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自古以来,菊花和牡丹各有所爱。我认为不同的人对成功的一堂课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针对语文课来说,我认为体现出了以下几点才是一堂好课。
一、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语文课不同与其它任何一门课程的特点就是寓思想教育与知识性之中。作为语文教师不能为应付考试只传授语文知识而忽视了德育。现在不正提昌“德育为首,知识为核心”吗?要想让学生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必须从小灌输德育理念,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灵。现在的独生子女多,在家娇生惯养,到学校依然不改陋习,行动上我行我素,心理上不能收一点委屈,若无思想品德教育,谁敢保证他们不会走上不健康的发展之路。当今中学生、大学生犯罪的还少吗?他们的犯罪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吗?语文可不是枯燥无味的单独说教,它体现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与文明,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继承和发扬的。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单独抽出来脱离课文,脱离训练,架空进行说教。正确的做法是:一方面要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思想内容;一方面要凭借思想内容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妙处,二者和谐一。
二、使用生动形象、含蓄幽默的语言,挖掘美育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得课带有美育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它不仅能开启记忆的大门,而且能深入到大脑皮层最隐蔽的角落。”可见,教师的语言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生动形象的语言,象高级魔术师吸引着每一个人。大家非常喜欢看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节目,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声音低沉有力,富有特色,讲述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处理得非常得当,听起来和谐悦耳。如果语文老师做到了这一点,还怕学生不认真听讲吗?
含蓄幽默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这样即便枯燥乏味的政论文,也会变得妙趣横生。
语文课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其他文字所不能比拟的,他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也是罕见的。语文课上,老师一定要使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爱美情趣。
三、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于创造力
市场经济的竞争需要竞争型人才,而竞争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超常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堂语文课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能力的培养,便不是成功的一堂课。象赵括、马谡那样死头呆脑的“知识型”人才在充满竞争的社会还能立脚吗?语文课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索求异,谈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与构思,这时,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象幼芽破土而出。“长颈鹿与山羊各有所长”,“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见识狭隘,我认为只要做到了以上三点就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第二篇: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任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我们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案例中罗吉老师的这堂看似“失败”的课是一堂好课。原因是——真实。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真实的状态,真实的表现,可以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作为引导者,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实验,互相交流,敢于质疑,畅所欲言。虽然,罗吉老师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彻底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道理,但是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才会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如果这节课我来上,我会这样设计: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液体。然后做实验。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且让他们将可乐,醋,酱油,煤油,盐水等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结论。
我心目中的好课是这样的:在真实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读懂,读通教学文本,并能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作为语文教学更应该让学生从教学中多一份思考,多一份观察,不断摸索,培养起自学自悟的能力。
常言道:“优秀的课堂大都是相似的,有缺点的课堂各有各的问题。”我认为罗老师这节课是优秀的,也是我见过的好课:正如叶澜教授说的这是一节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一节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一节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一节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一节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所以,我很欣赏罗老师这一节原生态的课,实实在在,没有花哨。
首先,罗老师在课堂上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她作为一个个体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了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给他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激活学生思维,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亦步亦趋地引领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是一些激励性的话语,让每一个孩子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体验到收获的兴奋。每一个孩子都沉浸在课堂之中,轻松、愉悦地获得知识,让灵魂深处的情感,得到升华,陶冶。虽然罗老师这节课在结尾处有小小的瑕疵——对错误的设计,没做任何补救措施。但《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罗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完全按她的预设进行,但也是成功的,若是让我来上这节课,我想肯定也会有或这或那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在这我想给这位有很好驾驭课堂的能力的罗老师说上一句,“重过程、轻结论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向开放,才能体现课改新理念。”
最后我想给有待完善的课提点改进的意见和看法:如果罗老师让学生在课后解决“酱油、菜油会不会热胀冷缩”。就会使学生把书本知识的学习同生活经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生活与学习、知识与经验整合起来,也就避免了尴尬的结尾了。言者无心,闻者足戒。罗老师让我们一起加油!我同意这是一堂“失败”的好课.这就如同辩证的说课一样.从课堂反映的真实情况,看出了罗老师教学的认真,也看出了罗老师对教学的负责态度.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但是另一方面,罗老师还是有点备课不充分,所以才出现了其他问题.关于液体的特性,学生还是不太清楚,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是我们学校一个主任说的,如同吃饭,一旦吃的就是半生不熟的饭,那么再到肚里消化,那就很难了.就跟学生学习知识一样,第一遍听懂了,就容易了,如果第一遍老师没有讲好,再补讲几十遍,甚至效果都不好.要是我来试讲这堂课,我会多举一些液体的例子,首先叫学生了解液体的种类,充分了解以后,再导入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液体,可以凭借经验就可以得出热胀冷缩这一特性,然后再做实验验证与总结.我认为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老师讲课认真,又不缺乏热情.老师讲课简单,但是理论却是深刻的,也就是把难懂的用简单的方式讲解清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又不能杂乱无章.课堂应该是活跃的,又不能光顾热闹,没有学到知识.总之,应该是老师教的轻松,而学生学得愉快.做到教学相长.这节课的可贵之处确实是学生真正的学习了、思考了,形成了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并有了进一步思索的疑问,真正把自己投入到学习中,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所追求的课。
没错,我也很喜欢这节实实在在的课,关于好坏课之别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具备探索和好学的素质和能力,教师的引领十分关键。
俗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观课者具有不同的评价观,对一堂课的评价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建立正确的课堂评价观以及健全正确的课堂评价体系对于课堂教改的深入推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堂好课虽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但也有最起码的要求。我时常记起叶澜教授提出的“五实”,一堂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即为好课。
读《一堂“失败的好课”》后,我感触颇深。罗吉老师自然贴切地创设情境,以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循循善诱引导,但还是不得不牵强附会,直接灌输,学生没有学会,教学目标没有达到,失去了课堂的意义——不扎实,更谈不上课堂的效益——不充实,导致了一堂失败的课。
假如是我——作为该班该学科的任教者,我当然熟悉并且会认真分析学生学情,如:该班为三年级学生,年级年龄均小并且思考、探索、表达能力极低。我会事前让学生从中找一些液体来简单的做些实验,不过是让学生自己来做。从教多年,我听过很多课,也讲过很多课,对课堂感受至深。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有多少课因没有提前预设从而不丰实,或因没有花拳绣腿的不平实,或因没有造假的不真实等原因,遭受与罗吉老师类似的感受和遗憾。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基础知识能有效获得,认知能力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被激发,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情趣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培育。
说的是
我们老师应该把每一节课都上好。
我认为这是一节好课。
罗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真实的课。虽然罗老师没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比那些因弄虚作假而成的“好课”要好出许多。现在的课堂有许多老师,为了追求尽善尽美,而提前将预设的问题告诉学生,这样在老师的暗中安排下,学生似乎学的是水到渠成,其实学生却是一头雾水。这样的课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我认为真实最重要。另外,罗老师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归纳、总结,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
这节课如果让我来上,我会提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液体的资料,让学生对液体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即“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最后再通过实验去验证。
我心目中的好课应该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能有助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课,就是一节好课。
对于席老师的观点我是认同的,这是一堂好课。席老师分析的非常到位,只有这样的课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显示父帖子罗吉老师的这节课是好还是坏,要一分为二地看。一面是能创设情境,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身份进入到学习的主体当中是,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是在备课时对学生估计不足,在课堂上匆忙地抛出问题,供同学们研究,造成有的同学乱说;有的同学茫然不知所措,结果还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好课。李老师提到的备课时对学生估计不足,我觉得备课时考虑得再充分,上课时也会出现意外情况的,我们备课时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到的。
我认为一节好课应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改变,师生自然、和谐、融洽。
第三篇:一堂好的语文课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王崧舟
语文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日常语言水平,把学生初步掌握的老百姓日常语言提升成一种比较精致的“规范语言”
把全部都聚焦于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或运用语言文字上,这就是把功夫花在了该花的地方的语文课
“小步轻迈”是教学细节化之形,“细腻品读”是教学细节化之神——余映潮
有的语文老师的课是一堵墙,而我们老师的课是一扇窗。我很害怕自己是前者,所以提醒自己要时时反思——郭初阳
留住了诗意,就是留住了语文教育的生命——袁卫星
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
什么是语文教师的人文精神?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好,上得让学生入迷,就是最大的人文精神
语文需要这样——自由而积极的对话方式。
语文需要这样——居于课堂与孩子的对话内容。
必要的语文知识;一定的语文能力;对民族语的深厚感情和正确 态度;健康的文学欣赏趣味;较宽的文化视野。在这里,语文能力是核心。在“听、说、读、写”的四种基本能力中,“读”又是最重要的我一直很赞赏“教育就是成全”这句话,教育应该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教育,就应该也包含对客观环境的尊重与包容,每个人学习的动机是不同的,将读书的目标提得过早、过高,既不切实际,还可能适得其反。
我觉得教师也同样如此。真心诚意地喜爱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喜爱,是一种功夫,也是一种艺术。这种喜爱是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功利的诉求;这种喜爱,是发自心底里的真情付出,而非虚伪的作秀。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细细品味叶老的话,农业与工业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或许在于农业工作对象是生命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说需要的是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而农业所需要的却是能真正关注生命及其成长的农民。
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知识是容易教授的,技能是容易训练的,但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却需要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守望。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
一个真正的教师,自始自终都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断地去充实自己——更少的私欲和羁绊,使自己的工作不断成为心灵之需和幸福的源泉。
一个好教师,除
了有渊博的识,还应有
战略家的头脑,实干家的精神,艺术家的技巧。
第四篇:什么才是一堂好的美术课
什么才是一堂好的美术课
评价课的优劣,不同的时期,标准不尽相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想在鉴别“劣”课的基础上,提出素质教育环境下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样的课算不上好课。有时一堂课听下来往往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根据评课的指标去评这堂课,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可以罗列出许多优点,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排合理”、“提问精简恰当”、“适时运用媒体”、“掺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板书精当美观”、“教态亲切自然”„„整堂课似乎无河厚 非。但在内心我们却不认为这是堂好课。这时,如果我们换角度审视这堂课,想想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什么?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 充分显示教学水平,教师是“太阳”,学生是“月亮”,“教师唱主角”的课,即便教师表演的再精彩,也称不上好课。
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我说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对一堂好的美术课而言,不仅要摆脱旧的教学模式,而且要在让学生成为主体创造者的同时,还要让他们乐学,在快乐的气氛中体验并且学会技能。
旧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病是无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无视学生个性特点和差异,抑制学生个性和聪明才智的发展。
顺应现代教学的形式,素质教育大力提倡。那么素质教育与美术课如何结合呢?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主动“。美术课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是与之相结合的突破口。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小学生非常愿意对别人的作品品头论足,然而这一点却没有引起我们 的注意。我们只注意去评价学生的作业优劣。而忽视了请学生来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孩子,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我对课堂教学结果进 行随机调查,果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同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假设,如果学生们能积极主动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但有一点,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背负下而不是自己去快乐的尝试,那么你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一堂好的美术课还要让学生们乐学并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体验。
美国和日本的美术课堂教育。他们的课堂象个“游乐园”,气氛非常轻松,学生能自由地与老师探讨美,能有很多机会去创造美,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大大提高。
日本的一节美术课是这样上的。课的主题是要学生描绘出自己喜爱的动物,但并没有马上给学生纸和笔让他们描绘,而是先让学生们做泥塑。当然这种泥塑是最初级 的。要求他们塑造出动物的形体特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动物的特征和基本形态了。然后才叫学生用线条、块面和色彩描绘出自己喜爱的动 物。这种授课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认清他所要描绘的东西,在进一步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朝着艺术美的一种方向去发展,用手中的笔画出自己心中美好的 事物,最终还是完成了动物绘画作品的课堂任务。这不是一箭双雕吗?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就其本身而言,教育观念是否新,教育思想是否先进,教学方法是否正确,亦是非常重要的,更值得认真探讨。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我们认为:一流的老师教人,二流的老师教知识,三流的老师误人。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决定了他怎样教学。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那么,如何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贯穿这一宗旨呢?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 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 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培养儿童的开放意识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 好东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 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
三、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带领他们参观好的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培养儿童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识
好的教师应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议,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力,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
五、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兴趣是儿童学画画的基础。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害他们的自尊。
六、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
竞赛状态最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老师应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竞争气氛,表扬、奖励成绩优秀的孩子,鼓励、帮助进步较慢的孩子,使他们努力赶上来。适当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展览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参与和竞争意识。另外,儿童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定时的训练过程,这对磨练儿童的毅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动能静的禀性 等都是大有益处的。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第五篇:一堂好课[模版]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叶澜教授在他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课文分析准确深入; 教师讲解清晰、有条理; 师生互动活跃; 学生积极回答、踊跃表现; 课中的启发点多; 课堂秩序活跃而不凌乱;等等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有效学习”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效学习”。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我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夸美纽斯建立班级授课制时就强调,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就是集体性。这也正是课堂授课制取代私塾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把班级课制与因材施教对立起来,那就缺乏教育智慧了。课堂的第一资源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如果一位教师至今还不能认识到学生差异性所蕴藏的巨大作用,那他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科小先生、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小先生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有成就感”。因为,当你看到“学科小先生们”娴熟的讲课技巧时,你会为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沾沾自喜。
四、能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就是好课--难忘。2500多年前,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孩子禁不住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老人微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的“这节课”只用了几秒钟,但这是一节让他的学生终身难忘的课。真可谓世界最短的“名课”。对于安南来说,黑人老师用“白纸与黑点”来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课让他终身受益。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争取上“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五、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就是好课--欲望。记得多年以前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的话:一堂课可以用四个量来衡量--信息量、思维量、媒体使用量和延伸量。这四个量显然是越多越好。我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很有道理。虽然那位教师没有给我解释这四个量的含义,我的理解是: 信息量--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包括文本信息、师生的口语信息、老师的肢体信息等,内容不限于课本与练习,还应当是教材之外、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信息;思维量--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与深度,是大脑的活动总量。思维量决定于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过难的问题与太浅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思维量减少,教师有意无意的替代,无疑也会减少学生的思维量。只要坚持我所倡导的两句话就可保证思维量的增加:一是凡是学生能够办到的事教师决不替代;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自由地”学习;延伸量--是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通过课堂教学,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带着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六、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满足。我认为,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在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得到老师有意识的落实。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七、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就是好课--直观。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指“多媒体”,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黑板、影音资料、文字资料、教具、挂图、图表、图片、实验器材、小黑板;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体。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哪怕是女老师得体的淡妆与漂亮的服饰,都可以影响课堂学习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虽然这只是过渡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却显而易见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样,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欲望,创设解决问题的较为直观的问题情境,也是有经验教师的主要课堂追求之一。
八、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就是好课--轻松。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这种改变主要应当表现在课堂结构的改变上。没有课堂结构的根本改变,就谈不上教学方式的改变。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改变的办法很简单:尽量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机会。不久前我提出了“三分课堂论”--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5分钟。这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一种课堂结构的大框架。只有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是学生学习用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才会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这样的课你能说不是好课吗?
九、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就是好课--自信。我曾多次强调过,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不会做的题目。在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巡课,但是“真巡”的份量有多重呢?如果在巡课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问题,这种巡课很有“假巡”之嫌。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设法利用“学科小先生”的力量和教师个人的力量,来化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个体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课就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十、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就是好课--快乐。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不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机会。哪怕是课前一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与往常有什么不同”的无聊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调整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在一节课上能够响起哪怕是一次的笑声、掌声都可以算是好课,要是有欢呼声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课了。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予学生一次体验快乐的机会。课堂是青少年成长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无法摆脱学习压力的今天,能够产生课堂“三声”的课是难能可贵的。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整理 20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