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才战略板凳计划
长板凳计划
1、目的
通过实施《长板凳计划》,我们希望建设一支稳定高质量的人才梯队,在选拔标准、开发程序、使用方式和激励机制上不断优化,最终实现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的目的。
2、原则
以绩效为依据,以能力开发为导向,以满足公司业务需求为目标。
2.1绩效依据原则:进入《长板凳计划》的员工,必须是年度绩效成绩在110以上的优良员工 或
部门负责人。
2.2动态调整原则:如进入本计划的员工未能在第二年保持高绩效水平,则将被调整出计划名 单。
2.3优先开发原则:本计划着眼于优良员工能力的持续开发,以帮助其胜任更高岗位的要 求。对于进入本计划的员工,公司将提供专业路线和管理路线两条发展通道,人力资源部将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开发计划,并为其优先提供培训资源。
2.4 80/20原则:本计划实施三年后,公司80%的关键岗位人选由内部产生,一旦有岗位空缺,将优先由内部人员继任。在内部人员确实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方可考虑外部引进。2.5 全员参与原则:本计划对所有公司职员开放,只要符合选拔标准都可进入本计划。
3、职责说明
3.1 CEO是本计划的最终裁定者,对进入计划的人员名单享有最终裁定权并负责人员开发所 需资源的提供。
3.2 人事行政部是本计划的制定者,负责根据各部门绩效评估结果对进入名单人员提出建议,同时负责具体的人才开发方案的拟定、组织、实施和评估。
3.3 各相关部门是本计划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负责向人事行政部提供绩效评估的结果,并为人
才开发提供部门资源。
4、计划内容
4.1覆盖范围:本计划覆盖所有管理性岗位。所有管理岗位的在任者都必须根据绩效结果提供
2个继任者名单,继任者必须从直接下属中产生。其中第1继任者可在1年内接任,第2继任者可以在2年内接任。公司将对名单人员进行动态跟踪并重点开发。无法提供继任者名单的管理者,将自动失去绩效成绩优良的资格。
4.2 培训开发:包括在职训练和脱产学习两种方式。在职训练主要指进入计划的员工可以根据
人事行政部提供的导师名单选择一位导师作为学习对象进行定期交流辅导。脱产学习包括进入计划的员工可根据岗位需要优先参加公司重要的委外培训;可优先参加海外IBT项目(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ining)学习机会;另外,员工如取得PMP证书、六西格玛黑带证书,公司将全额报销费用;对于如能取得托福成绩80分以上,GMAT成绩550分以上的绩效优秀员工,则公司每年有3个名额全额赞助其业余时间攻读亚洲排名前10或国内排名前4的MBA(以英国《金融时报》排名为准)。具体人选由人事行政部建议,CEO裁定。4.3 人员任用:凡层级4以上(含层级4),绩效成绩110分以上的优良员工,在本岗位任职 满1年后可进行本部门内部的平级轮岗;如在部门内部轮岗满1年仍表现优良,则可在其他部门进行平级轮岗,轮岗必须从业务内容相近的岗位开始。在外部门轮岗期间仍表现优良的,则进入待晋升名单,如有业务近似的更高级岗位空缺则可向人事行政部申请进入评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委会面试程序(评委由层级6以上的人员组成,每次人数不低于3人),如通过答辩(半数评委同意)即可晋升。具体的轮岗人员及岗位计划由各部门在每年的绩效评估结束后提交给人事行政部,由人事行政部协调安排。在本计划实行1年后,如部门内无平级轮岗计划,则该部门负责人自动失去绩效优良的资格;在本计划实行2年后,如部门未制定与其他部门交换轮岗的计划,则该部门负责人自动失去绩效优良的资格。
4.4 激励政策:年度绩效得分在120分的优秀员工,从下一个财年的第一个月开始薪资上调1 级;连续2年绩效稳定保持在120分的优秀员工,公司将予以期权激励,具体方案由董事会决定。
1长板凳计划的概念
IBM接班人计划又称长板凳计划是指企业通过确定和持续追踪关键岗位的高潜能人才(具有胜任关键管理位置潜力的内部人才),并对这些高潜能人才进行开发和培养,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方面的有效保障。
IBM的长板凳计划是指,现有管理者必须确定自己的岗位在未来1-2内由谁来接任,在3-5年又由谁来接任。IBM能够保证每个重要的管理岗位都有2个以上的替补人员。
IBM“长板凳计划”是一个完成的管理系统,由相关的机制和文化保证。机制上,IBM主管以上员工的绩效考核中有一项就是培养接班人;文化上,IBM给管理者的一个角色定位是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同时,自己也是被挖掘和培养的对象。
2长板凳计划的由来 “Bench计划”一词,起源于美国棒球比赛:在举行棒球比赛时,棒球场旁边往往放着一条长板凳,上面坐着很多替补球员。每当比赛要换人时,长板凳上的第一个人就上场,而长板凳上原来的第二个人则坐到第一个位置上去,刚刚换下来的人则坐到最后一个位置上去。IBM借用这个概念,在人才梯队建设时引用了“长板凳”。
3IBM接班人计划
IBM接班人计划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包括一个标准、两个序列、三种方式和评委审定。一个标准即领导力模型,包括4个方面11项优秀素质。具体内容是必胜的决心——行业洞察力,创新的思考和达到目标的坚持;快速执行的能力——团队领导、直言不讳,团队精神和决断力;持续的动能——培养组织能力,领导力和工作奉献度;核心策划——发现公司的明日之星并有意识地培养他。
两个序列即行动和专业两个序列。IBM的接班人分为两个体系,相应的培训系统也一分为二。新进员工都要参加其中的入职培训,认识公司,了解规章制度并启动个人职业规划。从大学进来的新生要学习专业、财务和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每年集中在北京进行的IBM大中华新员工入职培训,人均成本高达30万~40万元人民币。一年以后,不论业务代表和行政职员都要参加专业学院的再教育,学习专业素质和技能。公司有意识地将员工归类,分为专业型人才和有管理潜质的人才。通过专业学院培训的优秀员工,一旦被确定为“明日之星”,便会被安排参加新主管训练课程,学做主管(如参与业绩考核、鼓舞士气等),并开始经历更多的磨练。此后的培训将分工明确,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也将分别走上技术领导和高级主管的不同方向。两个序列受到同等尊重,且可以依据自己是否喜欢或适合,在两个序列中选择。
三种方式即案例培训、实践磨练和发掘“明日之星”。案例培训方式从电子学习到课堂较学,角色模拟演练,案例讲座,工作讲座,面对面沟通等。高级主管必须亲历亲为。实践磨练包括日常化的“良师益友”计划(老员工帮带新员工、传承多年工作经验)、“特别助理”计划、“外派到客户”学习、岗位转换等。发掘“明日之星”,按照“新人→专业人员→领导人→新时代的开创者”的人才梯队模式,不断发掘“明日之星”。在IBM中国公司,每个员工的人均年培训费用在3000美元左右。
评委审定是接班人计划的最后一关,评审委员会由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高层经理共同组成。“明日之星”只有在答辩完成,成绩通过后才有资格做正式的高级专业人员或高级经理人。答辩考核的业绩包括个人业绩和帮助下属成长的业绩两个方面,评审不设通过比例,只要半数同意即可通过。为了保证接班人计划的可持续推进,参加答辩的高层经理也要接受3分钟的答辩。
IBM的接班人计划既是远见卓识,又是求实务实,对“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对市场竞争中的人才规律与机制作了深刻、全面和系统的诠释。这与有些中国企业空喊“人才竞争”而无规划、无投入、无成效的“三无”人才观形成了鲜明对照。对管理者的考核,IBM将考核指标分成2部分,一部分是硬性可量化的指标——任务指标、客户满意度,一部分是需要部门经理观察和综合同事们的评价——工作热情、团队合作、外围的影响(一个具有领导者素质的员工,他的工作方式、与客户沟通交流的额技巧和方法是会被人模仿的)。其中后一部分侧重考核员工是否具备领导者素质。
4长板凳计划的执行
每年,“长板凳计划”要在IBM全球5千多名管理人员中挑选近300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这300人的培养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训练各种的职业技能,培养专业能力;第二阶段采用横向轮调的方式,让培养对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获得不同的经验;第三阶段是实施强业绩导向的考核,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释放;第四个阶段就是要求领导者将个人的成功扩大到团队。
为了保证领导者真正是在领导,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业务高手,IBM内部实施了著名的“职位轮岗”,比如人力资源部主管可以到市场部,或生产部,甚至到很专业的部门去工作,不懂没有关系,只要知识结构和能力导向是合适的,就具有培养的潜质,可以发展。
在IBM,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要经历很多部门的轮换,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是很难做到高管位置上去的。因为IBM相信,如果一辈子只在一个专业领域,那他的领导能力是有问题的,毕竟这很容易造成看问题的角度太狭窄。
既然IBM实行的是全球性的选拔计划,这就意味着进入培训计划的任何一个经理,今后完全可能成为IBM的CEO.而作为一个CEO最重要的领导能力,并不完全是业务能力,而更多的是迎接挑战与变革、指明战略方向并带领团队前进的能力。所以,把一个不懂技术的市场经理,派去管研发;或者派一个不懂市场的生产经理,去管品牌,去领导自己完全不懂的东西,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而一旦经历过这些挑战,这样的领导者不仅有了不同部门的工作经历,可以更好理解部门利益,而且真正具备了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长板凳计划”的贯彻和积极执行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机制的保证,一是蓝色文化的引导。
因此IBM的主管的在职业生涯中一直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发掘、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另一个是被发掘、培养为新职位的接班人。由于接班人的成长关系到自己的位置和未来。作为自己成绩的一部分,所以主管级以上员工都会尽力地培养他们的接班人。
5长板凳计划的精髓
“长板凳计划”的精髓是开放性思维。培养接班人不能把宝押在某一个人身上,而须面向整个团队,但凡具备条件的人都要让他有机会站到接班人的位置上来。虽然也有“先来后到”的资历限制,但通道却是敞开的,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而挑选接班人的人也无须担心自己的位置被人抢走,他不是“老皇帝”,而是职责在身的“考官”,“挑选接班人”这件事本身绩效已成为他晋升的阶梯,对他形成了激励。6长板凳计划启示
IBM的长板凳计划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二个: 其一是重视人才培养的观念与文化,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在关心此事,几乎全体员工都被动员起来共同参与,从员工自身参与制订生涯规划(IDP),中高层主管每人认养七八个徒弟,每个岗位都准备三个替补人员的方案等,处处显示IBM对人才储备的重视。
第二便是完整的系统性,人才的储备与替补计划,不是一个单一的任务,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例如轮调制度、生涯规划、良师益友、360度考核,人才测评,而考核内容又分成量化的业绩与非量化的资质(胜任力),要做到这些系统都能建立起来,有效运作,并能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需要许多时间的积累,并不是拿来即可产生效果。
7中国企业不能照搬的原因
IBM的精神、思路与工具值得学习,但千万别照搬照抄,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进行人才储备则应该更多注意以下的事项: 1.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度,IBM已经发展数十年,各方面的人才积累的宽度与厚度都比较充分,到中国发展的前十年,多数中高层都从境外带着多年的经验来,因此要实施师徒制以及传承这样的精神比较可行,现行中国的企业多数摸滚打爬起来,许多第一代的中高层甚至都已经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要指导他人恐怕会更难。
2.人才奇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03年针对数千家企业的调查,62%的企业表示缺乏管理人才,92%缺乏营销人才,93%缺乏技术人才,碗里吃的都不够,哪还有想到锅里、田里的? 3.IBM的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的高位线(P90),因此可以确保有条件优先挑选一流的人才,对于留住人才、替换人才也创造了较佳的条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果无法提供较佳的薪酬条件,要特别留意如果在公司内的人是『朽木』或『阿斗』,即使费了心力给予机会也会徒劳无功,而能力较强的人是否在培养后自行创业或被高薪挖角,也要仔细思考,因此没有配合薪酬政策的调整,是比较困难的。
4.生涯规划的基础建设,要让员工进行生涯规划则表示员工和企业可以共同走比较远的路,但如果企业发展不稳定或者战略不清晰,有可能造成生涯规划做了好几年,到头来一场空,所以公司的获利能力、产业竞争性与可掌握度,必须考虑在内才能有好效果。
5.考核的支持,绩效考核与人才选拔的工具与技巧的成熟度,会影响到长板凳的实施可能性,假如没有科学的考核或选拔技巧,如何确保你投资的种子是正确的?如何确保内部公允性? 然而有以上的困难是否代表中国企业不适合或者不需要实施这些计划?答案正好相反,因为市场人才供应不足、中国企业吸引人才条件起点较低,反而更需要建立一套内生人才的体系,才能因应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否则只能望着广大市场叹气。8中国式的长板凳计划
1.选择关键岗位实施,改革开放的策略是让少部分的人先富起来,中国式长板凳计划则是选择企业发展的关键岗位实施。2.政策倾斜,薪酬、培训、师父的指导都集中在这些焦点上,虽然平均值低,但集中起来以后还是会有竞争力,特别此时的师父多数是核心团队,更具有吸引力。
3.配合绩效考核,并且同时注重结果(量化成绩)与过程(行为与特质),确保选择的人是具有潜质与执行力。
4.如果要实施轮调制度,需要建立职系的概念,(类似大学把相关科系放在同一个学院,跨学院的知识体系差异较大),轮调时从较近的职系开始,逐渐转变,成功率较高。
5.人才培养的数量、轮调时间、晋升速度,需要同时考虑到企业发展速度所需职位数,人才流失率、成材周期,避免人多于岗,造成冗员或者岗多于人的缺员现象。
6.运用人力资本的概念,对于战略性职系的好人才,需要让他们有机会分红或入股,使这些人才感受到创业共同体,留住这些人才方有机会持续发展以及再生人才。
第二篇:人才战略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第一要素!咏谦国际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不断吸引和发展优秀人才,以职业化和专业化为特点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和生产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后盾。
(一)用人制度:公司建立了科学人才选聘机制,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
(二)培训体系:公司培训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高效、精干的知识型员工队伍,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证。
(三)关注员工精神生活:公司兴建了大型运动场地、添置文娱设施、搭建文化娱乐平台、开办员工活动中心,丰富了员工业余精神文化生活。
倡导学习和沟通,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发展,不断提高和更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各种机会,通过人力资源实践,构建出公司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第三篇:鄂尔多斯人才战略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构筑鄂尔多斯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认为:“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优势,归根结底是人才的优势。”集团公司二十年来始终以战略的高度,将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定位于创建“长寿公司”规划的前沿,并贯彻于“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新机制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资源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鄂尔多斯集团在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通过激活鄂尔多斯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吸纳新的人才,使人力资源效应放大到极限,在小的环境、小的气候当中能让人才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关键在于我们有一种精神,即树立一种理念,把大家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建设鄂尔多斯集团。而如何激活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的精髓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员工万众一心,推动集团向前发展。
鄂尔多斯集团公司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羊绒制品大王、世界上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其品牌“鄂尔多斯”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也在二十年间由建厂初期的总资产3355万元扩张到现在的总资产45亿元,资产扩张速度为134倍,业绩非常惊人。那么,鄂尔多斯为什么会成功?鄂尔多斯发展的动力源究竟是什么?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二十年来,鄂尔多斯集团公司一直“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构筑了符合鄂尔多斯集团发展实际的人力资源研究与管理机制,并且在集团的发展壮大中不断创新、改革,从而推动了集团公司的高速发展。
鄂尔多斯集团公司构筑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通过二十年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适应人才发展的小环境、小气候。
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决策层、管理层、还是一般员工,都坚信要通过我们自身的改革和努力把鄂尔多斯集团建成世界上最好的企业,而且把“振兴中华民族工业,为国争光”作为万名员工责无旁贷的责任。在此经营理念下,鄂尔多斯集团创造出一个人才辈出,并能吸引和集聚人才的环境,每一个鄂尔多斯人都把集团做为一个家园看待,把自已的聪明才智奉献给集团伟大的事业。这是鄂尔多斯集团构筑“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机制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在各种生产要素资源都很贫乏的条件下,得到了人力资源供给的相对满足。
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地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胜市,因此相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集团公司在人力、技术、资金、信息等四个资源要素上都不占优势。过去常说“孔雀东南飞”,西部的人才都转移到东部沿海、南方地区,就连本地区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都不愿意来鄂尔多斯集团公司。所以,我们首先在人才方面很贫乏;而没有人才就没有技术,所以我们在技术方面也就缺少优势;至于资金,由于地处贫困地区,资金短缺一直是贫困地区最头疼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资金上更不占优势;信息方面,由于伊盟地区信息网络等基础建设长期滞后,导致信息不畅通,所以,我们在信息方面也是非常落后。在这种形势下,鄂尔多斯集团公司抓了集团公司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人力资源问题。王林祥总裁多次讲,办好一个企业,最关键、最根本的是不断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建立一个以人为本,激活人力资源的新机制。
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在人本方面总结出了5条经验:
(一)探索出了“工资+分红”的收入分配模式。该模式不仅体现出如何分配,更为重要的是,该模式建立了员工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解决了员工干多干少一个样,解决了“众人的老子没人疼”的国有企业的弊端,解决了企业的发展、兴衰与员工无关的弊端,建立了员工的全部收入和企业的近期长远利益息息相关的机制。在集团的经营实践中,我们对什么是人才,如何去激励,都给予了充分考虑,建立了四套工资制度和体系:
1、职务工资制度;
2、内部职称工资制度;
3、一般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分档分级工资制度,也就是岗位工资制;
4、计件工资制(根据员工的产质量发工资)。
建立比较完善的工资分配制度,首先使不同的人、各种人才在企业各得其所,各自得到相应的报酬,这是关键点。第二,为了解决职工对企业经营成果不贴身感受的问题,集团公司从1994年开始探讨内部职工持股会的运行机制。四个制度的运作,使职工都能取得自已比较满意的报酬。
(二)、建立了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会资金来源全部是1994年以来集团公司给各个成员企业发放的奖金中的一部分,集合在一起,成立集团公司职工持股会,投入到围绕集团公司主业及相关的一些收益高的项目上,通过几年的实践,效果很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绝大多数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增加了收入,并逐步走向富裕。
(三)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昭示下,探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贴身经营,切实解决企业是员工的“家”的问题。经过两年的探索和深化改革,我们在1999年6月份完成前期准备。经过改制,职工持股达2.5亿元。通过以上三项措施的运作,我们初步建立了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分配体系,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现有人才和潜在人才全身心投入到鄂尔多斯羊绒事业中,使每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建立了各种单项奖励,如节约奖、发明奖、合理化建议奖、操作大赛奖等等,使整个激励机制逐步趋向完善。
总之,构筑起完善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为集团公司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劳动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吸纳人才栽下了梧桐树。同时,也为进入集团的人才提供了比较高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以人为本,集团公司经过二十年的探索,终于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成熟的、并能够使人才不断涌现的、充满活力的、良性循环的干部选用机制。
(一)干部成长与选拔要经过平等竞争,原则是以成就论英雄,以作为论功绩。竞争是多方面的,如通过本人述职、民主评议、最后投票决定,也有通过实际业绩的定量考核,最后决定人才的优劣的平等竞争。
(二)创造出干部末位淘汰制度。集团公司每年将现有的在职干部通过业绩考核、民主评议,把处于末位上的干部淘汰下来,同时要将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干部人才队伍中来,形成一种动态的、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制度。
(三)干部任期卸职制度。集团公司干部管理条例规定:干部初任年龄不超过33周岁;干部每届任期三年,如果届满仍没有被提拔到更高的岗位上,就要被淘汰。如总裁的卸职年龄为57周岁,副总裁的卸职年龄是55周岁等等,这就使集团公司的干部队伍经常保持了一种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趋势。
(四)干部挂职见习制度。目的是解决一些才能突出,但又没有实践经验的一批年轻干部的使用问题。经过综合考试、业绩考核、民主评议,把他们放在一定的职位上,经过一至两年的挂职锻炼,经过考核胜任的,要及时给予提拔。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人才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解决伯乐不常有的问题,力图通过一种机制来解决人才问题。总之,我们通过干部制度改革,使集团公司的全体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能够跟上时代,适应市场经济和集团公司发展的步伐,使得集团公司呈现出一种人才、事业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同时,我们对中高级干部建立了内部弹劾制度。如一个部门、一个企业有百分之五十的员工对某个干部表示不信任,人事部门有责任去进行调查、考核,这样,促使他们能代表员工的利益,密切联系群众,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动态的、不断创新的机制,形成了中高级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四、集团公司通过二十年的努力,探索出一套使专业管理技术人才成才的机制。
现在社会上评聘专业管理技术职称水分很大,而且存在着论资排辈的现象,究竟这些专业管理技术人才是否名副其实,答案恐怕不能肯定。所以,我们集团公司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了专业管理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机制。首先构筑了比较完善、类别齐全、层节合理的制度和体系。层节分为十二层:从员
一、员
二、员三,助
一、助
二、助三,师
一、师
二、师三到高
一、高
二、高三,成为内部专业管理的十二层阶梯,这有利于各类人才的成长。条条大道通罗马,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适合任职,有些人才更适于技术操作。集团公司在经营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才机制,以此来调动大批专业管理技术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岗位上成才。其次,在实行职称制度的同时,对专业管理技术人才队伍还实行了末位淘汰制。
集团公司每年年底进行一次对现有专业管理技术人员的考评和淘汰,经过本人述职、资格审查、民主评议,决定哪些人被淘汰,哪些人被提升到职称队伍中来。其中,员级淘汰比例为5%,助理级淘汰比例4%,中高级淘汰比例为3%,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那些在专业岗位没有什么新发明、新创造、业绩平平的人淘汰下来,使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脱颖而出,使集团公司的职称队伍不断新陈代谢,充满活力。
五、集团公司羊绒制品的品质一直保持优良,受到客户的青睐,其关键是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在一线职工中培养一大批高级操作人才,重视培养一大批工作态度好、懂工艺、操作技术好的高级操作人才。这也是
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在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一条经验,办法是多管齐下:
第一,主要抓员工的技能和技术的培训。集团公司组建了职工教育中心,专门抓此项工作,建立全仿真的培训车间。对那些操作水平低、不懂工艺的职工,集团公司强制进行培训,促使她们的技能得到提高。
第二,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使每位职工都意识到生产高质、优质的产品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维系着集团公司的生存和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
第三,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如通过技能技巧大赛,从中选出能手,进行表彰奖励,形成大家比学赶帮,向优秀学习,向标准看齐的风气。
第四,在一线职工内部进行考工定级制度。把那些技能好、工作态度好的员工定高的等级,并给予高的荣誉称号,同时辅之以各种物质奖励,如奖金、股份。通过长期坚持对一线员工的激励,我们培养出一支特别能打硬仗的一线职工人才队伍,他们是集团公司取得光辉灿烂的成就的重要保证之一。
六、集团公司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使集团公司的各类人才在企业文化的感召和凝聚下,都有一种产业报国、敢为人先、回报社会的精神。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长期激励的机制,使集团公
司内部涌现出了成千英雄,英雄成千。
鄂尔多斯的企业文化认为:只有不好的制度,没有不好的人才;只有产生不了人才的机制,没有产生不了人才的职工队伍。所以,我们在构筑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研究与开发的新机制中,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集团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企业文化的着力点就是告诉每一个员工,鄂尔多斯集团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是体现他们人生价值的理想舞台。强调职工对集团事业的忠诚和奉献,把集团公司建成一个全体职工的美好、温馨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员工通过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从而使集团公司一日千里,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鄂尔多斯人在新世纪的理想之所在。
第四篇:发达国家人才战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都十分重视人才战略问题的研究,制定了各种有效的政策、法规和措施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以及合理地使用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第五篇: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txt43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
一、适应鲁抗发展战略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加强人才素质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动力,以强化人才激励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培养、使用、留住人才三个环节,营造集聚各类优秀人才的环境,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加强“四感”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克服浮躁心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让业绩选人,效益选人,坚持“鲁抗的事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事业”,形成干事创业的向上氛围;建一流的队伍,创一流的业绩。
三、建立健全与制度相适应的职位分析制度,关注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提升空间,科技与管理并重,构建双轨职业发展通道。通过管理岗位实现职位晋升,通过专业技术岗位实现技能职务提升,使各类优秀人才充分施展才干;建立一套与管理人员聘任相辅相成的科技人员晋升制度,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推行技术职务和职称津贴,聘任首席工程师、工程师、岗位技师,实行 “首席工人”制度。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真正做到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四、重点抓好四支队伍建设。一是建设一支敢管理、会管理的管理人员队伍;二是建设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营销队伍;三是建设一支科技水平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加快企业科技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四是建设一支技能过硬、爱岗敬业、专业素质高的技术员工队伍。
五、立足内部人力资源开发,引进与开发并举,重点放在开发上;形成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开发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企业全员培训体系,把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结果作为上岗、任职、职业资格、人才流动、考核、晋升和续聘专业技术职务等事项的重要依据和资格条件之一。
六、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竞争机制。实施市场化选才办法,内部实行竞争上岗,外部实行公开招聘,努力形成绩效优先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标准和手段,为科学合理使用人才提供客观依据。采用赛马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推行管理人员定期岗位轮换制度,通过岗位轮换,实现知识、技能、经验及团队意识的内部交流与扩散。
七、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坚持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探索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分配机制,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完善年薪制、岗位绩效工资制,探索短期薪酬分配与中长期薪酬激励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