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共5篇)

时间:2019-05-14 03:1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

第一篇: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

课题名称:春节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时间:2016年2月——2016年3月 学校: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记忆中,老底子的“过年”,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呢?这些风俗习惯还有多少在传承着?我们现在过年又有了哪些新风俗呢?这些有趣的问题,都是这篇调查报告想要回答的。

关键词:春节习俗 传承 发展

一、选题的由来

寒假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当然是过春节啦!还没放寒假的时候,尽管还得先经历紧张的期末考试,可是我和小伙伴们还是在课余热烈地讨论着过年的种种欢乐,兴高采烈。

寒假里,去探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起就要到来的“过年”,他们都会很自然地回忆上一段,说说他们记忆中老底子过年的时候如何如何......爸爸妈妈也开心地说起小时候过年那些特别开心、好玩的事。

忽然有一天,我想到,把爷爷奶奶辈、父母辈记忆中老底子过春节的那些事情收集起来,再利用这次春节收集现在过年的习俗,做成一个调查报告,应该会是个有意思的小论文呢。我让妈妈帮我在网上发邮件给班主任蒋老师,想听听老师的意见。蒋老师也说这是个不错的选题,鼓励我好好写。于是,就定下了这个选题。

二、调查的意义

我觉得,这个调查的选题,有这几个意义:

1、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调查春节的习俗,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2、调查春节习俗的新变化,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思考一下这些变化的利弊;

3、可以在同学中宣传健康向上的春节习俗,倡导文明过节,过个有意义的春节。

三、调查方案

(一)资料收集

利用查询网络、查阅书籍,收集关于春节传统习俗的资料,让自己对春节习俗先有个基本了解。

(二)聊天访谈

在假期中,和长辈、小伙伴们聊聊,进一步了解春节习俗,以及习俗的变化。

(三)参与体验

在假期中,参与、体验一些春节习俗。

(四)观察记录

记录这个寒假中,自己看到的春节习俗。

四、实施过程

(一)春节习俗相关资料收集

1、春节——过“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5、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6、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二)聊天访谈

1、访谈对象:爷爷、奶奶 方式:现场访谈 地点:爷爷奶奶家 时间:2月7日 爷爷奶奶:

(1)掸尘。腊月廿三,要“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才好过年。

(2)年夜饭。年三十的年夜饭是最重要的。那个时候日子苦,年夜饭也没太多菜的。腊笋烧肉和白斩鸡是最好的两个菜了。但是也不能放开吃,小孩子每个人能分到一小块儿。这两碗菜要留着,在正月里招待客人的。

图1:与爷爷奶奶做访谈

2、访谈对象:外婆 方式:电话访谈 时间:2月18日 外婆:(1)办年货。过年前,要准备好年货,比如花生、瓜子、糖。还有河坊街卖的糖人、糖饼。

(2)压岁钱。那个时候压岁钱很少很少的,也就几角钱。如果有一块、两块钱,那就高兴坏了。拿到压岁钱,除夕夜会很开心地压在枕头底下的。

(3)看灯会。元宵节,柳浪闻莺那里会有灯会,长辈会带我们去看,非常热闹的。

3、访谈对象:爸爸 方式:现场访谈 地点:我家 时间:2月9日

爸爸:

1、“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的穿”。过年的时候,年三十的年夜饭是重头戏,要早早准备起来。年夜饭最后,总少不了一道“全家福”,里面的蛋饺、鱼圆,都是家里自己做的,很费功夫的,所以要早早准备。正月初一,会穿上新衣服,去走亲戚。

2、压岁钱。那个时候,长辈也会给压岁钱,不过数目和现在比比不了,一般就是五块钱。拿到压岁钱,要珍藏起来的,舍不得用的。

3、春节联欢晚会。年夜饭吃好,大家聚在一起看春晚,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最喜欢看相声和小品了,到现在有些节目还印象深刻呢!精彩的节目,到开学的时候,会跟同学们一起讨论,还会把喜欢的小品和同学一起演一遍呢!

4、访谈对象:苗苗哥哥(堂哥)方式:现场访谈 地点:大伯家 时间:2月20日

苗苗哥哥:过年最喜欢的当然是放炮仗、放烟花啊,因为平常都不会放的。我最喜欢那种摔炮了,就是小蝌蚪一样的一个摔炮,扔到地上就会炸。特别好玩,拿来吓唬人最好了,扔到小伙伴脚边,“啪”地一声就炸了,吓人一跳,哈哈......图2:与哥哥做访谈

5、访谈对象:当当哥哥(爸爸朋友家的哥哥)方式:网络访谈(微信)时间:2月10日

当当哥哥:我现在和妈妈在新西兰呢!我们年三十那天就到新西兰了。这边风景很好的。我们要到19号才回来呢!

6、访谈对象:双双妹妹(表妹)方式:地点:酒店的餐桌上 时间:2月7日

双双妹妹:

1、拜访长辈。过年要去外公外婆家,还要去建德的爷爷奶奶家。赶来赶去有点累,不过也很开心。

2、微信红包。我现在也有微信号了哦,叔叔阿姨们给我发微信红包,好开心啊!姐姐,到时候你也给我发个红包吧,呵呵......(三)参与体验

1、掸尘

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要“掸尘”,也就是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年,这可是传统习俗呢。年前,我们一家也行动了起来。又是擦桌子,又是扫地、拖地......终于,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干净整洁的家,我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可以干干净净过大年喽!

图3:动起手来,掸尘喽!

2、压岁钱

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和哥哥双手举杯,敬爷爷奶奶,祝愿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我们和爷爷奶奶干了杯后,他们笑呵呵地从口袋里拿出大红包,分给我和哥哥。回到家,我按照传统习俗,让妈妈把“压岁钱”放到了枕头底下。

图4:枕头下的“压岁钱”

3、看春晚

在爷爷奶奶家吃完年夜饭,回到家,我赶紧打开电视机。一家人坐下来,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很精彩,全家看得津津有味。我也很喜欢这次春晚分会场的设置,尤其是内蒙古草原上的分会场,特别有意思,可以看到蒙古族同胞过大年的不同风俗习惯。

图5:开开心心看春晚

4、古镇寻“年味”

春节里,我们来到**,到老街上寻找古镇的“年味”,希望能找到春节习俗的传承。

图6:古镇寻“年味

(四)观察记录

1、烟花爆竹少了

现在一些城市的市区里规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市民都自觉遵守规定。哪怕在没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市区和农村里,燃放烟花爆竹的人也比往年大大减少。

在我住的小区里,往年除夕夜的十二点前后,烟花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完全盖过了电视机的声音。然后,小区的地面上到处都是燃放烟花爆竹留下的残渣。今年除夕夜的十二点前后,很安静,只是偶尔听到鞭炮声。第二天,我特地去看了,小区地面上也还算干净,只在一片空地上看到一些鞭炮残渣。

图7:社区的禁放烟花爆竹宣传横幅

2、手机“红包”多了

今年春节,手机“红包”成了一件流行的事情,手机“红包”在微信、支付宝、QQ中都可以抢、发。聚餐时大人们埋头玩“红包”,有些小朋友也在微信、QQ注册了账号,参与抢“红包”。还要比谁的手气好,评选出手气最佳者。为了体验,我让妈妈帮我注册了账号,并且把我添加进了亲友群,大家一起发红包、抢“红包”,其乐融融,开心极了。

3、走亲访友少了

以往走亲访友是春节假期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现在人们大多都选择聚餐,这样就不用挨家挨户的拜年,走亲访友自然就少了。今年,爸爸妈妈带我参加了三次家庭大聚餐。每次聚餐,一大群亲戚聚在一起,老老小小,热闹极了。

4、出门旅游多了

现在过春节,许多家庭选择出门旅游。因为春节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和小朋友都放假了,借助难得的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比如当当哥哥他们就选择了在新西兰过年。聚餐的时候,有几个叔叔阿姨、兄弟姐妹缺席,也是去旅游了。

四、结语与感悟 这次调查,让我看到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春节习俗有的始终不变,有的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有的新习俗开始流行,有的旧习俗则不再受欢迎。

始终不变的习俗。年夜饭、压岁钱,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小时候,一直保留到现在,始终未变。我想这应该还会一直传承下去的,因为这里面蕴含的是浓浓的亲情。还有张灯结彩、贴福字、写对联等习俗,让春节的节日气氛更浓,我想肯定也会一直 保留下去的。

形式变化的习俗。有些习俗虽然还保留着,但是形式上有了变化。比如走亲访友,现在的形式就有了变化。现在,好多家庭都挑个日子,来个家庭大聚会。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可以为大家都省下时间。

新流行的习俗。手机抢红包,就是最新流行的春节习俗。我觉得手机抢“红包”有利有弊。利就是十分便捷,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迅猛发展。但如果只顾着低头抢“红包”,忘记了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那就成了弊。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在聚餐时,只有阿太、外公、外婆几个长辈在聊天,几个叔叔、阿姨和我们几个小朋友都在埋头抢“红包”,连上菜了都舍不得放下手机。这时阿太有点生气地说:“都不要看手机了,吃饭啦!”这时拿着手机的我们才好像苏醒过来,开始吃饭、聊天。所以我觉得这样新流行的春节习俗,还要正确把握才对。

不再受欢迎的旧习俗。最明显的,肯定是燃放烟花爆竹了。往年春节,烟花爆竹的残渣随处可见,小区地面上、道路两旁,满地都是。辛苦的环卫工人加班加点,连夜清扫路面。今年烟花爆竹的残渣在小区里、道路上少多了,环卫工人也轻松多了。往年,空气污染很严重,天空灰蒙蒙的。有些人认为不放烟花爆竹没有过年的气氛,但是我觉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避免了环境污染环境、空气污染、噪声污染。这样的变化,难道不好吗?

附录:

图1:“福”字与春联

图2:“福”、“猴”书法迎新年

图3:埋头抢红包的小朋友

图4:“糖猴”贺猴年

图5:张灯结彩 年味浓浓

图6:春节的家庭大聚会

图7:福“倒”了 福“到”了

图8:访谈记录

第二篇:春节习俗小论文

春节习俗小论文

宋乐天

春节始于夏朝,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为庆贺这个节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流传至今。贴春联

春联也叫、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取“倒”的谐音,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究其由来,一说是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值得一提的是,守岁的意义是其他活动不可比拟的。在除旧布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是没有益处。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中华民族的春节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只有传承、用心去体会,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使它发扬光大。

第三篇:蚕桑生产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蚕桑生产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蚕桑文化始于江南,海盐历来是蚕桑生产发达地区之一。东晋海盐籍著名文学家干宝《搜神记》即有传说记载。地方史志记载:明清时“桑拓遍野,无人不习蚕桑。”蚕农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与蚕桑生产紧密相关,因此在海盐农村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民俗活动。

走进百步镇农丰村,你会看到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世代村民以农耕养殖为主要生活来源,蚕桑养殖自然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经历代蚕桑生产的长期积淀,也流传下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蚕桑民俗文化事象。祈祀蚕神、轧蚕花求丰收、点蚕花灯、诸多生活、语言禁忌等。农历四月“蚕月”走进我们农丰村,这里便活跃着与蚕相关的民俗活动。栽桑、养蚕、缫丝、织布、等蚕桑等传统技艺,也是代代相传。早年我们村里养蚕分四季:春蚕、夏蚕、中秋蚕、晚秋蚕。正月初一的早上,蚕妇起床后和往常一样先要扫地,但这天的扫地与平日里完全不同,平时扫地,扫帚从里往外扫,而这天扫地时,扫帚必须从门头往里面扫,俗称“扫蚕花地”蚕农们是这样理解的,因为上一日,年三十夜里点过了“蚕花灯“,家里沾上了种种蚕花宝气,如果扫帚往外扫会把蚕花宝气扫出去。清明过后不久村民们就迎来了一年中第一季蚕宝宝——春蚕,辛勤一个多月后便能带来丰收。自2010年10月,蚕桑生成习俗就被列入第二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保留蚕桑生产习俗和传统缫丝技艺还是尤为重要的。每当蚕种来临之际,村长就召集村中蚕农来到文化礼堂开会学习,老一辈蚕农传授养蚕的经验和注意事项。蚕妇们还会跟我们讲有关蚕桑生产习俗的典故和《蚕花娘娘》的故事。农丰村民族舞蹈队的姑娘们根据养蚕的整个过程编排了舞蹈《蚕花情》。在镇、村文艺演出中频繁参与,向观众朋友们表达了对蚕桑生产解不掉的情缘。

蚕桑生产既是一份产业也是一项传统技艺,我们应该要保存并发展下去。而经济发达的今天,虽然有少部分农户依然保留着缫丝、古老的织布机等传统设备。但是要想看到她们坐在织布机上随着梭子的穿行,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翻出像白雪一柔软轻盈的丝被那是根本不可能了。传统技艺的流逝,对于我们现在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可惜,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矛盾日渐凸显的今天,蚕桑业的困境重重。

虽然如今对大多数农户家庭来说,养蚕只是“带带过”,曾经因为蚕桑生产地位而生的各种信仰、风俗也随之趋于濒危,但是悠久的蚕桑历史、与育蚕有关的习俗、蚕乡独特的蚕桑文化已渐渐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领域中,且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百步镇

农丰村

文化管理员徐珊妮

第四篇:小学生数学小论文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 生活中的“奇妙等式”

数学中有许多等式,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几条数学与我的等式。

生活中,我总结出这一等式:“我+父母=正确数学”。平时,我会经常遇到一些难题,但是,父母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每当我睡下时,他们还没回来,一家人唯一的沟通方法,就是那一本“留言本”。每次留下的题目,父母总会绞尽脑汁地为我解答。父母学习书上的例题,给我解答是最令我感动的。每次看到留言本上,父母给我留下的解题思路,我都会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他们。

小时候,父母也为我总结出这一等式:“课本+生活=数学”。那时,父母工作都不是很忙,每次出去买东西,都会带上我。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上中班的时候,妈妈带我买菜的一件事。当时,正值秋季,妈妈见路边有些卖苹果的摊子,便和卖苹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终,以一元一斤的价钱买了三斤。当时,妈妈转过头来,亲切地问:“赢赢,一元一斤的苹果,三斤多少钱?”我想了想,说:“是,是三块钱。”惹得周围的人直夸我聪明。回家后,妈妈又问我是怎么会的,我笑着说:“我是用1+1+1=3的。”直到现在,妈妈还经常提那件事,教育我说:“数学不光要学课本上的,还要学习生活中的。”

“每晚三题=快乐数学。”这是我小学三年级时所立下的等式。每天晚上做三道思考题不多也不少,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积累许多。现在,我依然坚持每天做三道思考题,有时间还能多做一点,两年多了,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自己写满了多少的本子,这种作业方式,使我受益非浅,让我在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奖,品尝胜利的喜悦。

“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一般拿到题目,我总要先读懂题目,弄清资料,掌握其中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根据已知数量画出线段图,便于理解题目。至于答完之后,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对学习也有好处。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等式,在等着我们去总结,去探索。

不规则茶壶能装水多少

最近,我校开展了“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活动。经过反复思考,我发现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怎样才能算出一个不规则的茶壶能装水多少毫升?

茶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不好直接利用公式来计算它的容积,但我们可以将茶壶中装满水,再将水倒入一个规则的量杯中,这样,茶壶的容积不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来了吗。

首先,我找来一个不规则的茶壶,将其倒满水;再将水滴水不漏地倒入一个规则的长8cm,宽5cm的长方体量杯中;然后,我再量出量杯中的水高,是16.5cm;最后,利用求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便求出了这个不规则茶壶的容积了:8×5×16.5=660(立方厘米),合660毫升,也就是这个茶壶能装水660毫升。

这个问题,我还想出了另一个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先称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多少千克,再称出装满水后的茶壶中水的重量,这样,同样可以算出不规则茶壶能装水多少毫升。

我先称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然后我又称出装满水的茶壶重0.895千克,空茶壶重0.238千克;用0.895-0.238=0.657(千克),就是装满水后的茶壶中水的重量。0.657÷1=0.657(立方分米),合657毫升,也就是这个茶壶能装水657毫升。

没想到这两种方法的误差这么小,我想这两种算法都是可行的吧。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竟这么有意思。让我们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更多有益的知识。

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

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因为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五篇:小学生 诚实守信小论文

[内容摘要]:《小学生守则》第九条规定我们小学生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诚信的品质,对当代的小学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诚实守信,需要做到哪些方面呢? [关键词]:诚实守信、道德

[正文]

一、古代诚实守信的例子

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 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妻子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 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 的品德。

二、小学生诚信品质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对同学的诚信

▶存在问题:答应同学的事情没有做到、借东西不及时归还

2、对家长的诚信

▶存在问题:向家长报告自己的在校情况通常是报喜不报忧,成绩考得不理想时不告诉家长、对父母撒谎

3、对老师的诚信

▶存在问题:和自己要好的同学犯错误时不如实向老师汇报、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4、对自己学习的诚信

▶存在问题:作业抄袭、作业不按时完成

◀原因分析:

1、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以及自身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影响了孩子。部分家长经常采用先哄骗孩子说出实情,应允孩子绝不责怪,待孩子诚实相告后立即破口大骂,动手就打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撒谎,不愿说出实情。

2、小学生的自我抵御力不够所导致。像是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都是受不了成绩的引诱而采取的不正确做法。

三、言必信,行必果——具体做法

◆ 遵守校纪校规

◆ 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事情主动承担错误,积极改正。

◆ 凡是自己已经答应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

◆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捡到东西要归还原公。

◆ 不说谎话,不欺骗老师、家长、同学。

◆ 与人为善,坦诚相待,关心帮助身边的同学,愿意与人分享成果与快乐。

[体会]: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早已融为我们的血液中。一句名言说得好——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是的,如果一个想活出生命的精彩,就不可能不守信用,不守诚信。

[总结]:

今日我们是校园的学生,明日就是国家的栋梁,做人是学习之根本,而诚信则是做人之根本。要诚实待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之心,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抄袭,不作弊;讲信用重承诺,一诺千斤,遇到错误要勇于承担。有诚信的人面子上有自尊,目光里有自信,行动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诚信对我们一生的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守护神。

下载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