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AQ T3017-2008)汇总

时间:2019-05-14 03:2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AQ T3017-2008)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AQ T3017-2008)汇总》。

第一篇: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AQ T3017-2008)汇总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前言

本标准依照AQ 3013—2008制定,共同用于指导合成氨生产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海峰、曹永友、曲福年、刘伟、徐元瑞、卢洪杰、董国胜、刘艳萍、陈发源。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发布。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氨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采用合成工艺生产氨、甲醇及其衍生产品的企业。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2894 安全标志

GB 6222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 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 16179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GB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B 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 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SH 3063—1999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 3097—2000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AQ 3013—2008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3 术语和定义

AQ 3013—2008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要求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4章的规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管理要素 5.1 负责人与职责 5.1.1 负责人

5.1.1.1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AQ 3013—2008第5.1.1条规定,做好本职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内容应至少包括:

a)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承诺; b)坚持预防为主,抓好隐患治理的承诺; c)提供必要资源的承诺;

d)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承诺; e)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 f)对相关方的承诺。

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承诺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渠道向从业人员及相关方宣传和告知。

5.1.1.2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1次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会议,总结本阶段安全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布置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安委会会议每年应不少于四次。应做到: a)会议有议题; b)会议记录真实完整; c)形成会议纪要。5.1.2 方针目标

企业应按照AQ 3013—2(908第5.1.2条规定执行。安全生产目标的制定可结合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 a)千人负伤率; b)零死亡;

c)隐患治理完成率;

d)职业危害场所检测合格率等。5.1.3 机构设置

5.1.3.1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1.3条规定执行。

5.1.3.2 企业应建立安委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按企业总人数5‰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总人数300人以下至少配备2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从安委会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明确安全责任人。

5.1.3.3 企业应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a)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企业应按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人以下的企业至少配备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5.1.4 职责

5.1.4.1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1.4条规定执行。

5.1.4.2 企业应全面落实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工作。

5.1.4.3 企业相关安全职责的制定应与机构、岗位的设置变动保持一致。5.1.5 安全生产投入及工伤保险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1.5条规定执行。5.2 风险管理

5.2.1 范围与评价方法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2.1条规定执行。5.2.2 风险评价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2.2条规定,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并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a)易发生有毒有害物料泄漏,如氨、甲醇、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b)易发生冲击、撞击和坠落的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c)易发生中毒、窒息、灼伤和触电的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d)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e)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f)停料、水、电、汽、仪表风; g)设备设施的腐蚀、缺陷等。5.2.3 风险控制

5.2.3.1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2.3条规定执行。

5.2.3.2 企业应记录重大风险,形成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并对控制效果进行监督、评价。5.2.4 隐患治理

5.2.4.1 企业应按照AQ 3013 2008第5.2.4条规定执行。5.2.4.2 企业应建立隐患治理台账,台账内容包括: a)隐患名称; b)发现日期; c)隐患存在部位; d)原因分析; e)治理措施; f)资金来源; g)计划与实际费用; h)计划与实际完成日期; i)治理负责人; j)治理验收人; k)验收日期等内容。5.2.5 重大危险源

5.2.5.1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2.5条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实施规范管理。

5.2.5.2 企业应确定氨、甲醇、氢气、煤气、天然气、石脑油等危险物质在单元内(生产场所或储存区)数量是否达到规定的临界量。

5.2.5.3 企业建立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至少包括: a)物质名称和数量、性质; b)地理位置; c)管理制度; d)管理人员; e)评估报告; f)检测报告等。

5.2.5.4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和相关方进行培训和传达,以信息卡、宣传单、集中培训、公告栏等形式告知 3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保存培训记录。5.2.6 风险信息更新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2.6条规定执行。5.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5.3.1 法律法规

企业应按照AQ 3013 2008第5.3.1条规定执行。对已废止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应及时收回作废,保证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5.3.2 符合性评价

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评价,并提交符合性评价报告。符合性评价报告内容至少包括:

a)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适宜性、充分性; b)是否存在违法现象和违规行为;

c)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现象和行为,提出的整改要求、整改效果等。5.3.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3.3.1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3.3.1条规定,制定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结合企业实际运行情况,还需制定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a)用氧设备及管道脱脂管理;

b)防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氮气管理; c)液氨、氨水充装安全管理; d)空分装置安全运行管理等。

5.3.3.2 企业应将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5.3.4 操作规程

5.3.4.1 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原材料、辅助材料和产品的危险性及生产操作岗位的设立情况,编制不局限于下列岗位的操作规程: a)造气工序; b)脱硫、变换工序; c)压缩、脱碳工序; d)铜洗或醇烷化工序; e)合成、冷冻工序; f)尿素工序; g)甲醇精制工序; h)液氨充装、储存; i)酸、碱储存; j)公用工程; k)变配电; l)电气、仪表等。

5.3.4.2 操作规程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正常操作程序及安全注意事项; b)异常处理;

c)各种操作参数、指标的控制; d)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e)接触化学品的危险性; f)个体安全防护措施; g)防静电安全措施等。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5.3.4.3 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5.3.5 修订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3.5条规定执行。5.4 培训教育 5.4.1 培训教育管理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4.1条规定执行。5.4.2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4.2条规定执行。5.4.3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4.3条规定执行。5.4.4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4.4条规定执行。5.4.5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4.5条规定执行。5.4.6 日常安全教育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4.6条规定执行。5.5 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 5.5.1 生产设施建设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5.1条规定执行。5.5.2 安全设施

5.5.2.1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5.2.1、第5.5.2.2条规定,配置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安全设备设施。安全设备设施还应至少包括: a)造气系统 1)煤气化

① 应设置原料煤带式输送机紧急停车设施;

② 应设置下行煤气阀和吹风阀安全联锁设施;

③ 煤气下行管、灰斗和炉底空气管道应安装爆破片,爆破片必须装防护罩;

④ 吹风阀应采取双阀或增装蝶阀;

⑤ 应设置煤气炉一次风管线自动放空设施,造气岗位主要液压阀要安装阀位指示。2)重油气化

① 应设置重油气化在线氧含量分析报警仪,自动放空联锁设施;

② 应设置喷嘴冷却水出口超温报警及事故水箱设施;

③ 应设置氧气管止逆阀和加氮气保护设施;

④ 应设置入炉重油流量低限报警联锁停车设施;

⑤ 应设置气化炉超压报警设施;

⑥ 应设置煤气中氧含量超标报警设施;

⑦ 应设置煤气出急冷室温度超标报警设施;

⑧ 应设置油罐液位、温度指示仪、高限报警、静电接地设施;油罐区应设置防火堤等设施;

⑨ 气化系统联锁装置中,重油入炉阀、氧气入炉阀、煤气出口总阀应选用气开式调节阀;蒸汽人炉阀、氮保护进口阀、重油回路阀、氧气放空阀、煤气放空阀应选用气闭式调节阀。

3)天然气转化

① 应设置二氧化碳吸收塔液位低限报警及联锁脱碳、合成停车设施;

② 应设置天然气总管安全阀及压力高低限报警设施;

③ 应设置高压蒸汽包液位低限报警及流量低限、液位低限同时存在时联锁合成氨停车设施;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④ 应设置一段转化炉炉膛负压高限报警及联锁合成氨停车装置,现场设置联锁声光报警

设施;设置环形蒸汽灭火管线;

⑤ 应设置一段转化炉引风机油泵润滑油压低限报警及联锁合成氨停车设施;

⑥ 应设置二段转化炉空气流量低限联锁转化紧急停车设施。4)气柜

① 应设置气柜低限位与罗茨风机报警联锁;

② 应在造气、脱硫、压缩设置对气柜的远传监控设施;气柜应设有容积指示仪、高低限位报警器;

③ 应设置气柜煤气管道进出口氧含量超标报警联锁设施;气柜应装有手动、自动放空装

置,放空管或顶部排放管应有阻火器、消除静电设施,应设独立的避雷设施;设置消防设施和环形消防通道;

④ 应设置气柜进出口安全水封,水封要有排水设施。b)脱硫、净化系统

1)应设置防止空气压缩机倒转的止逆装置;

2)应设置脱硫塔压力、液位声光报警和自动排放联锁设施;

3)应设置静电除焦器防止产生负压、氧气自动分析仪与静电除焦柜断电联锁设施; 4)高压铜液泵出口管道应安装止逆阀; 5)应独立设置高压吸收和低压再生放空设施;

6)应设置铜液再生系统超压报警设施、安全阀或防爆片; 7)应设置脱碳塔、铜塔液位高、低限报警设施。c)醇烷化系统

1)应设置净醇洗涤塔、甲醇分离器、甲醇吸收塔液位高低限报警; 2)应设置净醇洗涤塔放液压力、甲醇中间槽压力、放醇管压力高限报警; 3)应设置甲醇罐区可燃气体报警仪、泡沫消防和喷淋降温设施。d)合成、压缩系统

1)应设置氢氮压缩机一段入口压力低限声光报警;

2)应设置氨冷却器或闪蒸槽、液氨槽液位高低报警及联锁冰机停车设施; 3)应设置冰机液氨贮槽区遮阳棚和应急喷淋设施; 4)应设置液氨蒸发器、液氨储槽应压力高限报警设施; 5)应设置压缩机润滑油系统油压低限报警、联锁装置; 6)应设置合成系统的氨分离器高低限液位报警装置;

7)合成系统的氨冷器、气氨总管、循环机出口、液氨贮槽等部位,必须安装安全阀并定期校

验,安全阀出口导气管出口严禁放入室内,应引至回收系统。

e)尿素系统

1)尿素总控操作室应设置二氧化碳压缩机、液氨泵、甲铵泵紧急停车设施; 2)应设置二氧化碳压缩机、液氨泵、甲铵泵低油压报警; 3)应设置合成塔出口压力调节阀自锁装置;

4)应设置尿素合成塔超压声光报警器,设置与液氨泵、甲铵泵、二氧化碳压缩机联锁设施; 5)中压系统惰洗器前应设置压力高限报警、惰洗器后应设置应急放空设施; 6)应设置氨冷凝器气相出口温度低限报警;

7)应设置尿素合成塔入口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含量自动调节设施。f)其他

1)应设置空分压缩机终端出口压力、膨胀机超速、冷却水中断等报警联锁装置; 2)生产区域应设置风向标;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3)易燃易爆场所设备液位计的现场照明须采用防爆型,并禁止安装在液位计正前; 4)应设置合成氨全系统人工紧急停车设施;

5)应设置造气、转化、合成系统人工紧急停车设施; 6)应设置仪表风压力低限报警联锁合成氨停车设施;

7)余热锅炉汽包应设置现场和远传液位设施、低限报警联锁装置、安全阀; 8)凡有隔热衬里的设备(加热炉除外),其外壁应设置测温设施;

9)各种传动设备的外露运转部位应安装防护设施;运转设备附有的连锁报警装置应全部投入使用。10)应在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作业场所入口处,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设施;

11)应在可能泄漏氨、氢气、天然气、合成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作业场所设置检测报警仪;

12)企业应在高压设备和管线上设置相应的安全泄压设施; 13)存在放射性危害的液位计处应设置符合要求的保护设施和措施; 14)应采用独立的双回路电源供电,且双回路电源应有自动切换设施; 15)厂区应按照GB 50057及GB 50160规定设置防雷和防静电设施; 16)有煤气设施的企业,还应执行GB 6222规定。5.5.2.2 企业的安全设施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应做到:

a)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规定,建立安全设施台账。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

和维护保养;

b)严格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规定,按国家或行业有关法规和标准,对监视和测量设备定期进

行校验和维护,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监测检验报告应存人档案;

c)选用功能先进、产品成熟可靠、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有生产经营许可的安全器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时,应进行充分的安全论证,其功能和质量应满足安全要求,实现本质 安全。

5.5.2.3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5.2.3、第5.5.2.4、第5.5.2.5条规定执行。5.5.3 特种设备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5.3条规定执行。5.5.4 工艺安全.5.5.4.1 企业岗位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

5.5.4.2 企业有关人员应掌握天然气、半水煤气、石脑油、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气、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等化学品的物理性数据、活性数据、热和化学稳定性数据、腐蚀性数据、毒性信息、职业接触限值、急救和消防措施等工艺安全信息内容。

5.5.4.3 企业应对装置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安全工艺参数至少满足: a)气柜出入口管线氧含量<0.005(体积分数); b)气化炉氧油比0.85~0.90;

c)回收吹风气燃烧炉上段温度≥750℃;

d)高压甲醇塔、烷化塔、提温换热器、氨合成塔塔壁温度≤120℃; e)尿素合成塔出口物料含镍量≤O.2 ppm;

f)入尿素塔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含量:o.004~o.006(体积分数);

g)液氨贮槽充装量禁止超过贮槽容积的85%,粗甲醇贮槽最大充装量不得超过90%。

5.5.4.4 企业对生产装置开车过程应严格控制,保证装置开车过程安全。装置开车前要对监测报警系统、联锁设施、盲板抽堵、防护、通风、消防、照明等各类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填写生产系统开车条件确认单。做到:

a)所有需拆卸的盲板均已按照要求拆卸完毕,并得到确认;

b)所有机泵试运行合格;监测报警系统试验合格;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c)监测报警系统试验合格;

d)系统试压、气密、吹扫、清洗、置换合格,管道中含氧量小于O.005(体积分数); e)系统仪表调节器、调节阀、联锁系统调校试验合格; f)安全防护器具、消防器材配备就绪; g)分析仪器准备就绪; h)电气供电系统准备就绪; i)通讯器材、照明设施准备就绪; j)公用工程条件符合开车的安全要求。

5.5.4.5 装置停车及紧急情况处理应按照AQ 3013—2008第5.5.4.5和第5.5.4.6条规定执行。5.5.4.6 企业液氨充装、储存过程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汽车罐车充装:

1)应使用鹤管进行液氨充装;

2)有防止汽车罐车充装过程中车辆发生滑动的有效措施;灌装人员负责将车辆的钥匙拔下,并保管至灌装结束,操作人员、司机、押运员不得离开现场; 3)罐车静电接地报警装置完好;

4)装卸现场、罐车附近严禁烟火,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物品,严禁将罐车作为储罐、气化器使用;

5)严禁用蒸汽或其他方法加热储罐和罐车罐体;

6)充装、储存液氨的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抢修器材、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

7)充装前应检查驾驶证、罐体检验证、汽车罐车使用证、押运员证、准运证是否齐全有效;充装车辆应配置灭火器、阻火器、气液相管封帽;

8)罐车在充装前应保证正压,须保持0.05 MPa以上的余压,防止罐车内进入空气; 9)充装压力不超过1.6 MPa;

10)罐车充装时,每次都要填写充装记录,内容包括:使用单位、充装日期、允许充装量、实际充装量、复称记录,并有充装者、复验者、押运员的签名;

11)液氨充装现场应设置喷淋装置,安装在线计量装置,充装管前第一道阀处应设置为紧急切断阀;

b)钢瓶充装:

1)充装前,必须对钢瓶逐只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充装;

2)使用钢瓶充装时,钢瓶瓶帽、防震圈应齐全,同时应设置电子衡器与充装阀报警联锁装置; 3)应逐瓶称重,充装后必须认真复秤和填写充装复秤记录。严禁过量充装(充装量不得超过

O.53 kg/L),充装过量的钢瓶不准出厂。严禁用容积计量;

4)称重衡器应保持准确,衡器的最大称量值应为称量的1.5~3倍。衡器校验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5)充装现场应设置遮阳设施,防止阳光直接照射钢瓶。

c)液氨储存:

1)罐区电气设备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2)应设置液氨储罐远传监控、超限报警装置;

3)超过100m的液氨储罐应设双安全阀,安全阀排气应引至回收系统或火炬排放燃烧系统; 4)液氨储罐进出口管线应设置双切断阀,其中一只出口切断阀为紧急切断阀;

5)液氨储罐区应设置防火堤、备用事故氨罐、气氨回收、应急喷淋及清净下水回收等设施。5.5.4.7 企业安全联锁系统变更时,应由生产、技术、安全、设备、仪表等专业部门共同会签,经主管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严禁擅自变动。联锁系统变更包括: a)联锁摘除; b)联锁程序的变更; 3 8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c)联锁设定值的改变。

5.5.4.8 企业应按照AQ 3013 2008第5.5.4.7、第5.5.4.8条规定执行。5.5.5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5.5条款规定,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实行管理。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至少包括,但不局限于:

1)原料气压缩机、氮氢压缩机、氨压缩机、空气压缩机; 2)氨合成塔; 3)尿素合成塔;

4)脱硫塔、脱碳塔、变换炉、醇化塔、烷化塔; 5)铜洗塔; 6)空分装置; 7)氢回收装置; 8)高压蒸汽锅炉; 9)高压甲铵泵; 10)高压液氨泵; 11)一段分解分离器; 12)氨冷器; 13)液氨缓冲槽; 14)高压配电控制室;

15)一二段转化炉、气化炉、废热锅炉; 16)液氨储罐、气柜、酸碱罐区等。5.5.6 检维修、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5.6条款规定执行。5.5.7拆除和报废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5.7条规定执行。5.6 作业安全 5.6.1 作业许可

5.6.1.1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6.1条规定执行。未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不得进行作业活动。5.6.1.2 企业的各种作业许可证应至少保存一年。5.6.2 警示标志

5.6.2.1 企业应按照AQ 3013—2c)08第5.6.2条规定执行。5.6.2.2 企业应在管道上设置介质流向标志。

5.6.2.3 企业应至少在氨、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煤尘、硫黄粉尘、高温、冷冻、噪声、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区域设置安全标志、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5.6.2.4 企业安全标志、职业危害警示标识每半年至少检查1次,确保无破损、无变形、无褪色等,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修整或更换,保存检查记录。5.6.3 作业环节

企业应按照AQ 3013 2008第5.6.3条规定执行。5.6.4 承包商与供应商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6.4条规定执行。5.6.5 变更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6.5条规定执行。5.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5.7.1 危险化学品档案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7.1条规定,对所有接触和产生的如氨、盐酸、硫酸、液氧、液氮、氮气、甲醇、天然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石脑油、硫磺等化学品进行普查,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5.7.2 化学品分类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7.2条规定,对产品、中问产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汇入危险化学品档案。

5.7.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企业应按照AQ 3013 2008第5.7.3条规定执行,编制氨、硫磺、液氧、液氮、甲醇等产品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向供应商索取购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5.7.4 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7.4条规定执行。5.7.5 危险化学品登记

企业应按照AQ 3013 2008第5.7.5条规定执行。5.7.6 危害告知

企业应以适当、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至少告知氨、氢气、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硫磺、盐酸、硫酸、烧碱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活性危害、禁配物、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5.8 职业危害 5.8.1 职业危害申报

5.8.1.1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8.1条规定,进行职业危害申报。

5.8.1.2 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至少包括:氨、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煤尘、高温、冷冻、噪声、辐射等。

5.8.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

5.8.2.1 企业应按照AQ 3013 2()(]8第5.8.2条规定执行。

5.8.2.2 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各项指标应符合G’BZ 1和GBZ 2规定,并应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限值的作业场所,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5.8.2.3 企业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从业人员,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8.2.4 企业应每年组织1次接触氨、一氧化碳、甲醇、硫化氢、高温、噪声、辐射等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每2年组织1次接触二氧化硫、煤尘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他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应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有关规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进行检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存入健康监护档案。5.8.3 劳动防护用品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8.3条规定,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配置和管理。还应至少做到: a)接触酸、碱的作业人员应配备防酸碱工作服、手套、工作鞋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b)接触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人员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岗位至

少配备两套长管式防毒面具;

c)接触氨的操作岗位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全封闭防化服等防护

器具;接触氨的作业人员均应配备型号适合的过滤式防毒面具;

d)接触煤尘等固体粉尘的作业人员应配备防尘口罩; e)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应配备耳塞或耳罩;

f)高温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应配备防热服、防高温手套、隔热鞋。5.9 事故与应急 5.9.1 事故报告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9.1条规定执行。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5.9.2 抢险与救护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8第5.9.2条规定执行。5.9.3 事故调查和处理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9.3条规定执行。5.9.4 应急指挥系统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9.4条规定执行。5.9.5 应急救援器材

5.9.5.1 企业应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 a)抢险抢修器材; b)个体防护用品; c)通讯联络器材; d)照明、交通运输工具等。

5.9.5.2 企业应对应急救援器材专人维护、保管、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应急救援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5.9.5.3 企业应建立应急通讯网络并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保证相关人员熟悉掌握。5.9.6 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

5.9.6.1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9.6.1条规定,编制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并按“一事一案”的原则编制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应重点考虑:

a)氨、甲醇、氢气、硫化氢、硫磺、一氧化碳、天然气、石脑油、重油等泄漏、火灾、爆炸; b)酸、碱等泄漏;

c)氨、甲醇、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气泄漏及人员中毒; d)停料、水、电、汽、仪表风等。

5.9.6.2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9.6.2、第5.9.6.3条规定,对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评审,做到:

a)每年至少组织1次厂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b)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车间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5.9.6.3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9.6.4条规定执行。5.10 检查与自评 5.10.1 安全检查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10.1条规定,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并编制包含下列检查内容的安全检查表:

a)综合性安全检查:

1)公司级(厂级)综合性安全检查; 2)车间级综合性安全检查。

b)专业安全检查:

1)工艺安全检查;

2)设备安全检查; 3)变配电系统安全检查; 4)仪表安全检查; 5)罐区、仓库安全检查; 6)消防安全检查; 7)职业卫生安全检查; 8)现场检维修作业安全检查;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7—2008 9)安全设施安全检查。c)季节性安全检查: 1)春季安全检查; 2)夏季安全检查; 3)秋季安全检查; 4)冬季安全检查。d)日常安全检查:

1)岗位操作人员日常安全检查;

2)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安全检查。e)节假日安全检查。5.10.2 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

企业应按照AQ 3013 2008第5.10.2条规定,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保证检查的频次和效果,并保存检查记录。5.10.3 整改

5.10.3.1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10.3条规定,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管理。5.10.3.2 企业对检查发现暂时不能整改的问题,应纳入隐患治理计划,按照5.2.4条进行管理。5.10.4 自评

企业应按照AQ 3013—2008第5.10.4条规定执行。自评内容至少包括: a)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 b)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遵守情况; c)重大风险管理及其措施的落实情况; d)事故、事件的管理情况;

e)安全标准化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等。

第二篇: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氨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采用合成工艺生产氨、甲醇及其衍生产品的企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2894 安全标志

GB 6222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 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 16179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GB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B 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 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SH 3063-1999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 3097-2000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AQXXXX-200X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AQXXXX-200X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 要求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4章的规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5 管理要素 5.1 负责人与职责 5.1.1 负责人

5.1.1.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AQXXXX-200X第5.1.1条规定,做好本职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内容应至少包括:

a)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承诺; b)坚持预防为主,抓好隐患治理的承诺; c)提供必要资源的承诺;

d)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承诺; e)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 f)对相关方的承诺。

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承诺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渠道向从业人员及相关方宣传和告知。

5.1.1.2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1次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会议,总结本阶段安全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布置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安委会会议每年应不少于四次。应做到:

a)会议有议题; b)会议记录真实完整; c)形成会议纪要。

5.1.2 方针目标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1.2条规定执行。安全生产目标的制定可结合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 a)千人负伤率; b)零死亡; c)隐患治理完成率;

d)职业危害场所检测合格率等。5.1.3 机构设置

5.1.3.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1.3条规定执行。

5.1.3.2 企业应建立安委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按企业总人数5‰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总人数300人以下至少配备2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从安委会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明确安全责任人。5.1.3.3 企业应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a)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企业应按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 工程师;

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人以下的企业至少配备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5.1.4 职责

5.1.4.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1.4条规定执行。

5.1.4.2 企业应全面落实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工作。5.1.4.3 企业相关安全职责的制定应与机构、岗位的设置变动保持一致。5.1.5 安全生产投入及工伤保险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1.5条规定执行。5.2 风险管理 5.2.1 范围与评价方法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2.1条规定执行。5.2.2 风险评价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2.2条规定,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并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a)易发生有毒有害物料泄漏,如氨、甲醇、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b)易发生冲击、撞击和坠落的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c)易发生中毒、窒息、灼伤和触电的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d)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e)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f)停料、水、电、汽、仪表风; g)设备设施的腐蚀、缺陷等。5.2.3 风险控制

5.2.3.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2.3条规定执行。

5.2.3.2 企业应记录重大风险,形成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并对控制效果进行监督、评价。5.2.4 隐患治理 5.2.4.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2.4条规定执行。5.2.4.2 企业应建立隐患治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 a)隐患名称; b)发现日期; c)隐患存在部位; d)原因分析; e)治理措施; f)资金来源; g)计划与实际费用; h)计划与实际完成日期; i)治理负责人; j)治理验收人; k)验收日期等内容。5.2.5 重大危险源

5.2.5.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2.5条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实施规范管理。

5.2.5.2 企业应确定氨、甲醇、氢气、煤气、天然气、石脑油等危险物质在单元内(生产场所或储存区)数量是否达到规定的临界量。

5.2.5.3 企业建立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至少包括: a)物质名称和数量、性质; b)地理位置; c)管理制度; d)管理人员; e)评估报告; f)检测报告等。

5.2.5.4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和相关方进行培训和传达,以信息卡、宣传单、集中培训、公告栏等形式告知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保存培训记录。5.2.6 风险信息更新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2.6条规定执行。5.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5.3.1 法律法规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3.1条规定执行。对已废止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应及时收回作废,保证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5.3.2 符合性评价

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评价,并提交符合性评价报告。符合性评价报告内容至少包括:

a)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适宜性、充分性; b)是否存在违法现象和违规行为;

c)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现象和行为,提出的整改要求、整改效果等。5.3.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3.3.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3.3.1条规定,制定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结合企业实际运行情况,还需制定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a)用氧设备及管道脱脂管理;

b)防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氮气管理; c)液氨、氨水充装安全管理; d)空分装置安全运行管理等。

5.3.3.2 企业应将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5.3.4 操作规程

5.3.4.1 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原材料、辅助材料和产品的危险性及生产操作岗位的设立情况,编制不局限于下列岗位的操作规程: a)造气工序;

b)脱硫、变换工序; c)压缩、脱碳工序; d)铜洗或醇烷化工序; e)合成、冷冻工序; f)尿素工序; g)甲醇精制工序; h)液氨充装、储存; i)酸、碱储存; j)公用工程; k)变配电; l)电气、仪表等。

5.3.4.2 操作规程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正常操作程序及安全注意事项; b)异常处理;

c)各种操作参数、指标的控制;

d)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e)接触化学品的危险性; f)个体安全防护措施; g)防静电安全措施等。

5.3.4.3 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5.3.5 修订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3.5条规定执行。5.4 培训教育 5.4.1 培训教育管理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4.1条规定执行。5.4.2 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4.2条规定执行。5.4.3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4.3条规定执行。5.4.4 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4.4条规定执行。5.4.5 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4.5条规定执行。5.4.6 日常安全教育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4.6条规定执行。5.5 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 5.5.1 生产设施建设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5.1条规定执行。5.5.2 安全设施

5.5.2.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5.2.1、第5.5.2.2条规定,配置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安全设备设施。安全设备设施还应至少包括: a)造气系统

1)煤气化

① 应设置原料煤皮带运输机紧急停车设施; ② 应设置下行煤气阀和吹风阀安全联锁设施;

③ 煤气下行管、灰斗和炉底空气管道应安装爆破片,爆破片必须装防护罩; ④ 吹风阀应采取双阀或增装蝶阀;

⑤ 应设置煤气炉一次风管线自动放空设施,造气岗位主要液压阀要安装阀位指示。2)重油气化

① 应设置重油气化在线氧含量分析报警仪,自动放空联锁设施; ② 应设置喷嘴冷却水出口超温报警及事故水箱设施; ③ 应设置氧气管止逆阀和加氮气保护设施; ④ 应设置入炉重油流量低限报警联锁停车设施; ⑤ 应设置气化炉超压报警设施; ⑥ 应设置煤气中氧含量超标报警设施; ⑦ 应设置煤气出急冷室温度超标报警设施;

⑧ 应设置油罐液位、温度指示仪、高限报警、静电接地设施;油罐区应设置防火堤等设施;

⑨ 气化系统联锁装置中,重油入炉阀、氧气入炉阀、煤气出口总阀应选用气开式调节阀;蒸汽入炉阀、氮保护进口阀、重油回路阀、氧气放空阀、煤气放空阀应选用气闭式调节阀。3)天然气转化

① 应设置二氧化碳吸收塔液位低限报警及联锁脱碳、合成停车设施; ② 应设置天然气总管安全阀及压力高低限报警设施;

③ 应设置高压蒸汽包液位低限报警及流量低限、液位低限同时存在时联锁合成氨停车设施;

④ 应设置一段转化炉炉膛负压高限报警及联锁合成氨停车装置,现场设置联锁声光报警设施;设置环形蒸汽灭火管线; ⑤ 应设置一段转化炉引风机油泵润滑油压低限报警及联锁合成氨停车设施; ⑥ 应设置二段转化炉空气流量低限联锁转化紧急停车设施。4)气柜

① 应设置气柜低限位与罗茨风机报警联锁;

② 应在造气、脱硫、压缩设置对气柜的远传监控设施;气柜应设有容积指示仪、高低限位报警器;

③ 应设置气柜煤气管道进出口氧含量超标报警联锁设施;气柜应装有手动、自动放空装置,放空管或顶部排放管应有阻火器、消除静电设施,应设独立的避雷设施;设置消防设施和环形消防通道; ④ 应设置气柜进出口安全水封,水封要有排水设施。b)脱硫、净化系统

1)应设置防止空气压缩机倒转的止逆装置;

2)应设置脱硫塔压力、液位声光报警和自动排放联锁设施;

3)应设置静电除焦器防止产生负压、氧气自动分析仪与静电除焦柜断电联锁设施; 4)高压铜液泵出口管道应安装止逆阀; 5)应独立设置高压吸收和低压再生放空设施;

6)应设置铜液再生系统超压报警设施、安全阀或防爆片; 7)应设置脱碳塔、铜塔液位高、低限报警设施。c)醇烷化系统

1)应设置净醇洗涤塔、甲醇分离器、甲醇吸收塔液位高低限报警。2)应设置净醇洗涤塔放液压力、甲醇中间槽压力、放醇管压力高限报警。3)应设置甲醇罐区可燃气体报警仪、泡沫消防和喷淋降温设施。d)合成、压缩系统

1)应设置氢氮压缩机一段入口压力低限声光报警;

2)应设置氨冷却器或闪蒸槽、液氨槽液位高低报警及联锁冰机停车设施; 3)应设置冰机液氨贮槽区遮阳棚和应急喷淋设施; 4)应设置液氨蒸发器、液氨储槽应压力高限报警设施; 5)应设置压缩机润滑油系统油压低限报警、联锁装置; 6)应设置合成系统的氨分离器高低限液位报警装置;

7)合成系统的氨冷器、气氨总管、循环机出口、液氨贮槽等部位,必须安装安全阀并定期校验,安全阀出口导气管出口严禁放入室内,应引至回收系统。e)尿素系统

1)尿素总控操作室应设置二氧化碳压缩机、液氨泵、甲铵泵紧急停车设施; 2)应设置二氧化碳压缩机、液氨泵、甲铵泵低油压报警; 3)应设置合成塔出口压力调节阀自锁装置;

4)应设置尿素合成塔超压声光报警器,设置与液氨泵、甲铵泵、二氧化碳压缩机联锁设施; 5)中压系统惰洗器前应设置压力高限报警、惰洗器后应设置应急放空设施; 6)应设置氨冷凝器气相出口温度低限报警;

7)应设置尿素合成塔入口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含量自动调节设施。f)其他

1)应设置空分压缩机终端出口压力、膨胀机超速、冷却水中断等报警联锁装置; 2)生产区域应设置风向标;

3)易燃易爆场所设备液位计的现场照明须采用防爆型,并禁止安装在液位计正前; 4)应设置合成氨全系统人工紧急停车设施; 5)应设置造气、转化、合成系统人工紧急停车设施; 6)应设置仪表风压力低限报警联锁合成氨停车设施;

7)余热锅炉汽包应设置现场和远传液位设施、低限报警联锁装置、安全阀; 8)凡有隔热衬里的设备(加热炉除外),其外壁应设置测温设施;

9)各种传动设备的外露运转部位应安装防护设施;运转设备附有的连锁报警装置应全部投入使用。10)应在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作业场所入口处,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设施;

11)应在可能泄漏氨、氢气、天然气、合成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作业场所设置检测报警仪;

12)企业应在高压设备和管线上设置相应的安全泄压设施; 13)存在放射性危害的液位计处应设置符合要求的保护设施和措施; 14)应采用独立的双回路电源供电,且双回路电源应有自动切换设施; 15)厂区应按照 GB 50057及 GB 50160规定设置防雷和防静电设施; 16)有煤气设施的企业,还应执行GB 6222规定。5.5.2.2 企业的安全设施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应做到:

a)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规定,建立安全设施台帐。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b)严格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规定,按国家或行业有关法规和标准,对监视和测量设备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监测检验报告应存入档案;

c)选用功能先进、产品成熟可靠、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有生产经营许可的安全器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时,应进行充分的安全论证,其功能和质量应满足安全要求,实现本质安全。5.5.2.3 企业应按照AQXXX-200X第5.5.2.3、第5.5.2.4、第5.5.2.5条规定执行。5.5.3 特种设备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5.3条规定执行。5.5.4 工艺安全

5.5.4.1 企业岗位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

5.5.4.2 企业有关人员应掌握天然气、半水煤气、石脑油、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气、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等化学品的物理性数据、活性数据、热和化学稳定性数据、腐蚀性数据、毒性信息、职业接触限值、急救和消防措施等工艺安全信息内容。

5.5.4.3 企业应对装置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安全工艺参数至少满足: a)气柜出入口管线氧含量<0.005(体积分数); b)气化炉氧油比0.85~0.90;

c)回收吹风气燃烧炉上段温度≥750℃;

d)高压甲醇塔、烷化塔、提温换热器、氨合成塔塔壁温度≤120℃; e)尿素合成塔出口物料含镍量≤0.2 ppm;

f)入尿素塔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含量:0.004~0.006(体积分数);

g)液氨贮槽充装量禁止超过贮槽容积的85%,粗甲醇贮槽最大充装量不得超过90%。

5.5.4.4 企业对生产装置开车过程应严格控制,保证装置开车过程安全。装置开车前要对监测报警系统、联锁设施、盲板抽堵、防护、通风、消防、照明等各类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填写生产系统开车条件确认单。做到: a)所有需拆卸的盲板均已按照要求拆卸完毕,并得到确认; b)所有机泵试运行合格; c)监测报警系统试验合格;

d)系统试压、气密、吹扫、清洗、置换合格,管道中含氧量小于0.005(体积分数); e)系统仪表调节器、调节阀、联锁系统调校试验合格; f)安全防护器具、消防器材配备就绪; g)分析仪器准备就绪; h)电气供电系统准备就绪; i)通讯器材、照明设施准备就绪; j)公用工程条件符合开车的安全要求。

5.5.4.5 装置停车及紧急情况处理应按照AQXXXX-200X第5.5.4.5和第5.5.4.6条规定执行。5.5.4.6 企业液氨充装、储存过程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汽车罐车充装

1)应使用鹤管进行液氨充装; 2)有防止汽车罐车充装过程中车辆发生滑动的有效措施;灌装人员负责将车辆的钥匙拔下,并保管至灌装结束,操作人员、司机、押运员不得离开现场; 3)罐车静电接地报警装置完好;

4)装卸现场、罐车附近严禁烟火,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物品,严禁将罐车作为储罐、气化器使用; 5)严禁用蒸汽或其他方法加热储罐和罐车罐体;

6)充装、储存液氨的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抢修器材、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

7)充装前应检查驾驶证、罐体检验证、汽车罐车使用证、押运员证、准运证是否齐全有效;充装车辆应配置灭火器、阻火器、气液相管封帽;

8)罐车在充装前应保证正压,须保持0.05Mpa以上的余压,防止罐车内进入空气; 9)充装压力不超过1.6MPa;

10)罐车充装时,每次都要填写充装记录,内容包括:使用单位、充装日期、允许充装量、实际充装量、复称记录,并有充装者、复验者、押运员的签名。

11)液氨充装现场应设置喷淋装置,安装在线计量装置,充装管前第一道阀处应设置为紧急切断阀;

b)钢瓶充装:

1)充装前,必须对钢瓶逐只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充装;

2)使用钢瓶充装时,钢瓶瓶帽、防震圈应齐全,同时应设置电子衡器与充装阀报警联锁装置;

3)应逐瓶称重,充装后必须认真复秤和填写充装复秤记录。严禁过量充装(充装量不得超过0.53千克/升),充装过量的钢瓶不准出厂。严禁用容积计量;

4)称重衡器应保持准确,衡器的最大称量值应为称量的1.5~3倍。衡器校验期不得超过三个月。5)充装现场应设置遮阳设施,防止阳光直接照射钢瓶。

c)液氨储存

1)罐区电气设备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2)应设置液氨储罐远传监控、超限报警装置;

3)超过100m3的液氨储罐应设双安全阀,安全阀排气应引至回收系统或火炬排放燃烧系统; 4)液氨储罐进出口管线应设置双切断阀,其中一只出口切断阀为紧急切断阀;

5)液氨储罐区应设置防火堤、备用事故氨罐、气氨回收、应急喷淋及清净下水回收等设施;

5.5.4.7 企业安全联锁系统变更时,应由生产、技术、安全、设备、仪表等专业部门共同会签,经主管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严禁擅自变动。联锁系统变更包括: a)联锁摘除; b)联锁程序的变更; c)联锁设定值的改变。

5.5.4.8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5.4.7、第5.5.4.8条规定执行。5.5.5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5.5条款规定,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实行管理。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至少包括,但不局限于:

1)原料气压缩机、氮氢压缩机、氨压缩机、空气压缩机; 2)氨合成塔; 3)尿素合成塔;

4)脱硫塔、脱碳塔、变换炉、醇化塔、烷化塔; 5)铜洗塔; 6)空分装置; 7)氢回收装置; 8)高压蒸汽锅炉; 9)高压甲铵泵; 10)高压液氨泵; 11)一段分解分离器; 12)氨冷器; 13)液氨缓冲槽; 14)高压配电控制室;

15)一二段转化炉、气化炉、废热锅炉; 16)液氨储罐、气柜、酸碱罐区等。5.5.6 检维修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5.6条款规定执行。5.5.7 拆除和报废

企业应按照AQXXX-200X第5.5.7条规定执行。5.6 作业安全 5.6.1 作业许可

5.6.1.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6.1条规定执行。未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不得进行作业活动。5.6.1.2 企业的各种作业许可证应至少保存一年。.6.2 警示标志

5.6.2.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6.2条规定执行。5.6.2.2 企业应在管道上设置介质流向标志。

5.6.2.3 企业应至少在氨、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煤尘、硫黄粉尘、高温、冷冻、噪声、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区域设置安全标志、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5.6.2.4 企业安全标志、职业危害警示标识每半年至少检查1次,确保无破损、无变形、无褪色等,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修整或更换,保存检查记录。5.6.3 作业环节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6.3条规定执行。5.6.4 承包商与供应商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6.4条规定执行。5.6.5 变更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6.5条规定执行。5.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5.7.1 危险化学品档案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7.1条规定,对所有接触和产生的如氨、盐酸、硫酸、液氧、液氮、氮气、甲醇、天然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石脑油、硫磺等化学品进行普查,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5.7.2 化学品分类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7.2条规定,对产品、中间产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汇入危险化学品档案。5.7.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7.3条规定执行,编制氨、硫磺、液氧、液氮、甲醇等产品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向供应商索取购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5.7.4 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7.4条规定执行。5.7.5 危险化学品登记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7.5条规定执行。5.7.6 危害告知

企业应以适当、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至少告知氨、氢气、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硫磺、盐酸、硫酸、烧碱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活性危害、禁配物、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5.8 职业危害

5.8.1 职业危害申报

5.8.1.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8.1条规定,进行职业危害申报。

5.8.1.2 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至少包括:氨、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煤尘、高温、冷冻、噪声、辐射等。

5.8.2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

5.8.2.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8.2条规定执行。

5.8.2.2 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各项指标应符合GBZ1和GBZ2规定,并应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限值的作业场所,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5.8.2.3 企业应对从事接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从业人员,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8.2.4 企业应每年组织1次接触氨、一氧化碳、甲醇、硫化氢、高温、噪声、辐射等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每2年组织1次接触二氧化硫、煤尘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他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应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有关规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进行检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存入健康监护档案。5.8.3 劳动防护用品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8.3条规定,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配置和管理。还应至少做到: a)接触酸、碱的作业人员应配备防酸碱工作服、手套、工作鞋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b)接触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人员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岗位至少配备两套长管式防毒面具;

c)接触氨的操作岗位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全封闭防化服等防护器具;接触氨的作业人员均应配备型号适合的过滤式防毒面具; d)接触煤尘等固体粉尘的作业人员应配备防尘口罩; e)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应配备耳塞或耳罩;

f)高温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应配备防热服、防高温手套、隔热鞋。

5.9 5.9 事故与应急 5.9.1 事故报告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9.1条规定执行。5.9.2 抢险与救护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9.2条规定执行。5.9.3 事故调查和处理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9.3条规定执行。5.9.4 应急指挥系统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9.4条规定执行。5.9.5 应急救援器材

5.9.5.1 企业应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 a)抢险抢修器材; b)个体防护用品; c)通讯联络器材;

d)照明、交通运输工具等。

5.9.5.2 企业应对应急救援器材专人维护、保管、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应急救援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5.9.5.3 企业应建立应急通讯网络并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保证相关人员熟悉掌握。5.9.6 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

5.9.6.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9.6.1条规定,编制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并按“一事一案”的原则编制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应重点考虑:

a)氨、甲醇、氢气、硫化氢、硫磺、一氧化碳、天然气、石脑油、重油等泄漏、火灾、爆炸; b)酸、碱等泄漏;

c)氨、甲醇、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气泄漏及人员中毒; d)停料、水、电、汽、仪表风等。

5.9.6.2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9.6.2、第5.9.6.3条规定,对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评审,做到: a)每年至少组织1次厂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b)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车间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5.9.6.3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9.6.4条规定执行。5.10 检查与自评 5.10.1 安全检查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10.1条规定,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并编制包含下列检查内容的安全检查表: a)综合性安全检查:

1)公司级(厂级)综合性安全检查; 2)车间级综合性安全检查。b)专业安全检查: 1)工艺安全检查; 2)设备安全检查; 3)变配电系统安全检查; 4)仪表安全检查; 5)罐区、仓库安全检查; 6)消防安全检查; 7)职业卫生安全检查; 8)现场检维修作业安全检查; 9)安全设施安全检查。c)季节性安全检查: 1)春季安全检查; 2)夏季安全检查; 3)秋季安全检查; 4)冬季安全检查。d)日常安全检查:

1)岗位操作人员日常安全检查;

2)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安全检查。e)节假日安全检查。5.10.2 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10.2条规定,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保证检查的频次和效果,并保存检查记录。5.10.3 整改

5.10.3.1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10.3条规定,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管理。5.10.3.2 企业对检查发现暂时不能整改的问题,应纳入隐患治理计划,按照5.2.4条进行管理。5.10.4 自评

企业应按照AQXXXX-200X第5.10.4条规定执行。自评内容至少包括:

a)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 b)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遵守情况; c)重大风险管理及其措施的落实情况; d)事故、事件的管理情况;

e)安全标准化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等。

第三篇:最新2014年合成氨企业生产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

实施指南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氨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建立并保持安全标准化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合成工艺生产氨、甲醇及其衍生产品的。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6222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6483-200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顺序》2009年2月1日

GB 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Z 1 工作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 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SH 3063-1999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 3097/2000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AQ3013-2008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1号,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2006年10月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8号令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3 术语和定义

AQ3013-2008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卫生防护距离 health protection zone 产生有害因素的生产装置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3.2 煤气设施 gases equipment

所有的设施,包括与其相连的其他介质(如蒸汽、氮气、水等)的管路、设备到与煤气介质第一个切断装置都视为煤气设施。4 要求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 第4章的规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5 管理要素 5.1 负责人与职责 5.1.1 负责人

5.1.1.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第5.1.1条款规定,做好本职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内容应至少包括:

a)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承诺; b)坚持预防为主,抓好隐患治理的承诺; c)提供必要资源的承诺;

d)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承诺; e)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 f)对相关方的承诺。

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承诺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渠道向从业人员及相关方宣传和告知。

5.1.1.2 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应至少组织召开1次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会议,总结本阶段安全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布置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应做到:

a)会议有议题; b)会议记录真实完整; c)形成会议纪要。5.1.2 方针目标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第5.1.2条款规定,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签订各级组织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目标的制定可结合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

a)千人负伤率; b)千人重伤率; c)千人死亡率; d)隐患治理完成率;

e)有毒有害场所监督检测合格率等。5.1.3 机构设置

5.1.3.1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第5.1.3条款规定,企业应建立安委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百分之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从安委会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明确安全责任人。

5.1.3.2 企业应按照【《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1号,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a)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企业应按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人以下的企业至少配备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5.1.4 职责

5.1.4.1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第5.1.4条款规定,明确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职责,并对相关职责的履行情况定期考核、奖惩。5.1.4.2 企业应全面落实安全与生产“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工作。

5.1.4.3 企业相关安全职责的制定应与机构、岗位的设置变动保持一致。5.1.5 安全生产投入及工伤保险

5.1.5.1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第5.1.5.1、第5.1.5.2条款规定,做好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工作,明确安全费用使用范围。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应按照《财企[2006]478号-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如下提取:

本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

1)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按照4%提取;

2)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 3)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万元至10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

4)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0.2%提取。5.1.5.2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应优先满足达到安全生产国家标准所需要的支出,优先满足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提出的整改措施所需要的支出。5.1.5.3 企业应及时、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按规定使用。

5.1.5.4 企业应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和参加河南省安全生产责任险。

5.2 风险管理 5.2.1 范围与评价方法

5.2.1.1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第5.2.1.1条款规定,成立风险评价组织,风险评价组织成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a)具备合成氨化工专业知识和经验; b)具备危险分析过程的经验、技术和知识; c)熟悉所使用的评价方法;

d)包括生产、技术、设备(含电气、仪表)、安全、工程等部门的人员。5.2.1.2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第5.2.1.3、第5.2.1.4、第5.2.1.5条款规定,明确风险评价范围、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准则。5.2.2 风险评价

企业应依据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价。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并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a)易发生有毒有害物料泄漏,如氨、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等的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b)易发生冲击、撞击和坠落的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c)易发生中毒、窒息、灼伤和触电的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d)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工艺装置、场所和作业活动; e)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f)停料、水、电、汽、仪表风; g)设备设施的腐蚀、缺陷等。5.2.3 风险控制

5.2.3.1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

1)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

2)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

5.2.3.2 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5.2.3.3企业应记录重大风险,形成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对重大风险制定及落实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效果进行监督、评价。5.2.4 隐患治理

5.2.4.1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第5.2.4条款规定,做好隐患治理工作。

5.2.4.2 企业应建立隐患治理项目管理台帐,内容至少包括:

a)隐患名称; b)发现日期; c)隐患存在部位; d)原因分析; e)治理措施; f)资金来源; g)计划与实际费用; h)计划与实际完成日期; i)治理负责人; j)治理验收人; k)验收日期等内容。

5.2.4.3 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5.2.4.4 企业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5.2.5 重大危险源

5.2.5.1 企业应按照GB18218辨识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5.2.5.2 企业应按照GB 18218,确定氨、甲醇、氢气、煤气等危险物质在单元内(生产场所或储存区)数量是否达到规定的临界量,确定重大危险源。5.2.5.3 企业建立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至少包括:

a)物质名称和数量、性质; b)地理位置; c)管理制度; d)管理人员; e)评估报告; f)检测报告等。

5.2.5.4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和相关方进行培训和传达,以信息卡、宣传单、集中培训、公告栏等形式告知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保存培训记录。5.2.5.5 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行1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5.2.5.6 企业应将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5.2.5.7 企业重大危险源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5.2.6 风险信息更新

5.2.6.1 企业应适时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

5.2.6.2 企业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5.2.6.3 企业应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3)技术改造项目;

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5.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5.3.1 法律法规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5.3.1规定,做好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识别与获取、宣传、培训及告知工作。并对已废止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应及时收回作废,保证使用的为最新版本。5.3.2 符合性评价

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并提交符合性评价报告。符合性评价报告内容至少包括:

a)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适宜性、充分性; b)是否存在违法现象和违规行为;

c)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现象和行为,提出的整改要求,整改效果等。5.3.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3.3.1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5.3.3.1条款规定,制定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结合企业实际运行情况,还需制定下列安全管理制度:

a)用氧设备脱脂管理;

b)防硫化氢、一氧化碳、甲醇中毒管理; c)液氨充装安全管理; d)空分装置安全运行管理。

5.3.3.2 企业应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5.3.4 安全操作规程

5.3.4.1 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原材料、辅助材料和产品的危险性及生产操作岗位的设立情况,编制下列岗位及其它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a)造气工序; b)脱硫、变换工序; c)压缩、脱碳工序; d)铜洗或醇烷化工序; e)合成、冷冻工序; f)尿素工序; g)甲醇精制工序; h)液氨充装、储存; i)酸、碱储存; j)公用工程; k)变配电; l)电气、仪表。

5.3.4.2 安全操作规程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正常操作程序及安全注意事项; b)异常处理;

c)各种操作参数、指标的控制; d)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e)接触化学品的危险性; f)个体安全防护措施; g)防静电安全措施等。

5.3.4.3 企业岗位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5.3.4.4 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5.3.5 修订

5.3.5.1 企业应定期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有效性和适用性。

5.3.5.2 企业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评审、修订:

a)当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变更时; b)当企业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 c)当生产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

d)当工艺、技术、路线和装置设备发生变革时; e)当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相关整改要求时;

f)当安全大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到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时; g)当分析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性因素时等。

5.3.5.3 企业应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

5.3.5.4 企业应在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修订后,组织有关人员培训学习,熟悉和掌握修改内容。

5.3.5.5 企业应及时将新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部门和岗位,并收回旧版本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5.4 培训教育 5.4.1 培训教育管理

5.4.1.1 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规定和岗位需要,制定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目标,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并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5.4.1.2 企业应组织培训教育,保证安全培训教育所需 5.4.1.4 企业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变更时,应记录变更情况。5.4.1.5 企业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培训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5.4.1.6 企业应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5.4.2 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5.4.2.1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

5.4.2.2 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内容至少包括:

a)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适应合成氨行业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b)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职责;

c)本部门、本岗位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职业卫生知识等; d)国内外合成氨行业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e)本单位及合成氨行业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等。5.4.3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5.4.3.1 企业应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未经安全生产培训或安全培训教育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至少包括: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b)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设施及安全注意事项; c)岗位职责、岗位操作技能;

d)岗位安全生产特点、工作环境中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e)岗位风险管理、应急技能知识,处理本岗位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f)岗位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g)职业卫生的基本知识;

h)本单位及合成氨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5.4.3.2 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复审。

5.4.3.3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船员、押运人员,必须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5.4.3.4 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教育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5.4.4 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新入厂员工,上岗前应接受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72学时;三级安全教育资料存档保存。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内容至少包括:

a)厂级安全培训教育

1)与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安全健康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规章制度;

2)合成氨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基本知识、电气安全、消防和气体防护等常识;

3)合成氨行业安全生产主要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4)本企业事故案例及合成氨行业典型事故案例,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 5)其他需要培训内容。b)车间级安全培训教育

1)车间生产概况,安全生产特点及注意事项; 2)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主要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3)重大危险源;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5)安全设备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如防化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冲淋设施等)的使用和维护;

6)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自救互救方法、疏散及应急处理; 7)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c)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

1)岗位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2)岗位职责、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3)岗位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安全设备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如防化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等)的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

4)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5)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6)其他需要培训内容。5.4.5 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5.4.5.1 企业从业人员转岗及离岗一年以上(含一年)重新上岗时,应进行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保存相应培训教育记录。5.4.5.2 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由接待部门组织实施,培训内容至少包括:

a)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b)入厂须知及安全注意事项。

5.4.5.3 企业对承包商的安全培训教育应做到:

a)承包商入厂前,应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承包商进行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为承包商办理入厂证,并将安全培训教育资料存档。

b)承包商进入施工作业现场前,应由施工作业所属车间进行教育后方可进入作业区域作业。保存相应记录。

c)安全培训教育内容至少包括:

1)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 2)企业及作业场所的概况,对主要危害因素(氨、酸、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甲醇等)了解及防护措施;

3)重大危险源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如何听从有关人员的统一指挥,做好自我防护等知识;

4)作业现场的安全注意事项,作业现场的防护设施的使用方法; 5)典型事故案例及突发事件下的个体防护措施。5.4.6 日常安全教育

5.4.6.1 企业管理部门、班组应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和基本功训练。

5.4.6.2 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学时。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企业负责人应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5.4.6.3 管理部门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学时。5.4.6.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1次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

5.4.6.5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管理部门、班组月度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5.5 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 5.5.1 生产设施建设

5.5.1.1 企业应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5.5.1.2 企业应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设立阶段、设计阶段、试生产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规范管理。

5.5.1.3 企业应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实施有效安全监督,保证施工过程处于有序管理状态。

5.5.1.4 企业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规定,履行变更程序,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5.5.1.5 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5.5.2 安全设施

5.5.2.1 5.5.2.2企业应确保安全设施配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做到:

1)宜按照SH3063-1999在易燃、易爆、有毒区域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设施,报警信号应发送至工艺装置、储运设施等控制室或操作室;

2)按照GB50351在可燃液体罐区设置防火堤,在酸、碱罐区设置围堤并进行防腐处理;

3)宜按照SH3097-2007在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安装防静电设施; 4)按照GB50057在厂区安装防雷设施;

5)按照GB50016、GB50140配置消防设施与器材; 6)按照GB50058设置电力装置; 7)按照GB11651配备个体防护设施; 8)厂房、库房建筑应符合GB50016、GB50160;

9)在工艺装置上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安全设备设施还应至少包括: a)造气系统 1)煤气化

① 应设置原料煤皮带运输机紧急停车设施; ② 应设置下行煤气阀和吹风阀安全联锁设施;

③ 煤气下行管、灰斗和炉底空气管道应安装爆破片,爆破片必须装防护罩; ④ 吹风阀应采取双阀或增装蝶阀;

⑤ 应设置煤气炉一次风管线自动放空设施,造气岗位主要液压阀要安装阀位指示。

2)气柜

① 应设置气柜低限位与罗茨风机报警联锁;

② 应在造气、脱硫、压缩设置对气柜的远传监控设施;气柜应设有容积指示仪、高低限位报警器;

③ 应设置气柜煤气管道进出口氧含量超标报警联锁设施;气柜应装有手动、自动放空装置,放空管或顶部排放管应有阻火器、消除静电设施,应设独立的避雷设施;设置消防设施和环形消防通道。

④ 应设置气柜进出口安全水封,水封要有排水设 b)脱硫、净化系统

1)应设置防止空气压缩机倒转的止逆装置;

2)应设置脱硫塔压力、液位声光报警和自动排放联锁设施;

3)应设置静电除焦器防止产生负压、氧气自动分析仪与静电除焦柜断电联锁设施;

4)高压铜液泵出口管道应安装止逆阀; 5)应独立设置高压吸收和低压再生放空设施;

6)应设置铜液再生系统超压报警设施、安全阀或防爆片; 7)应设置脱碳塔、铜塔液位高、低限报警设施。c)醇烷化系统

1)应设置净醇洗涤塔、甲醇分离器、甲醇吸收塔液位高低限报警; 2)应设置净醇洗涤塔放液压力、甲醇中间槽压力、放醇管压力高限报警; 3)应设置甲醇罐区可燃气体报警仪、泡沫消防和喷淋降温设施。d)合成、压缩系统

1)应设置氢氮压缩机一段入口压力低限声光报警;

2)应设置氨冷却器或闪蒸槽、液氨槽液位高低报警及联锁冰机停车设施; 3)应设置冰机液氨贮槽区遮阳棚和应急喷淋设施; 4)应设置液氨蒸发器、液氨储槽应压力高限报警设施; 5)应设置压缩机润滑油系统油压低限报警、联锁装置; 6)应设置合成系统的氨分离器高低限液位报警装置;

7)合成系统的氨冷器、气氨总管、循环机出口、液氨贮槽等部位,必须安装安全阀并定期校验,安全阀出口导气管出口严禁放入室内,应引至回收系统。

e)尿素系统

1)尿素总控操作室应设置二氧化碳压缩机、液氨泵、甲铵泵紧急停车设施; 2)应设置二氧化碳压缩机、液氨泵、甲铵泵低油压报警; 3)应设置合成塔出口压力调节阀自锁装置;

4)应设置尿素合成塔超压声光报警器,设置与液氨泵、甲铵泵、二氧化碳压缩机联锁设施;

5)中压系统惰洗器前应设置压力高限报警、惰洗器后应设置应急放空设施; 6)应设置氨冷凝器气相出口温度低限报警;

7)应设置尿素合成塔入口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含量自动调节设施。f)其他

1)应设置空分压缩机终端出口压力、膨胀机超速、冷却水中断等报警联锁装置;

2)生产区域应设置风向标;

3)易燃易爆场所设备液位计的现场照明须采用防爆型,并禁止安装在液位计正前;

4)应设置合成氨全系统人工紧急停车设施; 5)应设置造气、转化、合成系统人工紧急停车设施; 6)应设置仪表风压力低限报警联锁合成氨停车设施;

7)余热锅炉汽包应设置现场和远传液位设施、低限报警联锁装置、安全阀; 8)凡有隔热衬里的设备(加热炉除外),其外壁应设置测温设施; 9)各种传动设备的外露运转部位应安装防护设施;运转设备附有的连锁报警装置应全部投入使用;

10)应在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作业场所入口处,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设施;

11)应在可能泄漏氨、氢气、合成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作业场所设置检测报警仪;

12)企业应在高压设备和管线上设置相应的安全泄压设施; 13)存在放射性危害的液位计处应设置符合要求的保护设施和措施; 14)应采用独立的双回路电源供电,且双回路电源应有自动切换设施; 15)厂区应按照GB 50057及GB 50160规定设置防雷和防静电设施; 16)有煤气设施的企业,还应执行GB 6222规定。5.5.2.2 企业的安全设施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应做到:

a)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规定,建立安全设施台帐。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b)严格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规定,按国家或行业有关法规和标准,对监视和测量设备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监测检验报告应存入档案;

c)选用功能先进、产品成熟可靠、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有生产经营许可的安全器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时,应进行充分的安全论证,其功能和质量应满足安全要求,实现本质安全。

5.5.2.3 企业安全设施的检维修工作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维修计划,定期检维修。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维修拆除的,检维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

5.5.2.4 企业操作人员应进行业务培训,了解安全设施性能、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5.5.3 特种设备

5.5.3.1 企业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管理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规范管理。

5.5.3.2 企业应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

5.5.3.3 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企业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5.5.3.4 企业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并保存记录。

5.5.3.5企业应对在用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保存记录。

5.5.3.6企业应在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企业应将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5.5.3.7企业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并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5.5.4 工艺安全

5.5.4.1 企业岗位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

5.5.4.2 企业有关人员应掌握半水煤气、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气、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等化学品的物理性数据、活性数据、热和化学稳定性数据、腐蚀性数据、毒性信息、职业接触限值、急救和消防措施等工艺安全信息内容。

5.5.4.3 企业应对装置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安全工艺参数至少满足:

a)气柜出入口管线氧含量<0.005(体积分数); b)气化炉氧油比0.85~0.90;

c)回收吹风气燃烧炉上段温度≥750℃;

d)高压甲醇塔、烷化塔、提温换热器、氨合成塔塔壁温度≤120℃; e)尿素合成塔出口物料含镍量≤0.2 ppm;

f)入尿素塔二氧化碳气体中氧含量:0.004~0.006(体积分数); g)液氨贮槽充装量禁止超过贮槽容积的85%,粗甲醇贮槽最大充装量不得超过90%。

5.5.4.3 企业对生产装置开车过程应严格控制,保证装置开车过程安全。装置开车前要对监测报警系统、联锁设施、盲板抽堵、防护、通风、消防、照明等各类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填写生产系统开车条件确认单。做到:

a)所有检修项目均已竣工,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并验收合格; b)所有需拆卸的盲板均已按照要求拆卸完毕,并得到确认; c)所有机泵试运行合格; d)监测报警系统试验合格;

e)系统试压、气密、吹扫、清洗、置换合格,管道中含氧量小于0.5%(体积分数);

f)系统仪表调节器、调节阀、联锁系统调校试验合格; g)安全防护器具、消防器材到位、完好; h)分析仪器准备就绪、好用; i)电气供电系统准备就绪; j)通讯器材、照明设施准备就绪; k)公用工程条件符合开车的安全要求。5.5.4.5 企业生产装置停车应满足下列要求: 1)编制停车方案;

2)操作人员能够按停车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5.5.4.6 企业生产装置紧急情况处理应遵守下列要求:

1)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应按照不伤害人员为原则,妥善处理,同时向有关方面报告;2)工艺及机电设备等发生异常情况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并通知有关岗位协调处理,必要时,按程序紧急停车。5.5.4.7企业液氨充装、储存过程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汽车罐车充装:

1)应使用鹤管进行液氨充装;

2)有防止汽车罐车充装过程中车辆发生滑动的有效措施;灌装人员负责将车辆的钥匙拔下,并保管 灌装结束,操作人员、司机、押运员不得离开现场;

3)罐车静电接地装置完好;

4)装卸现场、罐车附近严禁烟火,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物品,严禁将罐车作为储罐、气化器使用;

5)严禁用蒸汽或其他方法加热储罐和罐车罐体;

6)充装、储存液氨的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抢修器材、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 7)充装前应检查驾驶证、罐体检验证、汽车罐车使用证、押运员证、准运证是否齐全有效;充装车辆应配置灭火器、阻火器、气液相管封帽;

8)罐车在充装前应保证正压,须保持0.05MPa以上的余压,防止罐车内进入空气;

9)充装压力不超过1.6MPa;

10)罐车充装时,每次都要填写充装记录,内容包括:使用单位、充装日期、允许充装量、实际充装量、复称记录,并有充装者、复验者、押运员的签名。

11)液氨充装现场应设置喷淋装置,安装在线计量装置,充装管前第一道阀处应设置为紧急切断阀;

b)钢瓶充装:

1)充装前,必须对钢瓶逐只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充装; 2)使用钢瓶充装时,钢瓶瓶帽、防震圈应齐全,同时应设置电子衡器与充装阀报警联锁装置;

3)应逐瓶称重,充装后必须认真复秤和填写充装复秤记录。严禁过量充装(充装量不得超过0.53kg/L),充装过量的钢瓶不准出厂。严禁用容积计量;

4)称重衡器应保持准确,衡器的最大称量值应为称重的1.5~3倍.衡器校验期不得超过三个月;5)充装现场应设置遮阳设施,防止阳光直接照射钢瓶。c)液氨储存:

1)罐区电气设备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2)应设置液氨储罐远传监控、超限报警装置;

3)超过100m3的液氨储罐应设双安全阀,安全阀排气应引至回收系统或火炬排放燃烧系统;

4)液氨储罐进出口管线应设置双切断阀,其中一只出口切断阀为紧急切断阀;

5)液氨储罐区应设置防火堤、备用事故氨罐、气氨回收、应急喷淋及清净下水回收等设施。

5.5.4.8 企业安全联锁系统变更时,应由生产、技术、安全、设备、仪表等专业部门共同会签,经主管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严禁擅自变动。联锁系统变更包括:

a)联锁摘除; b)联锁程序的变更; c)联锁设定值的改变。

5.5.4.9 企业生产装置泄压系统或排空系统排放的危险化学品应引至安全地点并得到妥善处理。

5.5.4.10 企业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工艺参数运行出现的偏离情况及时分析,保证工艺参数控制不超出安全限值,偏差及时得到纠正。5.5.5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

5.5.5.1 企业应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实行企业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

5.5.5.2 联系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包括: 1)指导安全承包点实现安全生产;

2)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3)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督促隐患项目治理; 5)监督事故处理原则的落实; 6)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等。

5.5.5.3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至少包括,但不局限于:

1)原料气压缩机、氮氢压缩机、氨压缩机、空气压缩机; 2)氨合成塔; 3)尿素合成塔;

4)脱硫塔、脱碳塔、变换炉、醇化塔、烷化塔; 5)铜洗塔; 6)空分装置; 7)氢回收装置; 8)高压蒸汽锅炉; 9)高压甲铵泵; 10)高压液氨泵; 11)一段分解分离器; 12)氨冷器; 13)液氨缓冲槽; 14)高压配电控制室;

15)一二段转化炉、气化炉、废热锅炉; 16)液氨储罐、气柜、甲醇储罐、酸碱罐区等。

5.5.5.4 联系人应每月至少到联系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活动形式包括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检查、督促治理事故隐患、安全工作指示等。

5.5.5.5 企业应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建立企业、管理部门、基层单位及班组监控机制,明确各级组织、各专业的职责,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形成记录。

5.5.5.6 企业应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检修、仪表、电气等人员能够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事件及事故。

5.5.5.7 企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为重大危险源时,还应按5.2.5条执行。5.5.6 检维修

5.5.6.1 企业应严格执行检维修管理制度,实行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管理。5.5.6.2 企业应制订综合检维修计划,落实“五定”,即定检修方案、定检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进度原则。5.5.6.3企业在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应执行下列程序:

1)检维修前:

⑴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⑵编制检维修方案;

⑶办理工艺、设备设施交付检维修手续;

⑷对检维修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⑸检维修前对安全控制措施进行确认; ⑹为检维修作业人员配备适当的劳动保护用品; ⑺办理各种作业许可证; 2)对检维修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3)检维修后办理检维修交付生产手续。5.5.7 拆除和报废

5.5.7.1 企业应严格执行生产设施安全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明确拆除和报废的生产设施范围、审批手续、责任部门和工作程序。符合下列条件的生产设施应报废:

a)年限已满,无修复价值;

b)技术淘汰,设备陈旧,无技改价值;

c)生产工艺改变,已丧失原有使用价值,无改造、利用价值; d)毁损、腐蚀严重,无修复价值;

e)因生产建设或城市规划等原因,应拆除无法再利用; f)其他符合报废条件的容器、设备和管道等。

5.5.7.2 企业应在拆除作业前,对拆除作业进行危险识别,制定拆除计划或方案,办理拆除手续。拆除计划或方案应明确拆除范围、对周围设施的保护、拆除进度及拆除作业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

5.5.7.3 企业凡需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存有危险化学品时,应先处理,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拆除。

5.5.7.4 企业实施拆除作业前,主管部门应会同拆除作业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到作业现场对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5.5.7.5 企业应确保已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等不再残存危险化学品,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5.6 作业安全 5.6.1 作业许可

企业应对下列危险性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证管理,按照安全作业管理规定的审批权限履行审批手续。未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不得进行相关作业活动。1)动火作业;

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3)破土作业; 4)临时用电作业; 5)高处作业; 6)断路作业; 7)吊装作业; 8)设备检修作业; 9)抽堵盲板作业; 10)其他危险性作业。

企业的各种作业许可证存根应至少保存一年。5.6.2 警示标志

5.6.2.1 企业应在管道上设置介质流向标志。并按照AQ3013-2008第5.6.2条款规定,在有可能产生危险的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在产生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告知牌。企业应至少在氨、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煤尘、高温、冷冻、噪声、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区域设置安全标志、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5.6.2.2 企业安全标志、职业危害警示标识每半年至少检查1次,确保无破损、变形、褪色等,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修整或更换,保存检查记录。5.6.3 作业环节

5.6.3.1 企业应在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制定控制措施。在作业现场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具)及消防设施与器材,规范现场人员作业行为。

5.6.3.2 企业对每一项危险性作业活动,应做到:

a)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危险识别,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 b)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c)按有关规定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具);

d)作业负责人和作业人员要逐一检查落实作业现场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 e)安全监护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不得离开监护岗位,确保作业过程安全; f)有关负责人、作业人员应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5.6.4 承包商与供应商

5.6.4.1企业应严格执行承包商管理制度,对承包商资格预审、选择、开工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表现评价、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企业应与选用的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书。

5.6.4.2企业应严格执行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并定期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5.6.5 变更

5.6.5.1 企业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规定,有计划控制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变更主要包括:

a)工艺技术变更:

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2)原料及介质变更; 3)工艺操作条件的变化; 4)工艺技术变化; 5)工艺设备改进。b)设备设施变更:

1)更换与原设备材质、结构、型号、处理能力不同的设备和配件; 2)临时电力设备或公用动力的连接;

3)现有设备设施的改造,导致设备设施的设计、结构、布局和配置的变化; 4)增加新设备设施,如报警、检测等设施。c)管理变更:

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2)组织机构及人员的变更; 3)管理制度变更等。

5.6.5.2 企业的各类变更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变更实施内容至少包括:

a)变更申请

1)组织相关人员对提出的变更项目进行危险识别、风险评价,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考虑变更对人、财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b)变更审批

1)任何变更都需按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2)变更主管部门不论变更申请是否被批准,都应及时反馈审批结果。c)变更实施

1)变更批准后,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形成文件记录; 2)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d)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形成文件。

5.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5.7.1 危险化学品档案

企业应对所有危险化学品,包括产品、原料和中间产品进行普查,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包括:

1)名称,包括别名、英文名等; 2)存放、生产、使用地点; 3)数量;

4)危险性分类、危规号、包装类别、登记号; 5)安全技术说明书与安全标签。

对所有接触和产生的如氨、盐酸、硫酸、液氧、液氮、氮气、甲醇、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硫磺等化学品进行普查,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5.7.2 化学品分类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5.7.2条款规定,对产品、中间产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汇入化学品档案。

5.7.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5.7.3条款规定,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并至少做到:

a)编制氨、硫磺、液氧、液氮、甲醇等产品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为用户及时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正确粘贴或悬挂安全标签;

b)采购的危险化学品,应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禁止采购无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5.7.4 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生产企业应设立24 h应急咨询服务固定电话,有专业人员值班并负责相关应急咨询。没有条件设立应急咨询服务电话的,应委托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机构作为应急咨询服务代理。5.7.5 危险化学品登记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5.7.5条款规定,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 a)登记范围:

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品,以及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判定为危险化学品的化学品;

b)登记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

2)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能力、年需要量、最大储量; 3)危险化学品的产品标准;

4)新化学品和危险性不明化学品的危险性鉴别和评估报告; 5)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6)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c)登记程序:

企业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办公室(以下简称登记办公室)提出申请,并用书面文件和电子文件向登记办公室提供登记材料。5.7.6 危害告知

5.7.6.1企业应以适当、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至少告知氨、氢气、甲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硫磺、盐酸、硫酸、烧碱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活性危害、禁配物、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5.8 职业危害 5.8.1 职业危害申报

5.8.1.1企业如存在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应及时、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接受其监督。

5.8.1.2 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至少包括:氨、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煤尘、高温、冷冻、噪声、辐射等。5.8.2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

5.8.2.1企业应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5.8.2.2 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各项指标应符事GBZ 1和GBZ 2规定,并应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值的作业场所,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5.8.2.3 企业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从业人员,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8.2.4 企业应每年组织1次接触氨、一氧化碳、甲醇、硫化氢、高温、噪声、辐射等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每2年组织1次接触二氧化硫、煤尘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他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应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有关规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进行检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存入健康监护档案。5.8.3 劳动防护用品

企业应按照GB 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的规定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配置和管理。还应至少做到:

a)接触酸、碱的作业人员应配备防酸碱工作服、手套、工作鞋及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b)接触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人员应配备过虑式防毒面具;岗位至少配备两套长管式防毒面具;

c)接触氨的操作岗位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全封闭防化服等防护器具;接触氨的作业人员均应配备型号适合的过滤式防毒面具;

d)接触煤尘等固体粉尘的作业人员应配备防尘口罩; e)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应配备耳塞或耳罩;

f)高温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应配备防热服、防高温手套、隔热鞋。5.9 事故与应急 5.9.1 事故报告

5.9.1.1企业应明确事故报告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外,应按规定和程序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及有关部门。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5.9.1.2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 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5.9.1.3企业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补报。5.9.2 抢险与救护

5.9.2.1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企业负责人直接指挥,积极组织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技术、设备、动力、生产、消防、保卫等部门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保护事故现场。5.9.2.2企业发生有害物大量外泄事故或火灾爆炸事故应设警戒线。5.9.2.3企业抢救人员应佩戴好相应的防护器具,对伤亡人员及时进行抢救处理。5.9.3 事故调查和处理

5.9.3.1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事故调查,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5.9.3.2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委托企业负责组织调查的,企业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组织调查,按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5.9.3.3企业应落实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整改和预防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 2)培训教育措施; 3)管理措施。

5.9.3.4企业应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帐。5.9.4 应急指挥系统

5.9.4.1企业应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即厂级、车间级管理。5.9.4.2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5.9.4.3企业应明确各级应急指挥系统和救援队伍的职责。5.9.5 应急救援器材

5.9.5.1 企业应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

a)抢险抢修器材; b)个体防护用品; c)通讯联络器材; d)照明、交通运输工具等。

5.9.5.2 企业应对应急救援器材专人维护、保管、检验、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应急救援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5.9.5.3 企业应建立应急通讯网络并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保证相关人员熟悉掌握。5.9.6 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

5.9.6.1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5.9.6.1条款规定,按“一事一案”的原则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应重点考虑:

a)氨、甲醇、氢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泄漏、火灾、爆炸; b)酸、碱等泄漏; c)氨、甲醇、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泄漏及人员中毒; d)停料、水、电、汽、仪表风等。

5.9.6.2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5.9.6.2、第5.9.6.3条款规定,对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评审,应做到:

a)每年至少组织1次厂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b)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车间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5.9.6.3 企业应将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当地应急协作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5.10 检查与自评 5.10.1 安全检查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5.10.1条款规定,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并编制包含下列检查内容的安全检查表:

a)综合性安全检查:

1)公司级(厂级)综合性安全检查; 2)车间级综合性安全检查表; b)专业安全检查: 1)工艺安全检查; 2)设备安全检查; 3)变配电系统安全检查; 4)仪表安全检查; 5)罐区、仓库安全检查; 6)消防安全检查; 7)职业卫生安全检查; 8)现场检维修作业安全检查; 9)安全设施安全检查; c)季节性安全检查: 1)春季安全检查; 2)夏季安全检查; 3)秋季安全检查; 4)冬季安全检查; d)日常安全检查表:

1)岗位操作人员日常安全检查;

2)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安全检查。e)节假日安全检查。5.10.2 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

5.10.2.1 企业应根据安全检查计划,开展综合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日常检查和节假日检查;各种安全检查均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建立安全检查台帐,并与责任制挂钩。5.10.2.2 企业安全检查形式和内容应满足:

1)综合性检查应由相应级别的负责人负责组织,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安全检查。厂级综合性安全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车间级综合性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

2)专业检查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主要是对锅炉、压力容器、危险物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构建筑物、安全装置、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监测仪器等进行专业检查。专业检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

3)季节性检查由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相关人员进行,是根据当地各季节特点对防火防爆、防雨防汛、防雷电、防暑降温、防风及防冻保暖工作等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

4)日常检查分岗位操作人员巡回检查和管理人员日常检查。岗位操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进行日常检查;

5)节假日检查主要是对节假日前安全、保卫、消防、生产物资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的检查。

并保存检查记录。5.10.3 整改

5.10.3.1企业应对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间、责任人,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保存相应记录。

5.10.3.2企业各种检查的主管部门应对各级组织和人员检查出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定期进行检查。5.10.4 自评

5.10.4.1 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5.10.4条规定执行。自评内容至少包括:

a)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 b)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遵守情况; c)重大风险管理及其措施的落实情况; d)事故、事件的管理情况;

e)安全标准化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等。

第四篇: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指南(讨论稿)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指南》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编 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综述.............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建设原则................................4 第三节 作用和意义..............................7 第二章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构成.........9 第一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9 第二节 专业评定标准............................9 第三节 考评办法和评审管理办法.................12 第四节 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13 第三章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程........15 第四章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18 第一节 二、三级企业评审指导...................18 第二节 评审相关单位和人员管理.................19 第三节 现场评审程序...........................21 第四节 评审报告编写...........................23 第五章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解读....24 2

第一章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综述

第一节 概述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提出了在全国所有的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要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行业、领域均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为了全面规范各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必要制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规定,使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做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而且,对各行业已经开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形式要求、基本内容、考评办法等方面也需要作出相对一致的规定,从而全面推动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共性特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发布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成为各行业企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提出了基本要求和依据,同时对达标分级等考评办法进行了统一规定。这一规范的出台,使得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 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这一定义涵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从建章立制、改善设备设施状况、规范人员行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实现了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是企业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高设备本质安全程度、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予以关闭‛。并要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和省属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评评价‛。

《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中,提出‚有序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升级。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企业广泛开展以‘企业达标升级’ 2 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着力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完善有关标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促进企业安全基础不断强化。‛

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下发了《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要求‚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突出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业(领域)‛。并提出达标时限,其中‚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规模以下企业要在2015年前实现达标‛。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1”18号)中,提出了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明确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要途径,落实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 “2011” 40 号)中要求‚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 3 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2”14号)中,要求‚着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创建。加快制定和完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以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建设。对一级企业要重点抓巩固、二级企业着力抓提升、三级企业督促抓改进,对不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抓整顿,经整改仍不达标的要责令关闭退出,促进企业安全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为了有效防范事故的重要手段,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成为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建设原则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是创新安全监管体制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创新、分类指导,持续改进、巩固提升”的建设原则。

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的要求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使得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满足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自身需求,是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因此创建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在现阶段,许多企业自身能力和素质还达不到主动创建、自主建设的要求,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服务。政府部门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职责就是通过出台法律、法规、文件以及约束奖励机制政策,加大舆论宣传,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和意义的培训工作,推动企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手段,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必须摸清辖区内企业的规模、种类、数量等基本信息,根据企业大小不等、素质不整、能力不同、时限不一等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规划,做到全面推进、分步实施,使所有企业都行动起来,在扎实推进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分批达标。防止出现“创建搞运动,评审走过场”的现象。

立足创新、分类指导: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过程中,重在企业创建和自评阶段,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规程、标准等,并在实际中贯彻执行。各地在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评审模式,高质量地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对无法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发布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进行三级达标的小微企业,各地可创造性地制定地方安全生产标准化小微企业达标标准,把握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特点,从建立企业基本安全规章制度、提高企业员工基本安全技能、关注企业重点生产设备安全状况及现场条件等角度,制定达标条款,从而全面指导小微企业开展建设达标工作。

持续改进、巩固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步骤是创建、运行和持续改进,是一项长期工作。外部评审定级仅仅是检验建设效果的手段之一,不是标准化艰涩的最终目的。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认识不统一、思路不清晰的问题,一些企业甚至部分地方安全监管部门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种短期行为,取得等级证书之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就结束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企业在达标后,每年需要进行自评工作,通过不断运行来检验其建设效果。一方面,对安全生产标准一级达标企业要重点抓巩固,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级企业着力抓提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鼓励向一级企业提升;三级企业督促抓改进,对于建设、自评和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不断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绩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做到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各专业评定标准也会按照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和提升。

第三节 作用和意义

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是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管理水平,预防事故,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要求,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达标。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要通过加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2)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涵盖了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3)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政府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各地区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不同安全生产水平的企业数量,为加强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4)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现场各类隐患的 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第二章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构成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各专业评定标准、考评办法、评审管理办法等共同构成。

第一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是目前各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考评办法制定的基本依据,指导企业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规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建设的原则、过程和方式;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基本规范》共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核心要求等五章。其核心要求共分为13项一级要素、42项二级要素、87条具体条款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做了具体规定。

第二节 专业评定标准

1.专业评定标准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各专业评定标准是各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评、申请评审、外部考评以及安全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依据,明确了各评定指标和达标分数。各专业评定标准均设臵了13项一级要素,与《基本规范》核心要求中的一级要素相同;按照各行业特点,在《基本规范》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对二级要素和具体条款内容进行了扩充。

各专业评定标准由说明和标准两部分组成。说明部分明确了适用范围、条款数量、标准使用方法、分值计算方法、分级标准等内容;标准部分由考评类目(对应《基本规范》一级要素)、考评项目(对应《基本规范》二级要素)、考评内容(对应《基本规范》具体条款)、标准分值、评分标准、自评/评审描述、实际得分等构成。

目前,工贸行业企业共印发了24个专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其中:冶金行业印发了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煤气、铁合金等7个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有色行业印发了氧化铝、电解铝(含熔铸、碳素),有色重金属冶炼、有色重金属压力加工等4个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建材行业印发了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3个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机械行业目前执行2005年发布的考核评级标准,今后将以AQ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的形式出台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轻工行业印发了白酒生产、啤酒生产、乳制品生产、造纸、食品生产5个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纺织行业印发了纺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 10 准,烟草行业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YC/T384);商贸行业印发了商场、仓储物流2个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2012年,还将制定和印发家具、人造板、饮料、酒类、调味品、服装、酒店7个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针对工贸行业企业量大面广、参差不齐的现状,不可能针对所有行业进行制定评定标准,因此优先选择工贸行业企业中危险性大的行业和重点领域制定专业评定标准,确保这些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针对其他工贸行业企业达标工作,印发了《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以下简称《评分细则》),对危险性较小、企业数量不多的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要求。由于《评分细则》对于各行业针对性不强,使用其建设达标的企业,原则上不参评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

2.评定标准使用的相关问题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行业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和地方出台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之间的关系。各地在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过程中,部分地区针对部分行业编制了二、三级企业评定标准,造成了企业在建设中对采用国家还是地方标准感到困惑。严格来讲,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发布的各专业评定标准是规模以上企业在建设达标依据的唯一标准,应严格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发布的行业专业评定标准进 11 行建设、评审;尚未发布专业评定标准的,各地可依据《基本规范》及《评分细则》的有关要求,进行地方专业评定标准的编制工作,重点解决小微企业达标标准的问题。

其次要明确工贸行业企业各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和《评分细则》的适用范围。工贸行业企业各专业评定标准或《评分细则》,仅适用于工贸行业企业及未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咨询及评审工作;有行业主管部门的企业及进行安全生产许可的有关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使用各行业主管部门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有安全许可职能的有关司局制定发布的评定标准,进行达标建设。

第三节 考评办法和评审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安监总管四2011(84)号,以下简称《考评办法》)和《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安监总管四(2011)87号,以下简称《评审管理办法》)与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共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考评办法》中规定了工贸行业企业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条件、分级标准、考评程序等内容;《评审管理办法》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进行了规范,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和评审人员的管 12 理进行了规定,指导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针对二、三级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及人员制定切合实际的评审实施办法。

第四节 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都是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研究的产物。两者均强调预防为主和PDCA动态管理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采用了设臵要素、指标的管理方法,采用了第三方考评(审核)的方式进行效果验证,实现了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效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从不同方面体现着对企业安全工作的推进作用,因此,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要有效地结合起来。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基础上,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和中国人文社会特性,借鉴国外现代先进安全管理思想,强化风险管理,注重过程控制,做到持续改进,比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具有更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更具体的实际内容,是一套具有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中国化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因此,未进行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可以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使得安全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针对已经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一定要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在安全管理制度等软件方面可以在职业健 13 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原有管理文件基础上,进行填平补齐,做到管理标准化;在现场运行方面,对照评分细则或行业评定标准、法律法规、安全规程等,查漏补缺,进一步达到操作标准化、现场标准化的要求。尽管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运行多年,但客观上存在着文件与运行“两张皮”的现象,这类型的企业应尽可能利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有利时机,针对性地解决多年来存在的“两张皮”现象。

第三章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程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程包括策划准备及制定目标、教育培训、现状梳理、管理文件修订、实施运行及完善整改、企业自评和问题整改、评审申请、外部评审等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策划准备及制定目标。策划准备阶段首先要成立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所有相关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所需的资源充分;成立执行小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并根据目标来制定推进方案,分解落实达标建设责任,明确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确保各部门按照任务分工,顺利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大型企业集团要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建设工作,发动成员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要根据成员企业基本情况,合理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和推进计划。要充分利用产业链传导优势,通过上游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积极影响,促进中下游企业、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二阶段: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教育培训首先要解决企业领导层对安全生产建设工作重 要性的认识,加强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理解,从而使企业领导层重视该项工作,加大推动力度,监督检查执行进度;其次要解决执行部门、人员操作的问题,培训评定标准的具体条款要求是什么,本部门、本岗位、相关人员应该做哪些工作,如何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企业以往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尤其是与已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结合的问题,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文件和知识,加强全员参与度,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和关键问题。

第三阶段:现状摸底。对照相应专业评定标准(或评分细则),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单位安全管理情况、现场设备设施状况进行现状摸底,摸清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于发现的问题,定责任部门、定措施、定时间、定资金,及时进行整改并验证整改效果。现状摸底的结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阶段进度任务的针对性依据。

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规模、行业地位、工艺特点及现状摸底结果等因素及时调整达标目标,不可盲目一味追求达到高等级的结果,而忽视达标过程。

第四阶段:管理文件制修订。对照评定标准,对各单位主要安全、健康管理文件进行梳理,结合现状摸底所发现的问题,准确判断管理文件亟待加强和改进的薄弱环节,提出有关文件的制修订计划;以各部门为主,自行对相关文件进 16 行修订,由标准化执行小组对管理文件进行把关。

值得提醒和注意的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要求,核心在其内容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其名称和格式。

第五阶段:实施运行及完善。根据制修订后的安全管理文件,企业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实际运行。根据运行情况,对照评定标准的条款,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及完善。

第六阶段:企业自评及问题整改。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通常为3-6个月),依据评定标准,由标准化执行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申请企业开展自主评定工作。

企业对自主评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着手准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材料。

第七阶段:评审申请。企业在自评材料中,应尽可能将每项考评内容的得分及扣分原因进行详细描述,应能通过申请材料反映企业工艺及安全管理情况;根据自评结果确定拟申请的等级,按相关规定到属地或上级安监部门办理外部评审推荐手续后,正式向相应评审组织单位递交评审申请。企业要通过《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信息管理系统》完成申请评审工作。

第八阶段:外部评审。接受外部评审单位的正式评审,在现场评审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并对外部评审发现的问题,形成整改计划,及时进行整改,并配合上报有关材料。

第四章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

第一节 二、三级企业评审指导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中明确“二级、三级企业的评审、公告、授牌等具体办法,由省级有关部门制定”。要实现“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下企业要在2015年前实现达标”的目标,存在二级、三级申请企业基数大、任务重的工作局面。各地要统筹兼顾,在全面推动建设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达标进度。适度将评审权限下发到基层安全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效能。

由于企业数量众多,各地要规范二三级评审单位的评审行为。重点做好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评审过程及结果的抽查和考核工作,保证企业建设和外部评审的工作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的评审,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可以采取企业自查自评,安全监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抽查的方式进行,提高评审效率,解决达标企业数量多、评审时间长、评审费用多等问题。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针对小微企业无法达到三级企业标准的状况,在制定小微企业达标标准的前提下,将达标推 进任务下放到县级安全监管部门,创新方式方法,以企业自查自评为主,安全监管部门抽查为辅,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工作。

第二节 评审相关单位和人员管理

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和评审人员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质量事关建设工作的成效。因此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评审人员要按照“服务企业、公正自律、确保质量、力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工作,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出贡献。

1.评审组织单位管理

评审组织单位的职责是统一负责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审组织工作,由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考核确定。因此各地要严格甄选评审组织单位,可选择行业协会、所属事业单位等,或由安全监管部门直接承担评审组织职能。评审组织单位在承担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组织工作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评审组织单位应制定与安全监管部门、评审单位衔接的评审组织工作程序。工作程序中应明确初审企业申请材料、报送安全监管部门核准申请、通知评审单位评审、审核评审报告、报送安全监管部门核准报告、颁发证书和牌匾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并形成文件,实现评审组织工作程序规范化;建立评审档案管理制度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做好评审人员 19 培训、考核与管理工作,建立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人员信息库,做好评审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评审组织单位应对评审单位的评审收费行为进行统一管理。按照“保本微利”、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指导评审单位在评审可参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评审、安全评价等收费标准,引导评审单位进行评审收费。同时对评审单位收费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违法违规乱收费等行为,报请安全监管部门取消其评审单位的资格。

评审组织单位要着力培养工作人员全局意识和敬业精神。从全局出发,认识自身所承担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不断提升专业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申请企业和评审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

2.评审单位管理

安全监管部门对于评审单位的认定,可优先考虑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中介机构等。在满足评审工作需求的前提下,控制评审单位数量,避免出现过多过滥等现象。评审单位不得因评审收费等问题造成恶性竞争。

评审单位要通过外部、内部培训等方式,加强评审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积极服务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从减轻企业负担出发,帮助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消除事故隐患,为推动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3.评审人员管理

各地要做好各级评审人员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本地区注册安全工程师、相关行业技术专家的作用,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力度,使其成为合格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人员,避免由于评审人员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理解不准确,造成对企业的误导。建立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专家库,调动评审专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现场工作经验。

第三节 现场评审程序

现场评审工作是评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审单位可采取召开首次会议、现场评审、内部会议及沟通、末次会议等程序进行。现场评审前,按照申请企业所涉及评定标准中的管理、技术、工艺等要求,配足相应的评审人员,组成评审组。

1.首次会议

在企业开展现场评审前,需召开首次会议。首次会议应包括介绍现场评审的目的、依据、介绍评审组成员、听取企业基本情况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的介绍、确定现场评审的方法与具体安排等内容。首次会议要求评审组全体成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并签到。同时可以邀请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参加首次会议。

评审单位要做好首次会议的相关记录。2.现场评审

评审组至少由5名(一般不超过7名)评审人员组成,其中至少包括2名由评审组织单位备案的评审专家;指定1 21 名评审员担任评审组长,负责现场评审工作;按照企业规模、生产工艺情况及评审人员专业情况,进行评审分组,至少分为资料组和现场组,现场组应配有至少2名评审专家。在分组确定后,要求评审人员和陪同人员在评审分组表上进行签字。

现场评审采用资料核对、人员询问、现场考核和查证的方法进行。现场评审时各评审小组应由企业相关人员进行陪同。

现场评审前,应由申请单位相关人员对评审组人员进行进入现场前的相关安全培训或安全告知,并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装臵。

3.内部会议及沟通

现场分组评审结束后,评审组需要独立召开内部会议。各小组分别召开碰头会,完成小组评审意见;各小组将意见汇总后,对照适用的评定标准及有关规定,对得分点、扣分点、不符合项等进行汇总,形成一致的、公正客观的评审组意见,并给出现场评审结论和等级推荐意见。企业须为评审组提供独立的会议场所。

在评审组内部会议形成了现场评审结论后、末次会议前,根据需要,评审组可就现场评审结论与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若在现场评审中发现存在较大原则性问题而导致无法通过现场评审时,由评审组组长与接受评审企业主要领导充分沟通后,达成一致意见。

4.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主要是由各小组组长宣布小组评审意见及评审组组长宣读现场评审结论以及对下一步工作安排。参加首次会议的人员应全部参加。

宣读现场评审结论后,评审组全体成员须在现场评审结论上签字,并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制定整改计划报评审单位备案。

评审组应对整改计划的有关内容是否满足整改效果进行材料验证。

第四节 评审报告编写

现场评审全部结束后,由评审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后,评审单位应向评审组织单位提交评审报告、评审工作总结、评审结论原件、评审得分表、评审人员信息及企业整改计划等相关材料。

其中,评审报告应按照考评办法的有关要求如实填写;评审工作总结应能表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内容,将各一级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描述,包括评审概况、资料评审综述、现场评审综述、存在的问题、其他需说明的问题等内容;评审结论应能体现是否通过申请等级的现场评审,企业不满足评定标准要求的扣分项及建议项;评审得分表为企业实得分数和扣除分数的汇总表;评审人员信息为实际参加现场评审人员及分工情况;企业整改计划为企业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末次会议提出的扣分项及建议项的整改计划。

第五章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解读

目前存在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对评定标准条款不理解的问题,片面理解评定标准条款,造成建设效果不好、建设水平不高。为了更好的指导企业建设工作,对各行业评定标准具有通用性的考评内容进行逐一解读。包括13个一级元素、48个二级元素,218条考评内容。每条考评内容解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条款的释义,含主要引用、涉及的法规标准等;二是主要工作要求,重点强调企业的具体建设工作及要求;三是范例,为企业实际使用的安全管理范本、示例图标等。另外将从建立企业基本安全规章制度、提高企业员工基本安全技能、关注企业重点生产设备安全状况及现场条件等角度,在每项考评内容中标注小微企业的基本安全相关要求。下面将列举各考评内容,并以1安全生产目标为例进行解读,其他条款的解读将在今后出版发行。

1安全生产目标 1.1 目标

1.1.1应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

【条款释义】安全生产目标是整个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中的要求‚要制订全国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全国和分省(区、市)的控制指标体系,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目标考核。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完成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地市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要按规定追究省部级相关领导的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考核,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中要求‚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

安全生产目标能够使各级领导及从业人员明确要重点防范的生产安全事故或安全生产工作的努力方向,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调动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和技术资源。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可以做到责任明确,自觉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的确定是生产经营单位向社会及从业人员作出的承诺,也是生产经营单位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级人员、各职能管理部门,会更加自觉地根据自身在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作用,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形成推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激励机制。

【具体要求】

1、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

2、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中,应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的内容和相应的责任部门,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一般由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来完成;

3、各类企业制定目标的原则有一定的差别,但一般需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符合性原则。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要是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

(2)可行性原则。制定的目标是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及上级下达指标等综合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目标;

(3)制定的目标应包括管理类目标、整改类目标和事故类目标。

制定安全生产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企业安全生产方针 ——管理评审的结果; ——风险评价的结果; ——以往安全生产的绩效; ——标准化系统评价的结果;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上级单位的指标。

1.1.2应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

【条款释义】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努力的方向,企业每年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要以企业最高行政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全公司。

【具体要求】

1、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每年制定一次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制定一般在完成本的目标与指标考核后,制定下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

2、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制定完成后,以企业最高行政文件下发给各基层单位和职能部门,一般以企业的第1号通知下发各基层单位和职能部门。

1.2监测与考核

1.2.1应根据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能,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条款释义】企业根据基层单位和部门在安全生产中所承担的职能,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大小,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导分解到各个基层单位和部门,成为各个基层单位和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为了保障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完成,要针对各项目标指标,各基层单位和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具体要求】

1、企业根据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的职能,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的方式,逐级明确安全生产目标至班组和岗位;

2、制定保证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3、制定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办法。1.2.2 应按照制度规定,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并保存有关监测记录资料。

【条款释义】主管部门和分解部门均应在目标和计划实现过程中,对目标进行监测检查,规定检查周期,对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具体要求】

1、按照制度规定的检查周期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2、检查要留下原始记录。

1.2.3应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评估报告和实施计划的调整、修改记录应形成文件并加以保存。

【条款释义】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评估后发现企业当前的状况与原先设定的目标不符合时,应对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

【具体要求】

1、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一般为一年或半年;

2、评估、考核要全面、明确和严格,要对原先设定的 28 所有目标进行评估考核;

3、考核评估发现目标与当前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时,要对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制定出新的目标;

4、考核、评估以及调整的目标和实施计划要以文档进行保存。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机构和人员

2.1.1应建立设臵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2.1.2应按照相关规定设臵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2.1.3应根据有关规定和企业实际,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

2.1.4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应定期开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会议纪要中应有工作要求并保存。

2.2 职责

2.2.1 应建立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等环节内容的管理制度。

2.2.2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2.2.3应对各级管理层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权限的培训。

2.2.4 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适宜性评审与更新。

2.2.5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2.2.6各级人员应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2.2.7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有效执行;

(2)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3 安全投入 3.1安全生产费用

3.1.1应建立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制度。

3.1.2应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3.1.3应制定包含以下方面的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3)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 30 改;

(4)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

(5)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6)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7)安全标志及标识;

(8)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3.2 相关保险

3.2.1建立员工工伤保险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管理制度。

3.2.2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3.2.3保障伤亡员工获取相应的保险与赔付。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4.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4.1.1应建立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

4.1.2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应定期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并向主管部门汇总。

4.1.3企业应按照规定定期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并发布其清单。

4.1.4应及时将识别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

4.1.5应及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传达给从业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4.2规章制度

4.2.1应建立文件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发布、使用、评审、修订等效力。

4.2.2应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和发布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安全投入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绩效评定管理等。

4.2.3应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

4.3操作规程

4.3.1应基于岗位生产特点中的特定风险的辨识,编制齐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3.2应向员工下发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

4.3.3编制的安全规程应完善、适用,员工操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4.4评估

4.4.1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32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4.5修订

4.5.1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

4.6文件和档案管理

4.6.1应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流程、形式、权限及各类安全生产档案及保存要求等。

4.6.2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

4.6.3 应对下列主要安全生产资料实行档案管理:主要安全生产文件、事故、事件记录;风险评价信息;培训记录;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事故调查报告;检查、整改记录;职业卫生检查与监护记录;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法定检测记录;关键设备设施档案;应急演习信息;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维护和校验记录;技术图纸等。

5教育培训 5.1教育培训管理

5.1.1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

5.1.2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

5.1.3应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

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5.2.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5.3.1 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

应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三个月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5.4特种作业(含煤气作业)人员教育培训

5.4.1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5.5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5.4.2.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告知,并由专人带领。

5.6安全文化建设

5.6.1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6生产设备设施 6.1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6.1.1新改扩工程应建立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管理制度。

6.1.2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1.3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6.1.4厂址选择应遵循《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规定。

6.1.5厂(车间)应位于居住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休息室、浴室、更衣室应设在安全区域。各车间及设施的位臵应符合防火、防爆、防震和运输安全要求。

6.1.6厂区布臵和主要车间的工艺布臵,应设有安全通道。

6.1.7主要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建构筑物防火最小安全间距,应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6.1.8厂区内的建构筑物,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臵防雷设施,并定期检查,确保防雷设施完好。

6.1.9各种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应留有满足生产、检修需要的安全距离。

6.1.9所有产尘设备和尘源点,应严格密闭,并设除尘系统;除尘收集的粉尘应采用密闭运输方式,避免二次扬尘。

6.1.10供上料系统原、燃料装备及运输的扬尘点,应设有良好的通风除尘设施。

6.1.11动力、照明、通讯等线路,不应敷设在氧气、煤 35 气、蒸汽管道上。

6.1.12所有高温作业场所,均应设臵通风降温设施。6.1.13主控室、电气间、可燃介质的液压站等易发生火灾的建、构筑物,应设自动火灾报警装臵、消防设施与消防通道。

6.1.14平面布臵应合理安排车流、人流、物流,保证安全顺行。

6.1.15直梯、斜梯、防护栏杆和工作平台应符合《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1-3)的规定。

6.1.16通道、走梯的出入口,不应位于吊车运行频繁的地段或靠近铁道;否则,应设臵安全防护装臵。

6.1.17要害部门(如轧钢的车间电气室、地下油库、地下液压站、地下润滑站、地下加压站等)其出入口应不少于两个(室内面积小于6m2而无人值班的,可设一个),门应向外开。

6.1.18要害部门(如轧钢的车间电气室、地下油库、地下液压站、地下润滑站、地下加压站等)应设有集中监视和显示的火警信号。

6.1.19电气室(包括计算机房)、主电缆隧道和电缆夹层,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器、烟雾火警信号装臵、监视装臵、灭火装臵和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还应设防火墙和遇火能自动封闭的防火门,电缆穿线孔等应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

6.1.20产生大量蒸汽、腐蚀性气体、粉尘等的场所,应采用封闭式电气设备;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粉尘的作业场 36 所,应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6.1.21电气设备(特别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和电线的金属保护管,应有良好的保护接零(或接地)装臵。

6.1.22厂房的照明,应符合《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6.1.23危险场所和其他特定场所,照明器材的选用应遵守下列规定:

(1)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应按其危险等级选用相应的照明器材;

(2)潮湿地区,应采用防水性照明器材;

(3)含有大量烟尘但不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应选用防尘型照明器材。

6.1.24自然采光不足的工作室内,夜间有人工作的场所及夜间有人、车辆行走的道路,均应设臵照明。

6.1.25需要使用行灯照明的场所,行灯电压一般不应超过36V,在潮湿的地点和进入设备内部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6.1.26下列工作场所应设臵应急照明:主要通道及主要出入口、通道楼梯、变配电室、中控室等。

6.1.27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

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6.2.1 应建立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的管理制度。

6.2.2应建立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制定检维修计划。6.2.3应按检维修计划定期对安全设备设施进行检修。6.2.4检修、清理中拆除的安全装臵,检修、清理完毕应及时恢复。

6.2.5 设备检修或技术改造,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多单位、多工种在同一现场施工时,应建立现场指挥机构,协调作业。

6.2.6所有设备设施的检修,应遵守下列规定:(1)检修作业区域设明显的标志和灯光信号;(2)检修作业区上空有高压线路时,应架设防护网;(3)检修期间,相关的铁道设明显的标志和灯光信号,有关道岔锁闭并设臵路挡。

6.2.7涉及高压场所的维护检修,应配备并使用绝缘棒、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高压验电器、安全接地用具等。

6.2.8设备检修、清理工作,应进行安全交底,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安全确认制度、挂牌制、监护制、锁具制,做好现场的安全措施和现场的安全交底。

6.2.9厂区各类横穿道路的架空管道及通廊,应标明其种类及下部标高;当管道下方有高温物质运输经过的,必须有隔热措施。

6.2.10道口、有物体碰撞坠落危险的地区及供电(滑)线,应有醒目的警告标志和防护设施,必要时还应有声光信号。

6.2.11通讯、信号和仪表:

38(1)水、水蒸汽及煤气、氮气、氧气等的计量,应通过变送器,才能引入值班室。

(2)经常检查和定期校验各仪表信号和联锁信号装臵,并做好记录。

(3)总调度室应设调度总机、工业电视和安装录音电话。高炉中控室应安装录音电话。

6.2.12计算机房应安装正压通风设施;大、中型计算机房,应设准确可靠的火灾自动报警装臵和灭火装臵。小型计算机房,应配备灭火装臵。

6.2.13在设有强制通风以及自动报警和灭火设施的场所,风机与消防设施之间,应设安全联锁装臵。应选用防爆或隔离火花的安全仪表。

6.2.14各机组的机、电、操控设备应有安全连锁、快停、急停等本质安全设计与装臵。

6.2.15使用表压超过0.1MPa的油、水、煤气、蒸汽、空气和其他气体的设备和管道系统,应安装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装臵,并标明各种阀门处于开或闭的状态;各类能源介质管道阀门的末端应挂牌标明介质名称。

6.2.16不同介质的管线,应按照《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注明介质名称和流向。

6.2.17使用氮气设备,应设有粗氮、精氮含氧量极限显示和报警装臵,并有紧急防爆的应急措施。

6.2.18涉及人身与设备安全或工艺要求的相关设备之间 39 或单一设备内部的动作程序,应设臵程序联锁,前一程序未完成,后一程序不能启动,无论手动还是自动操作都应遵守程序联锁,但单体试运转时可以切除联锁。

6.2.19起重机应标明起重吨位,并应设有下列安全装臵:(1)限位器;(2)缓冲器;(3)防碰撞装臵;(4)超载限制器;(5)连锁保护装臵;(6)轨道端部止挡;(7)定位装臵;

(8)其他:零位保护、安全钩、扫轨板、电气安全装臵等;

(9)走台栏杆、防护罩、滑线防护板、防雨罩(露天)等防护装臵;

(10)安全信息提示和报警装臵等。

6.2.20起重机同一时刻只应一人指挥,指挥信号应符合要求。吊运重罐,起吊时应进行试重,人员应站在安全位臵,并尽量远离起吊地点。

6.2.21起重吊物不应从人员和重要设备上方越过;吊物上不应有人,也不应用起重设备载人。

6.2.22吊运物行走的安全路线,不应跨越有人操作的固定岗位或经常有人停留的场所,且不应随意越过主体设备。

6.2.23 吊车的滑线应安装通电指示灯或采用其他标识 40 带电的措施。滑线应布臵在吊车司机室的另一侧;若布臵在同一侧,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6.2.24滑线与机动车辆通道相交的轨道区域,应有必要的安全措施。

6.2.25吊车应装有能从地面辨别额定荷重的标识,不应超负荷作业。

6.2.26吊具应在其安全系数允许范围内使用。钢丝绳和链条的安全系数和钢丝绳的报废标准,应符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的有关规定。

6.2.27带式输送机应有防打滑、防跑偏和防纵向撕裂的措施以及能随时停机的事故开关和事故警铃。

6.2.28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底座、传动装臵、金属电线管、配电盘以及配电装臵的金属构件、遮栏和电缆线的金属外包皮等,均应采用保护接地或接零。接零系统应有重复接地,对电气设备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应在零线或设备接零处采用网络埋设的重复接地。

6.2.29低压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和电动工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6.3设备设施验收及拆除、报废

6.3.1应建立新设备设施验收和旧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的管理制度。

6.3.2应按规定对新设备设施进行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

6.3.3应按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进行报废或拆 41 除。

6.4设备设施检测检验(烧结球团、焦化、轧钢、铁合金、水泥)

6.4.1应建立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

6.4.2应按规定使用、维护,定期检验,并将有关资料归档保存。

7.作业安全

7.1 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7.1.1应建立至少包括下列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签发人员等:

(1)危险区域动火作业;(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3)能源介质作业;(4)高处作业;(5)大型吊装作业;(6)交叉作业;(7)其他危险作业。

7.1.2生产现场应实行定臵管理,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区域划分科学合理。

7.1.3现场不应有‚跑、冒、滴、漏‛现象,无大面积积水、积料。

7.1.4作业现场应环境整洁;物品、物料、工具、防护器具等应定点存放。

7.1.5 应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 42 患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7.1.6架空电线严禁跨越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7.1.7 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臵设计规范》(GB50058)规定,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具体的危险场所,设臵危险标志牌或警告标志牌,并严格管理其区域内的作业。

7.1.8 一端闭塞或滞留易燃易爆气体、窒息性气体和其他有害气体的地沟等场所,应有通风措施。

7.1.9应禁止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操作现场。应划出非岗位操作人员行走的安全路线,其宽度一般不小于1.5m。

7.1.10生产过程控制:

(1)企业应建立交接班制度并做好交接班记录。发现潜在的或已发生的危及作业人员安全的状况,在交接班时应交代清楚,并做好记录。

(2)在作业现场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具)及消防设施与器材,进入作业现场前,应按规定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作业前应先检查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作业活动的负责人应严格按照作业文件的规定组织和指挥生产作业活动,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作业人员在进行危险作业时,应持相应的作业许可证作业。

(4)生产作业必须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作业监护人员应具备基本救护技能和作业现场的应急处理能力,作业过程 43 中不得擅离职守。

7.1.11应对生产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在没有排除故障的情况下操作,没有做好防护或提出警告;

(2)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

(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或不安全地使用设备;(4)处于不安全的位臵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势;(5)工作在运行中或有危险的设备上。

(6)在存在职业危害环境和场所中,未使用或正确佩戴劳动防护及品。

7.1.12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要求:

(1)企业应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2)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法规、标准要求。

(3)企业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化学品必须粘贴安全标签,在盛装、输送、贮存危险化学品的设备附近,采用颜色、标牌、标签等形式标明其危险性。

(4)企业使用的化学品必须按规定储存,设臵明显标志,由专人负责保管。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或专用储存室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测。

(5)应按相关要求在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场所设臵应急救援器材、通讯报警装臵,并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7.1.13岗位作业人员应认真执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程和设备检修、维护规程;应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安全的关键指标,如压力、温度、流量、液(料)位等。

7.1.14表面高温设备(干燥设备、窑体、余热管道等)应设臵相应的外部保温层或防护隔离设施,防止造成人员烫伤事故。

7.1.15高噪声的设备(破碎设备、后加工设备等)应设臵警告标识,附近作业人员应佩戴护耳器。

7.1.16空气压缩机及储气罐内的高压气体、锅炉中的高温高压水蒸气部位,应设臵警告标识,避免当容器、管道缺陷或人员操作失误时有可能引发物理爆炸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

7.2 作业行为管理

7.2.1建立‚三违‛行为检查制度,明确人员行为监控的责任、方法、记录、考核等事项。

7.2.2应对危险性大的作业实行许可制,执行工作票制。7.2.3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应实行操作牌制度。7.2.4进入使用氢气、氮气的炉内,或储气柜、球罐内检修,应采取可靠的臵换清洗措施,并有专人监护和采取便于炉内外人员联系的措施。

7.2.5应当为从业人员配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7.2.6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作业,应遵守 45 下列规定:

(1)拉闸断电,并采取开关箱加锁等措施;(2)验电、放电;(3)各相短路接地;

(4)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和装设遮拦。

7.2.7不应带电作业。特殊情况下不能停电作业时,应按有关带电作业的安全规定执行。

7.2.8对现场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定期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

7.2.9在易燃易爆区不宜动火,设备需要动火检修时,应尽量移到动火区进行。

7.2.10人员不应乘、钻和跨越皮带。

7.2.11铁道运输车辆进入卸料作业区域和厂房时,应有灯光信号及警示标志,车速不应超过5km/h。

7.3 危险作业(炼铁、炼钢、煤气特有)

7.3.1 煤气管道应设有可靠的隔断装臵;需要检修的煤气设备设可靠的软连接。

7.3.2煤气区域的值班室、操作室等人员较集中的地方,应设臵固定式一氧化碳监测报警装臵;进入煤气区域作业的人员,应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一氧化碳报警装臵应定期校核。

7.3.3带煤气作业如带煤气抽堵盲板、带煤气接管、操作插板等危险工作,不应在雷雨天进行,不宜在夜间进行;作 46 业时,应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

7.3.4进入设备检修前,应确认切断煤气来源,必须用蒸汽、氮气或合格烟气吹扫和臵换煤气管道、设备及设施内的煤气,不允许用空气直接臵换煤气;煤气臵换完后用空气臵换氮气和烟气,然后进行含氧量检测,含氧量合格,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进入。

7.3.5 对煤气设备进行定期检修,每次检修应有相关记录档案。检修时,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7.4 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

7.4.1 应建立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7.4.2应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或有关设备上,设臵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和《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GB2893)规定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色。

7.4.3应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臵警戒区域,以及厂区内的坑、沟、池、井、陡坡等设臵安全盖板或护栏等。

7.4.4设备裸露的转动或快速移动部分,应设有结构可靠的安全防护罩、防护栏杆或防护挡板。

7.4.5放射源和射线装臵,应有明显的标志和防护措施,并定期检测。

7.4.6按照《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和《安全色》(GB 2893)的规定,对不同介质的管线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注明介质名称和流向。

7.4.7煤气容易泄露和积聚的场所,应设醒目的警示标 47 志。

7.4.8吊装孔应设臵防护盖板或栏杆,并应设警示标志。7.4.9在作业线上人工修磨和检查轧件的区段,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4.10设备检修、清理应执行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现场应设有明显的警示牌、标识或围栏,用料及设备、工器具有序堆放,夜间照明要良好;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应设臵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

7.4.11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臵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7.4.12按有关规定,在厂内道路设臵限速、限高、禁行等标志。

7.4.13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臵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7.4.14厂内道路应设臵符合《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规定的限速等标志.7.4.15使用酸、碱的场所,应有防止人员灼伤的措施,并设臵安全喷淋或洗涤设施。

7.4.16作业现场应设臵安全通道标志;跨越道路管线应设臵限高标志。

7.5 相关方管理

7.5.1建立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7.5.2 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

第五篇: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培训

合成氨生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火灾、爆炸危险

1.1合成氨生产采用的主要原料为煤,属可燃固体,这些物质在常温下不易引起燃烧,但如遇高温可能引起燃烧,在煤堆场,大量的煤堆积在一起,热量如无法及时散出,煤可能产生自燃,而引发火灾。

1.2 合成氨生产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塔、槽、罐等静设备,由于其大部分承受高温高压,且压力和温度是经常变化的,同时参与工艺过程的介质绝大多数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和有毒的,因此如有操作失误、违章动火,或因密封装置失效、设备管道腐蚀,或因受设备、管道、阀门制造缺陷的影响等,将会引起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造成爆炸事故。

1.3 合成氨生产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换热器,有的换热工作条件要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有的工作流体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的特点。如果换热器的设计不合理、制造缺陷、材料选择不当、腐蚀严重、违章作业、操作失误和维护管理不善,可能发生换热器发生燃烧爆炸、严重泄漏和管束失控等事故。

1.4 造气炉是合成氨生产系统的生成合成氨原料气的关键设备,由于半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有氢气、一氧化碳和少量的硫化氢、甲烷等,这些气体不仅极易燃烧、爆炸,有的还具有腐蚀性、毒性,而且造气炉在高温条件下运行,其操作条件恶劣、造气周期短,如果稍有不慎或违反操作规程等都有可能导致造气炉发生炉爆炸事故。

经分析,发生造气炉爆炸的主要原因如下:

(1)过氧操作致使造气炉爆炸。在半水煤气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后工序变换工段触煤活性降低或被烧坏和引起造气系统发生爆炸,氧含量要求控制在0.5%以下。如果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增加,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和其他激发能源,就会引起爆炸事故。

(2)空气、煤气倒流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主要表现在:

a、检修时,未采取盲板与系统切断措施,又未关闭下行阀,到气柜的煤气总管和气柜水封积水造成憋压,致使煤气冲破洗气塔水封,或盲板强度不够而被冲破,倒流到炉内引起爆炸。

b、水封放水后或洗气箱上水阀损坏,致使水封破坏,空气流入炉内,或洗气箱水封漏气,煤气倒流入炉内。

c、用煤烘炉时产生煤气、或炉内残存煤气、不慎空气进入炉内而爆炸。d、检修自动调节阀时,未开副线,蒸汽中断,致使煤气倒流。e、洗气塔溢流管被异物堵塞。f、炉盖不严,防爆板破裂。

g、因设备与管道腐蚀穿孔,致使煤气倒流。

h、检修时未关煤气阀门或关不严,在大量煤气存在下动火而爆炸。

(3)水蒸汽压力剧升,正致使造气炉水夹套憋压爆炸。水夹套内的水在炉内高温气体的辐射下,迅速汽化,水蒸汽压力升高,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如为提高造气炉生产负荷,有意关小水夹套进(水)、出口(水蒸汽)阀门,以提高煤气发生炉炉温和加速反应;交接班制度不严、操作失误等原因),使水夹套或汽包构成密闭系统,其温度和压力将越来越高,以至材料受不了高压而发生物理爆炸。(4)违章动火引起煤气发生炉爆炸。(5)设备缺陷、检修不良致使造气炉爆炸。

(6)燃料质量不佳、操作不当引起煤气发生炉炉口爆炸。主要原因有:

a、燃料的挥发份高,停车时炉面温度较低,致使挥发份集聚在炉的上部,或燃料温度过大,遇灼热的煤后产生水煤气。

b、炉内炭层中结块严重且有大块悬空现象,内部残存煤气未能排净。c、总蒸汽阀门、上吹蒸汽阀门漏气或未关闭,致使水煤气从炉口逸出。

d、灼热的灰渣或煤落入到积水的灰斗中产生水蒸汽,通过汽化而产生水煤气。e、加煤时,将炉内火苗压灭,致使馏出物和水煤气得不到完全燃烧。

(7)二次上吹结束、空气吹除开始时发生炉底爆炸。主要原因有:二次上吹时,上吹蒸汽阀未打开或开得太慢,致使炉底水蒸气未吹净;炉底灰斗内有大块料,二次上吹时吹不净;吹风阀漏气,使空气和下吹时的炉底煤气混合。

1.5 半水煤气中的H2,CO,CH4和H2S等都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在脱硫工段,常因设备或管道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也会因操作不慎、设备缺陷等原因,导致罗茨鼓风机抽负压,使得空气进入系统,与半水煤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引起爆炸事故。在生产系统的设备和管道表面,由于H2S气体的作用,常会生成一层疏松的铁的硫化物(FeS与Fe2S),该硫化物遇到空气中的氧,极易引起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很快使自身温度升高并达到其燃点而引起自燃。同时,在检修时,设备管道敞开后,也常会因其内部表面铁的硫化物和煤焦油与进入的空气迅速发生氧化反应而引起自燃着火的现象。

1.6 变换工段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的,既存在物理爆炸的危险性,又存在化学爆炸的危险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和管道在制造、检维修中本身存在缺陷或者气体的长期冲刷,设备、管道会因腐蚀等造成壁厚减薄、疲劳,进而产生裂纹等缺陷,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消除,极易因设备、管道因为承受不了正常工作压力而发生物理爆炸,其后果又可能引发次生火灾及化学爆炸。半水煤气转换为变换气后,气体中的H2含量显著增加,高温气体一旦泄漏出来,遇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或高热很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如果设备或生产系统形成负压,空气被吸入与煤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高温、摩擦、静电等作用下,也会引起化学爆炸;如果生产系统半水煤气中氧含量超过工艺指标,会引起过氧爆炸,违章动火,违章检修,也会引起化学爆炸。

1.7 氮氢压缩机是合成氨生产的关键设备,压缩介质是易燃易爆气体,而且有高压条件下极易泄漏。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事故。主要有:

(1)可燃性气体通过缸体连接处、吸排气阀门、设备和管道的法兰、焊口和密封等缺陷部位泄漏;压缩机零件部位疲劳断裂、高压气体冲出至厂房空间;空气进入压缩机系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此时,如果在操作、维护和检修过程中操作、维护不当或检修不合理,达到爆炸极限浓度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一遇火源就会发生异常激烈燃烧,甚至引起爆炸事故。

(2)气缸润滑采用矿物润滑油,它是一种可燃物,当气体的温度剧升,超过润滑油的闪点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氧化,将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另外呈悬浮状存在的润滑油分子,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特别是附着在排气阀、排气管道灼热金属壁面油膜上,其氧化就更为剧烈,生成酸、沥青及其他化合物,它们与气体中的粉尘、机械磨擦产生的金属微粒结合在一起,在气缸盖、活塞环槽、气阀、排气管道、缓冲罐、油水分离器和贮气罐中沉积下来形成积炭。积炭是一种易燃物,在高温过热、意外机械撞击、气流冲击、电器短路、外部火灾及静电火花等条件下都有可能引起积炭自燃,甚至爆炸。(3)在压缩机启动过程加,没有用惰性气体置换或置换不彻底就启动;因缺乏操作知识,没有打开压缩机出口阀、旁路阀引起超压;在操作过程中因压缩气体调节系统仪表失灵,引起气体压力过高等,都会引起燃烧爆炸事故。

(4)压缩机的机械事故,如活塞杆断裂、气缸开裂、气缸和气缸盖破裂、曲轴断裂、连杆断裂和变形、连杆螺栓断裂、活塞卡住与开裂、机身断裂、压缩机组振动等,可能酿成破坏性事故,有时会因机械事故而引发可燃性气体的二次爆炸。1.8 铜洗工段的压力及H2浓度很高。同时,高、低压连通部位多,容易发生高压串到低压部分,导致发生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火灾危险。

1.9 合成工段属于高温、高压工段,且高压、低压并存,这决定了对生产合成氨的设备、管道必须有更高要求。如果因为材质本身的缺陷,制造质量不过关,维修质量不合格,外界压力超过设备、管道的承受压力,便会发生物理爆炸,同时也会引发化学爆炸。在高温高压下,H2对碳钢有着较强的渗透能力,形成氢腐蚀,使钢材脱碳而变脆(即氢脆);N2也会对设备发生渗氮作用,从而减弱其机械性能;材料自身在高温高压下会发生持续的塑性变形,改变其金相组织,从而引起材料强度、延伸等机械性能下降,使材料产生拉伸、起泡、变裂和裂纹而破坏。氢脆、氮蚀、塑性变形的发生,也可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

合成工段主要使用H2为原料,反应生成了氨。H2和NH3,是易燃易爆气体,而且其爆炸极限在高温高压下将扩大,一旦发生泄漏而与空气混合,极易发生爆炸。1.10 食品二氧化碳的冷冻介质为液氨,液氨如有泄漏,可能会形成氨和空气的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或高热,引起爆炸事故。

1.11 甲醇为易燃液体,在甲醇精馏过程中,如果甲醇或甲醇蒸汽发生泄漏,就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或高热,就会引发爆炸事故。1.12 电气火灾事故的原因包括电气设备缺陷或导线过载、电气设备安装或使用不当等,如危险区域分级不准确,电气设备防爆性能不合格,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漏电或过负荷,从而造成温度升高至危险温度,引起设备本身或周围物体燃烧、爆炸。锅炉爆炸

在合成氨生产系统有废热锅炉,如因严重缺水、水质不良、设备缺陷等原因,均有可能引发锅炉爆炸。具体分析如下:(1)严重缺水事故

由于操作工误操作、水位计或自动给水装置失灵、排污阀关闭不严、止回阀故障等原因均可造成缺水事故,严重缺水事故可能导致受热面过热烧毁,降低受热面钢材的承受能力,金相发生劣化,炉管爆破,形成锅炉爆炸。(2)满水事故

由于操作工误操作、水位计或自动上水装置失灵会造成满水事故,蒸汽大量带水会降低蒸汽品质甚至发生水击,损坏管道,破坏用汽设备。

(3)水质不合格,锅炉水含盐量达到临界量,或超负荷运行,用气量突然加大,压力降低过快可造成汽水共沸,破坏水循环,恶化蒸汽品质,水击振动,影响用汽设备的安全运行。

(4)锅炉选用钢材或焊接质量低劣,水质不良严重腐蚀、结垢,水循环故障等还可造成炉体爆炸事故。

(5)运行压力超过锅炉最高允许工作压力,钢板(管)应力增大超过极限值,同时安全阀与超压连锁失灵也将造成超压爆炸。3 容器爆炸 各生产装置中存在大量高压设备、压力容器,这些设备、容器如果本身设计、安装存在缺陷;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存在缺陷或不齐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侵蚀、腐蚀、疲劳、蠕变等现象;未按规定由有资质的质检单位检验或办理安全准用证;人员误操作等原因,均有可能发生容器爆炸事故。4 中毒和窒息事故

4.1 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系统中存在的半水煤气、氨均为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如大量泄漏,会造成大面积中毒事故。

4.2 甲醇生产过程中,甲醇也是有毒物质,当甲醇发生泄漏,其蒸汽或液体被人吸入或食入,会发生人员中毒事故。

4.3 二氧化碳属窒息性气体,食品二氧化碳生产过程中如发生二氧化碳泄漏会造*员窒息。5 灼烫

5.1 高温水蒸汽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热载体的贯穿了整个生产系统,其泄漏可能会造*员的高温灼伤。

5.2 氨(包括氨气和液氨)存在于合成以后的系统中,其经压缩冷凝后成为液氨,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中间产品和制冷剂,常压下,-33.3℃时液氨就会挥发为气氨,挥发的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触及人体,会造成皮肤严重冻伤。液氨系统压力一般都在1.6MPa~2.0MPa之间,一旦泄漏,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6 起重伤害

厂内有多台吊车、电动葫芦,在起重作业(包括安装、使用、维修)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挤压、坠落、(吊具、吊物)物体打击和触电等人员伤害事故。7 高处坠落

该厂生产厂房多为多层厂房,在二层以上的楼层或操作平台距离地面或楼面大于2米处作业,若防护栏杆设置不规范、防护栏杆腐蚀损坏和其他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均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8 机械伤害

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转部位,如果没有设置防护罩等防护措施,人体触及运转部位,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9 触电

各带电设备若因防护措施不到位(如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方面不可靠),均有可能造*员触电。10 车辆撞击

厂内行走的车辆,若厂内设施防护不当,易造成车辆撞冲厂内设施,另一方面也易对人员造成碰撞伤害。11 噪声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类生产设备(如各类压缩机(特别是合成氨生产系统的高压机、循环机等)、泵、鼓风机、起重机、破碎机、各类物料运输机等)在运行过程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如果降噪设施缺乏或效果不好,作业人员防噪保护措施不到位,存在的噪声对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脑神经等身体系统造成危害。粉尘危害

该公司在合成氨的造气等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生产性粉尘,若防尘、除尘措施不完善、个体防护不当,则会污染环境和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13 高温危害 在造气、合成氨等生产过程都存在高温作业,变配电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电气线路以及大、中型生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使作业场所的空气温度升高,若作业环境的通风和空气调节不良、防暑降温措施不当,将使作业人员受到高温危害。

下载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AQ T3017-2008)汇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AQ T3017-2008)汇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指南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指南 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术语和定义 一、危险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出性损坏的因素。 二、有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能影响人的......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材料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材料一、 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生产目标、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二、 企业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总结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总结 2012年5月中旬,我司接到¥¥安监局的通知:市安监局根据国家要求,将在市区企业中逐步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我公司作为¥¥的重要企业之一,被列为第一批考核的企业。......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计划

    运营公司田集项目部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运营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及相关实施要求,切实加强项目部日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提高我们......

    【标准】aqt 900720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大全

    【标准】AQT 9007—20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T 9007—201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Guidelines for emergency exercises of produ......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应知应会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应知应会知识 1、你们单位有没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 答:有 2、什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 答:“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

    高速公路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2

    7 项目部、场站安全生产 7.1 一般要求 7.1.1 选址要求 1) 项目部、场站选址应选在交通便利,尽量靠近公路的位置。 2) 便于引入生活用水和施工用水的位置。 3) 应不受洪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