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中建美丽中国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城市化让我们生活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美好,然而当下社会面临诸多发展带来的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居民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这不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
作为全球最知名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如何减少约占全社会总能耗三分之一的建筑能耗打造绿色建筑的确是个命题。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重复使用将会是我们整个产业必须面对的考验。比如中建美国公司,施工开挖的土方,运出现场烧制成砖块,再使用在该工程上,这对中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是一条启示。再比如说,中国建筑施工现场临建设施,施工用的模板等,可以建立租赁配送中心,重复使用,提高效益,节能绿色。
其实,中国建筑一直致力于绿色建筑的探索,许多方面走在了前列。绿色的钢构、商砼等专业化道路,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研究。在国家标准规范滞后的状态下,我们所投资的项目,逐步都要求做到绿色节能,我们会一如既往,为生态文明做贡献。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中国建筑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拥有完整建筑产品产业链,在以科技支撑生态文明、以设计保证绿色环保的社会运行系统内必然扮演重要角色。建设最适宜人类空间环境
目前,人类40%的能源都用在建筑领域。生态绿色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建筑和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
十八大中城镇化的再次提出,更是将建筑生态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镇化的发展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发展方式,这就要求建筑业切实转变资源消耗多、劳动强度大的状况,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城市、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要求传统建造方式升级为产业化、工业化生产模式,要求提升全行业的信息化和其它先进技术的应用水平,要求竞争实力从成本为主体转变为技术和文化为核心。中国建筑作为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把研究、推广、实施、发展绿色建筑为主要工作目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环境少索取,对生态少影响,建设最适宜人类空间环境。这是中国建筑的态度,也是中国建筑的使命。打造完整准确的绿色建筑理念
在“生态是资源、生态是优势、生态是市场、生态是品牌、生态是形象”等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研究生态文化,并用一种创新的生态理念和思想去指导具体的建筑实践,不但能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规范限制人类的生态道德和主体行为,而且对提升中国建筑绿色建筑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据了解,中国建筑推进建筑生态化的战略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到绿色社区、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城市,最终达到建筑与人、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以绿色为基调的新型城镇化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实现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其主要措施包括引进、创新关键技术,规范企业标准,做好行业示范。
未来中国建筑将加强情报、信息采集、整理工作,实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世界先进技术进展,搭建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材、生态建造技术信息库。积极开展创新型研究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进行生态化设计研究、生态建筑材料开发、生态建造技术研究。培育一批与节能、节水、节材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一些关键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我国建设行业关联产业出口产品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高技术优势的转型。建立中建系统内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此在设计、建设、后期维护等环节中有效地减少对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规范一个完整、准确的绿色建筑概念,防止建筑的滥绿色化。建立先进的试验平台,在世界范围内综合测评、筛选新产品、新技术,为建筑全寿命周期当中涉及的产品、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以生态的名义构筑城市的情感
城镇化战略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通过规划和设计手段建设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生态城市。
目前来看,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规划及建筑设计问题,例如区域用地性质单
一、市政水系统管线规划落后、建筑太多无雨水收集系统、新能源利用未普及、建筑绿化未普及,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建筑设计院做了多种尝试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按照“就近原则”实现各区域内用地性质的多样性,例如,在进行社区规划时,可适当增加办公用地,以减少由于上班交通产生的能源消耗及尾气排放。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注意整体布局,在建筑基地的选址时就考虑日照、遮阳、基地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同时注意单体设计策略,例如建筑体型,保温、隔热、自然通风、绿色照明、中水、雨水利用、绿化。
粗放式的发展之路必将被绿色生态城市模式所替代,不过城市的发展无须一味地追求高端,当城市味十足的时候,我们往往渴望那些记忆中更原始的部分。众所周知,城镇化不是要把乡村变为城市,就地城镇化才是主流方向。对于本身就居住在乡镇中的人来讲,生活得更卫生舒适,房屋建造得更高效更省钱则是他们的切身愿望。对于设计和施工都上巨大的挑战,我们这一行之所以重要,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它是一个链接体。或者说,足够优秀的设计与施工是一个链接体它承载历史和未来,沟通物质和精神,链接自然和社会。施工生产严把绿色生态关
各项目根据具体实际建立《施工节约能源制度》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绿色建筑理念
中国近年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历史数据及各国历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上看,中国在未来20年内的加速发展将拉动约40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因此,抓住这20年的黄金发展期,积极投身于绿色生态建设,大力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确立中央特大型骨干企业和全球建筑业龙头的地位,提升中国建筑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
第二篇: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
绿色建筑
1.1 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 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因为在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
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184.html)
生态环境
2.1 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 《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2.2 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3.1 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 绿色建筑的误区
3.2.1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高成本。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3.2.2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内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念。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
3.2.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来源:博硕教育
绿色建筑发展思考 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必要性
绿色建筑以美国的奥杜邦协会总部为代表,它是纽约曼哈顿最节能的建筑物,被认为是建筑环保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何谓绿色生态建筑。目前,国内认为它必须是一种节约型建筑。它将作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体现在健康、节水、节地、节能、制污、循环利用等方面。
1.1 健康
人们对于“健康建筑”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出现了“建筑综合症”,其产生的原因有:
(1)建筑材料。尤其是现代名目繁多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室内用具的存在,使新装修的房屋室内含有大量的甲醛、氡气、石棉、氧化物及CO2、CO等等,影响人体的健康。
(2)厨房及其它污染。燃料在灶具中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油烟,主要成分为焦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焦油中的3.4-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易引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
1.2 水资源
全球淡水资源短缺。我国北方城市的资源性缺水,南方一些城市的水质性缺水已经到了对经济和社会亮红灯的程度。城乡居民用水是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环节,这既包含了水量问题,也包括水质问题,住宅小区水系统问题:
(1)在小区中要建立水的大循环概念,自来水、雨水、地下水、污水等,均要统一列入考虑范围,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2)由于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同样严重,应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强制性措施。如实行分段,梯级提高水价,对耗水量大的设备、器具要强制淘汰并强制推行节水设施等。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管道直接饮用水已经进入小区,形成了第二水厂,它达到了提供优质直接饮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双重目的。
(4)小区应建立水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统,缺水地区应设立小区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
1.3 节地
众所周知,“人多地少”是中国国情,因此节约土地是国家一再强调的政策。近几年来,我国因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减少50万hm2耕地,由建国50年人均耕地面积0.2hm2多减少到0.1hm2,故有关节约土地的方针十分重要。
(1)积极推进墙体材料的改革,要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鼓励采用绿色建材。采用各种板材,空心砖砌块等来减少墙体厚度,并对墙体进行合理设计,以先进的建筑结构来增加使用面积,节约用地。
(2)旧城区改造要有新模式,以便节地,严格控制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是一项长期的措施。1.4 节能
我国是一个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的国家,又存在着能源利用低,浪费严重等问题。
(1)我国一些工业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4倍,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为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韩国的4.5倍。
(2)能源结构不合理,煤占70%,由于清洁煤技术尚未普及,空气污染严重。
(3)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的25%,住宅每平方米能耗为相同气候能耗国家的3倍。
(4)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的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1.5 治污
要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工作,达到利废、节约、环保的目的。 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标准和政策
事实说明:要实现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处于试点、发展阶段。如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施绿色建筑、是影响今后中国建筑产业发展方向的关键。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基础差,理论研究不足,工程实践少。建设部虽已先后颁布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标准,初步形成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但工业建筑节能标准尚未出台,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刚刚颁布。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规体系,还没建立。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导则尚处于研究阶段。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国外的形式。需要尽快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政策。
加强全程监管,强制执行四节和环保标准;加强技术研究和材料开发,及时、系统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和体系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创新、发展,对我们少走弯路,采取成本最低的办法来加快绿色建筑进程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合理利用当地资源、能源与自然和谐相关的绿色建筑;对老建筑进行改造,普及绿色建筑。
中国建筑产业发展绿色建筑,是围绕着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而展开的,最受益的仍是广大民众,因此它离不开全民参与。通过我们的智慧、经验和努力,我国的建设事业一定会走上一条资源节约、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罗双凤.浅谈住宅设计中的生态环境[J].山西建筑,2008,(1):53-54.[2]祖其根,王世明.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对策[J].上海建材,2008,(3):22-24.绿绿色色建建筑筑策策略略::建建筑筑节节水水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发展“污水处理回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被明确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中水回用、雨水利用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建筑节水技术是在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采用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合理分配用水,利用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节约用水,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发展。本文就中水回用、雨水的利用及节水设备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节水 中水回用 雨水利用 节水器具
一、开源措施
(一)中水回用
所谓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采取开源与节流并举。资源的有限性迫使我们必须节约用水,即必须充分提高水利用效率,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科学,合理的利用一切可回收再利用的水资源。城市建筑中水资源化与回用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居民生活供水的紧张程度。事实上,大量城市污水混合排放,使相当一部分有回用收价值的中水白白浪费且又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因此,研究实施城市中水回用技术对于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意义十分重大。
1.国内外中水回用概况
国际上,美国、南非、印度、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早已开发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的工作。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 Canyon 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7%,并以每年4%~5%增。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 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印度孟买已建成7座处理能力为150~250m3/d的中水工程,用于补充空调冷却用水。英国需用淡水量以每年2。5%的比例增长,其给水量的1/ 3 不得不取自含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河流的河段。前联邦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时的地面水污染较为严重,所取河滩渗滤水和人工地下水都是地面水经过不同处理后,再经渗滤和回灌地下的。日本在1989年有844套中水设施,东京市就有日处理量约为200m3的中水系统建筑物60余座。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连、天津、青岛、太原、深圳、西安等城市,也相继开发了污水回用于工业和民用的试验研究,已修建了一些回用试点工程,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不少公共建筑建设了中水回用装置。北京市目前已建成首都机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几十项中水工程,总设计能力为3000m3/d。
截止到目前,昆明已建成中水处理站55座,分布在住宅小区、公交洗车场、市政绿化设施、烟草行业、大专院校等;18座在建项目,还有数十个建设项目已在进行工程技术方案论证,准备建设中水处理设施。昆明市建成的中水站除降低水使用费外,还能节约资源、减轻污染,在社会、环境、经济3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2.中水水源
中水的水源较广,但对建筑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空调排水、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和厕所排水等。
在进行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集流一种或多种排水作为中水水源,常见组合有以下几种情况:
1)空调系统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较轻,称为优质杂排水,在设计时应优先选择其作为中水水源;
2)冲厕以外的生活排水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称为杂排水;
3)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其污染程度最重,称为生活污水,由于其处理费用较高,且难处理,所以在设计时应尽量不采用其作为中水水源。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采用的水源几乎都是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
3.中水处理工艺 目前应用较多的中水处理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等。
处理工艺需根据原水水质的不同而采用某一工艺或某些工艺的组合,常见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有以下这些:
3.1 对于优质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1)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消毒→中水; 2)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混凝沉淀→消毒→出水;
3)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微滤→超滤→消毒→出水。3.2 对于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1)原水→筛滤→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微滤-过滤→消毒→出水;
2)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或生物转盘→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3.3 对于生活污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1)原水→筛滤→调节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2)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消毒→出水;
3)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出水。
4.中水供水方式
中水的供水方式等同于一般给水供水方式,它取决于中水给水管网所能提供的压力与用户使用时所需的压力。常规的建筑中水系统和小区中水系统,可根据供需关系的差异分为四种供水方式:
4.1 简单的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所具有的可靠水压大于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总水压时,可采用不另设泵和水箱中水供水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设备少、维护简单、投资少的优点。其水平干管可布置在首层地下、地沟内或地下室天花板下,也可布置在最高层的天花板下、吊顶内或技术层中。
4.2 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的水压大部分时间可满足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水压,只是在某一用水高峰时间不能保证室内供水时,可采用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压力较大时,可供水给楼内用户和水箱;当水压下降时,高层的用户可由水箱供给中水,该方式的水平干管一般为下行敷设。另外,该方式的近户管除设置必要的闸门外,一定要设置单向阀。该方法经济、简单,但增设水箱,加大了建筑物的荷载,增加了投资。
4.3 设置水泵和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
当中水供水管网大部分时间无法保证水压时,用水泵提水到屋顶水箱供水。当室外管网的管径较大,而水泵吸水管到室内中水引入管却较小,则水泵可直接从管网抽水,这时水泵扬程将会减小。
4.4分区供水的中水供水方式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为缓减管中配水压力过高,可将建筑竖向分区供水。低区由中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高区通过水泵和水箱加压供水。这样既可以节省能源,又能充分利用室外中水给水管网的水压。
5.中水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中水系统设计中基本要求有:室内排水管应采用污废水分流;进行中水水源和用水量之间平衡,并设置一定容积调节池以保证中水水质处理设备连续运行;中水设备及配水龙头应有专用标志,以防误用;中水处理设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并位于小区下风区,以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6.经济分析
污水处理作为中水原水,无疑增加了处理设施建设费、运行费和管道铺设费。但从长远来看,中水回用在经济方面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1)中水就近回用,缩短了运输距离,而且由于减少了城市供水和排水量,从而减轻了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的负荷,对总投资而言是经济的;
2)以污水再生作为水源,经济上低于开发其它水源。为了取得水源,一些城市不惜远距离调水,取水费高达0。10元/m3(上海市)。由于水源的污染,一些水厂不得不花费重金将取水口上移。北京从怀柔水库引水修建的供水规模为100万m3的水源九厂,工程投资为7亿元,张坊水库总投资为712亿元。每天处理1m3污水的投资大约为1200元~1500元,处理相当于1m3自来水的污水投资约为960元~1350元(按80%~90%计),那么城市每日供应1m3自来水,不包括供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其总投资约为2160元~2850元,而中水处理工程造价约为同等规模上、下水工程造价的35%~60%。
3)中水道的维护管理费低于上下水维护管理费,而随着上下水价格的提高,中水的成本逐步接近上、下水费。使用1m3的中水就相当于少用1m3的上水,同时少排放接近1m3的污水,这就相当于2m3的上下水的价格和维护费用,故利用中水是合算的。
4)可节约用水,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中水回用可节省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商住小区设置中水系统可节水70%,研究单位可节水40%,民用住宅区可节水30%,日本某些建筑物节水率达76%。深圳市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万m2的商住区,4万m2以上的办公建筑,日排水量250m3以上须设置中水设施。1992年符合此规定的有200项,可节水312万m3/ d。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如果中水回用工程运行管理得当,其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且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自来水价格势必会升高,而随着处理技术的发展,中水处理费用却会降低,这更增加了中水回用的经济可行性。
7.中水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1 健全完善给水、排水制度
中水回用是一项有效节水措施,各城市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中水系统建设的管理办法,更要为中水技术有计划、有重点地健康发展与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北京市在这方面起步的比较早,1987年就颁发了“北京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91年又批准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91,这对建筑中水设施的建设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广州等许多城市中水回用还没有纳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规划。由于污水集中回用是一项涉及城市规划、水利、环保、卫生、市政等众多部门的工作,如果没有设立有关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进行统一管理,很难理顺关系,严密监测。只有建立合理的规范性、鼓励性、保障性法律体系,才能保证中水回用健康有序的发展。
7.2 以水价为杠杆,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对于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生活用水的广大用户来说,确有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有必要珍惜,节约用水意识极为淡薄。对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使水的需求急速增长的形势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我国水价长期处于不合理的状况,政府、单位暗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节约用水往往只在口头,并没有落到实处。由于目前自来水价格不高,且没有什么定量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水技术的发展。我们应树立水是一种宝贵资源的观念,节约用水就是节省资源。我们要利用各种经济和行政管理措施的实行,不断的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公民节水意识是在城市建筑中配套实施中水处理的软环境,公民节水意识的增强可对其他具体节水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3 鼓励中水处理设备的开发和研制
中水设备大致分两类,一是处理水量大且采用生物处理工艺流程,其设备采用单体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一是处理水量较小且采用生化或物化处理工艺流程,一般多采用一体化的中水处理设备。在北京从已安装了中水系统的建筑中调查,利用率还不到40%。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再者是一些附属设备如:水泵、空压机、鼓风机易坏,毛发聚集器易堵又不易拆卸等质量问题造成。所以,加强中水处理设备技术的开发、研制,提高其工艺水平,加速产品产业化进程,对推动中水回用的推广应用将起到重要作用。
8.中水回用的意义
中水回用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它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排污量,减少环境污染;另中水回用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它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排污量,减少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它又能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对我国长远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并且,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后中等干旱年的缺水量将达318亿m3,到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500 亿m3,开发和应用投资省、见效快、运行成本低的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已经凸现为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合理的调整城市给水和中水的价格关系,中水回用技术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城市节水作出贡献。
(二)雨水利用
可利用水资源的日趋紧张,一方面社会总需求的超大量用水;另一方面水资源自身补给能力不断减小,使得水资源良性的生态循环遭到破坏。雨水以其处理成本低廉,处理方法简单等优点,而成为一种新的可利用水资源。
雨水利用系统在大众媒介的宣传下,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雨水利用系统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部分或全部关闭受到面源污染的水井或集水廊道,大大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及供水管网的投资。众所周知,雨水利用的主要目的是节水。节水是雨水利用的一部分,另外它还可以拥有轻污染且廉价的水,雨水的使用是比较便宜的。推广雨水利用系统还可以间接缓解自然水资源的压力,减少污水排放,保护环境。是既经济又环保的处理方案。
1.国内外雨水利用概况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生态小区都在利用雨水。凡是有雨水的地方都可开展雨水利用,不受规模、技术限制,投资少,对环境影响负作用小。但是受降雨时空分布影响,用水保证率较低,水质受雨水收集过程和手段影响较大。
1.1 国内外建筑小区雨水利用概况
目前,世界上许多的国家和地区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非常重视,将雨水资源视为其第二水源。特别是近20年来,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墨两哥、印度、土耳其、以色列、日本、泰国、苏丹、也门、澳大利亚、德国等40多个国家相继开展了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并召开过十届国际雨水利用大会。其中,德、日、澳、美等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发展较早的国家,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作为解决城市水源问题的战略措施,试验、推广、立法、实施。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市场上已大量存在收集、过滤、储存、渗透雨水的产品。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在雨水利用方面,德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在新建小区之前,无沦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占建筑物造价2%的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对于能主动收集使用雨水的住户,政府则每年给子1500欧元的“雨水利用补助”。而德国联邦交通部早在1973年就制订了《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设计指南》和新的《混凝土路面砖》,标准规定,“如果制造有面层的路面砖,面层混凝土必须与基层混凝土牢固黏结,并有10%以上的孔隙,使水能够渗入地下”。
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
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1980年日本建设省就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1988年成立“日本雨水贮留渗透技术协会”,1992年颁布“第二代城市雨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2005年日本在爱知世博会上广泛使用透水混凝土路面,向世人展现了其雨水资源利用的最新成果。
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1.2 国内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 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探索与研究。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郑州等城市开始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相继开展雨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和应用。
北京市通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上起步较早,发展较快。1998年北京市节水办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开始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立项研究,2000年北京明确提出建设市区雨水资源利用工程。同年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国埃森大学的雨水资源利用合作项目开始启动,现已建雨水资源利用工程等示范工程10多处。2003年4月起,北京开始实行《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明确“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和其他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设施)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与雨水利用工程结合。景观水池应设计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同时规定雨水利用工程应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其他城市,如上海2003年建成了具有雨水利用功能的生态住宅;2003年7月,天津建成了一座节水型水利科技大厦,并成功进行了“城区雨水利用”应用实验,大厦的雨水有望不再直接排入市政管线,而是作为第二水源用来绿化灌溉、冲厕、清洁路面或是涵养地下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曾针对郑州市水资源环境及雨水资源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2.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目前,国内外一些城市已将雨水利用和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建设等结合起来进行建设,已建成或正在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的具体做法和规模依据小区的具体特点而不同,一般包括屋顶花园、水景、渗透、中水回用等系统。此外有些小区还建造出了集太阳能、风能和雨水利用水景于一体的花园生态建筑。
2.1 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
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是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控制非点源污染和美化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作为雨水积蓄利用的预处理措施。为了确保屋顶花园不漏水和屋顶下水道通畅,可以考虑在屋顶花园的种植区和水体中增加一道防水和排水措施。屋顶材料中,关键是植物和上层土壤的选择,植物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还应与土壤类型、厚度相匹配。上层土壤应选择空隙率高、密度小、耐冲刷、可供植物生长的洁净天然或人工材料。屋顶花园系统可使屋面径流系数减少到0。3,有效地削减了雨水流失量,可同时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
2.2 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
小区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以瓦质屋面和水泥混凝土屋面为主,以金属、粘土和混凝土材料为最佳屋顶材料,不能采用含铅材料。屋面雨水水质的可生化性较差,处理不宜采用生化方法,宜采用物化方法,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由集雨区、输水系统、截污净化系统、储存系统以及配水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有时还设有渗透系统,并与贮水池溢流管相连,当集雨量较多或降雨频繁时,部分雨水可进行渗透。初期雨水由于含有较多的污染物应予以排放,排放量需根据小区当地的大气质量等因素,通过采样试验确定。
根据初期弃流后的屋面雨水水质的情况和试验结果,采用相关雨水处理流程,其出水水质可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要求。经初期弃流后的雨水通过贮水池收集,贮水池容积大小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绘出不同历时的雨量曲线来确定。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主要用于小区内家庭、公共场所等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刷、洗车等。
2.3 地面雨水截污渗透系统
地面雨水可与屋面雨水收集结合起来,如我国一家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咏梅山庄就采用了屋面—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系统。需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地表雨水在径流途中携带污染物,其在进人贮水池前应设置截污装置。
小区内道路雨水主要渗透补充地下水和排入管道。研究表明,绿地一般具有良好的入渗性。为了加大雨水渗透量,小区在规划时其绿地覆盖面积应大于建设用地的30%。此外,①应将小区内的公园、苗圃、草坪等绿地建设为良好的入渗场地,用于接纳道路上的雨水径流;②合理降低绿地高程,将小区内的绿地建造成下凹式绿地;③加大坎高,选种较耐淹的草种,使其蓄渗效果达到最好。为减少小区内的径流,可大量使用可渗透的铺装材料,将不透水地面改换成透水地面。譬如:在小区内人行道上铺设透水性方砖,步道自下设置回填砂土、砾料的渗沟、渗井采用透水性路面技术,在生态小区内修建透水性沥青路面或混凝土透水路面;沿着小区排水道修建渗透浅沟等。小区内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可进入小区内的雨水贮存池或人工湿地,亦可作为水井或继续下渗。在小区建设时,还可适当考虑建立小区雨水调蓄池。与传统的封闭排水方式相比,本系统通过渗透可增大地下水补充量,并可减少暴雨期间流量和暴雨流速,延长滞时,缓减排水系统压力,优化小区内的生态环境。
2.4 小区水景对雨水的利用
小区为满足人们回归水自然环境的要求,小桥流水、喷泉瀑布等都是小区水景的基本构成。小区水体不仅具有湿润、净化空气,改善小区气候等作用,还可作为雨水调蓄池用作生态小区的消防、绿化和浇灌等。这些都依赖于一个好的用水水质的支持,并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如果用水缺少流动和更换,则易发生水质恶化现象,影响水体的观赏功能。针对这一点,可以结合小区雨水利用,在小区敷设雨水管线,将雨水排入小区内的景观河、景观湖或洼地等。
在小区水景设计时,应根据小区的地形、地物和自然景观,选择适宜的景观。当小区的水景设计成贴近自然状态的衬草时,可在小区内的人行道上铺设渗透性铺地材料。雨水经由收集管流入衬草洼地,在洼地底部夯实土壤以满足适当的播种。洼地内可饲养鱼、昆虫等生物,用它们净水,也可适当地设置机械净水器械。
2.5 道路雨水利用技术
德国监测认为,机动车道的降水径流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质,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为此,德国沿机动车道均设有径流收集系统,城区所收集径流直接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高速公路所收集径流要进人沿路修建的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一般采用沉淀后经氧化沟处理,再渗入地下的方式。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必须处理好的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需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科学、技术等不同角度入手,探索不同条件下雨水利用的模式与效果。通过城市雨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不但使城市供水量增加,同时是开源节流,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和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水资源自立能力和安全保障程度的一项重要选择。
二、节流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供水水质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政策,倡导节约用水。这给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节水首先应在设计环节采取有效的节水技术措施,在技术上,要不断研制、开发节水的新技术、新设备、新途径,并大力推广现有节水产品;在管理上应加强供水系统管理;同时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人人参与节水,共同创建节水型社会,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涌现了大量的新型住宅形式—高级公寓、别墅、复式住宅等,虽然建筑面积、房间数目、卫生间、洗衣间等都相应增加了,用水器具也增设了如妇洗器、按摩浴缸和蒸汽沐浴房等新型给水配件,但是使用人数不一定增加了,同时使用率也不会成比例地增加,而且每人每次用水量随着光电式给水龙头等节水设备的广泛应用比原有规范规定的数值有所降低。所以应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人均用水定额、旧有洁具的额定流量的修改,新增洁具的额定流量的制定,以及流量计算公式的修订工作引起相应的重视,从而在设计依据上做到更加科学地节水和用水。
(二)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剩余水压,避免超压出流。
“剩余水压”过高的用水点将产生超压出流,住宅设计时应考虑各种配水器具的位置标高、家庭和整栋建筑内部管道的水头损失及保证安全供水等多种因素,合理限定各配水点水压。在设计给水系统中合理分区与配置减压装置是将水压控制在限值要求内、减少超压出流的技术保障。视水质和供水压力不同情况可采用减压孔板或用压力调节阀减压,可使耗水量降低 15%-40%,或安装节流塞、节水阀芯等均能起到较好的减压节流作用。
(三)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
配水装置和卫生设备是水的最终使用单元,其节水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节水工作的成效。因此,设计人员应优先选用节水器具和设备。
1.节水器具和设备的应用一般从下列方面着眼 1)限定水量;
2)限定(水箱、水池)水位或水位适时传感、显示,如水位的自控装置、水位报警器;
3)防漏,如低位水箱的各类防漏阀;
4)限制水流量或减压,如各类限流、节流装置、减压阀; 5)限时,如各类延时自闭阀; 6)定时控制,如定时冲洗装置;
7)改进操作或提高操作控制的灵敏性,前者如冷热水混合龙头,后者如自动水龙头、电磁式淋浴节水装置;
8)提高用水效率;
9)适时调节供水水压和水量,如微机变频调速给水设备。2.节水器具与设备 2.1 节水型便器
家庭生活中,便器冲洗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30~40%,便器冲洗设备的节水是建筑节水的重点。除了利用中水做厕所冲洗之外,目前已开发研制出许多种类的节水设备。美国研制的免冲洗(干燥型)小便器,采用高液体存水弯衬垫,无臭味,不用水,免除了用水和污水处理的费用,是一种有效的节水设备。还有一种带感应自动冲水设备的小便器,比一般设备日节水13L。在瑞士及德国,公共卫生间的小便器几乎100%采用了这种设备。还有各种节水型大便器,如双冲洗水量坐便器,这种坐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为9L,小便冲洗为415L,节水效果显著。我国大、中城市住宅中严禁采用一次冲洗水量在9L以上的坐便器。此外,利用压缩空气或真空抽吸的气动大便器,每次仅需2 L的冲洗水量。2.2 节水型水龙头
水龙头是应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盥洗洗涤用水器具,目前开发研制的节水型水龙头有延时自动关闭水龙头,手压、脚踏、肘动式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节水水龙头等,这些节水型水龙头都有较好的节水效果。在日本各城市普遍推广节水阀(节水皮垫),曾在一些城市水道局的有关窗口负责赠送。水龙头若配此种阀芯,安装后一般可节水50%以上。
2.3 节水型洗衣机
洗衣机是家庭用水的另一大器具,今年欧盟公布的洗衣用水标准为:清洗lkg衣物的用水不得超过12L,而市场上绝大多数国产品牌的洗衣机用水量均大大超过了这一标准,以普通5kg洗衣机为例,大约需要150-175L水,一些所谓节水型洗衣机只不过是设置了少几个水位段,最低的水位段也在17L左右。青岛海尔公司是成功推出节水洗衣机的厂家,其生产的XQG50-QY800型洗衣机,每次洗衣只需60L水,达到了国际A级滚筒式洗衣机的用水量标准,其余的如超薄滚筒洗衣机XQG50-ALS968TX型及顶开式XQG50-B628TX型,也含有较高的节水技术,是适合家庭使用的节水型洗衣机。
2.4 节水型淋浴设施
在生活用水中,淋浴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20%-35%。淋浴时因调节水温和不需水擦拭身体的时间较长,若不及时调节水量会浪费很多水。因此,淋浴节水很重要。现在研制使用的节水型淋浴器包括带恒温装置的冷热水混合栓式淋浴器,按设定好的温度开启扳手,既可迅速调节温度,又可减少调水时间。带定量停止水栓的淋浴器,能自动预先调好需要的冷热水量,如用完已设定好的水量,即可自动停水,防止浪费冷水和热水。改革传统淋浴喷头是改革淋浴器的方向之一,现在已经使用的空气压水掺气式喷头可以节省一半水量。
2.5 管道节水
节水的前提是防止渗漏。漏损的最主要途径是管道,自来水管道漏损率一般都在10%左右。为了减少管道漏损,在管道铺设时要采用质量好的管材,并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另外,还应增强日常的管道检漏工作。瑞士乔治费谢尔公司研制开发的聚丁烯(PB)管在建筑上的全面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在材料上选用了化工产品中尖端产品—聚丁烯(PB),具有耐高温、无渗漏、低噪音、保障卫生的优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给水系统。连接方法有热熔、电熔和带0型的挤压式等,使其系统能够完美地连接在一起,而且极利于施工安装。这种管材已在西欧北美等国得以广泛使用,节水显著。
(四)海水冲厕
绿色建筑海水冲厕将是沿海地区节约用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缺水地区保障绿色建筑水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必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快速的发展。
(五)真空节水技术
为了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吸干净,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真空泵在排水管道内产生40~50kPa 的负压,将污水抽吸到收集容器内,再由污水泵将收集的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在各类建筑中采用真空技术,平均节水超过40 %。若在办公楼中使用,节水率可超过70 %。
(六)热水供应系统的节水节能
热水供应系统按热水供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局部热水供应系统。无论何种热水供应系统都存在严重的水量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即无效冷水)后才能正常使用。为了尽量减少这部分无效冷水的量,要对现有定时供应热水的无循环系统进行改造,增设回水管; 对新建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应根据建筑性质及建筑标准选用支管循环或干管循环。同一幢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选用不同的循环方式其无效冷水量是不相同的。就节水效果而言,支管循环方式最优,立管循环方式次之,无循环方式浪费水量最大,干管循环方式次之。而对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在设计住宅厨房和卫生间位置时除考虑建筑功能和建筑布局外,应尽量减少其热水管线的长度,并进行管道保温。除此之外,还应选择适宜的加热和贮热设备,在不同条件下满足用户对热水的水温、水量和水压要求,减少水量浪费。
(七)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H0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城市管网水压难以完全满足其供水要求。某些工程设计将市政管网进水直接引人贮水池中,白白损失掉了H0,尤其是当贮水池位于地下层时,反而把H0全部转化成负压,甚不经济合理。因此,在给水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H0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八)建筑工地废水利用
建筑施工时混凝土养护、浇砖可以在有坡度的地面上进行,多余的废水可以通过排水管流入沉淀池,化石灰时上面的清水可以直接通过排水管流入沉淀池,雨水可以通过有坡度的地面、排水管流入沉淀池。沉淀池的做法与雨水利用相同,最后一级沉淀池的水流入蓄水池,然后由水泵加压二次利用。
(九)消防系统设置
1.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置。
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从节能节流、节约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方便诸多角度考虑,宜把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置。因为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这样便于合理确定各给水系统竖向分区的压力值,避免造成水量和能量浪费。此外,在设计贮水池时,当两系统贮水量相差较大时应将两系统的贮水池分建,这样既可以延长消防贮水池的换水周期,减少水量浪费,又可以保证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要求。
2.消防贮水池宜单独设置或与游泳池、水景兼用
高层建筑中消防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往往相差甚远,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流量可能是生活给水系统设计流量的好多倍。由于消防贮水要求满足在火灾延续时段内消防的用水总量,因此,在消防水与生活贮水池合建的情况下,会由于消防贮水量远大于生活贮水量而致使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量早已耗尽而造成细菌、藻类繁殖,水质的劣化,使给水系统用户用水端发生二次污染。所以为保证水池中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应定期更换贮水池中的全部存水(包括消防贮水)。而当两系统贮水量相差较大时应将两系统的贮水池分建。最好使消防贮水池与游泳池、水景合用,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及循环使用。3.以区域集中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取代各建筑物中的单个消防加压贮水系统 对于高层建筑群或小区应尽可能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消防贮水量应按其中最大的一座高层建筑需水量来计算。这样,既可避免消防加压给各建筑设计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又可以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便于集中管理,同时可避免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而造成的浪费。
(十)节水习惯
除了以上节水措施外,美国USGBC于2005年10月份公布的LEED-NC-V2。2还特别提出节水标准。制定中考虑了用水者的习惯,因为通过改变用水习惯也可以达到更高的用水效率,并且改变用水习惯是不用付费的,从长远角度来看,又可以节约相当一部分水:
1.改变盥洗室用水习惯
盥洗室是75%的住宅内部饮用水消耗者,采用下面用水习惯可以较明显的起到节水作用:
1)不用马桶冲垃圾,使用废纸楼;
2)淋浴时,使用肥皂或者洗发水洗头时,关闭喷头;
3)不要把浴盆充满水,水位比浴盆边沿低几英尺或者注入半盆水; 4)刷牙或者剃须时,关闭水龙头。剃须时使用杯子或者洗脸盆。2.改变厨房和洗衣房用水习惯
1)达到全负荷时才使用洗碗机。选用时,最好选择有多种负荷的洗碗机; 2)如果手工洗碗时,使用水池的水洗,不直接使用流淌的自来水; 3)洗水果或者蔬菜时,使用水池的水洗,不直接使用流淌的自来水; 4)在冰箱中放一罐水,从而避免了使用流淌的水龙头来冷却冷料; 5)洗衣时,使用满负荷或者使用合适的水位。3.改变其他用水习惯
1)清洁车道、人行道和台阶,使用笤帚,而不是用水冲洗; 2)洗车时用水桶,或者在商业洗车点洗; 3)不给孩子买用水的玩具;
4)不采用装饰性水景,除非水是循环使用时。即使循环使用,也要向公众贴出标志表明,并且在干旱季节不使用。
总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不同的工作有着共同节水责任,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节水措施。每一种节水措施都能为保护水资源起到较好作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绢绢溪流汇成江河,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的水资源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参考文献:
[1] 付婉霞,刘剑琼,王玉明.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现状及防治对策[M].[2] 付婉霞,曾雪华.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3] 武桂芝等.海水冲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23).[4] 蒋兴林,钱坤,楚超.浅析美国绿色住宅建筑节水技术。四川环境,2006,(25).[5] 蔡莹,蔡鸣,张爱莉等.居住小区中水回用系统.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9):62 ~63.[6] 黄明祝,周琪,李咏梅.中水回用及展望。再生资源研究,2003,(5):19 ~21.[7] 汪慧贞,车武等.浅议雨水渗透,给水排水,2001,27(2):4一7.[8] 周军,李彦伟.推进城市雨水资源化积极创建节约型社会.
第三篇: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绿色建筑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绿色建筑论文1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的破坏,而当今对住房的大量需求亦对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环境的恶化、能源的竭泽,无不警示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建筑领域更是如此。绿色建筑的兴起和发展,给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曙光。绿色建筑利用生态原理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居住环境,使自然、居所和环境相协调,从而减少投资、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而事实说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
一、绿色建筑的概述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随着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的召开,推广绿色建筑、树立绿色理念、建立生态家园的话题引起人们热议。
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①绿色建筑主要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都仔细考虑了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同时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绿色建筑作为建设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快速的发展起来。(二)绿色建筑的提出
绿色建筑一词是由世界自然保护组织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世界自然环境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的,目的是呼吁全世界重视地球资源耗竭。此后,绿色建筑、可持续性建筑研究逐渐成为国际间关注的建筑议题。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居住环境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建筑必然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不可避免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例如土地资源的占用、能源资源的消耗、森林的砍伐;同时在建筑的过程中伴随着其它环境污染,例如噪声、粉尘、辐射等。绿色建筑正是在解决上述的这些环境问题,并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对居所内部和外部环境双重要求的情况下产生的。
绿色建筑又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就是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可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②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障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每年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存量,现有建筑面积达到440多亿平方米。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对绿色建筑认识不足
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广大消费者对绿色建筑认识不足,大多数人都未能理解绿色建筑的意义,从而影响人们对绿色建筑深层含义的理解及建造绿色建筑的主动性。
要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首先要转变全社会的观念。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
我国对能源的管理倾向于工业和交通的节能,而对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少之又少,以至于影响人们增加投资去接受绿色建筑的热情。实施合理的经济激励政策,可以更高效率地推广绿色建筑。
(三)政策法规不健全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许多政策法规不健全,而且没有针对绿色建筑的强制政策,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这使得绿色建筑市场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仅能靠政府鼓励、建筑商自律,这样势必影响到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因此,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四)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无论是对对居室内部环境的舒适性还是对外部环境的优美性都作出严格的要求,而对人们要求的满足,则需要技术的支持。但现在我国科技对建筑业的支持显然达不到要求,从而制约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
(一)加强绿色建筑宣传力度绿色建筑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提高绿色意识,树立绿色观念。
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要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建筑重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尽快接纳绿色建筑、追求绿色建筑。(二)建立绿色建筑的有效激励机制绿色建筑激励机制的缺失使得绿色建筑失去调控手段,所以要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确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绿色建筑的生产者首先追求的是本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这就不能兼顾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使建筑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即将外部成本和其带来的外部受益转变为生产者的内部成本和收益。③实现这种转变的措施有:1.补贴政策政府可以建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一方面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进行补贴,另一方面对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也进行补贴(这种补贴其实是对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进行间接的补贴)。通过这种补贴方式,不仅可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扩大生产范围;同时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市场需求,两相结合更有效地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2.税收政策
绿色建筑的税收政策是指政府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给予税收优惠,减免相关税费,同时对绿色建筑的消费者减免相关物业税;反之,则对非绿色建筑的生产者实行高标准、高强度的税收,对非绿色建筑的消费者提高相关物业税的征收比例。通过这种税收政策鼓励社会接受绿色建筑,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三)完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进行引导和支持,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绿色建筑法规建设,必须抓紧研究绿色建筑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税收、市场准入、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尽快提出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制定绿色建筑的认证、评估等体系,形成一套内容配套、体系完整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四)加大科技投入
我国建筑企业要在未来的国内外绿色建筑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自已的核心能力。但目前我国的建筑业总体上科技含量不高,信息化水平低,施工企业大多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管理水平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建筑企业要注重完善科技装备投人机制,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鼓励技术创新,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进程,提高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产品、软件以及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装备能力。
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应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地情况,并以适宜技术为主,因地制宜地推进各种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发展和有机集成。大力推广各类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绿化和提高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大量的成果,并且在实践中也已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系统地引进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①李华志,苗嘉勇.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改革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xx.②祖奇根,王世明.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对策.科技创业月刊.20xx.③周艳焱,张星.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基建优化.20xx.
绿色建筑论文2摘要:
目前,国民经济得以突飞猛进发展,广大基层民众普遍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尤其是关于居住,不仅应力求实现舒适,同时具备一定环境要求。通过大力推广绿色施工,居住环境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充分符合现阶段居住要求,同时环保生活得到保障。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如何实现绿色施工展开相应探讨,希望该施工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实践
0引言
现阶段,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取得长足进步,先进技术也逐渐得到普及与运用。然而,工程施工阶段,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加强绿色施工,一方面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有助于资源实现节约。工程质量方面,也能够得到科学有效保障。与此同时,材料加工等方面产生的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节约,运输方面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可见,只有注重加强绿色施工,建筑行业才能持续发展。
1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对于我国建筑行业,尽管现阶段实现了高速发展,同时极大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但长期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十分严重,施工技术实施各个环节,一旦难以实现科学有效控制,将非常不利于环境[1]。所谓绿色施工,通常指介于一定周期范围内,通过环保为目标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制定科学有效计划,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引入高科技方面先进技术和工艺,施工开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施工方法选择过程中,也应力求科学慎重,这样施工才能更加高效,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污染。
与此同时,资源得到有效节约,环境方面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广泛推广绿色施工,建筑施工企业角度考虑,也为自身增加竞争砝码。通过弘扬绿色施工,必须遵循一定原则,注重符合环保方面实际要求,保护地球上的资源利用能够更加合理、更加高效。实际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项目及社会之间,能够始终保持和谐。与此同时,人和大自然之间,同时也能保持更加和谐。
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运用
2.1节材措施
对于目前工程项目,为充分贯彻落实绿色施工原则,节约材料方面需要重视。研究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各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能源消耗较为严重,属于消耗主体。由此可见,应从科学有效措施方面着手,力求实现材料节约。
首先,建筑材料采购应充分落实到位,材料采购过程中,应从施工实际需求方面加强考虑,同时需要分析材料对施工进度产生的影响[2]。施工开展过程中,需按照实际情况,采购数量方面予以控制,适当对其进行增减。只有这样,材料才不会出现剩余。
其次,施工材料需要进行有效存储。对于建筑材料,为实现对其合理有效存储,温度方面需要加强控制,同时尽量避免湿度对其产生不良影响。一旦受到不良环境条件影响,施工材料容易产生发霉的问题,还会受潮。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将无法继续使用,浪费较为严重。
2.2节电措施
对于目前工程项目,节电措施同样较为关键。节电方面为充分贯彻落实,用电制度需要不断完善,有符合实际,得到不断完善,电能使用过程中,制度才能提供基础和保障作用,使电能使用更加合理。
其次,施工用电方面需加强管理,管理工作为充分落实,需合理确定负责人。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为实现科学用电,设备使用应力求合理,针对于使用过程中的老化现象,应对其严格控制。机械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履行自身职责,降低空载运行,节电措施也要落实到位。只有这样,绿色施工才能充分贯彻落实,凸显其应有效果。
2.3固体废弃物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为充分贯彻落实绿色施工,施工技术具体实际运用过程中,固体废弃物方面需要加强重视,对其予以科学有效处理。一旦难以实现固体废弃物控制,处理没有真正贯彻落实,环境破坏问题也会较为严重。首先,应注重加强土方处理[3]。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土方开挖。开挖如果顺利完成,外运方式需要避免。外运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占用空间的问题。与此同时,运输实际进行过程中,灰尘等现象容易产生,环境破坏问题就会随之出现。由此可见,回填方式较为提倡,尽量避免外运。
其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垃圾,回收利用较为合适。对于废弃物来说,需对其进行科学有效整理,尤其是可利用垃圾,需集中起来堆放处理,可以实现良好的再利用。比如说,道路施工开展过程中,路基需要进行加固,废弃物能够起到一定加固作用。
除此之外,对于混凝土块体等方面废弃物,能够起到基础垫层方面作用,可以对其予以使用。特别是金属废弃物,重点加强对其有效处理。金属能源十分珍贵,浪费现象需尽量避免,因此需进行集中,对其予以正确合理处理。只有这样,一方面经济成本得到控制,另一方面节约珍贵能源,同时有助于保护环境。
2.4扬尘技术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为充分保障实现良好施工建设,扬尘方面需要科学处理。各个环节施工中,扬尘等现象难以避免。基于此,扬尘处理就显得尤为关键。首先,外运土方是产生扬尘重要根源,浇水工作较为重要,浇水方式需合理。只有这样,运输等方面过程中,才能有效降低扬尘问题出现。其次,施工过程中需注重加强现场管理,场地清扫工作需充分落实,同时注重洒水工作。只有这样,场地才能充分保持清洁[4]。除此之外,对于施工场地,需提倡植被种植,这样才能减少施工现场灰尘。对于泥土或者砂石,覆盖工作要做好,这样才能降低灰尘飘散等不良现象,扬尘就会难以形成环境污染。
2.5节水技术
对于工程建筑施工,水资源需要合理运用。由此可见,只有注重节水技术合理运用,才能充分实现绿色施工。首先,施工地段可能蕴含一定地下水,提前需要对其进行勘测。施工用水选择方面,地下水比较合适。施工人员应通过打井等有效形式,实现地下水科学采用。同时,施工后期,绿化也需要用水。这样就能达到节水的目的,自来水使用量方面也得到降低。
除此之外,针对于施工阶段场地硬化,应通过灵活方式对其予以处理。对于混凝土地面,需要实现同方格砖结合,这样才能实现雨水渗入,避免施工场地过于硬化。最后,施工人员需要注重加强混凝土养护,一方面注重浇水,另一方面实现有效覆盖,二者之间需要进行结合。只有这样,用水量才能得到减少,同时有利于实现管网科学布置。
2.6噪音污染处理技术
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噪音污染,噪音污染产生过程中,无论音高还是音强,都在产生不规则变化,声音遭到严重污染,人们难以实现正常休息和工作。同时,声音污染还会影响学习。从性质上说,环境方面引起的污染,噪音污染包含其中。为实现对噪音污染的解决,工期范围之内较为困难。然而,噪音本身污染比较大,持续时间也很长。通过广泛推广绿色施工,施工设备方面需要控制,设备应噪音较低。
3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3.1绿色施工意识方面,应不断提高
只有注重加强意识,人类才能实现良好的行动。同样的道理,从绿色施工方面考虑,无论是设计者还是工作者,施工意识方面只有不断提高,积极贯彻落实环保理念,施工过程中才能实现良好环境,环境建设得以充分贯彻落实。由此可见,对于广大施工单位,需从施工技术方面开展大力宣传。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树立良好意识,绿色施工得到不断增强。工程验收实际开展过程中,绿色施工理念同样需要充分贯彻落实。注重加强产品展览,这样通过参观,效益得到充分展示。对于广大施工人员,如何实现绿色施工,同样具备自身良好价值体会。绿色施工开展过程中,行为模式也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3.2绿色施工过程中,管理制度需完善
绿色施工过程中,需积极贯彻绿色理念,员工需要进行积极学习,这样才能实现绿色施工良好运用。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施工手段方面需要合理控制,施工管理过程中,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绿色施工管理才能贯彻落实,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除此之外,施工单位需要加大宣传,监督工作应该落实到位,施工管理理念同样应该不断完善。现场考察需要加强重视,这样才能充分实现良好工程验收。奖惩制度方面,也应力求实现科学建立,精神上以及物质上予以员工奖励。
4结语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如何实现绿色施工展开相应探讨,希望该施工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和推广。只有广泛推行绿色施工,节约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注重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用电,固体废弃物实现科学控制,节约用水,尽量避免噪音污染,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建筑行业才能得以发展,企业才能得以壮大。
参考文献:
[1]薛晓亮.我国建筑行业绿色施工方法研究及发展方向[J].科技经济市场,20xx(08):106-107.[2]孙佩刚.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02):178.[3]李金国.试论建筑行业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6):20xx.[4]李亮.浅谈建筑工程绿色施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22):211-212.
绿色建筑论文3一、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1.1节能性确保居住者身心健康是绿色建筑需求的根本所在,而资源节约更是基本需求,但其前提条件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设计师们在设计实践中应对自然可再生能源加以充分利用,例如生物能、太阳能以及风能等等,避免大量使用非可再生资源。在先进高效节能技术的支持下,环境污染问题可得到有效规避。与此同时,还应确保各专业之间的合作沟通与交流,统筹安排以增强建筑物使用性能,并推动建筑施工逐步趋向于节能、节材方向,切实践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2地域性与环保性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而言,因地制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设计师应从建筑物所在地实际情况出发,切忌盲目照搬其他地域的建筑设计。不同地域间地质构造、地形以及气候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建筑设计首先会因地质构造以及地形影响而在高度、面积以及布局方面有所不同,设计的地域性要求对本土地理风貌以及人文环境予以尊重,并对该区域内建筑材料的应用予以强调;而气候差异则具有更为明显的地域性,应尽量通过被动式制冷集热以及自然通风和采光来提高建筑物使用性能,并降低各类设备产生的污染与能耗。
二、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2.1建筑物与生态环境之间应保持有机协调在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绿色建筑理念始终保持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首先纳入绿色管理与绿色设计理念,进而作用于设计实践。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应根据建筑实际要求展开全面规划设计,确保建筑物能够与邻近环境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设计模式对各因素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设计者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应从建筑实际要求出发,并深入研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与问题。实际上这种建筑设计理念是以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为基础,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
2.2绿色建筑设计的整体规划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应从整体规划着眼,并对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予以充分考虑,将生态环境与建筑结构纳入微生态系统中,并区分其功能,建筑结构在此情况下能够保证畅通性。与此同时,还应对建筑结构的形体、朝向、绿化、间距等予以考虑,整体规划设计集花园、智能化以及中小型化为一体,同时增加绿色占地比例;在选择装饰材料时应注意重点保护水体、土壤以及空气环境,尽量选用绿色装饰材料;应妥善处理废弃物,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应全面考虑沿街绿化布设、建筑绿化以及楼间绿化,创立多层次、多品种且富有立体感的绿化环境,确保居住者与自然更为贴近,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设计师在取景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所选景观模式应尽量与建筑结构保持一致性,二者实现一体化设计。此外,还应特别注意新旧建筑结构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推动建筑结构全面化、一体化发展。
2.3绿色建筑设计选材的合理性在建筑保温技术中,玻璃材料是生态化节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建筑市场上近年来不断涌现低辐射、吸热、电敏感以及热反射等不同类型的玻璃产品。而设计师们能够将此类玻璃材料组合并应用于不同的设计实践中,进而营造出一种复合型的高效能构造方式,实现生态保温效果。从诸多建筑实践可以发现,建筑结构在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下能够实现内部升温,通过光电池转化或者集热器可将太阳能集中利用。所以,建筑生态建材中太阳能光电材料的价值不容忽视,设计师们应将其广泛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三、结语
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助于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建筑企业对此也给予了大量的投入。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也必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笔者就此浅析了绿色建筑的特点和设计策略,希望有所帮助。
绿色建筑论文4绿色建筑材料概况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应用清洁的生产技术,以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等产生的无毒无害无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无影响的材料为主,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的生态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使其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对绿色建筑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就是建筑材料的选用。政府部门近年来也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工作,并建立了一系列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导措施。旨在为人民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低碳经济占据了社会主流。安全、健康、环保成为了如今筑的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共同要求
(2)环境对建筑的要求。如今空气面临严重污染,要求建筑材料必须实现绿色环保。欧美国家的统计数据中显示,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占到了50%以上,因此,对绿色材料的使用刻不容缓。
(3)资源的缺乏及不可再生性要求。资源在不断枯竭,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必须依赖于有限的资源,因此,要求建筑必须绿色节能,实现节能减排战略任务。绿色建筑材料应用现状
2.1 绿色建筑材料的特性
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筑材料优势主要是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弥补了传统建筑材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1)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多使用低消耗、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材料。
(2)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建筑材料传统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减低能源的消耗。
(3)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中,遵循无污染原则,原材料都为绿色环保材料,无任何有害物质添加。
(4)多功能也是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节能环保、安全耐用、有益健康等多种功能。一方面,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2 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现状
如今,建材工业中绿色建筑材料已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重要份额。近年来兴起的绿色建筑材料主要有绿色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以及绿色装饰材料等几类。凭借其节能、节地、减少资源消耗及保护生态的优势带动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主要的绿色墙体建筑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态水泥
生态水泥是用火山灰、钢铁渣等废弃物作为水泥原材料研制出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不会固体废弃物,能够与境相融。与传统水泥比较,其一氧化碳排放量小、节能,其强度等基本性能与通水泥相当。
(2)绿色真空玻璃
真空玻璃与普通比较,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太阳光,通过利用自然界的能量调节室内温度,达到了绿色节能效果。同时,它的保温、隔音、透明度、寿命等都较传统玻璃大大提高。
(3)墙体材料
新型建筑绿色墙体材料主要优势在于其原材料是采用粉煤灰、矿渣灰及混凝土空心砌块,大大降低了建筑物自重,并且其隔音、节能效果都较好,经济实惠。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前景
我国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已成为了新的主题,这也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国内外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现状,我国的绿色建筑材料发展主要趋势有以下几种:
(1)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式是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一些地区对资源过度开采已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在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过程中,必须本着节省资源为目标,最大限度减少对现有能源、资源的使用;同时,寻找原材料的替代品,主要是寻找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来替代现有的资源和能源,或者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通过技术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以满足需要。
(2)根据绿色建筑材料的本质要求,能源节约、节能要体现在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等全过程中。首先要不断优化材料本身制造工艺,降低材料本身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另一方面,建筑材料使用方面也要降低成本,主要包括运输能耗、使用时的保温隔热等功能。
(3)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今后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的方向,人们将会更加注重身边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无污染、无毒害、无放射性的绿色材料将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
(4)随着全球气温的逐年升高,空间绿色建材也将会逐步运用。全球变暖对建筑领域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包括隔热材料、防晒材料、散热材料等,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空间绿色建材设计理念也不断渗入。结语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生活已成为了主旋律,绿色建筑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占据了重要地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们追求绿色建筑的重要生活理念,主动推广和应用新刑绿色建筑材料,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绿色建筑也成为了全民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论文5摘要:随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成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首要任务之一,随之而来的是节节攀高的事故发生率。根据各相似领域事故特点,人因事故为安全事故主要组成。本文从绿色建筑施工阶段人误机理出发,结合绿色建筑施工特点,提出人因事故产生原因的三大类影响因素,即个体、组织、环境,最终总结人误行为机理。
关键词:绿色建筑;人误机理;个体组织;环境
一、绿色建筑与人误
1990年,Fleishman将人误(HumanError)定义为:人不能精确地、恰当的、充分的、可接受的完成其所规定的绩效标准。随着工业的发展,著名心理学家Reason将人误定义为:表示那些背离意向计划或规程序列的人的行为,或者是人的意向计划或动作,没有取得他所期望的结果或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标,而这种失败并不能归因于某种外力的干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符合标准的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等,由此绿色建筑的施工难度进一步加大。据美国有关机构1995年统计,当今世界上所有人——机系统失效中,约有70%-90%直接或间接源于人的因素。因此本文将研究绿色建筑施工阶段人误机理。
二、绿色建筑施工阶段人误行为决定因子
根据瑟利模型,人的行为在系统中是一个不断重复、反馈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情景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复杂性使得人的行为难以估量,其变化也受到了多重因素影响。结合绿色建筑特点,假设系统设备运行状态正常,本文将人误行为决定因子分为三类:个体、组织、环境。
1.个体影响因子。个体影响因子分为:生理因素、心理素质、认知功能、知识技能。生理即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个器官的机能。生理因素包括身材、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人格及态度倾向。身材及健康状况并不代表对某些施工工人的歧视,其内涵为更加适合相应工作的身材及健康状况。身体素质方面,绿色建筑基于其施工特点,某些岗位对施工人员身体素质要求更加严格。人格指人员性格、思维方式及习惯,如拥有谨慎性格的施工工人更愿意佩戴安全帽。态度倾向指人员对待规则及管理的态度与是否有违抗倾向,如对约束有抵抗倾向的施工人员更加不愿意遵守规则,对于处罚也持消极态度,没有改正的意图。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考虑结合绿色建筑施工特点,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情绪控制力、抗压力、反应力、应变力与人际心理控制能力。其中人际心理指个体为了保持某种在其他人眼中的特定社会形象,而使自己刻意产生符合该形象行为的心理,这是一种人际交往需求。如本身作为传统施工专家,后重新作为新手进入绿色建筑施工环境中,为了保持专家形象而不加思考以旧经验操作,则易导致事故发生。知识技能包括专业技术技能、处理事故经验与扩充知识能力三方面。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项目又增加了非技术工人的就业机会,加剧了整个行业技术不规范的情况,从而导致某些具有特定风险的绿色施工技术更加危险,也成为了事故频发的原因。认知功能是指人们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记住新知识的能力和从丰富的知识库中追忆知识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理解、判断及决策。
2.组织影响因子。人作为人——机系统的一部分,其生理因素、心理素质、知识技能及认知功能等固然会影响整个系统运作,但人并不是在系统中孤立存在,任何个体的失误都存在于客观情景中,客观情景可看作组织与环境的综合产物。以组织人误为基础,本文认为组织影响因素可分为组织功能、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功能在本文中意义为,组织在影响个体安全行为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根据PDCA循环思想主要包括:计划、处理、沟通、协调、反馈、决策、控制与监督,并以上述活动的正确性、及时性与执行情况作为衡量指标。绿色建筑比较传统建筑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使得整个系统运作更为复杂,各组织层级之间矛盾日益显现,且工期压力为建筑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绿色建筑在施工阶段不确定高尤其加重了此情况,这说明原有的组织结构急需更新。那么对待绿色建筑专属的组织结构,本文中组织结构包括:组织层级、传递流程、组织规则三方面。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中的反映。具体地说,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
3.环境影响因子。绿色建筑的推广使得建筑施工环境明显区别于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环境导致安全风险大大增加。本文认为环境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施工作业环境。其中施工作业环境为影响重点因素。社会环境属于宏观环境,主要对施工阶段可能改变环境的因素(施工材料、方法等)造成影响,也会对施工人员心理产生影响(态度、倾向)。本文将社会环境分为三类:政策环境、媒体环境与群众环境。政策环境指国家政策倾向,国家推广并实施优惠政策的施工材料及手段更易被企业所接受。媒体环境将引导社会舆论导向,最终影响企业在施工阶段的决策。群众环境则是一般群众对绿色建筑材料等的认可程度,作为消费者,其选择将对企业选择造成直接影响。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建筑的选址与传统建筑有所不同,因此其面对的自然环境也有所差异。在场址选择上,设计阶段被要求考虑其水体、土地污染情况,与公共交通、设施、绿地空间等的距离,以上因素不仅影响最终居住者的居住感受,在施工阶段也将影响施工人员作业。施工作业环境为微观概念,指由于施工地点、材料及技术综合而形成的特定环境,是作业场所中环绕施工人员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其作为施工人员时刻接触的对象,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影响不容小觑。主要分为:暴露环境、作业接触、设备环境、技术环境。暴露环境指施工人员时刻暴露的特定环境,在此主要指大气环境。作业接触指施工人员由于工作需要而主动接触的材料物质,该物质可能成为过敏原或引发中毒。设备环境指施工作业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设备对施工人员产生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加重了施工人员的身体负荷。技术环境指绿色建筑设计要求而产生的对施工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需要的高危作业环节增加。
三、人误行为机理总结
人误事件的发生,其行为主导者为个体,个体的各项特性及其变化导致了人误事件的发生。组织因素作为“潜在错误”存在于整个系统中,组织决策将对环境的改变产生作用,由组织产生的管理错误对其中个体产生影响,对人误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环境包围所有组织与个体,是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能量和现象的总和,其作为人误事件发生的条件存在。宏观环境因素对组织功能的实现、组织结构的架构、组织文化的形成产生影响,微观环境直接作用于个体,影响施工人员生理、心理变化,从而对个体产生人误行为发生作用。由此,在个体、组织、环境三种因素作用下,最终导致了人误事件的发生。
绿色建筑论文6一、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的理论内涵
在当今建筑行业界,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又叫生态建筑材料,指无污染、无放射的环保型材料,且在成为建筑材料废弃物时,能够回收、分类、再生产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这种建筑材料从生产选材、生过程,以及材料的销售使用,都严格控制,按照清洁生产技术的要求进行,符合生产指标系体数据要求。随着国家及建筑行业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使用绿色低碳建筑材料,以及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时尚消费理念导向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绿色低碳建筑材料被研发、生产及应用,如生态水泥、竹碳墙漆、有机玻璃等。这些绿色低碳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最大优势是改善传统建筑材料污染严重、危害健康的致命缺点。它们一般都具有低消耗、节能耗、无污染、安全耐用且持续再生利用的特点,具有净化清新、修复环境的显性能功。它们应该于房建、家饰中,能有效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更重要的是对人体健康无副作用。这无疑是现代建筑材料工程技术提高的重要体现,是建筑材料转型发展的体现。
二、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的必要性
(1)适应方针政策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低碳、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建筑材料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成立有各种建筑材料专业质量标准检测机构,严格各种建筑材料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环节的系统监控。同时,绿色低碳建筑材料渐渐被建筑厂商、消费者认可。因此,建筑行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有推广和使用绿色低碳材料的意识,与国家及建筑行业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理念相符,容易通过检测获得生产经营成功。
(2)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一些建筑行业为了在建筑市场羸得一席之地与发展机遇,开始在建筑材料方面做文章,大打绿色低碳环保宣传牌,营造节能减排企业新形象,旨在寻找新时期发展突破口,羸得新的利益增长点。如一些企业在投标时,重点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强调生产经营行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从建筑材料方面找到与同行竞争的优势。如果企业没有转变观念,还是采取传统的材料去参与市场竞争,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被时代潮流所抛弃。
(3)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在他们消费房产或家饰选材时,除了权衡建筑材料的价格外,更多考虑材料的污染程度、放射大小等影响健康问题,都想选择既价位合理,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材料。一些聪明的销售人员,会利用顾客的这种心理特征,从绿色低碳方面入手去迎合顾客消费心理,以打动顾客,坚定他们的购买决心。
(4)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比例小,今后的发展必然是走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可回收、再生产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是未来建筑生产、使用的趋势。加上,中国以前粗放式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现在的生产经营活动,更严格要求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的应用与这一点要求相符。
三、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
绿色建筑材料作为近年新兴的产业,在建筑材料工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目前国内外生产及市场销售情况看,主要有绿色纤维材料、绿色墙体材料、绿色隔热保温材料、绿色清新家装材料等,广泛被应用于建筑中。
(1)绿色高科技管道。过去的建筑管道材料基本是钢铁金属管道,不但浪费大量的金属原料,而且有些金属材料容易生锈,造成饮用水质变,对人身健康存在一定隐患。目前,我国已研制出新型的绿色环保型“塑料金属复合管”,以这种高科技管道产品替代传统的金属管材。这种管道中层为金属铝,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与金属铝的有机结合,具有两者的双重性能,不会生锈而使水质受污。
(2)绿色生态水泥。传统水泥生产既要大量矿物资源,又严重污染环境。一些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用火山炭、固体废弃物等原料研制的生态水泥,既具体传统水泥的性能,又极大节省了矿物资源,减少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节约生产所用的能源。
(3)绿色墙体材料。这些建筑材料一般早混凝土空心砖、粉煤灰或矿渣灰为主体,构成绿色环保墙体,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隔音好及节能实惠的特征,基本成为大型房产建筑的主要选择。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绿色建筑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如还有隔热玻璃、防菌陶瓷、净味墙漆等等,建筑材料不断走上“绿色化”之路。
四、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已大力研发、制造各种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生产企业通过借鉴、引进、研发等方式,成功推出环保、健康型且科技含量高型的产品,如水泥、涂料、玻璃、粘合剂、复合地板等,深受建筑行业的青睐。根据国外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动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呈现出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资源节约型材料。建筑材料研制所需原材料多为矿产资源,如果不加以节制而过度开采,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与恶化。大力开发节约型绿色建材不但可以节约、减少原材料资源,还可以用原材料的替代品来生产,如城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作固体废弃物等,用现代高科技再生产利用。二是能源节约型材料。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注意降低能源的消耗,尽量就地取材生产,减少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从源头降低建筑物的总能源消耗。节能型材料在成本减支方面有着优势,发展空间也广阔。三是空间功能型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求更高了,建筑企业在开发建筑物时,往往会用一些高科技环保的隔热材料、隔音材料、防曝材料、吸光材料等,尽量营造宜居环境。这些高科技的空间设计材料有很好发展前景,迎合了人们对生活质量与细节的追求。四是环保清新型材料。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办公场所、个体家庭装修中,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的绿色建筑材料已成为首选,这些材料在市场占有量也将会越来越大,将全面进入人们生活的生存领域。总的来说,推广绿色建材,发展低耗建筑、建设减排节约型社会、已是整个社会共识与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已经唱起了行业主旋律,体现了时代人们重视环保、健康生活的理念。因此,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在未来建筑材料中占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有着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论文7【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建筑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持续推进,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钢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论文总结目前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完善相关政策、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产业协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装配式钢结构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可持续发展
1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对我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城市化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筑业仍然是能耗高、建造方式粗放、信息化水平低的传统行业,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建筑业要改变现状、寻求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融合先进的发展理念及科学技术,迈上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转型升级之路。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装配式建筑是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提前生产,然后运至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按结构体系主要分钢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以及木结构三大结构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限制,我国木材资源匮乏,装配式木结构不能被广泛推广来解决大量的人口居住问题,目前木结构主要应用分析于高档低层别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虽然耐久性高、可塑性强,但是其预制构件重,运输半径大,运输成本的管理费用偏高。装配式钢结构具有钢材重量轻、抗风抗震性能佳、施工周期短、建筑品质高、有效使用面积大、节能环保、经济性好等优势,与其他两种结构相比,钢材可回收再利用,更契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绿色建筑的代表,是天然的装配式建筑。
2装配式钢结构的发展现状
鉴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好等优势,其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分析。日本有三成以上的房屋采用钢结构,在住宅领域钢结构甚至占比超过了七成;美国钢结构被应用分析到各种类型的建筑中,其中在住宅领域钢结构占比超过四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广泛推广及应用分析,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在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分析主要集中于商业地产、大跨度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工业厂房等公共建筑领域,并且发展势头良好,技术较为成熟。而钢结构在住宅领域则发展缓慢,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与人们对钢结构住宅的性能优势认知存在局限、对钢结构住宅的综合效益认识不足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改善目前我国住宅因多为钢筋混凝土或砖混结构而整体性差、抗震性能不佳的问题,应大力发展钢结构住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建筑业人工成本处于上行趋势,并且自xx年以来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的价格快速攀升,混凝土结构相对于钢结构的成本优势在逐渐缩小。钢结构建筑有助于化解钢铁去产能困局,巨大的市场空白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留了大量发展空间[1]。自xx年以来,行业层面对装配式建筑的政策逐渐向钢结构住宅倾斜。xx年x月,住建部公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xx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xx年x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在钢结构住宅的设计、生产、施工安装、质量验收、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规范。
3装配式钢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标准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认可的标准体系,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各环节无法参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执行,企业就不可能进行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工业化水平低导致成本增加、钢结构市场发育不完善,影响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建造水平和发展速度。
3.2建筑成本高
我国建筑产业化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在此阶段,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不足且生产和运输成本过高,建设生产未做到真正提升效率,无法发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价格优势,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效益不明显。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大,其造价相较于混凝土结构偏高,在前期投入资金量大而回报周期长,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3.3信息化发展滞后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装配式钢结构建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造模式既需要实现建筑、结构、机电、内装等全专业系统一体化装配,也需要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等全过程一体化实施。然而,目前BIM技术虽有一定的实践,但总体上推进缓慢,尤其缺少对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管理及应用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4专业人才短缺
与传统建筑的建造方式不同,装配式钢结构建造模式需采用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相关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而行业内缺少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才。设计人员、生产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技术人员都更熟悉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和管理模式,对装配式钢结构缺少了解和实践经验,短时间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专业人才的短缺,将不利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
4装配式钢结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完善相关政策,构建技术标准体系
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应以政府引导为基础,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适当推行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如土地供给、科技研发、资金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尤其是住宅领域。同时应健全监管机制,制定配套措施,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根据装配式钢结构发展现状,应加大规划、设计、生产、施工等各环节的标淮化建设,完善和提高技术标准体系;加大关键技术、工艺工法、配套管理方法的研发力度,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及管理水平[2]。
4.2提高工业化程度,降低建设成本
导致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用钢量大,材料成本高,因此需对主体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减少整体钢材的消耗量;二是预制构件加工成本高,因此需要进行标准化设计,批量生产发挥规模优势,降低成本。由此可见,降低成本的关键是实现建设全过程的标准化,做到标准化设计、标准化生产及标准化施工,提高行业工业化程度。同时做好设计优化,加大施工阶段新工艺、新方法的硏发,充分发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的优势,提升整体综合效益[x]。
4.x加强产业协作,提高综合效益
装配式建筑采用设计、施工、制作与安装高度协调统一的一体化建造模式,需要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共建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产业联盟,使得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快产品研发、技术推广、成果转化。提高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的利用率,逐步实现全过程全产业链信息化管理,实现数据传输与共享,提高项目各参与主体间的协同效率。同时,积极推广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发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造优势,提升整体综合效益。
4.4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多元化培养机制
保障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良性发展的基础是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建立和完善专业资格认证、技术考核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等方面培养专业化的生产、施工、管理队伍。与此同时,可结合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发展,加大力度研发建筑机器人,让机器人代替人力进行生产、施工和检测等工作。此外,针对人才短缺现象,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合作进行产学研协同育人,联合培养钢结构相关专业的人才,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健康发展。
5结语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因其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装配率高等特点,加之有利于化解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有助于构建项目建设全过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将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虽然在现阶段,推行装配式钢结构应用分析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项研究,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定将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泊,刘冰,韦凯杰.钢结构建筑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优势[J].福建建材,20xx(02):x1-x2+10x.【2】廖礼平.绿色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策略[J].企业经济,xx,x8(12):1x9-14x.【3】李惠玲,王婷.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专项研究[J].建筑经济,20xx,41(0x):20-2x.
绿色建筑论文8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
1.1 节能环保,高效利用新能源
绿色建筑的最大特征就是节能环保,能够将新能源高效利用。绿色建筑的目标就是为了可以从最大程度上将资源节约,保护环境以及减少污染,提供健康合理、高效实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可以说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开发的绿色建筑,因此建设的流程中将节能环保理念贯彻到里面。
1.2 环境舒适,建筑安全环保
绿色建筑不管是在利用资源还是选择建筑材料上,都尽量将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污染物减少,利用材料要更加安全环保,不会出现传统新建筑的干扰,例如甲醛等;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同时,将建筑采光和吸收太阳能之外充分考量,为了更好的将居住舒适度保证,将散热、通风设计做好,保证室内凉爽、环境宜人。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绿色建筑往往要使用高科技和建筑材料,利用的材料要更加坚固耐用,高科技的安防以及智能家居让建筑防盗性能更好,更加科技智能,利用将使用寿命延长实现将利用率提升,资源节约。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2.1 绿色建筑节约用地设计
在进行绿色建筑用地设计中,要最大化的减少建筑物占地的表面积,从而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绿色建筑用地设计原则主要有:为了提高建筑的容积率以及降低建筑的密度,可以多设计一些多层和高层建筑;为了增加城市的容量,可以尽可能多的开发地下空间,同时在住宅区,合理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2 绿色建筑节约材料设计
所谓绿色建筑,要求能够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可以智能的进行调节,所以在实际设计中,要考虑到使用一些新型的节能材料以及新的施工技术,所以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求材料要符合以下要求:首先,其外层要能够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可以最大化的减缓甚至消除外部气候的波动,保持是室内的气候稳定,其次能够收集并转换一些自然能源,例如太阳能,防止能源的流失。在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上,比如外墙的材料,可以选择新型的外墙保温材料,通过使用保温材料,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率,可以实现节能达50%-80%。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3.1 因地制宜
设计绿色建筑,因地制宜,从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非常有必要。在设计规划当中,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区域特征,要使用不同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路和方式。综合上述因素,最大限度上利用通风、集热方式,降低因为这些原因给建筑设计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在充足光照的地方加装太阳能设施,能够很好的使用太阳能,降低能源消耗。常年温度比较低的地方,选择保温性能的墙体材料,在常年高温炎热的地方要对怎样将遮阳板进行仔细勘察和研究安装,达到降低太阳辐射的目标。
3.2 优化群落,保护自然
建立绿色空间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可以依赖植物群落结构以及功效的关系,构建单位空间内最大的生态功能、将维护最低成本的最佳植物群落。城市绿色空间要模拟真实的自然植物群落,将乔木作为主要植物,关注不同地方的多种树种,综合各种草木花卉,这样搭配好的景观才更加美观、结构科学合理、物种丰富多样、表現了非常好的层次感。遵循自然设计的规模需要将城市的特定地理山脉作为实际的前提条件,重视山水地貌以及自然风景使用到建筑景观设计当中来,保证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可以完美融合,保证城市绿化设计空间更加开阔。
3.3 充分运用可再生能源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可再生能源的充分运用同样也是促使其最终节能效果提升的重要模式,这种可再生能源的运用主要就是针对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进行建筑物的匹配性研究,将这些技术手段较好引入到建筑物中,促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原有电力能源的消耗,并且在清洁性方面也能够发挥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这种可再生能源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手段可以说是比较多的,尤其是结合相应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创新,更是表现出了较强的应用效果,但是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大,需要促使其能够结合自身所处区域的可再生能源分布特点以及建筑物的需求进行有效布置,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推进相应绿色建筑的布置和优化,提升其整体水平。
3.4 发展配套变电站建设
不管是建设还是维护都存在较多问题,包含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因此具体施工中将设计和施工技术等因素排除,还要将变电站所在位置的周围环境考量,全方位的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考量,作为变电站建设的一个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变电站建设引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将建设新思路、保护环境、绿色发展进行开拓。作为一个长期综合性较强的过程,建设城市自身具有一定的规划和科学性,建设变电站依靠城市建设的脚步,发挥城市建设的优势,融合自身建设和城市建设,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好发展和安全兼顾。
3.5 以低耗为核心发展我国绿色建筑
作为绿色建筑最为基本的标准低能耗,想要保证设计和建设流程的低能耗,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低能耗的理念,保证这样的概念深入浅出的体现在有关的建筑设计当中;其次是提升投资分配的重视程度,重视装饰程度不能比产品内在性能高,不能只重视外表;最后要从细微处将建筑节能损耗降低,整个周期当中都要将节能思想渗透。
3.6 绿色建筑设计逐渐系统化
城市建设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可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都各自独立,这样的大环境下,直接导致当前多种城市病的出现,可能出现交通拥堵或者环境恶化等。因此不能只是追求节能减排、保护资源,将这些因素排除之后,要更加关心绿色建筑的人文社会意义以及所在地方的经济文化特征。所以,构件联系比较紧密的建筑群组变成了绿色建筑的新标准。
3.7 以科技为手段走精细化设计之路
建筑师作为有关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对于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敏感方面要求非常高,必须机器敏锐,需要将有关的绿色设计观念在总体建筑当中体现出来作为建筑师将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实现,绿色建筑设计当中充分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在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进步的现如今,更好的将资源和科技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将绿色建筑目标实现。结论
一个建筑的审美特性以及使用特性是有最初的建筑设计决定的,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综合考量所有的元素,以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不仅仅是居住,还应该具有美学特征,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感受,因此在环境不断恶化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如何设计出令人满意而且环境友好型的建筑是所有建筑设计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潇衍.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江西建材,20xx(21):40.[2] 张磊,刘加平.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xx(4):323~326.[3] 张群,王芳,成辉,刘加平.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建筑学报,20xx(8):102~106.[4] 张欣欣,刘盛麟.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四川水泥,20xx(9):115+118.[5] 夏博,赵敬源.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xx(10):67~68.
绿色建筑论文9摘要:在现今的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计算机模拟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设计误差和资源浪费。不同科研设计单位大多选择的是差异化的模拟方法和方案,降低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效率。文章对绿色建筑的内容和原则进行分析后,探讨了绿色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模拟的不同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计算机模式;设计误差;采光;采暖;噪音
目前,在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中,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经成为强制性内容。我国绿色建筑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很不成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同科研设计单位大多选择的是差异化的模拟方法和方案,降低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效率。
1绿色建筑设计简析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设计工作,以下从设计基本原则、主要设计内容、设计关键环节、设计优化方法、设计布局模式等方面出发,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
1.1设计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需要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随着能源资源的日趋紧张,环保与节能备受关注,绿色建筑设计尤为重要。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需要将建筑工程本身和复杂的周围环境相结合,综合考虑进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光环境和风环境等因素都是设计人员所需要注意并且关注的。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都应当密切地结合建筑的预期性能进行计算机模拟,从而能够对建筑性能与强度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有明确的了解。
1.2主要设计内容
设计人员在确定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内容时,应当合理地将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应用进来,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建筑环境性能信息进行直观和准确的反馈,进而对之前的设计方案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与优化。例如夏季,建筑的地面热量可以通过自然风带走,而室内热量则可以利用穿堂风带走,因此设计人员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计算机模拟,就可以对设计方案的室内热量控制起到很大的帮助。
1.3设计关键环节
绿色建筑设计实际上对于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计算机模拟方面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并且在设计工作中持续地总结工作经验,从而更加高效地应用好计算机模拟这一建筑设计的先进辅助技术。
1.4设计优化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有着不同类型的优化方法。设计人员在优化设计方法时应当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之后,适当地辅以人工处理,从而确保模拟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度,这实际上也便于设计人员综合对比各方面的因素,选出最为合适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此外,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到绿色建筑的实际形态及建筑的朝向等因素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将声环境、光环境、风环境等影响建筑使用情况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以此为基础确定的优化方向则是尽量地与本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垂直设置建筑的纵轴,然后将正南方或者偏南风向作为建筑的主要朝向,从而取得较好的优化效果。
1.5设计布局模式
绿色建筑设计的布局模式需要以周边建筑群的布局为基础来进行。设计人员在考虑建筑布局时应当从不同的建筑布局中选出节能环保要求最符合工程预期标准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分析不同建筑布局的风环境,从而进一步发现建筑布局的实际影响因素。此外,设计人员在考虑建筑布局时还应当更加充分地结合自身特点来进行。例如,如果建筑所处的地区比较严寒并有较大的季风,那么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布局时,应当将防风因素放在最为关键的环节中,这就意味着错列式或周边式的建筑布局能起到良好的防风效果,因此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设计布局模式。
2绿色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模拟的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模拟的应用需要从不同方面着手,以下从充分考虑外界因素、合理控制风向夹角、优化建筑采光模式、控制采暖与噪音等方面出发,对绿色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模拟的应用进行分析。
2.1充分考虑外界因素
设计人员在应用计算机模拟时,应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因素,了解主导风向对于建筑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良好的建筑室内通风模式。此外,设计人员在充分考虑外界因素时还应当更加充分地结合主导风向来考虑建筑朝向的选择。例如,如果设计人员想要对于夏季建筑室内穿堂风进行必要的强化,则可以选择将建筑物迎风面面积适当增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自然通风动力,因此可以使用自由式和斜列式的模拟布局来提取数值,然后进行参数的修改与优化。
2.2合理控制风向夹角
计算机模拟对于设计人员合理的控制风向夹角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人员在合理控制风向夹角时应当严格地控制建筑物朝向和夏季主导风向的夹角,这也是保证冬季的采暖热损耗得到有效控制的首要前提之一。此外,设计人员在合理控制风向夹角时还应当考虑到部分建筑东西立面只有很低的日照入射角度,因此很难控制光照,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将控制的重点放在如何对于夏季的自然通风进行强化。例如设计人员在建筑布局的时候可以通过选择东西错列式来进行模拟,如果模拟的效果并不理想,则可以使用斜列式以及点状自由式重新模拟,直到获得理想的风向夹角。
2.3优化建筑采光模式
计算机模拟的进行还可以起到优化建筑采光模式的效果。设计人员在优化建筑采光模式时要最大限度地扩大日光照射量。除了需要在确保南向日照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模拟夏季时建筑的采光模式和日光照射条件,对天窗光漫反射进行分析,进而对于东西向的光照进行最小化的数据计算与分析。
2.4控制采暖与噪音
计算机模拟对于建筑的采暖与噪音控制有着重要的助力。设计人员在控制采暖与噪音时需要将采暖控制的重点放在冬天,因此模拟的条件与参数也需要符合冬季的气候、温度情况。例如在冬天的时候,大多数绿色建筑的西立面会将额外的太阳能采暖提供出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常规的冬季采暖模式实际上是非常被动的,并且这一模式在夏天的时候还会受到大量热量侵袭的困扰,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绿色建筑的使用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眩光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在模拟建筑采暖情况时,需要对立面采暖进行必要的优化,通过参数对比、数据分化等方式来获得更加优秀的采暖方式,并且有效减少采暖对于建筑夏季使用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在建筑的噪音控制方面,设计人员需要将模拟的重点放到建筑周边的交通噪音控制上,例如设计人员可以模拟绿色建筑周边的车流量和工作日人流量等情况,从而计算出建筑不同层数中收到的噪音分贝,最终通过对建筑物形体的改变,在空气绕流的影响下模拟更加均匀的分布,有效减少噪音对于绿色建筑带来的不利影响。
3结语
计算机模拟分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涉及到了光照、风向、采暖等诸多设计领域,因此绿色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对于计算机模拟的关键环节与优越性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提升绿色建筑设计的实际水平。
作者:周鹏 单位:安徽省池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赵鹏.计算机模拟分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xx.
[2]刘百韬.计算机模拟分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xx,11(27).
[3]叶海,杨峰.从量化指标到模拟验证——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环境模拟应用[A].模拟编码协同——20xx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xx.
[4]邢炜.计算机模拟分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xx,9(25).
[5]李娜.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1(2).
绿色建筑论文1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的提出环境保护的政策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使得人们在未来的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讲求绿色环保文化。尤其是在对施工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一定要选择绿色环保的工程材料,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而对人们生活的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给越来越多的人们提供了积极的帮助。本文就当前绿色建筑材料目前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其应用方式,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也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建筑材料;绿色建筑;发展;应用
绿色的建筑材料,就是生态的建筑材料。它的研发也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随着当今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绿色建筑材料在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绿色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也保障了人们的身体与生活。本文就这一现象探讨和分析,也能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一、绿色建筑材料的概述
绿色建筑材料主要是采用一些清洁技术,少用甚至不用天然的能源和资源,那些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隔热、调温、消声、消磁、抗静电和调光的重要性能,为人们提供高效健康环境的同时,还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的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低消耗、低能耗、无污染、多功能并且此产品在使用之后仍然能够进行二次回收或者能够运用高科技进行回收并改良,制成新产品从而能够进行多次反复利用的产品。
二、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宅的环保性要求也随之增高,如今环保材料的运用也愈发广泛。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建筑材料,主要包含墙体、绿色装饰和保温隔热等等。在施工中能够使用绿色的环保材料,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保护和发展了生态环境,进而能够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这种材料的应用还是较为广泛,包含一些知名企业也对其广泛运用。就现在而言,我国应用的绿色材料主要包括绿色真空玻璃,生态水泥以及墙体材料,还有一些其他新型的建筑材料。总而言之,绿色材料在我国的广泛使用,不仅符合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同时也有效促使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三、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方式
(一)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运用
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使以往混凝土的建筑材料的缺乏得到合理的解决。将水泥和绿色混凝土进行搅拌,从而得到一种较为科学且环保的加工材料。为此,应该加强对这种高性能的混凝土进行研发。借助这种现代的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减少材质裂化的现象,还能表现出材料良好的持久性。此外,掺加一些工业废渣,也能减少熟料水泥的运用,利用这种积极的优势,使之更加有效的发挥混凝土的特征,进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现象。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的推广商砼,由于在以往建筑施工过程中,浪费了过多的人力和物力,仍不能对质量问题做到积极的生产监督。所以要不断的将商砼这种形式进行推广,才能减少对环境和空气的影响。但是当前价格的问题仍阻碍着商砼的良好推广,因此还要不断创新技术,才能降低成本,进而促进我国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研发和推广。
(二)墙体建筑材料的运用
从墙体环保的材料来讲,一般选择的材料大多为粉煤灰、矿渣灰和空心混凝土。其中粉煤灰主要是一些企业的排放煤渣,经过简单的处理加工从而进行利用,能对环境污染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矿渣灰,主要是在钢铁加工的过程中,借助由于生产所带来的废弃物制造建筑用砖,这种建筑材料不仅节能环保,而且物美价廉,有望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最后的空心砌块混凝土,也是绿色材料的一种,它主要是依靠粉煤灰、石粉及水泥这样一些废弃的材料制成。这种绿色材料在提取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在我国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经济实惠并且有很强的隔音效果。
(三)绿色防水涂料的运用
随着绿色材料的推广和研发,现已在如今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借助科技的作用下,全面提升了其环保标准,并广泛的应用于市场。此绿色涂料也是一种防水材料,它的防水类型主要是以溶剂型为主,但是这种材料包含着一定的有害物质,比如二甲苯、可溶性重金属和游离甲醛等等,这些物质不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严重者会使人们生命的安全受到威胁。市面上还有一些低毒的产品材料,这就在防水涂料的市场占有一定优势。目前,大多是借助热熔法的形式来制造防水涂料,但这种涂料并不具备环保的特点。所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研制既环保又防水的建筑材料才能使得此项目走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
(四)绿色屋顶材料的运用
在建筑屋顶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材料也是极其重要的。越来越多绿色建筑材料被成功的研制并且得已推广,对于屋顶材料的绿色环保性也被人们高度重视。作为屋顶材料,首先就要保证很强的隔热和保温功效,并且能够自动的调节室内温度,以保障人们的居住和日常生活。此外,对于绿色屋顶而言,还要能够有效吸收有害气体,保持水土涵养并发挥其自身储存雨水的功能。基于这些功效,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当然,这一技术的研发也要求其积极的借助一些防水技术。绿色屋顶材料的实施和运用,为我国绿色节能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人们对于生态和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建筑行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积极运用绿色建筑材料重要的意义。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不仅节约了能源,还有利于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大对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和研发力度,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同时也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翠霞,李娟,兰涛,等.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1).[2]孟娜.探索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0):2408.
绿色建筑论文11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应用分析
1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给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如:建筑行业中施工噪音,废弃材料,污水排放等,其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建筑污染给环境带来的破坏,迫切希望绿色环保节能。绿色环保这一理念体现在高层建筑中就是做好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可有效的降低污染,提高资源使用率,减少能源浪费,有效的延长高层建筑使用寿命。
2绿色建筑设计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新兴的概念,具体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利用生态学,使建筑物与环境和谐发展。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的绿色植物装饰,这是不对的。绿色建筑设计是科学的运用自然资源,不破坏环境,进而达到建筑和生态的平衡。既满足人们生活舒适性,又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这就要求建筑施工者采用合理生态的施工方式,将城市景观完整呈现出来,达到生态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绿色建筑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最大限度的保证高层建筑及周边的生态平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因地制宜,要使高层建筑的建筑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符合。
3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
如今全球人口不断上升,可以利用建设土地资源逐渐紧张,建筑师设计出了高层建筑来缓解土地压力,但随着高层建筑的施工发现其增加了建筑和环境的矛盾。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国家也展开了环境保护工作,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自然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几年更是大兴节能环保新思想和绿色建筑,环境保护局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人们环境意识逐渐提高,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高层建筑中去势在必行,不仅节省资源,减少施工成本,还保证高层建筑周围环境不被破坏。给企业和社会都带来更好的效益。
4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设计中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在当今社会中可以节约土地,还美化社会环境,逐渐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建筑标志。高层建筑上的人们视野比底层建筑更开阔,采光也更好。这就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发展。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工程中高耗能、重污染也是其主要问题。在环境保护重要性逐步提高的现在,绿色建筑设计成为耗层建筑设计的主要趋势,绿色设计结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把保护生态环境理念完全融合到高层建筑中去,为绿色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绿色建筑应多利用可再生、可降解无污染的资源,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合理的解决选址,考虑节能,小区绿化等问题。绿色建筑要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与高层设计完美结合,使高层建筑中的设计、施工、废弃物再处理等流程中都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
5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
5.1高层建筑的选址我国人口不断上升,可以利用建设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合理有效的用好我国的每一寸土地使其长期的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高层建筑是我国城市建筑主要建筑手段。加强对高层建筑设计的改造,提升高层建筑使用率。第一高层建筑选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条件和外部条件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充分了解环境条件施工的难度,保证高层建筑的可行性,若施工难度过高就不适宜作为选址。第二将适宜居住性区域作为高层建筑的选址首选,最好不要挨近城市中心,也不要选在交通偏僻的区域。建筑人员应对选择场地做好勘测,充分了解选址及周边环境,对影响选址的自然条件和外部条件因素全面了解。再因地制宜的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规划,这样就不会脱离实际情况凭空设计。为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中作出优秀的建筑方案,为绿色建筑打好良好的基础。
5.2高层建筑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5.2.1高层建筑朝向人
们在买房子的时候最先关注度的是房子的朝向问题,都想买阳光照射量好的房子,由此可见,房屋朝向对建设设计的重要性。高层建筑由于自身高度太高,和周边建筑距离较短,以致不同的楼层阳光照射差距很大。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事先对建筑所在区域的阳光照射情况做好调查,针对调查情况做好设计方案。绿色建筑设计可以通过节能技术使高层建筑照进更多的阳光量。
5.2.2高层建筑墙体墙
体分内墙和外墙,大多数高层建筑都会在外墙和内墙中间装置保温材料,外墙是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所以保温材料要装在外墙上。在高层建筑中存在一些缝隙,很容易造成高层建筑内部的热量外渗出去。所以在这些缝隙中也要填充保温材料,再加上保温层,就会降低热量外渗的可能性。而进几年外墙的保温技术有很大进步,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借助这一技术,会使建筑进行恒久保温,为人们建筑更舒适的建筑。
5.2.3高层建筑建立节水系统现
在全世界60%的地区淡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严峻的水资源对我国用水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十分重要的任务。高层建筑人数众多,用水量大。绿色建筑在设计用水系统时,要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合理设计节水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流失与浪费。例如:高层建筑可以改善供水系统,搜集自然降水,利用水净化设备净化雨水保证二次利用。也可以制造净水系统,改造生活用水再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还能自给自足。
5.2.4高层建筑自然风巧利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建筑中既节省耗能,又满足舒适的居家环境就要加大自然风的使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风是最佳的自然能源。设计师要根据本地区风力大小和时间分布进行深刻研究,使高层建筑设计对自然风的充分利用。使之夏季有较多的自然风进入保证空气畅通,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冬季阻挡一些自然风进入室内减少降低室内温度。通过对自然风的充分利用优化高层建筑内部空气,冬暖夏凉,减少对制热或制冷能源的消耗,节能减排。
5.2.5高层建筑选用节能材料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要根据本地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尽量就地取材学员用本地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选择上面并不是性能好使用久才合适,而是应该根据建筑用途来选择性能合适的材料。例如:在管线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耐久性好、防腐蚀可回收利用的,在卫生间可以选择有节水左右的管道。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增加降解材料的使用。进行合理利用,减少资源消耗。
5.2.6高层建筑降低环境污染高
层建筑在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建设过程中对存在的污染都应作出相应的处理。高层建筑大多建筑在城市中甚至是繁华地段,因此,施工时必须做好降噪处理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困扰。对施工现场周围做好调查,针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出相应措施。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使之不污染环境。在高层建筑建设的同时减少对周围群众的困扰和环境的破坏。
5.3高层建筑周边环境的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中,对周边环境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排放降低空气污染;植物还可以吸收周围噪音。而高层建筑里住宅集中,人员数量大,种植植物增加高层建筑五周边绿化面积势在必行。可以在高层建筑小区内种植树木花草,扩大小区草坪面积,在小区中心可由石径小路,绿荫,各种花草组成的小公园。在绿色建筑的设计时,可以采用绿色墙体设计,就是高层建筑墙体外侧覆盖攀藤、爬墙类植物。这种绿色墙体设计不仅能增加绿化面积,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高层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夏季温度高墙体吸收大量热会使室内温度变高,增加了开空调的耗能。若在高层建筑外墙附近种植攀爬类植物,白天就可以有效的阻止墙体吸收热量。就可以减少开空调的耗能进而达到环保目的。
6结论
在绿色建筑时设计人员要对高层建筑进行充分探究,不但要选出最佳的地址,还要在通风、朝向、节能、小区设计方面进行合理设计。通过绿色建筑既满足高层建筑实际的需求,又为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宋美祺,李楠楠.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探讨——以某科研办公楼项目为例[J].建材与装饰,20xx(12):90~91.[2]吴辉明.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绿色建筑设计方式的应用策略[J].建材与装饰,20xx(41):80~81.[3]侯珊珊.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10):243.
绿色建筑论文12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 设计技术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 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 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 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 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 依靠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 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 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 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 % ,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而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 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 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 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目前,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 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 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近年来在我国的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 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 以建筑物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建筑与气候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自然是人类的幸运, 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代价,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 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居者与自然环境人为地分离。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 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 这是一种按人体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即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事实上,人类对于环境的舒适、健康需求,常常无需现行空调设备也能得到满足, 如: 我国陕北的窑洞在-20 ℃左右的气候下, 其室内被大地包围着, 仍保持着15 ℃上下的舒适室温;还有西双版纳干阑住宅在酷热的气候中,仍可在室内创造出荫凉的空间。因此, 以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大自然是主要的供给者,而辅助设备系统属于其次。因而大部分的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 制冷由流动的空气产生, 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 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 太阳加热, 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通风, 以水的蒸发产生制冷。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是一种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使用的方法, 因为, 在绿色建筑中气候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当作资源来考虑的,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 是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的本质。如果将其原理与未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其他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 就会构成丰富多彩的绿色建筑前景。绿色建筑的技术观———技术与形式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 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 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 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 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 而实现这一理想, 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首先,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须的,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 如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 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 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 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 并降低温度,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页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闭, 自动调节太阳光亮, 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 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无论使用何种技术, 绿色建筑总是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生产(recycle)等几个方面。其次,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 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 创造一种能更加适合人类生活的、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高科技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 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可以预言, 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 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目前, 绿色建筑意识已在许多国家引起重视。荷兰住房计划强调使用无污染建材;瑞典一家最大的住宅银行于1995 年初宣布, 只向绿色建筑贷款。
美国的“生物圈二号”示范区研究;瑞典的“生态循环城”计划;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亚得里奥洛。特理姆鲍里主持, 欧洲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设计, 采用多种高新技术, 号称“全球第一家生态村”的圣。乔密尔村已在西班牙伊维沙岛实施。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东北的OBERL IN 学院最近推出一项耗资500 万美元的环保建筑设计, 它所需能源之一半是由曲线形屋顶上板状太阳能光敏发电设备供应, 板的倾角可自动追踪太阳行迹;另一部分屋顶则为绿化所覆盖, 具有迅速吸纳太阳能、缓和雨水排放流速的特点,是理想的自然隔声、绝热层。同时具有供应物和消耗物持衡、食物和废弃物等量、生活和设施体系的生成品均安全分解、拆卸处置、回收再使用的特征。今天,绿色建筑体系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建筑设计中的许多方面, 建筑师将在现代社会中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的建筑形式,遵循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设计出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生活空间。但是,按照欧洲国家的经验,在经济方面,绿色建筑需要更多前期费用, 而利益回收速度又相对缓慢的一类项目。更主要的是, 用于绿色建筑体系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 而多由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即使这样, 一般也须若干年以后才会见到节约资源的价值开始大于用于生态方面投资的价值。这些都有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 或者觉得力不从心。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规律, 即如果一种新的思想或技术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如投资回报比)并不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那么即使它会有更好的长期效益(如低廉的建筑管理与维修费用,长寿命、节约资源等)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在建筑、城市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任何变革都有可能出现这类问题, 特别在我国社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它已成为社会的一道门槛。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 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绿色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特别在开始阶段, 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用以补偿开发商由于额外投入所带来的损失,绿色建筑的推广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 尽快确定一个宏伟的目标以及架构起一套可行的制度框架, 从而使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
绿色建筑论文13摘要:首先对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然后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方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建筑物立面设计;设计方式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格局也有所扩展和完善,这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发展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显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为了减少建筑行业的资源浪费现象,并完善建设工艺和建设技术,设计人员主张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以此来提高建筑物立面设计工作的科学性。
1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必要性
1.1提高建筑物立面设计工作的经济性
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能够提高建筑企业对建设资源的有效应用率,进而实现了对建筑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并且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立面的生态化设计和建设,在提高立面建设方案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能推动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立面设计工作的经济性,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设需求和当地环境,应用合理的设备和技术,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向提高。
1.2提高建筑物立面设计工作的实用性
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能够实现对建筑物建设需求的全面分析,具体包括建设技术、建设装置、建设环境等,进而有效确保了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此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以此来实现对施工环节的科学监管,并逐渐提高建筑物立面设计工作的实用性。
2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1季节影响因素
想要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物所在地的季节因素,并分析不同季节气候条件对建筑工程建设的影响,如果发现在每个季节光照都会对建筑物有影响,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立面时便应当全面考虑建筑物光照因素。如果建筑物的采光能力超过了日常所需光照强度,则需要结合季节因素建立遮阳系统;针对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物,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物的遮阳需求,并结合环境因素卡站设计工作。
2.2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必然会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且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逐渐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是在部分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开展绿色建筑物立面设计会面临一定的经济问题,这回阻碍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践行。
3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方式
3.1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植物要素
3.1.1草本植物要素
草本植物的茎相对柔软,其生长周期不等,具有适应能力较强和生长力较为旺盛的生长特点,并且其生长局限性较少,适合应用在建筑立面绿色设计中。例如,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物立面设计应用的便是草本植物要素。
3.1.2种植基盘植物要素
植物生长不能缺少种植基质,尽管不同类型的种植基盘能够为植物提供的营养物质和生长空间个有所不同,但是每种基盘都能够满足其相规划与设计对应植物的生长需求,而种植基盘选择也直接关系到了建筑物立面绿化设计效果。下面对常见种植基盘类型及其应用特点和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总结。
3.2加大水体调节方式应用力度
加大水体调节方式应用力度是保障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在建筑物立面设计功中应用效果的直接方式,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对水体调节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水体运动化学性质,科学计算水体的比热容和流动性,同时开展实验调查,进而确保在设计过程中对环境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和全面的认知。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在立面设计中应用架空层设计理念和方式,以此来通过能量转换的方式实现建筑物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进行中庭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利用烟囱效应来推动空气气流的运转,使其能够转移到中庭的上部,这样中庭上部的空气能够进入到室内,在确保了空气流通质量的同时,能够优化建筑通风设计效果。
3.3合理控制建筑物立面成本
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立面设计时,需要控制好设计成本,并合理的应用各种建筑立面设计技术,按照建筑要求严格执行施工操作,同时需要注重应用新型建设设备,旨在构建多形态的现代化建筑,在保障建筑立面绿色设计的同时,带给群众以新奇和美观的视觉感受。如果建筑立面设计要求相对较少,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工作中结合无渍化要求,并对建筑立面进行隐藏处理,此外,在设计绿茵设施时,为了保障绿荫建设设备能够有效运行,应当将其施工温度控制在4℃左右,这样才能保障绿荫建设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推动绿色建设设施向生态化方向前进,在保障绿茵设施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建设成本,有利于维护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4应用先进的建筑物立面绿色植物种植技术
(1)种植槽式技术。该技术指的是在进行建筑物外墙设计时将植物种植槽预留出来,随后将植物种植在槽中,并确保植物能够得到正常的生长。目前该技术应用已经相对成熟,并且适合应用在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外墙建设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种植多种类型的植物,能够形成美观的景观效果。
(2)水培式种植技术。该技术指的是在建筑外墙上制作骨架,并在骨架上固定板材,随后将高分子材料织物固定到板材上,植物则被塞到织物载体中,属于无土栽培方式。
(3)模块式种植技术。该技术指的是在建筑外墙上安装骨架,并在骨架上安装模块,适合种植较为密集的植物,并且模块中的植物及造型需要事先定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后进行安装.4结束语
总之,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不但要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程度,还需要将立面设计工作和环境保护结合到一起,旨在探索一种自然和谐的设计模式,通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充分的分析施工方式、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展现绿色设计理念,以此来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宏柱.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探析[J].江西建材,20xx,22:11+15.[2]易斌.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探析[J].低碳世界,20xx,27:160~161.[3]陈红.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在建筑物立面设计中应用的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xx,08:100+102.[4]朱登鹤.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探析[J].居舍,20xx,19:101+134.[5]李伟,张树理,李洪义.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成本控制[J].工程造价管理,20xx,06:29~33.作者:聂丹 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绿色建筑论文141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在当前各行业都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以往所使用的传统的管理方案可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各行业的发展现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建筑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当前的施工管理方案或许仍然有效,但已经逐渐跟不上建筑业的创新发展,所以,建筑业施工管理创新是很有必要的。1.1建筑业自身发展趋势需要管理创新。我国建筑业虽然正遇到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些机遇与挑战中,不但进一步暴露了建筑业一直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也由于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理念的不同步,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使其在经济市场高速发展,创新施工管理理念势在必行。1.2管理创新是客观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逐渐改变着社会结构,要想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情形下快速发展,需要各行业依据自身的行业特色不断调整行业机制,不但要在技术一进行调整,更为重要的是管理机制上的改革创新,要突破以往的管理理念,找到与时代发展所契合的管理方案。建筑业尤为如此,建筑业的管理创新主要是在建筑施工方面,因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不仅无利于施工进程,更有可能影响施工进程,所以建筑业的施工管理创新才显得尤为紧迫。1.3管理创新是现代化的标志。当前我国大部分行业包括建筑业的发展趋势都较为良好,但行业的发展要向前看,虽然建筑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良好,不过行业内的竞争也极为惨烈。通过近年来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出管理创新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想在施工是更快更好地达到施工目的,完成施工目标,管理创新必不可少。除此以外,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也要与国际接轨,国际市场也处于不断的市场变革中,所以,我国建筑业要突破旧思维、接受新理念、开拓新的发展道路。
2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可行策略
2.1提高施工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虽然建筑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但各行各业的竞争,人才才是竞争的根本。当前我国的建筑业越发注重一个工程的完成质量和完成速度,要想使以上两点都能完美达成,优秀的设计施工团队和施工技术固然重要,好的管理人才也必不可少。优秀的管理团队可以把握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可以避免工程受到不必要的因素影响而延误工期或是影响质量。所以,要想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就必须要有专业素质良好的管理人才,培养合适的管理人才不仅需要人才本身的基础知识和管理经验,还需要在每一次工程开始之前企业的针对性培训,毕竟,建筑行业的流动性极强,每一次施工的地点也各有不同,所以,开工前的专门培训必不可少。2.2创新管理手段。社会的不断发展意味着陈旧的管理方案最终也会被取代,所以,当前我国建筑业管理创新就少不了管理手段的革新。但革新并不意味着一昧的删除,而是有选择地留下传统的管理精华,同时结合企业的管理传统和施工技术发展出一种新的管理手段。最终制定新的管理手段时,不仅可以向同行取经,也要注重到国际上选找灵感,毕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不可能脱离国际的,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2.3创新施工管理机制。有了优秀的管理人才和合适的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机制就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所长。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始时要注意市场的发展现状用科学的手段和人性化的思考对施工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但施工管理机制的创新不仅与建筑施工企业有关,也与国家息息相关。我国现有的与建筑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能说十分完善,要想改革施工管理手段,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法规,这一点,可以向相关法规较为完备的国外借鉴。
3绿色施工管理探索
绿色施工管理是指将建筑施工管理理念与绿色环保理念相结合而产生的适应于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种管理理念。绿色施工管理其实是贯穿于整个工程的管理方法,从初期的设计规划到中期的技术应用到最后的整理汇总,各个环节都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是在建筑行业,现在的全球环境现状其实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将绿色环保考虑到未来的行业发展中,未来的经济发展势必要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好的绿色环保的施工管理方案可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3.1探索绿色施工管理的必要性。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形越发严重,而建筑行业内的竞争又极其激烈,所以如果施工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在施工管理创新的同时要注意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只有符合市场的发展趋势,提高管理方案与绿色环保的契合度,才能实现建筑业的绿色施工,才能让经济与环保一起发展。3.2绿色施工管理策略。当前新技术的发展为建筑业的绿色管理提供了更多方法和机遇,在施工时合理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不仅可以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也能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比如一些先进的施工设备的使用可以将那些耗能大的设备替换下来,在工程施工时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就是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有些废旧材料如果处理不好对环境的危害极大,这时就可以考虑能否将废弃材料进行再利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节约了施工成本。除此以外,建筑施工企业也要明白技术开发的重要性,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实是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只有保证自己在科技手段上不落人后,才能在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兼顾施工管理的绿色环保。
3结束语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质量和效率一样重要,建筑的施工管理创新是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建筑业本身,要用创新的,前瞻性的眼光观察这个行业以及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除此以外,建筑业也要关注有关建筑材料的科研项目,掌握新兴技术并加以应用,使工程最终所呈现的效果达到最好,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也要注重完善有关建筑业的法律法规,保障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背景下保障我国建筑业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冯景武,冯向花.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科技资讯,20xx,13(3):133-133.[2]庄炳聪.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江西建材,20xx,13(22):291-291.[3]何英和.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智富时代,20xx,13(7X):171-172.[4]赵立武.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门窗,20xx(5):205-205.
绿色建筑论文15摘要:结合寒冷地区某儿科住院楼的布局和使用功能特点,根据供暖、通风、空调、制冷和自控专业的相关规范要求,阐述了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建造出既满足医疗使用要求,又符合节能环保理念的医疗建筑。
关键词:医疗建筑,暖通空调,绿色建筑,节能
1概述
20xx年4月,国家颁布了新的GB50738—20xx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论和评价体系,更好的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该标准中明确定义“绿色建筑”为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7类指标组成,其中暖通空调专业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部分占据很大比例,本论文结合寒冷地区某儿科住院楼对暖通空调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伴随我国就医环境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建筑建设标准大大提高,医疗建筑的能耗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对于医疗建筑,节能的前提是满足医疗使用和卫生要求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节能。
2工程概况
山西某儿科住院楼地上8层,空调区总面积约为22000m2,1层和2层为收费大厅、儿科诊室、办公室、餐厅和厨房,3层和4层为儿科住院部的病房、办公室和相关医疗用房,4层~8层为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主要功能为示教室,宿舍和会议室。该建筑夏季和冬季均为集中空调系统供冷和供暖,空调系统夏季冷源由制冷机房的两台制冷量均为1400kW的高效变频直驱离心水冷机组提供,冬季热源由集中供热外网提供75℃/50℃热水,经制冷机房的水—水换热器,换热后供回水温度为60℃/45℃。门诊大厅、输液大厅、多功能厅和餐厅采用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冬、夏季均采用最小新风比,回风工况运行,过渡季采用80%送风量全新风运行;门诊室、病房、办公室、教室和宿舍采用新风+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厨房采用全空气直流式空调系统,厨房热加工间选用补风式油烟排气罩,同时在人员工作区域上部设置岗位送风,经平时排风机排出。
3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根据当地地方政策要求,为推动本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由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对该项目要求应能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二星级,下面结合实际工程的设计,对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暖通空调专业的相关条文,对部分评分项条款进行详细阐述:1)空调系统的冷源为两台高效变频直驱离心水冷机组,其能效等级COP值为6.31,满足GB50189—20xx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DBJ04—241—20xx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且提高幅度大于6%;冬季热源由集中供热外网提供75℃/50℃热水,经制冷机房的水—水换热器,换热后供回水温度为60℃/45℃。2)经详细计算,空调冬季供暖的热水系统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为EHR-a=0.00546<0.00563,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耗功率(Ws),两管制系统风机单位风量置耗功率不大于0.3,普通机械通风风机单位风量置耗功率不大于0.27,空调冷水系统循环水泵耗电输冷比为ECR-a=0.0256<0.026,满足GB50189—20xx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的有关规定。3)该工程中的大空间均采用全空气系统,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冬、夏季均采用最小新风比,回风工况运行,过渡季采用80%送风量全新风运行,并将排风机与新风阀联动。4)采取措施降低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能耗:a.建筑主体部分,1层~8层房间区分南北朝向和东西分环,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的水系统供、回立管分设,新风系统分为左右两个,减小风系统和水系统半径;制冷机房的分集水器共分为四个分支,服务区域分别为: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洁净空调,专家周转房四个区域;b.整个空调水系统冷冻水侧和冷却水侧循环泵均采用同步变频技术和加减机技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保护水泵及主机设备安全,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系统启动时开启一台泵,一台主机,且水泵频率预置为主机最小流量对应频率,随着负荷加大,主机调整功率满足供水温度,而循环泵则提高频率满足回水温度;加机时,首先将水泵流量调整到加机后主机所需的最低流量,连锁两台水泵开启,该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完成,以确保流量变化率满足要求,减机过程与此相反进行;c.空调水系统、风系统均采用变频技术,且供、回水系统每层分支处和空气处理机组处安装相应的水力平衡阀门,空调系统的一次回风空气处理机组风机采用变频控制,1层~8层的数字化分体式能量回收机组的新风和排风机组联动、变频控制。5)1层~8层的数字化分体式能量回收机组的新风和排风机组联动、变频控制,通过乙二醇溶液进行液体回收排风的热量,热回收效率为61.9%>60%;利用乙二醇溶液进行液体回收排风的热量,不仅节约了系统能耗,同时避免了新、排风的交叉感染,降低了空气安全隐患。6)室内风机盘管带三速开关,温度传感器和电动两通阀,由空调房间内的温度传感器控制风机盘管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阀的开关,调节风机转速,空调末端装置可独立启停的主要功能房间数量比例大于90%;7)厨房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25次/h计算,平时排风系统为总排风量的35%,排油烟系统为总排风量的65%,厨房选用自带补风的油烟罩,油烟罩的局部补风和排风分别单设送风机和排油烟机;公共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10次/h计算,每层设置卫生间通风器,通风器与屋顶风机连锁;合理设置送风口与排风口的位置,避免了交叉短路或污染。8)提高和创新:a.空调冷源采用高效变频直驱离心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6.31,比限值5.5提高14.7%>12%;b.1层~4层的医疗用房采取有效的空气处理措施,进风上安装G4级粗效过滤、F7级中效过滤器,回风口上安装M5级低阻中效过滤器(初阻力小于50Pa,微生物一次通过率不大于10%和颗粒物一次计重通过率不大于5%)和光催化型净化装置。
4结语
暖通空调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本文只是结合实际工程对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部分常用节能措施进行了阐述,然而在合理利用蓄冷蓄热、余热废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和科学合理的策略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更要跟建筑、结构、水和电灯其他专业的设计有效配合,才能更好的将绿色建筑以人为本、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力度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鼓励政策也会出台,绿色建筑评价会逐步进入有经济效益的阶段;空调系统是医疗建筑的耗能大户,采用绿色节能技术是暖通空调专业设计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暖通设计人员不断研究、探索,根据每个工程具体分析,在设计空调系统的时候应在满足医院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合理先进的设计方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费用,建设更多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医疗建筑。
参考文献:
[1]GB50738—20xx,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姜涛.综合医院暖通设计常见问题及节能措施探究[J].房地产导刊,20xx(24):17-20.
第四篇: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论文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本科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概论 课程类型:公选课 学生姓名:田璐 学
号:07514115 所在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专
业:小学教育 完成日期:2009.12.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班级:0703 姓名:田璐 学号 07514115 自我评分 80 成绩
摘要: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关键词: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 设计技术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节能与环境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 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 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 %,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而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目前,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近年来在我国的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 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以建筑物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建筑与气候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自然是人类的幸运,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代价,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居者与自然环境人为地分离。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这是一种按人体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即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事实上,人类对于环境的舒适、健康需求,常常无需现行空调设备也能得到满足,如: 我国陕北的窑洞在-20 ℃左右的气候下,其室内被大地包围着,仍保持着15 ℃上下的舒适室温; 还有西双版纳干阑住宅在酷热的气候中,仍可在室内创造出荫凉的空间。因此,以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大自然是主要的供给者,而辅助设备系统属于其次。因而大部分的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由流动的空气产生,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 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 太阳加热,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通风,以水的蒸发产生制冷。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是一种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使用的方法,因为,在绿色建筑中气候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当作资源来考虑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是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的本质。如果将其原理与未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其他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就会构成丰富多彩的绿色建筑前景。绿色建筑的技术观———技术与形式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 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 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首先,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须的,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 合环保、节能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 如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并降低温度,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页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闭,自动调节太阳光亮,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无论使用何种技术,绿色建筑总是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生产(recycle)等几个方面。其次,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创造一种能更加适合人类生活的、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高科技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可以预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目前,绿色建筑意识已在许多国家引起重视。荷兰住房计划强调使用无污染建材; 瑞典一家最大的住宅银行于1995 年初宣布,只向绿色建筑贷款。
美国的“生物圈二号”示范区研究;瑞典的“生态循环城”计划;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亚得里奥洛。特理姆鲍里主持,欧洲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设计,采用多种高新技术,号称“全球第一家生态村”的圣。乔密尔村已在西班牙伊维沙岛实施。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东北的OBERL IN 学院最近推出一项耗资500 万美元的环保建筑设计,它所需能源之一半是由曲线形屋顶上板状太阳能光敏发电设备供应,板的倾角可自动追踪太阳行迹; 另一部分屋顶则为绿化所覆盖,具有迅速吸纳太阳能、缓和雨水排放流速的特点,是理想的自然隔声、绝热层。同时具有供应物和消耗物持衡、食物和废弃物等量、生活和设施体系的生成品均安全分解、拆卸处置、回收再使用的特征。今天,绿色建筑体系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建筑设计中的许多方面,建筑师将在现代社会中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的建筑形式,遵循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设计出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生活空间。但是,按照欧洲国家的经验,在经济方面,绿色建筑需要更多前期费用,而利益回收速度又相对缓慢的一类项目。更主要的是,用于绿色建筑体系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而多由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即使这样,一般也须若干年以后才会见到节约资源的价值开始大于用于生态方面投资的价值。这些都有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或者觉得力不从心。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规律,即如果一种新的思想或技术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如投资回报比)并不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那么即使它会有更好的长期效益(如低廉的建筑管理与维修费用,长寿命、节约资源等)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在建筑、城市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任何变革都有可能出现这类问题,特别在我国社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它已成为社会的一道门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 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绿色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特别在开始阶段,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用以补偿开发商由于额外投入所 带来的损失,绿色建筑的推广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尽快确定一个宏伟的目标以及架构起一套可行的制度框架,从而使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丰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第五篇: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
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1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能源的50%都消耗在建筑物的施工建设与使用过程中。而绿色建筑则转变了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让建筑设计施工朝着低耗能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能源消耗的自给自足。目前国内建筑的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单位建筑内的耗能是很多国家的2倍左右,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中的绿色二字,并不是简单的指建筑立体绿化或者屋顶花园的设计,而是代表了一种象征,指的是建筑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和危害,建筑自身可以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它是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所建造的建筑物,又常常被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建筑以及自然建筑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包含了六种指标,从上到下依次分成三星,二星以及一星。我国住建部正式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属于国家标准,给予编号GB/T50378—20xx,20xx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原有的GB/T50378—20xx正式废止。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用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而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指标包含了节地和室外环境、节能和能源利用、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以及施工运行管理等七种类型指标。20xx年11月22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住宅新趋势高峰论坛上,我国城市科研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提出: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一星级绿色建筑未来必然会成为强制性绿色建筑。
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原则
1)和谐原则。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不单单要符合人们的生存需要,同时也应该与自然、社会相协调。绿色建筑抛弃了过去那种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它根据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逐渐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基于舒适与健康出发,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带给人们高品质的生活,所以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必须遵循人类、社会以及自然三者的和谐原则。
2)适地原则。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其设计建设必须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相符合。其设计不单单要考虑到场地的特殊性,同时还必须和附近的环境相协调,所以一般绿色建筑设计都有其侧重点。比如说北方偏向于采暖节能,南方则是墙体隔热与遮阳设计。只有坚持适地原则才能够将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3)经济原则。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指的是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增强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我国已经提出了“四节一环保”(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以及环境保护)的口号,对于传统建筑能耗高的实际情况,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必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尽可能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降低建筑费用支出,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效益。
4)高效原则。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不同,它不会以牺牲使用者的安全健康为代价,而是让使用者的安全、健康与绿色建筑中的各项生态节能功能相协调,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和使用者的需求。绿色建筑应适合消费者,抵制过度的浪费,所以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把更多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到现代绿色建筑系统之中,不断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高效的原则。
3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1)建筑体形与空间组织设计。科学合理的对建筑外观体型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与外部环境进行的热量交换。如果外部环境相同,建筑物体型系数(建筑外表面积与外表面积所包体积比)会直接影响其能耗,且这一数值越大,单位面积散热量就越大,其能耗越高。从节能降耗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把建筑的体型系数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线上,而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和建筑造型、平面布局设计以及采光通风等因素直接相关。当我们保证建筑物各项功能都可以正常使用之后,才能够对其空间组织进行设计,对建筑物平面作横竖两向分离,进而有效改善建筑物室内环境,最终达到绿色节能的目标。
2)建筑门窗节能设计。在建筑物所有的结构中,隔热保温性能最差的便是门窗结构,而门窗结构的缝隙常常是冷热空气进出的通道,因此我们必须要科学的设计建筑物的门窗,这也是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内容。通常来说应该综合以下几方面条件来进行门窗设计:采暖耗热值会随着建筑物窗墙面积比的提升而不断增加,因此可以在室内采光通风条件允许时,设计合理的窗墙面积比;另外还必须认真考虑门窗位置,设计科学的开启方式,从而阻止穿堂风通过;设计能够自动调节的活动遮阳棚、窗帘等,避免夏季阳光直射;进一步提升门窗制作质量,如果是金属窗框则应做好断热处理,加装密封条来保证门窗气密性,使用高质量的门窗材料以及幕墙技术,合理选择窗户玻璃品种,吸收和降低热辐射。
3)建筑墙体节能设计。如果墙体的保暖效果较好,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损耗来节能。墙体保温主要分为内保温和外保温两类,而一般来说外保温是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的最佳选择。墙体外保温的节能设计通常来说首选节能材料,把保温隔热能力较好的材料填充到墙体之中,提高墙体的热阻,从而降低室外气候环境变化对室内温度的影响,还能够有效延长墙体的使用寿命,有助于减少冷热桥对建筑墙体结构造成的影响。另外,墙体节能设计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气候环境,做好保温、防潮措施,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也是绿色建筑墙体节能设计的重点。
4)建筑屋顶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直接和室外环境相接触的部分,因为阳光的照射以及大气长波辐射的影响,普通的建筑在冬季时,其屋顶的保温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夏季时又会因为热辐射吸收过多而造成室内温度的升高。对于屋顶的生态节能设计来说,首先应该让其具备冬保温、夏隔热的良好性能,其设计要点主要是:a.可以设计架空屋顶、浅色屋顶、种植屋顶以及蓄水屋顶等,有效隔离太阳辐射热,避免阳光直射;b.可以选择保温隔热材料覆盖于屋顶上,同时通过其他辅助性隔热保温措施来降低能量传递;c.可以选择在建筑物屋顶涂抹一层反射率较高的特殊涂料,从而减少夏季屋顶对阳光热量的吸收,以满足减少空调冷负荷的节能目的。
4结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建筑受到现代人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对整个建筑行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大力支持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建造,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实际要求,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建筑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21.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理念
实施绿色生态节能建筑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绿色生态节能建筑中,人是中心思想,自然生态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建筑是既满足人们的需求又符合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连接条件。所以说,实施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绿色生态节能建筑不单单是一个生态产品,而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特征的、复杂的、系统的、庞大的、与人文相关的事物。
2.绿色生态节能技术的分类
在绿色生态节能技术中有四点是需要我们了解关注的:第一点,建筑围护结构在节能建筑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所消耗的能源量在整个建筑运行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占有很高的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五十,这也就是说,若想将建筑能源的消耗量降低,就一定要设计好建筑围护结构。将围护结构设计成节能形式的,最主要的就是应用好建筑材料,施工人员可以选择保暖性能和隔热性能优良的建筑复合材料,其次,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施工技术和节能手段。第二点,建筑能源设备系统绿色节能技术设计的领域很广,它涵盖了楼宇式热电冷联供技术、输配系统节能技术和空调冷热能源节能技术等多个方面。第三点,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绿色节能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它包括绿色照明、自然通风和空调末端节能技术,它将自然环境和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第四点,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生态节能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包含了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多项可再生能源,它为是我们在这个地球上更长远的生活的重要条件之一。
3.进行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3.1地域和建筑功能
我国占地面积辽阔,跨越了多个气候带。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等多个因素,从而将建筑的形式、体貌、功能与当地的环境进行良好的融合。
3.2将多方位技术手段进行合理应用
在进行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要有一个全方位的思量。工作人员不仅要计算好建设的初始投入情况,还要计算出在整个建筑的可使用周期内,企业要在该项建筑的维修和运行上所做的投入情况,从而找到一个最佳的投入方式,使其有一个最佳方式来进行节能环保。
3.3能耗的指标计算
一个合理有效的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是可以以数字方式呈现的,就是说,工作人员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投资的数额和收回成本的最贱年限。这些数据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它是管理人员在做出决策前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在施工结束后,检查人员在对建筑进行审核时的验收标准。
3.4建筑艺术要与建筑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
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是一项包含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工程。其中,技术性能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在进行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结构特点,根据其功能和结构决定建筑的形式,然后再用艺术化的手段将建筑设计出来。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不单单加强了建筑的视觉效果,还提高了建筑整体的功能性与适用性,使广大居民住起来更加舒适、更加安心。
3.5可以很好的平衡舒适与节约这两个性能
如今,我国提倡建设节约型的和谐社会,建筑行业也在积极的响应这个号召。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是能够很好的平衡舒适和节约这两个性能的,它既不过度的追求舒适奢侈,又不能单一的考虑节约低耗,而是将舒适与节约这两个性能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这样,既符合了人们的居住需求,又满足国家低能低耗的规定。
4.有关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实例
4.1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太阳能电池应用在屋顶建筑中
太阳能电池也被称为光伏电池,它的优点有很多,如:它的燃料是免费的,也很容易维护,可以在多个地方进行安装,对生活环境无污染、无噪音,太阳能电池还可以在较为边远的地区和农村进行应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电池已经被应用到建筑的外表皮设计中,这种设计不单单降低了能源的消耗,还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性。如加利福尼亚圣莫妮卡的科罗拉多州法院就是应用了这种太阳能系统与屋面相结合的技术,解决了人们对能源的大量需求。
4.2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玻璃幕墙运用
在外墙建筑设计中,可以在外墙上安装玻璃幕墙,值得注意的是玻璃幕墙要与建筑的内层留有一定的空气空间,以便于形成空气缓冲层。而且,在玻璃幕墙和内部墙体要有不同的开口分割方式,这样建筑就会拥有一个良好的通风情况。在进行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中,还要考虑到阳光对屋体的辐射情况,设计人员可以在空气间隔之间加上隔热、防辐射的措施,这样,人们的生活空间会更加舒适、清凉。
5.结语
现代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这条道路是非常漫长的,也是非常曲折的,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分析,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才能找出一条适合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生态节能化道路。在不久之后,以“建筑节能”为主题的时代将会取代如今的“建设”时代。总而言之,将节能改造和生态化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是必然为之的,因为,它对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3摘 要:当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反应,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关键在于发展质量,建筑的质量对于经济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细致讨论了一些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创新相关办法,并且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论文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反应,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关键在于发展质量,建筑的质量对于经济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细致讨论了一些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创新相关办法,并且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节能技术
一、将节能技术的应用融入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当中
绿色生态建筑在贯彻绿色生态理念的同时要巧妙将节能技术应用考虑在建筑的设计施工整体当中,因此必须要做到将节能技术应用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建筑设计时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完成设计思路的创新。由于当前的建筑设计的理念普遍粗放化,这和节能理念不相符合,由于绿色生态施工的理念要求建筑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做到集约化的施工管理,减少资源能耗的浪费。设计人员应当注意将绿色生态建筑中的节能技术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建筑的设计当中,从建筑的单体选址到设计,到土地资源的开发,到建筑的通风、采光、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都需要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通过将节能、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理念融合来实现促进环境、建筑、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目标,进而以创造性、技术性来支持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二、节能技术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节能技术应用的发散空间很大,但是也需要通过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设计规范,从而有效提升施工的效率。建筑不可否认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降低能耗是当代建筑设计必然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既要注重节能设计,同时也要对于建筑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深度的考虑。
1.结合建筑选址、规划和设计,开发节能应用
建筑设计工作的内容包括了选址、规划和设计等,围绕绿色生态理念,建筑的选址要经过专业的测量和评估,需要考虑的三个主要条件是日照、遮阳、通风。建筑师对这三个要素要格外重视,全面地做好设计规划工作,与负责建筑结构、设备安置、环境设计的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选址工作的基本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建筑的选址要注意气候环境、经济人文、能源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要保证好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以及能否实现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第二,增加建筑辅助的社区环境设计,如建筑所在的社区建设一些公园,利用植被、水域来缓解热岛效应,增加一些气候的功能,达到降低建筑内耗的目的。第三点,建筑形态设计要尽量满足采光、通风等基本的要求,不仅满足建筑宜居性,建筑的耗能也会大大降低。
2.建筑的体型设计
设计好建筑的节能体型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比如说很多地方的冬季气温、太阳辐射强度等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建筑的朝向、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及局部风环境等,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需要仔细合理对于建筑得热和失热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有效优化组合。如果建筑的体型系数越大,那么建筑的单位空间所需要分担的散热面积就会越大,需要消耗的能源量就会越大,有专家的实验数据得到的统计结果表明了,如果建筑的体形系数增加0.01,那么建筑的耗热量指标就可能大约增加2.5%。控制好建筑的体型系数的有效方法,如增加建筑的体量,增加建筑的长度,建筑的体型变化不能太大是越小越好,尽量保持建筑物的规整;合理对于建筑的层数和层高进行科学的设定。
3、注重提升建筑设施的能源利用效率
(一)应用新能源技术
现代新能源技术已经发展逐渐逐渐成熟,比如利用较多的是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地热能等。太阳能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如今太阳能热水器进入了千家万户,光伏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较低的生产成本已经给建筑的太阳能应用设施的使用降低了门槛。太阳能等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开发应用,帮助广大居民缓解了面对能源价格的上升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的困局。现代绿色生态建筑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绿色节能科技,实现对于自然资源无污染的开发应用,减少建筑的耗能,这就是现代绿色生态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水循环系统的开发应用
建筑作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系统,人类对于水资源的消耗以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排放都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节能技术时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以追求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作为绿色生态建筑应用节能科技应用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性的内容。鉴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可以开发水循环系统得到等量的生活可用水,以此可以卓有成效地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处理压力。另外,一些经过系统处理的水资源比如雨水、生活废水,可以应用于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当中,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生,不仅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和防止水污染的目的,还能丰富建筑周边的景观水体美感,开放的水景也能起到对生态系统环境的一个调节功能。
(三)风压和热压相结合实现自然通风
建筑中产生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压和热压的作用有强有弱所以产生的通风效果是不稳定的。因为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众多的因素的显著作用。建筑师在进行建筑的通风设计时要注意建筑周围的风压与热压的共同作用并非简单的线性叠加,要在科学测试、评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的基础上,对于风压和热压发生的相互作用进行补充,从而可以实现风压的配合使用,并且有效地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有效提高建筑居住的舒适性。
结束语:
建筑业是个高能耗产业,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中要有效将节能技术的应用融入建筑施工当中。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布局,并且实现高效的持续能源转化系统的构建,最终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积极推动绿色生态建筑中节能技术的可持续化发展,不仅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海琳.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xx(14).[2]王师宝.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9).[3]段丽敏.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生态施工管理的思考[J].四川建材,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