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摘要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近代史
1、《南京条约》:1842 年8 月29 日,中英代表在南京签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一、开放广州福州上海宁 波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二、割让香港给英国。
三、赔偿2100 万元给英国。
四、进出口税率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定。
五、废除“公行”制度。《虎门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需要议定关税率及其他有关问题,中英在 广州继续谈判。1843 年10 月8 日双方又在虎门签订了《虎门条约》,英国获取 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
2、列举鸦片战争前后学风转变的5 个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畲《瀛环志略》梁廷枂《海国四说》
3、照旧交粮纳税: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 的,为了适应现实的迫切需要,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得不实行“照旧交粮纳税” 的政策,仿照清朝的办法,即地主是田赋的主要交纳者,征收地丁银和糟粮。
4、辛酉政变:咸丰皇帝死后,6 岁的载淳即位,其母尊为慈禧太后。慈禧太后 变发生在农历辛酉年,故称“辛酉政变”。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后期,政权的封建性越来越浓厚,领袖们的思想作风由 朴素转变成对名利和奢侈生活的追求,领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1856 年9 月天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公开的分裂,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相继丧命。天 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是天平天国从进攻到防守的转折点。
6、《资政新篇》:1859 年洪仁玕总理太频天国朝政,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统筹全 局的方案——《资政新篇》。这个建议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比起原有的平均思想主义是一大进步。他在“向西方学习”这点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 识分子。但《资政新篇》除洪秀全表示大多赞同外,在太平天国内部没有引起积 极反应,也没有实行过。
7、湘军的组建:1853 年初,由于攻打太平军的八旗、绿营的溃败,咸丰皇帝下 令各省组织地主反动武装。曾国藩受命在湖南以湘勇为基础,略仿明戚继光的成 法,募练了一支不同于绿营制度的军队——湘军。湘军用知识分子为营官,以同 乡和伦常的封建情谊为纽带,实行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对士兵进行思想教育,军纪教育和军事操练。
8、清流派:洋务运动时期,由于洋务派在军机处占了多数,属于顽固派的李鸿 藻感到势单力薄,于是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在自己周围,以壮大声势。这批人也 以依附李鸿藻为进身之阶,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号称“清流”。
9、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10、洋务时期的几次大争论:
1、第一次大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学习西方近代 科学技术,制船造炮以资“自强”;西方诸国是不知礼义的蛮夷,还是科学进步、政教昌明的国家。争论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守旧与开明的不同政见之争。
2、第 二次大争论因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掀起,实际上是要不要办洋务,要不要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场政治斗争。
3、第三次大争论因刘铭传建议修建铁路引 起,洋务派支持而顽固派不但反对修铁路,也反对一切近代的机器制造工业,最 终以洋务派的失败告终。11、19 世纪60-80 年代边疆危机:沙俄入侵新疆后被收复,但通过中俄《伊犁 条约》沙俄共割占我国7 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日美侵犯台湾;英法入侵云南,中 国被迫签订《烟台条约》;英俄进窥西藏。
12、《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后期,随着日军的步步逼近,清军的接连败溃,慈禧太后急切求和。1895 年李鸿章和日本代表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 关条约》,主要内容有:
1、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2、割让辽东半岛和台 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
4、增开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5、允 许日本臣民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 栈寄存。《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3、维新运动时期的康有为变法理论: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 知识,中国儒家的今文经学的“三统”、“三世”说是康有为的两个政治思想来源。他根据这个思想学说构筑了自己的维新变法理论体系,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 《孔子改制考》。这两部书的维新变法的重要理论根据。这两部书都是利用古书 古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
14、东南互保运动:义和团和清军在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颤心惊,英美等国害怕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他们所控制的长江流域,于是与东南督抚勾结,策划了“东南互保”,清政府也默许这个运动。“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 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并在推行过程中保全了西方列 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维护了这些地区督抚的势力。他们之间的勾结破坏 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同时利于帝国主义集中兵力镇压义和团。
15、邹容与《革命军》:辛亥革命时期民主思想的宣传品中影响最大的其中一部 就是邹容与《革命军》。邹容以满腔的热情歌革命,歌颂民主,论述中国进行民 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他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口号,把推翻清朝专制 统治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指出只有打到帝国主义的“奴隶总管”清王 朝,中国人们才能获得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
16、清末新政开展的步骤、主要内容:慈禧太后挟光绪逃亡西安期间发布“罪己 诏”和“改革”谕旨;1901 年4 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从此逐步推出各项 “新政”,主要包括改革管制、改革兵制、改革学制、奖励工商四项内容。
17、评价同盟会: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 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同盟会成立后知识分子比重大大增加,设计了一套比较完善、系统的组织方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归 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同盟会具备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的规模,并成为当时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但是同盟会仍存在不少弱点: 成员对纲领的态度并不一致,同盟会所设计的组织系统也始终没有完备地建立起 来,各地分会往往处于分散的、各自为战、各行其是的状态。
18、张勋复辟: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 年7 月拥护清朝废帝溥 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1917 年5 月黎元洪总统“府院之争”。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国、美国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6 月 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7 月1 日溥仪正式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12 日溥仪 退位,这场复辟丑剧仅12 天就迅速破产了。现代史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初年,在孙中山的支 持下,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并办法一系列保护工商业的法令规章,鼓 励人们兴办实业,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它在整个国民经 济中所占的比例依旧很小,仍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轻工业多,重工业少。小工厂多,大工厂少。
2、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 人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 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五四爱国运动兴起创造 了条件。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火索),进一步步激化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军阀与人们大众的矛盾,终于酿成了 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具有与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 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正真的群众运动,促进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正因为五 四运动具备了以上几个历史特点,它也就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
3、试论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国民党进行改组、创办黄 埔军校、成立广东革命政府,并在共产党和俄国共产国际的合作下,在全国工人 农民的支持下,进行了两次东征,统一两广,采取各个击破战略取得北伐战争的 胜利,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军,其余地方军阀都转向拥护国民 政府,北洋军阀统治崩溃。此时人民解放运动高涨。但战后汪、蒋集团与共产党 的决裂使国民革命遭到彻底失败。
4、试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在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独立性的前提下,全体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把国民 党改造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提出并促成的。国民 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从而把旧民主主义发展成新民主 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5、北伐战争进军过程及其胜利原因:北伐战争的序幕是援湘战争,接着北伐军 先后在两湖、江西、福建取得胜利。之后北伐军东路军入浙江,中路军向苏皖推 进,西路军入豫,均取得胜利,最后北伐军会攻河南。在北伐胜利军进军的形势 下,其余各省军阀都转向拥护国民政府。由于中共合作、苏俄帮助与国民党改组、黄埔军校兴办壮大了革命军的力量,而各路军阀之间不间断的明争暗斗,促使北 伐迅速取得胜利。
6、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建立的?北伐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清 共”和打击国民党左派,为建立一个由他控制的国民政府做准备。1927 年4 月 17 日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国民政府于18 日在南京办公,宣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7、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改订新约运动”述评:国民党政权初期,向列强提出改 订新约问题,即就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与各国交涉,中国关税自主权 得到承认,但取消领事裁判权问题没有取得成果。国民政府改订新约的目的一方 面在于制造国家独立自主形象,借以缓和革命人民反帝和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 斗争;另一方面是以此取得各国的承认。
8、试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建设: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都进行 了土地革命斗争。根据中共中央规定,经过实践摸索,形成了进行土地革命的具 体政策,先后出台的法规确立了“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土地分配给农 民个人所有”的制度。土地革命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力和参军参战的积 极性,推动了根据地的发展和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9、“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特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 主义加紧了对华侵略扩张,国内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日两国的矛盾转化为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主要矛盾,反对日帝国侵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其内部处于动荡危机当中。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民党独裁统治 加强。中共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成立,这 是不符合全国形势发展要求的,与团结抗日总任务相违背。
10、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述评:1933 年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训令,中国 银本位制度确立,简化了币制,促进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但是不久之后由 于外币贬值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经济衰退。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统一全国货币,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统一国内市场,利于国内外贸易发展和金融 改造,刺激了农工商业的发展。但同时法币和英镑美元形成固定比价,成为了它 们的附庸。
1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 亡热潮。必要性:只有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才能救 国。共产党主战但军事实力不够强大;国民党具备军事实力但是具有妥协性,两 党合作才能去的抗战的胜利。可能性:反对日本侵略是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共产 党站在民族利益角度希望国共合作,壮大抗日力量;日本侵略危及到国民党的统 治,以及迫于全国舆论和党内要求国共合作的呼声,此时国共合作成为国民党最 好的选择。
1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最后胜利的是中国?: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 国,强国弱国的对比,这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 落后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并且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 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 队。因此,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13、试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 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打打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 的重要后方基地,还未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质和军事情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伟大贡献。抗日 战争的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 特别是别压迫民族的进步。
1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伟大意义: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 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抗日民族统一战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线;共产党人献身精神)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 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军队与老百姓相结合;地雷战、地道 战、麻雀战等)
3、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仗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 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意义: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 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免遭殖民奴役的厄运。(结束台湾50 年的殖 民统治)
2、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高度。(万众一心、不畏强暴、开拓创新)
3、促进了民族大团结,弘扬 了中华民族是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1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战后,国民党政权通过受降和接收日伪产业,国 家垄断资本空前增长,垄断地位大大增强。但是在接收过程中,从抗战后期形成 的国民党官僚机构的腐败行为暴露无疑。国民党在政治上失去了民心。由于抗战 中的保存与发展,美国的帮助和接收的日军装备,国民党军事实力达到最高峰。与此同时,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虽然军工生产能力薄弱,但是中 共的政治声望大大提高,根据地已经成为新中国的雏形,解放军主力均能机动。中共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日益巩固和扩大,为战胜蒋军,建立新中国打下坚实的 基础。
16、国共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的简要过程:1945 年8 月28 日毛泽东等人前往重 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经过多次具体商谈,与10 月10 日签署双十协定。1946 年1 月10 日,国共双反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31 日 会议结束。
17、三大战役述评:1948 年秋,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在 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前后历时4 个月零19 天,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三大战 役无论是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成果,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 也是罕见的。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1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及其召开的意义:1949 年3 月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了 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议中指出党的工作中心必须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 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措施,指出了中国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毛泽东 还告诫全党必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保持优良的党风。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 意义的会议,它提出的重要理论思想和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党夺取全国胜利,以及胜利以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作了准 备。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摘要2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摘要、辨析题
1,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错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相互勾结,残酷地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完全剥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未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也阻止了人民发展生产的可能性。
2,新三民主义学说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错误。三民主义学说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3,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正确。在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外国帝国主义列强为靠山的北洋政府不惜出卖国家利权,从而使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延伸。而后统治中国的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的,在其统治期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并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这给中国社会经济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4,国民党政府在全国统治建立后,实行的是***的军事独裁统治
正确。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的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再次,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运动,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了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5,《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路线
正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活动。
6,在近代中国,要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社会改革
错误。要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决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攥去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决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封建主义势力也决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以改良的方式是不可能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通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
7,在抗战胜利后,中国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是毫无意义的
错误。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尽管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它使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这在政治上是一个重大胜利。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下,中国人民毕竟得了将近一年的和平的暂息时期,这也为扩大和巩固解放区,作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提供了有利条件。
简答题
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2,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其次,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而西方列强则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再次,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3,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在国民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组织者。经过共产党人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中国人民的力量逐步地组织起来,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大革命的主要战争形式的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增强了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4,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到1939年9月大战在欧洲爆发之前,中国人民孤军奋战,英勇地抗击了百万日军的进攻。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中国坚持持久作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会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和主要任务。
严峻考验:第一,能不能保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第四,恩呢个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主要任务: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
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寂静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论述题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意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阀门;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寂静,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去的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这,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经过长征,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支队伍作基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民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喂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摘要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 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 北京政变 1861年 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
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这些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1911年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
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於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又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护国战争(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为
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1840年到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此间,所有的革命不是小资产阶级领导,就是资产阶级领导。1919年到1949年,此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那么是在这个革命应该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
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张勋复辟,是 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
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同月30日,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并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这就是史家称的‘张勋复辟’或‘丁巳复辟’。结果复辟仅12天破产。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1922年1月12日,在第三次向
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在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香港海员大罢工。短短一个星期内,罢工规模迅速扩大,海员纷纷从香港返回广州。从2月初起,罢工从要求增加工资的经济斗争,发展成为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政治斗争。3月8日,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这次大
会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立宪派、联省自治派、和平会议派以及商人政府派等各种错误的、反动的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规定了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目标。从而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革命的新“三民主义”。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五卅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
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汉口的英国租界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
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共产党的政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
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分共的问题。在未开会以前,裁制共产党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随后不久,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汪精卫集团举行反共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完全抛弃。至此,国民革命遭到失败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国民政
府,简称国府(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是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与最高行政机关。由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1925年至1928年与北洋政府相互对峙。北伐成功之后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至1948年改组成中华民国政府为止)。1937年起带领中国进行抗日战争,1948年5月20日蒋中正依《中华民国宪法》就任行宪后首任中华民国总统,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政府主席改中华民国总统,进入宪政时期。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指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
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中共党人发动的反抗国民党右派的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
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
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央政权机关,即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下设组织、军事、外交、劳动、财政、土地、教育、内务、司法、检察、政治保卫局等人民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各根据地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发展根据地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初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1月28日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伪满洲国(Manchukuo)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通过这一傀儡政权,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了亡国奴的痛苦滋味。此傀儡政权“领土”包括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与河北省承德市(原热河省)。当时中国南京国民政府不承认这一政权。当时国际上以日本为首的法西斯等国家或政府承认“伪满洲国”,国际联盟主张中国东北地区仍是中国的一部份,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这一分裂中国领土的傀儡政权。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
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
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
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
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
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八一三“事变,又称 ”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 ”七·七“ 事变以后,1937 年 8 月 13 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8月13日爆发,即第二次上海事变。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1937年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指八路军115师3个团于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他是中国开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平型关大捷不是也不能等同于平型关战役,第二战区组织的平型关战役基本是失败的,不能称为大捷,而八路军的伏击战
是成功的,才可以称为大捷,两者不可混用。
1937年秋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
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
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却试图抹杀事实。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台儿庄会战
和血战台儿庄。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
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
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毛泽东在报告中指
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 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长期以来,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
专政制度,其代表人物是**喇嘛等宗教上层人士。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并于5月23日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共17条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1953年 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
1954年4月至7月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1955年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
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8年 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61年春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生产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1月 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风暴“ 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9年11月12日 刘少奇逝世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71年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年10月25日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1年7月 基辛格访华
1972年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1976年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华国锋主席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思想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核心:实事求是)。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并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978年底、1979年初 安徽、四川部分农民试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 1979年 中美建交
1980年 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1980年8月12日 刘少奇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 1982年 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9月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底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1990年 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精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C)
A、张作霖 B、郭松龄 C、张学良 D、张作相
3、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C)A、资产阶级政权 B、小资产阶级政权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D、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4、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B)A、九江 B、汉口 C、武昌 D、上海
5、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D)
A、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党领导了(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五卅运动
7、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B)
A、北京特别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A)
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B、赣南秋收起义 C、湘南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B)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 D、由南方转向北方
10、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C)A、《战争和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1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靠(A)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本本 C、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 D、照搬苏联经验 12、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C)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3、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A)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14、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B)A、城市 B、农村 C、大城市 D、沿海城市
15、中共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A、湘赣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陕甘宁根据地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颁布了(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7、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B)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A)所有。A、农民 B、政府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A)A、限制富农 B、打击富农 C、中立富农 D、保护富农 20、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最大恶果是(C)
A、使白区革命力量遭到惨重损失 B、使福建反蒋抗日事变失败 C、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使中国革命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有利的形势
2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D)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 D、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 22、1935年1月,(C)的召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23、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B)
A、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王明的“左”倾错误 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D、李立三的“左”倾错误 2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B)当选为主席。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刘少奇
2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是(A)A、工农民主政权 B、资产阶级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 D、地主阶级政权
26、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C)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农民问题 D、统一战线问题
2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C)
A、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中共仍未找到革命胜利的道路
28、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2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0、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C)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党政府大力推行***的军事独裁统治,不断强化其反动国家机器,其手段主要有(ABCD)
A、建立常备武装 B、加强特务统治 C、推行保甲制度 D、制定反动法规
2、国民党所实行的***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为了维护(AB)的利益。A、地主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 3、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武装起义有(ABC)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4、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全局上看,继续坚持革命的阶级有(BCD)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
5、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发表的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理论的著作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有(ABC)
A、土地革命 B、农村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7、1928年12月至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土地法有(CD)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8、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出了如下的决定(BCD)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0、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11、遵义会议后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有(ABC)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张闻天 12、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先后会师的红军主力有(ABD)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13、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从1928年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主要根据地还有(ABCD)等。
A、赣南闽西根据地 B、湘鄂赣根据地
C、闽浙赣根据地 D、广西左右江根据地 1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有(ABCD)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 C、批判党内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5、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主要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三、判断题: 1、1927年,随着“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的发生,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2、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可以合并在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
3、遵义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出现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三次大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挫折,造成严重危害。(×)
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6、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
7、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统治以后,实行的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8、毛泽东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杰出代表。(√)
9、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0、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兴国土地法》。(×)1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2、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的会议是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
13、《兴国土地法》做出的一个原则性改正,目在在于保护富农的利益。(×)
1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端的是南昌起义。(√)15、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观《辛亥革命》有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后对其内容进行概述,同时进行了以史论相结合的评说,阐述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充分的论证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关键词:辛亥革命 孙中山 民族解放 反帝反封建
《辛亥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公和体制,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经过这次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很好的描述了当年革命史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而且影片中对于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予了很详细的描述,如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影片中孙中山先生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
一、孙中山先生的无私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无私表现在他对革命的义无反顾,回顾孙中山先生救国图存的一生,他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推翻封建帝制这一漫长的历史道路上,以自身行动全是了“天下为公”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劳其一生,只为了推翻满清,为了这一点,他连大总统的位置都可以退让,他除了达成了这一愿望外,并没有渴求私人的利益,这在政治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二、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孙中山先生多次只身奔赴外国,为四国银行像清政府借贷之事调停,他并没有考虑他将自己处于怎样的险境,他心中只存有救国的信念。纵使屡屡失败也没有放弃这一切,这不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他的无私精神。
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末新政的失败和清王朝的破产同样加剧了民族的危机,同时,赴外国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自发的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而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则是武昌起义。它迅速的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在1912年2月12日,终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起义和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但其在革命过程中暴露的软弱性和妥协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由于这一不可小视的问题,导致了虽然很多地方成功的革命了,却很快蜕变成为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意味着,革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并没有牢固的基础,内外都潜伏这深刻的危机。
1911年底,随着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就于1912年建立了,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2000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有革命性、民主性。
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姐姐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变化不但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精神解放。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仍以失败告终。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了我们很深的反思,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但是他并没有找到中国真正的出路。而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并不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它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额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广为流传,人民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这场革命的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意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
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了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是在清政府被推翻后他们就把群众抛弃了。正如“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所以革命的根基就相当单薄。
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2.政党内部不够团结3.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纲领。
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都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切。辛亥革命的成功主要在于其环境因素,在清王朝的最后几年里,一次有一次的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只是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当时的清王朝处于动荡变革的年代,统治日益腐朽没落,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同时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三民主义)作为基础,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禁锢,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意识到,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新方法,通过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充分的发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并在内部加强团结,而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更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于是,在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
参考文献: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页码:57~7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Ⅰ卷 出版地: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年 页码: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