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署办【1997】102号 加格达奇集中供热监督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03:2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署办【1997】102号 加格达奇集中供热监督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署办【1997】102号 加格达奇集中供热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篇:大署办【1997】102号 加格达奇集中供热监督管理办法

大署办【1997】102号 加格达奇集中供热监督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加格达奇庥中供热管理,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维护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结合加格达奇实际,制定本办法。

加格达奇从事规划、建设和供用热单位、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地区建委协助电力工业局并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供热单位,是指加格达奇热电厂供热管理处;

本办法所称用户,是指使用集中供热的房屋产权单位和产权属个人的居民户。

第一章规划与建设

第一条:集中供热规划应符合加格达奇总体规划。地区建委、加区建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供热建设规划。做到远近结合,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第二条:在热网敷设区内的新建房屋,必须实行集中供热。为改善“大马拉小车”成本高,热网利用率低的现状,对那些热网已接至采暖锅炉房而没有启用的单位,须尽快改接至热网供热,否则,将实行“热电联产、联供、联停”办法。对现有污染大、耗能多的分散采暖锅炉,要逐步淘汰,停止使用,其原供热系统网改接至集中供热网供热。今后财政不再拨款检修或改造锅炉。准备接至热网的单位应在改建或新建前,向供热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原供热系统技术资料或新建房屋的设计资料,经供热单位审核同意,方可施工。未经同意或验收合格,不得接入热网。

第三条:加格达奇集中供热面积设计能力为80万平方米,现一期工程已完成30万平方米。目前优先解决供热的主要对象为:热网敷设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场所、居民住宅楼。居民平房和热网敷设区以外的房屋,待条件具备后将逐步解决集中供热问题。

第四条:业经两个采暖的集中供热,已完全证实集中供热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优于分散锅炉供热。已经改接至集中供热网供热的用户,其备用的锅炉等设施应拆除。

第五条:加格达奇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所需资金,采取国家投资、使用城市维护建设税、环保治理费、地方及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

第二章供热与用户

第六条:供热单位与用户应签订供用热合同。不签订合同的,不予供热。

对动迁、出租、出售、空房等居民户,均由产权单位负责管理并统一与供热单位签订合同。支持房屋产权单位对房屋和采暖设施统一维修管理。在其房屋内居住外系统居民户,须由其单位按规定向产权单位交纳热费、维修费等,无单位的,由居民户个人交纳。

供用热合同内容包括供热期限、供用热量、供热参数、室内温度、事故处理、维修责任、收费标准、缴费时限和结算办法及违约责任等。第七条:用户增加、减少用热面积或更名,应到供热单位办理手续,重签合同。未输手续的,仍按合同中的面积、户名收费。

第八条:加格达奇集中供热起止时间为每年10月1日至翌年5月1日,共213天。供热单位应当保证居民室内温度不低于18度。由于产权单位或居民户采暖设施原因造成低于18度的,供热单位不承担责任。

第九条:由于供热单位的原因达不到18度的,用户有权要求供热单位采取措施达到室内温度。因供热设施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热或停热8小时以上的,供热单位应当通知用户,并立即组织抢修,尽快恢复供热。对长期低于14度以下的,经供热主管部门核实后,相应减收热费。供热单位因故缩短供热时间的,也相应减收供热费用。第十条:用户不按规定缴纳热费及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和室内供热设施,或不采取保温措施影响供热效果的,供热单位不承担责任。影响其他用户的,由责任人负责。

第十一条:因房屋质量、室内管网设计与施工不符合供热要求的,或因管线径小、管道老化结垢严重等影响供热效果的,应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改造。每年用热前,房屋产权单位对室内供热设施进行检修和清洗,因检修和清洗质量问题影响供热效果的,供热单位不负责任。

由用户承担管理的用热设备,发生严重跑、冒、滴、漏的,应及时检修处理,由于拖拉不及时处理,造成失水过多的,供热单位通知用户后可采取停热措施,由于造成不良后果的,供热单位不负责任。第十二条:用户用居民不得擅自将自建的供热设施与供热单位的管网连接:不得擅自增加管线、散热器、改变热用途、安装热水循环装置或放水装置。

第三章热费管理

第十三条:必须明确,热是商品。努力提高社会对热是商品的意识和缴费意识。居民户热费一律由用户(即产权单位)统一向供热单位缴纳。非居民的热费,由用户直接向供热单位缴纳。产权属个人的,由个人缴纳。

第十四条:新建房屋在尚未进户期间的热费,由建设单位缴纳。第十五条:由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热费,行署财政局和管局财务处直接划拨至供热单位,专款专用,并按统一规定的时间分两次拨款,不应迟缴或欠缴。第十六条:热费应当在每年八月至九月一日缴纳50%,十二月底足额缴纳。

对确有实际困难的企业,可在供热前缴纳50%,余下每月初交当月份的,停热前一个月交齐100%。中间或停热前未按规定交足热费的,加收滞纳金。

第十七条:每年供热前,陈欠热费须足额缴清。对确有困难的企业,须同供热单位签订“欠费分批缴纳协议”,按期偿还。对拒不按期偿还的用户,实行“热电联产、联供、联停”办法,即停止供热、供电。

第十八条:热费价格,每个采暖期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40元(含增值税),民用住宅、企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房屋统一执行上述标准。民用住宅楼的供热面积应扣除阳台面积,凡属利用阳台做经营性活动用热的,加倍收费。房屋室内高度以3米为基数计收,每超过0.3米(含0.3米),供热价格增加10%。本收费价格中,未包括采暖屋内至原采暖锅炉房采暖的设施的折旧费和维修费。这部分采暖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维修由产权单位负责。

第十九条:鼓励用热单位自筹资金建设接户管线。在两年内上网的可免收上网费用。

第四章设施维护

第二十条:供热单位与用户(即产权单位),对其管理的供用热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障安全运行。

第二十一条:要保护地面和地下的供热设施。不得擅自改拆、移动,禁止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集中供热设施的维护和养护责任,按下列规定划分:

(一)。热源经主干线、支干线至用户锅炉房热网的分、集水器法兰盘以上设施,由供热单位负责。

(二)。用户入户管网及室内的供热设施,由用户负责。

第二十三条:供热设施发生故障需要抢修时可以先进行施工,后补办手续。有关部门应当配合供热单位及时抢修。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供热单位和用户,违反本办法和供用热合同规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地区建委、加区建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给予下列处罚:

(一)。擅自建设热网工程的,或不合格投入使用的,对建设单位处以供热工程总造价3%至5%的罚金。

(二)。未经允许,擅自限热、停热的,对责任人处以本人基本工资三个月以下罚款。

(三)。擅自在采暖系统上安装热水循环装置或放水装置及改变热用途的,处以个人二百元至一千元罚款,处以单位一千元至一万元罚款。第二十六条:逾期未缴纳热费的,供热单位可以从逾期之日起每日按照热费总额加收千分之一的滞纳金;对拒不缴纳热费的,按有关程序暂缓供热、限热或停止供热,必要时,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二十七条: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未尽事项,按《黑龙江省城市管理条例》执行。在具体应中的问题由

第二篇: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企业卫生管理,保障餐饮具集中消毒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餐饮具集中消毒的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活动实行备案管理。

第四条 省、设区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卫生部《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的规定,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任何企业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六条 从事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清洁区,不得建在居民楼内。生产场所周围30米内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等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污水坑塘、垃圾粪堆、开放式厕所、禽畜养殖场或者其他开放性污染源。

(二)生产场所总面积不得小于300平方米。按清洗消毒工艺流程设置回收粗洗区、清洗消毒区、包装区、成品间、包装材料间,进入机洗间和包装间要设置缓冲区和更衣室。

(三)有餐饮具清洗、消毒、烘干为一体的机械设备。清洗、消毒、包装设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按照清残渣、去油脂、清洗、消毒、包装、储存的工艺流程进行餐饮具消毒,并能够提供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消毒餐饮具。

(四)餐饮具、洗涤剂和包装材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并满足集中消毒工艺要求。

餐饮具清洗消毒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五)消毒后的餐饮具在其独立包装上标注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消毒日期及保质期等内容。

(六)具备餐饮具消毒效果检测条件或者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第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并做好消毒餐饮具销售记录,向消毒餐饮具使用企业提供备案证明、产品批次合格证或者检验合格证。

提供餐饮具运送服务的企业,运送车辆应当密闭消毒,消毒餐饮具的盛放容器应当无毒无害、易清洗消毒。

第八条 企业应当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从业人员获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发现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清洗、消毒工作岗位。

第三章 备案管理

第九条 企业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二章的要求,并向所在地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从事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活动。第十条 企业备案时,应当填写《河北省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备案登记表》并附以下资料:

(一)营业执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证明;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三)生产场地使用证明(房屋产权证明或房屋租赁合同);

(四)生产场所平面图、生产车间布局平面图和生产工艺流程图;

(五)主要设备和设施清单;

(六)卫生管理组织及制度;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第十一条 企业备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要求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通过“河北省卫生监督信息平台”,打印全省统一制式的《河北省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备案证明》。

备案资料不全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出具《备案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备案企业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备案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能够当场更正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允许当场更正,但涉及技术性实质性内容的除外。

第十二条

备案证明应当载明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地址、备案编号、有效期限、出证机关及日期等内容,并加盖卫生行政部门公章。

备案编号格式为:冀卫餐消备+〔发证年份〕第XXXXXX-YYY号。XXXXXX指行政区域代码,按国标编码填写;YYY指备案顺序编号。

第十三条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出具备案证明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指派2名卫生监督员对申请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并制作现场核查报告。

第十四条 备案证明遗失或损坏的,企业应当于20日内补办。补办的备案证明内容不变,注明“补”字样。

第十五条 备案证明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或者出租、出借。

第十六条 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企业备案后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后,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变更后的备案证明,并收回原备案证明。

第十七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轻微的,责令限期整改,记录在案;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公布名单;停业整顿到期经验收合格,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以及情节严重的,取消备案。

第十八条 集中消毒的餐饮具未达到卫生标准和要求的,依据《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予以处罚。

集中消毒的餐饮具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企业备案之后一个月内将其相关信息向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并向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公布已经备案的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企业名单,定期公示全市餐饮具集中消毒监督检查和抽检结果。

第二十条 省、设区市、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负责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

省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检查或者组织专项监督检查,设区市卫生监督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和对消毒后的餐饮具进行抽检,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每半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对消毒后的餐饮具进行一次抽检。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限5年。本办法实施前已经从事餐饮具消毒服务活动的企业,应当于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0日内补办备案。

第三篇: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管理办法

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集中采购活动的效率,保障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集中采购机构,是指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级政府采购项目组织集中采购的需要设立的承担集中采购任务的专门机构。

各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对各级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考核工作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对县级政府因工作需要设置的集中采购机构,其监督考核工

作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条 财政部门负责对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考核工作,监督考核结果应当在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公布。

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同时对财政部门的监督考核工作实施监察。

第四条 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工作,应当坚持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的原则。

对集中采购机构考核实行定期和定项考核。定期考核原则上每半年进行一次。定项考核根据工作需要随机进行。

第五条 财政部门在考核工作中要做到“要求明确,事先通

知,程序规范,考核认真”。

在监督考核工作中,财政部门与集中采购机构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财政部门不得借监督考核干预集中采购机构的正常工

作。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六条 集中采购机构执行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

章情况,有无违纪违法行为。

第七条 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包括集中采购目录或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否按规定的采购方式执行,采购程序是否合理合法,接受采购人委托完成其他采购情况

等。

第八条 集中采购机构建立和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度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岗位工作纪律要求,工作岗位设置是否合理,管理操作环节是否权责明确,是否建立内部监督制约体系。

第九条 集中采购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情况。包括是否遵守有关法律、规章制度,是否开展内部培训和参

加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等。

第十条 基础工作情况。包括日常基础工作和业务基础工作。日常基础工作有,政府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是否规范有序,归档资料是否齐全、及时。业务基础工作有,招标公告和中标公告发布率,招标文件、招标结果和合同备案率,擅自改变采购方式率和质疑答复满意率,有关收费和资金管理情况,有关报表数据

是否及时等。

第十一条 采购价格、资金节约率情况。包括实际采购价格是否低于采购预算和市场同期平均价格等。

第十二条 集中采购机构的服务质量情况。包括是否及时向采购人提供服务,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组织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是否及时会同采购人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采购人对集中采购机构服务态度和质量的满意度,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参加采购活动的供应商等。

第十三条 集中采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廉洁自律情况。包括是否制定廉洁自律规定,是否有接受采购人或供应商宴请、旅游、娱乐的行为,是否有接受礼品、回扣、有价证券的,是否在

采购人或供应商处报销应该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以及其他不廉洁

行为等。

第三章 考核要求

第十四条 财政部门应当组织考核小组对集中采购机构进行考核,考核小组可以邀请纪检监察、审计部门人员参加。必要时

邀请采购人和供应商参加。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应当制定考核计划和考核方案,能采取量化考核的,要制定考核标准和打分方法,并在考核工作开始前15天以文件形式通知集中采购机构。

第十六条 对集中采购机构考核时,财政部门可向采购人、供应商征求对集中采购机构的意见,并作为考核参考依据。

第十七条 集中采购机构接到财政部门考核通知后,在一周内按考核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并形成自查报告。同时做好有关考核所需文件、数据及资料的整理工作,以备向考核小组提供。

第十八条 在考核工作中,集中采购机构对考核小组的考核意见有分歧时,应当进行协商。协商有困难的,应以书面形式将意见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当按规定予以答复或处理。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根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向集中采购机构提出改进建议。集中采购机构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建议进行整

改。

第四章 考核方法

第二十条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集中采购机构采购次数、金额和信息发布等进行定量考核,对采购质量、采购效率和服务水平进行定性综合考评。

第二十一条 自我检查与财政检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财政部门要结合集中采购机构上报的自我检查报告进行考核。

第二十二条 定期与随机检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除正常考核外,财政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随机方式进行考核。

第二十三条 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可对一个采购项目或事务进行专项考核,也可对一段时期采购执行情

况开展综合考核。

第五章 考核结果及责任

第二十四条 考核小组要在考核工作结束五个工作日内形成书面考核意见。

书面考核意见应当由考核小组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和情况,可向财政部门请示或报告。

第二十五条 财政部门要综合考核小组意见和采购人、供应商的意见后作出正式考核报告。考核报告要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同时抄送集中采购机构。

第二十六条 对经考核,工作业绩优良的集中采购机构要给

予通报表彰。

第二十七条 集中采购机构在考核中,虚报业绩,隐瞒真实情况的,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按照财政部门考核意见及时改进工作的,由财政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止一至三个月的代理采购业务(此期间业务由采购人委托其他采购代理机构办理),进行内部整顿。其中涉及集中采购机构领导或工作人员的,监察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可根

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集中采购机构发生下列情形,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应当采取规定方式而擅自采取其他方式采购的;

(二)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

(三)以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的;

(四)在招标过程中违规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的;

(五)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第二十九条 集中采购机构发生下列情形的,应当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止一至三个月的代理采购业务,进行内部

整顿。

(一)未按规定在财政部门指定媒体上发布政府采购信息的;

(二)按规定应当在财政部门指定媒体发布招标公告和中标

公告而发布率不足95%的;

(三)按规定应当在财政部门备案的招标文件、招标结果和

合同其备案率不足90%的;

(四)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改变采购方式的;

(五)质疑答复满意率、服务态度和质量满意度较低的;

(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考核内容的。

第三十条 集中采购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的,将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且视情节给予短期离岗学习、调离(辞退)、处分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与政府采购供应商恶意串通的;

(二)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三)违反政府采购及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关

规定的;

(四)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五)由于个人工作失误,给采购人、供应商造成重大经济

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门或考核小组在考核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滥用职权的,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其上级部门或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篇:医院项目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医院项目集中采购 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大对基本建设项目和大宗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管职能作用,按照惩防体系建设要求,根据《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管理办法》、《咸阳市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法规文件,结合医院采购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集中采购活动是指医院组织的基本建设项目和大宗物资(服务)采购(以下简称“项目”),包括:基建工程、改造工程和装修工程的采购;大型设备、大宗医用耗材采购;金额较大的大宗物资的采购;服务的采购。

第二条 院纪委、监察室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对项目集中采购活动(以下简称“采购活动”)的监督工作。监督人员监督检查参与采购活动的相关人员和采购过程,对采购活动具有参与权、咨询权、检查权、监督权和建议权。

第三条 纪检部门工作人员本着立足服务,着眼防范,强化监督,注重查处,确保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采购活动实施监督,并开展以下工作:

(一)积极发挥能动作用,协助医院抓好采购和项目建设中的反腐倡廉工作。协助建立和完善廉政制度,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的监督,督促抓好有关廉政规定的落实。

(二)对采购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采取提前了解、过程参与、一般抽查、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等方法,对采购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进行全面监督。

(三)参与对招投标工作的保密措施、评标方案、工作纪律的制定,并对招投标信息发布、资格预审、招标文件编制、开标、评标、定标等环节的工作过程和落实相关纪律规范的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发现违反工作程序或工作纪律的,立即责成招标单位纠正,拒不纠正的可立即要求采购人暂停或中止招标活动。对于违反政策法规、弄虚作假、暗箱操作、泄密、围标、串标等行为,立即向纪委报告,并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认真受理群众对有关参与采购活动的部门和人员违反廉政规定的举报,并按照干部隶属关系进行查处。

(五)加强对采购单位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督促采购单位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六)坚持原则,参与监督但不干涉和影响正常采购活动;不接受采购单位或相关企业的宴请及礼品、礼金、有价证券,不参与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娱乐活动;带头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医院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严格保密纪律,自觉遵守保密制度。

第四条 采购执行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应主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在项目按程序经审批确定后,及时通报、交流信息使纪检监察部门掌握项目情况。

第五条 在项目执行运作时,项目执行部门要提前以书面告知纪检监察部门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种类、项目运作方式、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等。主动将采购活动的相关事宜及时通报纪检监察部门。履行填写《采购工作监督备案表》手续,要求从事采购活动的具体工作人员认真填写《项目资金采购全程(事前、事中、事后)记录表》,并及时将各种表格交纪检监察部门存档,主动接受和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依法采购,阳光操作,防止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第六条 纪检监察部门在接到执行部门的《采购工作监督备案表》和《项目资金采购事前记录表》后,要及时安排工作人员(以下称“监督人员”)参加,并告知执行部门。

第七条 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参与并及时了解项目的有关情况。执行部门要主动配合监督人员的工作,向其提供所需要的资料。

第八条 招投标项目在开标前,监督人员应与采购人、代理机构共同抽取评标专家,并保管专家名单。

第九条 招投标项目在开标时,监督人员应现场监督开标运作全过程:确认各投标方代表是否到场,检查标书的密封情况,监督开封、唱标,并在开标结果表上签字,证明此开标结果有效。

第十条 在评标过程中监督人员应现场监督专家组人员评标:宣布评标纪律和保密措施,重申低价中标的基本原则,并监督实施。监督人员有权对认为有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制止。

第十一条 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的,竞争性商务谈判可在技术谈判后进行,监督人员应监督竞争性谈判全过程,督促谈判人员严守纪律,确保公正。监督人员有权对认为有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制止。

第十二条 评标结束后,监督人员要监督招标代理机构和采购单位对招标结果进行公示,受理相关质询、投诉和举报,并协调答复和查处。执行部门及时填写、上交《项目资金采购事中记录表》

第十三条 评标结果公示期满后,监督人员要督促采购单位及时与中标单位签订采购协议(合同)和廉洁协议(也可做为采购协议主要内容之一),并监督双方严格履约。采购活动结束后,执行部门要组织对采购活动验收检查,及时填写上报《项目资金采购事后记录表》。第十四条 监督人员要对《采购工作监督备案表》、《项目资金采购全程(事前、事中、事后)记录表》等采购资料建档保存,随时组织检查项目运行情况,回访供应商执行廉洁协议情况。

第十五条 本监督管理办法由医院纪委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71 号

《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1年4月14日经省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一一年五月七日

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促进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活动。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纳入水污染防治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污水有效集中处理率,充分发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削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作用。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按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组织建设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并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监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理相关举报和投诉。

第六条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配套完善、依法运行、稳定达标。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噪声控制、除臭、消毒等措施,并配套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要求采用脱氮除磷工艺。

鼓励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尾水再生利用。

第七条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第八条 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不得擅自排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确需接入的,应当经过预处理并依法取得排水许可。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取得排污许可的,应当同时取得排污许可。有关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依法公开。第九条 有工业废水排放的各类开发区,应当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保证达标排放。

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明确可以接纳水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向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应当符合浓度限值;超过浓度限值的,应当经过预处理,符合要求后方可接入。

第十条 开发区内排水单位排放水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不符合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工艺要求的,应当单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产生的水污染物。

第十一条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当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对出水水质负责。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发现排入设施的水污染物浓度异常,影响达标排放的,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发现排水单位排放水污染物浓度超标,影响达标排放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关闭相应排水单位的纳管设备,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进水口、出水口安装水量、水质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并与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自动监控设备还应当与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自动监控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依法予以检定;使用中的自动监控设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数据比对。

第十三条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当正常使用、维护自动监控设备及中控系统,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改变或者损毁。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确因改造、更新、维修需要暂停运行的,或者进水口、出水口水量、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还应当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有关数据。第十五条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规定规范运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水量进行监督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结果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考核,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水量监测结果应当作为污水处理运营经费拨付的依据之一。

第十六条 实行污泥属地集中处置。确需转移处置污泥的,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污泥属于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相配套的区域性污泥处置设施,对污水处理运行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综合利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泥处置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泥处置的监督管理。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由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负责处置。委托处置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污泥运输单位和污泥接收单位应当建立污泥转运联单制度。污泥运输单位应当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第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其辖区内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情况的现场检查、监测。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辖县(市、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情况的抽查、抽测。

监督性监测水质采样方法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执行。监督性监测结果应当及时通报相关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监督性监测结果还应当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政主管部门。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基础档案数据库,以及监督检查台账,实行一厂一档。

第十八条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法律、法规另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考核不合格的;

(二)未按照规定建立台账制度或者台账不真实的;

(三)未按照规范处置污泥或者违反污泥委托处置规定的。第十九条 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中,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符合核查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节能减排要求的,或者开发区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未建成投运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暂停审批截污管网范围内除污染防治以外的涉水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二十一条 对长期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整改不力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由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实施挂牌督办;情节严重的,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实施省级挂牌督办,并依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江苏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十二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大署办【1997】102号 加格达奇集中供热监督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署办【1997】102号 加格达奇集中供热监督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