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系统集成笔记 第二章
----------------------——第二章----——--------------网络系统集成一般要经过需求分析,选择解决方案,网络策略,网络实施,网络测试和验收5个步骤。
需求分析直接决定后续工作的好坏,它的基本任务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和具体的要求。是在网络设计过程中用来获取和确定系统需求的方法,是网络设计过程的基础,是网络系统设计中重要的一个阶段。
用户业务需求分析是指在网络系统设计过程中,对用户所需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和确认,要对用户的一半情况,业务性能需求,业务功能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业务需求是系统集成中的首要环节,是系统设计的根本依据。
用户的一般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分析组织结构,地理位置,应用用户组成,网络连接状况,发展情况,行业特点,现有可用资源,投资预算和新系统要求等方面。(1)组织结构决定了系统的使用者以及权限等级。(2)地理位置涉及网络系统的最终拓扑、传输介质和连接方式及节点位置安排等。(3)应用用户组成和分布决定了各具体应用系统的软件、硬件配置和相应权限配置。硬件集成(4)网络连接状况包括集团公司网络、分支公司网络、供应商网络、合作伙伴网络及Internet的连接。(5)发展情况是指网络规模和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6)行业特点调查主要是为一些行业应用系统设计做准备。(7)现有可用资源是从用户角度进行考虑的。(8)投资预算要在系统设计之前确定,否则无法为各部分进行细化预算。(9)对新系统的期望和要求是用户立项的出发点。
业务性能需求分析决定了整个系统集成的性能档次,采用技术和设备档次。调查主要是针对一些主要用户和关键应用人员或部门进行的调查。业务性能需求最终要在详细,具体分析后确定,经项目经理和用户项目负责人批准后采用。业务性能需求分析主要涉及:1.用户业务性能需求分析:只网络接入速率以及交换机,路由器和服务器等关键设备响应性能需求以及磁盘读写性能需求等。2.用户业务功能需求分析:主要侧重于网络本身的功能,通常是针对企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系统项目负责人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3.用户业务应用需求分析:指网络系统需要包含的各种应用功能。
用户性能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响应时间需求分析,吞吐性能需求分析,可用性能需求分析,并发用户数需求分析,可扩展性需求分析。
响应时间需求分析:网络和服务器的时延和应用时延都对整体响应时间有影响。网络整体响应时间受到不同机制的影响。影响服务器时延的主要因素包括服务器本身(处理器速度,存储器和I/O性能等)和应用设计(服务器架构和所采用的算法)。应用时延受几个独立的因素影响,如应用设计,交易的大小,所选择的协议以及网络结构等。通常局域网的响应时间较短,传输距离不是很长,因此协议单一,基本无需经过路由选择;广域网通常响应时间较长,传输距离又较远,所以经过的路由节点多,协议复杂。
吞吐性能需求分析:吞吐量理论上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吞吐量和报文转发率是评价路由器和防火墙等设备应用的主要标准。吞吐量的大小主要由路由器、防火墙及程序算法的效率决定,尤其是程序算法不合理会使路由器和防火墙系统进行大量运算,通信性能大打折扣。
可用性能需求分析:指在可靠性、故障恢复和故障时间等几个方面的质量需求。6σ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其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网络系统的可用性由许多方面共同决定,如网络设备自身的稳定性(指设备在长期工作情况下的热稳定性和数据转发能力。在选择设备是一定选择其吞吐能力适合其网络规模,网络应用水平和发展水平的设备),应用系统软件的稳定性,网络设备的吞吐能力和应用系统的可用性等方面。
并发用户数需求分析:并发性能测试的过程是一个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即逐渐增加负载,直到系统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并发性能的过程。负载测试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是一个分析软件应用程序和支撑架构。模拟真实环境的使用,从而来确定系统能够接受的性能的过程,其目的是测试房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组成部分的相应输出项等测试系统的性能。压力测试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平静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并发性能测试的目的:(1)以真实的业务为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的业务操作设计测试案例,以评价系统的当前性能。(2)当扩展应用程序的功能或者部署新的应用程序时,负载测试会帮助确定系统是否还能够处理期望的用户负载,以预测系统的未来性能。(3)通过模拟成百上千个用户,重复执行和运行测试,可以确认性能瓶颈,并优化和调整应用,其目的在于寻找到瓶颈问题。
可扩展性需求分析:指为适应网络用户的增加,网络性能需求的提高,网络应用功能的增加或改变等方便进行的需求分析。最终体现在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硬件服务器的选型以及网络应用系统的配置等方面。1.网络拓扑结构的扩展性需求分析:关键节点和终端节点的增加。2.交换机的扩展性需求分析:交换机端口的冗余可通过实际冗余(对于固定端口配置的交换机而言)和模块化扩展(性能较固定端口配置的交换机好,贵)两种方式来实现。主要体现在端口类型和速率配置上。3.WLAN网络的扩展性需求分析 4.服务器系统的扩展性需求分析:主要体现在支持的CPU数,内存容量,磁盘架数,I/O接口数和服务器是否有集群能力等几个方面。5.广域网系统的可扩展性需求分析:体现在网络边界设备的WAN端口数和所支持的WAN网络接口类型上,所选择的广域网连接方式所能提供的网络宽带是否可以满足用户数的不断增加,是否支持当前和未来可能需要的业务类型等。6.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需求分析:全面满足当前及可预见的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应用需求,能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可灵活地增减功能模块。
服务管理需求分析:包括网络管理需求分析,服务器管理需求分析,数据备份和容灾需求分析,网络共享和访问控制需求分析,安全性需求分析。
网络管理需求分析:在比较大型的网络系统中,配置一个专业的网络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一方面网络管理效率非常低;另一方面,有些网络故障可能仅凭管理员经验难以发现,最终可能会因一些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的故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服务器管理需求分析:主要功能模块:(1)服务器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安装程序、CPU、内存、进程和磁盘分区信息管理。(2)各种服务的管理,包括HTTP、FTP、SMTP、POP3、DNS服务管理。(3)数据库的管理,包括Oracle性能和表空间等管理。(4)性能分析,包括实时、当日和统计性能分析。(5)告警,包括对话框告警、声音告警、应用程序告警、手机短信告警(需要添加手机模块)和邮件告警等。
数据备份和容灾需求分析:数据备份的意义:无论企业网络规模多大,都应有一个完善适用的数据备份和容灾方案。现在的网络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网络安全威胁时刻存在。数据破坏的主要原因:(1)自然灾害。(2)计算机设备故障。(3)系统管理员及维护人员的误操作。(4)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破坏和网络上的“黑客”攻击。有关数据备份的几种错误认识:(1)把备份和复制等同起来。(2)把双机热备份、磁盘阵列备份以及磁盘镜像备份等硬件备份的内容和数据存储备份相提并论。(3)把数据备份与服务器的容错技术混淆起来。
备份管理包括备份计划的制定,自动备份活动程序的编写,备份日志记录的管理等。
数据备份是指从在线状态将数据分离存储到多媒体的过程。
容错的目的是为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对数据而言,容错技术是保护服务器系统的在线状态,不会因为单点故障而引起停机,保证数据可以随时被访问。备份的目的是将整个系统的数据或状态保存下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挽回硬件设备损坏带来的损失,也可以挽回系统错误和人为恶意破坏的损失。
网络共享和访问控制需求分析主要有采用硬件网关和软件网管两种方式,硬件网管性能较好,贵。(1)网关型共享方式:最基本,最简单的共享类型,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使用的服务是网关,主要特点:网络功能及配置简单,成本较低,多用户共享(2)代理服务器型共享上网:可以进行许多管理性质的用户权限配置。主要特点:网络功能及配置较复杂,成本较低,可在服务器端对共享用户进行全面的管理(最主要)(3)路由器型共享上网:指利用宽带路由器共享上网。主要特点:无需专门提供一台计算机用来拨号上网,价格便宜,性能稳定,配置简单。
共享方式的选择:代理服务器的访问控制能力最强,但配置最复杂;网关型共享的性能最低,但访问控制能力居中;路由共享性能最好,共享也最方便,但访问控制能力最差。(1)小型企业,无需设置访问控制,建议选择网关型共享。(2)中型企业,无需设置详细的访问控制,建议选择网关宽带路由器共享方式。(3)大中型企业,需要设置详细的用户访问权限,建议选择代理服务器型共享方式(4)大型企业,无需设置详细的访问控制,建议选择企业级宽带路由器共享方式。
安全性需求分析:原因:1.网络的共享性 2.系统的复杂性 3.边界不确定性 4.路径不确定性
用户需求的分析实例 :1.了解用户的基本情况 2.确定用户需求 3.对用户需求的分析 4.建网原则: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先进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维护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扩展性原则,性价比最优原则 5.系统方案的选择(1)快速以太网方案IPV6技术方案
2)ATM方案 3)吉比特以太网方案4)(((
第二篇:网络系统集成方案
网络系统集成方案
随着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要求建立起一个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各个单位都有着自己的行业特点,因此所需的计算机系统干变万化。从工厂的生产管理系统到证券市场的证券管理系统,从政府的办公系统到医疗单位的管理系统,不同的系统之间区别很大。对不同单位不同应用的计算机系统都要作出一个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这就是计算机系统集成方案。一般来说,计算机系统集成分成以下三个部分来进行。
一、系统方案设计要求
1.调查分析
对于一个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建设,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以书面的形式列出系统需求,供该单位的有关人员讨论,然后才能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内容和目标。
2.设计目标
这是系统需要达到的性能,如系统的管理内容和规模,系统的正常运转要求,应达到的速度和处理的数据量等。
3.设计原则
这是我们设计时要考虑的总体原则,它必需满足设计目标中的要求,遵循系统整体性、先进性和可扩充性原则,建立经济合理、资源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案。下面我们分别逐个进行讨论:
(1)先进性原则
采用当今国内、国际上最先进和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使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今后技术发展变化和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从目前国内发展来看,系统总体设计的先进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的系统结构应当是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
·采用的计算机技术应当是先进的,如双机热备份技术、双机互为备份技术、共享阵列盘技术、容错技术、RAID技术等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
·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如网络交换技术、网管技术,通过智能化的网络设备及网管软件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实时监控网络运行情况,及时排除网络故障,及时调整和平衡网上信息流量;
·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以保证系统的科学性。
(2)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是每个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种系统性能,它是自动化系统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所以,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中系统的实用性,应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系统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当前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把满足用户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
·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技术方案,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系统实施中可首先进行业务处理层及管理中的低层管理,稳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自动化过渡,这样做可以使系统始终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紧密连在一起,不但增加了系统的实用性,而且可使系统建设保持很好的连贯性;
·全部人机操作设计均应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实际需要;
·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将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尽可能美观大方,操作简便实用。
(3)可扩充、可维护性原则
根据软件工程的理论,系统维护在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中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因此,提高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是提高管理信息系统性能的必备手段,建议做法如下:
·以参数化方式设置系统管理硬件设备的配置、删减、扩充、端口设置等,系统地管理软件平台,系统地管理并配置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采用的结构和程序模块化构造,要充分考虑使之获得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移 植性,即可以根据需 要修改某个模块、增加新的功能以及重组系统的结构以达到程序可重用的目的;
·数据存储结构设计在充分考虑其合理、规范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可维护性,对数据库 表的修改维护可以在 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系统部分功能考虑采用参数定义及生成方式以保证其具备普通适应性;·部分功能采用多神处理选择模块以适应管理模块的变更;
·系统提供通用报表及模块管理组装工具,以支持新的应用。
(4)可靠性原则
一个中大型计算机系统每天处理数据量一般都较大,系统每个时刻都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因此,任一时刻的系统故障都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很多,一般的做法如下:
·采用具有容错功能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选用双机备份、Cluster技术的硬件设备配置方案,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并有适当的应急措施;
·每台设备均考虑可离线应急操作,设备间可相互替代;
·采用数据备份恢复、数据日志、故障处理等系统故障对策功能;
·采用网络管理、严格的系统运行控制等系统监控功能。
二、网络系统方案
1.网络操作系统及数据库方案
·网络操作系统方案
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应该能够满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一般要做到 网络维护简单,具有高级容错功能,容易扩充和可靠,具有广泛的第三方厂商的产品支持、保密性好、费用 低的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数据库方案
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选用什么数据库系统和据此而建的本单位数据库。它们是信息系统的心脏,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目前流行的主要数据库系统有Oracle、Informix、Sybase、SQL Server、DB2等,这些数据库基本上都能满足以上的要求。根据我们的经验,对于UNIX操作系统,在数据库的稳定性、可靠性、维护方便性、对系统资源的要求等方面,Informix数据库总体性能比其他数据库系统好;而在 Windows NT平台上,SQL Server与系统的结合比较完美。而在建立数据库时,应尽量做到布局合理、数据层次性好,能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要求。同时数据存储应尽可能减少冗余度,理顺信息收集和处 理的关系。不断完善 管理、符合规范化,标准化和保密原则。
2.网络服务器方案
网络服务器的选用主要应考虑速度、容量和可靠性三方面,它们应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速度和容量比较直观,可靠性方面的内容较多,包括自动恢复、多级容错、环境监视等。同时应考虑网络服务器UPS的选用。
第三篇: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网络管理是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对网络设备及运行管理。当前网络管理的内容包括了应用管理,可用性管理,性能管理,服务管理,系统管理,存储/数据管理等方面。网络管理的目的:在于提供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规划.设计.操作运行、管理、监视、分析、.控制、评估和扩展手段,从而合理地组织和利用系统资源、提供安全、可靠、有效和友好的服务。网络管理系统需要定义的内容有:1.网络资源的表示。2.网络管理信息的表示。3系统功能。4.系统的结构。网络管理软件管理的网络资源有:主机系统、网络互联设备、应用程序、数据库和网络服务。网络管理的功能:故障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功能、性能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和计费管理功能。故障管理:是对网络操作引起的故障进行检查、诊断和排除。其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提供持续、可靠的服务。它的功能:1.检测被管对象的差错,或接受被管对象的错误检测报告并做出响应;2.当存在空闲设备或迂回路由时,提供新的网络资源用于服务;3.创建和维护差错日志库,并对差错日志进行分析;4.进行诊断和测试,以追踪和确定故障位置、故障性质;5纠正错误。故障管理功能是利用:SNMP和RMON来实现的。配置管理是指对开放系统实施控制,从中收集配置数据,并向其他开放系统提供配置数据。该功能需要监视和控制的内容包括:1.收集系统当前状态的有关信息;2网络资源之间的关系;3更改系统的配置。配置管理进行操作的内容包括:1鉴别被管对象,标识被管对象;2设置被管对象的参数;3.改变被管对象的操作特性,报告被管对象的状态变化;4.关闭、删除被管对象。性能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网络可以提供可靠、连续的通信能力并使用最少的网络资源和具有最少的延迟。网络性能管理的功能包括:1收集和分发、统计与性能;2维护系统性能的历史记录;3模拟操作的系统模型;4分析统计数据,以检测性能故障,产生性能告警、报告性能世界;6改变操作模式以进行系统管理;网络中的安全问题:1网络数据的私有性;2授权;3访问控制;安全管理的功能:1支持安全服务。2维护安全日志。3向其他开放系统分发有关安全方面的信息和事件的通报。4创建、删除、控制安全服务和机制。计费管理的目的:控制和监测网络操作的费用和代价。功能:1统计网络的利用率2设置计费的阀值点3通知用户使用费用或使用的资源,允许采用信用记账方式收取费用,包括账单审查。4当用户使用多种资源时,将有关的费用综合在一起。网络管理系统还提供以下功能:1.网络监控 2控制台服务 3分布式管理 4软件资源管理和电子软件分布5应用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的逻辑模型:若干被管代理及被管对象;至少1个网络管理器,用于执行具体的管理操作;一种公共网络管理协议;进程管理及一种或多种管理信息库。其中:1被管对象是抽象的网络资源。2管理进程是负责对网络中的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的软件。3管理协议则负责在管理系统与被管对象之间传送操作命令和负责解释管理操作命令。网络管理信息的作用:1支持管理进程的描述;2描述物理或逻辑的网络资源。网络管理信息的描述:1管理信息的结构。2管理信息库。被管对象是网络管理数据的抽象,他们代表管理活动中的资源和信息。被管对象的特性:1类——表明被管对象拥有的属于哪个对象类;2属性——特性参量;3管理操作—对其施加的操作;4行为—对管理操作做出的反应;5通报—主动发出的报告类信息。SMI中定义的被管对象类:1.网络地址 2.IP地址 3时间变量 4.量规 5计数器 6模糊。SNMP中使用了的记号:1.Object(对象描述符)2.Syntax(句法)3.Definition(定义)4.Access(访问)5.Status(状况)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是使用户能通过轮询、设置关键字和监视网络事件来达到网络管理目的的一种协议。SNMP的管理结构模型:由多个管理代理、至少以个管理工作站、一种通用的网络管理协议和一个或多个管理信息库。SNMP的优点:1简单、易于实现。2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和支持。3具有很好的扩展性。SNMP的缺点:1.由于它不能超越TCP/IP的范畴,所以不能完成高层次的配置工作。2它对安全问题考虑甚少。3在它刚面世时,还没对管理程序问的通信提出任何需求。公共管理协议:它是在OSI制定的网络管理框架中提出的网络管理协议。它是分布式的管理解觉方案,应用在OSI环境下。也是有被管理、管理者、管理协议与管理信息库组成。在CMIP中,任何以个网络设备既可以是管代理,也可以是管理者。CMIP的描述:组织模型用于管理任务分配;功能模型描述网络管理功能和关系;信息模式描述被管对象和相关管理信息的准则。CMIP的优点:1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2它可以减少管理者的负担并减少网络负载。3它具有安全性,提供验证,、访问控制等一整套安全管理方法。CMIP的缺点:1它占资源过多过于复杂。2它定义相当复杂。3它的管理信息数据库过分复杂。RMON管理技术:RMON是通过一组MIB库来实现的。它是由一组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和诊断数据构成,它分成9个主要的监控组(统计量、历史、告警、主机、HostTopN、真值表、过滤器、捕获数据包和事件。)它在监控元素的9个RMON组中传递信息,各组提供不同的数据来满足网络监控。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是在网站上运行Web服务器的代理方式和将Web功能嵌入到网络本身的嵌入方式。网络管理系统的分类:网元原理、网络管理、业务管理和事物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1以项目需求为中心选择平台和管理模式2同时支持网络智能监视和控制的能力3较强的管理规模的扩展能力4良好的跨平台特性和开放性5集成度搞、管理范围大、系统开销小6基于用户管理策略的控制能力7网络管理的标准化8良好的用户界面9较强的开放工具10供应商优良的技术服务11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第四篇: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笔记
商业智能一般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恢复和备份等组成。
商业智能的表现有三个层次: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 2.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 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原则:认证和审批分离,先由认证机构认证,再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管理分为: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资深项目经理
信息系统工程包括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分为甲乙丙三级。
1.甲资格取得乙级不少于2年,注册资金不少于800万,具有信息工程监理资格人员不少于25个,从事信息和信息监理人数不少于45个,大学本科不少于80%。
2.乙级取得丙级不少于1年,注册资金不少于300万,具有信息工程监理资格人员不少于12个,从事信息和信息监理人数不少于20个,大学本科不少于80%。
3.丙级从事信息工程监理及相关服务不少于2年,或取得丙级资格不少于1年。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格证书分为高级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
监理内容分为:四控、三管、一协调
1.四控: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变更控制 2.三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 3.一协调: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之间的管理
信息系统集成类型:1.设备系统集成 2.应用系统集成
1.设备系统集成包括: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安防系统集成。
生命周期:立项、开发、运维、消亡。1.立项:概念形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2.开发:总体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验收阶段 3.运维:排除性运维、适应性运维、完善性运维、预防性运维
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UML2.0支持13种图,分为结构图和行为图。其中结构图包括:类图、组合结构图、构件图、对象图、部署图、包图。行为图包括:活动图、交互图(顺序图、通信图、交互概览图、时序图)、用例图、状态机图。
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监控进展,决定计划和进度的状态,确认需求及其系统分配,或评价用于达到目标适应性的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它们支持有关软件项目期间需求的变更和其他变更活动。
技术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以确定其对使用意图的适合性,目标是识别规范说明和标准的差异,并向管理提供证据,以表明产品是否满足规范说明并遵从标准,而且可以控制变更。
检查的目的是检测和识别软件产品异常。一次检查通常针对产品的一个相对小的部分。发现的任何异常都要记录到文档中,并提交。
走查的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走查也可以用于培训软件产品的听众,主要目标是:发现异常、改进软件产品、寿虑其他实现、评价是否遵从标准和规范说明。走查类似于检查,但通常不那么正式。走查通常主要由同事评审其工作,以作为一种保障技术。
软件审计的目的是提供软件产品和过程对于可应用的规则、标准、指南、计划和流程的遵从性的独立评价。审计是正式组织的活动,识别违例情况,并产生一个报告,采取更正性行动。
一级资质企业中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资质的人数不少于30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10名,取得企业二级资质不少于2年。从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相关工作不少于220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不低于80%。
二级资质企业中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资质的人数不少于18人,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4名,取得企业三级资质不少于1年。从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相关工作不少于150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不低于80% 三级资质企业中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资质的人数不少于6人,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1名,取得企业四级资质不少于1年或从事系统集成业务时间不少于2年。从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工作不少于50人,大学本科及以上不少于60% 四级资质企业中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资质人数不少于2人。从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工作不少于1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少于60%
客户数据:分为描述性、促销性、交易性三类。描述性数据是客户的基本信息。促销性数据体现企业曾经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历史数据,包括产品使用情况调查的数据、促销活动记录数据、客服人员的建议数据、广告数据。交易性数据反映客户对企业做出的回馈数据,历史购买记录数据、投诉数据、提供咨询及其他服务的相关数据、客户建议数据等。
根据GB/T16260.1中对软件产品质量模型的描述,软件产品的使用质量有4种: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GB/T16260-1996中质量特性有: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可移植性。
综合布线系统分三级: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基本配置:1个信息插座;每个工作区间4对UTP系统;2对双绞线。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基本配置:2个信息插座;每个信息插座4对UTP系统;8对双绞线。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基本配置:2个信息插座;建筑群干洗或水平布线子系统配置62.5um的光缆;4对UTP系统;每个工作去的电缆有2对双绞线。项目章程模板:1.项目名称;2.项目重要性;3.项目目标;4.项目范围概述(项目范围、可交付物成功);5.项目经理;6.主要项目干系人;7.项目总体进度安排(开始、结束时间;里程碑);8.项目总体预算;9.各职能部门提供的配合;10.项目审批要求;11.本章程批准
项目章程的内容
1.基于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提出的要求。
2.项目必须满足的业务要求或产品需求。
3.项目的目的或项目立项的理由。
4.委派的项目经理及项目经理的权限级别。
5.概要的里程碑进度计划。
6.项目干系人的影响。
7.职能组织及其参与。
8.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假设。9.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约束。
10.论证项目的业务方案,包括投资回报率。
11.概要预算。组织过程资产的内容
组织过程资产包含:项目实施组织的企业计划、政策方针、规程、指南和管理系统,实施项目组织的知识和经验教训。
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内容
1.项目和范围的目标。
2.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特性。
3.项目的需求和可交付物。4.产品验收标准。
5.项目的边界。
6.项目约束条件。
7.项目假设。
8.最初的项目组织。
9.晟初定义的风险。
10.进度里程碑。
11.对项目工作的初步分解。
12.初步的量级成本估算。
13.项目配置管理的需求。
14.审批要求。
范围管理的基本内容:项目启动、范围计划编制、范围核实范围变更控制。
项目管理计划的内容
1.项目背景如项目名称、客户名称、项目的商业目的等。
2.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的主管领导、客户方联系人、客户方的主管领导,项目领导小组(即项目管理团队)和项目实施小组人员。3.项目的总体技术解决方案。
4.对用于完成这些过程的工具和技术的描述。5.选择的项目的生俞周期和相关的项目阶段。
6.项目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7.进度计划。
8.项目预算。
9.变更流程和变更控制委员会。
10.沟通管理计划。
11.对于内容、范围和时间的关键管理评审,以便于确定悬留问题和未决决策。
项目计划编制流程: 1.明确目标
2.成立初步的项目团队
3.工作准备与信息收集
4.依据标准、模板,编写初步的概要的项目计划。
5.编写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预算等分计划。
6.把上述分计划纳入项目计划,然后对项目计划进行综合平衡、优化。
7.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编写项目计划。
8.评审与批准项目计划。
9.获得批准后的项目计划就成为了项目的基准计划。
缩短工期的方法
1.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加速活动进程。
2.指派经验更丰富的人去完成或帮助完成项目工作。
3.减小活动范围或降低活动要求。
4.遁过改进方法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进度控制关注的内容:
5.确定项目进度的当前状态。
6.对引起进度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以保证这种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7.确定项目进度已经变更。
8.当变更发生时管理实际的变更。
活动资源估算的方法
1.专家判断
2.多方案分析
3.出版的估算数据
4.项目管理软件
5.自下而上估算
活动历时估算的内容:
1.专家判断 2.类比估算 3.参数估算
4.三点估算 5.后备分析
制定进度计划的方法和工具:
1.进度网络分析 2.关键路线法
3.进度压缩(赶进度、快速跟进)
4.假设情景分析
5.资源平衡
成本估算的工具和技术 1.类比估算 2.确定资源费率 3.自下而上估算 4.参数估算 5.项目管理软件
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1.对造成成本基准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2.确保变更请求获得同意;
3.当变更发生时,管理这些实际的变更;
4.保证潜在的成本超支不超过授权的项目阶段资金和总体资金;
5.监督成本执行(绩效),找出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6.准确记录所有的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7.防止错误的、不恰当的或未批准的变更被纳入成本或资源使用报告中 8.就审定的变更,通知项目干系人;
9.采取措施,将预期的成本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质量管理过程的4个环节
1.确立质量标准体系
2.对项目实施进行质量监控
3.将实际与标准对照
4.纠偏纠错
质量保证活动的基本内容 1.制定质量标准 2.制定质量控制流程
3.提出质量保证所采用方法和技术 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控制的方法:
1.新七: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圈、检查表、散点图、排列图和控制图
3.测试、检查、统计抽样、6西格玛
质量控制的步骤: 1.选择控制对象
2.为控制对象确定标准或目标。3.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保证措施。4.按计划执行。
5.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检查,并将监测的结果与计划或标准相比较。6.发现并分析偏差。7.根据偏差采取相应对策
沟通管理计划的内容: 1.项目干系人沟通要求。
2.对要发布信息的描述,包括格式、内容和详尽程度。3.信息接收的个人或组织。
4.传达信息所需的技术或方法。如备忘录、电子邮件、新闻发布等。5.沟通频率。如每周沟通。
6.上报过程,对下层无法解决的问题,确定问题上报的时间要求和管理链(名称)。
7.随项目的进展对沟通管理计划更新与细化的方法。8.通用词语表。
项目总结会议的目的(意义):
1.了解项目全过程的工作情况及相关的团队或成员的绩效状况 2.了解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措施总结
3.了解项目全过程中出现的值得吸取的经验并进行总结
4.对总结后的文档进行讨论,通过后存入公司的知识库,从而纳入企业的过程。
4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1.继续履行 2.采取补救措施 3.赔偿损失
4.支付约定违约金或定金。
项目合同签订事项: 1.当事人的法律资格; 2.质量的验收标准; 3.验收时间; 4.技术支持服务; 5.损害赔偿; 6.保密约定;
7.合同附件、法律公正。
配置管理包括4个主要活动: 5.配置识别 6.变更控制 7.状态报告 8.配置审计
配置管理流程:
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2.配置识别与建立基线 3.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4.版本管理
5.配置状态报告和配置审计
配置识别的内容:
1.识别需要受控的软件配置项。
2.给每个产品和它的组件及相关的文档分配唯一的标识。3.定义每个配置项的重要特征以及识别其所有者。4.识别组件、数据及产品获取点和准则。5.建立和控制基线。
6.维护文档和组件的修订与产品版本之间的关系。
配置识别的基本原则:
基线配置项向软件开发人员开放读取权限;非基线配置向PM、CCB及相关人员开放。基线配置包括设计文档和源程序;非基线配置包括各类计划和报告。
建立配置管理方案的步骤: 1.组建配置管理方案构造小组 2.对目标机构进行了解、评估 3.配置管理工具及其提供商评估 4.制订实施计划 5.定义配置管理流程 6.试验项目的实施 7.全面实施
变更的流程:
1.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
2.对变更的初审(常见方式:变更申请文档的审核流转)。
3.变更方案论证(技术评估转换成果、经济评估转换价值和风险)。4.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查(文档会签形式)。5.发出变更通知并开始实施。6.变更实施的监控(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基准的监控;管理委员会监控成果、进度里程碑)。7.变更效果的评估。
8.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系统集成项目系统验收文档的内容: 1.系统集成项目介绍。2.系统集成项目最终报告。3.信息系统说明手册。4.信息系统维护手册。
5.软硬件产品说明书、质量保证书等
项目总结会的内容: 1.项目绩效 2.技术绩效 3.成本绩效 4.进度计划绩效
5.项目的沟通
6.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 7.意见和建议
合同谈判过程: 1.准备阶段 2.开局摸底阶段 3.报价阶段 4.磋商阶段 5.成交阶段 6.认可阶段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1.合同的签订管理、合同的履行管理、合同的变更管理、合同档案的管理
合同管理的交付物:
1.合同文件、请求的变更、组织过程资产、推荐的纠正措施
采购管理的主要过程: 1.编制采购计划 2.编制询价计划 3.询价、招投标 4.供方选择
5.合同管理和收尾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要点
1.前言;服务范围、方法;假定;服务期限;工作量估计;双方角色和责任;交付资料;完成标准;顾问组人员;收费和付款方式;变更管理。
配置库分为动态库(开发库、程序员库、工作库)、受控库、静态库和备份库。
项目配置管理包括: 1.制定项目配置管理计划 2.确定配置标识规则; 3.实施变更控制 4.报告配置状态 5.进行配置审核
6.进行版本管理和发行管理
第五篇:追朔系统集成及网络方案
天水市商务局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天水分公司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综合通信网络建设方案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天水分公司
2014年1月
/ 20
一 项目概述
1.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划
商务部将联合财政部开展肉类蔬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以肉类、蔬菜“一荤一素”为重点,在试点城市建立覆盖全部大型批发市场、大中型连锁超市和机械化定点屠宰厂,菜市场和团体消费单位等环节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高生产经营主体安全责任意识,强化流通环节质量安全把关能力,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方式转变。
2.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设计思路
商务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采取两类三级平台体系,即分为商务部与省级的管理平台和市级的工作平台两类,商务部、省及市三级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平台之间执行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流程“五统一”的技术要求,以中央与城市管理平台为主导、以企业解决方案为基础、以流通追溯信息链条完整性管理为重点、以标准规范为支撑。
商务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的两类三级平台体系
商务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的两类三级平台体系
/ 20
3.商务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以二十个城市为试点,试点工作主要有以下目标:
3.1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汇集各流通节点信息,形成互联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管理工作体系,主要承担信息存储、过程监控、问题发现、在线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3.2建立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根据统一要求,兼顾企业内部信息化改造需要,在定点屠宰企业、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团体消费等环节建设追溯子系统,按照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和接口规范,与城市追溯管理平台连接,采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信息,规范各个环节交易流程。
3.3 建设适用的追溯技术手段。加强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提升 对溯源信息的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综合管理能力。主要推行集成电路卡(CPU卡)技术,采集、记录、传输每个流通节点的信息,将各经营节点的信息相关联,形成完整的肉类蔬菜流通信息链条。鼓励试点城市根据当地肉类蔬菜的不同包装程度、流通模式及经营者信息化管理水平,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码、CPU卡等不同信息传递载体和技术模式,提高追溯精度。
3.4 加强配套规章和制度建设。围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际需要,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强化流通环节质量安全准入管理和经营主体责任控制,保障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顺利建成并有效运行。
/ 20 3.5 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配合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积极推广冷链技术,扩大品牌化、包装化经营,提高肉类蔬菜流通的现代化、标准化水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大型批发市场实行电子化结算,努力提升各流通节点信息化管理及检验检测能力,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支撑;鼓励经营主体建立现代供应链,发展“农超对接”、“厂场挂钩”、“场地挂钩”等先进购销方式,形成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二、项目建设范围
计划用6个月的时间,建成运行天水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项目建设范围:主要包括天水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机械化屠宰厂、农产品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门店、菜市场的系统开发建设及系统应用工作。
三、追溯体系总体要求
1.总体要求:项目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围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主要流通节点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以节点企业数据采集为基础、以现代物联网技术为手段、以商务部“一个规范、五个统一、八个要求”为标准,结合天水实际情况,实现肉类蔬菜流通管理规范化、追溯精准化的目标。打造一个具有天水特色、西部地区独创和国内领先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2.应用系统:应包括天水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系统及各流通节点子系统软件。
3.系统架构:屠宰厂、蔬菜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等肉类蔬菜流通节点采用C/S结构,城市管理平台采用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B/S模式的三层或多层结构,应用100M或以上级互联网接口带宽,各流通节点系统采用C/S架构,应用2M或以上接口带宽。
4.采用成熟可靠的网络开发技术,如.NET和J2EE等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等 5.系统架构中各层应采用成熟的、符合技术标准、综合性能较好的WEB中间件、数据库产品,适应于主流操作系统;
6.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用性:所有功能符合人性化要求,操作简单、易于学习,界面录入具有自动的合法规则判断。
四、技术采用原则
1.实用性。针对肉类蔬菜流通环节多、流通时间短,肉类蔬菜经营者大多小
/ 20 而散,实现肉类蔬菜流通各环节管理信息相连接,真正做到来源可追溯。考虑到系统用户的大众性,软件应具有易学易用的特点,流通各个环节紧密相关,上一个环节的数据,应自动提醒下一个环节操作,不能重复数据输入和重叠操作。
2.适用性。系统采用技术成熟、成本易控制的肉品流通CPU卡为信息输出端,标签电子秤作为零售环节信息追溯输出终端。信息通过互联网、企业局域网、CPU卡、标签电子秤有序集成。以企业信息实时采集、电子结算为基础;生猪检疫和蔬菜来源证明为源头信息凭证;交易凭证为批发流通环节交易凭证;零售凭证为零售环节消费者购买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凭证;从而实现以信息追溯链为基础的肉类蔬菜管理溯源网络平台。
3.共享性。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实现管理信息共享;为肉类蔬菜加工经营企业提供数字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消费者提供肉类蔬菜信息查询平台;为保障肉类蔬菜消费安全服务。
五、系统构成与管理功能
(一)天水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系统
(软件功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功能要求)
作为天水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指挥调度中心,市追溯管理平台将按照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和数据传输协议,汇总各流通节点的肉类蔬菜经营主体信息、流通过程信息等商品追溯信息,同时实现对流通节点工作考核管理,中央追溯管理平台的信息上传与联动应急管理,城市内应急管理,统计分析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信息管理、市场移动监督、数据可视化分析等管理功能。1.1经营主体备案管理
汇集城市内定点屠宰厂、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团体采购单位及“产销对接”核心企业等各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上传的所有肉类蔬菜经营主体的备案信息,建立专门的肉类蔬菜流通主体信息库,进行经营主体的实名备案及信息存储管理,并按主体性质、主体类别、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等条件提供对经营主体信息的综合检索、信息汇总与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政府主管机构及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查询与分析服务。信息采集、处理应符合商务部《肉类流通追溯基本要求》、《蔬菜流通追溯基本要求》等相关规定。1.2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监制管理
/ 20 按照商务部规定的统一标识,统一样式、卡编码方案以及信息记录格式与加密规则等要求,由市追溯管理平台负责进行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的制作、卡初始化等先期卡制作与卡管理等工作,并按追溯管理工作的需要配发给相关流通节点企业;对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的制作、配发、使用及库存等情况要进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建立服务卡管理档案与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1.3肉类蔬菜流通过程信息管理
建立全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信息库,汇总各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上传的肉类蔬菜流通过程信息,并按产地、流通节点、经营商户、追溯码以及流通环节等项目进行分级存储和检索,形成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信息链条,提供对过程信息的查询和汇总等服务。信息采集、处理应符合商务部《肉类流通追溯基本要求》、《蔬菜流通追溯基本要求》等相关规定。1.4流通节点工作考核与监控管理
依据商务部和市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制定追溯工作考核管理制度及动态考核指标,定期对各流通节点追溯工作进行考核和智能评估。建立问题发现模型库,形成对问题的筛选、定性与程度评价的统一方法,对各流通节点信息报送进行有效监控,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警示。同时可建立节点企业与相关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累积记录节点企业经营行为的信用情况等。1.5应急事件响应与快速处置
根据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信息,系统要具有流通链条合成、应急信息发布等功能,当应急事件发生时,系统能在第一时间确定问题批次,进行正向跟踪和逆向追溯,明确应急事件产生的上下游环节,锁定问题源头、追踪商品流向,通过系统、短信平台等向相关经营主体及消费者发布警示信息,并利用智能化手段(如市场追溯设备、移动监督设备等)进行问题商品锁定,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开展问题产品下架、退市、销毁或召回等应急处置工作。1.6城市间应急事件联动管理
通过中央追溯管理平台实现与其他城市的应急信息联动,第一时间明确应急事件产生的上下游环节,锁定源头、追踪流向,实现应急信息访问权限认证,并能对返回信息进行链条合成和综合利用。1.7统计分析、综合利用
以肉类蔬菜流通过程信息和流通主体备案信息为基础,结合追溯管理需求,6 / 20 建立天水肉类蔬菜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库,进行经营数据的统计分析及信息的综合利用;同时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统计方法和问题发现工具以及信息对称性、进出平衡性、信息连续性等问题诊断方法的灵活应用,促进和推动各节点企业追溯系统的有效应用。1.8事件预测、预警管理
通过平台分析肉类蔬菜来源流向,产地信息,监测交易价格动态等,向相关部门及时提供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及价格动态信息等;根据核实的问题肉类蔬菜事件,通过平台分析问题肉类蔬菜在天水的流量流向情况,向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开展流向追踪,并及时通过行政通知等形式,向相关地区发布追溯预警通知。1.9公共服务信息管理
通过平台用户权限管理方式,为各政府监管部门(如天水市商务局、农委、工商、卫生、质监等)及相关部门提供肉类、蔬菜经营主体信息及流通全过程信息的综合查询服务,并通过天水通、网络、短信、一体化查询终端等查询渠道与方式,实现追溯信息查询、在线调查、公众留言等功能,同时通过设置公共服务窗口,辅助了解公众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交易主体和消费者提供查询和举报投诉服务。内容包括:
1.9.1公共服务网站:提供追溯系统的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追溯系统工作动态、通知公告及相关信息和知识,提供追溯系统数据库的实时查询,支持网络方式和手机短信方式访问。其主要功能内容 1.9.1.1行政跨部门协作、应用; 1.9.1.2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信息网上查询; 1.9.1.3肉类、蔬菜追溯信息发布; 1.9.1.4通知公告发布管理;1.10触摸追溯信息查询系统
消费者可以通过(触摸屏)终端查询机进行商品信息的溯源查询等作业。消费者可在追溯体系内的任一台(触摸屏)终端查询机,通过输入追溯码逆向查询所购商品的源头信息,经销商信息、商品质量安全信息以及商品客体综合信息等信息; 1.11 市场移动监督系统
建立市场监督系统,在市内批发市场和菜市场的市场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移动监督设备,读取场内经营商户的CPU卡内信息及系统相关信息,进行信息核查、7 / 20 经营商品核查,相关管理行为及管理结果将通过移动监督设备实时发送到市追溯管理平台,系统可对各个市场管理人员的监督频度、覆盖率等进行汇总统计、排序,实现对基层工作的实时监督,量化考核。1.12数据上传与中央追溯管理平台接口
按商务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建设与商务部的中央追溯管理平台接口,并按具体通讯指标及指标排列顺序要求,每日24时前自动完成当天数据信息的上传作业;同时,依托商务部的中央追溯管理平台,进行跨地区的协同追溯。1.13后台管理
系统要提供包括系统基本参数设置、接口标准设置、系统权限设置、角色权限设置、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同步与存储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设备状态控制管理、数据通讯管理等系统维护与管理功能。
(二)屠宰厂流通追溯子系统
(软件功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功能要求)
根据天水市实际调研情况,对机械化定点屠宰厂原有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建立覆盖生猪进厂(场)、屠宰、检疫、检验及肉品出厂等关键环节的全程信息管理,达到对生猪屠宰环节的信息追溯要求。系统要以生猪产地检疫证明为生猪来源依据,以肉类交易凭证、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为流向依据(卡单同行),实现来源信息与流向信息的对接。屠宰厂(场)追溯管理工作的主要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 20
生猪屠宰环节追溯业务流程图进场交易主体备案生猪进场登记宰前检疫登记屠宰后检疫检验登记肉品出场登记信息传送实名注册备案确定批次是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录入电子台帐信息标准化整理服务卡发放来源信息登记瘦肉精抽检肉品品质检验写入服务卡传送市追溯管理平台建立电子台帐录入电子台帐录入电子台帐生成交易凭证生猪屠宰环节追溯业务流程示意图
2.1 进厂经营主体备案管理
进厂经营者须凭有效身份证件、营业执照,并提供相应复印件,到屠宰厂进行备案。由屠宰厂登记经营者基本信息,并写入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发放给经营者。实行持卡经营,无卡者不得参与生猪屠宰屠宰加工及肉品交易。2.2肉品出厂管理
设置肉品出厂专用登记窗口,肉品出厂必须登记相关信息。由货主开具成交单、买主凭成交单到屠宰厂肉品出厂登记处进行登记。将生猪来源信息与肉品流向信息相关联,交易信息写入买主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并打印交易凭证。
实现电子化结算系统需支持现金交易、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资金结算、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与资金卡合二为
一、在肉品出厂环节资金流与信息流相对接,买主凭货主开具的成交单、买主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到屠宰厂结算中心完成写卡、打单、资金结算。
2.3生猪进厂登记管理。
屠宰厂在生猪入厂处设置有登记窗口,由屠宰厂工作人员核卡、验证(生猪产地检疫证)收货,货证相符后按要求划分批次,并将相关信息输入追溯子系统,生成批次电子台帐;同时要求进厂生猪数量不得超出检疫证上的生猪数量,超出部分拒收,并且要求保存上述原始单证2年以上。2.4 屠宰批次管理
以生猪产地检疫证明为批次管理依据,同一张产地检疫证明的生猪为同一批次。不同批次入场生猪须分别屠宰,划分不同批次。
/ 20 2.5宰前检疫登记管理
在生猪屠宰前需进行宰前检疫,经“尿样瘦肉精”抽检后,方可进行屠宰。2.6宰后检疫检验登记。
经宰后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后,将检测结果输入追溯子系统(与电子台帐相关信息进行关联),不合格产品不允许出厂。2.7屠宰管理
在生猪屠宰部分环节要求能对生猪客体进行追溯管理,根据多个城市的实践经验,采用批次管理+RFID标签的方式,通过工控理货机、RFID标签、读卡器、轨道衡等设备实现片猪客体与生猪进厂批次号绑定,同时提供肉品电子台帐的管理等功能。
2.8 片猪肉品交易(出厂)管理
片猪销售出厂时,要求支持客户通过CPU卡进行肉品交易销售、款项集中结算管理等功能,同时能打印输出带追溯码的交易凭证,提供交易信息写卡功能。2.9 无害化管理
对宰前、宰中及宰后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生猪、肉品,进行集中无害化消毁处理,信息登录追溯子系统,与电子台帐关联。2.10 CPU服务卡管理
系统要具有CPU卡登记、发放、CPU卡注销、信息清除、CPU卡查询等功能; 2.11 信息查询分析
系统要具有对生猪追溯等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2.12 信息上报管理
屠宰厂系统负责将按规定采集的经营主体基本信息、生猪进厂信息、检疫检验信息、肉品交易信息等信息经标准化处理后及时上传至城市追溯管理平台,并在追溯子系统中保留2年以上。2.13系统维护管理
系统要提供包括系统基本参数设置、接口标准设置、系统权限设置、角色权限设置、数据安全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设备状态控制管理、数据通讯管理等系统维护与管理功能等。
/ 20
(三)批发市场追溯子系统
(软件功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功能要求)
根据天水市实际调研情况,各批发市场在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基础,结合商务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技术规范,对原有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在批发市场通过建立覆盖肉类蔬菜进场、检疫验测、市场交易、结算出场等肉类蔬菜批发追溯管理体系,达到对肉类蔬菜批发环节的信息追溯管理要求。在肉类蔬菜批发追溯体系中要求以肉品检疫合格证及蔬菜产地证明(如从上游进货时,为进货交易凭证及买方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作为肉类、蔬菜来源依据,以批发市场交易凭证、肉类蔬菜流通服务CPU卡为肉类蔬菜流向依据,作到卡单同行,确保来源与流向(二单、二卡)信息相互关联; 3.1 肉品集中批发交易系统 3.1.1 经营主体备案管理
肉品经营者必须凭有效身份证件、营业执照,并提供相应复印件,到肉品集中交易市场进行备案。由交易市场登记经营者基本信息,并写入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发放给经营者。实行持卡经营,无卡者不得参与肉品批发经营交易。已在其他流通节点备案的经营者则无须重复备案。3.1.2基础管理
大中型批发市场(日批发量500头以上)实行电子化结算,配置电子单轨衡、工控级理货机、挂钩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读写器设备或适合电子化结算的其他自行研发设备。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配置与本批发市场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安装肉类批发追溯子系统,提供互联网通讯线路,落实专职追溯系统管理人员,对追溯系统实现全面负责制,要求追溯系统管理人员具备计算机基本常识,熟悉批发业务流程,能熟练应用追溯系统,确保追溯系统长效运行。3.1.3肉品进场登记管理
外埠肉品入场时,由市场工作人员核卡、验证(肉品产地检疫检验证)或换证,货证相符后按肉品产地检疫检验证明划分批次,进行肉品批次管理。系统原则上要求提供肉品轨道批发销售管理功能、肉品客体追溯管理功能(视具体客户需求选择)以及肉品电子台帐管理功能等;同时要求进场生猪数量不得超出检疫检验证上的肉品数量,超出部分拒收,并且要求保存上述原始单证2年以上。3.1.4肉品检疫检验管理
/ 20 对入场肉品进行抽检,检验合格,方可销售。同时可将检验结果输入交易系统,与电子台帐相关信息进行关联。3.1.5 肉品交易管理
设置肉品交易专用登记窗口,肉品交易必须信息登记。由批发商开具成交单、零售商凭成交单到批发市场肉品交易登记处进行登记。将肉品的来源信息与肉品的流向信息相关联,交易信息写入零售商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并打印交易凭证。
实现电子化结算系统需支持现金交易、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资金结算、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与资金卡合二为
一、在肉品出场环节资金流与信息流相对接,零售商凭批发商开具的成交单、零售商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到批发市场结算中心完成写卡、打单、资金结算。
建立电子化结算批发市场须对每片猪肉过磅秤重,将肉品检疫合格证号、批发商、肉品重量、挂钩号信息关联。3.1.6 CPU服务卡管理
系统要具有CPU卡初始化、CPU卡登记、CPU卡发放、CPU卡注销、信息清除、CPU卡查询等功能; 3.1.7信息查询分析
系统要具有对肉品市场追溯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3.1.8 信息上报管理
交易市场系统负责将按规定采集的经营主体基本信息、肉品入场信息、检疫检验信息、交易信息等信息经规范化处理后及时上传至城市追溯管理平台,并在追溯子系统中保留2年以上。3.1.9 系统维护管理
系统要提供包括系统基本参数设置、接口标准设置、系统权限设置、角色权限设置、数据安全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设备状态控制管理、数据通讯管理系统、维护与管理功能等。
3.2 蔬菜批发交易系统
/ 20 蔬菜批发市场追溯管理工作的主要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蔬菜批发环节追溯业务流程图进场交易主体备案蔬菜入场登记否确定批次质量检测蔬菜检测登记蔬菜交易登记信息传送实名注册备案是否已建电子台帐是数据传送电子秤批发交易信息标准化整理服务卡发放持卡申报建立台帐录入批次电子台帐批发还是零售交易零售交易导入电子台账导入批次电子台帐传送城市追溯管理平台验货登记写入服务卡写入买卖双方服务卡写入卖方服务卡持卡结算生成零售凭证生成交易凭证肉类蔬菜批发环节追溯业务流程示意图
3.2.1进场经营主体备案
进场经营者须凭有效身份证件、营业执照,并提供相应复印件,到批发市场进行备案,签订追溯承诺书。由批发市场登记经营者基本信息,并写入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发放给经营者。实行持卡经营,无卡者不得参与交易。已在其他流通节点备案的经营者则无须重复备案。3.2.2基础管理
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配置与本批发市场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安装蔬菜批发追溯子系统,提供互联网通讯线路。配置相适应的交易终端(自助式交易终端、手持式交易终端)、标签电子秤设备。落实专职追溯系统管理人员,对追溯系统实现全面负责制,要求追溯系统管理人员具备计算机基本常识,熟悉各环节业务流程,能熟练应用追溯系统,确保追溯系统长效运行 3.2.3 蔬菜进场登记管理
在批发市场蔬菜入场处设置登记窗口,由市场管理员验卡、验证、验货,读取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对已建立电子台帐的蔬菜商品:由供应商向市场持卡申报;市场管理员以交易凭证作为分批收货依据,登记收货信息;读取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将信息自动导入追溯子系统,完成与系统中该批次蔬菜信息的匹配验证。
/ 20 同时要保存原始单证2年以上。系统要具有地磅秤数据自动采集功能。
对尚未建立电子台帐的蔬菜商品:市场管理员以蔬菜产地证明或上市凭证作为分批收货依据,按批次收货(同一供应商的同一张凭证或证明上的蔬菜商品为同一批次),登记收货信息;货证相符后将信息录入追溯子系统,建立批次电子台帐;同时系统支持自动将进货信息写入批发商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的功能。3.2.4商品抽检
批发市场按照有关规定在进场蔬菜销售前,对蔬菜进行质量进行抽样检测;检测不合格的,禁止交易,启动召回程序。3.2.5蔬菜市场交易管理
设置蔬菜交易专用登记窗口、移动式登记终端、自助式交易终端机、手持式交易终端等设备进行信息录入。由货主开具成交单、买主凭货主成交单到蔬菜交易登记处或移动式登记终端进行信息登记;采用自助式交易终端、手持式交易终端由货主自行录入交易信息。将蔬菜来源信息与流向信息相关联,交易信息写入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并打印交易凭证。实现电子化结算系统须支持现金交易、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资金结算、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与资金卡合二为
一、在蔬菜出场环节资金流与信息流相对接,买主凭货主开具的成交单、买主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到批发市场结算终端完成写卡、打单、资金结算,确保卡、单信息与货物相一致。
系统要具备批次限量销售、单品批次进销存数据报表及追溯码打印等功能;同时系统要支持摊位间的内部调拨管理等功能。3.2.6 CPU卡服务卡管理
系统要具有CPU卡登记、CPU卡发放、CPU卡注销、信息清除、CPU卡查询等功能;
3.2.7 信息查询分析
系统要具有对市场经营追溯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3.2.8 信息上报管理
批发市场系统负责将按规定采集的经营主体基本信息、蔬菜进场信息、检验信息、交易信息等信息经标准化处理后及时上传至城市追溯管理平台,并在追溯子系统中保留2年以上。3.2.9 系统维护管理
/ 20 系统要提供包括系统基本参数设置、接口标准设置、系统权限设置、角色权限设置、数据安全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设备状态控制管理、数据通讯管理等系统维护与管理功能等。
(四)菜市场追溯子系统
(软件功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功能要求)
菜市场通过对肉类蔬菜进场登记、检验检测、交易结算等环节的业务管理,实现对菜市场肉类蔬菜信息的追溯管理功能。菜市场以交易凭证(屠宰厂或批发市场开具)、蔬菜产地证明或检测合格证明(地产蔬菜进货时)作为肉类、蔬菜来源依据,通过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及人工信息录入,完成进货信息的系统导入、采集及与屠宰厂、批发市场等上游环节的信息对接,同时肉类蔬菜来源信息下传(读入)溯源电子秤,进行商品零售交易,输出带追溯码的零售凭证,完成零售信息与进货来源信息的相互关联。菜市场追溯管理工作的主要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标准农贸(菜)市场追溯业务流程图入场摊户备案肉类蔬菜入场确认否确定批次质量检测数据传送电子秤肉类蔬菜检测登记肉类蔬菜交易打单信息传送实名注册备案是否已建电子台帐是信息标准化整理服务卡发放持卡申报建立台帐录入批次电子台帐生成零售凭证传送市追溯管理平台验货登记写入服务卡导入电子台账写入卖方服务卡标准农贸(菜(市场追溯业务流程示意图
4.1备案、持卡管理
市场零售商户须在市内追溯体系内任意一个屠宰厂、批发市场或菜市场、超市实名备案,签定追溯承诺书,建立零售商信息档案,办理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实行持卡经营,无卡者不得经营。
/ 20 4.2 进场索证验货管理
肉类蔬菜进场时,由菜市场、超市管理员进行索证(屠宰厂或批发市场交易凭证)验货。
地产菜须提供产地证明及检测合格证明。4.3 肉类蔬菜进场管理
对于已建立电子台帐的,通过读取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将信息自动导入菜市场追溯子系统,完成与系统中该批次肉类蔬菜信息的匹配验证。未建立电子台帐的,进货信息由人工录入系统,建立批次电子台帐。4.4 数据下传电子秤
完成进场验货登记后,系统将进场肉类蔬菜品种、进货量、追溯码等信息下传卖场溯源电子秤。系统要支持信息CPU卡读入溯源电子秤功能。4.5 商品销售凭证打印
肉类蔬菜销售时,商户为消费者打印带追溯码的零售凭证,记载市场名称、摊位号、日期、商品名称、追溯码、价格、数量、金额等内容,同时销售信息上传后台,登记商品批次台帐。
系统要具备批次限量销售、单品批次进销存数据报表及追溯码打印等功能;支持摊位间的内部调拨管理。4.6 CPU卡服务卡管理
系统要具有CPU卡登记、CPU卡发放、CPU卡注销、信息清除、CPU卡查询等功能;
4.7 信息查询分析
系统要具有对市场经营追溯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4.8 信息上报管理
菜市场系统负责将按规定采集的经营主体基本信息、肉类蔬菜进场信息、检疫检验信息、交易信息等信息按标准化处理后及时上传至城市追溯管理平台,并在追溯子系统中保留2年以上。4.9 系统维护管理
系统要提供包括系统基本参数设置、接口标准设置、系统权限设置、角色权限设置、数据安全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设备状态控制管理等。
(五)大型超市追溯子系统
/ 20(软件功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功能要求)
大型超市是零售环节追溯节点之一。超市以交易凭证(屠宰厂或批发市场开具)以及蔬菜产地证明及检测合格证明(地产蔬菜进货时)作为肉类、蔬菜来源依据;通过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及人工信息录入,完成进货商品信息的系统导入、数据采集、商品台帐建立以及与屠宰厂、批发市场等上游环节的信息对接;通过商品标签电子称销售、带追溯码零售凭证的输出,实现大型超市商品流向信息与商品来源信息的紧密对接。大型超市追溯管理工作的主要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超市追溯业务流程图经营主体备案肉类蔬菜进货登记否肉类蔬菜仓储加工肉类蔬菜商品销售信息传送实名注册备案是否已建电子台帐是填写凭证信息录入分批存储数据传送电子秤信息标准化整理服务卡发放持卡进货进货验收加工包装商品销售传送市追溯管理平台登记台帐登记台帐追溯码粘贴导入电子台账先进先出批次补货输出零售凭证超市追溯业务流程示意图
5.1经营主体备案管理
对肉类蔬菜供应商及大型超市经营主体进行备案,签订追溯承诺书,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发放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实行持卡经营,无卡者不得经营。供应商已在其他流通节点备案的,不需要重新建档、发卡。5.2进货索证验货管理
肉类蔬菜进场时,由大型超市管理员进行索证(屠宰厂或批发市场交易凭证)验货。地产菜须提供产地证明及检测合格证明。5.3肉类蔬菜进场管理
对于已建立电子台帐的,通过读取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进货信息自动导入大型超市追溯子系统,完成与系统中该批次肉类蔬菜信息的匹配验证。未建立电
/ 20 子台帐的,进货信息由人工录入系统,建立批次电子台帐。5.4 数据下传电子秤
完成进场验货登记后,系统将进场肉类蔬菜品种、进货量、追溯码等信息按批次下传卖场标签电子秤或称重包装设备。5.5 商品销售管理
肉类蔬菜销售时,大型超市为消费者打印带追溯码的条码标签或零售凭证,同时销售信息上传后台,登记商品批次台帐。
系统要具备批次限量销售、单品批次进销存数据报表及追溯码打印等功能; 5.6 商品存储管理
大型超市进货商品须按蔬菜供应商、日期、批次分别存储,不得混批存储。商品出货要严格按批次进行,原则上出货次序要按“先进先出”进行。5.7 分割包装管理
商品须按同一供应商同一批次分割包装,称重包装设备要能支持追溯码打印,能在原有的肉品、蔬菜包装标签上叠加追溯码。5.8 现场分割管理
肉品蔬菜现场分割应按同一供应商同一批次放入同一周转箱内,每一周转箱上有明显的标号,一个标号对应一个追溯码。5.9 信息查询分析
系统要具有对大型超市追溯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5.10 信息上报管理
大型超市系统负责将按规定采集的经营主体基本信息、肉类蔬菜进场信息、检疫检验信息等信息按标准化处理后及时上传至城市追溯管理平台,并在追溯子系统中保留2年以上。5.11 系统维护管理
系统要提供包括系统基本参数设置、接口标准设置、系统权限设置、角色权限设置、数据安全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设备状态控制管理、数据通讯管理等系统维护与管理功能等。
另外针对大型超市经营管理工作的特点其追溯子系统,可采用与超市POS系统整合的系统建设方案,即在统一商品收货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在二个系统间建立数据接口或信息导入导出传递规范,使整个追溯管理作业,由二个系统共同
/ 20 完成。如参考方案:大型超市追溯子系统提供刷卡、信息导入、批次台帐及追溯码管理功能,同时提供批次追溯码等信息的导出功能,超市的POS-MIS管理系统可根据追溯子系统导出的信息,在商品销售标签(含制作标签)上加上追溯码。
(六)、团体采购追溯子系统
(软件功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功能要求)
在团体消费单位(大中型企业、政府机关、学校、餐饮企业、肉类、蔬菜制品加工厂等)通过对肉类蔬菜持卡采购、收货刷卡验货等业务管理,在团体采购企业建立起以进货确认、领用管理为核心内容的追溯子系统。团体采购追溯管理工作的主要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团购追溯业务流程图团购主体备案持卡采购索证验货电子台帐库存管理信息传送实名注册备案商品交易卡证审核读卡信息货品入库信息标准化整理服务卡发放中心结算商品验货登记台帐领用、损耗传送市追溯管理平台信息写卡凭证领取信息录入库存台帐团购追溯业务流程示意图
6.1主体备案、持卡采购管理
团体消费单位到上游节点企业(屠宰厂、批发市场或菜市场、超市)进行实名备案登记,签订追溯承诺书,办理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持卡进行采购。6.2索证验货管理
肉类蔬菜收货时,由企业管理员进行索证(交易凭证或零售凭证)验货,货证相符后读取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将信息自动导入追溯子系统,完成与系统中所属批次肉品信息的匹配验证。6.3电子台帐管理
对读卡导入追溯系统的采购信息,系统会自动登记批次台帐;对未建立电子台帐的,进货信息由人工录入系统,建立批次电子台帐。
/ 20 6.4信息上报管理
团体采购系统负责将按规定采集的经营主体基本信息、肉类蔬菜收货进场信息等信息按标准化处理后及时上传至城市追溯管理平台,并在追溯子系统中保留2年以上。
6.5信息查询分析
系统要具有对企业有效信息的查询、分析功能。6.6系统维护管理
系统要提供包括系统基本参数设置、接口标准设置、系统权限设置、角色权限设置、数据安全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设备状态控制管理、数据通讯管理等系统维护与管理功能等。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