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同一堂课》观后感
看《同上一堂课》观后感
又是一个3月5日,又到了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今年是54个学雷锋纪念日,在观看由湖北教育频道和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同步播出的《同上一堂课:我们的价值观》专题电视课我沉默了良久,这一堂课,勾起了我对雷锋同志的记忆,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雷锋他光辉而又伟大的身影„„
看了同上一堂课,最让我感动的是试飞飞行员李中华,他不怕牺牲,在一次试飞中,出了意外,飞机从一万二千米高空中掉了下来,平均每秒200米,他始终没有放弃,在那危机时刻,最后他用自己的全身力量,让飞机再次飞上蓝天。
第二个让我感动的是李炜,他是一个没有胳膊的残疾人,他会用脚趾弹钢琴,钢琴是用手去完成的一种乐器,更加美丽漂亮,因为发明家可以发明没有的东西,他竟然用脚趾来完成。
学习雷锋,让人生更有价值。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奋发向上、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习书记曾经说:“雷锋的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传播在祖国的大地上。”是啊,人人都能当雷锋,人人都是活雷锋,人人都有雷锋精神。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好,才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第二篇:《同一堂课》观后感
《同一堂课》观后感
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 六(3)班 郑毓雯
今天,我们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同一堂课》,我受益匪浅,感受很深。视频中那巍峨峻拔的雪山此时仍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真的无法想象,八十多年前,那一群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背着沉重的武器,在饥寒交迫的困苦中,又是怎样一步步丈量那鸟儿就无法飞过的夹金山呢?一个个红军战士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融化在这片神州大地上。“为了国家振兴,为了民族幸福”是他们心中的信仰。正是这些仁人志士的付出和牺牲,才换来了今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就是人生的价值。
一朵小花是那么的不起眼,但它有与百花一起盛开的信念,它就装扮了灿烂靓丽的神州大地,这是一朵小花的价值;一克火药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有和大量火药一起燃烧的信念,就能实现推动火箭飞向蓝天的梦想,这是一克火药的价值;雷锋说我是革命的一颗螺丝钉,正是这一颗颗螺丝钉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才会有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国家,这是一颗螺丝钉的价值。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做出了不朽业绩,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不可改变信念。司马迁的人生价值彰显在《史记》那刚劲有力的文字中;苏武的价值,融化在他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中;黄继光的价值,体现在勇士们夺取高地时,那一片撼天震地的拼杀声中„„是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信念,信念才能爆发出不朽的人生价值。我们的信念呢?这不由让我们深思。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目睹着新中国的崛起和腾飞。我们从小受到英雄精神的熏陶,我们的信仰是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大贡献。朱自清的叹息启发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无限的价值。从现在开始,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遇到困难时,想一想红军战士,想一想那些仁人志士,想一想祖国的未来靠谁,我们就没有放弃的理由,定要敢挑战,迎难而上,战胜困难,逐步向自己的信仰迈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想,我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主动弯下腰拾起地上的垃圾,主动帮助老人过马路,主动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贡献力量,这就是我的信念。也许,我远不及历史上的名人们,拥有众多的丰功伟绩,但起码我度过了一个真正的人生,一场无怨无悔的青春,爆发了自己应有的精彩。
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原动力,人生价值的体现编织着精彩的人生!
第三篇:同一堂课观后感
《同一堂课观后感》
从雷锋的名字就被我们所熟知,雷锋的精神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雷锋在小的时候因为痛失家人所以他从小就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他想去为别人服务,他去为这个梦想一直努力。他无私奉献只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人民,所以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在同一堂课的现场也请来了三位嘉宾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也向我们传递着雷锋的精神。
第一位嘉宾是奥运冠军杨威,杨威的出场引起了现场同学们的轰动,同学们都想和这位世界冠军一起互动也想看看他的奥运金牌。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块金牌背后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杨威在很小的时候便梦想把自己的照片可以贴在国家队的荣誉墙上面,所以他从小便努力要成为世界冠军。每天早起晚归一整天训练着基本功,就这样一天天的坚持杨威终于进了国家队。但是在雅典奥运会上他和队友痛失了金牌,这场失利又给了杨威动力和目标,他更加的努力,终于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面摘得了金牌实现了梦想。从杨威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何时我们一定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奋斗,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化其为动力,这样我们才会取得成功。
第二位嘉宾张龙是一位盲校的教师,几年前她认识一个女孩,女孩双目失明,她的家人不能到学校来接她,她只能住在学校里,于是张龙老师便想妈妈一样对待她。她发现女孩特别的喜欢唱歌于是她便帮助女孩学歌,还帮助她写了属于自己的歌曲。后来张龙决定建一所学校去帮助这些残疾孩子,在她的帮助下更多的残疾孩子找回了失去的信心,他们有了自己的梦想,他们又有了对生活的希望。张龙老师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只要有爱就可以创造奇迹,我们可以用爱去滋润那些需要爱的人的心灵,帮助他们快乐地生活。
最后一位嘉宾杨汀娟是一位主持人。她给我们讲了一件自己经历的事。壮壮是一个早产儿,六个月就出生了,在医院救治花了很多费用还是没用,他太弱小了几乎要死亡了。他的妈妈把他抱回家以为他死了,但是他顽强的活了下来,于是妈妈把他送回医院继续治疗。但是还需要大量的费用,于是妈妈打电话给了杨汀娟希望媒体帮忙。杨汀娟在网上发了这条消息,很快就有很多网友来给壮壮捐钱,一天之内杨汀娟就通过网友给壮壮筹集了二十多万。现在壮壮早已度过了危险期而且真的变得强壮。这一且都要感谢那些热心的网友。通过杨汀娟给我们讲的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一点微薄之力就可以积少成多去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这个社会需要每个人去奉献一点。
观看《同一堂课》我学会了很多。三个嘉宾教会我去树立自己的目标一路前行,在前进的路上如果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停下来奉献自己给他人。虽然雷锋同志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应依然存在在我们青少年的身上。
第四篇:小学语文“同一堂课
小学语文“同一堂课·走进东莞”活动体会
今天,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在学校多媒体室观看了省教育研究院、省教育技术中心联合举办的2018年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题网络教研活动——小学语文“同一堂课·走进揭阳”直播。
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得心应手的工具;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时还是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
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都能取长补短,大大提升了自我。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是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我的体会有以下方面: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在课程整合中也要做大胆的尝试。首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同时,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的写作中,让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比如在科学、数学的写作中插入专业符号,在艺术与科学的写作中配上插图等。在这种模式下写作的学生,比使用传统的写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
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学生在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时,教师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都有自己的网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就会写出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所以说,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2017年12月7日
第五篇:《同上一堂课》观后感
《同上一堂课》观后感
今天,我在家里认认真真看了《同上一堂课》,我看了之后的感触,可是一言难尽的。这一堂课的主题是“诵读经典,照亮人生。”
一开始,主持人请三个同学回答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他们依次回答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然后,主持人播放出了一个课件,内容是这样的:
也许,你还理解不了一叶知秋。也许,你还体味不到壮志难酬。也许,你还不清楚什么是牵挂。也许,你还没尝过什么是乡愁。
但是,你一定知道,李白、杜牧、欧阳修。
你打小就背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经史子集,在儿时的记忆里,点滴渗透。
传统文化也在千年传承中,成为了我们的基因,静候着我们的回首„„
当主持人宣布诵读经典,照亮人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式启动后,说:“接下来让我们用妇孺皆知的诗歌,去重温古典的韵律和美好。”《春晓》的花落缤纷;《悯农》的汗水涟涟;《登黄鹤楼》的黄河奔波;《沁园春·雪》的江山壮美。从清新婉约到慷慨豪情,从自然规律到家国情怀。这一首首古诗,让我感觉诗情画意的景象在我眼中。
四首古诗过后,我又听到了一些古人说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些句子,在我的心里,印象深刻。
看完后,我深有感想:一首古诗,它不仅是古人用思想与知识凝结成的结晶,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经典刻在心里,变成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