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销售精彩文章[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21:0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场与销售精彩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场与销售精彩文章》。

第一篇:市场与销售精彩文章

患者流分析:市场策略的“军用卫星” 作者 黄德华

[点评]仲崇玉

患者流分析告诉我们从哪儿拿到业绩。不会这种方法的产品经理,就像行军打仗的军人没有地图的指引一样荒唐。

能否准确地找到目标市场,决定了市场策略能否枪响靶倒。“漏斗型患者流图”(见图1)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从图中可以看到,从上至下,每个环节的人数逐步减少,9个环节罗列起来呈漏斗型,这就是“漏斗型患者流图”。

这个“漏斗”有两个作用:

一是评估产品在某个区域的潜力。

二是可以得出五个层次的战术策略:

疾病意识教育策略,让患者从阶段1进入阶段2:

诊断教育和引导策略,让患者从阶段2进入第3、4阶段;

治疗引导和市场介入策略,让患者进入第5、6阶段;

与竞争对手的战术竞争策略,保证在阶段7中取胜;

医生医嘱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策略,让患者进入第8、9阶段。

通过医学会、卫生部门、专业调查公司,我们获得了表1中的数据。以此为例,我们来看看“漏斗”是如何运作的。

案例1

如果浙江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用了“安理申”三个月,而A品牌“安理申”零售价为28元/片,那么一个患者的疗程费用为2520元。如果患者进入第8、9阶段(消费阶段),那么A牌安理申的销售额约为1560万元(2520元×6200人),而阶段7计算出的A牌产品处方量为1764万元(2520元×7000人),这表明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较好。

阶段6显示安理申市场为12000人次,A牌的份额为58%(7000/12000),则2007年它不妨选择与竞争对手(竞品或仿制品)进行战术竞争,比如,若采用市场介入与治疗引导方案,将2000个病人转入阶段6(接受安理申产品治疗),那么市场将增加504万元。假设市场份额不变,A牌安理申的销售增长为292万元。若这个数字就能完成全年销售增长计划,则没有必要全面撒网再做“疾病意识教育”和“诊断教育及引导”了。

案例2

表1显示,有疾病意识的患者只占疾病总人数的40%,寻求治疗的患者占有疾病意识患者的46%,被诊断的患者占寻求治疗患者的40%。该市场并不成熟。新品牌入市没有市场基础,该采用何种策略呢?

有位“有远见”的企业家全面展开大规模的全国义诊与患者疾病意识教育(针对图1中的第1、2阶段),最后因为销量无法养活市场,产品快速死亡。

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我们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就应该从下而上选择战术策略,先取得第7、8、9阶段的胜利,再考虑依次扩大第6、5、4、3阶段的战果。

比如,我们的产品在同品类产品中优势明显、占据龙头地位,若仍然与低段位的虾米型对手继续纠缠(比如采用“治疗引导与市场介入”以及“直接与竞争对手竞争”策略),风险就会陡增。这时我们应采取诊断教育策略或寻求诊治教育策略,增加被诊断出患者数或寻求诊治的患者数,不断扩大我们的市场。

[特邀点评]

患者流分析是产品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它能告诉我们从哪儿拿到业绩。不会这种方法的产品经理,就像行军打仗的军人没有地图的指引一样荒唐。不过,那些做营销多年却不能做出一个像样患者流分析的人比比皆是。

患者流分析有三大用处:

1.帮助分析潜力市场的组成板块,营销人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胃口”大小不同进行选择。

2.拿到预算。通过患者流分析,产品经理能够直截了当地让老板“看到”自己即将取得的市场,增强老板的投资信心。

3.说服销售队伍,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执行市场计划。

凃了文中介绍的方店之外,我们可以按照下列问题。逐步建立相对完整的患者流分析:

1.目标病人群具有哪些不同的症状?这样的病人有多少?趋势如何?

2.谁会最先觉察这些症状?是病人自己还是其他人?谁会建议对这些病人采取措施?会有哪些建议?

这些信息将决定产品的宣传教育方向,避免“对牛弹琴”。比如,有的疾病是病人和家人一起商量治疗办法,而有些疾病(如中风、精神病)通常是家人全权决定。对精神病患者本人宣传产品,效果可能为零。

3.这些病人全去哪个医院哪个科室?他们应该去什么医院什么科室?

疾病特点,以及病人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决定就诊习惯。这些习惯是选择“战役”地点的线索。

4.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诊断率是多少?

5.诊断之后的治疗方案有哪些大类?各占多少病人比例?趋势如何?

6.你的产品在这些治疗措施当中吗?他们选择或不选的依据是什么?

7.医生选择其他治疗措施可能产生的问题(疗效、副作用、安全性、给药方便性、花费等)是什么?医生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对上述7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之后,我们通常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我们的目标病人在什么地方?是全国,还是省会城市?是乡镇还是社区?

2.目标病人分布在哪一级别医院里的哪些科室?

3.有什么样的症状和用药体验?

4.在服务或治疗方面,还有哪些新需求或新机会?

5.谁在影响他们的治疗?是怎样影响的?

6.这样的病人有多少?

需要指出的是,患者流分析本身不是策略,而是找到策略的方法。比如:你是财大气粗式地扩大疾病的知晓率(如就诊率、诊断率),来扩大整个市场,还是更有针对性地扩大治疗方案的知晓率;抢占市场?你是与竞品展开差异化竞争以扩大品牌知晓率,还是泰山压顶式地重点巩固品牌忠诚度„„

值得提醒的是:

1.在中国医药市场上,做患者流分析需要面临数据杂乱不全、可靠性差的挑战。产品经理需要把好数据关,考虑数据来源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多与同行交流、注意积累,尽量使自己这张产品“作战地图”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竞争态势。

2.患者流分析要定时更新,更新速度可以视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及竞争情况而定,通常早期阶段的更新会多一些(一年一次也够了),后期则相对少一些。

▲黄德华:卫材(中国)药业公司市场部华东区市场经理,有多年市场管理工作经历。

▲仲崇玉(点评嘉宾):现任山德士(中国)上海诺华贸易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先后曾任CNS中国区经理、亚太地区总部CNS市场副总监、全国销售经理,从事医药营销及市场管理十余年。

第二篇:精彩文章·和谐与幸福(定稿)

美国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1、何去何从

●惊人的发展、惊人的腐败、惊人的无序与分裂,这就是100年前的美国。经济已是世界第一,但尖锐的社会矛盾却让人民陷入深深的怀疑,他们问:谁是美国的主人?

19世纪晚期,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从西半球崛起。美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奇迹。1870年代初,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64美元,到1914则上升到400美元。1870年代,美国经济居世界第四位,至1893年美国已居世界第一,把英德法三国远远地抛在后面。

但是,生产力与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并未使社会与经济变得稳定与和谐。相反,世纪之交的美国,在取得惊人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腐败、无序与分裂的社会、一个弱肉强食的无政府世界。

腐败

美国的发展是以铁路建设带动的,联邦政府对铁路公司的大面积土地赠予与其他优惠被证明是贪污腐败的巨大温床,为官商互利、金权交易提供了绝好的机会。铁路公司的老板没有一个不行贿的,而权力在握的地方官员与国会议员也绝少双手干净的。凭借着两亿英亩土地赠予,公司与官员都在一夜之间成了先富起来的暴发户。公众称参院是“百万富翁俱乐部”。

官职是那么的优惠丰厚,这给这一时期美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职业———政治老板,他们专做政治买卖,一面搜罗选票,一面操纵选举,使那些热衷于当官(即贪污)的人获得一官半职。一个时期,竟然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的政治都是政治老板的营生。最臭名昭著的政治老板,是曾任纽约州参议员的特威德。他的亲信出任纽约州的法官、州长、市长等职,并在州议会中占据了许多席位。在纽约,特威德集团通过兜售公共工程合同,每月从市财政掠夺100万美元,年收入超过了当时的美国首富、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该集团在纽约榨取的总财富达2亿美元,相当于20万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年收入。另一方面,企业家从政治老板处获得工程合同后,往往就成为其支持者,他们相互勾结,操纵城市管理,这种政企关系被称为“看不见的政府”。

无序

自由放任导致生产与流通的无序,经济萧条是其深刻的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10年发生一次萧条。1893年的萧条是19世纪最大的一次,失业者逾400万人。1907年的萧条几乎使联邦政府瘫痪,最终要靠金融巨头摩根筹集贷款来缓和萧条。

分裂

亿万富翁感到美国属于他们。工业巨子与金融巨子在回答谁拥有美国这一问题时说:“我们有钱,我们拥有美国。我们得到了它。”与此同时,广大独立农场主与劳工看到了共和国正在发生蜕变,垄断资本控制与吞噬着这个国家。

1890年代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人民党”运动。其目标是反垄断与还政于民。人民党女政治家玛丽·利斯说:“华尔街成了美国的主人„„这个国家的广大百姓是奴隶,垄断是主人。”人民党的纲领提出了包括公正选举、保护劳工利益、参议员直接选举、累进税等10项改革主张。

1890年代也是罢工潮此起彼伏的激进时期。1894年普尔曼公司引发的铁路工人大罢工有60万人参与,致使美国西部铁路交通瘫痪。美国最高法院则对罢工发出禁令,联邦政府据此出兵弹压,工人领袖被捕入狱。对工人运动的武装镇压在这个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耻辱。

一个腐败、无序与分裂的社会,不但难以继续发展,甚至本身的存在都成了问题。于是,重建社会和谐的历史使命被提了出来。美国人相信社会弊病可以通过改革加以克服,从而使社会继续进步。改革开始了,走向和谐的步伐迈开了。

2、进步运动

●西奥多·罗斯福与伍德罗·威尔逊两任总统毫不动摇地向垄断开战,并且积极扩大公民参政、推行直接民主,从而将美国从大资本家和政治老板手中夺了回来

在举国一致的反垄断的呼声中,1890年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明令禁止“垄断”与“图谋垄断”一个行业。这标志着美国改革的开始,“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是美国抑制垄断保持公平竞争的第一部重要法律。

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8年任总统)与伍德罗·威尔逊(1913-1920年任总统)发动“进步主义”运动。他们主张用联邦政府的权力对现行秩序加以改革,使美国社会重新走向和谐。他们把反垄断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

西奥多·罗斯福的改革理念是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重新把公共福利置于个人财产,即发展之上。在他看来,这是重建社会和谐的主旨。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西奥多·罗斯福开始反垄断斗争,他把矛头指向摩根的铁路控股公司———北方证券公司,对它提出起诉。他又强迫一个煤矿接受政府对罢工的调解,这是联邦政府第一次支持有组织的罢工。西奥多·罗斯福的这些行动得到了人民的称道,他因此获得了“托拉斯爆破手”的美名。但他也遭到了保守派的攻击,1896年总统的制造者、政治老板马克·汉纳大骂这个“该死的牛仔”。华尔街因他的“堕落”而“目瞪口呆”。西奥多·罗斯福的改革引起了共和党的分裂,保守派坚决反对他的改革,他本人则退出共和党另组进步党参加总统大选。

即便如此,民主党总统威尔逊仍然批评他对垄断太宽容。威尔逊主张摧毁垄断,使美国回到自由竞争状态。他认为,政府只有割断同托拉斯或政治老板的联系,才能从这些禁锢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新自由”的旗帜下,威尔逊的改革在反垄断与还政于民这两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1914年国会通过“克莱顿法”与“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克莱顿法加强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是又一个重要法律。从此,这两个法律成为20世纪美国人民对垄断提出诉讼的有力武器。二战后,国会又通过“塞勒·凯维尔反合并法”(1950年)作为对克莱顿法的完善。

1912年,国会批准宪法第17条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由人民直接选举参议员。这是政治改革、制止腐败的一个重大胜利。铁路腐败不断曝光后,美国公民就着手用“文官服务法”(1885年)等手段来惩治腐败与保持廉洁,但收效甚微,最终他们找到了有效办法,那就是扩大公民参与和直接民主,这一改革立竿见影地遏止了大企业与政治老板对经济命脉与公共权力的操纵。当时孙中山先生正在美国,他对美国的议员直选改革予以了高度关注。

“进步主义”运动的中坚力量是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钱德勒研究了260位进步党领导人的背景与职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是信奉新教伦理的白人中产阶级———律师、教授、工程师、新闻编辑、农场主、中小商人与企业家等。

3、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建国以来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改革,它拯救了美国,拯救了资本主义。新政接续了进步运动的理念,并最终完成了从限权政府(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管理人)再到福利国家(保证人)的美国式现代化道路

1914年,正当进步运动风生水起、成就不断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回顾美国历史,战争一般来说对经济增长起了刺激作用,但战争也使政府更多地依赖企业界,致使改革进程逆转。一战之后的美国就是如此,联邦政府全然放弃了改革,威尔逊之后的共和党总统柯立芝公开宣称“美国的事业是商业”。尽管1920年代美国总体上人均收入增加了,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极度不匹配。到1929年,全美财富的60%由2%的人拥有,贫富分化一举超过了发起改革的20世纪初期。

1930年代初,西方经济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工业生产直线下降,企业成批破产,一半以上的银行倒闭,1.25亿美国人中有1300万人失业,2500万人挨饿,人均收入由681美元锐减至495美元,失业者在垃圾堆里与鸡犬争食,美国人开始怀疑他们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制度。历史学家汤因比回忆说,那时“全世界的男男女女都在认真思考与坦率谈论这样一个可能性,即西方社会的制度或许会垮台,再也行不通了”。

面对危机,共和党总统胡佛仍然坚持亚当·斯密以来政府不干预经济的自由放任传统,他认为大萧条不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弊病与联邦政府的政策所致,而是“一小撮华尔街冒险家加上欧洲经济滑坡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暂时的。

胡佛克服萧条的手段是支持企业,借助企业投资来恢复经济。对此,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尖锐批评道,胡佛不是救济穷人,而是救济企业家,他号召援助“压在金字塔底层的被遗忘的人们”。罗斯福是一个坚定的进步主义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动摇的时刻,他依然相信进步,他声称:“美国仍是崭新的,它还处于变化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相信变化、相信进步。”他告诉全社会,“人民需要一次真正的选择,„„我决心为人民实行一种新政。”

1932年的总统大选是胡佛与罗斯福的对决,结果罗斯福取得压倒性胜利,美国人民选择了新政。历史证明,新政是美国建国以来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改革,它拯救了美国,拯救了资本主义。

和他的叔叔西奥多·罗斯福一样,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将改革矛头首先对准垄断势力。虽然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与1914年克莱顿法为美国的反垄断奠定了法律基础,但由于持保守立场的最高法院竭力阻挠,进步主义时代的反垄断并无实质性的进展,真正的反垄断发生在新政时期。

富兰克林·罗斯福相信,私人权力的集中对美国经济构成巨大威胁,惟一的出路是“制止企业走向集团主义,让企业恢复到进行民主竞争的状态”。罗斯福设立全国临时经济委员会,调查经济权力集中的状况。新政时期通过银行、货币和证券市场领域的立法,旨在挽救正在倒塌的金融体系,限制华尔街金融巨子的权力,《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则与不守法的托拉斯开战。富兰克林·罗斯福大幅度增加这方面经费与人员。大批律师与经济学家从事处理反托拉斯诉讼。从此反托拉斯运动迅猛开展起来。

除反垄断以外,新政最重要的业绩是开始全面管理经济与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前者使政府成为一个管理者。新政发动者认为,短短几年时间,美国经济就由繁荣顶峰跌入崩溃深渊,这说明美国经济已经到了非由政府介入不可的地步。“新政”批准的《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律旨在重建工农业之间的平衡和重振工业繁荣。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敢于创新,在一个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内,由政府创办“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开展田纳西流域工程。这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扶贫措施,而且是政府作为生产者与所有者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创新举措。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念是:为了普遍的福利,政府可以补充市场经济的遗漏与不足,这一想法与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学说不谋而合,共同缔造了资本主义的自我革命。

罗斯福认为,如此多的人失业与挨饿,决不是私人慈善事业能够解决得了的,惟一有能力解决的就是政府。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走得更远,表明政府要对人民的基本生活负责,这成了美国走上福利国家的开端。在保障穷人的福利的同时,“新政”着手缩小贫富差距。《财产税法》规定万美元以上收入者的所得税提高25%,还规定征收超额利润税,将各种税率统一为累进税率。这项法律为征收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奠定了基础。

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新政也遭到激进势力的攻击,他们认为新政走得还不够远,因此鼓动“分享财富”运动,鼓吹银行国有化,以这些不可能实现与不负责的计划来迎合下层选民。

面对中伤与攻击,罗斯福不为所动。他采取了一项大胆而意义深远的措施,改革保守派的堡垒———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一直坚持自由放任的理念,一个个改革立法遭到它的砍杀,最高法院甚至否定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有权规定最低工资,这实际上是宣布血汗工厂合法。根据美国宪法,最高法院有司法复审权,即有权以违反宪法为由宣布国会通过的任何法律为非法。

罗斯福要求改组最高法院,他的办法是“充实”法院,理由是法院工作量太大,对年逾七十的高龄法官,应该按1∶1的比例加派法官,这实际上是想通过“掺沙子”来改变最高法院的力量对比。这一建议引发了全国性的争论,在民意支持下,罗斯福达到了目的。

新政得到了中产阶级的鼎力支持。但和进步运动相比,新政更多得到了中产阶级中下层人士的支持。大萧条期间,1/4中产阶级失业,他们与广大劳工的诉求越来越接近——解决饥饿与失业问题。除了城市中产阶级与劳工,移民与黑人也坚定地支持改革,因为移民大部分在城里打工,而黑人第一次被富兰克林·罗斯福称为“我们的黑人公民”。作为穷人,移民与黑人都分享新政立法提供的实惠,这个城市-劳工-有色种族共同支持的改革,被称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联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改革的旗帜下达成的举国一致的共识,预示着美国走向社会和谐的前景

4、改革是硬道理

●发展靠改革,和谐更要靠改革,而要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公共权力就必须让那些代表进步、代表大多数公民利益的力量来行使

进步主义运动,新政、福利国家建设(二战后大规模展开),美国的自我改良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卓有成效的改革使美国形成了完善的市场竞争秩序与守法机制,到1950年代,美国不但在经济发展上达到了新高峰,而且社会稳定,大多数人丰衣足食,美国跨入了普遍的“富裕社会”。20世纪下半期,美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虽然其间也发生过短暂的衰退,但再未重蹈大萧条的覆辙。1987年美国股市出现大滑坡,美国人担心历史重演,但正如政府官员向公众保证的那样,在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中,历史不会重演。

持续而坚决的反垄断使美国经济生机勃勃,每日每时,都有新的企业脱颖而出,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微软的崛起。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哈佛辍学生,在计算机行业很成熟与竞争很激烈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有意思的是,当微软成为全球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后,联邦政府又极力防止其垄断市场,近几年,微软不断被警告或诉讼。另一个例子是安然公司,它的欺诈行为被曝光后,不仅公司倒闭,公司老总们还受到了严厉的刑法制裁。

社会保障与公众福利,是美国走向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是和谐的前提,但不完全等于和谐。和谐必须是让公民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对和谐来说,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保障也是硬道理。自新政立法以来,美国福利大厦愈建愈高,福利开支已是联邦政府的最大支出。虽然1980年代以来共和党政府倾向于削减福利开支以提升经济竞争力,但美国福利大厦的根基没有动摇,无论谁执政,政府作为社会保证人的角色都不会改变。

即便到了1950年代,美国的改革也没有停止。就在人们为“富裕社会”唱赞歌时,社会学家迈克尔·哈林顿在《另一个美国》一书中对美国的贫困现象作了无情的揭露。该书震惊了约翰逊总统(1963-1968年任总统)。他提出了“伟大社会”计划,宣布“向贫穷开战”。1964年国会还通过了“经济机会法”。约翰逊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穷人数量在逐年减少,1959年,美国穷人为3950万人,占总人口的22%,到1969年穷人下降为2530万人,占总人口的12%。此后,穷人的比例大体上保持这个比例。消灭贫困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美国走向和谐的历程是一个改革的历程,它告诉我们,改革是一条不归路,发展靠改革,和谐更要靠改革,而要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公共权力就必须围绕那些代表进步、代表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方向来行使。

(作者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美国游记:和谐社会的切身体会

http://view.QQ.com

2006年08月22日11:26

南方网

茅于轼

评论44条

华尔街开完会,我又来到波士顿,在十九年前待过的城市,我经历了一系列感动——

我们现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到底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呢?6月初,我到美国开会、游历,碰到了一些小事,虽然只是点点滴滴,体会却很深。

一天,我开完会准备回旅馆,为了省钱,没有打的,坐公交车回华尔街。可是我不知道该坐哪趟车,看见来了一辆,估计方向不错,就上去了。

我问司机,是不是去华尔街的,答复说去第八街。我想,虽然直接到不了华尔街,但方向不错,上了再说。我不知道怎样买票,拿着钱询问司机。司机答复说,不收现钱,只能事先买好。我正犹豫,司机示意我先坐下。我又试着问别的乘客,能不能卖一张票给我。可是他们手上的车票面值和我所要的票价不同,交易没做成。坐公交车却没有票,我心里很不安。

最后车到了第八街,大家都下车了,我只好跟着下,但司机示意我坐下。他继续开车,直到一个能去华尔街的地铁入口处,告诉我可以下车了,换地铁就能到达。这件事让我感受很深,这是一个纽约公交车司机对待一位不是故意的无票乘客的方式。

这让我想起北京公交车的售票员态度,这几年也有了很大改进。我曾经看到过一位衣着破旧、行动不便的老太太无票乘车,她上下车所用的时间比普通人要长。售票员并没有翻脸,老人下车时还特别照顾她,怕她摔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感到非常温暖,虽然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能像那位可敬的售票员一样照顾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有何难哉!

波士顿的感动

华尔街开完会后,我来到波士顿,那是我十九年前待过的城市。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十九年前住过的房子。可是在我的记忆中,这所房子只留下模糊的印象,确切位置已经记不清了。因为那房子不是在一条大街,而是位于纵横交错的许多小街里边。

马路上空无一人。我正在彷徨犹疑,见到一位老人出来倒垃圾。我正欣喜,赶紧跑过去,可是他已经倒完垃圾回去,进了门,把门关上了。我想敲门,又怕惹人不高兴。但是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鼓着勇气上前敲门。老人开了门,见到一个外国人,眼中有点茫然。我说明来意,问Avola街在什么地方。他抬头想了一下,说不知道。我正要灰心离开,他招手示意,叫我等着。只见他回去打开抽屉,找出一本地图,然后戴上老花镜,又找了好一会儿,说找到Avola街了。

这位波士顿老人回过头来,问我开车来的还是走路来的。我说是走路来的。他就说:“我开车把你送过去。”

说罢,他出了门,把车从车库里开出来,让我上车。是啊,就算这位老人告诉我地址,给我看地图,我一样还是找不到。就是这位本地老人,拿着地图也兜了好几个圈子,才帮我找到Avola街53号。下车时,我心里真是感激极了。老人花了这半个小时,图的是什么?什么也不是。他帮助的并不是美国同胞,而是一个外国人。许多人都说美国人歧视华人,从我的经验看,这不是普遍现象。反观我们中国人,能这样帮助一个来城里打工的人吗?能这样帮助一个外国人吗?尤其是,如果这个外国人是个黑人、是个日本人会怎么样?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中国的,更应该是世界的。一个国家内部和谐了,外部却不和谐,纷争不断,还和谐得起来吗?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美国对老人有许多优惠,坐公交车、看电影、游博物馆都享受优待,买票可打折扣。这在中国也有了。但是在美国,给老人优惠并不要看身份证,只要自报家门,人家就信了。而在我国,明明一看就是老人,还要《老年证》。没有《老年证》,再老也不认。人对人如此的不信任,真叫人寒心。也许优待老人并不是真心诚意,其实并不想优待,如果这样,没有身份证明就只是一个借口。这种人跟人的关系氛围,生活在其中很不舒服。

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制度的不信任上。制度的设计假定人都是坏人,这才有日常生活中的互相信任。有一个例子,在商场买衣服需要试穿,大一点的商场都有专门的试衣室,而且是封闭式的,旁人不得进入。顾客进入试衣室时,门口要检查,看是拿了几件衣服进去的,并且发一张牌,上面有衣服数字。出来时要检验,是否把拿进去的衣服都带出来了,因为有人把带进去的衣服穿在了身上。有些超市在收银处还要查看顾客带进去的包。因为制度严密,培养了人人遵纪守法的习惯。

这就是他们的处事原则。先把人当成是坏人,培养人们不敢犯法的习惯,然后形成了人人遵纪守法的风尚。在我们这儿,经常唱高调,甚至于假定一些人是特殊材料做的,天生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而疏于监管,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培养出漠视法律的社会风气,到后来再采取措施,已经太晚了。

交了多少税清清楚楚

在美国买东西要交税,这大家都知道的。买完东西交完钱,收款员给你一张收条,上面有税款一项,说明你这次买东西给国家交了多少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和谐社会就要把账算清楚,否则容易彼此怀疑,反而引起不和谐。

其实,在中国买东西同样要缴税,只不过没有在发票上写明白。百姓和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模模糊糊,好像政府的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老百姓交的。美国百姓也确确实实从所纳的税中享受到好处:各种良好、广泛的公共设施,老年人每月的生活补助,免费的州际公路,等等。而且他们所纳的税,跟我们纳的税和政府收的费相比,占GDP的比例差不多,可是我们享受的公共服务却差多了。

说起公共服务,我最喜欢的是那儿的社区图书馆。我去过好几个社区图书馆,有大有小,这跟社区的财政情况有关,富有社区的图书馆大一些,但不分大小,服务都非常好。图书馆不但藏图书,还有音像资料,有计算机可以上网。最叫人惊喜的是里面有儿童阅览室,也是儿童游戏场,书大多数是撕不烂的塑料书,有许多玩具。前来光顾的小孩,都是刚会走路、学龄前的孩子。孩子们在里面尽兴奔跑,但没有打闹。儿童阅览室有专人看管,还教孩子们怎样游玩。这样好的环境在中国不是没有,但只有在高收费的幼儿园里才有,可在美国,任何一个社区都免费提供。(茅于轼:美国游记——和谐社会的切身体会)

请为我们的冷漠付费

前几天在网上读到一桩往事

‚1935年,在纽约市一个最贫困最脏乱地区的法庭上,一名老妇人因偷窃面包正被审问。老妇人头发凌乱,手在微微发抖,嗫嚅着说:‘原谅我。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得直哭的孙儿,他们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她抬手去抹眼角的泪水。

法官依然冷若冰霜,当庭宣称: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10天的拘役。判决宣布后,时任纽约市长的拉瓜地亚从旁听席上站起来,脱下帽子,放进5美元,然后向其他人说:‘现在,请诸位每人另交50美分的罚款,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儿的城市。’旁听席上的每个人闻之动容,认认真真地捐出了50美分。‛文章作者说,‚一个老妇人偷窃面包被罚款,与外人何干?拉瓜地亚说得明白——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他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

物质需要和物质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在很大程度上,社会秩序正是由物质文化来体现和维持的。‚物质文化‛所说的物质不是指大千世界中的自然物质,而是指与人们社会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物品。消费物品不只是具有实用价值(有用)和商业价值(值钱),而且更具有载负和传递社会共同价值和意义的作用。说物品是文化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单单是说物品在社会文化中构成了一个符号系统,而且是要强调,物品的符号意义本身就是由来自社会的正当性理由所支撑的。就在我们按照物品的社会意义使用物品的时候,社会秩序变成了一种必然的道德秩序。物品所满足的并不是人的所谓普遍自然需要,而是一种由特定社会和政治文化所理解为‚正当‛的需要。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就是非正义性质的匮乏。正当需要是如何形成的?有些什么样的特征?国家以何种正义原则和为何种目的去满足这些需要?这些原则和目的具有怎样的正当性?这些都是我们探讨社会分配正义和‚好社会‛的关键问题。

‚扭曲‛的需要与集体思考的缺位

在过去的十来年里,尽管许多中国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中国社会对物质文化所包含的正当需要和非正义匮乏却缺乏应有的集体思考。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从需要绝对政治化到需要绝对个人化的剧烈转变。在这种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的转变中,社会并没有把握营建‚需要‛价值共识的机会。

年长一些的人对需要的绝对政治化岁月一定还存有记忆。当时的正当需要由革命政治来决定,正当需要是严格地跟着政治身份地位走的。你是‚首长‛,你住的地方离你上班的地方再近,你都有坐小车的正当需要。相反,你是百姓,你住得再远,你也没有这个需要。‚正当需要‛证明政治或物质‚待遇‛的合理性,待遇体现的就是理应得到满足的正当需要。不只是人的物质需要,人的其它需要,如感情、娱乐、审美、求知等等都是由政治权力所严格规定的。仅就物质需要而说,文革中的衣和食都是定量供应的。国家不仅规定中国人有多少种基本需要(需要的数)和每种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需要的量),而且还规定以什么物品去满足这些需要(例如多少粮食,什么样的粮食)。革命口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是在限定基本的生命需要。文革的票证分配制度比任何其它制度都清楚地表明,需要不可能是自然的。当人们在生活中彻底失去自由决定意志的时候,他们不可能知道自己‚自然‛需要什么。

同样,在需要由政治支配的环境中,‚需要‛不可能成为一个公共话题。需要成为满足低程度生理本能的代名词,如此看待人的需要包含着对人的极度贬抑,这和当时政治在其他方面对人性的极度扭曲和摧残是同时发生的。正如伊格那提夫(M.Ignatieff)所说,‚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也就是言说人之为人的语言。用需要来界定人性就是用我们人类缺乏什么来界定我们人类是谁。这也就是坚持人类与其它动物相比有一些特殊的(需要)。‛当人的需要被政治权力限制到了与动物几无差别的程度的时候,人性也就朝着动物性的方向扭曲。

长期以来,中国人在‚需要‛上受到的扭曲不只表现为物质的极度匮乏,而且更是表现为极少思考人的‚欲念‛(desire)和‚需要‛之间的关系。‚欲念‛和‚需要‛是有区别的,人可以欲念他并不需要的东西,也可以需要他并不欲念的东西。以前,欲念和需要的关系在中国完全是由政治权力的意识形态来决定的。今天,这种政治规定被解除了,但是欲念和需要的关系却滑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凡是一个人欲念的,都是他个人的正当需要,纵欲消费成了今天的新时尚。

时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中国富人纵欲消费的消息,出手阔绰的中国豪富们要满足的不仅只是物质享受和占有的需要,而且是‚为富者尊‛的需要。出于他们对‚好生活‛的理解,挥霍消费、豪赌、把人当物品消费的‚包二奶‛、在最时髦的购物天堂采购最昂贵的商品、只开奔驰、宝马、只住超顶级别墅,只吃美味佳肴,统统被纳入了正当需要的范围。一本11页的‚世界首部‛白金书售价高达2.6万元人民币,据称可‚保存万年‛。在一个呼吁人们关心‚希望工程‛的国家里,在一个许多学龄儿童家庭连起码的教育费用都难以负担的社会里,‚金书‛所代表的物质文化价值观为什么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反感呢?社会为何会容忍如此的奢侈和冷漠?对‚合理需要‛问题的麻木可以说是一个原因。

‚合理需要‛和‚好生活‛一样,是一种价值判断。和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好生活理念,关系到人的生存价值问题。正如索伯(K.Soper)在《论人的需要》中所说的,有关人的需要的价值问题广泛地涉及人类生产的意义,如何评判生产所造成的后果,以何种价值理由来确定生产和消费的合理性等等。除非我们了解具有普遍人类意义的需要,我们将不能言说与人类存在价值相一致的社会正义,也不能言说与人类普遍生存目的相一致的好社会理念。

贫困,非正义匮乏与保护弱者

与需要有关的‚好社会‛理念中,目前中国社会最需要重视的就是保护弱者。‚社会弱者‛并不只是一个用所谓‚客观‛经济或社会指数就可以限定的观念。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弱者,因为每一个人在一定人际关系中都可能成为易受伤害者。避免伤害弱者,保护弱者,是与每一个人有关的公共价值规范,并不只是社会中的一些人(强者)对另一些人(弱者)自律性质的仁慈或同情。如果你在沙漠里遇见一个没水喝的人,你又有多余的水,那么,由于你能决定是否给那个人水喝,那个人成为一个仰仗于你的弱者。如果你对眼前的弱者无动于衷,那么他就会因你的无行动而受到伤害。社会中的弱者、贫困者、受权势欺侮者、残废者、年老无助者,造成对他们伤害的往往不只是某些个人的行为或无行动,而更是集体的无行动。越容易受直接伤害的人们,越可能因他人的冷漠旁观而受到伤害。马丁?路德金说过,‚造成我们时代最大的罪恶的是大多数人的袖手旁观,而不只是少数人的残忍行为。‛

目前中国这个‚物质丰富‛社会中的‚贫困‛问题,其严重性也应当从‚保护弱者‛的角度来理解。贫困是不能用绝对的收入标准来衡量的。达到某个同样收入标准的人们,在一个社会中可以是贫困者,而在另一个社会中却可以算作为富裕者。即使在同一社会的不同期间,也会有这种同样收入却不同样贫困或富裕的情况。贫困并不只是穷,贫困是社会非正义的穷,是弱者得不到保护的穷。如果我们把贫困当作一个实在的社会非正义问题,而不只是一个抽象的经济数字表述,那么贫困所涉及的就不只是匮乏,而是‚一种给人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伤害的制度性非正义。‛

一个人成为贫困者大致与三种情况有关:不愿受穷,贫富悬殊和受穷的人生伤害。只有当他符合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他才能算是一个贫困者。贫困者之所以贫困,首先是因为他并不自愿受穷。有人会因不同生活理想、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原因而选择受穷。如果一个人穷得自觉自愿,那他的穷就不一定是一种社会非正义。

说一个人贫困,还因为在他受穷的那个社会中有别的人占有极大的财富。有贫富悬殊才有贫困。如果一个社会中大家都过着差不多匮乏的生活,把谁家的财物重新分配给其余的人,也不见得能改善大家的匮乏,那么重新分配财富的分配正义也就不甚迫切。‚路有冻死骨‛的极端社会非正义是在与‚朱门酒肉臭‛的强烈对比中形成的。如果一个社会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并无明显的贫富悬殊,而却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出现了贫富悬殊,那么这个社会中贫困的非正义问题也就非常严重。

贫困指的是社会非正义所造成的人生逆境。说一个人贫困,是因为他生活资源的匮乏对他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如缺衣少食,有病得不到治疗,孩子上不起学,老无所养,受人歧视,没有尊严等等。贫困一方面源自极端的贫富差别,另一方面也指不能满足群体认可的最低需要。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从后一方面来看,如果一个群体中有的成员无法维持这个群体所共同认可的需要,那么,他们所遭受的便是绝对贫困。他们被剥夺的不只是公平的物质分配,而更是作为群体平等成员的尊严。这是一种双重的社会非正义伤害。一个社会即使在所有成员都能维持基本需要的情况下,也还会因为贫富悬殊而存在贫困。就其非正义性而言,这种贫困所造成的伤害一点也不比绝对贫困来得差。

贫困是一种社会之恶。消除贫困之道并不只是增加物质生产,而是改变社会人际关系和人际制度。说到底,贫困者所受的伤害是人对人造成的伤害,不仅仅是物质对人造成的伤害,贫困的伤害可能由个人有意无意的疏忽和冷漠所造成。

贫困伤害还可能由集体的疏忽和冷漠所造成。例如政府不能设立有效的社会福利制度,不惜以牺牲环境生态来保证发展指标等。这一种伤害的根由是体制结构性弊病。现有的制度、法规、权力关系使得社会弱势群体不能形成自己的组织,没有自己的舆论场所,没有表达自己要求的议政渠道和代表机制等。有严重缺失的社会制度结构是造成贫困伤害的重要原因,它甚至会使一些本不缺乏慈善同情心的个人因反感于制度的伪善而对公益事业失去信心和兴趣。

缺乏对需要的思考,一个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正义。因为社会正义首先要关心的是,应当满足群体成员的哪些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估不同需要间的主次先后?每个群体在现有的基本需要共识范围内都必须对每个成员满足某些需要作出承诺并确有措施。做到这一点,这个群体社会才称得上是好社会。

在好社会中,群体的成员应当为彼此做些什么呢?那难道不是一视同仁地维持所有公民的生命和福利吗?这是一切‚好社会‛的起码要求。分配正义必须承认和维护的根本原则就是一切成员都相互平等。抽掉了平等,‚成员‛便成为一种没有意义的身份,成员既无须再认同群体,群体也无权再强求成员的忠诚。对需要的认识联系着社会的自我建设和更新。我们必须看到,‚人的需要既不是个人自己最能决定的主观偏好,也不是经济计划或者政党官员所规定的那种基本供应。需要是普遍的,也是可知的。我们关于需要是什么的知识,关于要用什么来满足需要的知识,是不断变化和需要讨论的。‛只有在一个人们相互关爱、相互认同、彼此以同等的人格相互对待的社会中,才能形成关于群体共同需要的社会正义共识。当这样的共识转化为社会规范的时候,人们才会有在道义层次上感觉到约束自己过度欲念的必要,同时也会更加要求公共政策充分重视社会中每一个人,尤其是社会弱者的需要。(作者系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黎巴嫩作家米哈依勒?努埃曼在《你是人》中说:‚如果没有你.便没有我之为我;如果没有我,便没有你之为你;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他之为他。如果没有先于我们者,便没有我们;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广阔的世间中的任何一个人‛,‚人‛的一撇一捺,一半是自己,一半是他人,芸芸众生的世界,其实就是两个人的世界。看似纷繁复杂的精神契约,也只是两个人的契约,丈量的是自己和外人的关系。这契约就像上帝给我们的一柄长勺,只有互相喂给,对方才能吃到食物;也是锋利的刻刀,只靠一种自我雕琢远远不够,还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最终完成生命本色的浮凸。善,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冷漠、奸诈、残忍、自私自利相对的品质,还是一种精神契约。它是自为的,没有谁强制你。

契约关联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善的义务好理解,就是感同身受,同情人之不幸,理解人之需要,给予恰当的帮助。善的权利,却被蒙上了误解的烟尘。在生活中有人做好事吃亏,以为善无善报,那就错了。与其是现实利益的回报,善更多的是精神的补偿。善者,内心有光,周身有爱,对世间常怀侧隐之心,人生就不会轻浮;意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的重要性,就会产生自信、自尊的感受。在一个遵守契约的理智社会里,物质的回报和精神的补偿应该是成正比的。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背弃精神契约、压缩善存空间的现象存在。四川某镇一名弱女子深夜遭歹徒追杀,整条大街的居民听到了呼救却无人开门制止,惟一开着门的店主居然马上拉下卷帘门;湘潭一男子爬上高楼欲自杀,犹豫之时,街上围观者一再欢呼起哄:‚跳啊,干嘛不跳下来!‛轻生者终究满足了看客的要求;一儿童溺水,打捞者要求见到酬金才肯下水。在这里,善映照下人性的光辉和芬芳不见了,冷漠胜利了,金钱的法则胜利了。如果精神的契约被所有的人背弃,善的最后一块绿洲被沙化,这个世界会变得怎样?

想起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韵德国新教牧师,他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了一首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厂、这正是背弃精神契约的最终结局。

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遭遇危难和困境,谁都有可能成为弱者,如果我们在别人危急的时候不援手,谁能担保自己不会吞咽孤立无援的苦果?人总难免感到寂寞,惶恐,无善心也就无法得到相应回报,幸福也要打上折扣。指靠偷拿盗取生活的人,最为可恨可怜。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这种契约的人是高贵的,懂得为冷漠付费的人是明智的。背弃精神契约的人,最终将被全世界抛弃。

四川巴中市南江县,一位妇女坠崖后被救起,南江县中医院对该妇女进行身体检查后,该院院长林近安认为‚可能是乞丐‛,遂同意由副院长何文良、贾正勇将病人拉出去抛弃于荒郊路旁,次日上午该妇女在抛弃点死亡。(华西都市报 6月 12日)

无独有偶。今年初,120将一位 75岁的脑梗塞病人送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人无力支付医药费,这家三甲医院派人在夜晚把病人偷偷‚送‛出自己的医院,次日病人死在马路边。(央视共同关注)

类似的事,我们已经耳闻目睹了太多太多。这种事情,只要有一件,就足以让人心情沉重,乃至食不甘味!面对这种事情,我们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谴责那些医院和医护人员医德沦丧甚至丧尽天良。我们也要问一问自己,对那些最需要扶助的人,我们是否也抱着一种冷漠的态度?

医院也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给医护人员发工资,医护人员也要养家糊口,如果医院可以公开宣布敞开收治无经济来源者,我断定医院也将成为‚无经济来源者‛!而我们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大的作为,这就是我们的冷漠。

幸福指数

你幸福吗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和艾伦〃克鲁格等人已经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钱多未必幸福。并且总结了幸福感缺失的三大原因:

第一,人们在攀比中更能得到满足和幸福,而不是个人财富的绝对增加。卡尼曼等人指出,一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并不会使其中的个体感到更满足,相反,当人们在与同阶层者进行比较后发现自己更富裕时,才会产生更明显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第二,物质消费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人们的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能力而增长。简单地说,物质消费只能满足人们一时的需求,基本不产生长期效应。而随着财富的增长,人们的欲望和需求也在增长。

第三,生活方式。越有钱就越幸福也许只是一个假想,财富的增加往往意味着工作节奏加快和压力的增大,结果,有钱的人在越来越有钱的同时,也越来越忙碌,并面对更多的紧张和压力。

教育花费成致贫首因(2006-02-09 04:13:47)

本报讯日前,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共同发布了《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而‚缺乏知识和技能‛是城乡居民对挣不到钱的一致归因之一。

该项调查结果来自于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城市和农村 中认为自己生活贫困的比例基本持平,均在20%左右。从本次调查中居民的回答来看,贫困的原因不外乎两类,一是‚我需要花的钱太多‛,二是‚我没本事挣到更多钱‛。

调查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

调查还发现,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在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

面对日益增加的各项花费,贫困居民无力应对,他们想挣钱却又不知如何才能挣到钱。研究发现,‚缺乏知识和技能‛是城乡居民对挣不到钱的一致归因之一。

零点调查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总体来说,贫困的根源还是在于‚教育‛,因为教育花费高,所以上不起学;因为上不起学,所以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所以挣不到钱。因此,‚教育公平‛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首要前提。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发布

9月20日举办的中国城市论坛2006年北京峰会上,揭晓了‚2006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深圳、青岛、杭州名列前三名,第四名到第十名的城市依次为宁波、上海、无锡、烟台、苏州、东莞和大连。北京从去年的第4名降为第14名。

同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正式公布了《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No.1》,这一报告是由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组织联合数十家研究机构和上百位专家历时两年完成。

2006’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由北京CBD国际商务节组委会和中国城市论坛组委会主办,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组织和主要承担了‚城市生活质量‛课题的研究和报告的编撰。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任课题组组长。

评价依据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研究课题组以2005年100个城市生活质量评价为基础,首次编制‚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十二个方面构建出一个多维度的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然后以这个体系对287个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地的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居住质量、交通状况、教育投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命健康、公共安全、人居环境、文化休闲、就业机率等12项评估子系统进行量化分析。

同时,研究方导入互动性、开放性较强的互联网公众调查,让市民为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打分。在这次关于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的网络调查中,287个城市的773325人参与调查并发表了评论,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城市生活质量网络公众调查。

北京五大指标居前列 ‚生命健康‛全国第一

排行榜显示,北京市城市生活质量全国排名第14位。从12个子系统看,北京在生命健康、消费结构、教育投入、文化休闲和医疗卫生等五个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其中‚生命健康‛子系统的得分居各城市之首。

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教授介绍,‚生命健康‛子系统的核心指标选用的是人均预期寿命。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05年底,北京市居民的平均寿命为80.09岁,比2001年提高了4.24岁。2000年到2004年,全国人口平均寿命每年提高0.1岁,而北京市平均寿命每年提高1岁,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

课题组认为,北京人均寿命的延长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北京医疗设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

北京总排名从第4降为第14 与2005排行榜相比,北京的位次大幅下降,从第4降为第14。

2005年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市、东莞市、上海市、北京市、杭州市、珠海市、宁波市、苏州市、广州市、厦门市。其中的北京、珠海、广州、厦门等四个城市今年跌出前十。

课题组认为,导致城市排名变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入围城市增加为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另一方面是因此此次测评中增大了网络公共调查的力度,很多城市因为其在某些方面表现不理想而降低了其主观得分,从而影响其排序结果。例如北京由于受住房价格过高、交通拥挤等因素影响,虽然投票人数较多,但得分却不是最高的。

大中城市居民最不满意的三大领域:房价、治安、就业

房价为所有选项中满意度最低

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国内36个大中城市居民最不满意的三大领域依次是房价、治安和就业。说明房价和治安问题已经成为大中城市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障碍。

调查中,公众认为房价普遍偏高,是所有满意度中最低的一项。35%的接受调查者认为不能承受所在城市的房价,尤其是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大连、青岛、广州、郑州、温州是本次调查中公众感觉房价较高的10个城市。

与大中城市有所区别的是,中小城市的居民较不满意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房价、就业机会和文化休闲上。

京、沪教育满意度并不高

在对教育满意度的调查中,21%的受调查者认为不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城市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和上海在调查中分别排名第47和50,据课题组分析,城市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平均值低,使这些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排名有所降低。

附: 2006年287个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

深圳;2 青岛;3 杭州; 4 宁波; 5 上海; 6 无锡;7 烟台;8 苏州; 9 东莞; 10 大连; 11 桂林;12 珠海;13 厦门; 14 北京; 15 天津; 16 南京;17 广州;18 中山; 19 佛山; 20 绍兴; 21 成都;22 大庆;23 威海; 24 克拉玛依;25 东营; 26 秦皇岛;27 温州;28 济南; 29 台州; 30 拉萨; 31 银川;32 常州;34 长沙; 35 嘉兴;

舟山;37 惠州;38 昆明; 39 唐山 ; 40 包头; 41 吴忠;42 常德;43 乌鲁木齐;44 嘉峪关;45 江门; 46 丽水;47 阳江;48 丽江; 49 武汉; 50 沈阳 未来5-10中国城市发展的十大愿景‛

‚未来5-10中国城市发展的十大愿景‛分别是:平价医疗、社会保障全覆盖、诚信、迁徙自由、扩大中等收入者、阳光政府、绿色生态、节水节能节约、宽容社会、防艾。

你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http://view.QQ.com 2006年09月14日09:45 东方网

你幸福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或许直观和感受会告诉你答案,是或不是。但如果问,如果幸福的大小从1到100,你的幸福是多少?你能够回答吗?如果回答不出也没有关系,因为国家统计局即将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日前表示,人均GDP等‚硬指标‛已无法反映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心态差别,因此国家统计局将推出幸福指数等一些‚软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方面的要求。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就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进行过调查和研究;去年两会期间,也有代表提交了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如今,统计局官方对‚幸福指数‛的公开认可表明政府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项举措正逐步实施。

西方的一些研究表明,个人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U型,即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继续增加收入反而往往会意味着幸福感的下降。不久前,国内某知名电信公司传出来一位高管辞职的新闻,而高管对于离职的自我解释就是,‚虽然赚钱很多,但是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去花钱,很苦恼‛。这清晰地解释了幸福指数的微观含义:没有钱肯定不幸福,但是有钱也不一定就幸福。

在宏观方面,‚幸福指数‛概念的引入使我们霍然发现,以前对政府职能的理解是本末倒臵的:其实,对政府而言,推动经济的发展、追求GDP增长并非终极目标,它们只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手段而已。

20多年来偏重于GDP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已经显现出这一弊端,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受益水平‛很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模式,受资源和能源的制约越来越大等等。在人们的物质财富总量不断增加,人们钱包越来越鼓的时候,城市的空气却不如以前干净了、饮水不如以前甘美了、气温不如以前适宜了、冬雪也不如以前纯洁了,再加上暴力拆迁、假货泛滥、诚信流失……这一切,让我们的幸福感打了很大的折扣。

但需要指出的是,幸福指数固然为经济决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却应当避免将幸福最大化作为一种政策选择。

近代功利主义所提出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伦理学命题,如果试图将它作为一种经济学或政治学意义上的具体政策追求,则注定会演变为一种当代的乌托邦。因为幸福感的考量是立足于个体的,其现实价值主要在于指导人们的人生实践。由于个体之间追求的巨大差异,加之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取向,决定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将幸福指数作为政策选择,它对于政策制定而言,更多的是发现问题的工具,而非解决问题的手段选择。

所以,力求通过幸福指数来考察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而调整政策取向,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良性运转,才是这一指数的政策含义。(东方早报 马红漫)相关曹林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这方面的需求。其中‚生活幸福指数‛包含收入、工作、居住等方面的满意度。(9月13日新华社)能够理解国家统计局拟推出‚幸福指数‛所表达的政治善意,但这种高估自身理性的善意让笔者感到很是不安:在统计主管部门无力控制既有指标注水、既有数字愚人的情况下,能保证新增的统计指标不会成为官员粉饰政绩的工具吗?要知道,相比GDP这种客观指标,幸福、和谐、满意度等都属于主观性很强的指标,这种主观指标更容易造假。

比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幸福理解,收入高、工作稳定、居住条件好都不一定感觉幸福。我很担心,一个人可能明明感觉自己非常不幸福,但在官方为彰显自身政绩的‚幸福指数‛统计中,他的幸福感却非常高。在宏大的‚幸福指数专制‛下,一个人连表达不幸的自然权利都失去了,根本不幸福的他却在精神上被强迫和别人一起‚幸福‛,这种精神上的数字强暴要比GDP注水对公众的伤害更大。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首先,‚指数化‛天然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什么事物一旦指数化都可能被扭曲,经济发展指数化会诱惑官员造假,破案指数化会逼警察严刑逼供,所以‚指数化‛应尽可能少用,主观感觉更应远离指数化,尽可能让一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然后,在当下中国权力未得到有效制度约束的语境中,自上而下地由权力推进一种目标总存在很大的扭曲可能,连GDP这等客观指标都有可能造假,何以能保证主观指标不被官员控制从而为民‚造‛福。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将公众的幸福感、和谐感这些主观感觉指数化,又为什么要将这些主观指数纳入官方自上而下的统计框架中?如果真的尊重公众的幸福感与和谐感,致力于让每个人更加幸福,应该把‚幸福指数‛的考量留给公众自己去完成,建立一个‚用手投票‛的制度让公众自己表达幸福,以幸不幸福的主体表达为官员的治理能力打分,为官员打分很高,自然说明百姓的幸福指数很高,这样的官员让百姓有幸福感--由公众打分决定官员升迁的制度安排是显示百姓幸福指数最好的指针。只有百姓自己才知道自己幸不幸福,幸福感在百姓自己心中,这是外在的指数无从概括和描述的,百姓应掌握着这种表达的绝对主动权。(曹林)

官员生活满意度最高

9月4日,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公布了‚2006广州市民个人生活感受调查‛。1035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的市民状况综合显示,在包括就业状况、工作、个人收入、人际关系等4项核心指标中,收入稳定、职业特殊而受他人尊重的公职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其他职业或群体。‚在各项指标中,公职人员的满意度均较高,且其不满意度也与其他群体差距较大。‛(见《新快报》2006年9月5日)民意已清晰表明,广州市官员对生活满意度最高。这个结论似乎令人‚百感交集‛。

诚然,官员对生活满意,是工作安心的体现。对一个地方而言,官员是主心骨,其精神面貌如何,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事业是否进步、工作是否有成效、社会是否稳定的问题。官员对身边生活满意,至少说明官员其后顾之忧也相应减少了,甚至没有了。

然而,在‚官员生活满意度最高‛的背后也令人看到了某些不安。比如,在民意中对‚看病就医‛受访者就感受较差,不满意率高达46%,远远超过满意度;在‚住房状况‛中,满意度下降,不满意度上升,今年该项指标满意度仅26.2%,为四年来的最低。不言而喻,‚看病状况‛、‚住房状况‛都是平民百姓生活的基本内容。这两项民调显示满意度大幅下降,不满意度大幅上升,与媒体近段时间反映的情况相吻合。事实证明,‚看病贵看病难‛、‚住房贵住房难‛已成为普通百姓的两大困扰。在这种情势下,官员与普通百姓对生活感受的明显差别,不仅是‚看得见摸得着‛利益上的距离,也逐渐会形成感情上的差别。一旦大多数群众对现实生活不满意,意味着牢骚会出现,意味着官民关系有间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工作压力在增大。

其实,‚官员对生活满意度最高‛也可以从公务员投考热不断升温之中感受出来。就以此次广州下半年招考公务员为例,截至8月19日止,全市各单位公务员职位总报考人数32741人,平均考录比超过40比1,为3万多人争800个职位。再往回看,广州市从2004年起首次用网络报名,当年公务员报考中,报考人数首次超过1万人,并吸引16502人报名角逐515个职位,后来最终取得考试资格的为12127人,平均考录比23.5比1;而2005年下半年,525个职位一共吸引了15996人报考,平均考录比例超过30比1。这样,广州市公务员考录比例从23.5比1升到30比1,再升到40比1。(见国际在线2006年8月22日消息)公务员成了人们岗位首选有着多种原因。但是,公务员生活待遇相对高一些,工作环境相对稳定一些却是基本原因。不可否认,某些公务员通过升职或在管钱管物管事岗位能有某些灰色收入也有某种‚诱惑力‛。事实上,在某些公务员眼中,‚要发财就升官‛陈旧观念之所以如此顽固,与某些公务员的‚特权‛分不开。一旦特权歪读歪用,那么,腐败就会萌生。

在我们的国度,尽管时下仍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但是,不能忘记‚社会主义‛四个大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在富裕这个问题上,只能是社会成员共同迈进,或者是先民后官,而不能先官后民。一旦富裕次序颠倒出现先官后民,那么,历史上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可怕病态会复发,政权也会有变色的可能。因此,‚官员对生活满意度最高‛不是好消息。

农村人幸福感强于城里人

据12月14日《深圳商报》报道:《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幸福感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而有钱不等于幸福,财富仅仅是带来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之一。看到此消息,笔者不由地心酸:这是怎样一种强于城里人的幸福感啊!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反而比薰于灯红酒绿中的人更有幸福感———总感觉这远离常理的结论中压抑着一种沉闷而残酷的东西。

农村人拥有怎样一种强于城里人的幸福感呢?他们没必要像上班族那样出门就遭遇堵车的痛苦,没必要像公务员那样被强制带薪休假,不会因为生活条件太好而染上糖尿病、脂肪肝等‚富贵病‛,没必要因国庆放假不知道去哪里旅游而烦恼。

农村人拥有怎样一种强于城里人的幸福感呢?最近一项国家重点课题研究表明,在城市中产阶层尚未成气候的背景下,农村已经有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农民工;而且在城市人厌倦了都市生活而向往乡村田园,以吃农家菜,玩农家乐为时尚之时,农村人整日呆在城市人向往的生活中。

农村人拥有怎样一种强于城里人的幸福感呢?民间俗语云:虱多不痒,债多不愁;西哲云:欲望是一团痛苦———农村人穷惯了,也就穷不怕了,觉得只要不生病不死就幸福了,面对现实是一种务实的选择;而且拥有的东西很少,就没有害怕失去的恐惧———而城市人就没有这种潇洒了。

很显然,‚农村人幸福感强于城里人‛的判断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冰冷的基础上:城市人和农村人幸福的底线有着天壤之别,城市人的相对不幸福是建立在一个很高的福利底线上,而农村的相对幸福是建立在一个非常低的福利底线上。说得残酷一点就是:站在一个很低的福利平台上,农村人没有机会享受到城市人的‚不幸福‛。高福利孕育了高期待,相对剥夺中生长出不幸感;低福利孕育了低期待,听天由命中生长出一种无奈的幸福感。

这种幸福实质是一种贫困的幸福,是城乡二元结构和诸种‚剪刀差‛下变异的怪胎。‚幸福‛是习惯了的低福利和弱权利‚逼‛成的,‚不幸福‛是习惯了高福利和强权利‚宠‛成的,在‚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下,悖论残酷地流淌在现实中。

我们还看到,‚贫困的幸福‛是一种被动、消极的承受,外在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支配着农村人;而‚丰裕的不幸‛则是体现城里人自我积极、主动地主宰着自己的命运。城市人的‚不幸感‛是跟未来的消费主义比较,而农村人的幸福是在跟过去的匮乏比较。

是什么样的幸福和不幸啊?‚关公战秦琼‛式的幸福感比较折射出何其沉重的现实,何其巨大的鸿沟。

相关:《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幸福感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而有钱不等于幸福,财富仅仅是带来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之一。(12月14日《深圳商报》)

中国中产阶层有房有车却无安全感

http://view.QQ.com 2006年04月06日11:32 南都周刊

豪宅、私家车、时装、珠宝、晚宴、情调、品位…… ‚中产‛身上被附着了无数美丽而又体面的标签,现实语境中的中产们根本没有如此的风光

他们的财富没有暴富的指望,他们的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 他们还要随时担心,一场病、一个政策调整、一次金融冲击波 他们都可能遭受重创,甚至跌入赤贫的深渊 谁来为中产抵御风险? 谁来让中产真正强大? 脆弱的中产

你中产了吗?你强大了吗?

中产者被赋予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形象,他拥有强大无比的未来,拥有稳定社会的超级力量,但当社会学家把这项光辉无比的任务压在他的肩上时,却悲哀地发现他还只是一个脆弱的幼童。

你‚中产‛了吗?在今日的中国,这个略带贬义但又为人们无限向往的概念,似乎已成为商业社会全力开掘的宝藏,被商户急不可耐地赋予极高的消费能力想象,被时尚传媒热情地贴上美丽标签:豪宅、私家车、时装、珠宝、晚宴、情调……

然而,在中国的现实语境里,生活在上述图景中的人,多半高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而非中部。那些海市蜃楼般的图景,也多半会让真正的‚中产‛自惭形秽或黯然神伤。

在四川的成都,一个年收入近10万元,并拥有两套房产的中产家庭,却因妻子患病而几乎耗掉全部财产。妻子去世以后,主人公又回到了工厂,拿起每个月400元的工资。当初他离开工厂玩命赚钱为的是发家致富,现在他戏剧性地回到了生活的起点。

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一场病把‚中产阶层‛打回原形。这个因病致贫的故事,使‚脆弱的中产‛成了近期社会关注的热点。

‚中产‛不是标签

产者是谁?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学者说,中产阶级最初来自欧洲的产业革命,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新生资产阶级。1951年,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把‚中产阶级‛的概念散布全球:一个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靠知识与技术领取稳定且丰厚薪水的群体。自20世纪40年代起,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社会结构的主体力量。

在中国,中产者在1949年以前曾有过短暂的往昔,而其重生却是在1978年之后。在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内的改革开放中,在市场的资源配臵与社会纵向流动中,‚中产阶级‛悄悄地‚去政治化‛,换了一个马甲重出江湖,人称‚中产阶层‛或‚中间阶层‛。

中产者是些什么人?他们的面孔始终有些模糊不清:一些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专业技能与知识智能,并以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换取各种稀缺资源(财富、地位、名望与权力)资本的人?一些月入万元以上,开标致307或奥迪A4轿车,住明星楼盘,用招行一卡通或中行长城卡刷卡消费,到法国、东南亚以及东部非洲旅行的人?一些比蓝领阶层更富有,比暴发致富者、有权有势者在生存态度和价值观上更具进取心的人?一些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循规蹈矩和具有主流价值观的人?

据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结构达到‚橄榄形‛的理想状态,即富豪与权贵、穷人与弱者都是少数,中产阶层占据主流,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稳定、理性、建设、务实,有利于推动建立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公平、公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有学者认为,今后10年是我国中产阶层发育的关键时期,培育并保卫中产阶层,就是保卫这个国家橄榄体的稳定和提升应对经济社会危机的免疫力。

是,中产者被赋予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形象,它拥有强大无比的未来,拥有稳定社会的超级力量,但当社会学家把这项光辉无比的任务压在他的肩上时,却悲哀地发现他还只是一个脆弱的幼童。

让中产强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忧心忡忡的中产阶级。‚他们的财富没有暴富的指望,他们的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他们的阶层待遇没有确定的法律保障。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中国中产阶级十大焦虑症》)由中产而瞬间赤贫并不是孤例,‚因病返贫‛似乎折射了中产阶层在社会生存中的尴尬位臵。体制上的漏洞或行政设计上的监督不力,让中产阶层在程序正义的门外付出了更多额外昂贵的社会成本——房产暴利、权力寻租、教育消费、医疗消费、交易中的霸王条款、合同陷阱……他们可能由此获得财富,但额外社会成本对其财富进行的无情消解,有时使他们甚至比贫民阶层更手足无措。

于是,中产者似乎和危机感联系在一起。‚30岁的脖子60岁的颈椎,成为他们疯狂工作的写照,工作的压力无法排遣,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枯竭,自我期许与竞争意识到头来反刃自伤。‛

评论家朱四倍认为,从‚因病返贫‛的层面上看,中产阶层的脆弱来源于社会的脆弱,而社会的脆弱是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显现。要消除中产阶层的脆弱,就要消除社会的脆弱,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当下的选择。

但是,仅有社会保障无疑是不够的。中产阶层自身的整体规模不大、独立性不强、制度上缺乏保障等因素,都从大的背景下构成了其脆弱性的原因。甚至,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中产阶层‛的合法性至今没有获得法律文本的肯定。他们像这个社会的私生子,名字不能纳入大家庭的祖谱,人们叫他的小名‚中等收入阶层‛或‚中间阶层‛。由于‚私生子‛的尴尬位臵,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幸成为社会转轨期的仇富替罪羊,在成为罪犯目标的担忧中,忍受着下层人群经常性的斜睨眼光,承担着许多本来无关的误会与责任。

有学者认为,壮大中国中产阶层的关键不在于民众的知识教育水平、个人能力以及拥有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制度。国家应该通过健全法制和有效的税收体制以及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保护下层收入群体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使国民财富合理而有效地向中产阶层流动,同时加强对中产阶层本身的法制约束,以避免他们也使用或寻求使用‚特权‛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也许,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中产阶层,才不只是一个房产开发商和汽车销售商竞相抄袭的营销概念,不只是海平线上隐约可见而去向不明的桅尖,才有希望摆脱自身的脆弱,真正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石。

脆弱的中产之世相 中产危机感

外企项目主管Rita:

有种‚掉在水里,抓不到东西的感觉‛

Rita毕业于北京的某名牌高校,硕士文凭。毕业时,她拒绝了北京的某一事业单位的offer,毅然地南下上海——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应聘到一家香港的咨询公司。去年,Rita离开那家香港公司,跳槽到现在的美国公司,职位也从普通员工上升到项目主管。问她最大的感受,‚累,白领工作远不是那么回事。‛Rita从电话那头传过来的声音显得有点疲倦。

‚提起外企白领,人们的印象要么是,这群人收入高,满口ABC,喜欢时尚,生活小资,要么是压力大,对象难找等等。其实我们真正生存状态是什么?每天看似光鲜的背后有多大的压力?局外人是不知道的。‛

而说到待遇,Rita显得很不满。‚像我这个职位,不上不下的,工资并不是很高,开销却大得惊人。现在主要的感受就是没有钱。不像公务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而且,这些隐形福利都可以免税,我们基本上就是那张工资单上的‘死钱’,还要交各种保险,正常交税。而我这个年龄段的白领,要考虑结婚,要考虑升职,要考虑买房,想想上海的房价这么高,结婚后谁来带孩子等,想想这,烦!‛

靠父母的接济,Rita去年在上海的张江高科技园附近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提到这事,一向好强的Rita显得不好意思。‚没办法,上海的房租太高了,租住不划算。‛Rita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Rita在考虑结婚的事。爸妈对她也一直催着,希望她能早点结婚,身边有个人照顾。她现在的男友与她青梅竹马,虽然在上海上班,但经常到外地出差。

让她郁闷的是,她现在想买一套大一点的房子,把这套小户型的房子转手。而按照上海市去年的规定,不满两年的房子转让,要交很高的转让税。

‚政府在政策和社会保障层面上,根本没有考虑我们这群人,要么考虑富人,要么考虑穷人,根本不管我们死活。虽说这个税是为了打击炒房者,但这样一刀切下来,对我们这些人就不公平。‛Rita说。

对于将来的发展,Rita表示,我们这些人,靠的是能力吃饭。‚我觉得我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但有时还是感到迷茫,就是那种掉在水里,抓不到东西的感觉。‛

律师李阅:

虽在物质上暂无忧虑,还是难有安全感

李阅,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独力拥有两处房产、一部海南马自达。由于‚生活和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她不能轻言满足。

她表示律师这个行业由于近有外资进入,专业度的要求不断提升,后有新手蜂拥,以低价求存,竞争日趋激烈,即使是声名在外的律师,也不敢稍有松懈。‚律师的工作除了案头的专业准备,更多的在于老客户关系的维系和新客户的开发,也就是幕后人际关系的斡旋。这个相当耗时间和精力,基本没有明确的工作时间和个人空间的严格区分,造成的压力也很大。‛

‚儿子说的最多的话是‘妈妈上班’。他大部分时间跟外婆和保姆,便不粘我,我对他而言有点无所谓。‛

作为单身母亲,面对两岁的儿子,李阅心头有撕裂之痛。她周末尽量陪孩子。但由于工作与生活没有断然分割,‚有时候与人交往也是为了工作‛,与孩子的相处还是较有限度。对孩子的内疚有时又反过来变成一种动力,使她更无法停歇。

虽然在物质层面暂无忧虑,但李阅还是难有安全感。一方面是律师职业特点注定的不稳定风险,行业、企业的变化都会带来业务方面的许多不确定性,比如今年客户量充足,明年却不可预期。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包括医疗、意外事故和养老等,‚虽然有一定的保险,但我不知道日后能否成为足够的保障。目前买的养老保险金,谁知道几十年以后是个什么样的价值。现在社会发展如此快,几年都有很大的不同,更何况十年,几十年以后。‛

‚在这个社会不进则退。拥有越多,要求越多——有了1样东西,想要10样;有了10样,就会想100样。如此,使你不断地往前走。财富越多,压力也越大。立足社会,不可避免要与人对比,寻找自己的定位。然后,对生活的质量的追求又一再使标准拔高。谁让社会评判的价值标准,更多时候,变成了金钱呢?‛李阅不由感慨。

更多时候,李阅不愿去触碰这些问题,因为‚想了也白想,只会增加焦虑‛,唯一能做的就是调适自己的心态。

Wit(网络运营总监)有三套房、一辆别克HRV,但不是很满意,还没有达到我想象中的标准。现在还不敢要孩子,身处信息高速发展的行业,如果稍有懈怠,完全可能被淘汰出局。IT的繁荣,可能使人一下从过去的2000块月薪迅速提升到2万。那么2万以后,想的肯定也是倍数问题。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不是稳定、逐步的增长,而是大步跨越,甚至飞越,人对自身的定位就越提越高,焦虑也随之而生。没办法啦。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

自己目前太多的精力用于事业的搏杀上,尚不可能有余力去顾念孩子,从养狗的经历来看,养孩子绝非易事,特别孩子一出世就意味着责任的无可推卸。现在不是适当的时间。由于是自己独力支撑家庭经济,非常担心自己的健康,不敢去设想一旦变故发生而将临的局面,爱家人,就不能留下许多未决之事。

脆弱的中产之追问 五问李春玲

李春玲博士的最新著作《破裂与碎片》刚于2005年末出版,被认为是探讨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一部力作。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专职研究人员,李博士长期关注中产阶层的问题。3月29日,在她那间宽敞明亮的书房里,记者与这位讲话干净利索的学者有了如下的对话。

南都周刊:我们在采访中注意到,中国的中产阶层往往对未来充满焦虑,你的研究中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李春玲:心理是否焦虑,不仅与收入有关系,也和社会保障有关。处于市场化中的中产阶层,风险比较大,由于社会保障这块要自己负责,容易产生焦虑感。

南都周刊:这种焦虑感的产生,中产阶层本身有没有要反思的地方?

李春玲:与西方中产阶层的发展相比,中国现在的中产阶层太过于功利,太注重个人条件的改善了。买房子、车子、穿名牌、外出旅游等,显得物欲特别强,而缺乏对社会、对他人的关心。

前两天与一个日本朋友聊天,他研究了日本在印度和中国办的企业里内部员工的满意度,结果发现,与印度人相比,中国人满意度较低,薪酬往往要和老板或日籍员工比;而印度人则满意度较高。这可能与中国目前新的道德秩序尚未建立,个人主义、物质欲望膨胀有关。

南都周刊:我们在采访中还发现,中国中产阶级内部也有分歧,比如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现在政策制定的随意性、不明确性对他们的伤害最大,而体制内的中产阶层则是另外一种看法。

李春玲:这与中国中产阶层还处于兴起阶段有关。中国中产阶层发育还不够成熟,不能形成一致的看法和价值观,体制内和市场内相互间缺乏认同,呈现一种分化状态。比如,体制内的中产往往不希望政府的权力立马收缩,而依靠市场获取收入的中产则希望政府尽快放权,尽快建立公平、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南都周刊:还有一些中产,尤其是一些公司白领抱怨,现在国家政策的制定,要么考虑富人,要么考虑穷人,根本没有考虑到他们,他们也没有利益表达渠道。

李春玲: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利益的表达和获取,实际上是各个阶层和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处在社会顶层的富人,往往声音比较大,能够影响某些法案和政策的制定。而处在社会底层的穷人基本上没有表达渠道,他们缺乏组织、人力和财力,往往靠一些知识分子来呼吁,但现在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在有意识地向这部分人倾斜。

而中产阶层也不是没有利益表达渠道,一些非政府组织、媒体都可以传达他们的声音,但往往这种声音与富人相比,对法案、政策的制定影响小。譬如,在税收调节上,对富人影响最大的遗产税、物业税现在都以难以执行为借口而流产,税收的主体成了中产阶层,因为他们收入公开、单位固定、易于征收。这往往使中产阶层产生某种强烈的被剥夺感。当然,这也客观上制约、阻碍了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大。

南都周刊:国家可不可以在制度或政策层面上做些文章,缓解中产的被剥夺感,提高中产阶层的抗风险能力?

李春玲:从目前情况看,国家尚没有明确的意识来培养中产阶层的发展。在最重要的税收调整方面,效果也不好。在西方社会,中产阶层的兴起与福利国家的建设是同步的,社会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有保障,可以避免收入和地位的大起大落。而当下中国,政府还顾不上中产阶层这块的保障。但可以在税收、教育、医疗等改革中,做出实质性的调整,减轻中产阶层的负担。

脆弱的中产之海外美国中产很烦恼

朋友老赵几天前打来电话,说心里郁闷,要找人聊天。问他有何烦恼,答曰:‚我被班加罗尔了。‛

班加罗尔原是印度一座城市的名字,Bangalor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信息科技中心,美国许多电脑网络公司在这里建立了分部,将一部分原本美国本土的工作外包给了印度人。这个词目前在英语中流行起来,甚至演变成动词,意思是:因原来的职位被公司外包而失去了工作。

老赵正是遇到了这个问题,他从前在大陆学的是中文,来美国后,发现中文无用武之地,便转行读了计算机语言。老赵转舵及时,毕业时正赶上美国电脑网络业的起飞,找工作很容易,薪水也逐年呈跳跃式增长,七年之后,已达六位数字。老赵的妻子原先在社区图书馆工作,女儿出生后,退职在家,当起了全职家庭主妇。全家靠老赵一个人的收入,衣食充足,绰绰有余。添新车,买了房,每年还有些积蓄,存下来养老,或者为女儿将来念书做准备。

失去了工作,令他有些烦躁,其实,这早已有了预兆,公司里的同事已经裁了一拨又一拨,网络泡沫后,美国公司用这种裁员招新人的方式,降低工资支出,因为当年热火时期,老赵那一拨人的工资被水涨船高,如今,网络技术人员已经人浮于事,加上来自中国、印度的低成本威胁,在这个行当里,即使不能称为人人自危,也没有几个人敢说高枕无忧的。

一觉醒来不再中产

美国中产阶级的界定标准并不统一。但一般来说,平均年收入在2.5万美元到10万美元之间的,都可以算是中产阶级。像老赵这样的三口之家,12万收入,平均每人4万,相当不错了。以这个标准来估算,美国的中产阶级应该占到总人口的80%左右。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中产阶级在许多方面有着与其他阶层共同的忧虑,类似国家安全及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全球温室效应、油价飙升、种族冲突等大问题,以及人身安全、健康、情感等个体问题。然而,中产阶级所特有的、最主要的烦恼并不是来自精神世界的。他们最担心的,是哪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属于中产一族,而是滑落到贫困线以下的低产阶级。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太多的因素使中产阶级不敢掉以轻心。2005年8月,美国政府人口统计署公布的《2004年美国人收入,贫困,健康保险》报告显示,美国的贫困人口率继续着2001年以来的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12.5%上升到2004年的12.7%,贫困人口一年之间净增了110万,其中以中西部老牌制造业中心城市的增长最为突出。

美国政府进行这项调查时所界定的贫困线,是两口之家的年收入在12334美元以下。虽然,近几年来,美国经济总体呈现回升趋势,但并不是各行各业都如此。有一些行业还在苦苦挣扎之中,如制造业,这些劳力密集型产业已经渐渐将生产中心移向亚洲,本土老厂关闭,工人面临失业。信息产业也不例外,除了少数高精尖技术不会对外开放以外,许多服务性岗位都已经外包出去了。

在贫困人口率持续攀升的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继续增大。最底层20%的美国人,拥有的财富下降至全民收入的3.5%;而收入站在顶端20%的人,拥有的财富则上升到全民收入的50.1%。最近公布的福布斯美国富人排行榜也表明,全美最富的四百人的资产达到113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250亿美元。

全球化下的新隐忧

美国社会的仇富心态没有中国那么严重,虽然对于贫富差距过大,人们总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但不至于产生暴力倾向,为济贫而杀富。对于那些白手起家、因智慧和勤劳而致富的人,美国人总是敬佩有加,并以之来自勉,作为自己奋斗的榜样和动力。

然而,对于贫穷的恐惧,特别是中产阶级对于重归贫困线以下的恐惧,是一种永远挥之不去的隐忧。除了像老赵这样失去工作的极端例子,其它因素,如医疗保险价格攀升、学费增长、股市崩盘而造成养老金缩水、房贷压力太大,都是中产阶级面临的最切实的困扰。

例如,在上面提到的那份调查报告也显示,美国医疗保险费用在过去的几年中以每年20%的幅度增长,远高于通货膨胀水平,这不仅使得许多美国中小企业无力负担员工的保险,也使得更多的工薪族、个体生意人感到进退维谷。2004年,美国新增了140万失去医疗健康保险的人。这些人一旦生病,庞大的医疗费用会使他们一夜之间处在破产边缘。

然而,超级资本集团力主的全球化正在动摇着美国人的基石,资源和财富的再分配必然使一部分人成为牺牲品。当然,老赵的烦恼恐怕只是暂时的,有学历,有技术,美国本土的工作不可能全都外包出去。降低身价,另辟蹊径,信息时代,总会有他的饭碗。

危险的是那些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中产阶级,一旦全球制造业中心彻底迁移,恐怕将只有到东方去讨饭碗一条路了。实际上,这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显露出迹象,相当一批熟练技工和机械工程师离开美国,前往中国和印度,开辟新天地。

(作者系美国华文报纸编辑)

中国富人:我们已经沦为弱势群体

http://view.QQ.com 2006年09月19日15:11 如今,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经常被越来越多的著名企业家占据着,名气、财产、私生活、绯闻,简直媲美娱乐圈。

无论披露真实程度有多少,都成为坊间议论的重要话题。私生活被过多关注、企业内幕曝光等,已经对于这一群体产生了巨大威胁。

隐私曝光带来的痛苦,逐渐成为中国CEO、企业家群体的心腹大患。名气引发的误解与危险

‚大家都知道你身价过亿,声名在外,送礼不到1万拿不出手,请客婉拒是‘耍大牌’不给朋友面子,经常有陌生人也借口困难找我资助帮忙,不堪其烦。‛一位民营企业老板兼CEO称。幸福并未与财富成正比,不能随便出外,不能随意做事情,一举一动都要考虑到代表企业的形象,享受不到常态的快乐。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老板,考虑到财富的安全,穿的和吃的并不比以前更放得开,为了不露富,甚至刻意过得清苦。

其实,高调反击或低调处理都只是表象,严介和们关心的是如何走出媒体的关注,让自己‚长治久安‛。另外,针对中国富人越来越多面临绑架勒索的社会现实,保险公司纷纷开始提供绑架险种和医疗救援服务。这个收入、生活水平高于常人的群体已经越来越面临绑架的威胁,2004年3000多起绑架案的绑架对象主要是比较富裕的企业家、名人及其家人、子女等。奇怪之处在于,热烈讨论的背后,社会舆论并没有偏向受害者。绑匪居然认为被害者不义之财甚多,他们是‚劫富济贫‛。网上留言也几乎没有为富人安全告急担忧的,大部分人在说风凉话,认为这是‚为富不仁的后果‛。一项调查表明,有40%左右的富人对自己和家人有一种安全危机感。

解决方案:您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这都是独特阶层独特生活的一部分。不再追求化身超级名流,新一代的CEO应着重考虑如何把企业做好,大多数时间尽量保持低调,而不是让自己的名字频频出现于报刊的大字标题上。适当地控制曝光率,对不利自己的新闻,态度温和地给予客观的回应,点到即可,不用多说。

私生活暴露引发的隐痛 ‚我现在还没成家,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自己的恋爱婚姻状况街知巷闻,甚至成为别人八卦的材料。‛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CEO说。

财富榜中,鲜有披露个人婚姻和家庭状况,但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也难免成为众人关注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富豪保持了持久的婚姻,在对待离婚的问题上依然慎重,如果有选择,还是会与自己的‚发妻‛共度余生。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罗慧兰教授认为:‚目前富人的离婚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他们的情感更容易出问题,往往会以离婚收场。‛有些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在选择对象时,更容易担心对方看中的是自己的钱而不是这个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他们担心离婚时的财产纠纷很可能让其多年积累的财富付诸东流。

另外,随‚狗仔队‛ 跟踪对象的扩大(部分名人常与明星有交往或牵连),围绕他们的绯闻也屡见不鲜。无论真假,年轻富豪与女明星的风流韵事,比商业新闻传播更广更快。情感隐私成为祸患的重要来源,在私生活上遭受非议,也许比事业上的挫折更伤害自尊。

解决方案:您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保护自己的家人。一是可以向大众透露你真实的家庭情况和日常生活,让他们看到想看的一部分,同时理解你的无奈和苦心,当然不用过于详细透明。二是完全避而不谈,铁面‚无私‛,对外只讲工作内的事情,完全隔离出一个清洁的私人场所。

财富引发的烦恼

对于富豪排名这样的‚数字游戏‛,不少榜上有名者已是避之不及、备感无奈,更多的人则是不屑。

为何‚富人榜‛让富人这么痛苦呢?北京市企业家协会及北京企业联合会会员部部长袁秀表示:‚隐私被曝光以及由此引起的可能威胁已使企业家非常烦躁。‛事实上,全球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都不愿意参加排行榜。一旦企业家真实的财富被披露,或者被披露的财富与其之前对外说的差别巨大,企业家便需要到很多部门去说明情况,甚至连政府对其的有关政策都有可能变动,股市的不确定性,也让富豪们不愿公开自己的财富。

2005年的‚黑马富豪‛严介和也曾接受过本刊的采访,他自曝已辞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现在的名片上已是‚苏商集团‛董事局主席。‚今年不会再有我的名字了。‛ 2005年资产被称‚飙升到125亿元‛后,严介和从幕后站到聚光灯下,来自社会的猜测与抨击接踵而来。富豪榜从他的‚弱势群体说‛来看,显然已成为一个累赘。解决方案:就算您不愿意,财富披露有时也无可避免,尤其是上市公司股价、份额都摆在那里,难免别人不算计。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被追捧或误解冲昏头脑,专注自己的事业。

企业内部矛盾引发的危机

我们最新关注到的,是最近因员工矛盾暴露出的负面新闻。

秘书门‛本来是一个老板指责秘书、秘书反驳老板的邮件来往,可是因为内容在网络的泄露和传播,引发了一个重大新闻热点。据说该事件的中心人物EMC副总裁已经因为舆论的压力辞职。CEO们惊异地发现,一个普通邮件可以在网络和公众传播间产生这么高的热效应,而这种事态的发展趋势是他们所不能预料和掌控的。再如华为员工‚过劳死‛,也成为‚中国资本家过度剥削员工‛的话柄。一石激起千层浪,应对负面新闻,中国CEO大都还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处理的经验,每当此时总是分外头疼。

解决方案:您的公司可以建立危机公关(包括传统媒体与网络),以及统一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来处理突发情况,尽量缩小影响,导向正面。另外,尽量将内部矛盾在企业内部及时解决,所以,持续内控培训和定期考察员工疾苦也很重要。

中国人压力报告:白领工作强度堪称世界第一 发布者:龚建辉 出处:新周刊发表日期:2006-08-17 这是一个时代的焦虑症——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大家都被集体无意识的‚成功‛观念左右了。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是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是处于上行阶段的社会积极分子,某种程度上也是病人。

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转变时期。无数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以前人们安居乐业,如今却不安于现状、纷纷冒险致富。

在突然涌现发展机遇的上行社会里,人人力争上游,工作透支,竞争透支,情感透支,学业与就业难两全,工作家庭难两全,物质精神单丰收,顾此失彼,身心俱疲,现代化的进程没有现代化的心理排泄渠道相匹配,造成全社会性的精神性疾病和心理失衡。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正享受500多年的历史积累,慢慢消受掉市场经济的红利。而我们的原始累积才刚刚开始。别人300年的焦虑压缩在我们这30年内承受,每个人都像是吃下市场经济的伟哥,欲望最大化,压力也最大化。当GDP飞涨之时,中国成了‚睡不着‛的国家。

是时候检讨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了。有压力的中国人

GDP增长率跟国民焦虑指数、睡眠指数、做爱指数紧密相关。当GDP飞涨,该国人民的焦虑指数必定上升,而睡眠指数、做爱指数齐齐下落。

文/肖锋

世界杯突然变成欧洲人的节日

欧洲人本来就不缺节日。法国人一年法定休息日150天,该国《劳动法》甚至规定,周日是法定假日,商店不得开门。如果商店营业属非法,并受到重罚。欧洲人的休息时间占全年时间的至少40%,这是法式‚浪漫情怀‛及意甲、德甲狂欢的基础。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正享受500多年的历史积累,慢慢消受掉市场经济的红利。而我们的原始累积才刚刚开始。别人300年的焦虑压缩在我们这30年内承受,每个人都像是吃下市场经济的伟哥,欲望最大化,压力也最大化。当GDP飞涨之时,中国成了‚睡不着‛的国家。

当时代画饼变成‚新三座大山‛ ‚人无压力轻飘飘‛,小时候老师经常这样教导我们,否则你怎么进步?这种变压力为动力的说法,颇与化悲痛为力量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那个时代激励我们前行的警句。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画饼。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到90年代的‚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再到新世纪的‚中产梦‛,画饼越做越大。整个国家的画饼就是赶英超美,50年未变。

芭比娃娃是西方女孩的画饼,是中产阶级的形象教科书,她教诲了近半个世纪的西方女人。她是医生、记者、歌星、空姐、工程师、外交官、宇航员,还是游泳健将、时装模特、体操明星、舞会皇后和总统候选人,变身75种之多,她成为时代的首席代言人。

‚新富‛则是中国新中产的代言人。他们是高官、公司高管、大学教授、时尚传媒人。‚中产阶级‛是商家全力打造的金矿,被赋予极高的想象力,在荧屏上、媒体上、广告上被闪烁辉煌地描绘:豪宅、私家车、时装、珠宝、晚宴,还有情调。全球跨国公司更是用‚中产阶级‛的菜牌大开消费主义的盛宴。年轻的中国精英正枕着媒体与商家炮制的枕头,做着中产梦。这个梦想具有商业原子弹的能量。

然而请看另一面。中国老板全球最累,平均年假仅10.9天,低于全球老板的15.4日及欧盟的21.7日。返贫白领开始同病相怜,再优厚的收入与高昂的医疗费与攀升的房价相比,都不过是杯水车薪。京沪穗鹏四城调查感觉‚压力大‛排位为:上海67%,深圳64%,广州46%,北京45%。70%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白领综合症导致抑郁症和自杀。加班没有加班费悄然变成职场潜规则。老板用一句‚你的辛苦我知道,想要加薪办不到‛予以回绝。一位海归叹道:‚中国白领的工作强度,已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的写字楼是世界上最累的写字楼。‛

社会学家分析,中国经济正面临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窘境:楼价升、薪金升、工业原材料价格升,但由于国际竞争产品却无法加价。所幸香港遇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制造业成本内移,使香港中产阶层求得上升空间,延续至1997的十数年繁荣。香港公共政策解决医疗、教育等基本担忧使中产阶层扩张为社会的大多数。反观内地中产阶层却没那么幸运,所在企业成本无法转移,薪金不升,医疗、教育、房价成为‚新三座大山‛。

人无压力轻飘飘,我有压力向谁说

中国的GDP达到了空前的18.2万亿,微超英国,‚赶英‛终于实现。可没人计算过中国的焦虑总量几何,恐怕早就‚赶英超美‛了。有了压力就说出来,但做到这点似乎很难。

解压的前提是承认压力。你承认有‚幸福的童年‛这回事吗,好,请老师和家长放了孩子们。你承认有‚幸福的晚年‛吗,好,请干脆别生下一代。你承认要‚住得像个人样‛吗,好,请搬出大城市。傻瓜都知道,以上大多不可能放弃。

可能的,是继续变压力为动力。面向21世纪,全球竞争,终生学习。中产阶层下一代正苦读英语。杂志社旁的少儿精英英语班,一开开到十一点半,比夜班编辑还苦。新加坡电视剧《小孩不笨》宣称的人生的五个C正成为奋斗目标,最后那个C是Credit Card。

压缩饼干时代盛产三明治阶层。之一就是看似春风得意的我世代,他们被父母的期待、爷奶的溺爱及将面对的国际竞争夹在中间,他们早恋,他们上网,他们飙车。但不足以延缓他们即将到来的压力。之二是三四十岁的职业阶层,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不仅上有老下有小,还要为过去几十年的社保还账。他们最大的压力来自身份焦虑,这帮从愤青跃升到准中产的阶层时时感受到地位不保。他们是中国14万亿民间存款的主力军,不过大多属预防性储蓄,动不得,因为稍不留神,即会沦为房奴、车奴然后是卡奴、病奴、学奴。

改变生活方式是最好的解压大法

但事实是当今社会无可挽回地走向复杂。无论是办公室尔虞我诈,还是老板的苦苦相逼,均把‚与人斗其乐无穷‛升级。‚把公司当家‛是妄想。过去单位领导就是主教,工会主席、妇联主任就是牧师,他们听员工‚告解‛,解决生活问题。现在一句话‚干活去!‛

全球过去50年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从增加到停滞,只有中国在疯长。北京零点研究集团《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2006报告》显示,上海宜居指数列第10,北京列第19。而作为最适宜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城市,北京又排在第一位。在宜资与宜居之间,大城市们嫌贫爱富。中国大城市的毛病是权力过分集中。西方不少知名大学都建在小城镇,中国的大城市们恨不能将所有名校都划拉到自己怀中。资源极端浪费。‚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在一座城市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它的生产率便开始下降。‛联合国经合组织官员如是说。

未来属于中小型的新兴特色城市。最宜居,创业、求职均不难,生活压力适中。零点的那个报告将宁波推上宜居城市宝座。宁波因城市规模适中,经济发达程度适中,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比例适中,正处于一个‚不大不小、不前不后、不多不少‛的最佳状态。宁波民营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居民富裕,工作压力相对较小,融合了大、小城市的共同优点,成为理想的宜居宜业型城市。

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电影《崩溃》,新失工作,前妻限时让孩子见面,而他正堵在路上,情急之下下车走路又遇劫。结果他——按美国人的方式,买了把枪,崩溃之下被警察射杀。我们不妨将这个倒霉蛋看作是大城市之过。焦虑的常见症状表现为紧张、不安、气闷、暴躁。最先是职业枯竭,然后是生理耗竭、才智枯竭、情绪衰竭、价值衰落,最后是攻击行为。

如果我们不想放弃大城市,不想放弃现在的生活方式,还有一条权宜之道就是封杀焦虑源。比如封杀那些说出‚房奴‛的嘴巴,老板不作榜样还说风凉话。好像没人说房奴大家就都不是房奴了。还是去行善最安抚焦虑,所以盖茨、巴菲特们最心安理得。焦虑的最后解决底线是宗教,不过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人无压力轻飘飘。摩擦力加压力产生动力,这是中学物理讲的行车原理。适度的压力是前行的动力。只是要适中。

中国压力测试问卷

‚中国压力测试问卷‛大型网络调查7月3日-5日间共吸引了16224网民参与。1.是男性压力大,还是女性压力大? 女 14.35% 男 85.65% 2.1什么年龄段的人压力最大? 50岁以上 0.56% 20岁以下 0.89% 40~50岁 12.78% 20~30岁 27.97% 被夹杀的‚三明治一代‛

中年、中等职位、中等收入,夹在中间未必最安全,肯定最燥热。在充满欧陆品牌Logo及现金卡广告的年代,薪资单上的数字永远在与物欲和账单竞争。

发飙后的黄健翔终于道歉,然而他仍坚持‚我也是人,我也需要发泄‛。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3亿观众面前失声,这是最多人见证的高端发泄。

中年、中等职位、中等收入,夹在中间未必最安全,肯定最燥热。在一本台湾杂志进行的‚三明治一代新幸福关系‛调查中,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感到成为‚三明治一代‛后更疲倦、更有压力,而经济问题则是压力及烦恼的首要来源,74%的女性脆弱得想集体离婚。2005年广东省的一次调查也显示,当地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10年前下降了5岁,仅为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中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更是超过老年人2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55岁。

英年早逝、猝死、过劳死、因抑郁而自杀,这样的字眼正在越来越多地占据社会新闻的头条。

男到中年的梦魇 无法回避的是,男性依然在担当社会主导者的角色,特别是处于25-45岁这一黄金年龄段的中青年男性,更是女性、老人、孩子,乃至整个社会所依靠的中坚力量。

中年是一个临界点,事业蒸蒸日上,身体每况愈下。男到中年,股票猛跌,房价猛涨,父母开始要定期光顾专科病医院,妻子早就把艳羡的目光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口水,挣完奶粉钱,要马上开始攒学费。一分钟前在志得意满地狐假虎威,一分钟后要到老总办公室堆着笑脸接受关于工作态度的再教育。

傅彪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感叹道:‚这个毛病是累出来的,以后不能太累了!‛多种角色的扮演,来自家庭、事业、社会的多重压力,正在使中年男性的身体遭到严重的透支。来自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000多位城市中年男性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66%的人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一干活就累的占58%;爬楼时感到吃力或记忆力明显减退者为57%;皮肤干燥、面色晦暗、脾气暴躁、焦急者为48%。

男博士在自述中哀叹自己在28高龄还是处男一名,悲愤莫名之际又黯然神伤。可是,谁没有一点哀伤缠绵的小心事?不是找不着对象,就是有对象结不了婚,学历低找不到工作,有学历也做不上白领,不上不下,不红不黑,生活的责任感无时无刻不悬浮在令人窒息的空气中,人生的理想从青春期时的造福全人类,变成现在每日里盼望大奔驰大house一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正好砸到自己面前。

男到中年的压力正越来越把男性推向身体与精神崩溃的边缘:女性企图自杀人口是男性的2倍,但男性自杀身亡者是女性的3倍;40岁以上男性半数都有‚难言之隐‛,并且还在不断攀升;男性医疗就诊率较女性低28%;男性平均寿命较女性短6-8年。男权社会中,男人爽不爽是个问号,男人最痛不是疑问。

‚核心家庭‛的集体困境

‚三明治一代‛构成的社会中坚,往往又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青壮年小家庭组成的,这种由一对夫妻加一个子女构成的两代家庭,美国人类学家G.P.默多克首先把它称作‚核心家庭‛。

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三代式家庭日渐式微,年轻夫妇大多不愿与父母同住,‚核心家庭‛成为社会构成的主流。而失去了传统大家庭的支撑后,收入没有显著增长,支出却大幅增加。‚核心家庭‛正面临着集体的困境。

尽管,他们像大多数人一样努力,他们的梦想也不大,但当养小孩、买房子都变成一种惩罚时,他们开始被迫重新考虑要不要孩子,甚至打算卖掉还在还贷的房子,搬去和父母同住。

有专家根据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出中等收入家庭年均收入应在12万到48万元之间的结论。家庭平均月收入万元变成一个重要的门槛。房贷在家庭轻量化、个人化之后,变得迫在眉睫;生产下一代,随之产生的便是奶粉钱、托婴费,以及很快对学费的大量需求;车贷带来的不是移动的快捷,而是燃油费、停车费和大把的罚单;为避免任何不确定事件的发生而同时产生各种各样的保险单,导致每年额外再支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保费;再加上科技发展及都市化,电脑、手机、儿童房、宽带上网、液晶电视、美容保健……这些20年前不曾存在的概念,却成为当代小家庭的基本配备。此刻,‚多少钱都能过‛当然是最大的谎话。

相对于传统‚柴米油盐‛的必需品定义,前述消费现象巩固了都市家庭的核心概念,却也让中等收入家庭入不敷出。

然而最糟糕的是,他们正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被上下两代夹杀的艰难处境中。一方面,教养小孩的支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因学历的贬值、人力资源的稀释,新生代寄生趋势的兴起,照料下一代的时间被拉长,负担更重,而且看不到回报的一天;另一方面,人口结构呈漏斗型趋势,提前退休潮来临,银发族的医疗、赡养成为社会整体负担。越来越少的青壮族却必须同时面对下一代的‚教养‛及上一代的‚安养‛,并负担国家整体的财政支出,成为名副其实的‚被夹杀的三明治一代‛。身处传统农业社会一去不返的时代,亲族崩解,手足割裂,‚夫妻‛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中等阶层的收入赶不上科技商品推出的速度,赶不上油电糖价飙涨的速度,赶不上都市化新兴行业诸如托婴、看护、物业挤压开销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在一场背负了太多责任的竞赛中,失去游戏规则的‚三明治一代‛将是落败的一方。为什么是‚压洲‛? 文/陈漠

为什么压力最大的在亚洲

日本人非常不快乐,27%的人承认不快乐,5%的人说自己根本活得很惨;韩国电影《交换温柔》里,‚汉江奇迹‛的生活节奏让韩国城市人始终缠绕着一种暴躁和暴躁的莫名其妙;黄子华表演‚栋笃笑‛时描述清晨的地铁上班族:‚香港人的精神,就是没精神‛;台湾都市人生活在几米所描绘的那种繁忙、压力与希望、梦想交织当中;中国大陆的城市人则在焦虑房子、教育、医疗……

如今的亚洲,似乎变成了‚压洲‛。每个亚洲人都向往香榭丽舍大街的露天咖啡座、托斯卡纳的艳丽阳光,每个亚洲人都期望生活可以慢下来,但亚洲慢不下来,亚洲还嫌自己的速度不够快。

西方资本向亚洲转移,同时也转移了压力。亚洲要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厂,亚洲要养活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亚洲要让欧洲和北美有兴趣跟你玩,亚洲要迅速崛起,亚洲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亚洲要让未来的某一个世纪成为亚洲的世纪,还要让这个时刻尽快到来。而这一切,都要让亚洲以最低下的劳动成本来换取向顶级生活爬升。当这一堆迫切要求分解到亚洲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的时候,亚洲的每一个部分还要时刻提防其他部分对它们的威胁,小心翼翼地看守着自己的碗,伸长脖子看着别人的锅。所以,先有亚洲四小龙的腾飞,然后有亚洲四小龙的压力;先有中国大陆的广大市场,然后有印度软件的飞速发展。总归都是亚洲。

有着全球‚住房价格最昂贵的城市‛之称的东京,市民的住宅因面积最小、人口最挤而被日本人自嘲为‚兔子窝‛,2003年新建住宅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7平方米左右。而在中国大陆,即使想拥有这样的兔子窝,需要付出年薪的15倍。当一个人不吃不喝15年才能独立购买到一个狭小的容身之所,你怎么敢说你能体会他这15年来所承受的压力?

早在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有两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2亿城市人住房的‚精神压力‛和‚资金压力‛都达到一个β临界点。高房价导致5大城市家庭债务比率奇高,北京为122%,上海为155%,都远远超过美国;其他城市青岛、杭州、深圳(85%)大有赶超美国之势。

我们的压力当然比美国人大。亚洲式家庭及社会结构

1853年,马克思所提出‚亚洲式的社会‛和‚亚细亚生产方式‛,虽然在如今的亚洲已经大半被现代工商业文明和全球化所摧毁,但这些旧社会经济架构所遗存的传统家庭观念和价值观依然使得亚洲和西方有着截然的不同。

中日韩东亚三国有着更为接近的家庭结构。孝顺长辈和传宗接代成为东亚三国家庭里向上和向下两条伦理主线的通俗解释,上有老、下有小成为了成年人最大的压力源泉。中国的‚二十四孝‛目的在于让人们遗忘下一代,只向上负责;而今村昌平的《 山节考》中展现的‚弃老‛,则描画了日本社会放弃上一代,只向下负责的习俗。这种种看来并不人道的行为,却正反映出面临双重压力之下的亚洲人逃避压力的无奈之举。

如今的中国,则还有着421的中国式家庭的特殊性。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让421中的1成为了现在最受宠爱、未来责任最重的底座,无论这种压力来自物质还是精神,他们都必将孤独地承担。

亚洲的道德观还有着比西方更为细致和感性的划分,从每一个‚社会分解为许多模样相同而互不联系的原子‛(马克思语)的家庭,到社会整体价值观,它无处不在。每一个家庭角色都要担负相应的社会角色,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有着相应的道德评价,这其中有着有时模棱两可、有时泾渭分明的红线。亚洲人的每一个个人行为,必定都会从道德角度成为家庭行为,甚至社会行为。这一点无论是农业落后地区,还是高度工业化的地区,都是如此。中国的农妇选择喝农药自杀,日本的财阀喜欢跳楼自杀谢罪,从个人的失败衍生到荣誉感、人生意义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背负如此大的命题,自然压力巨大。

现代社会的生存重压和传统的古老价值观,亚洲的压力无处纾解。功利性价值观

德国精神治疗专家麦克〃蒂兹说:‚我们似乎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人人都拼命地表现,期望获得成功,达不到这些标准心里便不痛快,便产生耻辱感。‛

是的,社会如此,世界如此。

最高最快最强成为所有亚洲城市的口号。台湾城市的压力来自失去标杆荣誉的失落,中国大陆城市的压力来自如何尽快成为标杆,香港的压力来自已经成为了标杆,而有人觊觎已久。

无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乃至东南亚各国,资源短缺、人口众多都是亚洲大同小异的压力基础。背负最重的包袱、要走最长的路、正跑着最快的速度、但是还要完成最高的目标,让亚洲成为一个飞速前进而没有刹车的汽车,可想而知司机和乘客的压力。

毫无疑问,亚洲人的第一压力永远来自生存,无论是想生存下去,还是想生存得更好。但生存本身就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有力证据。城市的压力来自如何在城市竞争中生存下去或生存得更好,来证明自己;而城市人的压力则是如何在这个急切盼望成为标杆并不惜抛下一些人的城市里生存下去或生存得更好,来证明自己。

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社会价值观是无法逆转的。无论怎样,你必须证明自己,功利价值观的计算器已经开动,你的人生将被统计。

我们需要多少心理医生

2600万中国人在自艾自怜的抑郁中不能自拔,这其中的60%厌烦了继续焦虑,随时准备着解决自己,还有60万人在天天向上,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结束在办公室内。信奉六六大顺的中国人面对三个六,突然感觉诸事不顺。

文/胡尧熙

为什么我们如此容易抑郁?或许你可以举出种种原因,从核战争的阴云到夫妻争吵。但假如我们根本就无法产生悲痛和愤怒的情绪,抑郁又从何而来。

抑郁 每个人都有机会中招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大约有12%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历过相当严重需要治疗的抑郁症,尽管他们的大部分抑郁症发作不经治疗也能在3~6个月期间结束。所以,担心什么,抑郁的又不是你一个。

每个人都有抑郁的理由,但讲出来又都不是理由,归根到底都是说得不能再滥的情感障碍、事业危机、家庭矛盾,中国人天天都在经历,但还是有2600万人因此抑郁。社会压力被反复提及,打压能量似乎无以复加。

‚这可能是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都是因为社会压力或是负性的生活事件引起的。‛四川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教授孙学礼对此不认同,‚工作压力可以让人情绪低落,但只是一个短暂的正常现象,称不上抑郁症。但一个生活完满的人却可能莫名其妙地就患病了,找不到明确和合力的外部诱因。也会有一些人,经历了一些打击,焦虑状态持续得太久,超过了一般人对这些事件的情绪反应,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患上了抑郁症。社会压力不是决定性因素,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才是问题。‛

自我施压从来都是东方传统中的奋发方式,简单粗暴屡试不爽,但化压力为动力的动作并非可以轻易完成,人生目标太过远大,心理承受能力太过脆弱,能够行动自如的人屈指可数。崔永元的国嘴抖出‚得抑郁症的都是天才‛,麻痹了太多你我他的神经,搞到非天才们都像那只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一样,以为可以对抑郁症免疫。但快乐的流浪汉总是罕见的,抑郁的人都有抑郁的道理,有时候仅仅是因为一个被遗忘了的早安。

老外习惯于向心理医生说:‚我今天情绪不好‛,丘吉尔干脆直接向民众坦言自己‚心中的忧郁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但含蓄内敛到家的中国人更乐于在深夜拨打电台的情感热线,聆听几句励志真言,而不是找一个心理医生直接PK。孙学礼认为这种现象还将持续:‚抑郁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结果是大家越来越怕。过去我们是不知道自己会有情绪病,到后来,又不知道情绪病是可以医治的,现在,我们会承认自己有压力,但又不承认自己有病,这是一个社会过程。‛

自杀 不仅仅因为压力

来自安徽的农村妇女黄玉芬,在干完农活后回家,走到院子里拿起一瓶农药,很坦然地喝了下去,4分钟后死亡。她只是中国每年接近30万自杀人口中的一个,但却代表了其中的绝大多数——84%的自杀者来自农村。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女性自杀人数超过男性的国家,每年有200万人企图自杀,其中150万是妇女,这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女性将比男性少4000万。在农村地区,妇女自杀问题更加严重,农村妇女自杀的比率是城市妇女的3倍。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执行主任费立鹏分析原因时认为:‚毒药太容易被拿到‛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些人喝了之后立刻就感到后悔,但已经救不活了。中国女性的普遍状态都是负面的生活体验太多,再就是遇到了矛盾,没有发泄的渠道。有很多自杀行为都不是策划的,只是一时冲动。但事实上,没有人对自杀有免疫力,在中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死亡,有8人自杀未遂。‛

‚自杀与其他疾病不同,大多数自杀死亡者和自杀未遂者年富力强。估计中国每年15-34岁的自杀人群在11万左右,他们本来应该是社会的主流人群。中国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字来说明自杀所造成的直接经济、社会和心理损失,但自杀已经在各类疾病中上升到第4位。最严重的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误以为自杀者大多都患有精神疾病,但最后发现有将近一半的死亡者和自杀未遂者是精神健全的,人际矛盾反而是导致自杀的一个主要诱因,但它却是最难控制的。医疗支持的作用对他们不大,真正需要的是社会支持服务。‛ 费立鹏说。

这部分‚精神健全‛自杀人群往往面临现实的困扰,他们可能是高考失败的年轻人、失业的工人、离异的夫妻、与外界隔离的孤老、经济负担沉重的债务人。个体的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导致了所需的社会支持种类也各不相同。费立鹏的计划中,他们需要专业人员提供一对一的支持,但中国目前的社会工作者数量和专业技能还远远不能达到要求。

中国的自杀人数已经排在世界第一,而数量庞大的抑郁症患者又都是潜在的自杀人群,在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统计中,60%的抑郁症患者有可能选择自杀。‚其实大部分自杀者都曾有过明显的直接或间接的求助信息。他们在决定自杀前会因为痛苦和犹豫而发出一些信号。但可能都被人忽略了。所以说,预防自杀并不仅仅是专家的事,也不能把问题都归结于社会压力,因为它一直都存在。‛

过劳死 被累倒的和压垮的 如果陈逸飞不死,那么过劳死就是抬不上桌面的小众话题,即使大家都心知肚明中国人的节假日全世界最少。如果胡新宇不死,华为肯定不会严禁擅自加班,即便之前人人都在搏命。在《中国青年报》的调查问卷上,82%的人自愿选择了‚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条件是‚奖金如果足够高‛。孙学礼把这个结果称为‚集体自杀‛,中国人恐惧过劳死,但更热爱加班。出租车司机从早上7点开到晚上10点才肯交班,月收入不过区区2000元,虽然辛苦,但起码能够衣食无忧。刚毕业的大学生接受免费试用,天天熬夜还是身无分文,只为了转正后的月薪1000。当然,社会结构在转型,产业结构在调整,就业局势在严峻,不加班就是不现实。在问卷的最后,75.1%的人对拼命工作和过劳死的前辈表示理解,只有18%的人认为‚这种健康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了不起的工作狂们,提倡了5000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仍旧没有失传。

最先过劳死的是二战后的日本人,孙学礼认为目前中国的许多社会现象与日本上世纪60年代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所说的社会转型,无非就是向城市化和工业化过渡的时间段。这个期间的主旋律是竞争压力,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所谓的社会主流人群。无性婚姻、憔悴青年、过劳死等问题都出现在他们身上。但其中也有不同,陈逸飞那样的中年知识分子是被累倒的,他们连续经历了中国的几个变革期,又始终在第一线,肯定会被耗干。现在的年轻精英们是被压垮的,就算他们想给自己减压,目前这个环境也没有创造条件。关于过劳死的立法一直没有消息就是例子。‛在中国整体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孙学礼感觉过劳死的现象并不容易消除,‚医疗结构是很难对过劳死进行预防的,只能起到宣传和警戒的作用,真正应该发挥作用的是工会。但目前,大部分工会对这些事情都无能为力。‛

30年中国式压力K线图(1976-2006)1976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

历史新一页掀开了,政治高压不见了,生存压力接踵而来。1977年 恢复高考

下乡知识青年的大救星。1978年 待业青年

一种中学毕业后坐在家里等待社会分配工作的特殊群体,20余年后,海归硕士博士都成了‚海待(海外待业青年)‛。

1979年 伤痕 伤痕文学热。

1980年 人生观大讨论

一个叫做‚潘晓‛的人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的文章,引起了刚刚苏醒的年轻人的重视,从而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人生大讨论‛。

1981年 托福啦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首次托福考试举行,出国留学之路被打通,出国潮开始。

1982年 家用电器热

冰箱、空调、洗衣机被称为家庭必备的‚三大件‛。1983年 ‚严打‛风暴

许多交往过多个女朋友男朋友的人开始惴惴不安。1984年 《中英联合声明》 1985年 5.19 中国足球‚5〃19‛事件,足球事件上升为关系国家民族的政治事件。1986年 物价大涨

家家户户水缸里盛满酱油,水桶里储满盐。1987年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1988年 下岗现象出现。1990年 深圳股票热潮 ‚百万富翁‛取代‚万元户‛,成为靓女择偶的第一要素。1991年 第二波下海经商潮

一批学者知识分子夹杂其中,他们在一些实业领域开辟出一片片天地。1992年 海南开发热潮

中国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至今还在为那时的作为睡不着觉。1993年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诞生。1994年 通货膨胀高企

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上涨超过了24%,是建国后计算这一指数以来纪录最高的。1996年 高校开始收费

上大学由脱贫工具而变成致贫之路。1997年 亚洲金融风暴 1998年 取消福利分房 ‚房奴‛元年?

1999年 高校扩招第一年/黄金周 旅游度假挤死人。

2000年 中国加入WTO/互联网泡沫

风险资金、26岁创业、35岁退休成为社会流行语。2001年 电脑文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即重新定义了文盲标准,不会看地图、不会使用电脑,也属信息时代的‚新文盲‛之列。

2002年 毕业即失业

大学生就业难开始出现。2003年 全民抗非典 还有可以吃的食品吗?

2004年 雅典奥运金牌榜第二 2008不拿第一,无脸再见国人。2005年 超级女声

中国的少女都不见了,原来都参加选秀去了。2006年 房地产国十五条

我们时代的幸福

http://view.QQ.com 2006年09月11日17:54 南方网 余世存

对幸福感的研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的争论永无休止,他们各自想确立的权威标准也似乎无济于事,缺乏足够的解释力。不过,总的说来,随着调查统计的日益细密,经济学家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像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生五大需要,只是一种方便说法,远不够精确。而经济学家们关于国民收入效用的研究有着更大的说服力,城市生活公布的各类调查数据、消费指数、居民关心的问题及其满意度等等直接构成了现代人的‚幸福感‛。既然我们时代的特点在于将生命档案化、量化,那么,人们的幸福感也被量化有什么奇怪的呢?

在专家学者的研究视野里,个人的特立独行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重要的在于,大多数人的福祉是可以预测、可以支配、可以影响的。经济政策的改变、汇率的一个小数点的变动、油价、房价、股价的波动,都可以让千万人成为一部交响乐中的一个音符,悲哀的、喜剧的、滑稽的,都可以看见、想见。

换一个角度,这个现代转型社会中的‚无形之手‛就如同庄子笔下的耍猴人,他的朝三暮四可以让猴子们忽而恼怒忽而开心。我们时代的幸福多可作如此观。老三件、新三件、汽车时代、楼市时代、IT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生活的变化,以及一股就灵,一私就好,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市场、法治、新政、与国际惯例接轨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承诺,都曾让我们过了一段陶醉期间的光阴。

由于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等人的缺席,更关键在于,由于现代个人主体的缺席或不能确立,这种关于时代幸福指数的研究显得如此有问题意识,却如此偏离解决之道。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中,永远无法确定人文学科反思性的实然。如果我们不以偏见看待那些走向宗教信仰的佚名大众,他们正是在转型社会迟迟不得确立个人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先后皈依而获得了确定的身份,在跟上帝、佛祖等迎面相撞的一瞬间而获得了永恒。信徒们的生命可以被量化,但其生命本质并不为量化所规定。

习惯于量化生命的头脑永远不明白,幸福感是从头脑里产生的,它虽然需要借助于外物获得,但这种外物,并不全是有形的收入、财富、个人占有;对外界的‚简单拥有感‛如果也称为幸福感,那么,幸福感也太脆弱了。那种幸福感是朝三暮四者的幸福。

甚至从个人占有形式而言,个人的投入也同样有着‚不一样的幸福‛。鲁迅有名言:‚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检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人文学家们承认,苦尽不一定甘来,但久苦可以成甘。对时代、对生活诚然可以痛恨、可以咒骂,但对由自己亲历一切,却会在反思的瞬间获得至福,甚至由自己作主为过去的苦难不幸祝福、赋予价值。这种现象太多了。中外案例可以表明,个人生活在某一个突然的时空,一旦停顿、转向、反观,就会越出通常的轨道(档案化生命的常轨),脱颖而出。

传统中国文明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人们并不相信现实的合理性,现在不如过去纯粹,甚至对祖先、历史的崇敬导致人们想象古人生活得比今人更幸福,而当下社会多是世风日下的、道德衰败的。自孔孟老庄开始,中国人一直神往上古之世,一直想象羲皇上人等人过得多么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如果我们抛开其中的偏执成份,可以说,这种本质上自省式、反思性的文明观有合理的一面,甚至涉及到幸福、快乐的实质。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今人没有什么理由宣称自己属于新的人类,生活在新天新地里,比古人更幸运。如果经济学家们量化幸福的做法有道理,那么,对文明社会而言,农耕文明无疑是一个幸福感最为强烈的阶段。它在宗教观念的成住坏空的成住期。它在温饱线上下浮动,人们自我规定,虽然要纳皇粮,但更多时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确,尽管史不绝书的战争、吃人令后人叹息,但我们想象一下先人的生活,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生活得比我们更宁静、更有成就感,更有投入效用,而不是今天专家学者在研究幸福感时一致采用的收入效用。

投入效用远比收入效用更切合幸福的源起。我们把自己投放到田野大地、山川花草之间,我们就有一种愉悦收获;我们投入,就有收获。这是一种实在而有待展开的生活世界。我们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投入效用的幸福感是一种与因果律若合符节的感受。

即使西方人冲破中世纪的黑暗,要进城生活,‚城市空气使人自由。‛那种幸福仍然是投入效用式的。

但城市生活很快被政权接手、规定,人们在围城里生活,城里的一切都可以看见,可以想见,人们的生老病死都成为档案上的一个符号。收入、成就等等成为硬指标,决定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个人的投入也好、内心生活的惊心动魄的斗争也好,都不在大众的视野之内。

在当代,被量化的生命,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他用于解决马斯洛所说的生存、安全等基本需要的时间大大延长。一个人在农耕社会里,十来岁时即可以形成的坚定实在的生命感受,在今天需要几乎一生的时间。被量化的生命跟生活的关系几乎永远处于紧张状态,不得松驰,一直处于虚拟而不确定的状态里。这也就是为什么投入效用在今天不得不被臵换为收入效用的原因,这也是不少人把生活定义为个人占有资源而非个人付出劳动的原因。

专家学者为国家社会服务,竭力要从人们的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标准,以影响国家决策或社会走势。在合理性之外,他们在各项指标间加加减减,得出幸福的多少大小,有如前人说的饾饤之学。其幸福结论自然也离个体感受相距甚远。

因此,对主流生活的反抗产生了。志愿者、NGO组织,等等,都是要远离主流生活方式,重构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个人行为,在突破温饱线时,在二次城市化中,甚至在与统计的温饱线或其他经济指数无关的情况下,也越来越寻求个性的存在方式。他们都是对国家政权看管下的幸福的城市生活的抗议。

文学家们更有冲击力的表达安慰人心,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阿辽沙,他在佐西马长老死后,决定到尘世中去生活之前仆地哭吻,‚有什么人在这时候走进我的心灵里去了。‛他的幸福不可量化。还有那动人心魄的《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与索尼娅共读圣经的场景:‚蜡烛头在破烛盘上闪烁着,在这穷相毕露的房间里,朦胧地照着这个凶手和这个妓女,他们那么奇怪地在一块读着这本不朽的书。‛凶手和妓女的幸福不可量化。

麦克尼斯有诗,《仙女们》,写透了现代都市男女们的生活。这样他们结了婚——为了更多在一起—— 却发现再也不能真在一起,隔着早晨的茶,隔着晚上的饭,隔着孩子和铺子的账单。

有时半夜醒来,她听他的均匀的呼吸 而感到安心,但又不知道 这一切是否值得,那条河流向了何处? 那些白花又飞到了何方? 奥登有诗,《不知名的公民》,写透了现代国民的生活。据国家统计局的户册,他是个好公民,从没有制造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故,各方面对他的品行的调查都指明:。……。……

而我们的社会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发现他爱喝点酒,和同伴都处得不坏。新闻界确定他每天都买一份报看,对广告的反应也很正常,不管哪一方面。保险单有他的名字,证明他完全保险了,医疗册写着他住过一次院,但病已痊好。厂商研究所和高级起居促进会宣称 他对分期付款办法的优点完全看得清,并且具有一个现代化人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架电唱机,一辆汽车,电冰箱和收音机。我们的社会舆论调查员表示欣慰于 逢年论月他的见解都是恰如其分:。……。……

又据教师反映:他从不干涉他们的教育。他自由吗?他快乐吗?这问题问得太可笑: 如果出了什么毛病,我们当然不会不知道。

做幸福的人,不去幸福的城市

http://view.QQ.com 深圳新闻网-时代商报

万应慧

什么都能排名,现在有人给出了‚幸福度排行榜‛。一位教授拿出自己的调查报告说:人们主观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经济无直接关系的因素。

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芝加哥商学院教授奚恺元发布的《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显示,在10大城市总体幸福度的排行榜中,市民平均月收入最高的上海(2847元)、北京(2484元)和广州(2556元),在城市总幸福度排行榜上分别位列第三、第七和第十。

而杭州(2300元)和成都(1515元)则排在前两位。幸福是生活所能给予我们的最高奖赏,当我们吟唱理想的时候、当我们追求收入的时候、当我们听别人教导怎样才能幸福的时候,这些好像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才是真正实在的东西。因为归根到底,所谓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它蕴藏于每一个人心中,因人而异,而且不断变化着。

小时候梦想酒宴的人现在的幸福可能是盼着不再有应酬不完的顿顿酒宴。教授的调查让我们相信着也怀疑着。因为此前我们也读来大量的调查,来源于方方面面发布的数字。有说中国的农民最有幸福感的,有说越有钱越幸福的,有说越有钱越不幸福的,有说房子大才幸福的,有说房子不能太大才幸福的。反正‚幸福‛已经成了泥巴,在随机而来的数字中被搓来搓去。

假如说这一次我们相信这位教授的调查,权且认为杭州真的是幸福度最高的城市,即便那里真的是人间天堂,我也不去杭州。

那不是大家的杭州,杭州是杭州人的杭州,因为一个户口壁垒。

期盼中的户籍制度改革尚仅仅在期盼之中,那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摸得到的远景。所以假设我们为追求幸福而去杭州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发现,那或许只是属于杭州人的幸福,一切与我们无关。杭州留给我的印象只有发狂的房价、百元的挂号费、坐不起的出租车。

我宁愿相信一种本土的幸福观:多数人的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兜里有1万元的人在北京不幸福,但假如在一个偏远的山村,这点钱就已经让他比较幸福了。这话在美国人也有同感,美国国家经济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说,不能赶上邻居的生活水平是导致人们没有幸福感的一个主要原因。

幸福度高的城市不是我们的,被户口政策锁住的我们,只好在原地乖乖地寻找幸福。幸福不是毛毛雨,总有一天会降临在你我的头上。

惟一可以为财富幸福感增加提供解释的是,就像罗曼〃罗兰所言‚大家都在谈论幸福,而真正懂其含义的人却为数不多‛。毕竟幸福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感受,这种主观性使其难以得到客观定义和度量。也许,幸福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老百姓也比我们想象的要乐观。

就像诗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祝愿大家都幸福得像花儿一样。首席评论员 万应慧

概念城市幸福指数

http://view.QQ.com 2006年09月19日 中国经济网

市长在寻找GDP的增长点,而市民在寻找幸福的增长点。收入与幸福感并不完全成正比,美满婚姻和美满的性生活也是幸福的源泉。

幸福是心理学和文学艺术的领地,指数是经济学的强项。但现在,研究幸福成了一门经济学,为幸福所依赖的外在环境设定指数成了一门生活的艺术;市长在寻找GDP的增长点,而市民在寻找幸福的增长点。

生活在空气污染指数低的城市,是相对幸福的,即便这幸福还需要其他的必要充分条件。恩格尔系数呈递减趋势是幸福的,这表明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越来越少,有更多的钱可以用在购衣、购房、购车和玩乐上。

基尼指数低于0.2是一个国家幸福的指数之一,这表示国民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4—0.5表示国民收入的贫富差距较大;中国的基尼指数一度达到了0.47,超过了0.4的国际安全标准线。

一份天气预报如果不仅仅提供晴雨、温度、风向和云层的消息,同时能告诉我们紫外线指数、人体舒适度、着装厚度、增减衣服指数、晨练指数、中暑指数、感冒指数、高血压指数、支气管哮喘指数、消化道指数、慢性支气管炎指数的话,我们的出行感觉将更幸福。

许多人在质疑GDP,甚至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因为人们发现GDP并不能带来幸福,即使人均GDP也做不到。2002年4月,张五常在赴都江堰参观的路上突发奇想:看手机信号的强弱,就能知道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经济是否富庶。

股价指数有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标准普尔指数、恒生指数、日经指数、金融时报指数多种,对中国股民而言,他们一度最看重上证股价指数和深圳股价指数。2005年6月6日,当上证股价指数在上午11时许击穿千点关口时,意味着上海股市用了8年时间回到起点。有人统计,沪深股市万亿资金人间蒸发,按照7000万股民总数计算,平均每个账户亏损金额超过2万元。此时,有人恐惧,有人贪婪,无人幸福。

要不,在星座里找幸福?为了了解自己、了解不远处的命运、了解身边人,打开星座书,来看看十二星座配对指数、吃醋指数、思春指数、孝顺指数、敏感指数、正义感指数、耐心指数、品位指数、抑郁指数、魅力指数、纯情指数,然后信之或一笑了之。

相比起来,以体重除以身高的体脂肪健康指数(BMI),更科学一些,藉此知道自己此后还能不能食无禁忌。

财富与幸福是什么关系?‚幸福经济‛研究的就是这个,并发现收入与幸福感并不完全成正比。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和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克鲁格致力于提出‚国民幸福指数‛,他们让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对不同活动所得到的愉悦感进行排序。克鲁格教授说:‚我希望多年以后,这个指标能与国内生产总值一样重要。‛

2004年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奚恺元与媒体合作,对中国6大城市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测试。6大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而成都人均收入最低,上海人均收入最高。专家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是:在同一国家里不同城市之间,富有的城市不比相对贫穷的城市更幸福;同一城市里,富人比穷人幸福;在收入不高的城市,相对更容易获得幸福。

美满婚姻和美满的性生活形同财富,也是幸福的源泉。《泰晤士报》星期日版报道,英国瓦威克大学经济学教授奥斯华德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布朗克富劳尔联手访问了逾5万名英国人和逾万名美国人,评估不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快乐程度差异。他们的评估结果是:女人平均较男人快乐,已婚者比单身或离婚者快乐,结婚一次的人又比再婚者快乐;美满婚姻相当于年赚10万美元,有美满性生活的夫妻相当于年赚6万美元,如果婚姻或者性生活不够美满,必须以这个代价才能追求到相似的乐趣。

2005年4月29日,深圳成为国内第一个发布文明指数的城市。深圳的‚城市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关爱指数、幸福指数、人文指数、安全指数、诚信指数、环境指数、廉洁指数等7个一级指标和绿化覆盖率等75个二级指标。其中的‚幸福指数‛包括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寿命等9个指数。

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2005‚税负痛苦指数(Tax Misery Index)‛调查报告称,在全球52个国家及地区中,中国内地的税收痛苦指数位居第二。这一指数根据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雇主社保金、雇员社保金、消费税以及财富税6项加总得出,而中国的税负指数是以北京为模板计算的。专家认为结果被夸大了,因为税收征管不到位,有很多企业和个人‚幸福‛地逃了税。(来源:新周刊)

请多研究一下痛苦指数

http://view.QQ.com 2006年09月19日国际在线段 网友:千重山

时下研究幸福指数成风,而且呈蔓延之势,‚幸福‛两字可了得?一则可以为各级政府争光添彩,二则可以为各级父母官们脸面图脂抹粉,至于这幸福指数是如何得来的,那就不用去管她,反正不象测算GDP一样去反复计算,说她漂亮就漂亮不漂亮也漂亮,说她不漂亮就不漂亮漂亮也不漂亮,一切随长官意志而定。幸福指数就象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谁都有自己的指标。

按目前对幸福指数的理解,我认为可以分两种人的幸福。钱挣的越多就越幸福,房子越宽敞就越幸福,地位越高就越幸福,轿车越豪华就越幸福,学历越高就越幸福,环境越美丽就越幸福,衣服越新潮就越幸福,旅游越外国越幸福,交通越舒适越幸福,人情越达练越幸福,事业越享通越幸福,社交越高层越幸福,身体越健康越幸福,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构成了幸福指数的要素。-----这是达观贵人的幸福指数。

还有平民百姓的幸福指数:生活平平安安就是幸福,身体没有病就是幸福,有一间不漏雨的房子就是幸福,出门一路平安就是幸福,回家吃个热腾腾的饭就是幸福,在单位不生闷气就是幸福,不下岗失业就是幸福,看病少花钱就是幸福,全家团圆就是幸福,进城打工不欠薪就是幸福,在外面不受欺骗就是幸福,单位有个好领导就是幸福,煤矿工人今天没事就是幸福,等等---这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这么简单。

幸福的反义词就是痛苦,有了幸福指数当然就应该设计一个反幸福指数或者叫痛苦指数,就如同函数和反函数的关系一样,叫痛苦指数不好听,那可以叫反幸福指数,这才是各级官员领导应该关心的:

比如某官员每月挣很多钱,地位又很高,可是周围群众却没有看到他有半点幸福的表情,这说明这位官员正处在极端痛苦之中,做为上级领导就要及时判断出他痛苦的原因。当然痛苦的原因可能很多:没有为人民服好务可能导致他的极端痛苦;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可以导致他的极端痛苦;没有完成上级交给的任何可以导致他极端痛苦;家庭琐事可能导致他的极端痛苦,这一切都可以导致他在本应该是幸福的生活而饱受痛苦的折磨,使他的幸福指数减少痛苦指数上升,为了提高综合幸福指数,各级领导就要想办法采取措施降低他的痛苦指数,以提高他的幸福指数。

对老百姓也应该这样做,要完成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指标,首先要研究老百姓的痛苦指数是如何增加的:老百姓因为看病而倾家荡产,必然会使痛苦指数上升;老百姓在单位下岗失业也会导致痛苦指数上升,一个人的痛苦指数上升,会使他周围的亲戚幸福指数同时下降;老农到城市卖菜不小心被罚款,使老农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造成这个老农痛苦不堪,进而影响到周围村民痛苦指数的上升。作为政府官员,就要切实研究是什么造成痛苦指数上升的。

所以说,在研究幸福指数的同时,一定要研究反幸福指数(痛苦指数),就如同研究函数指数就一定要研究反函数指数一样。我们的各级领导要想提高幸福指数,首先要研究反幸福指数(痛苦指数)产生的原因,一个反幸福指数(痛苦指数)的增加会带来更多反幸福指数(痛苦指数)的增加,同样的一个幸福指数的增加会带来更多幸福指数指数的增加。

事情总是相成相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幸福指数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反幸福指数(痛苦指数)的增加,比如煤矿工人,为了让一个矿主的幸福指数上升,就不惜造成上百矿工罹难,使无数矿工和矿工家属的痛苦指数成倍的增加,还会使全国人民的痛苦指数增加,对于这样的幸福指数和反幸福指数的异常变化,作为各级领导一定要注意研究,切不可马虎大意。

来源:强国社区

全球幸福指数调查:中国排名第31远胜发达国家 2006年07月13日 07:25:45 来源:中经网

178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8国集团成员排名50名以外,中国居第31 就生态环境角度而言,在怎样的国家或地区生活最幸福?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大排名,12日出炉了一份‚幸福指数‛报告。其中,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荣登冠军,一批发达国家反而名落孙山。

结果之所以出人意料,原因在于,评选依据的标准是‚获得幸福的投入产出比‛,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与其对自然资源开采使用的比值。

爱生活也爱地球

‚新经济基金‛组织总部在英国,与英国‚地球之友‛组织共同撰写了这份名为《幸福星球指数》的报告。

‚新经济基金‛组织在其网站上说,报告旨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源利用有效性‛。简单而言,就是能否花费最少的资源让人们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新经济基金‛组织解释说,计算公式概括来说就是,以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指数乘以人均寿命,然后除以当地资源消耗指数。

中美洲成绩最好

‚新经济基金‛组织表示,此次排名中表现最优秀的地区当属中美洲。前十名名单中,中美洲国家占了大多数。

越南以排名第12位成为亚洲成绩最好的国家,而新加坡则以第131位成为亚洲成绩最差的国家。中国排名第31位。泰国、印度、日本、韩国分别排名第32位、第62位、第95位和第102位。

非洲国家平均成绩最不理想,包揽了最后10名中的7位,津巴布韦更成为倒数第一。发达国家成绩差

有意思的是,八国峰会在即,而八国集团成员却无一进入排行榜前50名。英国和美国分别位列第108位和第150位,峰会东道主俄罗斯则排名第172位。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法国分别排在第66位、第81位、第111位和第129位。

发达国家为何成绩差强人意?‚新经济基金‛组织说,这一结果显示出对资源的高度消耗水平并不能与‚幸福‛直接划等号。(孙浩)

幸福无须‚指数‛表白

时间:2006年06月16日18:29 我来说两句(11)本周二《中国证券报》有则消息援引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官员的话披露,该局正在制定国民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等统计指标。

国民幸福不幸福,是否得到全面发展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否同步了,回答这些疑问,抽象的‚指数‛统计指标似乎要给疑问者提供一个新的解读渠道。

从统计学的工具理性出发,开始考虑设定一套‚指数‛指标,似乎要证明中国的国家统计开始从‚粗糙‛走向‚细腻‛。

自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成为社会性热门词汇后,幸福、发展、进步这些个词汇,自然也成为表征发展科学不科学、社会和谐不和谐的主要关联词。由此所见,设臵一套与此相关的‚指数‛指标,还不光是为了在技术层面解决国家统计太‚粗糙‛的问题,也包含着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迫切需要。透过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官员的话,可以求证上述判断的合理性。他说:‚希望通过国民幸福指数等每一个百分点的变化反映出社会进步惠及了群众。‛

统计科学一直在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进步,二者已为统计范畴内以往只能定性描述的‚指数‛统计作出相对定量的描述提供了可能。然而,技术进步只能为‚指数‛统计提供工具支持。我不否认工具支持对‚指数‛统计误差的可控性提供了前提。但即便仍然臵于技术层面考量,‚指数‛统计的客观性对中国社会而言是个更重要的话题。它首先取决于统计样本的选定。

当今中国社会的分化甚快甚烈,社会贫富如此悬殊。对于幸福,不同社会阶层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判断。有的人早已进入‚大康‛,有的人适才进入小康,有的人仍然为生计犯愁,有的人依然缺乏最低生存保障。显然,统计幸福指数,要选择不同的人作为统计样本。但这里有个不同样本选择的比例问题,还有个不同样本选定后加权系数大小的臵定问题。这两个关键性选择将直接决定同一社会基本面上幸福指数的高和低。同时,国家统计的官方性质及‚内部人操作‛,为人为调控‚指数‛统计的结果提供着‚数理基础‛----从样本选择到加权系数臵定。

就算上述问题不成为问题,在中国仍有问题。幸福指数之类是从国外引进的,在那里,社会保障健全,财富二次分配强势有效,统计法制严肃当真,贫富差距处于社会可容忍状态,财富的‚人格化配臵‛处于橄榄型结构。如是,统计所得的幸福指数贴近百姓的感同身受,统计结果易为社会所广泛接受。而在国内,由于财富配臵处于金字塔结构,样本之间的‚贫富差距‛及对幸福的感受和祈求截然有别,就算统计过程可排除人为调控因素,其统计结果也必定高于百姓的实际感受。举个统计过程简单许多的例子,人均收入统计年年公布,可百姓的认同度一直不高。何至于此?首先是‚金字塔‛式的收入结构必致使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经统计而‚放大‛。

幸福可以通过‚指数‛描述,但‚指数‛无助于‚漂白‛幸福。当下的中国,切实解决数千万(中国式贫困标准而非联合国贫困标准)贫困人口的低保,解决大多数民众看病难、教育贵、社会保障程度低乃至根本就没保障,解决工者有其‚权‛、居者有其屋等等社会性紧迫问题,远比用‚指数‛抽象地诠释幸福急迫的多。

未了,还得补充一句。资源总是有限的,统计资源亦然。窃以为,中国当下的国家统计,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快统计体制改革。当务之急则是把现有的各种统计结果搞准确,对社会公开更多的统计数据和信息。之于幸福之类的‚指数‛设定,我看缓一缓无妨大碍。

(责任编辑:悲风)

从GDP到幸福指数

(2004-03-06 21:15:33)来源:中国青年报3月5日 记者 蒋韡薇

今天,人民大会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04年的GDP增长目标为7%左右。而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9.1%。从2003年GDP实际增长9.1%到2004年GDP目标主动降低两个百分点。被代表委员说成是一个‚求真务实的目标‛。

曾几何时,对一些官员来说,GDP是图腾,是一切,是发展的全部,是政绩,也是他们晋升的‚硬杠杠‛。

一位地方官员告诉记者,为了追求这个被经济学家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数字,常常是从省里开始开会,一直开到县里,层层往下压指标,不惜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把数字弄得好看些太重要了,数字出官啊!‛

这方面最典型的,当数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据统计,王主政阜阳期间建造的一系列‚政绩工程‛,使阜阳市到期财政负债达20多亿元,相当于目前财政可支配收入的5倍,至少透支了阜阳未来10年的财力。

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一语中的:‚就是因为过去的发展观出了问题,不是科学发展观,是GDP崇拜。‛

在GDP崇拜下,诸多问题被掩盖。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说,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警告说:‚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决策者已经看到了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隐忧。2003年8月,一份关于怒江中下游的水电规划报告摆到决策者案头。报告的起草者称,怒江全部梯级电站建成后,每年地方财政收入将增加27亿元。而此前一个月,包括怒江在内的‚三江并流‛刚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给子孙留一条原生态河流‛和‚给怒江人民一个致富机会‛的艰难选择中,这份报告至今没有通过。从中,我们看到了科学发展观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博弈。

数据显示,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即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后,这期间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2%。这意味着,过去15年中国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为6.5%。

今年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居世界前列。

前美国总统罗伯特〃肯尼迪说:‚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GDP,还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正本清源,人们终于发现,有许多比GDP更重要的东西。

SARS危机爆发后,各阶层都开始对GDP进行反思。对此,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并不回避:GDP从来不是衡量社会经济福利状况的指标,即使是在衡量宏观经济环境时,GDP也只是考核指标之一。

2月21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举行结业式。在这个研究班上,温家宝总理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这个汇集了了31个省(区、市)‚一把手‛、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军队各大单位主要官员的培训班,被认为是中央高层为全面实施科学发展观,向省部级要员所做的一次重要‚誓师动员‛。

科学发展观让GDP重新回归了它的经济本意。

去年GDP增幅创8年新高、已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广东省,已将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下调至9%,比上年锐减4.6个百分点。北京、浙江等多个省份考虑将计入环保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深圳也不再以GDP增长考核干部政绩,而更多地重视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等问题。

今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新的科学发展观,这将是摆在中国所有官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什么人幸福指数最高

www.xiexiebang.com2005年08月10日环球时报

现代人越来越关注幸福感,许久不见的老朋友,见面后问的常常就是:这些年过得幸福吗?我们都希望获得幸福,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个创业的人,事业有成就觉得幸福;学者认为能出成果就是幸福;老年人身体没大病、不孤独,就觉得挺幸福。因此,找到自己的幸福,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什么是幸福

8月2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邢占军先生,他在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告诉记者,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

邢占军说,幸福感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首先是满意感:个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无忧。其次是快乐感:许多事情都能带给人快乐,一句心理学上的谚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快乐一小时,打个盹;如果你想快乐一天,去钓鱼;如果你想快乐一个月,去结婚;如果你想快乐一生,帮助别人。而幸福感的较高表现是价值感,它是在满意感与快乐感同时具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发展的因素,比如目标价值、成长进步等,从而使个人潜能得到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与西方的享乐主义不同,享乐只追求享乐的过程,缺少更有价值的目标。

一个人要想弄清自己的幸福感是强还是弱,可以通过科学的测量来加以考察。例如邢占军提供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就从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10个方面对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加以度量。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感

邢占军做过一个关于不同人群幸福感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所调查人群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强,35—45岁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弱。因为这部分人群处于社会各个领域的最前沿,相对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压力最大,是各种变动的直接冲击对象。在家庭中,他们是顶梁柱。这些都造成中年人的幸福感指数下降。

不同职业的人,幸福感也不一样。邢占军调查了8个群体后发现,幸福感最强的是国家干部,其次是知识分子和新兴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外企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排第三的是工人、农民和国企管理者,接下来是大学生,幸福感最弱的是城市贫困群体。在这项调查中,国有企业管理者幸福感偏低是比较出人意料的。邢占军说,这里面有社会原因。他举了一个例子:某专门制造大型机械的国企近期进行了改革,45岁的大李跟其他许多中层管理者一样,被免去了享受20多年的干部待遇,收入与部门整体收益挂钩。结果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收入大大降低,有时还不如一线的职工挣得多,这使他很尴尬,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出现了怀疑,更谈不上幸福了。

研究还发现,每个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别人都觉得一个人应该很幸福,他自己未必觉得。有一位40多岁的职业女性,在石油公司做财务,收入可观,爱人事业有成,孩子即将上大学,周围的人都很羡慕她。但她觉得并不幸福。原来,她总爱防范别人,也没有知心朋友,生活没有目标,整天感觉不舒服。邢占军说,外人看她什么都有,应该很幸福,但这位女性看重的却是人际关系和价值实现,这说明每个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存在巨大差异。有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感到幸福,就应该反思一下目前的状况,这有利于重新认识自己,发现幸福。

财富和幸福没有太大关系

2004年中,芝加哥大学教授奚恺元对中国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进行了幸福指数测试。测试表明,6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但在同一城市里,富人比穷人幸福。经济更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低——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只有可以进行直接的比较时,富裕的一方才会表现出更强的幸福感。这说明,幸福与财富的确有关联,但是相关程度比人们想像的要小得多。

这样的调查结果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是相符的。回想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再看看现在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虽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娱乐的东西也多了,但我们并不觉得比小时候幸福。这与当前人们的生活压力大、欲望过度扩张、身心失衡有密切关系。

学会追求自己的幸福

邢占军说,要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怀着真诚的心,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其次,要建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标准。人活着要有目标,目标要高于现实,但又不可过高。能够激励自己,而不构成巨大压力的生活目标才是合适的。最后,要有平和的心态,要能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他人。现代社会流动性大,人们的发展目标多元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对此要平心静气地看待,把握好现在,不必去忌妒别人。

对一些社会问题,我们也要平和地看待。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污染等,要理性对待,要认清这些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也需要靠社会发展来解决。邢占军说:‚这样,心态才会好,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觉得亮堂,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充满幸福。‛

耐人寻味的积极变化:“幸福指数”入地方发展目标

www.xiexiebang.com2006年02月27日 10:49:39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唐小可、陈芳、王立彬 在最近陆续闭幕的各地‚两会‛上,‚幸福指数‛成为一个被频繁提及的话题。细读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的议案、提案,人们发现,各地在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指标时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占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国计‛更多地、也更密切地围绕‚民生‛展开。

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认为,将公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终极标准,意味着‚以人为本‛正在真正成为政府的核心执政理念。

‚老面孔‛淡出‚新指标‛醒目

在各地相继通过的地方发展规划中,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老面孔‛正在逐渐退出政府的指标体系,被节能、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新指标取而代之。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目标,成为各地方规划的‚共同选项‛。一些省市还制定了降低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的指标。北京提出‚十一五‛期间水耗要降低20%,其中2006年降低5%。山西省提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年均下降8.3%,5年降低3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下降10%,5年共降40%左右。

‚过去我们确定经济指标习惯做加法,想的、做的都是上项目、增加产值,而今我们也要学会做减法,就是要把能耗、水耗给降下来,这是‘十一五’规划的硬指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如是说。

一向发展速度较快的浙江,把未来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定在9%以上,相对于这个省‚十五‛期间年均12.8%的增势,似乎显得‚保守‛,然而这一对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运行方式的重新‚定位‛,则是建立在不再比拼经济增长速度,而要兼顾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指导思想之上的。

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地,亦将‚十一五‛期间GDP增长速度纷纷调低。将循环经济、绿色GDP等指标纳入对地方成绩的考核之中。在经济逐渐步入快速增长期的中西部省份,各地规划中也透露出不‚唯项目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烈信号,陕西省还提出要建立节能降耗统计发布制度。

‚幸福感‛受关注‚满意度‛成指标

城市噪声问题,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以及环保、治安等各类问题,无论事情大小,最让百姓牵肠挂肚的,也是地方‚两会‛普遍关注的。‚幸福指数‛这一概念就自然而然被引进了会议。

西安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把解决扩大城乡就业、健全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维护民主权利、注重公平公正、保障公共安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北京市统计局局长崔述强透露,今年北京将开展幸福指数研究,推出一套幸福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中,将‚幸福感‛作为衡量北京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市民对生活境遇、工作境遇等的满意度都可能成为幸福指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意味着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浙江省省长承诺的今年十项政府项目中,从就业、社会保障到农村卫生医疗、乡村基础建设等,件件与农民相关。

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说,要解决政府绩效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上完善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干部无论用什么指标,都不如‚群众是否高兴和满意‛这个指标来得实在、有用。

第三篇:《领导力》精彩文章推荐

目录 【新锐观点】 1

别和顾客贴得太紧 1 挖人不解决问题 2 不要浑蛋原则 3 作秀是个好习惯 4

【卓越实务】 8

顾客心,海底针——海底捞针法 8 他开着门,睡十年觉 9 商场如战场,假动作不可少 10 万向集团的OEM 11

【管理思考】 21

淘汰谁,重用谁 21 简洁说话才有力 22

公司安全1:小心10%的不忠实雇员 23 公司安全2:敌人随时都在瞄准你 23 公司安全3:备份备份再备份 24 企业需要三类人 25 选择多了反而坏事 26 好人才都哪去了 27

【重磅新著】 28

你有所不知的“免费赠品” 28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找讲师就上中国讲师网 www.xiexiebang.com

订阅:010-87675836 传真:010-87671483

第四篇:精彩文章段落

精彩文章段落

一、直接描写型

1、比起那些树叶,鲜红的枫叶就更惹人注目了,有的是鲜红的,有绿中带红的,还有全部枯黄的,真是多姿多彩啊!远远望去,一片片枫叶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在风中摇曳。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海拉尔的西山公园有三个景点:动物园、鸟语林和名人峰。动物园有许多有趣的动物,驼鸟的叫声最奇特,像轻声敲鼓一样,发出“嗵嗵嗵”的声音。可怜的老黑熊好像身上有许多小虫子,总是用手不停地去挠后背。我们游完动物园,走进鸟语林。鸟语林被一张大大的网罩着,像一个大毡帽。里面有白天鹅、黑天鹅、鸽子、八哥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小鸟。那只黑八哥最有趣,人一走近,它就会说:“你好,你好!”名人峰上的樟松高大粗壮,其中“二王”的树龄达到了480年,它的身高24米,胸径85厘米。还有两棵相邻的松树,枝叶已经连在一起,人们叫它们“连理树”。它们身上绑着许多红布条,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

3、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玩西湖,走到“曲院风荷”里面,只见满院耸立着许多参天大树,笔直笔直的。院里有条长廊,弯弯曲曲的,像一条蛇似的。旁边还有许多假山,有的像老牛,有的像兔子,有的像大象……坐在长廊里,我一边休息,一边欣赏西湖美丽的景色。西湖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好多鱼儿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远处雾蒙蒙的山峦、绰约的楼阁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亦梦亦幻,似梦境,似仙境,使人感觉真的来到了人间天堂。

4、两岸青山对峙,绿树滴翠。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

5、满目葱茏,花木成群,树影婆娑,花枝摇曳,四周是郁郁葱葱的翠竹,清风拂过,丛叶舞动,刚劲之中又显些柔娟。花丛高低错落,粉红的,洁白的,鹅黄的,淡紫的,花儿在寂静的空气中悄悄地飘散着微微清香。

6、秋风飒飒,吹走了炎夏,代之而来的是秋天的凉爽。早晨,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地板上,带来阵阵暖意,朝霞也很滋润,镶嵌在苍老的枝叶上,澄碧的蓝天上飘着缓缓流云,凉爽的秋风之中,秋意显得更加优美、深沉。

7、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远山是一片浅蓝中的一缕悄无声息的黛青。黄昏时分,一片朦胧的山体上方,镶嵌的是一道神秘的金紫。冬晨,一夜雪花过后,远山是一道柔美的银色曲线,是那样的清远高洁。春光明媚中,远山充满生机,若有若无的,在温暖的春风里晒太阳。如火的夏季里,它的影像似乎丰满了许多,凝神细视,似乎能看到山间湿润的气息在蒸腾。

8、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多么美妙!

9、水,那么灵动清丽,令人神往遐思;水,那么雄浑澎湃,充满了无限激情。有时人称柔情似水,有时又说咆哮奔腾,这就是水的个性。瀑布的壮丽,波涛的汹涌,泉水的叮咚,小河的潺潺,全都日夜永恒。

10、四周宁静,只有大自然的声音,放眼望去,绵绵的群山,绿绿的田野,青青的河水,蔚蓝的天空下漂浮着几朵白云,身边芳草吐翠,燕舞莺歌,澄澈甘甜的溪水贯穿整个树林,好一幅自然和谐图啊!

二、情景交融型

1、白云悠悠的日子,天空格外的湛蓝,大地异常的空寂。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一颗心,再配一双脚,便勾勒出了我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景线。

2、晨曦初露,村内到处飘飘渺渺,笼罩着一层轻轻的薄雾,犹如羞答答的少女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给人一种轻柔朦胧的美感。不久,拂面的清风吹走了薄雾,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大大的荷花池。池中荷花千娇百媚,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鹤立鸡群,有的则连冒出水面的勇气也没有。这一幕,流淌着淡淡的碧光。我犹如进入了蓬莱仙境,一天的开始由大自然的美景拉开了序幕。

3、窗外,细雨蒙蒙,微风夹杂着细雨扑窗而来,拂过我的脸上。那是怎样一种享受,怎样的一种惬意,坚硬之中透着一丝温柔,微痛之间夹杂丝丝舒坦。

4、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5、和煦的阳光掠过微微皱起波纹的水面,清冽晶莹的水儿绽放着迷离动人的光泽。我小心翼翼地掬起它,那么柔软、脆弱,心中惟恐它会突然坠落,化为云烟。透过它明亮的身躯,我清楚地看到了我自己。于是,我迷茫了:我是水,还是水的我?

6、就在这里,忽记起梅花。一枝两枝,老枝细枝,横着,虬着,描着影子,喷着细太阳淡淡金色地铺在地板上:四壁琳琅,书架上的书和书签都像在发出言语;墙上小对联记不得是谁的集句;中条是东坡的诗。你敛住气,简直不敢喘息,巅起脚,细小的身形嵌在书房中间,看残照当窗,花影摇曳,你像失落了什么,有点迷惘。又像“怪东风着意相寻”,有点儿没主意!浪漫,极端的浪漫。“飞花满地谁为扫?” 你问,情绪风似地吹动,卷过,停留在惜花上面。再回头看看,花依旧嫣然不语。“如此娉婷,谁人解看花意,”你更沉默,几乎热情地感到花的寂寞,开始怜花,把同情统统诗意地交给了花心!

7、你能想像,站在街口,望过去是蓊郁的、没有边际的梧桐树,那是怎样的撩人心魄的美丽!我喜欢摸它盘虬卧龙的树干,聆听着树叶沙沙的耳语,透过叶隙欣赏那洒落在地上斑斑点点的阳光。

8、我说,我的忧郁是朵春花,总在季节来临的时候适时开放。春天里,多雾,所以我常常迷惘着而看不清方向,看不清我的前行的方向,为此,我觉得很悲哀。

9、我说,我恋上每一个有阳光的日子,爱上写诗如梦如画的日子。可是,今晨,你满怀的愁绪乱了我这一季的情绪呀。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在文字和无望的诗歌里穿梭,没有任何欲望和涟漪可以激荡。因为一份最痛楚和执著的守望,在植满诗歌的相思园里长着刺。

10、月光清幽。淅沥的雨滴打在茅屋上,昏黄的灯光下,母亲密密地缝着游子的夹衣,忽然,一阵冷风挤进茅屋的窗隙,母亲似乎着凉,带着浓浓的倦意咳嗽了几声。我梦中惊醒,怔怔地看着灯下年迈的母亲……

三、巧用修辞型

(一)、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难怪著名作家秦牧会说:“精彩的比喻想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满文生辉。请看这些精彩片段:

1、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2、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视,处处离不开眼镜,就像个“睁眼瞎子”一样,只要把他的眼镜摘下来,在我面前他就像绵羊一样服服帖帖。一天下午,哥哥要洗头了。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我得意地想:哼!我先给你跑跑腿,然后再治你。一会儿,哥哥伸长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满头满脸都是。我一看时机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哥哥搓完后去洗头,一捧水,捧了个空。他忙去找,可刚一睁眼,肥皂沫就杀得他直流眼泪。他像盲人摸路一样,东摸摸,西摸摸,好容易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可眼睛还是模糊的,就去找他的眼镜。

3、苦难,作为过去重重叠叠岁月的一种馈赠,似乎已成了一个老得该进博物馆的历史名词。我们常常拒绝苦难。

4、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雪,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5、妈妈的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得我浑身洋溢着温馨;爸爸的爱,深沉得犹如高山里的树木,让我从不受风吹雨打;我的爱,没有惊天动地,只犹如一缕清风拂过他们的身边。

6、琴声依旧回旋在苍照暮色中的小道上,却犹如一股清泉为每个途人洗去心灵的污垢,洗去疲倦的尘埃。

7、他心里好像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好像全世界的蛇胆都在自己肚子中翻腾,他受不了,想把这种苦吐掉,但是这东西刚倒嘴边,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空留他一口苦涩。

8、雨是秦槐汉柏下仁人志士落下的悲怆之泪;雨是桃花潭水边知己依依不舍的惆怅之泪;雨是茫茫戈壁间守边将士愁苦寂寥的乡思之泪。

9、这里固然有绝崖、陡壁、喷泉、草地,但更为离奇的却是那波光流思的冰湖。那湖水碧蓝见底,湖面映浮着远山的倒影。在霞光尽染的傍晚,你在湖边草地支起帐篷,升起黄火,看明澈的冰湖里的繁星,和那被黄火染得一片通红的雪山,简直忘掉盛夏的酷暑,如置身神话世界了。

10、正如鸣蝉惯于吵闹,黄蜂惯于蜇人,小孩惯于哭叫一样,我的家乡也形成了难以变更,也从来没有变更过的习惯。

(二)、善用拟人,添彩增辉

拟人句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喜怒爱憎情感,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对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感受着作者的强烈情感。请看这精彩片段:

1、爸爸心爱的君子兰开了:有的已经绽开,大概是等不及了,长长的花朵是橙红色的,相互间笑着闹着,热烈奔放;有的也已经胀得鼓鼓的,像船舱,满装生命的酒酿,似乎一触即破。

2、春天给了鲜花一扇门,于是,在鲜花的争齐斗艳中,也填补了自己的寂寞和空白;黑夜给了星星一扇门,于是,在星星的闪烁眨眼中,也融化了自己的冷清和肃穆;清泉给了鱼儿一扇门,于是,在鱼儿的惬意游弋中,也增添了自己的生机和情趣……常留一扇门,常存一片心,“双赢”不是问题。

3、大门开了,走进来一位年轻的邮递员。只见他全身衣服湿透了,裤腿卷得高高的,从膝盖到脚全沾满了泥水,好像刚从泥地里爬起来似的。他手里捧着一包用油布包着落邮件,顾不上抹脸上的雨水,对屋里人说:“《儿童时代》来啦!”

4、河蚌因为沙石可磨砺而备受煎熬时,它在心中种下了一束阳光,它知道沙石将变成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于是,世间又多了一颗耀眼的明珠。蝴蝶在蛹中艰苦挣扎时,它在心中种下了一束阳光,她想到了破茧而出后花间的翩翩起舞,于是,世间又多了一个美丽的精灵。

5、柳树早已脱去了她如泉如瀑、如伞如盖的绿色,用她的萧条继续感动着人们。原本绿色的稻田也换上了金黄色的盛装,向人们炫耀着自己的成果。金色的桂花傲立枝头,散发着甜香。菊花更是不会放过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争先恐后为秋天的金色画卷添上明丽的几笔。

6、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7、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

8、太阳收起了冬天的羞涩,毫不吝啬地洒下温情的阳光。“我要出来,我要出来!”豆子们欢欣地叫嚷着。

9、夕阳轰然下落在浔阳江中,溅起满天的晚霞,把江水染得赤红似血。

10、这些牵牛花,一个个都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满盛着琼浆玉液的玲珑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归来的众将士们开怀痛饮。

(三)、妙用排比,气势如虹

排比形式多种多样,它将有魅力的句子集中,节奏分明,便于叙事,长于抒情,无疑会使你的作文大为增色,是创造文章语言亮点的一种重要手段。请看这些精彩片段:

1、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2、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假若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夏日)撒下一片绿阴(阴凉),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意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3、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4、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

5、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6、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点缀一角夜空。如果你是一片白云,就装扮一方晴空。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照亮所有黑暗。如果你是一丝清风,就吹走世间的尘埃。如果你是一阵春风,就吹绿田野的庄稼。

7、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8、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9、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一块铀块,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10、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第五篇:《领导力》精彩文章推荐

目录 【新锐观点】 1

别和顾客贴得太紧 1 挖人不解决问题 2 不要浑蛋原则 3 作秀是个好习惯 4

【卓越实务】 7

顾客心,海底针——海底捞针法 7 他开着门,睡十年觉 8 商场如战场,假动作不可少 9 万向集团的OEM 10

【管理思考】 17

淘汰谁,重用谁 17 简洁说话才有力 19

公司安全1:小心10%的不忠实雇员 19 公司安全2:敌人随时都在瞄准你 20 公司安全3:备份备份再备份 20 企业需要三类人 21 选择多了反而坏事 22 好人才都哪去了 22

【重磅新著】 23

你有所不知的“免费赠品” 23

【新锐观点】

别和顾客贴得太紧 从产品导向到顾客导向,是经营理念的一大进步。但从战略的高度看,顾客导向是不够的,很多时候是危险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世界经理人》杂志总编辑Lan Liu认为,至少有三点理由,说明企业不能把顾客当作上帝。

理由之一:顾客说的可能是错的。尤其是事关新产品的时候,顾客说想要,不表示真的要。顾客现在说想要,不表示将来真的要。反过来,顾客现在说不想要,不表示过一段时间真的不要——硬盘驱动器制造商希捷科技就这样上过顾客的当。在5.25英寸硬盘驱动器统治市场的时代,希捷公司是IBM及与其兼容的个人计算机的主要供应商。希捷公司开发的3.5英寸驱动器没有引起这些顾客的兴趣,因为其存储能力不够大。于是希捷公司放弃,而别的公司推出的3.5英寸驱动器因为体积小和重量轻,在便携式计算机和小型台式机中打开了市场。很快,3.5英寸驱动器的存储能力也迅速提高,能够满足个人计算机主流市场的要求。希捷公司这时才匆匆推出,却因为规模和经验的落后而失去了个人计算机市场。哈佛商学院教授鲍尔和克里斯坦森指出:希捷公司失败在太“贴近客户”了。

理由之二:不是所有的顾客需求都应该满足。有些顾客的需求,或者顾客的有些需求,企业要选择不去满足。管理大师波特表示:战略定位要求做出取舍,满足顾客所有需求式的“以顾客为中心”是错误的。他发现许多日本公司之所以因同质化而走入困境,原因之一是日本民族的服务传统决定了它们会千方百计地去满足顾客所表达的任何需求,最终将自己的竞争定位弄得模糊不清,成为一家想为所有客户做一切事情的公司。

理由之三:市场变化往往先表现在非顾客群体中。管理大师德鲁克说:“重大变化的最初征兆极少表现在组织内部或组织自己的顾客群身上,它们几乎总是首先表现在非顾客群体上。毕竟,非顾客总是比顾客多。”德鲁克以美国的百货商场为例。在巅峰时期,百货商场在非食品零售市场中拥有的顾客比例是30%。他们虽然很注意调查这30%顾客,却对市场上另外70%的非顾客置之不理,以致忽略了市场趋势的变化——二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购物更注重时间快捷而非价格高低——而最终导致了百货商场的萧条。前面提到的希捷公司,也是忽视了非顾客群体的需求及其体现的市场趋势。■

挖人不解决问题

你看到竞争对手的某位员工表现亮眼,不但有大将之风,工作态度也令人激赏,真希望能够把他网罗进来为你效劳。如果你有这种想法的话,要小心了。哈佛商学院教授葛罗斯博等人最近分享他们历时六年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当一家公司从外面挖来一位明星人才之后,不但明星本身的表现下跌,连雇用他们的部门的绩效都会衰退。而且,尽管是用重金挖角而来,挖来的人才还不会在跳槽的公司待太久。

原因之一,一个人之所以会表现亮眼,除了个人因素外,还离不开原来公司提供的资源、流程、管理风格和团队文化。换了一个环境,剔除这些条件之后,明星人才的表现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位美林证券的明星分析师,转到一家规模较小的公司后发现,他必须花三天的时间才能拿到一家公司的财务资料。但过去,他只要叫助理打个电话,弹指之间就可以办到。

研究还发现,如果挖来明星人才的目的,是让他们创立新的事业或者强化现有的团队,通常绩效会更糟,因为他们必须对抗原来的系统。但如果挖来的人才是用来取代刚刚离职的明星,则可以有较好的绩效。

葛罗斯博指出,一家公司不可能通过挖人而获得竞争优势。公司应该设法雇用好的人才,把他们培养成明星,而不是直接去挖现成的。尽管很多公司认为,自己培养人才既花时间,又担心辛苦培养的人才,可能一下子就被被别人挖走,但他们在行动前总是低估了空降部队带来的后遗症。■

不要浑蛋原则

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萨顿最近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说,有一个简单的做法可以使企业更加优秀,这一做法就是遵循“不要浑蛋”原则。在萨顿看来,任何人,包括他自己,实际上都有一种内在的浑蛋因子在等待发作。

那什么样的人是企业里的“混蛋”呢?萨顿找到了两个有用的鉴别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在与有浑蛋嫌疑的人交谈之后,人们是否一直有一种被此人压迫和蔑视的感觉?第二个方法是:此人是否不断对那些无权无势的人恶言相加,而很少对那些有权势的人使用侮辱性语言?萨顿认为,一个人对待无权之人和有权之人的不同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人性的最好尺度。

在实行“不要浑蛋”原则的一些企业,他们对“浑蛋”的定义更严格,甚至还有些苛刻。芝加哥的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长期以来始终遵循“不要浑蛋”原则,它规定“不允许对自己的秘书大声吼叫或者相互之间大喊大叫”。美国凤凰城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向实习生提供这样的书面指导:“我们有一个‘不要浑蛋原则’,这就是说,你们与其他实习生以及我们的律师和工作人员和睦相处的能力,将作为最终考评的一项指标。”

萨顿认为,“不要浑蛋”原则不仅仅与选择员工有关,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组织的文化,以及哪一类人将在其中如鱼得水。一些组织对某些人(尤其是所谓的“明星”)一再恣意辱骂他人的行为听之任之,甚至还进行褒奖;而另一些组织则恰好相反,绝不容忍这样的行为,无论这个浑蛋在组织中的职位有多高,对组织的利润贡献有多大。

萨顿还给了大家一个不同寻常的建议:实施“允许一个浑蛋存在”的原则,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对离经叛道和越轨行为的研究表明,如果人们面前一直存在一个坏典型,看到他无人理睬、被人唾弃、遭受惩罚,那么每个人就会更加自觉地遵守那些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说,为了不要浑蛋,可以考虑招聘一两个浑蛋。■

作秀是个好习惯

不管你意识到没有,每天,你都处于聚光灯下,在舞台上表演着。你的观众包括你的员工、上司、客户或同事。你的目的,可能是销售产品、推销自己、传达愿景、沟通讯息„„重点是,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观众是否被你感动了,或者,他们根本讨厌这出戏,对你的表演哈欠连连。

在东方,“表演”从来都不是能力的一环,更不是正面的用语,它代表的是一种矫揉造作。沉默是金、埋头苦干、谦虚稳重,才是正统的价值观。然而,在西方,孩子们从幼儿园起,就被鼓励要勇于发问、勇敢的秀出自己。作秀,或者说表演,在东、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逻辑,在全球化浪潮来时,也造成两个民族不同的职场表现。

今年5月份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财富》美国五百大公司中只有1%的亚太裔董事,但从人口比率来看,亚太裔人口占美国人口的4%。为什么会这样?这份报告指出,亚太裔在大公司董事会中人数极少的原因在于,亚太裔“不显眼”。一些白人权贵人士对亚太裔刻板印象是“沉默的工蜂”,缺乏领导技巧。《今日美国报》则分析,这是因为亚太裔从不积极推销自己,或争取董事职位,仅谦虚的希望自己努力工作能被发现所造成的结果。

事实上,在职场只有努力是不够的。努力是必须的,但是表演能力则可以让一个人的努力与能力发光发亮,在目前全球化、着重跨国沟通的时代尤其如此。ING安泰大中华区总裁潘燊昌,以他多年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验指出,很多华人(或亚洲人)的价值观认为,只要自己够努力,公司就会给你机会。然而,在这些跨国企业中,外国老板很少有时间跟你相处,在“外国人的环境中开会不讲话,他们就会以为你能力不够,甚至忘了你的存在。”华人文化的价值观,让我们害怕错误、太重长幼尊卑,又把表达自己视为肤浅的表现。潘燊昌提醒:“单靠努力去证明自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等你年纪大了,公司可能又觉得你太老,不想给你机会了。”

表演就是要有个“样子”

一家大型计算机公司委托猎头公司找总经理,猎头公司找到一位学历、经历、待遇各方面条件都十分符合的人。但是该公司董事长与候选人吃完一顿中饭后,否决了这个候选人。这名候选人百思不得其解,央求猎头公司一定要问出他被拒绝的原因,没想到,董事长只讲了一句话:“他没有我们公司人的样子。”什么是这位董事长所谓的“样子”呢?在职场上,我们要如何呈现自己,才能有该有的“样子”呢?或许,你会说:“嘿,我们应该忠于自己,表里一致!只要我有料,就会有该有的“样子”。但事实并非如此。加州柏克莱大学教授Albert Merribie一份为期十年的调查研究显示,人们对一个人的印象,有55%来自外型与肢体语言,38%来自你的语调,剩下的7%才是话语。

职位越高,成为高明的表演者就越重要

大多数的跨国公司深谙此道。雅芳董事长兼执行长钟彬娴去年搭专机从美国飞到中国进行拜会时,就特地从台湾找一位造型师,专程飞到上海与北京,让她在每一个场合都展现出专业与自信。她在中国的第一个公开行程现身时,步下奔驰车的她,一袭红色名牌套装、黑色细跟高跟鞋、黑丝袜、大颗珍珠项链与耳环的造型,立即像明星般攫住所有人的目光。重视形象的钟彬娴,甚至连口红的颜色都研究出一套最适合自己身分的搭配。雅芳有一款口红还因此被命名为“总裁红”。对一个领导者而言,表演的重要性尤其高于一般人。原因有二:

第一,沟通,是领导者最重要的使命之一。领导者如何以高明的表演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确定讯息和公司的愿景,有效的传达到每一层级的管理和基层人员,包括最接近客户的行销业务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这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第二,领导者是企业品牌最好的行销包装题材。美国惠悦企管顾问公司副总经理魏美蓉说,现在行销学已经从传统的4P,增加了一个P,就是people。也就是说,不管是你从事什么行业,人,都是很重要的行销题材,即使是科技业,都要强调所谓的human touch(人味)。这时,领导者的形象就是最好的包装题材,不管你的业绩再好,效率再高,客户、投资人都不可避免的透过领导者来认识这个公司。而领导者的风格也会形成雇主品牌,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指针。有“百变女王”之称的台湾惠普科技董事长何薇玲,历经六次组织合并过程,仍然稳居领导地位,她就是一个高明的表演者。除了丰富的肢体语言外,她还善于创造话题,骑马、唱歌剧、变装等,勇于秀出自己。曾经,她回忆第一份工作带给她的最大资产,就是“selling”(卖)的技能:不管对内或对外,成功卖出自己的点子。

因此,职位越高,成为高明表演者的重要性也越高。奥美整合行销传播集团董事长白崇亮引述一份近期对脑部功能的研究指出:“情感将引导人们的思绪,并左右人们对理性事实的诠释。”也就是说,人们接受到的讯息,受到大脑右脑(情感)影响的成分,远大于左脑(理智)。这份研究点出了表演的内涵:唯有人们打心底认同你个人后,你的诉求才可能被接纳。为许多企业家担任形象顾问的白崇亮说,东方人的文化里,太低估戏剧、表演、或故事所带来的影响力,大家都以为那只是演艺人员的事情。但这是个表演的时代,每个人,尤其是领导人,都必须透过人们来完成你的工作。人们为什么要听你的话?为什么要跟你合作?一切都视你是否激起人们的共鸣。

说故事,是个人最重要的能力

要成为一个高明的表演者,学会说故事,是重要的方法。哥本哈根未来研究学院院长洛夫·简森说:“在二十一世纪,企业或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重要技能将会是──创造以及诉说故事的能力。”

白崇亮也擅长用一个寓意深远的小故事,简短有力的分享他的工作价值。不久前,在奥美的主管训练里,白崇亮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建筑工人,工作多年后想要退休,老板要求他,无论如何,请他在退休前再盖一栋房子。那个工人想,既然要退休了,就随便盖一盖吧。没想到,房子一盖完,老板告诉他,这栋房子就送给你当成退休礼物吧!故事一说完,所有的主管哑口无言。白崇亮适时的做了结论:各位,你们的工作就像这个人盖房子一样,你可以为老板盖房子,也可以为自己盖一栋将来可以住进去的房子。

台湾趋势科技执行长张明正喜欢表演魔术来说故事:他拿出一张千元大钞,让大家左看右看,“你们看,都没有change(铜板,零钱),对不对?”咻的一下,他手上竟然变出三个铜板。正当大家满肚子疑惑时,张明正说:“你看,change(改变)也可以这么好玩!”藉由这个简单的表演,张明正传达出趋势的三大核心价值之一──“改变”。

不需要长篇大论、不需要苦口婆心,一个好故事一旦被植入后,会不断在人们心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自我重复,创造出符合你的目标的结果。奥美集团的统计显示,在一场演讲后,一个小时内,人们忘掉一半内容;一天将忘掉80%内容;一周后,95%的内容被忘掉,而人们唯一记得的就是演讲所举的故事、例子、或亲身经历。如果你能说一个让自己浮出来的故事,就能在观众的心中占据一个多面向的位置,他们会更专心的听你说话,因为你已经从平面变成一个立体的人物了。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有许多故事,只要经过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说故事高手,把平面的人变成立体人。

刚辞世的罗纳德·里根是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总统,有伟大的沟通者美誉。分析他成功与受欢迎的程度,绝大部分可以归功于他在公共部门当中运用“表演事业”的原则。当了三十年的演员,里根深知表演的魔力。有一次,里根去参加一所高中的毕业典礼,当地的名流政要、校长、州长„„通通都来了,正当他致词演说到一半,坐在台下的总统夫人南茜,突然从座椅上跌落在地上,场面顿时很是尴尬,大家想笑又不敢笑。这时里根幽默地说:“南茜,我们不是说好,如果演讲完没有人鼓掌才来这一招,你怎么现在就用了呢?”立即化解了这个局面。里根能够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总统,能力只是原因之一,高明的表演更是关键。

不过,无论表演的技巧再多,有一点核心却不能少,那就是诚实。唯有自己深信不疑的价值观、唯有表现真正的自己,才能达到出色的效果。世界上也有成功的表演操纵者,但这种成功并不能长久。■

【卓越实务】

顾客心,海底针——海底捞针法

在台湾特易购量贩店,常有个身形敏捷、像侦探般的外籍神秘男子停在货架前,不停拿着手机拍照或喃喃自语。他是台湾特易购总裁大卫·理查德。每次巡视卖场,只要有些缺失,他马上用手机记录下来,隔天所有主管的电子信箱里都会收到他在现场拍下来的“犯罪纪录”。在卖场工作四十年,大卫习惯抽丝剥茧找问题。新店开幕前,他都会找一台空推车在走道上从头滑到尾。只要被推车撞倒的产品,就要移到别处,让顾客在逛过时没有任何阻碍。“我总是试着从顾客的角度去看,”他娓娓道出秘诀。

为了了解顾客,现在愈来愈多的大老板亲自走到市场,带头担任企业的第一号情报员。他们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静悄悄地待在顾客身旁观察一举一动。台湾最长寿的饮料品牌金车伯朗咖啡相信“直觉战胜科学”。金车董事长李添财经常带着同仁们逛热门商圈或观光景点,看看垃圾桶、电话亭里哪种饮料空罐最多,掌握顾客喜好的蛛丝马迹。王品集团火锅事业处总经理李森斌就连到别家餐厅吃饭,都不忘趁机观察顾客。有次他在别的火锅店看到顾客点水饺,结果当水饺放进火锅,饺皮上的面粉全部浮起来,顾客马上皱起眉头说,“会破坏汤头的,绝对不能放。”李森斌当场就抓起一张小纸片记下这位顾客的提醒,“原来有时候企业都太过主观,忘记这根本不是顾客想要的。”

台湾英华达的OKWAP手机大受年轻人欢迎,他们从不闭门造“机”,研发创意的来源,很多时候来自网络社群的聚会活动。台北市民官邸旁,一群背着书包的年轻人顺着“欢迎参加OKWAP北区网聚”的指路标一路走进会场。“这个银幕太小,不太好看简讯”、“和弦铃声的歌曲不错,”这群常在OKWAP讨论区的网友们对刚上市的手机品头论足。一旁业务、行销、客服和研发等部门的主管就记下问题或及时讨论。因为OKWAP一直增加服务,让顾客感觉是买到了一只“活的手机”,可以随时让手机内容和功能升级。

当消费市场从大众变成分众,企业就更像身处浓浓的夜雾中,找不到方向。重要的是,你要去想象,永远站在顾客的立场,而且要走得比他快。■

他开着门,睡十年觉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姓纪的台湾人10年前到广东省东莞市建厂,一口气建了10座厂房,有生产电子产品的,有做印刷的,有做玩具的,这些厂子现在每个月为他创造500万美金的营业额。这个成绩可能没什么了不起的,许多到大陆发财的台湾人比他富的多,但让人觉得了不起甚至不可思议的是,他手下有三千名员工,但只有他一个管理人员。而且,他一个人住在厂里,在厂房边上修了个小阁楼(不是小洋楼),十年来,他睡在那里,睡觉从来都开着门。

十年来,晚上睡觉都开着门?他为什么不关门?他难道不怕吗?他是不是不了解现在的治安状况?那么富的一个人,他不怕人入室抢劫?不怕绑票?他凭什么不怕?他说,“没什么可担心的,我现在对待员工,其实就像是在超度他们。”他说自己对待员工就是“三心二意”。哪三心呢?差别心、平常心、用心。即不要有差别心,要有平常心,要用心。哪二意呢?诚意和谢意。对待员工要心诚,并且要记住向他们表达感谢。对待员工时,还有两句话不可说。一句是:等一下。另一句是:不可能!

他也碰到过失望的事情,但是处理方式跟一般人不一样。早些年,有一次,他拿了4万元叫一个人去给员工发工资,那人拿了钱就走了,再见不到影子,他没有去追,也没有报警。又拿4万元,又叫人拿去发工资。他怎么能够同时做那么多事?他说,“事情不是一下子来的,即使手头上有许多事情,其实仍旧是一件一件的,方法就是:面对它、处理它、然后放下它。”前两者没什么稀奇,很多人都这么做了,但是很少人能够做到放下它。

据说他信佛。看来这个佛还真不是白信的。他已经成佛了,广东东莞的一个**,这样一个**,晚上自然可以放心大胆地敞开门去睡他的好觉,不比那些整天想着剥削打工仔血汗,被人揭发或者还没被揭发的黑心资本家,即使是锁上了三道门仍旧不能睡安稳。■

商场如战场,假动作不可少

就象体育运动中少不了一些战术性的假动作一样,商界也有类似的假动作,只是人们谈得不多。高科技公司多年来就一直在使用假动作。比如,为了吸引潜在的客户并分散竞争对手的注意力,软件公司会煞有介事地宣布它要推出某种软件,这就是掩人耳目的所谓“雾件”。在汽车工业中,汽车原型有时会被故意改动,以摆脱竞争。如果你有了一个绝妙的战略,为了避免在新战略还没有实施到位前,就遭到竞争对手的削弱或模仿,你有必要采取一些假动作,误导对手以赢得时间。

美国伍索纸业公司曾是业绩惨淡的非涂布纸生产商。该公司机器陈旧,生产成本高昂。当公司新任总裁得知伍索在芝加哥的市场份额出奇的大时,他开始寻找原因。结果发现,伍索公司之所以在那里份额高,是因为它在那里有一家工厂可以天天为分销商提供服务。公司以这一点为基础制定了一项新战略:向中西部大城市的分销商提供次日供货服务,并鼓励他们小批量订货,有些订单还允许定制规格。

伍索公司的客户对这种提供更佳服务和更多选择的做法反响热烈。一般的供应商交付周期漫长且不可靠,服务又差,提供的选择也少,令分销商们非常头痛,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转向了伍索公司,即使要付更高的价格也不在乎。由于服务迅速,有些分销商在订购伍索公司新的定制产品的同时,也订购其传统的普通产品。

伍索公司必须抢在竞争对手跟风模仿其战略之前,迅速行动锁住客户。为赢得时间,公司决定耍个小花招。该行业的传统思维帮了伍索公司的忙。其对手已经习惯于使用高速的机器生产大批量的标准产品以降低价格,因此他们不大相信客户会愿意支付溢价,来购买更好的服务和获得更多的选择。

伍索公司必须延长对手犯糊涂的时间,这样他们就不会采取行动,或者采取错误的行动。于是,伍索公司的管理人员就对行业媒体说,公司因为有大量成品存货,且延长了工作时间,所以提高了交付速度——他们说的都是实情。但公司没有透露的是,其战略和运营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如伍索公司所希望的那样,竞争对手基本上都没有在意他们的动作。

此外,为了满足想要继续购买其普通产品的客户的需要,伍索公司开始成卷地购买竞争对手的普通纸张,然后裁剪、重新包装,作为总体供应的一部分。对此,竞争对手感到很开心。这样,伍索公司就减少了普通纸张的生产,并且加强了对手对低利润产品的依赖。■

万向集团的OEM 万向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出口和OEM代工起步,9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收购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品牌企业,与中国本土的制造基地整合,形成自己的全球资源链,逐渐赢得全球竞争的主导地位。2003年,万向集团销售收入达152亿人民币,其中经海外公司运作的约占五分之一。万向美国公司已成为美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之一,公司所在的伊利诺伊州将每年的8月12日定为“万向日”。近期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万向集团副总裁、万向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下为内容辑要。

□ 万向集团为什么如此积极地向海外发展?

万向集团1979年开始生产汽车万向节。当时国内还是计划经济,而我们是一家乡镇企业,乡镇企业进不了国家计划,也就意味着产品没有市场。要想绝处逢生就只有出口,因为国际市场不讲成分只认产品。1984年万向集团首次将万向节销售到美国,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汽车王国”,一时引起轰动,于是国内改变了对我们的偏见,国内市场的大门也打开了。所以,在万向集团,海外市场一直非常重要。鲁冠球有一个生动的概括:围棋对局,判断一块棋是否安全,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那就是看是否有两个“真眼”。企业要活下去,不仅要比别人多“一口气”,还必须有“两只眼”:一只眼是国内市场,一只眼是国际市场。

□ 万向美国公司的定位是什么?

最初的定位很简单,就是把万向在中国生产的产品销售到美国去。当时,万向没有自主进出口权,通过外贸公司出口。各外贸公司在海外竞相杀价,市场非常混乱。海外客户有很多抱怨:如果你们不能够把自己的市场统一起来,经销商没办法跟你们做生意。因为经销商追求的是利润差价,而不是低价。如果买进来一分钱,卖出去只有两分钱,它还不如买进来一块钱,卖出去两块钱。在拿到了自营进出口权之后,我们在1994年成立了万向美国公司。第一,是为了消除客户的顾虑,市场能够统一化,保证客户的利益。第二,是为了尽快通过我们自己的销售,更大规模地把中国产品带入美国市场。

□ 那你们如何扩大销售?

我们并没有直接去卖产品,而是去开发市场。到现在为止,万向没有在任何展销会直接参展,也没有在报纸和行业的刊物上做过任何广告。为什么不在展销会直接参展呢?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个有效的推销途径。国内企业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认为,价格只是市场所有因素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市场的结构实际上比价格更重要。如果我们直接参加展销,进入市场的层次更深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客户面更窄了。你一旦直接参展,进口商就变成了你的竞争对手,再也不可能向你买货了。这就是我们要选择一家卖还是千家卖的问题。那时我们需要销量,所以选择了千家卖。因此,我们去展销会,但是不参展。我们把参加展销会的所有美国公司作为我们的客户来对待。这个办法非常管用,我们的业务发展得非常快。

另外,我们圈定的客户是有限的。这就像麦当劳公司设店,一个街口只能有一家麦当劳,不能有两家,而且还必须规定方圆五公里以内不许有第二家。我们客户的下游用户,也有很多找我们要产品,但是我们把订单都送到我们的客户那里。这就跟放水养鱼一样,我们今天的很多客户都是我们一手扶植起来的。这就是市场层次和结构的问题。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我们的销量上去了,因为销售点铺开了;二是我们的价格和利润空间很稳定,经销商不会因为单纯的价格因素脱离我们,因为它们是我们扶植起来的。如果有一家其他的中国公司报价比万向低,那它是不能买的,也不敢买。为什么?因为它的很多下游客户是我们提供的,如果它“叛变”的话,我只要做一件事情就足够了:我只要把我给它的价格抄给它的下游客户,它的利润空间马上就会下来。

我前面提到过,经销商不是求低价,而是求差价。虽然它可以去买更便宜的产品,但如果没有差价的保证,它是绝对不感兴趣的。

□ 万向美国公司后来的定位又是什么?

第一阶段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万向中国的制造基地。在今天这仍然是一个核心任务,但是内涵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初,万向在美国的业务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完全服务于万向中国制造体系的要求,母公司生产什么,美国公司就帮助卖什么。后来,除了帮助中国的母公司做好市场拓展以外,万向美国开始逐渐形成新的业务模式,陆陆续续做了一些收购和投资项目。我们收购的企业基本有两类,一类是销售型公司,有5家,另一类是制造型企业,有6家。我们还投资了很多其他项目,一共有30多个。

□ 你们如何在海外寻找这些收购对象?

这就与我们第一阶段的工作有关了。我前面讲过,第一阶段的工作是解决市场层次和结构的问题。我们扶持了一些经销商,把它们养大了,形成了品牌。在市场的层次基本上成熟后,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二阶段了。打个比方,在杭州有五家麦当劳门店,本来各个门店的所有权都属于自己,现在机会成熟了,我们就跟这五家麦当劳说,我们来组合一下,把你们五家麦当劳组合在一起,你们仍然分管自己的区域和市场,但是你们必须给我股权,否则我就要进入你们的市场。我们一旦进入它们的市场,或者我们供给它们的竞争对手,它们就要完蛋了。因此,我们收购了很多销售型公司,一分钱都没有花,它们就把51%或者60%的股权送给我们了。制造型企业的情况也很类似。慢慢地,我们跟这些客户建立了较好的关系。它们越来越认识到,如果没有我们的全力支持,或者如果我们转而支持它们的竞争对手,它们的业务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个时候,它们往往也愿意跟我们合作。

□ 看来,现在的市场格局与你们10年前到美国时有了很大的变化。

是的。美国的制造企业必须走全球化的道路,全球化的道路有很多种,大规模的企业自己去走,小规模的企业只能和别人结盟。以万向美国今天的市场地位,收购美国的中小规模汽车零部件企业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源,只要讲“中国”两个字就可以了。在过去的一年半到两年里,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我是中国来的”就是最大的资源。

□“中国”这两个字对它们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可能活下去的一条生命线。首先它们可以进行成本置换,把成本降下来。第二是市场,它们可能在中国找到新的市场。在美国,除了新兴的电子技术系统外,传统的零部件市场已经没有增长空间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产量都在下降;二是由于新技术的更新,某些传统的零件在设计中被去掉了。

□ 你们收购的企业对万向的业务有什么推动作用?

有多种推动作用。比如,2000年我们收购了万向集团的第一个海外客户美国舍勒公司。该公司创立于 1923年,是美国汽车维修市场的主要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他们在1984年向中国万向集团采购了第一批共3万套万向节,这是万向集团的第一个海外订单。这家公司在2000年前后陷入困境要出售。另一家美国公司 LSB收购了舍勒的工人和厂房,我们则收购了“舍勒”品牌,把舍勒的产品全部放到中国去生产,至少在美国市场为万向集团增加了500万美元的销售额。

□ 你们还收购了美国的—家上市公司UAI? 在收购之前,UAI公司并不是我们的客户。当时万向集团正在进入刹车系统领域,如果一切从头开始,比如花5年时间发展到全国第一,时间上等不及。因此,我们想在海外先收购一个平台,直接把中国的产品带进来。这是当初的一个主要目的。第二个目的是,万向需要管理上市公司的经验,比如作为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它如何与股东打交道、在法律上怎么操作等。在美国,这方面的规矩非常细、非常全。总有一天,万向在美国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我们事先需要一个练习场,而UAI就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在签订股权投资合同的同时,我们还与UAI签订了长期采购合同。合同规定,对UAI公司在中国的所有采购业务,万向有第一优先权。

□ UAI如何与万向集团的业务对接?

UAI是一家分销性公司,自有品牌“UBP”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美国大型汽车零部件连锁店及采购集团。由于主要面对维修市场,UAI在中国的采购成本要低于万向中国公司的制造成本,因此万向的生产企业没有办法接上去。于是,我们就变成UAI全球物流体系的一个接口,为他们在中国找工厂。在这里,我要澄清一下万向集团的定位,万向其实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制造企业,我们有很多物流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业务。这块业务和 UAI接上了。

□ 你们收购的动作越来越大了。最近收购洛克福特公司的金额高达1000多万美元,这家公司现在情况如何?

洛克福特曾经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为它提供零件配套,它再给整车厂提供部件配套。它是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发明者和整车一级供应商,创立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了。去年我们收购了洛克福特33.5%的股权,成为它的第一大股东。这家公司过去几年一直亏损,2003年开始赢利,今年增长速度大概可以超过30%。按照这样的运营状况,我们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400%。

□ 洛克福特公司原先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用大公司的方式管理小公司。□ 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美国有一些中小公司不愿意别人认为它小,于是设了很多层次和职位,每天要开很多会,扯一些没边没际的问题。这就是用大公司的方式去管理小公司,大公司经得起折腾,而小公司经不起折腾,折腾两下就完了,这是内部的原因。外部的原因是他们太保守,全球化的步子迈得太慢。1995年,我去洛克福特洽谈业务,他们只能在传达室见我,因为公司里一切都是机密。在这样一种封闭的思维方式下,怎么能跟得上全球化的趋势呢?在这方面,他们大概损失了5年的时间。□ 作为第一大股东,万向美国公司进去以后对他们施加了哪些影响?

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坏影响是,他们的工会害怕了,认为中国人来抢他们的工作,于是要罢工。我们要去讲清楚,为什么我们要进来,我们进来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我们永远相信一点:在世界上,交流和沟通是最重要的,尤其在国际贸易上更是如此。好的影响有几个方面:

一是万向的文化渗透。我们把万向在中国行之有效的东西搬到美国,倡导简单、高效、透明的管理方式,强调竞争,实行按劳取酬,比如把计酬方式从“大锅饭”式的计时制改为计件制。这些东西理念上很简单,但是很管用。二是万向将更容易支持他们的发展。比如说,从产品线的角度、从新项目优先程度的角度、从技术支持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

不久前我们与福特公司谈业务,福特给我们很多传动系统的项目,但万向在自己的中国工厂不能做。倒不是我们不能制造,而是我们不能设计、不能开发、不能做认证。在资源链中,万向少了这一块。福特的人觉得很沮丧:“你们应该可以做得好,为什么不能做?”万向中国工厂也很急:“我是想做,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做,如果你把图纸画给我们,我们就可以做了。”福特的人说:“我们不画图纸,这是你们的事情。”

洛克福特大约在80年代设计过福特的一种车型,我们就把洛克福特的人叫过来:“嘿,你去跟福特谈吧。”福特很高兴,洛克福特也很高兴,因为它的资源发挥作用了。否则,它没有制造业务,技术资源再好也没有用。万向中国工厂也很高兴,就像拼图一样,我们把缺了的一块给拼上了。当然这种合作只是刚刚开始,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但至少三方目前都很高兴,并且已经开始拼组。

我们现在正帮助洛克福特慢慢转型,它将来会转向以技术增值为核心、以后道加工与装配为基础、以客户服务为根本目的。转型之后,它没有重资产,但是优势很明显——有很强的技术实力,有很大的测试中心,它的测试能力、设计能力、工程技术、售后服务、物流管理等强项都将发挥出来。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信息共享。本来我们在各自做自己事情的时候,很多东西看起来一点价值都没有。现在,我们发现有很多事情是可以一起做的,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我觉得在国际贸易中,信息不完整造成的隔离墙是最大的障碍,这个障碍永远不可能完全克服,但是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减少了以后,你的资源回报才会更大。

□ 洛克福特是否有计划用万向集团的产品去扩充自己的产品线?

有。洛克福特主要生产重型车辆的传动轴和重型非高速公路车辆的动力转向装置等,市场总体容量很小,如果还在原来的圈子里打转,不可能有很大的增长,因此必须往外走。我们为洛克福特制定了三个产品转型方向:第一,从重型车辆转向轻型车辆;第二,从非高速公路转向高速公路;第三,从小批量转向大批量。洛克福特在美国只有一家工厂,在欧洲有一家小型装配厂。万向中国可以作为它的制造基地,未来新增的生产能力主要在中国。

□ 有没有将现有的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的计划?

暂时比较难。不是在中国不能生产,在这个行业里没有高技术的难题,难点在于工艺上,这要靠好多年的积累。现在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没有设备,中国的设备往往比海外制造企业的设备要好,因为中国有后发优势,可以买新设备。也不是没有技术,因为中国人聪明,能够钻研出来。最缺的就是工艺,要达到海外工厂的水平,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吸收。

□ 在工艺方面洛克福特是不是和中国工厂有一些交流?

那当然。洛克福特是翼形万向节的全球老大,他们到万向中国工厂去,把万向从维修市场工艺水准一下子提升到全球整车一级供应商的工艺水平。

□ 你们在美国、欧洲收购了多家公司,是否就是在复制万向中国生产,海外公司销售的模式呢?

不完全是,我们的业务模式已经多样化了。实际上,我们现在无所谓在哪里生产,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客户的需求,二是市场的条件,三是成本的控制。成本永远不是惟一的因素。比如,我们今天拿中国的产品到美国洛克福特来组装,打入中东市场,可能卖200元钱一个,而在中国制造,卖到中东市场,很可能只卖100元一个。因此,并不一定完全要在中国生产。

□ 未来在哪儿生产取决于增值能力?

对,看增值能力,看资源条件。比如,美国不能把产品卖到伊朗或者朝鲜,无论有什么样的增值能力都没用。另一方面,伊朗认为中国的产品跟他们的水平差不多,不愿意出高价。这个时候怎么办?将来我们很可能在欧洲组装产品,然后再卖到伊朗去。因此,我们的业务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全是根据市场整体的变化,获取效益最大化。

□ 中国有些企业也想采取购买国外中小型品牌企业,把生产能力往中国转移的策略,对此你怎么评价?

关键是看它们有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增值能力。我们一直讲资源要有效配置,如果你手上只有劳动力成本的资源,就很难去配置别人的资源。劳动力成本的资源最终将被别人配置掉。

□ 中国的低制造成本优势难道不能大幅提高企业利润空间吗?

不绝对是这样,净制造成本部分能创造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中国的很多汽配企业,用的设备大部分是海外进口的,用海外的技术,用海外的钢材。它们从哪里赚钱呢?首先是劳动力成本低,第二是把增值空间压缩了。虽然我们也能赚钱,但是增值能力跟美国企业不能比。比如说,美国市场对售后服务有很大的需求,如退货、24小时电话服务等等。很多中国企业不愿意提供这样的服务,因为这样做没有利润空间,如果多了这个服务,就亏本了。

再比如国内企业与海外企业合资。如果海外的专家到中国参与管理,一个人一年要付500万元,来三个海外人员,我们的工厂就没有利润了。但美国的企业也是这些人力成本,为什么有的同行还有很高的利润呢?这说明我们的增值能力不够。不要以为美国企业的制造成本真的那么高,很多美国企业的制造成本与中国相比实际上差不多。为什么我们在美国的工厂能赚钱?我们把制造成本控制得跟中国工厂差不多,增值能力这块的利润一下子就凸现出来了。因此,我们时刻要想,我们的增值能力在哪里?

□ 这的确是值得中国企业深思的问题。

在我看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是“被”全球化,而不是全球化,并没有真正进入国际产业链。人家用你的资源来完成他的产业链布局,钱给人家赚了,你没有赚到多少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不是说OEM代工不好,有总比没有好。中国制造业表面看很热闹,但是赚钱的能力还不够,因为大多数中国企业增值的能力较差。

制造商向中国转移是一个客观的现实,毕竟中国的劳动力便宜。我不否认这一点。我只是想,我们必须有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自己资源链的能力。不能说只靠劳动力便宜参与国际分工,我就实现了走出去的目标,就全球化了。你并没有全球化。跨国公司的采购能力都在中国了,你不用出门就全球化了。这不是你在全球化,而是人家在全球化。你的资源被人家配置了,而你没有配置人家的资源,你就没有增值。

□ 你刚才讲,很多中国企业的资源是被别人配置了,那么该如何主动去配置海外资源呢?

我们的策略很清楚,让自己的资源全部在国际中形成。你的劳动力被人配置的原因是,你没有市场、没有技术、没有品牌。没有这些东西,你只能代人劳动。人家给你定好了利润空间,你不能超过,如果超过了人家就不要你了,反正愿意做的企业有的是。因为你没有控制前端的资源,你就没有抗争的余地。因此,我们第一步就是要把资源配置齐,形成一个资源链。这个资源链中有劳动、技术、制造、市场、加工、服务,全都有了,你自己去配置吧,就像跨国公司一样。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就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它的资源。如果我们的资源链形成了,我们也可以开始配置了。

资源链怎么形成呢?当然是必须把市场拿过来,把技术拿到手,把售后服务等等相关的因素全都拿过来。资源链形成了,就看你怎么有效配置。

□ 这个配置是否就如你前面所说的三方合作承接福特业务的那个案例。对。这个钱我可以让国内企业赚,也可以让洛克福特赚,因为对于福特来讲,结果是一样的。洛克福特原来的增值能力本来就存在,中国的劳动力就变成额外的资源了。在资源配置完了以后,你就能够见到真正的利益最大化,这就变得很有意义。

当然,我并不是说靠劳动力卖产品不好。每个阶段都有客观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从决策层的角度讲,你要稍微看得远一点,你要领导你的公司往下一个方向走。可以预见,你被人家资源配置,也只能被配置一段时间。劳动力成本是一个临时的手段,不是一个目的。因为你的劳动力成本总要上升。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地方转移。

□ 你们公司最近还有什么计划?

我们最近刚完成的一个事情是,在美国创建了一个“万向制造基金”。我们在海外经营比较成功,但是速度不够快、规模不够大,因为资金有限,受到制约。搞这个基金,就是为了吸引美国本土的资金,使我们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以前我们靠中国的资金、美国的资源,以后不仅用美国的资源,也用美国的资金。用美国人的钱来赚美国人的钱,或者说赚全球人的钱。■

【管理思考】

淘汰谁,重用谁

下面5种人,该淘汰哪一个?

A:文章写得顶呱呱,公司大小文件报告都要劳他动笔,但工作责任心不强,一有时间就干私活; B: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倚仗后台硬而为所欲为。但社会活动能力强,出了问题只要他到有关部门出一下面,事情就会得到圆满解决;

C:典型的老黄牛,技术过硬,勤勤恳恳,由于不善钻营,工作多年“长”字仍没弄一个,闲时爱发点牢骚;

D:是个楞头青,常跟领导顶牛,每年总结会上数他反映问题最多。其为人热心、真诚,乐于助人,有正义感,对公司忠诚;

E:销售天才,公司缺少他员工收入就受影响,常以其手中的重量级客户而倚权自重,对上级领导不感冒,另外贪点小财和生活不检点。

欧美公司的淘汰对象是C 欧美公司讲究个人至上职责明确,强调高效,同时又要求具有团队意识。分析:A尽管干私活,但没影响工作完成;B在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D有个性,是个英雄,是公司不可或缺之人,小问题不能掩盖其大作用;C只会干活,不懂享受,不善与人打交道,公司里不受欢迎,只能被团队抛弃。

日本公司淘汰对象是A、B、E 日本公司讲究效忠与服从,公司富有人情味,只要勤恳敬业,公司会终生留用。分析:A对公司不忠;B不干实事,游手好闲;E贪图财色,追求个人享受,都不适应公司需要。C和D或勤奋工作,或坚持正义,尽管自身有小问题,但瑕不掩瑜口

香港公司淘汰对象是A、B、D 香港公司的管理高效灵活,中西合璧,一方面办事讲求效率,追求效益,凡事以高度实用为原则。另一方面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讲关系讲人情,任人唯亲。分析:A、B两类人对公司有用,但长年养起来让其“混差”不值,可聘为兼职员工;D对公司直接作用不大,可走人;C可留在底层干事;E是公司效益的直接创造者,是可用之人,私生活方面公司不予干涉。

大陆国企淘汰对象是D 大陆国企弊病实在太多,往往很难留住能人,根源就在于官商合一,缺少监督,深层心态公司不是自己的,盈亏与自己无关。分析:A尽管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干,但领导要靠他为自己涂脂抹粉;B有上层关系,老虎屁股摸不得;C要留在厂里干活;动E会出乱子,也少他不得;只有D处处与领导唱反调,动他又不会有麻烦,不动他动谁?■ 简洁说话才有力

仔细想想,圣经的主祷文一共才56个字。如果多加几个字,它会更加有力吗?林肯总统的盖茨堡演说词一共226个字。事实上,在盖茨堡的这场演说,马萨诸赛州的艾佛瑞特才是主讲者,他发表了长达2个小时的正式演说,而跟在他后面讲话的林肯只讲了2分钟。但是很少有人听说过艾佛瑞特。

少即是多,短即是美。简洁为上策!如果你花很长的时间才说到重点,更有甚者,讲到不知所云,即使听众尽力保持礼貌,眼神也会开始涣散。我们应该从伟大的沟通者身上多多学习。少说一点,听众就会多了解一点。当你真正做到简洁扼要,你的讯息就会显得意味深长。它还表示你还有事情要忙,有人要见,有地方要赴约。它让你所讲的内容更显珍贵。■

公司安全1:小心10%的不忠实雇员

不忠实雇员窃取企业的机密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即使所有企业的领导者都知道防范不忠实雇员是必要的,他们也无法完全抵挡那些恶意偷盗的员工。2003年6月底,微软公司的员工理查德·格雷格被捕。他通过微软内部的购买系统,低价购买并转售了价值1700多万美元的软件,自己从中获取差额利润。中国企业同样存在类似的案件,去年8月份,电信方案提供商亚信的“中国网通运营维护支撑系统”、“北京电信公众IP网络集成工程规范书”等文档在中关村市场上被疯狂抢购,这其中任何一个方案都价值千万。

从硬件设备上防止员工拷贝公司资料,根据级别区分,大部分员工的电脑不安装软驱和移动硬盘接口,这在跨国公司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另外,IBM公司还规定,每个员工只有三次查阅同一文档的机会,并且这三次查看的时间、地点、原因都会被严格的记录下来。

对企业来讲,那些即将离职的员工是极度危险的。因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他们都希望能够为自己以后的工作获取必要的资源。实际上,离职员工通过各种手段从原公司拿走一些资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对于即将离职的员工,跨国公司的普遍做法是在通知员工离职前便冻结员工在公司的所有权限。这一点,联想今年3月份的裁员就显得非常专业。在离职员工知道自己被解聘之前,公司便封掉了他在局域网上的ID号。■ 公司安全2:敌人随时都在瞄准你

几年前,一家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调查麦当劳的产品销售量,他们使用了痕迹调查法,收集了当天麦当劳所有的垃圾,雇用了许多临时工从麦当劳店内收集垃圾,包括包装纸盒等。他们就是通过计算这些垃圾得出了麦当劳每一种产品的销售量,并且推算出麦当劳下一年的销售计划。在这之后,麦当劳门店内的垃圾都要经过自己的处理后才运走。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雅芳和玫琳凯化妆品公司之间。雅芳就曾经雇佣私人侦探收集了玫琳凯的丢弃物,并且进一步破解了竞争对手的新化妆品配方。对于玫琳凯来说,她无法夺回这些珍贵的东西,因为雅芳只是研究了她的垃圾而已,这是完全合法的。

还有一些竞争对手的行径更加恶劣,他们会花1000元雇用一个在校大学生,让他以实习的名义进入企业。而这个看上去很安全的实习生就可以轻易的窃取公司的人事变动表,并且不被发现。而竞争对手通过分析这个表,就可以很准确的判断出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主营业务。■

公司安全3:备份备份再备份

美国时间2003年8月14日下午四点,北美大部分地区突然停电。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停就是20多个小时,而8月15日恰好是麦格劳希尔公司旗下《商业周刊》的出版日。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商业周刊》第二天能否正常出版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实际上,在停电瞬间,《商业周刊》已经把出版业务全部转移到新泽西州,因为在那他们有一套备用设备。出版工作没有受到影响,第二天,《商业周刊》如期面世。

麦格劳希尔公司作为信息服务提供商,保护信息安全成为头等重要之事。而同样视信息为生命的金融、证券公司也十分注意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数据。如电子交易商Nasdaq每周会对系统的防灾能力进行测试,他们甚至会切断正常的电力供应,来监测备用发电机是不是能及时启动。因此纽约大停电对他们几乎没有影响,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平时演练的一个真实版本而已。

意外事故不可避免,但我们总会有办法将损失降到最低。除了要像麦格劳希尔公司、Nasdaq公司有备用设施外,数据备份也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摩根斯坦利在9·11发生后两天就恢复正常运营,因为它在新泽西州设有第二套全部股票证券商业文档资料数据和计算机服务器。麦格劳希尔公司除了新泽西州的数据中心,还在曼哈顿设立备份中心,甚至在大西洋对岸的伦敦都有自己的根据地。据说通用电气曾经从军队手中买下山洞作为数据备份中心,“就算整个大楼被炸,我们还有山洞。”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出于成本考虑建立一个数据备份中心并不是最恰当的解决方案,但在离自己电脑一段距离的地方做一个数据备份,花费的成本几乎为零,而许多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这种意识。■

企业需要三类人

罗文——忠诚地工作

自《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泊来我国后,企业老板奉为圭臬,纷纷购买,发给员工,希望借此能让企业内产生一批罗文式的人。罗文在接受美国总统分派的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的任务后,没有任何推诿,而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主动性,完成了这件艰巨的任务。

冯谖——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战国时期,齐国宰相孟尝君好养士,有一个叫冯谖的人也在他门下混饭。一次孟尝君需要有一个人替他到自己的封地薛国收债。冯谖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带着券契来到了薛国。行前,孟尝君曾吩咐他,收好债后,在当地买一些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冯谖到了薛国后,把所有欠债的人都找来,当面对帐。所有的帐对齐后,冯谖假托孟尝君体恤民难,所有债务一律免去,并当众把所有的券契烧毁。民称万岁。冯谖很快回到了齐国。孟尝君问他买了什么东西回来。冯谖说:“我考虑到你珍宝、犬马、美人都不缺,缺的只是‘义’,所以我把‘义’给你买回来了。”孟尝君了解情况后,很不高兴。几年后,孟尝君被罢相,只能回到封地薛国,未至百里,民众扶老携幼,前来迎接。孟尝君这时才明白,冯谖为他买的“义”今日方得一见。孟尝君得到了喘息之地,为日后重登相位埋下了伏笔。

无名老兵——创造性地不完成任务

北宋时,韩琦曾担任枢密副使(军队高官),有一次在军营中宴客。看见一个营妓头上插了一枝杏花,不由随口吟了一句:“髻上杏花真有幸。”没想到这营妓应声答道:“枝头梅子岂无媒。”席散后,韩琦命帐下一老兵前去召这营妓。没过一会,韩琦就后悔了,因为他平素为人正派,从无此类行为。这次是因为觉得这个营妓颇有几分文才。但韩琦不想因此坏了自己一贯的名声,急忙命人去把老兵追回来。没想到这老兵竟还在帐下未去。韩琦有些惊奇,问其缘故。老兵答道:“我想相公一定会后悔,所以没去。”

冯谖创造性完成任务也好,无名老兵创造性不完成任务也好,他们的自作主张是建立在对上级领导的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并非任意所为。他们的做法比照搬命令更加符合孟尝君和韩琦(即企业)的整体利益或根本利益。

企业需要三类人,一类是大量罗文式的员工,能够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另外两类则是创造性完成任务和创造性不完成任务的人。■

选择多了反而坏事

最近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共同进行的研究表明:选项愈多反而可能造成负面结果。实验在一个以食品种类繁多闻名的超市进行。工作人员在超市里设置了两个吃摊,一个有6种口味,另一个有24种口味。结果显示有24种口味的摊位吸引的顾客较多:242位经过的客人中,60%会停下试吃;而260个经过6种口味的摊位的客人中,停下试吃的只有40%。不过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在有6种口味的摊位前停下的顾客30%都至少买了一瓶果酱,而在有24种口味摊位前的试吃者中只有3%的人购买东西。

太多的选择容易让人游移不定,拿不准主意。对于管理者,太多的意见也会混淆视听。不要以为越多的人给出越多的意见就是好事,其实往往适得其反,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给出意见的动机也不尽相同,所以太注重听取别人的意见很容易让自己拿不定主意。在征求意见之前,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坚定信念,要明确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在众多的声音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金玉良言。■

好人才都哪去了

“好人才都哪去了?”这是所有企业主管都困惑的问题。为了抢夺顶尖人才,企业无不绞尽脑汁,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揽才,网络更是取代了传统的平面征才管道,成了新的主流。然而,不论是企业网站或是人力银行,成效似乎不如预期。透过企业网站投递简历的人寥寥无几,而经由人力网站媒介的应征者,又常常不符企业所需。这当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论是透过人力网站或是企业网站,企业只能接触到愿意主动投递简历表或是目前急需找工作的人。许多优秀的人才目前没有换工作的意愿,也不愿主动投递简历表或是在人力网站登录。那么,企业又该如何精准掌握这些潜藏的优秀人才?近期《Cheers》杂志文章建议,企业应该善用网络社群的力量,依据本身的产业性质与职缺种类,接触相关的网络社群,主动挖掘优秀的人才,而不是被动等待求职者上门。

专业型社群网站作为一个平台,针对特定的议题或是专业领域的知识,汇集有兴趣的人或专家共同讨论。《福布斯》杂志就从2003年开始,定期评鉴优秀的专业型社群网站。对企业而言,这些专业型社群网站,就是发掘人才的好地方。微软人才招募专员祖·葛德林说,“我可以透过这个人在网站上所张贴的文章,以及他与网友的讨论,了解这个人的个性、思想、以及各种信息,这是简历表无法达到的功能。”另一方面,有些公司已开始在企业网站中架设专业社区,对外开放,做为企业与工作者之间的桥梁,是更为人性化的沟通管道。透过企业的专业社区,对这家企业有兴趣的人可以自由地与内部员工讨论,更深入了解这家企业的内部情况。甚至可以直接与人力资源主管沟通,直接就应征的事情进行讨论。

事实上,网络可以有各种可能性,也充满了各种机会,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真正的善用网络的力量。■

【重磅新著】

你有所不知的“免费赠品”

编语:我们头脑中一定早有一个“免费赠品”的概念,通常都是对商家而言花费不大,对消费者来说可有可无的东西。但《内附免费赠品》一书作者戈汀却赋予“免费赠品”全然不同的内涵,颠覆了我们原有的观感。不仅如此,你将会看到,“免费赠品”在被定义成“软性创新”之后,竟成为一个革命性的行销手段,有可能改变既有的行销游戏规则。

一年前,亚马逊书店宣布全面停止广告活动,决定把广告经费转为回馈顾客,提供免运费服务。此举使行销界一片哗然。把全部广告经费投入于使产品/服务变得更好,乃是异端之见。权威人士再度看衰亚马逊书店的未来。12个月后,结果出炉了,亚马逊书店这一年的营收成长了37%,国际市场的成长高达81%!显然,贝佐斯和他的股东们了解:这是个不能再以广告一再骚扰人们的时代,广告无法再吸引人们青睐你的产品。亚马逊书店的“免运费”,是一项“免费赠品”,是产品本身的创新,也是一种行销方法。畅销书《紫牛》作者戈汀在其新书《内附免费赠品》中指出,花大钱的广告与研发,它们的投资报酬往往不成比例,也难以使你的产品和其它竞争者差异化。这不是说研发创新不重要,但是谈到市场占有率、获利、非大宗商品化,你需要的是其它工夫:人人都能从事的软性创新。软性创新指洞察、了解顾客想要什么,把它变成附加在产品中的“免费赠品”。免费赠品是“紫牛”(指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产品——编注)的精髓,内含免费赠品的产品或服务,就会变成市场上的“紫牛”。免费赠品有两项重要特性:

1、它是你的产品、服务或组织值得人们谈论、购买的东西(可惜的是,大多数软性创新未能变成“免费赠品”,因为它们不够突出、显著)。

2、免费赠品非关个人需求,而是满足人们的欲望,例如流行、乐趣、惊讶、愉快或悲伤;免费赠品提供的是“额外的东西”。有时候,“免费赠品”比产品或服务本身还来得重要。一个小朋友吵着去吃麦当劳儿童餐,到底意在餐点本身抑或内附的玩具?

“免费赠品”也会失去吸引力。在竞争激烈的时代,退出流行的速度愈来愈快,因此你需要不断提出软性创新。所幸,人人都能从事软性创新;所幸,大多数公司与个人偏向维持现状,他们不了解软性创新的效能有多大,风险有多低,也不知道他们可以从事创新,因此,庞大的机会就在那儿。

如何产生软性创新?一谈到创意构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脑力激荡法。相信大多数公司都采用过这个方法,有效吗?如果脑力激荡非常有成效,就不会有那么多公司天天喊着要创新、创意。德州大学的一位教授研究脑力激荡法长达十四年,他发现,四个人个别独立思考所提出的构想数量,是四个人一起脑力激荡所产生数量的两倍。脑力激荡或许能产生一些突破性的创意,但你需要的是公司所有人源源不绝地提出创意,对此,戈汀提出“尖锋优势”。

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流程:

一、找出某个优势。一种可以使你的产品或服务显著突出的免费赠品;

二、创造最顶尖优势。你的免费赠品必须是最顶尖、最佳者,不要当次佳者。如果你开餐厅,“免费赠品”是与众不同的服务人员,那就找超美、超帅,或双胞眙,那才够显著突出,只有一点点吸引力不足以创造免费赠品优势,不足以使你的餐厅变成“紫牛”。

关于创造免费赠品,以使产品/服务变成“紫牛”,有几点迷思值得一提: □“尖锋优势”是要找出免费赠品,不是创造差异化。基本上,差异化系指人们已经对你的产品/服务领域感兴趣,他们要拿你和其它竞争者的产品/服务作比较。所以,差异化是一种零和游戏,差异化并不代表你的产品显著突出。要变成市场上真正的“紫牛”,不能只是与众不同,还要出类拔萃,变成顶尖者。□ 价格与价值。光是降低价格以提高价值,并不能创造免费赠品,最终只会引发价格战。西南航空的成功不是靠卖便宜的机票,沃尔玛百货也不是靠“天天最低价”策略长期取胜。透过价格来创造价值是非常困难的策略,所幸,你还可以选择其它许多创造免费赠品的优势领域。

□ 品质。品质是必要,但不是创造免费赠品的领域,不是带动成长的引擎。财力雄厚、有足够时间的市场龙头可以诉诸品质,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品质已经变成“今天我比较好,明天你比较好,大家的品质一样好”的战场,已经近似价格战的本质。

□ 最大、最快、最便宜、最便利、最新.....这些“最”通常不会创造免费赠品,真正的免费赠品是顾客在意的东西。大陆航空标榜它的机龄最年轻(事实上,机龄最年轻者恐怕是捷蓝航空,乘客会那么在意你的飞机比其它航空公司年轻几个月或两年吗?)

那么,你可以发掘、创造免费赠品的领域在哪里?且听戈汀的一些献计: □ 沟通分享的网络。使顾客在使用你的产品/服务的同时,可促进更多分享与沟通,例如移动电话上加装数位照像功能,就是一个例子。有人在日本地铁站摆设的快速照相亭加装一台电脑,当你拍快照时,不仅可以立即获得四张相片,还可以打印出十六张小相片贴纸,结果造成日本青少年的一片热潮,因为他们可以把这些个人照片贴纸分送给好友。

□ 人体工程学。重新设计你的产品或接口、重新定义使用者经验,使你的产品变得显著突出。无线鼠标、婴儿与小孩的奶瓶(也许你没有注意到,改良式奶瓶有曲线与凹槽设计,小孩的小手不必再使劲握住宽奶瓶)等,就是好例子。

□ 吸引公众注目。丰田汽车公司推出新款Scion小型客货车时,同时推出普通款式设计的xA和超嬉皮设计的xB两种车型,结果,xB的销售量比xA的销售量多出一倍。当然,你也知道那些名牌为何要把产品上的商标标示得特别醒目。

□ 种类。非常多种类和非常少种类都可以创造显著突出的效果。洛杉矶的变形虫唱片行出售的CD,比其它唱片行多出三十万张(新的、二手的、稀有的、绝版的);相反地,聆听唱片行只出售几千张 CD,但张张都很棒,绝大多数是你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手录制的CD。这两家唱片行都很成功。

□ 时间。节省顾客时间或让顾客等待,都可能创造突出产品。你要买詹姆斯纯手工打造的摩托车,得等上十二个月;在日本,男士理个发通常得花上一小时,Qbnet连锁理发店则标榜十分钟理一个头(价格从约50美元降至8美元左右),七年的光景,已经开张了两百家连锁店。它只有一个核心概念:节省宝贵时间,不洗头,中央真空吸尘系统把剪下来的发屑吸得清洁溜溜,店外有号志显示,还需要等待多少时间才能轮到你,你在自动化票亭购票。

□ 包装。戈汀的这本《内附免费赠品》比一般书籍的尺寸还小,没有章节目录,装在一只麦片粥盒子里出售。他的上一本书《紫牛》装在一只牛奶盒里出售。包装可以创造显著突出的“免费赠品”效果,许多产品的顾客不是想买产品本身,而是为了包装而购买产品。

□ 感官。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口感,全都是可以创造免费赠品的领域,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小吃店,让师傅在店门口秀工夫?

□ 做更少。“小瓦人贝蒂”(通用食品旗下的蛋糕粉品牌)一直无法成功说服家庭主妇购买完全调配妥当的蛋糕粉,直到它改变蛋糕粉配方,把加入蛋的这道手续留给家庭主妇们,这才使销售业绩显著成长。很简单,把这道手续留给家庭主妇们,使她们感觉自己仍然很贤慧,不是只有加水调粉而已!加州的四姊妹餐厅连开帐单的手续都免了,让顾客自己决定这一餐值多少钱。

□ 不同待遇。例如,美国运通发行的“Centurion Cad”,只有极少数获邀请的人士才能申请。还有一个奇怪现象,所有超级市场的快速结帐柜台都是惩罚好顾客,因为只有购买件数少的顾客才能使用此柜台,怎么就没有一家超级市场采取相反,但真正合逻辑的做法呢?

□ 打破产业规则,重新定义价值链。嘉信理财的收费与服务方式颠覆了证券经纪业;西南航空决定不供应餐点,把降低的成本还给乘客;吉列公司免费送给顾客刮胡刀,从刮胡刀片上赚钱。

□ 把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把看得见的变成看不见。戴森牌吸尘器不像一般吸尘器那样附有装尘袋,它附的是透明的塑胶容器,让你清清楚楚看见这台小机器,为你清除掉哪些脏东西。家乐氏在开发出早餐麦片粥时,一反往常开放参观工厂的做法,把麦片粥的制造过程变成秘密,让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产品本身。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公司把注意力放在满意的顾客身上,戈汀认为,这是公司开始惹麻烦的征兆之一。搜索引擎网站雅虎和Google之间的竞争优势消长,就是一个好例子。当雅虎志得意满地专注于提供满意的顾客更好的服务时,Google专注于那些不满意的搜索引擎使用者,所以,最早投向Google怀抱的是对雅虎不满意的使用者。

奉劝那些想藉由创造免费赠品,以创造市场“紫牛”的企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那些不满意的顾客,及尚未获得满足的消费者身上,那才是更大片的商机所在。■

下载市场与销售精彩文章[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场与销售精彩文章[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场销售计划与年终总结

    YeWuYuan.com业务员.com – 中国最火的业务员网站 市场部——第十年度市场部工作计划 公司第八年研发了P2产品和开发了国内市场,现有产品有:P1、P2、P3,现有客户有:本地一个,国......

    英语精彩文章阅读

    Letter that Changed My Life I was not yet 30 years old and was working as a firefighter(消防队员) in the South Bronx's Engine Co. 82, probably the world's most......

    精彩文章摘抄收录

    精彩文章摘抄(一)我生在江南一隅,在江南的温婉情怀里沉醉了二十多栽。江南周遭世事沧桑变迁,喧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得清,而我对江南的眷恋情怀却千年依旧!伫立于江南......

    医疗器械销售技巧与医疗器械市场开发

    医疗器械销售技巧与医疗器械市场开发 医疗器械销售技巧与医疗器械市场开发市场一线销售是企业中最辛苦的岗位,现在大多数情况是销售人员每天忙于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上门拜......

    市场销售工作计划范本[合集]

    1、每个月要增加2个以上的新客户,还要有2~3个意向客户,给下个月工作做好基础工作。2、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杜绝自己的惰性,时时记住去年留下的教训。3、......

    市场销售工作总结(合集)

    在以后的销售工作中,我必须努力提高强化说服顾客,打动其购买心理的技巧。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下一阶段工作积累宝贵经验。一起来看看关于市场销售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市场销售工作总结(推荐)

    市场销售工作总结 自己从XX年起开始从事销售工作,三年来在厂经营工作领导的带领和帮助下,加之全科职工的鼎力协助,自己立足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截止XX年12月24日......

    市场销售和工作总结

    市场方案和工作总结 自6月进入公司开始工作,从前期市场摸底到办事处成立,办事处工作有一定了解,现对工作和市场操作做如下阐述: 一:前期摸底情况总结: 1:市级代理(意向代理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