人的权利、违反宪法秩序或公序良俗,如任何赵姓之人都不能取诸如“赵Fuck”、“赵你妈”、“赵希特勒”等明显与宪法秩序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名字。但赵C 这个名字就不一样了。到案发时,它已经被使用了二十二年,且从未给国家、社会和他人造成任何不利影响,更未违背宪法秩序和公序良俗。相反,“(赵C)这个名字好好记,而且很实用,老师、同学一看到我的名字就能记住我。”赵C 同时坦言,这个名字给他带来了很多便利,而且受名字的刺激,他学习英语、语文特别卖力,同学们还给他取了一个亲昵的绰号“西西”。由此可知,赵C 取“C ”为名,尽管与我国姓名文化传统格格不入,但不能否定这个名字本身在彰显个性的同时亦给他人带来了易读、易写、易记等诸多便利。是否取张扬个性的名字,取何等标新立异的名字,属于每个人自我型塑身心的自我决定权范畴。姓名权能走多远取决于法律如何规定,不应受制于政府行政部门制定的内部文件的实质性限制,否则宪法和法律有关姓名权的规定就形同虚设。“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英国著名思想家密尔(John Stuart Mill)在十九世纪中叶提出的这条个人自由原则在今天的我国依然发人深省。有“最后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曾在检讨我国文化时颇有切肤之痛地指出:“中国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于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任何人的感情要求再也不应被非法压抑、遭违宪抹杀。我国制定和实施宪法,其最终意旨也就在于保障个人的自由和人权,使每个人的感情要求不再像我国历史上那样惨遭非法侵害或恣意剥夺,使任何个人在对其人格自由发展具有本质意义的生命、身体、健康、精神、姓名、名誉、肖像以及生活等人格法益领域均能真正实现自治与自决,并使这种自治和自决得到具有实效的宪法保障。当赵C 取“C ”为名的权利都不能得到保障的时候,那终将意味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将面临着被国家、社会或他人侵害的可能,终将意味着我国宪法对公民姓名权等基本权利的保障缺乏应有的规范效力,法治国家和宪政秩序之建立由此而直面深刻危机。赵C 改名之争在我国不是个案,类似这种姓名权受政府行政机关内部文件非法限制而引发的诉讼案件常常见诸报端。本案原告赵C 尽管一审胜诉,但一审毕竟不是终审,他的姓名权能否最终得到保障我们还只能拭目以待。因而,如何使我国宪法对包括姓名权在内的基本权利的保障不再是一种仅仅停留于纸面上的规定,如何使我国的宪法规范由一种名义上的、语义性的规范进化、成长至具有普遍拘束力的规范宪法意义上的宪法规范,从而使姓名权等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切实的宪法保障,这对我们来说依然任重道远。
第二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01任务
01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
A.行政相对方总是公民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2.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被称为()。A.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法关系 C.行政关系 D.行政法律行为
3.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A.行政法律规范 B.行政关系 C.行政行为 D.行政法律事实 4.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
D.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5.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 6.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灵活原则 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7.以下说法不属于行政程序合法内容的是()。A.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B.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案件时不能偏听偏信 C.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情合理
D.决定对当事人不利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8.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是泾渭分明的
B.合理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是否适当问题 C.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自由裁量领域 D.合理性原则适用于一切领域 9.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产生。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自由裁量权 C.依法行政 D.法律的灵活性
10.下列关于行政法的特点,错误的是()。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C.行政法规范不易变化
D.行政程序性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A.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 C.形式变更 D.内容变更
2.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关系属于法律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 C.行政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D.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调整转为行政法律关系
3.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由当事人预先约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体现在()。A.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
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不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C.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设立行政法律关系 D.行政主体可以对行政相对人行使强制权 5.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普遍性 B.基础性 C.自身特殊性 D.主观能动性 6.公民甲因违法赌博,被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处以拘留七天的处罚,本案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公民甲 B.某派出所 C.某区公安分局 D.某市公安局
7.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A.任何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B.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
C.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 D.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8.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体现在()。A.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B.行政行为的动因应当符合法律目的 C.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 D.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乎情理 9.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A.宪法和法律 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0.行政职权包含的内容是()。A.行政立法权 B.行政处罚权 C.行政许可权 D.行政复议权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我国行政法有统一完整的一部法典。()
A.错误 B.正确 2.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A.错误 B.正确 3.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A.错误 B.正确 4.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同时有相应的行政法律事实发生,两者缺一不可。()
A.错误 B.正确 5.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A.错误 B.正确 6.行政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A.错误 B.正确 7.宪法是行政法的根本的法源。()
A.错误 B.正确 8.由于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行政法与刑法的界限并不明确。()
A.错误 B.正确 9.行政法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A.错误 B.正确 10.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A.错误 B.正确
第三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03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依据是(C)。
A.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 B.依据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法定形式 C.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 D.依据行政行为作出是否必须由行政相对方申请
满分:3 分
2.关于行政立法监督,认识错误的是(C)。
A.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C.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规章
D.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其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满分:3 分
3.行政立法行为属于(D)。
A.依申请的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满分:3 分
4.以下法律规范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B)。A.法律
B.国务院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满分:3 分
5.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具有(C)。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
满分:3 分
6.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体现了行政行为的(B)。A.公定力 B.确定力 C.执行力 D.拘束力
满分:3 分
7.有权制定政府行政规章的是(D)。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教育部
D.杭州市人民政府
满分:3 分
8.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符合条件的某公司颁发企业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A)。A.行政许可 B.行政确认 C.行政裁决 D.行政指导 满分:3 分
9.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C)。A.直接强制 B.即时强制 C.代执行 D.执行罚
满分:3 分
1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A)设定。A.法律
B.法律和行政法规 C.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D.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满分:3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AD)。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D.天气预报 满分:5 分
2.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ABCD)。A.科以义务 B.变更法律地位 C.剥夺权益 D.赋予权益 满分:5 分
3.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ABCD)。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
满分:5 分
4.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主要表现在(ABC)。
A.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B.行政立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 C.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D.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满分:5 分
5.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BCD)。
A.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B.前者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
C.前者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后者一经成立,就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双方必须遵守
D.前者不产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后者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满分:5 分
6.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目的是制裁违法 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 D.是具体行政行为 满分:5 分
7.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BCD)。A.行政拘留 B.吊销营业执照 C.罚款
D.没收非法所得
满分:5 分
8.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有(ABD)。
A.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 B.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C.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D.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有违法行为的满分:5 分
9.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有(ABCD)。
A.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 B.不予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C.在边远地区实施处罚, 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而提出请求的 D.在水上实施处罚, 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而提出请求的满分:5 分
10.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AB)。A.行政违法 B.行政不当 C.灵活行政 D.自由裁量权 满分:5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并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相对人享有行政优益权。(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 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的行为。(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行政检查是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学理上,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和申诫罚。(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行政立法只具有立法性质。(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除当场决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第四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任务4-3
问题:
1.工商局对李某的违法行为进行的行政处罚是否合法?
答:工商所的行政处罚行为是合法的。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主要体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本案中,根据法定的罚款幅度的规定,工商所对李某处以2000元的罚款属于法定的幅度内,其行为没有超越法律,不与法律相抵触,是合法的。2.工商局对李某的违法行为进行的行政处罚是否合理?
答:工商所的行政处罚行为是不合理,违背了行政合理性的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简言之,行政行为在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还应该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平等、公正地适用法律规范。工商所在法定幅度内的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不恰当,对李某进行2000元的罚款,除以其违法事实情节等为依据外,还以一种不正当的考虑而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违背了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要求,属合法但不合理的行为。3.你认为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根据《个体饮食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修正)的规定,对此类违法行为,应予以警告、没收违禁食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给予李某以警告、没收尚未出售的蛋糕,没收其违法所得800元,并处以李某800元的罚款。
第五篇:2012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任务1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
A.行政相对方总是公民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满分:3 分
2.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被称为(A
A.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法关系 C.行政关系 D.行政法律行为
满分:3 分
3.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D)。
A.行政法律规范 B.行政关系 C.行政行为 D.行政法律事实
满分:3 分
4.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A)。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
D.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满分:3 分
5.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
满分:3 分
6.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A)。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灵活原则 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满分:3 分
7.以下说法不属于行政程序合法内容的是(C)。
A.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B.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案件时不能偏听偏信 C.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情合理
D.决定对当事人不利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满分:3 分
8.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两者是泾渭分明的
B.合理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是否适当问题 C.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自由裁量领域 D.合理性原则适用于一切领域
满分:3 分
9.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B)产生。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自由裁量权 C.依法行政 D.法律的灵活性
满分:3 分
10.下列关于行政法的特点,错误的是(C)。
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C.行政法规范不易变化
D.行政程序性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满分:3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ABD)。
A.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 C.形式变更 D.内容变更 满分:5 分
2.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D)。
A.行政关系属于法律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 C.行政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D.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调整转为行政法律关系
满分:5 分
3.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由当事人预先约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满分:5 分
4.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体现在(ABCD)。
A.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
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不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C.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设立行政法律关系 D.行政主体可以对行政相对人行使强制权
满分:5 分
5.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
A.普遍性 B.基础性 C.自身特殊性 D.主观能动性
满分:5 分
6.公民甲因违法赌博,被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处以拘留七天的处罚,本案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C)。A.公民甲 B.某派出所 C.某区公安分局 D.某市公安局
满分:5 分
7.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ABC)。
A.任何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B.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
C.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 D.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满分:5 分
8.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体现在(BCD)。
A.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B.行政行为的动因应当符合法律目的 C.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 D.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乎情理
满分:5 分
9.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ABCD)。A.宪法和法律 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满分:5 分
10.行政职权包含的内容是(ABCD)。A.行政立法权 B.行政处罚权 C.行政许可权 D.行政复议权 满分:5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我国行政法有统一完整的一部法典。(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同时有相应的行政法律事实发生,两者缺一不可。(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行政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宪法是行政法的根本的法源。(B)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由于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行政法与刑法的界限并不明确。(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行政法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A.错误)B B.正确
满分:2 分
10.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A)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