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生命 2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ISM模型.........................................................................2 一·前言.................................................................................................................2
1·1选择工程质量的的背景和意义......................................................................2 1·2国内外发达国家工程质量的研究..................................................................4 1·3研究问题的思路框架...................................................................................6 二·影响因素..........................................................................................................7
2·1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影响因素..................................................................7 2·2各系统要素分析.........................................................................................8 三·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的ISM建模.............................................................13 3.1 生成连接矩阵..........................................................................................14 3.3 因素的级位划分.....................................................................................16 3·4 生成层次结构图......................................................................................18 四·结果分析........................................................................................................21 4·1 因素间的相互关系................................................................................21 4·2 影响因素分析.......................................................................................22 五·结论...............................................................................................................23 5·1主要研究内容............................................................................................23 5·2 研究问题的不足之处................................................................................24 5·3 展望.......................................................................................................25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ISM模型
摘要: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生命,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对工程质量事故形成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是控制和预防事故发生、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本文以典型工程质量事故案例为基础,参照前人工程事故论文,提炼出13项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梳理、专家访谈对因素进行补充,最终确定16项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关键因素;构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ISM模型,将16项质量事故影响因素划分为6个层次,用有向图表示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ISM的结果,对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ISM 一·前言
1·1选择工程质量的的背景和意义
•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我国的工程质量一直令人堪忧,墙体开裂、屋面漏水几乎比比皆是,房屋倒塌的质量事故也频频发生。尽管国家、政府和行业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以期提高工程质量
•,然而我国工程质量问题却日显突出。工程质量问题会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加、工期的延误,严重者会带来社会性、群众性和广泛性的影响,深刻说明工程质量的脆弱性和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
• 如何才能将质量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防止事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危的重要问题。识别质量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理清因素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是控制和预防质量事故的根本所在。
建设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千秋大业,搞建设功在当代,泽被子孙。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的品位和形象,确保工程质量是建设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所有有关部门,建筑施工企业和职工的重大责任。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工程质量,时时告诫我们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作为主管建筑业工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更要高度重视、严格要求、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扎扎实实地抓好工程建设质量,让全市人民住上放心房、满意房。
1·2国内外发达国家工程质量的研究
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
德国工程质量研究发展现状。德国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主要采取由州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和授权,由国家认可的质监工程师组建的质量监督审查公司,代表政府对所有新建工程和涉及结构安全的改建工程的质量实行强制性监督审查。德国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体制有两种一种是政府直接监督检查;另一种是政府委托私人质监公司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德国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质监检查是全过程监督检查,一般均由政府直接监督;对私人工程则采用抽查方式。英国政府是将建筑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委托给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师协会、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英国建筑师注册委员会等协会和学会,由协会和学会对个人执业资格进行严格的注册管理。英国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方式为抽查,重点是关键部位。抽查按照预定的检查表进行打“ ”检查。
• 法国政府主管部门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而是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促使建筑企业提高工程质量。法国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一般由私人质检企业承担。• 美国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参与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在美国,政府参加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检查的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自己的检查人员;另一类是政府临时聘请或要求业主聘请的,属于政府认可的外部的专业人员。后一类监督检查人员都直接参与每道重要工序和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由他们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 我国则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整个建筑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工程质量质量研究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化工程建设对质量检测的需求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工程质量研究人员层次低。目前工程质量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从业人员能力水平较低。检测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检测行业发展和检测机构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检测手段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质量研究使用的仪器设备明显落后,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一些重要的工程质量项目无法进行。方法落后。我国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大多只限于传统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跟不上新型建筑材料、现代施工工艺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复杂结构的建筑以及建筑新材料在工程中广泛的采用,对工程质量研究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外,随着我国加入 后建筑市场对外的开放,国外先进的工程质量机构必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多数工程质量研究机构附设在科研单位和高校,或设在质量监督机构中,由于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就无法为出具错误甚至虚假的检测数据和报告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其中包括赔偿
1·3研究问题的思路框架
首先,确定研究范围,确定为研究工程质量 • 之后根据研究的主题既工程质量,确定其影响因素
• 在从其影响因素建立系统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个系统要素的关系
• 及各个要素层次关系 • 运用ISM模型分析其结果 • 最终得出结论
• 陈忠,杨超 杨兴灵,代生雷,黄聪,焦阳,王金波 石卉(组长),马玉 二·影响因素
2·1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影响因素
•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全过程中,工程实体在适用、安全、美观、经济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件 [2]工程质量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
• [3],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通过大量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事故 的类型和表现不同,但其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却有众多相似之处。本文以课题组收集的111项典型工程质量事故案例为基础,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出13项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因素。
• 1。违反建设程序建设单位过失 2.未作勘察、3.无设计图纸 4.勘察缺陷及错误 5.设计方案缺陷或错误6 施工单位不按图/规范施工7 施工技术、工艺、方法不当8 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9 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及制品10 建筑物使用及维护不当11 知识水平与素质不高12 企业自身管理不善13 环境因素 2·2各系统要素分析
• 知识水平和素质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集体具有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当一个集体知识水平高的时候,那么这个集体的管理水平就高,相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减小。反之,就会出现建设单位自身过失出现各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违法施工情况,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的不到保障。项目经理必须懂业务、善管理,既能抓住重点,又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而实际上有很多项目经理业务水平低,一个项目经理承包施工多个工程,或者是高资质项目经理承包工程而由低资质项目经理施工,都会影响工程质量。
• 企业自身管理不善是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设工程的项目法施工对推进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便捷的途径,特别是项目经营责任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的实行和完善,可以说是对工程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它的健全与完善取决于项目部自身的发展,影响项 建设工程的项目法施工对推进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便捷的途径,特别是项目经营责任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的实行和完善,可以说是对工程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它的健全与完善取决于项目部自身的发展,影响项目部发展的因素就使项目管理产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工程质量。
• 建设单位过失是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的投资人,是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总负责方,拥有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外观、选用材料设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选择承包单位等权力。建设单位过失主要有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建设单位肢解发包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本身有缺陷,建设单位提供或者指定购买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以及建设单位的负责人接受施工单位的贿赂,让施工单位违反建设程序施工。
• 违反建设程序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违反施工设计程序,肆意施工,导致施工顺序混乱。出现施工技术、工艺、方法不当,未作勘察、无设计图纸等情况。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性,必然伴随工程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质量活动,是相互之间互为依据的严密的系统过程。打破了建设程序势必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 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督不力也是导致出现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要把工程质量管理好,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不外乎三个层次:一是政府监管,二是建设单位(业主)负责,三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负责。由这三个层次构成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管理的体制。从政府这个层次来说,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又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搞市场 经济,要有一个规则,就好像打篮球一样,你裁判吹得很严,他在那里抱着球跑,这是不行的。作为政府宏观控制职能,控制工程质量就是要构筑一个市场运行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从建设市场的整体来看,我们市场运行的规则还不完善,但就现有的规则,实施中的问题也很多。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很普遍。建设市场的混乱直接地危害工程质量。所以,政府要下功夫,一方面要构造这个市场,健全运行规则,同时要保证这些运行规则的实施。不能保证实施,就要进行整顿。健全市场运行规则要加强法制建设。在政府对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的层次上,我们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 建筑市场不规范的主要内容有规避招标和在招标活动中弄虚作假的行为;转包、违法分包和无证、越级承接工程业务行为;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在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违反法定工程建设程序,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的行为,不依法办理质量、安全等政府监督的行为和竣工验收不备案行为;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滥用职权行为。市场的不规范势必导致使用建设不规范,就会使工程质量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加大。
• 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 是建筑市场不规范的表现之一。现有的监理队伍不能满足建设市场需要,临时转入监理岗位人员多,现场监理机构中抽调、更换时常发生,人员无序流动,资质和能力下降,监理队伍出现不稳定,监理管理水平不高。,工程分包控制不严,执行标准、规范不严。、隐蔽工程和关键环节,缺乏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抽查频率少,对施工单位的试验检测数据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复核审查分析。工程监理实施距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管理还要一定距离,工程质量事故的出现,多数是因为工程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体现在监理方面是工程监管不严。
• 勘察缺陷及错误会导致施工设计的错误,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 • 设计方案缺陷或错误,工程设计是指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有技术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整个活动过程,是建设项目生命期中的重要环节 ,是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体现具体实施意图的重要过程 ,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 ,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 ,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工程设计是否经济合理 ,对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设计方案的缺陷会导致经济损失和工程质量问题
• 未作勘察、无设计图纸施,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建设环节的质量均不能得到保证,工程无法按正常程序进行竣工验收,工程质量难有保障,容易引起房屋开裂、漏水等质量通病,甚至存在严重的结构安全隐患。
• 施工单位不按图/规范施工是由监督机构监督不力和自身素质决定的它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 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及制品不但直接影响了工程结构的安全使用功能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许多工程悲剧就是由于工程质量原因导致的
• 建筑物使用及维护不当也是工程质量出现的直接原因,维护及使用不当的后果就是建筑物坍塌倾斜。其后果要不是工程质量事故,要不就是人员伤亡
• 环境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这些因素复杂而多变,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有较大影响。比如工程地质、水位等又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影响到基坑施工质量。而气象条件,如高温、大风、严寒、雨天等都会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经济环境的要素资金·价格·工程投入物·劳动力·工人技术水平和材料的质量是影响质量的最直接的因素。• 施工技术、工艺、方法不当是工程质量事故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合理有序的施工方法工艺技术室保障工程质量的最有效保障
三·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的ISM建模
• 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on Structure Mode,ISM)是美国J·华费尔特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种法而开发的。其基本核心思想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终将系统构造成一个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多级递阶模型[9,10]。近年来,解释结构模型广泛应用于系统的分解、事故原因的解释,能有效理解和解释问题的层次与因果关系。因此,本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探寻工程质量事故形成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识别出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以及因素间相互影响关系。分析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3.1 生成连接矩阵
• 首先确定系统构成,S =(S1,S2,„,Sn)。其
• 次确定该系统中因素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通常对应关系由专家的经验确定或通过调查问卷形成。可以定义两个因素Si 和Sj 之间的关系为SiRSj,R 和R即表示因素Si 对S • j 是否存在相应的影响关系。最后,根据因素之间的关系归纳成连接矩阵A=[ aij],其中A 的元素aij 为:
式中,R 表示Si 和Sj 之间有对应关系,R 表示Si和Sj 之间无对应关系。在本文研究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系统中,各项影响因素即为本系统的构成要素。为了能较为方便地构建模型,将前述内容中确定的16项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按照顺序分别命名为S1~S16。借助课题组专家的经验,确定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得到连接矩阵A。3.2 生成可达矩阵
• 求连接矩阵A 与单位矩阵I 的和(A+I),对某一整数n 做矩阵(A+I)的幂运算,直至下式成立 • 为止:
式中幂运算是基于布尔代数运算法则进行的,矩阵M =(A+I)n称之为可达矩阵。可达矩阵 M 的元素mij 为1 表示因素Si 到Sj 间存在可到达的路径,反之mij 为0 则表示因素Si 到Sj 间不存在可到达的路径。建立可达矩阵的目的是用于表征因素之间直 接和间接的关系。
对2.1 中构建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连接矩阵A 进行A+I 的幂运算,当n =4时,得到下式:即可达矩阵M 如下:
3.3 因素的级位划分
• 根据可达矩阵M,求出各因素的可达集合P(Si)、先行集合Q(Si)以及共同集合P(Si)∩Q(Si),集合的确定应满足如下公式。
P(Si)即从因素Si 出发可以到达的全部因素的集合,而Q(Si)则是可以到达因素 S i 的全部因素的集合。P(Si)可以通过找可达矩阵M 的第i 行上值为1 的列对应的因素求得,Q(Si)通过找第i 列上值为1 的行对应的因素求得。最后,再根据如下公式 计算因素的集合L1。
• 满足上式的因素集合即构成L1。集合L1 中的元素有如下特征:从其他因素可以到达该因素,而从该因素则不能到达其他因素。同属于一个集合L的因素,表明其同属于一个层次。然后从可达矩阵M 中删去对应L1 中因素的行、列得到矩阵M′,对M′ 重复上述操作,可依次确定 L2,L3„,直至完成所有因素的级位划分。按照上述步骤,根据可达矩阵M 对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因素进行级位划分,第一次计算获得的可达集合P(Si)、先行集合 Q(Si)以及共同集合P(Si)∩Q(Si)如表2 所示。根据表2 由上式确定了第一级因素集合L1 包括S7,S9,S 10,S13 四个因素。重复计算,最终将16个因素分配在6 个级别上,因篇幅限制只列出一次计算过程。最终确定的因素级位划分用下式表示
3·4 生成层次结构图
按照确定的因素级位重新排列可达矩阵M 的行和列,得到矩阵M :
对矩阵M″ 进行三角化分块处理,同级因素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关系,正好形成单位矩阵。M″中1 ′表示相邻级别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矩阵表征的关系用有向图连接相邻级别间的因素,便得到了图1 所示的层次结构图。该图清晰地反映出各级别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 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将因素名称可得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见图2。通过ISM 分析,将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16个影因素划分为六个层次,第一层包括施工技术、工艺、方法不当;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及制品;建筑物使用及维护不当;环境因素4个因素。第二层包括未作勘察、无设计图纸;设计方案缺陷或错误;施工单位不按图/规范施工3个因素。第三层包括违反建设程序;勘察缺陷及错误;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3个因素。第四层包括建设单位过失;建筑市场不规范2个因素。第五层包括企业自身管理不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督不力3个因素。知识水平与素质不高是第六层因素。图2清晰地显示了质量事故影响因素间的复杂关系层次
四·结果分析
4·1 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 这16个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关系,解释结构模型中的箭头表征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向图将因素连接形成链状结构,从图2中可以看出并非所有因素之间都具有“影响”关系,有“影响”关系的因素之间会形成因果反馈链。如,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建筑市场不规范,从而使各责任主体违反建设程序,就会发生不做勘察和设计的现象,没有设计图纸会导致施工方法错误,进而形成质量安全事故。从解释结构模型中可以提炼出所有因果反馈链,找寻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
4·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层因素是与工程质量事故密切相关的显性原因,属于直接原因。施工单位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及制品,采用错误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是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直接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用户随意改变设计用途、任意加层或增加荷载、维护不当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形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它们共同构成了质量事故的内在直接原因。自然境和社会环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外在条件,风、雪、雨、地震、滑坡等自然因素,战争、**等社会因素是直接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外在直接原因。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的所有因素是质量事故的间接原因,往往不直接造成事故的发生,而是通过直接原因作用于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建筑市场主的工作缺陷以及整个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最终表现为施工过程的不合理,形成质量事故。第五层和第六层因素是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的知识水平与素质较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企业管理混乱,而技术人员水平低下会直接造成工作错误。同时我国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仍旧不健全,监督体制的不完善也带来了政府监督不力。不得不承认这些因素对我国工程质量事故频
五·结论
5·1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以工程质量为研究对象,主要以工程质量发生的原因 主导,研究各个影响要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有1 违反建设程序建设单位过失 2.未作勘察、3.无设计图纸 4.勘察缺陷及错误 5.设计方案缺陷或错误6 施工单位不按图/规范施工7 施工技术、工艺、方法不当8 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9 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及制品10 建筑物使用及维护不当11 知识水平与素质不高12 企业自身管理不善13 环境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个层次关系。通过各个要素的关系建立ISM模型,运用结构模型解释各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得出结论
• 第一层因素是与工程质量事故密切相关的显性原因,属于直接原因。施工单位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及制品,采用错误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是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直接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用户随意改变设计用途、任意加层或增加荷载、维护不当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形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它们共同构成了质量事故的内在直接原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外在条件,风、雪、雨、地震、滑坡等自然因素,战争、**等社会因素是直接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外在直接原因。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的所有因素是质量事故的间接原因,往往不直接造成事故的发生,而是通过直接原因作用于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建筑市场主体工作缺陷以及整个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最终表现为施工过程的不合理,形成质量事故。第五层和第六层因素是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健全法规,加强政府监督是关键,而提高各方知识水平和素质是重中之重
5·2 研究问题的不足之处
• 然而本文研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本人还处于学生阶段对真正的工程事故仅仅从电视媒体知道,而对工程质量的研究主要以各位前辈的研究为主,自己从未真正的实践过,所以个人观点偏多,有许多不当之处希望各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鉴于本人专业水平影响,本文相关数据也有许多是从相关专业杂志及期刊获得,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也能出现研究的过于粗糙,不够仔细认真,有许多地方没有完全考虑到,可能得到的结论不够全面,如有结论与此不合的请谨慎,以上全文均表示一人或几人观点,忘有更深研究者给以更正
5·3 展望
• 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生命,是保证建筑业能够发挥支柱产业作用重要基础。中国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中国工程的质量问题却一直未得到本质性的改善。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目的是挖掘质量事故的关键因素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层次关系。其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质量事故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降低质量事故的关键环节,以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 对于直接原因,外在直接原因往往是难以控制的,属于不可抗力条件;而内在直接原因主要属于技术、方法以及管理中的失误,较为容易避免和控制。对于这类因素的控制,关键在于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与方法的提高,如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推行;同时,加强工程质量形成各阶段的质量监督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实际需要
• 对于间接原因,其根源在于各责任主体的不规范质量行为。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性,必然伴随工程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质量活动,是相互之间互为依据的严密的系统过程。工程质量是全体的责任,通过对各种质量问题和事故的深入分析,逐步意识到工程质量不再只决定于个体行为,而是受制于局部的群体行为甚至是全局性的系统整体性行为。要解决这一层次的原因,必须端正各主体的质量态度、规范质量行为。利用行为矫正技术和方法,制定责任主体影响工程质量的组织行为矫正方案,选择耦合的联动机制实现各责任主体质量管理过程的衔接和配合。
• 对于根本原因,这是与我国目前建筑市场环境与法制环境密切相关的,也是改善我国工程质量现状所需解决的最根本问题。这不仅需要各个建设主体的共同努力,同时需要借助政府与法律的手段。一方面,各主体需要提高员工的素质,企业的总体水平,这是实现工程质量的知识保证。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完善法制环境,协助建立公平的建筑市场环境,这是实现工程质量的环境保障。
• 为了我们将来能住的安心,我们必须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人民住上放心房、满意房。
参考文献
[1] 姚 兵.工程质量新概念体系的构建[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2):2-6. [2] 彭国远.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法律对策[M].湖南大学出版,2001.
[3] 高齐圣,张嗣瀛.复杂科学与质量管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4):130-131.
[4] 潘 巍,工程管理学报 ,第26 卷 第1 期,2012.[5] 万冬君.引入保险机制的工程质量协同监管模式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25(8):373-377.
第二篇: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
钻探分公司技术组 朱 勇
优秀的工程质量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法宝,也是企业形象的金字招牌,更是和谐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钻探分公司来说,工程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成功的经验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筑牢‘以质量树信誉,以信誉拓市场,以市场增效益,以效益求发展’的这样一道生存和发展的防火墙,‛以‚建优质工程、树企业形象‛和‚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和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前提下名优取胜,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瓦斯治理钻孔工程就是煤矿瓦斯治理的先决手段,优秀的质量就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接替的关键。质量的优劣决定着煤矿瓦斯治理的抽采效果,更是分公司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增加客户的满意度,提高分公司的信誉度,以保障分公司稳定长远的发展。
树‚企业形象‛、创‚企业牌子‛非常不容易,需要较长的时间的艰苦努力。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优胜劣汰现象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着为钻探分公司在追求泾济效益的前提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和日常工作中,我们的企业和广大职工在这方面就不得相形见绌。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光讲完成数量,忽视了工程内在的质量要求,以致出现不合格的情况。特别是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管理工作中,不得只重视员工任务指标的完成,对工程质量要有高标准、严要求,考核严格的约束机制。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施工人员都要摆正进度与质量的位置,在生产过程中也好,干工作也好,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组织施工,解决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适当的提高进度。但要消除重进度轻质量的错误思想认识。
为确保优秀的工程质量,我们必须用生命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由我们钻探人一起努力所创造的,职工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我们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职工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增强质量观和责任感,‚把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意识‛融入钻孔施工,视工程质量为企业的生命,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工程质量,以优质的工程质量创造优秀的钻探施工企业。
总而言之,工程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企业平安优质发展的保证、也是企业履行合同的最基本需要。工程质量管理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有效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工作质量、保证企业形象和生存发展长胜不衰、永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审计的方法
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审计的方法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一直到竣工决算的整个实施过程的审计,贯穿项目决策、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及竣工决(结)算全寿命周期。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己被审计机关纳入跟踪审计的范畴,本文就如何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谈谈几点愚见。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大,涉及面广,施工过程极其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无外乎制度因素、人的因素、机械工具因素、材料因素及现场管理因素。而对工程质量的监督重在于对质量影响因素的监督检查及整改落实,下面就对几大关键因素的监督检查及整改落实分别予以阐述。
一、制度因素的审查
1、审核参建单位是否建立建全了科学的、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并明确相关的质量考核及惩奖办法,使所有参建人员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
2、审核参建单位是否制定了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组织了详细认真的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
二、人的因素的审查
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者和操作者,工程建设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共同作用,施工人员技术素质,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施工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参建人员的检查是审查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1、检查所有参建人员尤其是重要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是否持证上岗;
2、检查人员配备情况是否满足工程质量及进度管理的需要;对审计而言,关键是检查人员到位是否与投标承诺及计划相匹配;
3、检查所有的参建人员是否参与了岗前教育与培训。审计人员可通过现场抽查某员,要求相关单位提供该员的岗前教育与培训资料。
4、检查参建人员是否参与了岗前技术交底,并审查技术交底资料是否真实,有效。
三、机械工具因素的审查
工程机械工具在施工中对工程质量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对工程机械工具的控制也是工程质量审计的重要一环。审计人员可通过审查相关单位的工程机械设备、工具进场报验资料及台帐,了解工程机械工具的技术性能、工作质量及可靠性是否满足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相关的检验测量仪器、混凝土拌和楼、混凝土布料机械及架桥设备是否有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标定资料,进场设备数量是否与投标承诺及计划相匹配。
四、材料因素的审查
材料是指投入工程建设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是工程实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可从采购、验收、存放、使用四方面着手。
1、采购。审查材料供应商资质证书,许可证及技术力量,需要公开招标的是否进行了公开招标。进场的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是否具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
2、验收。检查进场材料是否严格按照规范所要求的抽检频率进行抽检,包括施工单位的自检及监理单位的平行抽检;材料的进场报验资料是否真实准确;需要复试检测的材料必须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
3、存放。检查相关单位材料是否分类存放,相关的质保措施是否到位,尤其是钢筋的防锈、水泥的防水防潮等措施是否周全;严禁易污染、易反应的材料混放,造成材性蜕变。
4、使用。一是检查现场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尤其是隐蔽工程的基础垫层厚度、隐蔽结构物及附属结构物的结构尺寸、混凝土工程的水泥含量、钢筋工程的规格、数量、搭接及绑扎、焊接等是否与设计及规范相符;路面工程的结构层厚度、宽度、水泥(沥青)含量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二是检查施工现场是否使用未经检测或变质的不合格材料。如结构物的基础垫层碎石、台背回填及基坑回填的透水性材料,以及清淤回填材料、路基填筑材料等的相关指标是否与设计及规范要求相符,尤其是材料的粒径、规格、级配、含泥量、强度指标等。考虑到审计工作的局限性,无法通过精密仪器对以上指标进行检测,因此,审计人员可先通过目测初步确定材料的规格、粒径、含泥量指标是否超标,进而要求相关单位进行抽样试验检测,得到准确的数据,必要时,可通过全过程跟踪该材料的检测试验或通过抽查相关单位的检测资料予以确认。
五、现场质量的抽查
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的抽检,是工程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应加强现场巡视,对工程质量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跟踪抽检。现场质量抽检主要包括工序交接的抽检、隐蔽工程覆盖前的验收抽检、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前的验收抽检、己完工程成品保护的检查等工作。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或部位,审计人员应亲自参与检查验收,具体检查方法有如下两种:
1、目测法。一是观察施工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路基分层填筑厚度及材料粒径是否超出规范允许的要求等;二是观察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钢筋的搭接方式、基坑开挖方式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三是观察成品或半成品外观是否存在质量缺陷,色泽是否异常。如混凝土工程表面是否存在裂缝、蜂窝麻面等现象;而集料的选用决定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光滑程度,水泥含量或养生决定了混凝土构件表面色泽是否异常等;四是观察使用材料的规格质量是否符合工程质量要求。如碎石的含泥量、级配,混凝土的和易程度等。
2、实测法。就是通过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断质量是否合格。如用直尺检查结构物尺寸,垫层厚度及钢筋布筋间距或搭接长度等。
六、督促落实整改。如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与核实,做到“心中有数”后,即可确定和调整有针对性的监督措施,督促相关单位完善及执行自身质量管理工作,但应注意督促方式方法。
1、审计意见应有理有据,符合“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抓住关键与实质问题。如对工程质量及安全有重大隐患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并要求整改,而对因工人操作不熟练而造成的质量瘕疵,且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微小的问题,可督促施工管理人员,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与指导,提高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以便提高施工的质量。
2、督促应体现诚意。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利害关系也是一致的,因此,在严格监督时,也应体现审计的诚意,即“严格”是为了达到双方的共同目标。一旦不注意工作的方法与态度,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施工管理人员将难以接受,会采取对抗或消极抵制的态度,影响审计成效。
3、审计人员应在监督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业务水平。在监督整改的同时,应通过学习素质高的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与经验,总结和吸取不同水平施工企业的实践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业务水平。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新设备等在不断出现,只有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水平,才能做好“督促工作”。
附:常见质量问题汇总
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汇总
1、台背回填、基坑回填材料的规格、粒径、级配、含泥量、强度、压实度等与设计和规范要求不符;同时,回填及压实工艺与设计及规范要求不符,如未分层填筑并采用小型机具夯实;
2、清淤回填未清到设计要求的硬底层,回填材料规格、粒径、级配、含泥量、强度等与设计和规范要求不符,且未分层填筑并压实;
3、路基分层填筑厚度超过规范允许的厚度要求;同一水平层路基采用不同材料混合填筑;
4、路基填筑材料的材质与设计及规范要求不符,填料的粒径、含水量等不符合规范要求;
5、路基填筑宽度未满足设计宽度要求;路基填筑压实度、弯沉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6、路基清表未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厚度或宽度,清表后未压实;
7、半填半挖路段及纵向填挖结合段未设置台阶,或台阶规格与规范要求不符;
8、挖方路段边坡存在超挖或欠挖现象;
9、各附属结构物尺寸与设计要求不符,砌体结构砂浆不饱满,沉降缝或伸缩缝设置不规范,存在搭叠现象;砂浆用砂存在偏粗或偏细、采用强酸或强碱性砂粒(如海砂)、水泥含量偏少,养生未及时跟上等;
10、排水盲沟透水性材料未按规范要求布设或材料规格与规范要求不符,尤其是防水土工布搭接不够规范;
11、排水设施纵坡不够顺直,排水不畅甚至存在积水现象;管道工程中轴线偏位、管底纵坡、基座宽度、相邻管内底错口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2、隐蔽工程及附属结构物基础垫层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垫层材料规格与设计不符;
13、软基处理中,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及各种管桩、砂桩、碎石桩等打设密度不够,桩径、桩长与设计不符;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外露伸入砂垫层长度不够,砂垫层材料规格与规范不符,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抛石挤淤施工所用片石的厚度、直径及强度与规范要求不符,且填塞垫平及碾压不够密实;土工合成材料未回折覆裹,或回折长度不够;
14、喷浆防护中喷浆厚度未达到设计厚度要求,且养护不及时;
15、低温条件下进行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施工;
16、抗滑桩施工工艺与设计不符,施工顺序颠倒;
17、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时,锚杆进入稳定层长度和间距及钢筋的直径、锚杆长度与设计要求不符;且钢筋和锚杆不能外露,混凝土是否存在开裂脱落等现象;
19、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加工,钢筋根数、直径、间距、长度、连接方式、搭接长度与设计及规范不符;混凝土表面裂缝及蜂窝麻面现象不得超过规范允许(既蜂窝深度不得超过5mm,蜂窝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5%,收缩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2mm,深度不得超过20mm,裂缝长度不得超过1/2桩宽);
20、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所用水泥及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
21、制作钢管桩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
22、钢筋及钢管桩的堆放应有防锈措施,水泥的堆放应有防潮措施;
23、钻孔灌注桩吊入钢筋笼之后应检查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审计人员可通过抽查相关单位的检测资料而获得结果;
24、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加工应与设计要求相符,包括钢筋配筋、直径、绑扎、搭接、间距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钢筋无锈蚀;声测管是否按设计要求布设,布设长度是否与设计相符;声测管是否存在变形、弯折等;
25、通过抽查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主筋长度及灌注完成后外露钢筋长度,检测钢筋笼是否有上浮现象,同时钻孔灌注桩完成后,应抽查相关单位的检测资料,是否有断桩、短桩、露筋等问题,桩基承载力也应在检测范围之内;
26、钻孔灌注桩混凝土试块检测频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7、承台施工中,冷却水管是否按设计要求布设,承台混凝土养生是否及时,表面是否有裂缝,承台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8、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抽查混凝土的和易程度及浇筑方式,避免出现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尤其是高空浇筑时;
29、抽查拌和混凝土所用的各项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尤其是尽量不能使用海砂,非要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得使用海水或污水拌制;各项粗、细集料的级配、强度、规格及杂质含量指标是否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了抽检,是否符合要求; 30、混凝土拌和前,混凝土拌和设备进否进行了报验和标定工作;
31、模板工程应检查模板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应检查模板板面是否平整,接缝是否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物外露美观;模板脱模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尤其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
32、梁板浇筑时,可通过检查顶板和底板厚度,以确定充气胶囊是否在浇筑过程中上浮;
33、混凝土浇筑前,相应的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等是否进行了报检,并有相应的检测记录;
34、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厚度要求,振捣是否密实,振捣间歇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5、高温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应采取降温、防晒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温度在32℃以下;
35、砌体结构的沉降缝、伸缩缝、泄水孔及防水层是否设置规范,基础是否进行了检查和处理,所用片石等材料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直径、厚度、强度等;
36砌体结构的坚直度或坡度、断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砂浆是否饱满;养护是否及时;
37、桥梁附属结构及预埋构件的位置是否准确,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支座中心与主梁中心是否重合,支座规格及型号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是否具有出厂合格证明及相关的检测资料;
38、伸缩缝缝宽、与桥面高差及纵横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9、桥面泄水管的布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0、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厚度是否符合设计厚度要求,钢筋网的布设是否与设计相符;
41、涵洞基础及洞身沉降缝是否设置规范,填缝紧密,缝宽及填缝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2、圆管涵接口应平直,不能出现裂缝、空鼓、漏水等现象;相邻管节面错口应符合规范要求;流水纵坡与设计相符;圆管涵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
43、涵洞基础垫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垫层材料是否与规范相符;涵底铺砌是否紧密平整,流水是否畅通;
44、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是否与设计及规范要求相符;
45、水泥混凝土路面相邻板块间连接是否平顺,与周围其它构造物间的连接是否平顺;养生是否及时到位;
46、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宽度、厚度、平整度、强度、横坡、构造深度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7、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下承层应密实、干燥、清洁无浮土,拌和后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均匀,无花白,无粗细集料离析和结团成块等现象;
48、水泥(沥青)混凝土拌和材料是否与设计规范相符,包括碎石粒径、级配、强度、杂质含量、针片状指标、粘附性能等;
49、通过现场观察沥青混凝土面层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否存粗细集料离析、松散及裂缝等现象;
50、通过实测沥青混凝土面层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及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直尺实测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是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51、检查中央分隔带渗沟软式透水管及透水性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查中分带透水土工布的布设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2、检查水泥混凝土路肩压顶的厚度及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路肩培土的渗沟布设情况及材料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3、检查路缘石安砌的牢固性及线形是否平顺,缝宽是否饱满;
54、检查横向排水管的规格和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布设间距是符合设计要求;
55、沥青混凝土面层出现松散、油包、波浪、泛油等现象的面积不能超过总面积的0.2%,且应无明显轮迹现象;
5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碾压时间不应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摊铺及碾压温度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57、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养生期一般为7天,且养生期间应禁止机动车在上面通行;
58、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厚度、宽度、表面密实度及材料的规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9、隧道防水材料的质量和规格是否与设计和规范要求相符; 60、隧道开挖宽度和净空高度是否与设计相符;
61、隧道仰拱厚度与衬砌厚度是否与设计相符,是否存在裂缝现象; 62、隧道开挖是否存在欠挖现象,是否有浮石;
63、喷射混凝土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不能有空洞、裂缝及钢筋网外露等现象,喷层内不能存在杂物;
64、锚杆的长度、埋入深度、材质、规格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及规范要求相符; 65、钢筋网的布设是否与设计相符,钢筋的用量、规格、搭接是否与设计及规范相符;
66、仰拱超挖部分不能用虚土、虚渣回填;
67、钢支撑布设的间距、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接头是否牢靠; 68、超关钢管的规格、质量、密度及埋入深度是否与设计及规范要求相符;
第四篇: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办法(292号文)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铁总建设[2014]292号)
第二章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建立以质量目标、责任、制度、方法和控制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依据承担的建设任务建立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单位应组织对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总目标是: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行业和总公司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工程质量合格。
建设单位应根据铁路建设工程质量总目标,结合项目工程特点,细化制定本项目的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并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同时,建设单位应分制定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要点,将建设项目质量目标落实到建设管理工作中。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标准,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组织工程建设,对铁路建设项目 工程质量管理负责。并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按国家、行业、总公司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职责。
(一)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照勘察设计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查批复意见进行勘察设计,对勘察设计质量负责。
(二)施工单位应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的施工图施工,对施工质量负责。
(三)监理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和监理规范实施监理,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四)第三方检测单位应按规定开展质量检测活动,对其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咨询单位应依据相关标准、规定,开展咨询工作,对咨询结果负责。
建设单位应根据总公司规定,设置工程质量管理部门,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将质量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合同约定设置现场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和作业人员,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管理岗位、作业单元和作业人员。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行业和总公司的有关规定,结合铁路建设项目实际,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开展技术标准宣贯 培训,对作业标准提出统一要求。并督促参建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勘察设计单位应科学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确保铁路建设项目采用的工程措施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细化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
(二)施工单位应根据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等制定各类工程作业标准,开展标准化作业,确保现场作业有序可控,工序质量全面达标。同时严格落实总公司和建设单位相关规定,制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三)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依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要求,加强对铁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和监控,实现现场质量管理、现场作业有序可控。
(四)第三方检测、咨询等单位应根据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制定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流程和标准,并严格执行。
第十二条 承担铁路建设任务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以确保质量安全为核心,深入推进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积极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科技创新等方法,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第十三条 承担铁路建设任务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将以质量意识、质量行为、实体工程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控制体系进行分解细化,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好每一项任务的落实,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绩效水平。
第十四条 承担铁路建设任务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加强培训、检查及考核,落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保证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实现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
第三章 强化质量意识
第十五条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是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应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牢固树立“不留遗憾、不当罪人、建不朽工程”的质量观念,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采用集中办班、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建设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培训;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组织开展质量培训,并对其培 训情况进行检查,不断提高现场管理和作业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开展建设项目质量文化建设,广泛开展质量主题活动,综合运用宣传教育、典型示范、达标竞赛等形式,鼓励参建单位结合各自优势开展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遵守质量管理规定的自觉性,为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提供动力和保证。
第四章 工程质量控制 第一节开工前期质量控制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按规定逐项落实工程招标条件和开工条件,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建设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勘察设计管理,组织做好地质勘察大纲审查、勘察成果验收、初步设计文件初审、施工图审核与优化以及与运营单位对接等工作;不得使用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施工图。
(二)项目具备工程招标条件后,通过招标选择施工、监理单位,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质量要求、质量责任、质量违约处理方式、质量保修、质量回访等内容。
(三)组织参建单位和相关专家对重大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对参建单位资源配备履约和人员培训情况进行检查。
(四)在建设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项目质量目标和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并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对重大施工方案组织论证。
(五)督促施工、监理单位在开工前开展施工图核对,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开展设计技术交底工作,将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开工之前。
(六)指导或组织编制重难点工点或工序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并对施工单位推行架子队管理模式进行指导和检查。
(七)按规定到政府部门指定的监督机构办理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并向总公司内部监督机构备案。未办理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不得开工。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单位落实标准化管理要求和总公司相关规定,按照规范规程和审查批复意见开展勘察设计工作,确保勘察设计工作质量。勘察设计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勘察单位应保证勘察工作达到规定的深度,勘察成果齐全、真实、准确,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成果进 行设计,加强专业间协调,不得简化程序和工序。设计文件应明确工艺工序及质量要求,注明施工、运营注意事项和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二)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注明标准、规格、性能、使用注意事项等,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总公司有关标准和规范。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在设计文件中作出详细说明。属于依法实行许可或认证的,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三)按照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设计咨询、施工图审核意见等优化完善勘察设计,并就采纳情况向建设单位报告。
(四)在初步设计审批后及时成立施工现场设计配合机构,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由参与该项目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人员及具有现场配合经验的勘察设计人员组成,并保持相对稳定。
(五)依据审核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设计技术交底,说明工程实施方案、方法、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对重点、特殊、高风险工程等应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进行专项交底,说明新设备的专业分工。
(六)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核对施工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答疑,对出现的差错应及时更改并以书面形式送相关单位。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资源配置、架子队组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等开工前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组建现场管理机构并设置专门质量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未经建设单位同意,不得更换现场主要管理、技术人员。
(二)开工前应核对施工图,发现有差错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及时书面通知监理、勘察设计和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设计。
(三)根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总体方案和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后报建设单位审批。
(四)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分专业组建架子队,每个架子队总人数与所承担的工程任务相适应。
(五)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工艺复杂或技术难度大的工程,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明确工程准备、人机料配置、工艺工法、现场布置、质量控制要点等内容,并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指导书组织施工。
(六)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能力,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监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施工图核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等工作。监理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设置现场监理机构,配置现场监理人员,配备必需的试验、检测、办公设备及交通、通讯工具等。未经建设单位同意,不得更换总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
(二)根据规范规程和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提出加强质量控制措施。
(三)在开工前应核对施工图,发现差错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时,及时书面通知建设、设计、施工单位。
(四)按规定对施工单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单位资质、进场机械数量及性能、投标承诺的主要管理人员及资质、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技术措施等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和要求,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第二节 工程实施阶段质量控制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实施阶段质量管理工作,强化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和闭环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稳定受控。建设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现场质量管理流程和工作标准,对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应制定防控措施,实施重点控制,并加强流程检查,适时调整优化,实施动态管理;督促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完善质量工作流程并认真执行。
(二)组织制定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单体工程)开工条件及检查验收标准,并做好单位工程(单体工程)开工条件检查验收工作,达到条件才能批准开工,实现开工阶段标准化管理。
(三)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应保证其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总公司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指定、推荐、介绍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生产厂、供应商。加强设备器材上道前的检测、验收,严禁不合格产品上道使用。
(四)组织做好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上铁路项目精密测量工作,对全线精密测量控制网进行统一管理,组织编制项目精密测量实施细则,规范基桩测设、评估验收、交桩及复测工作,建立统一的精密测量数据库。
(五)组织做好路基、无砟轨道、高速道岔、连续梁、四电工程及高风险隧道施工等首件评估工作,依据首件评估结果对作业指导书进行调整完善,改进相关工艺工法后在全线推广应用。
(六)加强变更设计管理,建设项目涉及质量、安全需要变更的,必须及时按程序进行变更设计。
(七)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检查和资源配备履约情况检查,开展质量专项治理工作,制作检查记录留存备查。按规定对隧道衬砌、桥梁基桩等开展第三方检测工作,对检测不合格、不达标的,按程序和标准组织整改。
(八)落实质量“红线”管理要求,将结构物沉降评估达标、桥梁收缩徐变达标、锁定轨温达标、联调联试达标、工序达标等作为质量“红线”,从严进行管理,突破“红线”的要坚决停工,严肃处理。严格执行工序交接检查制度,组织对工序质量进行验收,存在质量缺陷的,应责成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再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九)组织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督促监理单位做好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对检查、验收发现的问题建立质量问题库,落实整改责任和时限,组织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保每个检查出的问题都得到整改,实现闭环管理。
(十)定期组织分析项目质量现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对暴露出的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避免重复发生。对质量管理制度、作业标准等实施动态管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十一)组织参建单位和相关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工作,鼓励参建单位将技术创新成果纳入施工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中,指导现场施工,不断提高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技术水平。
铁路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规定通过技术鉴定(或评审)或审批,并制定相应质量验收标准。未经鉴定(或评审)、批准或无质量验收标准的,不得采用。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做好施工现场配合工作,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勘察设计问题。勘察设计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现场配合工作细则,配合建设单位处理涉及勘察设计的有关事宜,说明施工图设计意图并指导实施,对现场地质情况进行确认,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涉及勘察设计的问题。
(二)参加建设单位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调整,参与重大施工技术方案研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并根据确定的施工组织方案做好施工图优化工作。
(三)及时掌握工程实施情况,需要变更设计的应按规定及时履行变更设计手续,完成变更设计文件。
(四)按规定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发现违反设计文件施工的,应及时通知建设、施工、监理单位,需设计提供解决方案的应及时提供。
(五)依据规范做好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上铁路项目精测网CPⅠ、CPⅡ测设工作和建设期间的维护管理工作,指导施工单位做好CPⅢ设置。
(六)按规定参加检验批、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设计文件组织施工,开展标准化作业,强化质量自控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依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交底纪要,在作业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将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过程控制及质量标准、作业标准、材料设备及工装配置、安全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向参与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传达。
(二)按照合同约定,由施工单位采购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应保证其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总公司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并按规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进行检验。对涉及 结构安全的试件、试块和建筑材料,必须按规定在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不得使用未经试验、检测或试验、检测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不得使用未经许可或认证的属于依法依规实行许可或认证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三)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加强混凝土拌和站、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推广应用拌和站和试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在线传输与监控,确保实验数据真实,切实控制原材料和混凝土质量,对质量问题进行追溯。
(四)加强对改良土和级配碎石拌和站、预制梁场、轨道板场、构件加工场、钢筋加工场等重要施工场所的管理,能进行工厂生产的砼制品、加工件等应实行工厂化生产,出厂成品、半成品应附质量合格证明。
(五)对交桩资料、桩位进行核对和复测,在勘察设计单位指导下做好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上铁路项目CPⅢ测设、轨道施工控制网加密及维护工作,并按照复核后的资料和精度要求进行构筑物精准定位,严格构筑物施工测量精度控制。
(六)施工中应核对施工图,发现有差错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及时书面通知监理、勘察设计和建设单位,不得擅自 修改设计和继续施工。需要进行变更设计处理的,应及时提出建议,并根据变更设计文件做好施工技术方案调整工作。
(七)落实标准化作业要求,严格工序管理,上一道工序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未完全整改到位,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确保工序质量全面达标。
(八)在施工过程中应强化质量自控,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检测制度,按规定做好施工过程的检查、记录和签认,及时处理自检发现的质量问题,建立自检问题及处理情况台帐,对重点隐蔽工程应留存影像资料,确保质量记录真实可追溯。
(九)对各类检查、检测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按照时限要求认真组织整改,并建立质量问题库,全面实现闭环管理。
(十)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参加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并做好质量问题整改工作。
(十一)加强工艺工法管理,开展工程首件评估工作,依据首件认可结果对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调整完善,严格按作业指导书组织实施。开展技术创新工作,进行工艺工法总结,成熟后及时推广。
(十二)按规定做好质量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证质量技术资料真实、完整。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监理规范实施监理,落实监理责任。监理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规定对单位工程(单体工程)开工条件进行检查。
(二)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建立工地试验室,做好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验收工作,确保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满足质量标准要求。
(三)加强过程检查,落实关键工序旁站制度,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和见证检验,认真核对现场实体和检验批记录后及时签认;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应留存影像资料,及时下达监理指令,并检查整改情况。
(四)做好隐蔽工程质量检查及影像留存工作,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现场签认,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五)按规定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参加单位工程验收。
(六)做好施工图纸核对,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审核合格的施工图纸施工。
(七)按规定参加施工技术方案研究、变更设计现场签认与方案研究等工作,并做好监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第三节 竣工验收质量控制
第二十六条 铁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建成后,应按规定开展竣工验收工作,未按规定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组织或参与建设项目静态验收、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工作,对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组织参建单位认真进行整改并进行复查。
(二)按照国家、总公司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合同中明确竣工文件的范围、份数及整理归档责任,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编制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并做好项目档案移交工作。
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上铁路项目,应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向运营单位移交精密测量控制网及建网、复测等相关资料和结构物变形(基础沉降、桥梁徐变等)观测、评估等相关资料。
(三)督促参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工程质量保修责任和开展工程质量回访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运营中暴露出的工程质量问题。
(四)按规定组织编制工程总结,全面记录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其他项目建设提供借鉴。第二十七条 对于铁路局管理的或委托铁路局运营的铁路建设项目,铁路局应提前介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组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满足运营开通要求。铁路局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职能分工及相关规定提前介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及时发现并向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告知工程质量问题,提前明确设备接管主体单位,熟悉工程设备和标准,为建设项目开通运营和养护维修做好准备。
(二)组织建设项目静态验收、动态验收或联调联试工作,参与或组织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工作,及时向建设单位反馈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三)及时向建设单位反馈开通运营后暴露的质量问题,对施工单位保修后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定参加验收工作,对发现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二)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定参加质量回访工作,对运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勘察设计单位应对工程中所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特殊结构向运营单位提交使用说明书和养护维修要点,对沿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地点(段)进行说明。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和合同约定完成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并自检合格,经监理单位同意后,向建设单位申请静态验收。
(二)施工单位按规定参加竣工验收工作,及时整改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静态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在动态验收前整改完毕,动态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在初步验收前整改完毕,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影响行车安全的质量问题必须在开通前整改完毕。
(三)铁路建设项目交付运营后,施工单位应对合理使用年限内的施工质量负责,对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的质量问题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按规定参加质量回访工作,及时解决运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监理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自检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确认达到验收要求。
(二)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参加竣工验收,对验收发现的质量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成整改。
(三)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参加质量回访工作,配合解决运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第五章 工程质量检查与考核
第三十一条 总公司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履行各自的建设管理职责,做好有关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
第三十二条 总公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加强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内部监督,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为及工程实体质量。
第三十三条 总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对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铁路局应加强对项目管理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总公司规定和合同约定,将有关检查发现的实体质量问题、质量违规行为和质量事故,及时记 录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不良行为,纳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核单位和物资设备供应商等信用评价,并进行责任追究。
第六章 工程质量问题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三十五条 铁路建设项目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后,施工、监理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并采取有效整治措施。对于严重工程质量问题或存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向总公司建设部、工管中心、工程监督总站报告。
属有关部门、单位检查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整改,并反馈问题整治情况和结果。
第三十六条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问题调查处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由总公司建设部或工程监督总站牵头组织调查,提出处理意见报总公司批准;其他质量问题一般由建设单位调查处理。
总公司认为有必要调查处理的工程质量问题,由总公司或总公司授权有关部门组织调查。
第三十七条 工程质量问题调查处理基本程序:
(一)现场查看质量问题情况,调阅设计文件、监理记录、施工记录及建设、咨询相关文件等,对问题原因进行调查,必要时组织技术鉴定;
(二)认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提出处理建议和整改、预防措施;
(四)提交调查报告。
第三十八条 铁路建设项目经调查认定发生工程质量问题的,根据质量问题性质和责任,总公司对建设单位及责任人员进行考核和责任追究,要求建设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不接受责任单位的投标。建设单位按规定及时记录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不良行为,并检查确认质量问题整治情况。
第三十九条 铁路建设项目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及建设单位应按国家、行业和总公司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并做好事故调查配合工作。
第四十条 铁路建设项目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根据调查认定的质量事故性质和责任,总公司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建设单位不接受责任单位的投标,并限制质量事故主要责任人进入总公司管理的铁路建设项目从事建设活动;建设单位应记录责任单位和个人的不良行为,并检查确认质量事故整治情况。
第五篇:贵州省公路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贵州省公路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试行)黔路发2009年1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局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和质量管理相关的规程、规范,结合我局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是指由贵州省公路局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公路局高建办”)负责建设的高速、高等级公路,包括路基(含防护、排水)、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含机电)、环保等方面。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路工程质量,是指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以及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工程合同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特性的综合要求。
第四条 凡在省公路局从事高速及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活动的相关从业单位,包括项目业主办、总监办、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试验检测、施工监控、设备材料供应和其它与高速及高等级公路建设有关的经营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 省公路局建设的高速公路工程,实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负监督责任,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管理责任,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负现场监理责任,试验检测单位对试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其他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和合同要求对其产品或者服务质量负责。
第六条 省公路局建设的高速公路工程实行项目业主办全面负责,总监办、驻地办及试验检测单位控制,设计、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为切实抓好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工作,项目业主办、总监办、驻地办、施工单位、设计及试验检测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设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和责任,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
建设工程项目必须由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向业主办填报本单位各级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必须要本人签字),由业主办汇总项目质量责任人统计表,并报省公路局高建办。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质量负责人变更,要经业主办批准同意并报省公路局高建办备案,原质量负责人应对变更前已完工程质量负责,未办理变更手续的质量负责人调整无效。项目完工后,各级质量责任人不得变更。业主办应将各单位各级质量负责人资料列入建设工程项目竣工文件。
第七条 项目业主办、总监办、驻地办、试验检测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高速及高等级公路建设活动中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从质量保证、质量方针、质量制度、质量体系、组织机构、质量措施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建设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各参建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质量工作负领导责任;各单位的分管负责人,对分管工程质量负分管领导责任;各单位的工程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工程项目现场的质量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单位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对质量工作负工程技术方面责任;具体工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第八条 严禁施工、监理单位将承接的工程项目转包和非法分包。
第九条 凡从事项目建设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照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并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公路工程建设活动。
第十条 本办法条款如与国家和交通行业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标准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不一致的,以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为准。
第二章 质量目标、方针及标准
第十一条 质量目标
1.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可靠、经久耐用,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功能上以人为本、方便使用。
2.建设项目工程合格率100%,争创优良工程。
3.杜绝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有效防止发生一般质量事故,尽可能减少发生质量问题。
第十二条 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检测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机电工程)JTG F80/2~2004执行,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 中另有规定的,按标准较高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工程质量检测频率及方法: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及频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机电工程)JTG F80/2~2004中规定的检测频率及方法。
第十四条 工程质量评定方法:工程质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机电工程)JTG F80/2~2004中规定的评定方法。
第三章 省公路局高建办质量管理
第十五条 负责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 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工程合同的要求组织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工作;主持项目交工验收,配合上级部门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及竣工文件验收。
第十七条 抽查项目业主办、总监办、驻地办、设计单位、试验检测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等单位的履约情况,监督检查有无转包和非法分包现象,有权下令清除转包和非法分包队伍;对不能按期完工和保证质量的施工单位,有权责令项目业主办对其工程另行安排施工队伍;对在工程建设中管理混乱、履约情况差、拒不整改的监理、施工单位有权终止合同、清除出场,同时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建设从业单位信用评价制度对其进行考核评价,上报交通主管部门将其列入“黑名单”。
第十八条 抽查各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每半年组织一次建设项目综合检查;参与配合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质量监督机构组织的有关检查;参与监督项目业主办和总监办组织的项目建设综合检查或质量专项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工地现场质量情况,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抽查特大桥、特长隧道、地质病害等关键控制性工程;抽查参建各单位的质量整改效果。
第十九条 抽查监理单位及人员执行监理合同的情况。对监理在施工中做出的不当决定有权作出纠正,对玩忽职守、不遵守职业道德或业务不称职的监理人员,有权作出清出现场的决定,有权对监理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违约处罚。
第二十条 对施工违章现象进行处罚,及时研究处理施工中发生的重大质量问题。对项目业主办、总监办以及驻地办下发的质量整改报告进行抽查,对未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责任单位有权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章 项目业主办质量管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业主办为代表省公路局高建办派驻项目的具体管理机构,对项目工程实行全面管理。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落实执行设计后期服务管理办法;审查批准中心试验室、各检测检验机构、材料供应商管理办法;量化考核细则,对项目各阶段进行检查、考评、督促。
第二十二条 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和工程合同的要求,组织项目的施工、监理及设计后期服务工作。工程完工后负责工程档案的归档并组织申报交、竣工,缺陷期验收工作。
第二十三条 加强对总监办、驻地办、设计单位、中心试验室、施工单位、检测监控单位、材料供应商的管理。检查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履约情况;检查有无转包和非法分包情况,项目业主办有权提出并经省公路局高建办批准后清出转包和非法分包队伍;对不能按期完工和保证质量的标段,项目业主办有权提出并经省公路局高建办批准后对其工程另行安排施工队伍;对严重违规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由项目业主办提出经省公路局高建办批准后中止合同。
第二十四条 检查落实总监办、驻地办、中心试验室、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每季度组织一次建设项目综合检查或质量专项检查;参加配合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质量监督机构组织的有关检查,参与总监办组织的建设项目综合检查和质量专项检查,落实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并将整改或处理情况书面上报省公路局高建办和有关部门。
第二十五条 检查总监办及驻地办人员执行监理合同情况及监理的日常工作情况。对监理在施工中做出的不当决定有权做出纠正,对玩忽职守、不遵守职业道德或业务不称职的监理人员,有权做出清出现场的决定,有权对监理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违约处罚。
第二十六条 对施工违章现象进行处罚,及时研究处理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对总监办及驻地办下发的质量问题整改报告的结果要进行复查,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单位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并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二十七条 及时发布工程质量和进度信息,协调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关系。第二十八条 接受省公路局高建办、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及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总监办质量管理
第二十九条 总监办对项目工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项目有关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及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制定中心试验室、各检测检验机构、材料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办法,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对项目各阶段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考评、督促。
第三十条 依照法律、法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和工程合同的要求,进行质量管理。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
第三十一条 检查落实中心试验室、驻地办、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工程质量的日常随机检查和管理,现场随机抽查原材料质量以及正在进行的分项及工序施工质量,督促检查驻地办及施工单位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自检试验。每季度组织一次建设项目综合检查或质量专项检查;参与项目业主办组织的项目建设综合检查和质量专项检查;参加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质量监督机构组织的有关检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隐患要求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及时处理,较大问题要及时通知项目业主办。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整改报告的结果要进行复查,确保每一份整改报告中发现的问题或存在的质量事故隐患得到彻底的消除,并将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整改或处理情况书面上报项目业主办。
第三十二条 有权管理、检查、督促其管辖路段监理工程师按章监理和对该路段进行工程质量检查、指导和控制把关,应从保证工程质量出发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保证措施,审查工程试验、施工工艺、特殊措施,指导和要求施工单位按合同规定的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并进行工程质量的检测。
第三十三条 检查驻地办执行监理合同情况及监理的日常工作情况。依据监理单位投标承诺及监理合同,核实各驻地办监理人员及设备的情况,对资质不够或数量不足的,责成监理单位更换或补充。对驻地办在施工中做出的不当决定有权做出纠正,对玩忽职守、不遵守职业道德或业务不称职的监理人员,有权做出清出现场的决定,有权对驻地办按有关规定进行违约处罚。
第三十四条 对施工违章现象进行处罚,及时研究处理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时发布工程质量和进度信息,协调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第三十五条 制定工程质量创优规划并开展创优活动,建立质量评比和奖罚制度,定期召开工程质量会议,选择工程质量好和质量差的典型工点召开现场会议,在项目全线建立工程质量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参建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第六章 勘察、设计单位质量管理
第三十六条 从事工程勘察、设计的单位应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项目。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不得转包或者违规分包所承揽的项目。
第三十七条 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测量、水文等勘察资料必须真实、准确,且务求全面。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工程设计,应就审查合格经过批复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做出详细说明;应按合同要求在现场设立后期服务组并派驻设计代表,随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有关设计问题。设计单位还应对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出评价意见,尤其对地基承载力、桥梁基础等关键指标要做出必要的认可。参与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
第三十八条 设计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复核、审核、会签和批准制度;严格履行工作程序,坚持按程序办事;明确各级质量责任,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
第三十九条 设计文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文件的编制应该符合有关公路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合同的要求;
2.设计依据的基本资料应完整、准确、可靠,设计方案论证充分,计算成果可靠,并符合结构安全要求; 3.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相应设计阶段的有关规定要求,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4.设计文件必须保证公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要求,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综合要求;
5.设计文件选用的材料、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性能及技术标准,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但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第四十条 设计单位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提供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相关电子文档;应根据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对施工图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开工前做好设计文件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期间出现的变更设计,设计单位应签署意见。设计单位对设计文件或变更设计审查意见如有疑问,应及时提出。按审查意见修改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质量责任仍由设计单位负责。
第四十一条 设计质量管理及变更设计管理应严格按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及工程合同、相关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工程完工后,对项目的设计工作进行总结,并提供一套完整的设计文件交业主归档。
第七章 中心试验室质量管理
第四十三条 中心试验室对省公路局高建办、项目业主办、总监办负责。试验检测机构必须具备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公路工程乙级试验室资质证书,中心试验室必须经质监部门审定,试验检测人员执业资格和经历必须符合招标文件中合同专用条件要求,第四十四条 中心试验室必须接受省公路局高建办、项目业主办、总监办、质监机构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对工程质量和材料按规范、合同检测,对质量作出合理正确的评价,使质量检测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第四十五条 中心试验室有权并负责检查、指导施工单位及监理试验室工作,检查人员资质和素质。检查发现施工单位材料质量及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时,有权制止,并同时报告总监办及项目业主办。
第四十六条 中心试验室提供的试验应满足有关规范及合同规定的抽检项目及抽检频率,应快速、准确、真实的提供试验结果,并对所提供的数据和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及时对监理和施工单位提供的试件及资料按规定进行处理。每月汇总施工单位试验资料、监理抽检资料、中心试验室抽检资料并上报总监办检查。
第四十七条 中心试验室应参与工程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重大分项试验工作,参加重大技术质量问题的处理。参与项目业主办、总监办和质监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质量检查。
第四十八条 中心试验室在开展试验检测工作中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试验检测委托书、试验检测报告单和各种试验检测资料等,均应按照规定的统一表格认真填写,并统一编号、分类归档。一切原始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原始资料不得随意抽撤。
第四十九条 参加工程项目交工、竣工验收及缺陷责任期验收工作。在工程完工后,对项目的试验进行总结,并提供一套完整的资料文件交业主归档。
第八章 驻地监理办公室单位质量管理
第五十条 监理单位应根据所承担监理任务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向工程施工现场派驻相应的监理机构、人员和设备。监理人员必须持有省级以上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签发的资质证书,并依照核发的从业资格承担相应的监理工作。
未经省公路局高建办或业主办批准,监理单位不得擅自调整主要监理人员(驻地高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
第五十一条 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监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实施。各级监理人员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要做到“严格监理、优质服务”,同时必须接受质监机构对监理资格、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及监理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二条 驻地办应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审查试验工程施工工艺,审查特殊技术措施和特殊工艺;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纠正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规范的施工行为;提出或审查设计变更;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等。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施工单位自检体系工作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履行合同,对工程转包和非法分包及时进行查处。
2.必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与控制,要严把“开工审批关”、“施工过程检查旁站关”和“转序签字计量支付关”;应按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材料用量进行考核,防止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考核资料应随同计量支付月报一并上报;应对施工单位报送的计量、变更资料按照合同、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认真审查和复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3.监理现场必须配备相应的检测、通讯、交通工具等设备,设有经资质认定合格的独立试验室。监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规定的方法,独立进行抽检,并满足规范、规程规定的抽检频率,严禁由施工单位代检、代写等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查出业主将给予严肃处理。
4.驻地监理的抽检频率土建工程不少于20%、机电工程不少于30%,标准试验必须进行平行试验;驻地监理工地试验室不能完成的试验应委托具备乙级资质以上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
5.监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对施工单位不按设计、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及有关规定等要求施工的行为,不得视而不见、见而不管、管而不力。
6.现场监理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简单的测量工具和设计图纸等资料,以便于及时开展工作。驻地监理要作好监理日志,做到文字为凭、数据说话、检测定性。
7.要加强监理档案资料的规范管理和对施工单位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负责工程施工档案整理的审核签证。工程完工后,作好监理工作总结,并对监理过程中的资料整理一套完整的资料文件交业主归档。
第五十三条 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 G10~2006)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工程实施监理。对每个部位、每道工序进行现场检查、抽查,重要工序的施工必须旁站监理;接到请验通知单后,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现场检验,及时发现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和现象,对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工程有权责令施工单位返工。
第五十四条 建立监理工作质量保证金制度,在监理费用结算时,预留监理服务费的5%作为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内的监理费用,缺陷责任期结束后,一次性支付监理工作质量保证金。如缺陷责任期内未完全履行监理责任,省公路局高建办或项目业主办可另行委托其它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缺陷责任期的监理工作,其费用从监理工作质量保证金中支付。
第五十五条 建立工作考核奖罚制度,与所监理的标段的质量情况挂钩,对监理工作质量进行奖罚。
第九章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
第五十六条 施工单位必须依据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组织施工,认真落实项目业主办、总监办的质量管理措施,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并接受质监机构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七条 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建立工地试验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工作,质检人员必须与生产人员分开,不得兼职,质检人员应该做到岗位分工明确,质量责任落实。施工单位工程自检体系应对施工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全面跟踪质量控制,为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责任者。各分项工程(工序)开工前必须提交规范的开工报告,完工后,自检人员应按合同规定的规范、标准进行全面自检评定,提出自检报告或转序意见。开工和转序须报驻地办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对交付监理签认的工程,要落实质量责任制。
施工单位应加强工序管理,严把操作工艺关。坚持工序逐级检验制度和工序交验制度,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或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下道工序未提供完善的自检资料,下道工序不准施工的原则,要以工序质量确保分项工程质量。
第五十八条 工程发生质量及安全事故后,施工单位必须立即按规定向单位负责人、驻地办、总监办、项目业主办、省公路局高建办、监督单位及有关部门报告,并积极组织施救,保护现场接受调查,认真进行事故处理。不得瞒报、漏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五十九条 对关键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必须经过严格论证,确保万无一失。
第六十条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原材料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
施工单位应加强试验检测工作,严把材料质量关,用试验数据指导生产。主材必须要有厂家质保单、进货单、发票等原始单据,供应商家的资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真实可靠,并且必须在业主批准的厂家范围内择优选用。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成品严禁运进施工现场;已运进的不合格材料、半成品严禁使用,并应在接到监理工程师口头或书面通知24小时以内清除出场。
第六十一条 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内业资料的管理,作好施工过程中原始工程资料的整理工作。各种施工记录、质检报告、进度、质量、安全等资料,内容必须真实,手续必须齐全,不得涂改和事后补签,更不能弄虚作假。填报资料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及要求,严格按照监理程序填报。同时按规定向项目总监办、项目业主办提交完整的技术档案、试验成果及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六十二条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主要部门负责人不得擅离职守,如需离岗,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必须经过项目业主办或总监办批准,对擅离职守,业主按合同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十三条 建立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在工程价款结算时,预留工程价款的5%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内所出现的一切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业主有权要求施工单位无条件进行处理,也有权另行委托其它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处理,由此发生的工程返工及维修费用从质量保证金中支付。缺陷责任期结束后,经驻地办、总监办和业主签认批准,施工单位方可一次性结清质量保证金。
第六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监理程序办事。在工程建设中,应服从监理工程师对质量、进度、费用、合同、安全、文明生产、环保等进行的全面监督管理。
第六十五条 施工单位不得由于生产、生活原因破坏生态环境,施工中不得随意废弃土石方,造成严重污染。砍树挖根、除草等工作只能在开挖界内进行。
第六十六条 严禁转包、非法分包及以包代管。对于施工单位内部只提供劳动力及地材的施工队,施工单位项目部必须负责全部的技术和质量控制,绝不容许将中标人的风险转移到劳动队伍上,以防止出现拖欠民工工资和阻工、误工现象。
第六十七条 实行质量检查评比制度。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奖优罚劣。
第十章 检测机构质量管理
第六十八条 检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依法从事工程质量检测活动。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所提供的技术、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公正。
第六十九条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严密、完善、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试验报告签发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工地试验室管理制度、不合格品处理制度等,严格按照现行有效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程独立开展检测工作,保证试验检测数据客观、公正、准确,对试验检测结果负责。
第七十条 检测机构依据合同承担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业务,不得转包、违规分包。在同一公路工程项目标段中不得同时接受业主、监理、施工等两方或多于两方的试验检测委托;未经许可,不得违反合同私自向第三方提供本项目或本合同下的有关各种技术、数据、资料。
第七十一条 检测机构与被检测工程的施工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不得承担该项建设工程的检测业务。
第七十二条 检测工作完成,检测机构应当及时向委托单位提交清晰、完整、规范的试验检测报告,并保存好原始资料备查。
第七十三条 检测人员应当严守职业道德,不受干扰、严格按程序开展检测工作。第十一章 监控单位质量管理
第七十四条 监控单位应当依法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依据合同承担公路工程施工监控业务,及时有效地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第七十五条 监控单位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文件要求,制定施工监控方案,提出施工监控的实施细则与各阶段监控目标。
第七十六条 监控单位应当按照监控方案实施监控工作,适时提出科学的施工控制措施,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并达到施工监控目标。
第七十七条 监控单位负责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交底和培训,及时向施工单位发布监控指令(或称监控联系单)。
第七十八条 监控单位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技术方案建议、试验评价结果等,及时以书面报告形式向相关单位汇报。
第七十九条 监控单位应当保存相关的施工监控资料,按照监控合同的约定送交相关单位。
第十二章 材料、设备采购的质量管理
第八十条 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单位,承担相应的材料和设备质量责任,其所采购的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有关公路工程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全部符合设计对材料、设备的要求。
钢材、水泥、桥梁支座、钢绞线、锚具、伸缩缝、土工布及格栅等关键性材料,事先应取得批准(由施工单位提出,驻地办初步审查报总监办,总监办审查后报业主办,由业主办审批报省公路局高建办核备)。必须使用经业主批准的大型企业的名牌优质产品,并优先使用免检产品(需提供权威技术检验机构的试验报告单)。
第八十一条 由按合同规定指定采购的材料和设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施工单位有权拒绝使用。检验意见不一致时,由质监机构仲裁。
第八十二条 在材料、设备的采购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计量标准,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进行。
第八十三条 建立主要材料供应、使用档案,不定期进行抽检,对材料供应商进行信用评价,严格主要材料选购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
第十三章 处 罚
第八十四条 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及建设管理等责任过失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对有关的责任单位及人员进行处罚。
第八十五条 在工程施工中,因施工单位自检体系不健全、违反自检的规定要求、工作不负责任,不按设计和合同要求施工、使用不合格材料和设备、偷工减料,伪造检验报告或伪造检验结论而造成质量管理混乱、工程质量低下,视情节处以停工整顿、停止工程价款支付及将其清除出场的处罚,赔偿由此造成的相应经济损失,进行全线通报批评并记入施工单位信用评价。
监理单位及人员对以上问题既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也不及时向业主报告的,将有关责任人清出现场,并由监理单位赔偿由于清除施工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1%~5%的违约金。
第八十六条 施工单位设备不到位,业主视情节轻重给予预付款的1%~3%违约金的处罚。
第八十七条 如因施工单位拖延、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地质等工程规模扩大的,对于增加工程规模及费用的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业主将视造成的损失给予施工单位违约处罚。
第八十八条 监理单位在监理工作中违反《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的规定,管理混乱,失误较多,开工审批把关不严,关键工序旁站不到位,转序工作不负责任,造成质量管理混乱,工程质量低下,应按有关规定对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进行处罚。
第八十九条 因监理和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复核不细,对明显设计错误(经专家组鉴定)未能及时提出变更申请,仍按错误图纸施工造成损失的,除按有关规定对设计单位进行处罚外,对施工单位处以赔偿损失额50%的违约金,对监理单位处以赔偿损失额5%的违约金。
第九十条 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单位将工程转包和非法分包现象,对有关单位进行如下处罚:
1.监理单位:因审查管理不严未能及时发现,在同一标段出现一起非法分包时,除清退分包商外,对驻地监理进行全线通报,并由业主扣发驻地监理当月工资的30%;当出现转包或两起以上非法分包时,将驻地监理工程师及有关责任人清出现场,情节严重的终止监理合同,并由监理单位赔偿由此造成经济损失的5%~10%的违约金,同时上报有关部门。监理单位任何人员不得安排施工队伍从事工程的转包和分包活动,一经发现查实,即清出现场,并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做出相应的处罚。
2.施工单位:当出现一起非法分包时,清退分包人,并处以分包部分合同价的5~10 %违约金,当出现转包或两起以上非法分包时,则认为施工单位无能力承担该项工程,业主对其所承包的工程可另行选择施工单位;分包现象严重的标段,业主将与其终止合同,同时施工单位赔偿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业主将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进行通报。
第九十一条 驻地办、施工单位及中心试验室的主要人员(驻地高监及副高监、专业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质检工程师及主要专业工程师,中心试验室主任等)未经批准擅自更换的,业主将处以责任单位10~50万元/人次的违约金;由驻地办或施工单位或中心试验室提出要求更换的,或业主认为相关人员不称职要求更换的,责任单位应先缴纳审查费2~5万元,经审查合格、批准后才能更换,同时业主将处以5~10万元/人次的违约金。
第九十二条 监理、设计、施工、检测等有关从业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根据问题性质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四章 附则
第九十三条 项目质量管理实行质量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省公路局高速公路工程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和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有权向交通主管部门进行举报和投诉。省公路局高建办设立工程质量举报电话(0851-8619592),并要求总监办、驻地办、各项目经理部,将举报电话公布,接受监督。
第九十四条 因参建单位的责任引发工程质量事故的,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划分和报告制度》中相关规定进行认定和处理。有人员伤亡连带的工程质量事故,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同时遵从国家劳动人事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九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执行。
第九十六条 工程质量检查工作方案(包括检查的内容及项目、方法、违约处罚的项目等)按省公路局高建办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九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由省公路局高建办负责解释。
附件:
1.工程质量整改通知单
2.工程质量整改情况报告
3.工程质量现场追踪单
4.违约处罚通知书
主题词:高速公路 质量 管理 办法 通知
贵州省公路局办公室 2009年12月22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