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析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服装电子商务作为服装企业营销手段之一,由于它的经济性和便捷性,近年越来越受到服装企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并针对网民、中小服装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我们的研究对服装电子商务和服装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国范围的网络普及,电子商务以其特有的跨越时空的便利、低廉的成本和广泛的传播性在我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中坚力量之一的服装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标志着一种新兴的服装商务模式的产生。在服装电子商务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有必要对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加深我们对服装电子商务的认识和理解,并认清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出口和消费大国,服装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服装电子商务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的服装企业,特别是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一、服装电子商务发展回顾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是孕育期、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03年之前,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处于孕育期。当时人们对电子商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开始了尝试和摸索;同期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上网的便利也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这段时间真正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很少,并且主要以B2B电子商务为主。
2003年由于非典的爆发和淘宝网大量的广告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网购并培养了大量的用户,服装服饰类产品成了网络热购的产品之一。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服装电子商务的起步期,C2C电子商务得到了发展。
2005年PPG公司将传统服装零售和电子商务结合,开创了男装B2C直销的新模式,填补了当时男装电子商务的空白,并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青睐,服装电子商务进入发展期。此后涌现出了大量的服装直销电子商务平台,比如凡客(Vancel)、麦网等等。
从2007年开始服装电<优麦电子商务论文>子商务步入了成熟期,服装服饰类产品成了网购的第一大商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交易额上都是最大,大大小小的服装电子商务平台总计达几千家。
二、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1.网民数量和网购人数迅猛增加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普及,网络的普及造就了一定数量的网民,而一定数量网民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前提和保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继续领跑全球互联网;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46%)。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互联网交易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经济危机中逆势上扬,达到8788万,半年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而网上支付用户半年使用率增加4.8个百分点。
2.网商数量数量增长迅速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网商数量已经扩大至6300万,社会经济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主流的电子商务网站如淘宝网等,已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创业平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9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新增的网店超过5000家。
3.服装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2008年网络购物用户在网上购买最多的产品为服装鞋帽类,占比64.9%。并且2008年中国时尚商品网络购物交易额实现了高增长,环比增长136.8%达到274.6亿元,这主要是因为服装服饰类商品已发展成为网购交易第一大类商品,用户需求旺盛。艾瑞咨询预计,包括服饰、化妆品等在内的时尚商品的需求未来会持续旺盛,时尚商品网络购物交易额09年有望实现接近翻倍的增长。
4.服装电子商务服务网站数量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6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已经达12282家。其中,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有5320家,B2C、C2C与其他非主流模式企业达6962家,特别是自进入2008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乃至井喷之势。在行业分布中,纺织服装行业所在比重最大,为14.32%。
5.采用第三方电子支付规模显著增大
网民对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的信任度明显提高,网民采用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量显著增加。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2008年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到3000亿元,相比2007年不到1000亿,同比增长200%,而2009的交易额,预计全年有望逼近5000亿“大关”。
三、服装电子商务表现特点
近年来,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无论从交易规模、网购人数,还是从专业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在所有行业中都名列前茅。但也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电子商务地区分布不均衡
根据中商情报网报告:2008年21城市中共有1564万人在网上购买了172亿元的服装,增长127.6%,其中京沪穗深四地有759万人在网上购买了87亿元的服装,交易额和购物人数都大概占50%。其他地区也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或内陆发达地区。
而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人们上网意识的增强,中西部地区将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增长潜力大。
2.网购热衷于名牌产品
由于网民的总体特征是年轻,学历相对较高,所以运动休闲品牌在网民中最受欢迎。无论是男性网民还是女性网民,品牌提及率前三名均为耐克、阿迪达斯和李宁,无一例外全是运动品牌。男性网民品牌提及率第十一位为波司登,女性网民品牌提及率第十一名为艾格。不过艾格在女性网民中2008年购买过的服装品牌中位居第一。
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民对名牌产品的质量一般有较高的信任度,所以也助推了网购名牌的热情。
3.参与网购的网民比例还不是很大
根据中商情报网报告:服装是网上购买人数最多,金额也最高的商品。接近六成(57.8%)的网上购物消费者在网上买过服装,服装也占到了全部网购金额的约四分之一(23.5%)。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网民的购物潜力仍未被完全释放。在欧美和韩国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网民中网络购物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各大网络购物网站致力于打造更加简单易行的购物平台,网络购物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会上网就可以学会网络购物。
4.网络安全是一个突出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指出:2009年上半年内有1.95亿网民上网时遇到过病毒和木马的攻击,1.1亿网民遇到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问题。网络安全隐患使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下降,仅有29.2%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易是安全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制约了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交易类应用的发展。
四、发展趋势
1.服装电子商务继续显著增长
随着网民网购意识的进一步增加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信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国服<优麦电子商务论文>装电子商务的网购人数和网购规模将继续保持2位数的增长。
2.一些企业利用C2C模式进行交易逐步向B2C模式转换
C2C模式虽然经济便利,但一些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给客户一个更加诚信的形象,它们会投资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从而过渡到B2C模式。
3.服务更加多元化,个性更加复杂化
由于服装本身代表的就是一个人的个性,而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的,所以不同个性的人需要不同的个性服务,这就要求服装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多种个性化的服务。
4.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服装技术将更加紧密结合
比如三维动画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展示服装的设计理念,网上试衣系统可以让网购人员对所选择的进行“亲身体验”。
5.B2B电子商务网站将大力发展商务SNS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提高网站用户粘性。近年来,SNS发展火热,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淘宝等也纷纷涉足商务SNS领域,欲将众多的会员资源转化为会员间的人脉网络,以此提高网站用户粘性。
6.移动电子商务将不可忽视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2.1亿元,2009年随着3G商用时代到来,以及无线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的纷纷试水,预计交易规模将达6.4亿,同比增长约205%。艾瑞预计2012年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108亿元,发展潜力巨大。对服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来说应尽快为移动用户定制服务。
7.诚信交易规则需要完善
诚信交易规则的建设,如何让交易对象放心大胆的使用,如何规避“机会主义”,如何继续降低交易成本,成为B2B交易平台思考的方向,也是成功的关键。
五、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我们认为有必要针对网民、企业和服务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网民来说,主要是要甄别电子商务网站真伪和诚信度,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支付的安全性,比如所用电脑是否有病毒。采购的网民还需要注意出售商(或个人)的诚信度。
2.服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服务。中小企业一般可以先通过B2B或C2C的模式开展电子商务。此外,中小服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比如成本、价格和经营灵活等优势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应该对网站功能更加优化,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个性的服务。比如男装和女装发布时所选用的描述词是不一样的,能不能针对男装和女装采用不同的描述词等等。
4.服装也是时尚,时尚和个人心情是紧密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在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娱乐节目。比如服装欣赏视频。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并针对网民、服装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我们的研究对促进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和服装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篇:电子商务在旅游与酒店行业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在旅游与酒店行业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渡假方式的第一选择。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旅游方式的低效率。一方面人们希望在出门之前就能对与旅游相关的各种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可以享受到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另一方面,旅游企业需要及时向潜在的旅客群体提供丰富的旅游景点的信息,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客源市场信息,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各种相关服务。旅游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旅游企业在激烈的旅游业竞争中能否获得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作为当今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兴媒体,以其特有的跨越时空的便利、低廉的成本和广泛的传播性参与到国际旅游业中,在很大程度上为旅游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国旅游部门纷纷着力开发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应用
一个完善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至少应该提供如下功能:(以携程网为例)
(1)信息查询服务:其中包括旅游服务机构相关信息(如饭店、旅行社以及民航航班等信息)、旅游景点信息、旅游线路信息以及旅游常识。
(2)在线预订服务:主要提供酒店客房、民航班机机票、旅行社旅游线路等方面的实时、动态的在,线预订业务。
(3)客户服务:提供可实施Internet在线旅游产品预订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利用这种预订客户(指通过系统进行预订的个人以及机关团体)可以与代理人(指上述的酒店、民航、旅行社等相关旅游服务机构)进行实时的网上业务洽谈,管理自己的预订记录。
(4)代理人服务:提供给酒店、民航CRS、旅行社等多种旅游产品代理端应用程序。在此,代理人可以与客户进行实时的网上业务洽谈、管理其旅游产品的预订记录、查阅它的帐目。
这样可以通过旅游或酒店网站使旅游者可以坐在家中、办公室里就能够凭借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进入该系统,查询到前往城市的相关旅游信息(如城市简介及旅行常识、旅游景点和线路、酒店、票务代理中心、旅游社等);轻点鼠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旅行预算选择并预订入住酒店及相关服务(如客房、娱乐、餐饮、交通以及接待等)、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和导游服务以及往返机票等。整个过程方便快捷,费用节省
现状
由于国内旅游公司的资本、成立时间及经营型态各自不同,信息化程度及能力亦有差异从整体产业看,电子商务在国内旅游业的应用并不普遍。我国现在的旅游网站良莠不齐,比较有实力的品牌网站数量不多。大多数旅游网站还仅仅局限于在网上做一些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介绍或是客房票务预订,商务电子化程度太低,技术创新力度不够,还不能全面涵盖游客日益增长的对吃、住、游、行等各方面的基本需求,更无法为游客提供个性化要求的旅游产品。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打出自己的品牌必须要兴建起个性化自助服务的商务网站平台及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可提供专业便利的全程个性服务,这才是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得以长期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以旅游产品销售的主要内容之一酒店客房预订为例,传统的宾馆客房预订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不能实时向客户反映客房的订购状况。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基于B/S的网上订房系统数据库应与其上游宾馆内部的客房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向前集成,在不改变宾馆数据库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以便及时掌握上游客房状态数据,抹平“牛鞭效应”。旅游网站与饭店确认预订的环节实现BPR(业务流程重组),与客户的互动交流实现CRM(客户关系管理)为消费客户提供更具时效、更经济、更富特色的服务。同时旅游网站的访问量也将会因此而大幅提高,使得更多的宾馆愿与其联盟合作,随着后备客房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就越加广泛,旅游网站的吸引力也就更大,访问量得以不断攀升。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旅游商务网站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不断挖掘产品内涵,做强做大,实现收益递增。
趋势
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充满活力、飞速向前发展,电子商务使整个市场、各个行业发生着惊人的变化,酒店业也不例外,以基于B/S的电子商务网站为平台,走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化规模之路。
电商一班24号 贺林波
第三篇:2008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2008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
百度、艾瑞网、和讯、中华广告网、个人。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
1、广义狭义电子商务的定义:
广义:利用电子工具从事商业活动。即为广义上所说的电子商务。电子工具可分为有线和无线,细分的话可分为: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到NII(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和Internet等现代系统。狭义:利用Internet从事的商务活动即为狭义上的电子商务,也是目前最热门的电子商务领域。一般所指的电子商务即为Internet展开的商务活动。
二、对比 传统电子商务与目前电子商务的对比与问题
1、传统电子商务主要讨论企业与企业间数据沟通与商务合同的传递,对于数据安全的研究也是电子商务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初期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递。
2、而目前的电子商务从局部的、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传递上升到了基于Internet的、多元化拓展的趋势。发展过程中重点又偏移到了国内与国际商务合作,到后期发展为国内企业对企业、企业对个人的商务活动。问题
应该说电子商务在国内还处于发展初期,通讯基础设施和终端硬件设备已经基本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可是内部行业标准化和普及化却迟迟没有跟上,所说的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初期正是基于以上两点。
再深入刨析一下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1、网络经济尚未成形(我想国内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和可见的概念来描述网络经济)
2、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空白)
3、国家对于发展电子商务政策上的推力不足(国家支持商业活动电子化、可是鼓励的政策不足)
4、企业与个人对商业活动网络化的认知度不高(我国拥有约15000家大中型企业和1000万家小企业,90%以上实现了商业活动信息化,70%实现了基于Internet的商业活动,可是真正依托Internet展开商业活动的企业个人估计能有20%就不错了)
5、国内带宽仍需要提速
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网络大国,上网人数仅次于美国,而中国人口数与电脑普及率在城市达到80%-90%,农村只有30%-40%(包括网吧,没有统计上网人数),使用电脑人数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之间的连带关系不言而喻。
三、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的对比
电子商务是在全球性电子虚拟市场上展开的商务活动,因此传统的商务活动分成国内和国外对电子商务来说是没有必要的。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市场主体产生不同影响,而且差异性很大,因此根据电子商务活动参与主体不同进行分类比较妥当。根据是否有组织结构市场主体一般分为企业组织和个体消费者两大类,因此电子商务活动相应分成两大类: 企业―企业(Business―Business,简称B―B)型: 企业―消费者(Business―Consumer)型:
除此之外不应该忽略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应该属于EDI,http://baike.baidu.com/view/57826.html?wtp=tt这个地址有明确的解释可以参考。根据统计,目前电子商务活动中80%的收入属于Business―Business型商务活动,这是由于企业组织的信息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比个体消费者明显要高,而且他们之间交易比较规范易于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完成。
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
电子商务极大提高了传统商务活动的效益和效率。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它具有下列竞争优势:
1、降低交易成本。首先,通过网络营销活动企业可以提高营销效率和降低促销费用,据统计在Internet上做广告可以提高销售数量10倍,同时它的成本是传统广告的1/10;其次,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因为借助Internet企业可以在全球市场寻求最优惠价格的供应商,而且通过与供应商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由于信息不准确带来的损失。有资料表明,使用EDI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省5%-10%的采购成本。
2、减少库存。企业为应付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不得不保持一定库存产品和原材料库存。产生库存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畅,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则可以改变企业决策中信息不确切和不及时问题。通过Internet可以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企业决策生产,同时企业的需求信息可以马上传递给供应商适时补充供给,从而实现零库存管理。
3、缩短生产周期。一个产品的生产是许多企业相互协作的成果,因此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销售可能涉及许多关联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改变过去由于信息封闭导致的分阶段合作方式改为信息共享的协同并行工作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因信息封闭而无谓等待的时间。
4、增加商机。传统的交易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则是24小时全球运作,网上的业务可以开展到传统营销人员销售和广告促销所达不到的市场范围,如我国湖南一养毒蛇农民通过Internet将其产品卖到美国一个它未曾谋面的公司。
5、减轻物资的依赖。传统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有一定物资基础才可能开展业务活动,而通过Internet可以创办虚拟企业,如网上商店和网上银行开设和发展基本不需要很多的实物基础设施,同时企业还可以将节省费用转让给消费者,这正是著名的网上书店Amazon为什么能给消费者提供传统书店无法提供的优惠折扣原因所在。
6、减少中间环节。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
四、信用认证与物流仍旧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软肋
信用认证主要体现在网络展示的商业信息可信度与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信用可信度,而权威的信用信誉等级认证便成为当务之急。从国内目前的网络发展情况来看,信用认证是完全可行的,可为什么不实行了?实际上已经实行了,比如电子交易必须在国家权威部门进行电子经营许可备案、注册网站也都需要备案。还有好多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制,对于信息安全的权威机构认证也已经出台。出台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实施,也不等于标准化的制定,强制信用认证会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主要的矛盾之一。
关于物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交易中商品的运输,很多商品性质特殊,不易运送。不过随着企业对电子商务重视程度逐步的提高摸索出一套适应网络环境下商品交易的物流模式只是时间问题。
五、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原本想先讨论下“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从而扩展到最新的发展趋势。不过都是些很老的话题,关于机遇与挑战的讨论都不足以说明基于核爆发式的网络经济发展下的电子商务。还是省略这部分直接进入正题吧:
1、现今电子商务市场最亮的一点莫过于阿里巴巴与淘宝,一般人们常把阿里巴巴叫做B2B,淘宝叫做C2C,而最近淘宝商城的成功造就了真正的B2C第一次试水。盲目的判断引导出了错误的观点,马云也强调过:“我们不是做B2C,只是做B2C服务。”没有自己的产品,只是给商家或个人提供一个标准可靠的交易信息传递平台,其实这也是目前电子商务发展期不规范化下的产物,当然提供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也是目前乃至未来十几年最中坚的电子商务发展方向之一,是电子商务市场成型中期必经之路。
2、而十几年后呢?可能是几年以后,网络的发展速度实在是难以估计。当传统市场下所有的衍生产物逐渐照搬到网络这个平台以后,我们将如何继续发展?届时会遭遇很多传统市场的竞争压力,把线上市场等同于线下市场看问题会得出以下几点:资本主导一切、网络品牌优势越发重要、丰富多元的销售与推广渠道是发展的关键、企业自身能力会随着信用认证的强制化暴露无遗、形成一套等同于传统市场的完整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必不可少、基于电脑和Internet的电子商务运营技术支持需要专业化。
3、目前电子商务活动中80%的收入来自B2B,只有百分之十几是B2C产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B2B普遍标准规范化,而B2C市场多方面因素导致尚未成形,B2C也是未来几年电子商务市场主要的掘金地。
4、下面说下经理比较关心的网络销售,如果没说错的话,直销白话说就是直接销售,比如说电视购物,不过随着电视购物渠道成本07一年间就飙升30%左右,就连电视购物的龙头七星购物也把目标锁定到网络直销上。网络低成本的运作配合传统直销产品普遍具有良好的物流渠、很多经营细节的相似,可以说直销在网络中的应用会如鱼得水。顺便说一下,网络直销应该是基于富媒体的直销,再精确点可以说是网络视频直销。
补充:纵观网络直销市场,进行服装网络直销的PPG辉煌时期创造了单日销售1万多件服装的神华,同比雅戈尔衬衫每天销售1.3万件销量相差无几,请注意PPG没有任何形式的门店、厂房和流水线,只有3个小仓库。而雅戈尔的销售网点超过1500个。这里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1、暂时只有部分产品适合网络运作,比如衬衫、音响制品、电视购物,不过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将有大部分行业都适用与网络经营,并且对比传统营销成本更低。
2、广告投放说明了有多大钱办多大事的道理,单月300万的投放费用到后来单月1000万的广告投放费用,足以让大多数人从认识到认知PPG这个品牌。网络广告也一样,目前普遍对网络广告投放的力度都不够,尤其是网络广告投放策略一直倾向与口碑营销与直销,而网络展示的也是广告,也是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来树立品牌形象。网络广告只有传统广告渠道费用的1/10,反过来说同样的投放费用网络可以给广告主产生10倍于传统媒体的回报(艾瑞网参考数据)。其中还需要考虑大众对某一品牌从认识到认知的过程,也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网络广告信心不足影响了投放力度,导致量变过程还没有完成就结束了推广,这是大部分广告投放者普遍犯的错误。而网络广告目前低成本高回报的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大部分人认识到网络广告的优势后加大投放力度,届时网络广告费用也会因此升高。目前情况来看网络广告应该作为广告投放的一个重点,产生质变才是网络广告投放成功的关键,同时网络广告也是未来电子商务市场着力拓展的一个方向。
5、WEB2.0倡导了网络社会化,博客、社区、SNS、网络交友、电子杂志等等都倡导了网络社会化,比如“商品点评类网”一个人说好可能不买、如果十个人说好就会考虑、一百个人说好就会购买,这就是网络社会化的力量,是目前大家最关注甚至到以后也是不会过时的网络行为模式。顺便举个例子:七星购物有个在线视频导购,如果我们要做的话,完全可以做一个在线多用户间与导购员间对单产品的视频语音和文字交流模块。
6、随着电子商务标准化与信用机制完善化的同时,非依托在电子商务服务商的B2C2B网站会开始扩张,不过电子商务服务商还是有饭吃的,起码这些电子商务网站如何让人知道还是要通过人们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或者在电子商务服务商架设的平台上进行信息检索得到需要的信息。不过未来人们更需要第三方的数据,不涉及利益的才是最客观真实的。这个问题必将会引发出电子商务信息搜索、导航的兴起。尤其是B2CC2C信息的导航与搜索目前还是个空白,不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未来会随时抢占这块市场,只有更加垂直、专业的服务才会与传统搜索引擎或导航网站在此领域进行竞争。
最后总结一下:
不难发现国内的电子商务已经逐步被大多数人认同,只是专业化还有待提高。而硬件与技术的跟进更是提供了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再扩大点说应该是网络经济将逐步侵蚀传统经济领域,电子商务所占的收入必将超越传统相关领域。
第四篇:服装电子商务
摘要:服装电子商务作为服装企业营销手段之一,由于它的经济性和便捷性,近年越来越受到服装企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并针对网民、中小服装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我们的研究对服装电子商务和服装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国范围的网络普及,电子商务以其特有的跨越时空的便利、低廉的成本和广泛的传播性在我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中坚力量之一的服装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标志着一种新兴的服装商务模式的产生。在服装电子商务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有必要对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加深我们对服装电子商务的认识和理解,并认清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出口和消费大国,服装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服装电子商务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的服装企业,特别是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一、服装电子商务发展回顾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是孕育期、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03年之前,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处于孕育期。当时人们对电子商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开始了尝试和摸索;同期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上网的便利也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这段时间真正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很少,并且主要以B2B电子商务为主。
2003年由于非典的爆发和淘宝网大量的广告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网购并培养了大量的用户,服装服饰类产品成了网络热购的产品之一。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服装电子商务的起步期,C2C电子商务得到了发展。
2005年PPG公司将传统服装零售和电子商务结合,开创了男装B2C直销的新模式,填补了当时男装电子商务的空白,并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青睐,服装电子商务进入发展期。此后涌现出了大量的服装直销电子商务平台,比如凡客(Vancel)、麦网等等。
从2007年开始服装电<优麦电子商务论文>子商务步入了成熟期,服装服饰类产品成了网购的第一大商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交易额上都是最大,大大小小的服装电子商务平台总计达几千家。
二、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1.网民数量和网购人数迅猛增加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普及,网络的普及造就了一定数量的网民,而一定数量网民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前提和保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继续领跑全球互联网;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46%)。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互联网交易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经济危机中逆势上扬,达到8788万,半年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而网上支付用户半年使用率增加4.8个百分点。
2.网商数量数量增长迅速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网商数量已经扩大至6300万,社会经济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主流的电子商务网站如淘宝网等,已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创业平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9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新增的网店超过5000家。
3.服装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2008年网络购物用户在网上购买最多的产品为服装鞋帽类,占比64.9%。并且2008年中国时尚商品网络购物交易额实现了高增长,环比增长136.8%达到274.6亿元,这主要是因为服装服饰类商品已发展成为网购交易第一大类商品,用户需求旺盛。艾瑞咨询预计,包括服饰、化妆品等在内的时尚商品的需求未来会持续旺盛,时尚商品网络购物交易额09年有望实现接近翻倍的增长。
4.服装电子商务服务网站数量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6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已经达12282家。其中,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有5320家,B2C、C2C与其他非主流模式企业达6962家,特别是自进入2008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乃至井喷之势。在行业分布中,纺织服装行业所在比重最大,为14.32%。
5.采用第三方电子支付规模显著增大
网民对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的信任度明显提高,网民采用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量显著增加。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2008年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到3000亿元,相比2007年不到1000亿,同比增长200%,而2009的交易额,预计全年有望逼近5000亿“大关”。
三、服装电子商务表现特点
近年来,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无论从交易规模、网购人数,还是从专业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在所有行业中都名列前茅。但也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电子商务地区分布不均衡
根据中商情报网报告:2008年21城市中共有1564万人在网上购买了172亿元的服装,增长127.6%,其中京沪穗深四地有759万人在网上购买了87亿元的服装,交易额和购物人数都大概占50%。其他地区也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或内陆发达地区。
而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人们上网意识的增强,中西部地区将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增长潜力大。
2.网购热衷于名牌产品
由于网民的总体特征是年轻,学历相对较高,所以运动休闲品牌在网民中最受欢迎。无论是男性网民还是女性网民,品牌提及率前三名均为耐克、阿迪达斯和李宁,无一例外全是运动品牌。男性网民品牌提及率第十一位为波司登,女性网民品牌提及率第十一名为艾格。不过艾格在女性网民中2008年购买过的服装品牌中位居第一。
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民对名牌产品的质量一般有较高的信任度,所以也助推了网购名牌的热情。
3.参与网购的网民比例还不是很大
根据中商情报网报告:服装是网上购买人数最多,金额也最高的商品。接近六成(57.8%)的网上购物消费者在网上买过服装,服装也占到了全部网购金额的约四分之一(23.5%)。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网民的购物潜力仍未被完全释放。在欧美和韩国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网民中网络购物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各大网络购物网站致力于打造更加简单易行的购物平台,网络购物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会上网就可以学会网络购物。
4.网络安全是一个突出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指出:2009年上半年内有1.95亿网民上网时遇到过病毒和木马的攻击,1.1亿网民遇到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问题。网络安全隐患使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下降,仅有29.2%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易是安全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制约了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交易类应用的发展。
四、发展趋势
1.服装电子商务继续显著增长
随着网民网购意识的进一步增加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信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国服<优麦电子商务论文>装电子商务的网购人数和网购规模将继续保持2位数的增长。
2.一些企业利用C2C模式进行交易逐步向B2C模式转换
C2C模式虽然经济便利,但一些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给客户一个更加诚信的形象,它们会投资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从而过渡到B2C模式。
3.服务更加多元化,个性更加复杂化
由于服装本身代表的就是一个人的个性,而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的,所以不同个性的人需要不同的个性服务,这就要求服装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多种个性化的服务。
4.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服装技术将更加紧密结合
比如三维动画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展示服装的设计理念,网上试衣系统可以让网购人员对所选择的进行“亲身体验”。
5.B2B电子商务网站将大力发展商务SNS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提高网站用户粘性。近年来,SNS发展火热,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淘宝等也纷纷涉足商务SNS领域,欲将众多的会员资源转化为会员间的人脉网络,以此提高网站用户粘性。
6.移动电子商务将不可忽视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2.1亿元,2009年随着3G商用时代到来,以及无线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的纷纷试水,预计交易规模将达6.4亿,同比增长约205%。艾瑞预计2012年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108亿元,发展潜力巨大。对服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来说应尽快为移动用户定制服务。
7.诚信交易规则需要完善
诚信交易规则的建设,如何让交易对象放心大胆的使用,如何规避“机会主义”,如何继续降低交易成本,成为B2B交易平台思考的方向,也是成功的关键。
五、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我们认为有必要针对网民、企业和服务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网民来说,主要是要甄别电子商务网站真伪和诚信度,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支付的安全性,比如所用电脑是否有病毒。采购的网民还需要注意出售商(或个人)的诚信度。
2.服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服务。中小企业一般可以先通过B2B或C2C的模式开展电子商务。此外,中小服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比如成本、价格和经营灵活等优势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应该对网站功能更加优化,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个性的服务。比如男装和女装发布时所选用的描述词是不一样的,能不能针对男装和女装采用不同的描述词等等。4.服装也是时尚,时尚和个人心情是紧密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在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娱乐节目。比如服装欣赏视频。
六、结语本文通过对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并针对网民、服装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我们的研究对促进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和服装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五篇:汽车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http://www.xiexiebang.com 得到无间隙原子的材料组织[9]。IF钢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汽车用钢之一。由于没有间隙原子,IF钢具有优越的深冲性能,近年来由于冶炼技术的提高,钢材强度也进一步提高,目前其最高强度已经达到了440MPa[10]。高强度的IF钢广泛用于制造车身结构件和“开合件”,能使汽车构件减轻、变薄,因此,发展、应用前景很广阔[11-13]。
BH钢(Bake Hardenable Steel),即烘烤硬化钢。这是一种低碳、低屈服强度和较好成形性的钢。在其成形过程中产生应变硬化,随后通过油漆烘烤(约170℃)或高温处理,产生烘烤硬化,能很好的解决钢板的成形性和抗凹陷性的矛盾,还能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14]。世界多家汽车公司均已掌握了BH钢的相关工艺技术,诸如特殊的冲压工艺技术、激光焊接技术等,使BH钢的应用范围向制造汽车外覆件,如发动机罩、行李箱盖板、车门等发展[15]。
DP钢(Dual Phase Steel),双相钢。双相钢最早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其组织中主要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马氏体为强化相,以小岛状形式分布于铁素体上,其体积分数通常随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软相铁素体是连续的,从而使这类钢具有极好的延展性。但是,当发生形变时,应变主要集中在被岛状马氏体包围的强度相对较低的铁素体上,产生高硬化速率且具有高延伸率[16]。因此,与具有相同屈服强度的普通钢相比,DP钢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是一种高成形性、高强度的钢材,制造工艺和方法比较简便。它主要用于需要高强度、高抗碰撞吸收能且对成形要求严格的汽车零件,如车轮、保险杠、悬挂系统等[17]。如美国通用和福特公司用双相钢制造汽车轮辐,质量减轻约14%,而疲劳寿命可达普通碳素钢的2倍[18]。
TRIP钢(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Steel),相变诱导塑性钢。此种钢是由贝氏体、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的一种低碳型高强度钢。因其应变诱发残余奥氏体发生马氏体转变,提高了钢材的强度和延性而得名[19]。TRIP钢比具有同样强度的钢材有更高的疲劳强度。这是由于在钢材变形时形成的疲劳裂纹的尖部,局部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产生了显著的加工硬化,并伴随相变产生的压应力阻碍了疲劳裂纹的扩展,因而改善了疲劳性能[20]。在汽车制造中选用TRIP钢制成车架横梁件或者其他构件上,可以充分发挥这种钢既有高强度、又有高塑性的特点,达到轻量化和降低油耗、减少排放的目的,而且可以改善整车的安全性能,提升该车的性能等级[21]。
镀锌板因其具有良好的可焊性、成形性、镀层附着能力,特别是优良的耐蚀性,近年来发展和应用非常迅速,现在已开发出很多产品[22]。早期镀层多为纯锌镀层,近年来又开发出了热镀Zn10%-Fe20%合金镀层板、电镀Zn-Ni合金镀层板等新产品,其镀层结合力、防腐性能、成形性能以及综合性价比等更好。目前,围绕汽车轻量化、高安全性、绿色环保等因素,大量新的镀层钢板正在研发当中,原有产品也正在进行性能改进。
超细晶粒钢是当前世界汽车用钢铁材料研究的热点。超细晶粒钢是21世纪先进高性能结构材料的代表。其强化思路具有明显的特点,即通过晶粒的超细化同时实现强韧化,完全
http://www.xiexiebang.com 具有高的弹性变形能力;②其密度约为钢的1/3,纯铝的密度仅为2.68g/cm3;③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热性比钢大3倍,仅次于铜;④机械加工性能比钢高4.5倍;⑤单位质量导电率为铜的2倍;⑥其表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可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即使在酸性介质中也具有良好的耐蚀性;⑦加工性能好,可铸造,容易和一些金属融合形成性能优异的铝合金,可锻造、焊接、轧制、冲压成形,类同于钢,以满足不同的使用个加工要求;⑧无磁、无毒、无火花放电[32-34]。
汽车用铝合金主要有变型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35]。变型铝合金主要用于制造汽车散热系统、发动机罩、车身等。铸造铝合金主要用于制造变速箱壳体、发动机缸体、轮毂等。未来汽车材料构成比例中,铝合金的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如在德国的试验车中,铝合金使用率达到了全部材料质量的30%。可以预言,未来若干年铝合金仍旧是汽车轻量化选材的首选材料[36]。
除了铝合金外,镁合金也是车用轻质合金材料之一。虽然镁合金的用量远不如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约占0.3%,平均质量约5KG,但是,近年来镁合金的用量正在迅速增加[37]。
镁合金材料具有密度小、可回收、比刚度接近铝合金和钢材、比强度高于铝和钢材、易切削、尺寸稳定性好、优良的阻尼减震性能、抗EMI电磁波等优点[38]。
研究汽车用镁压铸件并将镁合金材料应用于汽车制造是汽车轻量化的热点。镁合金用于制造座椅、轮圈可以减少振动,提高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制造发动机气缸盖、离合器壳、变速器壳等在降低噪声方面优于一般金属材料。此外,镁合金还被大量应用于制造汽车仪表、车门框架、转向盘等元件。欧盟、日本、美国等用镁合金以制造零部件为主,占汽车用镁合金用量的80%以上[39-40]。
除了常用镁合金外,各种新型镁合金相继问世,据2007年第1期《现代材料动态》报道,一种耐热、抗蠕变稀土镁合金汽车材料由瑞格镁业研发成功,并用于制造多个汽车部件。
钛合金属于新型结构材料。钛合金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密度小,密度仅为钢的60%左右,比断裂韧性和比强度高,抗腐蚀性能优异,在较高的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其他机械性能,可在450℃~500℃的温度环境下长期工作而不失效。钛合金还有较好的低温性能,如间隙元素极低的钛合金TA7,在—253℃还具有一定的塑性[41-4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低成本钛合金的开发,钛合金在汽车材料上的应用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日本正在用Ti-5Al-2Cr-Fe合金试制曲轴。宝马、法拉利、本田、通用等世界著名汽车厂家已经将钛制连杆、气门、气门弹簧等应用于发动机。通用、大众公司底盘系统中悬挂系统的加速器、制动踏板、紧固件等也采用了钛制零件。此外,钛制轮毂、阀、螺栓、中控台面板等零件在通用、福特等汽车产品中亦可见[43-44]。
4.车用陶瓷
陶瓷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力学、热学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温强度高、耐腐蚀、5
http://www.xiexiebang.com [11] WANG Zhaodong, Guo Yanhui,Xue Wenyang,etal.Effect of Coiling Temperature on the Evolution of Texture in Ferritic Roolled Ti-IF Steel[J].J.Mater.Sci.Technol.,Vol.23 No.3:337-341,2007。[12] 李文彬,高强度汽车用钢板的生产和研究[J].重型汽车,2005.4:20-22。
[13] 傅世枢,当代汽车用钢和超轻钢制汽车技术的开发[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8年,第2期:39-48。[14] 谭善锟,潘兴旺,李明,等.奇瑞轿车用钢板[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4年,第6期:59-64,74。[15] 徐津津.新型轻质材料在汽车发动机罩上的应用[J].上海汽车,2008.3:44-46。
[16 ]V.Abousi,H.Saghafian,Sh.Kheirandish etal.A Study on the Wear Behaviour of Dual Phase Steel[J], J.Mater.Sci.Technol.,Vol.23 No.1: 107-120,2007.[17] 冯伟卿,双相钢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J].上海汽车,2008.4:39-42。[18] 陆匠心,王利.高强度汽车钢板的生产与应用[J].世界汽车,2003.7:47.[19] 王利,陆匠心.宝钢冷轧汽车板的发展和应用[J].世界钢铁,2002年,第6期:2-6。
[20] 姚贵升,塑性变形诱导相变钢TRIP钢的性能和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6年,第6期:13-18。[21] 叶平,张梅,苏钰,等.TRIP钢在汽车地盘结构件中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6年,第9期:23-25,27。[22] 杨键.汽车镀锌板的发展[J].中国冶金,1997年,第6期:40-42。
[23] 张富强,朱心昆,梅东生.微米级超细晶粒钢细化工艺的研究进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7年,第8期:39-41。
[24 ] 周建军,谢小梅.超细晶粒钢的应用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5年,第5期:22-24.[25] 叶天汉,黄光伟,韦民,等.汽油发动机合金化优化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第5期:12-14。[26] 晓青.现代汽车发动机材料发展新动向[J].金属世界,2004年,第4期:39-44。[27] 王忠诚,孙向东.《汽车零部件热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28] 肖燕.现代车用金属材料及其发展趋势[J].金属世界, 2005年,第4期:48-51。[29] 李鸿鹏,轿车车身技术的新发展[J].汽车实用技术,2003年,第9期:41-43。[30] 张孝福,汽车用不锈钢[J].上海金属,2000年7月,第22卷,第4期:3-7。
[31]陆刚.铝、镁、钛合金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J].上海有色金属,2006年6月,第27卷,第2期:43-48。[32] 廖君,车用铝合金轻量化材料[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8年,第2期:8-10。
[33] 马鸿图,李志刚,易红亮,等.汽车轻量化及铝合金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06年,第10期:10-14。[34] 武仲河,战中学,孙全喜,等.铝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5月,第9期,总第163期:59-60。
[35] 尹晓辉,刘静安.汽车用铝材的现状、发展趋势与重点研发方向[J].铝加工,2007年,第5期,总第177期:10-17。
[36] 倪德明.铝、镁合金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上海汽车, 2007.08:39-41。[37] 彭岳华,镁合金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J].汽车与配件,2008-20:46-47。
[38] 徐津津,新型轻质材料在汽车发动机罩上的应用[J].天津汽车,2008年,第4期:42-44。[39] 果玉芝.镁及镁合金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发展前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7年,第1期:68。
[40] 孙全喜,战中学,李进军.汽车用镁合金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5月,第9期,总第163期:73-74,76。
[41] 肖永清.诠释现代汽车用钛合金的应用及前景[J].铝加工, 2008年第1期:41-43。
[42] 张大杰,张凤杰.钛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J].Ti钛工业进展,2007年2月,第24卷,第1期:32-35。[43] 余洪.金属钛及其合金[J].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4年,第12期:6-9。
[44] 陈元华,杨沿平.镁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8年,第1期(总第49期):20-22。
[45] 符锡仁.汽车用陶瓷材料[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2年,第9期:34-36。[46] 冯波.特种陶瓷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发展状况.湖南农机,2007.03:129-130。[47] 庾晋,车用陶瓷前景[J].江苏陶瓷,2002年12月,第35卷,第4期:24,28。
[48] 朱则刚.车用塑料的发展和未来[J].化工科技市场, 2006年7月,第29卷,第7期:16-20。[49] 马鸣图,杨洪,魏莉霞.汽车轻量化和塑料复合材料的应用[J].新材料产业, 2007年,第9期:34-38。[50] 朱建芳 编译.塑料和复合材料为汽车飞机节能助力[J].国外塑料,2008年,第26卷, 第2期:46-50。[51] 周绍荣.塑料在汽车工业中应用的发展趋势[J].商用汽车杂志,2005年,第10期: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