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

时间:2019-05-14 03:3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篇: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

序号

法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试行)

大型游乐设施设计文件鉴定规则(试行)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规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分级实施范围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

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蹦极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电梯监督检验规程

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滑索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

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运营与监察规定

客运架空索道监督检验规程(试行)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机构资格认可与管理办法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

杂物电梯监督检验规程

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定

游乐设施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试行)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

锅炉化学清洗规则

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

锅炉房安全管理规则

锅炉司炉工人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办法

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认证与管理办法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

液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试行)

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

在用锅炉定期检验规则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单位监督管理办法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规则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施工升降机监督检验规程

游乐设施监督检验规程(试行)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

压力管道安装单位资格认可实施细则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

锅炉房安全管理规则

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

电梯监督检验规程

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程(试行)

游乐设施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试行)

游乐设施监督检验规程(试行)

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

客运架空索道监督检验规程(试行)

滑 索 安 全 技 术 要 求(试行)

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

施工升降机监督检验规程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

大型游乐设施设计文件鉴定规则(试行)

压力管道型式试验规则(TSG D7002-2006)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TSG Y6001-2008)

客运索道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TSG S6001-2008)

客运索道设计文件鉴定规则(TSG S1001-2008)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TSG R6001-2008)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 R1001-2008)

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14-2008)

燃油(汽)燃烧器安全技术规则(TSG ZB001-2008)

燃油(汽)燃烧器型式试验规则(TSG ZB002-2008)

轻小型起重设备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12-2008)

流动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05-2008)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 Q0002-2008)

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考核大纲(TSG G6003-2008)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TSG Z0005-2007)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TSG Z0004-2007)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TSG T6001-2007)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3-2007)

桅杆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10-2007)

缆索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09-2007)

升降机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08-2007)

门座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07-2007)

铁路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06-2007)

门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03-2007)

桥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02-2007)

客运拖牵索道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TSG S7001-2004)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埋弧焊钢管与聚乙烯管(]TSG D7001-2005)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TSG D6001-2006)

112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04)

113

气瓶充装人员考核大纲(TSG R6004-2006)

114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带压密封作业人员考核大纲(TSG R6003-2006)

115

医用氧舱维护管理人员考核大纲(TSG R6002-2006)

116

气瓶使用登记管理规则(TSG R5001-2005)

117

气瓶充装许可规则(TSG R4001-2006)

118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 R3001-2006)

119

气瓶设计文件鉴定规则(TSG R1003-2006)

120

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2-2005)

121

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1-2004)

122

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TSG G7001-2004)

123

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TSG G3001-2004)

124

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管理规则(TSG G1001-2004)

125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TSG Z7002-2004)

126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TSG Z7001-2004)

127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TSG Z6001-2005)

128

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纲(TSG Z0003-2005)

129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TSG Z0001-2004)

130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TSG Q7001-2006)

131

客运索道部件型式试验细则(TSG S7005-2005)

132

客运拖牵索道型式试验细则(TSG S7004-2005)

133

客运索道型式试验规则(TSG S7003-2005)

134

客运缆车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TSG S7002-2005)

135

机械停车设备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13-2006)

136

旋臂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11-2006)

137

塔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TSG Q7004-2006)

138

燃气用聚乙烯管道焊接技术规则(TSG D2002-2006)

139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 D7001-2006)

140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ZF001-2006)

141

锅炉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大纲(TSG G6001-2006)

142

安全阀维修人员考核大纲(TSG ZF002-2005)

143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TSG Z7003-2004)

第二篇:特种设备安全 监察现行 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目录 2013

特种设备现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安全技术规范

及规范性文件目录

一、法律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7号)

二、行政规章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9年1月24日修订)

2、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4、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三、地方性法规

1、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8年5月29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9号公布)

四、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总局规范性文件

综合管理

1、特种设备目录(国质检锅[2004]31号)

2、关于增补特种设备目录的通知(国质检特〔2010〕22号)

3、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总局第13号令)

4、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总局第115号令)

5、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总局第116号令)

6、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国质检锅[2003]172号)

7、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质技监局锅发[2001]57号)

8、关于实施《特种设备行政处罚工作的意见》(国质检法[2004]40号)

9、关于进一步做好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质检办特函〔2007〕575 号)

10、关于印发《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试行)》和《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的通知(国质检特函〔2007〕910号)

11、关于调整改革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的公告(2009年第67号)

12、关于实施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调整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质检特〔2009〕478号)

13、关于简化《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书》的通知(质检办特函〔2009〕1186 号)

14、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国质检特〔2010〕518号)

15、关于改进和加强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提升检验能力的指导意见国质检特〔2010〕593号

16、关于注销新列入淘汰目录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的通知(国质检特函〔2011〕369 号)

17、关于加强中小学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国质检特联 [2012]213号)

18、关于印发《特种设备安全发展 战略纲要》的通知(国质检特 [2012]22号)

锅炉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总局第2号令)

2、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定(总局第11号令)

3、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规定(总局第14号令)

4、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总局第22号令)

5、锅炉房安全管理规则(劳人锅[1988]2号)

6、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劳人锅[1985]4号)

7、锅炉司炉人员考核管理规定(国质检 [2001]38号)

8、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国质检锅 [2003]207号)

9、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质检 [2003]46号)

10、关于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国质检特函[2005]203号)

11、关于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质检办特函 [2006]144号)

12、关于进一步完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特函〔2007〕402 号)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

1、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

2、关于加强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的意见(国质检特[2006]148号)

3、关于加强临时进口移动式压力容器检验及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特函2005191号)

4、关于进一步加强尿素合成塔生产使用检验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特函[2005] 689号)

5、关于将石油天然气工业用焊接钢管等5类工业产品实行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管理的通知

(国质检特[2006]162号)

6、关于加强地下储气井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质检办特〔2008〕637号)

电梯

1、关于电梯安全监察工作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国质检特函〔2011〕370 号)

2、国家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国质检特〔2013〕14 号)

3、关于加强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和型式试验工作的通知(质检特函〔2013〕2号)

起重机械

1、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总局第92号令)

游乐设施

1、游乐园管理规定(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2001第85号)

2、关于加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嘉年华等游乐活动中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特设函[2004]116号)

3、关于调整大型游乐设施分级并做好大型游乐设施检验和型式试验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特函〔2007〕373号)客运索道

1、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运索道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特 [2004]495号)

作业人员

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总局第140号令,2011年重新修订)

2、关于公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目录的公告(2011年总局第95号令)

五、安全技术规范

综合管理

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质技监局锅发[2001]57号)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规则(国质检锅[2001]202号

3、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国质检锅[2003]174 号

4、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国质检锅[2003]251号)

5、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国质检锅[2005]220号)

6、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

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8、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

9、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

10、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纲

11、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要求

12、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13、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导则

1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15、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16、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

17、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8、燃油(气)燃烧器安全技术规则

19、燃油(气)燃烧器型式试验规则

20、锅炉压力容器专用钢板(带)制造许可规则

21、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2、安全阀维修人员考核大纲

锅炉

1、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管理规则

2、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

3、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

4、锅炉水处理检验规则

5、锅炉化学清洗规则

6、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

7、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8、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

9、锅炉安全监察技术规程(TSG G0001-2012)

压力容器

1、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5、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6、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7、气瓶设计文件鉴定规则

8、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

9、气瓶充装许可规则

10、气瓶使用登记管理规则

11、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

12、医用氧舱维护管理人员考核大纲

1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带压密封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14、气瓶充装人员考核大纲

15、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含修改单)

16、气瓶型式试验规则

17、气瓶附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8、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9、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

20、气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TSG R7003-2011)

压力管道

1、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2、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

3、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新)

4、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

5、燃气用聚乙烯管道焊接技术规则

6、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

7、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埋弧焊)

8、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细则

电梯

1、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

5、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杂物电梯)

6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

起重机械

1、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

2、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新)

3、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4、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

5、桥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6、门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7、塔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8、流动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9、铁路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10、门座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11、升降机型式试验细则

12、缆索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13、桅杆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14、旋臂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

15、轻小型起重设备型式试验细则

16、机械式停车设备型式试验细则

17、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细则

1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19、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客运索道

1、客运索道设计文件鉴定规则

2、客运索道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3、客运托牵索道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

4、客运缆车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

5、客运索道型式试验规则

6、客运拖牵索道型式试验细则

7、客运索道部件型式试验细则

大型游乐设施

大型游游乐设施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第三篇:法律法规

更正登记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房屋登记办法》第七十四、七十五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4.《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

5.《福建省城市房屋登记条例》;

6.《福州市城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办法》。

抵押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房屋登记办法》第七十四、七十五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4.《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

5.《福建省城市房屋登记条例》;

6.《福州市城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办法》。

异议登记

《物权法》

《房屋登记办法》第七十六条

《福建省房屋登记工作规程(暂行)》

首套房

五、收费标准

参见闽价费〔2012〕231号

第四篇:法律法规

清洁生产政策法规汇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关于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若干意见。环发[2003]60号

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发改委、环保局等2003年10月20日

《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环发〔2003〕101号)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年 第16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2005年3月2日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环发〔2005〕151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07〕10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实施指南。环发[2008]60号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环发〔2008〕24号)关于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09]461号

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境保护部文件。环发〔2010〕54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4]343号

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

节能节水及环保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

《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及暂行规定》。发改委40号,2005年12月2日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发改委第36号。2008年5月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2009年第24号

《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国经贸资源〔2000〕137号《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经贸、环保2003年

《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三批)》发改委2006年第86号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

第五篇:最新法律法规

一、最新法律类文献与中央精神

(一)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1982 年 12 月 4 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修定。

2.现行宪法可以追溯到 1949 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 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4.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5.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6.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国家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等,这些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

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8.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9.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10.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1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二)“四项改革”

1.改革劳教制度。劳教制度建立以来,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快推进,社会上要求改革劳教制度的呼声日趋强烈。同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政法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不断提升,也为改革劳教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2.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政法机关要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出发,以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为契机,把依法维权与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确保群众的诉求解决得更好、信访秩序维护得更好。

3.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以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公信力的深层次问题为着力点,正确处理依法行使职权与依法接受监督的关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确保司法公正。

4.改革户籍制度。积极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方向,以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为保障,统筹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区别情况、积极作为,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让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镇和农村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二、最新修订的法律法规

1.新民事诉讼法

(1)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建立“小额诉讼”制度,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30%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2)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法律: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公益诉讼制度迈出跨越性一步。

(3)民事检察监督权:修改后的法律增加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2.新刑事诉讼法

(1)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死刑复核更慎重:落实“少杀、慎杀”原则,新刑诉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3)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同时,为了防止侦查机关刑讯逼供的发生,还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标准: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例如:第 54 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4)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并予以保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5)自被第一次讯问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6)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的, 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7)扩大了法律援助适用范围

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聋、哑、盲人的,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应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外,新刑事诉讼法将这个法律援助的范围扩大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要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也要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提供辩护。

(8)刑事诉讼原则

一是无罪推定原则:凡受到刑事控告者,在未经依法证实有罪之前,应当有权被视为无罪的。

a.被告有沉默权。不得强迫被告自供或者认罪。

b.控告方承担举证责任

c.疑罪从无。也就是当有疑问的时候,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不能够

确定有罪的时候,就应当宣告其为无罪。

二是禁止重复追究原则:就是“一事不再理”,也就是说对于被追究者的同一行为,一旦作出有罪或者无罪的确定判决,就不得再次对同一行为予以审判或者处罚。

a.侦控机关不得依照同一理由重复侦查或者起诉已经作出处理的行为。

b.审判机关对于上述行为不得再次审理,更不能够予以处罚。

3.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长期战略任务;

(2)“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

(3)老年人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4)失能护理补贴和高龄津贴制度入法;

(5)老年人享受社会服务受法律保护。

4.精神卫生法

2012 年 10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精神卫生法。针对社会上“被精神病”现象屡有发生的问题,该法明确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严格设置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条件和程序,并对故意将非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入医疗机构治疗的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5.出境入境管理法

1985 年制定了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2012年 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出境入境管理法在总结两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外国人入境出境、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的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工具出境入境的边防检查等,均纳入该法调整范围。

6.修改劳动合同法

重点解决劳务派遣被滥用及不规范的问题。一是明确劳动合同用工是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二是规定用工单位的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三是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四是严格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的条件,强化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责。

三、关键知识的补充--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勾画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图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最新进展。

一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握的重大理论问题、战略部署等,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

二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思想引领和精神旗帜。

三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两个 100 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四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发展是夯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的根本途径。习近平多次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些重要论断,是在深刻总结中国近代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深刻揭示了发展是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所有问题困难的关键,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全党工作提供了重要思想引领和行动指针。

五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持宗旨意识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六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习近平就依法治国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强调要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坚持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七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习近平强调,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人民就幸福安康。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八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将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反腐倡廉关键在于“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

九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贯穿一系列讲话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贯穿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比如,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善于从问题出发,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发展的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等等。

十是习近平还就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下载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常用法律法规

    常用法律法规全集 国家关于驰名商标的规定是对注册商标的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的使用肯定是只能使用在被国家工商局认定的商品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注册......

    法律法规

    根据合同法规定;任何合同和要约应符合以下三条要件 1 应是当事人真实意愿表达 2 合同内容符合有关法律 法规 3 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需; 必须尊重,农民......

    法律法规

    第52题 任何机构或者市场,未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采用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同时为参与集中交易的所有买方和卖方提供履约担保的,为()。A. 正当期货交易 B. 违......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txt单身很痛苦,单身久了更痛苦,前几天我看见一头母猪,都觉得它眉清目秀的什么叫残忍? 是男人,我就打断他三条腿;是公狗,我就打断它五条腿!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

    法律法规

    法的形式,实质是法的效力等级问题。我国法的形式主要包括如下: 1. 宪法 法律地位和效力最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2. 法律 按制定机关及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分为基本......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本单位正常经营工作顺利进行,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本单位的发展提供合......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下 花 园 岩 棉 分 厂 管 理 标 准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XYG25—2007 1、 主体内容和适用范围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满足生产1.1目的 工艺要求,提高设......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炼铁厂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SGHG/LT-XX-2011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炼铁厂特种设备的维护及管理 3.定义 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