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国际热点问题的影响

时间:2019-05-14 03:3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国际热点问题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国际热点问题的影响》。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国际热点问题的影响

国际热点问题的影响

概述: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求和平与谋发展,但是在这大环境下,国际和地区上的热点问题也此起彼伏,相互之间斗而不破、适度妥协、既借重合作又牵制斗争的基本框架仍将延续。其中要重点关注的有: 一是围绕南海问题

在南海问题上,美日等国家不断抹黑中国,且美国将南海问题作为自己“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以维护其亚太地区霸权地位、并对中国起战略牵制的重要作用。而中国一向对南海问题坚持克制,并愿继续与直接有关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二是英国公投脱欧

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欧洲整体实力受到削弱,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改变,也对世界产生影响。但英国脱欧,对于中英“黄金时代”的长远发展不会发生改变,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也不会因英国脱欧被改写。

三是朝鲜半岛局势持续升温

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利用运载火箭发射卫星,韩国不顾中俄反对引入“萨德”。中国一向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半岛和平稳定,用对话来协商来解决问题,但某些国家将其归结为中国的责任。

感想:

一是围绕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最初是由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发现引发争端,而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对南沙群岛实施有效管理,加之国际法缺失,引发了南海各国争相对南海地区的主权宣示。由于中国一直以来致力于经济发展,对南海问题坚持克制、主张日后解决,所以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美国战略方向调整,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

南海问题的解决不仅在于海洋权益的划分,还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会轻易放弃南海的权益,也不容退后一步。而各当事国家对于到手的利益也不会轻易放弃,加上美国为了防范与排挤中国,在背后提供支持,也加剧局势不稳定性。因此,克制和退让并不能解决南海问题,我国要想从就根本上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南祖国统一,还需要自身强大起来。

二是英国公投脱欧

英国脱欧公投,是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英国既想留在欧盟里面,享受在欧盟区里的权益,又不想为其负起相应的义务,由此引发了英国与欧元区国家相互猜忌,并在欧债危机下快速发酵,至矛盾激发。

一旦英国退出欧盟,欧洲整体实力受到削弱,对欧洲经济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其国际地位和影响也将有所下降。在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下,也将对世界产生影响。另外英国脱欧,在短期内将对中国与英国和欧洲的经贸关系产生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中英“黄金时代”不会因此改变,这是

由双方各自的需要决定的。离开欧盟的英国,将在经济上变得孤立,中英友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同时,一个分裂的欧洲,将有利于中国各个突破,在政治、经济方面都取得突围。

三是朝鲜半岛局势持续升温

朝鲜发展卫星科技与核试验很早就开始了,自金正恩上台以来,国内问题多发,加上美韩对其的强大军事威慑,第四次核试验和卫星发射顺理成章的就开始了。

若朝鲜拥有核武器,打击范围最先就是韩国、日本、中国;美韩借此部署“萨德”系统,它可以防备朝鲜,也可以防备中国;韩国、日本有借口发展本国的军事力量,甚至发展核力量,美国远在北美,俄罗斯重心在欧洲,到时候对中国是最不利,所以中国是最希望能半岛和平稳定的,中国“责任”论是站不住脚的。

由于主导半岛局势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半岛问题尤其是朝核问题将会长期化、常态化。因此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就很有必要了。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国际篇

形势与政策(国际)

课题:深刻认识西亚北非乱局,把握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一要准确认识西亚北非乱局发展走向。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发生**或内战,伊朗问题升温,地区国家进入多年未有的社会动荡期。地区内力量对比此消彼长,国家关系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地区形势要实现从破到立、由乱到治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二要深刻认识西方“新干涉主义”的危害。西方对利比亚空袭开创了“干涉主义”的新模式。相较于伊拉克战争,西方更多地谋求“合法化”,不仅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还积极拉拢阿盟等地区国家参与行动。美国退居“二线”,但实际上仍是幕后主导。与以往大规模轰炸直至出动地面部队的做法不同,西方对利比亚采取的是有限度、有选择的空中打击。这些“干涉主义”的新表现,是西方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干涉主义”本质上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背离。作为制止侵略、屠杀等暴行的手段,“人道主义干预”具有一定的目标合理性。但西方的大多数干涉行为,是打着人道主义等幌子,为实现自身利益而采取的选择性行动,会对国际关系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侵蚀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危害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加剧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离心倾向,增加有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难度。西方将西亚北非乱局称为“阿拉伯之春”,同“布拉格之春”相提并论,认为其是推行西方民主化的又一胜利。国际上反华敌对势力企图“祸水东引”,图谋搞乱中国。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帮助青年学生提高政治敏锐性,积极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及启示

2010 年12 月,发生在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骚乱,随后在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

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西亚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这次动荡的产生及蔓延具有关键性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一、北非动荡的原因分析

(一)西方势力的干涉是引起动荡的深层原因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是实施“大中东计划”的主要载体。如标榜为非政府机构、但其资金却由国会拨款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在突尼斯、埃及、约旦、科威特、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均十分活跃,蛊惑穆斯林教派内斗,培植新的替代力量,策划在北非和中东掀起一系列的政治**。[1] 为了让美国的民主改造计划顺利实现,奥巴马政府极为重视现代网络技术,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在中东北非地区煽风点火。2008 年,美国军方智库兰德公司在向国防部递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应该帮助变革者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即提供一些措施鼓励美国公司投资这一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领域。[2]”很容易看出,美国政府以“互联网自由”为幌子,在中东地区借助社交网络这种新型的外交工具,大肆推行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力煽动该地区民众的不满情绪,并使这种情绪迅速在中东地区延伸,从而导致本来限于少数国家局部地区的政治抗议活动得以迅速蔓延。

(二)动荡的内在原因

1、金融危机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北非国家外向型经济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海外投资萎缩,贸易逆差攀升,直接打击了北非国家的出口经济和支柱产业,导致物价上涨、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等民生问题,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是此次剧变的根本原因。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

2、极端僵化独裁的国内政治体制。北非国家的长期存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终身制,基本上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人长期把持政权,另外一类是君主世袭的君主制国家家族统治。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执政30年;利比亚总统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执政42年,而且政府换届问题没有制度化,处于无序状态;北非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数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或其它非正常手段上台的,上台后,这些领导人奉行终身制,长期把持政权,甚至实行家庭统治。

3、社会问题严重,解决措施不当导致矛盾激化。一是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比如据美国媒体分析穆巴拉克及其家人的净资产至少为50亿美元。二是对社会问题进行压制而不是疏导和解决,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利比亚2月15号出现大规模示威,卡扎菲直接派飞机去镇压,飞机在天上直接对街道上游行的人扫射,很快矛盾激化,导致国内的局势处于失控状态,突尼斯首都发生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本·阿里进行镇压,警民冲突造成死亡,局势最终失控。

4、青年就业形势严峻。在埃及、约旦、突尼斯等大部分中东北非国家,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随着教育的加强,青年学历的提高,青年人的期望与人才市场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具有高等教育的青年正在转型价值观和政治诉求正在发生变化,崛起的青年一代与老一辈以及政治决策者的代沟越来越明显,这将对未来的阿拉伯世界国内政治结构和民主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北非动荡对我国的影响

(一)影响我国经济。

非洲和中东北非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

(二)影响我国石油安全

由于中东北非社会局势动荡对国际石油供给及运输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从而在中长期内增加了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

此次中东部分国家局势动荡加大了油价的波动。随着危机扩散到主要石油输出国,将进一步推高油价,而这或为全球脆弱的经济复苏带来新的不可预知的冲击,对中国经济以及能源安全的影响不容小视。中东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

(三)影响我国能源战略

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从中东北非和非洲原油进口量占到其中81%。中东北非和北非地区局势动荡正成为全球经济的新震源,不仅引发国际能源、金融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波动,而且也为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增添新的不确定性。

目前,中东北非和北非国家的动荡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同时,今年还是非洲一些国家的大选之年,大选可能造成的动荡,都对我国在这一地区企业的投资和经

济利益造成冲击,对我国经济以及能源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四)我国在北非中东北非能源合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中东北非社会动荡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中东北非局势将牵制美国战略东移,为我国赢得更长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长期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也有利于变革国家新政权建立友好关系,在北非中东北非地区赢得新的、更多的合作机会。”

在中东目前局势下,中国应采取积极举措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国面对石油供应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和措施。一是实行石油进口多样化,扩大石油进口来源,适当减少对中东北非石油的进口,积极发展与俄罗斯中亚国家、拉美及非洲国家的能源关系。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获取石油资源提供相对稳定的来源,实现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三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四是开展能源外交。五是节能、提高能效和降低能耗。

三、北非动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我们至少可以从这次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中得出以下两点启示。

(一).要认清西方势力已经成为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

如果顺着历史往前推衍,我们不难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次较大规模的地区动荡或是战争,都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直接相关。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危机、中亚颜色革命、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都是美国等西方势力挑唆、鼓动、甚至直接发动的。奉行现实主义“强者逻辑”的西方国家,不顾当事国的实际情况和民众要求,打着“人权”、“民主”、“人道主义”等幌子,动辄挥动制裁大棒乃至使用武力,以此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带给发展中国家的就只有**和贫穷了。从这次阿拉伯世界的局势来看,西方以“人道主义”名义进行的干涉,反而制造了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已经成为这个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

(二)要明白政局稳定才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

中东北非在西方势力的鼓动下发生政治骚乱,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当事国的民众。动荡给各当事国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使得本来就脆弱的经济结构雪上加霜,民众生活更加艰难。政局动荡还给当事国的安全带来一些威胁,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等国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抢”、“烧”、“砸”等暴力犯罪现象,社会秩序混乱,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更严重的是,内战使得利比亚有40 多万人逃离该国,沦为难民,而且难民数字还在不断上升,这导致利比亚的人道主义灾难日益严重,同时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11]政局动荡还波及世界的经济和安全。利比亚持续的动荡推高了油价,可能再次引起世界能源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甚至导致极端势力抬头,进而对整个世界构成新的威胁。中东北非发生的政局动荡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须以经济发展作为治国的第一要务;而为了保证国家的发展,首要前提就是维持政局的稳定,只有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只有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顺利,才能消除动荡的根源,长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才能得以实现。

第三篇:考研形势与政策预测:专题篇——热点问题

一、台港澳问题

(一)台海形势

1.对台工作

3月5日,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密切两岸经贸金融交往,深化产业合作,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维护台胞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通过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互利共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拓展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两岸民众和社会各界交流,共同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进一步凝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增强两岸政治互信。

2.高层互动

(1)2009年11月14日,胡锦涛在新加坡会见了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强调,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加强交流对话,增强良性互动,增进政治互信,坚定信心,多做实事,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取得新进展。要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步骤推进两岸协商,争取年内启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商进程。同时,双方也要为今后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创造条件。

(2)4月29日,胡锦涛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应邀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台湾各界人士。胡锦涛强调,要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要继续扩大两岸各界交流,不断激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命力;要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7月12日,胡锦涛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胡锦涛强调,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再次表明,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只要双方良性互动、平等协商,就能够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也能够为逐步解决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难题找到可行办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但要厚植共同利益,也要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两岸双方增进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互信,对下一步两党和两岸关系发展至为重要。真诚希望两党都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通过增进互信,求同化异,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吴伯雄表示,国共两党高层交往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受马英九主席委托前来与胡锦涛总书记会面,表明了中国国民党对保持我们两党高层对话的重视。马英九主席希望两岸双方正视现实、累积互信、求同存异、续创双赢,以不断开启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中国国民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路线很有信心,会坚持下去。

3.合作交流

(1)6月19日,第二届海峡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主题为:“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6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致辞。贾庆林表示,我们应该顺应两岸主流民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继续巩固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务实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力争取得更多实际成效,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同时,还应当着眼于今后逐步破解两岸关系前进道路上的难题,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两岸的政治互信。

(2)6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五次领导人会谈。双方商谈并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等两项协议。

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双方确立了开展合作的基本精神、合作范围和推进步骤。同意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进一步增进双方的投资贸易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第一阶段,签署框架协议;第二阶段,就框架协议中各项规定目标进行商谈,逐一签署单项协议。为使两岸民众尽快享受到框架协议的利益,双方同意先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在框架协议生效后对部分产品实行关税减让,并在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框架协议是两岸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结合两岸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平等互惠原则签署的经济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了制度化合作的新的发展阶段,将开创两岸经济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格局。

在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中,双方同意全方位建立两岸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加强专利、商标、着作权及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切实保障两岸人民权益,提高两岸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

(3)9月6日,以“把握契机,开创新局”为主题的“2010年两岸文化论坛”在台北举行,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等出席论坛。蔡武对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出四点意见和建议:一是凝聚共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二是深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交流领域;四是加强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香港政局

1.对港工作

3月5日,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巩固并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认真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珠海横琴岛开发,深化粤港澳合作,密切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的坚强后盾。

2.高层互动

(1)2009年11月14日,胡锦涛在新加坡会见了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胡锦涛充分肯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维护香港经济金融稳定所作的努力和今后的施政方向。希望特别行政区政府继续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好有关应对工作,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促进香港繁荣稳定。

(2)2009年12月28日,胡锦涛会见了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胡锦涛说,中央对香港政府一年来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希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不懈努力,扭住稳定金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放松,妥善处理政制发展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和发展当前的良好局面,携手开创香港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天,温家宝会见了曾荫权。温家宝指出,在新的一年,香港特区政府要继续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工作,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宏观和战略问题研究,统筹全局,谋划长远,更好地解决深层次问题。要充分发挥香港的优势,提高香港的竞争力,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增强港人对未来的信心。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

3.香港政改

(1)1月15日,国务院港澳办就香港个别社会团体发动对香港政制发展问题发动“五区公投运动”一事发表谈话。指出,“公投”是由宪制性法律加以规定的,是一种宪制性安排,具有特定的政治和法律含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没有规定“公投”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无权创制“公投”制度。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所谓“公投”没有宪制性法律依据,没有法律效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决定,已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未来发展,包括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实行普选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任何形式对未来政制发展问题进行所谓“公投”,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不符,是从根本上违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

(2)6月24日和25日,香港特区立法会均以超过全体议员总数三分之二的多数票赞成,先后通过了关于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修订议案,从而通过了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香港将实现所有选民在2012年特区立法会选举中“一人两票”,即一票投给分区直选议席、一票投给功能组别议席。

二、上海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吉祥物是一个略带幽默,外形就像中国传统汉字“人”的蓝色小孩。蓝色小孩取名“海宝”(HAIBAO),意为“四海之宝”。上海世博会参展数量为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第七届上海世博国际论坛2009年11月12日,第七届上海世博国际论坛在京举行。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温家宝指出,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8个春秋。世博会不仅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且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第四,倡导和谐的理想。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充分体现了世博会强大的生命力,也充分显示了国际展览局的远见卓识。我们相信,中国举办世博会,既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对最广泛传播和弘扬世博理念、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世界人民大团圆的盛会。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盛会。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推动创新、促进合作的盛会。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凝聚信心、促进共同发展的盛会。

(二)胡锦涛考察上海世博会

1月15日,胡锦涛实地考察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情况,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办好上海世博会,对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对促进我国同各国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各地区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经济全面复苏,都具有重要意义。

胡锦涛在讲话中就进一步做好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提出6点要求。第一,确保场馆设施建设和布展如期完工。第二,确保运营服务保障全面到位。第三,确保安保工作万无一失。第四,确保外事工作落实到位。第五,确保新闻宣传有声有色。第六,确保社会氛围文明祥和。

(三)上海世博会开幕

4月3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胡锦涛出席并宣布上海世博会开幕。20位外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出席开幕式。

4月30日晚,胡锦涛举行隆重欢迎宴会,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热烈欢迎前来出席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贵宾。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欢聚世博盛会共创美好未来》的祝酒辞。胡锦涛强调,世博会是荟萃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欢乐和友谊的聚会。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这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世博会是荟萃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欢乐和友谊的聚会。诞生159年来,世博会把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汇聚在一起,沟通心灵,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世博会给国际社会留下了追求进步、崇尚创新、开放共荣、倡导和谐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这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上海世博会将向世界展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正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搭起中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世界交流合作的桥梁。上海世博会更属于世界,未来6个月,世界各国各地区将以世博会为平台,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

资料线索

一、历届中央领导对台政策

(一)毛泽东时期

1956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当年元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只要现在爱国,国内国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不咎既往。”后又多次说:“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毛泽东的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概括起来如下: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二)邓小平时期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三)江泽民时期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八点看法和主张:(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5)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6)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7)2100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8)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四)胡锦涛时期

1.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各界人士。胡锦涛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3.2008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发表《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话。

胡锦涛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22日、23日,邓小平)

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尝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我们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10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经过五年半,现在已经见效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这个政策。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进一 步说,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人心。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

我们对香港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资本主义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深圳也不是,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从中国自己的情况出发考虑的,而现在已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收回,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世界上一系列问题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我们可以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这么开明的政策?从资本主义历史看,从西方国家看,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做过?我们采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要相信香港人能治好香港。不相信中国人有能力管好香港,这是老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思想状态。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侮辱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造了中国的形象。中国今天的形象,不是清政府、不是北洋军阀、也不是蒋氏父子创造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造了中国的形象。凡是炎黄子孙,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其立场是什么,起码都对中华民族有自豪感。

香港人也是有这种民族自豪感的。香港人是能治好香港的,要有这个自信心。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不是低能的,不要总以为只有外国人才干得好。要相信我们中国人自己是干得好的。所谓香港人没有信心问题,这不是香港人的真正意见。目前中英谈判的内容还没有公布,很多香港人对中央政府的政策不了解,他们一旦真正了解后,是会完全有信心的。我们对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是赵紫阳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是经过大会通过的,是很严肃的事。如果现在还有人谈信心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国政府没有信任感,那末,其他一切都谈不上了。我们相信香港人能治好香港,不能继续让外国人统治,否则香港人也是决不会答应的。

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问题。港人治港的标准必须是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未来香港政府的主要成份是爱国者,当然也要容纳别的人,还可以聘请外国人当顾问。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者。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到1997年还有13年,从现在起要逐步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在这过渡时期中,一是不要出现大的波动、大的曲折,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二是要创造条件,使香港人能顺利地接管政府。香港各界人士要为此作出努力。

三、世界博览会

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一种场所。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知识链接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必要。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2011年国际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近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奥巴马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受福岛核危机,经济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

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

——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洪涝灾害偏重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采、黑色和有色金属等采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

——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

——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采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贩毒等。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

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

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反恐形式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论文

数学与统计学院 2013级应用数学2班

童钞 20131989

国际反恐形势的变化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作为一个标志性事态,表明恐怖主义已经超越了国界、民族和文化底线,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稳定和地区安全的首要威胁与影响和平发展的强大阻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国际、国内一些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也存在恐怖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反恐法律体系,采取与他国携手、共同应对,加强反恐宣传等形式打击和预防恐怖主义。如今,特别是进入2014年之后,我国也频繁发生恐怖袭击事件:1.黑龙江佳木斯恐怖杀人事件,2月14日,佳木斯市向阳区站前路一小区发生一起杀人案件,包括母亲、儿子、女儿、女儿的孩子及女儿男友在内的5人死亡。24日,一位亲属发现联系不上这家人,又打不开家中房门后报警。民警到现场后,发现5人死亡。2.昆明恐怖事件,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事件发生初期时媒体称之为“昆明火车站砍杀”,3.5月22日7时50分许,有2辆无牌汽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一早市冲撞群众,此后2辆车发生爆炸起火,当场造成39人死亡94人受伤。

当前国际反恐困境很大程度上与美国错误的反恐理念和双重标准有关,世界范围内导致恐怖主义的诸多因素依然没有消除。恐怖事件重要针对一些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说明战争手段不能解决恐怖问题。恐怖活动和反恐战争严重牵制了美国内外政策并冲击国际关系发展。

近年来,恐怖活动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基地”组织为核心、同时发动多起大规模袭击的方式逐渐减少;由区域性圣战组织或基层圣战组织发动的单个小规模恐怖袭击的比率有所提高;小型化、分散化和网络化日益成为恐怖组织及其成员活动的新特点。这种由集中向分散转化的活动方式,大幅度降低了大规模军事打击的反恐效果。显然,由美国主导的“以暴制暴”的反恐战争方式,不仅无法有效遏制全球性的恐怖暴力活动,相反却刺激恐怖组织改变袭击方式,以躲避毁灭性的军事打击。于是,国际反恐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反恐方式的多样化,逐渐成为国际反恐斗争中值得讨论的新话题。众所周知,反恐主体多元化意味着:反恐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任务,也是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所有负责任的国家,包括各类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都应该在联合国主导的全球治理框架内进行积极有效的国际反恐合作。因此,把“反恐合作”置于全球治理的框架内进行讨论,就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球恐怖主义活动依然此起彼伏。从2001年“9•11”事件发生美国极力推进反恐战争以来,国际社会尽管作出种种反恐努力,但效果令人沮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难以受到根本遏止,国际社会依然面临反恐与反霸的双重重任,国际社会实际面临越反越恐的悖论和困境。尽管2005年上半年恐怖活动相对平静,上半年的6个月里,除了伊拉克外,全球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全球恐怖主义活动一度有较明显降温。但这只是大规模恐怖爆发前的间歇期。2005年7月以来,一度显得相对缓和的国际安全形势重新紧张。似乎表现出一种呼应的态势,预示着一场新的国际恐怖主义冲击波滚滚而来。伦敦两次发生恐怖爆炸,随后埃及、黎巴嫩、孟加拉国、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也有程度不同的恐怖袭击发生,伊拉克的安全形势更是持续恶化,不断造成恶性伤亡。特别是埃及沙姆沙伊赫爆炸,爆炸制造者声称是针对美国的中东政策以及埃及政府在伊拉克局势等问题上与美国展开的合作,称要惩治所谓的“阿拉伯叛徒”。有分析认为,从中东到中亚、南亚、东南亚、欧美国和俄罗斯,目前都面临着随时发生恐怖袭击的现实危险。恐怖主义主要针对的美国欧国家尤其紧张,采取诸多安全措施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威胁,突显国际反恐形势的严峻性。

国际反恐合作依然面临许多局限。几年来,各国努力寻求联合国框架内,通过反恐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并在协同切断恐怖分子资金、加强海关防范、信息共享、引渡罪犯等方面取得一些进展。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高度重视的形式多余实质,区域性反恐合作虚多实少,世界性反恐合作远未实现。美国在国际反恐中据于主导地位,各类联合国决议执行成效有限,恐怖主义活动资金并未被彻底截断,恐怖主义定义依然没有统一标准,国际反恐进程中的双重标准依然横行。恐怖和反恐的定义问题往往成为一些国家达到本国目标的工具。美国立场和态度干扰联合国活动,联合国依然没有摆脱被边缘化的境地。2005年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文件草案没有对恐怖主义进行政治定义,说明各方依然存在分歧。各国的反恐法律不尽相对,中间的繁文缛节使反恐协调面临诸多漏洞。出于各自国家利益考虑,各国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和着眼点也不相同,有关各方对恐怖主义和反恐必要性的理解相差很大,如一国认定的恐怖分子时而被另一国政府或民众看作英雄,2005年9月,欧盟25国会议上,各国政界与电信行业涉及现实利益,难以就反恐合作达成一致。

恐怖主义活动出现一些新特点和新动向。除继续突出清晰强烈的政治针对性外,恐怖活动趋向扩大化、高科技化和组织严密化,活动高度灵活机动。恐怖主义不断从组织上进行快速整合与演变,原有的恐怖组织如拉登和塔利班人马在美国猛烈的军事打击下有所影响,活动仍有零星活动,但程度有所减弱。在伊拉克形形色色的圣战组织和反美国武装等新生的反美国力量层出不穷,与伊拉克的教派和民族矛盾结合在一起,以反抗美国侵略和战略为主线,境外的扎卡维等极端主义分子与境内的反美国力量实现整合,使伊拉克天天有死伤,安全形势恶劣。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组织的情报搜集和递送能力、袭击计划严密程度都继续提高,突显其灵活性、隐蔽性和威慑性,使袭击针对国政府疲于防备而无法予以致命打击,反而直接影响到其国内的民众政治和社会权利。

总之,中东地区恐怖组织实施的恐怖袭击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世界的安全,威胁到所有国家及其国民的生存安全。而类似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大规模军事打击,由于恐怖活动的方式变化而成效逐渐降低,因为纯粹的军事打击既无法阻挡虚拟网络上的招兵买马,也无法阻止他们在网络上宣传恐怖主义、传授恐怖袭击技巧。动用大规模的军队,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为了应对当今恐怖活动的新情况,国际社会有必要研究新的反恐方式。事实证明,由美国扮演“国际反恐警察”,或纯粹由西方大国垄断国际反恐治理体系的模式,都已不再适应新的反恐形势的需要。尽管西方主导国际治理体系的态势还会持续,但新兴国家参与全球反恐治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有从根本出发点上调整外交政策,把国际社会恐怖和反恐的对立气氛和情绪从高位上降下来,回归到争取尊重各自文明、民族和宗教权利和平共处的立场上来,逐步弥和因激烈对立带来的创痛。

参考文献:

1、百度新闻;

2、新浪微博。

下载《形势与政策》国际热点问题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国际热点问题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有感 经过这一学期五节课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新的了解。 首先,五位老师的课堂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维更是睿......

    形势与政策2017[范文模版]

    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一) 1【单选题】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为什么聚焦全面从严治党?(D) A、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B、神话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C、解决党内存......

    形势与政策

    一、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 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坚定反腐败信心的基础。形势判断不准确,不仅会影响人们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还会影响今后反腐败斗争......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反腐倡廉是富国强民的重要之举 读《“反腐:呈现四大趋势”》有感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 级: 12级机电创新班 指导老师: 完成时......

    形势与政策

    成绩 论文题目: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反腐形势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 院 系: 年 级: 姓 名: 学 号: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反腐形势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它损害......

    形势与政策

    一、 大学生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

    形势与政策

    践行伟大的“中国梦” ——《形势与政策》学习感悟 2015级环境工程 毕研栋 在本学期学习《形势与政策Ⅱ》课程中,我详细了解了专家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以及中国现阶段的发......

    形势与政策

    关于2012-2013学年《形势与政策》 考试安排的通知 各班级 现将2012-2013学年《形势与政策》考试安排如下: 一、命题范围 1.本学年发放的《形势与政策》、《学习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