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机草莓种植技术
有机草莓种植技术
传统普通塑料大棚草莓栽培收益低,但是有机草莓高投入、高收益的高效栽培模式,风险更大。由于草莓不耐贮运,非常适合在大城市市郊发展,且近年来兴起的顾客现场亲自采摘的有机草莓采摘观光园的模式更是非常火爆。今天我们将说一下有机草莓的种植方法。
1.大棚有机草莓种植土壤管理
为避免土壤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做到有机栽培,栽培基质选用草炭和珍珠岩,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为提高草莓根系对营养的吸收效果,可在栽培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物菌肥如金宝贝微生物菌肥使用。因为栽培需要大量的育苗有机基质,因此基质土将通过金宝贝基质土发酵剂获得。通过基质土发酵剂可将禽畜粪便、落叶树皮、生活有机垃圾等充分利用并且为草莓种植者提供廉价的有机基质。通过有机物发酵得到的基质土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和菌体,可以促进后期草莓苗木的生长。播种前要向装有基质的营养钵中浇透水以保证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2.大棚有机草莓种植果实管理
传统地栽草莓匍匐于地面,草莓果实离地面近甚至贴着地面,不卫生,果实不宜被人发现,果实的观赏效果差;而且,人们采摘拍照时需弯腰,非常不便。为克服传统地栽草莓的缺点,利用钢架栽培床栽植草莓时,将草莓果实整理在钢架栽培床两边离地面0.8-1.2米左右高处垂直悬挂,提高观赏性。光照对草莓的颜色、含糖量等至关重要。传统地栽草莓匍匐于地面,通风透光较差,光合作用较差,导致草莓着色不均匀,含糖量不高。在钢架栽培床栽植的草莓应该保持透光和通风都比较好、这样草莓光合作用强,光合产物积累多,草莓着色才好。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新型高科技肥料来增加果实品质,但是化学肥料不能用。所以我们建议一些微生物肥料如金宝贝果实增甜剂等来提高商品的经济价值。
3.大棚有机草莓病虫害防治
合理安排草莓行间距,采用高畦种植,保证行间距。草莓病虫害防治得有间距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一般每亩种植草莓6000一7000株。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植株病叶及病秧,带出棚室集中深埋。在园区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挂设色板、银灰色地膜等,可有效的诱杀或趋避害虫。在温室内悬挂硫磺熏蒸罐和二氧化碳发生器,可防治草莓白粉病发生。农业生产中清除的老叶、病叶及病秧应集中处理,可采取深埋或堆沤。拉秧后利用移动式臭氧农业垃圾无害化处理装置、对植株残体进行粉碎和臭氧消毒,从而实现清洁田园、病虫源头控制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第二篇:草莓种植技术
草莓种植技术
一、简介
草莓(strawberry),又叫洋莓、地莓、地果、红莓等,在园艺上属浆果类果树,原产欧洲,20世纪初传入我国而风靡华夏。草莓外观呈心形,其色鲜艳粉红,果肉多汁,酸甜适口,芳香宜人,营养丰富,故有“水果皇后”之美誉。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有匍匐枝,复叶,小叶3片,椭圆形。初夏开花,聚伞花序,花白色或略带红色。花托增大变为肉质,瘦果夏季成熟,集生花托上,合成红色浆果状体。
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常绿草本。主要种类有东方草莓、森林草莓、绿色草莓、智利草莓和威州草莓。分布于北半球和南美洲,以欧洲最多,美国、日本、朝鲜、墨西哥、加拿大等次之。中国多在大、中城市郊区种植。栽培品种多为威州草莓和智利草莓及其杂交后代。草莓植株矮小,有短粗的根状茎,逐年向上分出新茎,新茎具长柄三出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或淡红色。花谢后花托膨大成多汁聚合果,红色或白色,球形、卵形或椭圆体形,其中着多数种子状的小瘦果。喜温暖湿润和较好阳光,不耐严寒、干旱和高温。根系由新茎和根状茎上的不定根组成。根状茎3年后开始死亡,以第2年产量最高,3年后降低。秋季用匍匐茎繁殖。壮苗定植,施足基肥,收获一季即行更新,可连年高产。露地和温室保护地栽培均可。采用茎尖和花药培养可在短期内获得无毒苗和加速新品种繁育。草莓果实富含维生素C、铁及多种矿物质。可鲜食和制果酱、果汁、果酒;鲜果速冻可保质贮运。
二、吃草莓的好处
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洋莓,原产于南美洲,我国是在20世纪初才引进的。草莓品种繁多,有2000多个品种,果实鲜红美艳,柔软多汁,甘酸宜人,芳香馥郁,有“水果皇后”的美誉。草莓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有效成分,每百克鲜果肉中含维生素C60毫克,比苹果、葡萄含量还高。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果胶等营养物质。此外,草莓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PP以及钙、磷、铁、钾、锌、铬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部分微量元素。草莓是人体必需的纤维素、铁、钾、维生素C和黄酮类等成分的重要来源。草莓又叫红莓、杨莓、地莓等,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泛称,全世界有50多种。
草莓营养丰富,含有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此外,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每100克草莓中就含有维生素C60毫克。草莓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作用。草莓还含有果胶和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通畅大便。
草莓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草莓的吃法很多。
三、草莓适应的环境
草莓需要种植在阳光充足,温暖的环境中。另外土壤的疏水性要好。如果要种在地里,注意不要用以前种过马铃薯的地,因为草莓容易感染上马铃薯上的一种病菌。
当草莓结果的时候,需要把草莓和土壤分离开,所以在花盆中种植草莓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选一个多用途花盆,在盆中土壤的表面铺上一层石头,这样在浇水的时候就不容易把泥土溅到草莓上了。如果是种在土里,可以用一些干草,或者垫子保护一下草莓 草莓的护理
一旦草莓开始结果,变红后,要注意不要让鸟啄食,因为鸟容易发现红色的东西。在草莓上接个网,或者用一个木筐罩在草莓上。但是如果家里有暖房,可以把草莓移到暖房中,这样会更好。草莓也更容易结果。等草莓结果期过后,可以把它们移出暖房,放在室外过冬。从某种角度说,如果草莓植株经受一些霜冻的话,更利于来年提高产量。
草莓是很容易栽培的植物,可以移植。有时可能会发现植株有黄叶子,但是不要担心,只要摘除就可以了。在冬天,一直可以保留黄叶子,直到来年春季有新叶子长出后,再摘除死掉的黄叶子,并注意浇水,除草,和灭虫。
还可以把草莓种在植物袋里,但一定要浇水均匀,防止鸟啄食草莓和虫害。植物袋里的泥土很容易变干,需要经常检查,保证泥土的湿润。
如何种草莓
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土壤深度大约在8-10英寸。
大棵型的草莓,行距要在12英寸,株距约在18英寸为好。要及时摘除植株的藤蔓,以利于草莓的结果。草莓的产量有周期性,所以最好在种植的头几年培植一些新植株。
如果不喜欢管理草莓,就可以每隔18-24英寸种一棵草莓,这样草莓就可以随处蔓生。当然会显得有些零乱,草莓也不大。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摘除一些藤蔓。
在秋天,要在植株上铺上一层土,防止霜冻。等土壤上冻后,可以再在植株上铺3-4英寸厚的干草。到第二年的春天,当有新叶子长出后,再移去干草。等天气转暖,并稳定后,在移去植株表层的覆盖土壤。但要在行间留一些干草,以防止野草的生长和保持土壤的水份。
四、草莓露天种植技术
草莓露地栽植是一种普遍的栽培方式,周期短,管理容易,投资少,成本低,用工少。前茬多是蔬菜、小麦等早熟作物,也可以在幼龄果园内间作。
一、园地选择和整地: 草莓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非常强,一般土地都能种植。但草莓具有喜光、喜水、喜肥、怕涝的特点,故园地多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土质疏松,排灌方便,光照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草莓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适宜的PH值为5.5-7.0。前茬作物以豆类、瓜类及小麦为宜,应尽量避免与西红柿、茄子、青椒、土豆等茄科作物轮作。
七、八月份栽植前彻底清除杂草,细致整地,施足底肥,提高地力,以满足整个生长周期对养分的要求。一般亩施腐熟鸡粪5方以上,过磷酸钙50公斤,复合肥30公斤,将底肥撒均后深耕20-25厘米,耙平盖实,耕翻前每亩用2公斤辛硫磷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处理完后整地作畦。作畦一定要精细,否则会严重影响秧苗栽植成活率和缓苗后的生长。做到畦面、畦埂平直,土壤细碎平整,栽苗前2-3天灌水洇地,沉实土壤。
草莓露地栽培方式分为平畦和高畦两种,平畦畦宽1.3--1.5米;高畦畦宽0.8----1.0米,畦面宽0.40---0.50米,畦沟宽0.40----0.50米,畦高0.15---0.20米,畦不宜过长,一般30--50米,避免灌溉困难。
二、秧苗定植:
1、定植时期:8月上旬-9月上、中旬。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定植时间不同,北方地区应及早定植,保定地区以8月中旬-9月上中旬定植为宜。
2、定植密度:亩栽苗7000----10000株。平畦:每畦栽4行,行距0.30---0.35米,株距为0.20---0.30米;高畦:每畦栽2行,行距0.25---0.30米,株距为0.15---0.25米。
3、定植方法:应选择在阴天或下午四五点钟以后进行定植,以避免阳光曝晒。秧苗应选择具有3-5片叶,新根10条以上,顶芽饱满的无病壮苗进行栽植。栽植深度是秧苗成活的关键,栽植过深过浅,都会造成秧苗死亡,正确的方法是将秧苗根颈部与地面平齐,弓背向外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并让根系充分伸展开,栽后用力压实土壤,栽完后立即浇透水,并连浇3-4天。浇水后及时检查,对淤心苗、露根苗、歪倒苗按要求重新栽好。定植后,如遇晴天烈日,最好用苇帘或带叶树枝进行遮阳。
三、栽植后的管理: 草莓的生育周期短,产量又较高,加之喜肥、喜水,必须加强以土、肥、水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工作。
1、冬前管理: 草莓定植成活后,及时浅耕锄草,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及匍匐茎,集中销毁,有两片新的展开叶时,每亩追施N、P、K复合肥10-15公斤,9月下旬至10上旬再追肥一次,用量相同。若秧苗定植较晚,可以将两次肥料并为一次施入,用量酌减,以两片新的展开叶期施入为最好。除施肥后浇透水外,平时也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度。覆盖防寒,以使草莓秧苗带绿越冬,并保持土壤水份。入冬前需要进行地膜覆盖,这也是一项增产技术。保定地区覆盖时间为11月下旬,在覆盖前浇一次封冻水,并每亩施入复合肥20公斤,以利春季发芽,待地表稍干,用0.008-0.0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覆盖,按畦的宽、长盖在苗上,地膜要拉紧铺平与畦面紧贴,膜的四周用土压严。
2、春季管理: 早春秧苗开始萌芽时撤除地膜,保定地区在3月中下旬进行破膜提苗,即在膜上对准膜下的苗株,将膜拉开一个小洞,不可过大,再用手指顺小洞口将膜下的苗叶拢至膜上,并要露出芽心,地膜留在原处压紧,继续覆盖,并擗掉干枯老叶。(1)、施肥浇水: 破膜提苗后,一般土壤较湿,不要急于浇水,开春第一水可推迟到现蕾期,但也应注意,早春风多,气候干旱,随时检查土壤墒情,当地表干燥时,即应及时浇水。
从现蕾期到初花期需水较多,浇水应足,果实收获期如遇干旱需浇水,应在采收后的傍晚、夜间或第二天早晨浇水为宜。但要浇小水,以防果实被浸泡造成烂果,如有条件最好采用滴灌,效果更好。
现蕾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0-15公斤,果实膨大期,再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0-15公斤,花期后至结果期喷0.3%磷酸二氢钾3-4次,以提高座果率,改善果实品质。
(2)、其它管理:在早春至采果期,应加强植株管理,摘除老叶、病叶、去除匍匐茎,摘除花序上后期的花,这样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3)、采收: 草莓露地栽培成熟期多集中在5、6月份,此时气温高,天气炎热,为了保持果实的新鲜,采收要在温度较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这样可以提高草莓鲜果的保鲜率和完好率。
http://www.xiexiebang.com/s?tn=jxsd&ie=gb2312&bs=%C8%E7%BA%CE%D4%D4%D6%D6%B2%DD%DD
五、大棚草莓种植技术
一、品种选择
选择浅休眠期的大果型品种,如丰香、明宝、春香、久能、硕丰、新都1、2号、新明星等。
二、培育壮苗
8月上中旬,选择草莓匍匐茎上前期生长的健壮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或塑料钵中进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钵土保水性、透气性好,草莓移植后需覆盖遮阳网降温。草莓活棵后适当控制肥水,到9月份,及时除去遮阳网以防徒长。
三、整地定植
定植前。对定植大棚内土壤进行耕翻。同时亩施腐熟厩杂肥3000~4000kg,复合肥50~60kg作基地,然后作畦,畦宽(连沟)1米,6米宽标准大棚可作6畦,畦沟深25~30cm。9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前在畦面上铺地膜,在地膜上打孔栽植。每畦栽2行,行株距为25cm×20cm,每亩栽7000株左右,定植时,要使花序朝向沟也,栽深以根颈与土面平为准,不能将苗心埋入土中。
四、田间管理
1、控温。于10月中旬开始扣膜保温。采用双膜覆盖,定植初期,要求白天25~30℃,夜间不低于12℃,结果期白天20~23℃,夜间不低于5℃。
2、控湿。相对湿度维持在50%左右。
3、浇水。果实膨大期。草莓需水增大,可采用滴灌的方式浇水,使7~8cm以上土层呈湿润状态。
4、追肥。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定植活棵后,浇施0.5%复合肥液,采收后20天左右,再追肥1次,可根据具体情况用0.2%磷酸二氢钾加0.4%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
5、植株调整。草莓生长期须及时摘除匍匐茎、老叶、病叶及采果后的残留花萼;每株草莓选留2~3个健壮分蘖,及时抹去其余分蘖;去掉低级位小花。
6、人工授粉。草莓开花期间,于每天上午8~9时用毛笔涂抹花朵,可明显提高产量和好果率。最好在棚内放蜂。完成授粉。
7、防治病虫害。低温多雨天气,草莓易发生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对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此外,还要注意及时防治蚜虫。
8、喷激素。于草莓第一心叶生长及开花时分别喷施10×10-6赤毒素溶液,不仅增产效果明显,而且可提高果实品质。
9、补光。寒冬季节,在小棚内每隔1.5米设置1个60瓦的灯炮进行加温补光,可使小棚内最低气温维持在5℃左右,采收期提前20天左右。
病虫害防治
虽然采用大棚种植草莓优点很多,但也有不足之处,因棚内高温多湿,易为病虫害发生创造极有利的环境条件。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实现大棚草莓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
叶斑病,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00倍液,十天后再喷一遍。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200克对水75千克进行喷雾。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叶柄。叶片上卷呈汤匙状。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开完全花,果实不膨大,呈瘦长形;幼果失去光泽、硬化。近熟期草莓受到为害会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对策:在发病中心株及其周围,重点喷布波美0.3度石硫合剂。采收后全园割叶,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灵5000倍液等。
灰霉病,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病。在膨大时期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密生灰霉使果实软化、腐败,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对策:于现蕾到开花期进行,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500倍~700倍液等喷雾。
根腐病,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支柱在中间开始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根的中心柱呈红色。
防治对策: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间菌源基数,减少传染机会。
黄萎病,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无比。随后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对策:严格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用氯化苦13.5升~20升或太阳能覆盖薄膜灌水进行土壤消毒;已发病者必须拔除烧毁。
蚜虫,它对草莓为害是因吸取汁液使果实生育受阻,同时也因蚜虫排出甘露而让叶、果受到污染。另外,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的媒介。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消灭杂草。开花前喷布50%辟蚜雾2000倍液,共喷布1次~2次。
红蜘蛛,草莓受害的以红蜘蛛、黄蜘蛛为主。尤其红蜘蛛为害更多,叶片初期受害时出现小灰白点,随后逐步扩大,使全叶片布满碎白色花纹、黄化卷曲,植株矮化萎缩,严重影响生长。
防治对策:花序初显时,可喷0.3度石硫合剂,隔七天再喷一次。采果前用残毒低的20%增效杀灭菊酯5000倍~8000倍液,喷二次,间隔五天。注意采果前二周禁用农药。
1、草莓苗期病害
主要是炭疽病、猝倒病、茎枯病、叶斑病。发病原因是地面温度过高,一般在七八月份,温度在35℃以上发病严重,特别是在雨后发病更为突出。对苗期的病害,生态防治可间作高秆作物或用遮阴网。药物防治:苗期最有效、最安全的药剂是25%卡菌丹,667m2用50g对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这种药剂有独特的杀菌、杀病毒作用,效果明显,可与1∶3∶240倍的波尔多液、70%的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90%的乙磷铝粉剂600倍交替使用,间隔15天喷1次。育苗前可用20%的土菌一次净粉剂500倍作土壤处理。发病高峰期可用20%的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喷施作土壤处理。
2、草莓白粉病
该病是高温、高湿、不透光、不通风引起的。其特征是果、茎、叶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物。生态防治,调控室内温度,改善通风条件。药剂防治,扣棚膜后喷70%的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加3.4%白粉净乳剂1000倍,可与64%的瓜粉安加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交替使用,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开花前可使用进口的43%好力克乳油3000倍进行防治。花期至采收期,严禁使用高毒农药或残效期长的农药。可使用烟熏剂,用硫磺粉250g加锯末500g,混装4份,封好棚点燃即可。
3、灰霉病、褐腐病
灰霉病是大水漫灌、湿度大、不通风引起的。特征是先烂果,后烂果柄。褐腐病特征是先烂果柄,后烂果。生态防治,主要是通风透光,控制湿度,合理密植。药剂防治,可用40%的灰霉菌克1000倍,或用20%的嘧霉胺悬浮剂,667m2用60g,或用50%的灰必脱可湿性粉剂1500倍。花后防治可用45%的百菌清烟熏剂,667m2用量为每次300-400g,7―10天喷1次,共喷2-3次,或用25%的瑞毒霉1000倍,或用23%的疮孔流康悬浮剂2000倍。
4、蛇眼病
该病是高温造成的。特征是开花后不坐果,坐果后发黑。生态防治,控制温度在22℃左右。发病高峰期可用药剂防治,667m2用40%的灰霉菌克1000倍或用70%的进口甲基托布津800倍,或用23%的疮孔流康悬浮剂2000倍。
5、草莓病毒病
从苗期开始加强药剂防治,减少病毒传播介体,可用菌毒A3000倍、菌毒王中王3000倍、菌毒清2000倍、植物灭毒灵300倍等。通过实践,防治效果好的是植物灭毒灵。
6、线虫病
目前防治效果较好的是5%灭可磷颗粒剂与基肥混用,持效期可达80天,安全可靠。
7、红蜘蛛、蚜虫
防治红蜘蛛可用5%尼索朗乳油2000倍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6000倍。防治蚜虫可用1%苦参碱醇,667m2用50ml,或用10%吡虫啉3000倍;开花后可用熏蚜1号在夜间进行点燃。
注意事项:①因棚内温度高,药剂防治应在早晨10时前、下午3时后进行,温度在18-22℃,湿度在50%-60%,选晴天进行。②利用烟熏剂杀菌杀虫,可在夜间进行,温度不超过15℃为宜。
第三篇:有机辣椒种植技术(本站推荐)
有机辣椒种植技术
1.栽培技术措施 1.1培育壮苗
1.1.1育苗方式
采用塑料大棚和温室等方式育苗。
1.1.2种子消毒与催芽
晒种后,用50—55℃温水浸种15—20分钟,再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5 分钟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纱布包好,再用干净的湿毛巾包上,放在25℃—30℃处催芽,每天检查并用温水淋洗,过3—5天胚根露出种皮,即可播种。
1.1.3营养土配制及床土消毒
用充分腐熟鸡粪40%和肥沃疏松园土60%经充分摊晒日光消毒,过筛后掺均匀。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再加10%草木灰。播种床耙平踏实后,均匀铺3—4㎝厚营养土;苗床先经深翻,浇水后覆盖地膜、上扣苗棚闭棚升温 7—10d,撤去地膜,再铺床土育苗。
1.1.4播种和育苗
播种要求做到:床土平,底水足,覆盖好。床土整平以后,底水一定浇足,出苗前不补充浇水。底水应达到10㎝深床土饱和。撒种要均匀,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8—22g(以干种计算),撒完种过10—20分钟再覆土,厚度为0.7—1㎝,覆土后盖不含氯的地膜保墒,保持高温高湿的环境。
1.2苗期管理
1.2.1幼苗期管理
温度:辣椒播后白天气温保持在25℃—30℃。80%出苗后即可揭膜降温,创造光照充足、地温适宜、气温稍低、湿度较小的环境,白天23℃—25℃,夜间15℃—17℃。子叶展开到第1片真叶露尖,将温度控制在白天18℃—20℃,夜间10℃—15℃。第1片真叶出来后保持白天25℃左右,夜间17℃—20℃。移苗前4—6天降温炼苗,逐渐降到白天18℃—20℃,夜间13℃—15℃。水分:齐苗后浇齐苗水保湿,在播种水浇足的情况下,移植前一般不浇水,秧苗缺水时选择晴天少量浇水,浇水后应保湿,保持床土不干燥,同时防止空气湿度过大;移植前一天可轻浇一次水,以利起苗。1.2.2成苗期管理
温度:缓苗期:分苗后提高温度,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条件下促进缓苗。白天保持25℃—30℃,夜间20℃。旺盛生长期:白天气温25℃—27℃;夜间气温17℃—18℃。炼苗期:定植前1周左右进行低温炼苗,揭去所有覆盖,使辣椒苗在露地条件下生长。水肥:移苗后在新根长出前不要浇水,新叶开始生长后可根据幼苗长势,土壤墒情,适当用喷壶浇水。定植前15—20天结合浇水用纯沼液兑水3倍喷施。
1.3整地施肥和定植
1.3.1整地施肥覆膜
定植前15—20天,选择非茄科作物茬口的地块,翻耕晒土;整地、做畦和覆地膜要求仔细、平整,畦沟深度20—25㎝。肥料使用应符合GB/T19630的要求,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饼肥300㎏、磷肥50㎏、钾肥20㎏。然后深耕起70—100㎝宽的高畦,畦上覆盖无氯地膜,架设大棚、防虫网闭棚升温7天左右,进行病原菌杀灭。大棚膜、防虫网选用不含氯材料。
1.3.2定植
大棚定植选择2月上中旬地温稳定在7℃—8℃时定植;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在3月底、4月初地温稳定在15℃—17℃时定植。定植选在晴天中午进行,高温季节选在下午进行。定植密度在畦上定植双行,株距25㎝。定植时使辣椒两排侧根与畦沟垂直。
1.4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浇足定植水,门椒座住之前不浇水,浇水也是在植株出现萎焉、需补充水分时,选择晴天浇小水。门椒座住以后,开始小水勤浇,保证辣椒生长发育的需求。根据天气确定浇水时间,气温低时选择在上午进行,高温时选择早晨进行;进入盛果期加大浇水量,防止大水漫灌,雨前挖好排水沟,防止大雨造成土壤积水。露地栽培雨后及时扶苗,用清水洗去植株上污泥。进入盛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亩顺水追施水量1/3的沼液或腐熟饼肥50㎏,每7—10天浇一次水,隔一水追一次肥。
定植后每隔10天喷1次沼液3倍稀释液兑1%白糖,进行叶面追肥,增加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初花期利用蜜蜂传粉或用手持震荡器辅助授粉,门椒座住后及时打掉门椒以下侧枝,生长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适当疏剪过密枝条。来源:中国有机农业网
第四篇:有机辣椒种植技术
有机辣椒种植要素
第一部分:种植前工作
QC.1产地选择
有机辣椒生产基地应选择空气清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良好植被的优良生态环境,避开疫病区,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T 15618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符合GB/T 5084Ⅴ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达到GB/T 30954二级标准和GB/T 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准许浓度。软盘育苗地宜选择坐北朝南、近水源的坡园地。
辣椒忌连作,因此场地应在3—5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茄子、土豆、番茄、烟草),富今有机质、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灌能排、雨季不积水、旱季不缺水。
GT.1 耕土
必须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和营养条件,定植前翻地10~15cm深。亩施厩肥5000kg,可掺施过磷酸钙15kg~20kg,短灌、短排作沟渠,沟沟相通,使雨后田间不积水。
深耕细耕土地,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展,同时可将土表层中的病原菌和害虫翻入底层杀死,表层土粒要细碎,平整、无大块,不出现坑洼,这样才有利于将地膜紧贴在畦土表面,发挥覆盖效果。
QP.1 品种选择
禁止使用转基因或含转基因成分的种子,禁止使用经有机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的种子和种苗,种子处理剂应符合GB/T 19630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如湘研1号、湘研11号、更新一号、杭州鸡爪椒等。
第二部分:种植工作 播种期
ZY.1种子消毒与催芽 采用塑料大棚和温室等方式育苗。晒种后,用50~55℃温水浸种15~20min,再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5 min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纱布包好,再用干净的湿毛巾包上,放在25~30℃处催芽,每天检查并用温水淋洗,过3~5d胚根露出种皮,即可播种。
每亩种子量为尖椒20克,泡椒、圆椒各30克。种子处理的顺序步骤为:剪开种子袋,取出种子晒1~2小时(晒种子是为了提高发芽率),然后放在55~60℃的温水中浸泡,水温降至36℃前,不断搅动,约浸10小时。捞起种子并放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灭杀病毒,20分钟后取出种子,用清水冲洗数遍,至手握种皮感觉不滑腻为止,即进行催芽。播种前要先将培养土装入软盘(100孔)中,刮平稍压,然后用喷水壶浇水,待水渗透后即可播种。每10克种子播12~16张软盘,一般采用点播。播种后覆盖一层0.5厘米左右的椰衣渣或细土,再用长一寸左右的碎稻草,覆于软盘表面,最后盖上遮阳网或塑料地膜。盖塑料地膜要搭拱形竹架,拱足及两端开口处不遮盖,有利通气。
ZY.2 营养土配制及床土消毒 用充分腐熟鸡粪40%和肥沃疏松园土60%经充分摊晒日光消毒,过筛后掺均匀。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再加10%草木灰。播种床耙平踏实后,均匀铺3~4㎝厚营养土;苗床先经深翻,浇水后覆盖地膜、上扣苗棚闭棚升温 7~10d,撤去地膜,再铺床土育苗。
播种后3~4天,每天淋水1~2次,保持湿润。出苗后,1周内可全部揭除遮盖物,增加光照,同时要控制浇水,降低湿度,促进幼苗根系向下深扎。当播种15天左右,幼苗生长旺盛,应保证水分、养分供应。每天淋水一次,可结合淋水喷2~3次0.1%~0.2%的挪威复合肥营养液。20天后开始控水、控营养,提高幼苗定植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缩短还苗返青时间。25天左右,当幼苗长有6片真叶时,便可移植。
ZY.3 播种和育苗 播种要求做到:床土平,底水足,覆盖好。床土整平以后,底水一定浇足,出苗前不补充浇水。底水应达到10㎝深床土饱和。撒种要均匀,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8~22g(以干种计算),撒完种过10~20 min再覆土,厚度为0.7~1㎝,覆土后盖不含氯的地膜保墒,保持高温高湿的环境。
幼苗期
YM.1幼苗期管理 温度:辣椒播后白天气温保持在25~30℃。80%出苗后即可揭膜降温,创造光照充足、地温适宜、气温稍低、湿度较小的环境,白天23~25℃,夜间15~17℃。子叶展开到第1片真叶露尖,将温度控制在白天18~20℃,夜间10~15℃。第1片真叶出来后保持白天25℃左右,夜间17~20℃。移苗前4~6d降温炼苗,逐渐降到白天18~20℃,夜间13~15℃。水分:齐苗后浇齐苗水保湿,在播种水浇足的情况下,移植前一般不浇水,秧苗缺水时选择晴天少量浇水,浇水后应保湿,保持床土不干燥,同时防止空气湿度过大;移植前一天可轻浇一次水,以利起苗。
YM.2成苗期管理 温度:缓苗期:分苗后提高温度,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条件下促进缓苗。白天保持25~30℃,夜间20℃。旺盛生长期:白天气温25~27℃;夜间气温17~18℃。炼苗期:定植前1周左右进行低温炼苗,揭去所有覆盖,使辣椒苗在露地条件下生长。水肥:移苗后在新根长出前不要浇水,新叶开始生长后可根据幼苗长势,土壤墒情,适当用喷壶浇水。定植前15~20d结合浇水用纯沼液兑水3倍喷施。 施肥
SF.1整地施肥覆膜(基肥)一般以腐熟的鸡粪或饼肥最佳,其次是猪牛粪、火烧土等。用酵素菌及过磷酸钙堆制发酵,成熟后施用,亩施500~750公斤。
定植前15~20d,选择非茄科作物茬口的地块,翻耕晒土;整地、做畦和覆地膜要求仔细、平整,畦沟深度20~25㎝。肥料使用应符合GB/T 19630的要求,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饼肥300㎏、磷肥50㎏、钾肥20㎏。然后深耕起70~100㎝宽的高畦,畦上覆盖无氯地膜,架设大棚、防虫网闭棚升温7d左右,进行病原菌杀灭。大棚膜、防虫网选用不含氯材料。
对肥力中等的菜田,每亩应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约含有机质700—850kg,氮25—30kg。磷10—13kg,钾25—30kg。为提高肥效,应将底肥集中穴施或沟施,不要进行分散性全田铺施。施肥不能过浅过深,以土层10—15cm深为好。
SF.2 追肥 辣椒的追肥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追肥应是速溶性的复合肥和发酵的人畜粪尿溶液,一般都随水追施,5—7天追一次,化肥的浓度为0.5%,粪肥为二成稀,如果发现植株黄化矮小,应喷施浓度为0.3%—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提苗,在中后期5—7天喷施一次,有增产延长供应期的效果。
作畦铺膜
PM.1 铺膜 畦高以10—20cm较为适宜,畦宽一般在100—120cm为佳。膜该宜在定植前7—10天进行,不宜在大风天气进行,防止大风破坏地膜。膜盖好后,定植之前,应在膜上适当压一些泥土,防止大风吹坏地膜。
PM.2 地膜保护除杂草 辣椒定植后,畦面上的地膜常因田间操作原因出现裂口,影响地膜覆盖效果。因此,除在进行田间操作时应小心,尽量不损坏薄膜外,一旦发现破裂,要及时用土压制,定植孔破损出,杂草易在压膜土壤处生长,果如草长大再除会造成地膜大面积破坏。
定植
DZ.1 定植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略偏酸性的砂壤土地块。大棚定植选择2月上中旬地温稳定在7~8℃时定植;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在3月底、4月初地温稳定在15~17℃时定植。定植选在晴天中午进行,高温季节选在下午进行。定植密度在畦上定植双行,株距25㎝。定植时使辣椒两排侧根与畦沟垂直。
浇水
JX.1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浇足定植水,门椒座住之前不浇水,浇水也是在植株出现萎焉、需补充水分时,选择晴天浇小水。门椒座住以后,开始小水勤浇,保证辣椒生长发育的需求。根据天气确定浇水时间,气温低时选择在上午进行,高温时选择早晨进行;进入盛果期加大浇水量,防止大水漫灌,雨前挖好排水沟,防止大雨造成土壤积水。露地栽培雨后及时扶苗,用清水洗去植株上污泥。进入盛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亩顺水追施水量1/3的沼液或腐熟饼肥50㎏,每7~10d浇一次水,隔一水追一次肥。
定植后每隔10d喷1次沼液3倍稀释液兑1%白糖,进行叶面追肥,增加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初花期利用蜜蜂传粉或用手持震荡器辅助授粉,门椒座住后及时打掉门椒以下侧枝,生长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适当疏剪过密枝条。
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实行无害化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必须符合GB/T 19630要求,杜绝使用禁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BC.1苗期病害防治 主要为猝倒病及立枯病,发现少量病株立即拔除: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每7 天—10天喷一次,连喷2次。
BC.2猝倒病 进行种子、床土壤消毒,或选用无病新土育苗;加强苗床管理,提高苗床温度,降低棚内湿度,严防幼苗徒长,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发病初期用大蒜汁25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井冈霉素1000倍液喷洒,一周后再喷一次。
BC.3蚜虫、病毒病 发虫前悬挂黄板诱杀,植株喷肥皂水、辣椒水驱蚜,及时发现蚜虫并喷药消灭蚜源,减少病毒扩展。
症状:病株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畸形四种类型。以花叶型为主,病株叶片绿色消退,产生黄绿色相见的斑驳或黄褐色环斑,幼叶受害变窄小,叶缘上卷。叶脉皱缩畸形,叶面凹凸不平。病株比健株明显矮小,少数病株叶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防治措施:①抪种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3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②尽量减少农事操作,以免造成人为传播;③该病在田间主要靠蚜虫、螨类传播,故应在前期传毒害虫刚出现时作好防虫灭病工作。防治药剂可选用20%病A500倍液,加10%的一遍净可湿性粉剂或20%的灭蚜松可湿性粉剂,配成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BC.4灰霉病 加强大棚湿度管理,及时通风排湿,浇水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适当稀植,及时摘除植株下部多余枝叶,保持植株通风透光性;发现病株适当控制浇水,亩用10%速克灵、45%百菌清250g或3%噻菌灵150g等烟剂熏烟3~4h,或叶面喷施2%春雷霉素500倍液、1/10000硅酸钾溶液、80%碱式硫酸铜可湿粉8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BC.5疫病 严格种子和苗床消毒,或选用无病新土育苗;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阻挡土壤萌发孢子向上扩散;下午闭棚速度不宜过快,减少叶片结露;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土壤过湿,棚内空气湿度大时,及时放风排湿,施入生石灰调酸;发病初期可用大蒜汁25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井冈霉素1000倍液、80%碱式硫酸铜可湿粉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粉600倍液,每隔7~10d全株喷药1次,连续2~3次,或亩用45%百菌清烟剂250g熏烟。
BC.6辣椒青枯病 症状:病株叶片中午萎蔫,傍晚恢复正常,2—3天后植株逐渐枯死,但叶片仍保持绿色,只是颜色较淡,无光泽,故称为青枯病。切断病茎可见维管束呈褐色,用手挤压断面有白色粘液渗出,为病菌的脓液,防治措施:①与禾本科作物轮作;②种植抗病品种;③改良土壤,对酸性土壤应结合整地亩667平方米施入60—80kg石灰,以消毒土壤,并使土壤呈碱性;④出现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在病窝周围撒入适量石灰,防止病菌蔓延;⑤发现病初期用浓度为200ml/kg的硫酸链霉素或20%叶青双800倍液浇根,每株浇250ml左右。隔7天后再浇一次。
BC.7辣椒炭疽病 症状:受害叶片初为渍状斑点,后逐渐发展成边缘褐色,小间灰白色近圆形病斑,病斑上轮生小黑点。病叶易脱落,果实发病初呈现水渍状黄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凹陷病斑。病斑上有同心轮并密生小黑点,湿度大的病斑上可看到浅红色粘稠物,干燥时病斑干缩破裂。防治措施:①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②进行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2℃温水浸种12分钟,并用占种子重0.3%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搅拌种;③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及时除去老病叶和病果;④可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3次。
BC.8 病虫害综合防止的关键环节
1、清洁田园。罢园后的所有病残体在远离田块,水源处挖坑深埋或烧毁。
2、轮作:最好是与水稻轮作。
3、种子消毒:温汤浸种55℃温水浸种15分钟,药剂浸种1%猛酸钾10分钟,0.1%硫酸铜5分钟,10%磷酸三钠20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净。
4、苗床防病
①灌根或喷淋:苗床发现少量瘁倒病时,拔除病苗,床内及时灌根或喷淋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72.2%普力克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②带药定植:定植前2—3天,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喷雾。
5、土壤消毒:土壤要烤晒过白。
6、水分控制:及时排净田间的积水,做到深沟高畦;灌水时要用洁净的水,要灌跑马水。
7、以防为主:定植3—4天后可淋800倍敌克松或氧氯化铜。
8、辣椒育苗把四关 ①、消毒关:把种子放入50—54℃水中浸种15分钟,不停搅动水温降至30℃为止。
②、苗床关:用田土、熟马粪、猪团粪4:3:3搅匀,并在100公斤田土中加混硫胺0.3公斤,过磷酸钙0.3公斤,草木灰3公斤搂平备攒。
③、催芽关:种子在30℃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出,装入口袋,在20—30℃条件下催芽,并每天用温水冲洗一次,5天后有一半出芽即可攒种。
④、苗期管理关:床温保持15℃,出苗前不浇水、不放风。出苗后白天 要放风,延长光照。
采摘
CZ.1 采摘 一般花谢后2~3周,果实充分膨大、色泽青绿时就可采收,也可在果实变黄或红色成熟时再采摘。注意尽量分多次采摘,连果柄一起摘下,留较多果实在植株上,可提高产量。
采用人工采摘,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以及盛容包装物要求清洁、卫生,不对有机辣椒产生污染;与别的蔬菜分开堆放,做到单收、单运、单放,防止产生混杂;上市辣椒要求新鲜、干净、无虫斑病斑。
第五篇:有机西瓜的种植技术
中国有机农业网
有机西瓜的种植技术
有机西瓜是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进行生产的,在种植过长中施用有机肥,不使用农药,最终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西瓜。下边简单介绍下有机西瓜的高效种植技术。1.种子及其处理
1.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易坐果、外观和内在品质好的品种。采用全覆盖栽培和半覆盖栽培时,选用耐低温、耐弱光、耐湿的品种。采用嫁接栽培时选用葫瓜品种、南瓜品种,对西瓜枯萎病免疫或高抗的非洲或野生西瓜做砧木。
1.2 种子质量。西瓜的种子质量标准应符合GB/T 16715.1—1996中杂交种二级以上指标。
1.3 晒种。播前15天,晒种2天。
2.育苗
2.1 育苗前准备
(1)壮苗标准:苗龄期30—40天,叶龄在4—5片叶,株高10—15cm。
(2)育苗床选择:应选地势较高,通风透光良好的地方。大棚内采用营养钵育苗。
(3)棚规格:南北长90m,东西长18.4m。
(4)营养土配制:用田土和腐熟的有机肥料配制而成,忌用菜园土或种过瓜类作物的土壤。按体积计算,田土和充分腐熟的厩肥或堆肥的比例为2:1的比例混合。
(5)大棚育苗:用于早熟栽培,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中,营养钵高10cm,直径8cm。在棚内按1.2m×5m为一个育苗区整齐排列营养钵。
(6)小拱棚育苗:用于延后栽培,方法同大棚育苗。由于育苗期正处在高温强光照射和多雨季节,采用覆盖遮阳网,育苗效果较好。
2.2 浸种催芽
(1)浸种消毒: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迅速搅拌10—15分钟,当水温降至40℃左右时停止搅拌,有籽西瓜种子继续浸泡4—6小时,洗净种子表面粘液;无籽西瓜种子继续浸 中国有机农业网
泡1.5—2小时,洗净种子表面粘液,擦去种子表面水分,晾到种子表面不打滑时进行破壳。作砧木用的葫瓜种子常温浸泡48小时,南瓜种子常温浸泡2—4小时。
(2)催芽:浸泡好的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投洗干净捞出,放在纱布上包好置于28℃—32℃的条件下催芽30小时左右后,种子露白后即可准备播种。
2.3 播种
(1)播期: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棚温升到25℃时播种。
(2)播法:在播种前一次性浇透苗床水,在营养钵或营养方块中央扎眼,将催芽的种子播下,覆土1.5cm。播种后注意保温保湿,提高出苗率。
(3)播量:发芽率在90%以上的种子,每平方米播种量50—70g。
2.4 苗期管理
(1)温度管理:出苗前苗床应密闭,温度保持30℃—35℃,温度过高时覆盖草苫遮光降温,夜间覆盖草苫保温。出苗后至第一片真叶出现前,温度控制在20℃—25℃,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温度控制在25℃—30℃,定植前一周温度控制在20℃—25℃。4—5片真叶到定植前一周降温,锻炼幼苗,加大通风量。嫁接苗在嫁接后的前2天,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进行遮光,不宜通风;嫁接后的3—6 天,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18℃—20℃;以后按一般苗床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2)湿度管理:苗床湿度以控为主,在底水浇足的基础上尽可能不浇或少浇水,定植前5—6天停止浇水。采用嫁接育苗时,在嫁接后的2—3天苗床密闭,使苗床内的空气湿度到饱和状态,嫁接后的3—4天逐渐降低湿度,可在清晨和傍晚湿度高时通风排湿,并逐渐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嫁接10—12天后按一般苗床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3)光照管理:幼苗出土后,苗床应尽可能增加光照时间。采用嫁接育苗时,在嫁接后的前2 天,苗床应进行遮光,第3天在清晨和傍晚除去覆盖物接受散射光各30 分钟,第4天增加到1小时,以后逐渐增加光照时间,1周后只在中午前后遮光,10—12 天后按一般苗床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4)其他管理:无籽西瓜幼苗出土时,极易发生带种皮出土的现象,要及时摘除夹在子叶上的种皮。采用嫁接育苗时,应及时摘除砧木上萌发的不定芽。采用靠接法嫁接的苗子在嫁接后的第10—13天,从接口往下0.5—1.0 cm处将接穗的茎剪断清除。大约在嫁接后的10天左右,嫁接苗成活后,应及时去掉嫁接夹或其他捆绑物。
中国有机农业网
(5)苗床除草: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后,苗床杂草很多时进行人工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