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个案分析
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个案分析
摘 要:儿童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民族复兴壮大的希望。3~6岁幼儿心理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和发育。因此,关注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在幼儿园开展心理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3~6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3~6岁幼儿;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一、案例分析
1.案例一
康康小朋友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5岁,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儿童。开学时,他的妈妈抱怨说康康比较淘气,不听话,十分任性,对于大人的管教从来都是抵抗的。真不知道怎样改变他的这种坏脾气。
教师根据康康在班级的表现,认真观察他的日常行为,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纠正康康不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与康康的家长达成了一致的认同,在孩子出现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引导,关注他的抵抗心理,对于他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并鼓舞,对于他不正确的行为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尽量不使用强硬的管理方法,但是对康康的任性行为决不能姑息。经过康康父母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努力,康康的任性的坏习惯逐渐改掉了,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案例二
乐乐今年4岁,是一个十分聪明的男孩,学知识很快。他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俗话说,隔辈亲,老人对乐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乐乐的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对孩子缺乏教育和陪伴。在这种情况下,乐乐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幼儿园时,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他就大哭不停。乐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自己不会穿鞋子,下楼梯没有教师牵手就不下,不会跟小朋友一起做值日,而且他的朋友比较少,且乐乐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针对乐乐的情况,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多为乐乐创造锻炼的机会,锻炼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并且多与同龄孩子玩游戏,要多夸奖他的优点,帮助乐乐树立自信心。在幼儿园中,教师会经常给他表现的机会,这样长时间以来,乐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一个月之后,乐乐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前胆小、不愿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情况减少了,他变得愿意与别的小朋友主动沟通,并且生活自理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二、幼儿园、教师、幼儿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应该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幼儿园是儿童接触外界的主要环境。对3~6岁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附加的教育内容,而是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师更应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幼儿3~6岁年龄段,教师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融洽的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观念都会对幼儿心理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幼儿适当地吃苦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三、总结
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繁琐而又重要的教育工作,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以及幼儿的家长共同合作,彼此相互影响。幼儿是我国发展的希望,只有对3~6岁幼儿开展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每天的生活之中,长期发展下来,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才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个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有正义感、责任心的幼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刘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2(29).[2]周芳.浅谈幼儿人格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13).[3]徐粉娣.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J].考试周刊,(10).20102008
第二篇:幼儿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中午刚开始吃饭没多久,青青就和一旁的永华发生矛盾了,青青大怒,大声喊叫,用哭来反抗,这次没打小朋友。生气的原因是永华把菜夹到了青青的碗里。平息过后不久,青青和另一旁的骄阳发生矛盾,青青故意推骄阳的手,惹毛了骄阳,骄阳不服气就拽着青青的衣服不放,还准备打青青,被我制止了,青青不服输也准备打骄阳,又被我制止了。
分析:
因为种种原因,父母没有买想要的玩具、饭菜不可口、和小伙伴发生冲突等,幼儿常常会产生不良情绪。对此,有的家长用打骂、训斥的方法强行制止,有的则一味迁就,无原则、不计后果地忍让、满足„„结果,孩子要么不哭不闹,养成孤僻、封闭的性格;要么我行我素,造成逆反心理,走上自我膨胀之路。
对策:
一、明确认识
幼儿和成年人一样,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态度。与产生快乐、满足的积极情绪一样,幼儿当然也会产生诸如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要想让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我们就应该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因为孩子的情绪不会因为成人的一句“你不要这样想”或者“你的感觉是不对的”就消失,只有尊重、同情孩子,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孩子闹情绪时,我们才不会惊慌,也不会急躁,更不会凭着主观意识强行阻止、压制。须知,如果聚集的愤怒不能得以释放,很可能会引起其生理或心理的疾病。
二、做出榜样
有的父母为了维护尊严与权威,在孩子面前不苟言笑,还有的父母生气时在家里摔盘、摔碗,或相互指责、攻击对方,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图自己心里痛快,这尤其不可取。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为此,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不迁怒于人、迁怒于物。如,和多年未见的好友见面很高兴,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妈妈(爸爸)今天很高兴。”工作遇到挫折了,也可以跟家庭成员诉诉苦,然后唱唱歌,说说笑话„„总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谁都可以表达情感,宣泄情绪,但是要注意你的表达和宣泄不能伤及他人。
三、有效引导
虽然孩子的感受可以理解,但是不代表他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一个人不能一不顺心就骂人,也不能以破坏行为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以合理的方法疏导、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
1.倾诉心声
倾诉能化解烦恼。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象、体验孩子的感受,并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加以分析。有研究表明,描述情绪对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有舒缓作用。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应多问一问:“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讲给我听一听吧?”这样,家长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倾诉过程中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释放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从中获得自我调整的力量与方法。
2.转移注意
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特别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的事情上转移到新奇、有趣的事情上。如,孩子走到玩具柜台前要求买玩具,你拒绝了,他很生气。你可以立即转移他的注意力:“看,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去看一看!”这样,边走边看边讲故事,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孩子往往会破涕为笑。但同时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情绪。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告诉他,当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坏情绪时,就在心里说:“不能打人。”“不能摔东西。”或者想想能让自己高兴的事。
3.适度宣泄
有时候,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空间、一段时间,让他适度地宣泄一下,情绪自然就会好转。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宽松的心态让孩子“闹就闹吧”。比如孩子非常生气时,塞给他一个枕头供他泄愤;随他在自己房间里吼一吼,叫一叫„„但这之后,一定要向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分清是非,明辨事理。
总之,正确的认识加上科学的方法,能帮助幼儿逐步提高情绪的控制能力,疏导、宣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第三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一、幼儿情况分析
睿阳,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有较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老人没有文化,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父母工作较忙,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推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也哭: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在班里,他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二、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奶奶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三、目标
(一)使幼儿喜欢来幼儿园,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学做自己能做的事,能自己吃饭、睡觉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一)做好家长工作
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二)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们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三)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慢慢地、他主动积极性的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四)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等,自理进一步提高。
(五)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
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五、观察记录
第一阶段:一天的早上,我在门口迎接孩子们来园,发现睿阳跟奶奶来了,发现他还是不高兴,于是我蹲下给了他一个拥抱,并亲了他一下。慢慢的他松开了抱着奶奶的手,而且在我的提示下跟奶奶说再见。
效果:睿阳来园虽然还是不太习惯,但他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来园不再拽住奶奶的衣服哭闹了。
分析:只要适时给孩子给与关怀,相信孩子会慢慢习惯的。
第二阶段:一次我们班组织上体能课,在玩集体游戏时,刚开始我发现睿阳站在一旁,并没有加入,我悄悄的告诉几个小朋友:“你们要跟睿阳一起玩。”于是睿阳便被热情的小朋友们牵着加入了游戏中,慢慢地,睿阳也开心的玩了起来。
效果:睿阳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很强,正因为他对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显得比其他孩子多动。
分析:只要能参与集体活动,相信孩子个性也会有所改变。
第三阶段:一次中午午休后,在穿衣服时,睿阳遇到了困难,“老师,你能帮我吗?”他求助的眼神看向我,我把穿衣服的步骤慢慢的交给了他,终于,他学会了,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效果:睿阳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主动与老师交流。
分析:孩子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已经融入集体生活。
第四阶段:现在的睿阳,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在吃饭的时候,能够独立进餐、并保持桌面干净,睡觉也能自己安静入睡了。
效果:孩子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分析:通过各种方法,使幼儿融入集体,适应幼儿园环境。
六、教育效果
(一)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穿衣服,能心情愉快的来幼儿园,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二)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
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有许多的朋友了。(三)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他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希望睿阳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四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一、个案情况介绍
陈珂宇,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学知识很快。他是个中班的插班生,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内向,少言寡语,不合群,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家长工作忙,孩子上幼儿园比较早。平时都是老人带孩子,老人对孩子比较溺爱,只是注重孩子的衣食,不懂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每天早晨上幼儿园都哭闹不休,拉着姥姥衣服不撒手,哭着不进门。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不愿意积极参与;对对一切都没兴趣。做不到完全不设防地接纳别人并让别接纳自己。保护意识太强,害怕别人伤害自己
二、观察时间:2009年8月16日—10月
三、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安全感每天早晨上幼儿园都哭闹不休,拉着姥姥衣服不撒手,哭着不进门。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不愿意积极参与;对对一切都没兴趣。做不到完全不设防地接纳别人并让别2人接纳自己。保护意识太强,害怕别人伤害自己.不自信 上课时,老师提问时,他从不举手,不抬头。进一步引导他回答问题时,他就直接说,:“我不会,不知道。”拒绝合作。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1上学年龄小,接受能力比较差。受到的挫折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不敢表现自己。妈妈说,孩子上学早,比其他孩子年龄都小,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的很少,慢慢地被老师和同学忽略了,不能融入班集体。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生活照顾太多,心理教育方面关注太少,导致他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不知道主动和别人交朋友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不知道主动和别人交朋友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发展动向。为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家长应该多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2、老师应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3、赏识激励教育。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说升旗仪式上,让他做护旗手。在美工课上时,随时抓住让他回答能胜任的问题,让他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希望。慢慢地,他开始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5.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上课时,多给他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六、教育两个多月以后,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家长哄劝,而且能心情愉快催地主动提醒家长起床来幼儿园,并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效果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有许多的朋友了。愿意站在大家面前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儿,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上课回答问题能主动举手,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家长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
第五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一、个案情况介绍
陈珂宇,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学知识很快。他是个中班的插班生,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内向,少言寡语,不合群,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家长工作忙,孩子上幼儿园比较早。平时都是老人带孩子,老人对孩子比较溺爱,只是注重孩子的衣食,不懂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二、观察时间:2016年9月16日—10月
三、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安全感。
每天早晨上幼儿园都哭闹不休,拉着姥姥衣服不撒手,哭着不进门。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不愿意积极参与;对对一切都没兴趣。做不到完全不设防地接纳别人并让别人接纳自己。保护意识太强,害怕别人伤害自己。
2.不自信
上课时,老师提问时,他从不举手,不抬头。进一步引导他回答问题时,他就直接说,:“我不会,不知道。”拒绝合作。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上学年龄小,接受能力比较差。受到的挫折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不敢表现自己。妈妈说,孩子上学早,比其他孩子年龄都小,和
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的很少,慢慢地被老师和同学忽略了,不能融入班集体。
2、后天的教育环境。老人对孩子生活照顾太多,心理教育方面关注太少,导致他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不知道主动和别人交朋友。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发展动向。为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家长应该多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孩子信任并接纳老师和小朋友,从而能和他人融洽相处。
2、老师应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3、赏识激励教育。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说升旗仪式上,让他做护旗手。在美工课上时,随时抓住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上课时,多给他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让他回答能胜任的问题,让他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希望。慢慢地,他开始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4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六、教育效果。
两个多月以后,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家长哄劝,而且能心情愉快催地主动提醒家长起床来幼儿园,并主动和老师打招呼。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有许多的朋友了。愿意站在大家面前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儿,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上课回答问题能主动举手,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家长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