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时间:2019-05-14 03:2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第一篇:关-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关于举办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

综合能力竞赛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教务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 4号)精神,根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关于竞赛实行校、省(区域)、全国三级竞赛制度的要求,经研究,决定于2019 年3月29日—31日在南通大学举行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第六届全国决赛选拔赛。现将竞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

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以“重在实践,鼓励创新”为指导思想,旨在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智慧,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参赛对象

参赛者以小组形式组队,每组学生不多于3人,必须是正式注册的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高等职业院校的大专学生),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由学校推荐报名。每校最多可报8个参赛队,每个项目最多可报3个参赛队。每支参赛队限报项目I-IV中的一个。

学校推荐报名的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4日(以电邮的日期为准),参赛者必须把报名注册表电邮到东南大学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杨延清,联系电话:025-52090538(O),***;电子信箱:103005764@seu.edu.cn。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曹海平,联系电话:

0513-85012923(O),***;电子信箱:

gcnljs@ntu.edu.cn。

三、竞赛内容

本届竞赛包含两类4项,即无碳小车类和物料搬运机器人类。其中无碳小车3项为“S”型赛道常规赛、“8”字型赛道常规赛和“S环形”赛道挑战赛。

1.无碳小车避障行驶竞赛

1.1 无碳小车竞赛命题

本届竞赛命题为“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

自主设计并制作一种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要求其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不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来源的能量。该给定重力势能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1Kg的标准砝码(Φ50×65 mm,碳钢制作)来获得,要求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400±2mm。标准砝码始终由小车承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图1所示为小车示意图。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需要具有可调节装置,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其中一轮为转向轮,另外两轮为行进轮,允许两行进轮中的一个轮为从动轮。具体设计、选材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图1 无碳小车示意图

1.2 无碳小车常规竞赛项目

1.2.1 “S”型赛道避障行驶常规赛项第一轮竞赛

“S”型赛道如图2所示,赛道宽度为2米,沿直线方向水平铺设。按“隔桩变距”的规则设置赛道障碍物(桩),障碍物(桩)为直径20mm、高200mm的塑料圆棒,竞赛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绕过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沿赛道中线从距出发线1米处开始按平均间距1米摆放障碍桩,奇数桩位置不变,根据经现场公开抽签的结果,第一偶数桩位置在±(200~300)mm范围内做调整(相对于出发线,正值远离,负值移近),随后的偶树桩依次按照与前一个偶树桩调整的相反方向做相同距离的调整。以小车成功绕障数量和前行的距离来评定成绩。每绕过一个桩得8分(以小车整体越过赛道中线为准),一次绕过多个桩或多次绕过同一个桩均算作绕过一个桩,障碍桩被推出定位圆或被推倒均不得分;小车行走的距离每延长米得2分,在中心线上测量。

各队使用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标准砝码给参赛小车加载,并在指定的赛道上进行比赛。小车在出发线前的位置自行决定,不得越线。每队小车运行2次,取2次成绩中的最好成绩。

图2 无碳小车在重力势能作用下自动行走(S赛道)示意图

小车绕障有效的判定为:小车从赛道一侧越过一个障碍后,整体越过赛道中线且障碍物未被撞倒或推出障碍物定位圆;小车连续运行,直至停止。小车有效的运行距离为:停止时小车最远端与出发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2.2 “8”字型赛道避障行驶常规赛项第一轮竞赛

如图3所示,竞赛场地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长1525mm、宽1370mm)上,有

测量。

各队使用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标准砝码给参赛小车加载,并在指定的赛道上进行比赛。小车在出发线前的位置自行决定,不得越线。每队小车运行2次,取2次成绩中的最好成绩。

图4 “S环形”赛道示意图

1.3.2 三维设计及3D打印制作环节 要求同1.2.3。

1.3.3 参赛小车机械拆卸及重装竞赛环节 要求同1.2.4。

1.3.4 第二轮小车避障行驶竞赛

用装配调试完成的小车,再次进行避障行驶竞赛,规则同1.3.1。

1.4 现场问辩环节

根据参赛队数量,经各队自愿申请或通过抽签产生参加答辩环节的参赛队。答辩问题涉及本队参赛作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成本及管理等相关知识。参与答辩的参赛队按答辩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得分高于答辩平均分的队将获得总分加分,得分低于答辩平均分的队将得到总分减分。

1.5 工程设计方案评审

各参赛队需做出针对参赛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文件并在参赛报到时提交,共3种文件,每种文件纸质版一式两份,电子版1份;三种文件总分50分,分别为1)结构设计方案,15分;2)加工工艺设计方案,15分;3)工程项目创业企划书,20分。所提交的文件均应由参赛队员自主完成,格式及装订均须符合技术规范和竞赛要求,具体规定及要求由竞赛秘书处另行发布。

各参赛队在报到时还须提交与设计制作有关的3分钟视频1份和PPT文件1份,具体规定及要求由竞赛秘书处另行发布。

竞赛评审组对每个参赛队提交的设计方案文件按减分法进行评阅。各队该项得分计入其竞赛总成绩。

2.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竞赛项目

2.1 竞赛命题

本项竞赛题目为“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竞赛”。

自主设计并制作一款能执行物料搬运任务的智能移动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在规定场地内自主行走,通过扫描阅读二维码领取任务,自主寻找、识别任务指定的物料,按任务要求的顺序将其搬运至指定的存放地点,并按照要求的位置和方向摆放。

根据现场抽签决定抓取物料的类型,现场设计机器人末端抓取装置(手爪),使用3D打印机完成制造,安装于参赛机器人手臂末端后进行现场运行比赛。

本项目参赛所要求的实物和文件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2.2 题目要求

2.2.1 参赛机器人的功能要求

应具有场地目标位置识别、自主路径规划、自主移动、二维码读取、物料颜色识别或形状识别、物料抓取和搬运等功能;全部竞赛过程由机器人自主运行,不允许使

图5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建赛场地设置平面图

图6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建赛场地设置三维示意图

2.2.7 任务二维码

在赛场围挡内侧垂直安装2个显示屏不小于9.7寸的平板电脑,用于显示给机器人读取任务的二维码。二维码尺寸为100×100(像素)。二维码信息被设置为“1”、“2”、“3”三个数字的组合,如“123”、“321”等。其中,“1”对应红色,“2”对应绿色,“3”对应蓝色。数字组合表明了物料搬运过程中不同颜色物料的搬运顺序。平板电脑中存有不少于6种任务的二维码,比赛时随机播放。

2.3 竞赛环节

2.3.1 第一轮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场地竞赛环节

经现场抽签决定待搬运物料的形状组别(圆柱体、长方体)以及各参赛队的赛场号位。物料的直径或底边长为50mm,高度为80mm, 重量约为60g。

三种不同颜色的物料放置在物料提取区,物料间距为150mm。

参赛队将其参赛机器人放置在指定出发位置。按统一号令启动,计时开始。机器人行至二维码识别区,通过二维码读取需要搬运的三种颜色物料的顺序,再移动到物料提取区按照任务要求的顺序依次将物料搬运并准确放置到物料存放区对应的颜色区域内,完成任务后机器人回到出发区域。记录完成比赛所耗用的时间及物料放置的准确性。机器人需在5分钟时间内完成比赛,用时少者得分高,物料放置位置的精确程度也影响得分。每队有2次机会,取2次成绩中的最好成绩。

2.3.2 机器人手爪的设计及制作环节

经抽签确定一种搬运物料的重量组别、尺寸组别、形状组别(圆柱体、方形体、球体及其组合)以及各参赛队的赛场号位。

每支参赛队派出1名队员,针对抽取的物料组进行机器人末端工具(机器人手爪)的设计,参赛队员须自带笔记本电脑和自装的设计软件。设计完毕之后在3D打印机上完成机器人手爪的制作,本项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满分,违规或延时完成者减分,不能完成者不得分。

2.3.3 主控电路板焊接与调试环节

由1名参赛队员参与此环节竞赛。在事先准备好的(主控电路)PCB板上焊接所有的分立元器件和集成电路插座,并完成调试。本环节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满分,112

完整性要求:作品装配图1幅、要求标注所有零件(A3纸1页); 装配爆炸图1幅(所用三维软件自行选用,A3纸1页); 传动机构展开图1幅(A3纸1页); 设计说明书1-2页(A4)。

正确性要求:传动原理与机构设计计算正确,选材和工艺合理。创新性要求:有独立见解及创新点。

规范性要求:图纸表达完整,标注规范;文字描述准确、清晰。2)工艺设计方案文件

按照中批量(5000台/年)的生产纲领,自选作品上一个较复杂的零件,完成并提交工艺设计方案报告(A4,2-3页)。要求采用统一的方案文件格式(网上下载)。

3)控制及电路设计方案

完整性要求:控制程序流程图1幅(A4纸1页); 电路原理图1幅,要求标注所有电子元器件(A4纸1页); 主控板PCB板图1幅(A4纸1页); 电路设计说明书1-2页(A4)。

正确性要求:控制原理与电路设计正确,器件选则合理。创新性要求:有独立见解及创新点。

规范性要求:图纸表达完整,标注规范;文字描述准确、清晰。4)创业企划书

按照中批量(5000台/年)对作品做创业企划书(A4,3-4页),内容包括工艺成本核算、生产成本分析以及综合成本分析,还包括市场预测分析、人力资源和工程管理可行性综合分析等。要求创业企划设计目标明确,文件完整,测算合理,表达清楚。采用统一的方案文件格式(网上下载)。

将另行发布关于以上各项各环节竞赛的评分细则。

四、竞赛地点

赛场地点:南通大学主校区(南通市啬园路9号)体育教学训练馆及工程训练中心。

报到地点:南通大学主校区(南通市啬园路9号)工程训练中心。

五、奖励办法

无碳小车“S”和“8”常规赛项以及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赛项均分别设置设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为不超过参赛队数的3/5。按不同参赛项目计算各队总成绩,按各项成绩之和由高到低确定获奖名次。

无碳小车“S环形”赛道挑战赛设置设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为不超过参赛队数的3/5。按不同参赛项目计算各队总成绩,按该项目成绩之和由高到低确定获奖名次。一等奖的前三名分别另颁发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奖。

六、组织工作

为加强对竞赛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详见附件)。秘书组联系人:东南大学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杨延清,联系电话:025-52090538(O),***;电子信箱:103005764@seu.edu.cn。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曹海平,联系电话:0513-85012923(O),***;电子信箱:gcnljs@ntu.edu.cn。

竞赛的相关信息请关注东南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网站(mtc.seu.edu.cn—交流合作—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竞赛工作的其它有关具体事宜由组委会另行通知,请有关学校协助做好各项工作。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516-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书

各学院:

为支持本科生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资助类型及数量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014年,我校拟立项创新训练项目100项左右,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17项左右。

二、申报经费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1-2万元/项;创业训练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1-2万元/项;创业实践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5-10万元/项。具体经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三、申报对象

原则上申请创新训练项目应为已立项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的项目;申请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应有创业兴趣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学生。

四、项目申报与评审

项目申报:申报个人或团队提出申请,每名学生只能申报主持1个项目,每个团队原则上不超过5人,鼓励跨学科、跨年级合作研究。

项目评审:由学院组织预审后报教务处。学校组织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申报项目进行材料审查、现场答辩,择优遴选。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资助项目,报教育部备案。

五、具体安排

1.申报。有意申报项目的学生(团队),请于4月11日前登录科技创新管理系统进行申报(网址:属于原大学物理实验选课平台,用户名和初始密码为学生学号,大学生科技创新网也可登陆),并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申请表》(见附件1)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申请表》(见附件2)一式四份报所在学院教务办公室。各学院于4月16日前将本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汇总表》(见附件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汇总表》(见附件4)及申报材料报教务处。表格从大学生科技创新网下载。

2.评审。4月18日-22日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网上初评,初评通过的项目参加现场答辩,答辩时间4月26日上午。

3.立项。5月中旬学校发文公布立项。

五、其他

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足兴趣,强调自主。参加申报项目的个人或团队,须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可行性方案,并及时撰写并提交相应材料,提前做好答辩ppT准备工作。

2.希望各学院按照相关要求,精心组织项目申报,严格开展项目预审,切实遴选高质量项目。原则上,每位指导老师指导项目不超过2项。

3.对创新训练项目申报立项事宜如有疑问,可与教务处实践教学科联系,联系人:张强吕叙杰联系电话:87281275,E-mail:shijianke@mail.hzau.edu.cn;对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申报立项事宜如有疑问,可与校团委联系,联系人:赵凯博,联系电话:87282012,E-mail:cxcy@mail.hzau.edu.cn。

附件:

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申请表

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申请表

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汇总表

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汇总表

教务处校团委

第三篇: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

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

建设方案

建设单位: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一、中心简介

湖南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结合等多学科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不断加强实验教学训练中心建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工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系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是我校规模最大、设备先进、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成果丰硕的跨学科专业和综合性实践教学训练中心。

中心建设历程。2000年以前,中心初期建设阶段,建设了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室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验室,主要开展电气信息类相关专业课程的验证性项目实验教学,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室在2000年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厅“双基”合格评估。2001年—2008年,中心整合发展阶段,原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与原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组建湖南工学院,二校实验室资源进行了整合,我系扩建了电工电子实验室、新建了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电气与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开设电气信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比例达到70%,电工电子实验室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基地2005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实习基地,2008年电气与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中心被评为湖南省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并于2011年通过评估验收和授牌。2008年—2012年,中心拓展与提升阶段,中心扩建了信息处理与通信工程基础实验室和工程应用创新训练实训室,开展了研究性创新实验、工程应用训练和孵化性创业实验, 建设了拓展性跨学科专业综合训练支撑平台,2012年建立了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

覆盖专业。目前,中心承担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专业实验教学、职业资格认证、暑期实践培训、工程实训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教学任务,中心实行时间、实验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全开放运行。

创新训练取得的成绩。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与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校系二级管理、资源共享和中心全开放运行管理机制。依托“学徒制”、“学生助教”、“导师制”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训练-工程技术训练-创新意识培养 四层次人才阶梯培养实践教学新体系,在大学生创新训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97年开始中心组织学生连续8届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湖南赛区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并2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获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4项;2008年以来引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先后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湖南赛区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引导学生参加衡阳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2项。选派本系学生与机械工程系学生一起参加首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本系学生完成了作品的控制模块设计并获得一等奖。中心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把握竞赛的内核,使其校园化、常态化,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校内“圆融杯”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近三年来,中心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交流,中心先后与中国南方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郴州玉山水泥有限公司、大唐集团耒阳发电厂、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和上海嵌入式系统培训公司等单位进行合作,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企业科技报务,并为企业员工进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学时达120学时;中心先后接待了省内外包括江西理工大学、南华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在内的30余所同类高校的交流与考察,接收了包括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三所市内高校学生400余人·天实验实训任务。

中心现有资源。我系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现建有电工电子基础课省级示范实验室、电工电子省级优秀实训基地、省级电气与控制工程示范实践教学中心、信息处理与通信基础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训练实训室,使用面积(20*106.92=2138.4、4*195.2=780.8、272(109房)、170(3320房)、200(管理房)、配电房440)4000平方米,设备总资产1692万元,仪器设备1922台(套)。中心现有创新训练指导与实验教学管理人员28人(含兼职人员),其中教授4人,硕士以上学位20人,具有工程背景的9人,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职称与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爱岗敬业、相对稳定的创新训练指导和教学管理师资队伍。中心有较丰富的创新训练数字资源,具有便利的科研信息检索查询条件,学校建设了数字图书馆(http://lib.hnpu.edu.cn)资源(包括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ilson 外文期刊数据库、Gale Academic Onefile 学术期刊大全数据库和SpecialSciDBS 国道数据特色专题(外文)数据库),建设了精品课程网站(http://jpkc.hnpu.edu.cn),建设了电气与控制工程示范实践教学中心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xbsz/dqx/),为学生的创新训练提供了工程应用、科学研究和服务咨询支撑平台。

二、中心现有条件

我系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现建有电工电子基础课省级示范实验室、电工电子省级优秀实训基地、省级电气与控制工程示范实践教学中心、信息处理与通信基础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训练实训室,中心下设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控制技术、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先进控制技术、DSP技术、EDA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基于ARM的嵌入系统、单片机技术、工业控制网络与自动化技术、变配电工程训练等26个操作室和1个元器件库。中心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目前按中心教学服务对口的学科专业在校学生计算(不计大一学生),生均场地面积为1.2平方米/人,按每个实验操作室设备1人/台(套)计算,生均场地面积为4.2平方米/人。中心设备总资产1692万元,仪器设备1922台(套),其中800元以上基础训练仪器、设备1845台(套),大型共享仪器、设备77台(套),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91台(套)。中心实现了从校园网——中心网络化管理室——操作室局域网——学生工作站的层次化网络管理体系,并实行时间、地点和设备与元器件全开放运行机制。中心的现有条件构建了电气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实训、拓展性跨学科专业综合训练、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认证、工程技术应用创新训练和科学研究与服务咨询的多样化、立体化教学支撑平台。2011年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直接为我校教学任务服务的学生达到13860余人·天,通过自主性拓展实验、职业资格证培训、暑假培训、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培训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TITP),参加训练的学生达到19260余人·天。

三、中心建设方案

1、中心建设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并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贯彻执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文件要求,以高等教育要“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目前正在全面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战略方针,以及我国教育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不断加强我系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全面培养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中心建设思路

人才培养必须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观念,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推动高等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中心的建设思路是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心软硬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学生的工程素质训练、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中心以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进行设计和制作实物作品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开展科学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推进我系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

3、中心建设目标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工程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心合理定位,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以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为主线,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与校际联合,依托行业背景、学校建立的董事会和地方区域企业,校企结合,深化校企合作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不断丰富工程内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教育,提升对外科技服务能力,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行业与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加强同类高校的横向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加大中心软硬建设力度,打造中心特色,加大中心硬件投入,加强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和软件建设,进一步营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实践的学习氛围,搭建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创新的实践教学育人环境;加强制度建设和教学管理,由于中心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必然要求中心在教学制度、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管理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心能适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要求。经过三年的建设和改革,中心目标是将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建设成具有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较强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心全开放运行和资源共享,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与训练,全面提升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打造中心特色,使中心在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作用。

4、中心建设内容

(1)加强教学制度建设与管理

完善中心现有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与“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相关的学生课外培训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实习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学生自主项目管理制度、教师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管理制度和中心资源共享管理制度。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完善中心全开放运行管理机制与规章,全面实行网络化辅助教学和网络化管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中心资源共享;加强中心教学管理,开展学生座谈会和企业专家教授参与的座谈会,定期进行抽样调查,听取学生和企业专家意见,帮助中心指导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评估机制,将立项评审、中期检查、验收评估、验收后跟踪衔接起来,中心负责人对中心建设全面负责,对立项的中心建设,每年必须向学校提交中心建设情况报告,接受学校组织的中心建设检查。

(2)更新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心以培养学生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突出应用性、工程性和创新性为指导原则优化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更新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学校成立的董事会,邀请校外的企业专家和科研院所的教授,开设工程技术应用与科学研究讲座,建立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的中心建设指导委员会,在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作进行改革,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院所的科研课题研究和企业的工程技术改造,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科技服务水平和创新意识。

(3)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研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岗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构建面向“应用型卓越工程师” 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加强实验技术研究,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项目,与企业共同编写主要课程教材(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继续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在实践课程上,实验教学内容应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密切结合实习企业改革实习教学内容,构建必修项目与选修项目相结合、校内实践课程与企业实践课程相结合、自主实践项目与学科竞赛项目、校内实践项目与企业工程项目相结合、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放在教学中心工作的首位。紧密结合湖南教育强省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战略,根据电气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注重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工程性、前瞻性、创新性,逐步形成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程能力、创新意识。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和实验教材(指导书)的编写工作,在3~4年内,修改完善现有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公开出版2~3本实验教材;主持校级以上的教学研究项目10项,力争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奖1项;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使“三性”实验项目达到78%,保持每年的工程训练项目、研究性创新性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不低于总项目5%。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现有的省级电工电子教学团队基础上,加大中心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和教研科研活动,每年制定并落实中心教师轮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进修,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和经验,追踪学术前沿,掌握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鼓励专业教师到国内外公司企业学习,鼓励中心带头人和骨干指导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参与大型企业决策,独立承担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扶持中心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承担企业科技服务项目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定期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来校给骨干教师做技术讲座。在中心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师资梯队的建设,保证中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心指导教师以博士硕士为主体,专任教师均到相关产业领域实践半年以上,加强教师的工程背景;聘请一批相关产业领域的人员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中心指导教师团队,在3-4年内中心培养或引进博士2-3名,硕士1-2名,培养教授1-2名。

(5)加强中心软硬件建设。中心在未来3-4年内争取年均120万元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硬件设备建设和信息化的网络教学体系建设,争取在4年左右的时间内,通过多种渠道(包含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筹集500万元左右的经费,将中心建成一个学科门类齐全、设备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管理完善的现代化的一流的实践教学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科技创新训练基地。

(6)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将现代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与常用的报告式、电教式、提问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相结合,拓展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新教学途径,采用“工程项目设计”、“项目驱动“式教学,实行教与学的互动、学校与企业互动、企业与学生互动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引导学生参加校级“圆融杯”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挑战杯” 竞赛、衡阳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和实习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其中校级“圆融杯”电子设计竞赛实施全开放式竞赛,并以自选性、协作性项目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使学生专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5、中心运行与管理机制

中心建制。中心属于校级创新训练教学中心,与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实施院、系两级管理,在学校和系教学委员会的指导下,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主任具有较强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具有教授职称。学校和系负责中心的建设,并提供实验耗材、实验设备维修、实验室管理和仪器设备更新等经费。

中心管理与运行。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实践教学、科研、教学研究、发展规划和管理工作,并承担教学、教研教改和科研任务。中心设副主任1人,协助主任工作,中心人员分由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和兼职实验教师组成,中心设立实验安全员、考勤员、档案员、设备维护员、卫生员和实验教学秘书等岗位,由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担任。

实施“学长制”助教管理,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理论扎实、实践能手能力强的学生,按“学长制”管理制度,学生协助实验技术人员参与中心的管理工作,包括器材准备、设备维护、安全、卫生和辅助教学等工作,通过“学长制”助教,实验室能持续实行开放。

中心实行全开放运行机制,学校建立了实践教学中心开放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中心制定了教学中心开放运行细则,在制度上保证了中心的开放运行;中心除有正常的教学任务安排外,全天向学生开放:实放时间、设备和耗材对学生全开放,学生的实验项目可以是教学任务规定的没有做完的内容,可以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选修项目,也可以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师拟定的或学生自行拟定的实验项目。学生进入中心时可以在网上预约,并填写实践中心开放申请表,也可以到中心与实验管理人员联系并填写实践中心开放登记表,经中心主任批准后即可进入中心进行实验。中心通过开放和网络化管理,实现校内各学科专业学生、校际之间实验资源共享。

6、中心特色

(1)构建与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相协调的专业基础应用训练——综合应用训练——工程应用训练——创新应用训练四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创新性学习。

(2)建设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软硬件平台,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运行模式,以实验室开放和网络化管理为依托,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四、工作进程安排 1、2012年6-9月

建立“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领导小组,派遣老师到企业和同类高校进行调研,跟踪企业应用的新技术,学习同类高校建设经验,收集与中心建设相关信息与资料。2、2012年9-12月

建立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确保中心全开放运行和资源共享,完善中心网络化建设,更新中心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性创新实践项目2项,完成大学生研究性创新实验(STITP)项目1项。3、2013年1-12月

完善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实验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各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出版教材2部,开展教学研究,构建中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2个创新训练操作室和2个企业实训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和企业科技服务项目各2项,开发研究性创新实践项目2项,完成大学生研究性创新实验(STITP)项目1项。4、2014年1月-2014年12月

更新中心实践教学体系,建设3个创新训练操作室和3个企业实训基地,出版教材2部,开展教学研究,探索企业实习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和企业科技服务项目各2项,开发研究性创新实践项目4项,实施创新创业孵化项目1项,完成大学生研究性创新实验(STITP)项目2项。5、2015年1月-2015年12月

建设1个创新训练操作室和2个企业实训基地,并完善已建设的实习基地,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总结,探索学生参加国外知名企业实习方式。开展企业科技服务项目2项,开发研究性创新实践项目4项,实施创新创业孵化项目1项,完成大学生研究性创新实验(STITP)项目1项。6、2015年

完成项目总结,写出总结报告,提炼专业建设特色,完成中心建设验收评估。

五、中心建设主要保障措施 学校对中心建设经费重点投入,2009~2012三年来学校对中心共投资硬件设备更新和维护400多万,由学校专家对立项进行评审,实现建设经费及时到位,使用合理。每年学校单独核拨设备运行维护费、耗材费、中心开放经费和教学经费,所有经费按学校教学经费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转。

我校十分重视和支持中心建设,学校在中心建设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加强中心建设管理,保证中心建设经费投入等,已制订了加强“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示范实验室”建设和“创新训练中心”建设的有关政策。中心建设立项后学校将从师资、经费、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建设经费足额到位,保证中心建设计划的有效实施,主要措施如下:

1、学校成立“创新训练中心”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创新训练中心”项目组,成员包括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务处处长、相关教学系主任、中心主任,全面负责校内具有能力的教师引进工作,负责中心建设工作的组织和资金、政策的落实。

2、学校成立校企合作的 “创新训练中心”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企业高管、中心主任、中心责任教授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等共同组成,既为中心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又对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严格有效的督导、检查和评估,确保中心建设的质量。

3、学校出台优惠政策为中心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高级人才,合理调整中心的教师的结构。优先选派该中心老师到国、内外访问和学术交流。充分利用学校董事会成员单位,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授,参与学校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参加中心人才培养全过程。

4、学校给予该中心建设以相关政策支持,给该中心建设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学校按照《创新训练中心管理办法》对中心进行重点投入,学校投入经费与“创新训练中心”经费比例为2:1,专项用于本中心建设,聘请企业高管和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及学术交流活动经费,聘请企业教授参与中心建设,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中心资源共享。

六、中心建设预期成果

●完善和建设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中心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 ●探索中心国外实习和工程训练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公开发表与中心建设相关教学研究论文6-8篇,公开出版实践教材2-3部; ●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1项;

●开展企业科技服务项目6-7项,开发研究性创新实践项目8-10项,实施创新创业孵化项目2-3项;

●完成大学生研究性创新实验(STITP)项目5-6项;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1份,提炼中心建设特色,完成中心评估验收。

第四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教育部关于启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六、学校工作

1,参与计划高校要成立校级的组织协调机构,包括教务、科研、设备、财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提供支撑条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体系要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要进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训练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获得一定的学分。

3.参与计划高校要为参加项目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相关配套措施予以支持,包括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

4.参与计划高校需同时开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程,开设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

5.对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对参与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还要聘请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

6.对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导师的教师,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计算专门工作量,或给予工作补贴。

7.参与计划高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

8.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大学

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或孵化服务。

9.项目经费由学校代管,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生项目经费,学校不得提取管理费,不得截留和挪用。

10.学校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组织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11.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对更改项目内容、更换项目成员、提前或推迟项目结题等事项要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

第五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一、计划目标

通过实施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项目建设,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二、计划内容

训练计划内容参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三、参与高校

训练计划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将予以优先支持。

四、计划组织实施

(一)制定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各校制定本校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和训练计划学生项目的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变更、项目结题等事项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

(二)评审立项。各高校在省级建设项目申报限额内,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自行组织学生项目评审,报我厅备案并对外公布。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我厅。验收结果中,必需材料为各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我厅将在有关网站公布项目的总结报告。

各校通过自筹经费,可以保障项目有足够经费支持、可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可超额申报建设项目,我厅将予以认可。

各校校内项目申报表、项目任务书、验收表等相关工作表格由各校自定。

(三)项目负责人。训练计划项目面向本科生申报,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四)三类项目比例。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的比例,并逐步覆盖本校的各个学科门类。

五、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训练计划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参与高校要成立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牵头负责,由教务、科研、设备、财务、产业、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校级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将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

(二)训练计划要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参与计划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从课程建设、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要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同时要组织建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程,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

(三)要重视训练计划导师队伍建设。对参与训练计

划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参与计划高校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校内教师担任训练计划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

(四)重视训练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参与计划高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参与计划高校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

(五)参与计划高校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支持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六)参与计划的学生,如发现本校实施该计划时有违反我部要求的情况,可以向我厅投诉。投诉的问题要确切,并且署真实姓名。我厅将在调查核实之后予以处理。

六、项目周期

一年半

七、申报材料

(一)工作方案;

(二)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三)2012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报送截止日期为2012年7月16日)。

以上材料各一式2份。

附表:2012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

下载关-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感想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感想 时至今日,本研究小组这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终于顺利地进入了尾声,回想起此项目开始立项到今日完成项目的种种,感触颇多的。 大学生创新创......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各位同学大家好,接学院通知,现在由就业促进与互助协会承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本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结题材料 项目级别: □国家级 □省级 □校级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起止年月: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创新创业教......

    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中心规章制度

    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中心规章制度 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中心是校团委归口管理机构之一,负责组织开展河南理工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各......

    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 号)......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

    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知

    教务处关于开展201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即将开始。现将2014年申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承诺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承诺书 项目编号:所在学院公章: 项目名称: 项目执行时间: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为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顺利实施,本项目承诺遵守以下条款要求: 1. 在项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