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

时间:2019-05-14 03:1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信息技术——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信息技术——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

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

《让幻灯片“动”起来》教学设计

文昌市头苑中学

云 水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第三节。这一章从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多媒体组成要素中,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的基本知识,以及处理这些对象的工具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通过PowerPoint软件,让学生实际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

本节课是采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第六个课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多媒体作品的能力,这节课可以说,是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即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演示作品,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所以,本节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二、教学目标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着重选取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设置的一般方法。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3.发展目标(1)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4.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思想感情。(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2)动画幻灯片对象顺序的调整。2.教学难点

(1)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师生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以下是教师活动图:

设计任务----启发讨论----讲解辅导----归纳问题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四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从设计任务开始,教师从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完成任务的办法,对比较集中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二要 注意分层要求学生。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不同基础的学生赋予不同的任务。

五、学法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苦差事,不愿学、不会学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是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三是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四是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以下是学生活动图:

思考讨论----探索质疑----笔记心记----自主创造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总是从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开始,然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探究验证,找到正确答案之后,把它牢记下来,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自主创造。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课前任务:(上节课学习内容)

请以教师节问候语为题,创作至少由1幅幻灯片构成的演示文稿(图和文均不少于2个)。

学生活动:复习、实践,完成课前任务。教师活动:巡视、答疑。

教师提示:编辑制作完成的演示文稿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教师适时播放演示范例,导入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用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上课后,我直接播放精心准备的范例,创设优美的情景,当学生还沉浸在优 美的意境中时,我紧接着问:想不想把课前准备的演示文稿设置成如此优美的演示文稿呢?回答是肯定的,教师顺势导入课题: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2.新课

任务一:请你为自己创作的演示文稿的各个对象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实践,完成任务一。教师活动:巡视、答疑、辅导。

师生共同小结:要设定一个对象的动画效果,必须先选定对象,再进行设置。

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

教师质疑:展示一张学生已设定好演示动画的“国庆节祝贺”贺卡,给予肯定评价;同时指出其中两个演示动画顺序设置不正确,需要调整。

任务二:请调整幻灯片对象呈现的顺序,并尝试将几个对象设置成连续呈现的方式。

学生活动:尝试操作、协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二。教师活动:巡视、组织讨论,辅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师生小结:要调整演示对象的顺序,该对象也必须首先选定。教师提示:以上的设置都是相对于图片和文字,如果有声音或视频,它们的设置是不是一样?

任务三:请插入一段声音,并设置成连续播放。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深入探究,完成任务三。教师活动:巡视、答疑,效果评价。

师生小结:多媒体对象的设定除了需要在效果和顺序项里设置以外,还必须在多媒体项里进行设置。

3.归纳总结

本节课要点:(利用幻灯片逐条显示)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设置的一般方法,学会设置文字、图片、多媒体的动画,调整顺序。

自定义动画设置的一般方法:

选定对象----设定(调整)----预览----确定 4.课堂练习

请继续完善你的自定义动画设置(第一层次要求)。已完成同学,可以相互协作,也可尝试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并设置成连续自动播放的形式(第二层次要求)。

5.效果评价

通过网络点播几位同学的典型作品,利用大屏幕进行展示,先请同学互评,并请制作比较优秀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然后教师集中给予肯定,指出其中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

七、设计说明

本节课由于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2007年10月13日

第二篇:让高中历史课堂“动”起来

让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活”起来

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 王培娇

摘要: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要改变过去僵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则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采用精彩的导语,灵活的教法,适当的留白,以及课堂小结和音乐实践活动,吸引学生,达到效果。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灵活多样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下,随着“课外访万家,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僵化的教学方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以生为主体”的新型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战。通过此次亲身体验孝感市高中音乐欣赏“课内比教学”大比武活动,我深刻的感受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首先要做到的是让课堂“活”起来。“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活”起来的源泉。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必须备好课,而备课的中心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的参考书,吃透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审美心理特点,确定好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时段和时限,以及预测出应该或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和出现的问题。在制定知识能力目标时不可脱离本单元、本节的教学要求,同时兼顾歌唱、演奏、舞蹈、创作、戏曲表演五大模块之间的链接。在拟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时,应从情理为切入点,深入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性,哲学性、人文性和美学性的东西,以情动情,给学生有血有肉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 鸣,丰富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达到身心的和谐和愉悦,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要使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得以实现,音乐教师还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遵循个别差异规律,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目标细分为基础目标,一般目标和高级目标,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继而激发学生感知、体验、判断、鉴别、表现音乐的欲望,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和活力。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艺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音乐作品蕴涵的概念化、理论化的知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呈现出来,赋予它们绚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盎然的趣味,以此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精彩的导语,是课堂“活”起来序奏。设计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①一个适度、巧妙、新颖、多样的导语能够迅速形成一种浓厚的兴趣势头,直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迅速进入课堂角色,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民歌》这一课时,不妨准备几幅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服饰简图,让学生观察的同时并思考相关问题。这样带有趣味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进而轻轻松松进入课堂。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活”起来的动机。②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创造出生动的教与学的氛围,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地位。教师精通业务,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二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教师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得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大,学习的效果也愈好。

如标题的交响曲《马太受难曲》、《第九交响曲》、《大海》等我们可以从标题着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月光奏鸣曲》等,这些都是可以从旋律、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中去进行引导,使学生产生联想与想象,将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渗透结合。

适当的留白,是课堂“活”起来的华彩乐章。④课堂教学活动是动态的,学生个体更是千差万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应适当的留白。任何艺术形式都讲究留白,这是给欣赏者自我发挥的空间。优秀作品最为深刻的往往不是作品本身描述的内容,而是作品中留给欣赏者自我发挥,创造的空间。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不留有一定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则会显得缺乏深度。教师有教师的视界,学生有学生视界,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让自己“闲下来”,尽可能的把时间留给学生,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自主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音乐“对话”,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思索、交流、探讨的碰撞中充分领悟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的情感。

如在欣赏维吾尔族民歌《一杯酒》歌曲时,教师可让学生改编歌词,跟着音乐跳新疆舞,学生两手放在脖子下摆动脖子,加上颤膝,脚下垫步,新疆音乐的特色在舞蹈中完美展示。又如在教学《非洲音乐》时,教师可以设计“击鼓传乐”活动,一个学生敲击,大家猜击鼓的意思,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非洲音乐的魅力。

课堂小结和音乐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不可缺少的协 奏。⑤当教学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要及时归纳或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易于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而如果把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则更能促使学生归纳、回顾每一个课堂细节,认真提炼教学活动中的精华,自觉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样不仅检验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检查了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学生乐于接受。

“学可以指导习,习可以指导学”。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重讲练结合,通过适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较快速、直观地把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对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求形式多样,难易适度,有可选性,以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入,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激活学生音乐表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精心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成就高度”。如何让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学生与音乐作品沟通,心灵对话的舞台,因人而异,每一位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坚持不懈。虽然我们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内比教学”大比武活动,已在安陆隆重落下帷幕,但,我们音乐课堂教学赛场才刚刚开始。

主要参考文献:

②③⑤分别引用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3版 第242、216和246页 ①④分别引用 周维强:《让知识变得更易学——名师改造难学知识的优化艺术》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第1版 第25页和111页

作者:王培娇 通讯地址:孝感市第三高级中学 邮编:432100 联系电话:2882038 电子邮箱:994667016@qq.com 5

第三篇: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生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摘要]:素质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个教育,是追求人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关键字]:主体、个性差异、关怀。

一、搞好角色转换,突出学生个体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总是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把课堂教学活动简化为灌输知识,教师往往是课堂的独奏者,学生是听众,是观众。这种形式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抑制了学生间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哟啊转化角色,变教师为主的独奏,为以学生为主的伴奏,为乐学教育插上双翅。

要真正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学习养成了自我思考问题,自我分析问题的习惯。这将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形式上可以将学生改为多种组合的小组形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有差异的个体实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巡视学生的学习,发现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或发现学生普遍感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处于学生中间,便于多向交流,教师掌握情况能及时,了解问题更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教师或略作指导,或故意不作任何指导,而让学生独立地提问题、分析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去解决。这样就会唤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个性和创造性。这样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依学习伙伴。

传统教学在教师的脑海中留下了许多根深蒂固的东西,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和定势,其中有很多是与新课程相抵触的,因而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审视定位,尽快从传道授业感惑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教育教学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学习活动有力的促进者。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披露个性色彩

传统教学方法明显的不足是对学生信任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潜力估计不足。因此,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的多,占用了大量的宝贵的自学尝试实践的机会和

时间,即使让学生自学,也大半是“半扶”或“半放”。改革教法,就是让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善于探究,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决不干预。出现问题了,那正是教师可以进行组织教学的切入点和出发点,自学过程中教师的监控则作为学生活动的反馈和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这个实践的过程,决定其组织形式可以是松散的个体学习,各自为中心,不相互联系。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同学间的谈论,围绕一个主题来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群言堂”可以说,小组学习是很重要的形式。

以前,由于教师对学生实际缺乏正确把握,更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师的备课要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设计成双轨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或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争论或师生间共同探讨,教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才敢互相交流、争论,才敢于披露其带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观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设法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并因人施教,鼓励大胆发言,不要怕说错。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带有个性色彩的意见,即使言语有些偏激,不全面甚至不完善,但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不要断然地简单地给予否定,而应当在思想上给予指导,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质疑争论,勇于发现自我,敢于发表与权威不同的见解,敢于超过教师、名家。因此,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富于幻想和充满好奇的天性消磨殆尽,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应肯定学生的“奇谈怪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的个性才会得到最自由、最大限度的发挥。

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这是能够先放后扶的前提,只有“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容的学,有课堂思考的余地,有凭自己的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只有“放”,才能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而教师的“扶”,要扶在方法上,扶在重点上难点上。“扶”只在对少数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上,只有在缩短少数后进生与一般学生的差距后进行的集体教学才是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三、重视正确导向,呼唤人文关怀

语文教材与数理化教材相比,莫过于它丰富的思想性,再加上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每一次解读,必会碰撞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花。教师必须辨证地把握

教材的思想内容,跳出“非错即对”的思维定势,不可用认识的怪圈来束缚学生丰富的思想,不可用简单的否定或肯定去熄灭学生多彩的思想火花。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讲究“师道尊严”,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尊重教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尤其是差生,更是漠不关心,单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讽刺和挖苦,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心理上严重地出现了隔阂,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怎会主动参与呢?因此说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题,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有更多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教育学生,鼓励为先。其一,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当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富有个性地提出有悖于传统理论的观点和见解时,教师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而应对这种富于探索性的求知态度予以肯定。其

二、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疑虑,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每一位学生内在潜能。为此,教师应放手让主动权给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打量,用装满智慧与爱心的语言去点化,让学生每一次都能获得赞赏与鼓励,这样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不断实践中体味到成功的快乐,师生在尊重、关心、鼓励、支持中展开心灵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虽然考试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但新课程下的考试理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要使评价由只重视静态的学习结果而变为更注重学习动态的发展过程,在现行的考试中要更多地注入人文关怀。考核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恰当的等第,要符合学生实际。关注他们的不同感受,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找到成功秘诀,指明前进方向,这样有利于成功感,求知欲、好奇心的形成,让他们各得其所、乐在其中,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教师还要善于把批评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让小伙伴们激烈地“争吵”,热烈地讨论、真诚地赞美,在小组的交流中能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而且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而总结经验教训,因而说学会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

总之,大千世界,学生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将个体差异视为一种资源,但

利用差异并非为了消除这种差异,而要对其提供机会和指导,扬长避短,使每个个体在自己可达性目标上可得到最优化发展,发掘个性,发挥个性,成为有个性的出色的一个。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与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2002年3月北京大兴讲座辅导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9.让每个学生都有好感觉[N].中国教育报,2002-06-02(03).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视频编辑—方法与工具》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学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方法。了解6个常用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掌握一种以上视频编辑软件的用途及制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掌握一种常用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视频处理的学习举和如何选择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生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学生参与制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一)活跃气氛、课题引入

(二)接受任务、自主创新

数据的计算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想一想:

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构想。(出示:课题)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电子板报》是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本章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2、“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发送招聘“试题”)

3、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展示宣传板报)

4、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6、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初中信息技术各种优秀的说课稿47等内容。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以及

怎样撰写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控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得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

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必须明确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怎样教”。

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 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写一篇说课稿,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二、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 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 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五、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沦是刘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骇,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说课稿模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 突出重点

难点: 通过 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

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1)、任务驱动: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2)、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也包括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能马上反应过来的,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体现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创设情境:

一公司贴出招聘广告,广告上只有公司名称和该公司所需的聘用职位(仅限三人),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如果你是一名应聘者,你该如何处理呢?

目的: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本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阅读等等)(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哪些信息;(3)、投影一些图片: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等等,学生交流,反馈信息。(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有的只要“学生“掂掂脚”就可以达到)

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2)、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3)、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第三层次: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学校的主页(投影出上网的基本步骤和查找的关键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某些同学上机的操作姿势和不良习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科学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辅导。分层次的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突出了课堂的重点,分散了难点。特别是最后的上机操作,让学生过了一把瘾。

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本课选自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的第一章第七课。下面就我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地阐述: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使用

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七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这一课叫“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本课针对初中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简单介绍,学生通过对计算机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知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五大功能部件),简单了解其功能,并能对各种硬件进行识别;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树立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信心。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确定依据:根据初一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对计算机产生感性认识,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学生能指出名称,所以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学生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的了解 确定依据:理论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二、教法阐述

计算机硬件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环境:有40+台机器的机房 多媒体

软件环境: windows2000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自制导课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教师简单枯燥的讲述,学生是不能深刻体会的,我设计了“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这样的环节,请一名同学介绍一下他的好朋友,在学生介绍后,我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它认识一下?”出示课题:常见的微型计算机,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设计意图:将计算机以“认识新朋友”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课堂教学在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二)、认一认

1.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叫上你朋友的名字,我们的新朋友——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你知道吗?请两名同学回答一下。学生一般情况下只会说出看得见,的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教师小结:一套常见的微型计算机,从外观看,它是由显示器,主机,键盘和鼠标组成的。我们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说,再由老师总结,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准确。

2.问题二“主机里面的部件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算不算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是” 出示计算机主机内部及外部构造图。提示各部名称让学生对号入座,并说出其功能。教师小结: 给出图示(图示如下),指出计算机五大功能部件的各组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图示更直观。

(三)、比一比

“将人的耳朵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将口和手比作输出设备,将大脑比作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说一说做一道算术题上述各部分是如何协调一致工作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师小结:叙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指出此工作原理是由冯·诺依曼(计算机之父)提出的,即冯·诺依曼原理。设计意图: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很抽象,比一比,使学生更易接受。

(四)、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同学把大显身手中的两个题目解答出来,写在作业本上,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

《计算机系统简介》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系统简介》,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思想和思路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章基础知识部分中的一节,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涉及的电脑知识和术语很多,在整个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打算用二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介绍 难点:形象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四、说学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动手”活动进行学习,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肯定。他们在小学接触过信息技术,已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太长,学法指导较为重要。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法。这节课的内容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知识,因为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主机箱内部都有什么部件,所以对这些部件很感兴趣,在这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老师提供的的多种途径,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

另外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采取抢答、竟赛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兴致,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讲解点拨法”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内部的部件,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计算机部件,例如:主机、内存条和一些软件程序。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计算机系统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有何作用?相互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简介。”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布置任务、探索新知

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把学生自由分成五组,我设计了相应的自学思考题目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要求每组由学生推选出组长,由组长来组织本组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要结合着计算机硬件实物来解答本组相应的自学思考题目。附问题设计:(1)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有哪些?(2)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有哪些? 分别起什么作用?(3)主机内有哪些部件?计算机的心脏是什么?RAM和ROM都在内存条上,它们有什么不同?(4)一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哪几部分?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如下的学习的资源:(1).自制的介绍计算机组成的课件。(2).计算机硬件实物——包括打印机、扫描仪、硬盘、光驱、主板U盘以及每组一台可供拆装计算机和部分板卡。(3).Internet网及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2.认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让学生仔细看课件中的界面图。师提出“该图的界面上包含了哪些软件?哪些软件是基础?你还知道哪些软件?”小组展开讨论,并尝试将这些软件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分类,将结果写在纸上。等小组汇报时选一位同学发表本组的意见。

(三)小组抢答,汇报交流

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我采取知识竟赛的方式,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并给各小组记分。教师和其他同学对答错的题目给与纠正和补充。设计意图:通过汇报,检验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争议的问题师生一起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点拨总结,拓展创新

本节知识点更多,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以板书的形式,将所学内容更加清晰、条理化。学完新知识后,在剩余的时间里,我推荐一些教学资源网站,自由学习,让那些对电脑知识情有独钟的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视频编辑》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学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方法。了解6个常用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掌握一种以上视频编辑软件的用途及制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掌握一种常用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视频处理的学习举和如何选择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生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学生参与制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一)活跃气氛、课题引入

(二)接受任务、自主创新

Office部分

《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选用教材: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材重庆大学第四版八年级上。教材特点:专题编排为主,强调集团性、趣味性。本节教材整合了语文、美术等诸学科元素。本节教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字处理软件,学生在认识、欣赏了电子板报后,自己参与制作一份丰富多样、别具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本课在《电子板报》这一单元板块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上一课学习内容的细化,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的同样精彩一课《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word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二、凸显主体说学情 学生经过二学期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电脑和网络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兴趣指向离散度高,因而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三、更新理念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学习,了解页面设置的知识。⑵.学会设置文字效果。

⑶.学会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及调整图片。

⑷.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并会用网络收集资料。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利用文字工具对文字进行修饰。

⑵.合理选用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

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协作学习、以及想象、创造、观察和知识迁移等能力。⑷.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⑸.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欣赏优秀的电子板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⑵.体会爱与被爱,享受人情的温馨。愉快学习,快乐创作。⑶.培养版权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分析

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的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

教学重点:文字处理、图片和网页图片的格式设置

五、教学难点分析

文字修饰、图文并排的灵活适当运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修饰文章,把整个文章修整得漂亮、美观、协调、和谐,不拘泥具体的某一部分的修饰,注重文章的整体布局。

六、依据理论说教法

1、教学方法

构建一个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围绕给“三峡移民精神”做板报的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其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

2、学法指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自主操作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最后达到有情感的创作电子作品。

七、整合资源说准备

硬件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 软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素材准备:多媒体短片、图片网址

八、情感互动说过程(小组协作学习)㈠.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通过出示“三峡移民精神”短片,(投影和广播教学软件展示)。

教师通过三峡移民精神的板报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新课。以“三峡移民精神” 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教育。

上节课我们在初识电子板报的时候认识文字处理软件wps、word,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学习怎样用word来做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请学生打开word2003)㈡.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任务一:进行页面设置及对文字进行美化 教师讲解(屏幕广播)“页面设置”在新页面中,通过点击“文件”

“页面设置”对板报的版面进行设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提出问题:选择多大的版面,纸张边距的如何设置,及页眉页脚进行设置,怎样进行分栏。对第一个问题,我先请同学回忆前面学过的有EXCEL中对页面的操作,将原有的知识迁移过来。

对第二个问题,文字的美化,叫同学点开“格式”菜单让学生自主操作,在操作中探索问题答案。我会进行课堂巡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必须有先有后,老师鼓励先完成的学生积极协作和指导后进者。学有余力的同学让他们自主探索图片的插入方法,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其它同学共享。全体学生完成后引导同学归纳页面设置及文字修饰的一般操作步骤。并延伸到对一段文字的设置方式。知识迁移:对段落的设置这一迁移的知识,一般同学都不太注意,因为这一设置效果没有修饰效果来得显著,但作为教师应启发学生,学习者不能只追求眼前的效果,更应该扎扎实实对学好操作技能。在板报的制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二:学会插入图片、将文件中的图片插入文章中、设置图片格式以及图片不同的文字环绕方式。

1、教师在大屏幕展示带图片并设置好格式的精美“三峡移民精神”板报作品。

2、教师讲解图片的插入方法: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或剪贴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3、讲解图片格式的设置方法:对图片的格式进行设置,指到图片点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工具可对图片进行文字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的设置,与文字的绕排方式的设置先请同学们单击图片工具栏的文字环绕按钮,了解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然后分组研究。

4、图片工具栏的使用。

全班分六个小组,分别研究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的操作方法及其对图文混排效果的影响。

小组活动期间倡导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融会集体智慧。活动后期各组将研究所得填入“研究结果报告表”,并推举代表将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作演示汇报。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作品,组内分工,共同完成任务,消除了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各展所长,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㈢.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任务三:如何将WEB网页中图片加入板报中?

1、教师让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并得出操作方法。

2、抽能力较强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并给其他同学示范。

3、教师强调并点评。(1)只要在这张图片上单击鼠标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将图片保存下来,再用word2003中“插入”菜单——“图片”——“来自文件”来插入。在另存图片时,有的同学会忘记把图片存在哪个文件夹下去了,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就有出现到处找图片的问题,这时我会提醒同学们把图片文件存在自己新建的一个“图片下载”文件夹中,以便用的时候找得到。(2)、也可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将图片复制下来,再粘贴到文档中。

4、图片的版权问题: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此时应当提醒学生:当我们引用图片时,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注意图片版权。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5、课堂练习:学生进一步修改美化“三峡移民精神”板报。完成后,每小组推选一幅作品。利用大屏幕展出,全班共同赏析。㈣.课堂小结

首先抽部分学生自评,介绍设计思想、制作方法。再让其他同学评析。教师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找出其优点,给予奖励。让学生都有成就感,真正做到愉快学习,快乐创作。

对敢于发表观点的同学应该予以肯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构成美的规律也是多样的。

经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㈤.课后作业:展示一幅奥运板报作品并布置以下作业。

大家都知道,在过几个月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行了,关于奥运精神我们也了解了不少。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在网上收集资料作一个以展示北京08奥运风采为主体的小报,做得好的,老师可以帮你们打印出来,送给你们,你们可以放在教室里的板报上,可以带回家去给爸爸妈妈看一看。

九、板书设计:

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或剪贴画

右击——图片另存为„„——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右击——复制——切换回word2003——粘贴

《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电子板报》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构想。(出示:课题)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电子板报》是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本章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出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

(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2、“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发送招聘“试题”)

3、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展示宣传板报)

4、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6、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出示:奥运宣传板报制作: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奥运的到来,宣传奥运的板报随处可见。请你收集与奥运相关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宣传北京奥运的电子板报并在你的班上展出,老师将把部分好的作品报送我校校园艺术节组委会进行评奖。)

7、活动总结、评比颁奖

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评为《春晖》文学社特约文字编辑,并发放聘用证书。

《演示文稿的切换和链接》

《演示文稿的切换和链接》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第四单元第八讲,主要内容是:演示文稿的不同切换方式和内部链接。

一、关于教材的处理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已涉及到人类生活、生产和教育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已经和多媒体技术打上交道了。因此,初中学生掌握一些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个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必须能够有效地、高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掌握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和交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大大纲及教材要求,本着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幻灯片的不同切换方式;

2)掌握演示文稿的内部链接;

3)了解演示文稿的外部链接。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关心申奥大事。

学生作了大量关于申奥题材的幻灯片,但缺乏动感和交互性,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自己作品中,做出更精美的作品,为达到此目的制定了本课重点: 1)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及应用。

2)幻灯片内部的链接及应用。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幻灯片的内部链接及应用”是不容易掌握的地方,因此将其设计为难点。

二、关于教法的处理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十三四岁之间,一切都从兴趣出发,我抓住这个年龄特点,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兴趣和求知欲放在首位,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我以讲练结合法贯穿着于教学全过程,并辅以直观形象教学方式(如网络,投影,动画等),利用网络交互性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先给学生一个做好的任务,全面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作讲解,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这样教师改变了在课堂中只重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角色,而是充当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给学生留下了很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既达到教师指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课容量,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关于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课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得到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如在课前我布置一个热点主题“申奥”,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搜集信息,有在网上下载的,有在图书馆查阅的,有在报纸上剪下来的,还有在音像书店买的光盘,有的同学还自己设计,同学把搜集的素材整理在一起,最后做成一个申奥小网站,通过此过程,学生学会了获取、处理信息的方法。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创作带有个人风格、充分表达个人观点的作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如在学生设计申奥作品中,多给学生一些创作空间,鼓励作品多样化、个性化。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关于教学过程

一)演示文稿切换 采用“演练引思”的方法导入新知识

首先将一组“申奥体育场馆”的幻灯片的出现形式设置为“中速、盒状展开, 换页方式为每隔1秒,并配以声音”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解这是如何实现的。

2、提出注意问题:在声音列表框中选声音时应用和全部应用区别

练习任务:请同学在网上邻居中找到教师计算机,将幻灯片中的练习拷到本地硬盘

请同学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将练习中一组“奥运场馆的幻灯片”切换成自己喜欢的形式并配以声音。

3、练习反馈:通过练习,学生回答老师出的问题。老师运用屏幕监视可随时看学生做的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电子举手与老师交流,老师运用遥控辅导功能,把学生作品可以向全班同学展示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4、小技巧:同放电影原理,连续多张幻灯片,利用“幻灯片切换”中每隔“0”秒自动切换,形成动画效果。

任务: 请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素材(有兔子、花、球、足球、等),自己利用幻灯片的切换完成小动画。有能力的同学也可自己制作小动画。二)演示文稿的链接

1、采用“演练引思”的方法导入新知识

我找了“六道关于奥运小知识的问题”其中两道做好链接,先给学生展示,然后引入新知------演示文稿的链接。

任务:将文本框内各行文字作为主菜单,设计各项与相应幻灯片的链接。注意:单击鼠标和使用鼠标移过(这用了个伏笔)的区别

技巧:将“返回第一张”按钮复制,可粘贴到其它幻灯片,而不必再为其它返回按钮重新设置超级链接。

2、练习任务:请同学完成剩下问题的链接。

3、练习反馈:通过屏幕监视了解学生练习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课堂讲评:展示学生作品,表扬优秀,鼓励创新。

四)作业: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自己申奥小作品。

五)由老师示范演示文稿的其它链接。

如链接到word 文档、声频文件、视频文件、网页等 六)课下作业:继续完成申奥作品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帮助指正。

Excel部分

《数据的计算》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

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

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

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

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

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

想一想: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

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

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

利用公式、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引入新课: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数据管理技术——3.3数据的统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据的统计》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此,本节内容是在第二节《数据的查询》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深化,探讨更加有效的数据库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兴趣。因此,在本节中占据最重要的的地位。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统计,需要正确分析问题的需求,然后是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内化了这些功能特点之后,就可以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数据的统计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2、掌握数据统计的操作方法,使学生能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

3、灵活应用数据统计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4、借助网络平台辅助学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要点,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统计的一般方法,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的统计。

2、灵活应用数据统计的能力,利用系统帮助辅助学习。

四、教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的统计,让学生从走过的弯路中体会到应该怎样正确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了“任务驱动,分层探究,自主学习,情感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等部分,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思考,达到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的目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更多的解决办法。应引导学生对任务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及系统功能的评价能力,而不仅仅是懂得操作。

教师在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时要注重渐进性、层次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教师适时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及时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总结。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培养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这堂课我的设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探索,期待寻找答案和理由的一个过程。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1、引入实例,创设情境

大家旅游最关心的会是什么呢?如果你作为旅行社的老板,你们又最关心什么呢?以提供的旅游信息数据库为例子,找出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子,结合学生已有经验,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入学习活动。

2、营造氛围

前面我们所学的查询都是单纯从表中取出记录,没有经过分析及计算,而现在却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在Access中,数据的统计是通过“合计”功能来实现的。合计功能的目的是对数据表中的记录进行统计计算。

1)统计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 2)统计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演示操作过程,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合计功能后,操作界面有何不同。提醒同学注意冒号必须是英文状态下的,并提示学生如何识别自己输入的是何种状态下的冒号。

设计意图:观察学生对问题分析结果的导向性

3、要点剖析提高认识

介绍“合计”功能中各个函数的使用及注意点,并且强调有效性规则。设计意图:学习部分“合计”功能

4、学习体验 任务一:

1)统计共有多少游客?(查询名称为:查询1)

2)统计旅游线路表中平均价格、最高价格、最低价格(查询名称为:查询2)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使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找到原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延续,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

5、学以致用

合计功能不仅可以针对所有记录进行统计、还可以分组统计; 任务二:

网络部分

《数据的计算》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

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

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

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

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

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

想一想: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

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

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

利用公式、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引入新课: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数据管理技术——3.3数据的统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据的统计》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此,本节内容是在第二节《数据的查询》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深化,探讨更加有效的数据库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兴趣。因此,在本节中占据最重要的的地位。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统计,需要正确分析问题的需求,然后是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内化了这些功能特点之后,就可以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数据的统计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2、掌握数据统计的操作方法,使学生能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

3、灵活应用数据统计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4、借助网络平台辅助学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要点,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统计的一般方法,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的统计。

2、灵活应用数据统计的能力,利用系统帮助辅助学习。

四、教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的统计,让学生从走过的弯路中体会到应该怎样正确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了“任务驱动,分层探究,自主学习,情感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等部分,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思考,达到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的目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更多的解决办法。应引导学生对任务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及系统功能的评价能力,而不仅仅是懂得操作。

教师在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时要注重渐进性、层次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教师适时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及时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总结。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培养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这堂课我的设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探索,期待寻找答案和理由的一个过程。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1、引入实例,创设情境

大家旅游最关心的会是什么呢?如果你作为旅行社的老板,你们又最关心什么呢?以提供的旅游信息数据库为例子,找出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子,结合学生已有经验,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入学习活动。

2、营造氛围

前面我们所学的查询都是单纯从表中取出记录,没有经过分析及计算,而现在却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在Access中,数据的统计是通过“合计”功能来实现的。合计功能的目的是对数据表中的记录进行统计计算。

1)统计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 2)统计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演示操作过程,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合计功能后,操作界面有何不同。提醒同学注意冒号必须是英文状态下的,并提示学生如何识别自己输入的是何种状态下的冒号。

设计意图:观察学生对问题分析结果的导向性

3、要点剖析提高认识

介绍“合计”功能中各个函数的使用及注意点,并且强调有效性规则。设计意图:学习部分“合计”功能

4、学习体验 任务一:

1)统计共有多少游客?(查询名称为:查询1)

2)统计旅游线路表中平均价格、最高价格、最低价格(查询名称为:查询2)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使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找到原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延续,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

5、学以致用

合计功能不仅可以针对所有记录进行统计、还可以分组统计; 任务二:

《邮件好管家》

一、说教材

《邮件好管家》是八年级上册教材,本册教材通过“网络与生活”、“网上交流”、“网上安家”等三个单元,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网上的基本技能,培养初步的网络道德文明,并能利用网页形式加工处理发布信息,进一步培养团结合作、发展创新的能力。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本册教材一直围绕着“网络”为主线,逐步深入细致的进行了各单元内容的学习。

《邮件好管家》作为第二单元“网上交流”的组成部分,这课的学习任务是在上一课(即能在Foxmail中收发电子邮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foxmail,初步掌握在Foxmail中收发附件的技能,并学会运用Foxmail的地址薄功能及设置多账号多用户用法。我认为,本课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foxmail软件提供了高效管理电子邮件的功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非常实用,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应当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并掌握。本课在整册教材中主要起到了衔接的作用,作为基本技能课,是学习与网络有关内容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纬度来进行设计,结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认识foxmail附件;理解附件的作用;认识地址簿,理解其作用。

技能目标:1.掌握Foxmail中收发附件的技能;

2.会运用Foxmail的地址薄功能。

情感目标:本课就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日常交流上,不但要交流还要方便交流。“精于管理自己的日常邮件”是本课向学生传达的情感信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悉Foxmail软件环境,充分运用Foxmail管理电子邮件交流,使用foxmail收发附件,在foxmail中设置地址簿,挖掘Foxmail的强大功能使之更好服务于电子邮件交流。

教学难点:掌握foxmail中地址簿的功能及操作。

四、说学生

学习有关网络方面的知识,一直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前一节课,对客户端软件foxmail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的使用foxmail收发电子邮件。在本课进一步学习foxmail的其他功能里,学生更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来的求知欲特别明显。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程特征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 如“启发式”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

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也就是“学会不如会学”。那么由此可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本课中,我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三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展示自我,巩固新知;

(四)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奥运会在美丽的雅典隆重的举行,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英雄们的形象,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呢?他是参与什么项目的?老师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个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吧!(刘翔 110米跨栏跑等)

2、介绍完毕,引入知识点,设疑。

原来每一位同学的心目中都有不同的英雄,接下来老师要检查一下,你是否是真的了解他?课前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介绍的都是奥运会的英雄,还有他们的照片,请同学们用foxmail收取老师给你们发的这封邮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1、收取信件,发现问题。

学生在收取邮件后,发现只有老师写给学生的信,并没有小文章和照片。

2、质疑,探索新知。

任务一:谁收到了英雄的照片?他是谁?(时间5分钟)没有收到的同学尝试着找一找,小文章和照片都跑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及合作精神。

任务二:把你知道的奥运英雄的资料及图片发给班级所有的同学!

1、设疑

设置问题:暂时我们不知道其他同学的联系信息,如果我们把联系人的信息建立起来,岂不是很方便,在foxmail中如何建立联系人的信息?

2、探索新知

尝试性操作。

(三)展示自我,巩固新知;

1、一位同学演示收取附件的方法,并介绍添加附件的方式。

2、一学生演示使用地址簿。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又共同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四)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己认为快捷。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必须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在做练习时,我要求后进生尽量熟练掌握一种操作方法。中等生除熟练掌握一种操作方法外,还要会用其它方法完成操作。优等生要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方法。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有所进步。

《电子邮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教材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四节的内容。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获得信息最快的手段,网上交流与信息的传递成为网络内容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对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社会就有同于笔和纸。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次介绍了电子信箱的申请及邮件的收发。以前的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编排,我采用讲授法。但讲完后,总觉得学生有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毫无兴趣;二是对于概念性的内容太过抽象不易理解;三是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填鸭式的讲授,想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要求增加。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处理:

1.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我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用什么工具,这些工具与E-mail相比有什么区别,E-mail有什么优点,使学生一开课就精神饱满.2.在知识点讲授时,首先结合学生申请邮箱,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应用的知识技能.3.本节课将知识点分解成三个任务,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老师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电子邮件(附件的添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自信心。4.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参与研究意识,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信心。

二、说学情 1.能力基础:

初中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2.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部分学生的家庭已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已经熟悉了网上交流,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3.情感基础:学生对网络学习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比较,引导学生完成,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设疑、类比、总结、练习”完成任务,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主要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明了:明确了解教学目标,掌握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对网络生活有个感性的认知。

2.探究:该部分内容学生较好理解,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也相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感受本节知识点。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3.应用:通过课堂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实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说教程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提问和比较,说出优点与不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所以我列举了部分网址,做了适当的提示避免了学生在无限的网络世界里漫无边际的游走,学生很明确地进行任务完成,并能够顺利掌握,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3.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可以通过对

1、教材的阅读,2、同学之间的帮助,3、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4.现场实践,进一步掌握

通过邮箱的申请,学生真正融入到网络海洋中,成为一个浪花。注册的成功让他们有了更大的成就感,尤其是看到自己表出来的邮件,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网络的无限魅力。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

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六、说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是一味的“讲知识”,而是利用启发式的原则,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去研究、探索,注重了知识的及时巩固,也侧重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学生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网页动态效果》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参与本次信息技术教育研讨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教学内容分析】 『说教材』

这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第一章网页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简单制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给网页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等动态效果,使网页变得有声有色。从而完成对三峡网页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说学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制作网页也成为一个附带的产物流行起来。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上网、WORD和POWERPOINT软件,还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手能较强。初三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添加动态效果的方法。『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

【教法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根据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课前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模式三的网络教室)『软件准备』:电脑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FrontPage2003、PowerPoint2003、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PPT。

『素材准备』:

1、准备两张不同效果的新房图片;

2、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效果却不同的网页;

3、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库。(为了提高效率,需在课前将素材发送至每台计算机中。)【教学时间】

本节教材安排内容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将学习前三个知识点:制作动态效果(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背景音乐,第四个知识点插入视频以及动态网页的概念,内容较多,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下节课详细介绍。【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3分钟)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创设情景1:展示PPT1(两套不同效果的新房,A套刚修好还未进行任何装璜,而B套是已装璜得非常漂亮的新房)。

教师提问:你喜欢在哪套房间里生活呢?为什么?

然后创设情景2:出示PPT2(两张三峡网页内容及布局一样,但网页A为纯静态的网页,未进行任何动态效果的设置,而网页B是经过精细装饰的动态网页)。

教师提问:网页A是小明制作的,网页B是小刚制作的,哪张网页更漂亮?为什么?

最后教师引入课题: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而充满活力则是美最好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生活中寻找活力美,还可以从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找到真正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设置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板书课题:1.3 网页动态效果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宣布今天的小组学习竞赛正式开始,看哪些同学能为自己的小组增添活力。

二、任务驱动,掌握新知

(24分钟)

(一)制作动态的三峡网页 出示PPT3:网页A。

导入第一个新知识点:小明制作的网页,所有的文档内容已经输入,但缺乏动感,效果不好,你们能帮他让网页(三峡艺苑)“动起来”吗?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教师打开网页A,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或Powerpoint中学习过“插入”菜单中对象的设置,过渡到网页的插入”WEB组件(C)”中“动态效果”的设置。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设置动态效果的好方法。

同时请学生注意FrontPage 2003插入菜单中哪些对象与Powerpoint中不同。(提醒学生掌握技巧:1在文本框中输入要滚动的文字,设置文字的方向、速度、表现方式等就可以实现滚动字幕的制作;2在交互式按钮属性中可以对按钮、字体、图像3个属性进行设置,其中按钮属性框可以设置按钮的类型以及按钮上的文字和链接对象;3字体、字号、颜色的恰当搭配,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学生亲自实践操作练习,完成任务一,灵活熟练地对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过程评价]:强调技巧的掌握,将网页动态设置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哪个更美,更具活力。

(二)插入FLASH动画

问题导入下一新知识点:我们刚才已经给网页“三峡艺苑”增添了活力,那么大家能否再给它的戴上一件“头饰”,让它看起来更漂亮些呢?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让学生打开子网页三峡风光,自主探究练习,尝试发现新知,深入感知综合实践,完成任务二。

[过程评价]:展示各小组优秀作品,并请小组代表介绍探究心得。比如:FLASH动画插入的方法、属性设置、以及各小组的新发现:动画插入后,并不能够直接看到动画的效果,必须切换到预览视图才能够看到。老师进行点评。

(三)插入背景音乐

第三个新知识衔接:刚才大家给网站“三峡艺苑”添加动态效果、插入了FLASH动画,已经够漂亮、拥有活力了,但大家能否给它再加上悦耳的音乐,让我们的网页“有声有色”呢?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打开主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探索新方法,实践操作,完成任务三,感受其“有声有色”的良好听觉效果。

[过程评价]: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展示。并由各小组介绍任务体会和新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友情提醒”部分的知识,然后对插入背景音乐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老师进行综合点评。

三、反馈练习,熟练掌握(15分钟)

三个知识点已学完,最后让学生综合反馈练习,进行小组综合才艺大比拼。教师提出要求:熟练掌握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属性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完成教学难点任务。

课堂作业:由老师提供部分生活片断或有关铜梁龙舞、火龙表演、龙乡放歌等图、文、声、动画等素材,结合P29《思考与练习》,为“我爱家乡”主题网站或“学生个人网站”添加动态效果、动画以及背景音乐等。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个别辅导,并对各小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展示其优秀的网页作品,鼓励同学在课外制作更精美的网页作品。

四、归纳总结,灵活运用

(3分钟)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通过插入菜单、设置“网页属性”等操作,让网页活力十足,增加了观赏性。还给网页添加背景音乐,使网页“有声有色”。同学们在制作网页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方法,通过装扮、修饰、美化网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美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精当板书,条理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还配上精当的板书,揭示教材精华,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思维,强化记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1.3 网页动态效果》

一、添加动态效果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二、插入FLASH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三、插入背景音乐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教学评价】

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的实施。在这节课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美,

下载《初中信息技术——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信息技术——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XX号考生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学好计算机最有效的......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版面的美化艺术》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版面的美化艺术》选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本课是在......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 首先非常感谢我们教研室的刘勇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今天能和全国的信息技术权威、各省、市的专家坐到一起,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下面我......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技术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 选自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两架飞机翱翔蓝天───图层......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西安交通......

    让花苞心态“动”起来(师德演讲稿)

    让花苞心态“动”起来 作为一名走上工作岗位还不到两年的青年教师,站在这里来谈论师德,可能会显得有些稚嫩。此刻的我忐忑不安,但我想要用我的真诚来尝试着、摸索着谈一谈我对......

    让语文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

    让语文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 。 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 汤宝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探索,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为教师创造性劳动提供了......

    互动式电子白板——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互动式电子白板—— 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内容提要: 互动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教学系统。它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电子白板操作系统组成,集传统的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