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密与涉密人员管理doc

时间:2019-05-14 03:1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定密与涉密人员管理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定密与涉密人员管理doc》。

第一篇:定密与涉密人员管理doc

定密与涉密人员管理

一、什么是定密? 1.定密的概念

定密,就是把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每一具体秘密事项,按照国家划定的“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依照法定程序确定下来,并通过相应的法规制度予以保护,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目的。

2.3.定密的基本类型

原始定密,指机关、单位依法确定某一事项为国家秘密的初始行为。

派生定密,指机关、单位执行上级机关或办理其他单位定密事项,根据已定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定密的行为。

二、定什么?检察工作保密范围 1.决定应否定密

目的、可保性、理由合法正当 2.确定密级 注意定密依据

(1)原始依据——检察工作保密事项范围(高检会(2015)4好,秘密长期):绝密8项,机密13项,秘密15项。主要包括:

——案件线索

——内部考虑及相关信息

——证据材料及相关信息(移送审查起诉前)——立案、采取强制措施的研究意见及相关信息(强制措施执行前)

——检察监督的内部敏感信息及相关情况 ——统计数据、综合分析及相关信息

——方针政策、规划部署和司法解释(公布前)——内部措施、特殊手段及相关信息 ——涉密网络和系统

(2)派生定密——已定密信息,文件汇编按照收进文件的最高密级来定,传达提纲引用密件的内容等

3.确定保密期限 注意法定期限和“长期”

比如死刑案件统计数据的保密期限是长期。

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

4.确定知悉范围

养成习惯表明保密的期限,除了时间外,还有解密期限。确定知悉范围的原则:工作需要 最小化 越少人知道保密就越安全 5.标注国家秘密标志 注意标注时间、形式、方法

一经产生即开始起草时就要标注秘密级别,不要等到形成后再标注。有的白头件,最后就是机密件。过程稿没有定密,最后定稿定密,那么过程稿就是泄密。

定密就是经办人的事情和责任。泄密处罚最重的是起草人。

在光盘上要标注秘密字样(用油性笔)

三、谁有权定密? 1.定密授权

国家上收了定密权后的救济措施 ——县级机关无原始定密权

——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机关无绝密定密权限、——企事业单位非经授权无权定密 ——定密授权由国家保密局规定

例外:公安、国家安全机关不受限制 派生定密 授权主体: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以及设区d市、自治州

授权方式 授权原则 授权形式 授权监督

2.定密责任人的确定

法定的定密责任人:机关、单位负责人,即一把手 指定的定密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可以是机关 定密责任人的条件:

第十四条 机关、单位指定的定密责任人应当熟悉涉密业务工作,符合在涉密岗位工作的基本条件。

第十六条 机关、单位 定密责任人的职责 实施条例第十条

四、怎么定密? 定密工作流程 特殊程序 方法:上报审批

2.国家秘密的变更与解除 谁定密,谁变更,谁解密

程序:承办人提出,定密责任人审批,及时重新做出标志,发出书面通知。

解密不等于可公开

公开前还要履行变更公开手续,如果允许公开,要把密级标志除掉。

转发件如果是密件,也不可以公开。

五、岗位确定

以密定岗 以岗定人 先岗后人 人随岗定 特定岗位:涉密特征明显的岗位

——制作、复制、收发、传递、保管、维修、销毁涉密载体岗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运维岗 ——涉密科研项目研究、管理岗 ——密品生产、管理岗

(核心涉密人员不得因私出国出境)特定岗位

——定密责任人岗 ——其他

非特定(量化)岗位

在工作中产生、处理国家秘密达到一定数量的岗位。密件审核岗、密件承办岗、涉密任务负责岗、涉密任务督办岗、分类 绝密级 机密级 密级级

六、资格审查

原则:先审后用、严格把关

审查主体:政治部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员管理。审查方式:书面审查、调查、国家

审查内容:国籍、政治立场、个人品行、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现实表现、主要社会关系、涉外交往情况

审查年限:每年、3年、5年

审查结果的处理:合格的,可以到涉密岗位工作;有禁止情形的,不得到涉密岗位工作;审查发现以虚假或故意隐瞒手段获得涉密资格的,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七、日常监管 ——签订保密承诺书 ——保密教育培训

——日常保密监管:保密提醒谈话、保密检查、违规纠错、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考核、出国审批、证件统管

——出国(境)审批: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不予批准。

——离岗离职

——脱密期管理

1、定密的概念是什么?

所谓定密,就是把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每一具体秘密事项,按照国家划定的“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依照法定程序确定下来,并通过相应的法规制度予以保护,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目的。

2、定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定密工作是贯彻实施《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保密工作管理体例结构中的首要工作,是各机关、单位 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只有认真地把属于国家秘密的每一具体事项及其密级,及时准确地依法确定下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受损害。不定 密,会混淆密与非密的界线,分不清在哪些是国家秘密,哪些是非国家秘密,更谈不上贯彻“积极防范,突出重点”的方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既不能维护国 家安全和利益,又会不同程度地妨碍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搞好定密工作至关重要。

3、定密的依据是什么?

定密的根本依据是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简称“保密范围”)。

4、哪一级有定密权限?

《保密法》、《实施办法》规定:各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 的基本权限应限定在县团级以上机关、单位。对不直接对外交往或不享有相应确定秘密及其密级权的单位和个体,对其产生的属于国家秘密范围规定的事项,应当及 时报请享有确定国家秘密具体事项及其密级权的业务对口的机关单位依法确定。

5、定密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定密程序包括:定具体秘密事项、定密级和保密期限,文字记载和通知应该知道的单位、人员知悉等。定密首先由承办人员根据《保密范围》提出该事项密级和保 密期限,交部门领导审核把关后送本机关、单位的领导人审核批准。一般不再报上级主管部门或保密工作部门批准。该秘密事项批准前,均应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知悉范围。

6、国家秘密确定后如何进行文字记载?

文字记载,是指该秘密事项一量确定后,要通过文字记载的形式反映出来,以便查寻和使用。

(1)在密件、密品上直接记载。

(2)采用“签批单”的形式体现。

(3)对1989年5月1日以来产生和对过去清理重新确定的秘密事项,可分别采取“某某单位国家秘密项目登记表”的方法表示。

(4)对不便用文字记载方法标明的国家秘密载体,可以用通知单的形式,告知有关单位或有关人员知悉,并要求其采取保密措施。

7、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哪几级?区分密级的标准是什么?

《保密法》第九条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这一条还原则规定了区分三个密级的标准。“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 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 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则是确定各类国家秘密事项密级的具体标准。

8、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哪一级机关确定?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简称保密范围。根据《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国防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9、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适用于哪些范围?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不但适用于本业务工作的主管部门,也适用于凡有此项业务工作的机关、单位。如纪检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不但省、市、县纪委要执行,各机关、单位有关纪检方面的秘密事项也要按此规定确定密级。

10、对各机关、单位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有什么规定?

《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对号入座”,及时确定密级,最迟不得超过十日。

11、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事项如何确定?

“不明确事项”是指《保密范围》中未作出明确规定,而又符合《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某一事项泄露后会造成八个方面后果之一的事项。其程序是,首先由该 事项的机关、单位及时拟定密级和保密期限,而后逐级报享有确定权的上级机关批准。即:属于主管业务方面的事项,报国家保密局审定的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上 级机关(一般指中央国家机关)批准。其它方面的事项(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不便规定的事项),绝密级报国家保密局审定。机密级报省保密局确定,秘密级报省或 市保密职能部门确定。在上级批准前,产生该事项的机关、单位应当按原拟定密级进行管理,不得擅自扩大知悉范围。

12、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事项和属于何种密级“有争议事项”怎样处理?

“有争议事项”是指与国家下发的各有关《保密范围》的规定不一致,出现有两个以上“号”可对的事项。遇此情况,仍应遵循“单位拟定、逐级上报批准,采取 相应保密措施”的原则,绝密级报国家保密局审定,机密级报省保密局或国家保密局审定,秘密级报省或市保密局审定。批准前,可按照主管业务部门的职能范围分 别执行,对相互交叉而又一时分不清楚的,可按较高密级执行。

13、综合部门如何定密?

“综合部门”指各级党政机关,综合办事机构等。

综 合部门所产生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哪一方面业务工作的《保密范围》规定,确定密级。对某些事项是否应 当确定密级或应确定何种密级无把握时,或向上级有关业务部门或保密工作部门征询确定密级意见。确属“不明确事项”的,应按《保密法实施办法》第十条、第十 一条的规定报有相应确定密级权的机关确定。

14、国家秘密确定后如何通知和报告?

各机关单位对其产生的国家秘密具体事项及其密级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系统、本单位的有关人员或因工作需要而涉及其他单位知悉,并明确要求其应承担的保密义务。同时还应当及时将情况通报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或保密工作部门知悉,以便监督执行。

15、标明保密期限有什么作用?

规定保密期限,适时地解密,可以使不需要的保密信息及时得到社会了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可以免除对国家秘密逐项履行解密手续的大量工作;是我国保密 制度的一项改革,不公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家秘密往往“一定终身”的不合理状况。而且又利于使过去形成的国家秘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地“自行消亡”,从而更 有利于集中力量保住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真相关的国家秘密事项。

16、保密期限有几种,主要是什么?

《保密期限》包括基本期限、特殊期限两种。

(1)基本期限。即: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其程序是:各机关单位依照《保密范围》和法定程序确定国家秘密某一具体事项密级的同时,应当同时确定保密期限。

(2)特殊期限。特殊期限分长于、短期和长期三种:A、确需长于基本期限(约密三十年、机密二十年、秘密十年)规定的,为“长于”。其确定程度是:由产 生该事项的机关、单位提出审请,逐级报至主管该事项的中央国家机关批准。B、中央国家机关有权对《保密范围》中的某类事项规定为最短保密期限的,应上报有 关中央国家机关批准。C、制定《保密范围》的中央国家机关对某类事项的保密期限,可以规定?quot;长期“,如涉及政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刑事侦 察和用于保密安全的技术措施方面的事项等。对”长期“保密事项,在有关中央国家机关或授权的上级部门没有做出解密、变更决定之前,各机关、单位应当长期采 取保密措施,不得擅自决定解密或变更。

17、保密期限如何计算?

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计算;一年以内的,按月计算;自标明的制发日起计算,不能标明制发日期的,以通知密级和保密期限之日起计算。

18、密级和保密期标志的方法是什么?

(1)书面形式的密件的标志。其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标志位置,应在封面(或首页)的左上角”☆“,”☆“左侧标密级,”☆“右侧标保密期限,如”机密☆二 十年“。书面密件中只有少量秘密内容的,除在封面上按上例形式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外,也可以直接在涉密内容之前标明密级或者在密件内容的结尾处,落款单 位、时间、限定接触范围的前面以文字形式标明。

(2)非书面形式密件的标志。应当在以能够明显识别的位置上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地图、图纸、图表应在其标题下方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带有包装的密品,应当在密品包装外的明显部位上标明密级、保密期限和限定的知悉范围。

(3)密级和保密期限变更后,应当在原标明位置的附近作出标志,密级和保密期限届满后自行解密的可不作”废除“的标志;在保密期限内提前解密的,应当以明显识别的方式标明”解密“的字样和依据。

(4)文件、资料汇编中有涉及多项密件的,应当对各独立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作出标志;摘录、引用密件中属于国家秘密内容,也应当以其中最高密级和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19、国家秘密的等级划定后过一段时间为什么还要调整?

因为国家秘密具有具体性、时间性、可变性的特点。凡是国家秘密都以具体的内容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没有内容的秘密是不存在的。另外任何秘密又都有时间性 和可变性,任何国家秘密只能在一定时间内保密,而且不是永久不变。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时代,国家秘密就更随着这些不断变化的情况不断变化。所以 国家秘密等级要根据国际国内的情况变化而不断的适时进行调整。

20、密级和保密期限变更有什么联系?

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是两种有联系但又不相同的变更,由于两者变更程序相同,所以保密法把它们合为一条。

21、变更内容和依据是什么?

保密期限的变更包括延长或缩短。(1)保密期限的延长。包括密级的变更和不变更密级的延长,一是保密期限到了自行解密,还需要继续处长保密期限的;二是根据实际需要密级上升的延长。(2)保密期限的缩短。指密级降低后的缩短(不包括不变密级的提前解密)。

22、密级和保密期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变更?

”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具体是:(1)该事项泄露后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已发生明显变化的;(2)因工作需要原接触范围需要作很大改变的;(3)上级机关在”情况紧急时“的变更。

23、密级和保密期限变更由哪个部门定?

(1)密级和保密期限变更,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保密期限届满需要延长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 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决定。(2)对变更密级权有特殊规定的变更。指:确需长于保密”基本期限“或需要短于规定保密”最短期限“的变更,应当由原确定密级 和保密期限的机关逐级报至制定《保密范围》的有关中央国家机关批准,批准前仍按原密级和保密期限管理。

24、如何解密?

解密意味着该事项不再是国家秘密。

(1)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解密,无须办理任何手续。

(2)该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如该事项公布后无损于或更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或由于”情况紧急时"由上级机关直接解密 的。但在对外交往中,根据实际需要,合法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的某一事项的全部或一部分,且对方愿依法承担保密义务,不能视为解密,而只是扩大了相应的接触 范围。

第二篇: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制度

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制度

一、涉密人员和脱密期未满的人员,原则上不得因私出国、出境。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因私出国、出境的,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须向其所在部门主管领导提出申请,主管领导审批后,由双兴镇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二、涉密人员因调离涉密岗位转入非涉密岗位、调出单位退体,以及涉密人员所在的涉密岗位变更为非涉密岗位、担负的临时涉密工作结束不再承担涉密任务等原因脱离涉密岗位,应根据其涉密等级办理相关脱密手续,明确相应的脱密期限,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脱离涉密岗位的人员在脱密期限内能够继续履行有关涉密人员的保密义务,并对担负涉密工作期间掌握知悉、管理的国家秘密继续承担相应的保密管理责任。

三、涉密人员的脱密期限根据其涉密等级和所承担涉密任务的保密需要综合确定。分别为:核心涉密人员3年;重要涉密人员2年;;一般涉密人员1年。脱密期起始时间自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算。脱密期限结束,脱密期自行解除。

四、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时,应清退其保管和使用的涉密载体及相关物品,未经批准,严禁私自销毁或做其他处理。

五、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应按照下列程序办理脱密期手续:

1、拟脱离涉密岗位的涉密人员填写《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审批表》,并报所在部门履行审批程序

2、经由涉密人员所在部门主管领导提出意见,保密工作组核准,保密工作组领导审批后,由双兴镇保密工作组负责告知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仍须履行的保密义务及责任,签《涉密人员离岗保密承诺书》。

六、脱离涉密岗位的人员,持经双兴镇保密工作组领导批准的《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审批表》和已签署的《涉密人员离岗保密承诺书》到双兴镇政府办理相应手续,履行脱密期管理措施。

七、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外商独资企业工作。

八、涉密人员退休,由其所在部门及保密工作组负责做好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工作。

九、涉密人员在脱密期期间,必须遵守各级有关涉密人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担负涉密工作期间掌握、知悉、管理的国家秘密继续承担相应保密责任,并禁止以任何形式再次接触由双兴镇人民政府管理的国家秘密。脱密期结束后,涉密人员资格解除,但仍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承担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第三篇:浅谈基层人民银行的定密与管理

浅谈基层人民银行的定密与管理

摘要:随着2010年新保密法的实施,近几年来,随着各个单位、机构对于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工作力度逐渐加大,因此保密工作具体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水平日益提高。但基层人民银行在保密工作上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存在许多难点和问题亟待解决,这必须引起基层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和其上级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加强银行员工强烈的防范意识,树立定密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从工商上从严要求,充分改进定密和管理工作,有效做好基层人民银行的定密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定密;管理

一、基层人民银行进行秘密定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对于我国的经济机构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来说,在保密工作方面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在充分加强国家秘密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上,认真最好保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定密工作。

1.1基层商业银行进行秘密定密,是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适应世界市场的客观要求 世界贸易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加入的国家具有很大的透明度、公开性和开放性,所以,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WTO的透明度、公开性、全面开放等规则,经济全球化等发展趋势等都对各个单位和机构的保密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对于基层人民银行来说,在总体原则上,我们要树立保护国家利益的目标,主要以全面、综合的原则来进行相应的定密,这样才能做到定密工作的准确可靠。

在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未披露的信息保护”进行了相应的明确的规定,这里所说的“未披露的信息”也就是商业秘密,按照相应规定,商业秘密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商业秘密保护条例,它受到WTO有关法则和规定的制约。因此,在入世的大环境下,我国金融机构对信息和秘密的保护必须提出与国际接轨的具体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我们认真了解国际公约当中要求哪些信息是公开的,哪些信息是保密的,如果我们未能及时对这个问题进行学习,采取相应的措施,便会陷入巨大的困境,会使本该保密的信息未能保密,不该保密的信息却进行了保密,失去了定密和保密工作的重要意义。

具体说来,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需要摒弃和消除人世后“无密可保”、“有密难保”等错误思想,要以国家利益为纲,树立保密工作无小事的具体工作观念,认真解决好入世后的商业秘密定密工作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知识扩充和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树立强烈的定密工作意识。

1.2 进行基层人民银行的秘密定密和管理工作,是维护基层人民银行和国家利益的重

要武器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业亦如此。而人民银行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机构,其功能集中在以下方面

(1)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3)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4)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5)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6)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7)经理国库。

(8)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9)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10)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

(11)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13)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14)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所以,不管是中央人民银行还是基层人民银行,若其保密工作做得不好,将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给国家造成无法想象的损失,若能做好保密工作,则能够有效帮助国家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促进国家金融事业快速稳定发展。

1.3 基层人民银行进行定密,是金融机构有效加强自身内部管理的需要

基层人民银行进行相应的定密工作,是金融行业本质属性和职能所决定的。为了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金融机密不外泄,基层人民银行应该把保密管理工作贯穿到整个工作环节和流程当中,由上而下地进行,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后,实施必要的定密管理工作,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充分注意保密工作的系统性、有序性和严肃性,定密工作就会出现漏洞,因而必须对自身管理的各种工作信息进行定密保密声明,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定密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基层人民银行定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对定密工作理解不够深刻,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定密难

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的水平限制,所以保密岗位人员既欠缺保密工作基本业务知识体系和知识了解,也缺乏规范统一的定密参考标准,更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引导,导致在定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该定为秘密的未定秘密,不该定秘密的定了秘密;该低定密级却高定密级,该高定密级而低定密级;并且对定密期限警察出现把握不当的现象,要么过长,要么过短,这都是由于工作人员对定密工作未能进行正确全面的把握所造成的。

2.2相应的保密规章制度很难得到真正落实

在人民银行的工作职能当中,反洗钱、征信等方面很难进行定密工作的落实,一是反洗钱和征信管理两项职能的实施,使基层人民银行的保密工作范围已不能仅满足于密级文件和密码设备的管理。更需要针对如何有效履行《反洗钱法》规定的三项保密义务和为征信管理系统内容保密等问题上下功夫,除此之外,基层人民银行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针对人们银行的具体职能,相应采取有效措施。二是由于对业务和新技术设备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导致基层人民银行在各项移动存储设备和业务系统程序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保密和定密措施,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问题。

2.3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效提高基层人们银行员工和干部的保密和定密意识

随着金融行业电子化和信息化的程度日益提高,金融业对各类金融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金融行业和各个金融机构所使用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各类金融业务系统不断升级换代,加之金融宣传工作的需要,所以经常会出现失、泄密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基层人民银行不断加大对员工和干部保密和定密工作宣传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在帮助领导和员工充分了解保密和定密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促进提高干部职工做好保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三、基层人民银行进行定密工作的具体建议

3.1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提高涉密人员素质。

一方面,基层人民银行要加强全员保密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在实际工作当中总结经验,探索建立保密教育和保密制度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在教育培训中,进行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知识和反洗钱、征信管理等业务岗位的保密教育。而且,基层人民银行的涉密人员要通过各类教育和培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既要学习有关保密规定,也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诸如《新保密法》等,更要学习人民银行各项系统业务知识,对日常工作中的涉密事项进行时间、密级等方面的准确设定,采取有效措

施进行风险防范。把保密工作放在事关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大局的高度来提高认识,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保守秘密,慎之又慎”的思想,坚决做到“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问的绝对不问,不该看的绝对不看”的基本保密准则。

3.2结合实际整章建制,提高定密保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做好保密工作的根本便是逐步根据实际工作建立建全人民银行保密工作制度,这也是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保证。应该把各项需要进行保密的事项进行同意的规划和部署,在明确食物保密范围和法律责任的前提下,制定切合实际的保密实施细则。对银行业务系统操作规程、会计所提供的报表、移动存储设备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对涉密岗位和人员要进行严格地检查考核工作,并派遣专人对其进行定期的保密教育;严格审核监控对外进行金融宣传、发表调研信息文章及各项业务系统程序升级,保证不在这些过程中秘密泄露。

3.3加大保密检查力度,促进保密管理规范化

目前在基层人民银行当中,保密检查以“三密件”管理和密码设备管理为主要检查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检查的全面性不够,这就要求上级人民银行在进行检查前,首先抽调机要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教育,研究制定统一的保密工作操作规程,并在进行检查工作的过程当中,加强和促进工作的交流,在交流中提高保密工作的质量,最终提升保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四、金融机构商业秘密的管理

基层商业银行在深入贯彻落实《保密法》的基础和前提下,要积极探索新时期下保密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大依法治密工作的力度,坚持“积极防范,严格管理,突出重点,确保安全”的基本方针,在上级人民银行的领导下,整章建制,综合防范,尽力确保不发生严重的失、泄密事故。

4.1建立一个适应入世和对外开放形势要求的严密的保密管理体制

入世后,我国金融机构的保密管理体制也要随着不断改进和完善。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保密组织,明确保密人员职责。要在保委会当中积极吸纳对人民银行主要业务和职能十分熟悉的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更加有效的发挥这些人对保密工作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还要明确分工,增强其责任感,按业务归口实行“条块”管理,把保密工作的任务纳入日常业务工作范畴。

4.2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保密制度,严格按章办事

为了做好好人民银行的定密和保密工作,必须制定出与保护国家秘密相配套的切实可行

各项规章制度。各基层人民银行可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和定密情况,制订出相应的秘密管理办法、涉密岗位人员管理规定、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等规章制度,规范商业秘密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4.3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努力实现保密检查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金融机构的保密管理和检查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保密管理的方面也越来越多,包括经济、科技、通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因此,在新形势下保密工作检查要建立新的机制,一要依靠先进设备,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起现代化的保密检查监控体系;二要制定秘密事项全程跟踪检查,加强秘密事项每个环节的保护;三要建立起科学的检查方法,采取人力检查与技术手段检查相结合、事前检查与事后检查相结合等方法,确保秘密安全。

4.3.1加强对基层人民银行员工尤其是重点涉密人员的管理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不断涌进,金融人才的争夺战不可避免。受外资金融机构工资高、福利待遇好的影响,中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跳槽”现象会时有发生。构成金融机构商业秘密泄漏的隐患,因而,对人的管理至关重要。各金融机构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对员工,尤其是重要涉秘人员的管理。首先在选人方面要把好入门关,除了考虑工作能力外,还要对其品行方面进行审查,特别是参与开发业务程序的电脑人员、掌握优质客户等重大信息的营销管理人员或其他重要涉密岗位的人员。其次要加强全员保密知识教育,使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保密工作和泄密的危害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再次要完善保密相关手续,要与保密人员签订有关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保密责任和义务。要加强涉密人员脱密期的管理,对涉密人员的离岗、离职、出境等,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稽核和保密检查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4.3.2加强对商业秘密各种载体的管理

如今,商业秘密载体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纸质文件、光盘、计算机等。对这些载体的管理,各基层人民银行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分别对待。对于纸质的文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保密文件管理责任制,全面规范文件的拟稿、复制、打印、标识、收发、借阅、保管、归档、销毁等过程;强调保密文件要锁入保密室或保险柜,由专人保管;明确文件的借阅范围,规定不同性质的文件应限于不同范围的借阅;文件的复制销毁要有可靠的方法,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对于光盘的管理,要与纸质文件一样加强管理,要做到明密分开,对秘密光盘必须定密、标密。在计算机管理方面,要全面记录计算机使用情况;设置进人计算机的秘密口令,对数据和软件加密;使用防毒软件和硬件,防止网络病毒对软件、数据的破坏等等。

参考文献:

[1] 时春明.注意保守银行的商业秘密[J].金融信息参考,2002(4).[2] 陈燕文,蒋频元,梁什健.加入WTO后金融保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南方金融,2002(8).[3] 缪齐贵.国家密级文件定密和解密应讲求规范[J].秘书之友,2007(2).[4] 柯伯杰.基层人民银行工作的浅见[J],浙江金融,1985(5).

第四篇: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保密局令

2014 年 第 1 号

现公布《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 长

孟祥锋

2014年3月9日

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秘密定密管理,规范定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定密,是指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依法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活动。

第三条 机关、单位定密以及定密责任人的确定、定密授权和定密监督等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机关、单位定密应当坚持最小化、精准化原则,做到权责明确、依据充分、程序规范、及时准确,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第五条 机关、单位应当依法开展定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检查,接受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定密授权

第六条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以下简称授权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或者机关、单位申请作出定密授权。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授权机关名单在有关范围内公布。

第七条 中央国家机关可以在主管业务工作范围内作出授予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定密权的决定。省级机关可以在主管业务工作范围内或者本行政区域内作出授予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定密权的决定。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可以在主管业务工作范围内或者本行政区域内作出授予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定密权的决定。

定密授权不得超出授权机关的定密权限。被授权机关、单位不得再行授权。第八条 授权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对承担本机关定密权限内的涉密科研、生产或者其他涉密任务的机关、单位,就具体事项作出定密授权。

第九条 没有定密权但经常产生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或者虽有定密权但经常产生超出其定密权限的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可以向授权机关申请定密授权。

机关、单位申请定密授权,应当向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没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应当向其上级机关提出。

机关、单位申请定密授权,应当书面说明拟申请的定密权限、事项范围、授权期限以及申请依据和理由。

第十条 授权机关收到定密授权申请后,应当依照保密法律法规和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以下简称保密事项范围)进行审查。对符合授权条件的,应当作出定密授权决定;对不符合授权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授权的决定。

定密授权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明确被授权机关、单位的名称和具体定密权限、事项范围、授权期限。

第十一条 授权机关应当对被授权机关、单位行使所授定密权情况进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定密授权不当或者被授权机关、单位对所授定密权行使不当的,应当通知有关机关、单位纠正。

第十二条 被授权机关、单位不再经常产生授权范围内的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授权事项不再作为国家秘密的,授权机关应当及时撤销定密授权。

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授权事项密级发生变化的,授权机关应当重新作出定密授权。

第十三条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作出的授权决定和撤销授权决定,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作出的授权决定和撤销授权决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机关、单位收到定密授权决定或者撤销定密授权决定后,应当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定密责任人

第十四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对定密工作负总责。

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单位负责人可以指定本机关、本单位其他负责人、内设机构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为定密责任人,并明确相应的定密权限。

机关、单位指定的定密责任人应当熟悉涉密业务工作,符合在涉密岗位工作的基本条件。

第十五条 机关、单位应当在本机关、本单位内部公布定密责任人名单及其定密权限,并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机关、单位定密责任人和承办人应当接受定密培训,熟悉定密职责和保密事项范围,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

第十七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发现其指定的定密责任人未依法履行定密职责的,应当及时纠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调整:

(一)定密不当,情节严重的;

(二)因离岗离职无法继续履行定密职责的;

(三)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建议调整的;

(四)因其他原因不宜从事定密工作的。

第四章 国家秘密确定

第十八条 机关、单位确定国家秘密应当依据保密事项范围进行。保密事项范围没有明确规定但属于保密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

第十九条 下列事项不得确定为国家秘密:

(一)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二)属于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三)已经依法公开或者无法控制知悉范围的;

(四)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公开的。

第二十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有定密权的,应当依法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没有定密权的,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有定密权的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机关、单位或者办理其他机关、单位已定密事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根据所执行或者办理的国家秘密事项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第二十一条 机关、单位确定国家秘密,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作出书面记录,注明承办人、定密责任人和定密依据。

第二十二条 国家秘密具体的保密期限一般应当以日、月或者年计;不能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国家秘密的解密条件应当明确、具体、合法。

除保密事项范围有明确规定外,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不得确定为长期。

第二十三条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在国家秘密载体上标明。不能标明的,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第二十四条 国家秘密一经确定,应当同时在国家秘密载体上作出国家秘密标志。国家秘密标志形式为“密级★保密期限”、“密级★解密时间”或者“密级★解密条件”。

在纸介质和电子文件国家秘密载体上作出国家秘密标志的,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标注在封面左上角或者标题下方的显著位置。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国家秘密载体和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的国家秘密标志,应当标注在壳体及封面、外包装的显著位置。

国家秘密标志应当与载体不可分离,明显并易于识别。

无法作出或者不宜作出国家秘密标志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凡未标明保密期限或者解密条件,且未作书面通知的国家秘密事项,其保密期限按照绝密级事项30年、机密级事项20年、秘密级事项10年执行。

第二十五条 两个以上机关、单位共同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由主办该事项的机关、单位征求协办机关、单位意见后确定。临时性工作机构的定密工作,由承担该机构日常工作的机关、单位负责。

第五章 国家秘密变更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关、单位应当对所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及时作出变更:

(一)定密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保密事项范围发生变化的;

(二)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的。

必要时,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变更下级机关、单位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

第二十七条 机关、单位认为需要延长所确定国家秘密事项保密期限的,应当在保密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延长保密期限使累计保密期限超过保密事项范围规定的,应当报规定该保密事项范围的中央有关机关批准,中央有关机关应当在接到报告后30日内作出决定。

第二十八条 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其有关工作人员不在知悉范围内,但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国家秘密知悉范围以外的机关、单位及其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原定密机关、单位同意。

原定密机关、单位对扩大知悉范围有明确规定的,应当遵守其规定。

扩大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应当作出详细记录。

第二十九条 国家秘密变更按照国家秘密确定程序进行并作出书面记录。

国家秘密变更后,原定密机关、单位应当及时在原国家秘密标志附近重新作出国家秘密标志。

第三十条 机关、单位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的,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当在国家秘密标志附近标明变更后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延长保密期限的书面通知,应当于原定保密期限届满前送达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第六章 国家秘密解除

第三十一条 机关、单位应当每年对所确定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解密:

(一)保密法律法规或者保密事项范围调整后,不再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

机关、单位经解密审核,对本机关、本单位或者下级机关、单位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事项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即视为解密。

第三十二条 国家秘密的具体保密期限已满、解密时间已到或者符合解密条件的,自行解密。

第三十三条 保密事项范围明确规定保密期限为长期的国家秘密事项,机关、单位不得擅自解密;确需解密的,应当报规定该保密事项范围的中央有关机关批准,中央有关机关应当在接到报告后30日内作出决定。

第三十四条 除自行解密的外,国家秘密解除应当按照国家秘密确定程序进行并作出书面记录。

国家秘密解除后,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人员应当及时在原国家秘密标志附近作出解密标志。

第三十五条 除自行解密和正式公布的外,机关、单位解除国家秘密,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第三十六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解密之后需要公开的,应当依照信息公开程序进行保密审查。

机关、单位对已解密的不属于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公开的,应当经原定密机关、单位同意。

机关、单位公开已解密的文件资料,不得保留国家秘密标志。对国家秘密标志以及属于敏感信息的内容,应当作删除、遮盖等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机关、单位对拟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档案,应当进行解密审核,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符合解密条件的档案,应当予以解密。

已依法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档案,其解密办法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章 定密监督

第三十八条 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定密以及定密责任人履行职责、定密授权等定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十九条 机关、单位应当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本机关、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统计情况。

下一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上一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本行政区域定密工作情况。

第四十条 中央国家机关应当依法对本系统、本行业的定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发现下级机关、单位定密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其纠正,也可以直接作出确定、变更或者解除的决定。

第四十一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机关、单位定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或者责令整改。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定密责任人和承办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机关、单位应当及时纠正并进行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给予处分:

(一)应当确定国家秘密而未确定的;

(二)不应当确定国家秘密而确定的;

(三)超出定密权限定密的;

(四)未按照法定程序定密的;

(五)未按规定标注国家秘密标志的;

(六)未按规定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的;

(七)未按要求开展解密审核的;

(八)不应当解除国家秘密而解除的;

(九)应当解除国家秘密而未解除的;

(十)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三条 机关、单位未依法履行定密管理职责,导致定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应当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九章 附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中央国家机关”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及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全国人大机关、全国政协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国家局,以及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机关;

(二)“省级机关”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三)“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包括地(市、州、盟、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机关和人民团体,中央国家机关设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地区、盟设立的派出机构;

(四)第九条所指“经常”,是指近3年来年均产生6件以上国家秘密事项的情形。

第四十五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定,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国家秘密定密管理的具体办法。

第四十六条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定密授权和定密责任人确定的具体办法,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国家安全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0年9月19日国家保密局令第2号发布的《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和1990年10月6日国家保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3号发布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标志的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保密局令 2014 年 第 1 号

现公布《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 长

孟祥锋

2014年3月9日

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秘密定密管理,规范定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定密,是指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依法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活动。

第三条 机关、单位定密以及定密责任人的确定、定密授权 和定密监督等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机关、单位定密应当坚持最小化、精准化原则,做到权责明确、依据充分、程序规范、及时准确,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第五条 机关、单位应当依法开展定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检查,接受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定密授权

第六条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以下简称授权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或者机关、单位申请作出定密授权。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授权机关名单在有关范围内公布。

第七条 中央国家机关可以在主管业务工作范围内作出授予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定密权的决定。省级机关可以在主管业务工作范围内或者本行政区域内作出授予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定密权的决定。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可以在主管业务工作范围内或者本行政区域内作出授予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定密权的决定。

定密授权不得超出授权机关的定密权限。被授权机关、单位不得再行授权。

第八条 授权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对承担本机关定密权限内的涉密科研、生产或者其他涉密任务的机关、单位,就具体 事项作出定密授权。

第九条 没有定密权但经常产生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或者虽有定密权但经常产生超出其定密权限的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可以向授权机关申请定密授权。

机关、单位申请定密授权,应当向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没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应当向其上级机关提出。

机关、单位申请定密授权,应当书面说明拟申请的定密权限、事项范围、授权期限以及申请依据和理由。

第十条 授权机关收到定密授权申请后,应当依照保密法律法规和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以下简称保密事项范围)进行审查。对符合授权条件的,应当作出定密授权决定;对不符合授权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授权的决定。

定密授权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明确被授权机关、单位的名称和具体定密权限、事项范围、授权期限。

第十一条 授权机关应当对被授权机关、单位行使所授定密权情况进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定密授权不当或者被授权机关、单位对所授定密权行使不当的,应当通知有关机关、单位纠正。

第十二条 被授权机关、单位不再经常产生授权范围内的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授权事项不再作为国家秘密的,授权机关应当及时撤销定密授权。

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授权事项密级发生变化的,授权机关应 当重新作出定密授权。

第十三条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作出的授权决定和撤销授权决定,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作出的授权决定和撤销授权决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机关、单位收到定密授权决定或者撤销定密授权决定后,应当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定密责任人

第十四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对定密工作负总责。

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单位负责人可以指定本机关、本单位其他负责人、内设机构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为定密责任人,并明确相应的定密权限。

机关、单位指定的定密责任人应当熟悉涉密业务工作,符合在涉密岗位工作的基本条件。

第十五条 机关、单位应当在本机关、本单位内部公布定密责任人名单及其定密权限,并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机关、单位定密责任人和承办人应当接受定密培训,熟悉定密职责和保密事项范围,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

第十七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发现其指定的定密责任人未依法履行定密职责的,应当及时纠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调整:

(一)定密不当,情节严重的;

(二)因离岗离职无法继续履行定密职责的;

(三)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建议调整的;

(四)因其他原因不宜从事定密工作的。

第四章 国家秘密确定

第十八条 机关、单位确定国家秘密应当依据保密事项范围进行。保密事项范围没有明确规定但属于保密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

第十九条 下列事项不得确定为国家秘密:

(一)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二)属于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三)已经依法公开或者无法控制知悉范围的;

(四)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公开的。

第二十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有定密权的,应当依法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没有定密权的,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有定密权的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机关、单位或者办理其他机关、单位已定密事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根据所执行或者办理的国家秘密事项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第二十一条 机关、单位确定国家秘密,应当依照法定程序 进行并作出书面记录,注明承办人、定密责任人和定密依据。

第二十二条 国家秘密具体的保密期限一般应当以日、月或者年计;不能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国家秘密的解密条件应当明确、具体、合法。

除保密事项范围有明确规定外,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不得确定为长期。

第二十三条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在国家秘密载体上标明。不能标明的,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第二十四条 国家秘密一经确定,应当同时在国家秘密载体上作出国家秘密标志。国家秘密标志形式为“密级★保密期限”、“密级★解密时间”或者“密级★解密条件”。

在纸介质和电子文件国家秘密载体上作出国家秘密标志的,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标注在封面左上角或者标题下方的显著位置。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国家秘密载体和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的国家秘密标志,应当标注在壳体及封面、外包装的显著位置。

国家秘密标志应当与载体不可分离,明显并易于识别。

无法作出或者不宜作出国家秘密标志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凡未标明保密期限或者解密条件,且未作书面通知的国家秘密事项,其保密期限按照绝密级事项30年、机密级事项20年、秘 密级事项10年执行。

第二十五条 两个以上机关、单位共同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由主办该事项的机关、单位征求协办机关、单位意见后确定。

临时性工作机构的定密工作,由承担该机构日常工作的机关、单位负责。

第五章 国家秘密变更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关、单位应当对所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及时作出变更:

(一)定密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保密事项范围发生变化的;

(二)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的。

必要时,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变更下级机关、单位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

第二十七条 机关、单位认为需要延长所确定国家秘密事项保密期限的,应当在保密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延长保密期限使累计保密期限超过保密事项范围规定的,应当报规定该保密事项范围的中央有关机关批准,中央有关机关应当在接到报告后30日内作出决定。

第二十八条 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其有关工作人员不在知悉范围内,但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国家秘密知悉范围以外的机关、单位及其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原定密机关、单位同意。

原定密机关、单位对扩大知悉范围有明确规定的,应当遵守其规定。

扩大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应当作出详细记录。

第二十九条 国家秘密变更按照国家秘密确定程序进行并作出书面记录。

国家秘密变更后,原定密机关、单位应当及时在原国家秘密标志附近重新作出国家秘密标志。

第三十条 机关、单位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的,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当在国家秘密标志附近标明变更后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延长保密期限的书面通知,应当于原定保密期限届满前送达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第六章 国家秘密解除

第三十一条 机关、单位应当每年对所确定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解密:

(一)保密法律法规或者保密事项范围调整后,不再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

机关、单位经解密审核,对本机关、本单位或者下级机关、单位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事项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即视为解密。

第三十二条 国家秘密的具体保密期限已满、解密时间已到或者符合解密条件的,自行解密。

第三十三条 保密事项范围明确规定保密期限为长期的国家秘密事项,机关、单位不得擅自解密;确需解密的,应当报规定该保密事项范围的中央有关机关批准,中央有关机关应当在接到报告后30日内作出决定。

第三十四条 除自行解密的外,国家秘密解除应当按照国家秘密确定程序进行并作出书面记录。

国家秘密解除后,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人员应当及时在原国家秘密标志附近作出解密标志。

第三十五条 除自行解密和正式公布的外,机关、单位解除国家秘密,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第三十六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解密之后需要公开的,应当依照信息公开程序进行保密审查。

机关、单位对已解密的不属于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公开的,应当经原定密机关、单位同意。

机关、单位公开已解密的文件资料,不得保留国家秘密标志。对国家秘密标志以及属于敏感信息的内容,应当作删除、遮盖等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机关、单位对拟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档案,应当进行解密审核,对本机关、本单 位产生的符合解密条件的档案,应当予以解密。

已依法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档案,其解密办法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章 定密监督

第三十八条 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定密以及定密责任人履行职责、定密授权等定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十九条 机关、单位应当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本机关、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统计情况。

下一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上一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本行政区域定密工作情况。

第四十条 中央国家机关应当依法对本系统、本行业的定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发现下级机关、单位定密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其纠正,也可以直接作出确定、变更或者解除的决定。

第四十一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机关、单位定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或者责令整改。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定密责任人和承办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机关、单位应当及时纠正并进行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 果的,依纪依法给予处分:

(一)应当确定国家秘密而未确定的;

(二)不应当确定国家秘密而确定的;

(三)超出定密权限定密的;

(四)未按照法定程序定密的;

(五)未按规定标注国家秘密标志的;

(六)未按规定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的;

(七)未按要求开展解密审核的;

(八)不应当解除国家秘密而解除的;

(九)应当解除国家秘密而未解除的;

(十)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三条 机关、单位未依法履行定密管理职责,导致定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应当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九章 附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中央国家机关”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及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全国人大机关、全国政协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国家局,以及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机关;

(二)“省级机关”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三)“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包括地(市、州、盟、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机关和人民团体,中央国家机关设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地区、盟设立的派出机构;

(四)第九条所指“经常”,是指近3年来年均产生6件以上国家秘密事项的情形。

第四十五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定,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国家秘密定密管理的具体办法。

第四十六条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定密授权和定密责任人确定的具体办法,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国家安全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0年9月19日国家保密局令第2号发布的《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和1990年10月6日国家保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3号发布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标志的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定密与涉密人员管理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定密与涉密人员管理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海洋大学涉密人员脱密期保密承诺书

    涉密人员脱密期保密承诺书 本人在中国海洋大学 工作期间,从事 的工作涉及国家秘密,涉密人员类别为: 。现脱离涉密工作,并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中国海洋大学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规......

    定密论文

    浅析定密责任人制度 【内容摘要】 定密是保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保密工作的一个难点,已成为制约保密工作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保密管理的开展和保密工作的发展。定密工作是一......

    重点涉密人员保密管理

    重点涉密人员保密管理 一、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 领导干部的保密责任制是指担任县处级以上(各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在对自己主管或者分管的业务工作负责的同时,必须对其......

    济南大学涉密人员(国防科技)脱密期保密责任书

    济南大学涉密人员(国防科技)脱密期保密责任书姓名: 涉及密级:口绝密口机密口秘密 涉密身份:口研究人员口管理人员 涉密事项: 脱密原因: 新的单位: 地址:省市(县)邮编: 电话:E—mail: 在......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迁安益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涉密人员保密管理,全面规范公司的保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1、涉密人员负有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责任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应自觉遵守有关的法规和制度,接受保密组织的教育和监督。 2、选拔任用涉密人员,要依照机要干部......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涉密人员保密管理制度一、在岗涉密人员保密管理 (一)、我单位涉密人员为一般涉密人员,对在岗涉密人员填写涉密人员登记表,并报区保密局备案。 (二)、坚持涉密人员“先培训,后上岗”......

    涉密人员行为准则

    涉密人员行为准则版本/修订状态:1.0适用范围: 1.2.1本准则适用于公司全体涉密人员。 1.2.2公司非涉密人员参照本准则执行。 术语与定义 公司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