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5篇

时间:2019-05-14 03:2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2010-2011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2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测控技术 班级:测控09-1 任课教师:卢诚 姓名:CHNlyt 学号:090340101YT 成 绩:

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的近代,从治经由乱再到治,这是经历了一个周期的过程,也即所谓“始衷终”的发展变化。中国的近代,又是一个急剧变化加速发展的过程,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即所谓“亘古未有之巨变”。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

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溃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是,最终因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和自大、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草草地结束了这一阶段的改革。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中国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安危奔波。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最终,农民阶级探求救国之路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扼杀下以失败收场。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

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由于外国重重阻挠,加上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内部力量的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是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这一改良维新思想的产生。他们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但是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限制和阻碍。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篡夺。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激进派

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北洋军阀政府在思想领域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一战期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主张方案为“民主”“科学"。具体为: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大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和科学。

辛亥革命失败虽然失败了,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于是爆发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中国资产阶级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武装,缺乏革命政党和武装力量的支持,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导致他们不可能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由于缺少一个深入的启蒙过程,人们不了解民主共 4

和的精神,因而也无法建立组织严密、团结战斗、坚强无比的革命政党。他们也不敢深入地发动群众,因而始终缺少广大群众的支持。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初年移植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失败的实践表明,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仍需进行新的探索。

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进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在共产国际建议下,中国共产党决定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1924年1月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取得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的胜利。但由于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和陈独秀的投降主义错误,致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接下来,中共创建了红军,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毛泽东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工农红军还胜利地完成了2.5万里长征。

同时,日本加紧了侵华步伐,造成中华民族严重危机,在中共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从而胜利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在中共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展开了历时八年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并取得了伟大胜利。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 5

反动力量进行大决战,结束了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结语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我深刻地了解了国情,坚定了信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富强做出了不朽的牺牲,使我深感肩负的重任。当代社会要求我们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又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迷惘,不惶惑。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是这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信年轻的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一定能能够肩负起历史赋予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0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救国探索练习试卷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救国探索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中,中国一些有识之士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道B.仿制西方武器,振兴清王朝C.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牢笼D.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③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④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③④ 3.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偏师北伐,太平天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仅看到现象而没有抓住本质B.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必然因素C.片面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D.缺乏阶级分析观点4.“天京变乱”曾使太平天国陷入危局,但后来又略有起色。造成太平天国局面有所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

A.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形成了新的领导核心 C.利用了清朝统治者的内部矛盾D.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方针5.太平天国对所占地区农村生产关系的实际影响是

A.基本上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制度B.没有触动旧的土地所有制

C.部分农民得到了土地,减轻了负担D.实行了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

6.太平天国时期,曾经出现过英法联军在北方与清朝中央政府为敌;在南方与清朝当局携手,与太平天国 为敌。这种矛盾说明外国侵略者

①要迫使清朝统治者屈服②要利用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③要保护他们的在华既得权益④要攫取更多的在华权益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7.《资政新篇》载:“倘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这是洪仁歼对哪一件事总结的教训A.安庆失守 B.天京陷落C.北伐失败 D.天京变乱8.《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 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9.中国早期维新派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时C.洋务运动过程中 D.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

10.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11.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是矣。”这一主张的根本依据应是A.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B.日本与中国的国情相同

C.其他国家的改革很不彻底D.日本通过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2.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B.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C、维新派取得了光绪帝的支持D.在封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 13.下列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进一步深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的尖锐对立C、社会局势变化无常D.帝国主义对中国争夺的重点已转移 14.辛亥革命前后,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有 ① 以俄为师②民主共和③收回利权④实业救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由变法走向革命救国的道路,主要是因为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瓜分危机日益严重B.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进一步壮大C、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D.清政府的投降实质被认清 16.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纷纷主张共和,这表明其实质是 A. 放弃了君主立宪的主张B.积极与袁世凯勾结 C、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D.获取政治资本 17.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参加者的属性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C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 D活动时间的长短18.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同以前有较大不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B.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C.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抗争都是在“瓜分豆剖,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发生的19.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B.尊孔与民主共和绝对不相容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D、尊孔潮流与君主专制相互依存 20.导致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结局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背信弃义B.义和团自身力量弱小

C.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胁迫D.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模糊 2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意义在于

A.维护了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决心C、抵制了西方国家的武装侵略D.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利益

22.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在同一背景下兴起的两次救亡运动,但终未走在一起共同挽救民族危亡,其主要原因是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阶级立场决定的②义和团在对待西方列强的态度上与维新派存在着差异③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西方侵略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④义和团放松了对满清王朝的警惕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在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的影响下,当时的北大 ①成为新文化阵营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校园内允许交锋 ③聘任的都是新文化的倡导者 ④不允许封建余孽利用讲坛攻击新文化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 24.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内容相近,但实质不同主要是因为 A. 由清政府自上而下推行B.没有制定宪法 C.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25.戊戌变法时期的保国会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同盟会的相同之处有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②具有民权主义意识③具有反帝爱国思想④具有反对民族压迫的民族主义色彩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6.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

A.反对复古尊孔B.主张实业救国C、反对封建主义D.主张民主共和

27.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 28.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9.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所以能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主要原因在于①都主张以暴力驱逐列强②都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③革命形势的推动和要求④都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己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0.洪秀全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武装推翻清政府D.修改不平等条约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摘自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材料二今日天父天兄作事,欲使妖魔生即生,欲使妖魔死即死,略显全能,即可扫荡妖气,四海升平。天父上主皇上帝自始创造天地、海陆、人物于六日中,由是天下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材料三太平天国制定了十款天条,规定了严格的道德标准(绝对禁止奸淫、嗜杀、贪财„„),要求崇拜上帝,说:肯拜上帝者,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蛇虎丧人。《天朝田亩制度》进一步规定:除七日礼拜上帝外,太平军还于每日早晚拜上帝„„。同时,上帝教以外的意识形态,包括诸子百家之书一律排斥,“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另外,每年开科取士的题目亦以圣经为主,应试者对于圣经知识的多少,作为获选与否和任职高下的标准。天京事变后,当时天京城里的民谣曰:“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摘自何瑜《兴也勃焉,亡也忽焉》回答(1)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宗教对太平天国的影响。(2)太平天国重视宗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之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日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材料三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者,势必蒙外资之害。”

——摘自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回答:

(1)上述材料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济思想?

(2)简析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积极意义。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三权鼎立之说,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入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家安得不强?

——摘自康有为《请立定宪法开国会折》材料二亲贵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公爵载泽,有被西方报刊称为“最具自由思想的亲王”民政部尚书善耆,有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的端方,„„其中一位重要人物就是后来的摄政王载沣„„为什么这些身居高官的亲贵人物,会成为立宪派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与推动者?从一般原因而言,作为中国人,他们与国内的绅士官僚一样,深受内忧外患的刺激,„„他们深信,中国只要仿效日本实行立宪政体,就可以日臻富强。从特殊原因而言,在这些满清权贵中的核心人物看来,立宪不但可以消除革命派的威胁,而且改革一旦取得实效,将使满族人建立的王朝重新取得汉族人的信任,清王朝也就可以长治久安。

——摘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三立宪实行,越速越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现在日日言准备,遥遥无期,臣恐革命党人为患是小,现在日法协约、日俄协约,大局甚是可危。各国视中国能否实行立宪,以定政策,愚臣以为万万不可不速立宪者,此也。

——摘自张之洞《入京奏对大略》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在清末预备立宪风潮中,不同政治力量倡议立宪的相同和不伺目的。(2)说明清末预备立宪破产的原因。

三、问答题

34.概述近代中国君主立宪制政治思想的演进过程,分析君主立宪制政治思想兴起和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35.有的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所经过的每个历程的主要原因。(2)简要评述三个历程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

3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在性质、结果方面存在哪些一致和差异?试综合分析导致上述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中论文

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内容提要: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救中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从各自的阶级出发分别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虽然最终,这些对国家出路探索的道路皆以失败告终,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对中国人民思想上的启蒙、对推翻封建统治的促进、对继而的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成功都有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推动作用

正文: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各阶级对中国国家出路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的建立

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为支付对列强的赔款,弥补财政空缺,加重了对本就受地主压迫的广大农民税款的征收,且各级官吏的浮收勒扣,横征暴敛,使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致使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2.太平天国的经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后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极具进步意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

对内,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农民领袖身上固有的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日益暴露出来,组织上结成宗派集团,争权夺利,在生活上贪图安逸,奢侈腐化,终于导致了天京变乱。此外,具有建设意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未实行。对外,外国侵略势力与清政府的勾结,在太平军踏破江南大营,直捣上海时,英法组织洋枪队随同清军一起对抗太平军。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中论文

国运动失败。

失败的原因可总结为: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4.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它也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与此同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背景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由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组成了洋务派。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最初冯桂芬指出洋务派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2.洋务运动的兴办

(1)兴办近代企业:首先兴办了军工企业,代表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以及一些民用企业,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2)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改用洋枪洋炮,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阳水师和北洋水师。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办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和军事学堂。并先后派遣留学生200多人。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洋务运动具有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企业管理的腐朽性,使其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三.维新运动

1.维新运动的背景

维新运动发生在1898年,这时的中国正面临被帝国主义划分的严重危机。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之后,明清两代达到高度集中的封建专制制度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并与外国侵略势力结合,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权。改制已势在必行,制不改,国家不可能强。且在此时很多商人、官僚和地主投资于新式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中论文

2.维新运动的经过

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当时,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斥之为“异端邪说”,指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是“名教罪人”、“士林败类”。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又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百日维新”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冲击了封建制度。这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守旧势力的反对。它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为了救中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在探索期间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以及戊戌维新变法,这些运动,这些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革命的道路,走出被压迫的年代,走向胜利的曙光!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精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C)

A、张作霖 B、郭松龄 C、张学良 D、张作相

3、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C)A、资产阶级政权 B、小资产阶级政权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D、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4、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B)A、九江 B、汉口 C、武昌 D、上海

5、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D)

A、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党领导了(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五卅运动

7、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B)

A、北京特别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A)

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B、赣南秋收起义 C、湘南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B)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 D、由南方转向北方

10、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C)A、《战争和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1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靠(A)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本本 C、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 D、照搬苏联经验 12、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C)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3、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A)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14、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B)A、城市 B、农村 C、大城市 D、沿海城市

15、中共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A、湘赣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陕甘宁根据地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颁布了(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7、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B)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A)所有。A、农民 B、政府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A)A、限制富农 B、打击富农 C、中立富农 D、保护富农 20、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最大恶果是(C)

A、使白区革命力量遭到惨重损失 B、使福建反蒋抗日事变失败 C、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使中国革命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有利的形势

2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D)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 D、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 22、1935年1月,(C)的召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23、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B)

A、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王明的“左”倾错误 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D、李立三的“左”倾错误 2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B)当选为主席。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刘少奇

2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是(A)A、工农民主政权 B、资产阶级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 D、地主阶级政权

26、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C)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农民问题 D、统一战线问题

2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C)

A、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中共仍未找到革命胜利的道路

28、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2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0、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C)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党政府大力推行***的军事独裁统治,不断强化其反动国家机器,其手段主要有(ABCD)

A、建立常备武装 B、加强特务统治 C、推行保甲制度 D、制定反动法规

2、国民党所实行的***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为了维护(AB)的利益。A、地主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 3、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武装起义有(ABC)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4、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全局上看,继续坚持革命的阶级有(BCD)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

5、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发表的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理论的著作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有(ABC)

A、土地革命 B、农村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7、1928年12月至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土地法有(CD)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8、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出了如下的决定(BCD)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0、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11、遵义会议后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有(ABC)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张闻天 12、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先后会师的红军主力有(ABD)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13、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从1928年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主要根据地还有(ABCD)等。

A、赣南闽西根据地 B、湘鄂赣根据地

C、闽浙赣根据地 D、广西左右江根据地 1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有(ABCD)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 C、批判党内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5、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主要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三、判断题: 1、1927年,随着“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的发生,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2、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可以合并在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

3、遵义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出现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三次大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挫折,造成严重危害。(×)

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6、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

7、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统治以后,实行的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8、毛泽东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杰出代表。(√)

9、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0、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兴国土地法》。(×)1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2、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的会议是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

13、《兴国土地法》做出的一个原则性改正,目在在于保护富农的利益。(×)

1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端的是南昌起义。(√)15、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观《辛亥革命》有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后对其内容进行概述,同时进行了以史论相结合的评说,阐述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充分的论证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关键词:辛亥革命 孙中山 民族解放 反帝反封建

《辛亥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公和体制,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经过这次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很好的描述了当年革命史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而且影片中对于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予了很详细的描述,如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影片中孙中山先生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

一、孙中山先生的无私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无私表现在他对革命的义无反顾,回顾孙中山先生救国图存的一生,他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推翻封建帝制这一漫长的历史道路上,以自身行动全是了“天下为公”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劳其一生,只为了推翻满清,为了这一点,他连大总统的位置都可以退让,他除了达成了这一愿望外,并没有渴求私人的利益,这在政治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二、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孙中山先生多次只身奔赴外国,为四国银行像清政府借贷之事调停,他并没有考虑他将自己处于怎样的险境,他心中只存有救国的信念。纵使屡屡失败也没有放弃这一切,这不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他的无私精神。

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末新政的失败和清王朝的破产同样加剧了民族的危机,同时,赴外国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自发的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而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则是武昌起义。它迅速的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在1912年2月12日,终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起义和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但其在革命过程中暴露的软弱性和妥协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由于这一不可小视的问题,导致了虽然很多地方成功的革命了,却很快蜕变成为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意味着,革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并没有牢固的基础,内外都潜伏这深刻的危机。

1911年底,随着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就于1912年建立了,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2000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有革命性、民主性。

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姐姐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变化不但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精神解放。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仍以失败告终。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了我们很深的反思,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但是他并没有找到中国真正的出路。而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并不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它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额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广为流传,人民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这场革命的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意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

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了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是在清政府被推翻后他们就把群众抛弃了。正如“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所以革命的根基就相当单薄。

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2.政党内部不够团结3.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纲领。

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都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切。辛亥革命的成功主要在于其环境因素,在清王朝的最后几年里,一次有一次的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只是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当时的清王朝处于动荡变革的年代,统治日益腐朽没落,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同时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三民主义)作为基础,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禁锢,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意识到,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新方法,通过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充分的发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并在内部加强团结,而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更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于是,在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

参考文献: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页码:57~7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Ⅰ卷 出版地: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年 页码:16页

下载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纲要

    观《长征》有感 姓名:谢媛专业:财会2班学号:20102986 摘要: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长征》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由于“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五次......

    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合集]

    2016年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时间7月1日)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辛丑条约的签订) 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课 20——20学年第二学期院系:姓名:学号:年级 :专业:班级:《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读后感著作名称:《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著作的作者:关捷 出版社: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现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综述:1、1840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逐渐沦为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中国主要矛盾:1)、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最主要)2)、......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p6)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的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部分:论述题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3) 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同上)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

    如何学好中国近代史纲要

    如何学好中国近代史纲要 09财管2班 王 瑢09073224 做为一名大三的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就不能像高中时学习了近代历史一样,只是为了学习知识点,应付考试而去被动地学习历史知......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 卷 VI 2008-2009第一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在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