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知识点

时间:2019-05-14 03:0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师表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师表知识点》。

第一篇:出师表知识点

出师表知识点

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的政治愿望(战略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本文开头分析形势的目的是什么? 提醒后主创业艰难,要思危惜臣,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2)为下文提建议作铺垫。

在第一段里,作者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第一段中“内”指(宫廷);外指(疆场上)

在第二段里,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如何具体执行?严明赏罚;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 宫廷,“外”指 朝廷;

“陟罚臧否”中“陟”的对象是什么人?“罚”的对象是什么人?作者认为,该“刑”的是什么人?该“赏”的是什么人“作奸犯科”。“为忠善者” 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将军向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

诸葛亮认为“愿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1)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2)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作者在第三、四段中指出在内政上、军政上“亲贤臣”会有什么样的收益?“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开张圣听。“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其中哪一点最重要,是全文的主旨所在?为什么? 其中第三条最重要,因为:(1)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就在他能否“亲贤远佞”(2)表文中用了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与能”。(3)表文的第三部分归结各方面的责任,劝勉刘“察纳雅言”,亦是希望刘“亲贤远佞”。“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条件:“亲贤臣,远小人”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用文中原话)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第三、四段和第五段之间在结构和内容上是什么关系?

结构上:先分后总;内容上:第五段是在第三、四段荐贤的基础上归结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第五段中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教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作用:劝谏刘禅要吸取历史教训,应亲贤远佞。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此事”指的是什么 ? 1:先汉后汉兴亡的原(自己概括):2:亲小人远贤臣(原文)“先帝”“叹息

痛恨恒灵的原因是什么?亲小人远贤臣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亲贤臣,远小人”

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在第六段中作者“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一生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什么?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第六段自叙本志,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品格的高远、谦虚?为什么这样写? 从作者“布衣”的身份,“躬耕”的淡泊生活和无意于功名利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志趣。

自叙志趣的作用: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为下文出师北伐,报答先帝深恩作铺垫。写出作者颂扬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格的句子,并指出其作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作用:是“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并指出其表达作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作用:说明创业的艰难,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

出自第6、7段的历史故事是什么?第6段、三顾茅庐、第7段:白帝城托孤。回忆白帝城托孤的用意是什么?抒发自己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报先帝”呼应表文哪两件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作者为什么要追述自身的经历和追忆白帝城托孤?

抒发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出师表》中集中表达诸葛亮感恩图报,担当重任的心情的句子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如何?行动怎样?心情: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行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客观条件分别是什么?“出师”北伐的动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客观条件:南方已定;主观条件:兵甲已足。动机:报先帝,忠陛下。结合第六、七段分析先帝将重任委托于诸葛亮的原因有那些? 谨慎忠心,才智过人。

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⑴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立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为了汉室的兴隆。

杜甫在追思诸葛亮一生时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出师未捷”所指的事是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典故: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 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名言警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 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从上文的内容来看,《出师表》名世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感情真挚、寓情于事、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

.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

1: 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2: 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一瞬(shùn)间嶙(lín)峋(xún)眩(xuàn)啜(chuî)泣小憩(qì)擎(qíng)天撼(hàn)地忍俊不禁(jīn)唳(lì)第二单元

濯(zhuï)行(xíng)道树 十姊(zǐ)妹 窖(jiào)泯(mǐn)厄(â)运 猝(cù)然 陬(Zōu)邑(yì)不亦说(yuâ)乎? 愠(yùn)曾参(shē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第三单元

酝(yùn)酿(niàng)黄晕(yùn)髻(jì)栀子(zhī)唱和(hâ)丁丁(zhēng)肥硕(shuî)鳊(biān)鱼 乌桕(jiù)寥(liáo)阔(或“寥(liáo)廓”)枯涸(hã)清洌(liâ)梦寐(mâi)碣(jiã)石 澹澹(dàn)竦(sǒng)峙(zhì)第四单元

骸骨(hái)猛犸(mǎ)朱泳燚(yì)峰峦(luán)一霎(shà)那虹(hïng或jiàng)喑(yīn)哑(yǎ)静谧(mì)螽(zhōng)斯 莴(wō)苣(jù)颚(â)嗉(sù)囊喙(huì)淄(zī)川 山中蜃景(shân)奂(huàn)山 青冥(míng)禅(chán)院 飞甍(mãng)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ân)窗扉(fēi)倏(shū)忽 第五单元

丫杈(chà)粼粼(lín)匿(nì)笑 第六单元

滑稽(jī)陛(bì)下 赐(cì)御(yù)聘(pìn)爵(juã)士 鲛(jiāo)人 莽莽榛榛(zhēn)哞哞(mōu)酥(sū)踉踉(liàng)跄跄(qiàng)孪(luán)生 边塞(sài)何遽(jù)髀(bì)跛(bǒ)螣(tãng)蛇 枥(lì)襄(xiāng)州 黍(shǔ)圃(pǔ)溧(Lì)水 婺(wù)源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确凿 菜畦(qí)皂(zào)荚(jiá)树 桑椹(shân)油蛉(líng)斑蝥(máo)臃(yōng)肿 珊(shān)瑚(hú)珠攒(zǎn)长妈妈 敛(liǎn)人迹罕至 秕(bǐ)谷 系(xì)蝉蜕(tuì)拗(niù)盔(kuī)甲 锡(xī)箔(bï)鸡毛掸(dǎn)子 咻咻(xiū)玉簪(zān)花木屐(jī)第二单元

哽(gěng)炽(chì)痛 嗥(háo)鸣 谰(lán)语 镐(gǎo)头 第三单元

夐(xuàn)曛(xūn)铤(dìng)弥(mí)高 锲(qiâ)而不舍 兀兀(wù)沥(lì)群蚁排衙(yá)迥(jiǒng)乎不同 气冲斗牛 踌躇(chïuchú)磐(pán)石 义愤填膺(yīng)

第二篇:《出师表》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三.字词解释 通假字

1.简 通拣: 挑选

2.阙 通缺: 欠缺.不足.缺点 古今异义词

1.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 品质低劣.下流 2.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今义: 十分憎恨 3.感激: 古义: 感动 今义: 激动感谢

4.开张: 古义: 扩大 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 成语归纳

1.开张圣听:打开圣明的听闻,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意见 2.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 5.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6.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7.感激涕零::形容感激得留下了眼泪 8.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

9.三顾茅庐:用来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10.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11.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12.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13.裨补缺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四.条件句

1.分析蜀国(益州)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2.作者分析当时有利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表达蜀国形势危机,令人担忧的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4.形成有利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

5.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1)开张圣听(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6.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7.“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造成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也

8.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第二段中提出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强调依法办事的语句(如何具体执行,”赏罚分明”):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1.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本段的中心句)“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14.作者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原因是:(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6.(1)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表明作者的志趣,抱负,品格高远,生性超凡脱俗.不求功名,默默为蜀汉效力)

(2)作者自述心志,表明自己志趣淡薄,无意于功名的名句

(3)诸葛亮《诫子书》中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了作者恬静寡欲,但又志趣过人,由此可联想到<<出师表>>中的一句话

(4)与”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句,表达了一种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境相同的句子(5)表明作者“静以修身”“淡泊明志”的过人志趣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概述”三顾茅庐”的故事即”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8.成语”三顾茅庐”出自于<<出师表>>中的原句(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其中第一句在本文中的原句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9.作者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愿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句子: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0.(1)写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语句(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2)诸葛亮深情回忆追随刘备创业时期处境艰难的句子(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3)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以图联吴抗曹大计,在本文中自述为(4)本文形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句子(赞美那些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1.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2.受命以来的心情是(北伐的思想基础):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3.受命以来的行动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4.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出师前的有利物质基础):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5.诸葛亮提到“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指(写出师表的战略目标,自己的职分的句子)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6.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7.作者对汉室刘氏父子衷心,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为:报先帝,忠陛下

2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五、问答题

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中向后主刘禅陈说了什么请求和愿望?)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

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哪一条是主旨所在?为什么?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主旨是:亲贤远佞。这样才能让后主认识到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使命。(只有以广开言路为基础,用赏罚分明的手段,方可达到亲贤远佞的目的。)3.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成实兴复汉室的大业

4.本篇开篇有何特点?(为什么先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再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呢?)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予以人警醒,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5.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叙本志和白帝城托孤? 表现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对他的极度信任,说明了创业维艰,表达了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希望后主支持北伐。6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自叙本志和出身的? 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刘氏父子的效忠之情 7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全篇议论作铺垫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其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哪两件事? 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

9“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10、如何理解第六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深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11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体会: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以德服人。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的积累善行,却可以铸造成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

1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这条建议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刘禅亲小人远贤臣,宠信宦官,昏庸无能,不辨忠奸。

1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自臣以当世之事”点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14、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15.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孟母择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6.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第三篇:出师表复习知识点

《出师表》复习资料

(一)《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

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

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

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失,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明察。)(治)

17、不宜偏私(偏爱)

18、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

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

23、悉以咨之(咨询)

24、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

25、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

27、举宠为督(推举)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轻浮、衰败)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

31、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32、躬耕于南阳(亲自)

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

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

36、由是感激(感动奋发)

3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8、后值倾覆(遇到)(兵败)

39、尔来(那时)

40、寄臣以大事(托付)

41、夙夜忧叹(早,早晨)

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3、深入不毛(谷物,这里是动词长庄稼)

44、庶竭驽钝(希望)(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

4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 忽)

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

49、以彰其咎(表明)(过失)50、咨诹善道(询问)

51、察纳雅言(明察)(接受)(正言)

52、临表涕零(落泪)

二、古今异义词: 序号 例句

古义

今义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店铺开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言行恶劣

由是感激

感动奋发

深刻的感谢

晓畅军事

通晓,熟悉

明白通达

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三、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奏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附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

⑵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⑻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⒀以先帝之灵(来)

⒁以彰其咎(来)⒂以咨诹善道(来)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⑵欲报之于陛下也(在)

⑶试用于昔日(在)

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

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在)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⑼还于旧都(到)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9、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五、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中道崩殂

2、益州疲弊

3、不懈于内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5、忠志之士

6、追先帝之殊遇

7、开张圣听

8、以光先帝

9、恢弘志士之气

10、妄自菲薄

11、引喻失义

12、以塞忠谏之路

13、陟罚臧否

14、作奸犯科

15、付有司论其刑赏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7、不宜偏私

18、此皆良实

19、志虑忠纯

20、是以先帝

21、简拔以遗陛下

22、愚以为

23、悉以咨之

24、裨补阙漏

25、性行淑均

26、晓畅军事

27、举宠为督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1、贞良死节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3.“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6—7自然段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2.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不求闻达

4.先帝不以臣卑鄙 5.猥自枉屈

6.由是感激

7.遂许先帝以驱驰 8.后值倾覆

9.尔来 10.寄臣以大事

11.夙夜忧叹 12.以伤先帝之明

13.深入不毛 14.庶竭驽钝

15.攘除奸凶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

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8—9自然段

(一)解释给加点的词:

1.斟酌损益

2.责攸之、袆、允等之慢 3.愿陛下亲之信之

4.以彰其咎

5.咨诹善道

6.察纳雅言 7.临表涕零

(二)地毯式阅读: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相照应。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二、综观全文

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文章,说说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

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6—7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4.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5.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7.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8.略

8—9自然段

(一)略

(二)1.“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二、综观全文

1.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2.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3.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第四篇:出师表 专题

《出师表》专题

一、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⑦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 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人阵:_____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8年长春市)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

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

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

深矣,常有以自下⑥

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2)裨补阙漏: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三、(2010年贵州安顺市)阅读《出师表》,完成10 一14 题。(16 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答: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2题。(19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9.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以为贤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D.不欲以诈道训俗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四、(2010年云南省西双版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1)躬耕于南阳躬:(2)猥自枉屈猥:(3)攘除奸凶攘:(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弗: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

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答: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答: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

答:《周处》专题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患:(1)始知为人情所患()2.或:(1)或说处杀虎斩蛟()

(2)且人患志之不立()(2)蛟或浮或没()

3.情:(1)始知为人情所患()4.为:(1)为乡里所患()

(2)具以情告()(2)终为忠臣()5.又:(1)又义兴水中有蛟()

(2)又入水击蛟()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又剧。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3.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耶?

三、内容理解

1.文中最能表现乡里百姓痛恨周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______”四字写出了周初改过自新的主动性,而“______”四字则写出他改正错误的勇气。3.有人劝说周处杀虎斩蛟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写“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结尾写“处遂改励,终为忠臣”,这样写的意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常识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人名)编撰的。

2.古代常常将地方官职作为人的别号,文中“平原”和“清河”分别指的是______和______,因为都曾任过这两个地方的______。

3.文中“古人贵朝闻夕死”的“朝闻夕死”,出自于《______》一书,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对下列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⑴或说处杀虎斩蛟⑵具以情告A.⑴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

⑵(周处)把(自己被人看作是祸害的)情形详细地告诉了(陆云)。B.⑴有人说周处已经去杀虎斩蛟。⑵周处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了(陆云)。C.⑴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了。⑵周处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了(陆云)。D.⑴有人说周处已经去杀虎斩蛟了。

⑵(周处)把(自己被人看作是祸害的)情形详细地告诉了(陆云)。2.结合句意判断下列句子中“谓”“并”两字的意思。⑴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⑵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⑶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⑷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两个“谓”字意思同,两个“并”字意思同。

3.促使周处改过自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清河(陆云)从哪几个方面说服周处,使他坚定了改过的信心?(请用自己的话分析)

5.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第五篇:出师表

《出师表》

一、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躬()损()零()...卑鄙()

诣()

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遂许先帝以驱驰。(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4.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B.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

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南阳

D.谘(询问)臣以当世之事

6.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恢弘志士之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欲报之于陛下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属于作文一以记之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同予者何人 7.由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8.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9.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危急存亡之秋()(2)悉以咨之()..(3)平明之理()

(4)论其刑赏()(5)以遗陛下()

(6)贞良死节()2.解释下面的短语。

①作奸犯科

②悉以咨之 ③优劣得所 ④性行淑均

3、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四字短语。

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

的建议;②第二段作者作出了

; ③第三段作者作出了

;④第四段提出了

的建议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在下边横线上说明理由。

6、翻译句子。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译文:

7、.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答: 8.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出师表》

《出师表》二

1、①时,②都,③治;④罚;⑤给予;⑥坚贞2.①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②都拿来问问他们;③好的差的各得其所;④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3..宫中府中、陟罚、臧否、异同、内外、大小、优劣、亲远、贤臣小人、兴隆倾颓 4..①严明赏罚;②内政安排;③军政安排;④亲贤远佞5..第一段为一层,后面为一层,二三段为第四段张本6.(1)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2).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之所以衰败的原因7.妄自菲薄作奸犯科8.c【解析】本题较易。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其他三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方面,准确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①时,②都,③治;④罚;⑤给予;⑥坚贞2.①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②都拿来问问他们;③好的差的各得其所;④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3..宫中府中、陟罚、臧否、异同、内外、大小、优劣、亲远、贤臣小人、兴隆倾颓 4..①严明赏罚;②内政安排;③军政安排;④亲贤远佞5..第一段为一层,后面为一层,二三段为第四段张本6.(1)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2).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之所以衰败的原因7.妄自菲薄作奸犯科8.c【解析】本题较易。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其他三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方面,准确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下载出师表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师表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师表

    《出师表》 1、 解释 崩殂:崩殂殊遇 光恢弘引 喻义 陟臧否刑 简拔遗咨淑 均布衣卑鄙猥 值夙夜驱驰毛 驽钝驽钝攘除 损彰咎诹 诚昭理临 涕零阙疲敝 秋雅言 2、文学常识 本文作......

    出师表

    18《出师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3、了解......

    出师表

    《出师表》同步练习一.注音殂()陛()以塞()陟() 臧否()()攸() 祎()以遗() 咨() 裨()阙() 倾颓() 桓()猥()危难()二十有()夙()驽()攘()彰()咎()诹()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2)臣本布......

    出师表

    《出师表》教案 主备:高肖彤 审核:九年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

    出师表(范文模版)

    《出师表》教案1 作者: 加入日期:05-11-30 莫晖 教学设想 《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

    出师表

    《出师表》说课稿 河图中心学校汪知群 从容说课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

    出师表

    《出师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