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
1、色觉三原色理论
2、声源定位
3、平均诱发电位
4、图象识别理论
5、海马
6、长时程压抑(LTP)
7、焦虑
8、生物钟
9、脑干内睡眠诱导区
10、长时记忆
11.自发电位 12.视杆细胞 13.单相动作电位 14.轴丘
15.联想集学习16.敏感化
17.平均诱发电位 18.生物反馈 19.海马损毁 20.老年性痴呆
二、判断题()1.疼痛是人类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2.神经化学损伤是属于脑损伤法。
()3.味蕾不是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
()4.精神分裂症不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生理反应异常。()5.饱食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内侧核。
()6.WHO建议的正常体重级别范围是18.5~24.9 kg/m
2。()7.下丘脑某些细胞特别是视前区细胞是感受渗透性渴的。()8.情绪和动机在性爱过程中没有调节控制作用。()9.经典性条件反射是非联合型学习。
()10.前额皮质和外侧顶下区都与工作记忆无关。
()11.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科学。
()12.将大电极刺入大的神经细胞体内记录单个神经元放电叫突触后电位。()13.椭圆囊和球状囊感受旋转加减速运动。
()14.躯体痛温觉是通过脊髓丘脑侧束向中枢传送的。()15.视前区的内侧核在雄性的性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16.黑质纹状体束的损毁可以产生不食和不饮的症状。()17.吸入二氧化碳能抑制呼吸中枢
()18.人的左大脑皮质布劳卡氏区损伤的病人不能写字与阅读,听不懂话。()19.有些儿童具有不正常的智商,同时很难学会读书称作不能阅读症。()20.左脑在语言功能方面占优势,右脑在加工空间信息方面占优势。
三、单选择题()
1、采用6-羟多巴胺损毁脑组织结构属于下列那一种脑损毁术?
A.吸出法 B.热烙 C.电损毁法 D.药物损毁法
()
2、常和电记录配合起来使用的一种辨认某种神经递质受体的方法是
A.微离子透入法 B.免疫学技术 C.药物应用 D.放射性示踪物
()
3、促进糖原形成和贮存的是下列那一种激素? A.胰岛素 B.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
4、视锥细胞色素最敏感的波长是499 nm, 其光谱是 A.兰色 B.绿色 C.黄绿色 D.红色
()
5、下列哪个神经核团损毁会有时产生厌食,有时产生过食。A.外侧下丘脑 B.腹内侧下丘脑 C.纹状体 D.杏仁核()
6、在蛙心灌流的实验中滴加下列哪种液体能引起心肌兴奋? A.氯化钠 B.氯化钾 C.氯化钙 D.乙酰胆碱()
7、视网膜上仅有视锥细胞的部位是在 A.视神经盘 B.黄斑 C.中央凹 D.视网膜视部()
8、神经元轴突脉冲式的膜电位提高,即膜内外电位差的升高是 A.去极化 B.超级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
9、神经细胞在不同区域生长成具有区域特点的神经元称其为
A.细胞增殖 B.细胞分化 C.细胞迁移 D.神经元死亡
()
10、在清醒兴奋状态下出现的脑电波是
A.α波 B.β波 C.γ波 D.δ波
四、填空题
1、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____而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脑损伤法、刺激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视皮层功能构筑与视觉信息平行处理有①视皮层分区,②初级视皮层神经元感受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络皮层与知觉包括颞叶联合皮层在__________和视知觉中的作用,顶叶联合皮层在____________和视知觉中的作用。
5、学习记忆的分子基础包括①cAMP和CRER在学习记忆中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代谢性mGluR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6、神经调质是指神经多肽自_____________释放后,对效应 细胞不起直接信息传递作用,而是控制突触前末梢__________ _____或突触后成分对递质反应。
7、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有①脑内特化语言区,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脑内语言系统,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语言能力的遗传性。
8、PaPez的情绪环路说重要环节由__________主管着情感行为的表达。扣带皮质对下丘脑的影响主要通过海马和_______来实现,而下丘脑则通过丘脑前核回过来影响扣带回皮质的活动。
9、情绪生理反应测定项目有①心率,②血压,③血容量,④__________,⑤ _________,⑥皮肤电。
10、随意运动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指向____________的运动,需经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渐完善和熟练掌握,下意识顺利完成每个具 体动作,形成____________。
11、随意运动脑控制模型的主要内容有①________________形成并发布运动命令,②小脑组织制定抛射性运动的程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监督、评价和调整运动的功能。
12、人类的性反应周期包括兴奋期、_________、_________和消退期。
13、人类睡眠时相具有两种不同状态:①__________分为1、2、3、4期,②____________。
14、睡眠卫生应注意①卧室空气流通;②被褥干净;③_______________;④睡前到空气新鲜地方散步或温水擦身洗脚;⑤睡前不服用兴奋药物;⑥躺在床上不要集中精力思考;⑦枕头合适,脱掉外衣;⑧____________________。
15、科学家就睡眠对记忆的影响提出了三种理论:①衰减理论、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16.追踪神经通路包含以下三种新技术:① ___________________,②氨基酸自体放射摄影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最近几年测量视锥细胞感光色素部分证实赫尔姆霍茨解释的__________,而不是赫林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高频刺激引起的最大波动在基底膜底部,此处______________,听弦短;低频刺激引起的最大波动在耳蜗_______,此处基底膜宽,听弦长。
19.人们将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为了在头动的时候使视网膜的物象仍然保持在中央小凹中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
20.静脉注射_________________能影响尿的生成而引起尿量增加,电刺激____________则引起尿量减少。
21.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主要是从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收养子女的研究。
22.心理学家提出要使过去的经验能够回忆,需要通过三个过程,即编码、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3.正常人左右大脑半球信息加工的不同表现在①听觉加工的差别,②视觉加工的差别,③对_____________的差别,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差别。
24.比记忆过程更为复杂的______________,如思维活动,可能要涉及到更多脑区的__________________。
25.了解人类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活动的神经机制,无疑是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五、简答题:
1.脑神经的构成与机能。2.人类睡眠的情况。
3.人类语言与鸟类鸣叫的比较。
4.蛙类心室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的实验结果说明心肌的哪些生理特性? 5.如何正确使用高倍(×400)显微镜观察分离的神经细胞?
六、理论题
1.试述注意的神经网络的生理学过程。2.简述听觉传导路。
3.陈述性记忆与非陈述性记忆的神经回路。4.大脑左右半球的思维功能有哪些? 5.试述情绪活动的生化调节和脑电变化。
6.试述感觉信息加工的原理。
7.简述运动的学习与运动的脑机制的概念模型。8.叙述情绪的理论和脑机制。
9.试述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以及记忆形成的神经化学过程。生理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红、绿、蓝三种锥体细胞色素光谱吸收曲线较一致(1分)——吸收峰分别在波长为570nm、537nm、445nm左右。(1分)2.指听觉系统对声源方位的判断,(1分)某一方位发出的声音到达两耳时便有时间差和强度差。(1分)3.分成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和慢波动,(1分)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观察记录诱发电位。(1分)4.模板匹配理论、(1分)原型匹配理论、精灵识别模型等。(1分)5.位于侧脑室内侧,经嗅皮层Ⅾ海马Ⅾ穹隆Ⅾ丘脑,(1分)感觉体验进行加工转为记忆贮存关键部位。(1分)6.指突触传递效率长时程降低,(1分)记录最早的是小脑的LTD在运动学习功能中占重要地位。(1分)7.以情绪异常为主的神经症反应,有某些突发性诱因,(1分)抗焦虑药物缓解或治疗焦虑。(1分)8.视交叉上核(1分)在昼夜节律转换中起生物钟作用。(1分)9.位于脑桥中央与延髓尾侧之间脑区,(1分)包括中缝核、孤束核、蓝斑及网状结构背内侧一些神经元。(1分)10.信息是由短时记忆信息(1分)经过某种特别努力转化而来。(1分)11.没有特殊刺激时(1分)记录到的脑电位。(1分)12.含有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1分)视黄醛由视黄醇即维生素A合成,感受弱光。(1分)13.将两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麻醉或损伤,(1分)动作电位只通过一个电极引导产生一个方向的电位偏转。(1分)14.神经细胞的轴突起端处没有尼氏小体。
15.多层次或多因素联系的复杂的行为,(1分)是针对一系列刺激的连续反应如人类语言学习。(1分)16.当一种反应习惯化之后,如果给一强刺激能使随后的习惯化刺激再引起反应。(1分)使感
+ 2+觉神经元突触前膜内释放cAMP将K通道关闭,同时打开Ca 通道。(1分)17.通过计算机将重复刺激时引起的脑电图累加后处理所显示出的诱发电位,(1分)含有N1 和P1 两种成分。(1分)18.实验室中训练被试利用自身发出的信号(1分)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自主系统活动。(1分)19.造成病人遗忘症更多的是回忆的困难(1分)而非完全不能形成记忆。(1分)20.丧失记忆,生活不能自理,(1分)在衰老人的大脑皮质和海马中出现神经原纤维的缠结和斑块。(1分)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对 17.错 18.错 19.错 20.对
三.单选择题
1.D 2.A 3.A 4.A 5.D 6.C 7.C 8.B 9.B 10.C 四.填空题
1.脑,心理现象 2.电记录法,生物化学分析法 3.③视皮层功能柱的种类,④视觉信息处理系统 4.听知觉,触知觉 5.②NMDA受体在记忆中的作用,③α-CaMKII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6.轴突末梢,递质释放量 7.②语言活动与大脑功能一侧化,④语言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8.下丘脑,穹隆 9.④肌电,⑤脑电,10.一定目标,运动技能 11.①联络皮层,③大脑皮层运动区 12.持续期、高潮期 13.①慢波睡眠,②快波睡眠 14.②睡前保持安静,⑧注意睡眠姿势 15.②干扰理论、③巩固理论。16.溃变轴突研究,辣根 过氧化酶研究。17.三色假说,相反过程假说。18.基底膜窄,顶部 19.快速跳动的眼运动,前庭动眼反射。20.葡萄糖(或速尿),迷走神经。21.家谱的研究,双生子的研究。22.巩固,提取。23.情绪认识,分析和整体认知方面 24.心理过程,神经元线路。25.思维,意识。五.简答题
1.Ⅰ.嗅神经(嗅觉),Ⅱ.视神经(视觉),Ⅲ.动眼神经(除上斜肌和外直肌外一切眼肌),(1分)Ⅳ.滑车神经(上斜肌),Ⅴ.三叉神经(颌肌和面部、牙齿感觉),Ⅵ.外展神经(外直肌),(1分)Ⅶ.面神经(面肌、颌下腺、舌下腺,舌、腭感觉),Ⅷ.位听神经(耳蜗、前庭),Ⅸ.舌咽神经(舌后,咽肌及感觉),(1分)Ⅹ.迷走神经(内脏),Ⅺ.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斜方肌),Ⅻ.舌下神经(舌肌)。(1分)2.年轻成人的整个睡眠时间为6-8小时,由慢波睡眠90-120分钟与异相快波睡眠20-30分钟构成的睡眠周期循环4-5次。(1分)其慢波睡眠期间心率、呼吸减慢,大脑血流减少;(1分)骨骼肌姿势紧张逐渐下降,激素分泌多,大脑皮质放电下降和有时相性,感觉引起电位大。(1分)而在异相快波睡眠期间则相反。(1分)3.人类语言右利手的人说话是由大脑左半球控制的,人类思维离不开语言,人类能用清晰而多变的音节和一定规则
文法组成词为单位的语言。(1分)由第二信号系统即有关语言的脑机制知识多。而某些鸟唱歌也由左半球单侧控制的。但鸟的鸣叫变化是极其有限的,如警报、声明占有地等,无法与人类丰富语言相比拟;(1分)有的鸟只能学习本种鸟的歌声,学人说话,人类能学习各种语言,能创造新词汇和语句来表达新颖的思想;(1分)鸟用鸣管唱歌,控制中枢在上纹状体,而人类用声带发音,控制中枢在大脑皮质。(1分)
2+ 4.心肌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并有较长的不应期。平台期Ca缓慢持续内流。(1分)
+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据整个收缩期,分为0期去极化Na快速内流,复极化分为1、2、3、4期。(1分)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在心室舒张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1分)当静脉窦传来自动节律性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不发生反应,在期外收缩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1分)5.①调节双筒显微镜目镜(10×)的瞳距。(1分)②调节低倍物镜(4×)。③调节反光镜对好光线。(1分)④放置切片并调节物镜台到位。⑤粗调对光看清楚切片内容。(1分)⑥依次调节高倍物镜(×400)。⑦细调对光看清楚切片内容。(1分)六.理论题
1.①警觉网络:上行NA系统的功能、上行DA系统的功能、上行5-HT系统的功能、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1.5分)②定向网络:顶叶、中脑上丘和丘脑枕核;(1.5分)③执行网络:额叶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1.5分)注意生理学过程:注意产生方式是一种定向反射,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负启动的反转和注意功能。(1.5分)2.①一级神经元:螺旋神经节中双极细胞;(1.5分)②耳蜗核发出神经纤维大部分交叉对侧,小部分不交叉到同侧上橄榄核;(1.5分)③外侧丘系;(1.5分)④内侧膝状体发出神经纤维经听放射到达大脑皮质颞叶听区。(1.5分)
3.①大脑皮层V1ⅮV2,V3,V4ⅬⅮ边缘系统(内侧颞叶,内侧丘脑,腹内侧额叶)ⅬⅮ基底前脑胆碱
Ⅽ
能系统(3分)②大脑皮层Ⅾ运动系统Ⅼ┐
│Ⅽ└Ⅾ尾核Ⅾ苍白球
│└──丘脑Ⅼ┘ Ⅽ
└──Ⅾ边缘系统Ⅾ伏隔核
└─ⅮVTP(3分)4.左半球: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1.5分)它具有语言(包括书写)的、理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1.5分)右半球: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1分)对事物进行单项处理而不是数理的排列。(1分)具有音乐、绘画、综合的几何—空间鉴别能力。(1分)5.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与情绪变化有密切关系。(1分)去甲肾上腺素(NA)能影响焦虑。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一起参与应急反应。(1分)5-羟色胺(5-HT)在CNS含量过高或过低都能引起精神障碍。(1分)内啡肽也影响情绪反应。(1分)②α节律变化直接反应着丘脑—皮质的功能状态。(1分)θ节律变化反应着边缘系统-新皮层的功能状态。(1分)6.①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代表或表示冲击到机体身上的刺激称之为编码。(1分)感觉信息可用几种方式以全或无动作电位来编码,以神经冲动频率、节奏、串长等编码。(2分)②有许多感受器当刺激持续时表现出逐渐失去敏感性的现象称为感觉适应。(1分)③当一种刺激均匀地分布在一个感觉区域上是,常感觉到在边界处刺激最强称侧抑制。(2分)④感觉系统通过信息遏抑而在许多刺激中突出哪些重要变化。(1分)7.①前庭动眼反射中半规管的传入和动眼的运动神经元放电模式之间有直接、固有的联系。(1分)②新的中枢预制程序的形成过程和动作的控制转换也是比较快的。(1分)神经生理学家康许伯的理论模型:
①神经系统可以用多种方式产生运动,有大脑皮质顶叶、颞叶和枕叶联络区指令脊髓运动神经元以完成肌肉的舒缩运动与协调。(2分)②预先计划不完备,在执行中由各个脑区发挥不同的作用即功能分工,以指挥小脑制定抛射式快速运动和基底神经节控制圆滑的或渐进的慢动作之类。(3分)8.①詹姆斯-兰格理论:强烈的情绪和骨骼肌的活动以及自主神经系控制的活动实际上是分不开的。(1分)②坎农-巴德理论:不同情绪应当有不同的内脏活动变化,而同样内脏活动的变化也可能有不同的情绪。(1分)③情绪的认知理论:每个人以刺激性质、周围情境和他们的认识来解释所引起的内脏活动。(1分)脑机制:
①大脑皮质对情绪反应的抑制作用。(1分)②皮质下结构边缘系统对情绪行为中的功能起推动作用。(1分)③Papez环的情绪线路模型包括下丘脑、乳头体、前丘脑、扣带回皮质,杏仁核和隔区。(2分)④麦克连的三层系统论即:脑干,边缘系统及大脑皮质。(1分)9.学习和记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普遍机能:
①突触前和突触后的兴奋反应。(1分)②突触的结构改变。(1分)③靠神经元单位的活动,以及提高或降低突触效能。(1分)④在单个神经元中可能有记忆形成。(1分)感觉记忆阶段历时很短,使最初的电反应短暂地复活而得以保持。(1分)+短期记忆:K 传导变化所产生的神经元超级化,约10-30分钟;(1分)++中期记忆:Na-K 泵活动改变所产生的超级化有关,约30-90分钟;(1分)长期记忆:蛋白质的合成,约数天之久。(1分)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2
一、名词解释
1、色觉对立机制理论
2、灵长类外侧膝状体
3、间脑
4、长时程增强(LTP)
5、神经递质
6、心身疾病
7、睡眠对记忆的巩固理论
8、演绎推理
9、短时记忆
10、颞叶
11.诱发电位 12.视锥细胞 13.注意
14.双相动作电位 15.闰盘 16.习惯化 17.基底神经节 18.情绪
19.科尔萨科夫综合症 20.割裂脑
二、判断题()
1、机体进行旋转变速运动时,刺激三个半规管的感受细胞。()
2、计算机断层现象技术对脑探测获取脑高级功能活动动态三维图像。()
3、嗅觉感受器不是位于上鼻道及嗅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
()
4、氯丙嗪阻断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的化学物质,治疗精神分裂症。()
5、摄食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外侧核。
()
6、肥胖引起II型糖尿病、机体耗氧量增加、睡眠-呼吸紊乱。
()
7、终止饮水的先头信号产生与胃和十二指肠无关。
()
8、性兴奋的唤起不是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各种感官综合发挥作用过程。()
9、非联合学习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
()
10、疼痛是人类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
()11.做脑组织的神经解剖学检查包括固定、切片、染色三个步骤。
()12.大脑皮质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丘脑。()13.壶腹嵴感受的是直线加减速运动。()14.薄束、楔束传导的是躯体、四肢的本体感觉。()15.雌鼠在前下丘脑损伤之后就会丧失常态的生殖行为。
()16.下丘脑未定区不参与控制第二性饮水的机制。()17.吸入氮气或缺氧能够抑制呼吸运动。()18.韦尼克氏失语症病人说话没困难,但言语杂乱无章,无任何意思。()19.额叶损伤的病人情绪表现十分不稳定,表现为狂欢和得意。()20.顶叶皮质损伤症状有知觉缺陷,视觉定位障碍。
三、单选择题
()
1、观察动物延迟反应期间皮质或脑的深层结构中某神经元放电模式属于
A.感觉刺激引起脑电 B.行为脑电变化C.学习脑电 D.短时记忆神经元
()
2、垂体前叶分泌的哪一种激素是刺激机体生长的?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卵泡刺激素 D.生长激素
()
3、视束的纤维大部分终止于
A.外侧膝状体 B.内侧膝状体 C.中脑上丘 D.中脑下丘
()
4、音调知觉决定于基底膜的波动最大地点称作 A.地点理论 B.齐发理论 C.双重理论 D.傅立叶分析
()
5、频率在8~12 Hz之间较大幅度波动的а节律是在人类睡眠的什么阶段出现? A.睡眠阶段1 B.睡眠阶段2 C.睡眠阶段3 D.睡眠阶段4()
6、采取下列哪种措施能引起家兔动脉血压的升高?
A.刺激迷走神经 B.滴加NE C.刺激减压神经 D.滴加ACh()
7、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是在
A.黄斑 B.视神经盘 C.视网膜视部 D.中央凹
()
8、神经元在不活动时的电位变化称作
A.局部电位 B.神经冲动 C.静息电位 D.动作电位()
9、人体深睡条件下出现的脑电波是
A.α波 B.β波 C.δ波 D.θ波
()
10、位于突触后膜上的是
A.突触泡 B.粒线体 C.受体座 D.突触间隙
四、填空题
1.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____________、信息科学和__________之间的边缘学科。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遗传学技术与________________。3.外侧膝状体在视觉信息平行处理中的作用有①on-中心和off-中心通道,②X、Y和W通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空间频率通道,⑥运动方向信息通道,⑦颜色信息通道。
4.知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5.视知觉理论有①视像形成的多步骤整合学说,②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6.记忆障碍分为:①记忆增强,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记忆虚构。
7.听觉系统传入的情绪性信息加工的神经通路是________________和内膝体核外侧部Ⅾ初级听皮层和听觉联合皮层Ⅾ投射到____________的基底外侧核,参与情绪性学习。
8.情绪生理反应的表现有①身体运动和表情肌的活动,②____ 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9.抑郁症有五个方面特征:①悲哀、冷漠心境;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睡眠、食欲和性欲丧失;⑤活动水平上的变化常表现为易激动。
10.运动是由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作用于身体的有关部位(通常是骨骼)而产生的。收缩时使一个关节向同一个方向转动如 屈曲的各块肌肉称为_________,而在收缩时使这个关节向相反 方向转动(如伸直)的肌肉被称为_________。
11.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通过①脊髓内部_________________ 对运动的控制,②脑干和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制,③小脑和_______________对运动功能的调节。
12.血液中的饱信号有三个理论模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温度恒定说。13.性行为的神经激素调控机制分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脑与激素的协调作用。
14.睡眠的功能:①保护性作用即__________________,消除疲劳、保存能量;②促进激素分泌和________________;③对记忆的巩固作 用。
15.睡眠障碍常见的有①_________、②发作性嗜睡症、③_______ ___________。16.人体活脑的研究方法有: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电子放射层描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大脑皮质的新皮质上有几个区域功能联系比较确定,如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皮质,中央后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枕叶的视觉皮质,以及颞横回的___________________。18.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_区的视锥细胞密度最大,没有视杆细胞。视网膜有一血管进入的地方,没有光感受细胞,被称为_______。
19.在前庭动眼反射中,反射是由半规管的传入直接控制,中间无程序线路。在通过小脑系统的调整中,改变的是前庭传入,______________和动眼的______________之间的突出传递的效率。
20.对离体肠管滴加 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兴奋,而滴加 ________ _________则促使其抑制。
21.控制睡眠的神经机制理论有两种观点:①把睡眠看作一种消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之故;②把睡眠看作一种积极过程,是抑制中枢活
动控制醒中枢的结果,造成脑干________________活动降低。
22.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化学研究,①认为脑的代谢过程发生故障,脑中____ _____神经递质的过多或不足,②脑代谢过程中产生不正常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大脑皮质垂直切面在显微镜下可见到分为Ⅰ分子层,Ⅱ外颗粒层,Ⅲ 中型锥体细胞层,Ⅳ__________,Ⅴ__________,Ⅵ梭形细胞层。24.平均诱发电位含有前期成分和后期成分,前者如N1是由刺激性质决定 的,称____________;后者如P300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称内因的过程。
25.高级心理过程指的是对复杂事物的认知或理解,或进行__________,以及人类用语言来表达的各种__________。
五、简答题
1.自主神经的构成与机能 2.脑内控制摄食的系统
3.睡眠和觉醒的神经化学控制
4.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对离体小肠电活动有何影响?为什么? 5.如何正确使用Doctor—95超级实验站观察生理学系列教学软件神经干动作电位?
六、理论题
1.试述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2.简述声音频率分析及编码、强度分析及音色分析。3.工作记忆系统与运动性学习记忆的神经回路。4.比较思维互补说与大脑回路说。5.人类觉醒与睡眠的神经机制。
6.试将激素和神经系统通讯加以比较。7.简述生殖行为的神经和激素的机制。8.学习与记忆的类型和记忆过程。9.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生理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 一.名词解释
1.黄和蓝称为对比色或互补色。(1分)红和绿互为对比色,白和黑互为对比色。(1分)2.背侧四层(3、4、5、6层)为小细胞层,(1分)腹侧两层(1、2层)为大细胞层。(1分)
3.丘脑前核、丘脑背内侧核和下丘脑乳头体,(1分)参与加工认识记忆。(1分)
4.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生穿通纤维时,在海马齿状回记录出细胞外诱发反应。(1分)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1分)
5.参与突触传递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1分)如乙酰胆碱(Ach)。(1分)
6.又称心理生理疾病,起因、发展和治疗均受心理因素影响。(1分)分为植物性神经系统障碍、代谢和内分泌障碍以及过敏性疾病。(1分)
7.学习后脑内进行某些神经生物学过程(1分)使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时记忆而贮存下来。(1分)
8.搜寻反例语义过程,(1分)与大脑右半球活动有关。(1分)
9.短时的、容量有限的、其内容(1分)需在脑内不断反复加强的记忆。(1分)10.颞叶参与学习记忆过程,(1分)贮存陈述性记忆重要作用。(1分)11.有意识的活动(1分)所引起的脑电位变化。(1分)12.每一种视锥细胞只含有红、绿或蓝光三种感光色素中一种,(1分)感受强光和辨色。(1分)13.动物能觉察信号的警戒或机警状态,(1分)从许多竞争传人中选择某种感觉输入的过程。(1分)14.将两个引导电极分别置于正常完整神经干表面,(1分)可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的动作电位。(1分)15.两个心肌细胞连接处构成,(1分)低电阻。(1分)16.非联想式学习,(1分)表现为对经常出现的熟悉刺激的反应减弱或消失。(1分)17.由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杏仁核构成,(1分)参与控制运动和情绪行为。(1分)18.指的是人们经验到愉快、悲伤、恐惧、热爱等等的意识状态,(1分)常是一种激动的和强烈的情感状态,同时伴有许多生理变化和特殊的感觉。(1分)19.由于酗酒(1分)造成维生素B1严重缺乏。(1分)20.对少数患频发性严重癜痫病者,(1分)切断连接两半球皮质的胼胝体。(1分)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错 17.错 18.对 19.对 20.错
三.单选择题
1.D 2.D 3.A 4.A 5.A 6.B 7.B 8.C 9.C 10.C 四.填空题
1.心理学,神经科学 2.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成像技术 3.③左右眼信息通道,④方位敏感性信息通道 4.自然匹配原则,恒常性 5.②神经元同步放电假说,③图像识别理论 6.②记忆减退,③记忆错误 7.内膝体核内侧部,杏仁核 8.激素的变化,内脏功能变化 9.②消极自我概念,③回避他人期望,10.协同肌,拮抗肌 11.下运动神经元,基底神经节 12.葡萄糖恒定说,脂肪恒定说 13.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②激素的作用 14.适应生存需要,脑的发育作用 15.①失眠症、③睡眠异常。
16.计算机轴断层摄像术,核磁共振扫描 17.躯体感觉皮质,听觉皮质 18.中央小凹,盲点 19.前庭核,运动神经元 20.乙酰胆碱(或组胺),肾上腺素(或阿托品)21.感觉通路传递疲劳,网状结构 22.多巴胺,精神病原(或精神分裂病毒)23.内颗粒层,大锥体细胞层(节细胞层)24.外因的过程,内在的过程 25.思维的过程,意识活动 五.简答题
1.植物性神经分成交感神经(T1~12, L1~3脊髓侧角,借白、灰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连。节前纤维: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1.5分)和副交感神经(头端为脑神经核与脊髓骶部S2~4 侧角。节前纤维与节后纤维均是胆碱能神经。)(1.5分)功能: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等。(1分)2.下丘脑中含有饥中枢位于外侧下丘脑(LH),促进摄食和提高体内食源的调动和利用率;(1分)饱中枢位于腹内侧下丘脑(VMH), 抑制摄食和提高体内食源的储藏和保留,(1分)记录外侧下丘脑区与腹内侧下丘脑区的单个神经元放电,其中一个区域的细胞兴奋能使另一个区域的细胞抑制,(1分)用电刺激或注射胰岛素或葡萄糖的办法都可以得到这种结果。(1分)3.睡眠是由于中缝核中含有5-羟色胺(5-HT)的神经元强直性地抑制了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 黑质的)的醒系统引起的。(1.5分)慢波睡眠和REM睡眠的交替是由中缝核和蓝斑(受中缝核尾部影响)交互作用产生的;(1分)觉醒是由于蓝斑的前部含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强直性地抑制了中缝核中含有5-羟色胺的神经元引起的。(1.5分)4.乙酰胆碱使离体小肠电活动加强,类似迷走神经末梢的刺激作用,(1分)是乙酰胆碱递质与小肠平滑肌上的M型受体相结合;(1分)而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离体小肠电活动减弱,类似内脏大神经的作用机制。(1分)肾上腺素与小肠平滑肌上的α型受体结合,而阿托品则是阻断α型受体的作用。(1分)5.①打开电脑Doctor-95;(1分)②点击鼠标进入生理实验教学系统;(0.5分)③点击神经干AP模;(0.5分)④点击双相标记;(0.5分)⑤再点击演示,出现双相动作电位,神经干有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电流显示从-90Ⅾ+90。(0.5分)⑥点击单相标记;(0.5分)⑦再点击演示,出现单相动作电位,神经干有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电流显示从-90Ⅾ0。(0.5分)6.植物性神经分成交感神经(T1~12, L1~3脊髓侧角,借白、灰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连。节前纤维: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1.5分)和副交感神经(头端为脑神经核与脊髓骶部S2~4 侧角。节前纤维与节后纤维均是胆碱能神经。)(1.5分)功能: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等。(1分)7.下丘脑中含有饥中枢位于外侧下丘脑(LH),促进摄食和提高体内食源的调动和利用率;(1分)饱中枢位于腹内侧下丘脑(VMH), 抑制摄食和提高体内食源的储藏和保留,(1分)记录外侧下丘脑区与腹内侧下丘脑区的单个神经元放电,其中一个区域的细胞兴奋能使另一个区域的细胞抑制,(1分)用电刺激或注射胰岛素或葡萄糖的办法都可以得到这种结果。(1分)8.睡眠是由于中缝核中含有5-羟色胺(5-HT)的神经元强直性地抑制了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 黑质的)的醒系统引起的。(1.5分)慢波睡眠和REM睡眠的交替是由中缝核和蓝斑(受中缝核尾部影响)交互作用产生的;(1分)觉醒是由于蓝斑的前部含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强直性地抑制了中缝核中含有5-羟色胺的神经元引起的。(1.5分)9.乙酰胆碱使离体小肠电活动加强,类似迷走神经末梢的刺激作用,(1分)是乙酰胆碱递质与小肠平滑肌上的M型受体相结合;(1分)而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离体小肠电活动减弱,类似内脏大神经的作用机制。(1分)肾上腺素与小肠平滑肌上的α型受体结合,而阿托品则是阻断α型受体的作用。(1分)六.理论题
1.①形状识别中选择性注意的神经解剖模型,(1.5分)
②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1.5分)③神经活动过程双重模型,(1.5分)④神经元活动匹配理论。(1.5分)
2.①声音频率的听神经编码,(1分)包括部位原则与频率原则;(1分)②频率分析中枢机 理是精确分析(1分);③兴奋单元的阈值高低、总数多少、神经冲动频率高低;(1分)④频率自动分析机制;(1分)⑤特征分析机制。(1分)
3.①前额叶皮层主沟区管理空间工作记忆;前额叶皮层下凸部管理物体或相貌工作记忆。(2分)
②CS信息(声音信号)Ⅾ对侧脑干核团(桥核)Ⅾ发出苔状纤维Ⅾ同侧小脑中位核与小脑皮层浦肯野氏细胞(2分)
US信息Ⅾ对侧下橄榄核Ⅾ发出爬行纤维Ⅾ同侧小脑皮层与中位核Ⅾ对侧红核Ⅾ红核脊髓束Ⅾ运动神经元(2分)
4.①右半球形象思维活动善于提出解决新问题的各种尝试;(1分)左半球抽象思维善于按一定程序有效地解决已知的问题,两者利用各自优势相互补充,才使大脑的思维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1分)
②各种思维方式与神经回路的构成方式有关;(1分)有神经元按集中原则排列连接,与抽象思维有关;(1分)神经元按辐射原则排列连接,与联想思维有关;(1分)神经元回路突然接近,与灵感思维有关。(1分)
5.①维持觉醒状态的神经化学机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属乙酰胆碱递质系统。(1.5分)
②睡眠的神经机制Ⅾ 脑干睡眠诱导区位于脑桥中央与延髓尾侧之间;(1.5分)
↘ 睡眠与中枢递质即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
和多巴胺(DA);(1.5分)
↘ 视交叉上核在昼夜节律转换中的生物钟作用。(1.5分)6.不同点:激素系统:
① 比做广播系统,许多内分泌信息传播到全身,被特殊受体的细胞检取。(0.5分)② 激素传送慢,以秒计算。(0.5分)③ 以模拟式的渐变。(0.5分)
④ 不能任意命令内分泌系统增加或减少激素分泌。(0.5分)⑤ 传送距离远。(0.5分)
神经系统:
① 像电话系统,信息从固定神经线路上传送到目的地。(0.5分)② 传送迅速,以毫秒计算。(0.5分)③ 以数字式的全或无脉冲。(0.5分)
④ 随意做任何动作以反应内、外刺激。(0.5分)⑤ 传送距离近。(0.5分)
相同点:①传送化学物质(0.5分)②释放神经递质(0.5分)③有些生化物质既是神经递质,又是激素(0.5分)④与受体分子发生作用(0.5分)⑤第二信使都是cAMP(1分)
7.(1)神经机制:
(1)雄性脊髓动物的性反射 ①胯部前推,阴茎半勃起 ②强烈的射精 ③保持勃起和射精。(1分)
(2)雌性脊髓动物的性反射,雌性动物阴部受到刺激时也有反射性的交媾行为的反应。(1分)
(3)视前区内侧核在雄性的性行为中起重要作用。(1分)
(4)雌二醇注入某些啮齿动物的下丘脑促进雌性的性行为。(1分)2)激素机制:
雄激素在生殖器官和脑的神经元线路形成中起组织作用,(1分)并在已形成的神经线路的反应器官基础上促进性行为激活,(1分)还维持神经元线路和其他器官对激素影响的敏感性。(1分)
8.学习的类型: ① 经典条件作用(1分)② 手段的条件作用(1分)③ 联想集的学习(1分)④ 印记(1分)记忆的类型:
① 瞬息记忆(0.5分)② 短期记忆(0.5分)③ 中间长度记忆(1分)④ 长期记忆(1分)
记忆的过程:编码、巩固和提取。(1分)
9.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1分)
左半球:语言的,拼音的,(1分)顺序的,分析的,(1分)命题的逻辑性,个别时间分析的节奏性。(1分)
右半球:非语言的,全盘的,(1分)综合的,完形的,(1分)形状知觉的空间和旋律。(1分)
第二篇:生理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抑郁症状况及相关理论的分析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因情感,就业,学习压力增大,大学生抑郁问题也越来越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开展大学生抑郁状况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状况离不开对抑郁症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浅显地分析大学生抑郁状况及有关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
抑郁
相关理论
产生影响因素
University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more common negative emotional state, for individual learning, work, life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A long period of depression, and eve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mental disorders.Some scholars have pointed out that depression affects human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major risk factors [1].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due to emotional, employment, study pressure, depression,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but also by the community's attention.Therefore, students carry out research and related depress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role.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without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epression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Students plain depression and related theorie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factor.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depression
relevant theories
Impact factors
一 引言
大学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处于特定环境的大学生由于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变化、学业适应、人际关系、恋爱、自我意识等问题的出现和近年来学校的扩招收费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加剧,导致其抑郁症明显增多。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状况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2】李彤最新一篇关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为38.5%,其中男生抑郁者所占比例为34.45%,女生所占比例为42.03%。【3】而北京市卫生局最新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市1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万人正在罹患抑郁症,其中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检出率较高,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和发生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依据科学测量结果来正确认识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
对于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中西方心理学家的关注。分别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不同观点目前,已经得到较为深入探讨的影响因素有十几项之多。本文将对各种理论对抑郁的产生因素作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本文主旨在于分析了解大学生抑郁状况和分析各种理论对于其产生因素,文中数据均采取专业论文和期刊数据,本文的意义在于浅显分析大学生抑郁状况和抑郁影响因素,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和认识抑郁,远离抑郁。
二 大学生抑郁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会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负担和死亡、残疾的第二大原因。【4】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追求的社会群体,在新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下,比普通群体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因此,他们更容易遭受抑郁侵袭。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已经对大学生抑郁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杨美荣等人对大学生与同龄社会青年抑郁情绪的比较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肯定有抑郁与可能有抑郁的人数比率高达46.2%,【5】说明抑郁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并且,在肯定有抑郁群体中,大学生和同龄社会青年的抑郁情绪差异显著,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比同龄社会青年严重。另外,也有不少学者对一些特殊大学生群体的抑郁状况进行了调查,屈智勇和张秀兰通过对中西部l0个省964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多于1/3的人在调查前一周内“可能有抑郁症状”,24.21%的人“肯定存在抑郁症状”,其中,男生均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可能抑郁的人群中,农村学生所占的比率显著高于城市学生。【6】谭杰华对民族院校贫困大学生抑郁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仅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也高于本校非贫困生。张泽武,吴赤蓬等人调查了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的抑郁状况,结果发现860名调查对象中,总检出率为80.6%,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76.3%,3.7%和0.6%。408名男生轻、中、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79.4%,4.2%和1.0%;452名女生轻、中、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73.5%,3.3%和0.2%。男生的抑郁检出率较女生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7】金喆,翟德春等对医科大学一、二、三、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医学生抑郁情绪高分者检出率分别为22.40%、9.03%。抑郁得分平均值和高分者分布率在年级间差异极其显著,二年级学生明显高于其他年级。【8】
三 抑郁定义及分类 定义
一般定义: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是一种变态情绪。抑郁是一种过度忧伤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自卑,注意力差,觉得不能胜任工作和学习。
临床定义:根据中国医学会精神分会制定的精神障碍与分类标准来定义,一个人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或无任何原因地出现以下状况,持续两周且影响到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就应考虑是否抑郁。抑郁症状如下:1兴趣消失,无快感。2精神减退和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倾向。7睡眠障碍。8食欲下降或体重明显降低.9性欲减退。以上九项存在四项就可判断。抑郁分类
抑郁可按照各种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程度进行区分,可分为精神性抑郁症、神经性抑郁症、抑郁状态等不同类型。精神性抑郁症一般均有内源性致病因素,主要指机体生化因素引起的生理异常及其导致的遗传后果。精神性抑郁症具有精神病的基本症状,患者对情境和自身处境不能做出如实的判断,并产生偏离社会常规的行为或行为适应不良,属于异常的范畴;神经性抑郁症主要是外源的,由环境——认知因素引起。神经性抑郁症常常伴有焦虑,这是由于环境对个体的压力引起的应激所导致的。当个体感到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不能加以改变或控制时,焦虑就会转化为抑郁,从而形成神经性抑郁症;抑郁状态则为人们日常所体验的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忧郁心境和兴趣丧失两大核心症状。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分抑郁症与抑郁性神经症,许多研究表明,两者在患病率、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难以统一之处。但精神性抑郁症、神经性抑郁症以及抑郁状态之间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别,难以截然分开,尤其是后两者。
最近的分类标准采取抑郁的临床特征分类法。如比较著名的ICD-10将抑郁症分为四个编码:F32·0轻度,F32·1中度,F32·2重度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3重度伴精神病性症状。
事实上,以往文献中所涉及到的抑郁概念是不统一的,一些研究中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界定为抑郁者,而获得高的抑郁自评量表施测分数者则被视为有抑郁症状或抑郁情绪。一些研究者则把获得高的抑郁量表分数的人看作是抑郁者。
四 抑郁症表现和生理机制
抑郁有五方面表现:1悲哀、冷漠的情绪。2消极自我观念。3回避他人期望4睡眠、食欲和性欲的丧失。5活动水平的变化表现为易激动。
生理机制:据研究抑郁症病人和普通人身体反应模式是不同的。定向反射时自发的皮肤导电反应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小。皮肤导电率的基础值也比较低。心率和肌肉紧张度比正常人高,分泌唾液比正常人少。高的心率和肌电水平跟低的唾液水平是一种高的应激状态的特征,皮肤导电率较低则是低的唤醒状态的表现。这表现了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
五 有关抑郁症产生的各种理论 抑郁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将其明确地划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以及生殖期等五个阶段。在个体身心有序发展过程中,幼年时期亲子关系的建立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亲子关系建立良好,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其身心发展会受到阻碍,表现为个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除了亲子关系的建立之外,个体潜意识中自我惩罚的观念也会导致个体抑郁的产生,另外,在应对外部负性事件时,有抑郁症的个体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压抑、否认、反向形成等,会造成抑郁的持续发生。随着这一理论的演化,逐渐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了自尊与抑郁的关系上。如有专家认为,反应性抑郁是在丧失了他人的赞同后为了恢复自尊而进行的自我惩罚。抑郁不仅仅是由于丧失了别人的爱而造成的,还反映了控制自尊的自我机制的障碍。当个体不能达到他自己的目标时,自我机制就会发生障碍,从而导致了抑郁的形成。生物学理论
一般的抑郁症被认为抑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特定的神经递质的含量过低导致中枢神经内部特别是发生在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神经通路中突触效能的降低引起的 认知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认为抑郁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认知与生活应激事件相结合的作用。如果个体本身存在易产生导致抑郁的认知倾向性因素,再加上生活中发生的消极事件(失业、婚姻破裂、贫穷、生活不如意等),认知因素与社会应急因素二者交互作用下,个体的抑郁便发生了。单一的认知因素或消极生活事件并不能导致抑郁的发生发展。人格理论
人格和抑郁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们所关注的焦点,主要从人格特质和人格维度两个方
面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人格特质角度,Blatt提出的依赖型人格和自我批评型人格特质理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依赖性反映了情感依附倾向,总是试图
建立牢固而安全的人际关系以支撑其低自我价值感。自我批评型反映了一种摄取取向,即集中于完成个人目标和高度的竞争力,当追求的目标受挫,不能实现其理想时,就会体验到强烈的自卑感和自罪感,并伴随着自我价值的贬低时,抑郁也就随之而来。
在人格维度中,神经质和外倾性是研究最多的。神经质是人格类型中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易变、易激动、冲动等一类特质的综合,许多研究表明神经质与抑郁症有密切的联系。
六 不足及展望 本研究较为浅显,只是初步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什么是抑郁,及一些产生因素,让大学生更好认识自己,远离抑郁。本研究理论论述太多,缺乏更多数据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研究方法。相信在以后学习之中能够更加完善。抑郁是人类心理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大学生抑郁状况日益严重,本研究只是对大学生抑郁状况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表述,未做深入研究,希望以后学习更多知识后,能在这方面有更多研究提出针对此问题采取的措旌,从而能够针对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开展干预工作,那么对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将会有非常大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大学生的一员,渴望用自己专业知识帮助大学生远离不良情绪。做到这点,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笑丽,付彩云.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矫治及调适。【2】]杜召云,王克勤.1579名大学生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3】李彤.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4】王租惕,孙琳,麦萍,揭水平,柴晓荣,万琼.江汉大学学生抑郁状况调查。
【5】杨美荣,杜君,王晓一.大学生与同龄社会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比较研究。【6】屈智勇,张秀兰。中西部大学生抑郁现状、人群特征及干预效果。
【7】张泽武,吴赤蓬,刘国宁,范存欣,王惠苏.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 及影响因素分析。
【8】]金喆,翟德春,潘秀丹,周旭松.医科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调查。
致谢
转眼间,大一生活就过去了。回首大一生活,真的觉得还需努力的地方太多,知识体系还需要更加系统一些,论文技巧还有待提高,这篇东西虽有很多瑕疵,但真实反映了我的水平,可见大一一年中学习知识有些肤浅,只知一些浅显知识,还需不断学习,这也是我明白:要做真正的学问,不容易。
感谢老师给我这次写论文的机会,通过查资料准备到完成,了解了论文写作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以后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感谢老师在一学期的辛勤付出,今后,我会继续努力。
生理心理学论文 题目:大学生抑郁症状况及相关理论的分析
专业:应用心理学 姓名:高硕 学号:20121216014
第三篇:生理心理学本科考试大纲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观
一、生理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二、脑研究的历史回顾
三、当代主流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学习生理心理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一、心理活动的基本概念与本书的体系
二、精神病与精神病学的基础知识
三、精神病与精神病学
四、脑形态学的基本概念
五、精神生理学基础知识
六、分子精神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学问题
第二章 感觉
第一节 视觉生理心理学
一、视觉信息的产生
二、视觉信息的传递
三、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
第二节 听觉生理心理学问题
一、声音刺激的物理参数和心理物理参数
二、耳与听觉通路
三、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
四、对音色的神经编码
五、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
第三节 味觉与嗅觉
一、味觉
二、嗅觉
第四节 躯体感觉
一、躯体感觉模式及其编码的一半规律
二、浅感觉及其上行通路
三、深感觉及其传导通路
四、内脏感觉痛觉
第三章 知觉的生理心理学
第一节 知觉的神经基础
一、失认症与知觉的脑结构
二、知觉的细胞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知觉理论及其生理学研究
一、两种加工过程和知觉特征结合论
二、脑事件相关电位与知觉过程
三、脑区域性糖代谢率与知觉过程
第三节 视知觉机制
一、空间知觉的枕-顶通路
二、物体知觉的枕-颞通路
三、面孔的认知与识别
第四章 注意的生理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 信息加工理论关于注意机制的认识
第二节 非随意注意与朝向反射
第三节 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
第四节 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第五节 前运动中枢控制理论
第六节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
第五章 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基础
第一节 学习模式
一、联想式学习
二、非联想式学习
三、程序性学习或熟练与技巧学习
四、认知学习
五、情绪性学习
六、味—厌恶式学习
七、印记式学习
第二节 学习的脑机制
一、脑等位论与机能定位论的统一
二、暂时联系和异源性突触易化
三、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联络区皮层与认知学习
一、颞顶枕联络区皮层与学习
二、前额叶皮层
第四节 小脑与快速运动反应性学习
第五节 边缘系统与情绪性学习
一、边缘系统相互作用的学习模型
二、嗅觉与味觉条件反射
第六节 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
一、空间辨别学习
二、学习过程中的抑制性调节
三、情绪性学习的调节
第七节 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六章 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记忆的痕迹理论
一、短时记忆的反响回路
二、长时记忆的生化基础
三、记忆痕迹的脑形态学基础
第二节海马的记忆功能
一、海马的形态与功能特点
二、海马的两个记忆回路
三、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
第三节人类的记忆障碍
一、间脑与柯萨可夫氏记忆障碍
二、海马与顺行性遗忘症
三、脑震荡与逆行性遗忘症
四、心因性和原因不明的遗忘症
第四节多重记忆系统与多重编码理论
一、记忆形态的多样性
二、多重记忆系统的神经生物学理论
第五节对记忆机制研究的新挑战
一、长时程增强效应与突触可塑性
二、逆信使氧化氮分子在LTP中的重要作用
三、分布性联结与虚拟存贮单元
第七章言语、思维的脑机制
第一节脑和言语障碍
一、失语症研究
二、清醒病人脑刺激的效应
第二节脑与思维
一、阳性精神分裂症及其脑机制
二、阴性精神分裂症的脑形态学改变
三、两类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脑机制的关系
四、言语,思维的脑机制
第三节言语思维和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
一、正常人类被试的实验分析
二、隔裂脑病人的实验分析
三、应用现代构像技术的实验研究
第四节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
第八章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饮水行为与渴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一、渴与原发性饮水
二、次发性饮水
三、解渴感
第二节摄食行为
一、饥、饱感的脑结构
二、脑内的化学通路与摄食行为
三、体液调节机制
四、外周作用与习惯
第三节性行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一、性行为的神经中枢
二、性行为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三、环境条件与心理因素
第四节防御和攻击行为
一、防御、攻击行为类型
二、防御、攻击行为的中枢机制
三、防御、攻击行为与激素
第五节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
一、睡眠类型与睡眠周期
二、睡眠的功能与睡眠剥夺的实验研究
三、经典睡眠理论
四、对睡眠机制的现代认识
五、睡眠周期与生物节律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
第一节关于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
一、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
二、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实验研究
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
一、情绪、情感的神经机制
二、情绪、情感的生物化学调节机制
第三节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
一、情感性障碍的单胺假说
二、情感性精神病的神经内分泌理论
第十章运动和意志行为
第一节神经肌肉装置与运动功能
一、肌肉的分类与特点
二、神经肌肉接点与接点传递
三、肌梭与小运动神经元
第二节脊髓运动反射
—、单突触反射
二、多突触反射
三、最后共同公路
第三节脑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与控制
一、脑对运动功能的节段性控制
二、大脑皮层和锥体系的运动功能
三、锥体外系及其运动功能
四、小脑的运动功能
第四节目的方向性运动和计划性意志行为
一、多层次脑中枢的参与
二、意志行为的病理性增强或衰退 第十一章人格的生理心理学问题
第一节个性与气质的经典假说
第二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与变态人格
一、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
二、变态人格的生物遗传学基础
第三节个体差异与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
第四节智能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一、智力与技能的生理基础
二、智能障碍及其脑机制
第四篇:《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目标
生理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总体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教育,为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包括:
1.使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2.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生理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名词和术语。
3.使学生全面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思考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策略。
4.使学生理解有关感觉、知觉、注意、基本动机行为、学习与记忆、情绪、人格等行为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5.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起来去分析、解决新问题。
6.开设实验课,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去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要求
生理心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既是心理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脑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具备普通心理学,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细胞和分子神经生物学等基础知识,也要具备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
三、大纲依据
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专业设置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2.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发展趋势;
3.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基础;
4.参考部分国内外同类教材。主要包括:(1)沈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2)邵郊,《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3)Carlson N.R Physiology of Behavior(5th edition), Allyn &Bacon,2000。
四、教学原则
根据本学科的内容、性质及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生理心理学阶段性理论的阐述、推理和论证过程,要确保教学内容及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确切性。
2.直观性原则:综合利用VCD、录像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启发学生思维,使其获得正确的概念和原理知识。直观手段的选用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少而精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事实或实验现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引导学生探索心理现象生理机制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4.能力培养原则: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验
课的组织既要保证学生学会使用各种仪器,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也要使学生能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原理,同时促进学生理解从实验过程到结果,及从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以理论课为主。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叙述演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等活动,力求系统、准确、客观、直观、生动地将大脑的工作原理呈现出来。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配合理论课的内容和教学进度开设实验课。教师可利用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演示,并指导学生亲手动手,使他们了解实验设计与操作的基本过程,掌握包括常规解剖学、立体定位技术等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多道仪等电生理仪器的操作原理和脑成像工作的基本原理。训练学生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在每次实验后完成实验报告。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方法与策略、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两大部分,总学时为60课时;实验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学实验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室实验两部分,总学时为20学时。
理论课教学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常用的实验方法
生理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生理心理学实验仪器及基本操作训练 第三章 感知觉的生理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的生理心理学
实验一 放松和注意状态下的脑电(EEG)第五章 基本动机行为的生理基础
实验二 下丘脑与摄食行为实验三 胰岛素与摄食行为 第六章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实验四 消极回避反应 2 实验五 电痉挛休克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8 第七章 语言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实验六 语言的ERP实验演示 第八章 情绪与应激的生物学基础
实验七 电刺激引起的侵犯行为实验八 生物反馈训练 第十章 人格的生理心理学问题
复习总结 80 共计
七、测试与评估
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别测试与评估。
1.理论课的测试与评估
目的:重点考察学生对生理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方式:主要采取平时测验与期末综合性考试两种方法。
(1)平时测验:占总成绩的30%。主要是检查教学效果,调节师生动机,改进教学。采用单元测验、课外作业(如对学科发展趋势或一篇文章进行合乎逻辑的学术评价)等方法,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的识记,及对理论原理的理解水平。
(2)期末综合性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主要以书面的认知测验为主,重点考察学生对总体教学内容的理解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命题既要保证学科内容的覆盖面也要突出重点,同时具备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评定的目标包括对生理心理学中的术语、事实、方法等具体内容的识记;对心理现象生理机制的理解水平;对学科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对理论原理的应用能力等。
考题的编写力求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和测验的可靠性。根据本学科内容特点,题式可包括选择题等固定应答型,及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自由应答型两大类。
2.实验课的评估
目的: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的操作水平,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方式:评定学生实验操作(占总成绩的50%)和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水平。成绩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八、附录:课程内容、学时分配与具体要求
生理心理学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共60学时)
第一章 绪论(4课时)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的历史 1.1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2脑研究的历史回顾 1.3当代主流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相关基础知识
2.1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2内分泌系统
2.3 药物与行为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科性质、当代的主流及发展趋势。难点: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大脑演化(VCD)、人体的奥秘、脑图谱光盘、人脑模型
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神经信息是如何通过突触的? 2.总结大脑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人体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4.什么是药物成瘾?常见的滥用药物有哪些?
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1.K.W.沃尔什(澳)《神经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4。2.邵 郊《生理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3.沈
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4.杨雄里《脑科学的现代进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5.A.P.鲁利亚(前苏)《神经生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
第二章 常用的实验方法(6课时)
第一节 常规解剖学检查方法 1.1常规组织学方法 1.2组织化学技术
第二节 干预脑功能的手段 2.1手术损伤法 2.2刺激法
2.3脑立体定位技术 2.4脑损毁后的行为评定
第三节 脑功能的电磁记录技术 3.1脑电图 3.2诱发电位 3.3脑磁图
第四节 常用的脑成像技术 4.1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4.2正电子放射扫描技术 4.3核磁共振显影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
脑电及脑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生理心理学实验录像带
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常用的生理心理学技术主要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哪些可用于对正常人类被试的生理心理学研究?
2.总结各种脑成像技术的优势及其局限性。策略的关系。3.讨论脑损伤后的行为评定与研究
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1.Carlson N.R,Physiology of behavior, Allyn &Bacon,2000。2.谭郁玲,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邵 郊:《生理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第三章 感知觉的生理心理学(6课时)
第一节 视觉的生理心理学 1.1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 1.2视知觉与视觉联络皮层 1.3视觉失认症
1.4脑事件相关电位与知觉过程
第二节 听觉的生理心理学 2.1听觉信息的产生和传递 2.2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 2.3听觉缺陷的康复问题 2.4听觉失认症
本章重点和难点
视觉、听觉信息的加工和编码,与失认症有关的脑结构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视觉和听觉系统的图片、模型
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视觉信息加工和编码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2.描述音强的神经编码机制与声源的空间定位原理。3.与失认症有关的脑结构有什么关系?
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1..沈
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Carlson N.R Physiology of behavior, Allyn &Bacon,2000。
第四章 注意的生理心理学(4课时)
第一节 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1.1特异传导系统和非特异传导系统 2.2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第二节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
2.1注意缺损障碍的一般概述 2.2生物学病因探讨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及儿童注意缺损障碍的生物学病因。难点: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图片
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为什么说丘脑网状核在随意和非随意注意的选择中具有闸门的作用?
2.什么是注意缺陷障碍?其可能的生物学病因有哪些?
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1.魏景汉 罗跃嘉,《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2000讲习班讲义。2.沈
政 林庶之,《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第五章 基本动机行为的生理基础(8课时)
第一节 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 1.1为什么要睡眠? 1.2睡眠障碍
1.3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饮水行为的生理基础 2.1渴感的产生 2.2饮水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 摄食行为的生理基础 3.1摄食与新陈代谢 3.2影响摄食行为的因素 3.3与摄食有关的脑结构 3.4摄食行为的生化调节
3.5摄食障碍
第四节 攻击行为 4.1攻击性行为
4.2攻击性行为的神经控制 4.3攻击性行为的激素调节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饮水、摄食及睡眠的生理基础
难点:葡萄糖对摄食行为的调节机制,饮水、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脑结构及生理机制图。
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
2.渴感是如何产生的?原发性饮水的生理机制。3.葡萄糖在摄食调节中的作用? 4.攻击行为的神经和激素调节过程。5.思考与讨论:
(1)摄食障碍的病因对我们的日常保健有何提示?(2)睡眠的功能:睡眠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梦的功能。
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1.沈
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杨德森 《行为医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Carlson N.R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Allyn &Bacon,1995。
第六章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8课时)
第一节 学习和记忆的分类
1.1 学习类型 1.2 记忆类型
第二节 学习的脑机制
2.1 行为水平:脑等位论和机能定位论的统一 2.2 细胞水平:异源性突触易化
2.3 分子水平:蛋白质变构是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记忆的神经生化基础
3.1 短时记忆的生理机制 3.2 长时记忆的生理机制
3.3 长时记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四节 学习记忆与突触可塑性
4.1 对侧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建立与突触的可塑性 4.2 学习和记忆能力与发育的关系 4.3 环境、教育与脑
第五节 记忆与智能障碍
5.1 记忆障碍 5.2 智能障碍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和记忆的脑机制、学习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难点: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脑结构和脑机制图。
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如何理解学习、记忆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 2.如何理解学习的脑机制? 3.如何预防记忆痕迹间的混淆? 4.思考与讨论:
(1)结合学习记忆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分析自己学习方法的合理性。(2)讨论环境、教育与脑发育的关系。
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1.梅镇彤《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2.沈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邵郊《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78。
4.Carlson N.R Physiology of behavior, Allyn &Bacon,2000。
第七章 语言的神经生物学基础(8课时)
第一节 言语产生和理解的脑机制 1.1言语中枢的发现与争论
1.2大脑的语言功能一侧化与两半球言语功能的协同 1.3言语产生的脑机制 1.4言语理解的脑机制 1.5失语症的临床检察方法
第二节 阅读和书写障碍 2.1阅读与阅读障碍 2.2书写与书写障碍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言语产生和理解的脑机制,阅读和书写障碍。难点:语言产生和理解的脑机制。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脑结构和脑机制图。
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如何看待目前有关言语中枢的争论?
2.在言语产生和理解过程中,两半球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3.与纯失读症有关的脑结构有哪些?
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1.Carlson N.R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Allyn &Bacon,1995。2.沈
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王德春,吴本虎,王德林《神经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第八章 情绪与应激的生物学基础(8课时)
第一节 脑与情绪的关系 1.1下丘脑与情绪 1.2边缘系统与情绪 1.3大脑皮层与情绪
1.4脑内与情绪有关的物质 1.5情绪对脑的反作用
第二节 应激
2.1应激的基本概念 2.2应激的神经生理反应 2.3应激与心身反应 2.4心身关系与生物反馈
第三节 情绪(情感)障碍的生物学基础 3.1 情感障碍 3.2焦虑障碍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情绪的脑机制,应激的生理反应。难点:情绪的脑机制。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脑结构和脑机制图。
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评述情绪与脑的关系。
2.应激的生理反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情感障碍、焦虑症的生物学病因可能有哪些?
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1.Carlson N.R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Allyn &Bacon,1995。2.沈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第九章 人格的生理心理学问题(4课时)
第一节 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
第二节 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个体差异与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
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艾克森人格理论的生物学基础。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巴甫洛夫划分神经类型的标准有哪些? 2.艾森克人格理论采用了哪些生理心理学概念? 3.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在性别和人格形成中有何意义? 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沈
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生理心理学实验课内容(总课时为20学时)
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2课时)
1.1 生理心理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2 生理心理学实验目的、方法 1.3 实验数据的搜集方法
1.4 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讨论 1.5 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生理心理学实验仪器(3 课时)
2.1 多功能实验箱
2.2 多道生理仪(BIOPAC STUDENT LAB)2.3 基本操作训练
第三章 生理心理学实验(15课时)
实验一 放松和注意状态下的脑电(EEG)实验二 下丘脑与摄食行为
实验三 由胰岛素引起的摄食行为 实验四 消极回避反应
实验五 电痉挛休克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实验六 语言的ERP演示
实验七 电刺激引起的侵犯行为 实验八 生物反馈训练 总结
主要参考资料
1.生理心理学实验指导,北京大学心理系。
2.林春梅,生理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试用讲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3.多道生理仪——BIOPAC STUDENT LAB,1997。
第五篇:自考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二章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www.xiexiebang.com/zikao/
自考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感觉生理心理学
1.神经生理学将感觉系统分为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
2.视觉的产生:①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光感受机制是将在激发视网膜上光生物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反应,实现能量转换的光感受功能,产生视感觉信息。3.神经反射:调节反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反射活动,既包括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又包括眼外肌肉的随意性运动反应。意义: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4.眼睛的随意性运动的方式及在视觉中的意义
(1)①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②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③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④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⑤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2)意义: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最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从而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5.非随意性眼动(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及观察复杂物体时眼球快速微颤的生理心理学意)
(1)感受器的适应现象:①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各种特异感觉系统均有自己的适宜刺激,对其感受阈值最低,即对其感受最灵敏。②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这种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2)生理心理学意义:①在观察一个复杂的客体时,眼睛会很快进行扫视,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②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③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6.两类光感受细胞①视杆细胞——产生明暗视觉信息的基础②视锥细胞——产生颜色视觉的基础
7.视网膜上有哪几种细胞?排列方式及电传导方式。①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由色素细胞组成,由此产生和储存一些光化学物质。内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www.xiexiebang.com/zikao/
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从外向内依次为视感受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足细胞和神经节细胞。②细胞联系的一般规律:几个视感受细胞与1个双极细胞联系,几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关。因此,多个视感受细胞只引起1个神经节细胞兴奋,故视敏度较差;但在视网膜中央凹部只有视锥细胞,每个视锥细胞只与1个双极细胞相联系,而这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因此,中央凹视敏度最高。③由视感受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形成神经信息传递的垂直联系;由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在垂直联系之间进行横向联系,1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构成视觉的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之为视感受单位。④视网膜中央凹附近的视感受单位较小,视敏度大;而周边部分视网膜的感受单位较大,视敏度差。⑤水平细胞、无足细胞和光感受细胞、双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是以级量反应,是缓慢的电变化,不能形成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但可发生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效应。只有神经节细胞的信息传递才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产生单位发放,对刺激强度按调频的方式给户神经编码。
8.视觉的传导通路:①眼折光成像功能的神经基础:视神经、外测膝状体、视皮层、上丘及顶盖前区。外测膝状体——视觉中枢;顶盖前区——瞳孔反射中枢。②外侧膝状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经视放射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1),继而与二级(V2)、三级(V3)和四级(V4)。等次级视皮层发生联系。V1区——简单视感觉;V2区——图形、客体的轮廓、运动感知;V4区——颜色觉。9.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同心圆式。其中心区和周边区是拮抗的。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形成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抗拮的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10.感受野,视皮层感受野的类型及特点:
(1)①感受野:某一感受系统神经细胞对某一范围的刺激最为敏感,因此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分,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②如果把微电极插在视觉中枢的某个神经元上,记录其电活动,凡能引起电活动显著变化的视野范围,就是该视觉神经元的感受野。③神经元对自己的感受野中的适宜刺激感受阈值最低,感受最灵敏。
(2)视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分三种类型①简单型感受野:面积较小,引起开反应和闭反应的区分均呈直线型,两者分离形成平行直线,但两者可以存在空间总和效应;②复杂型感受野:呈长方形且不能区分出开反应与闭反应区,可以是由直线型简单感受野平行移动而成,也可以是大量简单型皮层细胞同时兴奋而造成的;③超复杂型感受野:它的反应特性与复杂型相似,但有明显的终端抑制,即长方形的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效应。总之,简单型的细胞感受野是直线形,与图形边界线的觉察有关;复杂型和超复杂型细胞为长方形感受野,与对图形的边角或运动感知觉有关。
11.听觉生理心理学:①人所能听到的频谱大约是20-16000赫兹的各种振动波,对400-1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②频率——音高、振幅——音强、频谱——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www.xiexiebang.com/zikao/
音色。③听觉通路:耳蜗核-外侧丘系-下丘;耳蜗核-上橄榄核、斜方体-下丘;下丘―内侧膝状体-颞叶的初级听皮层(41区)和次级听皮层(21区,22区,42区)。④音高的神经编码理论:听觉共振假说、位置理论、频率理论、行波学说。其中行波学说有美籍匈牙利学者贝壳西提出,获得了若贝尔奖金。⑤内耳音高编码的两种方式:细胞分工编码、频率编码。⑥音强的神经编码:级量反应式编码、调频式编码、细胞分工编码。⑦声源空间定位编码:锁相-时差编码、强度差编码
12.①味觉通路——孤束核、前岛叶(高级味觉中枢)。②嗅觉通路——前梨状区、杏仁核、海马回沟皮层。
13.①躯体感觉皮层区——顶叶中央后回一级区(3-1-2区)和二级区(5区、7区)(顶叶——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②浅感觉——内侧丘系、脊髓丘系、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③深感觉——丘系交叉、稧束核、稧束、薄束核、薄束、后跟。④痛觉的重要中枢——旁束核、板内核。⑤三叉丘系是专投射头部的感觉区。
14.躯体感觉模式的种类和神经编码规律?
(1)躯体的感觉模式的种类:①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度感觉等,这些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②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置、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肌腱等组织中。深感觉模式可分为:位置觉、动觉和受力作用觉三类。③内脏感觉:一般情况下内脏感觉并不投射到意识中来,分布在脏器、血管壁之中,受到牵拉或触压会引起痛觉。
(2)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①躯体感觉神经编码是对各种刺激模式进行细胞分工编码,这些细胞又以不同空间对应关系分布;②刺激强度是以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的改变进行编码;③躯体内外的各种刺激,按其刺激性质引起相应感受细胞的兴奋。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