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关爱学生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最长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其职业道德的核心,其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首先,尊重学生是作为一名成功教师的基本条件。第一,与别人和睦相处的关键是换位思考,当你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许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所以,要正确引导学生言行,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想法,聆听他们的意见,以他们的想法出发进行教育,而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说教,或以教师或长辈的身份逼迫他们听从。要想别人尊重你,你要先尊重别人,这也是教师需发挥的榜样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尊重学生。第二,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而不应该以一种标准来衡量每一位学生。许多学生在学习方面努力了却不太优秀,但是他们一定会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例如写字很漂亮或是跑步很快,若教师用考试和学习的一把戒尺衡量并强压学生一定要在学业方面有成就,那么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自信心也大大减少;相反,若是发扬其优点,在平时注意让他们的特长发挥作用,并且多多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引导他们设想自己的未来,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会更高吧?
其次,关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要求。关爱学生,从心开始。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的关心问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一句鼓励可能会激励他一辈子向前看,一句问候可能会改变他对你严厉的看法。对学生的关爱不仅在语言上,也在行动上。每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留守儿童。我任教的学校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并在学校住宿,今年的元宵节,我便带上汤圆与他们一起庆祝,原本失落的孩子们又变得活泼起来了。如果你真心地关心学生,他们会知道,他们也会给你带去快乐!
结合你所教班的情况,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看到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和成果,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好的班集体,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团结一致,其班风和学习成绩也会朝更好的方面进步。我不断学习和努力,但期间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
第一,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小问题,例如某学生不停讲话或是心情低落,在课堂中无法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做法是课后找其谈话,了解情况并引导其解决问题。然而,我却总是下课后忘记,或是赶着上下一节课而使得问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接着,没有完全处理的问题就一直遗留放大。后来,我想到了几个解决方法:
1、课堂中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利用课间时间在便利贴中记下,待大课间或是其他时段找学生及时处理问题。
2、对于上课搞小动作或是故意捣乱引起其他同学注意的,先用眼神或是稍稍走过去暗示等方法让其停止,严重者课后慢慢引导教育。
第二,在树立班风方面。因为是重组班级,所以在开学时班里的学习氛围不浓,学生也不能团结一致,并不像是一个班集体。经过许多有经验的班主任的建议,我从自己开始改变。首先,言传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为班里学习氛围不浓,我便在班会课给他们讲自己的学习经历,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课后,在办公室里,我也经常阅读各种书籍,让自己也慢慢沉淀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慢慢投入学习。接着,因为是新组成的班级,学生之间还不熟悉,不能团结一致。这时,我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我常常在课后或是晚自习走到班里,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有些什么需要帮助的,这样,学生在新的环境中经常看到老师,觉得老师很关心自己,心里就产生安全感,在新班级中感到温暖。然后我利用校运会,动员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们都能在校运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运动员,后勤人员,广播员,啦啦队等。通过那次校运会,班里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结合教学实际,反思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低效和无效的行为和原因,你认为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
(数字500以上,严禁抄袭)
在我成为教师开始上课时,我总是认认真真备课,准备非常充分,将课堂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但一段时间下来,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成果,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难道我做的都是无用功吗?经过反思,我找到了原因。我的准备工作很充分,整节课下来并没有浪费时间或是出现冷场的情况,但是,我发现,在课堂上,我成为了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和学习,没有预想中的热情和动力,这就是教师经常犯的错误——“满堂灌”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我没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生怕冷场而不停地向他们灌输知识,而这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教学。
如何将我教学转变为高效教学呢?经过其他老师的指点和思考,我得出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需扮演引导者的身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探究心时,就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在经过主动的学习探究后,学习效率也会越高。
二、精于设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导向性和趣味性,既要贴近学生知识水平,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变得高效。
三、活动多样化。一堂课的教学不能只有“教”,知识的传输很重要,但学生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也不可或缺。教师在教授完知识点后,学生练习的方式需多种多样,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有很多种方法,值得我不断的思考实践和总结反思。
我所教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还保留着爱打小报告,喜欢打打闹闹,发生了矛盾总爱依赖老师解决。第一个学期我帮助学生解决了不少问题和麻烦,例如作业本弄丢了或是出黑板报的同学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等。这些问题看似很小,但它确实会让学生上课心神不宁或是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各种调解,这些小问题还是一直没终止的发生着。这时,我意识到,我的解决方法是不对,每次帮助学生解决矛盾问题,找学生谈话疏导,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一直会发生,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独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一味地依赖老师或家长,学生是得不到成长的。
所以,我组织了一次“如何解决日常生活小摩擦”的主题班会,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学习解决矛盾的方法。接着,每当学生发生小摩擦来找我时,我都会试着引导其想办法,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并做好后续跟踪工作。结果,半个学期过去了,学生变得比较独立,即使出现小问题,也会想办法或讨论怎么解决,有了很大的改善。
从2014年毕业至今,我走上讲台差不多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我从最初一名青涩的教师慢慢的成长了许多,上课变得更加自信,管理班级也慢慢比较得心应手了,这里既有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教导和热心帮助,也有自己的辛苦和努力。根据我从教不久的个人经验来看,我认为教师成长无论对学生发展还是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新教师要成长为具有实践经验的智慧型优秀教师,需要不断的实践积累和深刻的自我反思。下面我从几点谈谈我对教师成长的认识:
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基础。教师需创造不断地学习,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那就像一桶水,总有一天会枯竭。在枯竭的时候,教师的工作就会变得没有创新,只是一味的重复再重复。坚持自我反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的每一堂课,用的每一种方法,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教师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寻找自己的失败之处,找到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保持一颗永远年轻有活力的心。虽然我现在还年轻,积极向上,热情活力,这对现在的我来说很容易做到。但是,由于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工作的琐碎操劳等原因,要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是很难做到的。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走进学生,感染学生,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部分吧!
针对以上三点,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个五年计划。
早上坚持朗读英语十五分钟,保持良好的英语口感。
坚持阅读,其中包括教学理论、英语文章和各类课外书,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每天反思当天的上课情况和班主任工作,把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好,让出现的问题得到改善。积极参加公开课活动,多向优秀教师请教。
保持微笑,善待每一位学生。以身作则,教会学生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每天运动半小时,让自己活跃起来,对生活充满斗志和希望。
我的五年计划都是从小事做起,没有宏大的目标,我相信只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水滴石穿,五年后我会看到一个更加成熟优秀的自己!
英语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作为一名教师, 就应该坚实自己的教师基本功, 提升自己的素养, 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我们能注意挖掘潜藏在英语中的宝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就可以战胜学习的厌烦情绪,使英语学习持久下去,并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积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变成一种学习上的心理需要——习惯。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可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为此,我总结出了三点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一、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
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乐于向上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友善的态度,宽容的品质。教师每天微笑着自信地走进课堂,热情洋溢地授课,使英语课上得生动幽默,学生的情绪自然而然受到感染,被调动起来。树立信心。
教师要除了认真宣传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外,还要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变自己的常规教学模式,经常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或小进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应于产生兴趣。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无论对优等生还是差等生.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恰当的关爱和真诚的赞美,例如当着全体学生的面直陈赞美之词:在与学生聊天时,有意无意地谈起他的优点和潜质:在单独与学生淡心时,直接说出对他的良好评价和印象:在作业本上写几句鼓励的话,学生会很开心,从而更加努力。
学校法律纠纷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由于教育法的关系失衡而导致的争执。学校法律纠纷的关注点有:学校招生中的法律纠纷;教师聘任中的法律纠纷;教学管理中的法律纠纷;学生教育中的法律纠纷;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纠纷。我的身边发生的最多的是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纠纷。例如,上个学期有位学生在学校打篮球不小心摔倒擦伤,回到家后父母看到很生气,认为学校老师应该负责,便气冲冲地跑到学校来。这时,我作为班主任在第一时间见到家长,耐心倾听,与家长交谈,先安稳情绪,再查清楚事发原因,消除误解,并换位思考,让家长了解各自责任,以理服人。之后,这位学生家长了解情况后,主动道歉,事情得到了解决。
但是,如果当事人之间直接协商失败,协商未果可申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调解失败向法院起诉。意外伤害事件往往是比较孤立的事件,常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时却要应眼于大多数。应从个别的事件中,让学生找到某种必然性以及值得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和处理方法。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譬如组织主题班会,开展主题讨论,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避免出现法律纠纷,防患于未然。如若学生出现意外,学校和教师应及时处理,以学生安全为主,机智处理问题。
第二篇: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尊重、关注、关爱每个学生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我前几天在《中国教育》上看到的,陶行知先生,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我国近代大教育家,还是在陶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一个男生拿起一块砖头想要去砸另一个同学,就赶上去制止,并且责令这个男生:你等一下到校长办公室去听候处理。然后陶先生就去了解了一下事情发生的原因,等他回到校长办公室时,这个男生已经在等候了,陶先生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块糖来给这个学生,说:这块糖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接着又从口袋里拿出第二块糖,说:这块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那个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这个校长;然后又从口袋里拿出第三块糖,说:据我了解你打那个同学是因为他欺负了弱小的同学,我看你是很有正义感的嘛,所以,这第三块糖也是奖给你的。这时这个学生流泪了,他很内疚,他说,校长,是我错了,我不应该用砖头去砸人。陶行知先生听了之后很高兴,说:你还能够认错,这很好嘛,再奖给你一块糖,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了第四块糖,然后说,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看来也可以结束了,你回去吧。
故事讲完了,给我留下的是思考,首先陶行知先生对学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第二对学生是尊重的;第三他这样处理是非常公正的;第四校长和学生之间是相互理解的,这样就让学生自觉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上次去听于永正老师的课,于老师讲了一个宇宙法则,可能大家还记忆犹新,就是说好事物的80%都被20%的人拥有,所谓好的事物就
是指金钱、土地、名誉、地位、健康、学历、美貌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世界上是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国家占有80%的土地面积,同样,我们的学生也遵循这个法则,就是只有20%的学生是优秀的,所以我们要正确面对每个学生,不要用一个尺度来衡量学生。不要一味的追求成绩的高低,忽略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班上学期从八一路小学转来一个新同学,他连稍微复杂一点的加减法都不会,上课一动不动,什么也不做,下课也不和其他同学在一起玩耍,反正我不学也不玩,象如来佛,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死猪不怕开水烫。非常孤僻,独来独往,但我却觉得这很不正常,象火山爆发前的沉静,后来了解到是他父母离异,现在跟着他妈生活,听说在家都不和他妈说话,有点看破红尘的样子。这样的孩子心理最脆弱,也最容易受伤害,也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育不当就会让他越滑越远,所以我就在课余时间给他耐心的讲解,对他的一点点小进步都及时的进行鼓励,有一次他居然主动交起了作业,我觉得我的付出开始收获了,虽然他交的作业基本上全是错的,我还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鼓励了他,慢慢的上课开始敢于举手了,碰到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也会让他来回答,来慢慢树立他的自信心,自尊心。同时我有意安排几位学生找他玩耍,现在这孩子开始慢慢变的活泼起来了,脸上有表情了。有一次我专门找他沟通了一下,我说:不管你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管你妈对与错,她都是你妈,你看你妈每天为你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泪,可是你还是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反过来说,就不为你妈着想,也该为你自己想想呀,现在你妈可以养活你,将来呢?能靠你妈一辈
子吗?这个孩子哭了,这是我见他第一次流泪,他对我说他要好好学习,听话,做一名好学生。这个事情不大,这个孩子也不一定在学习上取得质的飞跃,可能为了他我还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我觉得值得,我们从事的工作是教育工作,而不仅仅是教学工作,我自己认为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对一个人思想的教育,心理的教育,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不能完全代表一个教师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宁愿多几个平庸的人,也不愿社会上多一个马家爵,虽然我不能让那80%的同学成为社会的精英,但我有责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的关系,是我追求的教育境界。
“情系教育,关爱学生”演讲稿
尊重、关注、关爱每个学生
平度市张舍镇官庄中学
朱晓平
第三篇:关爱理解尊重
关爱· 尊重· 理解—— 谈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
学姓名:钱彤
邮编:325000电话:***
关爱· 尊重· 理解
——谈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
摘要:近几年,传统的德育因其习惯于采用自上而下硬性灌输的教育模式和而遭到批评,它缺少对学生人性化的尊重和关怀,不利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自立自强、公平公正、进取创新的道德人格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学生对道德教育不感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就不难发现,我们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在情感上是否接受。而缺乏情感体验,就无法进一步理解道德知识,使之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并支持自己的道德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倡导用人文精神做德育工作。
关键词:以人为本关爱尊重理解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德育工作采取诸如开设思想品德课、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懂得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鞭策自己,追求自身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完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德育新的内涵。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要树立新的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倡导用人文精神来做德育工作,强调关爱、尊重、理解学生。
一. 关爱学生
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我总忽视对女儿的关心,所以平时很少与她进行沟通。一天读初二的女儿回家很郁闷,问原委,才知道今天他们班的班主任要求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当轮到我女儿时,班级里竟没有一个同学能说出她的优点和缺点。她感到很失落,并告诉我,哪怕今天同学都讲她的缺点,也总比没有优缺点好。这说明她是个没有特点的人,引起不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我知道,女儿在小学是班级的优等生,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关注,可上了初中以后,充其量在班级里只能算一个中等生,自然受老师关注的程度会降低。这件事对我的感触挺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动机和人格》一书中认为,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即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样我们的学生也有多种多样的需求,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被人关注、被人爱、被人尊重,特别是自我价值的需要尤为突出。我们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眼光过多关注的是那些优等生和后进生,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生则很少去关注。他们也渴望被人关注,渴望得 到老师平等的关心和爱护,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所疏忽的。听说当母亲抱起啼哭不止的婴儿,哭声便会嘎然而止,这是他潜意识中希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学生也一样,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在生理、气质、智力、学习方面是有差别的,教师必须承认和尊重这种个体的差别,对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
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用爱心去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还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偏心眼,要追求大面积丰收。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少一点责备,多一些赞美,让尊重、关怀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和谐共振。
带着爱心的教育是讲究方法的教育,是因地制宜的教育,爱会让老师自觉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而不会流于粗暴;爱会让老师真心实意地去探究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爱会让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不断前进。
二.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人是世界万物中最重要的生命,也是改造世界的第一因素。现代教育理论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正是趋于人的重要性。在现行的素质教育中,其三大要义都围绕人来阐述。即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教育好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我们知道,随着人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长,青少年学生在心理上也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外有的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性断乳”。他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要求独立自主,自尊心很强,要求别人把他们当着成人一样对待。这种“心理性断乳”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与尊重,青少年就容易发生心理反常。所以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自尊的需求是人的天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仅是给他一个所谓的面子,给予更多的是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作和自己地位平等的人,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充分理解、信任、欣赏,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对学生施教时,要以朋友谈话的方式进行。讲道理要言简意赅,就事论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是指责他们,而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学会赏识自己的教育对象,真诚地赞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到文明教学。过去当学生调 皮不听话时,老师总喜欢以体罚的方式以示惩戒,以威严换取尊严。但事实证明,这种所谓尊严,不过虚有其表。只有当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时,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动学生时,其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和真诚的情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和敬意。还要创造开放、公平的教学环境,做到平等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成为教学的主体之一,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意识,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均等的机会,齐头并进。
三.理解学生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给弟子讲学,常与弟子席地而坐,一问一答或相互交流,体现出师徒之间的尊重。所以才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询询教导,也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胸怀和宽容。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理解学生,还要学会倾听学生心声,做到爱心教学。
学生年龄小,心理不稳定,思想不成熟,再加上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都“扑”向学生,所以师生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上有非常大的差异。教师处理问题时要充分理解学生,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原则,注意倾听学生的言论,师生间要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假如看见一男生与一女生单独在一起时,具有多从正面理解学生这种思维方式的教师得出的结论恐怕不是“他们在谈恋爱”。假如主观去断定“他们在谈恋爱”,那么他们也许会被老师“撮合”在一起。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个性的人。人与人不可能完全一样,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教师在多从正面理解学生的同时,要仔细地分析这些不同个体的长处和优势,并尽最大可能去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年龄使然,对此,我们要“蹲下来看孩子”,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育“严”字当头无可非议,但严格不是苛刻待人,而是充分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如学习落后、人际关系不好、早恋等情况,不能横加干涉,粗暴指责,而是应该善于做个倾听者、疏导者,和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履行自己作为指导者的任务。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我们要化解这些矛盾,但学生的心理又是复杂多样的,有时他们讲的与想的、说的与做的并不一致。这时,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真实的思想状况,并给予充分的理解,才能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应该看到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差异,多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想问题,少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从而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只有理解,师生间才能更好地沟通,才能营造出师生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和教育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关爱、尊重和理解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内动力。如果我们能牢牢把握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体验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展示与众不同的个性。我相信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决不再是成批的产品,而是一个个不仅能关爱、尊重、理解别人的人,而且是更会欣赏别人的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决不能靠学校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而应该提高德育主体的认知能力,注意道德的内化,使学生自觉地做到从他律——自律转化,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德。
参考资料: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
(2)伊海:《改变思想观念协调师生关系》,载《班主任》2001年第9期
(3)贺喜红:《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载《班主任》2001年第10期
(4)关爱学生在于尊重和理解载《光明日报》
第四篇:做个”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做个“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优秀教师
赵各庄镇赵各庄小学:刘春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遵守师德风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风尚,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众多的职业选择中,我们最终选择了教师职业,这既是一种缘分,也是客观事实。所以,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牢记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应该自觉自愿地从心理上、精神上,更要从行动上,接受并尊重这样的选择,不能站在这山,望着那山,或者若即若离,貌合神离。否则,我们就将始终处于一种被动而且十分痛苦的境地,于人于己都非常不利。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大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等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总之,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恰恰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会造成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目前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想讲以下三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我校有一位以教学成绩好而知名的教师,他有一套成功的应试办法,他所带的学生学业成绩很好,很多家长都想把把自己的子女安在他的班,也有一些学生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可是到了新的学校后,因为习惯了应试,面对中学较为开放的教学环境,不能适应,不仅成绩下降,还不同程度的患了心理障碍。这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点仅仅停留在了应试上,忽视了学生全面的发展,教育理念的落后导致教学盲点的产生。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唯有如此,我们教育工作者才能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最终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教书,倾尽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跟风走,形式主义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针对此,我们一是大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从思想上帮助教师彻底改变传统观念的局限性,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对过去不以为然的事情,“以为然”,从而为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造条件。二是建立师德建设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师德模范教师,树立和弘扬师德正气,在学校倡导“才胜德是小人,德胜才是君子,德才兼备是圣人”的新理念下的人才观,通过师德管理,让每个教师在理念上和学校保持一致。三是超越教师职业的功利观念,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其“专业技术”要更多地体现在如何育人上,让每一位教师牢固树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教师不能再扮演“知识化身”的角色,不能以学生的考分高低单纯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和自己的劳动价值,要学会怎样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育人行家和高手。
三、着眼制度创新,增强教师自律
要保证学校师德建设深入持久开展下去,还要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学校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建立和完善了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定期表彰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师德档案。在实行师德建设校长负责制、师德建设档案制、不良师德记录制、师德一票否决制四项制度的同时,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把师德建设与教师成长结合起来,使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学校发扬光大,这样从管理上把师德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四、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新世纪的教师应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注意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关心与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应成为教师的责任。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教师要通过语言、手势和微笑等方式肯定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不能对学生抱有偏见,要信任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气度正确对待那些敢于质疑传统、挑战教师、个性鲜明的学生;要以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师德尊重、爱护、关心并引导那些行为特别、好标新立异的问题学生,让校园七彩斑斓、生动活泼;教师要以科学和民主的精神育人,摒弃封建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独辟蹊径而不排斥他人,赞美智慧冲动而不盲目,弘扬主体意识,完善个体性格,建立健全崇高的人格精神与完美的性格特征。
近年来师德建设是学生成长所必须的一种环境,是学生的主体人格和创新精神生根、发芽、成长的土壤。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成为师德的核心,成为教育教学应该遵守的准则,这无疑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文环境,所以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反对简单的、缺乏想象力的、生硬的、粗暴的教学行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去施行教育教学行为。“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在新的世纪里,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持年轻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教育事业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刘春艳 女 1976年10月 小学高级教师
1991年8月任教
现在赵各庄小学任教
保定市涞水县赵各庄镇赵各庄村074103(所在单位:赵各庄学区赵各庄小学)
第五篇:在关爱和尊重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本站推荐)
在关爱和尊重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尊重送给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以良好的心境、和蔼的态度,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总是板着面孔像法官一样训斥学生,教师对待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学习上应以赞许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成功,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失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学习的困难。只有这样,尊重学生的成功和失败,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特别是对于某种原因,一些学习成绩暂时后进的学生,我们要蹲下身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想方设法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课堂上让他们多说,培养他们勤学好问、多思多想的好习惯;课后多跟他们接触,谈一些轻松随意的话题,引导他们能心贴心的与老师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对学生谈话中反映的正确的东西要肯定,不正确的看法要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成功的赞许,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心。
二、把批评渗透到关爱和尊重中
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事。学生有了缺点就象一长白纸上的一个黑点,我们不能光看到黑点,而看不到白纸,我们要帮助学生擦去黑点,把批评渗透在关爱、尊重中。
教师要在批评中闪现出微笑。对于有的学生偶尔犯了一次错误,在批评中要闪现出微笑,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而又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学生们会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老师在批评中蕴含鼓励。有时明明发现学生做错了事,不是直接对他们进行批评,而是从另一方面进行鼓励。就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退步了,也意识到老师还非常尊重他,他会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
教师要在批评中凸现出平等。如有的学生上课打瞌睡,教师要以平等似朋友的口气和他谈话,是不是老师的课上得不好,提不起你听课的兴趣?希望你给老师提意见。这样一问,学生感到了老师先检讨自己,使对他谦虚的诚意,同时也会为自己没有认真听讲而感到惭愧。教师要在批评前提醒学生。当学生违反了纪律而自己没有意识到时,不要毫不留情地严厉指责或无情处罚,而是提醒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也会及时改正。
要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往,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成绩好的孩子更要爱成绩不好的孩子,因为后者更需要老师的爱,如果对前者的爱是锦上添花,那么对后者的爱就是雪中送炭。我们教师不仅要会锦上添花,更要会雪中送炭,对暂时的弱势者,应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爱心,多一份鼓励,宽容铸就自信,理解传递真情,爱心成就希望,鼓励放飞理想。让我们对成绩差的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尊重,少一点批评,让他们在教师的关爱和尊重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