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痛病房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无痛病房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麻醉药物应专柜双人双锁管理。
2、麻醉药物保存分发的各种记录应完整,治疗护士负责管理麻醉药物,麻醉药物的记录应保存5年。
3、麻醉药物接受时需2人共同清点并登记麻醉药物名称、数量、接受时间、麻醉药物清点后无误后,立即放入带锁的专柜中,共同签名记录,以备查询。
4、医生开出遗嘱后,才能根据医嘱剂量领取药物,领药时核对剂量,发放药物,作好记录,并共同签名。
5、患者出院时,口服及经皮肤给药的麻醉药物交给患者时需由责任护士交待用法用量的书面说明。在给予麻醉药物的同时,教会患者或家属填写服药日记,如实记录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以便下次随诊时医生调节剂量。
6、常各麻醉针剂需每班交接清点药物的数量及有效期。
7、口服及经皮肤给药的麻醉药物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剩余药物交给患者,患者及护士共同签字确认。
第二篇:无痛病房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无痛病房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麻醉药物应专柜双人双锁管理。
2、麻醉药物保存分发的各种记录应完整,治疗护士负责管理麻醉药物,麻醉药物的记录本应保存 5 年。
3麻醉药物接收时需 2 人共同清点并登记麻醉药物名称、数量、接受时间、麻醉药物清点后无误后,立即放入带锁的专柜中,共同签名记录,以备查询。
4、医生开出医嘱后,才能根据医嘱剂量领取药物,领药时需 2 人同时核对剂量,发放药物,做好记录,并共同签名。
5、患者出院时,口服及经皮肤给药的麻醉药物交给患者时需由责任 护士交待用法,并给予患者药物用法用量的书面说明。在给予麻醉药物的 同时,教会患者或家属填写服药日记,如实记录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以 便下次随诊时医生调节剂量。
6、常各麻醉针剂需每班交接清点药物的数量及有效期。
7、口服及经皮肤给药的麻醉药物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剩余药物交给患者,患者及护士共同签字确认。
医务科
2012年8月8日
第三篇:无痛病房管理制度(范文)
无痛病房管理制度
(一)、病房管理以病人为中心,护土长全面负责,科主任和主管医师积极协助,护理人员做好分管病室的管理工作。
(二)、保持病房整洁、安静、安全、舒适、温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三)、做好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及配膳室等的管理工作。
(四)、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摆放整齐,固定位置。墙上不张贴、不挂线,未经护土长同意不得任意变动室内物品。
(五)、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病房内不抽烟。走廊每天至少拖地二次,病室内拖地一次、清扫二次;每日擦拭门窗。
(六)、护理人员上班必须穿戴工作服、帽;服装整洁,必要时戴口罩;挂牌上岗。
(七)、病员被服、用具等按基数配给病员管理,出院时清点收回(一次性用品除外)。
(八)、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每月清点一次,有记录。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九)、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十)、病房内不得接待与病人治疗无关人员,不会客,查房时不接私人电话(特殊情况例外)。病人不得擅自离开病房,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经医务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十一)、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陪护,陪护人员主要职责是协助守护病人,进行必要生活照顾等。
附:住院规则
(一)、住院病人应遵守住院规则,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安心休养。
(二)、住院病人应遵守病房作息时间,经常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与安静,不随地吐痰,不往窗外倒水,不乱丢果皮、吸烟和喧哗。地面注意防滑。
(三)、住院病人的饮食应遵守医嘱,由营养室配膳供应。外面带来的饮食须经医师、护士商量同意方可食用。病员饮食应按疾病需要由医嘱规定,特殊病情的饮食,在未征得医师或护士同意时请不要任意更改。
(四)、住院病人不得自行邀请院外医师诊治,不要随意到院外购药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五)、住院病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办公室,不得翻阅病案及其它有关医疗记录,有事可向医生、护士查询。
(六)、住院病人不得随意外出或院外住宿,如有特殊情况须经医师或值班护士同意方可离开。
(七)、住院病人应爱护公物,如有损坏须按价赔偿。
(八)、住院病人可携带必需生活用品,其他物品尽可能不带入病房,贵重物品请勿带入病房,以免失窃。
(九)、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病员请不要乱串病房或自行调换床位,非探望时间不要会客,上午医疗查房时请不要外出,查房时不高声说话。
(十)、病人可随时对医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医院改进工作。
第四篇:无痛病房宣教材料
无痛病房
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11楼护理单元
2015年 目录
1.疼痛概念
2.无痛病房的必要性
3.急性疼痛管理的目标
4.无痛病房模式的工作范围包括: 5.术后疼痛 6.无痛病房的概念
7.无痛病房的模式及人员构成 8.专科无痛病房的服务对象
9.疼痛的评估
10.疼痛的评分量表
11.术后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估原则 12.疼痛的治疗
13.疼痛管理效果评价 14.无痛护理
15.无痛的心理护理
16.无痛的健康教育与咨询 1.疼痛的概念
• “疼痛”——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反应。
疼痛是现存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并伴有复杂的心理活动。
• 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 将疼痛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 急性疼痛 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 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 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 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2.无痛病房的必要性:国际慢性病疼痛协会(theNational Chronic Pain Outreach Association)认为疼痛远比一个疾病的潜在症状危险。持续性的疼痛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改变,加重原发病灶的症状,还可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精神崩溃甚至人格扭曲等严重后果。对于住院患者而言,疼痛若得不到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躯体和社会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多年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疼痛是一种自然过程,能忍则忍,运用止痛药物时担心药物副作用大,害怕药物成瘾或药物依赖;就医务人员而言,也经常是在患者无法忍受疼痛的情况下才使用止痛药物。如今,随着疼痛知识、技能、管理理念的发展,较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和先进的镇痛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无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为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无痛管理迫在眉睫。因此,一种新型的病房工作模式即无痛病房应运而生。3.急性疼痛管理的目标
•(1)最大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 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防止转为
慢性疼痛)。
•(2)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3)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 还应达
到运动时镇痛)。
•(4)最好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4.无痛病房模式的工作范围包括: •(1)治疗急性疼痛。
•(2)推广疼痛教育和疼痛评估方法。•(3)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4)降低术后并发症。
5.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
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d), 其性质为急性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术后疼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 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 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6.无痛病房概念
“无痛”并不是指没有疼痛,而是在无痛的原则下,为患者提供各项医疗和护理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舒适、安全的度过整个治疗过程。无痛的工作范畴包括无痛检查、无痛治疗、控制疾病伴随的疼痛症状、治疗疼痛疾病。
7.无痛病房的模式及人员构成
无痛病房工作模式由以前医师为主体逐步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工作模式。在此模式中医师起主导作用,护士是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也是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对无痛病房的管理是多学科合作的过程, 护士、疼痛医师、外科医师、麻醉师、心理治疗师、理疗师等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实施。
8.专科无痛病房的服务对象
来源于住院期间所有患者(术前:急性创伤性患者;术后:术后疼痛患者等)
9.疼痛的评估
对疼痛性质的评估需要患者提供信息来完成,一般采用询问病史、观察和体格检查获得患者疼痛的相关信息。但是疼痛容易受到患者心理、生理、文化、社会环境等主观感受的影响,因此采用准确合适的评估工具是疼痛评估的关键,常用的评估工具有:数字 评分法、文字描述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面部表情图、McGill问卷表等。
专科无痛病房的护理人员应掌握常用的评分技术,还可绘制疼痛趋势曲线图,便于医护人员随时掌握和处理患者的疼痛情况,制定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计划,同时也有利于对比疼痛的处理效果。此外,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有利于指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二、疼痛强度评分表•(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4)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rating scale)(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 为无痛, 10 为最剧烈疼痛<4为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 为中度疼痛(疼痛影响睡眠, 但仍可入睡)≥7 以上为重度疼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4)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rating scale)•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 适用于交流困难患者,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
11.术后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估原则(1)评估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
只有运动时疼痛减轻才能保证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
(2)在疼痛未稳定控制时, 应反复评估每次药物治疗/方法干预后的效果。
原则上神经阻滞即刻,静脉给药后 5~ 15 min、肌肉注射30min,口服用药后 1 h、药物达最大作用时应评估治疗效果;对于自控镇痛(PCA)患者应该了解无效按压次数、是否寻求其他镇痛药物。
(3)疼痛和对治疗的反应包括不良反应均应清楚记录。(4)对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 尤其是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发热)应立即评估, 同时对可能的切口裂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情况作出新的诊断和治疗。
12.疼痛的治疗
除了临床经常采用的镇痛方法,无痛病房应该着力于将超前镇痛、联合镇痛、安全镇痛等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采用多模式、多阶段、多途径、多靶点、多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在不同的阶段和恰当的时间点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和方法联合起来进行疼痛治疗,及时处理镇痛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出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的有效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将疼痛降低到最小化,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以“连续外周神经周围导管技术”为核心技术,突出亮点,在专科无痛病房广泛应用。
13.疼痛管理效果评价
通过患者主诉、护理评分记录、医护交班、护理查房,综合评价患者的镇痛情况是否得到缓解、心理状况是否平稳,能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等等,最终的目标使患者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14.无痛护理
护士应熟悉临床镇痛方法的应用和镇痛治疗的基本过程;同时在无痛病房逐步开展无痛注射、无痛输液、无痛穿刺、无痛插管、无痛导尿等护理技术的深入实践与研究;护士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做 到动作准确、熟练、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的刺激。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非药物镇痛方法的运用,恰当熟练的实施非药物镇痛方法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无痛病房的护士,首先要为患者建立温馨整洁的病房环境;指导及协助患者选择合适或舒适的体位,指导患者合理和适度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的呼吸并辅以轻音乐;组织看相声、小品分散注意力等;熟悉冷敷、热敷、按摩、针灸、按摩、经皮电刺激等物理止痛方法。
15.无痛的心理护理
熟悉心理疗法如支持疗法、催眠、暗示、放松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法等的运用,可减少患者的疼痛强度,转移患者对疼痛本身的注意力,从而降低其对疼痛的关注度,缓解因疼痛造成的负面情绪;主动关心患者,告知患者疼痛的原因和缓解疼痛的措施;善于倾听患者的主诉,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解除疑虑和担忧,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疼痛管理的全过程,树立战胜疾病和疼痛的信心,从而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进行;鼓励疼痛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分享缓解疼痛的经验与技巧。
16.无痛的健康教育与咨询
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手术前、手术后、出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疼痛评估和使用镇痛泵治疗是进行疼痛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辅助的健康教育方法,如利用病区宣传和公休会加大宣教和培训力度等等。
第五篇:骨科无痛病房管理
骨科无痛病房管理
李照霞
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12期
【摘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高要求护理服务时,基础护理是落实临床护理的重要基石。在进一步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进程中,建立骨科无痛病房是最具人性化、满足患者需要的重要服务之一。现实临床工作中,疼痛无疑是骨科患者最普遍主诉之一。无论是在创伤、手术、特殊体位与术后固定、功能锻炼还是在接受其他特殊治疗的过程中,疼痛都是难以避免的。参见常见的的疼痛强度评估标准,在治疗过程中,骨科疼痛级别越高,有效的镇痛对减轻甚至防止疼痛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的效果也就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疼痛管理是骨科病房护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必须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理念,而且也可以帮助患者在减轻或消除疼痛,使其在较好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
【关键词】骨科;无痛病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269-02
无痛病房的开展,一方面使疼痛治疗愈加规范,最大限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其更愿意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锻炼,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夜间值班护士的工作量。无痛治疗旨在规范化管理治疗,推广疼痛的标准化;将疼痛降到最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积极主动的参加功能锻炼。由于无痛管理理念是更具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因此无痛病房服务模式也备受医院骨科的推崇。
一、骨科无痛病房建立的原因
在医学上,疼痛被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发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一般指损伤后持续超过一月到三个月均属疼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疼痛有创伤疼痛、生理周期疼痛和术后疼痛等。国际上,疼痛已成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特征。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对疼痛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误区,以为疼痛是疾病的一种自然过程,长时间使用止痛药会使患者对它产生依赖性,且副作用很大。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特别是中、老年人往往依靠自己的坚强意志来忍受剧痛。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也只是在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时,才对患者使用止痛剂。长时间熬痛或疼痛严重会使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心动过速、焦虑、内分泌失调、失眠等,造成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
根据这些错误观念制定的护理方案明显已无法与现代化病房管理理念兼容。目前研发使用的止痛药物成瘾性小,即使其成分中含有吗啡和杜冷丁,在医务人员正确合理的使用下,也不会上瘾。消除了临床患者的后顾之忧,医院为更好的提供人性化服务,无痛病房应运而生。所谓无痛病房,就是在无痛原则下,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医疗治理和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疼痛和痛苦,使病人轻松度过治疗过程。从伦理的角度上,从人道的角度上看,得到疼痛的缓解是患者的基本人身权利,也是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结果。在欧美等多数发达国家,为患者消除疼痛已经成为了医生公认的基本观念,现在许多医院都有了专门的科室对疼痛进行综合管理。在2010年10月11日在世界镇痛日座谈会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国教授提出了,借鉴着国际的无疼痛病房管理经验,中国也将建立无痛病房。通过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制,多模式的止痛、镇痛等新方法,使病人患者能够安全的舒适的度过手术之后的身体功能康复时期。
二、无痛病房的管理
1、病人的疼痛评估
疼痛作为人体的一项生命体征是无痛病房必评的项目。为了更加准确有效的对疼痛进行评估,我们将面部表情疼痛表与数字评定表合并,指定为“疼痛评估尺”,采用0~10级计量制,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证实。落实与制定疼痛评估的方法、频率及疼痛问询方式。在患者入院时就开始对其疼痛进行评估记录,记录项目主要包括部位、时间、疼痛级别、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和护士签名等,在患者首次入院两个半小时内完成疼痛首次评估,在此后每天8:30进行疼痛评估。在患者术后麻醉失效后,根据麻醉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局部麻醉患者每小时评估一次,累计评估三次;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评估频率为每小时一次,累计六次即可。
2、对病人的疼痛进行干预
在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完成后,医护人员与主管医生一起实施疼痛干预。为进一步扭转人们的传统错误观念,病房区需设立有关疼痛的宣传标识和资料,在患者就诊、手术、住院治疗期间,医生和护士也应积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正确宣教,帮助人们做出疼痛误区,积极主动地接受疼痛的评估和处理,为疼痛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疼痛记录单数据及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观察、处理镇痛的不良反应,并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量身制定个性化镇痛治疗方案,将疼痛最大限度的减缓,让病人恢复健康。建立无痛病房也并非意味着入住患者毫无疼痛感,也不只是为了止痛而止痛,主要旨在推广规范化管理治疗、疼痛标准化。有效降低阿片类麻醉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撤泵之后的反跳痛,要鼓励、支持患者参加康复锻炼,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三、结束语
手术期疼痛是病人和骨科医护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患者在遭受疼痛困扰时由于担心止痛剂会引起依赖性或肠胃损伤而未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一味的采取强忍的态度,影响术后休息和康复效果,甚至引发深静脉血栓、肌萎缩、术后关节僵硬等常见的骨科术后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帮助病人正确处理疼痛,以促进功能恢复和增进病人舒适感。开展无痛病房,不仅需要提高镇痛技术,提升医护人员的自身素养,止痛知识的有效普及,关键还需要有效合理的术后疼痛管理体系。无痛病房管理模式,是医院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张淑彩.评估疼痛时应注重患者的文化背景.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4):181
[2]李树人.无痛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实用疼痛学杂志,2005,1(4):193
[3]秦仕英.加强医患沟通的实践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5,5(6):50-52
[4]黄丽丽.围术期患者镇痛认知调查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