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制度[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03:2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染病管理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一篇:传染病管理制度

福源中学传染病管理制度

1.学校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成立学校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落实校长负责制及各部门相应职责,规范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内实施。2.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① 规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保证传染病发病信息获取渠道通畅、及时。② 学校疫情责任报告人,主要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③学校发生的各类传染病应及时填写《福源中学传染病等记本》,在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内上报区教育局。

④ 建立学校传染病登记专册,做好传染病病例的登记工作。

⑤ 学校发生师生集聚性发热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按照要求落实相应的措施。⑥ 禁止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3.加强学生健康情况检查工作 开展每日学生晨检工作,掌握学生传染病发病信息,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晨检工作登记专册,做好每日晨检记录并执行相关工作制度。4.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① 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并严格掌握患病返校学生传染病的隔离期限,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和必要的干预措施,严格控制传染病在校内传播。

② 按照“淇滨区学校消毒隔离制度”要求,健全和执行学校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消毒和传染病终末消毒工作。

5.利用学校教育网络对师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6.严格学生预防接种凭证入学制度,积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要求,保证学生完成各类疫苗预防接种,提高学生免疫水平。

第二篇:传染病管理制度(共)

传染病管理制度

概述

传染病管理制度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确保传染性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加强传染病的科学管理制定的专业性部门规章制度。

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三、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四、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五、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六、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七、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第三篇: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的发生流行,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预防

1、对传染病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病保健知识,认真组织实施防治传染病的有关规定。

2、成立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传染管理监督工作。

3、医稷员要掌握传染病流行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4、严格执行隔离、消毒等制度,加强消毒效果监测和院内感染监测。防止医源性、医院内,实验室感染及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5、接受有关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专业训练。

二、报告

1、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病种报告甲、丙、种35种传染病。

2、医务人员(医疗、医技、护理)均为法定报告人。当确诊或疑似甲、乙、丙种传染病时,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上报(14岁及以下儿童需填写家长姓名)。并做好传染病的疫情登记,订正或死亡的拔节期报告。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报或拖延迟报。

3、传染病报告做到全、快、准。发现甲乙类类在12小时内,丙丙甲类类应在6小时内,乙类类24小时内报告至县卫生防疫站。发现暴发疫情立即报告。实行疫情“零”病例报告制度。

4、发现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处理。”认真执行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发现传染病流行时及报告预防保健科并报告县防疫站等有关部门。积极参加防治,就地扑灭疫情。

5、传染病报告卡片由预防保健科专人负责及时收集、统计,经检查有漏项、错项、填写不清楚的,报告人应及时被正。疫情管理人员每月对门诊部和住院部病历日志进行核查并核对,做到疫情登记报告漏报数0,疫卡填报合格率达95%。

6、对发生的伤寒、脊灰、麻疹、白喉、乙脑、疟疾等本地从未发生(或未证实)过的传染病,新发生的传染病,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三、监督、奖惩

1、为了提高传染病管理制度,医院分管领导经常督查疫情管理情况,防保科每月全面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传染病管理与院、科两级岗位责任、经济挂钩,对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迟报、漏报、乱报或不报传染病,违反传染隔离、消毒制度,造成传染传播或流行的,根据情况给予经济罚款、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篇: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级疾病控制中心相关检查要求,保证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附件: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2.疾病控制科(防保所)工作制度 3.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4.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5.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6.传染病疫情直报员工作职责 7.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制度 8.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9.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 10.传染病登记和转诊制度 1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2.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附件1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

导小组职责

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2 公卫科(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

1.公卫科(预防保健科)具体承担中心内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检查职能,负责组织中心内相关部门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具体包括:传染病、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精神卫生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调查、卫生应急处置等,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

2.公卫科(预防保健科)在上级卫生局领导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3.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精神卫生等相关知识。

4.建立健全信息系统,能够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并实现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网络连接。

5.定期到各相关科室、各卫生服务站搜集相关信息,如: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慢性病等相关疾病发病、诊疗、随访、转归等信息,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免疫规划相关报表等,并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卫生局。

6.定期检查各相关科室、各卫生服务站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指导。附件3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王惠清)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附件4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本中心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王惠清)。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4.由公卫科负责全中心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5.责任报告人(王惠清)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2小时内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各卫生站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附件5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1.门诊部、检验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2.疫情管理员(王惠清)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在2小时内及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归档保留三年。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

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

附件6 传染病疫情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王惠清)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Ⅲ 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按时参加辖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附件7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中心医务人员每年不定期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职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基本知识、诊断标准等。

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

附件8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自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公卫科。

4.传染病管理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中心领导小组。

6.中心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上级疾控中心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中心。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8.中心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附件9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

1.按照中心、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2.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3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⑴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⑵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传染病管理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⑶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⑷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附件10 传染病登记和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3.传染病管理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病例转到本院的传染病科。

附件11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附件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单位规章制度。2.用户应在运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定期杀毒;禁止在运行本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运行含有病毒、恶意代码、木马的程序或运行黑客程序及进行黑客操作。

3.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账号密码保密。4.用户严格按分配的帐号登录网络直报系统,查询和维护权限范围内的信息,任何人不得超越权限擅自修改和删除系统中的共享数据和文件。如发现自己录入的数据及权限有误,立即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报告。

5.原用户调离网络直报岗位时,要注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将原用户帐号停用,但不可随意删除, 待原账号信息修改后,方可继续使用。

6.网络直报系统使用人员未经县疾病预防控中心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用户如发现账号信息泄露,须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在查明情况前,应暂停该用户的使用权限,并同时对该账号所报数据进行核查。待确认没有造成对报告数据的破坏后,修改密码,恢复该账号的报告权限,同时进行书面记录。附件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传染病管理科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医院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医院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8、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9、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篇:传染病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的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特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报告管理制度:

1、把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工作列入幼儿园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传染病传播、流行。

2、幼儿园配合有关卫生部门,做好每年新入托幼儿、保教职工和食堂从业人员的定期健康检查,保教职工和食堂从业人员体检合格后,才能上岗。

3、加强幼儿园的晨检、缺课幼儿记录工作,班主任老师要及时查明幼儿缺课原因(事假或病假,传染病或非传染病、意外伤害事故等),如发现幼儿患传染病或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立即告知保健老师及幼儿园有关领导。

4、园保健老师发现幼儿患急性传染病时,应及时通知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立即送幼儿到隔离室进行隔离,根据各种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期或医学检查结果,决定患病幼儿的隔离期;患儿隔离期满后应持医院有效证明,并由保健老师检查后出具幼儿复课证明方可入园。

5、园保健老师应及时掌握患病幼儿、保教职工的病情,做好记录;如发生必须作疫情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应立即向园领导报告,园疫情责任报告人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保健室及时指导有关部门采取隔离和消毒等措施,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扩散。

6、园保健室开展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及时做好幼儿的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督促做好各项传染病预防措施的落实。

7、任何人患传染病或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都应及时向园保健室或有关部门报告,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如违反规定使该传染病扩散,将追究其责任。

下载传染病管理制度[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染病管理制度[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染病管理制度

    405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 幼儿园是易感者集中的地方,儿童经常接触密切,一旦传染病传入,极易造成流行,必须加强落实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各项措施。 一、加强入园前健康检查。 二、......

    传染病管理制度

    团结小学传染病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学生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易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上报卫生院公共卫......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1、学校应认真贯彻实施,成立学校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落实校长负责制及各部门相应职责,规范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医院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建立转染病管理工作,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传染病漏报自查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1、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向本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本部)报告。 2、 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及时将发现......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