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物理总复习浮力专题训练20180519
浮力分类专题训练
一、求浮力的几种方法:
方法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其中向F向上、F向下分别表示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例1】一正方体物体浸没在水中,上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10N,下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20N,则F浮=______N。
【例2】一正方体边长为10cm,浸没在水中,上底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N,则P上=________,P下=_________,FF=__________,F下=_________。方法2:称重法:F浮=G-F拉。
其中G代表物体所受的重力,F拉代表物体浸到液体中时所受的拉力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例1】一物体在空气中重5N,浸没在水中称重为3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当物体的一半浸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方法3:二力平衡法,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F浮=G物。
【例1】一物体重4N,放于水中时漂浮于水面,该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N,当把该物体放于酒精中时,处于悬浮状态,该物体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N,当物体放入另一种密度只有酒精密度一半的液体时,物体所受的浮力________N。方法4:公式法:F浮=G排=ρ液gV排
3【例1】一物体重2N,体积为100cm,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
二、公式的灵活应用 1.基本公式 : F浮=ρ液gv排 G物==ρ
物
gv物
液2.推导公式 :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F浮=ρ推导公式物gv排 G==ρ
物
gv物)
V排V物液(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物体在几分之几的体积浸入液体中,则物体的密度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例1】一物重20N,浸没于水中称重为10N,浸没于另一种液体中称重为12N,求ρ物、ρ液。【例2】一个实心物体,放在水中静止时,有_________kg/m。
【例3】一物体重10N,放入水中时
32的体积露出液面,则该物体的密度是541的体积浸入水中,放入另一种液体中物体有的体积浸52入该液本中,则ρ物=________,ρ液=___________。
【例4】一物体在空气中称10N,将其完全浸入水中称量时,重5N,则ρ物=_____,将其一半露出水面再次称量,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N。
三、物体的沉浮条件
判断方法一:当物体浸没时所受浮力为F浮(1)当F浮=G时,物体悬浮;(2)当F浮>G时,物体漂浮;(3)当F浮<G时,物体沉底。
【例1】有一空心球,重4.5N,体积为0.5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
练习1.一实心物体重5N,将该物体轻轻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水面由100ml上升到200ml,则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
练习2.一空心球,质量为0.5千克,体积为0.4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N。
练习3.一球重50N,将该球投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20N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为__________。
练习4.一球重50N,将其放入装有水的杯中,从中溢出了20N的水,则该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
33方法二:物体的质量记为m物,物体不论空心或实心,物体的整体体积记为V物,则m物V物
(1)当=ρ液时,物体悬浮;(2)当<ρ液时,物体漂浮;(3)当>ρ液时,物体沉底; 【例1】一空心球,质量为0.5kg,体积为0.4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球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
练习1.一物体,质量为0.6kg,体积为0.5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球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将其抛入水银中静止后,球在水银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
练习2.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铝球;(1)放入水银中后,所受的浮力关系为: F铜___F铁___F铝。(2)投入水中后,所受的浮力的关系为F铜___F铁___F铝。
练习3.如图所示,三个体积相同的球在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则三球所受的浮力关系FA___FB___FC。
练习4.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球在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则三球所受的浮力关系FA___FB___FC。三个球的体积关系VA___VB___VC。
能力提升
【例2】已知甲球两个实心球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1:2,体积之比为V甲:V乙=2:3,放入足够深的某种液体中自由静止后,所受浮力之比为F甲:F乙=2:5.则这两个物体在该液体中自由静止时所处的状态是:
A.两球都漂浮在液面上 B.甲漂浮,乙沉底 C.甲乙都沉底 D.甲悬浮,乙沉底
【例3】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6N和5N,判定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酒精的密度为0.8×10Kg/m)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在漂浮 B.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C.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33
3四、液面升降问题。
1、一块冰漂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______。
2、一空心冰块漂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______。
3、一容器中装一定量的盐水,水中漂浮一块冰,当冰块全部熔化后,容器中的液面_________。
4、一空心冰块漂浮在油面,当冰块全部熔化后,液面___________。(ρ油<ρ水)。
5、一大容器中装有一些水,水面上漂浮一小容器,小容器中装有下列物体,当将小容器中的物体放入大容器中后,液面如何变化。
(1)石块(ρ石>ρ水),液面__________。(2)水 液面__________。(3)塑料(ρ塑<ρ水)液面___________。(4)乒乓球 液面__________。
6、一容器中,下面装有水,上面有一层很厚的油,中间悬浮一块冰,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将___________,油面将____________。
五、利用浮力求密度。
【例1】量筒中装有水100ml,现将一密度待测的物体轻轻放入量筒的水中,物体漂浮在水面,此时水面上升到150ml,用一细钢丝将待测物体完全压入水中,此时液面上升到200ml时,则ρ物=___________。
【例2】一空心玻璃瓶密度待测,现将该瓶口朝上轻轻放入装有100ml的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200ml,然后将玻璃瓶完全压没于水中(瓶中充满水),此时水面对应为150ml,则ρ=________。
【例3】已知一密度待测的物体的密度大于水,今在一圆柱形容器中装适量水,水面上漂浮一小容器,此时水面的高度为h1,将待测物体放入小容器中,小容器继续漂浮,水面对应的高度为h2,将待测物体从小容器中拿出放入大容器的水中,此时液面对应的高度为h3,则ρ=____________。
物玻 4
第二篇:初二物理概念总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 小孔成像。
5、光速:C=3×108m/s=3×105k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f2f 幻灯机 u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2)、常用单位:mA、μA(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2)、方法: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 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第七章 《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 ⑵ “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kwh、h” 6、测量: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三 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4、应用——电热器 四 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 ⑴ 低压供电线: ⑵ 电能表: ⑶ 闸刀(空气开关): ⑷ 保险盒: ⑸ 插座: ⑹ 用电器(电灯)、开关: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三)、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六章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⑵电阻箱。 三、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 I=U/R 四、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右图) 五、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第八章 《电与磁》复习提纲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Ι、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①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③应用:电磁铁 三、电磁感应: 1、学史: 英 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发现。 2、感应电流: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运动方向和 磁场方向 有关。 4、应用——交流发电机 5、交流电和直流电: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 和 磁场方向 有关。 2、应用——直流电动机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测体积——量筒(量杯) 5、测固体的密度 第六章 欧姆定律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与电源并联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电源正级,负接线柱接电源负极度。C、根据被测电路的不同,可以选择“0 ~ 3V”和“0 ~ 15V”两个量程。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关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支电池的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和论证、E、评估;F、交流(大体内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骤可省略)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三、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有千欧(KΩ,1KΩ = 103Ω)和兆欧(MΩ,1MΩ = 106Ω),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长度;C、横截面积;D、温度。一般情况下,某一导体被制造出来以后,其电阻除了随温度的变化有一点改变之外,我们就近似地认为其电阻不变了,它也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5、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它应该与被测电路串联。 四、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 = U / R,变形公式有:U = I R,R = U / 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A、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B、不能把这个公式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5、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 = U / R 可知,因为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 = U / R 的变形 R = U / 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3、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椐欧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第七章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1KWh = 3.6 106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马力 = 735瓦。电功率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 = W / t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 = I 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 = I2 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第八章 电与磁 一、磁场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第九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 108 m / 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 和频率f的乘积: c = f 单位分别是 m / 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 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4、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流。 VIDEO IN 视频输入 VIDEO OUT 视频输出 AUDIO IN 音频输入 AUDIO OUT 音频输出 RADIO IN 射频输入 RADIO OUT 射频输出 S-VIDEO S端子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长在10m ~ 1mm之间,频率在30MHz ~ 3 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3、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 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xiaolin@sever.com.cn @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中国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本册物理知识汇总 本册有关名称概念 名称 含义 符号 单位(常用单位)单位符号 电流 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大小 I 安培(毫安)A(mA) 电压 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 U 伏特(千伏、毫伏)V(kV、mV) 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R 欧姆(千欧、兆欧)(k、M) 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快慢 P 瓦特(千瓦、马力)W(kW、匹) 电能 电流具有的做功的能量 W 焦耳(千瓦时)J(kWh) 波速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C 米每秒(千米每秒)m/s(km/s)波长 电磁波一个波长的长度 米(千米)m(km) 频率 1秒钟内波长的个数 f 赫兹(千赫、兆赫)Hz(kHz、MHz) 本册有关公式 名称 公式 含义 变形公式 欧姆定律 I = U / R 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 U = I RR = U / I 电功率公式1 P = W / t 电功率与电能正比,与时间成反比(两者要同时考虑)W = P tT = W / P 电功率公式2 P = I U 电功率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 I = P / UU = P / I 电功率公式3 P = I2 R 电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与电阻的乘积 R = P / I2 电功率公式4 P = U2 / R 电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R = U2 / P 电磁波速度公式 c = f 波速等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 = c / ff = c / 本册有关科学家 姓名 国籍 事迹 涉及物理学知识 欧姆 德国 1826年总结归纳出欧姆定律 电路物理量的关系 奥斯特 丹麦 1820年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 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英国 1831年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规律 电磁感应现象 贝尔 美国 1876年发明了电话 信息的传递 富兰克林 美国 发明了避雷针 安全用电 沈括 中国宋代 发现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 地磁场 梅曼 美国 1960年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激光 莫尔斯 发明了电报 数字通信 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总分关系 连结情况 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总分关系 表达式 串联电路 电流各处相等 I总 = I1 = I2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U总 = 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之和 R总 = R1+R2 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总 = I1+I2 电压各处相等 U总 = U1 = U2 总电阻的倒数和等于各支路的倒数之和 一、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一、选择题(共10分)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 2.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 m。医院里常按图1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 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是() A.5m B.2m C.3m D.4m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红直不明白:在光纤通信中,光信号是怎样经过漫长而又曲折的线路,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呢?后来通过“探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她终于明白了:光信号在光纤中() A.是靠光纤壁不断地反射而向前传播 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那样传播 C.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传播 D.是靠光纤壁不断地折射而向前传播 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冉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 C.大气压的作崩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 5.图2所示的是高压输电线路,其中高压输电线与变压器之司安装有避雷器,它的作用是防止变压器遭受雷击。关于这种避雷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避雷器在通常电压下是导体,在遇到雷击的电压时是绝缘体 B.在任何电压下避雷器都是导体 C.在任何电压下避雷器都是绝缘体 D.避甫器在遇到雷击的电压叫是导体,在通常电压下是绝缘体 二、填空题(共18分).金秋十月,小琪一家人来到郊区游玩,看到农民过去用来舂米粉的工具(如图3所示)和磨面的工具(如图4所示)。小琪联想学过的简单机械,发现这两件工具其实就是_______都是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国庆假期,爱动脑的小明和李志乘坐火车去旅游。并计划在途中观赏车外景色的同时,做次测定火车速度的活动,事先商定了方案,明确了分工。当他们发现有另一列客车迎面开来时,记录了如下数据:对面客车从他们窗边驶过的时间约为8 s;对面客车共有17节车厢,而日与他们乘坐的车的车厢是相同的;他们所乘坐的车厢内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速为 108 km /h。在火车停靠车站时,小明又观察到车厢外表面标有“ 换长2.2” 的字样,并通过询问列车员得知,“换长”就是换算长度的意思,且1个换长=11m。根据这些信息,他们估算出迎面开来的客车的行驶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_。 3.图5所示的是医院为病人输液时用的吊瓶,瓶中插入两条管子,A管是输液管、B管是空气管。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病人的血液沿输液管回流,可将吊瓶适当地升高,血液就会随着药液重新流入患者的血管而不再回流。这是因为当吊瓶升高后,增大了流入患者血管药液的______,阻止了血液的流出。B管的作用是_______。 4.图6所示为种环保型手电筒,筒内没有电池。使用时,只要来回摇晃手电筒,使永磁体在手电筒中的两个橡胶垫之间来回运动.灯泡就能发光。而且来回摇晃的越快,灯泡越亮。这种手电筒能发电的依据是_______原理,这个原理足英国科学家_______发现的。 5.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把两根铜丝和一根铁丝与灵敏电流计串联成闭合电路,然后把铜丝和铁丝的一个连接点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保持低温:另一个连接点放在火焰上加热。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丁偏转,这一现象表明这时闭台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塞贝克把这种电流叫做“热电流”.把这一电路叫“热电偶电路”。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按如图7所示的电路,模拟塞贝克实验,探究了决定“热电流”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测得了电流的大小与温差关系的一组数据: 两接点间的温差/℃ 0 1 100 200 300 500 电路中的电流/10-1A 0.00 0.01 0.64 1.42 2.29 4.17 请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说明: (1)产生热电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热电流的特点,猜想并写出热电偶电路的一种应用:。 三、简答下列各题(共22分) 1.(6分)如图8是一把厨房里常见的多功能剪刀,特别是图中标有l、2、3、4、5序号的部位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且每一项功能都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请你写出其中的三项功能,并说明所用到的物理知识。 2.据报道:2005年4月20日上午8时38分,由重庆飞往上海的CA4541航班在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后撞上一群鸽子,飞机多处破损.左发动机停止工作,直接经济损失达295万元人民币。所幸机长沉着冷静依靠右发动机单机工作,在空中盘旋59min后成功迫降,机上所有人员安然无恙。小小的鸽子怎能把结实的飞机撞坏昵?请你应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鸽子撞坏飞机的原因。 3.图9是李阳把刻度尺直立在玻璃镜面上拍得的一张照片,请根据照片上的信息,估算一下玻璃镜的厚度,并说明估算的依据。 4.为什么汽车前灯的玻璃灯罩要用有一些横竖条纹的玻璃(如图10所示)制成。5.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有用“番薯、酒曲、水”做原料酿造“地瓜酒”的习俗。首先将番薯煮熟,晾到一定的温度后,把“番薯、酒曲、水”按。定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经艘酵40天左右,其间每天搅拌一、二次;最后在“酒料”中分离山“地瓜酒”。图11是从“酒料”中提取“地瓜酒”的装置示意图。 小驯同学利用放假期间,在家协助爷爷完成了酿造“地瓜酒”的最后一道工序 ①在小锅中加入冷水; ②取适量消料放入大锅里加热; ③在大杯中得到“地瓜酒”: ④适时用冷水替换小锅中变热的水; ⑤把“渣”取出.重复以上步骤。 请你说叫酿造“地瓜酒”的这最后一道工序中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四.(13分)图12是一种牲畜饮水用自动装置的示意图。水箱底部有一出水孔,底盖A甲时顶住水箱的出水孔。一旦饮水槽水位下降,浮球C受到的浮力减小,底盖A打开,水就通过出水孔从水箱流入饮水槽。设计水箱的最高水位为60cm。水箱出水孔横截面积是30 cm2。底盖A及竖杆B的总的总质量是400 g,浮球c的质量是600 g,体积是2dm3,g取10N/g。 (1)写出此装置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至少说出 2条); (2)通过计算说明,这个自动装置在水箱蓄满水时是否能正常工作: (3)若能正常工作,请分析说明影响此自动装置能否正常工作的因素:若不能正常工作,请提出使该自动装置正常工作的改进方案。 五.(13分)如图l 3是一个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图,电热器内有两个阻值分别为R1=60Ω和R2=120Ω的电热丝;旋转开关内有一块绝缘圆盘,在圆盘的边缘依次有0,1,2,—— 9共10个金属触点;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开关旋钮两端各有一个金属滑片,转动开关旋钮可以将相邻的触点连接。如旋钮上的箭头指向图中位置D时,金属滑片将2、3触点接通,同时另一端将7、8触点接通。用这个旋转开关可以实现电热器有多挡位工作的要求。请回答: (1)这个电热器可有几个不同加热挡位?并指出每个加热档位旋转开关的箭头指向的位置; (2)将此电热器接人家庭电路中,电热器在正常工作时每个挡位的功率各是多大。 六.(12分)2000年8月12日.在巴伦支海参加 军事演习的俄罗斯北方舰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图14)意外沉没,所有舱室都灌满了海水,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已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质量m=1.4X107kg,海水密度近似取作ρ水=l.0xl03kg/m3.制造潜艇的材料的平均密度取作ρ船=7.0x103kg/m3。g取10N/kg。请回答: (1)核裂变和核聚变是大量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核潜艇中反应堆的核能是通过哪种选径获得的? (2)为了精确地探测到潜艇沉没的位置,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发出信号至接收到由潜艇反射旧来的信号经历的时间t= 146 s,如果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450m/s,则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h约为多大?(计算结果取整数)(3)有人提出一种打捞“库尔斯克”号的方案,就是在潜艇周围缠满可充气的负载量大的浮力袋,若每只浮力袋的质量为50 kg,充气后的体积V0=10 m3,试估算要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打捞起来,至少需用多少只浮力袋? 七.(12分)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通常称之为微波。微波能沿直线传播,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发生反射: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叫可以穿透;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内能。人们熟悉的手机就是利用微波进行通讯的。GSM手机的工作频率般为900 MHz~1800 MHz波段。使用手机通话时,微波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加热效应”,微波频率越高,人对其能量吸收率就越尚,危害也就越大。下表提供了某种型号手机的技术参数。请根据这砦技术参数和微波的上述特性解决下列问题。 某型号GSM手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表 工作电压 标准配置电池 最长通话时间 最大发射功率 工作频率 4.1V 670mAh 300min 2W 900/1800MHz (1)手机的最大工作电流约是多少?在300 min的通话时间内.手机的平均功率约为多少? (2)请列举两项减小手机微波辐射危害的措施; (3)某网站刊载了一则“手机煮鸡蛋”的消息:两名实验人员将一个生鸡蛋放置在陶瓷杯子里,在鸡蛋两侧各放置部手机,让听筒与鸡蛋的水平距离保持2 cm左右。用其中一部手机拨通另一 部手机,并保持通话状态。在实验进行到65 min时,实验人员取出鸡蛋,发现已经完全熟透。请判断这则消息的真伪,并简要说明理由。 2008年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 参考解答和评分标准 说明: 1、除选择题外,提供的参考解答不一定都是唯一正确的。对于那些与此解答不同的解答,正确的.同样得分。 2、评分标准只是按一种思路与方法给出的,在阅卷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可参照本评分标准的精神定出具体处理办法,但不要与本评分标准有较大偏离,3、问答题或计算题是按照分步方法给分的。在评分标准中常常写出(l)式几分,(2)式几分……这里的式了是用来代表步骤的。若考生并未写出这个式子,而在文字表达或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反映了这一步骤,同样得分。没有写出任何式子或文字说明,只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 4、参考解答中的数字结果是按照有效数字的运算要求给出的.但对考生不做要求.不要因为有效数字的错误而扣分。 5、要求学生估算的,要看学生是否会忽略那些可以忽略的条件。 6、在最后定奖时,如果得分相回的人教超过获奖名额,因而难于选拔时,可对待选试卷进行加分评判.加分评判的基本依据是: (1)所用方法或原理不是课本所讲的,具有创新性,应加分; (2)方法简便.应加分; (3)提出多种正确解法.应加分; (4)试卷表达规范,条理清楚,能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应加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10 分) 1、B 2、C 3、A 4、D 5、D 二、填空题(共 18 分 〕 1、杠杆.轮轴(每空 2 分,共 4 分) 2、21.4m/s(3 分) 3、压强;使瓶内保持一定的气压(与大气相通)(每空 2 分.共 4 分) 4、电磁感应(2 分),法拉第(l 分) 5、(每空 2 分.共 4 分)(1)用不同金属丝组成闭合回路;两连接点之间有温度差; (2)制成温度计。(将图 7 中的G端焊接在一起作为热电偶的测量端放到被测温度t处,保持D端接点温度t0稳定。并将灵敏电流表盘按温度刻度.即可用来测温度。)只要说明制成温度计即可得分. 三、简答题(共 22 分) 1、(6 分)参考答案 (1)做瓶盖撬:应用了杠杆的知识,是一个省力扣一杆. (2)做挤压钳:应用了压强和摩擦力的知识。挤压齿尖且参差不齐,不仅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了压强,还通过增加表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了摩擦力,既利于挤压果壳.又避免坚果滑落。 (3)做剪刀:应用了杠杆的知识。 (4)做罐头盖(或瓶盖)撬:应用了杠杆的知识.这是一个以与瓶盖接触的点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5)做削皮刀:应用了压强的知识。 说明:每列举对一种功能得2 分,最多6 分: 2、(4 分)参考答案有三个要点: (1)物体动能的大小是由速度和质量决定的,所以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虽然鸽子飞行速度不大,但飞机起飞后的速度很大.所以飞机与鸽子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大。 (3)鸽子相对于飞机所具有的动能很大,它对飞机的破坏力也就很大。 说明:要点(1)、(2)各1分,要点(3)2 分.共 4 分. 3、(5 分)参考答案 (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镜中刻度尺的像与镜面上的刻度尺之间的即离等于镜厚的2倍.根据该距离的大小,就可估侧镜子的厚度。…………………………………………………………(3分) (2)以图中的刻度尺为测量标准.刻度尺与其在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约为 6 mm,所以镜厚为 10 mm(误差在±0.5 mm 内均给满分)………………………………………………………………(2分) 4、(4 分)参考答案 汽车前灯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罩相当于一些小棱镜:灯泡发出的光经反射镜反射后形成近似平行光向前射去.通过灯罩上的这些小棱镜折射后分散到需要的各个方向上,便光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路边的景物及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3 分) 同时可以增加玻瑞罩的机械强度.使其更坚实。………………………………………………(1分) 5、(3 分)参考答案 对酒料加热,酒料吸热温度升高.汽化加快; 酒气上升至小锅底部遇冷液化.形成液体“地瓜酒”附在小锅底部; 在重力作用下积聚到小锅底部,滴入导管并沿导管流到大杯中。 说明:其他正确的说法也同样得分.每一项1分,最多得3分。 四、(13 分)参考解答 (1)此装置应用了压强、浮力、连通器、力的平衡等物理知识。…………………………(2分) (2)以ABC为一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ABC整体受到重力、水箱及其中的水向下的饭力和向上的浮力………………………………(1分) 当浮球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于底盖A、竖杆B和浮球C受到的重力及水箱中的水对底盖A向下的压力的合力时,底盖A会顶住水箱的出水孔.不再有水从水箱流入饮水池…………………………(1分) 底盖A、竖杆B和浮球C受到的重力G=mg=(600×10-3kg+400×10-3kg)×10N/kg=10N……(1分) 水箱中蓄满水时,由公式p=ρgh及p=F/S得: 水箱中的水对底盖A向下的压力 F=ρghS=1.0×103kg/m3×10N/kg×0.6m×30×10-4m2=18N……………………………………(1分)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浮球受到的最大浮力 F浮m=ρ水gV排m=1.0×103kg/m3×10N/kg×2×10-3m3=20N ……………………………………(1分) 因为在水箱中蓄满水时,浮球受到的最大浮力(20N)小于底盖A、竖杆B和浮球C受到的重力及水箱中的水对底盖A向下的压力的合力(10N + l SN = 28N),所以.这个自动装置在水箱蓄满水时不能王常工作。………………………………………………………………………………………………(2 分) (3)第一种情况:从上述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该自动装置能正常工作的条件是要保证浮球受到的向 上的浮力不小于底盖A、竖杆B和浮球C受到的重力及水箱中的水对底盖A向下的压力的合力,因此浮球受到的重力(质量);浮球的体积;底盖A和竖杆B受到的重力;出水孔横截面积的大小等都是影响此自动装置能否正常工作的因素。(其他说法正确的同样得分.解个因素 l 分,最般多 4 分) 第二种情况:要使这个自动装置在水箱蓄满水时仍能正常工作,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 ① 适当减小出水孔的横截面积; ② 适当降低水箱蓄满水时的水位高度; ③ 保持浮球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大浮球的体积; ④ 在保持浮球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减小浮球的质量。(其他说法正确的同样得分,每个因素1分.最多4分) 五、(13分)参考答案 (1)有五个档位:A档:当旋纽上的箭头指向图中位置A或F时;B档:当旋纽上的箭头指向图中位置B或G时;C档:当旋纽上的箭头指向图中位置C或H时;D档:当旋纽上的箭头指向图中位置D或I时;E档:当旋纽上的箭头指向图中位置E或J时。……………………………………………(4分)(2)A档:R1、R2并联连入电路,电路的总电阻最小,为最大功率档………………………(1分) …………………………………(1分) B档:只有R1接入电路,为较大功率档…………………………………………………(1分) ……………………………………………………(1分) C档:R1、R2串联连入电路,电路的总电阻最大,为最小功率档……………………(1分) ……………………………………………………(1分) D档:只有R2接入电路,为较小功率档…………………………………………………(1分) ……………………………………………………(1分) E档:空挡,接此档时功率为零…………………………………………………………(1分) 六、(12分)参考答案 (1)核裂变………………………………………………………………………………………(2分) (2)根据速度公司有 …………………………………(3分) (3)设至少需要N个浮子袋才能把潜艇拉离海底。 潜艇受到重力、浮力和浮子袋的拉力,要使潜艇浮起,潜艇受到的浮力和浮子袋的拉力之和必大于潜艇受到的重力(浮子袋的质量与潜艇的质量相比可忽略)………………………………………(2分) 潜艇受到的浮力 F浮1=ρ水gV排m=ρ水gm/ρ潜 …………………………………………………(1分) 潜艇受到的浮子袋的拉力可近似为(如果学生回答是考虑了浮子袋的质量,同样给分) F浮2=ρ水gNV0…………………………………………………………………………(1分) 为了使潜艇能上浮,至少应满足:F浮1+ F浮2=mg……………………………………………(1分) 即ρ水gm/ρ潜+ρ水gNV0=mg,解得:N=1.2×103只…………………………………………(2分) 七、(12分参考答案) (1)手机的最大工作电流 I=P/U=2W/4.1V=0.49A……………………………………(2分) 按最大工作电流0.49A计算.手机可放电0.67/0.49=1.37小时.所以在300min 的通话时间内手机的平均功率 ………………………………………………………………(2 分) (或者) (2)① 降低手机的发射功率(如CDMA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是0.2W)② 减少通话时间 ③ 用耳机和小麦克风通话使手机离开头部远一些,减少对于头部的伤害 说明:每列举一项l分,最多2分。 (3)这则消息叙述的事实是不能实现的……………………………………………………(1分) 以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g计算,因为鸡蛋的主要成分是水,所以比热和水差不多,设煮熟鸡蛋的温度升高最大约为 ℃ ………………………………………………………………………………(1分) 即煮熟一个鸡蛋相当于把50g水加热温度升高80℃ 需要吸收的热量: Q吸=cm(t2-t1)=1.68×104J 两个手机通话,根据(1)的计算,其发射微波的平均功率可取0.55W,那么通话65 min,提供的能且大约是4.3×103J(0.55W×65×60s×2=4290J).即使按最大功率2W计算,手机也只能提供大约是1.56×104J的能量。考虑到手机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电磁波,设各个方向的强度是大致相同的.鸡蛋所接受的电磁波只可能是手机发射电磁波中的很小一部分(小于1/6)。因此手机不可能把鸡蛋煮熟,网站的消息是虚假的。………………………………………………………………………………………………(3 分) 说明:本题为一个开放题.这一问的解答,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假设、条件,分析的合情合理.即可以得分。 初三物理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案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单位帕(斯卡),计算公式: 3、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深度为h处,密度为ρ的液体,内部压强为P=ρgh。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连通器内装有静止的同种液体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5、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边物体的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存在大气压强。 6、标准大气压:通常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105帕,一般计算时可取1.01×105帕。 7、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 8、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机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来抽水。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作用力,浮力的方向竖直 向上。 2、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 液体的重力。F浮=G排。 3、物体的浮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当F浮<G物 下沉 当F浮=G物 悬浮 当F浮>G物 上浮 4、漂浮:物体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另一部分在液面上方,此时浮力等于物重。 一、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可以由物体表面上的被支持物的重量产生,但是,压力不一定都是由物体的重量产生的,它可以由任意施力物体所施加的作用力产生。 2、要注意,利用压强公式计算压强时,只有压力用牛顿作单位,受力面积用米2作单位时,压强的单位才是帕斯卡(牛顿/米2),所以,在计算之前,必须先把力的单位和受力面积的单位换算成国际单位,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压力的受力面积究竟是多少(如人站立时是两只脚接触地面,行走时是一只脚接触地面,拖拉机是两条履带接触地面)。 3、液体的内部压强,由于液体有重量,所以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由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内部压强可由下式计算: P=ρgh 应用这个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该公式只计算静止的液体所产生的液体内部压强,不包括液面上大气所产生的压强。 (2)公式中ρ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指研究点到液面的距离)而不是距容器底部的高度。 (3)使用此公式时,只有h用米做单位,ρ以千克/米3做单位,求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g为常数,等于9.8牛顿/千克)。 4、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1)大气压强的实验测定:托利拆里实验。 (2)标准大气压值(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温度是0℃时,相当于76厘米水银柱高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76厘米汞柱(760毫米汞柱) 1.01×105帕斯卡(国际单位) 1.034千克/厘米3(工业大气压) 1013毫巴(用于气象) (3)大气压强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大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汞柱,这是由于空气的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减小的缘故。 (4)由于大气的深度h不可测定,且大气的密度又随高度而变化,所以大气的压强不能用液体压强的关系式来计算。常用气压计来测量。 (5)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如果连通器里装有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密度大的液体的液面总是低于密度小的液体的液面。 * 6、帕斯卡定律,经说明了静止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规律。 帕斯卡定律的内容: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注意:该定律所指液体为静止的液体,而所传递的压强为外加压强。 液压机原理:由帕斯卡定律可知,加在小活塞上的压强被液体大小不变地传递给大活塞。 所以 大活塞面积是小活塞面积的多少倍,在大活塞上得到的压力就是加在小活塞上的压力的多少倍。这就是液压机可以得到很大压力的原因。 二、浮力 1、浮力的产生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以正方体为例,它的左右、前后四个面在同一深度,所受的压力互相平衡。上、下两底面由于深度不同,则压强不同,下面的压强比上面的压强大,从而使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大,这两个压力之差就形成了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2、应用阿基米德定律应注意: (1)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 (2)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3)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3、用阿基米德定律测密度: (1)测固体密度: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而后把物体完全浸在水中,称出物体在水中的重量,两次重量之差便是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便可算出物体的密度。 (2)测液体密度,称出某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在水中的重量及被测液体中的重量。根据物体在水中重量与在空气中重量之差用阿基米德定律可算出物体的体积即排开被测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与在被测液体中的重量之差可以知道物体所排开的被测液体的重量,于是便可算出液体的密度。 4、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 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皂市镇中学 李育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木块、石块、水、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节“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受到的拉力十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十浮力。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一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静止不支时受力分析图 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 析图,弹箧秤的读数 (F)=重力(G)-浮力 (F浮) 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 2.阿基米德原理 ①引导学生用实验说明: a.金属块的部分体积与全部体积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b.金属块浸入其他液体(盐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②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对第一个实验结论加以修改,归纳出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实验规律——阿基米德原理.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F浮=G排 单位:F浮—牛顿、ρ液—千克/米 3、g—牛顿/千克、V排—米3. 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解答简单问题: VA=VB,pA=pB,ρ甲ρ乙,比较 A、B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小 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浮力 (一)浮力 (1)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2)浮力=物体重一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测力计读数。F浮= G- F(二)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段:石彦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 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 1.用等效替代法,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2.知道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2.利用三力平衡,从方法上进行建模。 四、设计思路: 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初三总复习整章安排两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通过实验,录像,典型习题的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演示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一个,细线,水,石块。2.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录像播放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七、教学设计: (一)实验导入,理解浮力的定义; 老师演示实验(称重法测浮力),让学生观察实验引入课题,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完成导学案练习题1,2题及课件第一题。 (二)建模引导,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先指导学生观察171页图9-5,老师指导分析,立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而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老师对此进行建模引导,使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观看视频,再现阿基米德原理; 师:怎样测出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想出了办法,请同学们翻书到174页,回顾阿基米德原理。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内容→公式→公式推导,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然后观看视频,再现阿基米德实验探究过程,最后通过实验探究题,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为5 N,体积为4×10-4m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N,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 N,方向。 延伸:物体静止时受到的合力为多少?引导学生画受力分析图,三力平衡,合力为零。 2.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测力计、石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如图7中a、b、c是其中的三个步骤示意图,还差一个步骤图d,才能完成探究任务,则d是测量。设四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F1、F2、F3、F4。由四个图中 两个图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 ;如果关系式 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延伸:如果石块换成木块,哪个步骤不同呢?引导学生分析石块和木块的不同,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可以浸没在液体中,如果去掉拉力,石块会下沉,最终沉底,三力平衡;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静止时漂浮在页面上,步骤b不同。.如图4所示,一个重为0.2N的小球被线拉住而浸没在液体中,如果它受到的浮力是1.8N,则线对球的拉力是() A.1.8N B.1.6N C.0.2N D.0N 延伸:如果线断了,小球会向什么方向运动?小球静止时处于什么状态?(为下节课做铺垫)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合力为多大? 4.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8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N;(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3)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__ ___(选填“大”或“小”);(4)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5)图9中能正确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关系的是() (6)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Pa。(7)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圆柱体出的密度为___ ___kg/m3。 此题先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会运用称重法计算浮力,能结合压强的知识,算出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并能利用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计算出质量,再结合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算出体积,最后求出圆柱体的密度。此题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有帮助。 延伸:图9中能表示圆柱体下表面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与浸入深度关系的是()? 教学反思: 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中考前总复习,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发展特点积极探究合适 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课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本节课通过实验,录像,典型习题的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教学方案、实验探究、总结反思三方面综合阐述有效策略的构建,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1.优点:①本节课从实验引入,能使学生对浮力有清晰的认识,理解得透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递进,从生活中的现象引申到物理学原理,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通过录像再现,带领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关注溢水杯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有所悟,思想也变得非常活跃,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科学素养,使复习课的效率得到提高。③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实验,课件,录像,实物展示,习题,讲解,扩展延伸,能很好的掌控课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④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多动脑、动手、动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教学的探究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不足:①称重法实验演示完可以画出受力分析图,学生更易理解。②在讲解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如果在学生读完题后再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讲解再精细一些,对学生的思维提升有更大的空间。③对课标的解读应再深入些,题目设计情景再新颖些,更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 3.改进的措施:①复习课不要面面俱到,要大胆放手,老师只要“点”到要点就好,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②根据初中生精力集中的特点,课堂预设问题分阶段递进,创设不同的情景,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提高学生学得质量,争取做到由“知”→“点”→“题”→“类”→“法”→“能”,从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④教学注意模型的建立,习题设计多注意情景的选择,使学生根据情景确定公式,及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第三篇:【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压强和浮力
第四篇: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第五篇:《浮力》总复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