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爸爸在这里》读后感
读《爸爸在这里》一书有感
期末了,我有幸拿到学校发的《爸爸在这里》一书,赶在假期时间,我看完了这本书。它没有浮夸的博人眼球的语言,而是处处以一个深爱女儿的父亲的口吻,温情地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健康成长,以及诉说着自己那份深沉的爱。“没有哪个生命是毫无价值的”“是你管理着自己的健康”“让脸蛋保持微笑的温度”“爱情究竟是什么”,只是读了几篇就已让我眼眶湿润。
在当今社会,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很多家庭都是由母亲主导,父亲辅助,但是也许社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意识到了父亲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性。的确,父爱如山,父亲的爱也许没有母亲的细腻,但也厚重,父亲往往在言语上不会很好地表达自已的爱,但是在行动上却无时无刻表现出对子女的关爱。
《爸爸在这里》中的袁爸爸是一个细心的人,每年的女儿可依的生日,送上的礼物是一封充满爱意的信,其中包括设想女儿将会遇到的问题作了专题指导,对于收到这样礼物的女儿而言,这无疑是一笔的宝贵财富,今后对自已人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这比过生日送礼物的家长来说,袁爸爸更用心。
《爸爸在这里》的袁爸爸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文字写得很美,可以看得出袁爸爸饱经诗书,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的人,这对可依的学习也有很深影响。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也许袁爸爸的个别育儿经验并不适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是一些基本的人生哲理是不变。对于每一个在成长中的孩子,生活中的关受,学业上的关心,健康安全问题的关怀是必不可少的,他是一位成熟的、智慧的、慈爱的父亲,娓娓道来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怎样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快乐、健康、优秀的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本书无疑更符合我们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对于年轻的父母和孩子来说也更有启发性和实用性。书中的内容贯穿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全面而细致地告诉父母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应该避免哪些弯路,以及告诉孩子许多真正能够提升自身修养和内涵的道理和方法,令人读来受益匪浅。书中的语言淳朴而厚重,道理深刻而隽永。而书中这位父亲写给女儿的每一封信又令人为之动容。如果你是一位年轻的爸爸,正不知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请你捧起这本书;如果你是一位中年父亲,自觉对孩子的成长有所缺欠想要弥补,请你捧起这本书,它能帮助你成为一位理想的父亲,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父爱如山,厚重踏实;父爱如海,广袤包容。相信每个读完此书的人都会由衷地说一句:有爸的孩子是个宝!
第二篇:嗨,爸爸在这里!
嗨,爸爸在这里!
去年,《爸爸去哪儿》真人秀节目红极一时,让人津津乐道的并非明星们的衣着打扮,也不是风景如画的旅游目的地,而是节目里爸爸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随着节目的热播,“爸爸参与育儿”这个话题,越来越受关注。
街头小调查
――爸爸参与育儿的现状如何?
牛牛爸爸:我平时工作很忙,儿子的日常照料一直都是妻子代劳的。儿子现在大了,会跑会跳了,我周末会抽空带他出去做运动。
琳琳妈妈:琳琳爸爸会帮我接送孩子上兴趣班,有空的时候,还会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已经算不错的了。
妞妞爸爸:女儿现在还小,对她好,她也不一定记得。趁现在我还年轻,还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多挣点钱,能让她以后衣食无忧。等她大点了、懂事了,我再多抽点时间陪她玩就是了。
小鑫妈妈:因为我是幼儿园老师,所以老公根本不管孩子,说我是这方面的专家,由我带孩子,他放心。哎,其实,我和孩子都很希望爸爸能参与进来。
小天爸爸:儿子刚出生那会儿,我就帮忙换尿布、洗澡,虽然不是主力,也算是个好帮手了。现在儿子快3岁了,我们是好哥们儿,他有小秘密也会跟我分享。
熙熙妈妈:孩子小时候,他爸工作特别忙,我就独自挑起了带孩子的重任。现在孩子2岁多了,我也意识到爸爸参与育儿的重要性,所以,经常找机会让孩子和他爸一起玩,可是,孩子对他爸特别陌生,都不愿意跟他爸一起玩。我都不知如何是好。
馨儿爸爸:女儿太小、太娇嫩,我一个大男人粗手粗脚的,不太敢抱她,换尿布也怕弄疼她,这些细致活儿都留给孩子她妈了;我干点粗活儿,出门提包、推婴儿车,这些可以。
从小小的街头调查,不难发现,不少爸爸已经开始摒弃“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他们开始在陪伴孩子方面投入时间与精力,但是在涉及孩子的日常照料方面,以及孩子刚出生那会儿的陪伴,爸爸的缺位还是比较严重的。完全做“甩手掌柜”的爸爸也大有人在。
其实,很多研究表明,父爱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爸爸如果较多地与婴儿交往,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认知技能、成就动机和自信心。
●爸爸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孩子的智力就越发达。
●爸爸往往会和孩子做一些活动量大的游戏,且常常变换活动内容和方式,这有助于孩子在面对新环境的时候降低焦虑感。
●5个月大的婴儿如果和爸爸接触较多,他们比起与爸爸接触少的婴儿来,更不怕生,对陌生人会有更多的言语回应。
调查中,很多爸爸都有参与育儿的意愿,但有的不知道如何参与,不妨一起来看看下面几位爸爸的经验分享吧。
我也曾做过全职奶爸
父女小档案
女儿:小忆,5岁,爸爸:小忆爸爸,广告公司客户总监
结婚的时候,我答应过老婆,她怀孕的时候,我会陪她。于是,老婆怀孕后,我就辞职在家陪她。80后的我们自己还是孩子,即将迎来自己的宝宝,喜悦之余,多了一份迷茫――娇滴滴的小娃娃,要怎么管她的吃喝拉撒睡?
育婴师培训班里出现了男性
当时,和老婆商量后,我们决定孩子将来主要由我们自己带,两边的父母只负责帮忙照顾大人、料理家务。也想过请月嫂,但是身边关于月嫂的种种传闻,让人有点不放心。看来,还得自己学一身带娃的本领,以后也能“镇得住”老人家带娃的老办法,能避免不少家庭矛盾。
听说,失业期间参加育婴师职业培训,如果通过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能退还培训费。既然能免费学带娃的技巧,何乐而不为?于是,我成了当期培训班里唯一的男性。
老师见了我,就乐呵呵地说:“是为了照顾自己孩子来学的吧?一定比那些为了马上去就业的学得好!”不负老师所望,我学了3个月,考核一次通过。
日夜颠倒带娃忙
小忆出生了,除了喂奶由老婆负责,其他关于照顾宝宝的琐事基本都由我承担,值晚班,我也当仁不让。刚开始几天,我几乎是整晚整晚地陪着孩子,她饿了,抱去老婆身边让老婆喂奶,2~3小时一次;她吃饱了,一会儿就拉,赶紧得换尿布;有时候拉的臭臭太稀,尿布兜不住,直接淌到背上,那洗澡、换衣服、洗衣服,又是一堆事;宝宝安稳了,睡着了,我倒精神了;等我稍有困意,这些事儿又得重复一遍。
我原来打算,带宝宝的同时,可以有点自己的时间,再学点什么,但事实是,一旦把自己交给了她,那就是全部,真心比上班还累。
幸好学过带宝宝的技巧,不然一定更加手忙脚乱。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宝宝睡着后,如何移动她还不把她弄醒的抱姿,很实用!用文字描述不清,直接上图――这可是我老婆格子左左画的哦!
累不算什么,压力才最叫人喘不过气来
在小忆3~4个月的时候,我的父母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他们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大男人年纪轻轻在家带孩子,不去上班,总在我耳边说张三儿子怎么能干,李四儿子怎么出息。幸好,老婆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安慰。
矛盾的解决也很戏剧性,小忆6个月的时候,朋友邀请我去一家公司工作,盛情难却,我便重返职场。爸妈的抱怨立即烟消云散。我这全职奶爸的经历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当然,有付出就有收获――小忆从没因为护理不当而得湿疹、红屁股之类的;小忆最先会叫的就是“爸爸”;小忆1岁多,我出车祸在重症监护室呆了半个月,回家后,小忆还认得我,一见面就“爸爸”“爸爸”地叫。现在,虽然我工作越来越忙,陪小忆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只要我们在一起,玩什么都不会腻,相信,那份感情,就是在那最初的几个月里建立的。
父子情,玩出来
父子小档案
儿子:麻可,5岁
爸爸:麻可爸爸,外企职员
“嘿,哥们儿,饭吃完了吗?”
“吃完了,你刚下班啊,哥们儿!”
要是告诉你,这样一番对话是发生在我和我儿子麻可之间的,你一定会暗想,这对父子怎么如此没大没小的,这不闹着玩吗?没错,麻可今年5岁,回想这些年他的成长,我会骄傲地说,还真是爸爸我一路陪着他玩过来的呢。
说起陪孩子玩,还真是一门学问。
首先,不同阶段有不同玩法。
麻可7个月学坐,8个月学爬,14个月会走,18个月开始说话,玩法就得顺势而为。
半岁前,孩子除了在妈妈怀里,就是在婴儿床这三尺见方的小天地里,无聊至极。这时,我就得发挥自己“说学逗唱“的本领,充分唤醒孩子对这个初来乍到的世界的兴趣:每次爸爸一开口“路见不平一声吼,说出手时就出手”,麻可就会乐得咯咯笑。有时我会读上一段唐诗宋词,让麻可领略中华文字之优美。每当我深情朗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麻可一定会闭上眼睛沉沉睡去,想必在梦中“附庸风雅”了。
麻可会坐会爬以后,活动空间大了,我就发挥自己的体能优势,和宝贝玩捉迷藏,比赛看谁先爬着抢到皮球是那段时间的必玩项目。现在一想起麻可在我前面小屁股一扭一扭,爬得飞快,我就不由忍俊不禁。另外,还记得麻可只要看谁倒霉摔跤,就会哈哈大笑,为了满足他这一兴趣爱好,老爸我不知假摔了多少回。
其次,玩一定是一种关注,一种互动。
麻可独自玩时,我一般也会在旁观察,看他的玩法,然后再适时加入,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陪他一起琢磨,完成作品。我俩一起搭过环线轨道和车站,一起在看完足球比赛后画出 了足球场地,一起研究说明书后拼好了复杂的模型,更多时候,我们总是一起分角色扮演,重现电影《汽车总动员》里的赛车场景,或是动画片《消防员山姆》中的紧急情况。
玩是一种习惯,一种依赖,更是一种信任。
印象中麻可在家里但凡要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爸爸。而我也习惯了,尽可能推掉不必要的应酬,挤出时间陪儿子玩。我俩边玩还边聊:玩轨道,聊为什么火车可以在轨道上开而汽车不能;看足球比赛,聊如果裁判犯规了会得黄牌吗;给他讲图画书,聊人死了为什么我们要说“去世”。反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我们无话不聊。如今,麻可晚上刷好牙洗完脸上床后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弃妈妈于不顾,钻进被窝,露出小脑袋,深情地对我说:“老爸,我们聊聊吧!”那一刻,我心里别提有多得意和幸福了。
从“老爸,我们玩玩吧”到“老爸,我们聊聊吧”,看似不经意的转变,实则是我们爷俩相互陪伴,一起玩出来的一片父子情深。为了这暖暖的父子情,我愿意一直陪伴下去,只要麻可愿意,我就一直这么童心未泯地陪他玩下去。
妈妈有话说:
说实话,我看到麻可爸爸的文章,还挺惊讶的,没想到他说起来还一套一套,那么有章法!不过说起麻可和爸爸的情感,倒是真的很铁。记得有一天麻可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总和爸爸聊天,不和你聊吗?那是因为我和爸爸是哥们儿!”你可能会问我,这个时侯做妈妈的是不是会很失落啊?其实,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在我们家,有一个很自然的分工,那就是爸爸陪玩,妈妈陪睡。白天麻可和爸爸关系再好,到了临睡前,他还是会和妈妈甜言蜜语一番。爸爸为了写这个文章,还把麻可小时候的照片和视频找出来看,回头看看爸爸还真能玩啊。我想,每个家庭的亲子互动模式可能和他们对育儿这件事的态度有关。在我们家有个共识――孩子,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我们共同播种、共同收获!
家庭里的“挑战者”
父子小档案
儿子:莫莫(小老虎),4岁
爸爸:吴冲(大灰狼),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秘书长
说来惭愧,其实我一直自认为不是个好父亲――当巧舌如簧的前投资银行家“大灰狼”爸爸,碰上新鲜肉感、但颇有脾气的“小老虎”宝宝,那种全无理性和逻辑的交流方式经常让我陷于绝望的无奈。好在有“小猫儿”妈妈的温和与耐心,及小老虎前脚挨骂、后脚傻笑的不记仇,居然也有了享乐其中的今天。
这些年,我们陪伴着孩子,三个人一起慢慢地成长,也经历过各种郁闷纠结甚至争吵。比如我的死硬理性派,还有小猫儿妈妈的完美主义文艺女青年情调,每每我们期待着一个自以为是的确定性的教育结果,小老虎却总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宣告:“我可能是不一样的呦……”
这时我开始追问自己:我对孩子的期望到底是什么?如果我期待他有创造力,那么怎能要求他言听计从?如果我期待他尊重他人,那么是不是先要给他足够的尊重?如果我希望他有力量和勇气去面对无常的未来,那么便要容忍他做出或许不合我心意的决定,并承担或许有伤害的后果……
最终,在家庭教育里,我找到了一个“挑战者”的位置:我总是打破既有的行为与思维模式,而引入新的、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在我看来:可能性即自由。
对于小老虎,我乐于带他去看更广阔、更多元的世界,去接触更多新鲜有趣的事物――身为潜水员,我和小猫儿妈妈甚至合伙把他带上了巴厘岛、还有马尔代夫的潜水船!同时我更乐于带他去发现:“事情其实可以做得不一样。”在和他的交流中,我最喜欢说的就是:“还可以怎么样?”
在我看来,做父母的可能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不恰当的期望以及由此导致的紧张,而紧张之下的“行为变形”,几乎一定会把孩子带到你所期待的反面――你或许含辛茹苦、或许忍辱负重,但你的沉重和忧虑一定会映衬到孩子清澈的眼眸中;当你忧心忡忡,当你惶惑不安,你就在孩子心中埋下了畏缩、悲观和恐惧的种子。
所以,我希望看到一个自信、从容、有尊严的孩子的成长,而我要做的就是让我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从容、有尊严。
和孩子一起长大,原本就像是一段未知的旅途。有人从来都只按照旅行团的时间表来行动;有人则愿意做一个好奇而轻松的行者,享受所有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和惊艳――“错过了火车?那么我们终于可以亲近这个城市的夜色了吧……”“丢了钱包?那么是不是有机会实践卖唱走天涯的儿时梦想?”“一切和想象的不一样?那样或许也很好吧……”
妈妈有话说:
不一样的爸爸,不一样的育儿
每一个爸爸,他首先得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身份角色。所以不同的爸爸,会有不同的对待孩子的方式,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长处与弱项――但每一个爸爸,都有可能成为好爸爸。
我就是“大灰狼”爸爸笔下的“小猫儿”妈妈。我得说,这个自称“死硬理性派”的大灰狼爸爸,其实心底里却也是个极其柔软、非常感性的人。只不过,他的柔软并不表现为,时时陪伴着孩子、呼应孩子的需求,诸如此类“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他自己也承认,对小小孩并没有太多耐心,在短时间内他可以提供给孩子高品质、高强度、高浓度的陪伴,不仅能陪着孩子疯玩,也能很自然地展现他的柔软与关切,但时长不可能超过2小时。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是一个好爸爸。有时候,我们没有考虑到:每个爸爸都是独立的、各不相同的人;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教养也是非常多样的。
比如大灰狼爸爸说到的,带孩子去接触广阔世界。正是因为大灰狼爸爸,我们才会在小老虎2岁半时就将他带上一艘又小、又破、又颠簸的潜水船(出乎意料,小人儿适应得好极了,而且喜欢得不得了),大灰狼爸爸还带着他爬上了船顶,并在大浪打来时两个人一起大声喊叫――那样的自由、那样的勇气与力量、在那样的广阔天地中,正是爸爸带给孩子的最佳礼物。
在我们家,大灰狼爸爸是各种“可能性”的提供者:带着孩子上帆船、去体验航海,带着孩子去海洋公园、以潜水员的身份为他讲解,带着孩子去爬山、去骑车、去浮潜……
在扩展孩子的世界,在给孩子选择自由等方面,大灰狼绝对是个特别好的爸爸。一起出去玩时,他从来都是不断提出:“去看看这个好不好?”“要不要试试那个?”尤其是那些我下意识想要将它们与孩子“隔离”开来的事,譬如带有矛盾冲突的演出或带有危险性的活动,他却是极力要让小老虎自己去尝试、去判断、去选择――当然,他是对的。
特别是,他会很理性地评估危险系数,该规避的规避,该保护的保护,该教小老虎自我防护的就教,该放手时就放手。于是渐渐地,我也由最初的疑虑、乃至紧张,到现在的全然安心:我信任他的判断,信任他这样做是对孩子更负责、更具价值的方式。并且,他的这种方式也会挑战到我,改变着我的教养方式,让我变得更灵活、更具弹性,同时也更加放松。
事实上我觉得,应该感谢小老虎宝宝的到来,正是在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让我得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大灰狼爸爸的特点和优点,从而发展出更好的、与他相处的方式(包括处理我们三个人之间关系的方式)。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大灰狼爸爸所说的,人生旅途中“好奇而轻松的行者”!
忙忙碌碌中爱的修行
父女小档案
女儿:依依,5岁
爸爸:马丁,创业者
谈起育儿,我还是有些惭愧。和大部分爸爸一样,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工作上,记得女儿依依才3个月时,我就带领公司的核心团队在外地战斗。周末偶尔推着婴儿车带依依出去散步时,我也很少看到有爸爸带孩子的,所以也就落得心安理得。
改变是在依依1岁以后,依妈拉着我参加每周的亲子课,而且经常组织家庭育儿会议,我便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依妈的指挥圈,一步一步参与到育儿中了。尤其是依依1岁多的春节,我休了个长假,那岂止是参与啊,简直就是全职爸爸!依依连依妈都不让抱了,只让爸爸抱。从此,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彻彻底底进入奶爸的行列。
生活点滴中的习惯养成和性格教育
我希望依依能有好习惯和好性格,我也知道这些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作为爸爸我可以利用自己理性以及视野开阔的特点,做好育儿计划,在言传身教中培养依依。
依依1岁后,基本每天都是我来指导她刷牙的,说是她的刷牙“私人教练”也不为过,我用了3个步骤来完成依依的刷牙计划。
第一步,从不到可以;第二步,从爸爸帮忙刷到自己刷;第三步从“走过场”到“有质量”。
一开始确实有难度,依依闭着嘴巴不让我刷,后来我向依妈请教,用儿歌的方法引导依依,“刷刷牙,刷刷牙,牙齿刷干净,刷刷牙,刷刷牙,牙齿亮晶晶”,“小牙刷,手中拿,上上下下刷刷牙,里里外外刷干净,我的牙齿不得病”。刷完牙后,我会检查:“看看牙齿上还有米粒没有?”“有。”那就接着刷。“看看牙齿上还有肉松没有呀?”“有。”继续……直到依依说“没”,这个牙齿算是刷干净了。
作为爸爸,我致力于把和谐的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和孩子成为朋友。我认为,性格培养,是建立在亲子关系之上的,在亲子互动中重点培养孩子的情商。
和依依说话时,我会放低声音,蹲下身;回答依依问题时,我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在依依做错事情、沮丧的时候,为了鼓励她,我常说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在依依玩拼图因为没摆好而哭的时候,我就故意找不到拼图正确的位置,逗得依依破涕为笑。
我一直认为爸爸对孩子的爱与耐心很重要(当然妈妈也一样),当我坚持这么做时,依依同样也用真诚与爱来回应我。有一次,我在打工作电话时,语气有点急躁。依依感觉到了我情绪的变化,我挂上电话后,依依跑过来说:“爸爸,你别生气。依依抱抱你,给你揉一揉。”女儿真的上来抱了抱我,并且用小手抚摸着我的胸。那一刻,我真有被融化的感觉。
奶爸的趣事
有一天早上,我不小心给依依裤子前后穿反了,依依用小手轻轻拍着我说:“爸爸你可真能干呀,给我把裤子穿反了。”那语气语调与神色的搭配,真的是大人水平。
亲子阅读中的专属时间
我以前也曾以为,给孩子讲故事是妈妈的事,后来发现爸爸的作用,不可替代。妈妈的导读有女性的特色,爸爸的导读具有男性鲜明的特点。所以孩子的睡前故事,成为我参与育儿的重点项目。
记得在女儿2岁多的时候,我曾带她读过《爸爸和我》和《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这两本书,现在回想起来那美好的亲子阅读时光依然历历在目。
《爸爸和我》是一本特别适合爸爸与孩子共读的书,让爸爸理解孩子内心的无聊,打开爸爸和孩子一起玩的想象力之门。小熊因为无聊,找熊爸爸玩,熊爸爸用一根树枝在大地上展开了他们的冒险之旅。这本图画书的画风出奇简洁,字的色彩也很淡,挺考验爸爸导读的功力。我在带女儿读这本书时,配上了《小星星》这首歌(书中有熊爸爸画星空的情节),使得这个绘本听起来非常生动。通过这个图画书,我和孩子的心都进入了一个非常宁静的状态,生活的节奏仿佛变得很慢,让我充分体会到阅读是一种心的旅程,而不是看图识字。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是一本经典双语童书,但我最初带女儿走马观花翻过一遍后,她并不怎么感兴趣,我想可能是我的讲解方法不对。这本书最开始的情节是:“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我看到一只红色的鸟在看我。”为了吸引依依的注意,我故意不向后翻,而是向前翻,没找到红色的鸟,再看看封面,还是没有找到。看我到处找的样子,依依哈哈笑个不停,大声说:“在后面呢。”好啦,成功啦,我等的就是依依的参与。接下来,黄色的鸭子该出场了,我又故伎重演,依依更兴奋啦,大声指挥着:“在后面呢。”有了依依的完全投入和亲子互动的氛围,我们读得有滋有味。看到书的最后,所有的动物全都登场了,依依不由自主地惊呼:“这么多动物呀!”这本书,我已经和依依看过几十遍了。
我现在可以自信地说,爸爸讲故事时体现出来的一些幽默与智慧,是妈妈无法代替的。
随着依依长大以及我对育儿的深度参与,我发现自己仿佛伴随着孩子又重新成长了一遍。这便是女儿的回馈,爱的回馈。
孩子渐渐长大,适合与爸爸一起读的图画书也越来越多――
特别适合爸爸和孩子一起读的5类书
1.关于爸爸的故事。(每类配2个书封面,其他可以只放名字)
《我爸爸》
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
《爸爸成为爸爸的一天》
“妈妈生了小宝宝就变成妈妈了,那爸爸是什么时候变成爸爸的呢?”“爸爸又不会生小宝宝,为什么会变成爸爸呢?”这可是只有孩子才会问的问题啊!身为爸爸的你,想好怎么回答了么?
还有――
《巴巴爸爸的诞生》、《爸爸去上班》、《我爱爸爸》等。
2.父亲和孩子一起经历的故事。
《米菲在海边》
兔爸爸带米菲去海边的故事。这是一本“单纯化到了极限”的图画书,但是,孩子喜欢,你不妨试试。
《皮皮猪和爸爸》
皮皮觉得有一点疑惑。妈妈妈、羊爸爸、驴爸爸、鸭妈妈和狗爸爸都很爱她,但他们说有个人爱她比他们多1,000,000,000倍!那个人是谁呢?
还有――
《爸爸,我要月亮》、《月下看猫头鹰》、《我们要去捉狗熊》、《团圆》等。
3.科普或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书。爸爸的发散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可以发挥优势,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阿罗有支彩色笔》(阿罗系列)
小男孩阿罗手里拿着一支彩色笔,在他天马行空的世界里,画出了自己的无数梦想。
还有――
《海马爸爸》、《嗯嗯太郎》、《小小牛顿》、《神奇校车》、《第一次发现》系列等。
4.冒险、探险类、勇敢题材的书。爸爸身上的果敢气质是妈妈很难给予孩子的,在父亲的陪伴下,孩子会把冒险当成充满乐趣的经历。
《小黑鱼》
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小鱼,大家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有一天,一条凶猛的金枪鱼吃掉了所有的小红鱼,只有小黑鱼逃走了。他孤身一人在海里游荡,又遇到的一群躲在礁石后的小红鱼,为了生存,他不再躲避,让小红鱼们游成大鱼的样子,而自己来当眼睛!就这样,他们把大鱼都吓跑了。
还有――
《壁橱里的冒险》、《小天使失踪了――美术馆奇遇记》、《黑猫警长》等。
5.幽默、好玩、搞笑的书。故事书中的有趣场景,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闹。这种粗线条疯玩的快乐感觉和妈妈的细腻完全不同。
《要是你给小老鼠吃饼干》
一只顽皮、可爱的小老鼠,谁会拒绝给他吃饼干呢?可是小老鼠得了饼干要牛奶,得了牛奶要吸管……一块饼干,既是故事的结尾也是故事的开始。孩子们一定会咯咯咯笑着让你再念一遍。
还有――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皮皮放屁屁》、《嘟嘟和巴豆》系列、《子儿,吐吐》、《打瞌睡的房子》、《大卫去上学》等大卫系列等。
或许你还没有勇气像小忆爸爸那样做一阶段全职奶爸,或许你家宝贝还太小,不会和你一起玩那么多游戏,或许你也不像马丁那样理性有计划有耐心……
你只是一个平凡的爸爸,一个缺乏育儿知识的爸爸,甚至是一个整天抱怨时间不够用的爸爸,那怎么参与育儿呢?别急,下面30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只要你一点一点做起来,就行!
1.经常抱抱孩子。不要亲吻孩子,你的胡渣儿孩子不爱呢。
2.出门前、回家后都和孩子打招呼,不管孩子是否能听懂。
3.给孩子换尿布。
4.清洗奶瓶,消毒奶瓶。
5.冲泡奶粉,喂奶。
6.给孩子洗澡。
7.给孩子剪指甲。
8.给孩子梳头,女孩的话,学着给她扎小辫子。
9.给孩子喂饭。
10.双休日,为孩子弄吃的。
11.为孩子拍照、录像,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
12.带孩子去打疫苗。
13.参与孩子的每次体检,能直观知道孩子长大了多少。
14.孩子病了,带他去医院看病。
15.哄孩子吃药。
16.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17.给孩子唱歌。
18.和孩子交换一个小秘密。
19.对孩子扮鬼脸,逗孩子笑。
20.和孩子玩游戏,尤其是那些“力量型”的。
21.你来画太阳的轮廓,让孩子用手指蘸着颜料涂色。
22.让孩子骑在你的肩膀上看风景。
23.带孩子去逛超市。
24.带孩子出门散步,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去小区或公园看花花草草。
25.带孩子出门旅行。
26.在孩子面前,远离电子产品,为孩子做个好榜样,不做“屏奴”。
27.出差时,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别忘了让孩子听听你的声音。
28.为孩子精心策划一次生日派对。
29.和妈妈去看一场电影、吃一顿烛光晚餐,亲密的夫妻关系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哦。
30.母亲节,和孩子一起精心准备一份礼物送给妈妈,让孩子体会到你对妈妈的爱。
给妈妈的悄悄话:
没有人天生就会照料宝宝,爸爸带孩子的能力也需要培养。多给他一些尝试的机会,一回生两回熟嘛,只要给予一定指导、足够的耐心、充分的信任,菜鸟奶爸很快就会升级为超级奶爸哦!
另外,在育儿这件事上,你表现得越强,爸爸就会越弱。如果,你学会偶尔示弱,让爸爸觉得自己做得比你好,他会信心倍增,对育儿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责任感。
鼓励爸爸更多地参与育儿吧,因为你和他一起给予宝宝的爱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强保障!
第三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2)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做个“三心”好老师
初次拿到《好老师在这里》这套书时,印入眼帘的封面色彩清新淡雅,插图简单又不失内涵。然而这第一好印象却没能吸引我足够的眼球去翻阅它。总觉得简单的外在下必定藏着不简单的内容。说不简单,无非是指一些条条框框的理论,枯燥又不具操作性。可这样的书也并非一无是处,毕竟,有了理论的指导,实践才不会偏离航向。于是,图书馆成了我最好的去处——安静且清凉,总不知为读不懂而烦躁了。
找个好位置,气定神闲地开始阅读。这一读,便把我带入书中而“无法自
拔”。它真是、细腻、深度,鲜活的例子层出不穷,每一个例子都配有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一个见解都不相同,却又感觉都是好老师应该具备的特质。每读一篇,我的思潮总忍不住起伏:我和学生之间有过这样的互动吗?这位老师的做法我可以借鉴吗?我在教育创新上做过努力吗?……
也许,好书就是这样,初读时是琐碎的,而再读时在脑海中留下便会是更多的精华。一遍下来,发现书中有很多关于做好老师的建议和方法,在感觉自己受益匪浅的同时,也令我满腹困惑:难道做个好老师真有这么难吗?也许确实琐碎,也许会有更加简洁却也是更有深度的方法。于是,第二次阅读便扬帆起航。这一次为我带来的是全新的感受,思路更为开阔,渐渐地,也整理出了一些头绪。以下便是我对这套书的整体收获。
一好老师要有一颗关爱的心
记得启蒙老师是位慈祥的老妇人,有着很长的教龄,甚至我的父亲也曾是他的学生。但凡她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啧啧称赞的,为她的好态度,也为她的好脾气。就像《好老师在这里》中所介绍到的所有老师一样,不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上也无微不至。每当双休日,总有三五个学生被邀请至她家中,品尝她亲手做的菜肴和点心。当她和学生促膝谈心,跟学生打成一片的画面被印进脑海的时候,想当一名小学教师的愿望也被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田,期待发芽长叶的那一天。虽然,和学生谈心、跟学生打成一片并不是当好老师的全部,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些都是深入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要知道,当个好老师,首先得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对于老师老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唯有打开彼此的心门,沟通才会更加畅通无阻。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启蒙老师为榜样,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快乐成长。虽然我和她的师生关系只维
持了两年,但她的言谈举止却影响了我一生。我也想和我的启蒙老师一样,把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态度传递给我的学生,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好老师要有一颗专业的心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始终都认为教育中是“爱大过天”,只要老师付出一片真心,而学生也能感受到的话,教育便会水到渠成。可让我困惑的是,虽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是真心诚意,可学习成绩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优异。知道看到美伶老师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并在教改的浪潮中反思觉醒,我也彻底明白:学生因为喜欢那个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那一门学科,也许并不是真正的喜欢,也不会学的扎实。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不但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手段的新颖独特也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师用专业的眼光来处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以期让学生得到
最好的发展。教学的本身也许是枯燥的,但形式却可以多种多样,循序渐进的引导;生活化的场景;简单又富有情趣化的……诸如此类颇有用心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学习真正的喜爱也许就此开始了。
三好老师要有一颗发展的心
这套书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的观点是:交给学生游泳的知识。因为有些知识,即使不教,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习得。而有些知识,老师拼命教,学生拼命学,一旦踏入社会便毫无用处。所以,一个好老师除了要会教教材之外,还要会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杜守正老师主持举办的演唱会让学生学会了感动;过年时写春联让学生学会了传承;“走唱”则让学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而根据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而发明的“树木家族学习法”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四百来种树木的名称及特征。这种创新的学习方法又何尝不适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甚至是生活中的种种技能 的习得呢?
确实,“身教”让孩子学会人情世故,“境教”让孩子爱上自己所学,而哪里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教教室。梦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努力就会跟到哪里。只要我们忧心,相信会离“好老师”也来越近。
第四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龙凤湖学校张丽敏
一看到《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的题目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什么是好老师呢?怎样才能当好老师呢?这是我一直的困惑。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书,我要从这本书中吸取营养做一名好老师。
好老师会换位思考。
好老师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好老师的心永远和孩子的心在一起。
好老师永远不说累,不怕苦。
好老师永远被孩子们喜欢!
好老师一点也不寂寞!
好老师甘心奉献,乐为人梯!
„„
好老师在这里!
品味书中的每一则故事都很感人,值得深思。每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老师细心贴近。可是一些教师专业工作做久了,就会习以为常地成了“职业”工作,不经意间就忽略了孩子的个别情绪和差异,美惠老师在工作中主张“用真心换真情”,她认为,“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且要温柔地对待。
而传统教学将“教育”简化成“教学”,又将“教学”简化成“教书”。站在讲台上经常摆出没有任何情绪的严肃样子。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自然就远了。美惠老师在学生面前能哭能笑,也能疯狂,能和学生用同样真实的感情面对世界,她让师生有真诚的互动,从而创造出优质真实的教学环境。
掩卷沉思这个事例,我感触到今后要在学习生活里的琐碎小事中一步一步提升孩子们学习的动力。让孩子们在幸福愉悦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向好老师学习,努力做一名好老师。
第五篇:《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读了林文虎的《好老师在这里》,感到的确如引言所说真实又有营养,美惠老师的体贴入微,杜老师那种属于生命的教育,美伶老师“讨论与操作”的教学成效„„,一件件真实的案例深深打动了同在一线教学的我,这里的老师为什么是好老师,他们好在了那里,也许,老师的风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做到了“用智慧启发智慧,用生命体验生命。”
杜守正老师说:先做好自己才能教了出去。这需要智慧,需要爱的智慧。非常欣赏书中的率性论:每个人天生下来就各有各的特质,天性,顺着自己的天性,特质,长出自己该有的神采风貌,这叫率性。也就是小草长成小草,杜鹃花长成杜鹃花,大叔长成大树这无关生命的长短,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小草要长成杜鹃花,大树也要长成杜鹃花,这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我们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适时的给予养料,引发学生内在本有的生命力,让其长出该有的自信和风采。无疑书中提到的几位老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示范,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印象最深的就是美伶老师的如履薄冰的改变教材和教法,形成了讨论学习模式的班风,极大的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渐渐酝酿出抽象化的能力,学期过半,学生已经具备多元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这才是高层次的智慧。
教育,什么是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然后真的去做,很认真的做,很笃定的做,很温和的,教育就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