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字无碳小车制作方案
8字无碳小车
制 作 方 案
制 作 人: 卢小岗 赵 政 吴忠达 指导老师: 史诺 机电工程分院一体化14013班 时间: 2016年9月11日
目录
绪论
一、目的
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
二、主题与内容
本届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参赛队伍最终制作完成一辆由重力驱动的机械式小车,按照规则完成比赛。1.竞赛主题:
本届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在比赛现场完成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2.竞赛命题:
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 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来的。给定重力势能为4焦耳(取g=10m/s2),竞赛时统一用质量为1Kg的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4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图1为小车示意图。
3、要求:
A.小车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重力势能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来源。
B.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C.小车为三轮结构,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4、竞赛项目:
竞赛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交错绕过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障碍物为直径20mm、高200mm的多个圆棒,沿直线等距离摆放。以小车前行的距离和成功绕障数量来综合评定成绩。见图2。携带制作完成的作品,在集中比赛现场,加载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势能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质量为1Kg),在指定的赛道上进行比赛,赛道宽度为2米,赛道边界线是40mm。出发端线距第一个障碍及障碍与障碍之间的间距均为1米。小车出发时不准超过出发端线和赛道边界线,小车位置及角度自定,每队有2次机会,计算时取2次成绩中的最好成绩。
三、设计方案
通过对小车的功能分析小车需要完成重力势能的转换、驱动自身行走、自动避开障碍物。为了方便设计这里根据小车所要完成的功能将小车划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模块化设计(车架、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微调机构)。为了得到令人满意方案,采用扩展性思维设计每一个模块,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和构思。
车架
车架不用承受很大的力,精度要求低。考虑到重量加工成本等,车架采用亚克力有机玻璃板加工制作成。其中三角形结构紧凑但不能携带落下的重物、矩形结构平稳但材料浪费且增加小车自重,而三角形和矩形综合能汇集三角形和矩形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主要缺点,因此选用三角形和矩形综合型。
原动机构
原动机构的作用是将重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驱动力。小车对原动机构还有其它的具体要求。
1.驱动力适中,不至于小车拐弯时速度过大倾翻,或重块晃动厉害影响行走。2.到达终点前重块竖直方向的速度要尽可能小,避免对小车过大的冲击。同时使重块的动能尽可能的转化到驱动小车前进上,如果重块竖直方向的速度较大,重块本身还有较多动能未释放,能量利用率不高。
3.由于不同的场地对轮子的摩擦摩擦可能不一样,在不同的场地小车是需要的动力也不一样。在调试时也不知道多大的驱动力恰到好处。因此原动机构还需要能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其驱动力。
4.机构简单,效率高。而带轮和链轮适用于电机作为动力的机构中。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选择绳轮式原动机构
传动机构 传动机构的功能是把动力和运动传递到转向机构和驱动轮上。要使小车行驶的更远及按设计的轨道精确地行驶,传动机构必需传递效率高、传动稳定、结构简单重量轻等。因链轮传动成本较高且传动的平稳性差,加工复杂,因此不适合小车的设计。带轮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缓冲吸震等特点但其效率及传动精度并不高因此不适合本小车设计。齿轮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传动比稳定且塑料此轮成本较低。因此选择使用齿轮传动.四、转向机构 这次的比赛主要是绕距离1米的杆行走,所以转向机构在这次的设计中起着至关的作用。而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主要推出了三个方案:
a.凸轮加连杠 b.竖立齿轮加连杠 c.横卧齿轮加连杠 对于 a 方案,我们认为凸轮可以随着所需而加工成不同的形状,这样就可以准确定位小车的行走路径。该方案的设计难度与加工难度一般
实际操作好实现,因此我们排除B,方案。对于b 方案,我们认为这方案适合于小车行走规则路线,而且零件可以 采用国标。总体上比 a 方案要合适。
但是由于竖立摆放齿轮会造成上摆与下 摆的误差。因此我们在 b 方案的前提下提出了 c 方案的更改。最终确定采用 c 方案。
第二篇:无碳小车制作方案(范文)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无碳小车制作方案
参赛者:陈振威 肖啸川 邹镇澎
指导老师:江帆
摘要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命名主题是“无碳小车”。设计过程特别注重设计方法,对制作过程的材料选择,加工难度和成本也有更高要求。我们综合运用参数化设计,数控加工等先进设计加工方法,采用SOLIDWORKS,CREO等软件配合制作。
我们把小车的制作分为材料选择,制作加工和装配三个过程。将每个过程独立分析又联合考虑,通过学习提升加工人员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层层把关,降低加工难度,加工误差,缩短时间和减少制作成本,一步步向最优的制作方案靠近。
根据制作方法,我们将零件分为标准件和非标准件两种。为了制作过程更加容易完成,设计过程尽量使用标准件,然后购买。非标准件将由参赛者加工完成。
关键字:参数化设计 数控加工 标准件 非标准件
一、材料选择
1.1 小车零件
标准件:M4×12盘头螺钉和配套螺母、M8螺母、H8×M5*36+10隔离螺柱6个、1M-20齿齿轮1个、1M-80齿齿轮1个、M8立式KP08轴承座5个、卧式轴承座1个、导向轮、顶滑轮
非标准件:底板、后轮2个、后轮轴1个、大齿轮轴1个、转片1个、转片轴、连架杆2个、微调螺杆1个、前摇杆1个、车顶1个、载重物板、撑杆3个、连杆1个
1.2现有设备
立式升降台铣床、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钻床、万能外圆磨床、数控铣床、台虎钳、锯、刻度尺
1.3非标准件材料选择
市场上常用的机械材料有铸铝合金、铝合金、碳钢、铸铁、有机玻璃、合金钢等等。从材料的成本和加工程度考虑,就数铝合金和亚克力板(有机玻璃)最好。
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腐蚀性。亚克力板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候性,易加工,外观优美,价格低廉等特点。通过上述分析,理应选择亚克力板,但是机电实验中心现有设备限制,在事件加工过程中,亚克力板的加工容易裂,无法满足要求。综上所述,非标准件的材料统一采用铝合金。
二、加工制作
2.1底板、后轮、转片、车顶、前摇杆和载物板的加工
材料:铝合金
软件:SOLIDWORKS、CREO 设备:立式数控加工中心、万能外圆磨床
过程:将零件文件从SOLIDWORKS转换格式在CREO打开 → 转换成计算机编程语言 → 导进加工中心计算机 → 替换合适刀具 → 选择刀具进给路径,速度,方式 → 开始加工
注意的是,数控机床的控制还包括机床的启动、关闭;主轴的启停,旋转方向和转速的变换,冷却液的起、关闭等。后轮在数控加工完后,应该使用万能外圆磨床磨平轮的外圆面,操作步骤遵循磨床的操作流程。
2.2后轮轴、大齿轮轴、转片轴、连架杆、微调螺杆、连杆和撑杆的加工: 材料:M8实心铝棒,M8空心铝棒
设备:台虎钳,锯,板牙,丝锥,刻度尺,车床
过程:从原材料测量零件所需长度 → 台虎钳夹持原材料 → 钢锯锯出所需长度 → 攻丝 → 套丝 → 车外圆
分析:由于轴对强度要求高,所以使用实心铝棒,其他对强度要求不高的一律使用空心铝棒,可以减轻小车整体重量
注意:锯所需长度时应该稍稍预留长点,防止车床车外圆完成后,不够尺寸要求。
三、装配
3.1定义
机械装配就是按照设计的技术要求实现机械零件或部件的连接,把机械零件或部件组合成机器。机械装配是机器制造和修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机械修理来说,由于提供装配的零件有利于机械制造时的情况,更使得装配工作具有特殊性。
3.2装配工艺
装配工艺有清洗,平衡,刮削,螺纹连接,过盈配合联接,胶接,校正、焊接等。装配中充分运用锉、磨和刮削等工艺改变个别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使配合达到规定的精度,先装配好每个装配单元体,再将每个单元体组装起来,得到完整的小车。3.3装配过程
为了保证有效的进行装配工作,将小车分为车架,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和微调机构6个装配单元体。
四、误差分析
4.1误差来源和解决方案:
4.1.1标准件误差
这个误差属于小车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非标准件的尺寸是以标准件为基准,只要改变非标准件即可
4.1.2加工误差
无论是数控加工还是参赛者手工加工,误差都无法避免。只有在装配中充分运用锉、磨和刮削等工艺改变个别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使配合达到规定的精度。
4.1.3装配误差
装配误差是指零部件的安装位置与装配规格设计规定以及工艺所需要的理想位置的差异。这也是没法避免的。在具体操作中要选择合理的装配基准,避免装配基准的多次传递(减少累计误差)、掌握误差的变化规律(消除系统误差)
五、五、调试
小车的调试是个很重要的过程,有了大量的理论依据支撑,还必须用大量的实践去验证。小车的调试涉及到很多的内容,如车速的快慢,绕过障碍物,小车整体的协调性,小车前进的距离等。
(1)小车的速度的调试:通过小车在指定的赛道上行走,测量通过指定点的时间,得到多组数据,从而得出小车行驶的速度,如果速度过快,可能是绕绳驱动轴半径过小,可以改变驱动轴半径进行调试。
(2)小车避障的调试:小车由于设计时采用了多组微调机构,通过观察小车在指定赛道上行走时避障的特点,微调螺母,慢慢小车避障性能改善,并做好标记。
第三篇:无碳小车说明书
无碳小车说明书
(本小组选择的竞赛项目是竞赛项目二)
一、小车整体说明
小车整体结构上面,我们根据小车功能要求和机器的构成(原动机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控制部分),把小车分为驱动部分、转向部分两个模块进行分析和设计。
在此基础上,小车采用三轮机构,后轮驱动,前轮转向,重物下落的过程中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将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运动的动能,在后轮驱动下,再通过转向机构中的凸轮传动,将后轮的行走转化为前轮的转向,以便达到预期的要求。
考虑到竞赛项目二要求的桩距是(400±100)mm,小车车身在允许范围内应尽可能小,并且行走的轨迹也要尽可能的短,这样才能够避免小车车身碰到障碍物或者小车驶出乒乓球桌。
二、驱动部分
原理分析:根据小车功能要求,给定一重力势能,根据能量转换原理,设计一种可将该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并可用来驱动小车行走的装置。该自行小车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长1525mm、宽1370mm)上,绕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障碍沿8字形轨迹绕行,绕行时不可以撞倒障碍物,不可以掉下球台。以小车绕行的圈数、以及碰倒或避开障碍的多少来综合评定成绩。在设计要求中,驱动部分是将物块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并在有限的动能下,使小车能够移动尽可能多的距离,让成绩达到尽可能好。
机构分析:为达到既定要求,首先,在驱动机构上,我们通过一个绳轮驱动机构将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后轮的驱动动能,具体就是将绳子绕过高40cm的定滑轮,一端连在重物上,另一端固定的绕在驱动轴上,通过重物下落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实现后轮的驱动。然后,为了使小车运动的距离达到尽可能长,我们使用了一个齿轮传动机构,通过齿轮的运转和传递,使得在绳长确定即能量一定的情况下,小车后轮转动的圈数越多,进而尽可能的增加绕行的圈数,但在这个过正中,不能因为摩擦力的情况而发生自锁现象,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抉择出最佳的传动比和传力绳。驱动结构简图如下
三、传动转向部分
要实现尽可能多的使小车重复完成绕八字运动,传动及转向结构是关键,此处我们来分析一下转向机构。
基本原理:
1、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功能是把动力和运动传递到转向机构和驱动轮上。要使小车绕的圈数更多及按设计的轨道精确地行驶,传动机构必需达到传递效率高、传动稳定、结构简单重量轻等要求。在这些要求上我们想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
1、不用其它额外的传动装置,直接由动力轴驱动轮子和转向机构,此种方式效率最高、结构最简单。在不考虑其它条件时这是最优的方式。
2、.带轮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缓冲吸震等特点但其效率及传动精度并不高。不适合本小车设计。
3.齿轮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传动比稳定但价格较高。因此在第一种方式不能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使用齿轮传动。
2、转向机构:转向机构是本小车设计的关键部分,直接决定着小车的功能。转向机构也同样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摩擦耗能,结构简单,零部件已获得等基本条件,同时还需要有特殊的运动特性。能够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满足要求的来回摆动,带动转向轮左右转动从而实现拐弯避障的功能。
能实现该功能的机构有:凸轮机构摇杆、曲柄连杆摇杆、曲柄摇杆、差速转弯等等。
凸轮:凸轮是具有一定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它运动时,通过高副接触可以使从动件获得连续或不连续的任意预期往复运动。优点:只需设计适当的凸轮轮廓,便可使从动件得到任意的预期运动,而且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缺点:凸轮轮廓加工比较困难。在本小车设计中由于:凸轮轮廓加工比较困难、尺寸不能够可逆的改变、精度也很难保证、重量较大、效率低能量损失大(滑动摩擦)
曲柄连杆摇杆 优点:运动副单位面积所受压力较小,且面接触便于润滑,故磨损减小,制造方便,已获得较高精度;两构件之间的接触是靠本身的几何封闭来维系的,它不像凸轮机构有时需利用弹簧等力封闭来保持接触。缺点:一般情况下只能近似实现给定的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且设计较为复杂;当给定的运动要求较多或较复杂时,需要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往往比较多,这样就使机构结构复杂,工作效率降低,不仅发生自锁的可能性增加,而且机构运动规律对制造、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增加;机构中做平面复杂运动和作往复运动的构件所长生的惯性力难以平衡,在高速时将引起较大的振动和动载荷,故连杆机构常用于速度较低的场合。在本小车设计中由于小车转向频率和传递的力不大故机构可以做的比较轻,可以忽略惯性力,机构并不复杂,利用 MATLAB 进行参数化设计并不困难,加上个链接可以利用轴承大大减小摩擦损耗提高效率。对于安装误差的敏感性问题我们可以增加微调机构来解决。曲柄摇杆 结构较为简单,但和凸轮一样有一个滑动的摩擦副,其效率低。其急回特性导致难以设计出较好的机构。差速转弯 差速拐是利用两个偏心轮作为驱动轮,由于两轮子的角速度一样而转动半径不一样,从而使两个轮子的速度不一样,产生了差速。小车通过差速实现拐弯避障。差速转弯,是理论上小车能走的最远的设计方案。和凸轮同样,对轮子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加工出来后也无法根据需要来调整轮子的尺寸。(由于加工和装配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综合上面分析我们选择曲柄连杆摇杆作为小车转向机构的方案。
机构分析:首先,要实现绕八字运动,可以采用圆柱凸轮+摇杆。设计适当的沟槽,圆柱凸轮做定轴转动时,通过高副接触可以使从动件获得连续不断的任意往复运动,通过分析走八字时转向轮的运动规律可以获得摇杆的运动规律,以此规律为依据可以分析出圆柱凸轮沟槽的轨迹。其次,要使八字尽可能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减少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考虑到齿轮具有效率高,工作可靠,传动比稳定的特点,我们采用齿轮传动,通过一对啮合的直齿轮机构将驱动住的转动传递给圆柱凸轮。另外为尽量减小摩擦带来的能量损失,可通过使用润滑油润滑的方式来减小摩擦。小车传动及转向结构简图如下
四、理论分析
(1)小车轨迹形状及长度
我们是根据伯努利双扭线来设计小车的8字轨迹,它的直角方程是(x²+y²)²=a²(x²-y²),轨迹的周长C=5.244a,双纽线
考虑到小车运动的实际情况,上图中m,n两点代表两木桩,在autoCAD中画出mn=300mm,400mm,500mm的图像,求出周长。然后用EXCEL的函数功能求出不同桩距的相关数据
autoCAD绘制的双纽线
Excel表格。
(2)圆柱凸轮沟槽的确定
1/21/2通过伯努利双扭线,解出y=(-x2+(8a2x2+a4)/2-a2/2),yy,=-x+4ax/(8x2+a2)1/2,求出y,这样可以求出轮子的转角为α,因为转动杆的长度和前轮与转动副的距离一定,分别可设b,a,c,利用三角函数求得杆的转角为β=arcsin(csinα/b)(β取钝角),这样沟槽的函数h=a*sin(α+β),利用h的变化设计沟槽,使轮子按照预定的轨迹转动。
(3)小车后轮直径齿轮传动比
设小车运动轨迹长度为S,驱动轴齿轮对与凸轮同轴齿轮的传动比为i,后轮直径为D。根据设计要求,小车完成一次八字,圆柱凸轮旋转一周,后轮旋转i 周,即
i×πD=S
D=S/πi
第四篇:总结(无碳小车)
四川省第三届无碳小车参赛总结
经过无碳小车的设计与制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可谓是受益匪浅。从竞赛开始到小车制作完成,再到小车顺利运行,期间经历了汗水、忙碌与挑战,我们不仅赢得了成功,而且我们收获了失败后走向成功的经验。在小车的比赛中,更让我们这些处在“大山”中的目光与眼界得以开阔,得以丰富。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足,让我们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更让我们学到我们所学不到的东西。
在这学期开学后的第三个星期,老师就为我们公布了无碳小车的设计制作大赛的要求,同时要求我们进行自由组合,自行设计。我们的三人组合选择了相对简单的S型小车,我们的设计理念为“简单、高效、灵活”。我们一开始借助了pore三维建模软件和机械设计、机械制图对小车进行了最初设计,根据计算和设定了数据,然后再pore进行分析,最后我们将图纸与方案整理了出来。在于指导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才明白,我们的很多设计仅限于理论上,在实际的加工中是不能进行的,是加工不了的。在工艺和结构上,要有可行性,对于不能加工的方案就是不合格的方案,无论怎么优秀也只是徒劳。
加工时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就是这个漫长的过程,却是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成熟的收获之路。在制作一开始,我们就要使用车床,钳工,虽然之前我们也有过金工实习的课程,但是,却并没有这次的详细,同时对工件的精度要求也没有这次的高。在车床的使用中,我们不仅对车床有了新的了解,更对车床的使用更加的熟练,对刀、进刀、走刀、退刀以及刀具、工件的装夹等等都让我们得到进一步巩固。在钳工车间里,虽然都是纯手工工艺,很是辛苦,但正因如此,我们是专业知识成长到了另一个高度,同时即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车间的加工,以及老师的指导,让我们明白,从一定程度上,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到小车的性能好坏,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动手加工能力对我们专业的重要性。
经过近两个月的加工,我们的小车也顺利完工了,感觉工作已经完成,而实际上,更大的困难才刚刚开始。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进入小车的调试阶段。最开始,我们加上重物后,小车却一脸泰然的原地站立,这无疑给了我们巨大的打击,之后我们开始寻找各个方面的原因,最终在齿轮啮合上找到了原因,而我们为了小车的方便考虑,将小车的齿轮中心距改成可调式,轻松的解决了它。虽然调试过程中的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却是我们最致命的,如果它不能按照预定方案行走,那我们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这也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从头到尾都要保持严谨的心态对待,因为最细微的疏忽有可能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致命一击。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顺利的通过了学校的比赛,26号参加了四川省第三届无碳小车比赛,在报道的第一天,我们就看到了各个对的不同样式,不同机构,不同原理的作品。第二天开始了正式的比赛,我们的比赛分为几个项目,三为建模与三D打印、车床使用、小车的拆装调试与小车走桩三个项目,由于我们每组只有两个人参加比赛,而参赛的项目安排却让时间相冲。我们原计划是一个人做小车的拆装调试,一个人做三D打印和车床,而突如其来的比赛时间安排却让我们措手不及,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比赛,我们采用了临时更改计划的方案。由培训过三D打印的同伴临时培训我们没有学过的人,在网上搜索打印软件的界面进行培训。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东西,我们进入场地后都感觉压力很大,因为在进打印室之前,听到过很多参赛队都说,他们在学校都有练习,而我们却是第一次接触,而且还是临阵磨枪。进入打印室后,我感觉手都有些发抖,但看到了界面后,心里好似有点安慰。顺着头天晚上的临时培训,一步步的进行着,顺利的完成了打印项目。因此我深有感悟,不管有多么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认真对待,只要我们肯学,敢于面对困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重点在于你敢不敢去同它正面对战。
我的第二个项目是小车的拆装调试,在这个时候,我的队友也完成了它的项目,同我一起进行最后一个项目,在拆装室里,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小车,有采用锥齿机构的,有凸轮机构的,也有四杆机构的,各式各样,但在我看到的小车中,却没有一个采用差齿结构,而且他们的车子无论哪一辆都有着很多的结构,和我们的车比起来他们的结构可以用复杂来形容。但是,也有很大的一个特点,他们的车可以看出来,都是采用了线切割、铣床等加工出来的,比如说轴吧,我们的轴是采用C6140加工的,导致了轴出现很大的误差,而其他学校的轴采用了铣床加工,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精度,在支架安装上,我们采用的是尺块划线,打孔,固定,安装,而采用铣床却可以一次性加工成型,保证了孔的同轴度,为小车运行减小了误差。同时这样加工也让小车外观变得华丽。
还有最值得学习的一点就是,我们采用的传动比的差别。我们学校所选用的传动比均为1:6,而其他学校的传动比却基本维持在3~4之间,有的甚至更小1:1.5,我们巨大的传动比,为我们稳定速度造成了很多的麻烦,首先就是启动时需要极大的转矩,当运行起来时,速度不能有效的控制。而且我们的齿轮模数都很小,为0.75,而其他学校的模数基本在1以上,因为大的模数可以减小齿轮啮合时造成的误差。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经过这一段时间辛苦劳作,比赛终于结束了,虽然在S型的比赛中我们只得了第二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让我们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与技能,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别具特色的音符,让我们的专业水平的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最后,特别感谢指导老师以及金工实习的老师们对我们的指导与帮助,没有他们的指导与帮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真心的感谢他们,同时也要感谢学校给我们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想它会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无 碳 小 车 参 赛 总 结
姓名:曹 定 刚 学号:201211302038 班级:2012级机制2班车号:S211
第五篇:无碳小车说明书
目录
1.摘要..............................................................1 2.引言..............................................................1 3目的..............................................................1 4工作原理和设计理论推导............................................1 4.1总体结构.....................................................1 4.2设计方案介绍与计算分析.......................................2 4.2.1无碳小车模块机构介绍...................................3 5.设计总结.........................................................8 6.附件
1.摘要
本作品是依据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主题“无碳小车”,提出一种“无碳”方法,带动小车运行,即给定一定重力势能,根据能量转换原理,设计一种可将该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并用来驱动小车行走的装置。该小车通过微调装置,能够实现自动走“S“字直线绕障。此模型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两个不完全齿轮驱动前轮摆动,进行可调整的周期性摆动,使前轮的摆动节拍具有可调性。本文将对无碳小车的设计过程,功能结构特点等进行详细介绍,并介绍创新点。
2.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碳对于人们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建设无碳社会,使得生活更加的环保,没有任何的污染。节能、环保、方便、经济,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无碳技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像交通,家具等,这也是我国当今所要求以及努力的方向。针对目前这一现状,我们设计了无碳小车模型,用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以便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3目的
本作品设计的目的是围绕命题主题“无碳小车”,即不利用有碳资源,根据能量转化原理,利用重力势能驱动带动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小车模型。这种模型比较轻巧,结构相对的简单,能够成功的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从而完成小车前行过程中的所有动作。
4工作原理和设计理论推导
4.1总体结构
图 1 无碳小车总体结构
无碳小车模型的主要机构有驱动机构、转向机构、行走机构及微调机构。主要部件如下图2所示为小车整体模型。
图 2 无碳小车模型
4.2设计方案介绍与计算分析 4.2.1无碳小车模块机构介绍
1.驱动机构
本方案采用绳轮作为驱动力转换机构。我们采用了梯形轮使能量转化过程中有更合适的转矩使驱动力适中,不至于小车拐弯时速度过大倾翻,或重块晃动厉害影响行走。同时做到了到达终点前重块竖直方向的速度要尽可能小,避免对小车过大的冲击,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绳轮机构简单,传动效率高,且在针对不同场地导致的所需动力不同的情况,可通过调节绕绳位置来改变转矩,使动力改变,增强适应性。
2.转向机构 如图,本方案采用了摇杆加两个完全相同的不完全齿轮,实现可变周期性转向。考虑到摩擦、制造、安装误差的敏感性等因素,我们最终选用了摇杆加不完全齿轮的方案。考虑到适应场地的需求,我们将原来的一个不完全齿轮改为两个,实现了不完全齿角度差的可调性。
图 3 转向机构
3.行走机构
行走机构即为三个轮子,轮子又厚薄之分,大小之别,材料之不同需要综合考虑。
有摩擦理论知道摩擦力矩与正压力的关系为
对于相同的材料 为一定值。
而滚动摩擦阻力:
MN
fMR3
NR 所以轮子越大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因此能够走的更远。但由于加工问题材料问题安装问题等等具体尺寸需要进一步分析确定。
由于小车是沿着曲线前进的,后轮必定会产生差速。对于后轮可以采用双轮同步驱动,双轮差速驱动,单轮驱动。
双轮同步驱动必定有轮子会与地面打滑,由于滑动摩擦远比滚动摩擦大会损失大量能量,同时小车前进受到过多的约束,无法确定其轨迹,不能够有效避免碰到障碍。
双轮差速驱动可以避免双轮同步驱动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差速器或单向轴承来实现差速。差速器涉及到最小能耗原理,能较好的减少摩擦损耗,同时能够实现满足要运动。单向轴承实现差速的原理是但其中一个轮子速度较大时便成为从动轮,速度较慢的轮子成为主动轮,这样交替变换着。但由于单向轴承存在侧隙,在主动轮从动轮切换过程中出现误差导致运动不准确,但影响有多大会不会影响小车的功能还需进一步分析。
单轮驱动即只利用一个轮子作为驱动轮,一个为导向轮,另一个为从动轮。就如一辆自行车外加一个车轮一样。从动轮与驱动轮间的差速依靠与地面的运动约束确定的。其效率比利用差速器高,但前进速度不如差速器稳定,传动精度比利用单向轴承高。
双轮差速和单轮驱动在“S”字直线绕障和“8”字绕障中都是可行的,但是相比之下,双轮差速适合于“S“字直线绕障,而单轮驱动更加适合于8字绕障。因此我们选用双轮差速。
综上所述行走机构的轮子应有恰当的尺寸,采用单轮驱动。如果有条件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实现差速的机构方案。
4.微调机构
微调部分所要实现的功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实现前轮最大转角αm的变化,二是实现转动周期的变化。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不同,微调机构也位于两个部分。
(1)摇杆微调机构
通过改变摇杆的长度,使被约束杆的摆动幅度增大,进而使前轮的最大转角αm发生改变。为了使αm的改变具有连续性,使小车可以适应更复杂的环境,此处采用微调滑块(配有螺母紧固滑块)式机构。其调节具有连续性,且调节精 度较高。
图 4 摇杆微调机构
(2)不完全齿轮微调机构 上文也指出,本方案采用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不完全齿轮作为主动轮,两不完全齿轮之间有夹角β,此夹角的变化会造成两不完全齿轮对从动轮的作用时间间隔发生改变,即:从动轮做时停时转的间歇运动,而停、转的时间长度发生改。
通过这一点可以调节行走路线中,长度路径和转弯路径的长度。通过两个微
图 5 不完全齿轮机构
调机构的合理配合,基本可以实际行走任意路径。4.2.2无碳小车设计的理论指导
1.运动原理
如上图所示,重物下降时带动绳轮的转动,绳轮的转动带动轮的转动,通过线传动驱动转盘的转动,再通过连杆将转盘周期性的转动转化为前轮的摆动。由后轮的直线运动与前轮的摆动运动结合一起,从而实现了近似正弦曲线的运动轨迹,完成任务。
2.尺寸分析
通过调节微调装置,即:两不完全齿轮角度配合,及微调滑块的位置,可以完成走“S”字直线绕障路线,如下图:
图 6 “S"字直线绕障路线
由于采用了直线与曲线配合的行走路线,可尽量减少周期路程。(1)
v后轮后轮r后轮Bgreenvgreengreenrgreenwithandvgreenvpurplevpurplepurplerpurplepurplebluevrblueblueblue
vBBrBBgreenvgreengreenrgreenwithandvgreenvblue
vbluebluerblueblueyellowvyellowyellowryellow假设r已知,8个未知数7个方程,即只有一个自由变量:
v后轮Kr后轮rpurplergreenrbluer后轮rpurplevbluergreenrblue
记于是:,则
v后轮Kvblue,虽然不一定匀速,但可以对t积分,S后轮Ksblue
K的物理意义在于,r后轮与rpurple的地位是等同的,其大小只会影响最后的精度,而不会影响比例(虽然看上去调整后轮的半径似乎更能影响轨迹,实质上并非如此,但是的确会影响转的圈数,详见下)(2)设0,,轨迹半径为R,则直线段长:弧长为
tanR:Rtan:30.8260.453:0.5473时,比例为12/3当 6 设蓝色上有两组锯齿,每走半个“S”字,蓝色齿轮转了1圈。
另设走直线时记为P1,走弧线时记为P2,半个字中,直线段总长S1,弧线总
s1S1S2s,ss1S112是关于蓝22长,即有,由(1)的公式,可得,其中色齿轮的弧长。转1圈,可知
s1s22rblues1r2blues22(1)sblue,故rblue
可确定其比例,即位置角,同时也可得出
rblue的值无本质影响(在K不变的后轮K2r后轮K2rbluerblue)情况下)。又(其中,若增加blue的值,同时成比例增加r后轮的值,使K不变,则
K2不变,所以外轮还是转这么多圈,相当于成比例放大了。(半个周期里外轮转多少圈在这里无关紧要,在其它分析里可能有用,反正也可以表出。)
由前轮传导等等可以得出蓝色齿轮周长尺寸路程,sblue,而对应的走半个S字的S后轮由需要走的实际路程确定(后轮,B=Back),而
sblue与S后轮之间满足q前述约束关系,这个K就可以调整了。(3)关于前轮倾斜角与轨迹半径
若设前轮所处点与某一后轮所处点的距离为L,则轨迹半RL2sin2,可以实验测得。经过分析与测定,在实物测定之前,我们暂
前后轮轴距L:
150mm
后轮轴长D:
100mm 后轮半径R:
80mm 最大齿轮半径rred:
45mm 不完全齿轮半径rgray: 40mm 定数据如下:
最小齿轮半径ryellow:
8mm 其次小齿轮半径rorange:10mm 其中各齿轮的模数为2,压力角为20°。根据以上分析计算确定小车主要结构的尺寸,如各个齿轮的分度圆半径前后轮轴距,再根据主要结构框架完成各个零件的设计,具体设计见CAD装配图和零件图。
5.设计总结
经过无碳小车整体方案的设计、零件加工、无碳小车的装配以及后期的调试到完成参加比赛。在整个竞赛参与过程中通过亲手制作和对设计方案的思考让我们团队成员学习到了很多,总结无碳小车设计方案和参赛感想如下:
1.无碳小车采用双轮差速,机构简单,转弯更为容易实现。
2.使用T型绳轮,使能量转化过程中有更合适的转矩使驱动力适中。3.采用多处微调机构,便于纠正轨迹,避开障碍物。
4.使用不完全齿轮实现路径改变,相同的重力势能使小车的行程更远。5.采用大的驱动轮,滚阻系数小,行走距离远。6.方案设计过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小车制造加工精度要求相对较高,使加工零件成本高,且实际的现场加工条件很难达到实际需要的加工要求;微调各机构都很费时,且调节到适当配合需要一定技巧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