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时间:2019-05-14 03:5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历史创造了无数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酒文化传统茶文化;儒家思想对当代人行为和思维的影响。传统文化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现代人的日常行为举止都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单纯谈传统文化是一个大而宽泛的概念,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看方法谈谈儒家文化的精华中庸之道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

我的理解是中庸之道不是简单的中立,不作为,甘于平庸;更不是庸俗,和稀泥,隔岸观火。有人认为,保持中立就是中庸,甚至举例说既不做坏事也不做好事是中庸。那是完全错误的,中庸之道不是麻木之道,它是很注重人的主动性的,只不过它侧重一个“度”,不能强出头 但也不能麻木不仁而是量力而行。余生于微末之间,智识尚属初进之时,不敢轻言道德,虽未解中庸之精髓,但亦颇为信奉.孔子把中庸称为至德,这既说明他把中庸作为道德的最高准则,也说明中庸是他的哲学基础。孔子中庸之道,就是反对过与不及,要在过与不及两端之间转折和把握一个中点或度,也就是量变到质变度量关节线,以保持事物的常态不变。按宋代学者程颐的解释,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庸之道”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中庸之道的表现有天道和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情感合一、外内合一。把中庸之道运用于修己治人,具体地说就是所谓三达德、五达道、九经三重,这个内容就广了,咱不做研究。细细品味,中庸之道包含的内容非常广阔尤其是是包含了很多哲学内容,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很多内容在中庸之道里面都有体现,像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看问题等„„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企业里,有各种不同专业、不同才能、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应该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是不同人群和睦相处、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如《中庸》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为大.日常生活里,中庸之道更体现在人们对生活的态度.现实生活中,有人过于追逐物欲,有人过份刻苦自励;有人对金钱的使用浪费无度,有人则是一毛不拔,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只手,始终紧握拳头是畸形,只张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这才正常。所以,凡事要适可而止,要不偏不倚这就是中庸之道。扩展开来,我认为以下四点良好的生活态度都体现中庸思想.第一、做事不要太苦:人生不能没有工作,因此每个人都不能不做事。做事当然要勤劳,但是也不能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后

做事就畏难、畏苦,就不能长久,不能持之以恒。所以,现在的公司行号大都制定八小时上班制,每天工作时间从上午八点到下午

五点,有一个时间性;甚至每个星期不但有休假日,现在还实施周休二日,这就是要我们不要太辛苦。

第二、享欲不要太乐:人不能没有物质生活,适度的物质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有的人享用过度,过份的放纵五欲

之乐,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绫罗绸缎、住要高楼大厦,出门要开高级轿车等。过份的追求物欲之乐,甚至浪费无度,则如银

行里的存款,用得太多,总有一天会负债,所以福德因缘还是要慢慢的享受,不能透支。

第三、待人不要太苛:人与人相处,要懂得待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待人要厚道,要替人设想。尤其身为主管者,要待人

如己,甚至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如果待人严苛,或者是过份放任,都不是处人之道。

第四、用物不要太荣:对于日常用物,有的人好买,平常没事就喜欢逛街购物,并且乐此不疲,有的人则非名牌不用。其实东 西能用、够用就好,不要太过豪华、奢侈,物质太多,不一定很好,所谓人为物役,物质太丰,有时也是一种负担。

那些恪守中庸之道的人,生活有张有弛,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起居有节,饮食有道,顺其自然。长期这样下去,便形成了没有形态,无法度量对健康产生了巨大的软实力。然生活在这个浮躁现象很严重,欲望膨胀当代社会,最需要学习中庸之道蕴藏的精神,去不偏不倚地过日子。这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很难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庸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思想,也是一种实用的方法论孔子所讲的中庸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德性文化,倡导人们团结和谐,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然而也有人利用这一饱含哲理和实用性的方法论去追求纯粹的私利,用中庸之道巧妙地设计矛盾和利用矛盾是自己无时无刻不处于中心地位,墙头草,两边倒。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总是执行一套自己的表决规则:遇到关于自己利益的事情投自己的票,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则一律投弃权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事实,但这样的做事法则无疑却正合儒家的中庸之道,随时准备将两边的人甚至自己人当作牺牲品,丢卒保车去保全自己,以达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以及一本万利的效果,汉景帝杀晁错以谢七王之乱和清王朝慈禧太后的利用义和拳打击洋人再反过来联合洋人扑灭义和拳的手段无不是“成功”运用中庸之道政治军事手腕的案例!这些都是对中庸思想的本意的玷污,伟大的中庸思想成为了哪些阴谋家追求个人利益而败坏社会工具。

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时不刻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我们要正确看待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国书法以汉字作为表达工具,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是精华的积累。它发端于商朝的甲骨文以及后来的钟鼎文,都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思想,而且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文化人方能致远。中国书法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通过高度概括的抽象的点画线条,表现事物和生命的姿态、内在品质以及书家对生活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心灵化的精神艺术,是书家个性化审美思维方式的轨迹。换而言之,书法是书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寓于毫端也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形态。从中国书法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承的一贯性,以及中国人一贯秉持的泛艺术化、泛诗意化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传统。同时,中国文字还可以书法艺术形式向世界传播。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国书法。文化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后而留下的人化的印记。它包括三个层面: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书法是在观念文化产生后作为思想文化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而出现的。开始是作为表达交流的符号,但随着积累、创造和发展,某些民族的书法逐渐演变成一门富有美感的艺术。其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特的书法,它是节奏化了的自然,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书法开始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后来虽然逐步抽象化,但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抽象到什么样的高度,在中国书法的骨架精髓里仍然保留着象形文化的神韵。中国历代的书法家经过钻研提升,从“泥土气”走向“书卷气”,品位越来越高,终于使书法成为世界上独特的一门文化艺术。2010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所有中华儿女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件盛事。它表明: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第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汉字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虽然它有着多次演变,但是仍承载着我们厚重的文化,记录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兴盛衰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抛弃了中国书法,就等于抛弃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而抛弃历史,抛弃过去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更是强调:讲中国文化史,不能忘记了中国的茶;学中国文化,就离不开中国书法。汉字是书面传递信息的媒体,蕴含着审美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它与汉语同为中华民族的根。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可以收到育德、固知、启智、养心、修性、健体、审美等功效,这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当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当中的体现

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景观设计却出现了急功近利,盲目照搬,藐视自身传统文化,没有创新改革,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无异于否认历史,自断根基。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更高文明的再生源,它更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向前的。纵观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其对现代景观设计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天人合一”古人对自然的向往,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的理念,使得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祝愿,还有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这个理念与现代景观设计中寻求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完美的结合起来,一个古人的观点影响着现代景观设计的主流思想。

“以物喻人” “借景抒情” “曲径通幽”传统的似见非见的意境是现代景观设计中不断追求的场景,设计中各种蜿蜒的道路,叠水,假山,正如古人所说“虽有人作,宛若天工”。在儒学的思想下,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以人为本,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无私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使得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无障碍化,这一领域的广泛发展,盲道,圆角拐角,残疾人专用通道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注重精神的世界和内在的修养,使得现在景观设计中不断的以释放压力,缓解疲劳,让人的精神与肉体得到无限的放松和解脱而设计的庭院,公园,小区景观等。

中国古人强调“意境美”与“少即是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使得景观设计出现了简约美,更使得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产生了很多具有简约主义,现代主义的设计作品。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元素被借鉴用于景观设计中,圆林中不凡有戏曲,绘画,文学的各种元素溶于现代景观设计,祥云,中国红,中国结,红色,旗袍,丝绸,古寺,建筑,色彩,文化形式等等好多元素体现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

中国传统文化带给中国人民强烈民族自豪感,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社会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越,越来越追求精神和内心的享受,在营造现代园林式生活环境同时,如果能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内容,讲给中国人民更多的归属感,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将中国文化更好的展示给世界,绽放中华民族的魅力!

第四篇:感悟传统文化体现人文关怀

感悟传统文化 彰显人文关怀

来源:天津和平时间:2012-10-12

——和平区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综述

和平区以团结团圆、关怀关爱为主题,通过社区联谊、诵读经典、爱心公益、赏月观影等形式,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引导人们了解传统文化、过好传统节日,营造了文明祥和、团圆和谐的节日氛围。

一、抓示范,载体搭建多姿多彩

和平区改变以往通知安排、统一筹办的做法,在认真汲取近年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示范社区先行、社区团队主导、突出传统文化、挖掘现有资源”的工作思路。从年初开始,对一批活动开展扎实、效果显著的社区,从活动策划组织、发动群众参与、节日氛围营造等环节重点帮助指导,使之成为示范先行社区。中秋节前,社区主任、文化骨干与示范社区进行学习交流,为创新活动载体打下良好基础。各街道社区还广泛开展了“好点子”、“好节目”征集活动,居民群众积极出谋划策,演练彩排,“变客为主”让更多的人们成为节日“主角”,涌现出更多娱乐性强、认可度高的节目形式。在组织实施上,以社区为主体,活动形式小型化、多样化,由于活动数量多、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群众便于参与,也乐于参与,进一步在全区叫响了“我们的节日”这个主题。

二、抓品牌,社区活动有声有色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和平区注重加强“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品牌建设,提出要围绕国庆63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团结、团圆的主题,紧贴知党史、颂党恩这一主线,把爱国主义元素融入到每个活动,弘扬红色经典。体育馆街安乐村社区开展了“迎中秋诵经典诗文,庆国庆唱中华之声”、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开展了“庆中秋、迎国庆”书画展、新兴南里社区举办了“心向党、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漫画作品展、劝业场街组织少数民族朋友开展了“各族群众迎中秋”活动、福明社区组织党员群众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白楼街崇仁里社区开展了“观影,赏月,迎中秋”活动、承德道社区举办了“迎中秋、庆国庆,爱国歌曲大家唱 ”联欢活动、南市街举办了“国富民强”牡丹书画艺术展、“喜迎党的十八大、华夏盛世展风华”文艺演出、和平区各社区普遍开展了“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激发了群众爱党、爱国、爱天津的热情,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品牌活动。

三、抓资源,亲情关怀暖人暖心

近年来,过年逢节为道德模范、空巢孤寡老人、敬老院和农民工、环卫工人等群体送祝福献爱心已成为和平区的一种传统。中秋国庆期间,和平区各单位、各社区在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时更加注重挖掘利用社会爱心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关心关爱活动,通过慰问、联欢、参观游览、一同赏月吃月饼等形式,让空巢老人、外来人群和贫困、残疾家庭等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中秋佳节之际体会到来自全区各界的温情和关爱。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和烈军属家庭走访慰问;广大志愿者开展以扶老助残、社会治安、文化服务、卫生清整为重点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市、区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好人等获得者赴蓟县疗养,给予道德模范崇高的社会礼遇;永丰里社区志愿者开办了“老年人两节托管所”,让节日期间无人照料的老人过的充实愉快;蒙古路社区组织少数民族、归侨、残疾母亲、外来务工群体开展“迎中秋、庆国庆,情系你我”联谊活动;新津社区志愿者走进长寿老人院,为老人们送去中秋月饼和精彩的文艺演出。小白楼街志愿者与为外来务工、街保洁队员代表一起品月饼,话津城变化,聊思乡之情;达文里社区开展“庆中秋、赏美景”活动,让空巢孤寡老人走出了家门,区文明办与天津义工服务队共同举办了“我们的节日•中秋”空巢老人游津城志愿服务活动,使老人们感受到儿女般亲情。突出人文关怀的关心关爱活动在暖人暖心的同时也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距离。

四、抓氛围、传统文化感悟感知

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各社区充分利用各自宣传阵地和舆论资源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舆论宣传,让人们在认知认同中华传统节日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各项主题活动中,进而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悟感知,营造了尊重、热爱、参与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各社区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和板报、条幅等形式,宣传“我们的节日”;抓住五大道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等时机,利用展板、融入节目等形式介绍“我们的节日”。各中小学校召开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制作节日手抄报,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朴素感情。今日和平报、和平有线电视台、和平文明网等媒体把宣传弘扬“我们的节日”列入宣传报道重点计划,精心策划专题专栏,通过专题介绍、公益广告、跟踪报道、诗词佳句欣赏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中秋民俗知识、宣传传统文化和“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情况,让认知、尊重和继承弘扬传统节日的意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中秋国庆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

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儒家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如其理想人格对现代人格建构的启示作用、“天人合一”思想及泛爱主义对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等。深入挖掘、诠释儒家思想中蕴藏的适应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精神资源,使其在现代政治社会秩序的建立中发挥作用,不仅关系到儒家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转型的顺利进行。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为中心形成的,儒家的理论从个人层面的修身开始,层层扩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完整的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通过几千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制度的建立,渗透进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

进入20世纪以来,在民族危亡、内外交困的大背景下,现代化艰难举步,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一再被质疑、批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仅国内如此,西方部分学者如韦伯在其《儒教与道教》中,也断言儒家伦理是阻碍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但是,现代化发展到今天,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亚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正如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集会的宣言中所预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不管是不是新儒家的信徒,有一点是无须争辩的:儒家的“建制化”已经完全失败了,无法再为中国社会提供一个较为稳定、影响全面的政治社会秩序,似乎也再无可能恢复那种主宰地位,这是分析儒

家思想在现代化浪潮中前景的一个共识与基础。但是即便是这个成为“游魂”的儒家,凭其博大精深与两千年的底蕴,取精用宏,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因此社会中个体现代人格的建构则处于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儒家关于圣贤理想人格的论述与强调,虽然在塑造民族精神中起过重大而深刻的作用,但以其形成并适用于宗法专制的等级社会,往往被当做现代人格建构的对立面而屡遭批评。在这一方面,儒家思想诚然有其局限性,但不乏值得挖掘的精髓真义。儒家将理想人格定义在道德层面上,虽然失之偏颇,但它对于人之精神性、理想性的强调,却使其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具有不朽的价值。作为社会的细胞,个体具有感性的需求,但就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而言,人所具有的精神性、理想性更为重要,是人之为人的标准与标志。儒家以圣贤作为个人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这种圣贤理想人格终点高不可触、遥不可及,不具有现实性,但它并不因此而失去意义。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是作为个人以及整个人类永不停止的追求目标而存在的,以其与现实的结合,使个体在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追求中日渐接近,能超越有限狭小的躯壳而进入无限的精神领域,因此也成为个体毕生努力的目标,成为人不断积极进取、不断自我改造的动力。

在当前社会急剧的转型中,随着原有信仰的失落,生活失去了深度和高度,生命缺少了厚重感,只有以享乐主义来填充生命意义的深井,而理想正是人能够超越这种粗浅的享乐主义泥潭的助力。此外,儒家理想人格中所强调的对道德义务的绝对持守、以差等之爱为本而

善推之、以及和乐的精神等等,是现代人格构建所不可缺少的基石。政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而儒家一直被视为与民主不能并存的,因此最受诟病。

诚然,儒家的政治思想虽有“民本”、“民贵”之说,但都是居于统治者地位来为被统治者想办法,与现代民主由下而上争取权利形成鲜明对照,但这并不代表儒家思想是中国实现民主化所不可逾越的障碍。民主之可贵,正在于以“争”而成“不争”,以个体之私而成群体之公,但形成的这种“不争”与“公”,是由于相互限制的形势逼迫出来的,而非来自“道德上的自觉,所以时时感到安放不牢”(徐复观,《儒家政治思想的构造及其转进》),而儒家德与礼的思想,恰好可以将其上升至道德自觉,由此民主政治才更有其根基。再者,民主制度“徒法不足以自行”,它也是需要一个“领导阶层”的(问题仅在于这一阶层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方式),则领导阶层的品质和素养,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而儒家宣扬的理想人格“君子”以及相关的“修身”思想,可以通过私人领域的成就助益于公共领域秩序的建立和运作,正如美国人文主义思想家白璧德所认为的,“孔子之教”可以造就民主领袖所最需要的“人的品格”这是民主社会的重要保障。

明清以来“日用常行化”的儒家由于与朝廷之间的异化,其思想基调多有从民间角度出发的趋势,个体的价值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如李维桢的“遂其私所以成其公”思想等等),及至晚清,最早在中国宣传“民主”、“民权”等西方价值的先觉,也正是那些走得更远的“日用常行化”的儒家。所以,如果对儒家思想去芜存菁,扬弃得当,它还

可以成为民主价值观的思想资源之一。

在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政治的主体从统治者的错觉中移归人民,并补入“个体自觉”的阶段,则民主政治可因儒家精神的复活而得到更高的依据,而儒家思想本身也可以因民主政治的建立而完成其真正客观的构造。儒家的人本、“仁爱”精神和群体观念对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工业化以来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无疑极大增强了人的力量,但科技与人性的对立同时成为社会的根本问题,人被“物化”,他的价值被以物的价值形式表现出来。如哈贝马斯认为,工具性的科技成为目的本身,人类的次要的“工具行为”被合理化,而主要的“交往行为”不合理化,使得主体之间互相不理解、不信任。同时,个人主义的片面发展,固然有弘扬个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的作用,但它又使每个个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价值观为行为的依据和标准,视社会和他人为手段,也造成社会生活难以和谐协调。面对现代化的此类困境,提倡、弘扬儒家伦理精神中以人为本位的思想,把“爱人”、“惠人”放在首位,通过肯定他人来肯定自身,由成“大我”而成“小我”,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减少异化现象的危害将会是有益的。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泛爱主义等对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有其积极作用。人类征服自然能力不断增强,由此衍生的“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造成的破坏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而对天与人关系的讨论,早在原始儒家中就已展开,儒家伦理精神认为人具有最高的价值,“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但是,这并不是从狭隘的自我中心或人类中心来定义人,而是强调人的自我实现是要

在一定的关系网络中才能完成,对天、对自然要保持一种敬畏和亲切感,《易传》中就提出天不违人、人不违天的天人谐调思想,强调万物一体、人和自然统一,而张载更是直接提出“天人合一”的说法,把人与自然摆在同等地位,处于休戚相关的关系。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其模糊了主体与对象的界限,一直被斥为现代科技产生的障碍,但是面对人类对于自然的过分侵掠,重提这一思想,对于形成合理的自然观、天人观,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另外,儒家思想中的“德教为先”、仁爱忠恕、克己修身等原则,对于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等,都有其规范与促进作用。

总之,儒家作为几千年来民族文化的中心,在遭受猛烈批驳丧失统治地位甚至一定意义上丧失生存权利的情况下,其适应、促进现代化的部分思想内涵价值日益得到关注,其真理越历史时空的界限,成为一种文明的积累,它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时代挑战的历史前提和内在动力。所以,在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吸取其合理的思想内容,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需要,也是儒家“新生命”的希望所在。

下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一、判断 1、中国传统的农本观念、抑商观念和乡土观念,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农耕封闭性形成的。 √ 2、《易经》曰“观乎天文,以化成天下”。此论的本质是“以文教化”。 √ 3、......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对联: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

    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其中精髓部分更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确切地说,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2016考试复习题(中国学生最终版) 填空(15个空,一空2分,合计30分)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简单的用四个字来概括:阴阳中和, 具体来说包括三个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和谐。 2.......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 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  o o o 1.“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谁说的? A.李白 B.苏轼 C.朱熹 答案正确!  2.第一个获科学诺贝......

    中国传统文化

    压岁钱的由来,春节给红包的习俗典故 再过两三个月,我们又要过新年了。想到我们到时又会得到大人发的压岁钱,心里真是激动!可是,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原来,这里有......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是全世界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和热爱它的人们。今天,我给大家说说中国书法吧!让我们从书法中去领略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