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DOC

时间:2019-05-14 21:2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DOC》。

第一篇:2014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DOC

2014年安徽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一、环境质量监测..................................................1

(一)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 ………………………………………………………… 1

(二)环境空气监测 ………………………………………………………………… 1

(三)酸雨监测 ……………………………………………………………………… 2

(四)温室气体监测 ………………………………………………………………… 3

(五)地表水水质监测 ……………………………………………………………… 4

(六)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 ………………………………………………………… 4

(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 5

(八)农村环境质量监测………………………………………………………………8

(九)土壤环境质量监测………………………………………………………………9

(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10

(十一)声环境质量监测………………………………………………………………11

二、污染源监测.......................................................12

(十二)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12

三、专项监测.......................................................16

(十三)巢湖藻类预警和应急监测……………………………………………………… 16

(十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17

(十五)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 18

一、环境质量监测

(一)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

1、监测范围

合肥、芜湖、马鞍山市,共计19个监测点位。其他13个市的49个监测点位自2014年7月1日起开展新标准监测。

2、监测项目

SO2、NO-NO2-NOX、PM10、PM2.5、CO、O3、能见度、气象五参数。

3、监测时间

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

4、监测数据报送格式及时间

实时数据经审核(审核后数据若与实时发布数据有差别,应另附word说明)后,上述城市1:00~24:00时SO2、NO-NO2-NOX、PM10、PM2.5、CO、O3、气象五参数的点位小时数据及城市能见度小时数据,每月3日前报送上月的监测结果到省站。

5、评价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评价6项污染物,并发AQI指数。

(二)环境空气监测

1、常规环境空气监测(1)监测范围

未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进行监测的其它地级以上城市。(2)监测指标

以SO2、NO2、PM10为主。(3)监测时间

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4)监测数据报送

仍按现行数据报送方法报送地级以上城市各点位日均浓度值(12:00~12:00),于每月2日前报送省站。

(5)评价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现行标准评价3项污染物并发API指数。

2、农村空气自动监测(1)监测范围

六安市响洪甸农村空气站。(2)监测指标

SO2、NO2和PM10连续在线监测。(3)监测频次

每日24小时连续监测。(4)数据报送及监测报告

以VPN方式实时报送。六安站编写年度农村环境质量报告书和质量管理报告书报送省站。

(三)酸雨监测

1、监测范围 各省辖城市。

2、监测指标 共12项,包括:pH、电导率、降水量,硫酸根、硝酸根、氟、氯、铵、钙、镁、钠、钾离子浓度。

3、监测时间

逢雨必测,每天上午9:00 到第二天上午9:00 为一个采样监测周期。

4、数据报送方式及时间

按酸雨例行监测数据格式和方式报送监测数据,每月5日前(含5日,遇周末顺延)报送上月监测数据。12月底前报送全年监测数据。

5、质量保证

执行《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165-2004)。

(四)温室气体监测

1、监测范围 合肥市。

2、监测指标 CO2、CH4。

3、监测频次

每日24小时连续监测。

4、监测数据报送时间

实时报送小时数据,每月3日前(含)报送上月汇总数据。

5、质量保证

按照《环境保护部国家空气监测网络质控手册-温室气体监测站》进行日常维护,每月报送质控手册填写记录。

(五)地表水水质监测

1、监测范围

环保部环发[2012]42号颁布的国控监测断面、省厅确定的省控监测断面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确定的考核断面。

2、监测指标

河流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总氮除外),以及流量、电导率。

湖库增测透明度、总氮、叶绿素a和水位等指标。

3、监测时间

每月1~10日;逢法定假日监测时间可后延,最迟不超过每月12日。

4、数据报送方式及时间 每月15日前向省站报送数据。

5、质量保证

执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及规范》(HJ/T 91-2002)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

6、数据填报格式

报送监测数据时,若监测值低于检测限,在检测限后加“L”,检测限应该满足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值的1/4;未监测则填写“-1”,并写明原因;如监测断面水质异常,由相关监测站组织核查,并向总站报送核查结果。

(六)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

1.监测范围 省内现有国家级、省级水质自动监测站。2.监测指标

河流监测五参数、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湖库增加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 等指标,重点水域增加VOCs和生物毒性指标。

3.监测频次

按照《安徽省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管理办法》要求进行采样分析,每4 小时进行一次采样分析。根据需要可增加至2小时一次。

4.质量保证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及规范》(HJ/T 91-2002)、《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安徽省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管理办法》、《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安徽省环境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执行。

5.监测数据报送方式及时间

总站、省站调取自动站实时数据。周报数据由各托管站于每周一中午12:00之前将各水质自动站监测周报及质控报告报送省站(国控水站周报数据由各托管站通过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软件报送)。

(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1.监测范围

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县级城镇的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环办函〔2012〕1266号)。

2.监测要求

(1)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 ① 常规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化学需氧量除外,河流总氮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和表3的优选特定项目(33项),共61项,并统计当月各水源地的总取水量。各地可根据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特征污染物。

② 全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109项。

(2)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

① 常规监测:《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中23项(见环函[2005]47号),并统计当月取水量。各地可根据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特征污染物。

② 全分析:《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中的39项。

3.监测时间(1)常规监测 ① 地级以上城市

每月1~10日采样监测一次,由所在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监测站承担。如遇异常情况,则须加密监测。

② 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每季度第一个月1~10日采样一次,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半年采样监测一次(前后两次采样至少间隔4个月)。如遇异常情况,则须加密监测。

(2)全分析

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每年6~7月进行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每2年(第双数年)开展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

4.监测数据报送方式及时间(1)饮用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数据 ① 地级以上城市

各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监测站每月15日前向省站报送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

② 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

各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监测站负责汇总辖区内所有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季度数据:各地级以上城市于4月、7月、10月及12月底前向省站综合室报送;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每半年数据:各地级以上城市于7月10日及12月底前向省站综合室报送。

(2)全分析监测数据和评价报告

全分析监测数据和评价报告于8月底前报送省站综合室。5.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监测任务承担单位对监测结果负责。省站负责对辖区内任务承担单位进行质量监督与考核,对任务承担单位报送的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并对最后上报的数据质量负责。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

6.数据填报格式

报送监测数据时,若监测值低于检测限,在检测限后加“L”, 表1的基本项目检测限应该满足地表水Ⅰ类标准值的1/4;表2和表3项目检测限须满足标准值的1/4;未监测项目填写“-1”,并写明原因;如监测断面水质异常,由相关环境监测站组织核查,并向监 测总站报送超标原因分析。

(八)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范围

所有地级市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每个市至少选择一个县;对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范围的县必须开展监测。监测对象为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质量。

2、监测内容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包括村庄监测和县域监测两个层次。

在村庄监测层次上,从县域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村庄(行政村,下同),开展村庄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合村庄的基本情况、自身特点和主要污染来源等,对比各类型村庄环境状况,分析和总结不同类型村庄面临的环境问题。

在县域监测层次上,以整个县域为对象,开展地表水水质和自然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综合村庄层次和县域层次的监测结果,从点到面评价县域农村环境质量,反映农村区域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3、监测方法

参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导则》(待印发)

4、监测频次

参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导则》(待印发)

5、报送时间

各市站负责将本辖区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于10月10日前报送省站。

(九)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范围

在16个省辖市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合肥市开展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2.基本情况调查

2.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调查内容(1)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

水源地名称、地理位置、所属水系、水域面积、水源地服务总人口(万)、当地社会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等状况。

(2)水源地水质和周边土壤情况调查

水源地监测频次和水质类别、当前主要超标因子、水源地取水口数量等情况。水源地周边土壤类型、地形地貌、陆域保护区农业种植等情况。

(3)污染源调查

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有无污染源(或排污口)、污染源类型、数量及分布等,找出影响最大的污染来源。

2.2省会城市土壤环境调查内容

(1)自然状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区面积、城区人口、常年气温和降水等;

(2)经济状况:经济发展、城市交通、资源保护等;(3)环境状况:城市空气质量、城市绿化面积、生产和生活“三废”排放量等。

3.监测布点

(1)饮用水源地布点采样方法:每个地级市(州)选择有代表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个,每个水源地在其陆域一级保护区内均匀布设5个采样点。(2)省会城市土壤布点采样方法:选择省会城市的公园绿地、居民小区绿地和道路绿化带三种类型(建成5年以上),在城市中心和东南西北五个区域,各布设3个采样点,共计3*5*3=45个样点。

4.监测项目(1)必测项目

土壤理化指标:土壤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 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铅、铬、铜、锌和镍; 有机污染物:六六

六、滴滴涕和苯并(a)芘。(2)选测项目

无机污染物:钒、锰、钴、银、铊、锑等。5.监测时间和频次

1~8月,监测一次。避免在施用化肥、农药后立即采样。6.报送时间和要求

请各市站将监测报告和监测数据于10月10 日前报送省站。

(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范围 全省16个省辖市。2.监测指标

遥感监测项目为土地利用/覆盖数据(6 大类,26 小项),其他项目为土壤侵蚀、水资源量、降水量、二氧化硫排放量、COD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等。

3.数据报送格式

以省和县为单位的土地利用/覆盖解译数据,包括2013年现状解译数据和2012-2013年动态解译数据。数据格式:coverage。以景为单元的遥感影像数据和以县为单元的遥感影像数据。地面核查数据和地面核查报告,包括核查照片、核查点统计表和核查报告。

其他数据:降水量、水资源量、水土流失、COD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

(2)典型生态区域或者生态专题监测和评价数据,包括:遥感解译数据、地面监测或调查数据、报告。

(3)省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包括纸版和电子版。4.报送时间 7-8月。

(十一)声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指标

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

环保重点城市开展城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除环保重点城市外,其它地级以上城市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展城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

2.监测方法、频次、时间

执行《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和《关于按季报送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的通知》(总站物字[2005]151号)。

3.数据报送方式和时间

建立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点位的城市,上报每季度第二个月第10日(正常工作日)的监测数据,如数据不符合测试条件的顺延报下一天的监测数据。

城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日前报送。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每年11月25日前报送。

二、污染源监测

(十二)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1.监测范围

环境保护部印发的2014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和省环保厅下发的2014年省控重点污染源名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污染防治重点企业需开展重金属监督性监测。

2.监测内容

(1)污染物排放状况监测

国控、省控企业污染源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流量,废气无组织排放浓度。

涉重金属企业应按照排放标准的规定监测重金属排放企业车间废气和废水排口(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重金属浓度以及企业总排口、雨水排放口的排放的重金属。

(2)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对自动监测系统已通过环保部门验收的污染源,按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的要求,开展监督性监测。

3.监测项目

废水监测项目:执行行业或地方排放标准的,按照行业或地方排放标准以及该企业环评报告书及批复的要求确定监测项目;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的,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中表6-2所列项目和该企业环评报告书及批复的要求确定监测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测项目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和表2的19项为必测项目,表3项目为选测项目)。

废水监测项目均包括废水流量。对污水处理厂以及COD、氨氮总量减排重点环保工程及纳入年度减排计划的重点项目,要同时监测COD、氨氮的去除效率。

废气监测项目:执行行业或地方排放标准的,按照行业或地方排放标准以及该企业环评报告书及批复的规定确定监测项目;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的,参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0]38号)附录二和该企业环评报告书。

废气监测项目均包括流量。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重点环保工程设施,同时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去除效率。

4.监测时间和频次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每季度1次;季节性生产企业生产期间主要污染物每月监测1次。涉重金属企业重金属排放按照《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等的规定每两个月开展一次监督性监测。

其它监测项目原则上每半年监测1次;存在超标现象的,应加强监督性监测,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5.监测任务分工(1)地市级监测站

承担辖区内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国省控重点污染源 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同时委托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淮北、淮南市环境监测站负责对本辖区内的装机容量30万千万以上的火电厂开展两个季度(二、四季度)的监督性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工作,其他市环境监测站负责对本辖区内的装机容量30万千万以上的火电厂开展三个季度(二、三、四季度)的监督性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工作,并按时报送数据和报告。

(2)省级环境监测站

对承担监督性监测任务的地市级监测站开展技术指导、技术监督和质量核查,监测质控检查包括对被检查单位的污染源监测质控管理、有关技术人员上岗资质、实验室质量管理、监测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等内容。

组织对本辖区内的装机容量30万千万以上的火电厂开展监督性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工作。组织市站开展对辖区内其他国省控企业开展飞行检查监督监测,全年飞行检查监测企业比例占辖区内国控企业数量的10%。

6.监测结果报告

(1)各市环境监测部门按季度收集、汇总和审核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数据,并于3、6、9、12月的5日前报送省站综合室电子信箱,ahemc@21cn.net。国控重点源数据录入、上报要求采用监测总站开发的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软件。有关数据上报审核要求执行总站统字〔2011〕207号文,各市站审核电子表格随数据一同报送省站,数据审核表格纸质版同时寄送省站综合技术 室。对于未开展监测的重点企业及排污口,逐一说明未监测原因。永久性关停、季节性停产、临时停产等原因未监测的企业,需负责监测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材料。对于平时无废水外排的企业,由负责监测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督促其在外排废水时通知监测部门开展监督性监测。

(2)各市级监测站应在3、6、9、12月5日前报送上个季度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编制辖区内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报告;提取辖区内超标企业名单及超标信息形成污染源监测信息。在监测中发现严重超标以及比对监测不合格的,要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随测随报。各市站编写辖区内《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年报》并于12月底前报省站。

(3)受委托开展电厂监测及比对的市站应将监测报告、比对报告及原始监测数据在每季度第二个月(5月、8月、11月)的20日前上报省站应急与污染源监测室电子信箱ch5176@163.com,由省站负责汇总全省装机容量30万千万以上的火电厂相关数据。

(4)各市站于2014年12月10日前向省站报送《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质量检查报告》,并附检查结果汇总表;省站编制《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飞行检查监测报告》,并将飞行检查监测数据录入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软件。

(5)负责监测的监测站须收集各国省控企业空间位置、生产工艺、污染处理情况、排污口及执行标准、监测项目、排放限值等各类基础信息,建立完整的污染源基础信息档案,随第一季度数据报送。

三、专项监测

(十三)巢湖藻类预警和应急监测 1.监测范围

巢湖12个湖体及环湖河流监测点位;2个湖区水质自动监测站。2.监测指标

湖体及饮用水源地: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叶绿素a、藻类密度(鉴别优势种)等10项。

水质自动监测站:水温、pH、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等7项。

环巢湖主要河流:水温、流量、pH、电导率、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汞、铅、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镉、六价铬、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等26项。3.监测时间和频次

监测时间:4月1日~9月30日;环湖河流每月10日之前监测。监测频次:4月1日~5月31日,湖体监测点位1次/周,水质自动监测站1次/周。6月1日~9月30日,湖体监测点位1次/2天,水质自动监测站1次/2天。根据蓝藻发生情况适时开展加密和应急监测。

4.监测任务分工

省站承担十五里河、派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南淝河等5条 河流的采样分析任务;

委托巢湖管理局环境保护监测站承担柘皋河、兆河、裕溪河、双桥河等4条河流的采样分析任务;

其他监测任务由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5.监测结果评价报送方式(1)报送时间 ① 日报和快报

合肥站在监测次日8:00以前向省站报送巢湖湖体监测数据、全湖巡测数据以及相应结果报告。

② 周报

合肥市站在每周四16:00前向省站报送巢湖监测数据和相应的监测结果报告。

环湖主要河流的监测数据在每月15号前报送省站。(2)报送方式

省站传送数据采用地表水水质月报方式。

(十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1、监测分工

省站受委托承担国家和省级工业污染源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市站参加所辖区域和必要的跨区监测任务,并参加验收监测方案制定、具体的现场监测任务、监测报告的编制等;县级环境监测站根据需要完成现场监测工作。

2、监测内容(项目)、频次 验收监测项目、频次、环境管理检查、公众意见调查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及总站、省站出具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

3、质量保证

(1)严格按照验收技术规范及验收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2)验收监测工作应在生产工况稳定及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的状况下进行,监测期间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工况,确保实际生产负荷符合验收监测要求。

(3)执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技术规范》(HJ/T 373-2007)。

(4)监测分析优先采用国家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推荐的分析方法,以及仪器生产厂家经验证的作业指导书的分析方法;监测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持有上岗证,所有监测仪器、量具均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采样记录及分析结果按国家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填报,监测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

(十五)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 1.监测范围

我省淮河流域宿州市灵璧县、埇桥区,阜阳市颍东区,亳州市蒙 城县和六安市寿县。具体监测点位等信息按《安徽省淮河流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方案》执行。

2.监测内容

(1)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分散式供水水质监测;(2)地表水水质监测;(3)重点污染源水质监测;(4)土壤和农作物监测。3.监测指标

优先按照淮河流域优控污染物名单中规定的污染物进行监测。(1)必测项目

多环芳烃: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芘,计16项

重金属:汞、砷、六价铬、镉、铅、镍,计6项 农药类:六六

六、DDT,计2项 亚硝酸盐(地下水)(2)常规指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表1基本项目(24项);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所列出的pH、总硬度等24项指标;

行业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技术文件中所 规定的其它项目可作为选测项目。

4.监测频次(1)优控污染物

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至少每半年监测一次。土壤和农作物(粮食、蔬菜等):至少每年监测一次。(2)常规项目

地表水监测:至少每月一次。

地下水监测、污染源监测:至少每季度一次。5.监测结果报送

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5日前报送本季度监测数据。

第二篇:不断创新环境监测工作

不断创新环境监测工作

2004年12月14日09:09 中国环境报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扩大,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技术支持的方面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环境监测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展区域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作,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

一、重新确定环境监测的工作方向

首先,环境监测工作要坚持4条主要原则:要有明确的环境监测目的;要有科学可行的环境监测计划;要有正确统一的监测方法、监测手段、固定时间和质量保证措施;要有分析评价监测数据的科学方法。

其次,新时期的环境监测工作的目的是要以区域环境质量监测为主,同时做好污染源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和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性监测。现在要说清楚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就必须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从宏观上、全面上、多手段上和多因子上对区域环境进行监测。再次,应制订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有了统一的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才能提高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完整性,科学、客观地分析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和变化原因,达到说清区域环境状况的目的,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的框架

建立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将对环境监测工作起指导作用,可以进一步确立环境监测的方向,为环境质量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统一环境监测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为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奠定方向性基础。

制订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能正确把握本地区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能阐述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说清环境要素的污染破坏程度、影响范围;评价体系的选用要遵循宏观统一与局部特点相结合的原则,要保证重点评价项目、指标、方法的统一,提高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要根据本地区环境特征和污染特性,选择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项目、指标和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针对性;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要能体现环境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

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框架包括:大气环境:气象、沙尘暴、浮尘、降尘量等;水环境:河流水文和水质,湖、库水文和水质,地下水水质等;城市环境:城市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河流水质、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城市垃圾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噪声环境等;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报废危险化学品、进口废物情况等;生态环境:耕地变化、草地变化、林地变化、沙漠变化、荒漠植被变化、天然生物生态功能变化、农业污染情况和自然灾害等;辐射环境: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物理环境、室内污染等。

三、环境监测工作的保证措施

为保证区域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更好地开展,需要全面提升现有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能力和监测的手段,要依靠科技进步,抓紧基础能力建设、技术基础建设和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监测技术体系和监测综合评价体系,满足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

第三篇:广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广元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14号)要求,结合广元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说清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为核心,以“全面设点、全市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为基本要求,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测管协同、分工负责”为工作原则,以“完善网络、信息共享、风险防范、精准服务、强化保障”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广元市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及时提供客观准确、统一完整、科学权威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风险监测评估与预报预警能力,全面掌握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预警与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打好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为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中国最干净城市”提供生态环境强有力保障。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点位全覆盖,广元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基本建成,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现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测管协同、部门会商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初步建成环境要素统筹、标准规范统一、责任边界清晰、生态环境一体、各方协同合作、信息共享、信息发布规范的广元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三、主要任务

(一)整合监测资源,完善监测网络。

1.整合生态环境监测资源。统一规划,建设跨行业、跨区域,涵盖大气、水、土壤、森林、生态、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统一规范、数据互补、资源共享、科学高效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构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污染源监测制度和生态监测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全面开展全市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全市的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生态状况及变化情况和环境风险。(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2.构建全市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构建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及水源地水质、土壤、声环境和辐射环境在内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通过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自动监测、模型演算等手段,开展全市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预报预警。(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3.健全重点污染源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包括固定源、面源和移动源在内的污染源监测体系。通过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自动监测、统计核算等手段,开展全市污染源排放监测、评价和监控预警,全面推进排污单位组织实施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市环保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城管执法局按职能职责配合组织固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面源污染监测和移动源污染监测工作;排污单位组织实施自行监测工作)

4.加强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统筹包括自然保护区、重点区域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农村生态系统在内的生态监测体系。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等手段,开展对市、县区二级行政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自然保护区、重点水库、湖泊湿地、重要农产品产区、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等对象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的监测、调查和评估。(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二)推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

5.建立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和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市级政务云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收集相关部门履行涉及环境保护职责工作中所产生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等监测数据,搭建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信息资源库,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实现大数据分析对环境应急、环境执法等工作的有效支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高速汇聚、有效集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辅助决策。推进市级生态环境监控平台与省级、国家平台无缝对接。不断推进广元市与周边地区网络共享机制建设。(市政府办公室、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6.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依法建立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内容和发布方式,确保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强化社会监督。(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7.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从技术上统一规划、建设和实施,从管理上统一监管和运行维护,切实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加强环境监测数据及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交换通道、有效的数据存储和灾备措施、快速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安全工作汇报制度,定期检查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安全漏洞,适时调整安全策略和措施。(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三)科学规范管理,严控防范风险。

8.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健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强化污染源追踪与解析,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加快嘉陵江和白龙江流域(广元段)、县城以上饮用水(含备用)水源地水质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下水、重要湖泊水质监测与预警研究。开展土壤中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监测。提高辐射自动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健全包括水、气、土壤、生物在内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9.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完善国家和省级重点监控企业建成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加快建设市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对污染物超标排放等信息的报警和追踪能力,加强对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监控,实现对排污单位的智能化监控。增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警能力,特别是加强石化、电镀和垃圾焚烧发电等行业的自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环境风险防范与处置能力。(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10.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定期开展全市生态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估。对生物质多样性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典型区域的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开展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农产品产地与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对农田生态系统(包括耕地质量)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的风险监测、预警与评估。(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四)创新工作机制,严格生态考核。

11.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的测管协同机制。各级相关部门按法定职责,建立部门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的测管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监测在行业环境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在应急管理、抢险救援、自然灾害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和重大事件处理工作中,建立应急监测服务于应急处置的协同工作机制,有效应对和控制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12.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会商制度。切实发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生态安全、实施生态补偿、推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加强对生态环境异常情况和污染趋势的跟踪监测、对比分析和工作会商,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加强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监测分析和工作会商,开展特征污染物、重点污染物等专项监测,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13.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成果运用。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质量与评估指标体系,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环境保护督察、环保目标考核、干部离任审计、生态补偿、环境质量改善激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绿色信贷等领域的重要依据。(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五)稳步有序推进,强化保障措施。

14.积极培育和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市场。依法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有序开放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建设项目施工期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服务性监测市场。积极推进公益性环境监测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对从事环境监测服务单位和机构的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依法查处和追究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监测技术规范等,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的机构和人员。严禁行政干预,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按照《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15.强化环境监测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环境监测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对潜在污染物及其危害的风险分析和评估研究,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鼓励高科技产品与技术手段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促进国产监测仪器设备产业发展。开展各级各类合作,借鉴监测科技先进经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16.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能力。继续加强对全市环境监测网络监测机构在编制、能力和运行经费上的投入保障,不断完善广元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监测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根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点保障。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环境保护监测津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100号)要求,落实环境保护监测岗位津贴政策。(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环保局牵头,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职责负责相应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广元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定期研究解决网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监督有关工作措施的落实。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二)落实工作责任。市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做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网络建设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气象局等部门要组织开展本系统监测网络和监测工作现状调查,梳理现有监测点位、指标、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情况,制定本部门监测网络建设规划,2018年1月31日制定本部门监测网络建设规划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发布工作,2018年7月1日起组织实施。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组织领导,依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各项任务。

(三)强化督促检查。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办公室加强工作协调,适时组织专项督查,确保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附件:广元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广元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范学臣 赵文峤 胡国民 赵

彬 宋明强 盛

锦 张

骏 袁明胜 郭

俊 彭广林 赵晓春 匡顺华 孙洪方 赵廷延 李昱隆 田刚富赵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市水务局局长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市政府副市长

市政府副市长

市政府副秘书长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

市旅游发展委主任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局长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市财政局局长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市环保局局长

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局长

朱国勇

市农业局局长

卢春刚

市林业园林局局长

冯治勤

市质监局局长

李兴荣

市统计局局长

淳廷才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

李国建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李浩生

市白龙湖管理局局长

邓小林

市气象局局长

罗厚攀

四川省广元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筹备组组长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日常工作,赵廷延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自行撤销。

第四篇:XXX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X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XXX〕XX号)和原XX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XXX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实施细则(XXXX-XXXX年)》的通知》(X环办〔XXXX〕XXX号)精神,推进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面设点、全市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要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

X.总体目标。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考核力度,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到XXXX年,逐步建立山水林天湖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网络管理体系、生态环境网格责任体系和市考核区县(市)、区县(市)考核乡镇、乡镇考核村的层级生态环境考核体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X.具体目标。到XXXX年,全市基本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以XXX市环保云为平台,构建各类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信息统一发布的XXX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和测管联动、部门会商等工作机制;提升环境监测预报预警、自动化、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基本形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同时,因地制宜,建立以生态环境系统监督监测和第三方监测相结合、自动设备监测和手工监测相结合、实验室分析监测和现场快速测定相结合的多维立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体系。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市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等要素,覆盖全市域、布局合理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多维立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整合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点位,统一规划,建设完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客观评价和准确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X.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在完成大气超级站建设的基础上,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专家团队,初步形成大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在原有X项常规指标的基础上,增加酸沉降、温室气体、X碳、微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等监测指标,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在现有XX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和X个区、县(市)监测点的基础上,开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网络化建设工作。完善覆盖全市各区、县(市)行政区的市级环境空气质量点位布设。XXXX年启动双城区、宾县、巴彦县、依兰县以及哈肇交界、哈吉交界、哈南工业新区等X个市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建设项目,XXXX年完成;开展利用大数据融合分析、污染气象追踪技术、多模式数值模拟、四维可视化技术等多种手段对XXX大气环流气候特征及环境影响进行研究;XXXX年底前,启动市级秸秆禁烧区、城市边界污染传输区域等重点区域大气微型站网络建设试点工作,XXXX年底前完成约XXX个大气微型站建设。(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XXX气象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善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水环境质量市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依托河长制,建设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松花江流域、X吉省界及区、县(市)界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提高水环境质量监测能力。

按照国家要求完成五常市磨盘山水库出口、双城区苗家、道里区朱顺屯、道外区阿什河口内、宾县大顶子山和摆渡镇X个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的基础上,XXXX年底完成呼兰区肇兰新河庆丰桥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继续开展城区XX条河流水系监测,XXXX至XXXX按监测计划分完成;XXXX年启动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松花江流域、X吉省界及区、县(市)界的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规划及水资源监控、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XXXX年完成建设。(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相关工作,市水务局负责水资源监控相关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相关工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和各区、县(市)政府)

X.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XXXX年建成覆盖全市域的(包含耕地、林地、湿地、饮用水水源地、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自然地质环境敏感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完善与土壤环境相关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与考核。(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相关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农业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相关工作、市林业和草原局负责湿地土壤监测网络相关工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启动XXX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定工作,XXXX年底前完成;XXXX年启动道路交通和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点位选点工作,XXXX年完成建设;XXXX年启动车载噪声自动监测,绘制噪声地图。(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XXXX年,建成城市敏感区域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提升辐射监测能力。(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污染源监测。强化污染源属地化管理监测制度。在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在线监控设施监测、企业自行监测制度要求基础上,逐步拓展和强化重点行业监测。XXXX年起,将挥发性有机物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检查监测纳入日常工作计划;XXXX年底前,完成机动车尾气固定遥感监测点位建设,并完成国家-省-市三级联网遥感检测系统平台建设、高排放机动车监控系统(DPF+SCR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I(检测机构)/M(维修企业)制度的建设、车载OBD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形成机动车尾气动态监测分析组网,为机动车尾气大数据分析、车辆限行、尾气治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提供数据支撑。(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生态状况监测。建立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网络。利用卫星监测、无人机遥感监测、地面生态监测等手段,加强森林生态功能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预防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等重点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XXXX年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的勘界立标工作,XXXX年完成。(牵头部门:市林业和草原局负责森林、湿地等重点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网络相关工作,市水务局利用国家、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指导我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生态红线划定区域的监测网络建设;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其他专项监测。按照国家、省监测方案要求完成水生生物监测、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新增指标监测、污染物来源解析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区、县(市)政府按照本方案的目标和要求,到XXXX年建立所有乡镇的涵盖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有条件的区、县(市)政府逐步采用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对村级河长制的水环境质量开展监测。

(二)实现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共享、统一发布

依托国家“一库一网一平台”和省级环境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以建设XXX市环保云为基础,XXXX年底前,整合现有业务信息系统,形成统一的生态环境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对大气、水、噪声、辐射、土壤等生态环境要素监测监控全覆盖;根据天气变化制作“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产品,并上传至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和渠道等,及时准确发布全市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状况监测信息,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发布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XXX气象局;配合部门: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统计局、XXX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地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三)提高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与应急监测能力

X.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继续完善全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设,增建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逐步形成最适合本地区污染和气象特征的集合预报模式,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XXXX年更新完善我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和污染原因分析能力。(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统计局、XXX气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水环境质量预警。XXXX年,建立水质自动站和手工监测相结合的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建立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加强监测信息汇聚共享与技术协作,实现水环境风险联合预警和管控,提高预警信息可信度和反应速度。开展重要河流、水源涵养区、湖泊富营养化水环境质量预警研究。(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XXX海事局、市统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逐步开展土壤质量风险评估,掌握行政区内重点土壤风险区的特征污染物分布特征、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逐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特征污染物监测。(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生态环境状况风险评估与环境应急监测。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完善“XXX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环境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和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数据库、案例库和专家库,建立应急反应联动机制和应急处置信息共享平台;各区、县(市)政府建立本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监测保障体系,配齐应急专业队伍、加强应急装备储备、强化应急车辆等装备建设、保障应急专项资金。(牵头部门: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气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XXX海事局、XXX陆军预备役防化团、市供水集团、市排水集团和各区、县(市)政府)

X.加强重点污染源风险防控。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控设

施覆盖范围,提升在线监控设备运行等信息追踪、捕获与报警能力及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三、保障措施

(四)实现环境监测与监管执法同步

建立监测、监管同步监察机制。根据环境监察工作需要,环境监测部门配合进行同步监测,环境监测部门对污染源实施监测,环境监察部门同步进行现场监察;对在线监控数据异常的污染源企业,增加监测频次和执法抽查比例、对数据超标自动报警的污染源企业,同步进行监测执法。(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卫生健康委和各区、县(市)政府)

(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

按照国家、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XXXX年完成“XXX市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制定;严把准入、强化监管与质量控制,建立完善联合检查、问题曝光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依法取得生态环境监测资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气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考核体系

结合我市各级政府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及部门工作职责,建立以市政府为监督,区、县(市)政府为主体,乡镇政府和村屯为辅助,企业自律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格责任体系;建立市、区、县(市)、乡镇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生态环境监测网格评估考核体系。完善评估和考核制度,形成层级监督考核,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监督考核机制,考核各级政府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保护、辐射安全监管等职责任务落实情况,进一步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责任。(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统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七)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

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相关要求,做好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适度上收市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下放污染源监测事权。市政府负责建立覆盖各区、县(市)和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根据环境质量的变化调整监测网络的布设与监测;区、县(市)政府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投入,制定相应监测计划,建设环境监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等系列措施,建立覆盖各乡、镇和边界及重点村屯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形成逐级监督考核能力。其他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划分,由各责任部门按照国家有关部署确定。(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八)积极培育环境监测市场

稳步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监控设备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监测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地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九)加强监测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环境监测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研发,加强环境监测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利用“哈洽会”、“哈科会”等平台,加强国际间科技创新的交流合作,提升监测技术创新能力。(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科学技术局;配合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保障监测仪器设备配备,满足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监测需求;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样品采集、实验室和现场快速分析测试能力;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化团队及高水平环境监测机构合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与分析能力;通过卫星遥感、飞机航拍等先进技术应用和严格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手段,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完善与多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根据本方案确定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要求,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点保障。(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气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方案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分工,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相关工作。

(二)制定推进计划

各有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要依据方案中承担的任务,组织开展本系统、本地区监测网络现状调查,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定期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推进落实情况。

(三)强化督导检查

市生态环境局将组织有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适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确保按时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第五篇:环境监测工作个人总结

环境监测工作个人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环境监测工作个人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监测工作个人总结1

XX年我站坚持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努力开拓环境监测工作新方向,确保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支持和监督作用,注重抓好监测技术人员的自身建设,强化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顺利完成了分局交给我站的各项监测工作和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强队伍素质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在站长的领导下,首先以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为重点,狠抓业务培训,每月都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年组织两次基础理论和质量控制等知识考试,并将结果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先后派人参加省、市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和技术比武。其中在市站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团体第二名,我站的梁敏同志在省站开展的技术比武中获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我站监测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目前我站监测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每个监测项目都是两个人以上持证。

二、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强化优质服务。

今年站内成立了一个质量控制室,由质量负责人兼任主任,主要负责站内日常质量保证的监督检查,从监测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按监测规范层层把关。在各业务室都设置了质控员,由室主任或技术负责人担任,主要检查本室日常监测质量控制的落实情况,检

查分析人员的操作过程、原始记录等。从而使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上得到保证。

为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报出的监测数据坚持三级审核。目前,基本形成了站长决策、业务负责人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员具体实施的三级质量管理体制。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监测数据从产生开始就处于严密的质量控制之下,从而保证了报出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圆满完成局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站已完成:

(一)全年各季度的xx区出境地表水监测报告,并按时上报市站,整个常规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

(二)污染源总量监测工作。

目前共完成污染源总量监测任务32家(次),其中24小时连续监测企业3家(次)。

(三)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基础监测11家(次),完成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12家。

(四)在我市高考期间,积极参加高考控噪工作

(五)为环境执法和排污收费服务,共计提供了8次技术服务。

(六)做好了区域内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完成了基础数据136个。

(七)完成局领导下达的其它监测任务。

在今年的xx区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中对全区19家涉砷、涉镉、涉铅、涉六价铬的企业进行了采样分样,共获得有效数据162个、为我区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而快速的支持。

在即将到来的XX年里,我站工作安排如下:

1、继续加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养,除本站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外人参加省、市组织的技术培训。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文件及程序,做到每一台仪器都建立一个档案,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维修登记、仪器检定周期和在用仪器标志管理等工作,使在用仪器

设备的合格率和完好率达到100。提高监测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为环境管理提供快速高质量的数据。

3、增加硬件的投入,淘汰掉一批过时和老化的监测仪器,购进一批先进仪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为环境监测提供一个好的硬件环境。

4、加强与局其它部门的业务联系,配合其它部门完成局里安排的任务。在局党组的带领下继续发扬好的工作作风,切实行使自己的职能,完善制度、严格规范,以建设高标准优质实验室为目标,团结一心、勤奋工作,力争XX年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环境监测工作个人总结2

一年来,在王**站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单位全体同志的帮助、支持下,我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根据大队工作的具体状况,重点学习了《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等法律法规和环境监测专业知识,在学习中我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工作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为完成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恪尽职守,认真作好本职工作

一年来,认真履行“屯昌县环境监测站岗位责任与责任追究分解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认真履行“屯昌县环境监测站岗位责任与责任追究分解表”,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和难点,确保计划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二是扎扎实实地做好监测分析工作。一年来,认真完成了大队所交给的监测任务。三是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日常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一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单位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单位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单位的良好形象。

总之,一年来,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对政治理论和法律的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

一是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在提高素质能力上下功夫。把学习作为武装和提高自己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参加集中组织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根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搞好个人自学,不断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

二是进一步强化职责意识,在争创一流业绩上下功夫。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埋头苦干,奋发进取,追求卓越,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转变工作作风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努力做到由只注意做好当前工作向善于从实际出发搞好超前服务转变;由被动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向主动服务、创造性开展工作转变;由只注意搞好对内服务向把对上服务和对下服务、对内服务和对外服务统一起来转变,努力为各排污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环境监测工作个人总结3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有很多值得珍藏的回忆。这一年,对我来说是忙碌的一年,艰辛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而且也锻炼了个人意志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成熟的环境监测人员。现在将我在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思想汇报如下: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我坚持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关键环节对待。根据监测站的具体状况,重点学习了综合科组织学习了一系列维稳材料、>、>等专业知识,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为完成本职工作打下了政治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了发生在和田、喀什的两起暴力恐怖事件是由组织、有预谋、有目的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我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认清我们共同的敌人,分裂分子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作为一名监测人员,我们要立足新疆的稳定发展、民族的团结和睦,我们要毫不松懈、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暴力恐怖主义、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今日和田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二、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

我能够在工作当中尽心尽力,较好的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自觉服从配合各室衔接做好日常监测工作,较好的按时完成各室交办的监测任务。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在作风上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我从事了监测站的办公室、水室的部分日常分析监测例行常规监测。主要包括:

1.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监测

2.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4.地下水、地表水水质监测5.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竣工验收监测。

三、严以律己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我自身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是当中。在日常工作当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地接受大家对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化验分析操作技能,尽职尽责优质高效的做好各项监测任务。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把学习作为武装自己和提高自己的首要任务来抓,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是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责任感认真做好职责内的监测工作任务,埋头苦干,奋发进取。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本人在工作中距离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方面主要是在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监测工作主动性不强。

二方面是在坚持学习上做的不够好,自我要求还不够严格,理解和领会监测所学理论的技能还不够深入、全面和规范,学用结合方面还做的不完善。

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发扬他人成绩,克服不足,以对监测工作、对监测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基本个人职责让领导放心,让大家满意。

环境监测工作个人总结4

现根据市委的要求,将主要履职情况、廉政建设情况及学法守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履职情况

1、不断强化项目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项目审批工作量也逐步加大。到目前为止,项目申报登记近400个,审批环评报告表近160个,审批(预审)环评报告书18个,其中审核报省市局的项目11个;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本着对基层、对业主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快捷、高效。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坚持高效优质服务,对选址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基本无污染的项目随到随批,当日收理项目当日直接办结率90%;,同时简化优化审批程序,让企业感受到**优良的投资环境,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表(书)的审批至少要比国家规定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始终把“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始终把“服务创一流,满意在窗口”作为追求的目标。在市行政服务中心20xx年1至11月份窗口测评中,环保窗口三次被评为优质服务示范岗,其余月份均为红旗窗口,窗口工作人员每月都被评上群众满意工作人员。同时对捕捉到的项目信息,提前介入,为企业决策提供超前服务,对其选址、审批、建设等过程提出建议,减少审批过程中往返次数,同时主动走访各镇、开发区,为基层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

对重大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对属于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本人全程跟踪,做到事前指导、事中协调。对科技城区域开发项目、金河铝业扩建铸造项目、南通汤始建华管桩项目、南通红梅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项目、江苏宝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铜箔项目、经济开发区表面处理园项目、南通其昌镍矿精选有限公司镍矿项目等近三十个重点项目进行保姆式服务,我与局主要领导、市领导多次到省厅、市局向领导和专家汇报沟通,使这些项目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省厅、市局批准。

2、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把好项目审批关口。

认真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在热情高效服务的同时,坚持依法办事,认真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目录》,严格执行《关于明确苏北地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的通知》精神。坚持做到“四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批;选址不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不批;污染物总量平衡方案不落实的不批;污染难治理且不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的不批。限制低水平、小规模、高污染、高风险的建设项目,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低产出的项目进入园区,自觉抵制发达地区的污染转移。全年由于选址不合理,没有环境容量或不符合环境准入条件而予以否决的项目近20个。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今年三月份以来,根据上级环保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局“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下,协同编制组全体人员认真开展了调研,根据我市环保工作及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的实际情况,先后确定了《**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思路及编制大纲》,设定了11个“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子课题。为了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委托省环科院作为规划的技术支持单位,目前,《规划文本》初稿已形成,正在进一步征求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环保系统内部科室的意见,以进一步丰富**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规划文本将于年内出台

4、坚持建章立制、强化考核,努力提升环境监测服务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的能力。

本人今年刚分管监测站,在了解监测站的基本情况后,协同监测站制定了《20xx监测站主要工作任务分解及考核细则》,《考核办法》首次实行站室两级考核、首次赋于科室主任考核权、首次实现科室内部多劳多得、首次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职务晋升和评先评优相挂钩。通过近一年的考核,大大提高了全体人员的职责意识和“比学赶超”意识。

一年来,监测站坚持“狠、严、多、快、全”的工作理念,始终把质量管理工作视作环境监测的“生命线”,不断完善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稳步提高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积极推进持证上岗考核,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截止到11月底,共获各类环境监测数据近5万个,编制各类环境监测报告、报表、专题报告500余份,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180余份。

5、坚持廉洁自律,增强自己勤政廉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做官是暂时的,而做人是长久的。我始终注重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向书本学习,更注重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认真学习《惩防体系规划》、《两个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一年来,分管的规划管理科和环境监测站未发现一例违法违纪行为,本人能认真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遵守环保人员“十条纪律”和“六条禁令”,从不干预、插手环保工程项目招投标、指定环评单位、施工队伍和环保产品、设备,从不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8小时以外从不涉足不健康的娱乐场所。

二、主要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年来,个人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也与局党组的培养教育密不可分。但自己的工作作风、工作思路、组织协调能力等与**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服务的成效与领导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面对环境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力度偏小,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不敢动真碰硬。

(2)工作的主动性不强,被动应付的多。

(3)有时有公车私用现象。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开展工作,努力提高素质,为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环境监测工作个人总结5

一年来,本人在局领导和站长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同志的帮助支持下,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监测工作任务。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为提高自身修养,本人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知识拓宽视野,通过学习汲取营养。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知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监测条例、《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等环境业务知识,自身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养在学习中有了明显提高。

二、每次监测任务都认真对待、细致安排,从采样、分析方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面严格把关;对监测分析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能够深入分析和探讨,查找原因,及时解决。

三、在实验室工作中,始终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环境检测管理条例》、《环境技术规范》、《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的要求。一年来无一例实验安全事故、实验技术事故发生,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四、本人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对政治理论和法律的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性不够。

在进后的工作中,本人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让领导放心、让同志们满意。

环境监测工作个人总结6

我自20xx年XX月份转行任职以来,一直担任质控员一职,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报告编制工作,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尽自己的努力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虚心学习,认真工作,履行职责,下面将本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内容

1、负责公司检测报告格式的编制;

2、负责及时完整出具检测报告,并及时与客户沟通,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3、熟悉相关行业标准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确保在报告中正确应用;

4、严格遵守客户的保密协议和公司的相关保密制度;

5、负责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检测或采样数据中发现的重大不符合可及时、直接向技术、质量负责人汇报;

6、负责将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等与客服部门的交接;

7、完成项目合同相关工作。

8、及时有效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在工作中的认识和收获

了解行业知识和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很快的完成办公文档。2、懂得事情轻重缓急,做事较有条理。报告编制工作是企业内部非常严谨的一项重要工作,包含了对采样人员、送样人员、实验员、领导多方人脉进行沟通,做到上情下达,然后才能准确的出具检测报告,这也是质控员工作繁杂的特点。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还经常有计划之外的事情需要临时处理,并且一般比较紧急,让人不得不以一变应万变先去解决。3、工作中虽然能做到尽职尽责,但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错误,为了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本人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向各位同事请教。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对接工作不够耐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同事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促进,这样才能相互配合完成工作。但是,经常因为双方态度不好导致工作上的不愉快,在这方面我还有很多要改正的地方,需要今后努力。

2、工作细心度仍有所欠缺;在日常工作中,时常有些工作因为不够细心,从而浪费时间或是再做一遍。相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本人一定会仔细、仔细、再仔细来完成每项工作;

3、对编制报告完成时间不够及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严格注意这一点,及时汇报完成编制报告的程度,以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四、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我会根据以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提高自我工作意识及工作效率,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

通过担任进测报告编制员的工作我体会到,编制报告是我们整个环境监测行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不轻视、不怠慢、分出轻重急缓、想办法将编制内容做到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根据实际合理设置工作程序,多思考总结,处理不当的事情要及时的改正,努力不犯同样错误!

五、自我评价:

我工作态度积极、认真,有团队精神,对待工作有热情,能立刻响应领导的指示,但是缺乏经验和一定的专业技能,需要好好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六、结语

最后,希望在以后的职业生涯,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与同事相处更融洽,也能够积极的配合及协助其他部门更好的完成工作,公司也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下载2014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为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本办法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1第一条编辑 为加......

    环境监测学

    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环境分析的对象是人类因生产活动而排放于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包括大气、水、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可现场测定,也可采集后实验室测定,通常......

    环境监测

    第一章 1.环境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对象: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各种成分。 目的: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系) 考试时间:6、14 本复习提纲答案来自于道客巴巴 百度文库 豆丁网等 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考试标准答案 整理人:曹艳魏来 2016.5.28第一章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1.1环境监测类型 按照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对象有三种分类方法。 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常规监测、例行监测) 对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进行......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环境监测”入学考试是为招收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的纺织材料基础理论知识和......

    环境监测

    硫酸盐化速率 是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演变为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 总碳氢化合物常以两种方法表示,一种是包括甲烷在内的碳氢化合物,称为总烃(THC),另一种是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2.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