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江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吴江市人民政府文件 吴政规字„2011‟14号
市政府关于印发吴江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吴江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 1 — 吴江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进程,保障我市居民老年基本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江苏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苏政发„2011‟144号)和《苏州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苏府规字„2011‟1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障水平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个人和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和效率相结合;
(三)政府主导与居民自愿参保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相结合,引导居民普遍参保;
(四)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形成居民养老保险与其他养老保障制度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五)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机制,接受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多渠道筹集资金。
— 2 —
二、参保范围和对象
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未享受离退休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可以参加我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参保人员)。
三、资金筹集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保人员按年向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养老保险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720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国家和省规定以及我市居民人均收入情况,提请市人民政府适时调整公布缴费标准。
(二)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全额支付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市、镇(区)两级财政对参保人员当年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目前暂定为每人每年100元。
对重度残疾人和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参保缴费时,由本人申请,政府为其代缴全部个人缴费。重度残疾人由市残联核定,低保人员由市民政部门认定,所在村组社区需公示无异议。市、镇(区)两级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明确的比例承担费用。
(三)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四、居民补充养老保险
— 3 — 建立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居民可以自愿参加居民补充养老保险。
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实行个人一次性缴费,缴费标准按参保人员在办理缴费时公布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的60%一次性缴纳15年。市、镇(区)政府对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居民实行一次性缴费补贴,补贴标准按参保人员对应个人缴费标准的40%一次性补贴15年。
五、个人账户
(一)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参保人员的身份证号码为其建立终身记录的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缴费、市、镇(区)政府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及其利息,个人账户支出等内容。居民补充养老保险、政府缴费补贴部分在个人账户中单项记载。
(二)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含补充养老保险,下同)储存额,每年参照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计息。个人缴费从到账之月计息,政府补贴从个人缴费到账之月计息。
(三)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除本办法规定可支取的情形外,不得提前支取。
参保人员在参保缴费或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期间离境定
— 4 — 居,其中,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经本人申请,应一次性领取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或余额中非政府补贴资金部分,同时终止居民养老保险关系。
(四)2004年到2011年我市试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期间为参保人所建立的“农保”个人账户自动转入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六、待遇领取条件
(一)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本市户籍居民,可以按月领取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对各年龄段人员作如下规定:
1.本办法实施或户籍迁入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本市户籍居民,可不用缴费,按月领取相应的基础养老金;
2.本办法实施或户籍迁入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不间断缴费,也允许补缴(补缴标准按办理补缴手续当年个人缴费标准执行,市、镇(区)财政对补缴以往年度缴费不予补贴),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
3.本办法实施或户籍迁入时,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对上述2、3类人员有以下情形的,可以视作已履行缴费义务:
— 5 —(1)服役期间的军龄;
(2)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期间的缴费年限;(3)其他经市政府批准可以免除缴费义务的情形。
(二)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自缴费次月起按月享受补充养老保险待遇。
七、居民养老待遇
符合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参保人员,由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银行等机构按月发给居民养老金。
(一)居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从办理领取养老待遇手续的次月起按月支付终身。
1.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160元。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参保人员,从第16年起,每超过1年,基础养老金加发1%。
本办法实施后户籍从外埠迁入本市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不用缴费,按上述标准的一半领取基础养老金(但不低于江苏省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执行。
本办法出台前已经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老人,原个人账户养老金不变,本办法出台后办理领取待遇的,依照本
— 6 — 办法计发待遇。
居民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先个人缴费,后政府补贴的顺序在参保人员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中列支。补充养老金按照先个人缴费,后政府补贴的顺序在个人账户补充养老保险储存额中列支。个人账户和补充养老保险储存额全部支付完毕的,由政府财政承担。
(二)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待遇为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之和除以120计得(见角进元),从缴费次月起享受,按月支付终身。
(三)参保人员在被判处拘役及其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期间符合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暂缓办理领取手续,待服刑期满或劳动教养期满后再予办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其到龄时标准和计发月数计算,并从期满次月起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在被判处拘役及其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期间,不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或劳动教养期满后,从期满次月起,恢复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八、养老金待遇调整
根据国家、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政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参保人员的参保缴费情况,适时调整个人缴费、政府补贴标准,逐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九、死亡待遇
— 7 — 参保和领取养老金的居民亡故的,由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1000元,未缴费直接享受养老待遇人员标准减半。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或余额中非政府补贴资金部分,可以依法继承,其中,参加居民补充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储存额扣除已支付居民补充养老金的余额可依法继承。政府补贴资金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领取养老金的居民自亡故次月起停止享受居民养老金。
居民养老保险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丧葬补助金不得重复享受。
十、制度衔接和转移接续
(一)本办法实施后,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及享受待遇的人员转入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原养老保险关系终止。农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转为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并入居民养老保险基金。
(二)原享受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的人员转入居民养老保险,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原待遇终止。
(三)参保人员在参保缴费期间跨统筹地区迁移户口时,应办理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将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及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新参保地,按新参保地规定参保缴费。无法转移的,经本人书面申请,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中非政府补贴资金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居民养老保险关系。
— 8 — 参保人员在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期间跨统筹地区迁移户口时,应将其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中非政府补贴资金部分(含补充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居民养老保险关系。
(四)参保人员在参保缴费期间如符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或到达退休年龄后延缴费的,在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退休或后延缴费手续时,办理居民养老保险转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接续手续。
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期间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后延缴费手续的,将其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中非政府补贴资金部分(含补充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居民养老保险关系。
(五)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衔接办法,国家、省有新的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十一、组织实施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全市居民养老保险的政策制定、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市财政部门负责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归集和监管。市委农办、市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居民养老保险相关工作。
十二、基金监管
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
— 9 — 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履行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职责,制定完善居民养老保险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
十三、经办管理
(一)成立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增加必要人员、给予必要经费保障的基础上,负责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工作,并协调各镇(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要求做好本区域内的居民养老保险具体工作。
(二)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全面记录居民参保缴费和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情况,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大力推行信息化手段,方便参保人缴费、养老待遇领取和本人信息查询。
(三)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老年居民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
(四)各镇(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街道(镇)和社区(村)都要明确专人负责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10
—
十四、其他规定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原《吴江市无养老医疗保险城镇老年居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吴政发„2005‟129号)、《吴江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吴政规字„2010‟9号)文件停止执行。我市原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主题词:经济管理 社会保障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局,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办公室,市法院、检察院,市人武部,市各人民团体,存档。
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印发 打印:张育英 校对:宗亮 共印:3份
—11
—
第二篇:江苏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苏政发[2011]144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江苏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省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依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结合本省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基本原则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江苏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着眼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解决城镇无养老保障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城镇居民的实际情况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和政府合理负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与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城镇居民普遍参保;四是省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定具体办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实行属地管理。
二、目标任务
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2011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己经先行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市、县,要根据本实施办法,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其他市、县要抓紧按照本实施办法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到2011年底,全面推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参保范围
具有本省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四、基金筹集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定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100元、1200元12个档次,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省根据国家要求和经济发展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允许地方按制度规定探索行之有效的缴费方式。
(二)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省财政(含中央财政)对市、县按人均财力分档给予补助,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重点倾斜。
市、县人民政府应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5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补助标准,补助标准限低不限高;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和缴费年限较长的,可适当增加补贴给予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对城镇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市、县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三)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五、建立个人账户
政府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地方人民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及其他来源的缴费资助,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参照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
省确定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最低60元,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连续缴费超过15年的城镇居民,从第16年起,每超过1年,基础养老金可加发1%,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本办法实施前,已按原地方政策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待遇高于按新政策计算养老金水平的,可继续执行原标准;低于按新政策计算养老金水平的,按新政策标准执行。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员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七、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前,已领取原地方政策规定养老金的55周岁至60周岁女性,仍按原待遇标准继续领取,年满60周岁后按本办法确定的标准领取。
本办法实施时,己年满60周岁,未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并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要引导城镇居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引导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子女按规定参保缴费。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
八、待遇调整
省根据国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政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九、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根据《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苏财规〔2011〕24号)己开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地区,基金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单独计息;未单独开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地区,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分账核算,按有关规定保值增值。目前,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市区、县为统筹地区,条件成熟时实行省级管理。
十、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职责,制定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定期披露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结余的监督,实行基金的财政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监察、审计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居委会每年在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基金的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基金的筹集、存储、上解、发放等工作。
十一、经办管理服务
各地要认真记录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建立全省统一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加强经办能力建设,整合现有资源,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统一的经办机构负责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必要的工作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
十二、相关制度衔接
有条件的地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应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其他地方应积极创造条件将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五保”供养、社会优抚、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衔接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组织领导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由省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实施。省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督促检查政策落实情况,总结评估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措施。抓紧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做好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
十四、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消费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政策,是实现广大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大民生工程。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慬的宣传方式,加强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居民积极参保。注意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及经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把好事办好。[1]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苏政发〔2009〕15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关于“加快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部署,结合《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08〕105号)有关规定,以及各地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江苏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快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筹资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省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农民实行属地化管理。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年居民,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按规定享受新农保养老金待遇;引导所有适龄参保人员积极参加新农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
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在已全面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底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农保,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
三、参保范围
具有本省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以在户籍地参加新农保。
四、基金筹集
充分发挥我省集体经济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新农保基金筹集机制。新农保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6个档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定更高档次的缴费标准。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省根据国家要求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允许地方按制度规定探索行之有效的缴费方式。
(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三)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省财政(含中央财政补助)对县(市、区)按人均财力分档给予补助,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重点倾斜。
地方政府对参保人参保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年30-5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补助标准,补助水平限低不限高;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适当增加补贴给予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五、个人账户建立
政府为每位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最低为60元,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提高部分的资金由地方财政支出。本办法实施前,已按原新农保政策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待遇高于按新政策计算养老金水平的,可继续执行原标准;低于按新政策计算养老金水平的,按新政策标准执行。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省根据国家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政策以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七、养老金领取条件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本省户籍的农村居民,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前,已经领取原新农保养老金的55-60周岁女性,仍按原待遇标准继续领取,年满60周岁后按本办法确定的标准领取。
本办法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可按年缴费,并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
八、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目前新农保基金实行县级管理,条件成熟时实行省级管理。
九、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存储、筹集、上解、预算、划拨、发放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新农保资金收入、支出、结余的监督,加强对新农保资金的财政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十、经办管理服务
各地要认真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建立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整合现有农村社会服务资源,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运用现代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新农保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金中开支。
十一、相关制度衔接
各地凡已参加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当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衔接,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执行。
十二、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新农保实施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各县(市、区)要成立新农保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地区新农保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财政等部门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开展工作,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新农保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注意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及经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把好事办好。重要情况及时向省新农保领导小组报告。
第三篇: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关于“加快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部署,结合《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08〕105号)有关规定,以及各地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江苏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快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筹资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省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农民实行属地化管理。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年居民,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按规定享受新农保养老金待遇;引导所有适龄参保人员积极参加新农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
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在已全面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底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农保,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
三、参保范围
具有本省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以在户籍地参加新农保。
四、基金筹集
充分发挥我省集体经济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新农保基金筹集机制。新农保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6个档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定更高档次的缴费标准。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省根据国家要求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允许地方按制度规定探索行之有效的缴费方式。
(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三)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省财政(含中央财政补助)对县(市、区)按人均财力分档给予补助,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重点倾斜。
地方政府对参保人参保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年30-5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补助标准,补助水平限低不限高;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适当增加补贴给予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五、个人账户建立
政府为每位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最低为60元,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提高部分的资金由地方财政支出。本办法实施前,已按原新农保政策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待遇高于按新政策计算养老金水平的,可继续执行原标准;低于按新政策计算养老金水平的,按新政策标准执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省根据国家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政策以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七、养老金领取条件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本省户籍的农村居民,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前,已经领取原新农保养老金的55-60周岁女性,仍按原待遇标准继续领取,年满60周岁后按本办法确定的标准领取。
本办法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可按年缴费,并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
八、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目前新农保基金实行县级管理,条件成熟时实行省级管理。
九、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存储、筹集、上解、预算、划拨、发放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新农保资金收入、支出、结余的监督,加强对新农保资金的财政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十、经办管理服务
各地要认真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建立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整合现有农村社会服务资源,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运用现代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新农保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金中开支。
十一、相关制度衔接
各地凡已参加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当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衔接,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执行。
十二、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新农保实施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各县(市、区)要成立新农保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地区新农保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财政等部门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开展工作,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新农保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注意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及经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把好事办好。重要情况及时向省新农保领导小组报告。解读《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惠民决策,是继实现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着力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实现“养老不犯愁”的又一重大举措。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地区率先开展新农保制度创新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总结先行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去年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目前,全省所有省辖市和涉农县(市、区)均出台新农保政策文件,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农保工作。
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新农保试点从2009年起按10%的县(市、区)起步,以后逐年扩大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广东、浙江、山东等东部省份的新农保政策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省情实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我省实施办法提出,力争到2010年底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农保,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这一进度安排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关于新农保的基金筹集
新农保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这也是新农保制度的核心。
对于个人缴费,国务院指导意见规定,目前设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我省实施办法保持最低缴费档次不变,并增设了600元的缴费档次,共设立了每年100元至600元6个档次,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更高档次的缴费标准。参保人可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今后还将根据国家要求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作出这样的规定:一是没有提高参保门槛,保证了收入水平较低的参保农民也能缴得起费;二是较好地适应我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给地方政策调整预留了空间,使今后缴费标准的调整更具灵活性;三是农村居民看得清楚、算得明白,同时由于具有弹性,也有利于经办机构操作。
对于集体补助,实施办法明确,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并全部计入个人账户。这样规定,主要考虑我省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不少村集体有经营收入,应该对参保人参保缴费给予支持,既体现了集体的责任,也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对于政府补贴,总的原则就是除对基础养老金予以全额补贴外,同时对参保人给予缴费补贴。这一规定,强调了政府对农民老有所养承担的重要责任,明确了政府资金投入的原则要求,也是与老农保仅靠农民自我储蓄积累的最大区别。
关于新农保的政府补贴
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政府补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二是地方财政对参保农村居民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
我省实施办法规定: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省财政(含中央财政补助)对县(市、区)按人均财力分档给予补助,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重点倾斜。具体补助办法省财政厅将作说明。参保人的缴费补贴由地方政府承担,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5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补助标准,补助水平限低不限高;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适当增加补贴给予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关于新农保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考虑到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状况,基础养老金标准在国家确定的55元基础上增加5元,即每人每月最低60元。今后,将根据财力增长逐步提高标准。为了给各地确定基础养老金标准留有空间,实施办法还规定,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标准,提高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承担。
个人账户养老金依据本人缴费多少和年限长短计算,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139是根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平均余命(平均余命是指60岁以上人口平均存活时间)计算出的经验系数。照此标准支付,基本可满足参保人终身支付的资金平衡。这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全国统一。
对于享受待遇条件,实施办法规定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本省户籍农村居民,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这与我省原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开始享受待遇的政策不一致。为实现平稳过渡,实施办法明确在本办法实施前,各地已经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55—60周岁女性,仍按原待遇标准继续领取,年满60周岁后按本办法确定的标准领取。
此外,已经年满60岁且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参保的农村居民,可以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不再设置补缴“门槛”。这主要是考虑:设置“门槛”会把不少已满60岁的老年人挡在门外,不设“门槛”更有利于充分体现制度的普惠性;但也要注意防止“逆向选择”——有经济能力也不参保,等到老年时领取国家给的养老金。子女参保、父母享受是在社会保障中体现家庭赡养责任的一种形式,有利于扩大覆盖面和促进家庭和睦。
关于新农保与相关制度衔接
为了搞好新老农保制度之间的衔接,实施办法规定,凡已参加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对于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衔接,实施办法明确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执行。
第四篇:宿迁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宿迁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苏政发„2009‟155号)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筹资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年居民,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按规定享受新农保养老金待遇;引导所有适龄参保人员积极参加新农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
加快推进新农保制度实施工作,到2010年底各县区(含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全部推行新农保,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年内农村适龄居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农村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95%以上。
三、参保范围
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以在户籍地参加新农保。新农保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四、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实行全市统一标准。
(一)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6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市根据国家、省要求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三)政府补贴。各县(区)财政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各县(区)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对有缴费困难的农村重度残疾人(指1、2级),地方政府为其代缴最低标准70%养老保险费。
五、个人账户管理
政府为每位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一)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二)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三)个人账户储存额用于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不足支付的,由农保基金支付。
(四)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可办理参保关系转移手续。
六、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一)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为60元;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三)市根据国家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政策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四)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七、养老金领取条件
本办法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
本办法实施时,未满60周岁的农村参保居民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一)本市户籍年满60周岁;
(二)参保人员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连续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补缴不超过15年,补缴年限不享受政府缴费补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三)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八、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承办新农保基金存储业务的金融机构,要对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工作开展给予经费支持。
九、经办管理服务
各地要贯彻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全市统一业务经办流程和环节,记录农村居民参
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全市建立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与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实现基础数据共享,适时纳入全省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市劳动保障部门设置负责新农保工作政策研究、工作指导、检查督促和信息管理机构;县区设置新农保经办机构,合理配备工作人员;乡镇劳动保障所充实新农保工作人员;村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新农保业务协办员,也可由村干部兼任;逐步实现农民参保缴费、领取待遇不出村;新农保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金中开支。
十、相关制度衔接
本办法实施前,已按各地原新农保政策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包括55-60周岁女性)原则上按新政策标准发放基础养老金。各地原新农保养老待遇标准高于新政策标准的,可继续执行原标准。
各地凡已参加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衔接,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部门职责和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新农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市和各县(区)要成立新农保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新农保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财政等部门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财政部门做好政府补助资金预算安排工作,加强对新农保资金的财政专户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工作经费。其他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开展工作,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新农保工作宣传,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
十二、监督处罚
(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存储、筹集、上解、预算、划拨、发放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新农保资金收入、支出、结余的监督,加强对新农保资金的财政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伪造有关证件或者其他手段多领、冒领、套取养老待遇的,应追回多领、冒领的养老待遇。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通过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纳入参保范围,达到规定年龄时领取养老保障待遇,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基本生活为目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总结完善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老农保)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崭新制度。
制度区别
新农保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计发办法,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新农保制度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强调了国家对农民老有所养承担的责任,明确了政府资金投入的原则要求,这是与老农保制度仅依靠农民自我储蓄积累的最大区别。
开展原因
人类“老有所养”的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我国,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解决民众的养老保障问题,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养老保障工作取得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在城镇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各类人员的养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在农村,虽然农民的养老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广大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仍非常突出。
目前,农民的养老问题主要是以土地、家庭保障为主,仍然依靠传统的“养儿防老”办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步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4.2.1”家庭人口结构将普遍出现,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越来越弱。根据世界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解决养老问题将来主要靠社会保险。我国为了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在农村探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老农保),但当时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老农保采取储蓄积累模式,养老基金主要依靠农民个人缴纳,财政没有资金投入,农民受益低微,没有吸引力,更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大力推进一系列惠农政策,实现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针对老农保在实施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简称新农保),逐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养老不犯愁”的目标。
基本算法是,(领取养老金时账户中的钱÷139×12)+(55×12)=每年获得的养老金数(不包括利息等)。
机制措施
在农民领到的养老金中,国家直接发放给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只占一部分,农民缴费和政府补贴组成的个人账户是新农保养老金中的核心,也是支撑农民养老的最主要部分。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部分贫困地区补贴乏力,以及政府“补贴倒挂”和缴费档次偏低等原因,新农保的缴费能力还比较低,这也是现阶段养老金“微薄”的重要原因。
产业洞察网《2013-2017年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6亿人。虽然我国用三年时间实现了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建立了有史以来覆盖人数最多的养老保险制度,但仍有几千万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没参保。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参保积极性,还需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要适当降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财政补贴标准,同时提高国家或省级对该地区的补贴比例,确保政府补贴总额不减少,保证对农民的激励作用。
“其次应尽早制定更合理的缴费激励机制,正向引导、多缴多得。”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副处长黄海萍说,在农村地区,最低档次和较高档次的补贴标准差距并不大,因此农民缴纳较高档次的积极性不高。她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鼓励政策,提高较高缴费档次的补贴标准,激发农民的缴费积极性。
增设缴费档次,提高农民养老金个人账户积累,也是提高农民养老金缴纳能力的重要举措。一些专家建议,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在原有缴费档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缴费档次。目前,我国已有四川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增设缴费档次到1000元,宁夏还在1000元之上增设了2000元的档次,其他地区可以适当增设缴费档次。
最后,还应建立“长缴多得”的缴费激励机制。为引导和激励农民,特别是那些16至45周岁的青年农民早参保,建议对缴费超过15年的,每增加一年加发一定基础养老金,或按缴费年限不同,增加不同比例基础养老金。