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结题工作安排(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3:2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题结题工作安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题结题工作安排》。

第一篇:数学课题结题工作安排

数学课题结题工作安排

1.纸质材料:贺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

2.纸质材料:①课题申请.评审书;②课题立项通知书;③开题报告;④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成果复印件。(彩色扫描或彩色复印)

3.教师调查问卷,教师问卷调查报告,学生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报告。4.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DVD光盘,教学设计(电子文稿、图片)。5.小学1-5年级学生数学日记20篇,用格子信签写,最好加上一些画画,要求有指导老师、老师点评。(最后拍成彩色图片)

6.课题专刊。①与成果有关的获奖证书(彩色扫描);②论文集(电子文稿);③教学设计(电子文稿);④学生数学日记(电子文稿)。备注: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要有一节课例的教学设计、上课图片资料(各课题组成员要补照)。7.活动影像:所有纸质材料、课题活动的扫描图片,专刊封底必须要有一张课题组成员的正面集体照。8.专家鉴定意见(汇总表)。

9.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总结(阶段性总结也要有)。10课题研究活动记录(电子文稿),要扫描图片。

11.课题组会议记录(每月1次,一定要手写),包括本相关课题的理论学习和研讨课、录像课的会议内容,手写好以后要扫描成图片。

备注:所有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要求制作成DVD光盘。邮箱:Ltt3839@163.com

第二篇:数学课题结题

“导学案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陇县杜阳中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立项

1、课题的核心概念。“导学案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是在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系统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师生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高效的教学结构。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新课程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当前教学中,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编排内涵,将整体化的教学内容分割成支离破碎的枝叶,师生课堂教与学出现了许多无效行为,致使许多应该在课堂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完不成,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我们进行的“导学案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 1

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3、课题的立项

依据高效课堂教学教学实际,经过学科组调研分析,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教学特色,通过学科组、教研组、学校三层审查上报县教研室审批,与2014年3月立项开题。

二、课题简介

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教师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将有关知识整体构建,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构建高效快乐课堂,增效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以上宗旨,研究导学案模式下的数学教学的课型、模式、小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逐步达到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

三、课题主持人及课题实验学校

1、课题实验学校。杜阳中学现为高效课堂教学深入推进提升阶段,现在是宝鸡市高效课堂教学实验四星级苗子校。

3、课题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 查阅资料,调查导学案使用现状,开题准备。

第二阶段:2014年5月到2014年11月

调查、收集、归类、分析,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多轮观课研讨。第二阶段:2014年12月到2015年1月 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意义

本课题依据建构主义、系统论理论发展而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在这些问题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强调以下问题: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整体建构教学强调一开始教师要把主要任务而不是次要任务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责任感。

2.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强调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一开始不要急于学习具体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寻找某一类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切入点。题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就会自己去学习。

3.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4.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让知识在系统中学习和记忆。

(二)实践意义

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教师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将有关知识整体构建,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构建高效快乐课堂,增效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主要研究的方向

(一)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

(二)研究途径: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四种途径:一是每学期开学初,用一周的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整合教材,编写导学案,修改导学案,然后一次后推,提前一周编写导学案;二是在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三是研究数学教学策略,培训与研讨相结合,个人研究与教研组研讨相结合,保证了课题实验过程环节。

四是研究导学案模式下高效课堂评价标准,以引导教师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教学。

(三)研究内容:根据系统论原理,“导学案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同课型具体模式不同,但“导学案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就一节课而言,基本模式为七个环节:

(1)明确目标:在导学案中,把学生自学的内容、方式、时间、要求、检测方式明确出来,使学生自学有明确的目标。

(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做好笔记,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学会,不懂得疑难问题,标出来。

(3)合作交流: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本环节和自主学习环节界限不严格。

(4)展示点拨:通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老师视各学习小组探究情况,将疑难问题分配给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准备后展示疑难问题,教师或学生给予点拨,或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5)知识梳理:教师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6)达标测试:针对教学内容,当堂测试,并由学生互批互改,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四)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路线,运用文献研究、观察研究、测试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等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丰富和发展整体构建和谐教学理论,修正当前高效课堂教学领域关于教与学策略的有关误区。

第二,为课堂教与学策略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可操作性的模式与策略。为增效减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策略上典型范例。

七、研究步骤与过程

(一)课题组成员会议。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为课题研讨时间,汇总一周来出现的新问题,汇报一周来跟踪听课的具体情况,研讨具体的应对措施,同时还要安排下周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

(二)确定数学课型及模式。共确定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细化教学流程、课堂容量。

(三)深入研究教材策略:画知识树。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组织课题组教师通读教材、画全册的知识树,每个教师把教材了然于胸,做到厚积薄教。把知识树图张贴到教室的墙上,便于学生平时学习用。

(四)细化“导学案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模式评价标准。为使全组教师明白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行动的方向,并对教师课堂 6

教学和课题研究的成果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激励教师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教学。

(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高效,更关系着我校“师生课堂有效行为研究”是否具有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本课题的关键点。就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体举措是:

2、形式化大为小。结合我校班额小的实际情况下,每个小组是6人或不超过6人。

3、实行组长统筹制。在自主探究时,组长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可及时协助老师督导组员完成情况;在合作交流时,各学对先自行交流,然后小组研讨,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组长再统筹小组的交流情况,将大家反馈的疑难问题集中讨论,仍解决不了的再反馈个老师。

4、分工明确省时间。在合作交流时,老师会把各小组反馈的情况收集整理,然后交叉分配给各小组板书、讲解任务;各小组分到任务后,一般是板书的同时讲解的学生梳理讲解的内容,具体做法是:组长带领一名或几名学生板书,剩余组员帮助讲题的同学将讲解任务梳理清楚。执行讲题的同学在讲解过程中,不到位的先有本组补充,还不到位的再由其他组补充,都不到位的由教师补充。这样可以省不少时间。

(七)组织多轮赛课活动。实施骨干教师示范观摩课比赛、教师每人一节公开课比赛,导学案模式优质课评选、青年教师擂台赛、师徒共上一节课等多轮赛课,促进全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认为取得了几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一,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师生成长的共同体,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大课题引领、小课题渗透已经成为基本模式。现在,我校老师们参与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成为习惯,自发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报刊杂志,论文获奖多达10篇,逐步形成了学习型教师队伍。

第二,积极参与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卓有成效,其中李军副校长被评为宝鸡市学科带头人,梁晓鹏老师为全县老师做导学案模式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公开课,被评为县高效课堂教学标兵。

第三,课题研究成果超越了预期目标。

1、形成了课题研究周例会制度及课题研究常规管理方法。

2、确定了数学课型及基本模式。

经过课题组的研究,在我校初中数学教学中形成了基本的课堂组织模式。即新授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组织策略、小组合作——师生归纳的组织策略,将概念的理解与学生的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习题课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补充、归纳的组织

策略。这种策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再以教师的归纳,更加巩固了所学知识;复习课以教师提出复习要求,学生自主整合知识为主,小组讨论为途径的组织策略,这种策略改变了以往复习课的枯燥无味单纯知识回顾,调动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回顾的积极性,使得复习课起到了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作用。

3、形成了研究课本的整体性、形象化方法:画知识树。

4、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5、形成了多轮观课,逐层深入的课题研究模式。

第三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熊纪鹏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我们学校处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学生的家长大多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非常多。父母为了工作,没时间监督和管理孩子;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缺乏自觉性;如此的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落后。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作为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只有提高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根本满足不了未来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课前自学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课的课前自学,还没有体会到课前自学的真正意义,根本没有有安排学生去自学的概念。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课前自学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自学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良好的课前自学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为此,我确定了以“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实验课题。

二、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数学。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既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2、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不是简单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3、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转变,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

三、课题的界定

农村:学生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培养学生的意识不够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习欲望不够强烈。

中年级学生:包括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萌芽阶段,生理、心理都在不断的酝酿而走向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想,一个人一旦有理想和想法他就又会产生叛逆心理。

数学课前自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前的自学。数学课前自学能力,是以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多因素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科学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让学生养成数学课前自学的习惯,培养数学课前自学能力,主动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达到无师也能自通的境界,培养一批会学习的人才。

2、通过探索与研究,使本校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组织教学,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五、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取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科研方法,注重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对比,采用问卷法,访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反馈法等各种实验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实践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数学课前自学的意义:

课前自学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针对不同学习材料或课型提出不同的课前预习要求,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前自学可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前自学时学生对上课内容提前进行思考,甚至收集相关信息,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收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课前自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

课前自学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之一。数学课前自学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有效的课前自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能提高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能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常识的联系,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去观察、理解、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自学是必不可少的。

(三)培养学生数学课前自学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课前自学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课前自学方法和培养学生课前自学习惯为主要切入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对于概念性的知识,他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划一划、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例如预习《圆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就把关键词划起来、把重点词圈起来:

先在纸上确定一点作为圆心(打上×),把圆规的两只脚分开,使两脚之间的长度为 r,再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圆心上,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绕圆心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画圆的过程。

2、巧用课前自学方式,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课前自学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对“约数和倍数”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就a叫做b的倍数,就b叫做a的约数。”学生就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6能被2整除,6就是2的倍数,2就是6的约数;15能被5整除,10就是5的倍数,5就是10的约数等。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当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会有质的飞跃。

(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课前自学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初步认识》中对“圆心”、“半径”的预习,我带领学生到操场,给他们绳子和细木棒等,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画圆,让他们感知什么是圆心、确定圆心的意义,以及绳子的长短与所画成的圆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画一画、做一做,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

(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自学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想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它与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进行对比。再如预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商不变的性质》与它进行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及新知;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课前自学的重要一环。

对课前自学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发现问题才是课前自学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例如: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进行标注的: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他的疑惑是为什么要“零除外”,如果不要这三个字,可以吗?在课堂里,针对自己的疑惑,他听课越发仔细了,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也因为是有了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试做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课前自学不可缺少的过程。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课前自学的效果。做了练习,既巩固了课前自学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又达到了自我检测预习效果的目的。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采取三种办法:①仔细读题,直到弄懂题意;②再读与题目有关的内容,尤其是例题,直到弄明原因,③在前两种方法失效的情况下,将题目记下来,这样既能让学生反思课前自学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四)培养学生课前自学的一般模式(非概念性知识的预习模式): 为了不要让学生的自学无从下手,就要给学生一个自学的方向,即自学的模式。

1、“课本的方法”----是要求学生把例题的解法独立再现一次,有困难的学生可按原题照写一遍。

2、“我的方法”----即要求学生思考除了例题的算法外,你还想到什么算法,并把它写下来。

3、“我的发现”----即要求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发现写下来。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只会写出一句或半句,甚至所写的都是错的,但我们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在“我的发现”里,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应重点从哪些方面去“发现”。例如在预习计算方面,我们应教会学生从计算方法、计算顺序,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等方面进行“发现”。

4、“我的问题”----经过个人的自学如果还有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可让学生记在“我的问题”,在探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共同自主地来解答。

5、“我的例子”----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根据自己的理解举出相应的例子,并进行解答。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实践证明,在数学学科开展课前自学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1、实验班50位学生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了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实验前,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自学的习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整张表格的调查数据看,大多数学生养成了数学课前主动自学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数学课前自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自学方法的指导,学生已不再视自学为简单的看书、做题。而是能够在预习时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一定的、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使得学生经过这样的练习,能够主动高效的学习新知识。

3、开展数学课前自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自学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自学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4、开展数学课堂自学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课前自学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底×高÷2”这个结论,这就给学生推导公式的形成提供了时间前提。在课堂上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从表面上看,好像为了一个公式的推导花费了一节课的时间。但实际上,学生在充分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感觉了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学生学习面的知识作了铺垫。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学生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积累了经验和方法,轻而易举就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了。

八、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通过实践,我发现初步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指导学生自学要落到实处。

自学要求或自学题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直接影响着学生自学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到学生自学时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设计自学题目时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不要出现“自学课本第x页—第x页”这样的预习要求。

2、重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兴趣。

“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自学,不仅对自学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自学的习惯和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自学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自学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自学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自己设计自学问题。

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自学效果。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自学效果存在差异,对自学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参考文选】:

1、《习惯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人生》 孙云晓 著漓江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出版;

2、《透视课堂》(美)T.L.Good等著,陶志琼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版;

3、《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美)里德利等著,沈湘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4、《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日)藤田英典著,张琼华、许敏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四篇:课题工作(结题)报告

课题类别: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HBDJ20110638 《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研究报告

平乡县常河镇学区 王素华 闫震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学习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后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当前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令人担忧。主要面临问题:

1.学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学生在逼迫的情况下被动学习,没有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2.学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学生往往表现得没有主见,缺乏自信,遇到问题总想依赖老师和同学,总希望他们能为自己作出决定,不敢独立负责。

3.注重间接经验的接受,忽视实践过程中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4.缺乏问题意识。学习不主动,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

(二)省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赵杏梅和崔海江老师的《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充满内在活力,表现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觉需求,对学习进程的高度负责和对学习活动的充分自主上。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探究法,使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李学红老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独到的见解:表演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仿说与仿写是学生理解和感悟语言的有效学习方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威县人才学校的“三三三一”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是根,小组交流是蔓,提问展示是魂,当堂训练是本。

毋庸置疑,省内外专家及优秀学校的研究成果,都在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新理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我们农村小学,现有的方法好多方面不符合我们农村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起来操作性不强、不系统、不宜实施。因此,我们课题组致力于从吸纳这些专家成果的精华及优秀学校的成功经验为起点,创造、摸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的新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明确学生学习的需求,把兴趣和需求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而学,现在的努力是为了自己美好的充满梦幻的将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合适的学习方式。

2.拓宽农村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培养学生适应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的网络学习环境,提高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正确利用网络,抵制不正确上网活动。

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能力。

4.总结研究成果,形成“非常5+1”学习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小学生,通过研究将丰富农村基础教育实践与理论,为其它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提供有效参考。通过研究将主要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教会孩子利用网络资源独立学习;兼顾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引导、帮助孩子学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培养孩子问题意识,让孩子学会从问题中学习。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是对现有的学习方法,辩证的采纳,进一步改进、创新,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摸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特色的学习方式,形成固定模式并逐步扩大推广范围。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范围

本课题将对常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和西位明德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我们将从两所学校1100名学生中,选出六个班级作为实验班,进行具体研究。我们将二年级一班、三年级一班、五年级二、三班和六年级三、四班定为实验班。

(二)基本内容界定

我们尝试在农村小学改变现有题海战术现状,减轻教师、学生课业负担,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出符合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三年级以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为主研方向,五、六年级以“网络资源”和“校本课程”为主研方向。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是对现有的学习方法,辩证的采纳,进一步改进、创新、升华,从而摸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特色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指出:教育要适应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完整的人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研究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从而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21世纪的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研究范式多样性、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一定要适应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指出:创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理解儿童和青春期学习者的特征,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将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教学,每个人都有其个体的能力与特性,并影响其学习与发展的结果。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动机是一种刺激、支配和维持行为的内状态。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面对任务的兴趣水平、内部动机、设定指导行为的目标,以及关于成败原因的信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利用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拓展学生学习方式。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宽学习途径,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

(三)开展在综合实践活动,增加学生体验性学习,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锻炼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塑造坚定品格和超强意志力,形成真确人生观、价值观,充满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

(四)形成“非常5+1”学习模式,形成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分析。

(二)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三)网络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四)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性学习研究。

(五)总结归纳,创新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非常5+1”学习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对常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和西位明德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1100名学生中,选出六个班级作为实验班,二年级一班、三年级一班、五年级二、三班和六年级三、四班定为实验班。

二、三年级以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为主,五、六年级以“网络资源”和“校本课程”为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2.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撰写经验论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3.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确立实验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2年1月)

根据河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内容,结合常河镇学区的教育现状,联系教学实际,我们确定《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为课题组研究课题,于2011年6月开始实验研究工作,正式开题。邀请县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着等莅临指导,举行开题报告会。

2.制定课题组制度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学习制度

本课题的研究由课题主持人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的组织、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进行分工,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讨论制定《平乡县常河镇学区课题研究制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2)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了解学生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制定出课题研究的总实施方案。根据课题研究的具体分工,制定出课题研究的各阶段实施方案,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好规划。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2月)1.调查研究阶段

对常河镇学区两所学校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情,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调查范围与方法: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初步了解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2)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学生课业负担重,缺乏学习兴趣。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课堂发言不主动,对待问题时依赖性强,不能主动地进行思考问题和想办法解决。课后不能坚持经常复习,对学过的知识不经常进行反思。学生喜欢上网和老师同学交流,喜欢网络游戏等新鲜事物。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比较大,但是学校课程资源匮乏,挖掘不深。

我们课题小组根据调查的结果,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研讨确定我们课题组将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为三个板块: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性学习研究。

2.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2012年1月——2012年3月)(1)调查研究、制定“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研究”实施方案(2)开展多种活动,促进课题研究积极开展。

学习外校先进经验,定期业务学习丰富自己知识水平。为了更好的进行“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研究,这段时间学校安排课题组成员到我县有特色校本课程的学校进行学习考察,先后派课题组教师参加河北省教科所组织的研究培训班和邢台市组织的有关教科研活动。我们将外地的先进经验带回来,结合我们学区两所学校的实际,进行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①深挖校本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为了拓宽学生阅读、诵读的视野,让更多的学生走进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我们开展“‘经典内容我知道’征集活动”、“‘颂经典’古诗词朗诵大赛”、“课前诵读十分钟”等活动。

②英语对话作为“诵读”的一个延伸,通过学生参与到不同的活动中,我们课题小组积极思考、研讨,共同努力开展了“英语角”、“英语园地”、“我们都来说英语”、“英语竞猜”等一系列活动。

③班刊是我校的特色刊物。在班主任、各学科老师和全体学生的努力下,创设的班级刊物。通过近两年的“班刊”创办,现有《金色童年》、《花开的声音》、《小荷初绽》、《明天的太阳》、《美文我最爱》等十余种刊物。这一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习作的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在制作班刊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④每周一节的“教师讲坛”课程,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方式,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机制,促进教师开展专业反思和成果总结,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进而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和共同提高。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教学管理、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读书体会、新书介绍、学生习作撰写指导、社会百科等多个方面。

(3)整理研究成果,通过研讨、分析、反馈、及时总结,撰写“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研究报告。

3.“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研究(2012.3.——2012.9)(1)调查分析、制定阶段研究实施方案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和任课教师展开交流和座谈,初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情况。制定“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实施方案。

(2)分析实验:根据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现在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运用信息网络化环境提供的文字、影像等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生参与情趣,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利用上网时间。例如:创办学科主题社区,方便了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与教育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创建师生相互交流的QQ群平台,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更加便利,缩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空间,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途径;提高了学生有效收集、整理、应用信息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小学生依托网络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习惯,提高了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有效改善不良上网习惯。

(3)整理阶段研究成果,撰写“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论文。

4.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性学习研究(2012.9——2013.2)(1)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低年级进行室内小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高年级结合实际开展室外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并整合家长、社区等资源,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引导、帮助孩子学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培养孩子问题意识,让孩子学会从问题中寻找学习兴趣与方法。

(2)开展农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性学习实验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田野、社区、社会,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逐步积累成长经验,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让孩子们体验全新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让孩子感受到所有的体验都是学习,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让孩子早一步熟悉人生的历练,学会乐观的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社会处处皆学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学问。“放飞”孩子,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观察,自主地探究、发现与解决问题。6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孩子们在获得体验的同时,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体验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与提高。

(3)整理阶段研究成果,撰写“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性学习研究”论文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3.2.——2013.9.)

1.搜集实验阶段资料,统计分析,完成研究报告材料的准备。

2.召开研讨会、交流会,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讲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撰写研究报告,结题论文。

3.初步形成农村小学生“非常5+1”的学习模式,在学校推广验证。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总结研究成果,形成“非常5+1”学习模式

通过整理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多彩的校本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便捷的网络资源,能更方便的实现师生互动,为孩子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新的学习方式;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团队合作,帮助孩子学会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塑造了坚定的品质,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读为主的校本课程,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积累,能够高效地实现学习的目的。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非常5+1”学习模式,并常河镇中心小学和西为明德小学推广验证。

1.“非常”指大量的活动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采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强烈的期待。更能通过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满足孩子学习需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正能量。

2.“5”指五步学习法

(1)第一步,课前读书。这一步主要是让孩子学会预习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即可。

①语文课,课前读一遍课文,解决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②数学课,课前读一遍课文,数字、例题都要读,了解课文大概内容。③英语课,先读单词,再读课文,不会读的标记一下或者问问老师、同学。④品德课,课前读一遍课文,了解大概内容。⑤科学课,课前读一遍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第二步,课后读书。在老师讲完一节课后,再认认真真、逐字逐句的把本课内容再读一遍。以利于加深记忆,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所学新知识。

①语文课,课文讲完后,当天抽时间再读一遍课文,要求要精读,生字、生词要记熟记牢,要求背诵的部分需背熟,最好能够默写,能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②数学课,课后再读一遍课文,逐字逐句得读,标点也不要放过,有定义、定理等需要记住的内容,要求背熟能默写。

③英语课,再认真读一遍课文,熟记单词,最好能够背诵课文,并默写。

④品德课,再认真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需要背诵的内容记熟,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⑤科学课,再认真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有条件的实验,课下做一下。(3)第三步,每周读书

学生每周六、日把一周来学过的内容再认真的读一遍,将学习的知识点整理,以画图的方式总结、呈现,以利于下一步复习、巩固。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将一周的学习成果以手抄报、班刊、班级英语小报等形式展示出来,也可制成电子版在网络平台共享。

①语文课,每周把一周内讲过的课文,从头到尾认真读一遍,解决所有生字、生词,需要背诵的课文再背诵一遍,背不熟的要认真背熟。整理本周所讲主要内容、知识点,画出知识点结构图。为班刊投稿,提供优秀习作或者学习心得。

②数学课,仔细研读整周学习的课文内容,总结每章节知识点,定义、定理背熟记牢,画出章节知识点结构图。

③英语课,先读单词,再读课文,不会读的标记一下或者问问老师、同学。积极参与“英语对话”活动,搜集有趣的英语小短文、笑话等,筹办英语手抄报。

④品德课,课前读一遍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根据课文主题、传统节日等,发起或参社会实践活动,⑤科学课,课前读一遍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按课文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动手实验,积累经验,培养科学素养。

(4)第四步,每月读书

要求学生每个月末,把一个月以来讲过的课文再认真、逐字逐句的研读一遍,将一个月以来整理出来的知识点、章节图仔细读一遍,加深记忆。每月在老师指导下自行组织一次实践活动,或参加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相应知识。

①语文课,归纳、总结每周画出的章节知识点图,认真研读章节知识点网络图,试着记忆网络图形成图表记忆。认真研读本月所学课文,加深理解与记忆,需要背诵的课文背诵一边,背诵不熟的要背熟,知识点理解不透的,咨询老师、同学,或者利用网络学习相关知识,也可利用QQ群和老师、同学直接交流加深理解。

②数学课,认真精读本月所学全部课文内容,记熟定义、定理。整理每周总结的知识点网络图,并认真研读网络图,根据网络图会议每节课讲授内容、知识点、定义、定理等,做到默熟于心。

③英语课,背诵一月来学习的全部课文,复习记忆一月来所有课文单词,要求背熟课文,记熟单词。绘出一月来章节图,根据章节图回忆每节课课文,做到

能复述课文,理解课文汉语意思。

④品德课,认真精读一个月来所讲课文,需要背诵的部分背熟、记熟。整理每周总结的章节知识点网络图,研读网络图回忆每节所讲内容。

⑤科学课,认真精读一月所讲课文,需要背诵的部分背熟、记熟。整理每周总结的章节知识点网络图,研读网络图回忆每节所讲内容。有条件做实验的,自己动手做实验,增加直接经验,培养科学研究态度与技能。

(5)第五步,学期读书

要求学生每学期结束时,再把整本书认真研读一边,强化知识点的复习。并把整个学期学过的,每一个学科知识用一张树形图总结、归纳起来,方便系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①语文课,认真精读每一课课文,需要背诵的背熟。整理每月汇总的章节知识点图,形成整本书章节知识点网络图,并认真研读、记忆网络图,形成图表记忆,根据图表回忆每课讲授内容、背诵部分、知识点、写作方法等。

②数学课,认真精读每一课课文,数字、例题都要读,需要背诵的定义、定理等背熟。整理每月汇总的章节知识点图,形成整本书章节知识点网络图,并认真研读、记忆网络图,形成图表记忆,根据图表回忆每课讲授内容、定义、定理等。

③英语课,认真研读每一课课文,并背熟课文、记熟单词。绘制整本书章节图,根据图回忆默背每一课课文,记忆图表。

④品德课,认真精读每一课课文,背诵部分记熟记牢。整理每月章节图,绘制整本书章节知识点网络图,研读章节知识点网络图回忆每节课讲授内容。

⑤科学课,认真精读每一课课文,背诵部分记熟记牢。整理每月章节图,绘制整本书章节知识点网络图,研读章节知识点网络图回忆每节课讲授内容。

3.“1”指通过归纳、整理得出的一张整本书知识点章节图

孩子们一边学习课本知识,一边总结、归纳每一课的知识点,并手绘成图。尝试记忆章节知识点图,形成系统知识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使学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更有利于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归纳整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制能力等。

通过实验,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们也意识到,原来的题海战术是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应该及时的尝试新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参验教师能够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组织教学。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搭起了师生沟通的另一个桥梁,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题组成员和实验班教师

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调查,积累教学设计和学习过程的各种资料,大量参加教学研究活动还要求经常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教师通过积极实验、不断探索,积累了经验。使参与教师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县教研室专家认可。两年来,课题组教师获得市、县级优质课成果2项,发表论文有10篇,累计参加各项培训28人次,经验总结11篇,获奖教学研究成果18个。

课题组对非常“5+1”学习模式,在两所学校扩大试验范围。逐步形成大兴趣、多活动、高效率教学体系,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学校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2013年六年级质量检测常河镇中心小学总排名全县第三、西位明德小学全县第五;两所学校学生在全县各级各类文体活动中获奖31人次,创历年之最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提升了办学品位。

(二)丰富多彩的校本资源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积累 深挖校本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开展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影响研究活动:开展“‘经典内容我知道’征集活动”、“‘颂经典’古诗词朗诵大赛”、“课前诵读十分钟”等活动;“英语角”、“英语园地”、“我们都来说英语”、“英语竞猜”等活动;创设的班级刊物(如:《金色童年》、《花开的声音》、《小荷初绽》、《明天的太阳》、《美文我最爱》等);每周一节的“教师讲坛”课程。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自主有效地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逐步提高孩子们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增加了孩子知识积累。培养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了英语口语锻炼。

(三)网络拓宽学习途径,成为学习的有利助手

运用信息网络化环境提供的文字、映像等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生参与情趣,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利用上网时间。例如:创办学科主题社区,方便了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与教育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创建师生相互交流的QQ群平台,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更加便利,缩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空间,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途径;提高了学生有效收集、整理、应用信息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小学生依托网络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习惯,提高了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有效改善不良上网习惯。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体验全新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孩子们体验全新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

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坚定的品格,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了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设想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常5+1”学习法要求有很多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正能量、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活动次数的多少还不好把握,活动次数多了喧宾夺主,活动次数少了达不到预期效果。

2.“非常5+1”学习模式,对于数学比较好归纳、整理章节知识点网络图。语文、英语等学科学生归纳、整理章节知识点有点难度。需要教师备课、讲课时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必要时可以先明确告诉学生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做好笔记。

3.“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阶段研究,距离预期效果还有差距。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两所小学,学生都是住宿生,学校微机室不能上网。学生每周只有周六、周日才能回家。农村电脑普及率不高,能上网的就更少了。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阶段研究工作的开展,导致我们在本阶段只能依托“常河镇中心小学学科主题社区”发布一些信息;QQ群也只有孩子星期

六、星期日在家的时候,上网咨询老师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家长对孩子上网不支持,害怕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三)今后设想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一课题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我们致力于研究出简单、易操作,老师、学生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我们会继续开展研究,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完善我们的学习方式。使更多的师生、家长、专家领导认可我们的成果,并加以指导、应用,为新课改做出我们微薄的贡献。

课题研究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研究成果的推广也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去的更大成效。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澜著.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6。

[2]李芒.教育学(小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03-1。[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6-1.[4]李学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河北省教育科研所,2009-04-08。[5]崔海江、赵杏梅.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北京: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03。

[6]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M].北京:教育研究,2002-02。[8]叶平.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9。[9]王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M].北京:教育研究,2001-09。[10]秦玉友.教师培训应考虑多主体参与[N].中国教育报,2010-7-9。[11]彭文波.自主学习概述[C].教学心理学丛书: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9。

[1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2010.

第五篇:如何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如何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按照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课题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的评价,一是决定课题研究是否按时完成,二是对研究质量做出评估。

一、结题准备

(一)课题负责人进行结题自评

自评要做好如下工作:

1.评估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定目的2.评估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预定方案如期进行

3.评估课题研究方法是否科学

4.评估课题研究质量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5.评估课题研究的各类资料是否完备齐全

(二)根据课题结题要求,准备结题资料

1.研究课题的管理类资料:

主要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立项批复文件、课题研究方案、阶段工作总结、结题工作总结等。

2.课题研究的原始资料

即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文献调研与原始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的所有与课题有关的有价值的材料。

3.课题的成果资料

包括主件、分件和附件,即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论文、专著等文献资料,或有关光盘、硬盘、软盘、软件等资料。

工作报告是课题从研究开题到结题,对课题研究进程的回顾、主要大事客观记录的汇总,是研究情况的高度概括和研究按照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一般不超过2000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研究目的、指导思想、研究方法

(2)课题的研究进程,这是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

在准备阶段做了哪些工作,摆阔调查摸底、落实分工、拟定计划、后勤保障等。

在研究阶段,仅仅围绕方案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把“怎样做”的 主要工作,包括观摩、活动、研讨等如实反映出来,困难、问题、进展等也要回顾进去。

在总结阶段,重点进行测查、收集资料、撰写报告,根据研究情况确定结题形式等。

(3)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的落实、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经费的开支和筹集等。

研究报告是成果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报告的撰写是课题组结题工作的重点内容,一般包括:

(1)题目:“xxx课题研究报告”

(2)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等

(3)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等

(5)课题研究结果分析: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6)研究的主要成果

(7)研究的结论: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慎重、严谨,逻辑性强

(8)问题和讨论

4.成果收益资料

主要包括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用、推广的资料,或成果在推官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或成果在学术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影响等的材料。

二、结题验收

根据课题研究的情况,结题验收分为会议验收和通讯验收。

(一)验收前的材料准备

验收前,由课题组准备好结题材料,包括填写《结题报告》),并提供研究成果原件、复印件和该课题原《申请书》、《开题论证表》、《计划任务书》、《中期检查表》等,装订成册,供验收使用。

(二)验收的主要内容

课题组按《评审书》或《计划任务书》完成了研究任务;最终成果与立项时批准的“最终成果形式”相符,不存在署名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经费开支合理合法。研究成果,无论正式出版或内部印刷,均要求在显著位置标明“××项目(课题)”字样。

(三)验收专家组

专家组由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或实际工作部门人员组成,一般为3-5人。

(四)会议验收程序

会议验收分为预备和验收两个阶段。预备阶段由组织验收的单位主持,主要内容是介绍会议内容、宣布有关事项、产生专家组组长;验收阶段由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会议验收按下列程序进行:

1.听取课题主持人的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及成果简介,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的预期成果与现有成果;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思想观点及内容;课题的实际意义、学术意义、研究特色及在自治区(国)内外所处的地位;该课题研究的重点及研究中突破的难点;

2.质疑、答辩;

3.专家讨论并形成综合验收(包括能否结项)等意见,并将意见填写在《结题报告》中;

(五)通讯验收程序

通讯验收的课题,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向专家提供相关材料,专家验收后给出验收意见,并签名。结项时,须将专家验收意见原件和《结题报告》装订在一起上报。

三、成果验收的一般标准和内容: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

(二)是否达到了《评审书》或《计划任务书》中有关成果的设计要求,研究的范围和成果内容是否与《评审书》或《计划任务书》一致,研究成果是否包含了该课题预定的全部内容;

(三)研究成果中提出的理论、观点、方法和建议方案是否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

(四)项目研究所依据和使用的资料、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五)项目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及手段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先进性;

(六)项目成果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达到何种水平,能够取得怎样的综合效益;

(七)项目研究尚存在哪些不足,该领域尚有什么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八)项目成果有无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等;

(九)对成果的推广和宣传意见。

下载数学课题结题工作安排(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题结题工作安排(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结题一般做哪些工作?

    课题结题一般做哪些工作 ? 一、结题要递交的材料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 课题的结题,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课题申......

    课题结题材料

    《中学生小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铜山区大彭中心中学 孙慧慧 摘要: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积极参与齐唱、轮......

    课题结题材料

    课题结题材料 文件性资料 、过程性资料、成果性资料 (一)、文件性资料 1、课题立项.评审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2、课题立项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3、开题报告(一份)(就是当......

    课题结题

    各位领导、专家: 您们好!岁月流转,时光飞逝,转眼2017年度的教育教学与教研工作又画上了句号。今天,我代表课题组成员,就曾家小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进......

    课题结题

    一、课题概述(你要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因与意义,字数1000字)(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二)相关研究的概述(别人研究本问题的进展)(三)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问题的解决所获得的效......

    课题结题

    一、课题概述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展开。 美国教......

    课题结题材料

    课题结题材料(过程材料)包括①课题立项申请书、任务下达书;②《课题结题验收表》、《信阳市立项课题中期管理评估表》;③课题研究报告;④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论文、著作等);⑤相关附......

    课题结题

    结题报告 学生英语学习‘掉队’原因及其对策初探 罗泽兰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拦路虎’,当难点太多,他们难以跳过时,成绩就开始下滑。不同的困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