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新的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暴露出诸多不足,因而迫切需要加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以适应新财政体制的需要。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行政单位财务是各级行政单位在行使政府职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政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是行政单位基于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行政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对策,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腐败等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体制不顺
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在行政上受本单位领导,产生不少弊端。会计人员有的随领导意志而变换,导致财会队伍不稳定和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人员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做出一些增加不必要费用支出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事。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致使有些会计人员没有压力,没有责任心。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行政单位习惯于基数递增的预算,预算观念不强,即使在近几年新财政体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大部分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还是粗放型的,行政单位的理财意识普遍缺乏,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较为薄弱。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都过于笼统、定义较为模糊,执行制度的人员往往无所适从。比如行政单位往来款清理时,有一些确实不能收回的坏账如何确认,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子入账问题,等等。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财务公开度不够
统计表明,新财政体制推行后,财政对行政单位的监控加强了,行政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使用定额标准,下属单位、专项经费支出成了新的“挖掘点”。一些行政单位专项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经常有行政单位将正常的公用经费放在专项经费中开支,核算中心由于不熟悉单位业务,区分不了哪些是专项经费,哪些是正常经费,也无法达到监督的目的。
(四)财务分析缺乏
新财政体制要求行政单位加强本单位的财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调查表明,目前行政单位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单位的编报说明也就只有寥寥几百字,不能客观、深入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导致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人事上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财会人员既要听从部门领导的指挥,又要接受单位领导的任免,这就决定了财会人员无法有效实行其对领导进行财务监督的职权,从而造成单位领导在财务管理上往往出现“以权代法”等问题。
(二)管理职能的缺陷
由于存在着“路径依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无法彻底消除,一些行政单位的领导及财会人员尚未摆脱资金供给制下“记账、算账、报账”的圈子,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财务管理工作涣散,财务管理的职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财务管理制度松散、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奇怪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在事后核算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就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导致了行政单位支出管理普遍不规范的现象。由于行政单位的经费来源一般都由财政部门直接补助,并且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是被动地报账、对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够,这些导致了行政单位的财务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三)管理基础信息的缺乏
长期以来,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工作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信息价值失效。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电子政务和新财政体制的要求。
三、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及影响
(一)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
主要有:贯彻执行财政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编制本单位行政经费的预算、决算,如实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报销单位的各项经费支出,统筹安排,节约资金,以保障单位正常运转;负责单位内部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的发放工作;负责单位的会议、出差、邮电、印刷、购置办公用品等费用的借款和审核报销工作;负责单位现金、支票的管理和汇款,促进内控制度的完善;负责单位职工医疗费用的借款和报销工作;负责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的管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负责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实核对、报废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负责单位的财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与企业相比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由于各级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是我国各级政体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们受国家政府体制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影响很大,具有特殊性和特权性。企业的财务管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需要进行成本核算;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缺乏成本、效益和效率意识。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保值增值;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财政拨款,不计提折旧。企业单位强调资金的筹集、增值,而行政单位更多地强调预算资金的计划、控制与决算。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效用的最大化,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信息。
(二)新财政体制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一种对财政资金投入与产出活动的管理,在新财政体制下,呈现出与以前有许多不同的新特点:财务管理的内容更加复杂。部门预算的实行、政府采购的深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行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满足于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还需要满足于财政和社会。财务管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新财政体制实行后,部门预算软件的使用,政府采购网上申报和审批的实行,会计核算中心财务软件的使用、会计信息的共享,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单位、核算中心、银行网络信息的互通等,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行政单位内部,行政单位与财政、银行之间的通讯变得更加快捷、高效,使信息的生成、传送、处理变得更加容易。
四、解决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财务管理程序
健全程序是主要方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贯穿于制度之中,存在于部门预算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相互制约机制;严格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合法合理的原始凭证的审核、及时制单以及实物保管措施;建立预算监督和专项经费检查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经常复核的制度。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既相互分离同时又相互牵制的管理流程,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达到不做假账的要求,保证单位钱、物、账的真实完整。
(二)实行财务公开
财务公开,就是行政单位办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财务开支,在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前提下,向干部群众和社会公开,置人民群众监督下。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有: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上缴、开支、下拨情况;上级专项收支、下拨情况;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变卖情况;基建投资来源、所办经济实体及所有门店出租的管理费、利润及使用情况;招待费开支情况;医药费、差旅费、会议费使用情况等等。公开形式:在机关公开场合或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接受群众监督。
(三)规范公用经费的使用
为了提高可操作性,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参照企业的做法,资金支付通过不同部门来加以内控,加强资金运转过程中的控制。在承诺阶段进行控制:确认支出的资金建议已经得到了批准;资金已经按预算的意图被拨付使用,并且在预算确定的各个支出类别都保留有充足的资金;支出资金的建议是按预算中确定的类别提出来的。在取得服务或实物时进行核实:核实实物是否已经抵达,服务是否按合同规定完成,并且取得相关凭据。付款前的控制:确认付款义务已经发生,有适当的人可以证明商品已经交付、服务已经提供,相关凭据是否正确,适当的收款人。付款后的审计:详细审查支出和报告任何可能的违规行为。在行政单位内控制度的设计中,负责付款的人与控制上面这些活动的人应该是分开的,用这种制衡性制度来控制财务的合规性,同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来负责实施,使公用经费的支出得到控制。
(四)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
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是以行政单位财务报告及其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利用财务报表、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对单位的经费支出及其结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行政单位财务在运行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发展趋势,为改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活动总结。财务分析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及最终成果,是财政部门、单位内部及其他报告使用者了解行政单位发展状况、制定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的重要会计信息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随着新财政体制的推行,“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体制的改革,这些全新的财政管理模式要求行政单位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单纯的核算向核算与管理并重,更好地发挥财务分析的管理作用和参谋作用。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但能够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防止日常工作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为新财政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二篇:浅析如何加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李前产业经济学专业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新的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暴露出诸多不足,论文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容、特征和目标出发,归纳总结了目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财务体制下如何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容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做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不断加强,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最终目标就是优化行政管理费支出,在确保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在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财务管理的内容更加复杂。部门预算的实行、政府采购的深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行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多样化,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满足于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还需要满足于财政和社会。
二是财务管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新财政体制实行后,部门预算软件的使用,政府采购网上申报和审批的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单位、财务部门、银行网络信息的互通等,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二、在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管理方面
行政单位习惯于基数递增的预算,预算观念不强、编制方法简单、管理意识不
强,重预算,轻管理,致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即使在近几年新财政体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大部分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还是粗放型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财务管理方面
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在行政上受本单位领导,产生不少弊端。会计人员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做出一些增加不必要费用支出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事。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致使有些会计人员没有压力,没有责任心。
(三)财务公开度不够
新财政体制推行后,财政对行政单位的监控加强了,如公车的购买和三公经费的使用等,下属单位的收入和专项经费支出成了新的“挖掘点”。一些行政单位专项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经常有行政单位将三公经费放在专项经费中开支。
(四)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有些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严,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对于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盘亏等固定资产未能按规定入账。未形成定期财产检查制度,资产保管责任不明确等,易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五)财务分析方面
新财政体制要求行政单位加强本单位的财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但多数单位的编报说明也就只有寥寥几百字,不能客观、深入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导致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
行政单位财会人员既要听从部门领导的指挥,又要接受单位领导的任免,这就决定了财会人员无法有效实行其对领导进行财务监督的职权,从而造成单位领导在财务管理上往往出现“以权代法”等问题。
(二)管理职能的缺陷
有些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的职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在事后核算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就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导致了行政单位支出管理普遍不规范的现象。由于行政单位的经费来源一般都由财政部门直接补助,并且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是被动地报账、做报表,对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够,这些导致了行政单位的财务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三)管理基础信息的缺乏
一直以来,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工作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信息价值失效。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电子政务和新财政体制的要求。
四、对策建议
(一)健全财务管理程序
健全程序是主要方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贯穿于制度之中,存在于部门预算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相互制约机制;严格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合法合理的原始凭证的审核、及时制单以及实物保管措施;建立预算监督和专项经费检查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经常复核的制度。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既相互分离同时又相互牵制的管理流程,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专款专用。
(二)实行财务公开
财务公开,就是行政单位办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财务开支,在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前提下,向干部群众和社会公开,置人民群众监督下。在机关公开场合或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公开: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预算外收入的使用情况;上级专项收支、下拨情况;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变卖情况;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非税收入情况等等。
(三)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1.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发现有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按相关手续报减,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记账登记要相分离,实物账与会计明细账必须核对一致,资产维修要按规定,大维修要经过政采招投标方式进行。大宗资产的变卖要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要防止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
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是以行政单位财务报告及其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利用财务报表、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对单位的经费支出及其结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行政单位财务在运行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发展趋势,为改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活动总结。财务分析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及最终成果,是财政部门、单位内部及其他报告使用者了解行政单位发展状况、制定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的重要会计信息资料,也是编制下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随着新财政体制的推行,“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体制的改革,这些全新的财政管理模式要求行政单位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单纯的核算向核算与管理并重,更好地发挥财务分析的管理作用和参谋作用。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但能够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防止日常工作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为新财政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安民.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张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8。
3、陈志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07(6)。
第三篇:安徽省省直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财行„2012‟636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省直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省直各部门、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省直行政单位财务行为,强化省级管理和监督。经研究,现印发《安徽省省直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请遵照执行。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安徽省省直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省直行政单位财务行为,强化省直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直行政单位是指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
第三条省直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应切实保障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预算规范执行、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四条省直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五条省直行政单位应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单独设置财务机构,配备专职财务会计人员,实行独立核算。人员编制少、财务工作量小的单位,可以实行报账制度。
第六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财务公示等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七条 省直行政单位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将各项收支纳入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第八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增强预算严肃性。严格执行《安徽省省级预算管理办法》,从严从紧控制预算追加。
第九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分解细化拨付项目支出预算,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快支出进度。年终结转结余资金,按规定应予收回的,全部收回省级预算。
第十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大力推进绩效自我评价。
第十一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负责本单位预算信息公开工作。
第三章收支管理
第十二条 省直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各类非税收入,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定期划解国库,不得隐匿、滞留、转移、截留、挪用、私分和坐支。
第十三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支出管理制度,细化各项经费支出管理措施,规范经费使用的申报、审核、审批程序,严禁先支后批。
第十四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现金使用管理的通知》(财库„2012‟494号)规定,严格控制现金使用范围,切实加强现金使用管理。
第十五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全面实行公务卡制度。对原采取现金结算方式报销的各类公务支出,凡具备刷卡条件的,必须使用公务卡结算。严禁大额提取现金、虚列支出等套取资金行为。
第十六条 省直行政单位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及其他配套资金采购安徽省省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应当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应编列到具体的采购项目,并明确相应资金来源。
第十七条 省直行政单位要健全重大项目内部管理制度,资金分配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改变资金用途和项目性质。
第十八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
(1)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岗位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
重大事项、大额支出应事先编制详细预算,实行集体审核,一支笔审批。
(2)加强原始凭证审核控制。经办人应出具与经济事项行为相符的相关原始凭据,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严禁使用虚假票据。票据必须具有财政、税务部门票据统一监制章,并按规定全联、逐栏一次性如实开具。票面应字迹清晰,不得涂改;必须加盖财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因购买商品较多、详细情况无法在发票联上完整体现的,在取得发票的同时,须附加盖卖方印章的购物小票或商品明细清单。
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报销凭据应附明细清单,并由经办人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原则上不予报销,特殊情况,应由经办人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
(3)加强资金支付控制。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各项财务开支应使用公务卡、转帐支票、汇款等结算方式。签发的支票应当进行备查登记。
第十九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津贴补贴政策,不得违规发放津贴补贴。
第二十条 省直行政单位出差和会议实行定点管理制度,出差和会议开支按有关标准执行。
第二十一条 省直行政单位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制度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配备、使用、更新、处置公务用车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省直行政单位因公出国(境)实行计划经费先行审批制度,禁止无计划无经费出国(境),对超过省财政核定的经费开支范围的支出,不予报销。
第二十三条 省直行政单位公务接待费报销实行“三单合一”制度,餐费应于定期结清,在核销费用时,必须提供接待用餐审批单、用餐消费清单和税务发票单据,“三单”不全,不予报销。
第四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四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好资产建帐、核算和登记工作。
第二十五条 省直行政单位配置资产,应按照规定程序编制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未按规定编报预算的,单位不得进行新增资产配置,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严禁超标准配置和重复配置。
第二十六条 省直行政单位不得将国有资产用于对外投资、举办经济实体和对外担保。严格控制行政单位对外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单位确需对外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应当履行报批程序后实行公开招租。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出租、出借。
第二十七条 省直行政单位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对房屋、土地、单位原值20万元以上、批量原值50万元以上资产处置和单笔5万元以上货币性资金的核销,应当按规定程序报批。未经批准,单位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和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第二十八条 省直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出租出借收入,一律按规定缴入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及时足额划缴国库,纳入部门预算。
第五章财务监督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行政单位及下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切实加强本单位财务管理及所属单位财务监管,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十一条 省直行政单位应在财务结束后,在本单位范围内实行财务公开,主动接受单位干部职工监督。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 省直行政单位根据本办法规定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省直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应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各级行政单位正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在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期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开始进入信息化发展时代。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履行职能,充分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更是财务管理流程的再造,人力资源潜能充分得以调动的一个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相应的组织保障,并且使财务管理内容发生变化,不仅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行政单位提高工作效能,建立廉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述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具有专业信息技术的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对财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综合、生成财务信息,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生成和信息使用的活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处理的信息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资料、会计报表等,还包括运用财务管理手段生成的如财务分析指标、网上审批、预算控制、决策流程、预警反馈、图形显示等各种财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对整个财务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的“动态信息”进行处理。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本质特征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使用计算机、网络、财务软件进行财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决策的工作,这就说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本质特征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体是具有专业信息技术的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工作环境是内部办公网络;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保障是严格的内容控制制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准确高效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支持。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容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信息电算化、经济业务系统化和财务活动网络化。财务信息 电算化取代了旧式的手工做账和人工查账,它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的信息快速迅捷的调取所需要查找的账目,综合反映单位供、销、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的反映本单位的综合信息。
二、当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分析在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障碍,通过对这些问题加以总结和剖析,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本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问题。传统财务管理体系所赖以存在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等已经不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要求,从而制约财务数据的收集与加工,进一步影响财务信息的输出与应用,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优势难以发挥。
财务管理本身问题分析财务管理功能需求不明确。所谓财务管理功能需求不明确,就是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哪些功能,解决哪些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明确,不清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大多数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长期以来采用手工操作形成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已经根深蒂固,改为计算机联网操作后,工作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思维上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和转变过程。对于之前根本没有计算机操作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构架是什么,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建设思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能够解决哪些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也就提不出来有价值,可操作的需求。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健全。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由于其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导致在内部管理及制度建设上也参差不齐。从总体来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制度建设上很不健全,缺乏系统性,难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
第五篇:行政单位会计报表问题及其改进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问题及其改进
摘要:行政单位作为地方相关行业发展建设的决策者和监督者,详细分析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对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行政单位会计作为管理单位财政的重要部门,通过会计报表对地方行政单位的各种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统计,并做出合理的分析,从而为决策者的正确决策做出贡献。然而,在当前的行政单位中,会计报表并没有发挥出它的全部作用。本文通过对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针对当前行政单位中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善会计报表的几点措施,希望能为改善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问题做一点贡献。关键词:行政单位 会计报表 作用 问题 改善
一、会计报表对行政单位的作用
会计报表作为行政单位财政状况的统计工具,对于行政单位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不仅能够有效的记录财政状况,对领导者的各种决策也有重大的帮助,下面就对会计报表对行政单位的作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1、记录行政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会计报表作为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结果和财务会计状况的书面文件,它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即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以及报表说明书。按照会计报表所属期间进行划分又分为、半、季度和月度四种报表。
行政单位会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各种工作进行报表的填写,详细记录行政单位的各种运行状况。例如,资产负债表是专门记录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收入支出总表则记录行政单位月度、季度等的总体收入和支出状况;支出明细表用于记录行政单位的财政拨款和预算资金收入等;附表作为补充性报表负责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补充记录,如基本数字表等;报表说明书则针对性的对上述报表进行说明,对各种数据进行说明。而按所属期间划分的报表则是按时间段分别记录行政单位在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年的总体财政规划。通过会计报表的详细记录,可以让行政单位的财政状况更明确的表示出来。
2、分析行政单位的财政能力
行政单位的会计报表并不是简单的作为行政单位在某一时间短的财政状况的,它还能从一方面表现出行政单位的各方面能力。会计报表通过对行政单位的各种预算和投资进行详细的记录,领导者可以从记录的数据中观察出某些项目的运行状况,从而判断单位内部人员的办事能力等,例如,行政单位对建设一项工程,在施工前期进行了合理的规划,相关领导者可以通过会计报表对工程的进度和实际开支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获得行政单位的财政能力和相关人员的办事能力。
3、为行政单位的决策提供依据
在我国,行政单位的范围比较广泛,对于一个县级城市来说,行政单位主要包括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包括各所学校等,这些行政单位存在着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同时也要更上一级的行政单位对其财政进行合理的预算和控制。例如学校要进行一项建设,往往需要教育部门对其进行考核,从而对其做出决策。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先将学校的会计报表上交给教育部门,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核后再进行相关的决策。可以看出,会计报表具有分析行政单位财务状况的功能,并对领导者的决策做出巨大的参考价值,为行政单位的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行政单位还可以通过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考核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并总结相关经验,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改进相关管理,从而提高行政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会计报表的作用对于行政单位来说是巨大的,然而在当前的一些行政单位中,由于某些方面的问题,导致会计行政单位的会计报表不能发挥其全部的作用。下面就对行政单位的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从而发现其中的不足。
1、会计报表结构不完善
会计报表要全面完整的披露单位的财物状况和资金流动状况,完整的反映行政单位财务活动过程,必然要求会计报表能够详细的记录行政单位各个方面的财政细节。然而,在当前的一些行政单位中,他们运用的会计报表结构还有很大程度的不完善。有些行政单位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缺少了“无形资产”等非流动性资产等科目的编制。还有一些行政单位的会计报表对附表和附表说明重视不够,例如基本数字表与行政单位预算和预算的执行相关,对单位的未来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事实上很多行政单位在编制基本表时采取敷衍的态度甚至没有基本数字表。其次,很多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在报表说明中对三公费用的披露上存在预算细化程度不够,预算对外公开内容不足,公开口径有待商榷等情况,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报表结构的不完整。
2、会计报表记录不及时
会计报表的记录往往是行政单位某一段时间财政状况的真实表现,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在进行会计报表的登记时要严格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登记,一段时间之后登记就可能导致某些数据的丢失,导致会计报表数据记录的不及时,不能真实的反应行政单位的财政状况。这也是当前一些行政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关项目的预算没有及时的进行登记入册,凭证信息有没有保存好,最终导致某些数据丢失,不能形成完整的报表;其次,某些行政单位岗位设置不合理,会计报表编制效率低下,不能及时报送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编制不及时,导致会计报表的作用降低,没有充分发挥出会计报表对于决策的重要作用。
3、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数据失真,提供虚假报表行政单位财务报表以反映所在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结果和财务会计状况为主,对于主管部门督促各单位严格遵守财经法规与法律制度,规范改善预算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行政单位报表出现数据失真、“虚假报表”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行政单位为了达到某些私人目的,对内对外有好几个账本,帐外设账,利用虚假的账簿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编制。
也有的单位为了掩盖本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随便伪造、变造会计凭证,白条入库,并以此来编制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种情况下的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这样的会计报表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上级根据这样的报表进行相关的决策,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差错,对行政单位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三、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改善措施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仅不能对行政单位的财政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对于上级领导的决策可能造成误导。因此,下面就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善措施。
1、完善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结构
在编制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时候,要根据其具体的作用,对报表的结构进行合理的编制。常用的五种行政会计报表里面涉及的内容也要完整,行政单位对于将要记录的栏目要严格遵循国家会计制度法律法规的编制基础与编制依据。按照规定的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进行合理的编制,对于资产负债表中容易遗漏的会计科目要重点审查。同时,会计人员应当对照对照本预算目标,定期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做汇总分析与总结,并在基本数据表作出详细说明。对于会计报表中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详叙的报表说明,也应当撰写清楚。此外,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在三公费用的公开口径上宜采取宜大不宜小的政策,对于预案内容等方面也要进一步细化并扩大公开的范围,以减少公众猜忌。在编制表时要利用多角度披露行政单位的收入、支出、结余的情况,以便于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多方需要。以下面两个表常见的资产负债表(年报)和收入支出总表为例:资产负债表(年报)收入支出总表行政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既要严格遵守这种基本结构,又要根据各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明细科目上进行合理的改动与增添,在保证报表完整性的前提下,又能够适应多种场合的使用与需求。
2、严格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会计报表的及时编制要求也越来越高,严格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是充分发挥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决策参考的前提。因此,会计部门在编制单位会计报表之前,改善有关行政单位会计人员一人多岗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的情况。合理设置的会计岗位,负责定期及时的编制各种财务报表,并将相关职责落实到人。对于不能及时编制与报送会计报表的工作人员,要给予警告与处罚,切实提高报表编制的及时性。
3、确保会计报表内容真实
行政单位的会计报表必须具有是真实的、准确的,这样才能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因此,在完成报表记录之后,会计部门还要对报表的真实性进行严格的审核以确保以内容信息真实。首先,核对数字的真实性。会计人员要根据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报表的核对,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同时,对于其中的一些账目之间的运算也要进行详细的核对,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其次,要杜绝白条入库、伪造捏造会计凭证的现象,抵制虚假报表,对审核人员以培训形式提高相关审核人员对于报表真实性的甄别水平。此外,对于向上级递交的会计报表必须经过行政单位会计部门的主管人员和负责人审阅,签字盖章之后才能够向上级呈报,保证行政单位负责人对报表的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法律责任;
最后,行政单位要加强对单位各项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并进行定期的资产清查工作,确保单位的账目与实际情况相符,防治会计人员的弄虚作假,保证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
四、总结
总之,会计报表对于行政单位来说,其意义是巨大的,相关负责人应该明确意识到会计报表的重要作用,并及时的发现当前会计报表编制和相关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积极的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让会计报表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准确记录行政单位的运行状况,为决策者提供更加有力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