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国说课稿
说课稿(第四节 法国)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分二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欧洲的经济大”叙述法国基本概况,地势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法国农业的基本情况和工业特点,第二部分“文化和旅游”是“经济大国”的补充,同时也是法国的特色,教材用阅读材料“艺术之都—巴黎”来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
2.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法国是“走近国家”一章中要求掌握的重要国家之一,它在欧洲所有的国家中,无论是政治舞台上,还是经济领域中,法国都处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法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为数很少的工农业都很发达国家之一,是第一个同我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因此,学习这一节对学生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法国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轮廓、地形、气候和地势特点,知道法国的首都和主要城市。使学生了解法国是工农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该国的自然环境与工农业生产、文化与旅游的发展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法国地形图、景观图、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定位能力、判断能力和归纳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国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了解,使学生明白人类在利用自然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学习法国利用文化特色发展旅游的成功之处,提出利用本地特色发展旅游或经济的建议。
三、说教法学法及课时安排
1.法国的自然条件部分的学习可以指导学生读“法国地形图”,通过讨论完成课本设计的六个相关的活动题,并引导学生总结:分析某一国自然条件应从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定位能力、判断
能力及归纳综合能力。
2.对于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部分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补充资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在课外收集整合一些材料到课堂内进行相互交流。3.本课拟用一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1.欧洲的经济大国”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骤:(1)法国概况部分:
领土包括欧洲大陆部分和科西嘉岛,面积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的第三大国,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畔。在图3-27上找到法国最高点勃朗峰,观察塞纳河和卢瓦尔河及加龙河的流向,引导学生判断出法国地势地形特点:东南高,西北低。并指出法国平原和丘陵面积广,平均海拔较低。(2)法国农业部分:
步骤:
①出示七年级上册的“世界的气候类型图”,找出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
②引导学生分析法国气候特征。大西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③简单说明小麦和葡萄种植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巴黎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冬季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小麦;而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在具有温暖、干燥或炎热漫长的夏季及温凉冬季的地区,最适宜葡萄的种植。将小麦和葡萄与气候区—一对应,归纳它们的分布特点与气候的关系。
④小结法国小麦和葡萄酒的生产情况。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3)法国工业部分:
①介绍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②介绍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③介绍法国发电量中核电比重为世界之冠,核电站数量和核电装机容量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2.“文化和旅游”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骤:
方案:由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①上述资料,从哪些方面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②作为工业产品的香水、葡萄酒、时装在法国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为什么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
教师对讨论结果做出总结,并对其中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肯定。
五、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一、欧洲经济大国
1、概况(1)面积和人口(2)首都:巴黎
(3)地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气候与农业
气候:(1)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西洋沿岸)
(2)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
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
二、文化与旅游
艺术之都:巴黎
第二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十三课,本课主要介绍了法国大革命从开始、发展到高潮的全程。学习本课,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世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把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的能力。(3)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4)掌握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参与和推动革命的史实,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2)通过对拿破仑对外战争史实的分析,认识到侵略战争最终必然失败,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人权宣言》的内容。
2、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难点: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我将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的方法,从而实现学生的情感升华。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从而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运用埃菲尔铁塔的图片,介绍其由来及意义,引发学生对法国大历史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二)讲授新课
第一展厅: 攻占巴士底狱。
学生阅读本课,了解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时间、导火索和标志等内容。第二展厅:《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
运用材料分析法,学习《人权宣言》的内容及意义。
运用图片来讲述、落实共和国的诞生,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把革命推向高潮等知识点。第三展厅: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1)梳理知识,把握基础,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2)解析知识,分组探究,分析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运用情境创设,学习雾月政变;运用小组教学,学习拿破仑帝国的内外政策。
(3)教师点拨,突破难点,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第四展厅:留言厅--学生将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并在班上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课堂练习
1、梳理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完成课堂习题。
2、安排学生在课后收集、补充拿破仑的相关史料,对拿破仑进行深刻的了解。并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帮助!谢谢大家!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十三课(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的第4课)的内容。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意义。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本课教材安排了(1)法国大革命、(2)拿破仑和他的帝国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通过引导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亡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课堂氛围,对于后进生学生主要采用启发式;对于中等学生主要采用启发、讲解等方式;对于优秀学生主要通过讲授、探究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规模大,又彻底,影响深远。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拿破仑事业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当时法国特定的历史环境需要这么一个人物来领导,得出“时事造英雄”的结论。但是他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必备条件,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要靠平时努力学习和艰苦奋斗才积累起来的,否则就算机遇再好,也会白白地错过。
二、教学重、难点及渗透点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教学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教学难点:雅各宾派专政和拿破仑的评价。教学渗透点
通过对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明白,一位成功的伟人,除了靠时事、机遇之外,更重要的是艰苦奋斗,坚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学习,从而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的腾飞奋发学习。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地图册等
二、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九年级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且学生已经学过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
(三)学法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习惯于在备课前做好学情调查。这课的调查让我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存在的疑惑。根据调查结果,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导历史探究方法、培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38分钟)导入
我抓住学生兴趣点,展示图片《埃菲尔铁塔》《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激发学生兴趣,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结合教材结构清晰的特点,我先介绍本课主线和本课包括的两个子目的内容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学习的脉络。
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我把本课设计成“法国大革命展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展”,将各子目教学内容融入每个展厅。我就是学生参观的导游。
第一展厅:法国大革命
——情境再现,夯实基础(6分钟)
首先进入在第一展厅里。通过观看视频,我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排山倒海的冲击。并在播放结束后回答问题,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再针对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一是“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视频,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比较得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加深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二是“攻占巴士底狱”。我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设问:“巴黎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从而得出攻占巴士底狱的原因是:巴士底狱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说明人民在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革命的序幕,然后我将带领学生进入第二展厅,亲身体验更加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
第二展厅:《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 ——分析史料,突出重点。(12分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授之以渔。
因此,这一展厅我设计了“我是小小史学家”和“图说历史”两个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人权宣言》的内容、影响,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相关史实。
第一板块:“我是小小史学家”。我精选《人权宣言》中的核心内容作为材料,并就此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学生结合问题,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分析教材内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再进行合作探究,并开展“比比看,谁的研究成果最优秀”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小小史学家”。掌握《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作用,它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主要保障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局限性。在这个过程中,以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以合作学习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以相互交流的形式激发出思想的火花。
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第二板块:“图说历史”。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特色——插图和辅栏,设计“图说历史”环节。让学生图文结合的讲述共和国诞生等基础知识,理解法国革命在不断深入发展,得出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最后,教师设问:“雅各宾派政权被颠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法国形势急剧动荡,历史将给谁机会?”我带领学生进入第三展厅,体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第三展厅: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 ——合作探究,突破难点(12分钟)
“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改变了法国历史,震荡了欧洲,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针对这个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合作探究拿破仑主要活动的“三步曲”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互帮互学为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具体展开教学模式如下:
第一步,序曲: 梳理知识,把握基础,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活动。为了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知识马赛克”的图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填充内容,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活动的具体内容,为第二、三步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步,主旋律:解析知识,分组探究,分析拿破仑的主要活动。为了让学生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作用作出正确的分析,我提供了三个中心议题,学生用不同方式展开分析研究:
雾月政变: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展现当时法国的内忧外患,揭示拿破仑上台的必然性。
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对外战争: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合作探究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对外战争的作用,展开讨论,我深入两个组适时的进行正确引导,并最终推选发言人从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阐述小组观点,老师根据发言情况做及时补充。从而明确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都具有两面性。
第三步,高潮:教师点拨,突破难点,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第二步的合作探究,学生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的有了正确的认识,突破“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这个难点就水到渠成了。我针对初中学生认知水平,提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方法:不能脱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让学生自由发言,展开评价。教师总结提炼,强调拿破仑战争的两个阶段和后期侵略战争与第一帝国灭亡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思想。如果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出现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对拿破仑个人评价的辩论,我将及时引导学生课后在更详实的资料搜集基础上将辩论热情释放在教材后面的“主题活动”课中去。
留言厅——畅所欲言,心得疑问
“心得与疑问”它有利于学生及时抒发自己学习感想,记录自己学习的疑问,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心得与疑问”设计为“留言厅”,让学生在《英雄交响曲》的背景音乐中先写下自己的学习本课的心得和还存在的疑惑,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和评价,以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知识小结
在完成参观后,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总结全课知识,以提纲形式展示,便于学生掌握。
(三)作业布置:(2分钟)必做题: 活动与探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17、18世纪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请你想一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选做题:
1、收集关于拿破仑生平的相关图文资料,辩证评价拿破仑。
2、做第十三课的知识整合。预习作业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稿
预习内容: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收集相关资料。做好辩论会各项准备
四、板书设计
本课我通过PPT设计提纲式板书,利用黑板书写副板书,伴随教学进度呈现。这样既使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
在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和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我结合人教版教材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把握学生兴趣所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把学生活动和教材知识融为一体,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这一课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一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13法国大革命说课稿
《法国大革命》(说课稿)(说案)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法国大革命》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法国大革命》一课是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的第4课。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意义。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其中前三项目标将在本节课完成。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三个子目的内容。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在感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的方法;在解读《人权宣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教材插图的过程中,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参与和推动革命的史实,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通过对拿破仑对外战争史实的分析,认识到侵略战争最终必然失败,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思想。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主要活动及其评价。依据:《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性成果和纲领性文件,也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社会的指针,具有世界性的反封建意义。拿破仑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评价拿破仑的重要载体,正确把握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开展,拿破仑的内外政策深刻影响着法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将“《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主要活动及其评价”作为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拿破仑主要活动及评价。
依据: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具有双重性,拿破仑称帝、实行军事独裁等活动容易导致学生对其进行全面否定,需要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拿破仑的活动进行正确分析和评价。因此将此既作为教学重点,又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九年级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且学生已经学过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
(三)学法
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习惯于在备课前做好学情调查。这课的调查让我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存在的疑惑。根据调查结果,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导历史探究方法、培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38分钟)导入
我抓住学生兴趣点,播放电影《博物馆奇妙夜Ⅱ》中关于拿破仑和三大恶魔的搞笑对话片断,激发学生兴趣,在开心、轻松的氛围中提问:“历史上的拿破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教学
结合教材结构清晰的特点,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我把本课设计成“法国大革命展”,将各子目教学内容融入每个展厅。我就是学生参观的导游。第一展厅:攻占巴士底狱
——情境再现,夯实基础(6分钟)
首先进入在第一展厅里。通过观看视频,我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排山倒海的冲击。并在播放结束后回答问题,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再针对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一是“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视频,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比较得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加深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二是“攻占巴士底狱”。我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设问:“巴黎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从而得出攻占巴士底狱的原因是:巴士底狱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说明人民在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革命的序幕,然后我将带领学生进入第二展厅,亲身体验更加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第二展厅:《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 ——分析史料,突出重点。(12分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授之以渔。
因此,这一展厅我设计了“我是小小史学家”和“图说历史”两个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人权宣言》的内容、影响,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相关史实。第一板块:“我是小小史学家”。我精选《人权宣言》中的核心内容作为材料,并就此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学生结合问题,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分析教材内容,再进行合作探究,并开展“比比看,谁的研究成果最优秀”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小小史学家”。掌握《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作用,它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主要保障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局限性。在这个过程中,以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以合作学习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以相互交流的形式激发出思想的火花。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第二板块:“图说历史”。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特色——插图和辅栏,设计“图说历史”环节。让学生图文结合的讲述共和国诞生等基础知识,理解法国革命在不断深入发展,得出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最后,教师设问:“雅各宾派政权被颠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落下了帷幕,法国形势急剧动荡,历史将给谁机会?”我带领学生进入第三展厅,体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和衰亡。第三展厅: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
——合作探究,突破难点(12分钟)“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改变了法国历史,震荡了欧洲,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针对这个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合作探究拿破仑主要活动的“三步曲”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互帮互学为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具体展开教学模式如下:
第一步,序曲: 梳理知识,把握基础,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为了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知识马赛克”的图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填充内容,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活动的具体内容,为第二、三步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二步,主旋律:解析知识,分组探究,分析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为了让学生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作用作出正确的分析,我提供了三个中心议题,学生用不同方式展开分析研究: 雾月政变:学生通过短剧表演的形式展现当时法国的内忧外患,揭示拿破仑上台的必然性。
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对外战争: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合作探究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对外战争的作用,展开讨论,我深入两个组适时的进行正确引导,并最终推选发言人从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阐述小组观点,老师根据发言情况做及时补充。从而明确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都具有两面性。第三步,高潮:教师点拨,突破难点,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第二步的合作探究,学生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的有了正确的认识,突破“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这个难点就水到渠成了。我针对初中学生认知水平,提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方法:不能脱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让学生自由发言,展开评价。教师总结提炼,强调拿破仑战争的两个阶段和后期侵略战争与第一帝国灭亡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思想。如果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对拿破仑个人评价的辩论,我将及时引导学生课后在更详实的资料搜集基础上将辩论热情释放在教材后面的“主题活动”课中去。留言厅——畅所欲言,心得疑问
“心得与疑问”是课标川教版教材极富特色栏目,它有利于学生及时抒发自己学习感想,记录自己学习的疑问,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心得与疑问”设计为“留言厅”,让学生在《英雄交响曲》的背景音乐中先写下自己的学习本课的心得和还存在的疑惑,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和评价,以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知识小结
在完成参观后,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总结全课知识,以提纲形式展示,便于学生掌握。
(三)作业布置:(2分钟)
根据本节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掌握的实际,进行作业布置。课堂完成“学习测评”的选择题,及时巩固基础知识。
“学习测评”第二题,有一定综合性,考察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课堂完成时间不够,留到课后合作完成。
四、板书设计
本课我通过PPT设计提纲式板书,利用黑板书写副板书,伴随教学进度呈现。这样既使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法国大革命》的说课设计。在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和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我结合川教版教材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把握学生兴趣所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把学生活动和教材知识融为一体,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这一课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一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当然,由于法国大革命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进程复杂,一些问题在史学界争议也较大,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在讲述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法国大革命》(说课稿)(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本课获得全国优质课竞赛说课组一等奖。
《法国大革命》(说课稿)(说案)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法国大革命》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法国大革命》一课是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的第4课。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意义。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其中前三项目标将在本节课完成。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三个子目的内容。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感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的方法;在解读《人权宣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教材插图的过程中,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参与和推动革命的史实,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通过对拿破仑对外战争史实的分析,认识到侵略战争最终必然失败,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主要活动及其评价。依据:《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性成果和纲领性文件,也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社会的指针,具有世界性的反封建意义。拿破仑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评价拿破仑的重要载体,正确把握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开展,拿破仑的内外政策深刻影响着法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将“《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主要活动及其评价”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拿破仑主要活动及评价。
依据: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具有双重性,拿破仑称帝、实行军事独裁等活动容易导致学生对其进行全面否定,需要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拿破仑的活动进行正确分析和评价。
因此将此既作为教学重点,又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九年级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且学生已经学过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
(三)学法
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习惯于在备课前做好学情调查。这课的调查让我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存在的疑惑。根据调查结果,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导历史探究方法、培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38分钟)导入
我抓住学生兴趣点,播放电影《博物馆奇妙夜Ⅱ》中关于拿破仑和三大恶魔的搞笑对话片断,激发学生兴趣,在开心、轻松的氛围中提问:“历史上的拿破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结合教材结构清晰的特点,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我把本课设计成“法国大革命展”,将各子目教学内容融入每个展厅。我就是学生参观的导游。
第一展厅:攻占巴士底狱
——情境再现,夯实基础(6分钟)
首先进入在第一展厅里。通过观看视频,我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排山倒海的冲击。并在播放结束后回答问题,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再针对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一是“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视频,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比较得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加深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二是“攻占巴士底狱”。我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设问:“巴黎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从而得出攻占巴士底狱的原因是:巴士底狱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说明人民在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革命的序幕,然后我将带领学生进入第二展厅,亲身体验更加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
第二展厅:《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
——分析史料,突出重点。(12分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授之以渔。
因此,这一展厅我设计了“我是小小史学家”和“图说历史”两个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人权宣言》的内容、影响,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相关史实。
第一板块:“我是小小史学家”。我精选《人权宣言》中的核心内容作为材料,并就此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学生结合问题,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分析教材内容,再进行合作探究,并开展“比比看,谁的研究成果最优秀”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小小史学家”。掌握《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作用,它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主要保障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局限性。在这个过程中,以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以合作学习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以相互交流的形式激发出思想的火花。
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第二板块:“图说历史”。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特色——插图和辅栏,设计“图说历史”环节。让学生图文结合的讲述共和国诞生等基础知识,理解法国革命在不断深入发展,得出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最后,教师设问:“雅各宾派政权被颠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落下了帷幕,法国形势急剧动荡,历史将给谁机会?”我带领学生进入第三展厅,体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第三展厅: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 ——合作探究,突破难点(12分钟)
“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改变了法国历史,震荡了欧洲,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针对这个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合作探究拿破仑主要活动的“三步曲”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互帮互学为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具体展开教学模式如下:
第一步,序曲: 梳理知识,把握基础,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为了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知识马赛克”的图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填充内容,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活动的具体内容,为第二、三步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二步,主旋律:解析知识,分组探究,分析拿破仑的主要活动。为了让学生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作用作出正确的分析,我提供了三个中心议题,学生用不同方式展开分析研究:
雾月政变:学生通过短剧表演的形式展现当时法国的内忧外患,揭示拿破仑上台的必然性。
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对外战争: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合作探究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对外战争的作用,展开讨论,我深入两个组适时的进行正确引导,并最终推选发言人从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阐述小组观点,老师根据发言情况做及时补充。从而明确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都具有两面性。第三步,高潮:教师点拨,突破难点,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第二步的合作探究,学生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的有了正确的认识,突破“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这个难点就水到渠成了。我针对初中学生认知水平,提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方法:不能脱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让学生自由发言,展开评价。教师总结提炼,强调拿破仑战争的两个阶段和后期侵略战争与第一帝国灭亡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思想。如果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对拿破仑个人评价的辩论,我将及时引导学生课后在更详实的资料搜集基础上将辩论热情释放在教材后面的“主题活动”课中去。
留言厅——畅所欲言,心得疑问
“心得与疑问”是课标川教版教材极富特色栏目,它有利于学生及时抒发自己学习感想,记录自己学习的疑问,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心得与疑问”设计为“留言厅”,让学生在《英雄交响曲》的背景音乐中先写下自己的学习本课的心得和还存在的疑惑,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和评价,以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知识小结
在完成参观后,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总结全课知识,以提纲形式展示,便于学生掌握。
(三)作业布置:(2分钟)
根据本节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掌握的实际,进行作业布置。课堂完成“学习测评”的选择题,及时巩固基础知识。
“学习测评”第二题,有一定综合性,考察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课堂完成时间不够,留到课后合作完成。
四、板书设计
本课我通过PPT设计提纲式板书,利用黑板书写副板书,伴随教学进度呈现。这样既使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法国大革命》的说课设计。在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和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我结合川教版教材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把握学生兴趣所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把学生活动和教材知识融为一体,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这一课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一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当然,由于法国大革命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进程复杂,一些问题在史学界争议也较大,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在讲述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课获得全国优质课竞赛说课组一等奖。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敬请各位指正。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9课,隶属于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本课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并以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来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本课既和前面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一起构成了改革、开放从提出到实施的完整体系,也为后面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标要求
1.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已不像七年级学生那样对历史课充满新鲜与好奇,也没有九年级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更由于功课的增加以及观念上的影响(认为历史是副科和对开卷考试的错误认识),他们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开始下降。
2.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乐山学生处于西南二线城市,远离对外开放的前沿,但发达的资讯使他们对改革开放30周年、金融危机、两会、世博会等社会热点有所听闻和了解。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可实施的教学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
(1)本课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和时间;经济特区的建立、特点及其影响;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对外开放的主要模式;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在能力上,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读《经济特区示意图》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示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历史空间感。
(2)通过分析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和晚清“门户开放”与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异同,提高学生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重点剖析深圳、浦东两大窗口城市,让学生逐步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法、提高材料解读能力。
(4)通过制作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的图表,培养学生的制表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了解对外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结合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得出“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结论。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依据: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种尝试,被称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特区内实行市场经济,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僵化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特”在经济政策上。这些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都是难于理解的。所以“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上海浦东是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则是一个时间和空间观念都较强的历史概念,课文对它的形成过程不太明晰,故这两者也确立为重点。)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与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遵循“因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学法,营造一个教与学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一个追求梦的天空。)
教法:讲解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交互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法:阅读理解、讨论合作、史料分析、图表制作、自我展示、查阅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
●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走近开放:开放的提出
1.引导学生想象时光倒流,是选择去唐朝生活还去清朝生活?并简述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开放兴,闭关穷”。
问:同学们,如果时光能倒流,你想不想回到清朝生活?(不想。)为什么呀?(因为清朝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最想回到哪个朝代?(唐„„)为什么呀?(唐朝开放繁荣。)——由此得出:开放兴,闭关穷。
2.简要回顾我国对外政策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不开放不行”,引出并复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问:1840年,英国打开了清政府紧锁的国门。从此,中国就一步一步被迫开放,一步一步屈辱挨打。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权独立了,但中国开放了吗?(没有。)那时由于由于严峻的国际形势及“左”的错误的影响,我国仍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那么新中国到何时作出了开放的决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从哪里迈出了第一步?(安徽凤阳小岗村)
3.那么在我们封闭已久,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全新课题的情况下,在哪里以何种形式迈出开放的第一步才好呢?由此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想象来创设教学起始情景,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能唤起学生对我国不同时期对外政策的记忆,从而使本课的“开放”不显突兀,学生能对新时期改革、开放从提出到实施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还让学生明白了两点:一是本课的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二是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使国家繁荣富强。由此为整篇课文的学习奠定基调。)
● 第二环节:合作研习,重难释疑
二、感知开放:开放的过程
开放的过程主要是指对外开放从尝试到扩大到初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一)开放的尝试: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我从课文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状况出发,逐层设置了8个问题,通过让学生看历史影像资料、阅读课文、识图、讨论、理解、归纳等办法,环环紧扣、步步推进、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地让学生理解特区之“特”和经济特区的作用,从而突破本目重难点。)
1.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学生通过看书和“1979年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影像资料”、读《经济特区示意图》,提取有效信息来解答,以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基本情况。
问:(1)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以什么方式迈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提出来的?
(2)这种方式开放了哪几个地方?
(3)这几个地方的经济建设是如何进行的?
(在看影像资料时引导学生感受特区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学生回答第(2)问后,展示“经济特区示意图”,观察这几个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以增强历史空间感;同时追问: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地方作为经济特区呢?来为回答第(3)问奠定基础。)
2.通过前面这几个问题的设置与解答,学生对什么是经济特区有了模糊的概念,这时再设置三个问题,引发课堂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和教师适时的引导,最终理解并得出经济特区的准确概念。由此突破本课第一个难点。
议:(1)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一样吗?
(2)晚清的“门户开放”和新时期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经济特区“特”在何处?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门户开放”)和生活实际(对港、澳有一定了解),能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3.办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一种尝试,究竟能不能取得成功?我们随着邓小平一起去看一看:“1984年深圳发展的视频”。
(这段视频和前面“1979年深圳视频”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与呼应。学生通过历史影像能直观感受到深圳的发展与成功。)
4.通过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成功,让学生想一想经济特区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①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②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③推动了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化;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起了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这是本课第二个教学难点,由于在前面教学过程中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结合课文可以较好的回答,但教师对于第④点要做点拨和提炼,以帮助学生理解。)
(二)开放的扩大:扩大沿海对外开放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扩大内地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成功了。但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只开放发展这几个地方远远不够,怎么办?——扩大开放。)
1.教师展示《对外开放新格局》动画图,学生识图感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由经济特区扩大到了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我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向太平洋向全世界敞开了胸怀。国际舆论对我国这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中国从明朝以后的第一次开放。”
对外开放让沿海地区先行是必要,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也带来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差距的拉大。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什么呢?——开放内地。
内地的开放又该从哪里选择突破口呢?)
2.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为什么?这是本课第二个教学重点。多媒体展示一段材料,学生通过解读材料得出原因,解决重点。——发展上海经济,发挥龙头效应,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让浦东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后,浦东就一年一个样的发展起来了。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次南巡,途中发表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全面解决了困扰国人的姓“社”姓“资”问题,还强调要抓住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根据南方谈话的精神,中央政治局决议在全国范围扩大对外开放。)
3.教师继续展示《对外开放新格局》动画图,学生识图感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扩大到了内地。
(逐层展示《对外开放新格局》示意图,让学生在动态中对整个开放过程有直观的体会,形成完整的历史空间感。)
(三)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这是本课第三个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制作图表的方式来突破。)
1.学生做一做:第一步:总结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模式,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图表,展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并思考这一过程有何特点。
第二步:请1—2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并作讲解。师生共同点评。
2.交流教师设计的图表。(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学生通过制作图表和讲解,不但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完成了对本课前面所学知识的隐形小结。同时师生共同点评,又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三、感悟开放:开放的影响
1.请学生看书并结合身边事例,说说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②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③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④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外开放并不遥远,甚至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通过课本或身边具体事例可自行归纳总结出影响。)
2.展示沃尔玛超市中中国商品所占份额的变化和海尔集团在世界的发展情况,学生分析材料得出:开放不仅引进了先进的东西使国家发展,而且使中国走向了世界。
(此处点明并照应了本课课题——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3.对外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它与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大家对对外开放带来成就的认同中,联系前面所学改革的内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经验。——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②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此处及时升华了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对改革开放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在情感上逐步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落实了本课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 第三环节:归纳小结,主题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梳理本课知识结构,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应系统、直观、简洁。我采用结构式板书,来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2.教师作总结延伸。20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和浦东带领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在奋勇前行。21世纪初,我国于2001年末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将由以前地域的全方位开放,转变为地域和产业的全方位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2006年、2007年国家分别设置了天津滨海新区和川渝新特区,对外开放仍在不断扩大和深化。2010年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支持与信任。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使中国不仅富起来了,而且还昂首挺胸地走向了世界。
3.面对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和全球化的汹涌潮流,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要有国际视野、树立全球意识和平等意识、学习、参与、创新„„
(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学会时刻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立场来考虑家国大事,这个问题的设置进一步拉近了学生和改革开放的距离,把抽象的课本知识和个人的具体行为联系起来了,从而升华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第四环节:你问我答,巩固新知
多媒体给出习题,学生解答,巩固本课知识要点。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精选的习题能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知识要点。)
● 第五环节:自主探究,课后拓展
二选一:1.联系生活题:请以“改革开放与我的幸福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具体描述改革开放对我们日常生活某一方面的影响。
2.联系热点题:请上网查阅《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看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党和政府如何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此你还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新课程要求历史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要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不能局限于教材,要联系现实、涉足生活。我为学生计了两道课后作业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做一题。这为学生发表对问题的独特见解提供了平台,增强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板书设计(见第6页)
以上就是我对《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一课的构思,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指正。谢谢!、导入新课
采用谈话式导入法,教师针对班上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同学设置问题:你们的祖先来自何方,成于何时?姓氏从何而来?通过和学生民主和谐的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课文。
二、讲授新课
本课共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寻根溯源,汇聚中原。即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及其融合的知识板块。主要环节有动动手、猜猜看。
对于五族内迁这一知识点,由于初一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因此运用电子白板技术,配以教师的启发,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我首先在电子白板上打出《西晋内迁各民族的迁徙方向与分布》图,让学生有直观的空间地理概念,然后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动手勾画出五族原来的所在地,内迁的路线,分布地点,并准确地写出五族名称。通过在白板上勾画书写知识点,实现了学生和教学资源的对话。培养学生识图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五族内迁的时间和分布情况这一知识点。
在猜猜看环节中,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打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出现大量新的景象和事物。采用分组竞赛形式,让学生猜测新生事物中哪些是中原汉族传给少数民族的,哪些事物是少数民族带入中原的。比如可以出示居住在边境的汉族从事畜牧业、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开始农耕生活、少数民族身着汉族服装、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汉族人家用的板凳、桌子(胡床、胡凳)等等。用电子白板的聚光功能,模仿舞台的效果,配以音效,一一亮相,让学生猜测。教师设置问题:以上景象的出现说明什么?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关系怎样? 通过师生对话和直观的实物引导学生掌握少数民族内迁后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融合的特点,从而达到理解五族内迁带来的历史影响这一教学目标。
活动最后,教师小结: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今天仍然要坚决反对台独、藏独和疆独势力,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也为学生正确评价孝文帝改革埋下伏笔。
第二板块:汉化改革,融合高潮。即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板块。主要环节有情境对话教学:《早朝议政》。以及缩字游戏,最后总结升华。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本课重点内容,由于内容艰涩而枯燥,为了方便初一学生理解,体现初中历史教学趣、活、情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设置了情境对话式教学,由老师扮演孝文帝,学生扮演孝文帝的大臣,模拟朝廷议政。在活动开始之前,让学生分组讨论:改革方案是否可行?原因是什么?改革会使北魏产生哪些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活动中要尽量使用符合历史真实性和人物的身份特征的语言。教师以孝文帝的身份向大臣发问和质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扩大参与面,对上奏的大臣以及准奏的大臣都加以奖励。
活动最后,教师再用颁布诏书的方式,在白板上打出改革的各项内容及影响。如展示鲜卑改汉姓后的姓氏,汉服,经济发展数据等等。对于改革内容,进行缩句游戏,提高学生记忆效率。教师引导学生将汉化内容概括为“16个字”,即“用汉话”、“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和“用汉制”。从而培养学生概括知识能力,清晰体现基础知识,方便学生掌握。突破教材重点。活动后,教师小结: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北方各族的社会发展,北方经济的进步。联想到我们今天的改革,认识到只有改革,才能推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面发展。通过设问启发,让学生的思想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应充分重视民族团结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完成本节课思想教育目标。
第三板块,在课文最后,教师略讲北朝政权的更替。运用朝代更替示意图,梳理历史线索。
三、巩固练习
为了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础知识,设立了创新训练环节,练习来自师生共用讲学稿,练习难度用星级来区分,以便于分层教学。由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第五篇:法国音乐教育
法国音乐教育为“国策” 音乐专业体制详解
法国不仅是一个很有历史渊源的国度,也是各种艺术家的摇篮。而法国人也一直为本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骄傲。很多省、市立音乐学院还针对孩子推出详细的教学计划。课程难度和时间长短都按孩子的不同年龄做了不同安排,而且基本免费授课。法国文化部官员还提出把音乐教育当“国策”,“让所有的孩子都唱起来”的口号。也正因为如此,法国一直以来是各国艺术生争相留学的国家之一。
法国音乐教育是全民普及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必修课程之一,所以法国国民整体音乐素质都很高。法国音乐学院依据出资方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级音乐学院,大区级音乐学院,市级音乐学院三个等级。国家级音乐学院的出资方是法国中央政府,这类音乐学院包括巴黎音乐学院和里昂音乐学院等等。大区级音乐学院出资方是区政府,这类音乐学院也就是大家参加面试的音乐学院,它们的教学质量很高,而且学校每年都会得到区政府的补贴,学校很稳定。类比市级音乐学院,由于没有政府的保障,可能有倒闭的危险。
◆ 法国的音乐教育体制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CycleⅠ第一阶段:启蒙初级阶段,针对8到10岁的学生。
Cycle Ⅱ 第二阶段 专业初级阶段,主要针对青少年,每一年升级都需要通过评估。
Cycle Ⅲ court 第三阶段,主要针对18岁以上的学生。中国学生基本进入的都是这个阶段。◆ 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本阶段分为:短阶段和长阶段。
专业优异的中国学生可以通过分班考试直接进入长阶段(Cycle Ⅲ Spécialisé)。专业稍差的学生需要从短阶段开始,获得中级以上评语就可以获得Certificat d'Etudes Musicales,取得这个证书就可以升入 Cycle Ⅲ Spécialisé。此阶段的终极目标就是获得DEM 国家音乐教育高级文凭,要获得这个文凭必须要通过 Medaille d'Or 金牌考试和其他必须的音乐基础课程。
◆ Medaille d'Or金牌考试是学生专业课程的最后评估。
每年是否参加这个考试,主专业老师都会给学生提出建议。获得金牌,是对专业要求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的肯定。总之,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到底能够直接进入Cycle Ⅲ Spécialisé阶段学习主要看水平。总之,大部分学生到法国学习音乐的目的就是获得DEM文凭,而且在国立音乐学院的在取得 DEM 文凭的同时,还可以同时修习公立大学的音乐系,通过3年学习取得一个Lisence文凭,这个文凭被中国教育部承认,在法国音乐学院的文凭认知中分量很重。
学习音乐得最后一个阶段是深造阶段。根据留学e网成功案例以往的经验,很少有学生选择这条道路,但是这条路是大部分音乐家的成功之路,所以本文做如下简要介绍。想要在法国音乐学院当教授的话,必须要取得图片左下角的 CA 证书(在巴黎高等或里昂高等深造获得),或者右下角的 DE 证书(在音乐师范学院获得),建议深造阶段以这2个文凭为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