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2015年8月
一、实践活动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施课外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认识自身,指导人生实践,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基本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实践活动要求
1、活动对象:2014级本科生
2、活动时间: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3、最终成果:要求学生在所列选题中任选其一完成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书面材料,以A4打印稿形式交任课教师,同时提交电子稿。(纸质版材料要求左侧装订)
4、考核方式:教师负责对实践活动的选题、活动过程和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并对学生实践报告进行认真批改,根据学生完成实践报告的过程和质量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三、实践活动选题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运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经典”来滋养我们的大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为目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理论和实践活动,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系列实践活动。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激发大学生读书学习意识,培养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习惯,从深层次传递时代、民族文化结晶正能量,助推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工程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振兴辽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书目: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资本论》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的信》 列宁:《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十大关系》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二)经典影视赏析
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把经典影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可以摆脱“黑板加书本”的灌输式教学,使信息突破文本的束缚,借助声、光、色以及图像、声音和文字,从视觉、听觉方面触及人的认知系统,克服文本教学情景化不强,与学生生活状态脱节的弊病,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实现教学情境的动态化、生活化、社会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学习中得到启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大国崛起》
2、《东方主战场》
3、《卡尔•马克思在青年时代》
4、《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诞生》
5、《思想的历程》
6、《苏菲的世界》
7、《宇宙与人》
8、《人工智能》
9、《我的长征》
10、《摩登时代》
11、《百万英镑》
12、《建国大业》
13、《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14、《百年潮·中国梦》
(三)时事评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某一原理解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塑造正确价值取向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特点。
1、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2、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3、环境污染问题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展和新成效
4、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发展计划给大学生未来创业就业带来的机遇
5、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6、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7、大国关系演变态势:美国继续推进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俄与美欧的博弈;我国同主要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趋势
8、全球经济增长态势
9、“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 10、2015年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四)问题探讨
1、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今面临的挑战?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哲学维度。
4、“四个全面”的哲学思考
5、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6、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发展——科技、信息、咨询等创造价值与否?
7、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社会主义进程中的挫折和失误中,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8、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
(五)校园文化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专题讨论、学术研究等校内活动,并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与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能力、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信息储备,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附件:课外实践报告模版
成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外实践报告
题目: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题目(宋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正文(小四号字,宋体,每段首行空两格,行间距:固定值,20磅)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为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根据我校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计划的规定,此课程除必须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学时外,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努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接受教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增强对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的深入把握和感性认识;
2.使学生能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评价某些社会现象或政策;
3.提高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教学安排,本学期安排4学时为实践教学学时
一、教学实践总体规划
1、具体时间为第9周(4月12日)周四1、2节课,第10周(4月19日)周四1、2节课。
注:(不到教室)
2、第11周进行课堂汇报。
二、课外教学实践具体内容
原著类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页—30页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19-760页
4、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
6、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
7、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哲学类
1、《敬畏生命》
2、《寂静的春天》
3、《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曼海姆著,商务印书馆20024、《共生的理想》,尾关周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5、《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6、《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著,李杨,任文科,郑义 译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7、《哲学与人生》台湾:傅佩荣
8、《逻辑学》
9、《精神现象学》
10、《大学·中庸——中华经典藏书作》王国轩译注,出版社:中华书局
11、《保卫马克思》(汉译名著本)(法)阿尔都塞 著,顾良译商务印书馆 经济、政治和其他社科类
1、《资本论》节选
2、《国富论》亚当·斯密
3、《银行家》
4、《货币战争》
5、《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上海世纪集团,[德]维尔纳.桑巴特
6、《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等,人民文学出版社
7、《科学的历程》吴国盛,北京大学出版社
8、《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华姿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9、《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陈志武,中信出版社
10、《货币战争背景: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占豪,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要求
1、请自由组合成读书小组,每组5-15人;每个人或者每小组自由选择书目,读书、写心得;
2、读书心得必须每人一篇,字数2000,书面提交,不得用电子版;
3、各小组请推选一名小组长,由组长负责召集、组织活动和小组考核;
4、小组的内部交流不考核,但每小组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课堂汇报;
5、小组课堂汇报的形式可以是读书报告,论文,演讲等文艺表演;
6、以读书报告、论文或演讲等形式汇报的小组,须提交读书报告或者PPT以供备案;
7、小组长给小组成员参与情况打分,最高为10分,小组长签名后交给老师。注:小组长用另一张便签写上组员的名字、分数并签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2012/4/8.
第三篇:2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方案 - 副本(最终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具体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共14学时,社会调查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容要求,走出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要求同学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或经济学原理来进行分析,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社会调查目的社会调查是大学生在任课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利用实践教学时间,围绕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开展调查活动,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调查成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调查时间安排
1.第4周,教师做好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的动员工作,学生自主组建调查小组(人数不超过4人),确定调查题目,拟定调查方案。选题与调查方案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同意方可实施调查;
2.第5-10周,各调查小组开展调查,撰写并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必须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各项内容填写完整);
3.第11周,交流总结调查成果,上交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评分原则
1.总分为100分
2.成绩评定办法
(1)调查方案拟定(20分);
(2)调查活动开展(30分);
(3)调查报告撰写(30分);
(4)成果总结交流(20分)。
注:凡未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同学,成绩以0分计;
调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等情节,以
0分计算。附件一:社会调查参考题目附件二:调查报告格式规范附件三:调查报告封面
附录一: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一、生活中的哲学
1、生活中的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调查
(1)身边的人是否相信命运?是否会去算命?是否会去求神拜佛?
(2)身边的人如何看待星座?如何看待看手相等问题?
(3)在唯物论与唯心论问题上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对比调查——以XXXX为例。
(4)唯心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调查
(5)唯物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调查
(6)XX地区农村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
2、生活中的辩证法
(1)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矛盾问题调查
(2)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调查——以XXXX为例
(3)身边的同学、朋友辩证分析问题能力的调查——以XXXX为例
(4)现实生活中质变、量变规律的案例调查分析
二、生活中的经济学
1、对某种商品价格波动的调查分析
2、对南京晓庄学院生活服务区经营者收入与支出情况,利润有多大的调查分析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调查——以XXXX商品为例
4、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的经钱观或消费观调查分析
5、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调查分析
6、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兼职收入的调查分析
7、XX地区农民人均年收入的调查
8、XX行业员工上班时间和薪金情况的调查分析
9、三、社会主义信仰调查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与困惑问题之调查分析
2、当代大学生有没有信仰,如果有,是什么?请就此类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四、可自拟题目,但需要指导老师同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封面
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组长姓名、学号
组长电话
成员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班级
附件三:调查报告格式规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格式规范
一、需提交的调查资料内容
1、封面(统一格式)
2、调查报告正文(不少于3000字):小组一份(最多不超过4人)
3、调查心得(每人一份不少于500字))
3、调查过程证明材料(如照片、录相等)
二、调查报告装订要求
1、统一采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居中对齐;行距20磅。
2、装订顺序:(1)封面;(2)调查报告正文;(3)调查心得;(4)调查过程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可以粘贴在A4纸上)
三、调查报告结构要求
调查报告大体上由标题、导言、主体、结尾等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是对调查活动和报告主题的高度概括和简短揭示。其基本要求是,既能概括调查研究的内容,又能够吸引读者。
2、导言
导言也可称为前言、引言。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对已经完成的调查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印象。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方法等等。
3、主体
主体部分是整篇报告的最主要部分,所占篇幅最大、内容也最多。这部分要全面介绍调查所取得的各方面的重要资料,已经研究分析的观点。
4、结尾
这部分主要是小结调查的过程和主要结果,陈述调查研究的结论,并在阐明所调查现象产生的原因、所具有的影响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办法或政策建议。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方案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社科部原理与概论教研室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精神,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紧紧围绕本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本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方案,制定如下实践教学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
1、制订本方案,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本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既要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科本身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并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教学实践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二)时效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各种思潮涌入国内,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反映到青年人集中的高校中来,也会反映到高校政治理论课上来。这些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挑战,学生们要求吸收各种新鲜知识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社会实践要讲求时效性,实践活动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体现时代特征。
(三)实效性: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实效性一直都是该课程建设的重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围绕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内化为自身的品行等问题来展开,并以实效性作为判断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三、实践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实践性教学必须突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感知、认知,直至理性认识。
(一)领略思想的风采——原著选读
对于20世纪而言,马克思主义是它思想上的重要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面貌,并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构成通向未来的人类思想的圣殿。让我们走进它们,去领略一番思想家的风采吧!要求:选读一本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并写读书心得(内容上可对原著中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并做摘要卡片,至少10张。
(二)来自社会的观察与分析——社会调查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才是常青的。前面完成的环节我们叫做“读万卷书”。这里,我们就要“行万里路”了。当然,只要你留心,只要你愿意动脑筋,你不必来个二万五千里长征,只要低下头,社会就会向你提出它的疑问,表露它的关切。通过社会调查,让同学们亲身了解社会改革、社会变革给人们生活、就业、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希望通过实际调查、走访,及理论上思考、整理归纳提高同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要求:按照任课老师的要求进行社会调查,所进行的调查一定是与所学课程有理论上的联系的社会存在,然后给出调查记载,即具体参与调查活动的记录或报告,并附调查所获材料,比如说你的问卷设计。
(三)谈笑间江山万里——时事评论 高朋满座,坐而论道,未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刘禹锡得意于“往来有鸿儒,谈笑无白丁”。苏东坡笔下的周公谨则是“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毛泽东则有:“三十八年过去,谈笑凯歌还”。谈笑竟有如此佳景,让人心向往之。
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和观点,对历史实事或当前国内外实政、社会热点问题作出评论与分析,来一展我们不让前人的文采与风骚。
(四)屏幕上下的交流——观看相关影视资料
屏幕是我们学习与思考的第三度空间。那些实时记录下来的瞬间,往往具有着永恒的魅力。透过它们,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存在,他们的言谈举止,动人心弦;他们的决断与决策,响遏行云。通过屏幕的学习与参与,我们又获得了一些什么呢? 要求:根据任课老师的要求,观看电视录相或多媒体课件,记录参与情况与心得体会。
(五)风华正茂好文章——撰写论文
不妨就一些理论与现实问题作一番研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写就一篇风华正茂的好文章。
要求: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结合所学课程,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写出一篇2000字左右的论文。
四、实践教学方式和组织指导
(一)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主要是两种:社会实践和感知性实践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亲身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社会实践的方式主要是走出去接触社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调查题目可以先确定专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定题,下去调查后再作适当调整,调查结束后提交调查报告。
感知性实践(课堂实践)
感知性实践,即不直接置身于现实社会生活,而是间接地感受现实。如观看生动而真实的影视资料、讨论、辩论等。
感知性实践的方式主要有组织学生观看影视片,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交流,精心组织小组讨论,进行辩论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组织指导
(1)授课教师应根据授课班级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要承担相应的任务。
(2)授课教师是授课班级开展活动的责任人,负责该班级各项活动组织、落实和考核。
(3)实践活动课开展之前,要求授课教师做好计划、思想和物质准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任课教师担任。
五、实践教学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教育部有关课程设置规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本科总学时为48学时,分为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本科课堂讲授33学时,实践15学时(社会实践9学时,课堂实践6学时)。
社会实践安排在周末补课和第十七周时间进行。观看录像、分组讨论等一般安排在课堂上进行。
六、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为了确保各种实践教学方式顺利进行,结合本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方案,把实践教学活动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
1、实践教学活动由授课教师考核,也可以选出学生代表参与考核。
2、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总成绩的30%。
邯郸学院社科部 2009年9月12日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安排
2011—2012学年
(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共56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一、成绩分布:期末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分布:实践报告(论文)占30%;考勤、学习态度及其它占70%。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环节即<调研报告>安排:
1、每个自然班分为3个调研小组,每组交1份调研报告(论文)。
2、调研报告(论文)要求:
(1)论文格式按正式发表论文格式: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2)字数在4000字左右。
(3)论文要求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4)加封面。封面上写明班级、组长、小组成员、论文执笔人及分工。
(5)论文提交日期:(10给排水1—
4、10设备1—
4、10交通1—
2、10
测绘1—2)在第十一周的最后一次课;(10工商1—
2、10土地1—2)在第十二周的最后一次课;(10建筑学1—4)在第十四周的最后一次课。
3、论文题目可参考以下题目,也可自定。
论文题目指南,小题目自拟。
(1)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或中国的影响
(3)关于科学发展观问题研究
(4)互联网对人们思想、生活等的影响
(5)我国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研究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研究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全球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研究
(10)全球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研究
(11)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
(12)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13)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14)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15)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特别要求:与党和国家观点一致!
三、实践报告的封面格式:(样本如下)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科学发展观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思考
专业班级:
组长:姓名与学号
小组成员:姓名与学号
小组分工:(注明论文执笔人及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