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阿城区杨树民主学校
王景学 几个标题之间整合 确立重点、难点
重
点
“一国两制”是推进的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成功实践.企盼心中的愿望,和平统一台湾以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统一。
难
点 是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和伟大的历史意义。中心子目
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成功实践 各子目见潜在联系
子目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心目,是中国统一建设的优良种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国策,同时还是“一国两制”是推进的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子目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播种种子生根发芽破土成长后结的果实,是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成功实践,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是进行时,即将开花结果。和平统一台湾以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统一是大果。
以什么具体方式体现联系 中国的领土包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如果包括,那应该怎样去管理和建设它。谁给指出明确建设的国策?这个基本国策是甚么?国策实施的如何?我们建设的国家有何特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设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是华夏民族的心愿,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是解决中国历史遗留问题,“一国两制”的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更好的建设中国,符合事实求是的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
1、认知: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情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今日祖国的强盛,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环境查找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主.合作.调空创新的理念,要充足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主动获得有关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相适应的观点。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努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运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即网络环境作为辅助手段组织实施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1.一、导入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象,仔细观看。(教师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录象)师:这段录象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生:香港回归(齐声)!师:那香港和澳门是怎么回到祖**亲的怀抱的呢?今天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何去何从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共同走进“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屏幕上给出课题,通过设疑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本课)
1.二、新授内容:
师: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经过,知道香港回归了,我们政府对回归后的香港采取的是什么政策呢? 生:“一国两制”(齐声)!师:很好!大家都知道是“一国两制”,为了加深理解,下面给大家一些时间,请同学们阅读书上70-71页第一个框题的内容,提出你的疑问并把你的问题打在屏幕上,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抓住这部分知识的精髓,开始!(学生快速阅读并提出问题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解答问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个推荐的问题并升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深学生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师:相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提问与回答以及老师给大家推荐的问题,同学们对“一国两制”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且从刚才的问题中我们知道“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哪个地方提出的呢?对,是台湾,但是它的第一个实践者却是香港,我们来看香港的回归。(教师给出“香港的回归”字样的屏幕)
师:这是香港地图,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网络查阅香港被英国侵占的经过。
(展示用flash制作的《香港地图》,每一个地方鼠标经过时闪动,学生查阅并讨论香港的屈辱史)
(讨论过后,学生利用手中的鼠标给大家讲解三个条约的签定分别割占了哪一部分,共同感受每个条约所带来的屈辱)师:至此,整个香港沦陷在英国的铁蹄之下,经过几届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在外漂泊百年之久的香港终于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回来了,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经过,当你再次欣赏时,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呢?(教师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录象)师: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请用一两句话来抒发你的感情。
师:大家想一想,香港为什么能够回到祖**亲的怀抱呢?进一步说香港为什么能够在今天回到祖**亲的怀抱呢?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认识到今天祖国的强盛)师:大家说的都非常的精彩,太棒了!能够把自己切身的感受同同学和老师一起分享,很好!鉴于同学们表现的这麽好,还要知道在外三百年的澳门也要回来了,澳门的回归是什么时间?请同学们记住这一时刻!师:从这些图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师:大家谈得都很振奋人心,情真义切,非常的好!那要是用一句话来概括香港和澳门的今天是……大家齐说!对,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不仅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繁荣稳定、兴旺发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文化上互惠互利,相互促进,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一条海峡并不能把我们的骨肉亲情割断!你想对台湾政府或是台湾同胞说些什么呢?在2008年里大陆四川地震,台湾同胞怎样表现的,说一说.国共两党对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做了那些努力.(学生深切的呼唤台湾同胞早日和大陆同胞团圆,关心政治,爱国主义情感达到高潮)
三、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都重温了哪些难忘的历史时刻呢? 师:让我们记住这些难忘的时刻,让我们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让我们翘首期盼海峡两岸的同胞早日真正成为一家人!最后,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
(教师播放《我们都是一家人》,学生心潮澎湃,在歌曲中结束本课)
第二篇: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行政区的不同,增强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
播放有关港澳回归的资料片,从感性上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表演短剧、记者采访、演唱歌曲等方式,印证、认同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港澳的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从实践上印证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识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简述港澳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概述“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一国两制”方针正确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这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学完了中国古代、近代史,因此,他们对香港、澳门、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等方面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特别是他们亲身经历了港澳回归,目睹了回归后港澳的繁荣与发展以及海峡两岸人民的骨肉亲情,很容易产生历史认同感,同时,更能深切地体会历史就在他们身边。
教材处理
调整了课文内容的顺序。第一目“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本课的难点,开课便解决难点,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可先让学生介绍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沿革情况,用史实说明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再引出“一国两制”内容。接下来,介绍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港澳回归的情况。最后,介绍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这样,学生便会顺理成章地得出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结论,从而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表演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教师提问:你知道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吗?能不能具体说一下?香港、澳门是什么时候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的?(出示政区图)
(设计思路:将地理学科的知识与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学科间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
导入新课
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起,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就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今天,让我们寻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祖国统一进程中的灿烂与辉煌。
(设计意图:创设语言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课前,按照选择的主题内容分成三组坐好。上课以后,给三分钟的时间,各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设计意图:按兴趣选择主题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回顾历史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历史史实来说明这一问题呢?哪一个小组先来?好,有请香港组同学。
生A:介绍香港的自然地理状况及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沿革情况。(明确春秋战国时期,香港就已成为楚国的领地)生B:结合生A的介绍,演示课件,展示图片:在香港地区发现的李郑屋古墓(汉代)。
师:那么,它是怎样被英国割占的呢?多媒体演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示意图,通过闪烁的方式呈现。展示各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图片。
生C:通过提问的方式:哪位同学说一下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分别通过哪三个不平等条约被英国强行割占和租界的?
生答:(略)
师:面对英国侵略者的贪得无厌,难道中国人民就听之任之吗?
生C:面对这些不平等的条约,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历届政府不予承认,中国人民也从未接受。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归还租界和租借地的要求,但未能实现。
师: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为什么遭到拒绝呢?
生答:(略)
师:有请澳门组的同学。
生A:介绍澳门的自然地理情况。(明确澳门是中国历史上固有的命名,从秦代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生B:介绍被葡萄牙侵占的历史。
师:请出台湾组同学。
生A:介绍台湾的自然地理情况。(知道在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中就记载了台湾先民“岛夷”的生活状况)
生B:介绍台湾的历史、文化发展情况,说明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
师: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我国恢复了在台湾的主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地位。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中国古代、近代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纵向看历史的能力和意识,增强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确定方针
师:好,我们知道了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的回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香港、澳门、台湾这三个地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祖国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如果你是国家的决策者,你打算采取什么政策来解决回归以后社会制度的问题呢?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题目,引申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
师: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同学们想了解什么?
生:自由发言。(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把握好时间)
(设计意图:这一目是本课的难点,采用破解法将其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问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通过自己设计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探究兴趣)
大屏幕出示教师预设习题: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谁、在何时、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2)“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3)你能完整地归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吗?
(4)如何理解“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的地位?
生: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弥补学生自由发言中遗漏的问题)
师:在这一方针的正确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港澳回归的有关情况。
三、解决问题
1.香港、澳门回归。
生A:介绍香港回归前中英谈判过程。展示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中英代表签字的图片。
师:播放香港回归画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当时的盛况。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想像能力)
生A:介绍澳门回归的情况。
澳门小组同学介绍闻一多并演唱《七子之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歌曲体会澳门同胞300年来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思想感情)
师:指导学生观看书中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你们知道这两个区旗的设计意图吗?”
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每课一得,加深对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了解)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疑问?
生:学生质疑、解答。
师:出示中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对香港、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引导分析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恢复行使主权,体现在哪些方面。生: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教师查缺补漏,帮助拓展深度)
师:早在香港回归时,就有一些外国记者来到香港,企图写一些北京干预香港或香港人心不稳的“大新闻”来,可时至今日,他们也没能在鸡蛋里找到骨头。那么,回归后,港澳各方面的情况如何呢?
香港组同学以记者采访的方式说明香港的繁荣稳定。
(设计意图:以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演及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组员的参与面,面向全体,特别关注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给他们展示自我、树立自信的机会)
澳门组同学以绘画的方式展现澳门的宏伟蓝图。
(设计意图:学会用多种方式学习历史)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师:香港、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只剩下台湾问题没有解决。有什么疑难问题可请教台湾小组的“博士”们。
生:提出问题,台湾小组成员解答。如有不同观点,教师参与争辩。
师:适时点播,查缺补漏,预设习题。
(1)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吗?为什么?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目前海峡两岸交往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4)举例说明海峡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史实。(经济与文化两方面)
台湾小组同学表演《寻亲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竞争意识。冠以“博士”头衔,增强自信。在争辩中体会学习历史的兴趣。表演短剧,提高表演能力,同时获得情感体验)
师:出示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与对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找出二者的异同点。(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引发深入思考,增强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二者的不同,更进一步理解台湾问题属于我国的内政问题,干涉台湾问题,就干涉了我国内政,而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必然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
师:正如某些海外华人学者所说,两岸经济“相融,则荣;相离,则弱;相背,则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吗?
生: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师:正如邓小平曾经说过的,“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畅所欲言,可从知识的角度,亦可从情感的角度。
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各小组选择本组喜欢的小动物,点击其中的一个,会出现问题,作为本组的必答题(智力闯关),下一个环节是抢答题(智力陷阱:答错要倒扣分),最后一个环节(挑战极限:各小组选派代表参战)。(见附录)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教学中僵化的反馈模式,采取综艺节目中带有挑战意味的游戏方式,容易消除学生消极被动的心理,提高竞争、合作意识,集中学生的精力,在新奇与刺激中完成反馈)
教学评价
师:按照惯例,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对其他两组的表现进行评价,综合刚才各组所得分数,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表现小组。
生:完成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师: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可最佳小组只能评选一个,那就是„„小组。其他两个小组同学不要气馁,希望你们在下一节课有出色的表现。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促进等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布置作业(二者任选其一)
1.史海撷珠:列举从1842年到1997年与香港有关的重大事件,绘制大事年表。
2.谈古论今: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给台湾当局写一封信,劝谏台湾当局顺应民意,使台湾和平回到祖国的怀抱。
(设计意图:任选其一体现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史海撷珠”,培养学生绘制表格的能力。通过“谈古论今”,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在欣赏歌曲《盼回归》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因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最后完成,《盼回归》这首歌就是结合台湾问题创作的,让情感教育自始至终渗透全课)附录
智力闯关
A组: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首先是针对问题提出来的。
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的前提下,我国的主体部分坚持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制度。
B组:
1.“一国两制”首先被应用于解决问题。
2.台湾回归祖国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
C组:
1.年月日,香港回归祖国。年月日,澳门回归祖国。
2.解决港澳问题的依据是。
智力陷阱
小心是非(快速抢答)
1.1982年,中英双方达成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以解决香港问题。
2.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包括实行“一国两制”和放弃使用武力方式完成统一这两项内容。
3.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简而言之是指一个国家,两种法律。
斗智斗勇(快速猜想)
1.它是我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
2.回归后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
3.在它的区旗上,你可以看到: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图案。
4.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挑战极限
史料分析
材料一: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
材料二: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说:“中国总有统一的一天,因为凡是爱国、爱自由的人都往这条路上前进。”
阅读材料并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什么指导思想?
2.材料二中陈香梅的话说明了什么?
第三篇: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能够列举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能够说出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2、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含义、地位
2、通过播放港澳回归的史实和反映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视频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港澳顺利回归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表现
2、通过港澳回归后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生认识“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领悟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说明它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教学难点
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教学准备
准备余光中的配乐诗朗诵《乡愁》fash课件,搜集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 澳门》这首歌曲,创设教学情境,同时多媒体出示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七子之歌·澳门》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部分别为《香港》 《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诗人以拟人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着他们被迫离开母亲,受尽异族的欺凌。
师:这首歌在向我们传递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谈。渴望祖国统一
教师点拨:闻一多先生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基本实现,威海卫等早已收回,香港、澳门也已经顺利回归,但还有一处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迟迟未能收回,那就是台湾 不过统一历来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统一台湾是迟早的事,从而导入课题:《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火眼金睛〉
师:考察一下同学们辨别历史问题的能力: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性质一样吗? 生:学生谈,不一样,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属于我国的内政问题
有的学生还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香港、澳门、台湾就如一个母亲的三个孩子,香港、澳门过去被强盗抢去了,暂时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但他们时刻不忘回到母亲的身边;澳门是在和母亲闹矛盾,吵着要分家,要另立门户
(真的没想到学生会理解的这么透彻!看来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只要肯让学生说,一定会有收获,甚至是惊喜!)〈历史再现〉
师:那港、澳、台问题是如何形成的?你能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多媒体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生:香港被英国抢占的。鸦片战争中国失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898年瓜分狂潮的时候,英国又抢租“新界”
澳门是1553年被葡萄牙占领的
对于台湾问题,北师版的教材古代史上设计的不多,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对于台湾我们曾经两次失而复得,想想看?
生: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通过1895年的《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
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忆了古代与台湾的交往,从而让学生明白了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 师:既然抗日战争台湾已经收回,那为什么又会出现海峡两岸的隔绝呢?
生: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败逃台湾占据台湾,抗美援朝时美国又派第七舰队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大国阻挠 〈博古通今〉
师: 过去我们为何会失去香港、澳门?今天为何又能够顺利收回? 生:过去因为我们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装备落后
今天因为我们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领导人的决心等。引用邓小平的一段话: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1997年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学生讨论之后,综合归纳得出。并引出“一国两制”这一基本方针)过渡语:香港收回后,有媒体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自然过渡到“一国两制”这一问题上。〈读有所获〉
大屏幕出示教师预设问题,学生阅读课本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谁、在何时、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2)“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3)你能完整地归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吗?(4)如何理解“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的地位? 生:小组合作交流。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指出: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利于祖国统一,既保证了国家主题保持社会主义,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与现实,有利于港澳的平稳过渡。师: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它和经济特区有何异同?
生: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保持不变,台湾还可保留军队。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同属于中国,特别行政区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只是实行特殊的经济优惠政策
师:有人担心实行“一国两制”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你怎么看?
生:不会。只是港、澳、台这三处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我国主题部分仍坚持社会主义 过渡语:“一国两制”首先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 〈百年沧桑庆回归〉
多媒体播放香港、澳门回归交接仪式录像
通过港澳回归的史实和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让学生感受新中国的强大,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学史明智〉
师: 面对近代的“失”与今天的“归”,你想说些什么?
生: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外交上争取主动权。我们就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教师点拨过渡:一国两制在港澳问题的成功运用,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众望所归 盼统一〉
下面我们听一首关于台湾问题的诗朗诵,放松一下,请同学们用心体会诗中的情感 师:播放flash余光中的配乐诗朗诵《乡愁》 生: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来说明两岸人民盼统一的热切,创设浓浓的盼回归的教学氛围)师:遗憾的是于老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至今未了
但可喜的是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请你举例证明交往密切 生:学生举例。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大陆送给台湾大熊猫等
师:教师出示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让学生明确当今海峡两岸发展形势。认识到“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孙中山)
生:学生看书明确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目前交往的原、任务
师:出示江泽民就台湾问题提出的“八项主张”和胡锦涛的“四点建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政府对台湾的立场原则 师:出示“材料分析”
“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
2005年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跨越海峡握手”,成为国人最热门的话题。热情的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 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了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请你感悟小诗蕴意,评说社会热点—— 感悟①:“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这沉甸甸的发问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 感悟②:“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你说明理由
感悟③:通向“和平双赢”的路上,还有许多的曲折和障碍,怎样才能真正解决台湾问题?生:思考回答 师:我们只要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决反对“台独”,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相信解决台湾问题指日可待!小结:
我们中国人向来讲究一个“和”字,“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和则双赢”(请学生用国共两党关系说明)
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祖国统一大业定能实现!在我们都是《中国人》的歌声中结束课堂。课后反思:
]、节历史课主要是关于祖国统一的有关历史情节,因此把学习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后的反映情况来看达到了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目的。
2、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教材把握比较到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通过历史再现、博古通今、学史明智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效果较好。《乡愁》的朗读非常有感染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两岸同胞盼团圆的内心情感。对台独问题进行批驳,引导学生得出“和则两利”的结论。注重设问情境的创设,注意从学生难理解的问题设问,注意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
3、史论结合的意图明确,引导学生思维是必要的,但基本史实的教学也是不能忽视的,历史学习一般是从史实开始,然后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再从中得到教训或启示。对于基本史实的教学不是很到位
第四篇:《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和台湾问题三个部分,这些都有较强的时代感,也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问题采取“一国两制”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台湾问题更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台湾,有来自岛内和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以及这一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要学生明白“一国两制”构想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上进行了成功实践。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政府注重发展海峡两岸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打破了几十年的隔绝状态,有力的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三通”,“汪辜会谈”,连宋大陆行等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坚决阻止任何企图制造祖国分裂的图谋,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的史实;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通过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港澳台与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加深祖国统一是绿色必然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2、难点:①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②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师生共创情境,营造氛围,引入新课
[情境营造]:课前3分钟时,展示香港、澳门、台湾风光图片,可配轻柔的背景音乐。
[课件展示]: 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作品《七子之歌 》
[课堂设问] 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回答:诗人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过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某些原因人为地造成了现在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台湾问题”。建国五十多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历史的使命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时,我们要怎样才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呢?怎样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新课讲解
课件展示:遥远的海岸,北归的候鸟,于右任的《望大陆》,意在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课堂设问]:为完成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什么方针呢?
回答:“一国两制”。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指导阅读70—71页小字内容
[课堂设问]: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回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活动探究一]:
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理论形成的过程如何?这一理论又是怎样得到实践的? 教学步骤一:
组织学生看书,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一个国家”是指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大前提,两种制度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不变。
二.香港回归祖国澳门
[活动探究二]:
香港问题是怎样来的?其领土是怎样被割让与租借的?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香港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用动画的形式简单演示香港岛、九龙司、新界被割让与租借的过程。)
教学步骤一:
学生观看幻灯片,根据画面内容归纳“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步骤。
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香港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另外,香港的成功回归,为澳门回归、台湾统一提供了借鉴意义。
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欣赏澳门的象征标志《大三巴牌坊》以及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
教师可做简要的旁白,向学生介绍澳门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成功实践。教学步骤四:
[课件展示]: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总结补充)
(教师总结: 共有四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联合声明》提供解决的法律依据。)教学步骤五:
[课堂设问]:香港、澳门回归有何伟大的意义?
提示:A:洗雪了百年耻辱。B: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C: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教师过渡]: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但是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情境营造]:中国地图,在香港、澳门的大致方位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指出现阶段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先播放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引导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活动探究三]: 为争取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在党、政府和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如何?台湾问题的前景如何?现阶段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一: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分析,教师列表总结。
[教师过渡]:虽然台湾当局仍在很多地方设置障碍,但是两岸同胞冲破层层阻碍,交往越来越密切。
(设计意图;这些内容虽然也属于重点,但是书本上介绍详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在看书过程中逐渐培养高度概括史实的能力。)教学步骤二:
[课件展示]:展示当代时事政治材料三段,加强学生联系教材和台湾当今实际讨论: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政府的观点?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提示:A、国际反华势力
B、“台独”势力(认识“台独”的实质及危害)
[情景设置]:展示图片——飞机,大炮,海军陆战队,潜艇等,面对嚣张的台独势力,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
介绍党和国家关于台湾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多媒体显示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片段,江泽民的谈话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对台湾问题的现状作了科学的分析并且明确表达了主张,既不给“台独分子”任何希望,又表达了我们热切盼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我们坚信,既然我们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解决台湾问题,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下,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有无差别? 教师总结:差别就在是否可以驻军。港澳地区的“驻军”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外国军队必须撤离。而台湾地区的的“驻军”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所以在保证对大陆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台湾可以驻军。(接着,教师可以就此话题点出下一个教学子目,虽然一国两制是首先针对台湾提出,对台湾也有很多优惠,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构想还是首先在港澳地区实践。)
3.巩固小结(略)
板书设计
一统一之源 1 香港问题
2.澳门问题
3.台湾问题 二。统一之策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三。统一之路 1.香港回归 2.澳门回归 四。统一之盼 海峡两岸的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海峡两岸交往的原则 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
第五篇: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教学设计 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行政区的不同,增强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播放有关港澳回归的资料片,从感性上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通过采访、演唱歌曲等方式,印证、认同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港澳的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从实践上印证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识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简述港澳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概述“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对矛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也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请同学们回忆古代史上我们先后学习了哪几次统一?那么今天我们的祖国有没有实现完全统一呢?
(设计意图:创设语言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课前,按照选择的主题内容分成三组坐好。上课以后,给三分钟的时间,各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设计意图:按兴趣选择主题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历史回顾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历史史实来说明这一问题呢?哪一个小组先来?好,有请香港组同学。
生:介绍香港的自然地理状况及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沿革情况。(明确春秋战国时期,香港就已成为楚国的领地)
师:那么,它是怎样被英国割占的呢?多媒体演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示意图,通过闪烁的方式呈现。展示各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图片。
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哪位同学说一下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分别通过哪三个不平等条约被英国强行割占和租界的? 生答:(略)
师:面对英国侵略者的贪得无厌,难道中国人民就听之任之吗?
生:面对这些不平等的条约,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历届政府不予承认,中国人民也从未接受。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归还租界和租借地的要求,但未能实现。
师: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为什么遭到拒绝呢? 生答:(略)师:有请澳门组的同学。生:介绍被葡萄牙侵占的历史。师:请出台湾组同学。生:介绍台湾问题由来。
师:日本投降后,我国恢复了在台湾的主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地位。那么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问题,其他国家不得干干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中国古代、近代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纵向看历史的能力和意识,增强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确定方针
师:好,我们知道了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的回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香港、澳门、台湾这三个地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祖国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假如你是中国的领导者,你会采取哪种方式解决?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题目,引申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师: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同学们想了解什么?
生:自由发言。(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把握好时间)
(设计意图:这一目是本课的难点,采用破解法将其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问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通过自己设计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探究兴趣)大屏幕出示教师预设习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谁?其目的? 2.“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哪个地方提出来?
3.“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指的是什么? 5.“一国两制”构想实践成功体现在哪? 生: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弥补学生自由发言中遗漏的问题)
师:在这一方针的正确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港澳回归的有关情况。
三、解决问题 1.港澳回归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每课一得,加深对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了解)师:播放香港回归画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当时的盛况。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想像能力)师:介绍澳门回归的情况同香港方式。
师:指导学生观看书中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你们知道这两个区旗的设计意图吗?” 生:(回答略)
师:出示中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对香港、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引导分析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恢复行使主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教师查缺补漏,帮助拓展深度)议一议: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地收回香港和澳门?
(设计意图: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演及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组员的参与面)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师:香港、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只剩下台湾问题没有解决。有什么疑难问题可请教台湾小组的“博士”们。生:提出问题,台湾小组成员解答。如有不同观点,教师参与争辩。师:适时点播,查缺补漏,预设习题。
(1)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吗?为什么?(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目前海峡两岸交往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有什么作用?(4)举例说明海峡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史实。(经济与文化两方面)(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竞争意识。冠以“博士”头衔,增强自信。在争辩中体会学习历史的兴趣)
师:出示一系列图片并讲解:在历史上海峡两岸关系密切;而今天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的人员交往以及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正初步形成。这种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坚信统一必将实现!因为这是人心所向,谁如果违背人民的遗愿,人民必将其抛弃!因为这是历史趋势,谁如果要阻挡历史的前进,历史的车轮将会把他碾碎!(设计意图:引发深入思考,增强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二者的不同,更进一步理解台湾问题属于我国的内政问题,干涉台湾问题,就干涉了我国内政,而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必然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
师:正如某些海外华人学者所说,两岸经济“相融,则荣;相离,则弱;相背,则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祖国的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不仅仅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蒸蒸日上,更因为我们相信台湾人民流的依然是炎黄子孙的血,依然有一颗赤红的中国心!让我们一起高歌《我的中国心》!(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四、课堂小结:利用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教学中僵化的反馈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