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进度安排
附件2:
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3月至5月),报名、征题工作 1.湖北赛区组委会发出《关于组织湖北省高校参加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等文件,布置竞赛工作。
2.各高校学习文件,明确有关要求,广泛组织发动教师和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成立有关组织机构,做好报名等有关准备工作。
3.各高校根据《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命题原则及征题要求》,做好征集试题工作,5月15日前,各校将征集到的竞赛试题报湖北赛区组委会办公室。
4.湖北赛区专家组对征集上来的题目进行分析、分类完善、遴选;5月31日前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
5.5月份下旬,竞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参赛队和指导教师针对TI公司的元器件进行培训。参加培训的同学和教师的食宿费用和往返路费由各校自理(培训的具体时间、参加人数和地点另行通知)。
6.各学校组织学生报名,5月20日前将报名表(包括组织机构成员名单、竞赛负责人、联络人、电话、邮箱、参赛队数、参赛组别、指导教师名单等信息)、报名费交湖北赛区组委会办公室。
7.5月31日前,湖北赛区将本赛区报名情况(报名汇总表)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备案。学生参赛名单以进入赛场时为准。
8.5月上旬,湖北赛区将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区组委会和专家组名单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
二、第二阶段(6月至9月),命题、竞赛、评审工作 1.6月30日前,各校将优秀组织工作者推荐表、优秀辅导教师推荐表交湖北赛区组委会办公室。
2.7月湖北赛区组委会组织召开全省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及电子设计竞赛工作研讨会。
3.7月25日—26日,省组委会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工作会议,学习并领取有关竞赛规则的文件。
4.8月4日,根据全国竞赛组委会的要求,召开湖北赛区组织工作会议,传达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湖北赛区竞赛组织工作,安排竞赛巡视工作。
5.8月5日,网上公布竞赛元器件及设备清单,并相应做好准备工作。
6.8月12日(星期三)上午8:00时至8月15日(星期六)晚20:00时,举行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开赛前半小时网上发题。
7.8月15日晚20:00时至24:00时,各参赛学校将封好的试卷(报告及实物)交至组委会指定地点。
8.8月15日—23日,组委会及专家组组织实施竞赛评审工作。
9.8月24日前,湖北赛区组委会将本赛区参加全国评审的优秀参赛队的材料上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
10.8月24日8:00时至15:00时,根据全国组委会的要求,湖北赛区组织综合测评,题目网上下载,测评前发题,当日完成测评并封存测评记录。
11.8月25日,湖北赛区将综合测评材料上报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
12.8月28日至9月5日召开全国专家组评审工作会议。期间请各参赛高校浏览全国组委会网站,关注复评时间及名单。
13.9月6日公示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审结果(初评)。
三、第三阶段(9月至12月),评奖、颁奖工作 1.全国组委会9月21日公布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审结果。
2.9月23日,公布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评审结果。
3.各校进行总结,并于10月15日前将总结材料上报湖北赛区组委会办公室。
4. 10月31日前,湖北赛区组委会办公室将湖北赛区总结材料上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
5.11月中旬至12月底的适当时间,全国组委会召开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各赛区组织工作经验,组织申报、答辩、评定赛区优秀组织奖;召开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颁奖大会。
6.11月中旬至12月底的适当时间,赛区组委会召开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TI杯颁奖大会,总结交流参赛经验,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第二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进度安排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2月至6月),报名、征题工作
(1)2月底-3月上旬召开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启动工作会议,并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发出《关于组织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2)3月中旬各赛区按《关于组织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精神,完善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区竞赛组委会和专家组。各赛区向本地区高校转发有关文件,制定赛区工作计划,组织指导本赛区各高校竞赛准备工作。
(3)3月底-4月初召开全国专家组工作会议。
(4)各赛区竞赛组委会根据《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命题原则及要求》,广泛发动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征集本届竞赛题目,并经赛区专家组初选之后,于5月3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报送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
(5)5月底-6月初召开全国专家组工作会议。
(6)6月上旬各赛区将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区竞赛组委会和专家组名单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赛区竞赛组委会及专家组名单请注明所有成员的单位、职称、邮编、电话(办公室与住宅)、手机、电子信箱等,以方便联系。
(7)6月份各赛区组织学生报名,并于6月30日前将本赛区报名情况(填写《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区报名汇总表》,网站下载),报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学生参赛名单以进入赛场时为准。
二、第二阶段(7月至9月),命题、评审工作
(1)7月份,召开全国专家组工作会议,初步确定竞赛题目基本方向,审议竞赛题目基本框架。
(2)8月13日至8月14日,召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工作会议;部署竞赛事宜,包括宣传竞赛规则及竞赛期间有关注意事项。
(3)8月20日至8月29日,召开全国专家组命题工作会议,编制并确定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报全国竞赛组委会审批,同时,制定评分标准及有关评分原则、表格等。
(4)8月24日上午,网上公布和启封竞赛元器件及设备清单,并相应做好准备工作。
(5)8月30日召开全国组委会会议,审批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6)8月31日(星期三)早晨8:00时至9月3日(星期六)20:00时(共四天),举行2011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开赛前半小时网上发题,竞赛结束当天晚20:00时后通过电子邮件向赛区专家组组长发放测试表。
(7)9月4日至11日,各赛区组织评审工作。填写《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区实际参赛队汇总表》(网站下载),并于9月13日前报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
(8)9月13日前各赛区按全国竞赛组委会的要求,各赛区将参加全国评审的优秀参赛队的材料以特快专递方式寄出或派专人报送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并妥善保存本次竞赛全部制作实物及剩余的文字材料,以备全国竞赛组委会和专家组抽调检查。
(9)9月13日各赛区进行综合测评,题目网上下载,开赛前发题。
(10)9月14日前各赛区将综合测评材料以特快专递方式寄出或派专人报送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
(11)9月17日至26日召开全国专家组评审工作会议。期间请各赛区浏览全国组委会网站,关注复评时间及名单。
(12)9月27日召开全国竞赛组委会会议,审批全国专家组评审结果。
(13)9月28日公示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审结果(初评)。
三、第三阶段(10月至12月),评奖、颁奖工作
(1)10月12日公布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审结果。
(2)10月31日前各赛区将本次竞赛的工作总结报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供评选本赛区优秀组织奖时参考,赛区优秀组织奖将按规定程序(即申请、答辩)进行。
(3)11月中旬至12月底的适当时间,召开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各赛区组织工作经验,组织申报、答辩、评定赛区优秀组织奖;召开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颁奖大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第三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竞赛的特色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全国竞赛组委会届时颁布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竞赛期间,各赛区组织巡视人员,严格执行巡视制度。
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由全国专家组制定命题原则,赛前发至各赛区。全国竞赛命题应在广泛开展赛区征题的基础上由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统一进行命题。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组以责任专家为主体,并与部分全国专家组专家和高职高专学校专家组合而成。
全国竞赛采用两套题目,即本科生组题目和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参赛的本科生只能选本科生组题目;高职高专学生原则上选择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但也可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只要参赛队中有本科生,该队只能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凡不符合上述选题规定的作品均视为无效,赛区不予以评审。
时间: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
http://.cn/
第四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促进和深化了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
冯林 吴振宇 毛德祥 刘华毅 马幼军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院)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从1994年的首届三个赛区、44所高校、220个队、660名学生参赛,到2003年的第六届24个赛区、426所高校、3029个队、近万名大学生参赛。无论是参赛规模,还是竞赛质量,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可以说逐年提高,方兴未艾,形势喜人。作为每届都积极参与的大连理工大学,对这个全国性赛事一直非常重视。深刻的体会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推动我国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意义重大。我们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实践教育活动,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这些成果和经验,可以说在许多方面是同这个全国性竞赛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面就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之间的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关系,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实践教育必须把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内容,作为龙头学科。
创新实践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实践教育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理论上讲,一个学校的创新实践教育内容,应该涵盖该校的主要学科,并且以高新技术为主导(这一点是必然的,否则就谈不上创新)。但在诸多高新科学技术中,电子信息学科则应列为首当其冲的龙头学科。我们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实践教育从起步阶段,直至现在全面展开、创新实践教育已成为我校本科教育的办学特色之一的今天,电子信息学科一直是创新实践教育的主导内容。以其为切入点,结合和带动其他相关学科,共同提高和发展。我校之所以选择电子信息学科作为创新实践教育的主导内容,原因有二点:
第一,电子信息技术在诸多高新技术中是发展最快、最具活力、而且对自然科学的其它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学科。在二十世纪后期,电子信息技术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发
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故二十一世纪则被人们称为电子信息时代。作为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们,无论是电类的,还是非电类的,也无论是理科的还是工科的,都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包括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电子视听技术、电子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近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光电技术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都必须掌握和具有一定的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当然而且必须包括电子信息方面的应用能力。
第二,二十一世纪既是电子信息时代,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时代。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从而带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高速度。这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最鲜明特点之一。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是以近代物理学(特别是原子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电子信息技术(理论、方法、手段)又被各相关学科采用来为本学科的发展服务(如提高测量精度、提高自动化程度等)。当前,电子信息学科已成为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焦点,几乎找不到不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为本学科服务的学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和规律。很多非电学科都在大量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来提高本学科的自动化程度,以电测技术来提高本学科的测量速度、范围和精度,从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很多学科已把采不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衡量其是否先进,是否现代化的尺度。这种龙头作用在本世纪将更加明显和突出,故把二十一世纪称为电子信息时代是恰如其分的。
因此,将电子信息技术列为创新实践教育的主导内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的成功举办,正说明了这种竞赛活动符合当今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因而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我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学科大学,创新实践教育开展以来,由于主导内容选择正确,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不仅电类的,而且那些学有余力的非电类专业的学生都渴望获取有关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将创新实践教育更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2003年,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院”,全面组织和指导全校的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院下设的各创新实践班中,大都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内容,参加的大学生中,非电专业学生约占50%。这些非电类专业学生通过在创新实践基地的培训,紧密结合自己的主学专业,使他们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可谓如虎添翼。在2003年的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E题第一名的3名学生中,有二名是非电专业学生,这在学生中反响很大。
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为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好平台。
近年来,全国性的高校间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很多,但其中尤以电子设计竞赛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我们大连理工大学对这些赛事都比较重视,积极参与。尤其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们切身感受到确实起到了促进和深化创新实践教育的作用,效果明显。笔者作为多次参与竞赛的指导老师,对下述两点感触颇深。
1. 电子设计竞赛为创新实践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二年一届的竞赛活动,不仅使我校的创新实践教育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对大学生们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从首届设计竞赛,我们就感到竞赛的选题很适用于我们的创新实践教育,选题中既有当今电子信息学科的前沿技术,也有必备的基础知识;不仅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点,更有对各种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对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软硬件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电的、非电之间的综合应用能力等的考核。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故每届竞赛的选题类型、深度、难点调整更新也大,可以说一届一个台阶。这些都是我们创新实践教育急需的。这样我们就将对竞赛的备战活动纳入我校的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将二者紧密、有序地结合起来。在创新实践教育活动中,我们以备战竞赛、迎接竞赛为契机,对学生开设必要的技术讲座,指导学生对有关技术加深理解和认识;根据总体安排和学生兴趣,将学员分成若干专题组,每组安排1-2个技术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实践和研究;在两届大赛间隙,还举办校内电子设计竞赛,这既是演练和备战,也是为大赛做人才选拔。这些措施深受学员欢迎,广大学生争相报名参赛,从而激发了广大学员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使我校的创新实践教育呈现出日益活跃、日益兴旺的局面。
2. 通过电子设计竞赛来检验创新实践教育效果
由于我校的创新实践活动与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竞赛的成绩就是对创新实践教育效果的检验。创新实践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教育不同,不能仅凭考卷来评定其教学效果。创新实践教育的效果是一个理论与实
践结合能力,软件与硬件综合应用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等的综合效果。电子设计大赛则是检验其效果的非常好的考评方式。参赛者从拿到选题,查阅资料,设计计算,备件到实际动手实验、调试(编程),到最后完成作品并写出论文,这些环节要在短短四天来完成。当方案选择不当,还可能部分调整甚至全部重来。这既是对参赛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也是对参赛者品质意志、团结协作精神的大检验。这些都需要实实在在的创新实践能力,来不得半点侥幸。因此,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是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非常好的检测方式。通过竞赛活动,既可发现和选拔出拔尖人才,又可检验创新实践教育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出该项工作中的差距。十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体会愈来愈深刻。
三、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有力的促进了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
电子设计竞赛除促进和深化了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外,也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大有裨益。每次竞赛,都有多名教师参与指导。教师的参与不仅有利于创新实践教育,而且通过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发现自己的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自己所承担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作为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室,则通过竞赛活动,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找出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参加指导的教师中,实验室老师比例较大,他们的体验尤其深刻。用一位指导竞赛的实验室教师的话来说,电子设计竞赛是“一次对实验教学的全面评估”,“对学校综合教学实力的检验”。笔者觉得这种看法,虽不够全面,但还是够深刻的。
综上,笔者认为,高校的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当然也包括其他的竞赛)的成功举办,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成功举办,则推动和深化了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必须继续举办下去,并不断总结竞赛的经验和不足。我们也一定会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以促进和深化我校创新实践教学的发展。
第五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
文章日期:2007-08-13 11:19:49 文章点击率:260579
(2007年修订)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与目的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2.竞赛特点与特色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竞赛的特色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3.组织运行模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为:“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十六字方针,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
二、组织领导 4.领导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5.组织委员会
(1)全国竞赛组织委员会由教育部、信息产业部、部分参赛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或有关学校专家组成,组委会成员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文函形式任命,每届全国竞赛组织委员会和赛区组委会任期四年。
全国竞赛组委会设立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常务副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主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日常工作。
(2)各赛区竞赛组委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厅、局)、高校代表及电子类专家、企事业代表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竞赛组织领导工作。
(3)原则上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独立组成一个赛区。若参赛学校少于3所或参赛队少于20个队时,可与邻近省市联合组成一个赛区。6.专家组
(1)全国只组建一个全国专家组,主要由来自高等学校电子及其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全国专家组由责任专家、专家和专家库成员三个人员层面构成,全国竞赛的命题和评审工作以责任专家为主体。
(2)各赛区成立赛区专家组,由赛区内高校电子及其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竞赛征题、评审工作。7.参赛单位
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8.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支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均有资格报名参赛。9.辅导教师
对于赛前辅导教师的辛勤工作,应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5号)精神,承认并计算其工作量。
三、竞赛时间和方式 10.竞赛时间和竞赛周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11.竞赛方式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四、竞赛规则
12.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全国竞赛组委会届时颁布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竞赛期间,各赛区组织巡视人员,严格执行巡视制度。
五、竞赛命题与相关规定 13.竞赛题目
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由全国专家组制定命题原则,赛前发至各赛区。全国竞赛命题应在广泛开展赛区征题的基础上由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统一进行命题。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组以责任专家为主体,并与部分全国专家组专家和高职高专学校专家组合而成。
全国竞赛采用两套题目,即本科生组题目和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参赛的本科生只能选本科生组题目;高职高专学生原则上选择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但也可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只要参赛队中有本科生,该队只能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凡不符合上述选题规定的作品均视为无效,赛区不予以评审。
六、竞赛报名、评审和评奖工作 14.竞赛报名
参赛学校应在广泛开展校内培训与竞赛的基础上选拔出适当数量的优秀代表队报名参赛。每个报名的参赛队必须在报名时按照规则确定本队参赛选题的组别(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开始竞赛时不得更改。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的报名工作,填写全国统一格式的赛区报名汇总表,并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内上报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15.评审工作与要求
根据竞赛评奖模式,竞赛评审分赛区和全国两级评审,按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的相应标准分别开展评审工作。赛区的竞赛评审工作由赛区组委会组织、赛区专家组执行,需严格按照全国专家组制定的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执行,并在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基础上制定赛区的评分标准及测试细则,每个测试组至少由三位赛区评审专家组成,每位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及测试记录必须保留在赛区组委会,赛区向全国组委会推荐申请全国奖代表队时,必须将报奖队的设计报告、有赛区评审组每位评审专家签字的各项详细原始测试数据及评分记录、登记表和推荐表一并上报,否则不受理评奖。各赛区评分及测试细则需要上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备案,以备全国评审时参考。
全国竞赛评审工作原则上由一个专家组在一地完成。全国竞赛评审分为初评和复评两个阶段。全国竞赛组委会负责组成全国竞赛评审专家组,对各赛区按比例推荐上报的优秀代表队的作品,按照命题时制定的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参考赛区评审原始记录进行初评。
全国一等奖候选队一律集中在一地参加复评,原则上不再另行命题,以原竞赛题目为基础,由专家组确定测试内容和方式,参加复评的代表队名单以全国竞赛组委会届时公布的有关通知为准。16.上报全国评审的比例
赛区和全国对参赛规模进行统计时,一律以实际参赛队数量为准。实际参赛队是指已经正式报名并按时向赛区组委会上交参赛作品(含制作实物和设计报告)的参赛队。在赛区评审、评奖的基础上,赛区组委会应按时向全国组委会推荐本赛区的优秀代表队参加全国评审,推荐的队数分别不得超过当年本赛区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实际参赛队数量的10%,逾期未上报的不予受理。17.评奖工作
(1)评奖工作采用“校为基础、一次竞赛、二级评奖”的方式进行,即竞赛建立在学校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每次全国竞赛后,经赛区评奖(第一级评奖)后再推荐出赛区优秀参赛队参加全国评奖(第二级评奖)。
(2)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赛区评委会,评选本赛区的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参赛队数的三分之一。此外,对参赛成功者,赛区也可酌情颁发“成功参赛奖”或“成功参赛证书”。
(3)由于各赛区采用的是全国统一制定的竞赛命题和测试评分规则,赛区颁发的获奖证书、奖杯等冠名原则上为“XXXX年XXX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XX赛区(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
(4)全国分组设立一、二等奖。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获奖队数量分别不超过当年实际参赛队的8%,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比例原则上为3:7。竞赛颁发全国统一的获奖证书。全国颁发的获奖证书、奖杯等冠名为“XXXX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18.异议制度
为保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奖工作的公正性,对全国和赛区的评奖初步结果坚持执行异议制度,“异议期”自公布评审初步结果之日起为期15天,过期不再受理。异议期间,各赛区竞赛组委会和全国竞赛组委会受理参赛队有关违反竞赛章程、竞赛规则和纪律的行为等。异议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并加盖公章。赛区竞赛组委会和全国竞赛组委会必须对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严格保密。
全国竞赛组委会充分尊重各赛区的评审及评奖结果,赛区评审中出现的异议由各赛区组委会协调解决。
七、竞赛经费 19.关于报名费
全国竞赛组委会不向参赛单位和参赛队收取报名费。赛区竞赛组委会应积极办理收费许可,适当收取报名费。参赛单位统一向赛区竞赛组委会交纳报名费,每队的报名费金额由赛区竞赛组委会根据组织工作的需要自行确定,原则上不超过200元。报名费只限用于当年竞赛的组织工作。20.社会资助
全国和各赛区竞赛组委会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
八、其他
21.全国竞赛组委会组织开展的全国性专题邀请赛章程有另文细述。22.本章程的具体解释权归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
(1997年修订)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与目的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教育也要实现两个转变重要思想的落实,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竞赛特点与特色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努力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紧密结合,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可以全面检验和促进参赛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3.组织运行模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为:“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十六字方针,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
二、组织领导
4.领导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及信息产业部人事司负责领导全国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
5.组织委员会
(1)教育部教高司函[1999]41号文件公布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组成名单,任期四年,19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各项事宜委托本届组委会具体组织。本届全国组委会由教育部、信息产业部、部分参赛省市教委代表及有关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全国竞赛的组织领导工作。
全国组委会设立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主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日常工作。
(2)各赛区竞赛组委会由省、市、自治区教委(厅、局)、高校代表及电子类专家、企事业代表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竞赛组织领导工作。
(3)原则上以省(市、自治区)独立组成一个赛区。若参赛学校少于3所或参赛队少于20个队时,可与邻近省市联合组成一个赛区。
6.专家组
(1)全国专家组由部分高校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全国竞赛的命题、评审工作。
(2)各赛区成立赛区专家组,由赛区内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赛区征题、评审工作。
7.参赛单位
以普通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后总结等。参赛学校可以独立组织不超过20个参赛队。
8.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队由三名学生组成,除研究生以外所有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本科生、专科生都有资格参加。
三、竞赛规模、时间和方式
9.竞赛时间和竞赛周期
竞赛时间定于竞赛举办的9月份,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从1997年开始,每二年举办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即今后凡逢单数年号时举办全国竞赛,其他时间赛区、校、系间可开展小规模竞赛或群众性科技活动。
10.竞赛方式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队内学生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四、竞赛规则
11.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全国组委会届时颁布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
五、竞赛命题
12.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由全国专家组制定命题原则,赛前发至各赛区。命题过程应广泛开展征题,拓宽题型。
六、竞赛报名、评审和评奖工作
13.竞赛报名
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的报名工作,采用全国统一格式的报名表,报名表一式两份,一份留赛区组委会,一份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备案。
14.评审工作
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竞赛的评审工作,需按照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执行,赛区在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基础上制定赛区的评分标准及测试细则,每位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及测试记录必须保留在赛区组委会,赛区向全国组委会推荐申请全国奖代表队时,必须将报奖队的设计报告、有赛区评审组每位评阅人签字的各项详细原始测试数据及评分记录、登记表和推荐表一并上报,否则不受理评奖。各赛区评分及测试细则需要上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备案,以备全国评审时参考。
15.评奖工作
(1)评奖工作采用“校为基础、一次竞赛、二级评奖”的方式进行,即竞赛建立在学校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每次全国竞赛后,经各赛区级评奖(第一级评奖)后再推荐出赛区优秀参赛队参加全国评奖(第二级评奖)。
(2)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赛区评委会,评选本赛区的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参赛队数的三分之一。此外,对参赛成功者,赛区可酌情颁发“成功参赛证书”。
(3)各赛区向全国组委会推荐申报全国奖的参赛队比例由全国组委会届时通知,全国组委会在全国专家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全国评委会,评选全国奖。全国设立一、二等奖。
(4)按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的指示精神,竞赛颁发全国统一的获奖证书(包括赛区级获奖证书),竞赛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对成绩优秀的参赛学生,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在评选优秀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时予以适当考虑。对于赛前辅导教师的辛勤工作应予以一定形式的承认,但辅导教师的工作应纳入学校教改和教学基础建设的整体中予以考虑。
七、竞赛经费
16.报名费
参赛队按有关规定向赛区组委会交纳竞赛报名费。
17.社会资助
全国和各赛区组委会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