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心目中的鲁迅
“我心目中的鲁迅”教后反思
(汶川第二小学
阮长荟)
“说说自己心目中的鲁迅”是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中的一个主题,目的是要求学生回顾第五单元学的文章,并结合课外读过的关于鲁迅的文章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五单元的主题就是“初识鲁迅”,大家知道,说起鲁迅,就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这个教学内容也显得很严肃,在五单元的学习中,我引导同学们去读过一些稍微适合他们读的文章,如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药》等,还特意向大家推荐了诗歌《自嘲》、《野草集》和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在交流中,我知道大家对这些文章不感兴趣,原因就是太严肃太深奥了,但是为了达到认识鲁迅的目的,我还是鼓励大家继续读,而且我还和大家建立起了QQ空间的联系方式,在空间里发表日志,交流读书情况。
到我的空间里交流的同学太少,我没法掌握情况,但通过课堂上的了解,大多数同学还是读了一些文章(少、效果不好),在设计“我心目中的鲁迅”这个教学内容的教案时,我考虑到了难度:难度大,我就分解一下,由简到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①通过教材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②课外阅读中,从别人写的关于鲁迅的文章中了解到的鲁迅;③课外读到的鲁迅自己写的文章,从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鲁迅;④从鲁迅的名言警句中看到的鲁迅。
第一个环节时,大家因为经过了深入的学习,还真能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鲁迅,主要是通过每一篇文章体会到的鲁迅的品质和性格特点,说得还可以。
进入第二个环节时,因为别的作家中许多人曾写过鲁迅,也有许多人评价鲁迅,故同学们也能说出来,而且也还不错。
第三个环节的教学是较为失败的,因为大家不太能读懂鲁迅的文章,也没有什么兴趣,故没有自己的感受,很多同学都准备了资料,但资料基本上是网络上下载并打印的,课堂上交流时,大家就照着样子念出来,显得较为生硬,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效果不好。
进入第四个环节后,大家又显得稍微活跃一些,谈了一些自己搜集到的鲁迅的名言警句,说了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也说出了自己心中体会到的鲁迅其人。但是,我预设上的一个较大失误就是没能让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句子展示出来。
以后,我会让大家把句子做成大点的卡条式,说一句,就把它贴一句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都能分享之。
总体感受,鲁迅的话题太深奥、太严肃,要想让同学们即能掌握他,还要有兴趣,还得思考和探索,但是我这节课的总体目标还是达成得较好的。
第二篇:我心目中的鲁迅。。。
以前,鲁迅这个名字对我而言,不是很熟悉,但经常萦绕耳畔,在爸爸妈妈的熏陶之下,我对鲁迅有一些些了解,长大之后,鲁迅更是妇孺皆知,爸爸还曾向我推荐他的作品,我常常很疑惑,鲁迅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的爱戴与敬佩呢?这次,我终于在六年级真正了解他了。
从17课《少年闰土》中,我知道了鲁迅爱憎分明,憎恶旧社会的阴暗,他向往农村生活。从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知道了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青年人,他很幽默乐观风趣,他乐于助人,倾囊相助。我觉得这一点值得赞赏,我在生活中遇到这种事情时,我会向鲁迅学习这种精神。他关心女佣,对人平易近人,他在我心目中那么高大。从19课《一面》中,他忧国忧民,对作者十分地好,从20课《有的人》中,我得知了鲁迅为人民做牛马,愿做野草,甘为他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学习了这一单元,我深深的了解他的为人。他一生为人类作出贡献,这是我敬佩不已。他忧国忧民,心里装得全是人民。见到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民,他倾囊相助,给予关心。他憎恶旧社会,以笔为武器用精神的力量唤醒沉醉的国人,来反抗敌人,迎来胜利,对国家作出很大的贡献。轰轰烈烈的大事,鲁迅曾做过,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例外:经常遇到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受伤了,鲁迅会细心地帮他包扎,还会给一些钱。虽然微不足道、小恩小惠的事,可受到了鲁迅的帮助的人呢,会记他大恩大德的,他为人类做过的事,我们只能忘怀呢?鲁迅虽然辞世了,但他虽死犹生,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鲁迅,对于我不再陌生的字眼,鲁迅,一个忧国忧民,平易近人、豁然开朗、关心热爱劳动人民,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他,他在我心中是那么的高大,鲁迅,我对他总是很好奇,他怎么这么出名出名呢?到六年级时,我才真正知道他,他一生以笔为武器,奋斗了一生,他珍惜时间,他所有精神都激励我前进,他的乐观精神让我知道不能放弃心中怀着的信念;他的惜时精神精神让我知道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他的读书精神让我知道只有刻苦努力学习,才有成就,让我们学习他所有精神,朝着我们的美好梦想奋斗吧!
鲁迅,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第三篇:教案《我心目中的鲁迅》
课题研究课教案
《我心目中的鲁迅》教学设计
(汶川二小
阮长荟)
三维目标:
1、回顾第五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初步认识。
2、交流课外读到的鲁迅的文章或者关于鲁迅的故事,加深对鲁迅的认识(结合鲁迅的文章或其名句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3、向别人推荐一篇鲁迅的文章或者一部集子,说出理由。
4、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一个片段。
重难点:
1、结合鲁迅的文章或其名句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2、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一个片段。
课时:
一课时
准备:
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初步了解鲁迅其人及其作品。选一篇或者一部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读一读。
互动预设:
一、导入:
第五单元所学文章都跟一个人有关,谁?(板书 鲁迅)
二、回顾第五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初步认识。
1、五单元学了四篇文章,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写的,而其他三篇都是别人写的关于鲁迅的文章。
2、通过这些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呢?今天我们来说说“我们心目中的鲁迅”。(补充课题)
课题研究课教案
(不满意自己的现实生活;敢于反抗黑暗的旧社会;善于关心、引导、教育青年一代;爱国爱民……)
3、开国领袖毛泽东是怎样评价鲁迅的?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三、交流课外读到的鲁迅的文章或者关于鲁迅的故事,加深对鲁迅的认识(结合鲁迅的文章或其名句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1、从教材中,我们知道了鲁迅是这样一个人,在课外,我们还读过哪些别人写的、关于鲁迅的文章呢?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呢?
2、还读过鲁迅自己写的作品吗?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3、他的文章含义深刻,有些句子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你能说一句两句来吗?(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勇者举刀向强者。”)
四、推荐鲁迅的著作。
1、你想向同学推荐鲁迅的那篇著作?
2、理由是?
3、先写一写,再说一说。
五、总结。
六、作业:
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一个片段。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范文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读《朝花夕拾》有感
新安江中学
高一(3)班
蒋艳珊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朝花夕拾》……”这是我初中以来背过不下百遍的话,但就是这短短的几行文字,却影响着我长长的人生(至少现在是)。
我初初认识鲁迅先生时是因为教课书上先生的几篇课文,用词精确,语言优美,文笔细腻。但先生给我的印象仅是学识渊博,颇负才情。直至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才进一步了解了鲁迅先生。
《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可分为三类:批判、怀念、意趣。可无论是哪类,无论是天真无邪且童趣烂漫的少年闰土到粗俗好事却乐于助人的阿长妈妈,或是严谨正直并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到冷静深刻且倔强耿直的范爱农同志,抑或是早年间的生活琐事,无一不流露出先生对童年时期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以及对封建愚昧的旧道德的讽刺与批判。它让我认识到了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一个天真烂漫却受封建社会教条主义束缚的少年鲁迅。
而在《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一文中,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一事略有所提。在中国仍被称为是“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先生抱着学医救国的一腔热忱东渡日本留学,但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彼时,学医的想法便产生了动摇。之后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为了民族振兴,他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至此,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上一层,一个为了国家大义而毅然牺牲小我利益的青年鲁迅。
从那以后,我便把他升为了一种信仰,我开始大肆搜索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一发不可收拾。然而在我百度鲁迅先生时,却遗憾知晓鲁迅先生享年仅55岁,霎时惋惜,天妒英才。可在鲁迅先生逝世前的几年时光里,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余晖中,鲁迅先生依旧未放下武器,继续用着自己的方式捍卫祖国。他先后发布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文章,成功唤醒了中国人民心中沉睡的雄狮。他,便是我熟悉的鲁迅先生,那个以笔伐戈、披肝沥血,战斗一生的中年鲁迅。
是的,这便是我的信仰,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之后,允我称呼先生为“您”,以示我对先生的敬爱与尊重,更便于描述我心目中些许另类的先生。
忆往昔,您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就是如此,您这一生中从未有多少时间用于真正的休息。您永远如我初见您图片时那样:梳着板寸头,黄里带白的脸,穿着一身牙黄羽纱的略旧长衫,留着标志性的隶体一字胡的一副邋遢模样;或叼着烟斗在沉思,或伏于案前奋笔疾书,抑或安静立于桌前,但面目冷峻,双眼凝视前方,里头仿佛藏着一把锋利锃亮的尖刀,随时随刻刺向敌人的胸膛。如斯类人,表里不一,内心与外貌截然相反。您的内心装满了正直刚毅与强烈的爱国情怀。
您,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不朽的灵魂,您的思想激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前行。您,便是鲁迅,人如其名,“愚鲁而迅行”的鲁迅;更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第五篇:我读鲁迅
我读鲁迅《阿Q正传》
《阿Q正传》出自先生的《呐喊》,是以“为人生而且改良这人生”为动力而写的。先生自语这是“遵命文学”,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提及《阿Q正传》,首先要谈及阿Q这个人物,小说中的阿Q既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封建礼教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是一个现代标准的“三无”人类,无地,无家,无工作,靠打短工过活,是一个地道的赤贫的乡村劳动者。按照常理而言,他应该更加勤奋、上进一些,努力地为生活奔波,但是,阿Q虽“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进城一趟,必要做些顺手牵羊、小偷小摸的事,回来却不知廉耻地大肆炫耀。所以,他注定是可悲的,也正因为他的游手好闲,所以他有充当了我要提及的第三个角色——看客。阿Q不敢正视现实,以健忘来解脱痛苦,而对于当今社会,“看客”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现象的症结并不主要在于人们由于缺乏现代觉悟所持有的愚昧、麻木及感觉思维的迟钝,而恰恰在于对不幸的兴趣和敏感。别人的不幸和痛苦成为他们用来慰藉乃至娱乐自己的东西。当下国人的“看客”表现在诸多方面,喜欢围观吵架、斗殴事件,却没人去劝解或采取为之有效的方法。其二,“看客”的麻木似乎也是眼下人的写照,老人摔倒无人扶起;年仅两岁的小女孩被两辆车先后碾过,途经18人,却无一人过问。敢问:中国人的心到底冷到了什么地步?那是仅仅两岁的孩子呀!一个
鲜活的生命,却因为怕被讹上,而被“看客”漠视,最终去了天堂。中国人的劣根性如此的根深蒂固,但时代的发展却与时俱进。万象更新,物质生活提升的同时,道德却日渐沦丧了,谁能说这与先生所处的时代相比进步了呢?
回到《阿Q正传》上,我第二个要谈的便是阿Q对“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不难 发现,起初阿Q对革命是“深恶而痛绝之”的,但是当他发现未庄的男女如此“慌张”之后,他却产生了“想要投降革命党”的愿望,是“心向而神往之”的。这种幼稚、糊涂、错误的认识,他却付诸行动了,高高地盘起长长的头发,开始了他的“投机革命”,幻想着“革命成功”后的喜悦,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阿Q成了替罪羔羊,而他却不知道为什么而死!真是可叹!可悲!可笑!由此,我便要说一说先生所提及的革命——辛亥革命。从未庄人的表现,辛亥革命的弊端暴露无遗,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这一场不彻底的改良运动注定是失败的、悲剧的。因为它没有唤醒阿Q似的群众,不被广大人民所理解,没有完全地、彻底地打破封建的桎梏。至此,我们应该深思先生的睿智与思想的深刻与独特。
最后,我要谈一谈《阿Q正传》中阿Q的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精神胜利法。他利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用虚无的未来来缓解眼前的窘迫,他能以丑恶去骄人,用自轻自贱地方法来掩盖失败地位,用健忘来淡化所受的欺侮。他虽在现实上屡遭失败,而精神上却是“常胜将军”,我们总结它为“可悲的精神胜利法”。然而,我要说的是,当今权强社会,弱肉强食、勾心斗角、危机重重,每个
人 都不免有自己的一套精神胜利法。看到别人发达了,会说“他这人黑着呢!做生意都是缺斤少两,吃回扣,靠这个发家有什么可好了”;看到有人升官了,会说“他和领导关系好得不得了,肯定是走后门的”等等。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平庸和无能用另一种方式来掩盖,这种种的借口难道不是“新版的”可悲的精神胜利法吗?冷静下来,仔细斟想,为什么失败了不从自身找原因而要用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去打发呢?为什么不努力、不争取也许本该属于自己的成就呢?也许我的问题有点多余,因为这个社会,真才实学的人往往是被埋没最多的人。所以,每个人必不可少地要有一套“精神胜利法”来聊以慰藉不甘的心灵。
阿Q,不仅活在先生的时代,当下,成千上万的人也都在充当着阿Q的角色。所以,可悲的不仅是阿Q,还有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